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體)是什么意思
一心同體-汉语大词典
一心同體
【1】犹言同心同德。《西游记》第三二回:“話説{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
一體-汉语大词典
一體
【1】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仪礼·丧服》:“父子﹐一體也;夫婦﹐一體也;昆弟﹐一體也。”《管子·七法》:“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汉书·礼乐志》:“二者並行﹐合爲一體。”{宋}{陈亮}《廷对策》:“君臣固當相與如一體也﹐何至有肆讒之人以恐懼其心志﹐而徊徨其進退哉!”{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许多许多年轻热情的眼睛都投射到{道静}的脸上﹑身上﹐那么亲切﹐那么热烈﹐似乎在希望这个陌生的女孩子﹐能够参加到他们的行列里面来和他们成为一体。”【2】一部分。《孟子·公孙丑上》:“昔者竊聞之:{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顔淵}則具體而微。”{赵岐}注:“體者﹐四枝股肱也……一體者﹐得一枝也。”《史记·项羽本纪》:“郞中騎{楊喜}﹑騎司馬{吕馬童}﹑郞中{吕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唐}{韩愈}《答侯生问论语书》:“或去聖一間﹐或得其一體﹐皆踐形而未備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吾{中國}號稱守師説者﹐既不過得其師之一體﹐而又不敢有所異同增損﹐更傳於其弟子﹐所遺者又不過一體之一體耳。”【3】指整个身体。《列子·杨朱》:“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一節。一毛固一體萬分中之一物﹐奈何輕之乎!”【4】犹言一只。《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文帝}在東宫賜{繇}五熟釜”{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子與{繇}書:‘昔{有黄}三鼎﹐{周}之九寶﹐咸以一體使調一味﹐豈若斯釜五味時芳?’”【5】一样;一同;一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陳餘}{張耳}一體有功於{趙}。”{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酒色漂漂﹐與銀光一體。”《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將{沮授}鎖禁軍中﹐待我破{曹}之後﹐與{田豐}一體治罪!”{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至于各地方抗{日}力量﹐则宜一体爱护﹐不宜厚此薄彼;信任之﹐接济之﹐扶掖之﹐奖励之。”【6】谓文学作品的一种体式或风格。{三国} {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南朝} {梁}{钟嵘}《诗品》卷上:“其源出于{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别構一體。”{清}{周亮工}《书影》卷二:“{李子田}曰:{杜}詩持正侃侃﹐自爲一體﹐而陰啓{宋}人以理爲詩之意。”【7】指全体。如:一体周知﹑一体遵照。
二體-汉语大词典
二體
【1】指文﹑武两种舞蹈形式。一说指阴柔﹑阳刚两种音乐风格。《左传·昭公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杜预}注:“舞者有文﹑武。”{孔颖达}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文舞執羽﹑籥﹐武舞執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體。”{清}{毛奇龄}《竟山乐录》卷三:“二體者﹐聲有陰陽也。舊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樂容﹐非樂聲也。”【2】两种体裁。《初学记》卷二一引{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夫{楚}謡{漢}風﹐既非一骨;{魏}製{晉}造﹐固亦二體。”【3】特指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唐}{刘知幾}《史通·二体》:“然則{班}({班固})﹑{荀}({荀悦})二體﹐角力争先﹐欲廢其一﹐固亦難矣。”【4】指阴﹑阳。{宋}{范仲淹}《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雖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區别;蓋日用之利﹐合二體以交相。”
七言體-汉语大词典
七言體
【1】即七言诗。{郭沫若}《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拿七言体来说﹐正式出现于{曹丕}的诗中﹐但它真正流行起来还来{唐朝}﹐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
七體-汉语大词典
七體
【1】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韦昭}注:“七體﹐七竅也。”【2】事物的七个部分。《管子·五辅》:“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悌慈惠以養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整齊撙詘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飢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輯睦以備寇戎。凡此七者﹐義之體也。”《仪礼·士冠礼》“三醮有乾肉折俎”{唐}{贾公彦}疏:“或爲豚解而七體﹐以乾之﹐謂之乾肉。”【3】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由是遂有‘七’体﹐后之文士﹐仿作者众﹐{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崔骃}有《七依》。”
三位一體-汉语大词典
三位一體
【1】基督教宣称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圣神)三个位格。三者虽各有特定位份,却完全同具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一真神。{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夫所謂上寶者﹐以天父上帝﹑先兄基督﹑聖神爺之風三位一體爲寶。”【2】谓三者结合成一整体。{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为的是把我们的革命车轮推进一步﹐为的是情况已经允许我们进一步了。”
三十六體-汉语大词典
三十六體
【1】{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體”。《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商隐》:“{商隱}初爲文瑰邁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學﹐儷偶長短而繁縟過之。時{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誇﹑號三十六體。”《通雅·释诂》:“三十六體﹐儷偶之體也。”
三體-汉语大词典
三體
【1】指{唐}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周弼}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2】指{唐}人赋诗唱和的三体。{清}{金埴}《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韻﹐而不知{唐}詩賡和有三體﹐一曰依韻﹐一曰次韻﹐一曰用韻。”原注:“依韻﹐用在一韻﹐不用其字。次韻﹐和元韻﹐效其次第。此創于{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又次韻亦曰步韻﹐曰踵韻。用韻﹐但用彼韻﹐不次先後。”【3】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新唐书·柳公权传》:“{宣宗}召至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4】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唐}{孔颖达}疏:“諸詩未有一篇之内備有風﹑雅﹑頌﹐而此篇獨有三體者。”【5】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承禎}頗善篆﹑隸書﹐{玄宗}令以三體寫《老子經》。”《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句中正}〕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後汉书·儒林传序》:“{靈帝}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爲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宋}{袁枢}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上官體-汉语大词典
上官體
【1】初{唐}诗人{上官仪},诗多应制而作,内容空虚,讲求骈俪对仗,风靡一时,称为“上官體”。《旧唐书·上官仪传》:“本以詞彩自達﹐工於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爲本。{儀}既貴顯﹐故當時多有效其體者﹐時人謂爲上官體。”
上體-汉语大词典
上體
【1】人的上身。
下體-汉语大词典
下體
【1】屈节。{汉}{刘向}《九叹·惜贤》:“欲卑身而下體兮﹐心隱惻而不置。”
下體-汉语大词典
下體
【1】喻不才。{明}{金铉}《上高硁斋先生书》:“惟望不遺下體﹐克督進修﹐少有墮渝﹐即嚴鞭策。”【2】指植物的根茎。《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毛}传:“下體﹐根莖也。”{孔颖达}疏:“言采葑菲之菜者﹐無以下體根莖之惡并棄其葉﹐以興爲室家之法﹐無以其妻顔色之衰并棄其德。”后以“下體”喻妇人色衰。{唐}{李白}《秦女卷衣》诗:“願君采葑菲﹐無以下體妨。”【3】犹贱体。谦称己身之卑贱。{清}{洪昇}《长生殿·定情》:“怕庸姿下體﹐不堪陪從椒房。”【4】人体的下部。亦特指男女的阴部。也叫“下身”。《尚书大传》卷二:“時則有下體生于上之痾。”{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二七:“那女工却认出了双目和嘴都还张着﹐下体青肿得特别厉害﹐胸前的一只右奶已被割去了的{郑秀岳}的尸身。”{明}{冯梦龙}《智囊补·捷智·顾琮》:“{顧琮}爲補闕﹐嘗有罪﹐繫詔獄﹐當伏法……忽夢見其母下體。時有善解者賀曰:‘子其免乎。太夫人下體﹐是足下生路也。重見生路﹐何吉如之。’”
五體投地-汉语大词典
五體投地
【1】双肘﹑双膝及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表示虔敬的行礼方式,佛教沿用。《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梁书·诸夷传·中天竺国》:“今以此國羣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五體投地……凡斯九等﹐極唯一拜。”【2】比喻佩服到极点。{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同徵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申子平}聽得五體投地佩服。”{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3】泛称跪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大郎}五體投地﹐泣述所來。”
