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首

首(首)是什么意思

  • 昂首←→俯首 低头-反义词词典

    昂首←→俯首 低头ángshǒu-fǔshǒu dītóu

    【词性】:动

    昂首:仰着头,形容高傲。

    俯首:低着头,形容非常驯服。

    低头:1.垂着头;2.表示屈服。

    【例】 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就是凡是人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以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鲁迅:《坟·论照相之类》) 老爷这才明白,他是还短几两银子,说不出口,不禁低头,叹息了一声,默然不语,便让他吃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咱们一定要抗旱抗到天低头,誓夺秋季大丰收!(李准:《耕云记》)

  • 船首←→船尾-反义词词典

    船首←→船尾chuánshǒu-chuánwěi

    【词性】:名

    船首:船的前头部分。

    船尾:船的后头部分。

    【例】 从船首走到船尾共要二十分钟,可见这艘船是多么大、多么长呀!

  • 横眉←→俯首-反义词词典

    横眉←→俯首héngméi-fǔshǒu

    【词性】:形

    横眉:形容怒目而视的愤怒样子。

    俯首:形容非常驯服的恭顺样子。

    【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七律·自嘲》)

  • 拒绝←→肯首-反义词词典

    拒绝←→肯首jujué-kěnshǒu

    【词性】:动

    拒绝:不接受(意见、请求等)。

    肯首:同意。

    【例】 林震自告奋勇来帮忙,她拒绝了,说:“你抄,我不放心。”(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儿子要利用暑假骑自行车旅游,得到父亲的肯首。

  • 上首←→下首-反义词词典

    上首←→下首shàngshǒu-xiàshǒu

    【词性】:名

    上首:上头,上面。

    下首:下头,下面。

    【例】 姑娘过来仔细一看,只见上首那尊牌位,镌的字是“皇清诰授振威大夫何府君神主”,下首那尊是“皇清诰封夫人何母尚太君神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首←→尾-反义词词典

    首←→尾shǒu-wěi

    【词性】:名

    首:1.头。2.开头的。

    尾:1.尾巴。2.末端。

    【例】以刀劈狼首。(清·蒲松龄:《狼》) 履虎尾。(《易·履》) 首时过则书。(《公羊传·隐公六年》) 请西面而事秦,献恒山之尾五城。(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

  • 首创←→仿效-反义词词典

    首创←→仿效shǒuchuàng-fǎngxiào

    【词性】:动

    首创:最先创造;创始。

    仿效:模仿(别人的方法、式样等)。

    【例】 此盖上帝之所笃生,天固纵之,使多历年所,以福寿我黎民,原非汉、唐、宋首创诸君假仁义以行者之所得比也。(明·李贽:《读史汇.冯胜》) 约娜跪下身去饮水,于连也仿效着她。(〔法〕莫泊桑:《一生》)

  • 首恶←→胁从-反义词词典

    首恶←→胁从shǒuè-xiécóng

    【词性】:名

    首恶:作恶犯法集团的头子。

    胁从:因胁迫而跟从别人做坏事。

    【例】 肖队长和大家伙解释咱们的宽大政策,说除开首恶,无论是谁,过去做了坏事,说出来不打。(周立波:《暴风骤雨》) 胁从的只要坦白交待,都可以从宽处理。

  • 首领←→手下 帮手-反义词词典

    首领←→手下 帮手shǒulǐng-shǒuxià bāng·shǒu

    【词性】:名

    首领:比喻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手下:领属下。

    帮手:帮助工作的人。

    【例】 兴等差人招诱王屋县百姓首领王璋等五十余人。(宋·岳飞:《奏河北诸捷状》) 当莫达志诉说了活动二十吨六圆小钢筋的难处以后,对吴天柱说:“到了老兄这个码头,总要请老兄搭个帮手。(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 (荆公)分付手下:“只取沸汤一瓯来,你们自去吃饭。”(《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 首席←→末席-反义词词典

    首席←→末席shǒuxí-mòxí

    【词性】:名

    首席:最尊的席位。

    末席:最卑的席位。

    【例】 和尚捧出茶盘——云片糕、红枣和些瓜子、豆腐干、栗子、杂色糖,摆了两桌,尊夏老爷坐在首席,斟上茶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师旷止能审乐,不能作乐;龟年但能度词,不能制词;使与作乐、制词者同堂,吾知必居末席矣。(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

  • 首先←→最后-反义词词典

    首先←→最后shǒuxiān-zhuìhòu

    【词性】:副

    首先:1.最早。2.第一(用于列举事项)。

    最后:在次序或时间上在所有别的之后。

    【例】 首先跑出来的,是几个孩子,他们争着抢着扑在张腊月的腿上。(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反攻是一个长过程,是防御战的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也就是防御战的最后阶段。(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首座←→末座-反义词词典

    首座←→末座shǒuzuò-mòzuò

    【词性】:名

    首座:最尊的座位。

    末座:席次的末位。

    【例】 首座宣公八十四,其余次第差随肩。(清·赵翼:《汪屏周买菊作花当招诸人宴集》) 不识公门桃李,许我社采秋追队春风,参入末座否?(清·魏子安:《花月痕》)

  • 西首←→东首-反义词词典

    西首←→东首xīshǒu-dōngshǒu

    【词性】:名

    西首:西头。

    东首:东头。

    【例】 一时张老擦净了桌子,那姑娘便把张老同公子让在西首春凳,张老婆儿让在东首春凳坐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右首←→左首-反义词词典

    右首←→左首yòushǒu-zuǒshǒu

    【词性】:名

    右首:右边。

    左首:左边。

    【例】 云光汽车厂左首是机电学校,右首是十一中,厂校挂钩非常方便。

  • 黎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首lí shǒu

    【释义】:

    即黎民。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 黔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黔首qián shǒu

    【释义】:

    平民。以其为面目薰黑的劳动者,故称。黔,黑色。战国及秦代对于平民的称谓。初见于《战国策·魏策》、《吕氏春秋》的《振乱》、《怀宠》等篇。《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裴骃集解引应劭曰:“黔亦黎,黑也。”《说文解字》卷十上:“秦谓民黔首,谓黑色也。”

  • 员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员首yuán shǒu

    【释义】:

    指百姓。古百姓为光头,不戴帽子,故称。员,同“圆”。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员首遽善,犹氤氲之顺劲风。”《隋书·音乐志中》:“悠悠亘六合,员首莫不臣。”六合,上下四方。

  • 鹢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鹢首yì shǒu

    【释义】:

    指船。《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鹢首,浮吹以娱。”汉·张衡《西京赋》:“浮鹢首,翳云芝。”

  • 元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元首yuán shǒu

    【释义】:

    君主,帝王。《书·益稷》:“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孔传:“元首,君也。”三国·魏·曹丕《灾异免策三公诏》:“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禹汤辠己之义乎?”辠,古“罪”字。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凡百,所有的一切。宋·司马光《谢门下侍郎表》:“臣避命弗获,居宠为忧,谨承元首之明,竭股肱之力。”

  • 白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白首bái shǒu

    【释义】:

    人老头白,指老年。《史记·万石君传》:“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羔。”南朝·梁·江洪《胡笳曲》:“红颜征戍儿,白首边城将。”

  • 皓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皓首hào shǒn

    【释义】:

    年老发白,指老年。《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颎,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孔明车上大笑曰:‘我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 华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华首huá shǒu

    【释义】:

    犹白首。《后汉书·樊准传》:“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

  • 首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首服shǒu fú

    【释义】:

    帽子的异称。谓护头之服。《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郑玄注:“追师,掌冠冕之官,故并主王后之首服。”亦谓自首服罪。

  • 螓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螓首qín shǒu

    【释义】:

    美女代称。螓,本为蝉的一种,取其额方广,以喻美女,即所谓“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毛传:“螓首,颡广而穷。”

  • 圆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圆首yuán shǒu

    【释义】:

    人,人类。因人首为圆形,故称。《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北齐元会大飨歌》:“悠悠亘六合,圆首莫不臣。”《魏书·灵徵志上》:“弭谴咎,致休祯,圆首之类,咸纳于仁寿。”谴咎,罪过;休祯,吉祥。唐·白居易《为宰相贺赦表》:“肆眚措刑,涤瑕荡秽,凡在圆首,纳于欢心。”眚(shěng),过失;瑕,污点,毛病。

  • 岁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岁首shuì shǒu

    【释义】:

    新一年的开始,指正月。古代岁首所指的月份不一。《史记·武帝本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

  • 首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首祚shǒu zuò

    【释义】:

    岁首。晋·王羲之《月仪书》:“日往月来,元正首祚。”

  • 帕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帕首mò shǒu

    【释义】:

    头巾。裹头用。宋·刘直庄《贺制置李尚书》:“绿沉金锁,帐环百万之精兵;帕首腰刀,庭列诸屯之大将。”又作动词:裹头。

  • 祸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祸首huò shǒu

    【释义】:

    制造祸害的头目,或造成祸害的责任者。《左传·昭公四年》:“申无宇曰:‘楚祸之首,将在此矣’。”唐·杜甫《写怀》诗:“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 首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首恶shǒu è

    【释义】:

    罪魁祸首。《新唐书·郑从谠传》:“乃推捕反贼,诛其首恶。”

  • 衅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衅首xìn shǒu

    【释义】:

    祸首,罪魁。《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先主于是乃厚侍靖。”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孙盛曰:“靖处室则友于不穆,出身则受位非所,语信则夷险易心,论识则殆为衅首。”

