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韻

韻(韻)是什么意思

  • 二韻詩-汉语大词典

    二韻詩

    【1】即绝句。近体诗首句可不用韵,即使入韵,古人亦不算在韵数之内,故称绝句为“二韻詩”。《宋史·方技传下·贺兰棲真》:“〔{贺兰棲真}〕既至﹐{真宗}作二韻詩賜之﹐號{宗玄大師}。”

  • 二十四韻-汉语大词典

    二十四韻

    【1】指{唐}{司空图}为所撰《诗品》写的诗。其诗共分二十四目,各用四言韵语写成,故云。{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蓋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當時不識其妙﹐予三復其言而悲之。”

  • 三韻-汉语大词典

    三韻

    【1】诗之一体。每首六句,隔句用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詩至百五十韻者﹐有律詩止三韵者。”{唐}{白居易}《与微之书》:“餘習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菴裏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2】指曲一句六字三用韵。{明}{沈德符}《野獲编·词曲·西厢》:“{元}人{周德清}評《西厢》云:六字中三用韻﹐如:‘玉宇無塵内﹐忽聽一聲猛驚。’及‘玉驄嬌馬内﹐自古相女配夫。’此皆三韻爲難。”

  • 才韻-汉语大词典

    才韻

    【1】才华风韵。{宋}{秦观}《寄题倪敦复北轩》诗:“{倪郎}才韻照冰壺﹐北向開軒頗自娱。”{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籤·郑善夫》:“《國寶新編》:‘……雖才韻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飄飄然有逍遥遠舉之志。’”{唐}{司空图}《障车文》:“某甲郎不誇才韻﹐小娘子何暇調粧。”

  • 不韻-汉语大词典

    不韻

    【1】不风雅;不风趣。{清}{王韬}《淞隐漫录·冯佩伯》:“當佳景﹐對妙人﹐何不領略清光﹐共訴素心﹐乃必强掉文袋﹐徵經據典﹐搜索枯腸﹐抑何不韻乃爾。”{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衆人齊笑道:‘對此好花明月﹐美酒清歌﹐真乃賞心樂事﹐有何不美?却恁般凄楚﹐忒煞不韻!’”【2】不押韵,失韵。{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中》:“殆由史野異製﹐工拙殊科﹐故器或無銘﹐銘或不韻 。”

  • 世韻-汉语大词典

    世韻

    【1】俗韵,世俗的气质。{明}{张居正}《寄有道李中溪言求归未遂》:“{正}少無世韻﹐宿有道緣。”

  • 兩韻詩-汉语大词典

    兩韻詩

    【1】诗体之一种。一首诗中押平仄两韵。如{唐}{章碣}《变体诗》“東南路盡{吴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鷗鷺不嫌斜兩岸﹐波濤欺得逆風船。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羡漁翁下釣眠。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就是一首两韵诗。

  • 丰韻-汉语大词典

    丰韻

    【1】指景物美丽。{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見如今節遇三春﹐都不如{洛陽}丰韻。”【2】指妇女优美的仪态神情。{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想姐姐這般丰韻﹐自然有個俊俏的郎君作對哩。”{苏曼殊}《碎簪记》:“余且答且細瞻之﹐則容光靡豔﹐丰韻娟逸。”《水浒传》第四回:“{魯達}看那女子時﹐另是一般丰韻﹐比前不同。”【3】指文章饶有韵味。{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惟{姬傳}之丰韻﹐{子居}之峻拔﹐{滌生}之博大雄奇﹐則又近今之絶作也。”

  • 中州韻-汉语大词典

    中州韻

    【1】我国许多戏曲剧种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一种字音标准。根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等书所载,中州韵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无入声,字音归为十九韵类。最早使用中州韵的是{元}代的北曲。{元}{明}以来许多剧种都继承了这个字音传统,但又都蝪u本地语音加以变化发展。目前表现在舞台上的共同特征已不甚明显,大致还共同遵守着某些读音咬字的方法,在念白中还保留着一种抑扬顿挫﹑节奏感特别鲜明的声调。一般称这种用中州韵的念白为“韵白”或“上韵”,以区别于用本地方言的念白,如“京白”﹑“苏白”等。

  • 協韻-汉语大词典

    協韻

    【1】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开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宋朝},{朱熹}是代表。{明}末{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反对这种不科学的作法,认为所协之音实即古本音,每字只有一个古音,而不应随文改读。{清}{钱大昕}《音韵问答》:“《邶風》:‘寧不我顧。’《釋文》:‘{徐}音古。’此亦協韻也﹐後放此。{陸元朗}之時﹐已有韻書﹐故于今韻不收者﹐謂之協韻。”{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協韻﹐《楚辭》及《選》詩﹐多用協韻。”{郭绍虞}校释:“盖由时人不知古音﹐故創爲協韻之説。《楚辭》及《選》詩猶合古音﹐故{滄浪}謂‘多用協韻’。”【2】押韵,符合韵律。{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安禄山}亦好作詩﹐作《櫻桃詩》云:‘櫻桃一籃子﹐半青一半黄﹐一半寄{懷王}﹐一半寄{周贄}。’或請以‘一半寄{周贄}’句在上﹐則協韻。”{鲁迅}《集外集·通讯(复张逢汉)》:“译诗就更其难﹐因为要顾全音调和协韵。”{清}{俞樾}《茶香室三钞·蜀音押韵》:“然則{顧亭林}謂《毛詩》有以方音協韻者。如《小戎》之‘參’與‘中’。”

  • 原韻-汉语大词典

    原韻

    【1】和他人诗词时,称所和诗词的韵为原韵。{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迦陵}({陳其年})詞﹐惟《江南春·和倪雲林原韻》一章﹐最爲和厚。”

  • 用韻-汉语大词典

    用韻

    【1】和韵的一种。即以原诗韵脚为韵脚,而不按其次序。{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宋}{刘攽}《中山诗话》:“{唐}詩賡和﹐有次韻(先後無易)﹐有依韻(同在一韻)﹐有用韻(用彼韻不必次)﹐吏部和{皇甫}《陸渾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曉。”【2】即押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明}{方孝孺}《答张廷壁》:“他詩用韻﹐多有與古人異者。”{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予獨愛其工於用韻也。”{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出韻則犯詩家之忌﹐未有以用韻太嚴而反來指謫者也。”

  • 入韻-汉语大词典

    入韻

    【1】入声韵脚。{清}{李渔}《闲情偶记·词曲上·音律》:“予每以入韻作南詞﹐隨口念來﹐皆似北調。”【2】指诗文某一句的韵脚符合该句应押之韵。{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予在{蜀}見其稿。今俗本改‘笛’爲‘曲’以協韻﹐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韻。”

  • 仄韻詩-汉语大词典

    仄韻詩

    【1】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 仄韻-汉语大词典

    仄韻

    【1】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韻”相对。

  • 今韻-汉语大词典

    今韻

    【1】{南朝}{齐}{梁}以来的韵书,分四声的都称为今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今韻﹐有古韻。如{韓退之}《此日足可惜》詩﹐用古韻也。”{郭绍虞}校释:“所謂‘今韻’﹐即指備禮部科試用之《禮部韻略》。”{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卷七:“今韻非{沈}({沈约})韻不待言。”

  • 仙韻-汉语大词典

    仙韻

    【1】仙人的风韵。{宋}{鼓峰}《烛影摇红·五月初三》词:“想見{瑶池}仙韻。對蟠桃﹐朱顔相映。”

  • 借韻-汉语大词典

    借韻

    【1】五﹑七言近体诗,如首句入韵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称为借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借韻。”原注:“如押‘七之’韻﹐可借‘八微’或‘十二齊’韻是也。”{郭绍虞}校释:“此當指{宋}時《廣韻》或《集韻》韻目通用之例。”{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借韵》:“五﹑七言近體第一句借用旁韻﹐謂之借韻。{唐}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廣韵》屬‘東’韵;‘濃’﹐屬‘鍾’韵)﹐‘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李商隱}《牡丹》詩。‘人’﹐《廣韵》屬‘真’韵;‘君’﹐屬‘文’韵)﹐始啓其端。至{皮}({皮日休})﹑{陸}({陸龜蒙})《松陵集》﹐則舉之不勝舉矣。{宋}人借韻尤多。近代名家以此爲戒﹐此後生之勝于前賢者。”

  • 依韻-汉语大词典

    依韻

    【1】谓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宋}{刘攽}《贡父诗话》:“{唐}詩賽和﹐有次韻(先後無易)﹐有依韻(同在一韻)﹐有用韻(用彼韻﹐不必次)。”

  • 促韻-汉语大词典

    促韻

    【1】急促之音。{唐}{方干}《登龙瑞观北岩》诗:“促韻寒鐘催落照﹐斜行白鳥入遥空。”

  • 俗韻-汉语大词典

    俗韻

    【1】不高雅的乐声。{唐}{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诗:“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2】鄙俗的情味。{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詩有靈襟﹐斯無俗趣;有慧口﹐斯無俗韻矣。”【3】指不工稳的押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郭绍虞}校释:“《诗说杂记》卷九:‘何謂俗韻?過於奇險﹐困而貪多﹐過於率易﹐雖二韻亦俗者是也。’案﹐{滄浪}以‘俗韻’列‘俗字’之後﹐當指‘押韻’之‘韻’。”

  • 倒押韻-汉语大词典

    倒押韻

    【1】作旧体诗词时为了押韵的需要而将组成复音词的两个字颠倒使用,称为倒押韵。如{唐}{韩愈}《答张彻诗》“碧流滴瓏玲”﹑《孟生诗》“應對多差參”,即因押韵而倒用“玲瓏”为“瓏玲”﹑“參差”为“差參”。

  • 八韻詩-汉语大词典

    八韻詩

    【1】{清}代科举考试用的一种诗体。又叫“试帖诗”。与八股文同试。初为五言六韵,后为五言八韵﹐格式要求极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一個是秀才﹐却是八股朋友﹐作起八韻詩來﹐連平仄都鬧不明白。”

  • 六韻詩-汉语大词典

    六韻詩

    【1】律诗的一种。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科举时代特指试帖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司農少卿{楊敬之}小女﹐年十三﹐以六韻詩題此寺。”《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誰知把個詩倒了平仄﹐六韻詩我又只作了十句﹐給他落了一韻﹐連個復試也没巴結上。”

  • 冷韻-汉语大词典

    冷韻

    【1】清幽的韵味或情趣。{清}{李渔}《怜香伴·香咏》:“似小姐這等詩﹐真有雪胎梅骨冷韻幽香。”{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四時草花竹葉﹐無不經營絶慧﹐領略殊清﹐使冷韻幽香﹐恆霏微于曲房斗室。”