五雲體-汉语大词典
五雲體
亦称“[五朵雲]”【1】指{唐}{韦陟}用草书署名的字体。{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韋陟}〕每令侍婢主尺牘﹐往來復章﹐未常自札﹐受意而已。詞旨輕重﹐正合{陟}意。而書體遒利﹐皆有楷法﹐{陟}唯署名。嘗自謂所書‘陟’字﹐如五朵雲﹐當時人多倣效﹐謂之{郇公}五雲體。”{宋}{张淏}《云谷杂记·书後花押》:“{唐文皇}令羣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遂以草名爲花押﹐{韋陟}五朵雲是也。”{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書其名以爲私記﹐故號花書﹐{韋陟}五雲體是也。”亦省作“[五雲]”。{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梁山舟}诗:“我自無心結蛇蚓﹐錯傳{韋陟}五雲如。”
五體投誠-汉语大词典
五體投誠
同“[五體投地]”【1】《维摩诘经讲经文》:“{光嚴}才見﹐趁驟近前﹐五體投誠﹐虔恭便禮。”
五體-汉语大词典
五體
【1】指四肢及头。《起世经》卷二:“復以五叉﹐磔其五體﹐極受苦毒。”《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説得他悉心懺悔﹐五體皈依。”【2】指汉字五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宋高宗}《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隸﹑篆五體。”【3】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宋}{任玠}《玉海序》:“{范度}《五體書》云:五體﹐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4】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推此五體﹐以尋經傳﹐觸類而長之。”
不成體統-汉语大词典
不成體統
【1】形容办事没有一定的体制﹑规矩,不成样子。《红楼梦》第十六回:“我再四推辭﹐太太做情應了﹐只得從命。倒底叫我鬧了個馬仰人翻﹐更不成體統。”
不落體-汉语大词典
不落體
【1】犹言不踏实。{田军}《一幅画》:“心总是不落体﹐小朋友们去有一个多钟头了﹐还不见回来。”
不識大體-汉语大词典
不識大體
【1】不懂大道理。《明史·郑赐传》:“{賜}爲人頗和厚﹐然不識大體﹐帝意輕之。”《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餘﹐其不識大體如此。”【2】引申为没有全局观念。{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大见解﹑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不體-汉语大词典
不體
【1】不遵守礼制。《左传·定公十五年》:“嘉事不體﹐何以能久?”{杨伯峻}注:“體即禮也。禮與體古本可通。”【2】不合体式。《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玄}({桓玄})性苛細﹐好自矜伐。主者奏事﹐或一字不體﹐或片辭之謬﹐必加糾擿﹐以示聰明。”{胡三省}注:“謂字之上下偏傍不合體也。”
互體-汉语大词典
互體
【1】旧体诗修辞手法之一。谓一联上下两句文意互相映衬补充。{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杜少陵}诗云:‘風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紅蕖冉冉香’﹐上句風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風﹐謂之互體。”【2】《易》卦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如《观》为《坤》()下《巽》上,取其二至四爻则为《艮》(),三至五爻则为《坤》()。{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辭生互體有似變爻。”{清}{王鸣盛}《蛾术编·说录二·南北学尚不同》:“若無互體﹐六十四卦只説六十四事﹐何以彌綸天地﹑經緯萬端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晋}{杜预}注:“《易》之爲書﹐六爻皆有變象﹐又有互體﹐聖人随其義而論之。”{孔颖达}疏:“每爻各有象辭﹐是六爻皆有變象。二至四﹑三至五﹐兩體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謂之互體。聖人隨其義而用之﹐或取互體﹐言其取義無常也。”
吏體-汉语大词典
吏體
【1】官吏的风范。《汉书·景帝纪》:“車騎從者不稱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閭巷亡吏體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唐}{刘长卿}《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诗:“風謡傳吏體﹐雲物助兵威。”
事體-汉语大词典
事體
【1】指形体。{孙中山}《驳<保皇报>》:“夫性質與事體異﹐發現於外謂之事體﹐禀賦於中謂之性質。”【2】事情;情况。《宋史·岳飞传》:“其事體莫須有。”{唐}{白居易}《请罢兵第三状》:“行營近日事體陛下一一具知。”《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玄德}聚衆曰:‘{孔明}一去{東吴}﹐杳無音信﹐不知事體如何?’”{丁玲}《韦护》第二章:“两人常常要为这些事体闹架。”【3】体制;体统。《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咱們這樣人家的姑娘出了家﹐不成個事體。”《北史·张普惠传》:“班勞所施﹐慮違事體。”{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中貴悚懼曰:‘念某年離班行﹐不知州府事體。’”【4】犹职业,工作。{洪深}《贫民惨剧》第二幕:“{刘姑丈}:‘找些事体混混。’{王一声}:‘姑丈﹐我自小没读书﹐也没学过手艺﹐什么也不会干。’”{茅盾}《上海》:“你到{上海}来托朋友寻事体﹐刚刚你的朋友自己也没事体﹐你的运气也太坏!”【5】事理;道理。《东观汉记·胡广传》:“達練事體﹐明解朝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鐵裏蟲}道:‘叫你兒子出來﹐我教道他事體。’”{晋}{葛洪}《抱朴子·仁明》:“明見事體﹐不溺近情﹐遂爲純臣。”
兩體-汉语大词典
兩體
【1】犹两形。《宋书·五行志五》:“{晉惠帝}{光熙}元年﹐{會稽}{謝真}生子﹐大頭有鬢﹐兩蹠反向上﹐有男女兩體。生便作丈夫聲﹐經日死。”{明}{沈德符}《野獲编·鬼怪·人痾》:“舊傳貍有兩體﹐其年久者能變幻惑人﹐遇男則牝﹐遇女則牡﹐今京師有此妖。”
主體-汉语大词典
主體
【1】哲学名词,和“客体”相对。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2】事物的主要部分。{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廣西}會黨﹐則知己爲主體﹐而西人爲客體矣。”{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3】指君主的统治地位。《汉书·东方朔传》:“〔{接輿}﹑{箕子}〕使遇明王聖主……圖畫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體﹐下以便萬民﹐則{五帝}三王之道可幾而見也。”【4】法学用语。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半導體-汉语大词典
半導體
【1】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锗﹑硅以及某些化合物等。这种物质具有单向导电等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制造各种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级管和集成电路等。
九體-汉语大词典
九體
【1】谓祭牲分解的九个部分。《仪礼·特牲馈食礼》“尸俎:右肩﹑臂﹑臑﹑肫﹑胳﹑正脊二骨﹑横脊﹑長脅二骨﹑短脅”{汉}{郑玄}注:“尸俎﹐神俎也。士之正祭禮九體﹐貶於大夫﹐有併骨二﹐亦得十一之名﹐合少牢之體數。”{李如圭}集释:“肩﹑臂﹑臑﹑肫﹑胳﹑脊﹑脅爲七體;特牲禮則增横脊﹑短脅而九;少牢又增脡脊﹑代脅而十一。”【2】指人体的九个组成部分。{汉}{扬雄}《太玄·数》:“九體:一爲手足﹐二爲臂脛﹐三爲股肱﹐四爲要﹐五爲腹﹐六爲肩﹐七爲喖﹐八爲面﹐九爲顙。”
亂體-汉语大词典
亂體
【1】指在文章结尾引用《诗经》语句总括全篇要旨的体例。{明}{李贽}《四书评·大学》:“五引《詩》是文章家亂體﹐《中庸》末篇亦是此法。”
十體-汉语大词典
十體
【1】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2】指十种文体。{唐}{陆龟蒙}《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車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場麾……十體免負贅﹐百家咸起痿。”{明}{杨慎}《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體﹐各以四字盡之﹐可謂妙矣。”【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4】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门十体。见所著《风骚旨格·诗有十体》。
卑體-汉语大词典
卑體
【1】卑身。《淮南子·诠言》:“今有美酒嘉餚以相饗﹐卑體婉辭以接之﹐欲以合歡。”《汉书·兒宽传》:“{寬}既治民﹐勸農業﹐緩刑罰﹐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战国策·魏策四》:“今王能用臣之計﹐虧地不足以傷國﹐卑體不足以苦身﹐患解而怨報。”
卑身屈體-汉语大词典
卑身屈體
【1】见“卑身賤體”。
卑身賤體-汉语大词典
卑身賤體
【1】弯腰俯首,屈从奉迎。{宋}{叶適}《荐举》:“方其人之未得出乎此也﹐卑身屈體以求之﹐僕隸賤人之所耻者而不耻也。”{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賤體﹐説色微辭﹐愉愉喣喣﹐終無益於主上之治。”亦作“[卑身屈體]”。【2】谓俭约勤苦。《韩非子·说疑》:“皆夙興夜寐﹐卑身賤體……以事其君。”{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卑身賤體﹐夙興夜寐﹐稱述往古﹐以厲主意。”
南北朝體-汉语大词典
南北朝體
【1】诗体名,齐梁体的别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時而論﹐則有建安體﹑黄初體……齊梁體﹑南北朝體。”自注:“通{魏}﹑{周}而言之﹐與{齊}{梁}一也。”{郭绍虞}校释:“則{滄浪}自注‘與齊梁體一也’﹐當亦同於{齊}{梁}格律之體矣。”
匳體-汉语大词典
匳體
【1】香奁体的省称。也称艳体。指描绘男女爱情的作品。{清}{龚自珍}《京师乐籍说》:“使之春晨秋夜爲匳體詞賦﹑游戲不急之言﹐以耗其才華﹐則議論軍國﹑臧否政事之文章可以毋作矣。”
人民團體-汉语大词典
人民團體
【1】为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组织设立的民间的群众性团体。如工会﹑妇联﹑学生会等。{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在国内﹐我们是依靠了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巩固团结。”
人體-汉语大词典
人體
【1】人的身体。{南朝} {梁}{沈约}《难范缜<神灭论>》:“又云﹐人體是一﹐故神不得二。”《後汉书·方术传·华佗》:“{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
今體-汉语大词典
今體