  • 首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首春shóu chūn

    【释义】:

    正月的别称。以其为春季之首,故称。清·姚鼐《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诗:“首春上将西出师,蚁穴初开天宇空。”

  • 首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首岁shǒu suì

    【释义】:

    指正月,意为一岁之首月。《汉书·萧望之传》:“今首岁日月少光,咎在臣等。”颜师古注:“首岁,岁之初首,谓正月也。”

  • 岁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岁首suì shóu

    【释义】:

    一年的头一个月,即正月。《史记·武帝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

  • 首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首夏shǒu xià

    【释义】:

    农历四月,谓为夏季之首,犹孟夏。三国·魏·曹丕《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 首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首秋shōu qiū

    【释义】:

    农历七月的别称。犹孟秋,谓秋季之首月。南朝·梁·王僧儒《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

  • 首-古汉语虚词词典

    首shǒu

    副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的初次施行或情况开始出现。义即“首先”、“开始”。①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首诛也。(《国语·晋语四》)——句义:我观察晋公子重耳是贤人,他的随从都是国家栋梁之材,有这些人辅佐公子,一定能得到晋国。得到晋国后就会去讨伐不按礼迎送他的国家,曹国将首先被征伐。②初,吴王首反,并将楚兵,连齐、赵。(《汉书·荆燕吴传》)——将(jiàng):带领。连:联合。③世祖自初发迹,功庸显著,宁乱静寇,首佐大业。(《陈书·世祖本纪》)——功庸:功劳。宁乱静寇:平定叛乱,肃清寇贼。④朕纂洪业,首相王室。(《晋书·何曾传》)——句义:我继承大业时,〔何曾〕首先辅佐了我的王朝。朕:皇帝自称。此指晋武帝司马炎。纂(zuǎn):继承。

  • 俯首贴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俯首贴耳fǔshǒutiēěr

    形容非常驯服恭顺。“贴”也做“帖”——桀骜不驯(那匹~的烈马,经过骑兵战士的训练,终于俯首贴耳了。)

  • 回首-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回首huíshǒu

    见[回顾]

  • 上首-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上首shàngsnǒu

    见〔上手〕

  • 首-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首shǒu

    ①头——尾(首~相连)②最先,最早——末(~班车)

  • 首恶-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首恶shǒuè

    作恶犯法集团的头子——胁从(首恶必办,~不问。)

  • 首席-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首席shǒuxí

    最高的席位——末座(客人坐在首席,主人~相陪。)

  • 首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首要shǒuyào

    摆在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次要(~工作/~人物/~任务)

  • 畏首畏尾-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畏首畏尾wèishǒuwèiwěi

    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很多——敢想敢干(这一点困难,你就畏首畏尾,缺少青年人~的精神。)

  • 下首-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下首xiàshǒu

    见〔下手〕

  • 俯首-古语词今用词典

    俯首fǔshǒu

    低头。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司马谈临死时,拉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死后,你一定不要忘记我生前想写的一部书。作为太史,不能将以前天子的功业记载下来,我始终感到惶恐不安,你一定将这些记住。“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司马迁低头流泪说:儿子愚笨不聪明,请让我详细地了解先人所编历史和典故,然后再如实地记载下来,不敢有所疏漏。)司马谈死后三年,司马迁任太史令,利用朝廷所藏书籍档案,收集史料,始撰《史记》。(《史记·太史公自序》)后引申为:顺从、屈服。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低头。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郭沫若《访日杂咏十首·箱根即景》:“红叶经霜久,依然变故枝。开窗闻晓鸟,俯首拾新诗。”《成都晚报》:“要是猎手不肯罢休,母猴就将幼仔抛到远处,然后毅然下地俯首就擒,希图用自己的生命换得小猴的安全。”

    ②顺从、屈服。鲁迅《花边文学·算账》:“大莫大于尊孔,要奠要于崇儒,所以,只要尊孔而崇儒,便不仿向任何新朝俯首称臣。”《人世间》:“他们在为终于改写了三十年来俯首称臣的历史而欣喜若狂。”《家庭》:“一位年轻姑娘被拐卖到千里迢迢的穷乡僻壤,买主对她囚禁、凌辱、折磨……她却从此俯首奴从,成了依顺驯服的奴隶。”

  • 颔首-古语词今用词典

    颔首hànshǒu

    点头。唐朝,是李氏的天下,故视李耳为祖,将《道德经》奉为主要经典。盛唐时又崇信佛教。唐宪宗李纯晚年,既喜欢神仙,又笃信佛。元和十四年正月,兴师动众,破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迎接佛骨。韩愈作诗以叙之:听讲佛经的人多得像浮萍一样挤在一起。以致黄衣道士来讲道,听者却寥寥无几。华山上的女道士想将佛教驱除,穿着整齐地宣讲道家的道义。她们把听经的人都吸引到道院来,寺院内一下子空空如也。听教的贵妇们又当场解下饰物作为馈赠,馈赠的东西甚多。宫庭的内侍传下皇帝召见的命令,皇帝与后妃们都十分愿意结识华山的道士们。“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玉皇大帝点头同意后回到了天宫,华山女道士像仙人般乘龙骑鹤进了宫庭。)女道士乔装打扮,炫耀姿色,假借仙灵以惑众,君王不察,反点头同意让其进入宫庭。其讽刺之意,隐约寓于诗中。(唐·韩愈《华山女》)

    今沿用本义。

    何为《第二次考试》:“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文荟》:“在郑君里家里,她(周璇)别好泰国电影皇后送给她的工艺别针——龙舟,理好新烫的头发,在镜子前颔首一笑,唱起了《天涯歌女》。”《书讯报》:“他好像已有心理准备,态度镇定,只是无言、颔首而已。”

    *《中国旅游报》:“当她披散起一头青丝秀发,倾射出两泓哀怨而倔狠的眸光之时,连史蜀君导演都附额颌首:‘金梦胜任了爱琳!’”[颔,本当作顉,低头义。习非成是,顉首,今多作颔首。颌,音hé。口腔上下骨和肌肉组织。颔首,今多不作颌首。]

  • 翘首-古语词今用词典

    翘首qiáoshǒu

    抬头。东晋文人陶潜,字元亮。年少时就胸怀高尚,博学善文,洒脱不羁,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趋奉权贵,乃辞官离去。他在《归去来》辞中说:“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避观。”(常在园中闲步,自得其乐,虽设有家门却常关闭,柱杖出游,时而小憩,时而抬头远望。)后虽征召他为著作郎,终推辞而不去。(《晋书·陶潜传》)后引申为:殷切盼望。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抬头。方纪《挥手之间》:“当天10点钟,所有的战士都翘首西望,向天空中寻找那架从延安起飞的飞机。”《海外文摘》:“走出很远,她不由地回头去望那个饮风啜雨、翘首街头的妓女。”《文摘周报》:“她同成千上万的华侨们在万隆的街头翘首欢迎来参加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②殷切盼望。汪润滋《卖蟹》:“那些没买到蟹子的人,有的失望而去,有的翘首而待。”《现代妇女》:“多少城市家庭正焦急地翘首盼望,这些从山野里走来的村姑娘,”《祝您健康》:“我的磁保健器,已被国家授予专利权,现正翘首以待能够得到具有高瞻远瞩的企业家的支持。”

  • 首先……接着(跟着、随即)……-关联词语词典

    首先……接着(跟着、随即)……

    “首先”、“接着(跟着、随即)”都是副词,连用构成“首先……接着(跟着、随即)……”的格式,表示时间或次序先后的承接。“首先”用在前一分句,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得最早、最先;“接着(跟着、随即)”用在后边分句,表示相关的另一动作或情况紧接着前一动作情或况发生。例如:

    ①国王首先暴躁起来,接着是王后和妃子,大臣,臣官们也都有些焦急,矮胖的侏儒们则已经开始冷笑了。(鲁迅《铸剑》)

    ②首先是锣鼓和喇叭,跟着是小学生的洋鼓和军号。(周立波《暴风骤雨》)

    ③首先从李闯王和将士们的剑柄上和马辔头的铜饰上闪着亮光,随即照亮了纷纷前进的马蹄。(姚雪垠《李自成》)

  • 首先……其次……-关联词语词典

    首先……其次……

    “首先”、“其次”都是副词。连用构成“首先……其次……”的格式,表示次序的承接。“其次”,用于后一分句,表示次序较后的,相当于序数“第二”。例如:

    ①雅集按照原定的程序顺利进行:首先喝了三道功夫茶。其次磨上香墨,铺好宣纸,请梁季育即席吟诗。(欧阳山《苦斗》)

    ②顾炎武首先是有气节的有骨头的坚强的爱国主义者,其次才是有伟大成就的学者。(吴晗《爱国学者顾炎武》)

    “其次”也可以说成“再则”。例如:

    ③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但是单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求别的条件和它配合。首先是人民的条件。再则还要求好打的敌人,例如敌人疲劳了,或者发生了过失,或者该路前进的敌人比较地缺乏战斗力。(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如果所关联的事项不止两项,可以叠用“其次”,或者在“其次”之后加用关联短语“再其次”,或者用序数“第三”表示。例如:

    ④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其次,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其次,怎样去动员?……其次,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毛泽东《论持久战》)

    ⑤首先,我打算结婚。其次,顺便把大学念完。再其次,找一点对国计民生有小小好处的事儿干一干。(欧阳山《苦斗》)

