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須)是什么意思
必须←→无须-反义词词典
必须←→无须bìxū-wúxū
【词性】:副
必须:一定要。
无须:不必。
【例】 他还说了很多道理,什么个体农民抗拒不住天灾人祸;贫雇农要彻底翻身,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马烽:《太阳刚刚出山》) 倘有单行本印出时,当寄上,不值几个钱,无须还我的。(鲁迅:《书信·致刘炜明》)
直根←→须根-反义词词典
直根←→须根zhígēn-xūgēn
【词性】:名
直根:比较发达的粗而长的主根。如棉花、白菜等是直根。
须根: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细长象胡须的根。如小麦、稻子等是须根。
【例】 有没有主根是区别植物的根是直根还是须根的主要标志。
龙须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龙须友lóng xū yǒu
【释义】:
昵称毛笔。龙须,美称笔穗。唐·冯贽《云仙杂记·龙须友》:“郗宏射策第一,再拜其笔曰:‘龙须友使我至此。’”射策,即答题。为汉代取士考试中出题答题的一种方式。
髯须参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髯须参军rán xū cān jūn
【释义】:
羊的拟人戏称,实指长髯山羊。五代。后唐·马缟《古今音乐鸟兽鱼虫龟等部》:“羊,一名髯须参军。”
会须-古汉语虚词词典
会须huì xū
助动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理当或势必施行某种动作。义即“必须”、“定要”。①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北齐书·杜弼传》)——鲜卑车马客:鲜卑人只不过是驾驶车马的人罢了。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太白全集·将进酒》)③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六年》)
径须-古汉语虚词词典
径须jìng xū
副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尽管施行某种动作。义即“尽管”、“只管”。①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太白全集·将进酒》)——沽:买(酒)。②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稼轩长短句·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旗亭:此指酒楼。
要须-古汉语虚词词典
要须yào xū
助动词
用于谓语或小句前,表示必须如此或理应如此。义即“须”、“应当”、“应该”。①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水经注·河水》)——句义:天气寒冷时,黄河结冰,厚达数丈。冰开始冻结封住河面时,车马不敢〔从冰上〕通过,须狐狸先通过,据说狐狸这东西善于听声音,冰下边没有水声才过河。②景尝言于丞相欢:“愿得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老公,以为太平寺主。”(《资治通鉴·梁纪·武帝中大同元年》)——句义:侯景曾对丞相高欢说:“愿领兵三万,横行于天下,应当渡过长江将萧衍那老家伙捆绑来,让他做太平寺的寺主。”③得一老兵虽可饮,从今取友要须端。(《陈与义集·即席重赋且约再游》)——取友:交友。④闻诸军每战多杀平民,要须禁止。(《独醒杂志·卷七》)——句义:听说各部队每次作战杀掉许多平民百姓,〔今后〕应该禁止。
溜须拍马-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溜须拍马liūxūpāimǎ
形容谄媚奉承,用来比喻作风不正——刚直不阿
须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须眉xūméi
胡须和眉毛,古代指男子——裙衩、巾帼(~英雄赛须眉)
须眉-古语词今用词典
须眉xūméi
须:胡须。眉:眉毛。韩非说,古人因为眼睛不能看见自己的面容,便照镜子,因智力无法全面认识自己,便以道义正己。故镜子没有发现缺点之罪,道义没有指明过错的怨仇。“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如果眼睛不看着镜子,就无法端正自己的胡须眉毛;做人离开了道义,就无法去明白通晓事理。)(《韩非子·观行》)后组合成词,意指男子。清徐时栋曾向友人提出:“须”为男子所独有,而“眉”则男女皆有,何以称男子为须眉呢?友人不能答。根据《释名·释首饰》“黛”下的解释,古时女人多将眉毛剃除,另画眉以代,所以虽有眉毛也如没有一样,因此,须眉为男人所专。(《烟屿楼笔记》卷二)
今沿用词义。
《人民日报》:“对弈的八对棋手中有四名女将,其中三人执白,中盘胜须眉。”《电影时报》:“濮存昕为须眉,平常为人腼腆……王兰乃巾帼,却每有豪爽举动,”《文汇报》:“陈跃玲摘取了女子十公里竞走金牌,张山财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在男女混合的双向飞碟射击项目中折桂,在奥运史上写下有深刻意义的一页。”
须臾-古语词今用词典
须臾xūyú
片刻、短时,荀子说:学习是不可中断的,它永无止境。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天天反省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动时也会少犯错误。不登高山,不知天有多远;不临近深谷,不知地有多厚;不听先王的遗言,就不知学问的广大。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没有比受真理的熏陶而潜移默化再大的。与其避免可能招致的祸患,不如经过修身获得更大的幸福。“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整天思索,结果还不如短时学习的收获大。)(《荀子·劝学》)
今沿用本义。
《八小时以外》:“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向往过的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刻,此时竟然离我们这样近,好像须臾间就能把血肉之躯捐献给伟大祖国了。”《成都晚报》:“(麻辣烫)开始时,在电影院、大商场附近有几个小姑娘用一口铝锅、一个火炉、几串用竹签串好的兔腰,谁想尝几串,只需自己动手将竹签伸进卤水翻滚的锅中,须臾即熟。”《四川政协报》:“文化教育之类,真是可以等闲视之的么?它诚然不同于物质生产,可以在转瞬间造就为数可观的利润,但它却为一切物质生产所须臾不可缺。”
不用 不必 无须(无需) 无须乎(无需乎) 毋庸(无庸) 勿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不用 不必 无须(无需) 无须乎(无需乎) 毋庸(无庸) 勿庸
不用bùyòng 不必bùbì 无须(无需)wúxū 无须乎(无需乎)wúxūhū 毋庸(无庸)wúyōng 勿庸wùyōng
副词。表示事理上、情理上或事实上没有必要,用不着。
“不用”强调用不着,那样做没有作用;适用于口语,也用于白话文,有口语色彩。例如:“你看,不用他穿起新衣裳去瞧对象,对象来瞧他了”(柳青:《创业史》第二部);“不用说,我指的是刘四大爷”(杨朔:《香山红叶》);“这些大抵都是意志坚决、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待遇不用说也是非常菲薄的”(郭沫若:《洪波曲》)。
“不必”强调情理上或事理上没有必要;出现在“大可”之后时,所修饰的动词有时可以略去。例如:“其实畅达也自有畅达的好处,正不必故意减缩”(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苏小姐深知道他失眠跟自己大有关系,不必请教医生”(钱钟书:《围城》);“向学生们吹胡子瞪眼地训斥,我看大可不必”。
“无须”强调不需要,不要打算那样做;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使用。例如:“我想起‘人生的旅路’的话时,就觉得无须探看”(叶绍钧:《与佩弦》);“无须管他,请坐吧”(《曹禺剧作选》);“这些材料,在本地即可买到,无须远跑沈阳去备办”。
“无须乎”也是文言词,和“无须”意思一致,只是带有加强的语气,书面语色彩比“无须”浓厚。例如:“你们愿意住在此就住下去,不愿意住也随意,也无须乎拿什么房钱,饭钱”(《曹禺选集》);“此稿文字书写上已基本清楚,无须乎再抄一遍”。
“毋庸”兼有“不必”和“不用”的意思;是文言词,文言色彩和书面语色彩都十分浓厚(比“无须乎”浓);一般用于议论文字,同“置疑”“讳言”分别组成固定词组。例如:“毋庸置疑,契诃夫无论是对托尔斯泰还是对高尔基的评价,都存在着时代和他自身的局限”(《光明日报》,1979.5.5);“毋庸讳言,我们今天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虽然骨格道劲,义正词严,然而气魄不够”(《茅盾评论文集》,下册);“此外还谈了些事情,我无庸缕述了”(郭沫若:《学生时代》)。
“勿庸”是“毋庸”的等义词。
片刻 片时 须臾 一会儿 顷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片刻 片时 须臾 一会儿 顷刻
片刻piànkè 片时piànshí 须臾xūyú 一会儿yīhuìr 顷刻qǐngkè
时间词。指很短的一段时间。
“片刻”和“片时”都强调很短暂的一点点时间;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片刻”较常使用,用得较广;“片时”指的时间往往可以比“片刻”稍长,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片刻”浓;一般用于文学作品,有文艺风格色彩。例如:“我们互相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静静地站了片刻,便又向前走去了”(王汶石:《通红的煤》);“他打滚着,反侧着,终不能得到片刻的宁静”(洪灵菲:《流亡》);“我片刻不舍他,他片刻不舍我”(瞿秋白:《饿乡纪程》);“他不动神色地听完汇报后,沉思片刻,立即作出决定”(冯苓植:《阿力玛斯之歌》);“缓步,把克里姆林宫绕了一周,在北面草园中略坐片时”(郭沫若:《洪波曲》);“我的心宁贴了,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鲁迅:《伤逝》)。
“须臾”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又比“片时”浓厚;多要有“不可”或“不可以”的搭配,一般只能作状语。例如:“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毛主席的著作成了每个指战员的指针,成了每个指战员的不可须臾离开的精神生命的主宰”(曹靖华:《春城飞花》)。
“一会儿”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你在门口等我一会儿,我换件衣服就来”;“在暮色里,在晚风中,那两盏大电灯一会儿象是两池清澈的春水,一会儿又象是两颗铮亮的大星;一会儿象是向人眨眼,一会儿又象是对人微笑”(孙谦:《南山的灯》);“又过一会儿,毛泽东出来了,满脸怒容”(茅盾:《我走过的道路》)
“顷刻”含有“一下子闪过去的时间”的意味,多用于描述过去的事情发生在很短时间内的情形,常同“间”或“之间”搭配而置于句首。例如:“顷刻间,坝头、坝尾,山间、崖顶,万炮轰鸣,烟焰冲天”(碧野:《月亮湖》);“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秦牧:《艺海拾贝》);“在我们勇士们的强大攻势下,所谓‘不可逾越的防线’一触即溃,顷刻瓦解”(《红旗》,1979,4)。
“一会儿”在表示“短时间之后”的意思时(如说:“我一会儿再告诉你”;“你一会儿来吧”)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一点儿 点儿 些微 些小 些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一点儿 点儿 些微 些小 些须
一点儿yidiǎnr545点儿diǎnr 些微xiēwēi 些小xiēxiǎo545些须xiēxū545
代词。代表很少的量。
“一点儿”含有“象个小丁点那样少”的意味;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你以前听信了我的话一点也没有错”(《沫若文集》,第三卷);“局里的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仅有一点小米维系残生,决不会肥胖”(鲁迅:《伤逝》);“在那里看见《自由之友》,我的小品文都登出了。这使我一惊,仿佛得了一点生气”(同上)。
“点儿”在语气上比“一点儿”轻;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在句中只能充作宾语或定语,而作定语时还须跟在“这”或“那”之后。例如:“你盆里还有不少,给我点儿行吗?”;“这几天我有点儿伤风咳嗽,妈妈要我休息一下”(《沫若文集》,第三卷);“南后命我来向阁下问安,送了这点儿菲薄的礼物,以备阁下和阁下的舍人们回魏国去的路费”(同上)。
“些微”强调微薄;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一般只充作定语。例如:“晚霞的颜色二千年来不曾消灭,但自由的灵魂究不曾在海砂上留存些微痕迹”(徐志摩:《拜伦》);“要他去干这样冒险的事,他拿不出些微的勇气来”;“然而异乡做客,这些微的隔膜都在亲爱中燃烧去了”(韦素园:《春雨》)。
“些小”强调小而轻;可以充作定语和宾语。例如:“你到底是胆量不大,些小事情还值得这么惊惶”(《许地山选集》);“白纸他们不要多,发些小就可以了”。
“些须”含有“份量如此之轻”的意味和小视的态度色彩,又有比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一般只充作定语。例如:“仅取得些须成就便沾沾自喜,傲气十足,如何能成大事”;“他们都有惊人的、令人羡慕的活力与兴味,甘愿为这些须小事,耗费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收获》,1982,1)。