  • 共韻-汉语大词典

    共韻

    【1】谓一首诗各句押相同的韵。{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聯句共韻﹐則《柏梁》餘製。”

  • 前韻-汉语大词典

    前韻

    【1】先后作旧体诗二首以上﹐用韵皆同﹐第一首对以后各首来说﹐其所用之韵称“前韻”。常在题中指明。如{宋}{苏轼}《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酒遗之仍用前韵》诗即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攬衣更起﹐挑燈復踵前韻曰:‘山院黄昏雨﹐垂簾坐小窗。’”

  • 兼韻-汉语大词典

    兼韻

    【1】近体诗用韵的一种方法。指同一首诗中﹐兼用通用韵部的字押韵。{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唐}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兼韻亦名干韻﹐謂兼取通用韻中一二字也。嫌韻與兼韻可通用﹐不可轉用。寒與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轉用之真﹑文﹑元則不可。”{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唐}人排律有兼韻者﹐東兼冬﹐庚兼青是也……通用乃{劉淵}并韻以前之法。”

  • 北韻-汉语大词典

    北韻

    【1】北方的音韵。{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詞曲韻書﹐止靠《中原音韻》一種﹐此係北韻﹐非南韻也。”

  • 元韻-汉语大词典

    元韻

    【1】原韵。{清}{赵翼}《陔馀丛考·元韵原韵》:“近代詞章家和朋友詩則曰原韻﹐和御製詩則曰元韻。蓋取元音之元﹐以示尊崇。不知原韻本應作元韻﹐並非假借也。元者﹐本也。本來﹐曰元來。”

  • 凡韻-汉语大词典

    凡韻

    【1】指凡庸的诗作。{唐}{杨巨源}《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滿篋清光應照眼﹐欲題凡韻輒裴回。”

  • 玄韻-汉语大词典

    玄韻

    【1】高尚的气韵。《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東觀}﹐染史筆;又據太學﹐理儒功。曾無玄韻淡泊﹐逸氣虚洞﹐養采幽翳﹐晦明蒙籠。”{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世説》以玄韻爲宗﹐非紀事比。”

  • 交韻-汉语大词典

    交韻

    【1】谓汇成和谐的声音。{唐}{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每空齋寥寥﹐寒月方午﹐松竹交韻。”

  • 京韻大鼓-汉语大词典

    京韻大鼓

    亦称“[京音大鼓]”【1】曲艺的一种。{清}末由木板大鼓和子弟书合流后发展形成,流行北方各地。

  • 出韻-汉语大词典

    出韻

    【1】作韵文押韵时越出规定的韵部。{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一:“{宋}人七言律﹐首句閒出韻。”{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出韻詩雖是晩{唐}變体﹐然非晩不及盛之關係處。”《负曝闲谈》第十一回:“等到做五言八韻詩﹐更覺煩難﹐又怕出韻﹐又怕失粘。”

  • 切韻-汉语大词典

    切韻

    【1】犹反切。{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切韻者﹐上字爲切﹐下字爲韻。”{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高氏小史》:“{周顒}字{彦倫}﹐始置四聲切韻行於時。”【2】为韵书名。依反切发声以分音,收声以分韵,故曰切韵。{隋}{陆法言}等撰,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残本,为研究中古汉语语音重要资料。

  • 分韻-汉语大词典

    分韻

    【1】数人相约赋诗,选择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韵作诗,谓之分韵。《天雨花》第二二回:“想當初未得病纏身﹐拈題分韻常酬和﹐如今還有甚何人?”{柳亚子}《南社纪略·我和南社的关系》:“这一天﹐是在{愚园}吃午饭的﹐酒酣以后﹐分韵赋诗﹐有些兴会淋漓起来了。”{唐}{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分韻﹐有用韻﹐有和韻﹐有借韻﹐有協韻﹐有今韻﹐有古韻。”

  • 列韻-汉语大词典

    列韻

    【1】按韵联句作诗。{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孝武}愛文﹐{柏梁}列韻﹐{嚴馬}之徒﹐屬辭無方。”

  • 别韻-汉语大词典

    别韻

    【1】送别时的吟咏。{明}{汤显祖}《送艾太仆六十韵》:“離心眷蘭菊﹐别韻起梧楸。”【2】谓别具韵调。{唐}{黄滔}《汉宫人诵洞箫赋》:“豈貫珠之歌同調﹐固如簧之言别韻。”

  • 劇韻-汉语大词典

    劇韻

    【1】险韵。{唐}{刘禹锡}《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以韵次用以抒下情》诗:“劇韻新篇至﹐因難始見能。”《梁书·昭明太子萧统传》:“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韻。或命作劇韻賦之﹐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

  • 干韻-汉语大词典

    干韻

    【1】即兼韵。谓兼取通用韵中的一二字。{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唐}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兼韻亦名干韻﹐謂兼取通用韻中一二字也。嫌韻與兼韻可通用﹐不可轉用。寒與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轉用之真﹑文﹑元則不可。”

  • 平水韻-汉语大词典

    平水韻

    【1】原为{金}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旧{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因该韵书刊行于此,故名。有两种:一种将{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声“迥”﹑“拯”及去声“徑”﹑“征”,亦各并为一部,共一百零六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E,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其韵目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张天锡}《草书韵会》及{宋}末{阴时夫}《韵府群玉》,为后来作近体诗者押韵的依据。又一种分为一百零七韵,上声“迥”﹑“拯”不并,为{宋}末{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所本。{刘}书不传,其韵目见于{元}初{熊忠}《古今韵会举要》。

  • 平韻-汉语大词典

    平韻

    【1】指平声韵。{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燕歌》初起{魏文}﹐實祖《柏梁體》﹐《白紵詞》因之﹐皆平韻也。”

  • 塵韻-汉语大词典

    塵韻

    【1】凡庸之声。{唐}{孟郊}《上包祭酒》诗:“瓊音獨聽時﹐塵韻固不同。”

  • 壓韻-汉语大词典

    壓韻

    【1】诗词曲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梁书·王筠传》:“{筠}爲文能壓强韻﹐每公宴並作﹐辭必妍美。”{宋}{许顗}《彦周诗话》:“又{魯直}({黄庭堅})作詩﹐用事壓韻﹐皆超妙出人意表。”

  • 大韻-汉语大词典

    大韻

    【1】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谓诗一联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五言诗以“声”﹑“鸣”为韵﹐上九字便不能用“惊”﹑“倾”﹑“平”﹑“荣”等字﹐否则就犯了大韵。《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大韻:一韻以上﹐不得同於韻字。如以‘新’字爲韻﹐勿復用‘鄰’﹑‘親’等字。”【2】特出的气度﹑情趣。{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襄陽}{羅友}有大韻﹐少時多謂之癡。”

  • 天韻-汉语大词典

    天韻

    【1】自然的风韵。{明}{胡应麟}《诗薮·元》:“{范}{揭}時參{韋}{孟}而天韻疎。”{宋}{沈与求}《刘行简见借诗稿以长句归之》诗:“{劉郎}天韻真不凡﹐飛騰宜在{蓬萊島}。”《世说新语·言语》“{衛洗馬}初欲渡{江}”{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玠}穎識通達﹐天韻標令。”【2】指皇帝所作诗文。{唐}{徐安贞}《奉和圣制喜雨赋》:“仰宸儀之法度﹐聞天韻之宫徵。”

  • 小韻-汉语大词典

    小韻

    【1】诗八病之一。又名伤音病。凡五言诗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余九字中有相同之韵者即为犯小韵。如“客子已乖離﹐那宜遠相送”﹐子﹑已﹑离﹑宜同韵﹐即称为犯小韵。{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十二:“小韻﹐除韻外﹐但九字中有相犯同聲者是。”{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六曰小韻﹐謂除本韻一字外﹐九字中不得有兩字同韻﹐如‘遥’﹑‘條’不同。”

  • 叶韻-汉语大词典

    叶韻

    亦作“[叶韵]”【1】{南北朝}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宋}代而大盛。{明}{陈第}始建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明}{陈第}《毛诗古音考序》。【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銜以叶韻耳。”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詞中最要之處。”

  • 古韻-汉语大词典

    古韻

    【1】指先{秦}汉语音韵。{东汉}时{郑玄}言古今音异。{北周}{沈重}作《毛诗音义》,书佚,仅见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诗·邶风下》。{宋}{吴棫}发明叶韵之说,{元}{戴侗}﹑{明}{焦竑}{陈第}等人力辨其非。{宋}{郑庠}辨析古韵为六部,嗣后研究不断深入,分部日趋精密。如{章炳麟}分古韵为二十三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王力}考定《诗经》时代古韵为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为三十部。参阅{王力}《汉语音韵学》和《音韵学初步》。【2】泛指古汉语(上古﹑中古)音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今韻﹐有古韻。如{退之}‘此日足可惜’詩﹐用古韻也。”{清}{钱泳}《履园丛话·考索·古韵》:“今所用韻與《唐韻》不同﹐以今音叶{唐}詩者悮矣。而昧於學者﹐以《唐韻》叶三百篇尤悮。要知古今言語各殊﹐聲音遞變﹐{漢}{魏}以還﹐已不同於《詩》《騷》﹐况{唐}{宋}乎?且一方有一方之音﹐豈能以今韻叶古韻乎?”

