闻(聞)是什么意思
耳闻←→目睹 目见-反义词词典
耳闻←→目睹 目见ěrwén-mùdǔ mùjiàn
【词性】:动
耳闻:听说。
目睹:亲眼看到。目见:亲眼看到。
【例】 我根据我的耳闻和目见,也根据范予病中寄来的信函,写出汪文宣病势的逐渐发展,一直到最后的死亡。(巴金:《谈(寒夜〉》)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新闻←→旧闻-反义词词典
新闻←→旧闻xīnwén-jiùwén
【词性】:名
新闻: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旧闻:社会上过去发生的事情,特指琐事、逸闻、掌故等。
【例】 西门德放下报来笑道:“我看报是烟幕弹,不是等你,我早走了。”她道:“为什么?”西门德道:“告诉你一件新闻,你会不相信。我看见李大成和青萍两个人上楼去了。”(张恨水:《魍魉世界》)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传》)
嘉闻-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嘉闻jiā wén
【释义】:
亦作“嘉问”。问,通“闻”。美名;好声誉。《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卜人谒之曰:‘主有嘉闻,其名曰友,为公室辅。’”宋·王安石《皇亲叔敖转官加勋》之一:“尔序官内朝,克有嘉问,绳绳之庆,协于声诗。”
令闻-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闻lìng wén
【释义】:
美好的声誉。《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孔传:“汝微子言,能践汤德,久有善誉,昭闻远近。”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赞》:“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则德音允集。”宋·陈师道《寄达王直方》诗:“永怀忘年交,死矣余令闻,念子颇似之,老我何所恨。”
充耳不闻-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成〉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常作谓语。
同学们都说这样做很危险,但他充耳不闻|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对人民的呼声不能充耳不闻|对那些嘈杂的声响,他竟能充耳不闻,一心做他的作业
骇人听闻-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成〉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常作谓语、定语。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杀了三十万中国军民,真是骇人听闻|这帮匪徒的罪行骇人听闻|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惨案|这起谋杀案是骇人听闻的
喜闻乐见-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喜闻乐见xǐ wén lè iiàn
〈成〉喜欢听,乐意看。常作谓语。
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书、相声等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他写的顺口溜在工地上深为广大工人喜闻乐见,起了相当大的鼓动作用|评剧是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需要的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博闻见广-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博闻见广bówénjiànguǎng
见识广博——孤陋寡闻(~的人)
默默无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默默无闻mòmòwúwén
不出名,不为人知道——赫赫有名(当年他是个~的人物,而今却默默无闻了。)
孤陋寡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孤陋寡闻gūlòuguǎwén
学识浅陋,见闻不广——知多见广、见多识广、博古通今(~的人大抵都勤学好问,孤陋寡闻的人则往往怠于学习。)
闻过则喜-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闻过则喜wénguòzéxǐ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文过饰非、拒谏饰非(他这人不是闻过则喜,而是~,听不进一点批评意见。)
闻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闻名wénmíng
有名——无名(有些伟大的科学家,虽然生前~,但死后却闻名世界。)
闻所未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闻所未闻wénsǔowèiwén
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情,形容事情新奇——司空见惯(这种事我是闻所未闻,他却是~的。)
置若罔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置若罔闻zhìruòwǎngwén
明明听见却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耿耿于怀(对于别人的批评,他不是~,便是置若罔闻。)
传闻 风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传闻 风闻
传闻chuánwén 风闻fēngwén
动词。指由辗转传布而听到。
“传闻”强调听到的东西是几经传递而来;可用于现时的消息或情况,也可用于以往的甚至久远的情况。例如:“传闻在修筑通往拉萨的铁路,工程进展得比较快”;“传闻当年建塔,为镇压一修炼千年的蛇精,不令它为害周围百姓”(《旅游》,1979,1)
“风闻”强调听到的东西已在一些人当中传了开来,因而自己也听到了;只用于现时的消息或事情,不能用于历史上的、以前的情况。例如:“说什么风闻《礼拜天》将提出诉讼”(《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7);“这几天,他也风闻到一些他们的事情”(《当代》,1982,1);“风闻有我的老同学玄同其人者,往往背地里褒贬我”(鲁迅:《集外集》)。
听说 耳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听说 耳闻
听说tīngshuō 耳闻ěrwén
动词。表示自己听到过别人说。
“听说”强调听到的话是别人说的;较常使用。例如:“原来她也当过童养媳,我这是第一次听说”(刘真:《长长的流水》);“听说《新月》月刊团体里的人们在说,现在销路好起来了”(鲁迅:《二心集》);“最近听说中国作家协会参加了国际笔会”(《文艺报》,1982,4)。
“耳闻”强调自己亲耳听到;是文言词,一般只用在带文言色彩的语句里,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和“目睹”(或“目见”)组合为固定词组。例如:“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不少”(鲁迅:《一件小事》);“总之,作家的生活领域开阔了,耳闻目见的事物丰富了”(《文艺报》,1982,6);“史老板在外间亦耳闻有种种不满之论调”(鲁迅:《伪自由书·后记》)。
著名 有名 出名 知名 闻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著名 有名 出名 知名 闻名
著名zhùmíng 有名yǒumíng 出名chūmíng 知名zhìmíng 闻名wénmíng
形容词。指名字为大家所熟知。
“著名”强调名字突出、显著,给人较深的印象。例如“但瞿秋白同志又是一个著名的有天才的革命作家、批评家和文学翻译家”(瞿秋白文集编辑委员会:《瞿秋白文集·序》);“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于1982年2月25日因病在美国逝世,终年八十九岁”(《中国语文》,1982,3);“广东的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柑桔、洋桃等水果是名闻全国的,尤其是香蕉和荔枝最为著名”;“刘邦立为皇帝,统一中国,开创历史上著名的汉朝”(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
“有名”强调有了名气,意思比“著名”轻;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例如:“他是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出身,有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博士的高足”(郭沫若:《洪波曲》);“我也很喜欢他的诗,譬如那有名的‘夕阳穿树补花红’,这样的诗真是好极了”(《夏衍选集》,上卷);“她是有名豪爽泼辣的,因此大家给她起个浑名叫‘辣子’”(欧阳山:《三家巷》)。
“出名”强调名字不再是普通无闻的;多用于较小社会范围内的个人;意思也比“著名”轻。例如:“地主就利用他出名的浪当,三下五除二,把他的家当弄了干净”(刘白羽:《无敌三勇士》);“日本是出名的火山众多的国度”(刘白羽:《红玛瑙集》);“他发现了那平时以美男子出名的赤卫队员今天特别漂亮”(欧阳山:《三家巷》);“刘芳亮在闯王的手下平素以勇猛善战出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知名”强调名声大,为大家所知道;意思的轻重和“著名”一致;多用于人;是书面语用词,只是与“人士”搭配起来时可用于口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参加追悼会的还有冯雪峰同志的生前友好及全国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一千多人(《光明日报》,1979.11.18);“今天局里来了一位知名人士,你怎样也猜不出来是谁”;“王蒙、蒋子龙、周克芹、刘心武都是现今国内知名作家”。
“闻名”强调名称广为传布,大家都听说过,都熟悉;多用于地方和其他事物;可在后面直接跟上“天下”“全国”“海外”等表示地方范围的补语。例如:“到了中国,当然要到闻名天下的长城和三峡去看看”;“合浦产的珍珠闻名全国”。“单就这三十年说,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周恩来:《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大批自由主义者及左翼文化人,都以桂林为乐土,群聚于这一座以‘山水甲天下’闻名的省城”(《李宗仁回忆录》)。