【1】文章﹑诗歌﹑书法都有今体,以别于古体。(1)指骈俪文体。《梁书·庚肩吾传》:“遠則{揚}﹑{馬}﹑{曹}﹑{王},近則{潘}﹑{陸}﹑{顔}﹑{謝},而觀其遣辭用心,子不相似。若以今文爲是,則古文爲非;若昔賢可稱,則今體宜棄。”《旧唐书·李商隐传》:“自是始爲今體章奏。”{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章二:“所谓‘今体’,就是指的四六骈文。”(2)指{唐}代的律诗。参见“[今體詩]”。(3)指楷书书体。《法书要录》卷三引{唐}{虞世南}《书旨述》:“俯於衆美,會滋簡易,制成今體,乃窮奥旨。”
今體詩-汉语大词典
今體詩
【1】对古体诗而言。亦称近体诗。凡五七言律﹑排律﹑律绝,皆属今体。形成于{唐}代。{唐弢}《在生命的浩翰的海洋里》:“{唐}人称律诗为‘今体诗’﹐以区别于{唐}以前的‘古体诗’。”{唐}{张籍}《酬秘书王丞见寄》诗:“今體詩中偏出格﹐常參官裏每同班。”
仁體-汉语大词典
仁體
【1】仁爱的本旨。《吕氏春秋·长攻》:“吾聞之:‘義兵不攻服,仁者食饑餓。’今服而攻之,非義兵也;饑而不食,非仁體也。”{明}{张居正}《徐存斋七十寿序》:“吾以此識仁體矣。”一说《吕氏春秋·长攻》所云“仁體”当为“體仁”之倒误,“體仁謂體會仁之實者也”。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
全體-汉语大词典
全體
【1】指某一集体中的全部人员。{丁玲}《韦护》第二章:“他知道﹐关于这一层﹐她始终很难邀得大部分﹐几乎是全体人的谅解。”【2】见“全體學”。【3】比喻完美的全面的。{鲁迅}《集外集拾遗·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4】指事物的全部。{宋}{刘克庄}《郊行》诗:“山晴全體出﹐樹老半身枯。”{明}{宋濂}《日本瑞龙山重建转法轮藏禅寺记》诗:“有悟片言間﹐全體即呈露。”{{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一:“生字查明了﹐再全体通读﹐仍有许多莫明其妙的地方。”【5】指整个身体。{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天上人》:“予亦曾見三人﹐一人全體﹐二半坐云。”《释名·释饮食》:“貊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於胡貊之爲也。”{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
全體學-汉语大词典
全體學
【1】晩{清}时称生理学为全体学。{清}{谭嗣同}《仁学》:“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輿﹑全體﹑心靈四學﹐蓋羣學羣教之門徑在是矣。”{清}{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明醫一科﹐以能通全體學﹐識萬國藥方﹐知中西病名證治者爲及格。”亦简称“全體”。
仰體-汉语大词典
仰體
【1】谓体察上情。{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列朝·世庙改称》:“其後﹐廟號果不爽﹐亦輔臣{徐階}輩能仰體上遺意也。”{清}{蒋士铨}《第二碑·寻诗》:“此皆仰體前賢未了心願﹐後生敢以爲功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山东官兵与莱阳乡民交战》:“果能悔過輸誠﹐自當仰體皇仁﹐寬其既往﹐若如期不散﹐祗得迎剿。”{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岂但不仰体上天之意而已﹐还逆天﹐背天﹐‘射天’﹐简直将国家闹完。”
仿宋體-汉语大词典
仿宋體
【1】印刷字体的一种。1916年左右,{钱塘}{丁辅之}﹑{丁善之}等根据{清}{武英殿}聚珍版本,仿刻{北宋}{欧}体字行世,有方形﹑长形,称“聚珍仿宋”。后来又有发展,通称“仿宋体”,亦称“仿宋字”,以与{明}代以来横细直粗的宋体字相区别。
來體-汉语大词典
來體
【1】弓张弦时弓臂内向的体势。《周礼·考工记·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利射侯與弋。”{孙诒让}正义:“往體﹐謂弓體外撓;來體謂弓體内向。凡弓必兼往來兩體﹐而後有張弛之用。”【2】指子孙。《後汉书·宦官传论》:“聲榮無暉於門閥﹐肌膚莫傳於來體。”
便體-汉语大词典
便體
【1】谓体态轻盈。{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緑者﹐列屋而閒居﹐妒寵而負恃﹐争妍而取憐。”
俗體字-汉语大词典
俗體字
【1】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规范的汉字,别于正体字而言。如“菓”﹑“唸”分别为“果”﹑“念”的俗体字。
俗體-汉语大词典
俗體
【1】格调不高雅的文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郭绍虞}校释引{陶明濬}《诗说杂记》:“俗體者何?當是所盛行如應酬諸詩﹐毫無意味﹐腴詞靡靡﹐若試帖等類。”{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來﹑氣來﹑情來﹐有雅體﹑野體﹑鄙體﹑俗體。”【2】指俗体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其在中書﹐堂吏書牒尾﹐以俗體書宋爲宋。公見之﹐不肯下筆。”{元}{周伯琦}《六书正讹序》:“雖或辨其舛戾﹐而猶淆以俗體。”
俳體-汉语大词典
俳體
【1】即俳諧體。{宋}{彭乘}《续墨客挥犀·作启事遗友生》:“{孔}大夫{嗣宗}爲浙漕﹐戲作啓事以遗{洛中}友生……凡數百言﹐深得俳體。”{清}{赵翼}有《戏为俳体遣闲》诗。【2】骈体文。{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以{昌黎}之崛强﹐宜鄙俳體矣。”{宋}{洪迈}《容斋续笔·龙筋凤髓判》:“百判純是當時文格﹐金類俳體﹐但知堆垛故事。”
俳諧體-汉语大词典
俳諧體
【1】旧时诗文中内容诙谐的游戏之作称俳谐体。{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紹興}中﹐有貴人好爲俳諧體詩及箋啓。”又如{唐}{杜甫}有《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宋}{范成大}有《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等。
倮體-汉语大词典
倮體
【1】裸体,赤身露体。《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日南郡}男女倮體﹐不以爲羞。”
個體經濟-汉语大词典
個體經濟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文汇报》1984.4.1:“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作为国营经济的必要补充。”
個體-汉语大词典
個體
【1】相对于集体﹑群体﹑整体而言,指单个的人,生物或其他不可再分的实体。{聂绀弩}《<萧紅选集>序》:“集体英雄又反转来使那些不自觉的个体变为自觉的个体英雄。”{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这是个体与群体的分别。”{骆宾基}《六月的早晨》二:“农民个体经营惯了﹐就是眼光狭窄。”
個體户-汉语大词典
個體户
【1】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或设备,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小规模商品生产﹑商业性经营或服务性工作,并经有关部门按国家法令政策批准经营的个体劳动者。《新民晚报》1984.6.8:“全国有多少个个体户?……到今年一季度止﹐全国已发展个体工商户五百九十八万户﹐其中城镇一百六十八万户﹐农村四百三十万户。”
偷春體-汉语大词典
偷春體
【1】律诗之一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體”。言如梅花之先春而开。如{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爲别,孤篷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蕭蕭班馬鳴。”{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應更多。仳離放紅蕊,想像顰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均是。参阅{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下·偷春体》。
備體-汉语大词典
備體
【1】犹齐备;完整。{唐}{刘知幾}《史通·二体》:“然世猶淳質﹐文從簡略﹐求諸備體﹐固以闕如。”《宋书·礼志三》:“夫《禮記》殘缺之書﹐本無備體﹐折簡敗字﹐多所闕略。”《管子·君臣下》:“上尊而民順﹐財厚而備足﹐四者備體﹐頃時而王不難矣。”{尹知章}注:“謂備具而成體。”
僞體-汉语大词典
僞體
【1】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2】指专事摹拟而无真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作品。{清}{龚自珍}《歌筵有书扇者》诗:“天教僞體領風花﹐一代人材有歲差。”{清}{方苞}《古文约选序例》:“始學而求古求典﹐必流爲{明}七子之僞體。”{章炳麟}《校文士》:“{魏源}{龔自珍}﹐則所謂僞體者也。”
儀體-汉语大词典
儀體
【1】礼仪的程序法式。《南史·刘师知传》:“〔{師知}〕好學﹐有當務才﹐博涉書傳﹐工文筆﹐善儀體﹐臺閣故事﹐多所詳悉。”{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孝成皇帝}好《詩》《書》﹐通覽古今﹐間習朝廷儀體﹐尤善{漢}家法度故事。”《通典·职官四·尚书省》:“諸立格制及詳讞大事﹐郊廟朝廷儀體﹐亦左丞上署﹐右丞次署。”《汉书·郊祀志上》:“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絶﹐莫知其儀體。”
儲體-汉语大词典
儲體
【1】指太子。《魏书·崔光传》:“陛下春秋已長﹐未有儲體﹐皇子襁褓﹐至有夭失。”
儷體-汉语大词典
儷體
【1】配偶。《清史稿·礼志十一》:“廷臣奏言:‘后雖儷體﹐禮統所尊;升殿視朝﹐事關典制。’”【2】对偶的文体。{章炳麟}《文学说例》:“雖然﹐儷體爲用﹐固由意有殊條﹐辭須翕闢﹐孑句無施﹐勢不可已。”【3】匹配,与……结成配偶。{明}{张居正}《两宫尊号疏》:“恭惟聖母皇后﹐儷體先帝﹐表正宫闈。”
八體書-汉语大词典
八體書
【1】指八种书体。{唐}{高彦林}《阙史·裴丞相古器》:“{兗州}有書生姓{魯}﹐善八體書。”{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龍城録》載﹐{王宏}﹐{濟南}人﹐與{唐文皇}少爲同學﹐從受八體書。”
八體-汉语大词典
八體
【1】八种书体。{秦}代统一文字﹐废除不符合{秦}文的六国文字﹐定书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谓之“八體”。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汉书·艺文志》有《八体六技》。按﹐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是四种字体﹐其余四种是书的用途。楷书X现后所谓的八体﹐即古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见{唐}{张怀瓘}《书断》。后以指书法。{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窮六義於懷抱﹐究八體於毫端。”{清}{吴伟业}《题西泠闺咏》之四:“雙聲宛轉連珠格﹐八體濃纖倒薤看。”【2】指八种文体风格。{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若總其歸塗﹐則數窮八體:一曰典雅﹐二曰遠奥﹐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六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
六體-汉语大词典
