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韓

韓(韓)是什么意思

  • 三韓-汉语大词典

    三韓

    【1】{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後汉书·东夷传·三韩》:“{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爲{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后以指{朝鲜}。{古直}《哀朝鲜》诗:“{三韓}日暗淡﹐倭兒意氣雄。”{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十二韵》:“方丈{三韓}外﹐{崑崙}萬國西。”{清}{赵翼}《拟老杜诸将》诗:“喜聞勁旅發{三韓}﹐從此軍應薙草菅。”

  • 三韓紙-汉语大词典

    三韓紙

    【1】即茧纸,也称高丽纸。{宋}{韩驹}《谢钱珣仲惠高丽墨》诗:“{王}卿贈我三韓紙﹐白若截肪光照几。”{宋}{高似孙}《纬略·三韩纸》:“所謂三韓紙者﹐即蠒紙也……{東坡}云:{潘谷}作墨精妙﹐雜用高麗紙。”

  • 商韓-汉语大词典

    商韓

    【1】{商鞅}与{韩非}的并称。{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如{商}{韓}﹐六蝨五蠹﹐棄孝廢仁﹐轘藥之禍﹐非虚至也。”

  • 弁韓-汉语大词典

    弁韓

    亦称“[弁辰]”【1】古国名。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後汉书·东夷传》:“{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三国志·魏志·东夷传》:“{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爲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元}{傅若金}《送幻上人还高丽》诗:“梵宇通{遼海}﹐僧居屬{弁韓}。”

  • 呼韓-汉语大词典

    呼韓

    【1】{汉}时{匈奴}单于{呼韩邪}的省称。{清}{赵翼}《古来吟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诗:“遠嫁{呼韓}豈素期?請行似怨不同時。”《文选·张衡<东京赋>》:“{宣}重威以撫和戎狄﹐{呼韓}來享。”{薛综}注:“《漢書·宣(帝)紀》曰:‘{呼韓邪}單于欵{五原塞}﹐願奉國珍。’”【2】古代亦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南朝} {宋}{鲍照}《<河清颂>序》:“自我皇{宋}之承天命也……豈徒世無窮人﹐民獲休息﹐朝{呼韓}﹐罷酤鐵而已哉?”{清}{杜诏}《隋堤曲》:“將兵西域再征{遼}﹐{呼韓}稽顙諸蕃朝。”{宋}{辛弃疾}《水龙吟·再和以寿南涧》词:“甚年年却有﹐{呼韓}塞上﹐人争問﹐公安否?”

  • 呼韓婦-汉语大词典

    呼韓婦

    【1】指{王昭君}。{汉元帝}为谋和亲,遣後宫{王嫱}(字{昭君})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称{宁胡}{阏氏},故亦称“呼韓婦”。{宋}{苏轼}《古缠头曲》:“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韓}婦。”

  • 富韓-汉语大词典

    富韓

    【1】{北宋}{富弼}与{韩琦}的并称。《宋史·韩琦传》:“〔{韓琦}〕與{富弼}齊名﹐號稱賢相﹐人謂之‘富韓’云。”

  • 張韓-汉语大词典

    張韓

    【1】{汉}{梁孝王}臣{张羽}﹑{韩安国}的并称。《汉书·枚乘传》:“大王已去千里之國﹐而制於十里之内矣。{張}{韓}將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軍不得太息﹐臣竊哀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張}﹐{張羽};{韓}﹐{韓安國}也。”【2】{汉}初{张良}﹑{韩信}的并称。{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刘琨<伤乱>》:“雖無六奇術﹐冀與{張}{韓}遇。”{胡之骥}注:“{張}{韓}﹐{張良}﹑{韓信}也。”【3】{唐}文学家{张籍}﹑{韩愈}的并称。{唐}{贾岛}《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诗:“袖有新成詩﹐欲見{張}{韓}老。”

  • 子韓-汉语大词典

    子韓

    【1】复姓。{春秋}时{齐国}有{子韩晳}。见《左传·昭公十四年》。

  • 孟韓-汉语大词典

    孟韓

    【1】{孟子}与{韩愈}的并称。{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孟}{韓}之温醇﹐{遷}{固}之雄剛﹐{孫}{吴}之簡切﹐投之所嚮﹐無不如意。”{元}{杨奂}《谒庙》诗:“會見春風入杏壇﹐奎文閣上獨馮闌。淵源自古尊{洙}{泗}﹐祖述何人似{孟}{韓}!”

