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闡

闡(闡)是什么意思

  • 一闡提-汉语大词典

    一闡提

    【1】佛教名词。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亦译“一闡提迦”,略称“闡提”。意为“不具信”,或称“斷善根”。佛教用以称呼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东晋}{竺道生}则谓一阐提也可成佛。《涅槃经·梵行品》:“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宋}{史尧弼}《戏中书岩宝印师方丈》诗:“放形漫浪{蜀}山西﹐只是人間一闡提。”

  • 丕闡-汉语大词典

    丕闡

    【1】犹言大显。《宋史·礼志十七》:“偃革息民﹐恢儒建學。聲明丕闡﹐輪奂一新。”

  • 再闡-汉语大词典

    再闡

    【1】再度显扬。{唐}{李峤}《为孔祯等进大酺诗表》:“元猷再闡﹐紫極重光。”《晋书·刘元海载记》:“{顯宗孝明皇帝}﹑{肅宗孝章皇帝}累葉重暉﹐炎元再闡。”

  • 表闡-汉语大词典

    表闡

    【1】犹表彰。《清史稿·礼志六》:“其偏裨士卒殉難者﹐亦附祀左右。褒崇表闡﹐俾遠近觀聽﹐勃然可生忠義之心﹐并爲立傳垂永久。”

  • 光闡-汉语大词典

    光闡

    【1】发扬光大。《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哲王繼軌﹐光闡徽風。”

  • 微顯闡幽-汉语大词典

    微顯闡幽

    【1】谓显现微妙之处,阐明幽深之理。{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易·繫辞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韩康伯}注:“《易》无往不彰﹐无來不察﹐而微以之顯﹐幽以之闡。”

  • 抉奥闡幽-汉语大词典

    抉奥闡幽

    【1】剖析奥秘,阐发隐微。{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纪昀》:“大而經﹑史﹑子﹑集﹐以及醫﹑卜﹑詞曲之類﹐其評論抉奥闡幽﹐詞明理正。”

  • 推闡-汉语大词典

    推闡

    【1】阐发。{唐}{韩愈}《论佛骨表》:“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士能推闡本朝之法意以相誡語者﹐謂之師儒。”{宋}{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大懼智不足以究測高遠﹐文不足以推闡精微。”{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批判》:“这些﹐我们都且留在下边细细加以推阐吧。”

  • 恢闡-汉语大词典

    恢闡

    【1】发扬光大。《晋书·夏侯湛传》:“我皇祖{穆侯}﹐崇厥基以允釐顯志﹐用恢闡我令業。”

  • 研精闡微-汉语大词典

    研精闡微

    【1】研究阐明精深微妙之理。{清}{薛福成}《书工商核给凭单之例》:“而一二千年以來﹐亦竟無一人研精闡微﹐爲斯民闢妙用﹐爲天下擴美利者﹐此無他﹐政權不足以鼓舞之也。”

  • 發潛闡幽-汉语大词典

    發潛闡幽

    【1】阐发沉潜深奥的事理。{清}{冯桂芬}《<明纪>序》:“箸桂門初續稿六秩﹐中多吾鄉發潛闡幽之作。”{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桃花夫人示梦》:“此翰苑筆也﹐聊贈一枝﹐以報發潛闡幽之厚意。”

  • 遐闡-汉语大词典

    遐闡

    【1】犹远扬。《隋书·牛弘传》:“皇猷遐闡﹐化覃海外。”

  • 證闡-汉语大词典

    證闡

    【1】论证阐述。{严复}《原强》:“至其證闡明確﹐犁然有當于人心﹐則非親見其書者莫能信也。”

