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骇

骇(駭)是什么意思

  • 镇定←→骇怕 震惊-反义词词典

    镇定←→骇怕 震惊zhèndìng-hàipà zhènjīng

    【词性】:形

    镇定:碰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骇怕:碰到危险、困难等而心中不安或发慌。

    震惊:大吃一惊。

    【例】 (天气)还是热,心里可镇定多了。(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鞠躬尽瘁》) 那白色的、寂静的、无边的沙的世界,使她骇怕。(陈映真:《夜行货车》) 但在认定《牛虻》是“黄书”这一点上,却又不谋而合——而且,他们又都是在并未阅读这本书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作出这个结论的。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一种社会现象!(刘心武:《班主任》)

  • 骇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骇犀hài xī

    【释义】:

    宝剑名。以其能使皮厚坚韧的犀惊骇万状,故称。《太平御览·东观汉记》:“光武有骇犀之剑,以赐陈遵。”

  • 骇人听闻-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成〉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常作谓语、定语。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杀了三十万中国军民,真是骇人听闻|这帮匪徒的罪行骇人听闻|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惨案|这起谋杀案是骇人听闻的

  • 惊恐 惊骇 惊怕-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惊恐 惊骇 惊怕

    惊恐jīngkǒng 惊骇jīnghài 惊怕jīngpà

    形容词。表示惊慌而恐惧。

    “惊恐”强调恐惧,感受到可怕的威胁。例如:“每个人痴呆地想了想,惊恐地探问了几句”(《萧红选集》);“母亲关于这事惊恐似的,坚决的,感到羞辱一般的荡着头”(同上);“朱春信惊恐地望着这伙没有派别标志的不速之客”(《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8)。

    “惊骇”含有“因突然的、意外的可怕事情或可怕刺激而精神紧张和十分害怕”的意味;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例如:“他们惊骇地奔跑着,喊叫着,随着机枪的响声,成片地倒了下去。”(峻青:《黎明的河边》);“在那一日,他吐了一口血,这使我非常惊骇”(《沫若文集》,第六卷)。

    “惊怕”侧重于担心怕事,含有“胆怯、脆弱而受惊”的意味,意思比“惊恐”“惊骇”轻一些。例如:“她是十字路口的鸟儿,惊怕出来的,见过世面”(《小说选刊》,1982,11);“女客时常用惊怕的眼光抬头打掠那青年的女尼”(许杰:《浮飘》)。

  • 惊讶 惊奇 惊异 惊诧 诧异 骇异 骇然 纳罕-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惊讶 惊奇 惊异 惊诧 诧异 骇异 骇然 纳罕

    惊讶jīngyà248惊奇jīngqí 惊异jīngyì248 惊诧jīngchà248诧异chàyì 骇异hàiyì 骇然háirán 纳罕nàhǎn

    形容词。表示感到非常奇怪的。

    “惊讶”“惊奇”“惊异”“惊诧”都强调使人心里吃惊。“惊讶”含有“因觉得很奇怪而发出叹声和流露出表情”的意味,比较具体。例如:“‘玲子,玲子,’下面忽然起了一个男人的轻微的唤声。我惊讶地掉头往窗外看去”(巴金:《窗下》);“她惊讶地想,为什么炮火连天的时候,战士们干这不相干的事情呢”(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位认识我的司机立即招呼我,惊讶地问道:‘你还没有走吗?’”(刘白羽:《红玛瑙集》);“一开门,见是她匆促转回家来,我惊讶得一时说不出话”。“惊奇”突出因特殊、没有见过或超出预想之外而感到很奇怪的内心情态。例如:“‘啊!’顾涌惊奇的望着他,想在他脸上找出更多的证明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原来这么大了,竟还投有出过疹子?’他遇到了什么奇迹似的,惊奇地问”(鲁迅:《弟兄》);“那个大孩子听说坐轮船从大海里走,惊奇得张大了口,问那轮船在哪里”。“惊异”突出感到怪异、不寻常的内心状态,意思比“惊奇”“惊讶”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方志敏:《清贫》);“在她被煽动起来的愤懑情绪中还隐含着一种惊异的成分”(杨沫:《青春之歌》);“忽听人声嘈杂,自远而近,并有很多灯笼火把,使他们大为惊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惊诧”有时含怀疑的意味,意思的轻重和“惊讶”一致;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鲁迅:《二心集》);“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诧异”兼有“惊异”和“惊诧”的意思,轻重程度和“惊异”一致。例如:“再瞧瞧若飞同志住的房间,虽然门还虚掩着,可是门角有被捣毁的痕迹,心里更加诧异”(杨植霖等:《王若飞在狱中》);“周炳听见妈妈这样问,倒诧异起来,他用惊疑不定的眼光打量着周杨氏”(欧阳山:《三家巷》);“你也是石庄人?我很诧异”(碧野:《月亮湖》);“深更半夜,谁亮着灯在那里试验呢?我真有点儿诧异”。