一些 些 些个 一些个 一点儿 些须 些许 些少 少许 些小-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一些 些 些个 一些个 一点儿 些须 些许 些少 少许 些小
一些yīxiē 些xiē 些个xiēge 一些个yīxiēge 一点儿yīdiànr513 些须xiēxū543些许xiēxú 些少xiēshāo 少许shǎoxǔ 些小xiēxiǎo543
代词。代表若干不确定的但是不多的数量。
“一些”和“些”意思一致,都只侧重于不多的若干。“一些”较为认真和强调;“些”不能用来限制完全处于主语地位的名词。例如:“第二部分就是讲跟语言学有关系的一些问题”(赵元任:《语言问题》);“些海外华侨报纸把海峡两岸的这种文化交流称为交通’”;“成天盼望主任给咱们抵些事”(赵树理:《李有才板话》);“有些作家写了许多书”(《北京文艺》,1979,12)。
“些个”和“一些个”意思一致,都突出了所指事物的单位,即强调不多的若干单位;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些个”不如“一些个”认真着意;不能单用来限制完全处于主语地位的名词(须有指示代词“这”、“那”的搭配)。例如:“二小子奶名叫满满,前些个日子,报名参加正规军,听说在新兵团受训”(杜鹏程:《保卫延安》);“于是马先生带着儿子到上海,买了两张船票,两身洋服,几筒茶叶,和些个零七八碎的东西”(老舍:《二马》);“自己的事,对于恋爱的见解,都渐渐由金小姐口里听到些个了”(吴组缃:《金小姐与雪姑娘》);“房间里很乱,一些个书乱扔在床上、地板上”;“些个梦呓者说我们的民族已经腐朽,请他睁开眼看看这个民族的……野力吧,多么新鲜,又多么慓悍”(端木蕻良:《大江》)。
“一点儿”强调在量上少,含有“有若干便是”的意味;最适用于口语,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分一点儿稿子给他抄吧”;“甜的,酸的,辣的,一样来一点儿”;“可怜我两个大一点儿的儿子瘦削得真是不堪回想”(《沫若文集》,第五卷)。
“些须”和“些许”都强调若干的量;是书面语用词,有比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些须”含有“如此之少,那样地少”的意味和小视的态度色彩。例如:“村中有五户人家,都是孤老鳏寡,依靠些须救济粮款度日”;“学校完全是私立的。除靠所入学费以外,每年得省署些须资助”(孙伏园:《长安道上》)。“些许”含有“大约有若干”的意味。例如:“年轻人的幸福和兴奋似乎通过她的手也传给了他些许”(王蒙:《湖光》);“它每个触手,只能握住很少的一些土壤,因为它的须根还能沾附着些许湿润的泥质的缘故”(端木蕻良:《大江》)。
“些少”和“少许”都强调有少量,但是含有“也算是一定的分量”的意味。“些少”较侧重于量的不定性。“少许”则例重于量是约略说的;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例如:“假如能有些少进步,就不要灰心,不管进步得多么少”(《傅雷家书》);“不妨,我私下也曾积聚些少,只不能支持到一年罢了”(《许地山选集》);“所得的额外收入,也应该分予他们少许,以表示酬谢”;“进了罗家的房门,桌子上已经上了少许的几盘凉菜”(《小说月报》,1982,2)。
“些小”强调量小,含有“不重要,不足道”的意味;带书面语色彩。例如:“平常不露声色,不动感情;偶有些小感慨,亦是对知己而发”;“我并无称得上作品的诗作,些小习作是拿不出来见人的”。
举足登高台,须有凌云志-实用委婉语词典
举足登高台,须有凌云志
意为树立远大的志向,抬起脚来才能登高。英国教育家克拉夫语。
须髯如戟-实用委婉语词典
须髯如戟
形容男子的胡须硬长,如戟刺,显得很威严。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实用委婉语词典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意为房间贵在雅致而不在宽大,花儿在其香气而不在其多。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实用委婉语词典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意为人到老年就觉得豪华的住所没有意味,还不如时常到郊野的村居去回味生活。语出宋苏轼《野人庐》。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实用委婉语词典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意为人生在世,与奔流不息的长江相比,时间是多么短暂啊。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
爬梯子者,须从底层起步-实用委婉语词典
爬梯子者,须从底层起步
婉指一个向上的人就要一步步打好基础。欧美谚语。
一生须惜少年好-实用委婉语词典
一生须惜少年好
意为在少年时期就应该珍惜时间。语出王国维《浣溪纱》。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实用委婉语词典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意为须抓住青春的大好时光,少年时段不可能加长。语出唐孟郊《劝学》。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实用委婉语词典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意为奉劝你千万不要把外表的装饰看得比珍惜年少的时光还重要。语出无名氏《金缕衣》。
龙须友-实用委婉语词典
龙须友
毛笔的婉称。以笔毛称龙须,与毛笔合称。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实用委婉语词典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婉指要抓住青春大好时机,争取得到甜美的爱情,而不要到机会白白过去,一无所获,徒唤奈何。喻指。
银须-实用委婉语词典
银须
婉指老人的胡须。意为银白色的胡子。
霜须-实用委婉语词典
霜须
婉指老人的胡须。意为像霜一样的胡子。
捋虎须-实用委婉语词典
捋虎须
婉指得罪、冒犯上司或有地位的人。也作“批逆鳞”、“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头上拍苍蝇”等。喻指。
溜须拍马-实用委婉语词典
溜须拍马
婉指一味向有地位的人阿谀奉承。喻指。也作“献殷勤”、“灌米汤”、“抬轿子”、“吹喇叭”等。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实用委婉语词典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意为在想像中,古今、四海万千气象可以在片刻中或一瞬间跃动闪现。语出三国吴陆机《文赋》。
应须守道不羞贫-实用委婉语词典
应须守道不羞贫
意为一个人应守住为人之道,至于贫穷是不足羞的。语出唐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老去一身须爱惜-实用委婉语词典
老去一身须爱惜
意为当人愈发老的时候,就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语出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须(鬚) 髭 髯 胡(鬍)-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须(鬚) 髭 髯 胡(鬍)
[须(鬚)xū 髭zī 髯rán 胡(鬍)hú]
同 笼统地说都是胡子。
异 【须】 胡须,下巴上的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鬚”,现在又简化为“须”。
【髯】 两颊上的胡子。《汉书·高帝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颐:颊下半部)
【髭】 嘴上边的胡子。《释名·释形体》:“口上曰髭”。元稹《西归诗》之三:“今日还乡独憔悴,几人怜见白髭须。”
【胡】 是几部分胡子的统称。“胡”的起源较晚。现代有的方言里用“胡须”或“须”做统称。
必须和必需-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必须和必需
两个词同音,都含有“必要”的意思,较易相混。
必须: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一)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上或情理上的必要性。例如:“必须拿出勇气来。”“我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后面带动词,(2)后面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例如:“要想进度快,必须大家齐心协力。”(二)加强命令语气。例如:“你必须一个人去处理这件事。”“他必须去医院认真检查一下。”(三)“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例如:“由于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也不断攀升。”“空气和水是每个人所必需的。”
须要和需要-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须要和需要
两词读音相同,用法上也有相似之处,但有区别。“须要”侧重于表示“一定要、必须”的意思,是助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跟动词和形容词结合起来作谓语。如:“教育儿童须要耐心。”“需要”作为动词,其意义和用法有二:1.表示“应该、必须”,可带动词、形容词和小句作宾语,如:“厂房需要扩建。”“这里需要细心,更需要大胆。”“这件事需要你们出出主意。”这样用类似于助动词。2.表示“要求得到,必须有”的意思,可带名词宾语,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后面可跟趋向动词,跟“须要”明显不同。如:“工地需要建筑材料。”“农村非常需要农业科技人员。”“目前对企业管理人员日益需要起来。”
“需要”还可以作名词,表示“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如“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要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须要”不能作名词。
应该和必须-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应该和必须
二者都含有“事实上或情理上的需要”的意思。
应该:能愿动词,表示意愿。过去、现在、将来都可以使用,多作状语。(一)表示理所当然。例如:“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昨天你不应该用那样的态度对待他。”“无论如何,明天也应该把实情告诉他了。”(二)在表示意愿的同时,兼表估计或推测。例如:“这样处理,他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你们的心意他应该能理解。”
必须:副词,有强调语气,多用于将来时,不能用于过去时,多作状语。(一)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例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把绿化环境,美化环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二)加强命令语气。例如:“你必须把这片草皮修剪完。”“你们明天必须按时返校。”(三)“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须 无须-反义词应用词典
必须 无须
必须 bìxū 无须 wúxū
【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例句〕
1.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教条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2.开调查会,必须自己口问手写,并与到会人员进行讨论。
【无须】副词。不须。
〔例句〕
无须再问,唐弢已经做了巧妙的回答了。
必须 必需-近义词应用词典
必须 必需
必须 bìxū 必需 bìxū
【必须】①表示事理上的必要,一定要。②加强命令的语气。如:
1.必须坚持写仿宋体,以免被敌人发现笔迹。
2.明天你必须来上课。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能缺少的。如:
3.如今这个地区,干部的必需物件中,自行车已经成了重要的一项。
辨析:“必须”着重于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多指工作或事情非如此做不可。它是能愿动词,不单独用,常跟其他动词合用,如必须认真学习,它含有加强命令的语气。“必需”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多指原料,物品,用途等的不可缺少。“必需”是动词,可单独用,也可作定语,可构成“必需品,日用必需品”等词语。
闾须-古文观止词典
闾须lǘ xū
【词性】:名词
人名。战国时魏梁惠王魏婴宠爱的美女(1)。《鲁共公择言》: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左边有白台,右边有闾须,都是南之威那样的美人啊。
摩厉以须-古文观止词典
摩厉以须mó lì yǐ xū
把刀磨快等待着。比喻作好准备,待时而动(1)。《子革对灵王》: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子革说:“我已磨快了刀等着,君王出来,我的刀将斩掉他。”
须-古文观止词典
须xū
【词性】:名词
胡须(1)。《吊古战场文》:坚冰在须。——坚实的冰挂在胡须上。
须-古文观止词典
须xū
【词性】:动词
等待(5)。《子革对灵王》:摩厉以须。——〔我〕已磨快了刀等待着。《贾谊治安策一》: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等待他们的子孙生下,全部让他们为王。《杨恽报孙会宗书》:须富贵何时?——等待富贵到什么时候?