孤陋寡闻-实用委婉语词典
孤陋寡闻
谦称自己囿于一角(或一方),显得孤僻,所闻亦不广。“寡”,即甚少。
识浅寡闻,未谙诸务-实用委婉语词典
识浅寡闻,未谙诸务
意为我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对很多东西都不熟悉。“谙”,即熟悉,熟练。
闻鸡起舞-实用委婉语词典
闻鸡起舞
意为关心时事命运,立志报效祖国。传说东晋祖狄年轻时晚上睡到半夜闻鸡啼,遂与刘琨一同起来练习舞剑。后来,祖狄为收复中原做出贡献。
令闻广誉-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闻广誉
形容名声、荣誉已经在较大的范围广为人知。
名闻遐迩-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闻遐迩
意为名声远近都让人知道。“遐迩”,即远和近。
闻到味道-实用委婉语词典
闻到味道
欧美俚语,原用意是动物的发情,后也用于人,指性冲动。
如闻金玉-实用委婉语词典
如闻金玉
意为就好像亲耳听到您金玉般的良言(或谆谆教导)。“金玉”,原泛指珍宝,可比喻美好、贵重的东西,如金玉良言。
久闻斗山,时深景仰-实用委婉语词典
久闻斗山,时深景仰
意为很久以来就闻知您的英名,随着时间的加长对您的景仰更加深切。“斗山”,即泰斗,泰山北斗。
接奉台函,如闻金玉-实用委婉语词典
接奉台函,如闻金玉
意为接到您的信,字里行间就好像充满了金玉良言。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实用委婉语词典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意为我们曾经一起经历风风雨雨,很乐意听到您敞亮的教诲。
拜书以闻,企盼还云-实用委婉语词典
拜书以闻,企盼还云
意为我恭敬的写下这封信,以抵达您这里,翘足盼望您的回音。“还云”,即回信。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实用委婉语词典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
意为如果您得到什么见闻,还希望能告诉我。
新闻工作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新闻工作者
指广义的从事新闻工作的各类人员,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采编人员。
博物洽闻,阐幽探颐-实用委婉语词典
博物洽闻,阐幽探颐
意为通晓万物所闻融洽,能阐发幽深探求隐象。
想像飞鸣态,如闻霄汉音-实用委婉语词典
想像飞鸣态,如闻霄汉音
意为看见欲力展翅高翔的家鹤,马上就联想到“鹤鸣九霄”的雄姿。语出清叶燮《已畦诗集》卷九。
牙琴绝响,流水无闻-实用委婉语词典
牙琴绝响,流水无闻
意为再也见不到我的知音了,回首过去实在是感慨难过。
惊闻噩耗,抱痛不已-实用委婉语词典
惊闻噩耗,抱痛不已
意为得到不幸的消息,使我悲痛不已。
不闻-孙子兵法词典
不闻
【释义】:
不知晓。《计篇》:“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闻-孙子兵法词典
闻wén
【释义】:
〔聞〕听;知晓;见闻。《计篇》:“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作战篇》:“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军争篇》:“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先闻-孙子兵法词典
先闻
【释义】:
事先听到。《用间篇》:“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陈皡注:“间者未发其事,有人来告,其闻者、所告者亦与间者俱杀以灭口,无令敌人知之。”
相闻-孙子兵法词典
相闻
【释义】:
互相听到。《军争篇》:“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杜佑注:“听其音声,以为耳候。”
聆 听(聽) 闻-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聆 听(聽) 闻
[聆líng 听(聽)tīng 闻wén]
同 都表示听。
异 【听】 ①一般的用耳听,可以是听见,也可以是没听见,不一定有听的结果。《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听之”。《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于耳与?”《荀子·劝学》:“耳不能两听而聪”。(聪:听得清楚) ②听从,接受。《左传·昭公七年》:“敝邑知罪,敢不听命。”《史记·李斯列传》:“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拜:任用。长史:官名)成语有“言听计从”。
【闻】 ①听见,有听的结果。《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孟子·梁惠王上》:“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楚歌”。成语有“闻鸡起舞”。 ②听说,知道。《战国策·赵策四》:“老妇不闻也”。刘向《新序·杂事》:“臣闻君好士”。成语有“闻过则喜”。 ③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战国策·赵策四》:“昧死以闻”。(昧死:冒死)司马迁《报任安书》:“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
【聆】 倾耳细听,认真听。张衡《思玄赋》:“聆广乐之九奏兮”。马融《长笛赋》:“独聆风于极危”。(危:高耸)谢灵运《登池上楼》:“倾耳聆波澜”。苏轼《石钟山记》:“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注 古代“聽”跟“听”是两个字,意义互不相干。古代“听”读yǐn,表示张口而笑的样子。现“聽”简化为“听”。
奉闻-敬谦语小词典
奉闻fèngwén
见〖奉告〗fènggào。
高闻-敬谦语小词典
高闻gāowén
敬辞。用来称他人的见闻。唐·王勃《与契苾将军书》:“但恐位卑先达,才非拔萃,虚承厚睠,不副高闻。”
见多识广 孤陋寡闻-反义词应用词典
见多识广 孤陋寡闻
见多识广 jiànduōshíguǎng
孤陋寡闻 gūlòuguǎwén
【见多识广】见得多,知道得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例句〕
1.她是每天上街去买菜的,自然见多识广,知道这东西的时价。
2.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倒胜十倍。
3.他去福建海南跑买卖不是一年两年,早已见多识广,知道签这份合同要担多大风险。
【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例句〕
1.一个人坐在房子里孤陋寡闻,这样不行,应该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
2.至于抱守遗文,历多年还要给它出版,以尽对于亡友的交谊者,以我之孤陋寡闻,可实在很少知道。
3.由于了解和接触的范围狭窄而造成的孤陋寡闻,常常使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大。
〔应用例句〕
自称见多识广的人,大约是最容易上当的;自称孤陋寡闻的人,也许倒长着第三只眼。
闻风而逃 所向披靡-反义词应用词典
闻风而逃 所向披靡
闻风而逃 wénfēng'értáo
所向披靡 suǒxiàngpīmǐ
【闻风而逃】听到一些风声动静就逃跑掉,形容非常害怕。
〔例句〕
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所向披靡】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也作“所向皆靡”。
〔例句〕
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应用例句〕
刘邓大军一路杀过来,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毫无反抗之力,闻风而逃。
消息 新闻-近义词应用词典
消息 新闻
消息 xiāoxi 新闻 xīnwén
【消息】①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信息或报道。②音信。如:
1.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2.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新闻】①报纸或广播电台报导的国内外消息。②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如:
3.从此以后,吴吉昌天天注意收听广播,总是关心有没有总理病愈出院的消息,有没有总理接见外宾的新闻。
4.他虽然早知道秀才盘辫的大新闻,但总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照样做,现在看见赵司晨也如此,才有了学样的意思,定下实行的决心。
辨析:“消息”指信息,如打听消息,报纸消息;还可指音信,如亲人杳无消息。“新闻”多指报纸、广播电台的信息报导,如广播新闻,新闻报导等。
布闻-古文观止词典
布闻bù wén
【词性】:动词
宣扬(1)。《太史公自序》: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君主圣明而仁德不能宣扬。
旧闻-古文观止词典
旧闻jiù wén
过去的传闻(2)。《高祖功臣侯年表》: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也是当代事情成败的集成,何必一定要那过去的传闻呢?《报任安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搜集天下散失的过去的传闻。
闻-古文观止词典
闻wén
【词性】:名词
一、见闻,见识(2)。《争臣论》:学广而闻多。——学问渊博,见识广泛。《尊经阁记》:没溺于浅闻小见。——沉溺在浅狭的见闻中。
二、传闻。听见的事情或情况(2)。《高祖功臣侯年表》:何必旧闻。——不一定非要过去的情况。《上枢密韩太尉书》:求天下奇闻壮观。——访求天下奇怪的传闻和壮丽的景色。
三、读wèn。名声,名望,名气(2)。《原毁》: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心惊胆战地只怕别人获得好名声。《五人墓碑记》: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更何况穷乡僻壤那些没有名气的人呢?
闻-古文观止词典
闻wén
【词性】:动词
一、听见,听到,听说(208)。《季梁谏追楚师》:臣闻小之能敌大也。——我听说小国能够抵抗大国。《敬姜论劳逸》: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孔子听到这些,说:“弟子们记住”。《唐雎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您曾听说平民的发怒吗?