    “骇异”和“骇然”都含有“因奇怪得大出意外而受震惊”的意味,意思比“惊异”“诧异”又重些;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骇异”强调感到异乎寻常;“骇然”则突出感到怪异而震惊的样子,比较具体。例如:“主人骇异地迎上前去,问他是哪里人,他口吃似地答了,主人一时糊涂的,但立刻明白了,就是那个皮贩”(柔石:《为了奴隶的母亲》);“回家住下,我自己对我的病,倒也没有什么惊奇骇异的地方”(郁达夫:《迟桂花》);“从窗口望去,骇然见一披头散发的穿着白衣服的妇女站在湖边”;“两人听得骇然,正要回答,汪处厚伪装出正颜厉色道:‘我有句声明。我娶你并不是为了经济省钱……’”(钱钟书:《围城》)。

    “纳罕”强调觉得稀奇少见,含有“难以理解而纳闷”的意味,意思的轻重和“惊讶”“惊奇”“惊诧”一致;一般只作谓语。例如:“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鲁迅:《狂人日记》);“更使他们纳罕的是这班人的脸上一点惊异的表示都没有”(茅盾:《子夜》)。

  • 骇-孙子兵法词典

    骇hài

    【释义】:

    〔駭〕惊惧。《行军篇》:“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梅尧臣注:“兽惊而奔,旁有覆。”

  • 兽骇-孙子兵法词典

    兽骇

    【释义】:

    野兽惊跑。《行军篇》:“兽骇者,覆也。”杜牧注:“凡敌欲覆我,必由他道险阻林木之中,故驱起伏兽骇逸也。”

  • 风平浪静 惊涛骇浪-反义词应用词典

    风平浪静 惊涛骇浪

    风平浪静 fēngpínglàngjìng

    惊涛骇浪 jingyaohailang

    【风平浪静】无风无浪,常比喻平静无事。

    〔例句〕

    1.我又带上房门,到舱面上去看看,只见天水相连,茫茫无际;喜得风平浪静,船也甚稳。

    2.夜境的确是风平浪静的,……市面也一样风平浪静。

    【惊涛骇浪】使人惊怕的大风浪。常比喻险恶的环境和遭遇。

    〔例句〕

    1.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

    2.就为他们是海边人,在惊涛骇浪里生长的,都是胆大而不怕死。

    3.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

    〔应用例句〕

    洞庭湖水,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

  • 骇-古文观止词典

    骇hài

    【词性】:动词

    惊吓,受惊(10)。《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骇不存之地。——〔它〕在不能存身的地方突然受惊。《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老百姓〕受惊吓而乱呼乱叫。《豫让论》:眩世骇俗。——迷惑并惊吓世人。

  • 骇汗-古文观止词典

    骇汗hài hàn

    因受惊而流汗(1)。《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奔走相告,惊吓得流汗。

  • 骇瞩-古文观止词典

    骇瞩hài zhǔ

    望见而使人惊异(1)。《滕王阁序》:川泽盱其骇瞩。——河流沼泽望见使人惊异。

  • 震骇-古文观止词典

    震骇zhèn hài

    【词性】:动词

    使……惊惧(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以震骇左右。——使您受到惊吓。

  • 杀鸡骇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杀鸡骇猴

    【释义】:

    骇:惊吓。杀鸡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人以警戒其他人。《官场现形记》五三:所以兄弟特地想出一条计来。拿这人杀在贵衙署旁边,好教他们同党瞧着或者有些怕惧。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 惊骇六叶连肝肺,諕坏三魂七魄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惊骇六叶连肝肺,諕坏三魂七魄心

    【释义】:

    形容受到了极大的惊吓、震惊。《金瓶梅词话》四七:那苗青不听便罢,听他说了,犹如一桶水顶门直灌到脚底下。正是惊骇六叶连肝肺,諕坏三魂七魄心。

    ⊙惊伤六叶连肝肺,吓坏三毛七孔心

    《济公全传》七六:华云龙一听,是济公的声音。吓得惊伤六叶连肝肺,吓坏三毛七孔心。又二〇四:就听外面有人一声喊嚷:“好,邵华风你来了,我和尚等待多时。”邵华风一听,吓的惊伤六叶连肝肺,吓坏了三毛七孔心,立刻同长乐天二人踹后窗逃走。

    ⊙惊走六叶连肝肺,少了三魂七魄心

    《五美缘全传》二一:再言冯旭老家人打听明白,即忙来到府中,报与太太知道,将前后事说了一遍。太太听了,正是:惊走六叶连肝肺,少了三魂七魄心。不觉一个筋斗,跌倒在地,登时气绝。

  • 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骇hài

    ①马受惊。《左传·哀公二十三年》:“知伯视齐师,马~,遂驱之。”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鼓而惊之。”②吃惊,害怕。柳宗元《黔之驴》:“驴一鸣,虎大~。”《促织》:“少年大~,急解令休止。”③惊扰,惊动。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者,虽鸡狗不得宁焉。”④起。宋玉《风赋》:“~混浊,扬腐余。”陆机《辨亡论上》:“于是群雄蜂~,义兵四合。”

  • 诳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诳骇kuáng hài

    【释义】:

    谎骗恐吓。郭沫若《曼陀罗华》:“傍晚我拿着信到哈君家里去,要去诳骇他的夫人。”

  • 危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危骇wēi hài

    【释义】:

    惶恐惊骇。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窦建德被阻不能前进,军心危骇,将帅以下都想回洺州。”

  • 可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可骇kě hài

    【释义】:

    令人惊讶;令人震惊。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由于战争破坏,人口遭受可骇的损失。”

  • 唬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唬骇xià hai

    【释义】:

    吓唬。郭沫若《洪波曲》:“我当天穿的是军服,而且还带着证章,这样的装束是企图在路上唬骇唬骇人,省些麻烦。”

  • 狂涛骇浪-现代汉语大词典

    狂涛骇浪kuáng tāo hài làng

    【释义】:

    喻剧烈的社会运动。瞿秋白《饿乡纪程》:“我和诸同志当时也是飘流震荡于这种狂涛骇浪之中。”

  • 怪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怪骇guài hài

    【释义】:

    惊恐,惊讶。康濯《东方红》:“永庆实在怪骇得愣睁睁说不出话来!”

  • 恫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恫骇dòng hài

    【释义】:

    恐吓;吓唬。郭沫若《双声叠韵》:“他们要恫骇麻雀子,只消立几个稻草人不也就够了吗?”

  • 恐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恐骇kǒng hài

    【释义】:

    畏惧惊吓。郭沫若《北伐途次》:“在武昌城上空把通常的手榴弹投了两次,散了几次传单,结果只是把敌人恐骇了一下。”

  • 惊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惊骇jīng hài

    【释义】:

    惊慌害怕。沈从文《从文自传》:“小船就在水面胡乱颠簸,一个无经验的孩子担心会掉到水中去,必惊骇得大哭不已。”

  • 惊涛骇浪-现代汉语大词典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释义】:

    震惊人心的大波浪。刘白羽《长江三日》:“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也比喻险恶的境遇。姚雪垠《李自成》:“马蹄在晨风中继续得得前进,李自成一路回想几天来的惊涛骇浪,不觉到了野人峪。”魏巍《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生活就是斗争,是同惊涛骇浪的搏斗,而不是悠闲的旅行。”