须臾-古文观止词典
须臾xū yú
【词性】:名词
片刻,短暂,一会儿(3)。《报任安书》:卒卒无须臾之间。——匆忙急迫,没有片刻的空闲。《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后赤壁赋》:须臾客去。——一会儿朋友们辞去。
百尺竿头须进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百尺竿头须进步
【释义】:
佛教用语,言道行造诣虽已很高,还要继续进取,追求更高的境界。常用来比喻不满足已有的成就,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以取得更大的成绩。□语本《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西游记》六四: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象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
搏虎先投其食,钓鱼须备其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搏虎先投其食,钓鱼须备其饵
【释义】:
搏:捕捉。猎捕老虎先要投食物给它,钓鱼要准备好鱼饵。比喻在打击擒拿对手之前,先以利诱之,使其因贪利而失去警惕,束手就擒或自动上钩。《征播奏捷传》御四:应龙曰:“搏虎先投其食,钓鱼须备其饵。军师之计,尤高吕望,当即行之。”
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
【释义】:
禄:禄粮,迷信谓上天按人的不同命运配发给每个人的不等的钱粮。蚕儿生出来了,就有桑树长叶来喂养它;蜂虫饥饿了,就有树木开花来哺育它。天既然生了人,就会安排好相应的禄粮,贫穷的人无须感叹。意谓人的禄命,上天自有安排,不用担心。《生绡剪》一: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这四句岂不是好话?还又有明白些的说: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呷西风。这都是好话,人谁肯用心佩服。所以生出百般劳攘,把一个乾坤弄得个地狱堆儿,可叹可怜!
出门要看天时,化缘须看场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出门要看天时,化缘须看场面
【释义】:
化缘:僧道向人求布施。外出要看天气情况,化缘要看排场。比喻办事要先观察好情况。《观音菩萨传奇》二一:到了村中,见有一个高门大户的人家,一望而知是村中的首富。常言道:出门要看天时,化缘须看场面。他们三人自然往这家门首而来。
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
【释义】:
意谓危及生命的事,只有骨肉亲情如兄弟父子才会不避危险,同心协力,生死与共。《西游记》八一: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
⊙打虎还得亲兄弟
《警寤钟》一:就譬如我要与人相打罢,他也是我的一个帮手,再没有他反帮着外人来打我的理,所以古人说打虎还得亲兄弟,这岂不是一句证据么。
⊙打虎终须亲兄弟
《闽都别记》一七二:大妹遂将前抽签有云“能自成双返故庐”一条,又“打虎终须亲兄弟”一条共说知。
⊙打虎不过亲兄弟,上阵无如父子兵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二:打虎不过亲兄弟,上阵无如父子兵,你既是肯去,你不如去请下我的师父来罢。
⊙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
《俗话倾谈二集》上:患难见真情,此言不错。古人云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果然真事。
⊙古镜虽明难比月,上阵还须亲兄弟
《说呼全传》三八:牛虎道:“你好讲没气力的话。……教俺独自个儿怎么好擒住这几个反贼?”牛虎道:“兄弟,自古说,古镜虽明难比月,上阵还须亲兄弟。”
但行好事须行好,得饶人处且饶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行好事须行好,得饶人处且饶人
【释义】:
只要能够行方便时就须行方便,能够宽恕人的地方就宽恕。意谓为人多存善心,多行方便,多留余地。《续小五义》一〇:二人磕响头碰地苦苦哀求。包公无奈,也就点头,将二人收留下。这就叫但行好事须行好,得饶人处且饶人。参见“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闭口时须闭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闭口时须闭口
【释义】:
劝人谨慎说话,不该讲话时就不讲话。《醒世恒言》六:得闭口时须闭口,得放手时须放手。若能放手和闭口,百岁安宁有八九。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释义】:
放手:松手,喻宽恕。饶:宽恕。能宽恕人的时候就要宽恕人。意谓做事要留有余地,要存慈悲之心。《醒世姻缘传》一〇:大尹道:“且饶这两个奴才一顿夹棍,限明日投文听审!再敢故违,活活敲死!真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十二笑》五:语云: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况且宝儿供称其父系是富翁,虞候心里怎不动火。
⊙得放手时须放手,可饶人处且饶人
《续西游记》五〇:我等莫要轻身,与这凶恶妖魔交战。留些精力,好保护经文到那东土。这正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可饶人处且饶人。
⊙好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〇:长老道:“说个甚么挟制。自古道:好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你去罢。”
⊙该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警世阴阳梦·阳梦》八:众阳官道:“今日果报,足快平生之恨,何又结冤仇,这也不消了。只赠他四句罢:早知三世业身,空使中途一片心。该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放手时须放手,可施恩处便施恩
《醒世恒言》五:遂将所得野味,置于阱中,空手而回。正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可施恩处便施恩。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西游记》八一:常言说得好: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得饶人处且饶人
《红楼梦》五九:平儿笑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省的将就省些事也罢了。”
⊙得放手时须放手
《三刻拍案惊奇》二九:田有获道:“公子,得放手时须放手罢!”《红楼梦》六一:平儿道:“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
⊙得罢手时须罢手
《官场现形记》一八:我们这位中丞是忠厚人,你又何必如此顶真?常言说的好,得罢手时须罢手。
⊙得放手时便放手
《带印奇冤郭公传》一一:你们江西帮听之:“语云:走遍天下路,吃遍天下亏。又云:‘强龙不压地头蛇’,得放手时便放手。此些俗语,都是老前辈阅历有得之言。”
⊙得饶人处把人饶
《精神降鬼传》八:这个说,我自出洞来无敌手。那个说,我得饶人处把人饶。
⊙得宽人处且宽人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一八:足下应念昔日在相府相好之情,恳祈不念旧恶,得宽人处且宽人,饶了罢。
⊙合放手时须放手
合:应该。《欢喜冤家》三:新娘,合放手时须放手。
跌倒须要自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跌倒须要自爬
【释义】:
比喻人受了挫折要自强自立,不要指望别人救助。《回头传》五:煮粥不得米来,跌倒须要自爬,指望亲朋救济怕,枉劳心猿意马,不如勤俭作生涯,免得央人屈下。
儿女前世修,种子隔年留;有子终须有,年老何足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儿女前世修,种子隔年留;有子终须有,年老何足忧
【释义】:
迷信谓儿女是前世修善修德而来,就像种子是前一年留下来的一样。该有儿女终归会有,即便年纪老了也用不着担忧。《跻春台·双金钏》:其妻孟氏,常劝他买妾延嗣。浩然曰:“贤妻之言差矣!常言道:儿女前世修,种子隔年留;有子终须有,年老何足忧。金钗十二辈,枉把性命丢。若要麒麟降,须向善中求。”
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
【释义】:
骑马遇桥要下马步行过去,在渡口乘船不要拥挤抢先。指出门要小心行事,力求安全。□清·钱大昕《恒言录》六:俗语出于唐宋诗者……逢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舟。《玉燕姻缘全传》二五:邓氏道:“官人呀,奴有数句言语嘱咐。此去,若是逢桥须下马,当知过渡莫争先。风霜雨露眠宜早,走路登程要看天。”
⊙逢桥须下马
《飞跎全传》六:鲍发户同皮脸精逢桥须下马,过了软桥。
⊙过渡莫争先
《雨花香·定死期》:凡过渡上船,人众拥挤,不可抢争先后,最要留心略缓,足站稳实。昔有“过渡莫争先”格语也。
富贵贫穷各有由,只缘分定不须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贵贫穷各有由,只缘分定不须求
【释义】:
意谓富贵贫穷都有原因,人只须随顺已定之缘分不须强求。《金瓶梅词话》七四:偈曰:富贵贫穷各有由,只缘分定不须求。未曾下的春时种,空手荒田望有秋。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释义】:
指要提防私下的谈话被人窃听。比喻私下的密谈也有可能泄露。或喻凡有声响,总会声闻于外。□语本《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〇:鹿皮大仙说道:“师兄,你试说出来,我听一听看。”银角大仙说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我这个神机妙算再不说出来,你明日只看着就是。”《金瓶梅词话》九九: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两个只管在内说,却不知被张胜窗外听了个不亦乐乎。
⊙隔墙有耳
《隋唐演义》七五:隔墙有耳,为今之计,三十六着,走为上着。《野叟曝言》九五:素臣道:“隔墙有耳,沈兄怎这样口敞。”
⊙隔墙原有耳,窗外岂无人
《水浒全传》一六:吴用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墙原有耳,窗外岂无人。只可你知我知。”
⊙隔墙须有耳,床下岂无人
《西湖二集》三三:石仰塘走出外面,妻子乘机放奸夫从后门逃走,那奸夫就走到晏公庙,香炉底下取了这二百两银子欣欣而去,果是:隔墙须有耳,床下岂无人。
⊙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
《二刻拍案惊奇》三九:又道是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谁想隔邻人,有人在楼上做房。楼窗看见间壁衣库亮光一闪,如闪电一般,情知有些尴尬,忙敲楼窗向铺里叫。
⊙隔墙亦有耳,窗外岂无人
《昭阳趣史》:常言道:隔墙亦有耳,窗外岂无人?不想背后一个人姓钱名五……这王二与张三计较的话,尽被他听见。
⊙隔墙皆有耳,窗外岂无人
《龙图耳录》一〇二:还有一说,隔墙皆有耳,窗外岂无人?焉知此时奸王那里不有人来窥探?你这一去,倒提醒他了。
⊙隔壁须防有耳,窗外岂有无人
《五虎平西演义》三二:公主听了,羞颜含笑说道:“云情雨意之心,好在本公主却也不生。隔壁须防有耳,窗外岂有无人?驸马戏言少说。”
⊙家里商量,窗外有耳
《醒世姻缘传》八四:这吕祥虽是正经主人没有合他当面说明,家里商量,窗外有耳,自然有人透漏与他知道。
⊙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
《警世通言》三七:原来是: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大字焦吉在窗子外面听得,说道:“你看我哥’哥苗大官人,却没事说与他姓名做甚么?”