二、传布,传扬,传播(9)。《诸稽郢行成于吴》:以明闻于天下。——而且公开传布于天下。《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传到我耳朵的,得下等奖赏。《放鹤亭记》:声闻邻国。——声誉在邻国传扬。
三、嗅到(1)。《滑稽列传》:罗襦襟解,微闻芗泽。——罗衫衣襟解开,微微地嗅到一阵阵香气。
闻达-古文观止词典
闻达wén dá
扬名,显达(1)。《诸葛亮前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想在诸侯间扬名。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释义】:
鼓钟:敲钟。宫:寺院大殿。在寺院里敲钟,声音传于寺外。比喻名声在外。也比喻事情只要做了,就无法隐瞒于人。《孽海花》一六:自古道: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又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百闻不如一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百闻不如一见
【释义】:
百闻:多次听说。听百次不如见一次。言实地考察或亲眼所见比耳听传闻更加真实可靠。□语出《汉书·赵充国传》。《希夷梦》八:百闻不如一见,臣请前往察看势局,再作良图。
⊙千闻不如一见
《警世通言》五:千闻不如一见。虽说丈夫已死,在几千里之外,不知端的。《二刻拍案惊奇》一:是甚希罕东西!……真是千闻不如一见,师父且与我看看再商量。《冷眼观》二一:从前我还不相信,如今亲眼看见了一件事,那才是千闻不如一见的实据呢。
从没见酒席,也闻些气儿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从没见酒席,也闻些气儿来
【释义】:
就是没见过酒席什么样子,也总闻到过酒味儿。意谓即使没亲自经历过,也听人说过。《金瓶梅词话》四六:都是那没见食面的行货子!从没见酒席,也闻些气儿来。我就去不成,也不到央及他家去。一个个鬼撺揝的也似,不知忙的是甚么,你教我半个眼儿看得上!
耳闻不如眼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耳闻不如眼见
【释义】: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可靠。《西游记》四八: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三侠五义》六五:不看则可,看了时未免大扫其兴。你道什么诛龙剑?原来就在桥下石头上面刻的一把宝剑,上面有模模糊糊几个蝌蚪篆字,真是耳闻不如眼见!《二十四尊罗汉传》三:耳闻不如眼见,贤郎既有此恙,愿一见,便决巧拙。
⊙耳闻不如目睹
《终须梦》一三:耳闻不如目睹,我明日不免借些盘费,往探真实。《风月梦》五:小弟因看《扬州画舫录》,时刻想到贵地瞻仰胜景。那知今日到此,如此荒凉。足见耳闻不如目睹。
⊙耳闻不如目见
《八段锦》三:六郎道:“耳闻不如目见。你把妻子与我看上。若果生得好,我就把一所当铺与你赌。”
⊙耳内千闻,不如眼中一见
《风筝配》四:我前日听的你说外面皆传詹家女子才貌兼全,我只说有其名者必有其实。我看了风筝上的诗句笔迹,又认做有斯貌者方有斯才,谁知耳内千闻,不如眼中一见。
耳闻是虚,眼见是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耳闻是虚,眼见是实
【释义】:
耳朵听到的不一定确实,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三:原来南天门外的大水,就是金碧峰钵盂里的水,金碧峰钵盂里的水,就是圆牌校尉舀的玉河里无根的水。别的耳闻是虚,陈侍郎眼见是实。又二一:这叫做是个耳闻是虚,只是三位老爷眼见的是实。
⊙耳闻是虚,眼观是实
《好逑传》九:且俗说:耳闻是虚,眼观是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如访得的的确确,果是拐子,一毫不差,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耳闻尽是假,眼见方为真
《绿牡丹全传》六:素日闻人相传,贤弟为人奸险刻薄,据今日看其行事,闻其言语,皆合人情物理。常言道:耳闻尽是假,眼见方为真。此言真不诬也。
⊙耳闻是假,目见始真
《文明小史》一五:幸亏从了这位姚老夫子,教导我们看看新书,看看新闻纸,已经增长不少的见识,但是一件,耳闻不如目见,耳闻是假,目见始真。
⊙瞧见是实,耳闻是虚
《禅真后史》五三:劳氏道:“姐姐岂不知瞧见是实,耳闻是虚。姐姐跟前,奴家何苦调谎!”
⊙眼见为真
《飞花艳想》一六:雪夫人道:“眼见为真,前日书虽是假的,这个却不是假的了,如何是好?”
⊙眼见是实
《八仙全传》八八:洞宾自言道:“眼见是实,这事情竟是真确的了。”
⊙眼见是实,耳听是虚
《精神降鬼传》一:再者,眼见是实,耳听是虚,到不如先看后听。
⊙眼见是实,耳闻是虚
《龙图耳录》六〇:眼见是实,耳闻是虚。那长老儿一面之词,也听不得。
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佛法难闻,人身难得
【释义】:
佛教认为听到佛的法旨,修得人身是很难得的事。劝人遵循佛法,珍惜今生,多做善事。《金瓶梅词话》三九:人生在世,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法华经》上说的好:若人有福,曾供养佛。佛法难闻,人身难得。
⊙人身难得,至道难闻
《西湖二集》七:从来道“人身难得,至道难闻”。奉劝修行之人切不可有一毫贪着之心、衔恨之念,错走了道儿,再救不转。
⊙人身难得
《云仙笑》二:好死不如恶活,且再算计,不要起这个念头。自古道:人身难得,死了是不再活的。《二刻醒世恒言》下四:不可寻此短路,自古道人身难得,决不可如此。
隔壁闻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隔壁闻香
【释义】:
比喻见财起意。《续金瓶梅》一一:那按院见许多赃物,未免动了个隔壁闻香,鼻尖添蜜之意,也就要一口全吞,不许零抽半点。
狗子闻狮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狗子闻狮吼
【释义】:
狗听到狮子叫,一动也不敢动。形容人非常害怕的样子。《瓜分惨祸记》二:也有些平日会说大话的,到了此时,好似狗子闻狮吼的一般,早把尾巴子夹在屁股后面,连头也不敢仰。
叫天不应,叫地不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叫天不应,叫地不闻
【释义】:
形容人处于困境,无处求助,一筹莫展,走投无路。也形容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诉。《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鬼使解了索,却把铁笼罩了。宣赞叫天不应,叫地不闻,正烦恼之间,只见笼边卯奴道:“哥哥,我再救你!”
⊙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东游记》二一:只说遭逢嫡妇妒恶,百般样欺凌,千般样谋害,这其间说不尽的苦恼,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染病亡身,也不知多少。
⊙叫天不应,叫地不鸣
《风月梦》二四:昨日我听见这个信,急得叫天不应,叫地不鸣,全无主意,我整整哭了一夜。
⊙叫天不应,入地无门
《今古奇闻》七:可怜母女叫天不应,入地无门,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平地忽加霹雳一声,山门外走进一人,高声大喝。《闽都别记》二六一:五人被逐出,无处奔依。正在叫天不应,入地无门。《杜骗新书》二:三贼将饮食吃了即去,其乡农叫天不应,入地无门。
⊙叫天天不应,入地地无门
《说唐全传》六八:两边答应一声,把英盖史套入夹棍内,此时:思量叫天天不应,打点入地地无门,可怜几乎痛死,心中好不懊恼。
⊙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
《活地狱》四二:却说鲁老大受了几次刑法之后,本来有点年纪,又加着心中十分愤懑冤屈,正是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又晓得胡图丹是不容他置辩,早已存了一个但求速死的主意。
⊙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醒名花》二:可怜湛翌王娇滴滴一个嫩弱书生,被这些如狼如虎的一班人,拳头脚尖,诸般器械,百般拷打……此时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又无一个亲人在眼前,真正心中好不苦楚。
久闻大名,如雷灌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久闻大名,如雷灌耳
【释义】:
寒暄语。意谓对方的名气很大,四方皆闻,令人敬仰。《水浒全传》一九: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又六二: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幸得拜识,大慰平生。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三国演义》三八: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久闻高名,如雷灌耳
《三国演义》六〇:久闻大夫高名,如雷灌耳。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
⊙久闻大名,如春雷轰耳
《隋史遗文》一三:久闻兄大名,如春雷轰耳,无处不闻;恨山水迢遥,无能相会。今日得兄到此,实三生之幸矣!
⊙久仰大名,轰雷贯耳
《永庆升平前传》五八:原来是马大哥。我久仰大名,轰雷贯耳!
