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髡

髡(髡)是什么意思

  • 髡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髡人kūn rén

    【释义】:

    髡,本指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后用以蔑称秃头之僧人。清·梁章钜《称谓录·僧》:《桂苑丛谈》:“髡人具实以闻曰:‘居寺者乐于知事,……’”

  • 淳于髡-古文观止词典

    淳于髡chún yú kūn

    【词性】:名词

    姓淳于,名髡。战国时齐国的学者,赘婿出身,以博学著称,齐威王时任大夫。他多次讽谏齐威王和邹忌改革内政,楚国攻齐,他赴赵国求援,赵王给以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军因而主动撤退。后到魏国,魏惠王拟任为卿相,他辞去(4)。《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滑稽列传》:淳于髡说之以隐曰。——淳于髡用隐语对齐王说。《滑稽列传》: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

  • 髡-古文观止词典

    髡kūn

    【词性】:名词

    指淳于髡。战国时齐国学者,以博学著称(12)。《滑稽列传》:髡曰:“何敢。”——淳于髡说:“怎么敢。”《滑稽列传》:髡辞而行,至赵。——淳于髡辞别出发,到了赵国。《滑稽列传》:主人留髡送客。——主人留下我淳于髡,送走客人。

  • 髡-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髡kūn

    ①剃去头发。《左传·哀公十七年》:“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之以为吕姜髢。”(髢dì:装衬的假发。)《楚辞·九章·涉江》:“接舆~首兮,桑扈裸行。”②古代剃发之刑。《周礼·秋官·掌戮》:“~者使守职。”③和尚,僧人。王禹偁《应诏言事》:“而有富僧巨~,穷极口腹。”孙樵《复佛寺奏》:“臣以为残蠹于理者,群~最大。”④剪去树木枝条。《齐民要术·陶朱公术》:“岁~二百树,五年一周。”又《栽树》:“大树~之,小则不~。”

  • 髡-现代汉语大词典

    髡kūn

    【释义】:

    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如:髡刑。

  • 髡刑-现代汉语大词典

    髡刑kūn xíng

    【释义】:

    古代一种剃去罪人须发的刑罚。范文澜等《中国通史》:“战国以来有一种髡刑,把罪人须发剃光。”

  • 笞髡-汉语大词典

    笞髡

    【1】笞刑与髡刑。亦泛指刑罚。{清}{曹寅}《不寐》诗:“小人逐肥甘﹐動輒遭笞髡。”

  • 羣髡-汉语大词典

    羣髡

    【1】众僧侣。髡, 《说文》云“(剃)髮也”﹑僧人皆剃发, 故亦以髡指僧人。{唐}{孙樵}《复佛寺奏》:“若羣髡者﹐所飽必稻粱﹐所衣必錦縠。”

  • 賊髡-汉语大词典

    賊髡

    【1】对和尚的詈语。《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賊髡毒手謀文士﹐淑女雙眸識俊儒。”{清}{蒋士铨}《冬青树·收骨》:“昨日變起山陵﹐有賊髡{楊璉真伽}將列聖墳墓蕩爲坵墟﹐至斷殘支體而去﹐小生不勝憤恨。”

  • 髡-汉语大词典

    《廣韻》苦昆切,平魂,溪。【1】剃去毛发。《左传·哀公十七年》:“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髮美,使髡之以爲{吕姜}髢。”{晋}{袁宏}《後汉纪·桓帝纪下》:“黨事之興,{馥}名在捕中,{馥}乃髡髭髮,易姓名,匿迹遠竄,爲人傭賃。”{明}{朱玺}《村居》诗:“頭髠久與峩冠遠,囊澀應無濁酒賒。”{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林}以女子髠其頂,詐爲男子裝,置帳中。”【2】古代剃发之刑。《周礼·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積。”{晋}{葛洪}《抱朴子·用刑》:“且髠其更生之髮,撾其方愈之創,殊不足以懲次死之罪。”《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二年》:“帝尋發怒,聞{晞}得杖,以故不殺,髡鞭配甲坊。”{清}{昭槤}《啸亭续录·名臣论识》:“又向以當復肉刑,若以髠治罔上,以刵治軍律以刖治盜,以劓治貪,可歲免死百人。”{闻一多}《战後文艺的道路》:“《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髠}为{齐国}赘婿,髠是受剃了发的髠刑的,名字都已证明他是奴隶了。”【3】指剃眉须之刑。{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又有髠者,古人剃眉鬚之刑。”【4】指僧尼。{唐}{孙樵}《复佛寺奏》:“巨以爲殘蠹於民者,羣髠最大。”{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望見一髠,大醉,吐穢於道。”{明}{沈德符}《野獲编·谐谑·嘉兴谑语》:“{趙甬江}少保時尚爲郎,以佔寺基爲髠輩所毆也。”{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坐亡僧》:“〔某}嘆曰:‘是亦坐亡者耶?何置諸庭忍使暴露而不恤耶!’一髠素號敏爽,亟前對曰:‘此數僧今已無子孫矣。’”【5】砍;截断。{三国 魏}{杜恕}《体论·君》:“且令人主魁然獨立,是無臣子也,又誰爲君父乎?是猶髡其枝而欲根之蔭,揜其目而欲視之明,獨立之跡而願其扶疏也。”{唐}{元稹}《赛神》诗:“命樵執斤斧,怪木寧遽髡。”{唐}{孙棨}《北里志·张住住》:“曲中素有畜鬥雞者,{佛奴}常與之狎,至五日因髠其冠,取丹物托{宋}嫗致於{住住}。”{清}{方文}《偕闵无作孔千一宁山同登雨花台》诗:“正學祠偏圮,{鍾山}樹盡髠。”【6】整枝,剪去树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陶朱公}術曰:‘……十年以後,髡一樹得一載,歲髡二百樹,五年一周。’”【7】树枝光秃貌。{清}{龚自珍}《某生与友人书》:“阻風無酒倍消魂,況是殘秋岸柳髠?”{邓溥}《黄昏》诗:“■故園柳,誰信去年髠。”