    ⑥随手举一个例罢,先前的《列宁青年》上,有一篇评论中国文学界的文章,将这分为三派,首先是创造社,作为无产阶级文学派,讲得很长,其次是语丝社,作为小资产阶级文学派,可就说得短了,第三是新月社,作为资产阶级文学派,却说得更短,到不了一页。(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 首先……然后……-关联词语词典

    首先……然后……

    “首先”,副词;“然后”,连词。连用构成“首先……然后……”的格式,表示时间或次序先后的承接。“然后”,用在后一分句,强调时间先后的承接。例如:

    ①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毛泽东《矛盾论》)

    ②首先要你的思想、概念准确,然后才能写出准确的文章。(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

    ③应该首先把证据掌握得尽可能充分,然后再用心考虑步骤。(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 出发 动身 起程 启程 起行 登程 首途-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出发 动身 起程 启程 起行 登程 首途

    出发chūfā 动身dòngshēn 起程qǐchéng 启程qǐchéng 起行qǐxíng 登程dēngchéng 首途shǒutú

    动词。表示行程开始,离开原来所处的地方。

    “出发”强调开始离开原地而进入行程;可用于人和车、船等。例如:“二更时候,李双喜带着十几个亲兵出发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当我们这批飞行员出发去航校时,爸爸和全家到火车站去送我”(《光明日报》,1979.5.18);“浩浩荡荡的车队出发了”(《一九五八年散文特写选》)。

    “动身”强调开始行动;只用于人。例如:“趁着天还没有亮,你们赶快动身”(《沫若剧作选》);“简素华匆匆忙忙洗了脸,连早饭也不吃,立刻就要动身走”(艾明之:《浮沉》);“一直等到来年开了春以后,人们才动身下地”(峻青:《秋色赋》)。

    “起程”和“启程”都强调行程开始;可用于人和车、船等。“起程”侧重于从整个行程的角度来着眼;“启程”则着重于从行动的角度来看,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重要的、正式的出访或很有意义的行程的开始。例如:“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天不晌午就到了阎家山”(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公路很平很直,车队只要早上七点起程,下午两点左右就可以到邯郸”;“苏丹第一副总统启程来华”(《人民日报》,1979.11.30);“听说杨嗣昌已经从夷陵启程,将亲自来巫山督促外路官军进兵”(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上册);“他又要所有的草灰……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鲁迅:《故乡》)。

    “起行”强调开始走:可用于人和车、船等;有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例如:“次日,清早起行,以便下午烈日烤炙之前赶抵杨村”;“轮船靠在万县江岸停航六七小时,深夜三点钟光景起行,以便黎明时航抵瞿塘峡,让乘客在白天饱览三峡景色”。

    “登程”强调上路,登上行程;只用于人;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回到床上便酣然入睡,准备一早登程离去”(《人民文学》,1979,6);“从汨罗跑到纸坊来,足足跑了一个礼拜……和从前上京求名的‘风餐露宿、星夜登程’的举子一样”(郭沫若:《革命春秋》)。

    “首途”强调上路,开始旅程;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多用于记叙和新闻报道。例如:“七月二十七日,先生自绍兴首途回程,八月一日抵上海”;“这次大平首相再度组阁伊始即首途来华”(《人民日报》,1979.12.7)。

  • 回想 回忆 回顾 回首 回溯 追想 追忆 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回想 回忆 回顾 回首 回溯 追想 追忆 忆

    回想huíxiǎng 回忆huíyì 回顾huígù 回首huíshǒu 回溯huísù 追想zhuīxiǎng 追忆zhuīyì 忆yì

    动词。表示想以往的事。

    “回想”和“回忆”用得比较普遍,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回想”用于一般平常的、较随意的想,意思较轻;“回忆”用于有意识地使经历过的事或过去的印象重新浮现脑中的思想活动,意思较重。例如:“那十年浩劫中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使人寒栗”;“我和她过去的历史已不堪回想了”(《鲁彦选集》);“请你回忆一下,上次到北京是怎样和我会面的”;“周天雷又断断续续地回忆着,自己又不禁好笑起来”(孟伟哉:《昨天的战争》,第一部第一卷)。

    “回顾”和“回首”都有比喻的形象色彩。“回顾”本义是回过来看,“回首”本义是掉回头来,现都用来比喻想过去的事。“回顾”有回望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回顾抗战时期那艰苦的岁月里,大家的战斗精神还是比较饱满的”;“为统一思想,地委引导大家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人民日报》,1977.12.21)。“回首”是文言词,口语里不用,书面语色彩很浓;只和“往事”“过去”“不堪”等有限的词语搭配。例如:“保尔曾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让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从记忆中永远消失吧,甚至连做梦也别再梦到它”(《作品》,1981,4)。

    “回溯”含有“从晚近想到久往”的意味,一般用于想较久的往事;书面语色彩也浓厚,口语里不用。例如:“自而今回溯到濛鸿,从没有人说过里面有个形式与前相同”(《许地山选集》);“象是当年一个战役的前夕,接到毛主席、中央军委的命令。许多人自然而然地回溯到以往,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涌向脑海”(张天民:《创业》)。

    “追想”和“追忆”都含有“极力做到清楚地想起往事”的意味,比起“回想”“回忆”“忆””“回溯”等,意思重一些。“追忆”的意思更重于“追想”。“追想”可在书面语和口语里使用;“追忆”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调查人员清我们尽量追想事件发生过程的详情细节”;“追想起来,对苏小姐真过意不去”(钱钟书:《围城》);“鸿渐追想他的国文先生都叫不响,不比罗素、陈散原这些名字”(同上)。“她在追忆刚才和李玉亭的讨论,想要拾起那断了的线索”(茅盾:《子夜》);“步上长江大桥,止不住追忆六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情景”。

    “忆”的意思和“回忆”一致,是文言词,口语里不用,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例如:“见物思人,乃忆去岁与妻子共钓湖边,情景恍在目前”;“抚着自己的膝盖,忽然忆起似的解开套裤,从膝盖上解下一块缚着的棉花”(《于伶剧作选》)。

    “忆”可表示“记得”的意思(如说:“君忆否?去岁正此深秋之夜与君分别”)在这种意义下,和本组其他词无同义关系。

  • 聚会 聚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聚会 聚首

    聚会jùhuì 聚首jùshǒu

    动词。表示(熟人或相互有某种关系的人们)会合在一处见面、交谈或进行某种活动。

    “聚会”强调从本来分散于各处而来到一处共会一堂;一般用于多个人的会合。例如:“同志们,今天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聚会”(臧克家:《诗与生活》);“当人们都穿着最好的衣裳在草地上聚会的时候,她也要稍微打扮一下”(《建国以来短篇小说》,上卷);“被这消息惊动的人——乔式夫的朋友们,于是马上聚会到他家里来”(师陀:《马兰》)。

    “聚首”强调碰头、见面,含有“相互间分隔了较长时间而又碰在一起”的意味,用于两个熟人之间的会面或多个人的会合;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忆前年同您聚首于山城的情景,恍如目前”;“我们的党,终于有了三中全会,而我们这些劫后余生的知识分子,居然又聚首、举行起什么‘阳光宴’来了”(《小说月报》,1982,3);“头脑清晰明白大势者却少,数人聚首,非谈衣饰,即论宴会”(许广平语,《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七》)。

  • 开创 首创 创始-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开创 首创 创始

    开创kāichuàng 首创shǒuchuàng 创始chuángshǐ

    动词。表示最先创造或第一个创造。

    “开创”强调由此作出开端,有开辟性;含有“所创造的事物由此发展开去”的意味;多用于事业、工矿企业、局面、朝代、新纪元等,使用范围较广。例如:“新中国很快站住了脚,并且开创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这样的人开创了这个油矿,可在这个油矿他没有穿着衣服睡觉的自由”(张天民:《创业》);“刘邦立为皇帝,统一中国,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汉朝”(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首创”强调第一个首先造出;意思比“开创”略重,语气也较为强调;一般用于制度、方法、理论、著作等。例如:“子产首创刑鼎,削减贵族特权,确是一个进步的措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阴阳相配的事实虽不是孔氏首先发现的,但是阴阳对转的理论则是孔氏首创的”(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先生这部《中国语言学史》是部首创的著作”(《语文研究》,1981,2)。

    “创始”强调开头创造,含有“所创造的事物从此开始存在”的意味,意思比“首创”“开创”都轻一些;一般用于学派、学说、制度;有书面语色彩,多见于书面语,只是在修饰“人”时可在口语里使用。例如:“重要学派除了道家,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在这个国家里,产生法、纵横两家,子产是这两家的创始人”(同上);“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起就献身于中国革命……他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领袖 首脑 首领 头领 头头儿 头儿 头目 头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领袖 首脑 首领 头领 头头儿 头儿 头目 头子

    领袖lǐngxiù 首脑shǒunǎo 首领shǒulǐng 头领tóulǐng 头头儿tóutour 头儿tóur 头目tóumù 头子tóuzi

    名词。指集体、组织或政治军事团体的领导人。

    “领袖”具有尊敬和庄重的态度色彩,一般用于国家、政党的领导人,含褒义。例如:“我们的毛主席,是人民的领袖和榜样”(《郭小川诗选》);“国民党、帝国主义一班强盗用鬼蜮的伎俩、卑鄙的手段来谋害革命,来谋杀革命领袖”(《周恩来选集》,上卷);“朝鲜人民在英明领袖金日成主席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进行着国家的建设”。