  • 杜詩韓文-汉语大词典

    杜詩韓文

    【1】{唐}代{杜甫}的诗与{韩愈}的文。谓诗文的典范。{宋}{陈师道}《後山诗话》:“{子瞻}謂{杜}詩{韓}文﹐{顔}書{左}史﹐皆集大成者也。”

  • 杜詩韓集-汉语大词典

    杜詩韓集

    【1】指{杜甫}的诗集与{韩愈}的文集。{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 李杜韓柳-汉语大词典

    李杜韓柳

    【1】{唐}文学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四人的并称。{宋}{陈善}《扪虱新话·李杜韩柳有优劣》:“其實{李}{杜}{韓}{柳}豈無優劣﹐達者觀之自可默喻。”{宋}{李清照}《<金石录>後序》:“〔渡{江}後〕獨餘輕小卷軸書帖﹐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説》﹑《鹽鐵論》﹑{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

  • 胯下韓侯-汉语大词典

    胯下韓侯

    【1】指{汉}{韩信}。泛指能够忍辱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看是何人坐上頭﹐是當日胯下{韓侯}。”

  • 破落韓-汉语大词典

    破落韓

    【1】见“破落汗”。

  • 破六韓-汉语大词典

    破六韓

    【1】见“破落汗”。

  • 瞻韓-汉语大词典

    瞻韓

    【1】{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户侯,但願一識{韓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唐}{韩朝宗}曾作{荆州}长史,喜拔用后进,为时人所重。后因以“瞻韓”为初见面的敬词,意谓久欲相识。{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玉公子》:“{韋}登堂展拜曰:‘久冀瞻{韓}﹐無緣御{李}﹐兹獲披覩﹐實慰夙心。’”{续范亭}《延安五老》诗:“只有{董老}未瞻{韓}﹐參政會上一支柱。讜論一發四座驚﹐各黨各派齊擁護。”

  • 申韓-汉语大词典

    申韓

    【1】{战国}时法家{申不害}和{韩非}的并称。后世以“申韓”代表法家。亦以称{申}{韓}之学。{清}{姚鼐}《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竝褒{召}{杜}﹐道必閉{申}{韓}。”《後汉书·酷吏传·樊晔》:“政嚴猛﹐好{申}{韓}法﹐善惡立斷。”《史记·李斯列传》:“若此然後可謂能明{申}{韓}之術而脩{商君}之法。”【2】借指酷法。{清}{谭嗣同}《仁学 》三七:“自{秦}垂暴法﹐於{會稽}刻石﹐{宋}儒煬之﹐妄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瞽説﹐直於家施{申}{韓}﹐閨闥爲岸獄。”

  • 秦韓-汉语大词典

    秦韓

    【1】古国名。{辰韩}的别名。《後汉书·东夷传·三韩》:“{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爲邦﹐弓爲弧﹐賊爲寇﹐行酒爲行觴﹐相呼爲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爲{秦韓}。”【2】指{战国}时{秦国}和{韩国}。《战国策·秦策三》:“{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

  • 蘇海韓潮-汉语大词典

    蘇海韓潮

    【1】比喻{韩愈}﹑{苏轼}作品的雄浑豪迈, 波澜壮阔。{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早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豔;中年浩氣﹐流成{蘇}海{韓}潮。”

  • 辰韓-汉语大词典

    辰韓

    【1】古代东北部族名。《後汉书·东夷传·韩》:“{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北史·新罗传》:“{新羅}者﹐其先本{辰韓}種也。地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地。”{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新羅}本{辰韓}種。{辰韓}耆老﹐自言{秦}時亡命至此。”【2】指{朝鲜}。{清}{徐乾学}《怀友人远戍》诗:“邊城日日聽鳴笳﹐極目{辰韓}道路賒。”{清}{汤右曾}《山海关》诗:“連山趨{碣石}﹐積水見{辰韓}。”

  • 邊韓-汉语大词典

    邊韓

    【1】{韩}为{汉}末北方少数民族,因其地处边远,故称。{三国} {吴}{韦昭}《炎精缺》诗:“{張角}破﹐邊{韓}羈。{宛}{穎}平﹐南土綏。”{三国} {魏}{缪袭}《楚之平》诗:“{漢}室微﹐社稷傾。皇道失﹐{桓}與{靈}。閹官熾﹐羣雄争。邊{韓}起﹐亂金城。”

  • 識韓-汉语大词典

    識韓

    【1】犹识{荆}。{宋}{洪适}《与交代沈正言启》:“久馳慕{藺}之誠﹐尚阻識{韓}之願。”{清}{黄景仁}《赠白下周幔亭》诗:“識{韓}未遂失交臂﹐遇合豈有神物監?”{明}{鹿善继}《与纪万石书》:“不肖即投林息影﹐未遂識{韓}﹐而脈脈之思﹐久飛越盈盈之水矣。”

  • 韓-汉语大词典

    “[韩]”的繁体字。《廣韻》胡安切,平寒,匣。【1】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其地在今{山西}{河津}东北。{西周}﹑{春秋}间为{晋}所灭。《诗·大雅·韩奕序》:“《韓奕》,{尹吉甫}美{宣王}也。”{毛}传:“{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焉。”【2】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韩虔侯}与{魏文侯}﹑{赵烈侯}本为{晋}卿,后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初{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前230年为{秦}所灭。疆域约当今{山西省}东南角和{河南省}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3】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1897年﹐{李氏朝鲜}国王{高宗}{李熙}(1863-1910年在位)改国名为“大韩”。建元{光武}。1910年为{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4】姓。