  • 開闡-汉语大词典

    開闡

    【1】犹开辟;发展。《宋书·礼志一》:“又南出道狹﹐未議開闡﹐遂於東南巳地創立丘壇。”{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莊嚴國界﹐建立道場﹐廣行利益﹐開闡佛事。”{元}{德异}《<坛经>序》:“〔{可大師}〕受衣紹祖﹐開闡正宗﹐三傳而至{黄梅}。”【2】广为开设。{唐}{独孤及}《代百官贺芝草表》:“開闡學校﹐尊教勸德。”{元}{杨暹}《西游记》第六本第二二出:“我佛座下弟子四人……送你到于東土﹐開闡戒壇﹐大興妙法。”【3】发挥阐述。{唐}{杨炯}《<王勃集>序》:“揣摩三古﹐開闡八風。”{宋}{曾巩}《<王深父文集>序》:“文集二十卷﹐其辭反復辨達﹐有所開闡。”{清}{方苞}《书<陈氏集说补正>後》:“先生於諸經多開闡﹐兹其僅存者耳。”

  • 闓闡-汉语大词典

    闓闡

    【1】解说;阐释。{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钱大昕》:“然{安國}非能自造也﹐亦由先通{伏生}《書》﹐古今文本不相遠﹐以此證彼﹐易於闓闡。”

  • 闡-汉语大词典

    “[阐]”的繁体字。《廣韻》昌善切,上獮,昌。【1】开辟;扩大。《史记·秦始皇本纪》:“闡并天下,甾害絶息,永偃戎兵。”{晋}{左思}《吴都赋》:“闡{闔閭}之所營,采{夫差}之遺法。”{唐}{刘禹锡}《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伏惟陛下丕承耿光,再闡鴻業。”{清}{郭麐}《灵芬馆词话·<词综>鉴别精审》:“本朝詞人,以{竹垞}爲至,一廢《草堂》之陋,首闡{白石}之風。”【2】显露。《吕氏春秋·决胜》:“隱則勝闡矣,微則勝顯矣。”{唐}{梁肃}《汉高士严君钓台碑》:“名闡於{漢光武}之世,《東觀書》實載其事。”【3】打开。《文选·班固<东都赋>》:“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吕延济}注:“闡,開也。”{唐}{白居易}《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未立标榜徵归郎署予既到郡性爱楼居宴游其间颇有幽致聊成十韵兼戏寄严》:“看山倚前户,待月闡東扉。”【4】阐发﹐阐明。{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至精而後闡其妙,至變而後通其數。”{唐}{韩愈}《论佛骨表》:“羣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清}{方以智}《东西均·源流》:“此有地心之理,古人未闡,俟人悟耳。”【5】通“[繟]”。舒缓。《广雅·释诂》:“繟,緩也。”{王念孙}疏证:“{王襃}《四子講德論》云:‘嘽緩舒繹。’{馬融}《長笛賦》云:‘從容闡緩。’‘嘽’﹑‘闡’竝與‘繟’通。”【6】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宁阳}西北。《春秋·哀公八年》:“{齊}人取{讙}及{闡}。”

  • 闡擇-汉语大词典

    闡擇

    【1】阐明辨别。{清}{魏源}《<太学古本>序》:“即以今本之説注古本之書﹐天造地設﹐不約同符﹐又自以己意每章别加闡擇﹐取明大意而止。”

  • 闡幽-汉语大词典

    闡幽

    【1】使幽深隐藏的显露出来。《易·繫辞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韩康伯}注:“闡﹐明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馬龍出而大《易》興﹐神龜見而《洪範》燿。”{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曩欲撰録國朝詞若干家爲《蕙風簃詞選》﹐專録孤行冷集﹐以闡幽爲宗旨﹐而著人弗與焉。”

  • 闡幽探賾-汉语大词典

    闡幽探賾

    【1】阐明和探讨深奥精微的道理。{明}{唐顺之}《吴孺人挽诗》序:“豈史主于紀大而畧小﹐詩主于闡幽探賾﹐其爲教一而其爲體則異耶。”

  • 闡敷-汉语大词典

    闡敷

    【1】阐扬传播。《晋书·长沙王乂传》:“吾之與卿﹐友于十人﹐同産皇室﹐受封外都﹐各不能闡敷王教﹐經濟遠略。”{明}{李东阳}《丰年颂》:“臣誠材識卑譾﹐不足以鋪叙德美﹐闡敷瑞祥﹐至於推本陛下敬天勤民之意﹐昭於上下﹐用供能祈天永命之實﹐則不敢缺也。”