  • 合韻-汉语大词典

    合韻

    【1】同一韵律。{宋}{辛弃疾}《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合韻歌喉﹐同茵舞袖﹐舉措脱體别。”【2】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如: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韵。【3】即合元音。参见“[合元音]”。

  • 和韻-汉语大词典

    和韻

    【1】谓文雅而有风度。《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舉動和韻。”{宋}{何薳}《春渚纪闻·有道之器》:“{彦回}風流和韻﹐施之燕閒﹐故是佳士。”【2】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吟詠滋味﹐流於字句。氣力窮於和韻。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范文澜}注:“異音相從謂之和﹐指句内雙聲疊韻及平仄之和調;同聲相應謂之韻﹐指句末所用之韻。”

  • 和韻-汉语大词典

    和韻

    【1】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詩﹐未始和韻。自{唐}{白樂天}爲{杭州}刺史﹐{元微之}爲{浙東}觀察﹐往來置郵筒倡和﹐始依韻﹐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數十言﹐篇章甚富。”{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詩﹐雅不喜疊韻﹐和韻﹐及用古人韻。”{清}{梅曾亮}《<柏枧山房诗集>自序》:“疊韻之巧﹐盛于{蘇}{黄};和韻之風﹐流于{元}{白}。”

  • 品韻-汉语大词典

    品韻

    【1】品格,格调。{唐}{司空图}《杏花》诗:“詩家偏爲此傷情﹐品韻由來莫與争。”

  • 啞韻-汉语大词典

    啞韻

    【1】旧体诗中称声韵低沉或冷僻字多的韵部。{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凡詩﹐押啞韻而能響者﹐其人必貴;押險韻而能穩者﹐其人必安。”

  • 單韻母-汉语大词典

    單韻母

    【1】只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a﹑o﹑e等。

  • 喉韻-汉语大词典

    喉韻

    【1】指饮茶后喉头产生的甘爽的回味。《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确是好茶!喉韵足﹐有香头﹐茶色也清。”

  • 嘶韻-汉语大词典

    嘶韻

    【1】谓哀吟。《文苑英华》卷一二七引{徐魁}《闲游赋》:“若乃春華既落﹐秋實就成……高蟬嘶韻﹐玄鳥辭楹﹐氣凄清而開朗﹐露溧洌而含清。”

  • 器韻-汉语大词典

    器韻

    【1】器局与风度。《旧唐书·卫次公传》:“〔{次公}〕器韻和雅﹐弱冠舉進士。”{清}{侯方域}《赠王子序》:“余曾一見{王君}於郡東旅舍﹐已而偕讌集{共城}﹐歎其器韻閑遠不可得。”

  • 四韻詩-汉语大词典

    四韻詩

    【1】见“四韻”。

  • 四韻-汉语大词典

    四韻

    亦称“[四韻詩]”【1】由四韵八句构成的诗,即近体诗中的五言﹑七言律诗。{唐}{韩愈}《送温造处士赴河阳军序》:“留守相公爲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叙焉。”《宋史·五行志三》:“{大觀}初﹐甘露降於{九成宫}帝鼐室。三年冬﹐降于尚書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韻詩賜執政已下。”{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 山水韻-汉语大词典

    山水韻

    【1】指高妙的琴曲。{唐}{吕温}《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憶爾山水韻﹐起予仁智心。”{唐}{王绩}《山夜调琴》诗:“從來山水韻﹐不使俗人聞。”

  • 官韻-汉语大词典

    官韻

    【1】科举时代官定韵书中所定的韵。如{宋}代《礼部韵略》﹑{明}代《洪武正韵》﹑{清}代《佩文诗韵》等。当时考试均以此为诗赋押韵的标准。亦指这类韵书中的韵类。{宋}{洪迈}《夷坚丙志·蔡十九郎》:“{秀州}{當湖}人{魯}﹐赴省試﹐第一場出﹐憶賦中第七韻忘押官韻。”{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庭筠}才思豔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温八叉}。”

  • 寄韻-汉语大词典

    寄韻

    【1】寄寓情韵。{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萬松疊翠》﹑《萬横香雪》二圖﹐寄韻設色﹐並極神秀。”

  • 寒韻-汉语大词典

    寒韻

    【1】凄清的音响。{唐}{贾岛}《送贞空二上人》诗:“石磬疏寒韻﹐銅瓶結夜凘。”{唐}{方干}《滁上怀周贺》诗:“瞑雪細聲積﹐晨鐘寒韻疏。”

  • 寬韻-汉语大词典

    寬韻

    【1】韵书中字数多的韵部。{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聖俞}戲曰:‘前史言{退之}爲人木强﹐若寬韻可自足﹐而輒旁出;窄韻難獨用﹐而反不出﹐豈非其拗强而然歟?’”

  • 寫韻-汉语大词典

    寫韻

    【1】{吴彩鸾}书写《唐韵》的故事。传说仙女{吴彩鸾}于{唐}{大和}末,遇书生{文箫}于{钟陵郡},相互爱悦而成夫妇。{文箫}贫,{彩鸾}为写{孙愐}《唐韵》,售以为生。后二人皆乘虎仙去。见{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三引{唐}{裴铏}《传奇·入仙坛》。{清}{吴骞}《扶风传信录》:“憶别深宫七百年,幾經塵劫兩相捐。踏燈忽漫春攜手,寫韻曾看夜擘牋。”或谓{吴彩鸾}写《唐韵》为实有其人其事。又后人傅会传说,于{钟陵}建“寫韻亭”,或称“寫韻軒”。{宋}{洪明}有《写韵亭》诗,见{宋}{吕本中}《紫薇诗话》。{元}{张雨}《题东坡真跡》诗:“{寫韻軒}中塵不驚﹐與誰同躡鳳凰翎。{彩鸞}可惜情緣重﹐只合清齋寫道經。”

  • 寫韻亭-汉语大词典

    寫韻亭

    【1】见“寫韻”。

  • 寫韻軒-汉语大词典

    寫韻軒

    【1】见“寫韻”。

  • 强韻-汉语大词典

    强韻

    【1】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梁书·王筠传》:“{筠}又能用强韻﹐每公宴並作﹐辭必妍靡。”{唐}{皮日休}《寒夜文宴联句》:“清言聞後醒﹐强韻壓來艱。”{宋}{陈师道}《和舅氏公退言怀》:“追陪强韻愧難過﹐應接前聞覺未多。”{清}{唐孙华}《次韵洲宫恕堂》:“分題鬥强韻﹐險怪各搜撅。”

  • 孤韻-汉语大词典

    孤韻

    【1】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唐}{李商隐}《安平公诗》:“清詞孤韻有歌響﹐擊觸鐘罄鳴環珂。”{宋}{秦观}《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赋得深字》诗:“太史抱孤韻﹐暢懷在登臨。别乘載{鄒}{枚}﹐佳辰事幽。”{南朝} {梁}{江淹}《知己赋》:“聳孤韻以風邁﹐騫逸氣以烟翔。”【2】指单调或单一的音律。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僧灵澈》:“{刘夢得}曰:‘詩僧多出{江}右﹐{靈一}導其源﹐{護國}之﹐{清江}揚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韻﹐瞥入人耳﹐非大音之樂。’”

  • 姿韻-汉语大词典

    姿韻

    【1】姿貌,风韵。{宋}{陶穀}《清异录·仙宗》:“{朱起}家居{陽翟}﹐年踰弱冠﹐姿韻爽逸。”{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一出:“小生姓{崔}名{護}﹐{博陵}人也。自負才情﹐兼饒姿韻。”

  • 嫌韻-汉语大词典

    嫌韻

    【1】即出韵。格律诗中应该押韵的字越出规定的韵部。{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唐}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

  • 嬌韻-汉语大词典

    嬌韻

    【1】清越和谐的声音。{唐}{李百药}《笙赋》:“飄餘音於霄漢﹐遏嬌韻於房櫳。”【2】妩媚的风姿。{宋}{辛弃疾}《念奴娇·赋白牡丹》词:“欲笑還愁羞不語﹐惟有傾城嬌韻。”

  • 幺絃孤韻-汉语大词典

    幺絃孤韻

    亦作“[么絃孤韻]”【1】谓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世之言詩僧多出{江}左﹐{靈一}導其源﹐{護國}之;{清江}揚其波﹐{法振}沿之。如么絃孤韻﹐瞥入人耳﹐非大樂之音。”

  • 幽韻-汉语大词典

    幽韻

    【1】幽深的韵昧。{明}{杨珽}《龙膏记·棘试》:“香氣誰能並﹐幽韻應無盡。”{宋}{朱熹}《怀子厚》诗:“琅然撫枯桐﹐幽韻泉谷虚。”{唐}{孟郊}《静女吟》:“此志誰與諒﹐琴絃幽韻重。”{郭沫若}《西湖纪游·赵公祠畔》:“醉红的新叶﹐青嫩的草藤﹐高标的林树﹐都含着梦中幽韵。”

  • 玉韻-汉语大词典

    玉韻

    【1】指佛家诵经之声。{南朝}{梁简文帝}《八关斋制序》:“香吐六銖﹐煙浮五色;目對金容﹐耳餐玉韻。”【2】对清越声音的美称。{宋}{杨万里}《省宿题天官厅後竹林》诗:“秋聲偷入翠琅玕﹐葉葉竿竿玉韻寒。”{唐}{罗虬}《比红儿》诗:“{紅兒}謾唱《伊州》遍﹐認取輕敲玉韻長。”【3】对他人诗文的美称。{唐}{白居易}《将发洛中枉令狐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诗:“玉韻乍聽堪醒酒﹐銀鈎細讀當披顔。收藏便作終身寶﹐何啻三年懷袖間。”{唐}{张道符}《和主司王起》:“蓮峯對處朱輪貴﹐金榜傳時玉韻成。”

  • 琴韻-汉语大词典

    琴韻

    【1】犹琴音。{唐}{刘祎之}《奉和别越王》:“管聲依折柳﹐琴韻動流波。”{唐}{许浑}《重游飞泉观题宿龙池》诗:“松葉正秋琴韻響﹐菱花初曉鏡光寒。”【2】指琴音的韵味。{唐}{陆龟蒙}《零陵总记·于頔》:“{于頔}司空嘗令客彈琴。其嫂知音﹐聽於簾下﹐曰:‘三分中一分筝聲﹐二分琵琶聲﹐絶無琴韻。’”

  • 瑟韻-汉语大词典

    瑟韻

    【1】瑟音。{唐}{周贺}《玉芝观王道士》诗:“道至心機盡﹐宵晴瑟韻全。”{唐}{刘沧}《访友人郊居》诗:“休彈瑟韻傷離思﹐已有蟬聲報夏初。”

  • 林下風韻-汉语大词典

    林下風韻

    同“[林下風氣]”【1】{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謝道韞}﹐雖是夫人﹐却有林下風韻﹐是謂秀中現雅。”

  • 林籟泉韻-汉语大词典

    林籟泉韻

    【1】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韻﹐俱爲文章。”

  • 松韻-汉语大词典

    松韻

    【1】松风,松涛。{前蜀}{韦庄}《早秋夜作》诗:“翠簟初清暑半銷﹐撇簾松韻送輕飆。”{唐}{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松韻徒煩聽﹐桃夭不足觀。”

  • 格韻-汉语大词典

    格韻

    【1】格调气韵。{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楚汉魏六朝上》:“《元城先生語録》曰:‘{西漢}樂章﹐可齊三代﹐舊見《漢禮樂志·房中樂》十七章﹐觀其格韻高嚴﹐規模簡古﹐駸駸乎{商}{周}之《頌》。’”{王国维}《人间词话》三九:“{白石}寫景之作……‘高樹晩蟬﹐説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絶﹐然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宋}{苏轼}《与蔡景繁》之十一:“{黄陂}新令{李}﹐到未幾﹐其聲藹然﹐與之語﹐格韻殊高。”

