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公廨)是什么意思
公廨本錢-汉语大词典
公廨本錢
【1】{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崔沔}说:“收利數多﹐破産者衆……在於平民﹐已爲重賦。”
公廨-汉语大词典
公廨
【1】官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淇水》:“{漢}{光武}{建武}二年﹐{西河}{鮮于冀}爲{清河}太守﹐作公廨未就而亡。”{宋}{郭彖}《睽车志》卷一:“{李知已}任{永嘉}教官﹐公廨有一樓﹐怪不可居。”《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卻説{孔明}聞{魯肅}到﹐與{玄德}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見畢。”{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蕭爽樓}有四忌:談官宦陞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有犯必罰酒五斤。”
公廨田-汉语大词典
公廨田
【1】{隋}{唐}时期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补充办公经费的公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给外官公廨田﹐为公廨田名称之始。{唐}制内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顷至二顷﹐在外诸州公廨田自四十顷至一顷。官吏解职,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给农民耕种﹐苛收地租。{唐}以后无给公廨田的记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