  • 闡教-汉语大词典

    闡教

    【1】见“闡校”。【2】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宗教名。兼包佛道二教。以助{周}灭{殷}为己任。《封神演义》第四七回:“道兄﹐你乃闡教{玉虚}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你師﹐我師﹐總是一師秘授﹐了道成仙﹐共爲教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此後多説戰争﹐神佛錯出﹐助{周}者爲闡教即道釋﹐助{殷}者爲截教。”

  • 闡述-汉语大词典

    闡述

    【1】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巴金} 《探索集·再谈探索》:“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在作品中阐述的就是这样的思想。”{沙汀}《闯关》七:“那个{皖北}人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讲完了。于是他又开始阐述队部刚才作出的最后决定。”{秦牧}《艺海拾贝·核心》:“{恩格斯}有一段话精辟地阐述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 闡拓-汉语大词典

    闡拓

    【1】犹开拓。《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于時百姓彫弊﹐四海分崩﹐不先聿脩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宫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 闡校-汉语大词典

    闡校

    【1】阐扬教化。{南朝} {宋}{谢灵运}《宋武帝诔》:“制規作訓﹐闡校修經。”一本作“闡教”。

  • 闡釋-汉语大词典

    闡釋

    【1】阐述并解释。{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幽贊太極﹐闡釋元本。”《人民日报》1991.4.6:“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这20个问题的答覆逐一作出了详尽而有说服力的阐释。”

  • 闡著-汉语大词典

    闡著

    【1】显著。{汉}{蔡邕}《荐皇甫规表》:“臣伏見護羌校尉{皇甫規}﹐少明經術﹐道爲儒宗﹐修身力行﹐忠亮闡著。”

  • 闡諧-汉语大词典

    闡諧

    【1】宽舒和谐。《汉书·礼乐志》:“是以纖微癄瘁之音作﹐而民思憂;闡諧嫚易之音作﹐而民康樂。”{颜师古}注:“闡﹐廣也。諧﹐和也。”{南朝} {宋}{颜延之}《释何衡阳<达性论>》:“徒恐琴瑟專一﹐更失闡諧﹐故略廣數條﹐取盡後報。”

  • 闡導-汉语大词典

    闡導

    【1】阐扬并引导。{李大钊}《宗教与自由平等博爱》:“宗教的教义﹐多有以神为介而阐导博爱的精神的。”

  • 闡闢-汉语大词典

    闡闢

    【1】开辟,发展。{宋}{叶適}《觉斋记》:“障固其公共者使之狹小﹐闡闢其專私者而更自以爲廣大也。”

  • 闡悟-汉语大词典

    闡悟

    【1】透彻领会。{清}{昭槤}《啸亭杂录·世祖善禅机》:“{章皇帝}冲齡踐祚﹐博覽書史﹐無不貫通﹐其於禪語﹐尤爲闡悟。”

  • 闡鼃-汉语大词典

    闡鼃

    【1】宽舒和缓。《後汉书·马融传》:“若乃《陽阿》衰斐之{晉}制﹐闡鼃華羽之南音﹐所以洞蕩匈臆﹐發明耳目﹐疏越藴慉﹐駭恫底伏。”{李贤}注:“《禮記》曰:‘嘽諧慢易之音作而人康樂。’”

  • 闡揚-汉语大词典

    闡揚

    【1】阐明发扬;宣扬。《晋书·孙楚传》:“制禮作樂﹐闡揚道化。”{元}{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五出:“軍官如此言語﹐却便是諸佛種子﹐久後我之法律﹐仗你闡揚。真乃是禪林中大寶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伏惟褒録遺忠﹐闡揚大節﹐亟修廢墜﹐廣勵風猷。”{聂绀弩}《读<野叟曝言>》:“这一思想也是全书都贯串着﹐到处都阐扬着。”