  • 標韻-汉语大词典

    標韻

    【1】风韵,韵致。{宋}{陶穀}《清异录·文用》:“{建中}元年﹐{日本}使真人{興能}來朝﹐善書札﹐有譯者得章草兩幅……筆法有{晉}人標韻。”{清}{杨承宪}《木兰花慢》词:“只{白石}風流﹐{玉田}標韻﹐此外誰如?”{明}{梁辰鱼}《驻云飞·风情》曲:“似海棠標韻﹐試折傍菱花﹐比並方才信﹐一半胭脂一半粉。”

  • 機韻-汉语大词典

    機韻

    【1】犹神韵,韵致。{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此{明}時搨本﹐鋒鎩已無﹐殊乏機韻。”

  • 狹韻-汉语大词典

    狹韻

    【1】韵书中字数少的韵部。{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压韵》:“{退之}詩好押狹韻累句以示工﹐而不知重疊用韻之爲病也。”

  • 步韻-汉语大词典

    步韻

    【1】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始于{唐}代{白居易}同{元稹}的互相唱和,至{宋}代而大盛。也称次韵。{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和詩之體不一……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後杂谈》:“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情还起劲。”

  • 變文協韻-汉语大词典

    變文協韻

    【1】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变文协韵例》:“古人之文﹐更有變文以協韻者。《詩·鄘風·柏舟篇》:‘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傳》曰:‘天﹐謂父。’《正義》曰:‘先母後天者﹐取其韻句耳。’按:‘母’則直曰‘母’﹐而‘父’則稱之爲‘天’﹐此變文協韻之例也。”

  • 曲韻-汉语大词典

    曲韻

    【1】戏曲﹑曲艺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字音标准。我国各地剧种﹑曲种在读音﹑咬字﹑归韵﹑四声调值等方面都有一定规律,大致均以当地语音为标准,但在表演一些反映古代生活题材的剧目﹑曲目时,则酌用中州韵。

  • 時韻-汉语大词典

    時韻

    【1】当时流行的曲调。{唐}{孟郊}《游华山云台观》诗:“夜聞明星館﹐時韻女蘿絃。”

  • 曉韻-汉语大词典

    曉韻

    【1】清亮的声音。{唐}{方干}《除夜》诗:“曉韻侵春角﹐寒光隔歲燈。”{宋}{苏舜钦}《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诗:“午陰閒淡茶煙外﹐曉韻蕭疎睡雨中。”

  • 曡韻-汉语大词典

    曡韻

    【1】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称为“曡韻”。{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双声叠韵字代本字例》:“《尚書·微子篇》‘天毒降災荒{殷}國’﹐《史記·宋微子世家》作‘天篤下災亡{殷}國’。篤者﹐厚也。言厚降災咎以亡{殷}國也。‘篤’與‘毒’﹐‘亡’與‘荒’﹐皆曡韻。”

  • 泉韻-汉语大词典

    泉韻

    【1】泉水声。其声和谐悦耳,故称。{唐}{孟郊}《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诗:“激石泉韻清﹐寄枝風嘯咽。”

  • 洪韻-汉语大词典

    洪韻

    【1】洪亮和谐的声音。{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足成六十二韵》:“洪韻發華鍾﹐淒音激清徵。”

  • 流水韻-汉语大词典

    流水韻

    【1】指美妙的乐曲。{唐}{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媿非流水韻﹐叨入{伯牙}絃。”

  • 流風餘韻-汉语大词典

    流風餘韻

    【1】见“流風餘韵”。

  • 流韻-汉语大词典

    流韻

    【1】谓乐音流播。《太平广记》卷二〇四引{唐}{袁郊}《甘泽谣·许云封》:“至如《落梅》流韻﹐感{金谷}之游人;《折柳》传情﹐悲{玉關}之戍客。”【2】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此二《雅》《周頌》和平之流韻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應}{傅}三{張}之徒﹐{孫摯}{成公}之屬﹐並結藻清英﹐流韻綺靡。”{清}{方文}《云间五子诗·朱宗远灏》:“{雲間}數君子﹐文質頗相似。{宗遠}何獨奇﹐流韻迥孤異。”【3】谓经久不绝的感人乐音。{唐}{骆宾王}《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诗:“積彩明書帳﹐流韻繞琴臺。”{清}{姚鼐}《感春杂咏》之二:“坐有素琴彈﹐流韻方泠泠。”

  • 清韻-汉语大词典

    清韻

    【1】清雅和谐的声音或韵味。{三国} {魏}{曹植}《白鹤赋》:“聆雅琴之清韻﹐記六翮之末流。”{宋}{贺铸}《南歌子》词:“傍水添清韻﹐横牆露粉顔。”{唐}{白居易}《官舍小亭闲望》诗:“風竹散清韻﹐煙槐凝緑姿。”{清}{姚鼐}《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诗:“雨窗黯青燈﹐聽君絶妙辭。清韻倏邈遠﹐南行指{湘}{灕}。”【2】喻指铿锵优美的诗文。{前蜀}{韦庄}《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寶﹐清韻滿琅函。”

  • 湊韻-汉语大词典

    湊韻

    【1】谓硬凑韵脚。{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一:“古詩尤忌湊韻﹐有一句湊韻﹐即是懈處﹐通篇格律都減。”

  • 滓韻-汉语大词典

    滓韻

    【1】指低劣的诗歌。{唐}{孟郊}《吊卢殷》诗之七:“吟哦無滓韻﹐言語多古腸。”

  • 拈題分韻-汉语大词典

    拈題分韻

    【1】旧时文人集会作诗的一种方式。拈题是各人自认或拈阄定题目。分韵是在限定的韵部中自认或拈定诗韵。《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通政{范大人}告假省墓﹐船隻在這裏住了一日﹐還約我們到船上拈題分韻﹐着實擾了他一天。”

  • 拈韻-汉语大词典

    拈韻

    【1】随意取用某一韵做诗,与“限韻”相对。{清}{李渔}《奈何天·逼嫁》:“拈韻做來的詩﹐不足取信﹐教他限個韻來。”【2】指韵律。{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寇湄}〕能度曲﹐善畫蘭﹐粗知拈韻﹐能吟詩。”

  • 押韻-汉语大词典

    押韻

    亦作“[押韵]”【1】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其作多務使事﹐不問興致;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韵愈繁﹐节奏愈急。”{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山谷}作詩﹐有押韻險處﹐妙不可言。”{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吏部侍郎{趙公}{玉峰}曰:‘公詩大佳﹐尤難其押韻天然耳。’”

  • 换韻-汉语大词典

    换韻

    【1】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谱,或一韵到底,或换韵。亦称“[轉韻]”。

  • 撰韻-汉语大词典

    撰韻

    【1】选韵。{刘师培}《文说·和声》:“然欲精文韻﹐厥有三端:一曰撰韻……二曰發音。”

  • 氣韻-汉语大词典

    氣韻

    【1】气味;味道。{明}{袁宗道}《上方山二》:“寺僧争設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煑﹐芳香脆美;獨不解飲茶﹐點黄苓芽代﹐氣韻亦佳。”{宋}{陶穀}《清异录·熏燎》:“{林邑}﹑{占城}﹑{闍婆}﹑{交趾}以雜出異香﹐劑和而範之﹐氣韻不凡。”【2】指人的神采和风度。{明}{屠隆}《綵毫记·夫妻翫赏》:“揚鸞飛鳳﹐謾誇水月精神;控鶴乘雲﹐亦有烟霞氣韻。”{唐}{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顧慚耕稼士﹐樸略氣韻調。”{宋}{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數僧宴坐﹐寂嘿於泉石之間﹐引而與語﹐殊無纖介世俗間氣韻。”{欧阳山}《苦斗》六十:“但是她那灵慧﹑矫捷﹑轻盈﹑安祥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3】指文章﹑书画的风格﹑意境或韵味。《南齐书·文学传论》:“文章者﹐蓋情性之風標﹐神明之律吕也﹐藴思含毫﹐遊心内運﹐放言落紙﹐氣韻天成。”《北史·文苑传序》:“及{太和}在運﹐鋭情文學﹐固以頡頏{漢徹}﹐跨躡{曹丕}﹐氣韻高遠﹐豔藻獨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南史》:“數年間﹐稍入詩境……氣韻沈雄﹐時少及之者。”{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画〕气韵生动﹐意想超拔。”

  • 月韻-汉语大词典

    月韻

    【1】形容女子风韵秀逸。{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至乃鶴迴清汎﹐蠶聚崩雲﹐月韻玫砧﹐花穠綵樹﹐婦人能事﹐咸臻妙焉。”{明}{程雨文}《鸳鸯牒》:“{張惠連}霞姿月韻﹐春夢樓高。”

  • 朗韻-汉语大词典

    朗韻

    【1】高雅的气质。{唐}{李演}《东林寺远法师影堂碑》序:“其英姿朗韻﹐清行素節﹐詳諸舊碑及{張氏}傳。”

  • 脚韻-汉语大词典

    脚韻

    【1】韵文句末所押的韵。{清}{阮元}《文韵说》:“{梁}時恒言所謂韻者﹐固指押脚韻﹐亦謂章句中之音韻﹐即古人所言之宫羽﹐今人所言之平仄也。”{朱自清}《歌谣里的重韵》:“歌谣以重叠为生命﹐脚韵只是重叠的一种方式。”

  • 次韻-汉语大词典

    次韻

    【1】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韻千言曾報答﹐直詞三道共經綸。”原注:“{樂天}曾寄予千字律詩數首﹐予皆次用本韻酬和﹐後來遂以成風耳。”一说始于{南北朝}。{明}{焦竑}《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載{王肅}入{魏}﹐捨{江}南故妻{謝氏}﹐而娶{元魏帝}女﹐故其妻贈之詩曰:‘本爲薄上蠶﹐今爲機上絲。得路遂騰去﹐頗憶纏綿時。’繼室代答﹐亦用絲時兩韻。是次韻非始{元}{白}也。”

  • 無韻-汉语大词典

    無韻

    【1】不押韵。指诗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清}{顾炎武}《日知录·五经中多有用韵》:“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則雖無韻之文而往往有韻。”{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钱大昕》:“{顧亭林}泥於一字祇有一音﹐遂謂詩有無韻之句﹐是不然矣。”

  • 思韻-汉语大词典

    思韻

    【1】才识气韵。《世说新语·政事》“{何驃騎}作{會稽}”{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何充}字{次道}﹐{廬江}人﹐思韻淹通﹐有文義才情。”