⊙属垣须有耳,巧里便有人
属垣:靠近墙的地方。《玉燕姻缘全传》二四:心中想到:“自古说得:‘属垣须有耳,巧里便有人。’是谁到我家中,放俺的上风?”
怪人须在腹,相见有何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怪人须在腹,相见有何妨
【释义】:
怪:怨恨。指对人的怨恨须放在心里,不妨和他周旋往来,只要提防谨慎就可以了。《封神演义》五九:殷洪曰:“苏护女妲己将吾母害了,我怎肯与仇人之父共居!”申公豹笑曰:“怪人须在腹,相见有何妨。你成了天下,任你将他怎么去报母之恨,何必在一时自失机会。”
⊙怪人在肚,相叫何妨
《鼓掌绝尘》二八:我想将起来,日子长如路,在这里虽是招了侄婿与侄女的怨恨,俗话说得好,怪人在肚,相叫何妨,况且我与你是骨肉至亲。
⊙怪人须在腹,相见又何妨
《粉妆楼》六〇:我如今就将机就计,且与他同行,只要他引我进京,好歹见了我爹爹的面就好了。自古道:“怪人须在腹,相见又何妨!”就是一路行程,只要自家谨慎,有何不好?
⊙恼人须在肚,相见也何妨
《五美缘全传》一〇:到了二十六日这日是冯旭过礼,到钱家去。大爷坐了轿到两家恭喜,正是“恼人须在肚,相见也何妨”。
好药不须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药不须多
【释义】:
好药:对症的药。意谓对症的药不须要太多就能治病。《天豹图》二四:将药灌下,不一回,腹中呱呱的响,夫人道:“好了,有些意思了。”正所谓好药不须多,不上一个时辰,也会移脚,也会动口,眼也能开。
好下手时须下手,得欺人处且欺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下手时须下手,得欺人处且欺人
【释义】:
意指该行动时就要行动,该狠心处就要狠心。《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三:我也趁着这个宝贝,跟他进城,看他是个甚么动静。好下手时须下手,得欺人处且欺人。
虎口撩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虎口撩须
【释义】:
比喻胆大妄为,触犯强者。《女开科传》六:动辄要将和尚挥拳凿栗,如何敢虎口撩须。
⊙虎口上捋须
《禅真后史》二三:瞿琰道:“这官人是甚缙绅,倚势害民,州县官员何不参究?”住持伸舌道:“谁敢虎口上捋须!”
还债须还债尾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还债须还债尾巴
【释义】:
意谓还债要彻底,不留尾巴。《珍珠舶》一:只是古语说得好:“还债须还债尾巴。若不还去根头叫绝,那时差着愚弟兄,再来冒犯,休要见怪。”
交不择人,终须有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交不择人,终须有失
【释义】:
交友不选择好坏,最终总要有所损害。《包公案》一〇:或又劝道:“交不择人,终须有失。一毫不错,天大祸端。”
教儿须用打黄荆,不打黄荆定不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教儿须用打黄荆,不打黄荆定不成
【释义】:
黄荆:荆条。谓教育小孩离不开棒棍体罚。不打不能成材。《锦绣衣》三:古人说的好:教儿须用打黄荆,不打黄荆定不成。又道得好:一片无情竹,专打书不熟。岂有教儿不打儿之理?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释义】:
结交朋友一定要结交胜过自己的人,像我一样或不如我的,不如不结交。《东游记》四五:狐妖道:“古语说的好,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结友须胜己,亚己不须交
《包公案》一〇:龙阳县罗承仔,平生为人轻薄,不尊法度,多结朋伴,家中房舍宽大,开场赌博,收入头钱,惯作保头,代人典当借贷,门下常有败坏猖狂之士出入,往来早夜不一。人或劝道:“结友须胜己,亚己不须交。”
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
【释义】:
比喻帮忙或做事要彻底。《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九:那樵夫道:“你两番猜不着我的书谜儿,我不拽你上山来了。”天师道:“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怎么这等样儿?”
⊙救火须救灭,救人须救彻
《儿女英雄传》八:俗语说的:救火须救灭,救人须救彻。……我就拨转头来,顺着黑风岗这条路赶了下来。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儿女英雄传》一〇:自己也要救人救彻,救火救灭,不枉费这番心力。
⊙救人须救彻
《警世通言》二一:救人须救彻。俺不远千里亲自送你回去。
⊙杀人须见血
《金兰笺》七:常言说得好:杀人须见血,先下手为强。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水浒全传》九: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
【释义】:
厄:困苦。救人要救在他危急的时候,施舍要施舍在人困苦的时候。意指帮忙要帮在急需的时候。《醒世恒言》一〇: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飡虎咽,尽情一饱。这才是: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
⊙救人须济急,救人须教彻
《飞花艳想》一二:正是:救人须济急,救人须教彻。不有拿云手,网罗谁解结。
⊙救人须救急时无
《杏花天》一二:忙忙接银同蓝书而去,正是:救人须救急时无,异日名称美丈夫。
⊙济人须济急时无
《杏花天》一二:玉娘道:“相公,济人须济急时无。”若兰道:“官人,为人须做大丈夫。”
⊙济人当于急处施恩
《天妃娘妈传》四:树中有剩果,路上有饥人。独不闻乎,济人当于急处施恩,修心只在要途方便?大人倘以仁爱人,小子当以德报德。
空手捋虎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空手捋虎须
【释义】:
比喻干极危险的事。《八仙全传》三八:再说豹子好好给我收拾,与你有甚相干,偏你又会想出这等花样来,有心去撩拨它。分明是俗语说的老虎口中夺食吃,又叫空手捋虎须,你想这个还有命么?
烂熟须菩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烂熟须菩提
【释义】:
须菩提: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撰有《撰集百缘经·须菩提恶性缘》、《增一阿含经》等佛经。这里指须菩提所撰佛典。比喻滚瓜烂熟。《何典》五:不消几时,把牵钻鬼读了数年还半生半熟的书,他都读得烂熟须菩提,颠倒也背得出。
撩虎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撩虎须
【释义】:
比喻做极危险的事。常指触犯强者,自寻死路。《醉醒石》二:如此迟速,也由不得你了。只你甚么大官,有甚大力量,来撩虎须?
☉撩虎尾
《醒世姻缘传》九七:我想,妇人至恶的也不过如高夫人、柳氏罢了,所以我一时间动了不平之气,谁知撩这等的虎尾!
留君千日,终须一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留君千日,终须一别
【释义】:
即使留你住一千日,终归要分手。劝慰人离开的话。《警世通言》二四:哥哥!我本欲留你多住几日,只是留君千日,终须一别。今番作急回家,再休惹闲花野草。
捋虎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捋虎须
【释义】:
比喻冒险触犯强者或权势者。《水浒全传》五:太公道:“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飞花咏》一五:此时,朝中这些正直忠良,俱已黜退,即有与凤仪相好的,亦只好自己保守身家,那个还肯出头去捋虎须,作逆鳞之事。《三侠五义》九二:嗳哟哟,好山贼野寇!俺艾虎正要寻他,他反来捋虎须。待他来时,俺自对付他!
☉捋虎尾
《绘芳录》六七:二则恐怕被别人见着,说到老爷太太耳里,我有几颗脑袋,敢去捋这虎尾。
☉捋猛虎之须
《好逑传》一二:我铁中玉若有寸铁在手,便是千军万马中,也可出入,何况三四个酒色之徒,十数个挑粪蠢汉,指望要捋猛虎之须,何其愚也!
☉拔虎须
《水浒全传》一一:泼贼,杀不尽的强盗,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要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
买举须当中举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买举须当中举年
【释义】:
买举:买关节求得中举。买关节求中举也须要在命该中举的那一年进行。比喻官运不可妄求。《鸳鸯针》一:不知俗语说得好,买举须当中举年。这句,俨然有个可求不可求的道理在里面。如那不当中举之年,妄求非福,机事不密,一旦败露,名实俱丧。
卖金须向识金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卖金须向识金家
【释义】:
比喻货物要卖给识货的人。《说唐全传》五:老儿道:“卖金须向识金家。要卖此马,有一去处,一见包管成交。”
☉卖货要卖于识货者
《绘芳录》四:刘亮道:“兄弟!宋奶奶是个懂事的人,纵有牵搭,我也要说的。卖货要卖于识货者。”
面相不如心相准,为人须是积阴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面相不如心相准,为人须是积阴功
【释义】:
意谓从面相上看人不如从心地上看人看得准,为人还是多积阴功以求福免祸。劝诫语,劝人要心地善良,多做好事。《喻世明言》九:裴度乃言还带一节。相士运:“此乃大阴功,他日富贵两全,可预贺也!”后来裴度果然进身及第,位至宰相,寿登耄耋。正是:面相不如心相准,为人须是积阴功。假饶方寸难移相,饿莩焉能享万钟?
☉面相不如心相
《喻世明言》九:又有一说,道是面相不如心相。假如上等贵相之人,也有做下亏心事,损了阴德,反不得好结果。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释义】:
旧时迷信谓一切均命中注定,命里有的终归有,命里没有的,勉强去求也得不到。《金瓶梅词话》一四:你说,有这等事?要得富,险上做。有诗为证:富贵自是福来投,利名还有利名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西门庆收下他许多软细金银宝物,邻舍街坊俱不得知道。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到底无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九四:老爷道:“马译字还是说谎,怎么再不见个珠影儿?”王爷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到底无。老元帅怎么这等慌?”
☉命里有时终自有,人生何必苦埋怨
《喻世明言》一八:此乃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荣枯得失,尽是八字安排,不可强求。有诗为证:才离地狱忽登天,二子双妻富贵全。命里有时终自有,人生何必苦埋怨。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释义】:
指不要轻信人表面上很正直,要防备他暗地里存心不良。告诫人不可轻信别人,要提高警惕。《水浒全传》四五: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禅真逸史》五:自古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莫非自己藏匿过了,假说赏与贼人,未可知也。《金云翘传》一七:此人好古怪也,甚是恁的张皇,不要是算计奴家。这不像个到店的光景,好似个打发我起身的模样,不要托大了。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且将我随身行李,奁妆衣服,收做一个皮箱,带在轿上。就是有甚不虞,也好拿去防身。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警世通言》二一:公子想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原来俺叔父不是个好人,三回五次只教俺静坐,莫出外闲行,原来干这勾当。出家人成甚规矩?”
☉莫信他中直,须防仁不仁
《快心编》二三:莫信他中直,须防仁不仁。或者兰英有心,也未可料。
☉莫道直中直,须知仁不仁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四三:张实大喜:“谨依尊命。”正是:莫道直中直,须知仁不仁。
☉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西游记》八〇:三藏道:“说那里话!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也与你走过好几处松林,不似这林深远。”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释义】:
指不要欺少年人贫穷。年轻人前途未可限量,日后也可能发达。《廿载繁华梦》二:刘婆道:“三娘又错了,俗语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他自从舅父抬举他到库书里办事,因张制台要拿他舅父查办,他舅父逃去,就把一个库书让过他。转眼二三年,已自不同。娘子却把一篇书读到老来,岂不可笑?”