  • 闡化-汉语大词典

    闡化

    【1】阐扬教化。{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伏羲}始君﹐結繩闡化﹐八象成文。”《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上穆三能﹐下敷五典﹐闢玄闈以闡化﹐寢鳴鍾以體國。”{李周翰}注:“言開政道之門﹐以闡揚天子化也。”{宋}{王禹偁}《乡老献贤能书赋》:“我國家茂育羣材﹐躋攀太古﹐任賢克舉於二八﹐闡化自齊於三五。”

  • 闡揚光大-汉语大词典

    闡揚光大

    【1】发扬光大。谓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明}{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業緣﹐以闡揚光大此學爲不朽事業。”

  • 闡濟-汉语大词典

    闡濟

    【1】谓为国创立并完成(治国大道)。《晋书·文帝纪》:“惟公嚴虔王度﹐闡濟大猷﹐敦尚純樸﹐省繇節用﹐務穡勸分﹐九野康乂。”

  • 闡士-汉语大词典

    闡士

    【1】僧人。{唐}{李白}《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诗:“{衡嶽}有闡士﹐五峰秀真骨。”一本作“開士”。{明}{杨慎}《艺林伐山·阐士》:“闡士﹑開士﹐皆僧之稱也。”

  • 闡明-汉语大词典

    闡明

    【1】把深奥的道理讲明白。《北齐书·杜弼传》:“竊惟《道》《德》二經﹐闡明幽極﹐旨冥動寂﹐用周凡聖。”《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梁主}以此奉佛益專﹐屢詔尋訪高僧禮拜﹐闡明其教﹐未得其人。”{柯灵}《香雪海·散文--文学的轻骑队》:“即使是为了阐明一种哲理﹐通过感情的过滤﹐它会更发人深省。”

  • 闡抉-汉语大词典

    闡抉

    【1】犹阐发。{明}{归有光}《浙省策问对》之一:“而{景濂}獨謂諸儒後先相繼﹐推明闡抉﹐疏闢扶持﹐理無不章﹐事無不格﹐雖聖賢復生于後世﹐無以加矣。”

  • 闡證-汉语大词典

    闡證

    【1】阐述证明。{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学规》:“德孚閭閈﹐望重學林者﹐會長延請賁院﹐闡證聖宗﹐爲後學標準。”

  • 闡究-汉语大词典

    闡究

    【1】谓深入研究并阐扬之。《宋史·律历志十四》:“{蔡元定}著《律吕新書》﹐{朱熹}稱其超然遠覽﹐奮其獨見﹐爬梳剔抉﹐參互考尋﹐推原本根﹐比次條理﹐管括機要﹐闡究精微。”

  • 闡發-汉语大词典

    闡發

    【1】阐明并发挥。{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關尹》九篇﹐而每篇章次﹐少者六七﹐多者十餘﹐更互闡發﹐以竟一篇之義。”{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春秋楼》:“某所見古今碑記﹐無非頌揚忠義﹐千百如出一口﹐求一另成機軸﹐以闡發所以爲聖爲神之道者﹐未之一睹。”{王西彦}《病人》:“从他这种善于阐发自己的论点的能力﹐可以想像到他在讲坛上优异的成功。”【2】显扬表彰。{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先生闡發幽潛﹐表揚先德﹐誠得靈片檄﹐特製{張君}之主﹐配享祠中。”{清}{蒋士铨}《第二碑·书表》:“小神{貞妃}{婁氏}﹐昔蒙{籛公}表復遺邱﹐今感{季公}廓清塋域﹐雖承兩方伯闡發幽光﹐難釋薄命人萬千隱恨。”

  • 闡曜-汉语大词典

    闡曜

    【1】发扬显示。《宋书·武帝纪中》:“公命世撫運﹐闡曜威靈﹐内研諸侯之慮﹐外致上天之罰。”《魏书·崔鸿传》:“{世祖}雄才叡略﹐闡曜威靈﹐農戰兼修﹐掃清氛穢。”