六體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2】指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書”{唐}{贾公彦}疏:“書有六體﹐形聲實多。”【3】《尚书》的六种文体。{汉}{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書》之體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訓﹐曰誥﹐曰誓﹐曰命﹐是稱六體。”【4】《易》卦的六爻。《左传·闵公元年》:“《震》爲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衆從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汉书·律历志上》:“陰陽比類﹐交錯相成﹐九六之變登降於六體。”{汉}{焦赣}《易林·遯之师》:“堅固相親﹐白篤無患﹐六體不易﹐執以安全。”【5】人的头﹑身和四肢。《汉书·翼奉传》:“天變見於星氣日蝕﹐地變見於奇物震動。所以然者﹐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有五臧六體﹐五臧象天﹐六體象地。故臧病則氣色發於面﹐體病則欠申動於貌。”{南朝} {宋}{鲍照}《药奁铭》:“二脂六體﹐振衰返華。”【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后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图今不传﹐《晋书·裴秀传》录《图序》全文。参阅{清}{胡渭}《禹贡锥指·禹贡图後识》。
公安體-汉语大词典
公安體
【1】{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明史·文苑传四·袁宏道》:“先是﹐{王}{李}之學盛行﹐{袁}氏兄弟獨心非之。{宗道}在館中﹐與同館{黄輝}力排其説。於{唐}好{白樂天}﹐於{宋}好{蘇軾}﹐名其齋曰{白蘇}。至{宏道}﹐益矯以清新輕俊﹐學者多舍{王}{李}而從之﹐目爲公安體。”
公忠體國-汉语大词典
公忠體國
【1】谓尽忠为国。{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郭沫若}《蜀道奇》诗:“鞠躬盡瘁兮﹐{諸葛武侯}誠哉武;公忠體國兮﹐出師兩表留楷模。”
共同體-汉语大词典
共同體
【1】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2】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
兵體-汉语大词典
兵體
【1】犹兵法。《汉书·晁错传》:“皇帝問太子家令:上書言兵體三章﹐聞之。”
兵式體操-汉语大词典
兵式體操
【1】旧指军训式的体育操练﹐包括器械操(如单杠﹑攀绳﹑登梯等项练习)﹑兵式教练(如步法﹑枪操﹑队列﹑军礼等)两部分。
具體而微-汉语大词典
具體而微
【1】总体的各部分都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顔淵}﹐則具體而微。”{赵岐}注:“體者﹐四肢股肱也……具體者﹐四肢皆具。微﹐小也。”{朱熹}集注:“具體而微﹐謂有其全體﹐但未廣大耳。”{唐}{白居易}《醉吟先生传》:“所居有池五六畝﹐竹數千竿﹐喬木數十株﹐臺榭舟橋﹐具體而微﹐先生安焉。”《太平广记》卷一九七引{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江陵书生》:“東垣下有小瓦堂室一所﹐高尺許﹐具體而微。詢其州人﹐曰:‘此息壤也。’”{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等到她生了下来﹐竟是个具体而微的母亲!”亦省作“[具體]”。{宋}{陈善}《扪虱新话·文章拟古》:“擬古之詩難於盡似﹐{江文通}雜體三十首﹐便是{顔淵}具體﹐{叔敖}復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蓋雜劇即傳奇具體﹐但短局未舒耳。”
具體-汉语大词典
具體
【1】见“具體而微”。【2】指个别而细微的事情。{晋}{葛洪}《抱朴子·备阙》:“若以所短棄所長﹐則逸儕拔萃之才不用矣;責具體而論細禮﹐則匠世濟民之勳不著矣。”【3】谓粗具大体。{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扶乩者……亦能作畫﹐畫不過蘭竹數竿﹐具體而已。”【4】不笼统;不抽象。{叶圣陶}《线下·校长》:“想要辩解﹐又没有具体的方法。”{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先把这个战斗的具体部署讲一下。”【5】指实际存在的﹐真实的。{巴金}《等着﹐盼着》:“我小时候听过杀人灭口的故事﹐绝没有想到在六七十年以后会看到具体的事例。”【6】特定的。{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在一个一个敌人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重视它﹐我们就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胡采}《序<在和平的日子里>》:“但各人具体的创作道路却不尽相同。”
具體勞動-汉语大词典
具體勞動
【1】经济学名词。亦称“[有用劳动]”。与“抽象劳动”相对。指按一定形式和目的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如木工做家具﹐纺织工人纺纱织布等。
兹事體大-汉语大词典
兹事體大
【1】此事重大。语出{汉}{班固}《典引》:“兹事體大而允﹐寤寐次於聖心。”《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帝令{牛弘}創定儀注﹐既成﹐帝視之﹐曰:兹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宋}{赵雄}《韩蕲王碑》:“聖主褒崇元臣﹐兹事體大。”《宋史·律历志三》:“兹事體大﹐非容輕議。”
真體-汉语大词典
真體
【1】真实的本体。{南朝} {梁}{萧统}《解二谛义》:“又諮真寂之體﹐本自不流﹐凡夫見流﹐不離真體﹐然則但有一真﹐不成二諦。”{唐}{彦悰}《後画录·隋江志》:“筆力勁健﹐風神頓爽﹐模山擬水﹐得其真體。”{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陰陽未分﹐二氣合一﹐絪緼太和之真體﹐非目力所及﹐不可得而見也。”
元祐體-汉语大词典
元祐體
【1】指{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人的诗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祐體:{蘇}﹑{黄}﹑{陳}諸公。”
元嘉體-汉语大词典
元嘉體
【1】古代诗歌流派之一。{南朝}{宋}{元嘉}年间{颜延之}﹑{鲍照}﹑{谢灵运}等作诗,注重辞藻,雕琢字句,讲究对仗,铺陈典故。后世论诗的人称之为“元嘉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嘉體﹐{宋}年號。{顔}﹑{鮑}﹑{謝}諸公之詩。”
元白體-汉语大词典
元白體
【1】诗体的一种。{唐}{元稹}﹑{白居易}二人作诗,旨在平易,称为“元白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白體:{微之}﹑{樂天}﹐其體一也。”
元和體-汉语大词典
元和體
【1】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开创的一种诗风。因昌盛于{元和}({唐宪宗}年号)年间,故名。《旧唐书·元稹传》:“{稹}聰警絶人﹐年少有才名﹐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爲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爲‘元和體’。”{郭绍虞}《中國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五章二:“{白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他和{元稹}结为诗友﹐继承{杜甫}新题乐府之作﹐用浅显的笔调﹐提倡现实主义的诗﹐当时人称为‘元和体’。”
凡胎濁體-汉语大词典
凡胎濁體
【1】见“凡胎濁骨”。
凡體-汉语大词典
凡體
【1】犹言俗体。指世俗流行的诗风。{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孟浩然》:“{浩然}詩﹐文彩彩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
交戰團體-汉语大词典
交戰團體
【1】指一个国家内从事武装斗争,控制部分地区,并得到外国承认的集团。交战团体享有与交战国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郭孝成}《云南光复记》:“竊查目前各國情狀﹐對於各省義軍﹐雖已認爲交戰團體﹐暫守中立﹐並未認爲完全政府﹐列爲國際團體。”
交體-汉语大词典
交體
【1】指敌国。《逸周书·武纪》:“失德喪服於鄰家則不顧難矣﹐交體侵凌則不顧權矣。”{朱右曾}校释:“交體謂敵國。”
商籟體-汉语大词典
商籟體
【1】即“十四行诗”。商籁,法文sonnet的音译。{闻一多}《谈商籁体》:“商籁体读到了﹐印象不大深﹐恐怕这初次的尝试还不能算成功。”
率更體-汉语大词典
率更體
【1】{唐}书法家{欧阳询}曾任太子率更令,故称其书体为率更体。{清}{吴伟业}《送王子彦南归》诗之二:“解頤{匡鼎}説﹐運腕{率更}書。”{清}{昭槤}《啸亭杂录·先修王善书》:“又其所書《友竹説》﹑《會心齋言志記》﹐皆用率更體製﹐蓋效{王若霖}筆意﹐尊時尚也。”亦称“[率更書]”。
印刷體-汉语大词典
印刷體
【1】文字的印刷形式(区别于“手写体”)。
分體-汉语大词典
分體
【1】生物学上指在无性生殖中,亲体直接分裂为两个个体。
别體-汉语大词典
别體
【1】变体。《南史·刘孝绰传》:“兼善草隸﹐自以書似父﹐乃變爲别體。”{清}{金农}《新编拙诗四卷手自钞录付女儿收藏杂题》诗之一:“聖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體闢榛蕪。”{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此篇雖主意在立别體﹐然亦自不失爲佳製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又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别體也。”【2】字的异体。{清}{毕沅}《中州金石记》卷一:“此文‘鯀’作‘鮌’﹐‘眂’從‘氐’﹐‘條’從‘彳’﹐俱别體。”{刘师培}《广阮氏文言说》:“《説文》‘戫’字下云:‘有■彰也。’蓋‘■彰’即‘文章’别體。”
創體-汉语大词典
創體
【1】谓诗词在体裁或格律方面的创新。{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答張徹》五律一首﹐自起至結﹐句句對偶﹐又全用拗體﹐轉覺生峭。此則創體之最佳者。”{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柏梁》爲七言歌行創禮﹐要以拙勝。”
參體-汉语大词典
參體
【1】犹并立。{南朝} {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夫陰陽陶氣﹐剛柔賦性﹐圓首方足﹐容貌匪殊﹐惻隱耻惡﹐悠悠皆是﹐但參體二儀﹐必舉仁義爲端耳。”【2】谓体例相近。{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詳觀論體﹐條流多品:陳政﹐則與議説合契;釋經﹐則與傳注參體。”
建除體-汉语大词典
建除體
【1】古诗体名,为{南朝}{宋}{鲍照}所创。其《建除诗》云:“建旗出{燉煌},西討屬國{羌}。除去徒與騎,戰車羅萬箱。滿山又填谷,投鞍合營牆。平原亙千里,旗鼓轉相望。定舍後未休,候騎敕前裝。執戈無暫頓,彎弧不解張。破滅{西零}國,生虜{郅支}王。危亂悉平蕩,萬里置關梁。成軍入{玉門},士女獻壺漿。收功在一時,歷世荷餘光。開壤朱紱,左右佩金章。閉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此诗共二十四句,单句首字即建除法所用“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后世因称为“建除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将“建除體”归入“雜體”。{宋}{李彭老}﹑{范成大}等均有“建除體”之作。参见“[建除]”。
建安體-汉语大词典
建安體