⊙闻君大名,如雷灌耳
《禅真逸史》二七:闻君大名,如雷灌耳,敬奉微礼,欲屈尊驾共救生灵,替天行道,望勿峻拒为幸。
⊙久仰大名
《绣戈袍全传》二:久仰大名,今得相遇,三生有幸。
⊙如雷灌耳
《三国演义》八:闻将军之名,如雷灌耳。《好逑传》五:小弟鲍梓,在长安时,闻长兄高名,如雷灌耳。但恨无缘一面。
没有耳朵听着,也有鼻子闻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有耳朵听着,也有鼻子闻着
【释义】:
意谓总该了解些情况。《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九:你这些狗娘养的,没有耳朵听着,也有鼻子闻着。咱这里要害病的军人来相验,你怎么领着一干没病的军人到这里来搪抵咱们?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释义】:
人间私下说的话,上天听得像雷声一样清楚,人在暗室中做的昧心事,神灵看得像闪电一样分明。劝世语。劝人不要背地里说坏话、做坏事。也比喻凡事只要做了,无论如何隐秘,总会泄漏出去,有人知晓。《十二楼·拂云楼》:能江道:“岂不闻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我是个神仙转世,你与他商议的事,我那一件不知?”《儿女英雄传》四:当下二人商定,便站起身来摇头晃脑的走了。他两个自己觉着这事商量了一个停妥严密,再不想“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又道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听”。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西湖二集》一五:母子二人忿忿的说了几日,果然“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人间细语,天闻若雷
《天妃娘妈传》一八:举头三尺,即是神明,人间细语,天闻若雷。君子言不妄出诸口,即一物之微,尚不轻许人以诺,岂有耿耿灵神,真有若见其陟降左右者,乃敢为儿戏之无征乎。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九:这正是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世上人说谎的,多只因曾看见这个蓝面鬼。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善的善,恶的恶,好的好,歹的歹,拙的拙,巧的巧,毒的毒,慈的慈,却都在菩萨慧眼之中。正是: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暗室欺心,神目如电
《喻世明言》一五:凡人要存仁义,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尊官不可以女色而失正道。
肉贱鼻子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贱鼻子闻
【释义】:
价钱便宜的肉要用鼻子嗅一嗅,看是否已经变质。《济公全传》一五:有一位买了四块肉,心中甚喜。心想:“这肉足够一斤一块。”走两步,他闻一闻。俗话说的不错:肉贱鼻子闻。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说
【释义】:
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最好不要做,不想让人听到的话,最好不说。指背人做事说话终究瞒不住人。也指做坏事终究要暴露。□汉·刘向《说苑·丛谈》:欲人不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三遂平妖传》三五:这小厮乖巧,但出外见个美男子,便访问他姓名,进与永儿,永儿自会法术,便摄他到伪宫中行乐。中意时,多住几日;不中意时,就放他去了。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说”。王则与永儿同窝居住,便道不曾亲眼看见,难道没些风声吹在耳朵里面?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言
《东周列国志》三一: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言”。惠公所托,虽是勃鞮一人,内侍中多有闻其谋者。
☉若要不闻,除非莫说。若要不知,除非莫作
《东周列国志》三四:众人商议许久方散。只道幽僻之处,无人知觉,却不道“若要不闻,除非莫说。若要不知,除非莫作”。其时姜氏的婢妾十余人,正在树上采桑喂蚕,见众人环坐议事,停手而听之,尽得其语。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醒世姻缘传》一九:再说天下的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那唐氏自从与晁源有了话说,他那些精神丰采自是发露出来。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隔帘花影》一三:从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这子金和银瓶勾搭了一年,这些粉头们也都看破了几分。《带印奇冤郭公传》二六:自以为庭衙深邃,内宅只有婢女仆妇两人,又不准他们与外人来往,大料万不能走漏消息。却不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况语云:“好事不出名,坏事满街飞”。不到两月,果然传遍通城了。
☉若要人不知,须是己莫为
《金云翘传》一二: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须是己莫为,恁般娶姊妹,经官动府,怎么瞒得许多。早有人将这些行径传在宦小姐耳朵中。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三国演义》五四: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满城百姓,那一个不知?你倒瞒我!”
☉若要不知,除非莫作
《蜃楼志》一九:吉士笑道:“好妹妹,这事你怎么晓得?”小霞也笑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作。雪里葬死尸,不久自然消化出来。”
☉欲人不知,莫若勿为
《初刻拍案惊奇》二三:欲人不知,莫若勿为!虽承娘子美情,万一后边有些风吹草动,被人发觉,不要说到无颜面见令尊,传将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成?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东西晋演义·东》四: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荐者,其此之谓也。
☉欲人不知,除是不为
《驻春园》一一:欲人不知,除是不为。姐姐看燕题诗,登楼赠帕,乃使俊白郎君驰心香阁。两下痴情,旁人不晓,愚妹先知。
☉欲人不知,除非莫为
《二刻拍案惊奇》二〇:说话的,依你说,而今为何知道了?看官听说,天下事欲人不知,除非莫为。
☉欲人不知,莫若莫为
《二刻拍案惊奇》三八:欲人不知,莫若莫为。你做的事,外边那一个不说的?你瞒咱则甚!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小五义》五四: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风声就到了岳州府了。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济公全传》一二八: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在梁官屯杀死刘喜之妻,你打算我不知道?
☉但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醒世姻缘传》九一:人说得好:但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吴推官惧内行径,久已闻知于人,况这些家人那一个是肯向主人有严紧口嘴的。
山鬼之伎俩有限,老僧之不睹不闻无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山鬼之伎俩有限,老僧之不睹不闻无穷
【释义】:
山鬼:山神或山精。伎俩:不正当的手段。比喻对奸狡人的卑劣手段,不理不睬,足以应付自若。《好逑传》一六:铁中玉欲要认真动手,却又见是一班女子,反恐装村,只得忍耐,因暗想道:俗语说:山鬼之伎俩有限,老僧之不睹不闻无穷。只不理她们便了。
说者无心,闻者刺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者无心,闻者刺骨
【释义】:
指说话的人不过逞一时快意,说过即忘,而被伤害的人却刻骨铭心,耿耿于怀。《梼杌萃编》一八:奉劝天下人,遇到寒士万不可拿言语去嘲笑他。说者无心,闻者刺骨,逞一时快意之谈,贻异日杀身之祸,这是何苦呢?
闻鼓鼙而思将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闻鼓鼙而思将士
【释义】:
听到战鼓之声就想起将士。比喻遇到难处就思念能解决问题的人。《儿女英雄传》四:再说每到下店必是找个独门独院,即或在大面儿上,有那个撅老头子,这些闲杂人也到不了跟前,如今短了这等一个人,安公子自然益发累起来。这也算得“闻鼓鼙而思将士”。
闻名不曾见面,见面羞杀天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闻名不曾见面,见面羞杀天神
【释义】:
只听到名声未曾见过面,见了面把人羞死了。指对方名不副实。《西游记》九一:那妖喝道:“你是那闹天宫的孙悟空?真个是闻名不曾见面,见面羞杀天神!原来是这等猢狲儿,敢说大话!”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锋剑春秋》一〇:看将起来,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闻他的名,如雷贯耳。见了面。亦不过是我等之辈。有何异人之处。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释义】:
听到一个人的名声不如见到他本人,见到了本人比听到名声更胜一筹。多为见面时用的客套话。也指只听名声不如亲眼见到,有本人不如名声好之意。《水浒全传》三:鲁提辖道:“阿哥,你莫不是史家村甚么九纹龙史大郎?”史进拜道:“小人便是。”鲁提辖连忙还礼,说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济公全传》九三: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听说济颠乃是罗汉。要是罗汉,头上必有金光。《中国现在记》一一:老哥的官声又是安省有一无二的,就是兄弟在这里,耳闻目见,真要算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了。
⊙闻名不曾见面,见面胜若闻名
《金瓶梅词话》三一:亘古到今,难逢难遇,闻名不曾见面,见面胜若闻名。
⊙闻名不如面见,面见胜似闻名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五:姜金定道:“俺把你这个大胆的道士,俺闻你的大名如轰雷灌耳……原来也只是这等一个纺车头、蚱蜢腿的道士么?这正是闻名不如面见,面见胜似闻名。”
⊙闻名不如见面
《醒世姻缘传》七七:闻名不如见面,我的外甥每日说你这些好处,原来是这么个人儿!《红楼梦》六三: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三侠五义》九:我们不辞辛苦,奔至京师,指望伸冤报恨,谁知这位老爷也是怕权势的,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仙鹤遇了蛇洞——闻气即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仙鹤遇了蛇洞——闻气即知
【释义】:
歇后语。俗传仙鹤最善捕蛇。比喻听到一点风声,就能知道捕捉的对象在哪里。指公人善于根据蛛丝马迹,捕捉小偷。《二刻拍案惊奇》五:大凡做贼的见了做公的,就是老鼠遇了猫儿,见形便伏,做公的见了做贼的,就是仙鹤遇了蛇洞——闻气即知。
洋漆子马桶——外面光彩,肚里臭不可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洋漆子马桶——外面光彩,肚里臭不可闻
【释义】:
歇后语。指外表光彩、内心龌龊的人。《绿野仙踪》四九:一个二十岁的人,把世情透露到这步田地,我心眼儿上都服他。不意他是个洋漆子马桶——外面光彩,肚里臭不可闻;讲到钱之一字,比我还没见世面!