  • 韓歐-汉语大词典

    韓歐

    【1】{唐}代{韩愈}和{宋}代{欧阳修}的并称。{清}{钱谦益}《新刊<震川先生文集>序》:“不讀{韓}{歐}﹐不知《史》《漢》之所以爲文也。”{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韓}{歐}。”{清}{吴敏树}《与朱伯韩书》:“閣下處{韓}{歐}之地﹐用{韓}{歐}之道也﹐而好爲{韓}{歐}之古文﹐其究至於{韓}{歐}也。”

  • 韓朋-汉语大词典

    韓朋

    【1】见“韓憑”。

  • 韓終-汉语大词典

    韓終

    【1】{秦始皇}时方士。《史记·秦始皇本纪》:“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后小说家加以附会﹐遂与“韓衆”合二为一。

  • 韓蜨-汉语大词典

    韓蜨

    【1】《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济州》“{韓憑}冢”引{晋}{干宝}《搜神记》:“{宋}大夫{韓憑}娶妻美,{宋}{康王}奪之。{憑}怨王,自殺。妻腐其衣,與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著手化爲蝶。”后因以“韓蜨”指殉情而死的妇女的精魂。{唐}{李商隐}《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韓}蜨翻羅幙﹐{曹}蠅拂綺窗。”

  • 韓壽香-汉语大词典

    韓壽香

    【1】{晋}{贾充}女{午}与{韩寿}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寿}。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韓壽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張郎}倘得相親傍﹐乍相逢厭見{何郎}粉﹐看邂逅偷將{韓壽}香。”亦省作“[韓香]”。{唐}{史凤}《传香枕》诗:“{韓壽}香從何處傳﹐枕邊芳馥戀嬋娟。”{唐}{刘禹锡}《秦娘歌》:“{秦嘉}鏡有前時結﹐{韓壽}香銷故篋衣。”{明}{秦楼外史}《男王后》第三折:“你本瓊島仙郎﹐錯做金宫艷質﹐如今幸親{何}粉﹐敢惜{韓}香。”{宋}{周邦彦} 《风流子》词:“問甚時説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换{韓}香。”

  • 韓彭-汉语大词典

    韓彭

    【1】{汉}代名将{淮阴侯}{韩信}与{建成侯}{彭越}的并称。{唐}{杜甫}《大历三年春久居夔府将適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伊}{吕}終難降﹐{韓}{彭}不易呼。”《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李善}注引《黥布传》:“{薛公}曰:‘前年醢{彭越}﹐往年殺{韓信}。’”{清}{黄任}《彭城道中》诗:“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

  • 韓獹-汉语大词典

    韓獹

    【1】见“韓盧”。

  • 韓陵山-汉语大词典

    韓陵山

    【1】俗名{七里冈}。在{河南省}{安阳市}东北。{北魏}{高欢}曾于此击败{尔朱兆},并建{定国寺}旌功,由{温子昇}撰作碑文。{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四·彰德府》:“在府東北十七里……{普泰}二年﹐{爾朱兆}等攻{高歡}於{鄴}﹐{歡}于{韓陵}爲圓陳﹐連繫牛驢以塞歸道處也﹐俗名{七里岡}。”

  • 韓檠-汉语大词典

    韓檠

    【1】{唐}{韩愈}有《短灯檠歌》:“長檠八尺空自長,短檠二尺便且光……太學儒生{東鲁}客,二十辭家來射策。夜書細字綴語言,兩目眵昏頭雪白。此時提攜當案前,看書到曉那能眠。”后遂以“韓檠”借指儒生寒夜点灯苦读。{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匡}壁{韓}檠﹐{孔}思{周}情。爲日孳孳﹐盡志求成。”

  • 韓子盧-汉语大词典

    韓子盧

    【1】见“韓盧”。

  • 韓陵石-汉语大词典

    韓陵石

    【1】{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赋》以示之,於後無敢言者。時{温子昇}作《韓陵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餘驢鳴犬吠,聒耳而已。’”后因以“韓陵石”借指好文章。{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林百举》:“{百舉}有簡{楚傖}詩:‘君猶橐筆我回車﹐倦聽高談捫蝨餘﹐爲問{庾山}枯樹好﹐{韓陵}片石又何如?’”{清}{姚鼐}《哭孔撝约三十二韵》:“文富{韓陵}石﹐書摹{鄒嶧}碑。”亦作“[韓陵片石]”。

  • 韓國-汉语大词典

    韓國

    【1】相传为{齐国}善于相狗的人。《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盧狗悲號﹐{韓國}知其才。”{刘良}注:“{齊}人{韓國}相狗於市﹐遂有狗號鳴而{國}知其善。”【2】指{北宋}大臣{富弼}。{弼}曾任宰相,进封{韩国公},故称。{宋}{张元幹}《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韓國}殊勳﹐{洛都}西内﹐名園甲第相連。”

  • 韓盧逐-汉语大词典

    韓盧逐

    【1】《战国策·齐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壯犬也;東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岡者五,兔極於前,犬疲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鲍彪}注:“逡﹑同,狡兔名。”后以“韓盧逐”比喻争强斗胜。{明}{何景明}《蹇赋》:“寧驂罷服羸全以自終兮﹐豈能與韓盧逐而鬭行步之工。”