【1】指{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所作的诗文。其中不少作品(主要是诗歌),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词情慷慨,风格刚健,受到后世的推崇。{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時而論﹐則有建安體。”{唐}{王维}《别綦毋潜》诗:“盛得{江}左風﹐彌工建安體。”{赵殿成}笺注:“{建安}﹐{漢}末年號。時{曹}氏父子及{鄴中}七子俱善篇章﹐後人謂之‘建安體’。”
工業體系-汉语大词典
工業體系
【1】一个国家独立地发展现代化工业所必须具备的﹑相互联系的工业整体。主要包括冶金﹑电力﹑燃料﹑电子﹑化工﹑机器制造﹑国防和纺织﹑食品等完整的工业部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事业。
地體-汉语大词典
地體
【1】大地的形体。后指地球。{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格里莱阿}说地体运动﹐{达尔文}说生物进化﹐当初何尝不或者几被宗教家烧死﹐或者大受保守者攻击呢。”{鲁迅}《坟·我之节烈观》:“假如《新青年》里﹐有一篇和别人辩地球方圆的文字﹐读者见了﹐怕一定要发怔。然而现今所辩﹐正和说地体不方相差无几。”{汉}{王充}《论衡·四讳》:“西益宅何傷於地體﹐何害於宅神?”《清史稿·天文志二》:“西人謂地體渾圓﹐四面皆有人﹐冬夏互異﹐晝夜相反。”【2】犹地势。{南朝} {陈}{徐陵}《太极殿铭》序:“夫紫蓋黄旗﹐{揚都}之王氣長久;虎踞龍蟠﹐{金陵}之地體貞固。”
垂體-汉语大词典
垂體
【1】内分泌腺之一,在脑的底部,体积很小,能产生多种不同的激素来调节动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也叫脑下垂体。
壹體-汉语大词典
壹體
【1】一致,如同一个整体。{南朝} {梁}{周兴嗣}《千字文》:“遐邇壹體﹐率賓歸王。”
墜體-汉语大词典
墜體
【1】即落体。因受重力作用由空中落下的物体。
導體-汉语大词典
導體
【1】具有大量自由电荷﹐容易传导电流的物质。这种物质也容易导热。一般金属都是导体。
大曆體-汉语大词典
大曆體
【1】指{唐}代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時而論﹐則有……{大曆}體。”原注:“{大曆}十才子之詩。”
大體-汉语大词典
大體
【1】大致﹐大概。如:我和他的看法大体相同。《史记·货殖列传》:“{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領南}﹑{沙北}固往往出鹽﹐大體如此矣。”【2】重要的义理﹐有关大局的道理。《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平原君}〕未睹大體。”如:做事要顾大局﹐识大体。【3】大要;纲领。《三国志·魏志·陈矫传》:“操綱領﹐舉大體。”
天體-汉语大词典
天體
【1】太阳﹑地球﹑月亮和其他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彗星﹑流星等宇宙间所有星辰的统称。【2】天的形体;宇宙。{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雜詩云:天體本大圓﹐乾健運于中。”{巴金}《灭亡》第二十章:“在这样大得无边的天体中﹐只嵌着几颗数得清楚的明星。”《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嘗夢捫天體﹐蕩蕩正青滑。”《後汉书·张衡传》“著《靈憲》﹑《筭罔論》﹐言甚詳明”{李贤}注引《汉名臣奏》:“{蔡邕}曰:‘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太學體-汉语大词典
太學體
【1】{宋}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宋史·欧阳修传》:“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尚爲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
太康體-汉语大词典
太康體
【1】{西晋}{太康}(公元280--289年)时期所出现的诗体。特点是词藻华丽﹐偏重技巧。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左思}等。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失體-汉语大词典
失體
【1】不合体裁或标准。《魏书·刘仁之传》:“〔{仁之}〕性好文字﹐吏書失體﹐便加鞭撻﹐言韻微訛﹐亦見捶楚。”{金}{王若虚}《文辨四》:“凡人作文字﹐其他皆得自由﹐惟史書實録﹑制誥王言﹐决不可失體。”【2】有失体统。{宋}{俞文豹}《吹剑四录》:“{高宗}曰:‘前此朝士﹐若乘馬馳騁﹐必以爲失體。’”{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旧制一废难复》:“至于吏部選君﹐見都察院不肯行跪禮﹐而五部尚書至吏部﹐反揖四司郎官﹐最爲失體。至{嘉靖}末年﹐{張永明}爲都御史﹐始正之。”
小體-汉语大词典
小體
【1】指耳目之类。《孟子·告子上》:“從其大體爲大人﹐從其小體爲小人。”{朱熹}集注:“小體﹐耳目之類也。”
口语體-汉语大词典
口语體
【1】指白话文体。《朱自清文集·自序》:“《给<一个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拟原书的口语体﹐可惜不大像。”{王古鲁}《话本的性质和体裁》:“它(指话本)本身原是说话﹐所以是口语体。”
口體-汉语大词典
口體
【1】口和腹;口和身体。《孟子·离娄上》:“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宋}{苏轼}《谏买浙灯状》:“百姓不可户曉﹐皆謂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奪其口體必用之資。”{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性情甘澹雅﹐口體便粗糲。”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名體-汉语大词典
名體
【1】名位与身分;名义与体统。《後汉书·独行传序》:“以其名體雖殊﹐而操行俱絶﹐故總爲《獨行篇》焉。”{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玄伯}剛簡﹐大存名體。志在高構﹐增堂及陛。”{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一:“汝先王及今王曏事朝廷甚謹﹐由汝輩羣下妄加之名號﹐遂使得罪于朝廷……今若能悔過從善﹐出于款誠﹐名體俱正﹐當相爲奏之﹐庶幾朝廷或開允耳。”{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親疏有倫﹐名體歸正。”
古體詩-汉语大词典
古體詩
【1】诗体名。对近体诗而言。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不要求对仗,平仄与用韵比较自由。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唐}{杜甫}《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適桂州》诗:“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試觀{唐}以來古體詩﹐多有至千餘言四五百言者;{放翁}古詩﹐從未有至三百言以外。”
古體-汉语大词典
古體
【1】古人诗歌﹑文章的体式和风格。{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下:“{元瑜}{堅石}七君詩﹐並平典不失古體。”《梁书·刘之遴传》:“{之遴}好屬文﹐多學古體。”《南史·萧藻传》:“善屬文﹐尤好古體。”【2】指古体诗。相对近体诗而言。{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放翁}〕律詩之工﹐人皆見之;而古體則莫有言及者。”
可體-汉语大词典
可體
【1】合身。{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青衫忒離俗﹐裁得暢可體。”《西游记》第十二回:“凛凛威顔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浩然}《艳阳天》第九二章:“洗得白净﹐补得细密﹐穿着可体。”
史體-汉语大词典
史體
【1】史书的编写体裁。我国过去的史书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种体裁。{唐}{刘知幾}《史通·序例》:“文兼史體﹐狀若子書。”
同光體-汉语大词典
同光體
【1】{清}{同治}﹑{光绪}年间的诗歌流派。其作品刻意模仿{宋}诗的江西派。代表作家有{陈三立}﹑{陈衍}等。{{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第九编:“在诗坛上﹐和‘新派诗’发展的同時﹐出现了以{陈三立}﹑{陈衍}为代表的‘同光体’。这是{宋}诗运动的一个发展。”{钱锺书}《围城》三:“我做的诗﹐路数跟家严不同……他到如今还不脱{黄仲则}{龚定庵}那些{乾}{嘉}人习气﹐我一开笔就做的同光体。”
同功一體-汉语大词典
同功一體
【1】功绩地位一样。《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宋}{秦观}《孙莘老挽词》之一:“同功一體盡調元﹐獨抱沉疴反故園。”《东周列国志》第二九回:“{鄭父}與{克}﹐同功一體之人﹐{克}誅﹐{鄭父}安得不懼?”{清}{魏源}《圣武记》卷八:“而官兵勤勞﹐九載瘡痍未復﹐且與叛兵多同功一體之人﹐以兵攻兵﹐終無鬭志。”
同體-汉语大词典
同體
【1】同一形体;共一形体。《庄子·大宗师》:“假於異物﹐託於同體。”{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 :“故一節痛﹐百節不用﹐同體也。”{汉}{王充}《论衡·物势》:“目與頭同形﹐手與足同體。”【2】指同胞兄弟。《晋书·陶瞻传》:“{夏}至﹐殺{斌}。{庾亮}上疏曰:‘{斌}雖醜惡﹐罪在難忍﹐然王憲有制;骨肉至親﹐親運刀鋸以刑同體﹐傷父母之恩﹐無惻隱之心﹐應加放黜﹐以懲暴虐。’”【3】比喻无区别;一致。《吕氏春秋·诬徒》:“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南朝} {梁}{萧统}《令旨解二谛义》:“有無相殊﹐何得同體。”{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昔戊戌在京時﹐有問政體者﹐吾輒以八字言之﹐曰:‘{滿}{漢}不分﹐君民同體。’”【4】犹同伙﹑同党。{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七缪》:“夫譽同體﹐毁對反﹐所以證彼非而著己是也。”【5】谓结为一体,地位相当。《後汉书·皇后纪序》:“后正位後宫﹐同體天王。”
合體字-汉语大词典
合體字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组合成的汉字称为合体字。如“解”由“刀﹑牛﹑角”合成,“秧”由形符“禾”和声符“央”合成。
合體-汉语大词典
合體
【1】合为一体,谓关系密切。《礼记·昏义》:“婦至﹐壻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孔颖达}疏:“所以合體同尊卑者﹐欲使壻之親婦﹐婦亦親壻﹐所以體同爲一﹐不使尊卑有殊也。”{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王左右之臣﹐合體一心﹐趣乎王者也。”【2】犹合身。{陈建功}《丹凤眼》:“雪白的工作服很合体。”《新华文摘》1984年第4期:“第二天﹐换了一身更合体的红花衣裳的姑娘坚持要送父子俩一阵。”
吴富體-汉语大词典
吴富體
【1】{唐}{吴少微}﹑{富嘉谟}文章雅厚雄迈,为时所尚,称“吴富體”。《新唐书·文艺传中·富嘉谟》:“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不競﹐獨{嘉謨}﹑{少微}本經術﹐雅厚雄邁﹐人争慕之﹐號‘吴富體’。”
吴體-汉语大词典
吴體
【1】诗体之一种。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唐}{杜甫}《愁》诗题下自注:“强戲爲{吴}體。”{仇兆鳌}注引{黄生}曰:“{皮}{陸}集中亦有{吴}體詩﹐乃當時俚俗爲此體耳。詩流不屑效之。{杜公}篇什既衆﹐時出變調;凡集中拗律﹐皆屬此體。”{宋}{王观国}《学林·大刀》:“古樂府所載﹐如《藁砧》詩者數篇﹐其取譬皆淺俚﹐故撰詩者不顯姓名﹐後人但以古詩稱之。{江}右又謂之風人詩﹐有‘圍棋燒敗襖﹐看子故依然’之句。圍棋者﹐看子也;燒敗襖者﹐故衣然也。{鮑明遠}諸集中亦有二篇﹐謂之{吴}體。蓋自《雅》《頌》不作﹐迄於{魏}{晉}{南北朝}以來﹐浮靡愈甚﹐始有爲此態者;悉取閭閻鄙媟之語﹐比類而爲之。”按今本《鲍参军集》题作“吴歌”。{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徐昌穀}大不及{李}﹐高不及{何}﹐而倩朗清潤﹐骨相嶔﹐自能獨尊{吴}體。”