贫居白屋灾须少,富住朱门病也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贫居白屋灾须少,富住朱门病也多
【释义】:
白屋:没有功名的平民之家,这里指贫寒之家的茅屋。朱门:富贵之家。穷人居住在茅屋中安享太平,无灾无祸,富贵人住在华屋里灾病也多。形容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富人有富人的烦恼。《前汉书平话续集》中:帝曰:净扫堂前地,频烧一炷香,有人来问我,唯愿没灾殃。帝又曰:贫居白屋灾须少,富住朱门病也多。
千丈麻绳,终须有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千丈麻绳,终须有结
【释义】:
一千丈长的麻绳,也总有个结头。比喻事情无论拖得多久总得有个了结。《鼓掌绝尘》二二:小姐道:“自古道千丈麻绳,终须有结,毕竟是瞒不过的。待我起来自到老夫人跟前讨个方便去。”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释义】:
青云:喻迅速升到高位。这里指科举登科。金榜:科举时代公布殿试录取名单的文告。只要有功名可获总要到场一试,不得到功名誓不还乡。指对求取功名有信心。《喻世明言》一一: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请医须请良,传药须传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请医须请良,传药须传方
【释义】:
请医生要请良医,传给人家药要连药方一起传。《金瓶梅词话》四九:西门庆听了,要问他求方儿,说道:“请医须请良,传药须传方。吾师传于我方儿,倘或我久后用没了,那里寻师父去?随师父要多少东西,我与师父。”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释义】:
求人帮助须求慷慨有见识,心胸博大的男子汉大丈夫,救济要救济急需救济的人。《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点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金瓶梅词话》六〇:西门庆看了文契,还使王经:“送与你常二叔收了。”不在话下。正是: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取友必须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取友必须端
【释义】:
交友一定要交品行端正的人。《喻世明言》二一:正是:取友必须端,休将戏谑看。家严儿学好,子孝父心宽。取鱼不在浅处
在水浅的地方捉不到鱼。比喻要取得有价值的东西必须要敢于冒险和舍得花力气。《飞跎全传》四:再者,取友必须端,要线儿放得长,鱼儿才钓得大。
娶妇须择不如我家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娶妇须择不如我家者
【释义】:
娶媳妇要选择家庭条件不如我家的人家的女儿。《林兰香》三四:郑夫人道:“古人云:‘娶妇须择不如我家者’,今耿氏虽好,终觉齐大非吾耦也。”
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
【释义】:
青冢:坟墓。人活着时有酒就当畅饮一醉,一旦卧尸坟墓,有几个儿孙会悲伤追思呢?意谓人生短暂,当及时行乐,莫考虑后事。《喻世明言》二二:似道心知国势将危,乃汲汲为行乐之计。尝于清明日游湖,作绝句云: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亦不多时。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释义】:
九泉:阴间。比喻人活着时应及时行乐,一旦死去,要享乐也决不能。《金瓶梅词话》六六:当夜在席前,猜拳行令,品竹弹丝,直吃到二更时分,西门庆已带半酣,众人方作辞起身而去。西门庆进来,赏小优二三钱银子,往后边去了。正是: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斩鬼传》九:李青莲道:“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说: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圣烈传》四:幸得圣主当阳,无幽不烛,着撤回谏部议处,正是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在难中须搭救,不可推人下火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在难中须搭救,不可推人下火坑
【释义】:
劝戒语。指应援救有难的人而不可乘机投井下石害人。《十把穿金扇》一〇:只是我老身不敢高攀!要说你的嫂嫂有病,我老身毫不见疑,毫不叫你们出去。古语云:人在难中须搭救,不可推人下火坑。
若要人怕我,还须我怕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若要人怕我,还须我怕人
【释义】:
要想别人害怕自己,最好还是自己先害怕别人。意指自己须有所害怕,然后才有人怕。劝人处世应有所顾忌,切忌妄为。《天豹图》八:夫人道:“却那里话来?本该就送尔回去,犹恐花子能恶念未消,有甚不测之事,反为不美,自古若要人怕我,还须我怕人,且在我家暂住几日,粗茶淡饭,莫笑不恭,看有甚机会,再送公子回去,未知意下如何?”
食人之禄,须忠人之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食人之禄,须忠人之事
【释义】:
意谓吃了人家的俸禄,就应当忠诚地给人家办事。《绣戈袍全传》一三:他来意明明教我先脱了身,但我系由云豹手下,借他平日抬举,乃有千总之职。正是食人之禄,须忠人之事,岂有同福不同祸的?参见“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
⊙食人之食,当忠人之事
《英烈传》二〇:我岂不知食人之食,当忠人之事,但张士诚贪饕不仁,决难成事。何如趁此机会,弃暗投明。
⊙食人之食,力人之力
《银瓶梅》九:食人之食,力人之力。我等焉能容响马相欺!只因主人不许准我们与贼人争斗,只得由他猖獗耳!
⊙食人之食,当事人之事
《征播奏捷传》一:朱敬叩首道:“食人之食,当事人之事,何劳之有?”
⊙食其禄,忠其事
《白牡丹》三四:犯人从小与刘瑾公公同乡交契,承其周急。后上三界山落草,绿林中最是仗义,食其禄,忠其事。但知有刘公公,不知有陛下。
食杨梅,又怕齿酸;不食杨梅,又须口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食杨梅,又怕齿酸;不食杨梅,又须口渴
【释义】:
杨梅:水果,味酸甜,生津解渴,但酸齿难禁。想吃杨梅,又怕酸,不吃杨梅,又得口渴。比喻人既想做风流事,又有所顾忌;不做风流事,又情急难禁。《花神三妙传》:岂知其色厉而内和,言坚而情动。中夜窥颠鸾倒凤之状,遂尔发舞蝶游蜂之思。三次起欲扣门。害羞又复就枕。比生睡熟扣扉不得开矣。顿增悒怏,神思昏沉,奇姐笑曰:“姐食杨梅,又怕齿酸;不食杨梅,又须口渴。”
使篷须看风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使篷须看风色
【释义】:
篷:帆篷。风色:风向、风力。意即看风使舵。《何典》一:使篷须看风色。如今尚在阴沟里,七弯八曲的,一路风头弗顺,怎么使法?
宰相须用读书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宰相须用读书人
【释义】:
宰相:朝中职务最高的辅政大臣。意谓宰相应该任用文人来做。《西湖二集》四:孝宗问道:“适才有一个姓息的太守辞朝,世上怎生有这个怪异之姓?”赵雄即奏道:“春秋时有息妫,汉时有息夫躬,此是从来所有之事,非怪异也。”孝宗大喜道:“卿学问赅博如此,真‘宰相须用读书人’也!”遂赐蟒衣玉带。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释义】:
慨叹世上多势利之交,交深交浅惟以金钱为转移。《二刻拍案惊奇》二〇:诗曰: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四句乃是唐人之诗,说天下多是势利之交,没有黄金成不得相交。《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一九:古人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斯二语,今取诵之令我推心痛哭,感慨淋漓。
受恩深处须报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受恩深处须报恩
【释义】:
意谓受人恩惠应该报答。《天豹图》六:红花道:“我因受恩深处须报恩,若欲预先说明,犹恐小姐不容,所以私自去做此事。如今只求小姐格外施恩,全了两条性命。”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释义】:
送人远行,临分别时劝送者止步的话。谓送得再远,终究还得分手。□《太平广记》一六九“李勣”:勣将入朝,一人赠以佩刀,一人赠以玉带。文瓘独无所及,因送行二十余里。勣曰:“谚云:千里相送,归于一别。稚珪何行之远也,可以还矣。”《水浒全传》二三:武松挽住宋江说道:“尊兄不必远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英烈传》七:太祖对六人说:“我欲往武当进香,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列位且各回家,待我转来,再作区处。”《施公案》一九八:兄弟请留贵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等后会非遥,何用如此?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水浒全传》三二:武行者道:“我送哥哥一程,方却回来。”宋江道:“不须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
⊙送君千里,终当一别
《海公大红袍全传》四:吾固知送君千里,终当一别,但情不能已,殊属恋恋。
⊙送人千里,终有一别
《带印奇冤郭公传》五:若然,则弟甚不喜也。语云:送人千里,终有一别。况弟的行期尚无时日,大哥又有地方之责,久候也不成话。
⊙送行千里,终须一别
《金云翘传》七:翠翘道:“妈爹回去罢,送行千里,终须一别。”王员外没奈何,方止了泪,安慰分手而别。
⊙送君千里终须别
《荡寇志》七七:贤侄,古人说得好:送君千里终须别。前途路远,请贤侄就此止步罢。
⊙千里送君,终须一别
《吴三桂演义》四:古人说:千里送君,终须一别。请再饮此一杯,为君一壮行色。
⊙千里送君终一别
《冷眼观》二五:一直送那人出了大门,站下来拱拱手道:“千里送君终一别啊!”
踏人一脚,须防一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踏人一脚,须防一拳
【释义】:
比喻攻击别人,须防对方报复。《施公案》七三:他久已私放对子马,科道各官,无人敢参。依你想怎样?俗云:踏人一脚,须防一拳。要看同僚之分,凡事和气,何苦为仇?参见“打人一拳,防人一脚”。
同在乾坤内,何须怨别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同在乾坤内,何须怨别离
【释义】:
意谓同在天地之间,没有必要因别离而怨天尤人。《金云翘传》一三:翠翘道:“别酒须当强吞,以解悲况”。乃吟古诗一绝云。诗曰:千里不为远,十年归未迟。同在乾坤内,何须怨别离。
为人须为大丈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人须为大丈夫
【释义】:
大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谓做人应做有志气的男子汉。《杏花天》一二:玉娘道:“相公,济人须济急时无。”若兰道:“官人,为人须为大丈夫。”
为人结交须知己,不是知己莫与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人结交须知己,不是知己莫与谈
【释义】:
意谓人结交朋友须交知心朋友,若不是知心朋友就不要与之谈心。《霞笺记》九:玉郎说:“各人自有心腹事,可与人言无二三。”长老便说道:“为人结交须知己,不是知己莫与谈,我也不必问相公的心事,只是你终日愁闷,如何是好?”
为人须为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人须为彻
【释义】:
指帮人就要帮到底,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西游记》二: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警世通言》二五:为人须为彻,胥门外吾有桑枣园一所,茆屋数间,园边有田十亩,勤于树艺,尽可度日。倘足下不嫌淡泊,就此暂过几时何如?