  • 韓白-汉语大词典

    韓白

    【1】古代名将{汉}{韩信}和{秦}{白起}的并称。以善用兵著称。{唐}{罗隐}《钱尚父生日》诗:“{伊}{夔}事業扶千載﹐{韓}{白}機謀冠九州。”{晋}{葛洪}《抱朴子·君道》:“{韓}{白}畢力以折衝﹐{蕭}{曹}竭能以經國。”《晋书·刘牢之传》:“故{文種}誅於{句踐}﹐{韓白}戮於{秦}{漢}。”

  • 韓海蘇潮-汉语大词典

    韓海蘇潮

    【1】见“韓潮蘇海”。

  • 韓壽分香-汉语大词典

    韓壽分香

    【1】见“韓壽偷香”。

  • 韓詩-汉语大词典

    韓詩

    【1】《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诗”创立者{韩婴}﹐{文帝}时为博士官﹐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西晋}时﹐“韩诗”虽存﹐无传者;{南宋}以后《内传》亡失﹐仅存《外传》。今本《塳睵~传》已非原书﹐有一部分已经后人修改。《後汉书·李恂传》:“{李恂}字{叔英}……少習《韓詩》﹐教授諸生常數百人。”{李贤}注:“{韓嬰}所傳《詩》也。”{罗惇曧}《文学源流》:“《魯詩》亡於{西晉}﹐《齊詩》亡於{曹魏}﹐《韓詩》亡於{北宋}。”

  • 韓盧-汉语大词典

    韓盧

    亦作“[韓獹]”亦作“[韓子盧]”【1】{战国}时{韩国}良犬,色黑。《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放韓盧而逐蹇兔也。”{鲍彪}注:“韓盧﹐俊犬名。《博物志》:‘{韓}有黑犬﹐名盧。’”《广雅·释兽》:“韓獹。”{王念孙}疏证:“《初學記》引《字林》云:‘獹﹐{韓}良犬也……獹﹐通作盧。’”《战国策·齐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壯犬也。”【2】泛指良犬。{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憐你依林{越}鳥﹐走險韓盧﹐喘月{吴}牛。”{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3】喻军士。{清}{李渔}《奈何天·分扰》:“兩下里分頭逐鹿﹐各仗韓盧﹐並倚{昆吾}。”

  • 韓憑城-汉语大词典

    韓憑城

    【1】古代传说中{韩凭}夫妻为坚贞爱情殉情之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謡至今猶存。”按﹐《法苑珠林》卷三六引此文作“韓馮城”。

  • 韓陵片石-汉语大词典

    韓陵片石

    【1】见“韓陵石”。

  • 韓掾-汉语大词典

    韓掾

    【1】{晋}{韩寿}美姿貌,善容止,{贾充}辟以为司空掾。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晋书·贾谧传》。{宋}{杨亿}《无题》诗之二:“應知{韓掾}偷香夜﹐猶記{潘郎}擲果年。”{清}{洪昇}《长生殿·倖恩》:“琴斷朱弦﹐不幸{文君}早寡;香含青瑣﹐肯容{韓掾}輕偷?”{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韓康-汉语大词典

    韓康

    【1】{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一:“{韓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遊名山,采藥賣於{長安}市中,口不二價者三十餘年。時有女子買藥於{康},怒{康}守價,乃曰:‘公是{韓伯休}邪,乃不二價乎?’{康}歎曰:‘我欲避名﹐今區區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爲?’遂遯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車連徵不至。”事亦见《後汉书·逸民传·韩康》。后遂以“韓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南朝} {陈}{徐陵}《长安道》诗:“{韓康}賣良藥﹐{董偃}鬻明珠。”{唐}{李颀}《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韓康}雖復在人間﹐{王霸}終思隱巖竇。”{唐}{白居易}《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病添{莊舄}吟聲苦﹐貧欠{韓康}藥債多。”{清}{顾炎武}《赠邬处士继思》诗:“市中問{韓康}﹐藥肆在何許。”

  • 韓壇-汉语大词典

    韓壇

    【1】见“韩信壇”。

  • 韓杯-汉语大词典

    韓杯

    【1】按照{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中描述的形制做成的一种酒杯。{宋}{窦苹}《酒谱·饮器》:“{唐}{韓文公}《贈崔斯立詩》云:‘我有雙飲盞﹐其銀得朱提。黄金塗物象﹐雕鐫妙工{倕}。乃令千鐘鯨﹐么麽微螽斯。猶能争明月﹐擺掉出渺瀰。野草花葉細﹐不辨薋菉葹。綿綿相膠結﹐狀似環城陴。四隅芙蓉樹﹐擢艷皆猗猗。’云云。蓋皆有興喻﹐故歷言其狀如此。今好事者多按其文作之﹐名爲韓杯。”

