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髀)是什么意思
抚髀兴叹-实用委婉语词典
抚髀兴叹
感叹自己无所作为,无法施展才干。“髀”,即大腿。
髀-古文观止词典
髀bì
【词性】:名词
股部,大腿(1)。《李斯谏逐客书》:弹搏髀。——弹拨着筝,拍着大腿。
髀-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髀bì
大腿。《塞翁失马》:“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拊髀-现代汉语大词典
拊髀fǔ bì
【释义】:
以手拍股。表示激动、赞赏等心情。鲁迅《〈总退却〉序》:“某英雄在柏林拊髀看天。”
髀-现代汉语大词典
髀bì
【释义】:
①大腿骨。②指股部;大腿。鲁迅《故乡》:“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
髀肉复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髀肉复生bì ròu fù shēng
【释义】:
因久不骑马,大腿上肉又长起来了。典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作“髀肉复生”。后因以“髀肉复生”为自叹壮志未酬,虚度光阴之辞。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缵泰自乙未革命失败,久有髀肉复生之感。”
坐髀-汉语大词典
坐髀
【1】指臀部与股部的肌肉。{宋}{孔平仲}《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还》诗:“江邊鍾官老鑄錢﹐坐髀已消窮且暝。”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表}疑其心﹐陰禦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備}住{荆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裏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此诗即用“髀肉復生”之典﹐谓屈沉下僚﹐专司铸造﹐未得返京。
周髀-汉语大词典
周髀
【1】即盖天。我国古代一种天体学说,谓天象无柄的伞,地象无盖的盘子。阐明其观点的著作有《周髀算经》二卷。因书中使用了勾股术测算天体运行里数,又相传成书于{周公},故称“周髀”。髀,股也。立八尺之表为股,表影为勾。《书·舜典》“班瑞於羣后”{孔颖达}疏引{汉}{蔡邕}《天文志》:“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晋书·天文志上》:“日麗天而平轉﹐分冬夏之間日所行道爲七衡六間。每衡周徑里數﹐各依算術﹐用句股重差推晷影極游﹐以爲遠近之數﹐皆得於表股者也。故曰周髀。”{唐}{杨炯}《浑天赋》:“有稱周髀之術者﹐囅然而笑。”《晋书·天文志上》:“{蔡邕}所謂‘周髀’者﹐即蓋天之説也。其本{庖犧氏}立周天曆度﹐其所傳則{周公}受於{殷高}﹐{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聖祖}〕命其孫{瑴成}直内廷﹐説者謂以算數被恩遇﹐周髀以來未之有也。”
枯髀-汉语大词典
枯髀
【1】犹枯骨。髀,股骨。{宋}{苏轼}《辨道歌》:“餘生所託誠棲槎﹐九原枯髀如亂麻。”
牢髀-汉语大词典
牢髀
【1】羊﹑豕的腿肉。《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設俎﹐牢髀横脊一。”{胡培翚}正义:“牢兼羊豕。”
打髀石-汉语大词典
打髀石
【1】见“打髀殖”。
打髀殖-汉语大词典
打髀殖
亦作“[打髀石]”【1】一种游戏。剔鹿类腿前骨,灌以铜锡,堆地上掷之,中者尽取所堆。{清}{杨宾}《柳边纪略》卷四:“童子相戲﹐多剔麞麅麋鹿前腿前骨﹐以錫灌其竅﹐名噶什哈﹐或三或五﹐堆地上擊之﹐中者盡取所堆﹐不中者與堆者一枚。多者千﹐少者十﹑百﹐各盛於囊。歲時閑暇﹐雖壯者亦爲之。”《元朝秘史》卷三:“{帖木真}十一歲﹐{於斡難}河冰上打髀石時﹐{札木合}將一個麅子髀石與{帖木真}﹐{帖木真}却將一個銅灌的髀石回與{札木合}﹐做了安答。”{李文田}注:“《元史·太祖本紀》曰:‘路逢童子數人﹐方擊髀石爲戲。’據此﹐則打髀石乃{漠}北舊俗也。”按﹐此俗曾流行于我国东北一带﹐满语称“噶什哈”。{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的大孩兒{費得雄}﹐他也是個好漢﹐常在教場中和小的每打髀殖耍子。”{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某正在本處與小廝打髀殖。”
拊髀-汉语大词典
拊髀
【1】以手拍股。表示激动﹑赞赏等心情。{宋}{岳珂}《桯史·稼轩论词》:“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每至此﹐輒拊髀自笑。”《汉书·冯唐传》:“上既聞{廉頗}﹑{李牧}爲人﹐良説﹐乃拊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爲將﹐豈憂{匈奴}哉!’”{明}{吾邱瑞}《运甓记·帅阃宾贤》:“正是拊髀思{頗}{牧}﹐那得{終軍}爲請纓。”{鲁迅}《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某英雄在{柏林}拊髀看天。”《庄子·在宥》:“{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遊。”
拍髀-汉语大词典
拍髀
【1】佩刀名。《释名·释兵》:“短刀曰拍髀﹐帶時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見也。”《汉书·西域传上·婼羌》“兵有弓﹑矛﹑服刀”{颜师古}注引{刘德}曰:“服刀﹐拍髀也。”【2】拍股。兴奋或激动之状。《後汉书·张奂传》:“夫無毛髮之勞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淳于髠}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
搏髀-汉语大词典
搏髀
【1】拍击其股。用为歌曲节奏。亦以表示赞叹或惋惜。{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豈爲童稚之戲謔﹐搏髀而抃笑哉?”《史记·李斯列传》:“夫擊甕叩缶彈筝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宋}{戴表元}《义蜂行》:“我來訪翁親目睹﹐搏髀不覺長咨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上既聞{廉頗}﹑{李牧}爲人﹐良説﹐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爲吾將﹐吾豈憂{匈奴}哉!’”
