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骈

骈(駢)是什么意思

  • 散体←→骈体-反义词词典

    散体←→骈体sǎntǐ-piántǐ

    【词性】:名

    散体:不要求词句整齐对偶的句子。

    骈体: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要求词句整齐和对偶的这种文体盛行于六朝。

    【例】 文之有韵,自六经始,虞廷赓歌,韵之最古,毛诗用韵,周易彖小象杂卦皆韵,离骚太玄易林无不韵,其不韵者,散体之文耳。(《经解入门·音韵源流》) 李兆洛选辑《骈体文钞》,专以汉魏六朝文字为依归,且欲寓散於骈,一反乎古,骈散由合而分,由分而漱趋於合,此体裁之大变也。(刘麟生:《中国骈文史》)

  • 散文←→韵文 骈文-反义词词典

    散文←→韵文 骈文sǎnwén-yùnwén piánwén

    散文:没有押韵的文章。

    韵文:有节奏韵律的文章,如诗、词、曲、赋等。

    骈文:一种以对偶句为主的文体,讲究声律和对仗。

    【例】 《文镜秘府论》所引文笔式云:“韵者为文,非韵者为笔,文以两句而会,笔以四句(而)成,文系于韵,两句相会,取于谐合也;笔不取韵,四句而成,住于变通。故笔之四句,比(原作此)文之二句。”这就可以看出韵文的音节和非韵文的音节之分别,而同时也可以看出永明后的骈文和永明前的骈文,其音节是有些不同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至于从非韵文讲,则所有散文,虽有嘘吸疾徐之势,成为抑扬抗坠之节,但是因为是诵说的音节,所以也只成为内容的律声。(同上)

  • 骈体-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骈体piántǐ

    要求词句整齐对偶的文体,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盛行于六朝——散体

  • 骈骈-古文观止词典

    骈骈pián pián

    【词性】:形容词

    茂盛的样子(1)。《辨奸论》:草木骈骈。——草木茂盛。

  • 骈肩-古文观止词典

    骈肩pián jiān

    并肩,肩挨肩,形容人很多(1)。《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街道两旁的人挤在一起,肩并肩,脚跟脚。

  • 骈死-古文观止词典

    骈死pián sǐ

    一同死去(1)。《杂说四》:骈死于槽枥之间。——与〔凡马〕一同死在马棚里。

  • 田骈-古文观止词典

    田骈tián pián

    【词性】:名词

    人名,战国时齐人。齐宣王时做过上大夫(1)。《送孟东野序》: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批人,都是用他们的主张来表达的。

  • 骈-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骈pán

    副词

    表示主语所指的人都具有某一状态。作状语。可译为“都”。

    《扬子法言·先知》:政吏骈恶,三勤也。(《扬子法言》册二卷九页二上)

    ——国君和官吏都坏,〔这〕是第三种愁苦。(政:国君。勤:愁苦。)

  • 骈-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骈pián

    附类

    形容词。作“成双成对”解。

    韩愈《杂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昌黎先生集》册四卷十一页十四上)

    ——因此虽然有名马,也只能辱没在庸夫的手里,成双成对地死于马槽之间,不能因日行千里而出名。

  • 骈-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骈pián

    ①两马并驾一车。嵇康《琴赋》:“双美并进,~驰翼驱。”②并列,对偶。班固《东都赋》:“~部曲,列校队。”(部曲:军队编制单位。)柳宗元《乞巧文》:“~四俪六,锦心绣口。”③并联。《庄子·骈拇》:“是故~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

    【骈拇】足部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庄子·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枝指:手大拇指旁歧出的小指。)

    【骈死】接连而死。韩愈《马说》:“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方苞《狱中杂记》:“其~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骈胁】胁骨相连为一,是一种生理畸形。《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闻其~,欲观其裸。”

  • 骈-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pián駢

    【释义】:

    ①并列。如:骈列。②并联;并合。如:骈枝。③聚集;罗列。郭沫若《宿楚雄》:“海椒户户红成串,多彩欣看百货骈。”④对偶的。如:骈文;骈四俪六。

  • 骈支-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支pián zhī

    【释义】:

    并列的分支。郭沫若《中国史稿》:“商朝奴隶主贵族组成的国家,像一个家族的扩大,或者说,像由许多家族的骈支所构成的统治网。”

  • 骈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文pián wén

    【释义】:

    文体名。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郭沫若《中国史稿》:“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

  • 骈四俪六-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四俪六pián sì lì liù

    【释义】:

    指骈体文。因其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对偶排比,故称。鲁迅《经验》:“例如近来有些看报的人,对于什么宣言,通电,讲演,谈话之类,无论它怎样骈四俪六,崇论宏议,也不去注意了。”参见“骈文”。

  • 骈列-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列pián liè

    【释义】:

    并列;排列。郭沫若《南昌之一夜》:“江岸上骈列着一些大户人家,围着很高的封火砖墙,一家家都关门闭户。”

  • 骈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行pián xíng

    【释义】:

    用对偶行文。郭沫若《行路难》:“六朝的文人为什么连散体的文章都要骈行,我据我这几天的生活经验来判断,我知道他们并不是故意矜持,故意矫揉的了。”

  • 骈字-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字pián zì

    【释义】:

    指两字相连的词语,也包括联绵字。如“方圆”、“编导”、“积极”、“逶迤”等。清康熙年间编有《骈字类编》一书,收录古籍中两字相连的词语,分属于十三门,共二百四十卷。

  • 骈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体pián tǐ

    【释义】:

    要求词句整齐对偶的文体。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六朝。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区别于“散体”。钱基博《中国文学史》:“文之骈体,成于南朝;大抵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

  • 骈枝-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枝pián zhī

    【释义】:

    《庄子·骈拇》:“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后以“骈枝”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朱自清《民众文学谈》:“所以‘为民众的文学’绝不是骈枝的文学,更不是第二流的文学。”

  • 骈诛-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诛pián zhū

    【释义】:

    一并诛戮。郭沫若《虎符》:“魏王:唬!你是朱亥的女儿,我要骈诛他的九族!你们来,抓下去,大辟!”

  • 骈俪-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俪pián lì

    【释义】:

    指文章的对偶句形。郭沫若《论曹植》:“钟嵘历仕齐梁,在当时正是文尚骈俪,诗重声律,南朝的文人极端重视藻饰的时代。”也指骈文。

  • 骈趾-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趾pián zhǐ

    【释义】:

    指脚的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许地山《归途》:“她想起大妞儿底左脚有个骈趾,于是把尸体底袜子除掉,试摩着看。”

  • 骈偶-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偶pián ǒu

    【释义】:

    指对偶。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东汉文体,受辞赋的影响,不但趋向骈偶,并且趋向工切。”

  • 骈集-现代汉语大词典

    骈集pián jí

    【释义】:

    凑集;聚会。黄远庸《北京之新年》:“京中向例新年于香厂中设市场,为游人士女骈集之地,百货林立,诸戏杂陈。”

  • 骈-汉语大词典

    “[駢]”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