⊙为人为彻
《西游记》四八:莫胡说。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醒世姻缘传》八八:韦施主,你为人为彻,这也是收束不住的事了。
⊙为人须到底
《海公大红袍全传》一〇:自古道:“为人须到底。”也罢,我这里尚有几两散碎银子,只索兴与了你罢。
心病还须心上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病还须心上医
【释义】:
比喻思想、精神上的病痛,还要从思想、精神上去医治。指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要对症下药。□清·翟灏《通俗编》一四:心病最难医。《初刻拍案惊奇》二五:如此三年,司户不遂其愿,成了相思之病。自古说得好:心病还须心上医。眼见得不是盼奴来,医药怎得见效?看看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六:金生读罢其诗,才晓得翠翠出于不得已,其情已见。又想他把死来相许,料道今生无有完聚的指望了!感切伤心,终日郁闷涕泣,茶饭懒进,遂成痞鬲之疾。将军也着了急,屡请医生调治,又道是心病还须心上医。你道金生这病可是医生医得好的么?
⊙心病还将心药医
《禅真逸史》六:古怪古怪,这病体应了一句话道:心病还将心药医。我是个不识字的郎中,不诊脉的医士。《野叟曝言》四一:大妹你只吃亏这心头气不舒展,心病还将心药医,只须放下愁肠,这病就渐渐轻可。《西湖二集》一二:那番小官病中闻知此事,喜的非常,相思病便减了一半……真心病还将心药医也。
⊙心病终须心药医
《红楼梦》九〇:说了一回,贾母等料着无妨,也就去了,正是: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心病还须心药医
《醒世奇言》一:从来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可煞作怪,只这“陈翠云寻见了”一句,追到病人耳朵里,就如吃了仙丹,眼睛面前一亮,口内清液顿生。《壶中天》七:景王一见小嫔,忧虑尽释,其病便去八九。正是:愁情那得愁情疗,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病须将心药医
《品花宝鉴》二一:无如药不对病,不能见效。世人说得好:心病须将心药医,这是七情所感而起,叫这些草根树皮如何解劝得来?《楼中月》三〇:到了明晨,身子已照旧如常,离床梳洗,所谓心病须将心药医,现已吃过了定心丸,自然病去身安,专等晚间叙旧。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释义】:
意谓人死后变成鬼到了阎王那里,决没有放回复活的道理。也比喻在贪婪的人手里,不会有放弃不要的财物。《水浒全传》二一:常言道: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你待瞒谁!
⊙阎王殿前,那有退回之鬼
《醒世恒言》二六:只是已死二十多日的人,要他依旧又活转来,虽则老君庙里许下愿的,从无不验之人,但是阎王殿前投到过的,那有退回之鬼!
要吃无钱酒,须要工夫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吃无钱酒,须要工夫守
【释义】:
要想吃不花钱的酒,就须要陪些工夫等着。比喻要想得到人家的好处,就要下工夫。《天豹图》六:待成了事,我去求少爷,要他将红花赏我为妻,那时挽起眉毛做人,只是今日为何不见他下来,也罢,自古道要吃无钱酒,须要工夫守,待我守着他便了。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释义】:
要知道山下的路怎么走,必须向过来的人打听。也比喻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得请教经历过的人。《醒世姻缘传》五〇:兄临上京的时节,我还到贵庄与兄送行,还有许多死手都传授给兄。正是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死手:窍门,绝招)。《无声戏》七:从此以后,刻了一篇《戒嫖文》,逢人就送,不但自己不嫖,看见别人迷恋青楼,就下苦口极谏。这叫做: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生绡剪》一六:备人与公人别了,他自过了岗子,一径的往杭州去了,叫做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
《西游记》二一:八戒望见大喜道:“师兄,常言道:‘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你上前问他一声,何如?”
⊙要知山下路,请问过来人
《喻世明言》二〇:要知山下路,请问过来人。这事我也不曾经来。
⊙要问山下路,且得过来人
《金瓶梅词话》九〇:你每休推睡里梦里,要问山下路,且得过来人。你若入港相会,有东西出来,休要独吃,须把些汁水教我呷一呷,俺替你们须耽许多利害。
⊙要知山下路,且问过来人
《飞跎全传》六:跎子问道:“此处可就是愁山?”那人道:“正是。足下要好好的走,不可儿戏!”正是:要知山下路,且问过来人。
⊙要知山下路,便问去来人
《续西游记》三二:你这痴子,是从不曾走过这路的,也不问个头向来!俗语说的:要知山下路,便问去来人。莫要前去,有甚要紧?
⊙要知山下事,请问过来人
《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金莲说:“要知山下事,请问过来人,这事我也曾经来。”
⊙欲知山下路,须问本方人
本方:本地。《施公案》三八五:若不细细问你,误到那里,还要险遭不测呢?真所谓欲知山下路,须问本方人。这真是古语不错了。
⊙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红楼幻梦》一六:宝玉道:“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痴男怨女这苦味儿,咱们备尝已久,所以才能够体会普天下男女这种苦情。”
⊙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翁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四:子我自得夫子唤省一番,于此道愈加精进,有诗为证: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翁。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释义】:
要想知道天下事理,就须多读古人留下之书。《醒世恒言》二:这段话文不比曹丕忌刻,也没子建风流,胜如紫荆花下三田,花萼楼中诸李,随你不和顺的弟兄,听着在下讲这节故事,都要学好起来。正是: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要取骊龙项下珠,先须打点降龙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取骊龙项下珠,先须打点降龙手
【释义】:
骊珠: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要想取到骊龙颔下的宝珠,先要物色到能降龙的高手。比喻要成就一件事情,首先要物色能办成此事的人才。《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六:这个宝船事非小可,……把个三百六十行的匠作选上加选,精上要精,动日成功,刻期完件,这叫做个要取骊龙项下珠,先须打点降龙手。
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释义】:
指要成为天下杰出的男子汉,就须外出远行,经历人间的种种艰难险阻。《东周列国志》三四:凡车马人众鞭刀糗之类,收拾一一完备,赵衰狐毛等先押往郊外停泊。只留狐偃、魏犨、颠颉三人,将小车二乘,伏于宫门左右,专等姜氏送信,即便行事。正是: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要作惊天动地事,须得绝古别今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作惊天动地事,须得绝古别今人
【释义】:
绝古:超过古人。别今:区别于今人。指强于今人。指要做大事,就得有杰出的人才。《永庆升平后传》一〇:我这一到四川,先访贤士高人,设法破这贼人的巢穴。俗语说得好:要作惊天动地事,须得绝古别今人。
要成好人,须交好友;引酵若酸,那得甜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成好人,须交好友;引酵若酸,那得甜酒
【释义】:
要想成为好人,就一定要找好人交朋友。就像酿酒的酵子,假若是酸的,就得不到甜酒一样。《雨花香·四命冤》:予曾著《天福编》云:要成好人,须交好友;引酵若酸,那得甜酒。总之,人家子孙,一与油刮下流交往,自然染习败行,及至性已惯成,虽极力挽回,以望成人,不可得矣。
有日须思没日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日须思没日粮
【释义】:
指有钱时必须预先考虑或顾及没钱时的生活。《欢喜冤家》一二:我岂是看财童子守钱郎,只是来路艰难不可忘,从来财命相当,既然入手宁轻放,有日须思没日粮。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释义】:
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有收获之利,故称。意谓如想得到更多的善报,就须要凭良心多做善事。《镜花缘》二七:当日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诸如此类,莫非因作好事而获善报。所谓“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九公素称达者,何以此等善事倒不修为?
欲赤须近朱,欲黑须近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赤须近朱,欲黑须近墨
【释义】:
赤:红色。朱:朱砂,红色颜料。接近朱砂易变红,接近黑墨易变黑。指人受环境或周围人的影响,就会改变习性。□语出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习以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后西游记》一:欲赤须近朱,欲黑须近墨。若要步伍老大圣的芳规,必须亲炙老大圣的风范。老大圣既成仙成佛,自在天地间,敢求老祖指示一个居止,待愚好去寻访。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释义】:
意谓要想求得富贵快意,就须下大功夫。常指为了达到目的,就须不顾一切地去做。《西游记》八〇: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禅真逸史》一六:薛志义喝道:“胡说,你是我手里败将,走的不是好汉!”樊武瑞道:“今番决不饶你。”舞刀劈头就砍,薛志义提斧架住,拼命相杀。正是: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山水情》五:我且学那董仲舒不窥园,奋志一番。今科入试,倘得侥幸一提,不怕没有玉人作匹,那时或者去图这素琼小姐,有成就之机,而未可料也,正是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
《水浒全传》二五:西门庆道:“干娘此计甚妙。自古道: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罢,罢,罢!一不做,二不休!”