猪不闻,狗不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猪不闻,狗不睬
【释义】:
比喻没有人理睬。《风月梦》二〇:如今我不可将机会错过。光阴迅速,我眼睛里曾经看见许多吃相饭的人,到了下桥时候,猪不闻,狗不睬,弄得在街坊上沿门叫化,那才难呢?
马路新闻-汉语惯用语辞典
马路新闻mǎ lù xīn wén
指广泛流传而未经证实的消息。《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先当成马路新闻。因为它不符合中央正式文件的精神。”
跑新闻-汉语惯用语辞典
跑新闻pǎo xīn wén
外出采访新闻。徐铸成《报海旧闻》:“她常到公府去跑新闻,不知怎么,和黎元洪搭上了关系。”
新闻人物-汉语惯用语辞典
新闻人物xīn wén rén wù
指具有新闻价值、可以引起社会注意的人物。《花城》1981年2期“人们三三两两轮番不断地以各种借口到她所在大队的驻地来,争着目睹一下这位新闻人物。”
芭蕉闻雷开,葵花随日转-佛源语词词典
芭蕉闻雷开,葵花随日转
比喻都有天然的规律,一切都应随自然而然,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勉强为之。《五灯会元·卷十六·天衣义怀禅师》:“上堂:‘髑髅常于世界,鼻孔摩触家风。芭蕉闻雷开,葵花随日转。诸仁者,芭蕉闻雷开,还有耳么?葵花随日转,还有眼么?若也会得,西天即是此土。若也不会,七九六十三,收。’”
耳闻目睹-佛源语词词典
耳闻目睹
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五灯会元·卷十九·径山宗杲禅师》:“上堂:‘才方八月中秋,又是九月十五。’卓拄杖曰:‘唯有这个不迁。’掷拄杖曰:‘一众耳闻目睹。’”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鲁迅《呐喊·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见面不如闻名-佛源语词词典
见面不如闻名
意谓名声很高,但实际却达不到那种程度,因此人们见到实际情况后感到不如传扬的那么好。《五灯会元·卷五·刺史李翱居士》:“鼎州李翱刺史,向药山玄化,屡请不赴,乃躬谒之。山执经卷不顾。侍者曰:‘太守在此。’守性偏急,乃曰:‘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出。山曰:‘太守何得贵耳贱曰。’守回拱谢。”
见闻-佛源语词词典
见闻
本义为目有所见,耳有所闻,为动词用法。佛家指目见佛,耳闻法,耳目感观有所作为,有了成果。《法华经·序品》:“见闻若斯。”本义源于中古汉语早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非得道者,安能见闻,而儒墨之家,知此不可以为训,故终不言其有焉。”佛家转为名词用法。现代汉语承佛家名词用法,指所见到和听到的事情,引申为知识、经验。巴金《军长的心》三:“等到他坐下以后,我便对他谈起这一天的见闻和印象来。”例:游历不仅能涵养性情,而且增长见闻。
名闻遐迩-佛源语词词典
名闻遐迩
遐,远;迩,近。名声传播很广,远近都知道。《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名闻遐迩共遵,道德名高已远。”又《五灯会元·卷一·二十四祖师子尊者》:“祖既摄五众,名闻遐迩。”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多作“遐迩闻名”。例:景德镇的瓷器精美绝伦,历史久远,遐迩闻名。
普闻救龙-佛源语词词典
普闻救龙
禅宗传说故事。普闻禅师为南宗青原派石霜庆诸禅师的弟子,原为唐僖宗的太子。唐僖宗非常爱他,小时候就不吃荤,不愿继承皇位管理国家。僖宗千方百计劝导、教育,也不回心转意。中和初年,乘僖宗巡幸四川时,继发出游,人们不知道他的去踪。后投奔石霜庆诸禅师,接受教化。成道后到“邵武城外,见山郁然深秀,遂拨草,至烟起处,有一苦行(僧人)居焉。苦行见师至,乃曰:‘上人当兴此。’长揖而去。师居十余年,一日有一老人拜谒,师问:‘住在何处?至此何求?’老人曰:‘住在此山,然非人,龙也。行雨不职(没有尽到职守),上天有罚当死,愿垂救护。’师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可异形来。’俄失老人所在,视坐傍有一小蛇,延缘入袖。至暮,雷电震山,风雨交作。师危作不倾,达旦晴霁,垂袖,蛇堕地而去。有顷,老人拜而泣曰:‘自非大士慈悲,为血腥秽此山矣,念何以报师恩。’即穴岩下为泉,曰:‘此泉为他日多众之设,今号龙湖。’邦人闻其事,施则施力,相与建寺,衲子云趋。”
Q
前之未闻-佛源语词词典
前之未闻
从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五灯会元·卷七·龙华灵照禅师》:“点铁成金,前之未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现代汉语多作“前所未闻”,多指事物非常希奇或程度暴烈,人们从未见过和听说过。例:这事太奇怪了,可能我的见识短浅,真是前所未闻!