  • 闡繹-汉语大词典

    闡繹

    【1】发展延续。{汉}{班固}《典引》:“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者﹐莫不開元於{太昊}皇初之首。”【2】阐述演绎。{清}{许旭}《闽中记略》:“法至詳密﹐余驚歎不已﹐闡繹十日夜﹐而朱黄鉤貫始就。制府覽竟﹐大喜。”《清史稿·礼志一》:“{聖祖}歲御經筵﹐纂成《日講禮記解義》﹐敷陳雖出羣工﹐闡繹悉遵聖訓。”【3】宽舒从容。《新唐书·文艺传序》:“若君子則不然﹐自能以功業行實光明于時﹐亦不一于立言而垂不腐﹐有如不得試﹐固且闡繹優游﹐異不及排﹐怨不及誹﹐而不忘納君於善﹐故可貴也。”

  • 闡綜-汉语大词典

    闡綜

    【1】阐明综述。{汉}{荀悦}《<汉纪>後序》:“惟祖宗之洪業﹐思光啓于萬嗣﹐闡綜大猷﹐命立國典﹐以及羣籍﹐於是乃作考舊﹐通連體要﹐以述《漢紀》。”

  • 闡示-汉语大词典

    闡示

    【1】阐明并显示。{郭沫若}《文艺论集集外·批评--欣赏--检察》:“他要解释其丑之所以丑而阐示于群众。”

  • 闡弘-汉语大词典

    闡弘

    【1】阐扬光大。《後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德量績謀﹐有{伊}﹑{吕}﹑{管}﹑{晏}之任;闡弘道奥﹐同{史蘇}﹑{京房}之倫。”{晋}{葛洪}《抱朴子·逸民》:“今令大儒爲吏﹐不必切事﹐肆之山林﹐則能陶冶童蒙﹐闡弘禮教。”{明}{高濂}《玉簪记·投庵》:“皈依法﹐願悟着頑空與色空﹐浄住{迦維}教闡弘。”

  • 闡衍-汉语大词典

    闡衍

    【1】开扩伸展。{宋}{沈括}《江州揽秀亭记》:“{大江}之闡衍﹐翕爲二三﹐敷爲八九。”

  • 闡緩-汉语大词典

    闡緩

    【1】宽舒和缓。《文选·马融<长笛赋>》:“安翔駘蕩﹐從容闡緩。”{吕延济}注:“安翔駘蕩﹐從容闡緩﹐皆聲初發﹐或起或伏﹐寬容閑緩貌。”《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比見京師文體﹐懦鈍殊常﹐競學浮疎﹐争爲闡緩。”{清}{黄宗羲}《子一魏先生墓志铭》:“是時場屋之文﹐競學浮麗﹐争爲闡緩。”

  • 闡提-汉语大词典

    闡提

    【1】佛教语。“一闡提”的略称。{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師云:夫禀質二儀﹐皆有涅槃﹐止因闡提含生之類﹐何得無佛性﹐蓋是經來未盡耳﹐乃喝闡提之人﹐皆得成佛。”{唐}{司空图}《与伏牛长老偈》之一:“不筭菩提與闡提﹐惟應執着便生迷。”{宋}{张商英}《护法论》:“須臾老之將至﹐爲虚生浪死之人﹐自可悲痛﹐何暇更從無明業識﹐造端倡始﹐誘引後世闡提之黨。”

  • 闡幽明微-汉语大词典

    闡幽明微

    【1】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孝子》:“司風教者﹐重務良多﹐無暇彰表﹐則闡幽明微﹐賴兹芻蕘。”

  • 闡幽抉微-汉语大词典

    闡幽抉微

    【1】阐明幽隐﹐抉发精微。{秦牧}《艺海拾贝·象和蚁的童话》:“一些谈艺术理论的著作为了要‘阐幽抉微’﹐也往往容易把艺术的道理谈得很深奥。”

  • 顯微闡幽-汉语大词典

    顯微闡幽

    【1】语出《易·繫辞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孔颖达}疏:“而微顯闡幽者,闡﹐明也。謂微而之顯,幽而闡也。”后因以“顯微闡幽”谓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著明。{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然則詩話之作﹐集思廣益﹐顯微闡幽﹐寧濫毋遺﹐不亦可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