  • 性韻-汉语大词典

    性韻

    【1】性情风度。《南齐书·刘祥传》:“{祥}少好文學﹐性韻剛疎﹐輕言肆行﹐不避高下。”

  • 恣韻-汉语大词典

    恣韻

    【1】犹放歌。{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窺奇摘海異﹐恣韻激天鯨。”

  • 惡韻-汉语大词典

    惡韻

    【1】险韵,难押的韵。{宋}{苏轼}《和田仲宣见赠》:“好詩惡韻那容和﹐刻燭應須便置觥。”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四:“余在城時﹐常與客聯句﹐初無虚日﹐小酌求押﹐或窮韻相角﹐或押惡韻。”

  • 情韻-汉语大词典

    情韻

    【1】神韵,精神韵致。{宋}{秦观}《五百罗汉图记》:“世傳{吴}僧{法能}之所作也﹐筆畫雖不甚精絶﹐而情韻風趣各有所得﹐其綿密委曲可謂至矣。”{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昨聞有人贈内之句﹐情韻絶佳﹐當是晩{唐}人手筆。”

  • 每句韻-汉语大词典

    每句韻

    【1】古诗的韵法之一,又名全韵诗,即一首诗中每句末字皆押韵。

  • 神韻-汉语大词典

    神韻

    亦作“[神韵]”【1】指人的神采,风度。《宋书·王敬弘传》:“〔{敬弘}〕神韻冲簡﹐識宇標峻。”{宋}{司马光}《送守哲归庐山》诗:“{哲公}{金陵}來﹐神韻自孤秀。”{曹禺}《雷雨》第二幕:“她的眼睛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出神﹐但是在那秀长的睫毛和她圆大的眸子间﹐还寻得出她年轻时的神韵。”【2】指文艺作品的情趣韵致。{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这里说的‘神韵’大概就是‘自然’﹑‘到家’﹐也就是‘熟练’或‘练’的意思。”{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填詞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韻﹐去成就不遠矣。所謂神韻﹐即事外遠致也。”

  • 神韻説-汉语大词典

    神韻説

    【1】{清}{王士禛}的论诗主张。{明}代前后七子于诗,言必称{汉}﹑{魏}﹑盛{唐},其弊流于肤廓;公安派以{宋}人矫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士禛}为了纠正两派的偏差,吸取{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和{宋}{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创为神韵说。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主张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

  • 砧韻-汉语大词典

    砧韻

    【1】捣衣声的美称。{唐}{刘得仁}《秋夕即事》诗:“漏微砧韻隔﹐月落斗杓低。”{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秋聲和轆轤砧韻敲﹐淅零零細雨灑芭蕉。”

  • 疊韻詩-汉语大词典

    疊韻詩

    【1】用叠韵所做的诗。{清}{赵翼}《陔馀丛考·双声叠韵》:“雙聲疊韻﹐起於{六朝}……《談藪》載{梁武帝}嘗作五字疊韻詩曰:‘後牖有朽柳。’命朝士仿之。”{唐}{皮日休}《杂体诗序》:“{梁武帝}云:‘後牖有朽柳。’{沈約}云:‘偏眠船舷邊。’由是疊韻興焉。”

  • 疊韻-汉语大词典

    疊韻

    亦作“[叠韻]”【1】指赋诗重用前韵。{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詩﹐雅不喜叠韻﹑和韻及用古人韻。”{清}{沈涛}《瑟榭丛谈》卷下:“余復疊韻酬之。”【2】指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凡聲有飛沈﹐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雜句而必睽。”《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謨}問{莊}何者爲雙聲﹐何者爲疊韻。答曰:‘{玄護}爲雙聲﹐{碻磝}爲疊韻。’其捷速若此。”{清}{钮琇}《觚賸续编·诗圣》:“‘側塞被徑花﹐飄颻委墀柳。’‘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以疊韻相對爲工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雙聲者﹐同音而不同韻也;疊韻者﹐同音而又同韻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嵸﹑螳螂﹑滴瀝﹐皆疊韻也。”

  • 短韻-汉语大词典

    短韻

    【1】短小的诗文。{唐}{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投《叉魚》之短韻﹐媿韜瑕而舉秀。”{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曹攄}清靡於長篇﹐{季鷹}辨切於短韻。”《文选·陆机<文赋>》:“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迹而孤興。”{李善}注:“短韻﹐小文也。”

  • 秋韻-汉语大词典

    秋韻

    【1】犹秋声。{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之十一:“急節迎秋韻﹐新聲入手調。”{宋}{欧阳修}《玉楼春》词:“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 百韻牋-汉语大词典

    百韻牋

    【1】可供写长诗的大幅笺纸。{元}{费著}《笺纸谱》:“近年有百韻牋﹐則合以兩色材爲之﹐其横﹐視常紙長三之二﹐可以寫詩百韻。人便其縱闊﹐可以放筆快書。”

  • 窄韻-汉语大词典

    窄韻

    【1】诗韵中字数较少的韵部。与“寬韻”相对。{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前史言{退之}爲人木强。若寬韻可自足﹐而輒傍出;窄韻難獨用﹐而反不出:豈非其拗强而然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他却拈了五微﹐便悔恨道:‘偏是我拈了個窄韻。’”

  • 窮韻-汉语大词典

    窮韻

    【1】谓作诗押韵﹐把一个韵部所有的字都押完。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段成式》:“予在城時﹐常與客聯句﹐初無虚日。小酌求押﹐或窮韻相角﹐或押惡韻。”

  • 疏韻-汉语大词典

    疏韻

    【1】淡雅的韵致。{唐}{白居易}《秋凉闲卧》诗:“露荷散清香﹐風竹含疏韻。”{唐}{白居易}《庭松》诗:“疏韻秋槭槭﹐涼陰夏淒淒。”

  • 聲韻-汉语大词典

    聲韻

    亦作“[聲均]”亦作“[聲韵]”【1】指乐调。《晋书·乐志上》:“{泰始}九年﹐光禄大夫{荀勗}始作古尺﹐以調聲韵。”《三国志·魏志·杜夔传》:“{夔}令{玉}鑄銅鐘﹐其聲均清濁多不如法。”《晋书·律历志上》:“考以正律﹐皆不相應;吹其聲均﹐多不諧合。”{唐}{杜牧}《今皇帝陛下一诏徵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獲睹圣功辄献歌咏》:“聽取滿城歌舞曲﹐《涼州》聲韻喜參差。”{宋}{张先}《木兰花》词:“樓下雪飛樓上宴﹐歌咽笙簧聲韻顫。”{元}{彭芳远}《满江红·闻笛》词:“{江}南路﹐晴又陰﹐聲韻改﹐淚盈襟。”【2】指诗文的韵律。{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五:“{章楶}{質夫}作《水龍吟》﹐咏楊花﹐其命意用事﹐清麗可喜﹐{東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視之﹐聲韻諧婉。”{明}{李东阳}《孔氏四子字说》:“{陳白沙}詩極有聲韻。”{吴庚舜}《浅谈李贺》:“{李贺}的作品﹐声韵和谐。”{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曰‘聲依永’﹐言聲韵之貴悠長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然兩韻輒易﹐則聲韻微躁;百句不遷﹐則唇吻告勞。”【3】指文词声律和文字音韵学上的声﹑韵﹑调等。{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经师·昙迁》:“〔{曇遷}〕常布施題經﹐巧於轉讀﹐有無窮聲韻。”{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時{王融}﹑{劉繪}﹑{范雲}之徒﹐皆稱才子﹐慕而扇之﹐由是遠近文學﹐轉相祖述﹐而聲韻之道大行。”《南齐书·文学传·陆厥》:“{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識字之初﹐苦於形體之辨别﹐聲韻之異同﹐惟恃記問。”按﹐我国{南朝}时文士受转读佛经之启发﹐创为四声之说﹐在文学史和语言学史上都有影响。【4】借指诗歌或其他韵文。{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杨发》:“〔{發}〕工詩﹐亦當時聲韻之偉者。”{章炳麟}《<韵文集>自叙》:“自壹郁無與語﹐時假聲均以寄悲憤。”{象升}《<振素庵诗集>序》:“自余束髮受書﹐即酷嗜聲韻之學﹐間有擬作﹐輙稚鈍弗能工。”【5】指说话或呼喊的声调。{清}{陈维崧}《念奴娇·咏玫瑰花》词:“拂曉{謝娘}簾閣畔﹐忽逗賣花聲韻。”《北齐书·元文遥传》:“{文遥}歷事三主﹐明達世務﹐每臨軒﹐多命宣勑﹐號令文武﹐聲韻高朗﹐發吐無滯。”《魏书·崔光韶传》:“{光韶}性嚴毅﹐聲韻抗烈﹐與人平談﹐常若震厲。”【6】泛指和谐动听的声音。{清}{陈维崧}《玉烛新·咏烛》词:“蘭心剪瘦﹐誰聽得﹐掉却玉釵聲韻。”{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笏囊佩袋》:“凡大朝會時﹐百寮俱朝服佩玉﹐殿陛之間﹐聲韻甚美。”{老舍}《二马》第三段五:“大街两旁的树在凉风儿里摇动着叶儿﹐沙沙的有些声韵。”

  • 聲韻學-汉语大词典

    聲韻學

    【1】研究语音系统和语音演变的科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又称音韵学。

  • 聯韻-汉语大词典

    聯韻

    【1】犹联句。《镜花缘》第六九回:“偏偏公主又要聯韻﹐及至輪到妹子﹐又是險韻﹐想了許多句子﹐再也壓不穩。”

  • 蛩韻-汉语大词典

    蛩韻

    【1】犹蛩声。{元}{赵善庆}《庆东原·泊罗阳驿》曲:“砧聲住﹐蛩韻切﹐静寥寥門掩清秋夜。”

  • 蟬韻-汉语大词典

    蟬韻

    【1】喻指蝉声。{唐}{段文昌}《晩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诗:“乍疑蟬韻促﹐稍覺雪風來。”{宋}{欧阳修}《蝶恋花》词:“梨葉初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淒切。”

  • 竹韻-汉语大词典

    竹韻

    【1】指风吹竹子而形成的特有声音。{唐}{许浑}《奉命和後池十韵》:“野橋從浪没﹐輕舸信風移;竹韻遷棋局﹐松陰遞酒卮。”{清}{曹寅}《贺新郎·夜间耳鸣息》词:“臘黄淺映鵝兒瀉。漸翛翛﹑半庭竹韻﹐有聲有畫。”《白雪遗音·马头调·桐叶惊风》:“寒蟲鳴﹐玉砌竹韻雜松濤﹐不住叫號。”