人身难得,正法难闻-佛源语词词典
人身难得,正法难闻
又作“人生难得,大道难闻”。指众生在六道轮回中转化为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至于真正的佛法不是任何人随便就可以听到的。强调人作为一个“人”应该珍视,应利用有限的人生,行善积德,进而经过艰苦修炼,求得“正法”,以便来生再转生为人或修炼成佛。《五灯会元·卷十·正勤希奉禅师》:“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据此说话,屈滞久在丛林,上座若是初心,兄弟且须体道。人身难得,正法难闻,莫同等闲。”《四十二章经》:“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近代汉语中演变为“人生难得,大道难闻”。清·孔尚任《桃花扇》上:“人生难得,大道难闻。弟子丁继之稽首了。”
如是我闻-佛源语词词典
如是我闻
佛教传说,后作佛经开卷语用。意为“我听到的佛所讲的佛法是这样的”。《五灯会元·西天祖师·一祖摩诃迦叶尊者》卷一,引《涅槃经》:“尔时世尊欲涅槃时,迦叶(佛的大弟子,第一继承人)不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崛山毕钵罗窟,睹胜光明即入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于熙连河侧,入般涅槃。乃告其徒曰:‘如来涅槃也,何其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出示双足。尔时迦叶告诸比丘:‘佛已茶毗,金钢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于是得神通者悉集王舍耆阇崛山毕钵罗窟。时阿难(佛的弟子,后为迦叶的继承人)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由是得入。迦叶乃白众言:‘此阿难比丘多闻总持,有大智慧,常随如来,梵行清净。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佛所赞叹,聪敏第一。宜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迦叶告阿难曰:‘汝今宜宣法眼。’阿难闻语信受,观察众心而宣偈言:‘比丘诸眷属,离佛不庄严。犹如虚空中,众星之无月。’说是偈已,礼众僧足,升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处说某经教,乃至人天等作礼奉行。’时迦叶问诸比丘:‘阿难所言,不错谬乎?’皆曰:‘不异世尊所说。’”此传说表明,释迦牟尼涅槃后,诸多弟子对究竟是谁真正掌握了佛法,各持所疑。所以迦叶让阿难结集佛所讲经藏,众人并不信服。乃至阿难原原本本地将释迦牟尼所讲佛法宣扬后,并指出佛在某地讲说某佛经,有根有据,并说这就是我的“如是所闻”,众人这时才信服了。所以后来佛经卷首开头语,或高僧说法时,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然后开始讲说佛经具体内容。
闻名不如见面-佛源语词词典
闻名不如见面
听到名声不如见到本人更加真实可信,强调凡事均应亲眼目睹,亲身去领会比听人用言词传说更真实。这仍是佛家“不立文字”,强调顿悟思想的体现。《五灯会元·卷六·仁王饮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闻名不如见而。’”语录所用乃中古时一句谚语,作客套语用,指见面之后比闻名时更加钦敬。《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吾闻闻名不如见而,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连忙还礼,说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现代汉语承中古用法,仍作客套话或钦敬语用。林斤澜《一九三七和十三·背竹管的红军》:“闻名不如见面。杜百鱼见了这支队伍,觉得比传说中的还要神奇。”
五逆闻雷——头脑裂破-佛源语词词典
五逆闻雷——头脑裂破
歇后语。又作“五逆闻雷——愁上添愁,五逆闻雷——心胆丧尽”。犯了五逆之罪的人听见雷声响,认为报应来到,所以十分恐惧,害怕受到严厉的惩治。清·无著道忠《禅林方语》集录。《虚堂和尚语录》卷一:“师云:‘古人及尽玄微,犹恐走作;今人只管孟八郎道,总是五逆人闻雷。’”又卷五:“五逆闻雷慊慊然,录常怎敢与人宣。自从六十轻酬后,济北驴名不浪传。”
眼见耳闻-佛源语词词典
眼见耳闻
指亲身经历,亲自实践《虚堂和尚语录》卷二:“此事甚易,因走作反以为难。何处是走作?眼见耳闻是走作,鼻嗅舌嗜是走作。”
远闻不如近见-佛源语词词典
远闻不如近见
在远处听说的事不如在近处亲眼所见清楚实在。《五灯会元·卷六·同安常察禅师》:“师曰:‘五湖衲子,一锡禅人,未到同安,不妨疑着。’僧回首,曰:‘远闻不如近见。’师曰:‘贪他一杯酒,失却满船鱼。’”
闻-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闻wén
①听见,听到。《孔雀东南飞》:“府吏~此变,因求假暂归。”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②见闻。《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益矣。”《屈原列传》:“博~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③闻名。《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于诸侯。”《促织》:“无何,宰以‘卓异’~。”④传布。《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于野。”(九皋:深远的水泽淤地。)⑤用鼻子嗅到。《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其香,即与之化矣。”
另见wèn。
【闻达】显达,有名望。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于诸侯。”
【闻人】有名望的人。《论衡·讲瑞》:“夫少正卯,鲁之~也。”
闻-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闻wèn
名声,名望。《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令望。”
另见wén。
与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与闻yù wén
【释义】:
参与其事并且得知内情。鲁迅《我观北大》:“据一位教授的名论,则‘教一两点钟的讲师’是不配与闻校事的,而我正是教一点钟的讲师。”
不问不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问不闻bù wèn bù wén
【释义】:
同“不闻不问”。鲁迅《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不闻不问-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闻不问bù wén bù wèn
【释义】:
①不听也不问。茅盾《色盲》:“你还是不闻不问为妙,永远不知道更好。”②不关心,不过问。闻一多《贾岛》:“老年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不闻不问。”
丑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丑闻chǒu wén
【释义】:
关于丑事的传闻。鲁迅《论“人言可畏”》:“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
举世闻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
【释义】: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如:中国的长城举世闻名。
习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习闻xí wén
【释义】:
常闻。鲁迅《无常》:“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耳所习闻的只有什么‘人生无常’之类的话。”
千闻不如一见-现代汉语大词典
千闻不如一见qiān wén bù rú yī jiàn
【释义】:
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周立波《山乡巨变续编》:“关于谢庆元的品评,近来塞满了他两耳朵,千闻不如一见,李月辉总想亲自找他当面谈一谈。”
博闻强记-现代汉语大词典
博闻强记bó wén qiáng jì
【释义】: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曹禺《沉痛的悼念》:“他博闻强记,文采洋溢。”
厌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厌闻yàn wén
【释义】:
不愿听。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但是看看何先生的神气,似乎并不把朱怀义这句话当作一回事,而且颇有厌闻的表情。”
传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传闻chuán wén
【释义】:
非亲见亲闻,而出自他人的转述。也指所传闻的事。孙犁《耕堂读书记》:“这都是传闻之词,检查一下历史记载,并非如是。”
佚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佚闻yì wén
【释义】:
1én逸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姚华《论文后编》“诸子者,史之别派”原注:“记载古事佚闻,时书评论。”
侧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侧闻cè wén
【释义】:
从旁听到。指传闻,听说。也用作谦词。郭沫若《到浦东去来》:“他(张发奎)很慷慨地和慰劳队诸人握手言欢,我也侧闻了他的高论。”
充耳不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释义】:
塞住耳朵故意不听。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郭沫若《洪波曲》:“当局却充耳不闻,视若无睹。”也用以形容专心一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郑振铎《桂公塘》:“杂碎的笑语充耳不闻,笑语也掷不到他的一个角隅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yán zhě wú zuì wén zhě zú jiè
【释义】: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讣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讣闻fù wén
【释义】:
报丧的文告。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他最厌恶白的讣闻和红的喜帖。”
謏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謏闻xiǎo wén
【释义】:
小有声名。如:修身法行,非以謏闻骇俗。
声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声闻shēng wén
【释义】:
音信。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唐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安西四镇留后郭昕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闻中断。”
据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据闻jù wén
【释义】:
听说。如:据闻今年夏天将连续高温。
著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著闻zhù wén
【释义】:
著名,闻名。如:桂林以山水之美著闻于世。
异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异闻yì wén
【释义】:
①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如:探求异闻。②新异之事;奇闻。如:奇说异闻。
头版新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头版新闻tóu bǎn xīn wén
【释义】:
指载于报纸第一版的重要消息。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但是请律师、上法庭,一时就成了小报的头版新闻。”
奉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奉闻fèng wén
【释义】:
敬词。告知。鲁迅《致许寿裳》:“此事似已奉闻,或尚未,均已忘却,故更以告。”
奇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奇闻qí wén
【释义】:
惊奇动听的事情。瞿秋白《饿乡纪程》:“随意谈话,听来都有新奇的奇闻。”
奏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闻Zòu wén
【释义】:
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鲁迅《铸剑》:“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王解闷,因此特来奏闻。”
名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名闻míng wén
【释义】:
①名声。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②闻名。钱钟书《围城》:“他在柏林大学,听过名闻日本的斯泼朗格教授的爱情演讲。”
听而不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听而不闻tīng ér bù wén
【释义】: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后以“听而不闻”谓听了与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或漠不关心。茅盾《子夜》:“刘玉英下面的话,他简直是听而不闻。”
听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听闻tīng wén
【释义】:
指听的活动或所听到的内容。萧红《生死场》:“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闻:那是,二里半的女人作嘎的不愉悦的声音来近赵三。”又如:组织参观以广听闻。
喜闻乐见-现代汉语大词典