  • 髡笞-汉语大词典

    髡笞

    亦作“[髠笞]”【1】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後汉书·史弼传》:“詔書前後切却州郡﹐髡笞掾史。”《魏书·刘昶传》:“{靈太后}召{清河王}{懌}決其事﹐二家女髠笞付宫﹐兄弟皆坐鞭刑﹐徙配{敦煌}爲兵。”

  • 髡接-汉语大词典

    髡接

    【1】修剪和嫁接枝条。{宋}{王禹偁}《樱桃》诗:“栽培傷物性﹐髡接失天真。”

  • 髡裸-汉语大词典

    髡裸

    亦作“[髠躶]”亦作“[髠裸]”【1】谓脱去衣帽,剃去头发,露顶光身。《明史·伊厉王传》:“王好武﹐不樂居宫中﹐時時挾彈露劍﹐馳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擊之。髠裸男女以爲笑樂。”{唐}{高彦休}《唐阙史·崔碣》:“縱歸田里﹐{可久}髠躶而返。”

  • 髡截-汉语大词典

    髡截

    亦作“[髠截]”【1】砍去。{宋}{王禹偁}《滁州五伯马进传》:“{進}之子生而無臂﹐若髠截然。”【2】犹髡刖。{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主者髡截﹐嘆無反已。”

  • 髡人-汉语大词典

    髡人

    【1】指僧人。{唐}{冯翊}《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髡人乃具實以聞曰:居寺者樂於知事﹐前後主之者﹐積年以來﹐空交分金文書﹐其實無金。”

  • 髡僧-汉语大词典

    髡僧

    亦作“[髠僧]”【1】指僧人。因僧人不蓄发﹐故称。{明}{顾绛}《禹陵》诗:“御香來敕使﹐主守付髠僧。”

  • 髡徒-汉语大词典

    髡徒

    亦作“[髠徒]”【1】秃头刑徒。对僧人的蔑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只助我一聲喊﹐只一合活把髡徒捉。”一本作“髠徒”。{清}{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儒流文士﹐樂其簡便;不識字髡徒﹐習其狂猾。”

  • 髡躶-汉语大词典

    髡躶

    亦作“[髠躶]”【1】见“髡裸”。

  • 髡簪-汉语大词典

    髡簪

    亦作“[髠簪]”【1】指和尚和道士。{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景灵行香》:“{紹翁}以爲祖宗在天之靈﹐必不願歆於異教﹐且市井髠簪之庸人﹐皆宜斥去。近者{淳祐}進書例﹐用僧道鐃鼓前導﹐朝廷有旨勿用。”

  • 髡釱-汉语大词典

    髡釱

    【1】剃发并带上脚镣。古代的一种刑罚。《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律坐髡釱而役者﹐敕黥竄以爲卒。”

  • 髡鬝-汉语大词典

    髡鬝

    亦作“[髠鬝]”【1】去发。{唐}{{韩愈}{孟郊}}《征蜀联句》:“逆頸盡徽索﹐仇頭恣髠鬝。”

  • 髡囚-汉语大词典

    髡囚

    【1】秃头囚徒。对僧人的蔑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的髡囚﹐怎敢把爺違抝。”《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案款已成﹐招狀了遭刑﹐棒殺髡囚示萬民。”