撫髀-汉语大词典
撫髀
【1】以手拍股。表示振奋或感叹。《世说新语·识鉴》“{謝子微}見{許子將}”{刘孝标}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虔}恆撫髀稱{劭}﹐自以爲不及也。”{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直方}起而撫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間有{張直方}耶?’”{明}{高启}《荆门壮士歌》:“三撫髀﹐壯士起﹐劍風騷勞髮上指。”{陈去病}《出塞望蒙古》诗:“發篋仍自緘﹐撫髀徒悲呻。”
擊髀-汉语大词典
擊髀
【1】以手拍股。{唐}{李翱}《答韩侍郎书》:“當爲再三讀之﹐以代擊髀而歌焉。”
肱髀-汉语大词典
肱髀
【1】犹唇齿。比喻彼此相依﹐关系密切。《新唐书·藩镇传序》:“效{戰國}﹐肱髀相依。”{明}{王志坚}《表异录·军旅》:“肱髀相依﹐即脣齒意。”
肩髀-汉语大词典
肩髀
【1】肩与髀﹐人体的枢要部分。引申为要冲地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牟}﹐吾國之股肱﹐{邯鄲}之肩髀。”{章炳麟}《人滩说》:“自{魯}之{鉅野}﹐{蚩尤}肩髀所葬﹐及{周首}{子駒}之閒﹐人骨有專車者﹐豈可勝道哉!”
燕髀-汉语大词典
燕髀
【1】燕的大腿。传为美味食品。《晋书·张协传》:“封熊之蹯﹐翰音之跖﹐燕髀猩脣﹐髦殘象白。”《文选·张协<七命>》作“鷰髀”。
赤髀-汉语大词典
赤髀
【1】以赤色涂染股部。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王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號曰‘蠻夷’……今即{梁}﹑{漢}﹑{巴}﹑{蜀}﹑{武陵}﹑{長沙}﹑{廬江郡}夷是也。用糝雜魚肉﹐叩槽而號﹐以祭{盤瓠}﹐其俗至今。故世稱‘赤髀横裙﹐{盤瓠}子孫’。”{宋}{晁补之}《开梅山》诗:“木皮草實五色文﹐{武溪}赤髀皆子孫。”
髀-汉语大词典
髀
《廣韻》并弭切,上紙,幫。《廣韻》卑履切,上旨,幫。《廣韻》傍禮切,上薺,並。【1】大腿骨。《礼记·祭统》:“凡爲俎者,以骨爲主。骨有貴賤,{殷}人貴髀,{周}人貴肩。”《汉书·贾谊传》:“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剥割,皆衆理解也。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颜师古}注:“髀,股骨也。”{清}{沈彤}《释骨》:“關之旁曰髀樞,亦曰樞機者,髀骨之入樞者也。”【2】指股部;大腿。《礼记·深衣》:“帶﹐下毋厭﹐上毋厭脅﹐當無骨者。”《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夫擊甕扣缶﹐彈筝搏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李周翰}注:“﹐腿也。”{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春秋楼》:“將軍拊髀曰:‘非偶然也!’”{鲁迅}《呐喊·故乡》:“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一说为大腿的外侧。《文选·张协<七命>》:“猩脣,髦殘象白。”{李善}注:“《説文》:‘,股外也。’”【3】古代测量日影的表。《周髀算经》卷上:“周髀長八尺,夏至之日,晷尺六寸。髀者,股也;正晷者,句也。”{李淳风}注:“以髀爲股,以影爲句。股定,然後可以度日之高遠。正晷者,日中之時節也。”《晋书·天文志上》:“{蔡邕}所謂《周髀》者,即蓋天之説也。其本{庖犧氏}立周天曆度,其所傳則{周公}受於{殷高},{周}人志之,故曰《周髀》。”
髀骨-汉语大词典
髀骨
亦作“[骨]”【1】胯骨。《素问·骨空论》:“尻骨空在■骨之後。”{宋}{欧阳修}《岁暮书事》诗:“跨鞍驚髀骨﹐數帶減腰圍。”【2】指股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四肢部》:“大楗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樞之臼﹐下端如錘﹐接于■骨﹐統名曰股﹐乃下身兩大支之通稱也﹐俗名大腿骨。”
髀肉-汉语大词典
髀肉
【1】大腿上的肉。亦为“髀肉復生”的简缩。{元}{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鞍馬憐髀肉﹐簪纓視鬢毛。”{清}{赵翼}《七十自述》诗:“尚有眼光牛背上﹐不消髀肉馬蹄間。”{唐}{白居易}《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後》诗:“戰袍破猶在﹐髀肉生欲圓。”
髀髖-汉语大词典
髀髖
【1】大腿和臀部。借指下肢。语本《汉书·贾谊传》:“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清}{陈文述}《哀冻死者》诗:“赤足露肩髆﹐瘦骨支髀髖。”【2】谓解剖﹑肢解。{唐}{柳宗元}《天对》:“奮力屠國﹐以髀髖厥{商}。”