  • 韓香-汉语大词典

    韓香

    【1】见“韓壽香”。

  • 韓王殿-汉语大词典

    韓王殿

    【1】泛指祅庙。{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武陵溪}可兀的{韓王殿}﹐{韓王殿}將着這五十文金錢。”{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將{韓王殿}忽然火爁﹐{藍橋驛}平空水渰。”

  • 韓碑-汉语大词典

    韓碑

    【1】指{唐}代{韩愈}撰写的《平淮西碑》。{宪宗}时,摄{蔡州}刺史{吴元济}反于{淮西},宰相{裴度}及{唐}﹑{随}﹑{邓}节度使{李愬}受命讨伐﹐平定叛乱。{韩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文颂其功绩﹐因称“韓碑”。{唐}{李商隐}有《韓碑》诗﹐极堥鉹憛C{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混茫收{禹}甸﹐靈異紀{韓}碑。”{清}{李元度}《与柳毅斋书》:“顧以《逸周書》考之﹐{宣王}中興諸詩﹐多夸而失實﹐無論{韓}碑﹑{柳}雅之過侈也。”

  • 韓娥-汉语大词典

    韓娥

    【1】相传为古代{韩国}的善歌者。《列子·汤问》:“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絶。”{张湛}注﹕“〔{韓娥}〕{韓國}善歌者也。”后因以“韓娥”指善歌者。亦借指歌妓。{隋}{江总}《宛转歌》:“金樽送曲{韓娥}起﹐玉柱調絃{楚妃}歎。”{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當筵調笙弄簫﹐羞殺我{韓娥}{蘇小}。”{唐}{沈亚之}《答冯陶书》:“聞古之{韓娥}﹐其歌也﹐能易哀樂﹐變林籟﹐則有是也。”

  • 韓風-汉语大词典

    韓風

    【1】古人名。善相马。《淮南子·齐俗训》:“{伯樂}﹑{韓風}﹑{秦牙}﹑{管青}﹐所相各異﹐其知馬一也。”{高诱}注:“四子皆古善相馬者。”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裴松之}注引《淮南子》作“寒風”。

  • 韓馬-汉语大词典

    韓馬

    【1】{唐}{韩愈}和{汉}{司马迁}的并称。{宋}{曾巩}《祭欧阳少师文》:“文章逸發﹐醇深炳蔚。體備{韓}{馬}﹐思兼{莊}{屈}。”

  • 韓獹逐塊-汉语大词典

    韓獹逐塊

    【1】古代骏犬韩卢追逐土块。比喻白费力气,徒耗精神。《景德传灯录·王敬初常侍》:“供養主才坐﹐問云:‘昨日{米和尚}有什麽言句﹐便不得見?’{王公}曰:‘師子齩人﹐韓獹逐塊。’{米師}竊聞此語﹐即省前謬。”

  • 韓孟-汉语大词典

    韓孟

    【1】{唐}文学家{韩愈}和{孟郊}的并称。两人诗风相近,并多联句之作,工力相敌,故后人论诗,常{韩}{孟}并举。{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韓}{孟}能硬瘦﹐{温}{李}苦柔媚。”{宋}{欧阳修}《读蟠桃诗寄子美》诗:“{韓}{孟}於文詞﹐兩雄力相當。”{清}{袁枚}《再与沈大宗伯书》:“撞萬石之鐘﹐鬭百韻之險﹐{韓}{孟}所宜也;使{韋}{柳}爲之﹐則弱矣。”

  • 韓湘子-汉语大词典

    韓湘子

    【1】原称{韩湘},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韩若云}《韩仙传》载:{韩湘},自少学道,{吕洞宾}度之登仙。{湘}又欲度其叔{愈}。会{愈}宴集朋僚,{湘}赴宴,劝{愈}弃官学道,呈{愈}诗有“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等句,{愈}斥为异端,不从。{湘}乃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座客,又以火缶载莲,顷刻开花,花上有字成联云:“雲横{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愈}终不悟,乃别去。后{愈}以谏迎佛骨事贬刺{潮州},别家赴任,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湘}忽至,{愈}悟曰:“子言驗矣!”{湘}护{愈}抵任,最后乃度{愈}成仙。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及{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九并载其事而互有异同。【2】《青琐高议》谓{湘}字{清夫}﹐为{愈}之侄﹐且云所开之花类牡丹。《酉阳杂俎》谓{愈}之疏从子侄﹐并失其名﹐且云{湘}为{愈}之牡丹染色。又﹐两书均未言{韩愈}被度成仙事。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及{韩愈}《韩滂墓志铭》﹐{湘}字{北渚}﹐为{愈}之侄孙﹐官至大理丞﹐非神仙中人。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中所谓“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形象,当由《韩仙传》等书所载附会渲染而成。{清}{赵翼}《八仙》诗:“{韓湘}﹑{張果}﹑{吕洞賓}﹐此外載籍無其人。”