⊙欲求生受用,须下死工夫
《喻世明言》一:这一夜翻来覆去,勉强过了。次日起个清早,只推有事,讨些凉水梳洗,取了一百两银子,两大锭金子,急急的跑进城来。这叫做欲求生受用,须下死工夫。
⊙欲求生富贵,需下死工夫
《草木春演义》二八:尔主欺咱太甚,不得不亲来与他打话,以决胜败,取尔主之天下。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需下死工夫。
⊙要求真富贵,须下死工夫
《玉燕姻缘全传》二六:李连义想道:“……等得黄昏时候,前往黄子方门首一听,便知端详。”这正是:要求真富贵,须下死工夫。
欲求天上宝,须用世间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求天上宝,须用世间财
【释义】:
天上宝:指神佛仙家之宝。要想得到神佛仙家的珍宝,就得用人间的钱来买。比喻要求得别人的真传、技艺或珍贵物品等,就要舍得花钱。《金莲仙史》一六:今者蒙师救拔,师徒之分,不必谦逊。况师《西游记》中有言曰:欲求天上宝,须用世间财。唐三藏不舍金钵盂,真经不能到手。虽然是道中的隐语,世礼亦当然也。
欲知地头事,须问方内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知地头事,须问方内人
【释义】:
要想知道当地的情况,就要询问当地的人。比喻要想了解某方面的事情,就要询问圈子以内的人。《云中雁三闹太平庄》三二:公子仔细一看时,原来是反锁的。公子想是避人家回呼,故而反锁门。人都搬出去了,不该留两个小人儿在那里啼哭。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时且高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时且高歌
【释义】:
意谓及时行乐。遇欢乐场面,就须尽兴,遑论其他。《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八:“长官,长官!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时且高歌,你们南朝带得来的还有好情词儿,再舍福唱一个与我听着,我们一时三刻死也甘心。”《二刻拍案惊奇》四〇:(旦)新词动听不争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生)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时且高歌。
⊙遇饮酒时须饮酒,好风流处且风流
《禅真后史》五二:正如“遇饮酒时须饮酒,好风流处且风流。”若徒胶柱鼓瑟,转眼白骨黄沙。只是那千度灵犀,胜似官居一品。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宽怀处且宽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宽怀处且宽怀
【释义】:
意谓遇到欢乐的场合且及时行乐,能够忘却忧愁的地方且忘却忧愁。劝人不必过于忧愁。《说呼全传》一四:并劝慰虎臣道:“妹丈不必过虑,自古道:遇饮酒时须饮酒,得宽怀处且宽怀。”
自病还须自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自病还须自医
【释义】:
自己得了病主要靠自我调理来医治。也比喻自己身上的坏毛病还得靠自己来改正。《三刻拍案惊奇》二〇:蒋日休,我看你也是个少年老成、惯走江湖的,料必不是想家,怎这几日,这等没留没乱,脸色都消瘦了?……你自病还须自医。客边在这里,要自捉摸。
⊙自病自医
《三刻拍案惊奇》二〇:季东池道:“我说自病自医。你看我说过,想你会排遣,一两日便了。”
总在乾坤内,何须叹别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总在乾坤内,何须叹别离
【释义】:
意谓人无论走得再远,也总在天地之间,不必因别离而感叹。多作劝慰人的话。《闽都别记》二三八:麻姑曰:“古人有言:‘万里不为远,三年不算迟,总在乾坤内,何须叹别离!’”《玉燕姻缘全传》二五:娘子不须啼哭。古人云:总在乾坤内,何须叹别离?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释义】:
铁门槛:据传陈、隋间智永禅师书法绝妙,求书者络绎不绝,门槛(门限)都磨穿了,只得用铁皮包起来。“铁门槛”由此借喻家道繁盛。土馒头:喻坟墓。谓即使家道兴盛千年,也终会衰落消亡。也指人无论能活多久,终须一死。□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八:古语云:“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谓坟也。还有人又有句云:“城外多少土馒头,城中尽是馒头馅。”更警动。《红楼梦》六三: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释义】:
指做事要实实在在,不要沽名钓誉。《警世通言》三五:孤霜不是好守的。替邵氏从长计较,倒不如明明改个丈夫,虽做不得上等之人,还不失为中等,不到得后来出丑。正是: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须-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须xū
副词
表示对动作行为的肯定、强调。同副词“不”连用。作状语。可译为“必”。
《汉书·冯奉世传》:奉世上言:“愿得其众,不须复烦大将。”(《汉书》册十页三二九八)
——冯奉世上书说:“愿意得到那军队,不必再麻烦大将了。”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卿不须忧此,慎莫使人闻也。(《三国志》册三页七九四)
——您不必忧愁这个,千万不要使别人听到。
须-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须xū
附类
一、名词。指“胡须”。
《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及还,须发尽白。(《汉书》册八页二四六七)
——到(苏武〕回国时,胡须头发都白了。
二、动词。作“等待”、“应该”解。
《左传·成公二年》: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六四〇)
——〔卫国〕军队已经战败了。您不稍稍等待,全军恐怕都要完了。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太白全集》册二卷三页十三上)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使金杯空对着月亮。(樽:酒杯。)
拔虎须-汉语惯用语辞典
拔虎须bá hǔ xū
比喻撩拨强有力的一方,也指鲁莽、冒险的行为。《水浒传》“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要捉你,这厮门,倒来拔虎须。”
撩虎须-汉语惯用语辞典
撩虎须liáo hǔ xū
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须,几不脱虎口耳。”也作“料虎须”。清顾炎武《赴东》.“无为料虎须,危机竟不悛。”
料虎须-汉语惯用语辞典
料虎须liáo hǔ xū
见“撩虎须”。
捋虎须-汉语惯用语辞典
捋虎须luō hǔ xū
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水浒传》“那厮却是倒来捋虎须!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莫须有-汉语惯用语辞典
莫须有mò xū yǒu
肯定有。谓凭空捏造。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新华网》2001.10.28“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在对恐怖分子本·拉丹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实施军事打击的时候,以莫须有的罪名扩大打击范围,对一些国家‘算旧账’。”
捅老虎须-汉语惯用语辞典
捅老虎须tǒng lǎo hǔ xū
比喻冒险的行动。梁斌《烽烟图》“穷人和地主团结,这是捅老虎须!”
百尺竿头须进步-佛源语词词典
百尺竿头须进步
又作“百尺竿头进取一步”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中古时表演杂技用的高竿,百尺,言其竖起之高也。比喻即使取得很高的成就(如同爬到百尺竿的顶端),也还要努力再前进一步。佛家以此谚语告诫其僧徒:修道学法要坚持不断努力,不能自我满足,停止不前。《五灯会元·卷四·长沙景岑禅师》:“师示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又《五灯会元·卷十七·黄龙祖心禅师》:“正当那么时,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么?有,则向百尺竿头,进取一步。如无,少室峰前,一场笑具。”宋·朱熹《答巩仲志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现代汉语承中古,多用朱熹句型。秦牧《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运用这种手法表现的事物,往往能够比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半夜枕头——须要摸着-佛源语词词典
半夜枕头——须要摸着
歇后语。半夜时黑什么也看不见,上床睡觉找枕头,必须自己用手去摸。比喻领悟佛理禅机,不能靠外人指点,最终必须靠自己向本心去求取。《五灯会元·卷十二·香山道渊禅师》:“香山有个话头,弥满四大神州。若以佛法批判,还如认马作牛。诸人既不作佛法批判,毕竟是什么道理。击拂子,无鑐鏁子,不厌动摇。半夜枕头,要须摸着。”
但自不亡羊,何须泣歧路-佛源语词词典
但自不亡羊,何须泣歧路
成语“歧路亡羊”的反义用法。“歧路亡羊”语出《列子·说符》篇,说一只羊跑了,派人去追,因为岔路大多,没有追上,致使羊丢掉而苦恼。意谓事情复杂,头绪太多,最终问题得不到解决,此语反其意而用之,告诫人们最好事先估计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尽量加以避免,那样就不会出现烦恼了。《五灯会元·卷八·灵峰志恩禅师》:“问:‘如何是佛?’师曰:‘更是阿谁?’曰:‘既然如此,为什么迷妄有差殊?’师曰:‘但自不亡羊,何须泣歧路?’”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佛源语词词典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
比喻做事必须做到底。《五灯会元·卷十七·黄龙慧南禅师》:“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登山不到顶,不知宇宙之宽广;入海不到底,不知沧溟之浅深。”
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佛源语词词典
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
意谓本来已达到较高的程度,没想到还有更高程度的事物存在。《五灯会元·卷十六·开圣栖禅师》:“问:‘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学人上来,乞师一接。’师曰:‘不接。’曰:‘为什么不接?’师曰:‘为你东西不辨,南北不分。’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师曰:‘苏苏。’”
居安则虑危,在乐须知苦-佛源语词词典
居安则虑危,在乐须知苦
处于安宁的环境和时光之中,要想到可能有危难到来;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要知道还有苦难和艰苦存在。《五灯会元·卷十七·灵鹫慧觉禅师》:“智慧为桥梁,柔和作依怙。居安则虑危,在乐须知苦。”上半句源于上古汉语。《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佛家作下半句配合。现代汉语作为格言承用。
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佛源语词词典
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针对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比喻做事要适合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份。《五灯会元·卷十二·法华全举禅师》:“师曰:‘大街拾得金,四邻争得知?’曰:‘上座还知么?’师曰:‘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卖金须是买金人-佛源语词词典
卖金须是买金人
比喻做一定的事情必须是内行,了解内情的人去做才能做好。《五灯会元·卷十六·崇寿江禅师》:“僧问:‘知师久蕴囊中宝,今日开堂略借看。”师曰:‘不借。’曰:‘为什么不借?’师曰:‘卖金须是买金人。’”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
男大须婚,女长须嫁-佛源语词词典
男大须婚,女长须嫁
男子和女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就应当婚嫁。《五灯会元·卷十六·侍郎杨杰居士》:“忽大悟,乃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多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又作“男大当娶,女大当聘”等。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男大当娶,女大须聘,你六十九了,白活!”