髀鞦-汉语大词典
髀鞦
【1】马鞍上的皮带。亦为马桶上篾箍的谐音。{明}{汤显祖}《牡丹亭·诊祟》:“一樣髀鞦窟洞下。”{徐朔方}等校注:“髀﹐或爲鞴或鞁字之訛。鞴﹑鞦都是馬具﹐一面又以鞴﹑鞦諧音指馬桶上的篾箍。箍﹐{江}南方言也可以叫‘秋’。大意説馬和馬桶一樣有鞦。”
髀肉復生-汉语大词典
髀肉復生
【1】谓因久不骑马,大腿上肉又长起来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禦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備}住{荆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厠﹐見髀裏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齱C今不復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作“髀肉復生”。后因以“髀肉復生”为自叹壮志未酬﹐虚度光阴之辞。{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纘泰}自乙未革命失敗﹐久有髀肉復生之感……不禁躍躍欲動。”
髀臋-汉语大词典
髀臋
【1】指臀部。《类说》卷五五引《大酒清话·羊雪二诗》:“書生{王勉}《吟羊詩》云:‘頭上兩條皁角﹐頦下一撮髭鬚。不知是何方聖者﹐髀臋裡行撒數珠。’”
髀殖-汉语大词典
髀殖
【1】即髀石。{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閑時節打髀殖﹐醉時節歪唱起。”{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某正在本處與小厮每打髀殖。”
髀石-汉语大词典
髀石
【1】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用具。亦为一种游戏器具。《元史·太祖纪》:“復前行至一山下﹐有馬數百﹐牧者唯童子數人﹐方擊髀石爲戲。”《元朝秘史》卷三:“{札木合}將一個麅子髀石與{帖木真}﹐{帖木真}卻將一個銅灌的髀石回與{札木合}。”{李文田}注:“《契丹國志》曰:{宋真宗}時﹐{晁迴}往{契丹}賀生辰﹐還言國主皆佩金玉錐﹐又好以銅及石爲槌以擊兔。然則髀石乃擊兔所用﹐以麅鹿之骨角或銅灌而成也。{楊賓}《柳邊紀略》曰:{甯古塔}童子相戲﹐多剔麞麅麋鹿腿前骨﹐以錫灌其竅﹐名噶什哈﹐或三或五﹐堆地上擊之﹐中者盡取所堆﹐不中者與堆者一枚﹐多者千﹐少者十百﹐各盛於囊﹐歲時閒暇﹐雖壯者亦爲之。據{楊}此文﹐則此風不特{蒙古}﹐并可知{帖木真}與{札木合}所以交换髀石之故﹐噶什哈即滿洲語指髀石也。”
髀樞-汉语大词典
髀樞
亦作“[樞]”【1】髀骨外侧的凹陷部分。也称髀臼。《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四肢部》:“大楗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樞之臼﹐下端如錘﹐接于■骨﹐統名曰股。”《灵枢经·骨度》:“季脇以下至■樞長六寸﹐■樞以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
髀蓋-汉语大词典
髀蓋
【1】即古代天文学家所倡的盖天说。因出自《周髀》,故称。{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况夫星氣之占始于{臾區}﹐勾股之學始于{隸首}﹐地圖之學始于髀蓋﹐九章之術始于《周禮》﹐地員之説創自{管子}。”
髖髀-汉语大词典
髖髀
【1】比喻互相勾结﹑势力强大的诸侯王。语出《汉书·贾谊传》:“今諸侯王皆衆髖髀也,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爲不缺則折。”{唐}{李德裕}《请尊宪宗章武孝皇帝为不迁庙状》:“自{天寶}以後﹐兵宿中原﹐强侯締交﹐髖髀甚衆。”{宋}{司马光}《和钱学士呈邵兴宗》:“蒹葭自幸猶依玉﹐髖髀何能學奏刀。”【2】胯骨与股骨。《汉书·贾谊传》:“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颜师古}注:“髀﹐股骨也。髖﹐髀上也。言其骨大﹐故須斤斧也。髖音寬。髀音陛。又音必爾反。”亦指臀部与大腿。
驚肉生髀-汉语大词典
驚肉生髀
【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備}住{荆州}數年,嘗於{表}{劉表}坐起至廁,見髀裏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问{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后以“驚肉生髀”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宋}{刘厵}《水调歌头》词:“人人驚肉生髀﹐郤日欲揮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