  • 髡刑-汉语大词典

    髡刑

    亦作“[髠刑]”【1】古代一种剃去罪人须发的刑罚。{{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战国}以来有一种髡刑﹐把罪人须发剃光。”{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司馬遷}《答任少卿書》云:‘其次鬄毛髮﹐嬰金鐵受辱。’髡刑﹐則剃毛髮。”《三国志·魏志·王淩传》“{淩}舉孝廉﹐爲{發干}長”{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淩}爲長﹐遇事﹐髡刑五歲﹐當道掃除。”{汉}{焦赣}《易林·复之坎》:“髠刑受法﹐終不得釋。”

  • 髡刖-汉语大词典

    髡刖

    【1】剃发与断足之刑。{汉}{贾谊}《新书·阶级》:“是以係縛﹑榜笞﹑髡刖﹑黥劓之罪﹐不及士大夫。”

  • 髡耏-汉语大词典

    髡耏

    亦作“[髠耏]”【1】指剃发和去除颊鬓之刑。{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素馨》:“今也人盡髠耏﹐花無所著﹐亦漸以稀少矣。”{明}{夏完淳}《大哀赋》:“室處有荼毒之淫﹐蠆髮有髡耏之累。”{元}{姚燧}《浙西廉访副使潘公神道碑》:“罪入髠耏﹐有少枉疑﹐猶己渴饑﹐不身之私。”

  • 髡屯-汉语大词典

    髡屯

    【1】丑牛貌。《淮南子·说山训》:“髡屯犁牛﹐既犐以■﹐決鼻而羈。”{高诱}注:“髡屯﹐醜牛貌。”

  • 髡祝-汉语大词典

    髡祝

    【1】剃发。《新唐书·刘緫传》:“時{緫}已自髡祝﹐讓節印﹐遂衣浮屠服。”

  • 髡-汉语大词典

    亦作“[髠]”【1】见“髡剔”。

  • 髡流-汉语大词典

    髡流

    亦作“[髠流]”【1】古代一种刑罚。剃去罪徒须发并流放边地。{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秦相}大怒﹐付{鍔}于理。諫官承風旨﹐遂謂公與{鍔}爲刎頸交﹐更相譽説﹐由是罷郡。{鍔}遂髠流{嶺}表。”

  • 髡跣-汉语大词典

    髡跣

    【1】光头赤足者。{明}{沈德符}《野獲编·兵部·奇兵不可再》:“{倭}之追者尋至﹐猴見髡跣横行﹐不類所習覩﹐疑爲異獸將噬之。”

  • 髡剔-汉语大词典

    髡剔

    亦作“[髠薙]”亦作“[髠]”【1】谓剃去头发。《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愛姪微愆﹐髡剔謝罪。”{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曾}{左}之師﹐摧陷{洪氏}﹐復從髠薙。”《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或有髠髮膚﹐割截支體﹐寃魂痛於幽冥﹐創痍號於草棘。”《後汉书·冯鲂传》:“{襃}等聞帝至﹐皆自髡剔﹐負鈇鑕﹐將其衆請罪。”{李贤}注:“謂剃去髮也。”

  • 髡毛-汉语大词典

    髡毛

    亦作“[髠毛]”【1】谓拔去羽毛。{清}{李邺嗣}《杜鹃行》:“北嚮猶哀灑血多﹐倒懸更訴髠毛苦。”

  • 髡頓-汉语大词典

    髡頓

    【1】传说中的牛妖名。《太平御览》卷八八六引《白泽图》:“故牧弊池之精名曰髡頓﹐狀如牛﹐無頭﹐見人則逐﹐人以其名呼之﹐則去。”

  • 髡髮-汉语大词典

    髡髮

    亦作“[髠髮]”【1】剃发。{明}{罗日褧}《咸宾录·南夷志二·木邦》:“其俗男衣白﹐文身髠髮﹐摘髭鬚。”{清}{黄宗羲}《两异人传》:“自髡髮令下﹐士之不忍受辱者﹐之死而不悔﹐乃有謝絶世事﹐託跡深山窮谷者﹐又有活埋土室﹐不使聞於比屋者。”《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領將{陵}母﹐髠髮齊眉﹐脱却沿身衣服﹐與短褐衣﹐兼帶鐵鉗﹐轉火隊將士解悶。”

  • 髡翁-汉语大词典

    髡翁

    亦作“[髠翁]”【1】指老僧。{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皎然}《賦得啼猿送客》云:‘萬里{巴江}外﹐三聲{月峽}深’……觀其前聯﹐平澹意長﹐餘皆筌句﹐予皆削疵﹐强半稍變氣格。髠翁復起﹐可能心服否乎?”