  • 惶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骇huáng hài

    【释义】:

    惊骇。鲁迅《铸剑》:“‘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 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hài駭

    【释义】:

    惊骇;震惊。叶圣陶《夜》:“真是突地天坍下来,骇得我魂都散了。”

  • 骇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人hài rén

    【释义】:

    惊人。魏巍《东方》:“刚刚走到村口,一幅骇人的景象,又把人们惊呆了。”

  • 骇人听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释义】: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峻青《女英雄孙玉敏》:“和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骇人听闻的奇事。”

  • 骇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目hài mù

    【释义】:

    使人看了吃惊。阿英《洪宣娇》:“刀术妙速,衣色隐幻,一军骇目。”

  • 骇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汗hài hàn

    【释义】:

    因惊恐、惶惧而流汗。邹韬奋《萍踪寄语》:“民国十五年国民军北伐时代,荷属当局骇汗相告,说这一次中国的革命青年真要成功了,对侨胞的态度立刻转变。”

  • 骇异-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异hài yì

    【释义】:

    惊异。鲁迅《致韦素园》:“他见我一个人住在楼上,很骇异。”

  • 骇怖-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怖hài bù

    【释义】:

    惊恐。王统照《刀柄》:“可是他一看到这里,脸上现出奇诧与骇怖的神色!”

  • 骇怕-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怕hài pài

    【释义】:

    害怕。鲁迅《逃名》:“于是比较自爱的人,一听到这些冠冕堂皇的名目就骇怕了,竭力逃避。”

  • 骇怪-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怪hài guài

    【释义】:

    惊讶。茅盾《追求》:“有多少件事使人痛哭流涕,又有多少件事使人惊疑骇怪,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

  • 骇诧-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诧hài chà

    【释义】:

    惊异。鲁迅《关于〈子见南子〉》:“一旦编入剧曲,摹拟容声,骇诧愤激,亦无足怪。”

  • 骇俗-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俗hài sú

    【释义】:

    震惊世俗。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直抒所见,虽多骇俗之论,而毅然不顾。”

  • 骇浪惊涛-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浪惊涛hài làng jīng tāo

    【释义】:

    惊涛骇浪。《〈1959-1961儿童文学选〉序》:“在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上,遇到骇浪惊涛,经得起风险。”

  • 骇唬-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唬hài hǔ

    【释义】:

    恐吓;吓唬。郭沫若《屈原》:“南后,你不要骇唬我,我现在一点也不怕你了。”

  • 骇悉-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悉hài xī

    【释义】:

    惊悉。一般用以指人死亡的消息。钱钟书《围城》:“骇悉淑英病伤寒,为西医所误,遂于本月十三日下午四时长逝,殊堪痛惜。”

  • 骇惧-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惧hài jù

    【释义】:

    惊惶恐惧。曹禺《雷雨》:“骇惧地闭上目。”

  • 骇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然hài rán

    【释义】:

    惊讶的样子。洪深《香稻米》:“大家听了骇然,半晌无语。”

  • 骇慌-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慌hài huāng

    【释义】:

    惊慌。黄谷柳《虾球传》:“她骇慌得脸色发青,两脚酸软,半晌说不出话来。”

  • 骇愕-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愕hài è

    【释义】:

    惊讶,惊愕。叶圣陶《在民间》:“听众觉得这个话很突兀,都用骇愕的眼光看着她。”

  • 骇震-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震hài zhèn

    【释义】:

    震惊。茅盾《子夜》:“上了几岁年纪的冯云卿现在觉得他的骇震迷惑的心灵不能再增加什么刺激了。”

  • 威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威骇wēi hài

    【释义】:

    震慑;惊扰。郭沫若《北伐途次》:“飞机的威骇没有用处,继起的便是炸城。”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故事是一个或一群人感到了不便,经到了痛苦,遇到了危难,受到了威骇之后所不能不做的一种应付。”

  • 震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震骇zhèn hài

    【释义】:

    惊惧。阿英《云阴滩的故事》:“洋人泅水能力不高,震骇得赶快跑出水来。”

  • 骇-汉语大词典

    “[駭]”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