    “首脑”强调是在思想上、政策上起领导作用的人,有尊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政府领导人,也可用于机关的负责人;不带褒贬,意思比“领袖”轻。例如:“双方希望两国政府首脑的互访将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人民日报》,1983.10.14);“怪不得他那样稳重而练达,原来是这个贸易部门的首脑”。

    “首领”也有尊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军事集团为首的人,有时也用于其他上层领导者,意思比“首脑”稍轻;是个无褒贬义的中性词,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窦开远等三大首领奔到闯王面前,替他带路”(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他们,尤其首领曾琦,也倡导过飞潜政策,便是天上用飞机,海里用潜艇”(郭沫若:《学生时代》);“我瞪大眼,瞧着这精明的首领”(《收获》,1981,1);“这个宗教团体的首领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头领”用于较小军事组织或较小军队的领导者,不带褒贬,意思比“首领”轻;多见于早期白话小说,现代除历史小说外,一般很少用。例如:“你原是坐山虎手下的头领,他手下人的情况只有你摸的最清”(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童子军副头领王四前来听令”(同上书)。

    “头头儿”一般用于小单位或群众组织的领导者,不带褒贬;是口语用词,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仅凭这一点,他就使邻近的小朋友们无比佩服,于是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小头头;“造反头头挖苦她是瞎了眼睛”(《小说月报》,1981,11);“李强笑着回答说:‘他吗?……他是俺们的头头儿?’”(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头儿”带随便的态度色彩;也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你问我的名字干什么?这长毛头儿,要杀就杀,要斩就斩,别尽跟噜苏!”(《阳翰笙剧作选》);“马头儿决不是轻率从事的人”(《当代》,1981,2)。

    “头目”既可用于集团的上层领导人,也可用于中下层为首的人,含有不尊敬的、鄙薄的态度色彩,带贬义。例如:“可是汪精卫大哭大闹,顽固地反对立即处决这些右派大头目”(《人民日报》,1978.3.11);“那个小头目儿早已垂涎三尺,大模大样地坐在瓜棚上吆喝”(刘绍棠:《瓜棚柳巷》);“刘宗敏没有将自己的猜想说出来,挥手使总管和小头目一齐退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

    “头子”用于社会集团为首的人,含憎恨和鄙视的感情态度色彩,是个贬义词;一般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这反革命头子、阶级敌人罪大恶极,呸!开个公审大会,枪毙他”(陈其通:《万水千山》);“月圆的眼睛一阵阴暗,说:“我打胎没出满月,怕血光冲败那个黑狗头子的官运”(刘绍棠:《草莽》)。

  • 起先 起初 起首 最初 开初-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起先 起初 起首 最初 开初

    起先qǐxiān 起初qǐchū 起首qǐshǒu 最初zuìchū 开初kāichū

    副词。表示事情起始的那一较短暂的阶段。

    “起先”“起初”“起首”都强调事情起头的时候。“起先”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起初”则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起首”比较典雅,书面语色彩比“起初”浓厚,现代书面语里少用。例如:“要他到服务行业工作,起先他想不通,不愿意,后来才想通了”;“起先,真使云普叔欢喜”(叶紫《丰收》);“况且他底买卖起先都是你拿资本出来,要离异时,照法律,最少总得把财产一半分给你”(《许地山选集》);“剑平早料到会有这么一个结局,起初也觉得过意不去,但立刻他又鼓励自己”(高云览:《小城春秋》);“起初是发电,过一道坝,发一次电”(华山:《童话的时代》);“起初领导同志并没有告诉他们是什么部队”(孙犁:《风云初记》);“起首,事情便不顺利,准备的配件几乎半数不合要求”;“起首几年,遇着困难,无暇翻拾”(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新序》)。

    “最初”强调事情发生的最早时期,含有“时间上发生得很早”的意味;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奴隶最初被使用在畜牧业上,后来也被使用在手工业上”(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我们的祖先最初大约定居于黄河流域”。

    “开初”在意思上和“起初”较为一致,但是明显地含有回述过去的意味,多用于忆述;原为方言词,现以用于书面语较为多见。例如:“开初,梁永生认为这种说法倒是有可能的,因为民兵袭击敌人是常有的事”(郭澄清:《大刀记》);“开初害怕——俺家乡一马平川,哪见过山洪呀”(《小说选刊》,1982,6);“开初,在地里听妇女们叽叽喳喳议论,他还以为不是实在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死尸 尸首 遗体-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死尸 尸首 遗体

    死尸sǐshī 尸首shīshǒu 遗体yítǐ

    名词。指人死后的身体。

    “死尸”和“尸首”多用于不相识的、一般的死者。“死尸”强调死了的这种性质;“尸首”则突出已死的人体有头部。例如:“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即从大阙口中,窥见死尸,胸腹俱破,中无心肝”(鲁迅:《野草》);“为了不露他们的马脚,想了个‘雪里埋死尸’的穷点子”(曲波:《林海雪原》);“雪后的几天,下堡村的人,每天早晨都带着钁头和铁锹,去掩埋夜间倒毙在路上的无名尸首”(柳青:《创业史》,第一部);“洞子前面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几具敌人的尸首”(巴金:《杨林同志》)。

    “遗体”用于相识的或熟悉的而且尊敬的死者,有尊敬的态度色彩。例如:“今天首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向敬爱的周总理的遗体告别”;“曹振德朝躺在他怀里的小儿子的遗体激动地呼唤道:‘明生!爹的好孩子,党的好孩子!’”(冯德英:《迎春花》)。

  • 罪魁 首恶 元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罪魁 首恶 元凶

    罪魁zuìkuí 首恶shǒu’è 元凶yuánxiōng

    名词。指作恶犯罪的团体中的首要分子。

    “罪魁”强调在作恶犯罪中起领头作用的人;常与“祸首”连用(在它之前)。例如:“林彪、‘四人帮’是推行极左路线的罪魁祸首”(《光明日报》,1979.8.10);你既然知道这些,就应当帮助我们剿除那些屠害生灵的罪魁祸首,杀人抢掠的匪徒”(曲波:《林海雪原》);“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清朝官军,而不是太平军”(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首恶”和“元凶”都强调对造成罪恶第一个要负责任的分子。“首恶”突出作恶最甚的性质;使用范围广些,可用于有一般的作恶犯罪活动或发动侵略、残杀等重大罪恶的个人或集团。例如:“对刘泽、燕王以及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谋反大逆,也只诛首恶,不起大狱,避免株连无辜”(《光明日报》,1979.10.2);“你不知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首恶必办,协从不问’吗”;“东条英机是发动侵华战争的首恶分子”。“元凶”含有“行凶和最凶横者”的意味,意思比“首恶”以及“罪魁”都重;一般用于政治、军事方面犯重大罪恶的个人或集团。例如:“我们尊重他们的意见未将战犯名单列上去,‘元凶’、‘首恶’等字眼也都勾去”(《周恩来选集》,上卷);“希特勒这个制造了人类一场大浩劫的元凶,在法西斯覆灭时绝望自杀了”;“对于身为这一暴行的元凶的那个国家,中国不能不表示深切的遗憾和严正的谴责”(《人民日报》,1979.7.22)。

  • 相见恨晚,仰首长叹-实用委婉语词典

    相见恨晚,仰首长叹

    用于向人告白自己与对方认识太晚,不能结秦晋之好,或错过相知的机会,实在遗憾。

  •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实用委婉语词典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意为人即使到了白发老年,亦有征服千山万水的雄心壮志。林伯渠语。

  • 不堪回首-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堪回首

    婉指伤心欲绝。意为对已经发生的悲剧,不忍再去追怀。

  • 首秋-实用委婉语词典

    首秋

    意指农历七月,秋季的第一个月。也称“孟秋”、“兰秋”、“兰月”、“相月”、“瓜时”(采瓜之时)。

  • 心折首肯-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折首肯

    与“心折殊深”含义相近。“首肯”,即点头赞同。

  • 依依俯首-实用委婉语词典

    依依俯首

    婉指对方(多指女子)爱的羞涩,眷恋不舍,以至于低下头来。

  • 翘首梁园,时深依结-实用委婉语词典

    翘首梁园,时深依结

    意为我抬头仰望您居住的地方,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依恋的心情更加郁结起来。

  • 元首-实用委婉语词典

    元首

    人脑的谑称。意为就像国家的元首,即首脑。

  • 白首不渝-实用委婉语词典

    白首不渝

    形容人虽然到了老年,但仍可抱有壮心不已的情怀。

  • 首-孙子兵法词典

    首shǒu

    【释义】:

    头。《九地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梅尧臣注:“蛇之为物也,不可击;击之,则率然相应。”

  • 顿首-敬谦语小词典

    顿首dùnshǒu

    敬辞。原意为磕头。用来向对方表示致敬,常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唐·韩愈《答胡生书》:“愈顿首,胡生秀才足下。”《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将简拆开灯下看时,写道:‘山顿首,字覆爱卿韩五娘妆次。’”《儒林外史》七回:“一日,两位正在寓所闲坐,只见长班传进一个红全贴来,上写‘晚生陈礼顿首拜’,全贴里面夹着一个单贴。”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仆树人顿首。十二月九日。”

  • 首当其冲-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首当其冲

    “当”指面对着、向着;“冲”是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这个成语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例如:“战斗打响时,首当其冲的便是前沿阵地。”“洪水袭来,这个小山村首当其冲,几乎被裹走了。”现在很多人以为它是处于首要位置、起领头作用等意思。例如:“为彻底清除西湖的淤泥,方法不少,困难更多,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问题。”“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是首当其冲的。”这是错误的用法。