弄潮须是弄潮人-佛源语词词典
弄潮须是弄潮人
比喻做危险的事必须是勇敢有能力的人,引申为做某类事情必须具有做该事情的素质或能力。《五灯会元·卷十二·大宁道宽禅师》:“‘万用自然,不劳心力。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举棹,谁是好手?’良久曰:‘弄潮须是弄潮人。’”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
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佛源语词词典
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
为人,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时要帮到底,杀人就要把人杀死。比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底,不要半途而废。《五灯会元·卷二十·净慈彦充禅师》:“师拟开口,蓦被拦胸一拳。忽大悟,直得汗流浃背,点头自谓曰:‘临济道:黄檗佛法无多子。岂虚语邪?’遂呈颂曰:‘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
夏天赤骨身,冬天须得被-佛源语词词典
夏天赤骨身,冬天须得被
夏天光着身子睡觉,冬天就要盖被子。比喻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环境和背景,来决定事情的做法。《祖堂集·卷十七·岑和尚》:“僧云:‘教学人向什么处领会?’师云:‘夏天赤骨身,冬天须得被。’”
须弥山-佛源语词词典
须弥山
佛教的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梵语sumeru的音译,有“妙高”“安明”等义。佛教称须弥山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山顶为天帝释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本因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此山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回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
须弥世界-佛源语词词典
须弥世界
佛教指即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一个小世界。见“须弥山”和“小千世界”条。
一岁终须有一春-佛源语词词典
一岁终须有一春
一年之内总要有一个春天,比喻事情中总有好的一面,或有好的因素在内。《虚堂和尚语录》卷五:“笾豆才陈见圣人,莫将生死较疏亲。清台历日烦君看,一岁终须有一春。”
有虎鸦须噪,无人鸟不惊-佛源语词词典
有虎鸦须噪,无人鸟不惊
描写山林环境的谚语:山林中平时,特别是傍晚以后,鸟雀休息了,非常安静,但有时突然鸦鸣鹊噪,那一定被猛兽或行人惊动了。喻指事件的发生,一定有原因。《五灯会元·卷六·洛浦元安禅师》:“问:‘露不垂群木时如何?’师曰:‘有虎鸦须噪,无人鸟不惊。’”
贼来须打,客来须看-佛源语词词典
贼来须打,客来须看
看,看顾、接待。比喻对不同的人,应该不同的对待。《五灯会元·卷九·芭蕉慧清禅师》:“问:‘不问二头三首,请师直指本来面目。’师默然正坐。问:‘贼来须打,客来须看,勿遇客贼俱来时如何?’师曰:‘屋里有一緉破草鞋。’曰:‘只如破草鞋,还堪受用也无?’师曰:‘汝若将去,前凶后不言。’”
贼须贼捉-佛源语词词典
贼须贼捉
比喻做任何事须要懂得该事规律的人去做才能成功。《虚堂和尚语录》卷八:“僧云:‘学人据欵结案,和尚何得五逆闻雷?’师云:‘贼须贼捉。’”
斩蛇须是斩蛇手,烧畲须是烧畲人-佛源语词词典
斩蛇须是斩蛇手,烧畲须是烧畲人
畲(shē),焚烧杂草和秸秆以肥田。比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能够做的人去做。《五灯会元·卷十五·智门光祚禅师》:“所以道:斩蛇须是斩蛇手,烧畲须是烧畲人。瞥起情尘生妄见,眼里无筋一世贫。”
须1-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须1xū
①胡须。后来写作“鬚”(现又简化作“须”)。《汉书·苏武传》:“始以强壮出,及还,~发尽白。”《世说新语·规箴》:“丞相翘~厉色,上坐便言。”②等待。后也写作“”。《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印否,印~我友。”(印áng:我。)《韩非子·视见秦》:“大王垂拱以~之,天下编随而服矣。”③片刻,一会儿。《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而废。”④需要。《论衡·问孔》:“使孔子知颜渊愈子贡,则不~问子贡。”王之涣《凉川词》之一:“羌笛何~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⑤应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惊。”
【须髯】“须”指面旁之毛,“髯”指两颊之毛。“须髯”泛指络腮胡子。《汉书·高帝纪上》:“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也作“须”。《汉书·霍光传》:“疏眉目,美~。”
【须臾】①片刻,一会儿。《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之所学也。”姚鼐《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成五采。”②苟延,迟延。《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所以得~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
须2-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须2鬚xū
胡须。《韩非子·观行》:“目失镜,则无以正~眉。”《陌上桑》:“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鬑鬑lián lián:胡须稀疏的样子。)也指形状像胡须的。《易林·师》:“系于虎~,牵不得来。”《促织》:“俄而小虫跃起,张尾伸~,直龁敌领。”
不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须bù xū
【释义】:
不用;不必。老舍《四世同堂》:“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仁丹胡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仁丹胡须rén dān hú xū
【释义】:
即仁丹胡。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这三人,同是黄脸皮,其中有一位身体矮小但很结实,嘴上一撮仁丹胡须,不会说中国话,只听得一些什么‘妈斯’‘妈斯’的尾声。”
何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何须hé xū
【释义】:
犹何必,何用。鲁迅《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八字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八字须bā zì xū
【释义】:
即八字胡。鲁迅《藤野先生》:“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卷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卷须juǎn xū
【释义】:
某些植物用来缠绕或附着其他物体的器官。有的卷须由茎演变而成,如葡萄;有的卷须由叶子演变而成,如豌豆。
务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务须wù xū
【释义】:
必须。毛泽东《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对于这些外来干部,各地领导机关,务须谆谆告诫他们,以充分的热情和善意,爱护本地干部。”
打脸挂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脸挂须dǎ liǎn guà xū
【释义】:
画花脸,挂胡须。指通过化装掩饰本来面目。谢觉哉《整骄傲的方子》:“强盗‘打脸挂须’,骄傲的人‘装腔作势’,都为的是吓唬人。”
拍马溜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拍马溜须pāi mǎ liū xū
【释义】:
比喻谄媚奉承。草明《乘风破浪》:“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拂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拂须fú xū
【释义】:
戏剧陈式。振动胡须,表示气愤。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川剧老生,两手旋转,拂须飞扬,表示愤怒。”
挂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挂须guà xū
【释义】:
指玉米成熟。沙汀《烦恼》:“玉麦刚才挂须不久,他们就拣着熟了的搬,准备明天带上街请乡长尝新。”
捋虎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捋虎须lǚ hǔ xū
【释义】:
比喻撩拨有权势的人或干冒险的事情。典出《三国志·朱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
莫须有-现代汉语大词典
莫须有mò xū yǒu
【释义】:
恐怕有;也许有。典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用以表示凭空诬陷。鲁迅《致许寿裳》:“看来许之罪其实是‘莫须有’的,大约有人欲得而甘心,故有此辣手。”
大须鲸-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须鲸dà xū jīng
【释义】:
哺乳动物。体长约十五六米。背面黑色,腹面白色,体侧灰色。口中每侧有黑色鲸须三四百片。以小型甲壳动物和小鱼为食。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极海域。我国沿海也产,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须鲸-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须鲸xiǎo xū jīng
【释义】:
哺乳动物。体长不超过10米,是须鲸类中最小的一种。吻部尖,呈三角形。背面黑色,腹面白色,体侧灰色。口中每侧有白色或黄色鲸须约300片。以小鱼、小虾为食。分布于南北半球极地至亚热带海域。在我国,见于黄海和渤海,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吹须突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吹须突眼chuī xū tū yǎn
【释义】:
方言。吹胡子瞪眼睛。《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赖阎王觉得沤铁这话有损他的尊严,就吹须突眼地骂。”
得放手时须放手-现代汉语大词典
得放手时须放手dé fàng shǒu shí xū fàng shǒu
【释义】:
该放手的时候便放手。指对于某些事情不要太固执、认真。如:你这样事事较真,手下人谁受得了,我劝你还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吧,何苦操那么多心!
溜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溜须liū xū
【释义】:
见“溜须拍马”。
溜须拍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溜须拍马liū xū pāi mǎ
【释义】:
指谄媚奉承。浩然《艳阳天》:“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溜须拍马,可神气啦。”也省称“溜须”。周立波《暴风骤雨》:“他得到了贫农和雇农的热烈的拥护,他也碰到了溜须、嫉妒、讽刺和恐吓。”
心病还须心药治-现代汉语大词典
心病还须心药治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yào zhì
【释义】:
指思想上的问题,只能从思想上解决。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治。’后来三爷上了太原,小喜春喜都跟着去了。有人说:‘县里有一百多户联名告了一状。省城把他们捉去了。’…铁锁听了这消息,心里觉着痛快了一下,病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必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必须bì xū
【释义】:
①定要。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②加强命令语气。如:明天大家必须准时到。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现代汉语大词典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yī bié
【释义】:
劝慰对方不必远送之辞。川剧《柳荫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呀!”也作“送君千里终须别”。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
送君千里终须别-现代汉语大词典
送君千里终须别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bié
【释义】: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玉米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玉米须yù mí xū
【释义】:
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中医入药。性平,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止血。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尿路结石,糖尿病,胆囊炎,胆石症,吐血,高血压等。
无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须wú xū
【释义】:
不用;不必。老舍《骆驼祥子》:“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
根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根须gēn xū
【释义】:
须根。也泛指植物的根。闻一多《也许——葬歌》:“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些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些须xiē xū
【释义】:
少许,一点儿。朱自清《温州的踪迹》:“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
长须鲸-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须鲸cháng xū jīng
【释义】:
哺乳动物。体长一般约20米。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体后部背鳍高达50厘米~70厘米,是须鲸类中最高的一种。口中每侧有暗色鲸须约350片。主要以小型甲壳动物和小鱼为食。广布于世界各大洋。在我国,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斯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须sī xū
【释义】:
一会儿。
胡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胡须hú xū
【释义】:
胡子。曹禺《北京人》:“因为一向是曾家的婴儿们仿佛生下来就该长满了胡须,迈着四方步的。”参见“胡子①”。
毋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毋须wú xū
【释义】:
无须,不必。许地山《债》:“我觉得自从俪儿去世以后,你就比前格外客气。我劝你毋须如此,因为外人不知道都要怪我。”
龙须草-现代汉语大词典
龙须草lóng xū cǎo
【释义】:
也称蓑草、蓑衣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秆丛生,直立。叶狭线形。初夏开花,总状花序,密生淡黄褐色绒毛。我国广为分布。全草可作造纸、人造棉和人造丝的原料,也可编蓑衣、草鞋等。
龙须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龙须面lóng xū miàn
【释义】:
一种面条名。极细,故称。
龙须菜-现代汉语大词典
龙须菜lóng xū cài
【释义】:
①即石刁柏。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可做蔬菜。通称芦笋。②即麒麟菜。藻类植物。生长在珊瑚礁上。我国见于南海海区,如海南岛、西沙群岛及台湾等地。可提取琼胶,供食用和作工业原料。
电动剃须刀-现代汉语大词典
电动剃须刀diàn dòng tì xū dāo
【释义】:
主要用于剃修胡须、鬓角,以及修整发角、汗毛的一种电器器具。
电须刀-现代汉语大词典
电须刀diàn xū dāo
【释义】:
电动剃须刀。
须1-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1xū須
【释义】:
①等待。毛泽东《沁园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②片刻,一会儿。如:须臾。③须要;需要。如:读书须从识字始。④必要。如:何须如此。⑤一定,必定。如:须得有米,才能煮饭。⑥必须。如:须知;务须。⑦姓。
须臾-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臾xū yú
【释义】:
片刻,短时间。冰心《寄小读者》:“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
须知-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知xū zhī
【释义】:
①必须知道;应该知道。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②应用文体之一。对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多用作通告或指导性文件的名称。叶圣陶《一个练习生》:“‘我考上了,不过…’我递给他那张‘进局须知’。”
须弥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弥山xū mí shān
【释义】:
梵语sumeru的译音。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须弥世界-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弥世界xū mí shì iiè
【释义】:
佛教传说中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小世界。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滴水就是一个须弥世界;一只苍蝇的眼睛,也是一个华严世界。”参见“须弥山”。
须弥座-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弥座xū mi zuò
【释义】:
也称金刚座。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原为佛像的底座,须弥为梵文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妙高。一般用砖石砌成,四面常饰以花纹。南北朝后广为建筑所用。
须要-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要xū yào
【释义】:
定要;需要。冰心《我的学生》:“幸而开刀经过良好,只是失血太多,须要输血。”
须是-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是xū shì
【释义】:
必须;定要。强调某种情况。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表演须有目的:须是使得观众在看了表演之后,对于人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须得-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得xū děi
【释义】:
定要。杨朔《木棉花》:“旅客须得提着行囊,走过破损的桥梁,才能跳上对岸那辆火车。”
须2-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2xū鬚
【释义】:
①胡须。严阵《水兵回到家乡》:“我把我的一生,全当作出航的时间,直到银须飘飘,直到白发团团。”又如:须发;须眉。②动物的口毛。贾植芳《人的悲哀》:“(老羊)裂痕一样的阔嘴很有主张地闭着,长须飘然。”③须子。严阵《麦秀歌》:“把肥料追进根须,把药粉撒上叶尖,汗珠儿滴在露珠儿间,红日刚升起一半。”又如:虾须;花须。
须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子xū zi
【释义】:
动植物体上长得像须的东西。如:白薯须子。
须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生xū shēng
【释义】:
戏曲脚色名。即老生。李克非《京华感旧录》:“京剧著名须生演员马连良不仅在表演、唱腔等方面有不少革新与创造,即使在‘行头’(戏曲服装)方面,也有许多改革。”
须发-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发xū fà
【释义】:
胡须和头发。鲁迅《理水》:“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须眉-现代汉语大词典
须眉xū méi
【释义】:
①胡须和眉毛。如:须眉如戟。②古时以为男子之美在须眉,故以“须眉”为男子代称。罗洪《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