  • 笛韻-汉语大词典

    笛韻

    【1】笛发出的乐声。{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红楼梦》第七六回:“正説間﹐只聽笛韻悠揚起來。”【2】谓笛发出乐声。{北周}{庾信}《对酒歌》:“筝鳴{金谷園}﹐笛韻{平陽}塢。”

  • 節短韻長-汉语大词典

    節短韻長

    【1】{宋}词以长调为慢词﹐短调为小令。小令字数少﹐但要求韵味深长。{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張玉田}云:‘詞之難於小令﹐如詩之難於絶句。蓋十數句均要無閒字句。要有閒意趣﹐末又要有餘不盡之意。’案:此所謂節短韻長也。”

  • 管韻-汉语大词典

    管韻

    【1】箫笛等管乐器的声音。{南朝} {陈後主}《上巳玄圃宣猷堂禊饮同共八韵》:“鶯喧雜管韻﹐鐘響帶風生。”

  • 篇韻-汉语大词典

    篇韻

    【1】《玉篇》和《广韵》的并称。{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一:“〔《太平御覽》〕卷四百八十八:‘涕﹐鼻液也。’按《篇》《韻》皆云:‘涕﹐目汁。’”

  • 複韻-汉语大词典

    複韻

    【1】即重韵。重复使用相同的字为韵脚。{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韵文不避复韵例》:“古人韻文不避複韻。如《詩·終風》云:‘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以霾﹑來﹑來﹑思爲韻。‘來’字二見。”

  • 襟韻-汉语大词典

    襟韻

    【1】胸怀气度。{唐}{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诗:“千里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宋}{真德秀}《跋豫章黄量诗卷》:“予眎其人襟韻豁然﹐若無所滯礙者﹐故樂爲言之。”{明}{宋濂}《<詹学士文集>序》:“蓋{同文}襟韻瀟灑﹐濟以雄博之學﹐故體物瀏湸﹐鏗鏗作金石聲。”{清}{方薰}《山静居诗话》四:“祗恨無{少陵}俊筆﹐使吾{谷林}襟韻﹐照耀行墨間耳!”

  • 花韻-汉语大词典

    花韻

    【1】见“花韵”。

  • 英韻-汉语大词典

    英韻

    【1】奇伟的神采气度。{晋}{孙绰}《颍州府君碑》:“矯矯秀姿﹐卓卓英韻﹐他人之高﹐及肩而已。”

  • 葫蘆韻-汉语大词典

    葫蘆韻

    【1】见“葫蘆格”。

  • 落韻-汉语大词典

    落韻

    【1】出韵, 不押韵。{宋}{袁文}《甕牖闲评》卷五:“世多病此詩既押十虞韻﹐魚﹑虞不通押﹐殆落韻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曲甚好﹐只是落韻。”{後蜀}{何光远}《鉴戒录·落韵贬》:“〔{李如實}〕恨朝廷久無牽復之命﹐裁落韻詩以譏之。”

  • 素韻-汉语大词典

    素韻

    【1】高雅的气韵。《南史·齐衡阳王钧传》:“〔{張融}〕謂從兄{緒}曰:‘{衡陽王}飄飄有凌雲氣﹐其風情素韻﹐彌足可懷﹐{融}與之游﹐不知老之將至。’”{南朝} {梁}{沈约}《与约法师书》:“{周中書}風趣高奇﹐志託夷遠﹐真情素韻﹐水桂齊質。”

  • 走韻-汉语大词典

    走韻

    【1】谓作诗不合韵律。{清}{褚人穫}《坚瓠十集·寃忏》:“雜輳零軿《璿玉賦》﹐失粘走韻《省耕詩》。”韻﹐一本作“韵”。【2】走音, 失调。{知侠}《铁道游击队》第十二章:“现在唱起来正是一个字不差﹐一点不走韵。”

  • 趁韻-汉语大词典

    趁韻

    亦作“[趂韵]”亦作“[趁韵]”亦作“[趂韻]”【1】谓作诗硬凑韵脚, 而不顾内容是否得当。{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唐}左衛將軍{權龍襄}性褊急﹐常自矜能詩……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爲讚曰:‘{龍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明}{冯梦龙}《量江记·江楼玩景》:“[小净]臣{單}趂韵詩就。[誦介]狂風一起波濤大﹐翻天倒地教人怕﹐南方嫌他濕低答﹐北方挑水街上駡。”{周作人}《知堂文集·摆伦句》:“诗我是不懂﹐但‘自北至南’这种趁韵我觉得没有趣味。”{清}{褚人穫}《坚瓠续集·员音运》:“{陸魯望}詩:‘賴得{伍員}騷思少﹐{夫差}剛免似{荆}壤。’{宋}人小説﹐謂{陸}之博學﹐而誤呼{伍員}名﹐豈趂韻耶?”

  • 轉韻-汉语大词典

    轉韻

    【1】又称“换韻”。古代韵文中, 除律诗﹑绝句不得转韵和词曲的转韵须有定格外, 古体诗赋与其他韵文每隔若干句就可以转换一韵, 转韵一般比较自由。《南齐书·乐志》:“又尋{漢}世歌篇﹐多少無定﹐皆稱事立文﹐竝多八句﹐然後轉韻。”{清}{顾炎武}《日知录·古诗用韵之法》:“轉韻之始﹐亦有連用隔用之别﹐而錯綜變化﹐不可以一體拘;於是有上下各自爲韻﹐若《兔罝》及《采薇》之首章﹐《魚麗》之前三章﹐《卷阿》之首章者;有首末自爲一韻﹐中間自爲一韻﹐若《車攻》之五章者;有隔半章自爲韻﹐若《生民》之卒章者;有首提二韻﹐而下分二節承之﹐若《有瞽》之篇者。此皆《詩》之變格。然亦莫非出于自然﹐非有意爲之也。”

  • 豔韻-汉语大词典

    豔韻

    【1】有关男女情爱的诗句。{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序》:“凡二十章﹐率有興比﹐淫文豔韻﹐無一字焉。”

  • 轆轤韻-汉语大词典

    轆轤韻

    【1】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如第二﹑第四句用甲韵,则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名。{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五:“昔{鄭都官}與僧{齊己}﹑{鄭損}輩共定今體詩格云:凡詩用韻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後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退韻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

  • 酒韻-汉语大词典

    酒韻

    【1】酒后的风韵。{清}{丘逢甲}《兰史招饮酒楼叠前韵》之二:“{越}女珠光開夜讌﹐{閩}娘酒韻憶春槽。”

  • 貞韻-汉语大词典

    貞韻

    【1】高洁的气韵。{晋}{丘道护}《道士支昙谛诔》:“遼遼清雅﹐肅肅貞韻﹐汪汪其冲﹐亹亹其進。”

  • 賦韻-汉语大词典

    賦韻

    【1】犹分韵。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韵作诗。《南史·曹景宗传》:“詔令{約}({沈約})賦韻。時韻已盡﹐唯餘‘競﹑病’二字。{景宗}便操筆﹐斯須而成﹐其辭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嘆不已。”{宋}{洪迈}《容斋续笔·作诗先赋韵》:“{南朝}人作詩多先賦韻。”

  • 賣韻-汉语大词典

    賣韻

    【1】传说仙女{吴彩鸾}受谪下山为{文箫}妻,家贫日写{唐}{孙愐}《唐韵》一编,售之以度日。见{唐}{裴铏}《传奇·文箫》。{元}{薛昂夫}《朝天曲》曲:“{采鸞}﹐怕寒﹐甲帳無人伴。{文簫}連累墮人間﹐賣韻供烟爨。”{清}{蒋士铨}《一片石·宴阁》:“小仙{吴彩鸞}自與{文郎}賣韻還山﹐將近千載。”

  • 賡韻-汉语大词典

    賡韻

    【1】和韵。{宋}{楼钥}《客省中次適斋韵》:“詩筒纔到先賡韻﹐酒興方濃莫算杯。”

  • 重韻-汉语大词典

    重韻

    【1】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如{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船”﹑“眠”﹑“天”字并再押,“前”字凡三押。参阅{宋}{王楙}《野客丛书·诗中重押韵》。

  • 迥韻-汉语大词典

    迥韻

    【1】高远的神韵。{南朝} {梁}{江淹}《伤友人赋》:“峻調迥韻﹐惠志聰情﹐倜儻遠度﹐寂寥靈素。”

  • 連韻-汉语大词典

    連韻

    【1】连句诗。《魏书·元澄传》:“{高祖}曰:‘行禮已畢﹐欲令宗室各言其志﹐可率賦詩’。特令{澄}爲七言連韻﹐與{高祖}往復賭賽﹐遂至極歡﹐際夜方罷。”

  • 逐韻-汉语大词典

    逐韻

    【1】犹押韵。{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谈资·薛涛令》:“{高駢}鎮{成都}﹐命{濤}({薛濤})爲一字令﹐曰:‘須得一字象形﹐又須逐韻。’”

  • 通韻-汉语大词典

    通韻

    亦作“[通韵]”【1】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東”﹑“冬”可以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古体诗通韵较为宽广,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章炳麟}《訄书·述图》:“文辯反覆而無徵驗﹐樂府通韵而違今古。”自注:“既非今韵﹐又非古音﹐{吴棫}{毛奇齡}以來﹐其流緐矣。”【2】谓音乐声韵通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亹亹通韻﹐跡不蹔停。”{吕向}注:“言善謀所進﹐如音樂聲韻通和。”

  • 進退韻-汉语大词典

    進退韻

    【1】见“進退格”。

  • 逸韻-汉语大词典

    逸韻

    【1】美妙动听的乐声﹑歌声。《宋书·乐志四》:“逸韻騰天路﹐頽響結城阿。”{唐}{李百药}《杂曲歌辞·火凤辞》:“嬌嚬眉際斂﹐逸韻口中香。”{清}{王韬}《淞滨琐话·瑶台小咏中》:“勒馬英姿颯爽﹐轉喉逸韻蒼凉。”【2】高超的诗歌。{明}{高启}《三贤堂》诗:“逸韻邁羣流﹐豈將文墨牽。”{清}{曹寅}《游仙诗》之二十:“羨爾居然聳詩骨﹐洞天逸韻不嫌多。”{唐}{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麗句與深采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3】高逸的风韵。{宋}{陆游}《梅花绝句》:“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郭沫若}《芍药及其他·丁东草》:“在深山里﹐崖壑幽静的泉水边﹐或许也更有一番逸韵沁人心脾。”《艺文类聚》卷三六引{晋}{庾亮}《翟徵君赞》:“禀逸韻於天陶﹐含沖氣於特秀。”