  • 桀骜不驯 俯首帖耳-反义词应用词典

    桀骜不驯 俯首帖耳

    桀骜不驯 jié'àobùxùn

    俯首帖耳 fǔshǒutiē'ěr

    【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顺。

    〔例句〕

    1.我看到左贤王实在桀骜不驯,只好警告他一下。

    2.他识字读书,聪明出众,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

    3.我想,敢于公开反对执政官的人,一定是性格刚烈,桀骜不驯的;可一见面才知道,她竟是那样温柔可亲。

    【俯首帖耳】也写作“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

    〔例句〕

    1.就是凡是人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以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

    2.他们以征服者的姿态,一方面横行霸道,任意斥责一切对外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一方面收买拉拢,竭力培植对侵略者俯首帖耳的买办官僚。

    3.什么也抓不到的时候俯首帖耳,听命于人,这是自认为“人下人”的奴隶。

  • 独创 首创-近义词应用词典

    独创 首创

    独创 dúchuàng 首创 shǒuchuàng

    【独创】独特的创造(多指发明、主张等)。如:

    1.有继承,历史才不会中断,有独创,社会才能发展。

    【首创】创始,首先创造。如:

    2.在四化建设中,人民的革命干劲和首创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辨析:“独创”着重于“独”,独特的,运用范围比“首创”广,可指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创造、发明,如例1。“首创”着重于“首”,最先的,第一个创造的,前所未有的,如首创精神。“独创”常作谓语,也作“有”的宾语。“首创”常作定语,也作判断宾语,如水稻联合插秧机是曹文韬所首创。

  • 首要 主要-近义词应用词典

    首要 主要

    首要 shǒuyào 主要 zhǔyào

    【首要】最重要的,摆在首位的。如:

    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主要】起决定作用的,事物中最重要的。如:

    2.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辨析:“首要”程度比“主要”更重要,是主要中头等重要的。二者有差别,如首要分子与主要分子,主要分子为数多些,主要分子中为首的,才是首要分子。

  • 白首-古文观止词典

    白首bái shǒu

    【词性】:名词

    白头,人老发白,用以指老年(1)。《滕王阁序》:宁知自首之心。——难道人老头白还要改变志节。

  • 匕首-古文观止词典

    匕首bǐ shǒu

    【词性】:名词

    短剑,短刀(2)。《贾谊治安策一》:匕首已陷其胸矣。——短刀已经刺进他的胸口了。《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而匕首窃发。——而短剑就从暗处刺过来。

  • 低首下心-古文观止词典

    低首下心dī shǒu xiià xīn

    屈服顺从(1)。《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刺史虽然平庸懦弱,又怎么肯向鳄鱼屈服顺从?

  • 顿首-古文观止词典

    顿首dùn shǒu

    叩头。古代九拜之一。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表示对人的敬意(1)。《李陵答苏武书》:李陵顿首。——李陵顿首。

  • 俯首帖耳-古文观止词典

    俯首帖耳fǔ shǒu tiē ěr

    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1)。《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至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

  • 皓首-古文观止词典

    皓首hào shǒu

    白头,指年老(1)。《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壮年出使,年老而归来。

  • 稽首-古文观止词典

    稽首qǐ shǒu

    【词性】:名词

    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这里用作动词,指行此礼(5)。《叔向贺贫》:宣子拜,稽首焉。——宣子跪下来拜谢,并向他叩头。《晋献公杀世子申生》:再拜稽首,乃卒。——申生拜了两拜,叩了头,就自杀了。《晋献文子成室》:北面再拜稽首,——朝北方拜了两拜,叩头答谢,

  • 矫首-古文观止词典

    矫首jiǎo shǒu

    举头,抬头(1)。《归去来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仗去游览休息,时常抬头向远处眺望。

  • 黔首-古文观止词典

    黔首qián shǒu

    【词性】:名词

    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2)。《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现在竟然抛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国。《贾谊过秦论上》: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于是废除先王的遗教,烧毁诸子百家的书籍,以便使老百姓愚昧。

  • 囚首丧面-古文观止词典

    囚首丧面qiú shǒu sāng miàn

    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形容不注意修饰(1)。《辨奸论》: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如今他却不是这样,穿着囚犯的衣服,吃着猪狗吃的食品,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却大谈圣贤的经书,这难道是一个人的真实性情吗?

  • 首-古文观止词典

    首shǒu

    【词性】:名词

    一、人名。指荀首,即知庄子,春秋时晋国的上卿(2)。《楚归晋知罃》:以赐君之外臣首。——把下臣我赐给您的外臣荀首。《楚归晋知罃》: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荀首又向寡君请命,把下臣我杀死在宗庙里。

    二、头,脑袋(12)。《屈原列传》:斩首八万。——斩了八万颗脑袋。《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至于低下头,耷拉着耳朵。《袁州州学记》:折首而不悔。——杀头也不悔恨。

    三、首领(2)。《北山移文》:冠百里之首。——成了县官中的首领。《晁错论》:己为难首。——自己成了祸首。

    四、第一,前面(3)。《五帝本纪赞》:故著为本纪书首。——所以写成文章作为本纪的第一篇。《李陵答苏武书》: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疲劳的士兵再度作战,一人要抵挡上千人,但大家还是按住伤,忍着痛,拼命争先。

  • 首-古文观止词典

    首shǒu

    【词性】:量词

    诗、文、词、赋等一篇称为一首(5)。《与于襄阳书》: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恭敬地献上我以前所作的文章十八篇。《与陈给事书》:并献近作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并且献上近来作的《复志赋》等十篇文章,作为一卷。《同学一首别子固》: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子固作了一篇《怀友》诗赠给我。

  • 首-古文观止词典

    首shǒu

    【词性】: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最早或初始发生。可译为“最早”、“初”等(2)。《高祖功臣侯年表》:察其首封所以失者。——考察他们初封以及失去爵位的原因。《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留守相公最早写了一首四韵的诗来歌颂这件事情。

  • 首恶-古文观止词典

    首恶shǒu è

    【词性】:名词

    罪魁祸首(1)。《太史公自序》: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做君主和父亲的,如不通晓《春秋》的旨意,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之名。

  • 首简-古文观止词典

    首简shǒu jiǎn

    【词性】:名词

    指一本书的最前边(1)。《青霞先生文集序》: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他的儿子以敬来请我在书的前边写篇序文。

  • 首领-古文观止词典

    首领shǒu lǐng

    【词性】:名词

    头颅(2)。《杨恽报孙会宗书》;岂意得全首领?——哪里想到能保全头颅?《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让这五个人保全了他们的头颅。

  • 首阳山-古文观止词典

    首阳山shǒu yáng shān

    【词性】:名词

    山名。在山西省永济县南(3)。《伯夷列传》:隐于首阳山。——隐居在首阳山里。《伯夷列传》:遂饿死于首阳山。——终于饿死在首阳山。《游侠列传序》:故伯夷丑周,饿死在首阳山。——所以伯夷认为周朝可耻,饿死在首阳山下。

  • 首功-古文观止词典

    首功shǒu gōng

    斩首之功(1)。《鲁仲连义不帝秦》:彼秦,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那秦国是抛弃礼义而崇尚斩首之功的国家。

  • 首难-古文观止词典

    首难shǒu nàn

    首先起义(1)。《项羽本纪赞》:陈涉首难。——陈涉首先起义。

  • 授首-古文观止词典

    授首shòu shǒu

    被杀(1)。《诸葛亮后出师表》:夏侯授首。——夏侯被杀。

  • 痛心疾首-古文观止词典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

    痛恨到极点(1)。《昌相绝秦》: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诸侯都听到这话由于这样才痛恨到了极点。

  • 畏首畏尾-古文观止词典

    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

    怕头怕尾,喻顾忌疑虑过多(1)。《郑子家告赵宣子》: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身子还能剩下多少?

  • 荀首-古文观止词典

    荀首xún shǒu

    【词性】:名词

    即知庄子。春秋时晋国的上卿(1)。《楚归晋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在这时,荀首已做了中军副帅。

  • 仰首伸眉-古文观止词典

    仰首伸眉yǎng shǒu shēn méi

    意气昂扬(1)。《报任安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如今〕还要意气昂扬地谈论是非曲直,不就是轻蔑朝廷、羞辱了当代的士人吗?

  • 元首-古文观止词典

    元首yuán shǒu

    【词性】:名词

    帝王(1)。《谏太宗十思疏》: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凡是从前的帝王,接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好的很多,但能够坚持到底的实在很少。

  • 同学一首别子固-古文观止词典

    同学一首别子固

    【说明】:

    本文是王安石年轻时所作。文中反映了王安石和曾巩、孙侔志同道合、互勉互励的真挚友谊,表现出作者高远的怀抱。题目虽是赠别曾巩一人的,却以孙侔陪衬映发。错落参差,余味无穷。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 赌钱没有首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赌钱没有首从

    【释义】:

    意指赌博犯禁,没有谁是主谁是次,一律治罪。《梼杌闲评》一四:呈秀道:“赌钱没有首从,学生也不知其详,如今事属于官,由他们去分辨罢。老兄不必管这闲事。”

  • 冠虽敝不置于足,履虽鲜不加于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冠虽敝不置于足,履虽鲜不加于首

    【释义】:

    冠:帽子。敝:败坏。履:鞋。帽子虽破不穿在脚上,鞋子虽新也不戴在头上。比喻贵贱轻重的社会等级秩序不允许颠倒。□《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履虽贵,足必履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五:自古到今,有中国才有夷狄。中国为君为父,夷狄为臣为子。冠虽敝不置于足,履虽鲜不加于首。你自今以后,敢有故违,我拿你这些番狗奴,如泰山累卵,你晓得么?