吴蔡體-汉语大词典
吴蔡體
【1】{金}{吴激}﹑{蔡松年}均工乐府,齐名,时号“吴蔡體”。{金}{元好问}《中州集·蔡丞相松年》:“百年以來﹐樂府推{伯堅}({蔡松年})與{吴彦高}({吴激})﹐號‘吴蔡體’。”《金史·文艺传上·蔡松年》:“〔{蔡松年}〕文詞清麗﹐尤工樂府﹐與{吴激}齊名﹐時號‘吴蔡體’。”
吴興體-汉语大词典
吴興體
【1】{赵孟頫}的字体。{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桐城}{姚别峰}﹐工吟詠﹐書仿{趙}{吴興}﹐神骨逼肖。嘗摹吴興體作僞迹﹐薰闇其紙﹐賞鑒家弗能辨也。”
吴生體-汉语大词典
吴生體
【1】指{唐}名画家{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唐》:“{楊庭光}與{吴道子}同時﹐善寫{釋}氏像與經變相﹐旁工雜畫山水等﹐皆極其妙。時謂頗有{吴生}體﹐但行筆差細﹐以此不同。”
吴均體-汉语大词典
吴均體
【1】{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文章清秀拔俗,时人或仿效之,称“吴均體”。《南史·文学传·吴均》:“{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斆之﹐謂爲‘吴均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均}夙有詩名,文體清拔﹐好事者或模擬之﹐稱‘吴均體’。”
君體-汉语大词典
君體
【1】人主的体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如人君要選官時﹐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調軍時﹐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豈惟失却君體﹐六卿亦皆不得其職。”
君主政體-汉语大词典
君主政體
【1】以君主任国家元首的政治制度。{章炳麟}《訄书·订孔》:“{白河次郎}曰:‘從横家持君主政體﹐所謂壓制主義也。’”
命體-汉语大词典
命體
【1】犹命运。{南朝} {梁}{刘孝标}《辩命论》:“命體周流﹐變化非一﹐或先號後笑﹐或始吉終凶。”命體﹐一本作“體命”。
品體-汉语大词典
品體
【1】即品胎。一胎三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品體駢胎﹐近所恒覩﹐然未有二脇並開﹐六子具顯者。”
唐體-汉语大词典
唐體
【1】指{唐}诗的体式风格。{元}{萨都剌}《寄马昂夫总管》诗:“人傳絶句工{唐}體﹐自恐前身是{薛能}。”{宋}{岳珂}《桯史·施宜生》:“逆{亮}時有意南牧﹐校獵國中﹐一日而獲熊三十六﹐廷試多士﹐遂以命題﹐蓋用{唐}體。”{清}{林则徐}《题夏慈仲集》诗:“落手煙華絢古春﹐峻於{唐}體薄{陳}{梁}。”
啓四體-汉语大词典
啓四體
【1】谓临终。{晋}{陆机}《叹逝赋》:“啓四體而深悼﹐懼兹形之將然。”
啓體-汉语大词典
啓體
【1】启视身体。意为善终。《宋书·谢瞻传》:“臨終﹐遺{晦}書曰:‘吾得啓體幸全﹐歸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後汉书·崔駰传》:“貴啓體之歸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元}{陈世隆}《北轩笔记》:“吾得啓體幸全﹐亦何所恨。”
嗣體-汉语大词典
嗣體
【1】承嗣之人。《後汉书·郎顗传》:“今陛下多積宫人﹐以違天意﹐故皇胤多夭﹐嗣體莫寄。”
四六體-汉语大词典
四六體
【1】骈文的一体。详“四六”。
四肢百體-汉语大词典
四肢百體
【1】见“四肢百骸”。
四體-汉语大词典
四體
【1】今亦通称真﹑草﹑隶﹑篆四种书体。【2】指整个身体,身躯。《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兒今此行﹐若再飲酒﹐有違父命﹐四體不得回鄉。”{唐}{顾况}《谢王郎中赠琴鹤》诗:“因想{羡門}輩﹐眇然四體輕。”【3】指{晋}{卫恒}所撰《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恒传》。{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字法昉自《四體》。”原注:“{晋}{衛恒}撰。”【4】比喻君王的辅弼大臣。《左传·襄公三十年》:“且司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體也。”{杜预}注:“俱股肱也。”《後汉书·蔡邕传》:“夫宰相大臣﹐君之四體。”【5】集句诗的别称。{宋}{陈师道}《後山居士诗话》:“{王荆公}莫年喜爲集句﹐{唐}人號爲‘四體’。”【6】指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清}{马国翰}《<四体书势>序》:“{恒}於四體﹐自作古﹑隸二勢﹐篆述{蔡邕}﹐草述{崔瑗}﹐合而諷誦﹐如出一手。”【7】四肢。{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四體誠已疲﹐庶無異患干。” {清}{赵翼}《偶书所见》诗:“乃厭四體勤﹐專想飽且燠。”《论语·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四體百骸-汉语大词典
四體百骸
【1】见“四肢百骸”。
固體-汉语大词典
固體
【1】有一定体积﹑形状和硬度的物体。如金属﹑岩石﹑木材﹑玻璃﹑橡皮等,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國體-汉语大词典
國體
【1】国家的典章制度;治国之法。{清}{姚莹}《与陆制军书》:“國體具存﹐紀綱不紊。”{宋}{陆游}《谢台谏启》:“望重朝綱﹐學通國體。”《汉书·成帝纪》:“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於古今﹐温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2】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3】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明史·徐溥传》:“外國相侵﹐有司檄諭之足矣﹐無勞遣使。萬一抗令﹐則虧損國體。”《平山冷燕》第一回:“今恐叨飲過量﹐醉後失儀﹐有傷國體。”{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載垣}{端華}均著加恩﹐賜令自盡……此爲國體起見﹐非朕之有私於{載垣}{端華}也。”【4】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流业》:“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是謂國體﹐{伊尹}﹑{吕望}是也。”《穀梁传·昭公十五年》:“大夫﹐國體也。”{范宁}注:“君之卿佐﹐是謂股肱﹐故曰國體。”
圓柱體-汉语大词典
圓柱體
【1】以矩形的一边为轴使矩形旋转一周所成的立体。如:这个台灯的底座是圆柱形的。
團體-汉语大词典
團體
【1】指目的和志趣相同的人们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所组成的集体。{梁启超}《爱国歌》之四:“結我團體﹐振我精神﹐二十世紀新世界﹐雄飛宇内疇與倫。”{胡適}《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六:“人民在社会之中﹐组织各种各样的组织﹐有宗教的团体﹐有文化的团体。”【2】组织起来,团结为一体。《老残游记》第一回:“那個演説的人﹐又在高處大叫道:‘你們爲什麽没有團體?若是全船人一齊動手﹐還怕打不過他們麽?’”
團體操-汉语大词典
團體操
【1】集体表演的﹑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体操。表演者按规定做各种体操或舞蹈动作,或进行队列变化,或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
常體-汉语大词典
常體
【1】平素的风格。{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崔颢}诗评语:“{顥}年少爲詩﹐名陷輕薄﹐晩節忽變常體﹐風骨凛然﹐一窺塞垣﹐説盡戎旅。”【2】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爲常。”【3】犹通例。《後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懷禄以圖存者﹐仕子之恒情;審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體。”《魏书·食货志》:“輸京之時﹐聽其即納﹐不得雜合﹐違失常體。”《荀子·荣辱》:“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
山谷體-汉语大词典
山谷體
【1】诗体之一。{宋}{黄庭坚}一派的诗体。后衍为{江西}诗派。{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論﹐則有……{東坡}體﹑{山谷}體。”{宋}{杨万里}《诚斋诗话》:“‘兒呼不蘇驢失脚﹐猶恐醒來有新作’﹐此{山谷}詩體也。”
崑體-汉语大词典
崑體
【1】即西昆体。{宋}初{杨亿}{刘筠}等彼此唱和,有《西昆酬唱集》行世,后称他们的诗体为西昆体,简称昆体。{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歐陽文忠}公詩始矯崑體﹐專以氣格爲主﹐故其言多平易疏暢。”{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一:“作詩好用事﹐自{庾信}始﹐後漸流爲崑體。”按﹐昆体诗大抵模拟{李商隐}﹐旧时率误称{李商隐}诗为昆体。{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蓋自{揚}{劉}唱和﹐《西崑集》行﹐後進學者争效之﹐風雅一變﹐謂之崑體。”
往來體-汉语大词典
往來體
【1】指弓的往体和来体。《周礼·考工记·弓人》“寒奠體”{汉}{郑玄}注:“至冬膠堅﹐内之檠中﹐定往來體。”《礼记·曲礼上》“凡遺人弓者﹐張弓尚筋﹐弛弓尚角”{汉}{郑玄}注:“弓有往來體﹐皆欲令其下曲﹐隤然順也。”
往體-汉语大词典
往體
【1】古体诗的别称。{宋}{赵崇鉘}有《往体》三首,见《江湖小集》。《四库全书总目·总集一·松陵集》:“今考集中{日休}﹑{龜蒙}各得往體詩九十三首﹐今體詩一百九十三首﹐雜體詩三十八首﹐又聯句及問答十有八首。”《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钱仲文集》:“其中凡古體詩皆題曰往體。考{陸龜蒙}《松陸集》亦以古體爲往體。蓋{唐}代詩集標目﹐有此二名﹐偶然異文﹐别無他義。”【2】弓弛弦时弓臂外向的体势。《周礼·考工记·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利射侯與弋。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利射革與質。往體來體若一﹐謂之唐弓之屬﹐利射深。”{孙诒让}正义:“往體謂弓體外撓﹐來體謂弓體内向。凡弓必兼往來兩體﹐而後有張弛之用﹐但以往來之多少爲强弱之差。”
律體-汉语大词典
律體
【1】律诗的体裁。{清}{赵翼}《瓯北诗话·七言律》:“{沈約}輩又分别四聲﹐創爲蜂腰﹑鶴膝諸説而律體始備。”
徐庾體-汉语大词典
徐庾體
【1】{南朝}{梁}{徐摛}﹑{徐陵}父子及{庾肩吾}﹑{庾信}父子,诗文绮艳,当时称为“徐庾體”。《周书·庾信传》:“時{肩吾}爲{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記﹐{東海}{徐摛}爲左衞率﹐{摛}子{陵}及{信}並爲抄撰學士﹐父子在東宫﹐出入禁闥﹐恩禮莫與比隆。既有盛才﹐文並綺豔﹐故世號爲‘徐庾體’焉。”
得體-汉语大词典
得體
【1】语本《礼记·仲尼燕居》:“官得其體。”{孔颖达}疏:“體謂容體,謂設官分職,各得其尊卑之體。”原指仪容﹑服饰﹑举止等与身分相称。后以言行得当﹑恰如其分为“得體”。{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这两包东西拿在手里﹐{陶阿毛}感到合适而又得体。”《旧唐书·吕元膺传》:“{元膺}學識深遠﹐處事得體﹐正色立朝﹐有臺輔之望。”{宋}{洪迈}《容斋三笔·四六名对》:“則屬辭比事﹐固宜警策精切﹐使人讀之激卬﹐諷味不厭﹐乃爲得體。”