  • 逸韻高致-汉语大词典

    逸韻高致

    【1】高逸的风度韵致。{清}{归庄}《跋金孝章墨梅》:“{孝章}逸韻高致﹐身有仙骨﹐故其書墨梅﹐柯榦丰姿﹐意外超妙。”

  • 道韻-汉语大词典

    道韻

    【1】道家者流的情志。{宋}{韩维}《和杜孝锡展江亭》之二:“世情未免歌紅粉﹐道韻無妨寄白雲。”【2】气韵;气质。《晋书·郗鉴传》:“{彦輔}道韻平淡﹐體識沖粹﹐處傾危之朝﹐不可得而親疏。”

  • 遠韻-汉语大词典

    遠韻

    亦作“[遠韵]”【1】高远的风韵。{清}{刘大櫆}《<朱子颖诗集>序》:“與{子穎}同上{泰山}﹐登{日觀}﹐慨然想見隱君子之高風﹐其幽懷遠韻﹐與{子穎}畧相近云。”{宋}{陈师道}《寄答王直方》诗:“懷禄有遐心﹐從俗無遠韻。”{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子安}才藻﹐獨步初{唐}。入盛{唐}似過{右丞}﹐而遠韻不及﹐終是弱於{李}{杜}。”《晋书·庾敳传》:“{敳}字{子嵩}﹐長不满七尺﹐而腰帶十圍﹐雅有遠韵。”【2】传及远方的声音。{宋}{朱熹}《南安道中》诗:“高蟬多遠韻﹐茂樹有餘音。”

  • 遺韻-汉语大词典

    遺韻

    【1】指前人留下的诗赋。{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序:“余登兹山﹐以覩三篇﹐列於石壁﹐仰覽遺韻﹐若穆清風。”{清}{陈浩}《题张侍御奏毁魏忠贤墓碑疏後》诗:“秋宵展讀和遺韻﹐華星的皪森寒芒。”{宋}{杨亿}《君可思赋》:“感騷人之遺韻﹐聊抒意於斯文。”{晋}{陆机}《文赋》:“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2】指前人诗文的气韵风格。{明}{胡应麟}《诗薮·六朝》:“{陰}{何}並稱舊矣。{何}攄寫情素﹐沖淡處往往{顔}{謝}遺韻。”{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漁洋}遺韻繼者少﹐百有餘歲空悠悠。”《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籠於一代……由是朝廷之人﹐閭閻之士﹐莫不忘味於遺韻﹐眩精於末光。”

  • 遺風餘韻-汉语大词典

    遺風餘韻

    【1】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吴晗}《学习集·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过去{齐国}﹑{鲁国}的都城﹐和一些戴着高高的帽子﹐宽大的衣袖的学者们﹐商讨学问﹐反复辩论﹐观察{孔子}的遗风馀韵。”《朱子全书·治道一·用人》:“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於一時﹐而其遺風餘韻﹐猶有稱思於後世者也。”

  • 遺音餘韻-汉语大词典

    遺音餘韻

    【1】前人作品的馀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宣和书谱·皇象》:“則又見其遺音餘韻﹐得之於筆墨外也。”

  • 角韻-汉语大词典

    角韻

    亦作“[角韵]”【1】角声。{明}{汤显祖}《万侍御赴判剑州过金陵有赠》诗:“角韻寒吟徹﹐雞聲暗舞催。”{元}{张可久}《梧叶儿·早行》曲:“鷄聲罷﹐角韵殘﹐落月五更寒。”一本作“角韻”。{前蜀}{贯休}《怀钱塘罗隐章鲁封》诗:“風澀潮聲惡﹐天寒角韻孤。”

  • 角韻-汉语大词典

    角韻

    【1】即角声。五声之一。{宋}{范成大}《癸卯除夜聊复尔斋偶题》诗:“五夜燈花重﹐東風角韻來。”

  • 詞韻-汉语大词典

    詞韻

    【1】指谈吐。《宋书·臧焘传》:“上與往復十餘反﹐{凝之}詞韻銓序﹐兼有理證﹐上甚賞焉。”【2】词致气韵。{唐}{杨炯}《<王勃集>序》:“兄{勔}及{勮}﹐磊落詞韻﹐鏗鍧風骨﹐皆九變之雄律也。”《宋史·文苑传六·周邦彦》:“{邦彦}好音樂﹐能自度曲﹐製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於世。”【3】填词所押的韵或填词所依据的韵书。

  • 詩韻-汉语大词典

    詩韻

    【1】诗的韵。{唐}{白居易}《继之尚书自余病来寄遗非一又蒙览醉吟先生传题诗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谢》诗:“交情鄭重金相似﹐詩韻清鏘玉不如。”【2】诗词用韵所依据的韵书。{宋}以后通用《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共106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是憑着一卷《詩韻》學説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 詭韻-汉语大词典

    詭韻

    【1】不同声韵﹐音色不同。{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絲竹金石﹐五聲詭韻﹐而快耳不異。”

  • 諧韻-汉语大词典

    諧韻

    【1】押韵。{章炳麟}《与杨树达书》:“《詩》三百篇之諧韻﹐蓋與今之南北曲同﹐以平上錯雜相諧﹐不得謂古無上聲也。”{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下》:“《漁父》之辭﹐未嘗諧韻而入於賦。”

  • 長韻-汉语大词典

    長韻

    【1】指长诗。{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至長韻大篇﹐動數百千言﹐而順適愜當﹐句句如一。”

  • 霞姿月韻-汉语大词典

    霞姿月韻

    【1】比喻俊美清雅的仪态和风度。{明}{程羽文}《鸳鸯牒》:“{張惠連}霞姿月韻﹐春夢樓高。”

  • 雅人韻士-汉语大词典

    雅人韻士

    【1】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文字佳﹐情節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韻士﹐亦有瞌睡之時。”{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若果如是﹐則亦艷粧村婦而已矣﹐烏足動雅人韻士之心哉。”

  • 雅韻-汉语大词典

    雅韻

    【1】雅正的韵律。{汉}{蔡邕}《琴赋》:“指掌反覆﹐抑案藏摧﹐於是繁絃既抑﹐雅韻復揚。”{明}{宋濂}《送晋王傅李君恩迪之官诗》序:“我知{李君}文且賢也﹐翩翩乎修辭﹐截截乎雅韻。”{唐}{李商隐}《高松》诗:“有風傳雅韻﹐無雪試幽姿。”【2】风雅的韵致。{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嘲弄嗤妍﹐凌尚侮慢者﹐謂之蕭豁雅韻。”{宋}{叶適}《题韩尚书帖》:“當時有識者皆怪訝﹐謂‘此乃古人遺風﹐前輩雅韻﹐奈何反被劾也’。”《宋书·谢方明传》:“無他伎能﹐自然有雅韻。”

  • 限韻-汉语大词典

    限韻

    【1】规定做诗的用韵。{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張南華}前輩真天才﹐或試之﹐命題限韻﹐應聲成章。”《红楼梦》第三七回:“就請{菱洲}﹑{藕榭}二位學究來﹐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録監場。”

  • 陰韻-汉语大词典

    陰韻

    【1】{宋}以前韵书﹐皆沿用《切韵》﹐分为二百零六部。{宋}{淳祐}间{平水}人{刘渊}增修《礼部韵略》﹐归并同用各韵为一百七部﹔{元}初{阴时夫}撰《韵府群玉》﹐又并为一百六部。{元}以来诗韵多沿用之﹐通称平水韵﹐也称“陰韻”。【2】音韵学家根据古韵母的性质﹐把字音分成三类﹕韵尾是b﹑d﹑g的叫入声﹔韵尾是m﹑n﹑ng的叫“陽韻”﹔入声和阳韵以外的叫“陰韻”。

  • 險韻-汉语大词典

    險韻

    【1】险僻难押的诗韵。{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六人懽然相得﹐羣居終日﹐長篇險韻﹐衆製交作。”{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第二人作《西廂》﹐即不敢用此險韻矣。”{陈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衾寒難入夢﹐險韻詩自課。”

  • 金石韻-汉语大词典

    金石韻

    【1】犹言金石声。《隋书·音乐志中》:“文辭金石韻﹐毫翰風飈豎。”{唐}{张籍}《哭于鹄》诗:“徒保金石韻﹐千載人所聞。”

  • 隸韻-汉语大词典

    隸韻

    【1】隶书的韵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购碑》:“蓋承{漢}分之餘﹐古意未變﹐質實厚重﹐宕逸神隽﹐又下開{唐}人法度﹐草情隸韻﹐無所不有。”

  • 骨韻-汉语大词典

    骨韻

    【1】风致,气派。《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此時居移氣﹐養移體﹐已非舊日枯槁之容了。然骨韻猶存﹐不免睹影思形。”

  • 體韻-汉语大词典

    體韻

    亦作“[體韵]”【1】体态韵致。《北史·宋弁传》:“以爲志氣謇諤不逮{李彪}﹐而體韻和雅﹐舉止閑邃過之。”《晋书·王坦之传》:“意者以爲人之體韵猶器之方圓﹐方圓不可錯用﹐體韵豈可易處!”{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书法》:“{許伯倫}行狎書﹐師{孫過庭}﹐勁媚錯出﹐圓熟温茂﹐如{王}{謝}兒郎﹐皆有體韻。”

  • 香韻-汉语大词典

    香韻

    亦作“[香韵]”【1】香气;香味。{明}{高明}《集贤宾·秋怀》套曲:“西風桂子香韻幽﹐奈虚度中秋。”{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屈原}〕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

  • 餘韻流風-汉语大词典

    餘韻流風

    【1】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文達}撫{浙}﹐剏詁經精舍﹐督{粤}﹐剏學海堂﹐提唱雋流﹐扇揚雅道﹐餘韻流風﹐到今未沫。”