  • 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

    【释义】:

    偷:剽窃,模仿。指多读好的诗文,原来不会作诗文的也会模仿着写了。《歧路灯》一一:只要多读时文,俗话说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读的多,多就会套。

  • 俊杰倾心因俊杰,英雄俯首为英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俊杰倾心因俊杰,英雄俯首为英雄

    【释义】:

    指英雄俊杰之士互相倾慕敬重。《三春梦》六:左兄兄弟,听着慌忙放下叉棒,进前便拜曰:“冒犯虎威,休得见怪。”得兴亦跪下扶起,正是:俊杰倾心因俊杰,英雄俯首为英雄。

  • 前生冤家,今生聚首--劫数难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前生冤家,今生聚首--劫数难逃

    【释义】:

    歇后语。劫数:命中注定的灾难。意即命中注定的灾难回避不掉。《风月梦》二五:吴珍听了,叹道:“前生冤家,今生聚首--劫数难逃。只好听天由命罢了。”

  •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释义】:

    皓首:白头,指古时杭州风俗,清明时,男女青年头戴柳枝游春。谓若不戴柳,就像老人一样了。《西湖二集》一四:杭州风俗,清明日人家屋檐都插柳枝,青倩可爱,男女尽将柳枝戴在头上,又有两句俗语道得好: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 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

    【释义】:

    歇后语。馒首:馒头。比喻东西放出去后就无法收回来。也指人一走就再回不来。《飞跎全传》二七:跎子暗暗取出云旦,一连托散了他几个,那狗只认做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风月梦》一九:你不知在婊子那里一连住了几夜,也不知欠下多少银子,家里来扯谎,想将银子赚哄出去,好做大老官。就算是姓陆的借钱是实,这般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的银子,我也不借。

    ☉肉馒头打狗——难回转

    《十把穿金扇》一:如若是今日去到陶相府,小奸贼七天里掉了魂!这才是肉馒头打狗——难回转,怕只怕去时有路转无门。

  • 神龙见首不见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神龙见首不见尾

    【释义】:

    神龙善于变化,不肯轻易显现全身。原比喻龙的神韵高妙。也比喻有才能者行踪神秘,不露真相,难见全貌。《辽海丹忠录》四〇:使人见他的起手,不见他收场,正如陈眉公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英雄不见结局,令人想他,慕他,悼他,惜他。《平金川》三:到了明日,和尚决意要走,年大人送他好些金银,他一点也不受,惟嘱咐赓尧道:“我昨日教你的说话,句句是金玉良言,千万莫忘,后会有期,我要走了。”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侠士重义不重钱。《绿野仙踪》三三:功成不居名,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说。

  • 首尾不能相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首尾不能相顾

    【释义】:

    比喻前后受敌,不能互相救援。泛指前后不能互相照顾,互相接应,处境困难。《水浒全传》六七:魏定国知了,不敢入城,慌速回军,被关胜随后赶上追杀,首尾不能相顾。《醒名花》一〇:贾龙在万家湾看见贼船进港已久,不见动静,料必官军不利,要弄他一个首尾不能相顾,不等中军号炮,竟同蒋奇两路尽向贼营大船放火。《南北宋志传题评》四七:某有计,使宋兵首尾不能相顾,自然退回。

    ⊙首尾不能相救

    《杨家府演义》六:今烦大王出马击其首,又令松刚出马击其尾,又令白古钦击其腰,使他首尾不能相救。吾亲催动后军接应。

  • 首饰买的,将来结交兄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首饰买的,将来结交兄弟

    【释义】:

    意谓用首饰换酒肉以结交朋友。指轻财仗义。《英烈传》四八:这些酒、这些肉,又不是真金白银买来的,不过是用首饰货换来的。俗说:首饰买的,将来结交兄弟。有何不可,就请下船。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释义】:

    指熟读优秀唐诗之作,自然就会模仿而吟。□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序》: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楼中月》五四:还有两句说得好,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要你在空闲时候,读读唐诗,辨辨平仄,自然就会做了,有什么难呢?参见“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

  •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释义】:

    淫:淫乱。善:善行。意谓所有罪恶中淫乱是头等罪恶,所有善行中,孝顺为第一。《镜花缘》一〇:多九公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此人既忤逆父母,又有‘桑间月下’损人名节之事,乃罪之魁恶之首,就让吃斋念佛,又有何益。”

    ⊙万恶淫为首

    《云仙笑》三:常言道:万恶淫为首,怎么如今的人,遇着妇人略有几分颜色,便不顾利害,千方百计必要弄他上手才住。

    ⊙万恶淫是首

    《隋唐演义》六四:万恶果然淫是首,从教手足自相残。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跻春台·南山井》:冯氏曰:“夫君呀,常言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遏欲文》说得,有绝嗣之墓,无非好色狂徒,妓女之宗,尽是贪花浪子,近报妻女,远报子孙,夫君须要谨戒。”

    ⊙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源

    《跻春台·巧报应》:从此看来,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源,行之获福,反之遭报。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在先

    《跻春台·巧报应》: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在先,贪淫无孝罪无边。不怕你用尽机关,到那时报应难逭。

    ⊙万恶以淫为首

    《七剑十三侠》六四:总而言之,万恶以淫为首,讲道术的第一要戒淫。

    ⊙百行孝为先

    《八洞天》六三:帝君道:“告养亲虽系一家之事,百行孝为先,其功不小。”

  • 王府门首磕了头——不吃这井水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王府门首磕了头——不吃这井水了

    【释义】:

    歇后语。磕了头,奴婢下人离开时向主人磕头告别。意谓不吃这里的饭了,不在这里干了。《金瓶梅词话》四九:董娇儿道:“娘在这里听着,爹你老人家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已定了。王府门首磕了头,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

  • 有首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首尾

    【释义】:

    ①有往来,有勾结或有交往。《水浒全传》二六:原来县吏部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说。《二刻拍案惊奇》三二:又道是无巧不成话,四川后任茶马王渥少卿,闻知朱景先丁了母忧,因是他交手的前任官,多有首尾的,特差人赍了赙仪奠帛,前来致吊。②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金瓶梅词话》一二:淫妇果然与小厮有首尾没有?你说饶了淫妇,我就饶了罢。《醒世姻缘传》四三:所以那班女子弟,连珍哥,倒有一大半与晁住有首尾的。

  • 越是京城首善之地,越不出息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越是京城首善之地,越不出息人

    【释义】:

    首善之地:指首都;最好的地方。京城是最优越的地方,但反而会使人没出息。《儿女英雄传》二五:我说书的曾经听见老辈说过一句阅历话,道是:越是京城首善之地,越不出息人。只看这位姑娘,才在北京城住了几天儿,不是他从前那“丁是丁卯是卯”的行径,已经学会了皮子了。

  • 模稜首-汉语惯用语辞典

    模稜首mó léng shǒu

    指遇事不置可否,处世圆滑的人。宋马永易《实宾录》“唐苏味道为相,恃名位,尝谓人曰‘模稜持多端可也。’故世号模稜首。”也作“模稜手”。元李行道《灰阑记》“可恶这郑州百姓,欺侮我罢软,与我起个绰号,都叫我做模稜手。”

  • 有首尾-汉语惯用语辞典

    有首尾yǒu shǒu wěi

    ①谓始终一贯,有条理。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卢虽人物不扬,然观其文章有首尾,异日必贵。”②谓有关系,有勾结。《水浒传》:“原来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说。”

  • 首-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首shǒu

    名量词。计量作品。现专指诗、词、歌曲:宋词一百首/唐诗三百首/中外名曲二百首/独唱歌曲一百首/每首歌都很动听/首首诗都能激励人们奋进∥她的舞姿似一首诗,像一支歌,无拘无束,豪放不羁。/正是在这首不寻常的交响乐的鼓舞下,年青的程默饿着肚子,写下他创作的第一首抗战歌曲。/“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首”与“支”都可计量歌曲,如“唱了三首歌”“唱了三支歌”。它们的应用范围和语体风格有些不同。“首”既可指诗,也可指歌,而“支”则只能指歌,不能指诗。我们可以说“写了一首诗”,而不能说“写了一支诗”。“首”多为书面语,“支”为口语。

    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 儒士相逢,握鞭回首-佛源语词词典

    儒士相逢,握鞭回首

    儒士,指儒家知识分子;握鞭,手握马鞭,意谓停马不前。儒士在路上相逢,各自停马回头看一看,寒喧几句,便各自奔前程了。意在说明儒士们既注意礼仪,又不过分亲近,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用以指即使是同道者,也是知音难觅,能够非常亲近的很少。《五灯会元·卷八·明招德谦禅师》:“上堂:‘全锋敌胜,罕遇知音。同生同死,万中无一。……儒士相逢,握鞭回首。沙门所见,诚实苦哉。’”

  • 上首-佛源语词词典

    上首

    又作“上手”。佛教中指一座大众中的主位。《观无量寿经》:“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现代汉语承佛经用法,指座位排列中较尊贵的一侧。例:主人站在右边沙发前,一边坐下一边说:请上手坐。又指打麻将、扑克等娱乐中的上家。例:他坐在我上手,净不给我好牌。