喜闻乐见xǐ wén lè jiàn
【释义】:
喜欢听,乐意看。夏衍《戏剧抗战三年间》:“(中国戏剧工作者)用他们在大众里面陶冶出来的经验教训,来创造新的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
嗅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嗅闻xiù wén
【释义】:
用鼻子辨别气味。沈从文《从文自传》:“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
独家新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独家新闻dú jiā xīn wén
【释义】:
仅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能否成功地获得重大的、有价值的独家新闻,是衡量一个新闻机构是否具备竞争力的标志之一。
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wén聞
【释义】:
①听见。丰子恺《谢谢重庆》:“晴朗的重庆,不复有警报的哭声,但闻‘炒米糖开水’、‘盐茶鸡蛋’的节奏的叫唱。”②知识;见闻;消息。曹禺《沉痛的悼念》:“他博闻强记,文采洋溢。”茅盾《子夜》:“从前天起,市场上就布满了中央军在陇海线上转利的新闻。”③传布;传扬;传告。如:美名闻于天下。④有名望。如:闻人。也指声誉,名声。如:秽闻。⑤嗅。杨沫《青春之歌》:“那个胖胖的鼓着两只金鱼眼睛的女孩子摘下一枝路旁的野花,闻了闻。”⑥姓。
闻一知十-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一知十wén yī zhī shí
【释义】:
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如:我没有闻一知十的本领,我只知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
闻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人wén rén
【释义】:
①有名望的人。邹韬奋《萍踪寄语》:“关于离婚的事情,在别国往往在报上的‘社会新闻’里闹得天翻地覆…尤其是涉及名流闻人和社会花的时候,要使不少访员先生们忙得屁滚尿流,汗流浃背!”也特指旧社会流氓帮会中威势显赫的头面人物。沙汀《淘金记》:“是的,消遣!若果误认他们嫖娼,那是不正确的。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北斗镇的闻人,他们一向是并不放浪的;但于新‘货’到的时候逢场作戏一番而已。”②复姓。
闻见-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见wén jiàn
【释义】:
①听到和看见。鲁迅《致姚克》:“这一定是原已在别处见过,或听过的,既经先已闻见,就可知此等字别处已有,何必《文选》?”②所闻所见;知识。如:闻见甚广。③嗅到。杨朔《海市》:“凉风一起,蟋蟀叫了,你就该闻见野菊花那股极浓极浓的药香。”
闻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化wén huà
【释义】:
指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张篁溪《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爪哇岛之华侨,闻化最晚,故入同盟会者甚鲜。”
闻风-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风wén fēng
【释义】:
①听到音讯或传闻。郭沫若《洪波曲》:“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②探听消息。浩然《艳阳天》:马斋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闻风而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风而动wén fēng ér dòng
【释义】: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林雨《刀尖》:“二连闻风而动的作风,我是知道的。”
闻风而至-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风而至wén fēng ér zhì
【释义】: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鲁迅《新的世故》:“前清的世故老人纪晓岚的笔记里有一段故事,一个人想自杀,各种鬼便闻风而至,求作替代。”
闻风而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风而逃wén fēng ér táo
【释义】:
听到风声就逃跑。如:据传土匪就要来了,城里的富户闻风而逃。
闻风而起-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风而起wén fēng ér qǐ
【释义】:
听到风声即起响应。《“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闻外人所雇华役,亦将闻风而起。”
闻风丧胆-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风丧胆wén fēng sàng dǎn
【释义】: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魏巍《东方》:“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弃尸累累。”
闻讯-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讯wén xùn
【释义】:
听到消息。《人民日报》1989.6.1:“人们闻讯一呆:怎么?来啦。”
闻过则喜-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过则喜wén guò zé xǐ
【释义】: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如:我们纵然达不到古人闻过则喜的境界,也应耐心听取别人的批评,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
闻而生畏-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而生畏wén ér shēng wèi
【释义】:
听见就怕。茅盾《雨天杂写之五》:“姚兴这种礼贤的作风,使得佛陀耶舍闻而生畏。”
闻达-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达wén dá
【释义】:
有名望;显达。语出《论语·颜渊》:“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又:“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姚雪垠《李自成》:“弟十年来株守故园,教子读书,苟全性命,不求闻达。”
闻名-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名wén míng
【释义】:
①听到名字或名声。《新民晚报》1983.6.29:“难道是久仰山斗,见面不如闻名吗?”②有名。碧野《芦沟桥情思》:“来到这闻名于世的芦沟桥,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闻名不如见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名不如见面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
【释义】:
只听名声,不及当面亲眼见到。林斤澜《一九三七和十三》:“闻名不如见面。杜百鱼见了这支队伍,觉得比传说中的还要神奇。”
闻名丧胆-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名丧胆wén míng sàng dǎn
【释义】: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郭澄清《大刀记》:“这个吓得鬼子、汉奸闻名丧胆的梁永生,就是当初那个大闹黄家镇的梁永生。”
闻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声wén shēng
【释义】:
①听到声音。如:闻声而起,一夕数惊。②听到消息。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闻听-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听wén tīng
【释义】:
听见;听到。豫剧《穆桂英挂帅》:“闻听人言辽东安王造反,兵伐中原,不知宋室江山何人扶保?”
闻诊-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诊wén zhěn
【释义】:
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闻鸡起舞-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释义】:
《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如:古人闻鸡起舞的具体做法我们不一定照办,但其奋发图强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闻知-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知wén zhī
【释义】:
①听说;知道。茅盾《雨天杂写之五》:“苻坚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吕光带兵打龟兹国,‘请’他进关。”②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墨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闻所未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所未闻wén suǒ wèi wén
【释义】: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叶圣陶《倪焕之》:“从英文读本里得知闻所未闻的故事,从国文课里读到经义策论以外的古人的诗篇:在焕之都觉得十二分醉心。”
闻信-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信wén xìn
【释义】:
听到消息。如:其妻闻信赶来。
闻望-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望wén wàng
【释义】:
声望;名望。冯自由《光复会与同盟会》:“会长蔡元培闻望素隆,而短于策略。”
闻誉-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誉wén yù
【释义】:
语出《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后因以“闻誉”指到处皆知的好名声。梁启超《致伍秩庸星使书》:“蹈巧宦之陋习,损海外之闻誉。”
闻茸-现代汉语大词典
闻茸tà róng
【释义】:
庸碌低劣。章炳麟《国家论》:“特世人执是以为高名,则不知集众所成,其能力最为阘茸。”
没没无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没没无闻mò mò wú wén
【释义】:
不为人所知。巴金《关于〈海的梦〉》:“愿那个平平淡淡、没没无闻地活了一生的人得到安息。”
洽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洽闻qià wén
【释义】:
多闻博识。如:广见洽闻。
湮没无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湮没无闻yān mò wú wén
【释义】:
埋没,无人知道。范文澜等《中国通史》:“时间是公正的裁判者,被淘汰的诗篇和诗人,可能比上列数目要大得多,不过湮没无闻是毫不足惜的。”
惨不忍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惨不忍闻cǎn bù rěn wén
【释义】:
凄惨得不忍心听下去。邓慕韩《丁未黄冈举义记》:“哭声载道,惨不忍闻。”
寂寂无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寂寂无闻jì jì wú wén
【释义】: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所知。徐特立《读书日记》:“许多人过去有大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今日却寂寂无闻,人在而无用,虽生犹死。”
逸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逸闻yì wén
【释义】:
指世人不大知道的传闻。多指未见于正式记载的。沙汀《祖父的故事》:“他原来就很害怕祖母,县城里早就流传着一两则关于祖父惧内的逸闻。”
逸闻琐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逸闻琐事yì wén suǒ shì
【释义】:
见“逸闻趣事”。
逸闻趣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逸闻趣事yì wén qù shì
【释义】:
指世人不大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管桦《将军河》:“有的谈当前纷乱的政治形势,猜测战争的发展趋势;有的谈政界的逸闻趣事。”也作“逸闻琐事”。孙犁《与友人论传记》:“又有时谈一些与评价无关的逸闻琐事,给文字增加无穷余韵,真是高妙极了。”
遗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遗闻yí wén
【释义】:
过去留下的传闻;逸闻。鲁迅《中国文坛的悲观》:“只有近来的诬陷,倒像是颇为出色的花样,但其实也并不比古时候更利害,证据是清初大兴文字之狱的遗闻。”
遗闻逸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遗闻逸事yí wén yì shì
【释义】:
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大地》1981年第3期:“齐老先生的遗闻逸事也常听人说起,可是都没有新凤霞写的那么真。”
孤陋寡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
学识浅陋,见闻不广。何其芳《〈工人歌谣选〉序》:“我却孤陋寡闻得很,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已有定论。”
如是我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如是我闻rú shì wǒ wén
【释义】:
①佛经开卷语。传说释迦牟尼入灭后,弟子们汇集他的言论,因阿难为佛侍者,所闻最多,就推他宣唱佛说,他以“如是我闻”开场,意为我闻佛如此说。“如是”,指经中的内容;“我闻”,指阿难亲自听闻。着此一句,以昭信实。见《佛地经论》卷一。姚雪垠《李自成》:“(周后)唤起了虔诵佛经的欲望,随即轻声念道:‘如是我闻…’”②听得这样说。鲁迅《斯巴达之魂》:“噫,如是我闻,而王遂语,且熟视其乳毛未褪之颜。”
桃色新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桃色新闻táo sè xīn wén
【释义】:
指有关男女情爱或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新闻。陈登科等《徐悲鸿》:“这次,徐悲鸿在南京和北平不一样了,有桃色新闻传开了。”
马路新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路新闻mǎ lù xīn wén
【释义】:
指广泛流传而未经证实的消息。古华《南湾镇逸事》:“自传出食脚鱼可以防治癌症的马路新闻之后,南湾脚鱼更是名声大振。”
骇人听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释义】: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峻青《女英雄孙玉敏》:“和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骇人听闻的奇事。”
绯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绯闻fēi wén
【释义】:
指桃色新闻。《新民晚报》1998.8.22.有《绯闻案与代沟效应》一文。
珍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珍闻zhēn wén
【释义】:
珍奇的见闻。多指有趣的小事。草明《乘风破浪》:“星期天他把许多同学领到家里唱歌,吹口琴和解答难题,读科学珍闻。”
琐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琐闻suǒ wén
【释义】:
琐碎的传闻或新闻。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他又把在苏联时的个人思想情感,及琐闻逸事…写成《赤都心史》。”
标题新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标题新闻biāo tí xīn wén
【释义】:
一种直接用标题形式发表而不介绍具体内容的新闻。《新闻出版报》1991.6.21:“看了《解放军报》3月17日第二版的一条标题新闻,我作为一名经常给党报写稿的通讯员,很有感慨。”
殚见洽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殚见洽闻dān jiàn qià wén
【释义】:
见闻、知识十分广博。茅盾《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候,把一部分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士大夫博习经史以后,不妨也阅读一番,为的是可以‘怡情养性’,‘殚见洽闻’。”
轶事遗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轶事遗闻yì shì yí wén
【释义】: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单辞只义,轶事遗闻,咸笔之于书。”也作“轶闻遗事”。姚华《曲海一勺》:“轶闻遗事,杂然著已。”
轶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轶闻yì wén
【释义】:
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沈从文《会明》:“另外又谈一点关于战事死人数目的统计,以及生死争夺中的轶闻。”
轶闻遗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轶闻遗事yì wén yí shì
【释义】:
见“轶事遗闻”。
旧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旧闻jiù wén
【释义】:
指往昔的典籍和传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
见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见闻jiàn wén
【释义】:
①耳闻目睹。瞿秋白《饿乡纪程》:“我单就见闻所及以至于亲自参与的中国垂死的家族制度之一种社会现象而论。”又指看到和听到的事物。巴金《军长的心》:“等到他坐下以后,我便对他谈起这一天的见闻和印象来。”②知识,经验。如:请您演示一下,以广见闻,如何?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shì ér bù jiàn tīng ér bù wén
【释义】: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常用来形容不重视,不注意。语出《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秦牧《核心》:“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新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闻xīn wén
【释义】:
①新近听来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袁静《伏虎记》:“连长连长,大新闻哪,你这个大活人成了烈士了!”②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老舍《茶馆》:“长辛店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长辛店大战的新闻!”③新闻体裁的一种,即消息。
新闻人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闻人物xīn wén rén wù
【释义】:
具有新闻价值、引起社会注意的人物。《花城》1981年第2期:“人们三三两两轮番不断地以各种借口到她所在大队的驻地来,争着目睹一下这位新闻人物。”
新闻片-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闻片xīn wén piàn
【释义】:
报道新闻事件的影片。
新闻公报-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闻公报xīn wén gōng bào
【释义】:
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委托通讯社就重大事件或问题发表的新闻性的公告和声明。
新闻记者-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闻记者xīn wén jì zhě
【释义】:
采访和撰写、报道新闻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专职人员。老舍《龙须沟》:“赵大爷,您可预备好了哟,新闻记者一定会访问您!”
新闻社-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闻社xīn wén shè
【释义】:
也叫通讯社。采访、搜集和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的机构。
新闻纸-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闻纸xīn wén zhǐ
【释义】:
①报纸。叶圣陶《某城纪事》:“要给本城新闻纸登一篇文章解释党义时,他自告奋勇说由他担任。”②俗称白报纸。以机械木浆配化学浆为原料制成。纸质均匀,弹性好,但易泛黄发脆。主要用于印刷报纸、杂志及印量大而使用年限短的小册子。
有闻必录-现代汉语大词典
有闻必录yǒu wén bì lù
【释义】:
把听到的都记下来。鲁迅《论“人言可畏”》:“‘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因为在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是有选择的,有作用的。”
望闻问切-现代汉语大词典
望闻问切wàng wén wèn qiè
【释义】: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按脉象,合称四诊。《当代》1981年第3期:“严锡嵩在当‘牛鬼’之年…曾埋头自学中医,望闻问切这一套及药物方剂知识背得颇熟。”
风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风闻fēng wén
【释义】:
①经传闻而得知。周立波《山乡巨变》:“王菊生早已风闻,刘雨生跟盛佳秀十分相好,只差拜堂了。”②经传说得知的消息。鲁迅《通信》:“于是接着是清党,详细的事实,报章上是不大见的,只有些风闻。”
爆炸新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爆炸新闻bào zhà xīn wén
【释义】:
令人震惊、轰动的消息。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正在心神不定的时候,心心告诉我一个最不愿听的爆炸新闻,把我怔住了。”
所见所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所见所闻suǒ jiàn suǒ wén
【释义】:
看到的和听到的。杜鹏程《铁路工地上的深夜》:“首长要谈他一天当中遇到的事和正在思考的事…而司机也会谈他一天当中的所见所闻。”
目击耳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目击耳闻mù jī ěr wén
【释义】:
亲眼看见,亲耳听到。鲁迅《黄花节的杂感》:“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时也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
相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相闻xiāng wén
【释义】:
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毛泽东《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置若罔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释义】:
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去过问或不予关心。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不料沿途岗哨,居然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秘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秘闻mì wén
【释义】:
罕为人知的传闻。多指有关某人私人生活的传闻。《散文》1988年第3期:“由于不是一个村的,也就更使我有兴趣打听她,搜罗她的‘秘闻’。”
秽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秽闻huì wén
【释义】:
丑闻。鲁迅《华德保粹优劣论》:“非仅有碍健康,更易发生无耻秽闻。”
百闻不如一见-现代汉语大词典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释义】:
多次听说还不及一次看到。意即耳闻终究是虚,眼见方才为实。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石二位同志是工业战线上的大将,这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鸡犬相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鸡犬相闻jī quǎn xiāng wén
【释义】:
指人烟稠密。语出《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郑文光《夜渔记》:“现在,这儿已是鸡犬相闻的村落了。”
耳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耳闻ěr wén
【释义】:
听说,听到。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我只说我当场眼见和后来耳闻的情形,请大家看看这阴惨惨的二十世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的中国!”
耳闻不如目见-现代汉语大词典
耳闻不如目见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释义】: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可靠。张天翼《大林和小林》:“包包说:‘天使的翅膀都是这样的。’‘啊,是的是的,真是耳闻不如目见。天使呀,您来有什么话对我说。’”
耳闻目染-现代汉语大词典
耳闻目染ěr wén mù rǎn
【释义】:
同“耳濡目染”。从维熙《北国草》:“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耳闻目睹-现代汉语大词典
耳闻目睹ěr wén mù dǔ
【释义】:
亲耳听到,亲眼看到。鲁迅《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耳闻是虚,眼见为实-现代汉语大词典
耳闻是虚,眼见为实ěr wén shì xū yǎn jiàn wéi shí
【释义】:
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耸人听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
【释义】:
指震骇视听或夸大其词,使人震惊。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过去,我可闹不清楚,现在才了解一贯道的丑恶内幕,真是耸人听闻。”
要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要闻yào wén
【释义】:
①重要的见闻。鲁迅《补天》:“他临死的时候,才将仙山被巨鳌背到海上这一件要闻传授徒弟。”②重要的新闻。鲁迅《“非所计也”》:“而同日的《申报》上,又用‘要闻’告诉我们‘陈友仁对东省问题宣言’。”
预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预闻yù wén
【释义】:
指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沙汀《淘金记》:“袍哥的信义已经很稀薄了;所以对他一向非常小心,避免预闻镇上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