  • 韓子-汉语大词典

    韓子

    【1】指{战国}{韩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陈书·袁宪传论》:“{韓子}稱爲人臣委質﹐心無有二。{憲}弗渝終始﹐良可嘉焉。”【2】指{唐}{韩愈}。{清}{刘大櫆}《程书原传赞》:“余未識{秋官}﹐{秋官}一見余文﹐即以爲今之{韓子}。”{清}{董正位}《<归震川先生全集>序》:“{唐}之中葉稱{韓子}﹐而與{韓子}同時者有{柳子厚}﹑{李習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韓子}曰:‘{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明}{高启}《驱疟》诗:“{韓子}蓋有託﹐誰能辨其詩?”按﹐{韩愈}有《谴疟鬼》诗。【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韓子》五十五篇。名{非}﹐{韓}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殺之。”

  • 韓信用兵, 多多益辦-汉语大词典

    韓信用兵, 多多益辦

    【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韓信}用兵﹐多多益辦。此是化工造物之妙﹐與文同用。”

  • 韓柳-汉语大词典

    韓柳

    【1】{唐}代古文家{韩愈}和{柳宗元}的并称。{宋}{欧阳修}《唐柳宗元般舟和尚碑跋》:“{子厚}({柳宗元})與{退之}({韓愈})﹐皆以文章知名一時﹐而後世稱爲{韓}{柳}者﹐蓋流俗之相傳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韓}{柳}並稱而道不同。”{清}{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唐}之{韓}{柳}﹐承八代之衰而挽之於古﹐始有此名。”

  • 韓棱之劒-汉语大词典

    韓棱之劒

    【1】《後汉书·韩棱传》:“〔{韓棱}〕五遷爲尚書令,與僕射{郅壽}﹑尚書{陳寵},同時俱以才能稱。{肅宗}嘗賜諸尚書劒,唯此三人特以寶劒,自手署其名曰:‘{韓棱}{楚}龍淵,{郅壽}{蜀}漢文,{陳寵}{濟南}椎成。’時論者爲之説:以{棱淵}深有謀,故得龍淵”。{李贤}注引《晋太康记》:“{汝南}{西平縣}有{龍泉水},可淬刀劒,特堅利。”后因以“韓棱之劒”指龙泉宝剑,用为谋略深远,委以重任之典故。{南朝}{梁元帝}《中书令庾肩吾墓志铭》:“任同北斗﹐錫{韓棱}之劒﹐朝上南宫﹐識{鄭崇}之履。”

  • 韓衆-汉语大词典

    韓衆

    【1】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晋}{葛洪}《神仙传·刘根》:“請問{根}學仙時本末﹐{根}曰:‘吾昔入山﹐精思無所不到﹐後如{華陽山}﹐見一人乘白鹿車……載拜稽首﹐求一言。神人乃告余曰:“爾聞有{韓衆}否?”答曰:“實聞有之。”神人曰:“我是也。”’”后因以“韓衆”泛指神仙。《楚辞·远游》:“奇{傅説}之託辰星兮﹐羡{韓衆}之得一。”{王逸}注:“衆﹐一作‘終’。”{洪兴祖}补注引《列仙传》:“{齊}人{韓終}﹐爲王採藥﹐王不肯服﹐{終}自服之﹐遂得仙也。”{唐}{李白}《古风》之四:“惟應清都境﹐長與{韓衆}親。”

  • 韓才-汉语大词典

    韓才

    【1】谓{西汉}{韩信}的材质。才,通“材”。{晋}{陶潜}《食》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 韓山石-汉语大词典

    韓山石

    【1】{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败{尔朱兆}于{韩陵山},在此建{定国寺}旌功,命{温子昇}作《韩陵山寺碑》以记其事。见《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后遂以“韓山石”借指碑石。{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诗:“但囑{壺}民歌太平﹐磨厓勒盡{韓山}石。”

  • 韓張-汉语大词典

    韓張

    【1】{唐}代文学家{韩愈}和{张籍}的并称。{唐}{张籍}《祭退之》诗:“公文爲時帥﹐我亦有微聲。而後之學者﹐或號爲{韓}{張}。”【2】山名。在今{湖南}{临武}北。相传{唐}{韩愈}与{张署}同遭迁谪,于此处休憩,故名。参阅《明一统志》卷六四。

  • 韓憑-汉语大词典

    韓憑

    亦作“[韓朋]”亦作“[韓馮]”【1】相传{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旦。{凭}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茪j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唐}{李冗}《独异志》卷中﹑{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韓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三国}{魏文帝}《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晋}{干宝}《搜神记》作“韓馮”。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明}{陈所闻}《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鴛鴦分散{韓朋}﹐驚蝴蝶不逐{莊生}。”{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2】借指鸳鸯。{唐}{李贺}《恼公》诗:“《黄庭》留{衛瓘}﹐緑樹養{韓馮}。”{北周}{庾信}《鸳鸯赋》:“共飛詹瓦﹐全開{魏}宫;俱棲梓樹﹐堪是{韓馮}。”{唐}{王初}《即夕》诗:“風幌涼生白袷衣﹐星榆纔亂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樹﹐恐有{韓憑}一處棲。”