  • 髡樹-汉语大词典

    髡樹

    【1】指枝叶光秃的树木。{清}{姚燮}《月当厅·苦驿 》词:“但有斷竿懸堠﹐髡樹當閭。”

  • 髡鉗-汉语大词典

    髡鉗

    亦作“[髠鉗]”【1】古代刑罚。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迺髠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彭}{羕}〕因直言觸忤{劉璋}﹐被{璋}髠鉗爲徒隸﹐因此短髮。”{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四章:“古用{苗}制﹐施行肉刑﹐{漢文}免之﹐改爲囚徒髠鉗﹐鬼薪役作。”{清}{赵翼}《赠李莪洲》诗:“矢石已教同死地﹐髠鉗那更伴危途。”{唐}{卢照邻}《咏史》之一:“髡鉗爲臺隸﹐灌園變姓名。”

  • 髡夫-汉语大词典

    髡夫

    【1】指僧人。{唐}{李德裕}《王智兴度僧尼状》:“訪聞{泗州}置壇次第﹐凡髡夫到者人納二緡﹐給牒即回﹐别無法事。”

  • 髡顱-汉语大词典

    髡顱

    亦作“[髠顱]”【1】剃去头发,光头。{明}{邵璨}《香囊记·起兵》:“皤皤娑娑﹐髠顱擾擾舞番童;絡絡繹繹﹐搥髻紛紛走胡婦。”

  • 髡薙-汉语大词典

    髡薙

    亦作“[髠薙]”【1】见“髡剔”。

  • 髡放-汉语大词典

    髡放

    亦作“[髠放]”【1】犹髡流。{明}{高叔嗣}《读史》诗之一:“{伯喈}涉叔世﹐髠放久流離。”

  • 髡頭-汉语大词典

    髡頭

    亦作“[髠頭]”【1】剃去头发。《後汉书·西域传·大秦》:“人俗力田作﹐多種樹蠶桑﹐皆髡頭而衣文繡。”《周礼·夏官·掌戮》“髠者使守積”{汉}{郑玄}注:“此出五刑之中﹐而髠者必王之同族不宫者﹐宫之爲翦﹐其類髠頭而已。”《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紹}愛少子{尚}”{裴松之}注引{三国}{魏}{曹丕}《典论》:“{劉氏}性酷妒﹐{紹}死﹐僵尸未殯﹐寵妾五人﹐{劉}盡殺之;以爲死者有知﹐當復見{紹}於地下﹐乃髠頭墨面以毁其形。”

  • 髡削-汉语大词典

    髡削

    【1】谓受髡刑,剃去须发。{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明帝}時﹐{桑民}{摐陽侯}坐冢過制髡削。”

  • 髡緇-汉语大词典

    髡緇

    亦作“[髠緇]”【1】指僧尼。僧人穿黑衣,故称。{清}{陈大章}《王文成纪功碑》诗:“深謀豁達格神鬼﹐苦心退託隨髠緇。”{明}{徐渭}《<逃禅集>序》:“今之詆佛者﹐動以吾佛律之﹐甚至於不究其宗祖之要眇﹐而責諸其髠緇之末流。”{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六·建文君》:“〔{明太祖}〕且見{建文}頭顱頗偏﹐匣髠緇之具﹐戒曰:‘必嬰大難﹐乃發。’”

  • 髡牝-汉语大词典

    髡牝

    【1】对尼姑的蔑称。{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内监·禁自宫》:“余謂都下椓人之鬧坊曲﹐{江}南髡牝之溷閨房﹐違男女之性﹐變交接之具﹐真宇宙間兩大妖孽。”

  • 髡奴-汉语大词典

    髡奴

    亦作“[髠奴]”【1】秃头奴才。对僧人的蔑称。{清}{捧花生}《秦淮画舫录·纪丽·刘玉姿》:“蓋近爲一髠奴所狎﹐往還甚數﹐已爲僦屋移家矣。”{清}{张问陶} 《游涿州智度云居两废寺》诗:“髠奴似黠奴﹐勢落打包去。”

  • 髡首-汉语大词典

    髡首

    【1】剃去头发。{章炳麟}《文学说例》:“處髡首辮髮之俗﹐而自述‘抽簪’。”{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其皈依{釋迦}﹑{金剛}﹑{毘盧}﹑{藥師}﹑{無量壽}諸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髡首不蓄髮亦同定例。”《楚辞·九章·涉江》:“{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王逸}注:“髡﹐剔也;首﹐頭也。自刑身體﹐避世不仕也。”【2】光头。指僧徒。{唐}{郑愚}《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僧事百千﹐不可梗概﹐各言宗教﹐自號矛盾﹐故褐衣髡首﹐未必皆是。”

  • 髡髦-汉语大词典

    髡髦

    【1】幼年。{元}{王恽}《追挽归潜刘先生》诗:“我自髡髦屢拜公﹐執經親爲發顓蒙。”

  • 髡褐-汉语大词典

    髡褐

    【1】指僧人。{唐}{刘蜕}《江南论乡饮酒礼书》:“〔王公大人〕有擎跽稽首于髡褐之前﹐畏敬戒慎﹐有終日不敢嗜酒肴﹐不敢近妾婦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