  • 首-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首shǒu

    ①头。《陈涉世家》:“为坛而盟,祭以尉~。”《聊斋志异·狼》:“以刀劈狼~。”②泛指事物的前端。《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尾相接。”魏学洢《核舟记》:“舟~尾长约八分有奇。”③首领,统帅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见群龙无~,吉。”贾谊《陈政事疏》:“凡天子者,天下之~。”④向着,朝向。《楚辞·九叹·远游》:“登昆仑而北~兮,悉灵圉而来谒。”《史记·淮阴侯列传》:“北~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⑤首先,第一。《国语·晋语四》:“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诛也。”《史记·项羽本纪》:“夫秦失其政,陈涉~难。”⑥开始,开端。《老子》:“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⑦出头认罪或揭发、自首。《汉书·文三王传》:“置辞骄慢,不~主令。”梁启超《谭嗣同传》:“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⑧量词。诗、文、词、赋等一篇叫一首。韩愈《与于襄阳书》:“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苏洵《送石昌言北使行》:“出文十数~,昌言甚喜称善。”

    【首倡】首先倡导。岳飞《奏李道归顺状》:“~归顺,已到邓州。”

    【首唱】①同“首倡”。首先倡导。《后汉书·荀彧传》:“自天子蒙尘,将军~义兵。”②诗人唱和时率先作诗。白居易《令狐相公有作刘郎中先和因以继之》:“尚书~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首恶】罪魁祸首。《汉书·主父偃传》:“偃本~,非诛偃无以谢天下。”《新唐书·郑从谠传》:“乃推捕反贼,诛其~。”

    【首服】服罪。《后汉书·铫期传》:“熊叩头~,愿与老母俱就死。”《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于是传付许狱,考验~。”(考验:刑讯。)

    【首过】认错,认罪。《后汉书·刘焉传》:“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而已。”

    【首禾】不忘本。《淮南子·缪称》:“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狐乡丘而死,我其~乎!’”

    【首肯】点头表示同意。《聊斋志异·陈云栖》:“女退,告生曰:‘老母~矣。’”

    【首领】①头和颈。多偏指头。《左传·襄公十三年》:“若以大夫之灵,获保~以殁于地。”张溥《五人墓碑记》:“不然,令五人者保其~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②集团的领导者,为首的人。《周书·辛昂传》:“秩满还京,~皆随昂诣阙朝觐。”

    【首虏】首级和俘虏。《荀子·儒效》:“故无~之获。”偏指首级。《史记·平准书》:“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万九千级。”

    【首难】(—nàn)最先发难。《史记·项羽本纪》:“陈涉~,豪杰蜂起。”

    【首丘】《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传说狐死时,头犹朝着巢穴。后因喻称人死后归葬故乡。也用为怀念故乡之意。《后汉书·班超传》:“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之思哉!”

    【首事】①首要之事。《战国策·魏策三》:“攻皮氏,此王之~也。”②首倡其事,首先起事。《史记·陈涉世家》:“且楚~,当令于天下。”也指首先起事之人。邵长蘅《阎典史传》:“斩四门~各一人,即撤围。”

    【首鼠】踌躇,进退不定。《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缓则~,急则狼顾。”

    【首尾】①从头至尾,自始至终。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陆游《入蜀记》:“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才六日。”②比喻相互呼应。《后汉书·班超传》:“超守盘橐城,与忠为~。”

  • 上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首shàng shǒu

    【释义】:

    位次较尊的一边,通常指左手一边。茅盾《多角关系》:“二老板让朱润身坐在上首。”

  • 下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首xià shǒu

    【释义】:

    同“下手①”。如:舅母让客人坐了上首,自己下首相陪。

  • 五经魁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五经魁首wǔ jīng kuí shǒu

    【释义】:

    即五魁。巴金《秋》:“她看见两人面前的酒杯都斟满了,便望着琴做了手势,然后把手放出去,一面叫道:‘五经魁首’。”

  • 不堪回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堪回首bù kān huí shǒu

    【释义】:

    不忍心回忆过去。巴金《秋》:“‘不堪回首’,芸痴迷似的念道,接着自己又说:‘真是不堪回首了。’”

  • 乍起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乍起首zhà qǐ shǒu

    【释义】:

    开头,起初。杨朔《春子姑娘》:“就有这种人,苦也苦透了,乍起首硬是不认识党的政策,倒像你要害他似的,躲着你走。”

  • 为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为首wéi shǒu

    【释义】:

    领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梅佐贤向徐义德建议开除几个罢工的为首分子,杀一儆百。”

  • 乱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乱首luàn shǒu

    【释义】:

    作乱的头子。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川督勒令交出乱首,方准代为调停。”

  • 南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南首nán shǒu

    【释义】:

    南端。如:村南首是一片平整的稻田。

  • 匪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匪首fěi shǒu

    【释义】:

    盗匪头目或为害人民的反动头目。曲波《林海雪原》:“匪首马希山在焦虑中突然想到,小分队的来路一定是绝壁岩。”

  • 会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会首huì shǒu

    【释义】:

    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或主持人。也叫会头。

  • 何首乌-现代汉语大词典

    何首乌hé shǒu wū

    【释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名交藤。根块状,茎细长,俱可入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 低首下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低首下心dī shǒu xià xīn

    【释义】:

    形容屈服顺从。高云览《小城春秋》:“任何男子没有不对年轻美丽的女子低首下心的。”

  • 低眉下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低眉下首dī méi xià shǒu

    【释义】:

    形容谦卑恭顺。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 倡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倡首chàng shǒu

    【释义】:

    提倡。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自此以后,人家死了人,敬神、做道场、送大王灯的,就很少了。这事,因为是农会委员长孙小山倡首,当地的道士们颇恨孙小山。”

  • 侧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侧首cè shǒu

    【释义】:

    ①旁边。如:他俩侧首坐下,让李先生坐了主席。②头转向侧面。郭沫若《孔雀胆》:“王妃前行,车力特穆尔随后,在经过阿盖之前,侧首向之作媚态,阿盖鄙夷之。”

  • 俯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俯首fǔ shǒu

    【释义】:

    ①低头。柯岩《美的追求者》:“画面上是一个沉思的姑娘,极为明丽的背景衬着一个俯首沉思的形象。”②比喻屈服。鲁迅《算帐》:“大莫大于尊孔,要莫要于崇儒,所以只要尊孔而崇儒,便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

  • 俯首帖耳-现代汉语大词典

    俯首帖耳fǔ shǒu tiē ěr

    【释义】:

    形容走兽驯服的样子。喻驯服。聂绀弩《论怕老婆》:“老公方面,大概也自惭形秽,自知非分,只好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了!”

  • 前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首qián shǒu

    【释义】:

    ①前边。郭沫若《卓文君》:“左侧树列至前首,汇成一林,中拥都亭一座。”②上一次,前些时候。《扬州评话选》:“前首你弄了个军师,被我弄来,如今站在我的班中;你今天又弄了一个军师了。”

  • 匕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匕首bǐ shǒu

    【释义】:

    短剑。魏巍《东方》:“马海龙立即猛扑上去,用匕首结果了他。”

  • 元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元首yuán shǒu

    【释义】:

    君主。今用以称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陈毅《开国小言》:“元首耀北辰,元戎雄泰岱。”

  • 党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党首dǎng shǒu

    【释义】:

    政党的首领。王皓沅《清宫十三朝》:“这电文内所称党首,第一名就是光汉子。”

  • 冠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首guàn shǒu

    【释义】:

    加在前头。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字冠首。”

  • 出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出首chū shǒu

    【释义】:

    ①自首。梁斌《红旗谱》:“请你从中奔走一下吧,三天以内要他们自行出首,我负责释放他们。”②检举;告发。陶成章《龙华会章程》:“譬如我们兄弟中有坏了良心,出首会中秘密的事件,我们是一定要劈死他的。”

  • 卷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卷首juàn shǒu

    【释义】:

    卷头。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四库全书》)卷首饰有‘古稀天子之宝’和‘乾隆御览之宝’的朱印。”

  • 降心俯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降心俯首jiàng xīn fǔ shǒu

    【释义】:

    指虚心下气,恭顺服从。梁启超《变法通议》:“遂令天下学子,虽有绝学高志,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于诗赋帖括之业。”

  • 部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部首bù shǒu

    【释义】:

    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部首检字表。

  • 左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左首zuǒ shǒu

    【释义】:

    左边。如:左首一条小溪,右边一片树林。又如:左首坐着他们几位。

  • 埋首苦干-现代汉语大词典

    埋首苦干mái shǒu kǔ gàn

    【释义】:

    同“埋头苦干”。茅盾《清明前后》:“(李维勤)秉性忠厚,也能吃苦,不能不说是一块还能埋首苦干的材料。”

  • 扯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扯首chě shǒu

    【释义】:

    缰绳。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马高镫短扯首长,魂灵儿跟在你身旁。”

  • 折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折首zhé shǒu

    【释义】:

    犹俯首。喻折服或投降。郭沫若《反正前后》:“从此便不能不折首请降,一转而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的爪牙了。”

  • 授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授首shòu shǒu

    【释义】:

    指投降或被杀。陈毅《渡黄河作歌》:“国贼授首看日近,狗党狐群失依据。”

  • 搅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搅首jiǎo shǒu

    【释义】:

    方言。指办事的兴头。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冲他娘的梦——工作!娘卖肠子的这个瘟地方!——简直没得搅首!”

  • 搔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搔首sāo shǒu

    【释义】:

    以手搔头。为焦急或有所思的动作。欧阳予倩《关王庙》:“看起来绝了望生机已断,对苍天我这里搔首无言!”