  • 餘韻-汉语大词典

    餘韻

    亦作“[餘韵]”【1】馀音。{陈毅}《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笙歌餘韵依依送﹐雲眼星光閃閃飛。”【2】传留的韵致﹑气韵。{宋}{欧阳修}《岘山亭记》:“其(指{羊祜}﹑{杜預})功烈已蓋於當世矣。至於流風餘韻藹然被於{江}{漢}之間者﹐至今人猶思之。”{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亦猶書法自{六朝}迄{唐}﹐至{褚登善}﹑{徐季海}輩﹐餘韻猶存﹐風格毋容稍降矣。”【3】指遗留后世的韵事。{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微之}({元稹})所遇合﹐雖涉於流宕自放﹐不中禮義﹐然名輩風流餘韻﹐照暎後世﹐亦人間可喜事。”{明}{洪瀛}《秦淮舟泛》诗:“{六朝}餘韻賦高樓﹐極目{秦淮}放小舟。”【4】不尽的韵致﹑韵味。{清}{曹寅}《雨中和渔村韵》:“飲隊妨伶妙﹐狂歌倩{楚}才。劇憐餘韻在﹐寒雨滴蒿萊。”{宋}{张道洽}《咏梅》:“老樹有餘韵﹐别花無此姿。”

  • 風韻-汉语大词典

    風韻

    亦作“[風韵]”【1】指风声。{唐}{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月光摇淺瀨﹐風韻碎枯菅。”{唐}{刘禹锡}《酬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花稀。”【2】形容仪态优美。后多用以指妇女的美好姿态。{宋}{罗烨}《醉翁谈录·张时与福娘再会》:“{張時}年少風韻﹐又善談笑。”{元}{张可久}《锦橙梅》曲:“顫巍巍的插著翠花﹐寬綽綽的穿著輕紗﹐兀的不風韻煞人也嗏。”{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三:“{珊君}仍然像一朵使人爱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显露着{江}{浙}女人的风韵。”{清}{李渔}《风筝误·贺岁》:“但凡婦人家﹐天姿與風韻﹐兩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没風韻﹐卻像箇泥塑美人。”{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標緻﹐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風韻一發動人哩。”【3】谓食品的风味。{元}{陈德和}《落梅风·陶穀烹茶》曲:“試烹來是覺風韻美﹐比羊羔較争些滋味。”{金}{许道真}《眼儿媚》词:“濁醪篘得玉爲漿﹐風韻帶橙香。”{宋}{陶穀}《清异录·十远羹》:“忌入别物﹐恐倫類雜則風韻去矣。”【4】风度,韵致。《晋书·桓石秀传》:“{石秀}﹐幼有令名﹐風韵秀徹。”{李广田}《画廊集·记问渠君》:“山光水色﹐都无改于昔日的潇洒风韵。”{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烟霞雖異世﹐風韻如在矚。”【5】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情趣。{郭沫若}《蒲剑集·屈原考》:“它里面写的多是超现实的东西﹐充满着超现实的风韵。”《北史·杨素传》:“{素}嘗以五言詩七百字贈{番州}刺史{薛道衡}﹐詞氣穎拔﹐風韻秀上﹐爲一時盛作。”{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沈業富}〕工行書﹐風韻天然。”

  • 風風韻韻-汉语大词典

    風風韻韻

    【1】见“風風韵韵”。

  • 風流韻事-汉语大词典

    風流韻事

    【1】指男女私情方面的事情。{巴金}《家》三一:“他常常带着{张小桃}进出他的律师事务所。他的‘风流韵事’还多得很。”【2】指风雅之事。《隋唐演义》第七六回:“此旨一下﹐衆朝臣紛紛竊議:也有不樂的﹐以爲凟朝臣;也有喜歡的﹐以爲風流韻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然今日之{杭州}﹐則湖山無恙﹐雅道寂如﹐‘西林’一社﹐不可謂非風流韻事也。”

  • 音韻學-汉语大词典

    音韻學

    【1】语言学的一个部门,研究语音结构和语音演变。也称声韵学。{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小學兼聲音故訓﹐{宋}{吴棫}﹑{明}{陳第}講求古音﹐猶多疏失。{顧炎武}《音學五書》﹐始返於古﹐{江}({江永})﹑{戴}({戴震})﹑{段}({段玉裁})﹑{孔}({孔廣森})﹐益加闡明。是爲音韻之學。”{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音韻之學﹐自{沈約}爲四聲﹐及{天竺}梵學入中國﹐其術漸密。”{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绪论》:“漢語音韻學即辨析漢字聲﹑韻﹑調之發音及類别﹐並推迹其古今流變者也。”

  • 音韻-汉语大词典

    音韻

    亦作“[音韵]”【1】指文学作品的音节韵律。{南朝} {梁}{沈约}《答陆厥问声韵书》:“若以文章之音韻﹐同絃管之聲曲﹐則美惡妍蚩﹐不得頓相乖反。”《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内﹐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2】指女子的风度仪态。《太平广记》卷四四引{唐}{李复言}《河东记》:“有頃見一女人﹐年可二八﹐容華端麗﹐音韻幽閑。”【3】抑扬顿挫的和谐声音。《晋书·挚虞传》:“施之金石﹐則音韵和諧。”{唐}{刘禹锡}《百舌吟》:“笙簧百囀音韻多﹐黄鸝吞聲燕無語。”{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四折:“聽三弄瑶琴﹐音韻非俗。”【4】汉字字音中声母﹑韵母﹑声调三要素的总称。

  • 韻-汉语大词典

    《廣韻》王問切,去問,云。【1】和谐的声音。{汉}{蔡邕}《琴赋》:“繁絃既抑,雅韻復揚。”《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振厥維,光闡遠韻。”{李善}注:“韻,謂德音之和也。”{南朝 宋}{谢庄}《月赋》:“若迺涼夜自淒,風篁成韻。”{唐}{韩愈}《谢自然诗》:“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2】泛指声响。{前蜀}{韦庄}《哭同舍崔员外》诗:“祭罷泉聲急,齋餘磬韻長。”旧题{唐}{韩偓}《海山记》:“輕片有時敲竹户,素華無韻入澄波。”{宋}{周邦彦}《风流子·愁怨》词:“砧杵韻高,唤回殘夢,綺羅香減,牽起餘悲。”【3】指发出动听的声音。《宋书·後废帝纪》:“未嘗吹篪,執管便韻。”{唐}{孟郊}《游华山云台观》诗:“夜聞明星館﹐時韻女蘿弦。”{唐}{刘禹锡}《海阳湖别浩初师》诗:“風止松猶韻,花繁露未乾。”【4】声音相应和。{南朝 梁}{何逊}《七召》:“竹距石以袤通,水韻松而含響。”{前蜀}{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露白凝{湘}簟,風篁韻{蜀}琴。”{明}{唐寅}《焦山》诗:“日轉露臺明野溆,潮隨齋磬韻{江}湄。”{清}{黄燮清}《吴江妪》诗:“清歌侑素酌,韻以竹肉絲。”【5】音节的韵母部分。{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離句而必睽。”{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音有韻,義有類;韻協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6】指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范文澜}注:“同聲相應謂之韻,指句末所用之韻。”《红楼梦》第三七回:“{李紈}道:‘從此後……出題限韻,都要依我。’”【7】指一联诗句。{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宋}{赵与時}《宾退录》卷六:“{路德延}處{朱友謙}幕府,作《孩兒詩》五十韻以譏{友謙}。”{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文選》詩,有五韵七韵者。”【8】韵文。{晋}{陆机}《文赋》:“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9】气韵;神韵。{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命筆爲詩,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韻。”{卢文弨}补注:“了非向韻,言絶非向來之體韻也。”《晋书·庾敳传》:“雅有遠韵。”{宋}{黄伯思}《东观馀论·第三晋宋齐人书》:“{逸少}之書,{凝之}得其韻。”【10】情趣。{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南朝 梁}{江淹}《知己赋》:“每齊韻而等逕,輒同懷而共術。”{宋}{叶適}《送黄竑》诗:“嗟予病衰絶少韻,只欲炙背依茅簷。”【11】犹风味;香味。{宋}{陆游}《谢郭希吕送石洞酒》诗:“瑞露頗疑名太過,{橐泉}猶恨韻差低。”《说郛》卷四四引{宋}{朱肱}《酒经》:“酒以投多爲善,要在麴力相及,酒所以有韵,酒亦以其再投故也。”{元}{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鷄舌遥聞韻,腥脣厭授餐。”【12】风雅;风致。{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说·言语》:“{支道林}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養馬不韻。”《宋书·谢弘微传》:“{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藏垢纳污》:“殘稿盈庭,精舍因而欠好。是極韻之物,尚能使人不韻。”【13】美。{宋}{辛弃疾}《小重山·茉莉》词:“莫將他去比荼,分明是他更韻些兒。”{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王黼}奉敕撰《明節和文貴妃墓志》云:‘六宫稱之曰韻。’蓋時以婦人有標致者爲韻。”【14】姓。{明}有{韻鳌}。见《山西通志》。

  • 韻言-汉语大词典

    韻言

    亦作“[韵言]”【1】有韵的文辞。{清}{刘熙载}《艺概·诗概》:“以辯才三昩而爲韻言﹐固宜其舌底瀾翻如是。”{章炳麟}《文学说例》:“{中山王}泣樂對﹐語皆耦立﹐復施韵言﹐酒次讌談﹐亮非如是。”

  • 韻調-汉语大词典

    韻調

    【1】引申为腔调。{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四章:“{二楞}合着{小机灵}的韵调说。”【2】亦作“[韵调]”。音调。{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二賦情詞悲壯﹐韻調鏗鏘﹐與歌詩何異?”【3】气韵格调。{唐}{王勃}《鞶鉴图铭》序:“句讀曲屈﹐韻調高雅。”

  • 韻葉-汉语大词典

    韻葉

    【1】标韵字的叶形竹﹑木片。供作诗定韵之用。{清}{钮琇}《觚賸续编·奇觚》:“{長興}{朱羲人}﹐好古之士也。築一精室﹐名‘鳩柴’。列於室者﹐酒籌﹑韻葉﹑茗椀﹑食箸﹐多取諸竹木自然之質。”

  • 韻致-汉语大词典

    韻致

    亦作“[韵致]”【1】气韵情致。{明}{沈德符}《野獲编·妓女·杜韦》:“即{韋}韻致故在﹐亦憔悴無復人理矣。”{巴金}《利娜·第十七封信》:“我的美丽﹐我的韵致﹐甚至我的生命都献给那个理想﹐献给革命了。”{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宗伯常云:{雲林}畫﹐{江}東以有﹐無論清俗﹐其韻致超絶﹐當在{子久}﹑{山樵}之上。”

  • 韻攝-汉语大词典

    韻攝

    【1】等韵学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一类,称“韻攝”。如《四声等子》把《广韵》平声东冬锺﹑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入声屋沃烛等十一韵统括为一摄,把二百零六韵归并为十六摄。

  • 韻字-汉语大词典

    韻字

    【1】韵脚用字。亦指诗词之类的韵文。{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之十一:“一時風物堪魂斷﹐機女猶挑韻字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