銜體-汉语大词典
銜體
【1】指马嚼子。《孔子家语·颜回》:“升馬執轡﹐銜體正矣。”
德體-汉语大词典
德體
【1】德之体性。{汉}{贾谊}《新书·道德说》:“諸生者皆生於德之所生﹐而能人象德者獨玉也﹐寫德體六理﹐盡見於玉也。”{卢文弨}注:“寫﹐疑■﹐即象字。”
形體-汉语大词典
形體
【1】形象;形状。{宋}{张载}《张子语录》中:“義理無形體﹐要説則且説得去﹐其行持則索人工夫。”{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識字之初﹐苦於形體之辨别﹐聲韵之異同﹐惟恃記問。”【2】身体。《庄子·达生》:“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形體維何?眉髮﹑口齒﹑耳鼻﹑手足之類是也。”{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螻蛄食飯盡去﹐頃復來﹐形體稍大﹐意每異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形體雖死﹐精神猶存。”【3】疆界;地域。《周礼·夏官·司马》“形方氏中士四人”{汉}{郑玄}注:“形方氏主制四方邦國之形體。”《周礼·地官·遂人》:“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灋。”{郑玄}注:“經﹑形體﹐皆謂制分界也。”
外體-汉语大词典
外體
【1】身体的外部。比喻辅佐之士。{三国} {魏}{嵇康}《管蔡论》:“雖内信如心﹐外體不立﹐稱兵叛亂﹐所惑者廣。”{汉}{王襃}《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體。外體作﹐然後知心之好惡;臣下動﹐然後知君之節趨。”
安體-汉语大词典
安體
【1】使身体安适;安养身体。{汉}{班固}《竹扇赋》:“來風辟暑到清凉﹐安體定神達消息。”《庄子·盗跖》:“人未有不興名就利者。彼富則人歸之﹐歸則下之﹐下則貴之。夫見下貴者﹐所以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也。”{唐}{李华}《含元殿赋》:“王臨於朝﹐天地貞觀。靈宫巖巖﹐上下交贊。蓋所以法乾道而遵帝度﹐豈惟安體而明威者哉。”
宋體字-汉语大词典
宋體字
【1】{宋}代雕版印书通用的字体,结构方正匀称,后世称“宋體字”。{明}末演变为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印刷体,仍称宋体,俗称老宋字,是现代通行的印刷字体。另有横竖笔划都较纤细的字体,称为仿宋体,亦为常用印刷体的一种。
定體-汉语大词典
定體
【1】确定性质。{晋}{傅玄}《柳赋》:“參剛柔而定體兮﹐應中和以屈伸。”{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魏元忠}本名{真宰}﹐{儀鳳}中以封事召見﹐{高宗}與語﹐無所屈撓﹐慰喻遣之﹐{忠}不舞蹈而出。{高宗}目送之﹐謂中書令{薛元超}曰:‘此書生雖未解朝庭禮儀﹐名以定體﹐真宰相也。’”【2】支配躯体。《国语·周语下》:“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韦昭}注:“體﹐手足也。”【3】固定不变的形态或性质。{晋}{干宝}《搜神记》卷三:“夫萬物之化﹐無有常形;人之變異﹐無有定體﹐或大爲小﹐或小爲大﹐固無優劣。萬物之化﹐一例之道也。”{宋}{朱熹}《答柯国才》:“天理自然各有定體﹐以爲深遠而抑之使近者非也﹐以爲淺近而鑿之使深者亦非也。”【4】固定的体例﹑体式。{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八:“{歐陽}不宜作《五代史》﹐合作《四代史》﹐{司馬光}《通鑑》當列{東漢}爲世紀﹐{歐陽}不宜作《十國世家》。嗚呼!國家正閏﹐固有定體﹐不圖今日輕易褒貶。在{周}則爲正﹐在{金}則爲閏﹐天下公論﹐果如是乎?”{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古詩窘於格調﹐近體束於聲律﹐惟歌行大小短長﹐錯綜闔闢﹐素無定體﹐故極能發人才思。”{唐}{刘知幾}《史通·惑经》:“{夫子}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習其訛謬﹐凡所編次﹐不加刊改者矣。何爲其間則一褒一貶﹐時有馳張﹐或沿或革﹐曾無定體!”{金}{王若虚}《文辨》:“或問:‘文章有體乎?’曰:‘無。’又問:‘無體乎?’曰:‘有。’‘然則果如何?’曰:‘定體則無﹐大體須有。’”
官體-汉语大词典
官體
【1】人体的器官。《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物质进化论》:“然宇宙内感于吾人之官體者﹐大率爲物質現象﹐凡化學﹑物理學所講論者皆是也。”{梁启超}《国民十大元气论》:“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我有官體﹐我有腦筋。”【2】官吏所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好逑传》第七回:“爲官自有官體﹐事無大小﹐必有人告發﹐然後可以出簽拿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侯中丞}〕及至到任之後﹐却爲官體所拘﹐不能放恣﹐因此心中悶悶不樂。”
宣和體-汉语大词典
宣和體
【1】{北宋}{宣和}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格法”,讲究工致富丽。{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李誕}﹑{河間}人。多畫藂竹筍籜鞭節﹐色色畢具﹐此宣和體也。”
宫體-汉语大词典
宫體
【1】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始于{南朝}{梁简文帝},主要作者有{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人。作品内容多写宫廷生活和男女私情,形式上追求词藻靡丽,华而不实,时称宫体。后世因称艳情诗为宫体。{唐}{皮日休}《孙发百篇将游天台请诗赠行因以送之》:“{百篇}宫體喧金屋﹐一日官銜下玉除。”《隋书·经籍志四》:“{梁簡文}之在東宫﹐亦好篇什﹐清辭巧製﹐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極閨闈之内。後生好事﹐遞相放習﹐朝野紛紛﹐號爲宫體。”{清}{龚自珍}《後庭宴·用南唐人韵》词:“蠻箋宫體閒鈔﹐他日誤卿幽獨。”{采畴}《<谢亦嚣诗集>序》:“{六朝}至{陳}{隋}之間﹐創爲宫體﹐詩教爲之一變﹐率皆浮靡之詞﹐華而不實﹐與性情相漓。”《梁书·简文帝纪》:“〔{簡文帝}〕雅好題詩﹐其序云:‘余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然偶傷於輕豔﹐當時號曰:‘宫體’。”
客體-汉语大词典
客體
【1】指外界事物,是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對於私人之交涉﹐與對於公人之交涉﹐其客體雖異﹐其主體則同。”【2】指次要的人或事物。{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廣西}會黨﹐則知己爲主體﹐而西人爲客體矣。”
容體-汉语大词典
容體
【1】容貌体态;身体。{明}{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藝類也﹐君子之所不可闕﹐故可以正心志﹐可以習容體﹐可以立德表行﹐其道大矣。”《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爲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顔色﹐順辭令。”{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退省金龜紫綬之飾﹐非臣容體所當服佩。”{宋}{王禹偁}《射宫选士赋》:“稽夫古之射也﹐觀容體﹐試賢能﹐建澤宫而洞啟﹐萃貢士以雲蒸。”
富吴體-汉语大词典
富吴體
【1】{唐}{富嘉谟}﹑{吴少微}皆为进士,同官相友。时人文章多尚{徐}({徐陵}){庾}({庾信}),以雕琢为工,而两人所作,以古文为本,厚重雄迈,时人遂争相摹仿,号“富吴体”,又称“吴富体”。参阅《旧唐书·文苑传中·富嘉谟》。
寧體-汉语大词典
寧體
【1】使身体安适。《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吕延济}注:“寧﹐安。便﹐利也。言能開耳目之明﹐安利人之身體者﹐乃大王之雄風。”
實體詞-汉语大词典
實體詞
【1】旧称名词与代词为实体词。
實體-汉语大词典
實體
【1】哲学上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陰陽五行﹐道之實體也;氣血心知﹐性之實體也。”{宋}{朱熹}《中庸章句》第一章题解:“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惟兩端疊用﹐遂成對立之象﹐於是可知所動所静﹐所聚所散﹐爲虚爲實﹐爲清爲濁﹐皆取給於太和絪緼之實體。”【2】真实的具体的东西。{柯灵}《团圆》:“她一向藐视艰苦﹐可那是个没有实际内容的﹐影影绰绰的影子﹐现在才碰上了结结实实的艰苦的实体。”{晋}{陆机}《浮云赋》:“有輕虚之艷象﹐無實體之真形。”【3】主体,要点。{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昔{陸氏}《文賦》﹐號爲曲盡﹐然汎論纖悉﹐而實體未該。”
尸體-汉语大词典
尸體
【1】人或动物死后的躯体。{巴金}《海的梦》:“我找不着那个孩子的尸体。”{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五章:“接着{小罗}跑回来报告﹐说村外发现了两具{朝鲜}人民的尸体。”
局體-汉语大词典
局體
【1】格局体制。{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惟{高新鄭}托掌吏部﹐起而入與閣務﹐{趙内江}亦遂兼掌都察院﹐而局體大壞矣。”{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少冶先生评李王诗》:“言其詩律細而調高﹐然似{吴}中新起富翁﹐局體止是華俊精致﹐若{杜工部}。”
居移氣, 養移體-汉语大词典
居移氣, 養移體
【1】地位改变气度,供养改变体质。谓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而变化。《孟子·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歎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朱熹}集注:“居﹐謂所處之位;養﹐奉養也。”《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此時{朱重}居移氣﹐養移體﹐儀容魁岸﹐非復幼時面目﹐{秦公}那裏認得他是兒子。”《冷眼观》第十二回:“任憑他發了横財﹐居移氣﹐養移體﹐總會在微細之中露出馬脚來。”
屈體-汉语大词典
屈體
【1】谓降低身分。{汉}{桓宽}《盐铁论·褒贤》:“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重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自將相公卿宿貴之人﹐皆争屈體以收禮後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宿當不妨﹐但少牀榻;不嫌屈體﹐便可藉藁。”【2】犹屈膝。指屈服﹑投降。《北齐书·颜之推传》:“嗟將相之骨鯁﹐皆屈體於犬羊。”{唐}{李白}《赠新平少年》诗:“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請巡按屈體求榮。”【3】弯曲身躯。{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
屍體-汉语大词典
屍體
同“[尸體]”【1】{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貴人雖是先帝所幸﹐屍體穢污﹐不宜配至尊。”
弩體-汉语大词典
弩體
【1】弩机上铭文的字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系》:“同時﹐有{蜀漢}{景耀}八石弩機銘﹐正書。字如黍米大﹐渾厚蒼整﹐{清臣}《麻姑壇》似之﹐可爲小楷極則。此後{正和}﹑{太和}之弩體亦相近。”