  • 韓徐-汉语大词典

    韓徐

    【1】{南唐}{韩熙载}和{徐铉}的并称。{宋}{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韓}〕與{徐鉉}齊名﹐時號{韓}{徐}。”【2】{明}{韩雍}和{徐阶}的并称。{清}{钱谦益}《夜泊浒墅关却寄董太仆崇相》诗之三:“{吴}兒誰復説{韓}{徐}?勛業空傳琬琰書。”{钱曾}笺注:“{韓}{徐}二公﹐皆{吴}人也。”

  • 韓朋木-汉语大词典

    韓朋木

    【1】古代传说中的相思树。为{韩朋}(即{韩凭})夫妇冢上所生。相传{韩朋}夫妻死后,衣化为蝶,墓生双木,“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宋}人哀之,遂稱其爲相思樹”。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元}{杨维桢}《西湖竹枝歌》之三:“琵琶元是韓朋木﹐彈得鴛鴦一處飛。”

  • 韓壽-汉语大词典

    韓壽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韓壽}美姿容,{贾充}辟以爲掾。{充}每聚會,{賈}女於青璅中看,見{壽},説之。”后因以“韓壽”借称美男子,多指出入歌楼舞榭的风流子弟。{唐}{乔知之}《倡女行》:“昨宵綺帳迎{韓壽}﹐今朝羅袖引{潘郎}。”{唐}{罗虬}《比红儿诗》之十七:“當時若是逢{韓壽}﹐未必埋蹤在{賈}家。”{元}{曾瑞}《青杏子·骋怀》套曲:“大筵排回雪{韋娘}﹐小酌會竊香{韓壽}。”

  • 韓信將兵, 多多益善-汉语大词典

    韓信將兵, 多多益善

    【1】《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辦”。后以“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只要合乎条件﹐合乎章程﹑决议﹐是自愿的﹐有强的领导骨干(主要是两条:公道﹐能干)﹐办得好﹐那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韓潮蘇海-汉语大词典

    韓潮蘇海

    亦作“[韓海蘇潮]”【1】谓{唐}{韩愈}和{宋}{苏轼}的文章如潮如海,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清}{俞樾}《茶香室丛钞·韩海苏潮》:“國朝{蕭墨}《經史管窺》引{李耆卿}《文章精義》云:‘{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然則今人稱‘韓潮蘇海’﹐誤矣。”{杨毓煇}《郑观应<盛世危言>跋》:“觀其上下五千年﹐縱横九萬里﹐直兼乎{韓}潮{蘇}海﹐則不啻讀《經世文編》焉。”

  • 韓湘-汉语大词典

    韓湘

    【1】见“韓湘子”。

  • 韓壽偷香-汉语大词典

    韓壽偷香

    【1】{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充}少女{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家中莫知,并盗西域异香赠{寿}。{充}僚属闻{寿}有奇香,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其事﹐遂以女妻{寿}。见《晋书·贾谧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Z因以“韓壽偷香”为男女暗中通情的典故。{明}{沈鲸}《双珠记·遇淫持正》:“不但偷鈴﹐{韓壽}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亦作“[韓壽分香]”。{後蜀}{欧阳炯}《春光好》词:“雖似{安仁}擲果﹐未聞{韓壽}分香。”

  • 韓馮-汉语大词典

    韓馮

    【1】见“韓憑”。

  • 韓哀-汉语大词典

    韓哀

    【1】相传为古代发明驭马术的人。《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韓哀}秉轡而馳名。”{裴松之}注引《吕氏春秋》:“{韓哀}作御。”按﹐今本《吕氏春秋·勿躬》作“寒哀”。{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王良}執靶﹐{韓哀}附輿。”

  • 韓公帕-汉语大词典

    韓公帕

    【1】旧时{潮州}妇女用以蒙头的黑布。相传为{唐}{韩愈}遗制,故名。{清}{张心泰}《粤游小志》:“{潮州}婦女出行﹐則以皁布丈餘蒙頭﹐自首以下雙垂至膝﹐時或兩手翕張其布以視人﹐狀殊可怖。名韓公帕﹐蓋{昌黎}遺製也。”

  • 韓侯蔌-汉语大词典

    韓侯蔌

    【1】《诗·大雅·韩奕》:“{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其殽維何?炰鼈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毛}传:“蔌,菜殽也。筍,竹也。蒲,蒲蒻也。”后因以“韓侯蔌”指竹和蒲蒻。{宋}{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滿門{陶令}株﹐彌岸{韓侯}蔌。”

  • 韓昌黎-汉语大词典

    韓昌黎

    【1】即{唐}代文学家{韩愈}。{魏}{晋}{南北朝}以来,士人多重郡望。{昌黎}(今{辽宁省}{义县}){韩氏}于{唐}为一时望族。{韩愈}原籍{孟州}{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但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因称其为“韓昌黎”。