  • 搔首弄姿-现代汉语大词典

    搔首弄姿sāo shǒu nòng zī

    【释义】:

    指卖弄姿色。峻青《傲霜篇》:“我爱他们那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首弄姿的朴素本色。”

  • 蓬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蓬首péng shǒu

    【释义】:

    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出《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如:蓬首垢面。

  • 蓬首垢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蓬首垢面péng shǒu gòu miàn

    【释义】:

    犹蓬头垢面。叶圣陶《英文教授》:“再不见一个蓬首垢面的囚徒似的人物。”

  • 开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首kāi shǒu

    【释义】:

    开始;起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就在小刘和韦珍开首谈话的时候,老阎和梁建正在那个小小的茅草房里吃饺子。”

  • 弁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弁首biàn shǒu

    【释义】:

    卷首,前言。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1778年以后《少年维特之烦恼》卷头,歌德有弁首一诗刻在上面了。”

  • 头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头首tóu shǒu

    【释义】:

    脑袋;首级。郭沫若《楚霸王自杀》:“我听说刘邦悬着千金的赏格,购我的头首,得到我的首级的还可以封万户侯。”

  • 右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右首yòu shǒu

    【释义】:

    右边。多指位置。朱自清《威尼斯》:“钟楼便在它的右首。”

  • 叩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叩首kòu shǒu

    【释义】:

    磕头。丁玲《过年》:“强哥们也已跪下了,在慢慢的叩首。”

  • 后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后首hòu shǒu

    【释义】:

    ①后来。杨朔《春子姑娘》:“她不知道这些妇女也受旧社会的压迫,只觉得她们无耻,后首才咬破口,看清道理。”②后头;后面。如:老屋的后首有个花圃。

  • 囚首丧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囚首丧面qiú shǒu sāng miàn

    【释义】: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蒋光慈《少年漂泊者》:“那囚首丧面衣衫褴褛的乞儿——他们代表世界的悲哀,人间的不幸。”

  • 囚首垢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囚首垢面qiú shǒu gòu miàn

    【释义】:

    形容人久不梳洗,以致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好像囚犯一样。如:他不修边幅,成年囚首垢面。

  • 回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回首huí shǒu

    【释义】:

    ①回头;回头看。毛泽东《十六字令》:“惊回首,离天三尺三。”②回想,回忆。李大钊《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 国家元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国家元首guó jiā yuán shǒu

    【释义】:

    国家最高领导人。有不同称呼,如国王、皇帝、总统、主席等。

  • 图穷匕首见-现代汉语大词典

    图穷匕首见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

    【释义】:

    见“图穷匕见”。

  • 岁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岁首suì shǒu

    【释义】:

    一年的开始时。旧时多指正月。如:时值岁首,天寒地冻。

  • 行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行首háng shǒu

    【释义】:

    指掌柜老板。《中国民间故事选》:“他到任第一天,接见了六房官属以后,就吩咐要行首们都来拜见。”原注:“行首,商家的掌柜老板。”

  • 狐死首丘-现代汉语大词典

    狐死首丘hú sǐ shǒu qiū

    【释义】:

    丘,指狐狸的窟藏之地。古人传说,狐狸死前一定要头向其窟藏之地,表示不忘其本。见《礼记·檀弓上》陈澔集说。后因以“狐死首丘”喻不忘本或对乡土的思念。郭沫若《蔡文姬》:“我告诉过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

  • 馒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馒首mán shǒu

    【释义】:

    馒头。如:大家吃了馒首,又添了菜,喝了点酒。

  • 门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门首mén shǒu

    【释义】:

    门口;门前。郭沫若《日本的儿童》:“我携着淑子到村上的一家小菜店里去买蔬菜,淑子和我站在小菜店的门首。”

  • 渠首闸-现代汉语大词典

    渠首闸qú shǒu zhá

    【释义】:

    即进水闸。

  • 濡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濡首rú shǒu

    【释义】:

    语出《易·未济》:“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后以“濡首”指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也引申为埋头;专心致志。赖家度等《于谦和北京》:“这时于谦潜心求学,努力读书,‘濡首下帷,足不越户’。”

  • 道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道首dào shǒu

    【释义】:

    反动道会门的头子。如:全乡地主二十户,道首六户。

  • 尸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尸首shī shou

    【释义】:

    尸体。老舍《茶馆》:“我才十七,就常想还不如死了呢!死了落个整尸首。”

  • 居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居首jū shǒu

    【释义】:

    占首位。如:这个厂今年上交利税在全市企业中居首。

  • 引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引首yǐn shǒu

    【释义】:

    ①抬头;伸长脖子。如:引首东望。②古代通俗小说引起正文的开头部分。鲁迅《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开篇引首,中间铺叙与证明,临末断结咏叹,无不征引诗词。”

  • 姿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姿首zī shǒu

    【释义】:

    美丽的容貌。郭沫若《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他的妻必然还相当地年轻而有姿首。”

  • 马首是瞻-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首是瞻mǎ shǒu shì zhān

    【释义】:

    古代作战时,士兵看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服从指挥或乐于追随别人行动。郭沫若《南冠草》:“江南的士大夫是中国读书人的领袖,天下的读书人都唯他们的马首是瞻。”

  • 缳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缳首huán shǒu

    【释义】:

    绞刑。用绳勒死。如:罪当缳首。

  • 枭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枭首xiāo shǒu

    【释义】:

    斩首并悬挂示众。鲁迅《偶成》:“在现代,枪毙是早已不足为奇了,枭首陈尸,也只能博得民众暂时的鉴赏。”

  • 枭首示众-现代汉语大词典

    枭首示众xiāo shǒu shì zhòng

    【释义】:

    斩首悬示于众。鲁迅《保留》:“犯人当场捕获,据供系受日人指使,遂于次日绑赴新站外枭首示众。”

  • 枳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枳首zhī shǒu

    【释义】:

    歧首,两个头。鲁迅《破恶声论》:“顾俄罗斯枳首之鹰,英吉利人立之兽,独不蒙垢者,则以国势异也。”

  • 榜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榜首bǎng shǒu

    【释义】:

    榜上公布的名单中的首位,泛指第一名。如:该队一跃而居大赛的榜首。

  • 戎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戎首róng shǒu

    【释义】:

    ①发动战争的主谋、祸首。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今遽背盟爽约,躬为破坏东亚和平,吞并中国领土之戎首。”②首先挑起事端或带头做坏事的人。容闳《西学东渐记》:“予已知此事之戎首为谁矣。”

  • 牙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牙首yá shǒu

    【释义】:

    行会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廖献周等《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由牙首向各工人收钱设筵,牙首是轮流担任的。”

  • 昂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昂首áng shǒu

    【释义】:

    仰着头。茅盾《子夜》:“他昂首四顾,觉得自己并不渺小,而且绝不孤立。”

  • 昂首挺胸-现代汉语大词典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jōng

    【释义】:

    仰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无所畏惧或坚决的样子。欧阳予倩《小英姑娘》:“她伸开两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也作“昂头挺胸”。沙汀《范老老师》:“‘你看!提到内战,就连妇人女子都反对啦…’昂头挺胸,老老师欣喜地叫出来。”

  • 昂首阔步-现代汉语大词典

    昂首阔步áng shǒu kuò bù

    【释义】:

    仰着头,迈着大步。形容精神奋发或态度傲慢。魏巍《这里是今天的东方》:“她在宽广的大路上,昂首阔步,走得是那样地好,那样地叫人感到喜悦和惊奇。”也作“昂头阔步”。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他们昂头阔步,带着一种藐视中国人,不屑与中国人为伍的神气,总引起我心里的愤愤不平。”

  • 牛首阿旁-现代汉语大词典

    牛首阿旁niú shǒu ā bàng

    【释义】:

    见“牛头阿旁”。

  • 政府首脑-现代汉语大词典

    政府首脑zhèng fǔ shǒu nǎo

    【释义】:

    中央政府主要领导人。有不同称呼:首相、总理、部长会议主席等。行使最高行政权。

  • 斩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斩首zhǎn shǒu

    【释义】:

    砍头。方志敏《狱中纪实》:“逮捕、审讯、监禁、枪毙、斩首,总想将中国所有革命分子杀灭净尽。”

  • 神龙见首不见尾-现代汉语大词典

    神龙见首不见尾shén lóng xiàn shǒu bù xiàn wěi

    【释义】:

    喻行踪神秘。茅盾《劫后拾遗》:“史柏坚到印度履新去了,刘美美也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此报纸上少了吸引人的新闻。”

  • 社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社首shè shǒu

    【释义】:

    村里中祭社活动的首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

  • 祸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祸首huò shǒu

    【释义】:

    犹罪魁。指酿成祸患的主要人物。如:罪魁祸首。

  • 石首鱼-现代汉语大词典

    石首鱼shí shǒu yú

    【释义】:

    我国最主要的一科海产经济鱼类。因耳石特别发达,故名。体长而侧扁,小者仅长10多厘米,大者长达2米。鳔发达,能发声。生活在近海中下层,以虾类和小鱼为食。鳔可制工业用胶或干制成鱼肚,是名贵食品。我国重要种类有小黄鱼、大黄鱼、鮸等。

  • 罪魁祸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罪魁祸首zuì kuí huò shǒu

    【释义】:

    犯罪肇祸的为首者。鲁迅《新的世故》:“环顾中国,比量是非,断定他是阻碍新文化的罪魁祸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