字體-汉语大词典
字體
【1】文字的不同体式。如汉字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汉}{蔡邕}《篆势》:“思字體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南史·江淹传》:“時{襄陽}人開古冢﹐得玉鏡及竹簡古書﹐字不可識。{王僧虔}善識字體﹐亦不能諳﹐直云似是科斗書。”{唐}{韩愈}《石鼓歌》:“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科。”【2】由有代表性的著名书法家所形成的风格独特的书体。《南史·萧子云传》:“{子雲}善草隸﹐爲時楷法﹐自云善效{鍾元常}﹑{王逸少}而微變字體。”{宋}{梅尧臣}《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诗:“長廊{顔頵}碑﹐字體家法傳。”【3】字的形体结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嘉道}以後﹐殿廷考試尤重字體。”{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但两边墙上却还留着一副毛笔书写的﹑字体端丽的楷书对联。”
姿體-汉语大词典
姿體
【1】相貌,身材。《新唐书·李义琰传》:“{義琰}姿體魁秀﹐博學﹐有智識。”《北齐书·高昂传》:“龍眉豹頸﹐姿體雄異。”
玉體-汉语大词典
玉體
【1】指美女的身体。{清}{赵翼}《白桃花和既堂》诗:“{虢國}蛾眉晨淡掃﹐小憐玉體夜横陳。”{三国} {魏}{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宋}{刘过}《沁园春·美人指甲》词:“算恩情相著﹐搔便玉體﹐歸期暗數﹐畫徧闌干。”【2】犹言尊贵的身体。《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善保玉體﹐不日定當霍然。”《汉书·王吉传》:“〔大王〕數以耎脆之玉體﹐犯勤勞之煩毒﹐非所以全壽命之宗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〇:“勉求玉體長生訣﹐留報金閨國士知。”
王荆公體-汉语大词典
王荆公體
【1】指{宋}{王安石}诗的风格。{安石}曾封{荆国公},故称。其诗遒劲清新,以绝句为最高。{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曹}{劉}體……{後山}體﹑{王荆公}體。”自注:“公絶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黄}﹑{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王體-汉语大词典
王體
【1】指朝廷的大政方针。《汉书·薛宣传》:“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經術文雅足以謀王體﹐斷國論。”{宋}{欧阳修}《除宋庠制》:“〔{宋庠}〕蔚爲名臣﹐文足以爲國華﹐學足以謀王體。”【2】王的躯体。{清}{洪亮吉}《尸乡置》诗:“不若{項王}故人{吕馬童}﹐手裂王體居奇功。”
玉臺體-汉语大词典
玉臺體
【1】诗体名。以{南朝}{陈}{徐陵}所编诗集《玉台集》(亦称《玉台新咏》)得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玉臺體:《玉臺集》乃{徐陵}所序﹐{漢}{魏}{六朝}詩皆有之。或者但謂纖豔者爲玉臺體﹐其實則不然。”
玉堂體-汉语大词典
玉堂體
【1】{明}{宁王}{朱权}所定乐府十五体之一。{任讷}《散曲概论·内容》:“玉堂體﹐公平正大。按此體與下列之草堂體相對待﹐大概對於在位者歌頌功德之作皆屬之。唯流傳之{元}{明}散曲中﹐内容專屬此種而不雜他義者實在不多。”
理體-汉语大词典
理體
【1】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書{元脩伯}﹐{魏}{文成皇帝}之後﹐清素寡欲﹐明識理體。”{宋}{王谠}《唐语林·言语》:“{魏}{徵}陳古今理體﹐言太平可致﹐{太宗}納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遊街拷掠﹐誠非理體;若不禁治﹐枉傷人命﹐關係非輕。”《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爲其理體﹐養人不足以經邦﹐則{殷}{周}已往皆暗亂﹐{漢}{魏}已降皆聖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理體﹐猶言治體也﹐避{高宗}諱﹐以‘治’爲‘理’。”【2】论说体裁。{唐}{李华}《<萧颖士文集>序》:“{賈誼}文詞最正﹐近於理體。”【3】犹事理。《後汉书·儒林传下·李育》:“〔{李育}〕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謂不得聖人深意﹐以爲前世{陳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不據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
東坡體-汉语大词典
東坡體
【1】见“東坡詩體”。
本體-汉语大词典
本體
【1】原来的体制﹑格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余按{周處}此志……更爲失誌記之本體﹐差實録之常經矣。”【2】主体。{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3】佛教称诸法的根本自体或与应身相对的法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惟二公暫入輪迴﹐旋歸本體﹐無故現此泡影﹐則不可以理推。”《大日经》卷七:“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4】事物的原样或自身。《後汉书·应劭传》:“又集駁議三十篇﹐以類相從﹐凡八十二事。其見《漢書》二十五﹐《漢記》四﹐皆删叙潤色﹐以全本體。”《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帝曰:‘雖琱琢一字﹐猶是玉之本體。’”{邹鲁}《中国同盟会》:“軍事用票發行之後﹐流通世面﹐與實銀同一使用。然其本體無真價﹐不過代表實銀。”【5】引申为根本的。{李广田}《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这段话真是简单扼要﹐说出了今天的文学的本体问题。”
本末體-汉语大词典
本末體
【1】即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金松岑}《文学观》:“紀傳變而爲鑑﹐爲綱目﹐爲本末體。”
枝體-汉语大词典
枝體
【1】肢体。枝,通“肢”。《文子·上礼》:“消智能﹐循大常﹐隳枝體﹐黜聰明。大通混冥﹐萬物各復歸其根。”《庄子·大宗师》:“墮枝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枝﹐一本作“肢”。
東坡詩體-汉语大词典
東坡詩體
【1】指以{苏轼}为代表的豪迈奔放的诗体。{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又‘當其下筆風雨狀﹐筆所未到氣已吞’……此{東坡}詩體也。”亦省称“[東坡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東坡體’。”
東陽瘦體-汉语大词典
東陽瘦體
【1】见“東陽銷瘦”。
枯體灰心-汉语大词典
枯體灰心
【1】见“枯形灰心”。
柏梁體-汉语大词典
柏梁體
【1】七言古诗的一种。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清}{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漢武}宴{柏梁臺}賦詩﹐人各一句﹐句皆用韻﹐後人遂以每句用韻者爲柏梁體。然《柏梁》以前如{漢高}《大風歌》﹑{荆卿}《易水歌》……可見此體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聯句之每句用韻者﹐乃爲{柏梁}體耳。”
柳子厚體-汉语大词典
柳子厚體
【1】{唐}{柳宗元}的诗体。其特色为简劲刻峭,温丽靖深,外枯中膏,似淡实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曹}{劉}體﹑{陶}體……{柳子厚}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退之}﹑{李觀}皆所不及。”
染色體-汉语大词典
染色體
【1】细胞有丝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的数目﹑形状和大小。
柔膚弱體-汉语大词典
柔膚弱體
【1】谓柔弱的身体。《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則不能便柔膚弱體﹐是以難可防護﹐而易用感慨。”
校體-汉语大词典
校體
【1】犹装扮自己。{隋}{卢思道}《孤鸿赋》:“不聽{咸池}之樂﹐不饗太牢之薦﹐匹晨雞而共飲﹐偶野鳬以同膳﹐匪揚聲以顯聞﹐寧校體而求見﹐聊寓形乎沼沚﹐且夷心於溏淀。”
根體-汉语大词典
根體
【1】喻事物的主要部分。{晋}{干宝}《<搜神记>序》:“幸將來好事之士録其根體﹐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
梅村體-汉语大词典
梅村體
【1】指{清}代诗人{吴伟业}的叙事诗体。{钱仲联}《怎样研究清代诗文》:“〔{清}代〕在诗歌的体式中﹐也有新的发展。如{吴伟业}的‘梅村体’﹐与‘长庆体’的纪事诗形式相比﹐同中有异。”
椎膚剥體-汉语大词典
椎膚剥體
【1】见“椎膚剥髓”。
楚江體-汉语大词典
楚江體
【1】{明}{宁王}{朱权}所定的乐府十五体之一。{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曲之傳遠而所著又夥者……厥有黄冠﹑草堂﹑楚江﹑騷人諸體﹐皆不得志於時者之所爲。”{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楚江體﹐屈抑不伸﹐攄衷訴志。”亦省作“[楚江]”。
楚體-汉语大词典
楚體
【1】楚辞的体裁。{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诔辞哀辞》:“哀辭則寓傷悼之情﹐而有長短句及楚體不同。”
楚辭體-汉语大词典
楚辭體
【1】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辭體”,又名“騷體”。
楷體-汉语大词典
楷體
【1】指拼音字母的印刷体。【2】楷书,正楷字体。如:这本书稿虽有几十万字﹐但都是工整的楷体。
楊劉體-汉语大词典
楊劉體
【1】即西崑体。{宋}初以{杨亿}﹑{刘筠}等为代表的一派诗体。{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一》:“我{宋}盛時﹐首以文章著者{楊億}﹑{劉筠}﹐學者宗之﹐號‘楊劉體’。然其承晩{唐}﹑{五代}之染習﹐以雕鐫偶儷爲工﹐又號曰‘西崑體’。”
横汾體-汉语大词典
横汾體
【1】见“横汾什”。
機體-汉语大词典
機體
【1】即有机体。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花城》1981年第6期:“越富于希望就越能动员机体潜在的力量。”
支體-汉语大词典
支體
【1】指整个身体。亦仅指四肢。《史记·孝文本纪》:“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爲民父母之意哉!”{唐}{元稹}《思归乐》诗:“君看{趙工部}﹐八十支體輕。”《吕氏春秋·孝行》:“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獨裁體制-汉语大词典
獨裁體制
同“[獨裁制]”【1】{陈毅}《南京》诗:“年年過此説{南朝}﹐剩有{中山}陵墓高。四大家族浪淘盡﹐獨裁體制草拉燒。”
獨體-汉语大词典
獨體
【1】汉字字体结构之一。汉字的结构可分独体与合体。分析不开﹑独立成字的,为独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构成的字,为合体。《<说文>序》“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清}{段玉裁}注:“析言之﹐獨體曰文﹐合體曰字。統言之﹐則文字可互稱﹐《左傳》‘止戈’﹑‘皿蟲’皆曰文﹐是合體爲文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