  • 韓信壇-汉语大词典

    韓信壇

    【1】{汉}{刘邦}为{韩信}拜将所设的坛场。语本《史記·淮阴侯列传》:“{何}({蕭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爲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后因以“韓信壇”泛指军中拜将帅的高台。亦谓被授予将帅。{宋}{叶適}《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马幹官》诗:“{漢中}王霸地﹐從古鋒鏑争;崩摧{韓信}壇﹐闕落{張魯}營。”亦省称“[韓壇]”。{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世開{魯}館﹐家{韓}壇。”

  • 韓范-汉语大词典

    韓范

    【1】{唐}{韩愈}为著名古文家,卒谥“文”。{宋}{范仲淹}亦以能文著称﹐卒谥“文正”。后世因以“韓范”并称之。{明}{张居正}《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保谥襄毅杨公墓志铭》:“{李}{郭}無文﹐{韓}{范}無武﹐公也兼之。”【2】{宋}名臣{韩琦}和{范仲淹}的并称。《宋史·韩琦传》:“{琦}與{范仲淹}在兵間久﹐名重一時﹐人心歸之﹐朝廷倚以爲重﹐故天下稱爲‘韓范’。”{宋}{王十朋}《观国朝故事》诗之二:“朝廷起{韓}{范}﹐節制閫外師。”

  • 韓魏-汉语大词典

    韓魏

    【1】指{春秋}时{晋国}的{韩}氏﹑{魏}氏两家大臣,后又共同分{晋}立国而为诸侯。后亦以“韓魏”称富贵之家。《孟子·尽心上》:“{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朱熹}集注:“{韓}{魏}﹐{晉}卿富家也。”{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唐}{杜牧}《阿房宫赋》:“{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 韓令-汉语大词典

    韓令

    【1】指{唐}{韩愈}。{愈}曾因上疏极论宫市之弊,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故称。{唐}{罗隐}《牡丹花》诗:“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一身。”按﹐相传{愈}之侄{湘}曾以染色牡丹点化{愈}﹐未果。{罗隐}诗即用其事。

  • 韓流-汉语大词典

    韓流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山海经·海内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按﹐此以{韩流}为{昌意}之子﹐{颛顼}之父。然《大戴礼记·帝系》﹑《史记·五帝本纪》皆以{颛顼}之父为{昌意}﹐与此说不同。

  • 韓岳-汉语大词典

    韓岳

    【1】{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宋}{陆游}《感事》诗之二:“堂堂{韓}{岳}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清}{林则徐}《致姚春木王冬寿书》:“{徐}嘗謂剿夷有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韓}{岳}束手﹐奈何奈何!”

  • 韓朋鳥-汉语大词典

    韓朋鳥

    【1】相传为{韩朋}(即{韩凭})夫妇精魂化成的鸟。{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韓朋鳥者﹐乃鳧鷖之類。此鳥每天雙飛﹐泛溪浦。水禽中鸂鶒﹑鴛鴦﹑鵁鶄嶺北皆有之﹐惟韓朋鳥未之見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朋}夫婦之精魂﹐故以{韓氏}名之。”后亦以指鸳鸯。参见“[韓憑]”。

  • 韓柳歐蘇-汉语大词典

    韓柳歐蘇

    【1】{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的合称。{简夷之}《<中国近代文论选>前言》:“{清}代文坛原以桐城派为正宗﹐他们标榜{孔}﹑{孟}﹑{程}﹑{朱}的‘道统’﹐{韩}﹑{柳}﹑{欧}﹑{苏}的‘文统’﹐以及二者结合的所谓‘义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韓}{柳}{歐}{蘇}。{韓}{柳}文多相似……{韓}如美玉﹐{柳}如精金;{韓}如静女﹐{柳}如名姝;{韓}如德驥﹐{柳}如天馬。{歐}似{韓}﹐{蘇}似{柳}。”

  • 韓馮城-汉语大词典

    韓馮城

    【1】见“韓憑城”。

  • 韓杜-汉语大词典

    韓杜

    【1】{唐}代古文家{韩愈}和诗人{杜甫}的并称。{清}{伤时子}《苍鹰击·好逑》:“{馬}{班}良史﹐{淵}{雲}賦手﹐{韓}{杜}詩文不朽。”

  • 馬韓-汉语大词典

    馬韓

    【1】古国名。三{韩}之一。在今{朝鲜半岛}南部。后为{百济}所灭。《後汉书·东夷传·三韩》:“{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旧唐书·东夷传·百济》:“{百濟國}﹐本亦{扶餘}之别種﹐嘗爲{馬韓}之故地。”《晋书·武帝纪》:“〔{太康}七年〕是歲﹐{扶南}等二十一國﹐{馬韓}等十一國遣使來獻。”

  • 黑韓王-汉语大词典

    黑韓王

    【1】即可汗王。《宋史·外国传六·于阗》:“{大中}{祥符}二年﹐其國黑韓王遣{回鶻}{羅廝温}等以方物來貢。”《宋史·外国传六·于阗》:“〔{嘉祐}八年〕十一月﹐以其國王爲特進﹑{歸忠保順■鱗黑韓王}。{羅撒温}言其王賜此號也。{于闐}謂金翅烏爲‘■鱗’﹐‘黑韓’蓋可汗之訛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