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騷)是什么意思
寂静←→喧闹 骚闹-反义词词典
寂静←→喧闹 骚闹jìjìng-xuānnào sāonào
【词性】:形
寂静:很静。
喧闹:喧哗热闹。
骚闹:混乱吵闹。
【例】 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鲁迅:《示众》)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法〕都德:《最后一课》) 日本鬼子进村后,村子里骚闹极了。
骚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骚人sāo rén
【释义】:
指诗人。因屈原作《离骚》,开文人作长诗以明志之先河,故诗人曰骚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又楚人屈原,……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又指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作者。亦指失意的文人,见“文人”条。
骚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骚瑟sāo sé
【释义】:
风声。南朝·齐·谢朓《侍筵西堂落日望乡》诗:“芸黄先露早,骚瑟惊暮秋。”
骚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骚屑sāo xiè
【释义】:
风声。《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三秋戾。”
骚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骚坛sāo tán
【释义】:
诗坛,诗社。语出唐·杜牧《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宋·卫宗武《和张菊存寄》诗:“骚坛新领袖,上国旧衣冠。”
骚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骚人sāo rén
【释义】:
泛指失意的文人。源于《离骚》的作者屈原的遭遇。唐·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骚动-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骚动sāodòng
秩序紊乱,动乱——安定、安静(当她走上主席台时,会场上出现一阵骚动,顷刻间又~下来了。)
骚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骚乱sāoluàn
混乱不安——安定、宁靖(骚乱了多年的小镇终于变得~了)
风骚-古语词今用词典
风骚fēngsāo
风:《诗经》中的国风。骚:《楚辞》中的《离骚》。风骚:《诗经》、《楚辞》并称。《宋书》史臣认为:诗歌兴起于民间,周朝衰微后,诗文更盛。屈原、宋玉在前开导清源,贾谊、相如在后振兴芳尘,从此表情达意更为宽广。从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巧于形似的言词;班固长于论说情理;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其文之美,独领时风。因此,一代文人各相仿效。“原其飚流所始,英不同祖风、骚。”(推求他们之源,无不是效法《国风》、《离骚》。)(《宋书·谢灵运传论》)后引申为:指诗文或文学才华,光彩、荣耀,俊俏、秀丽(也指举止轻佻、放荡)。
今沿用引申义。
①指诗文学才华。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名作欣赏》:“如今文坛,高手如林,‘各领风骚三五天’已被人们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中国文化报》:“千古风骚在今朝——忆刁光覃先生。”
②光彩、荣耀。《光明日报》:“人们的目光和闪光灯束都一齐投向这位领一代风骚的伟人身上。”《成都晚报》:“第六届世界杯田径赛结束,非洲队联合队各领风骚。”
③俊俏、秀丽(也指举止轻佻放荡)。岑凯伦《幸运星》二:“她本是个女工,你也见到的,她有几分姿色,人又风骚……于是,就做了我们老板的小老婆。”《成都晚报》:“‘邪恶的荡女比纯真的邻家女孩更能吸引观众。’当然基于这个理论,艾莉丝在《豪门恩怨》、《浮华世家》里的风骚阴狠是愈发嚣张了。”
打扰 打搅 扰乱 搅扰 烦扰 干扰 骚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打扰 打搅 扰乱 搅扰 烦扰 干扰 骚扰
打扰dǎrǎo 打搅dǎjiǎo 扰乱rǎoluàn 搅扰jiǎorǎo 烦扰fánrǎo 干扰gānrǎo 骚扰sāorǎo
动词。表示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或正常活动,使产生混乱或不安。
“打扰”侧重于使别人生活或活动的正常安排受到影响,意思最轻;可作婉词而带客气的和讲礼貌的态度色彩;很常用,特别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我为什么拿这些事情来打扰你呢”(巴金:《窗下》);“‘对不起,打扰您了!’我懊丧地走了出去”(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将来我到北平去,不是一样要打扰您?”(杨沫:《青春之歌》);“常恩不便打扰她,就又走开了”(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这样深更半夜,不要去打扰他吧”(孙犁:《风云初记》)。
“打搅”在意思上和“打扰”一致,只是略为重些;也可作婉词而带客气和讲礼貌的态度色彩;也有口语色彩,南方较常使用。例如:“你这样忙,我们来,真是打搅你了”;“孟有元觉得不应该打搅老百姓,夜里偷偷地走了”(《茅盾评论文集》,上册);“我看书的时候,要是你再来打搅我,你今后就别再想听我的故事”(《夏衍选集》,上册);“既决定要不声不响地搬走,为什么又要去打搅人家的睡眠”(叶君健:《在草原上》)。
“扰乱”强调导致别人的生活或活动产生混乱,意思比“打搅”“打扰”重。例如:“革命军是百姓的军队,决不会扰乱百姓”(《郁达夫选集》);“我的两个孩子一天到晚地叫着,扯我的衣服……扰乱我的工作”(鲁彦:《孩子的马车》);“一些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危害社会、危害人民、扰乱本市城乡治安秩序”(《文汇报》,1983.10.19)。
“搅扰”强调使人受影响而烦躁不安,意思的轻重和“扰乱”一致;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这突然爆发的急转直下的形势,把她搅扰得糊里糊涂”(杨沫:《青春之歌》);“这时因觉英刚刚来搅扰了一阵,弄得她心里更不舒服”(巴金:《春》);“他以为她来搅扰了他的创作,颇有些愤怒了”(鲁迅:《幸福的家庭》)。
“烦扰”强调使人受扰而心烦;在指自己的行为而向对方说时,带客气的态度色彩;意思比“搅扰”“扰乱”又重些。例如:“我刚才烦扰您了,非常抱歉”;“为了组织学社的事,我们不得不再次烦扰先生”;“我听了它们的叫声实在想说出来:我是烦扰极了“(《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卷)。
“干扰”强调打乱和妨碍活动的正常进行,多用于多个人的或社会集体的重大事情,意思的轻重和“扰乱”“搅扰”一致;可以同“互相”组合。例如:“北京‘西单墙’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破坏社会主义秩序和社会治安,干扰了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光明日报》,1979.11.28);“我一拿意见,必然干扰党组扩大会同志的思考”(曲波:《山呼海啸》)。
“骚扰”强调引起混乱,使正常、安宁状态受到破坏;意思最重(比“烦扰”还重);可用于敌人。例如:“清兵虽然大部分向东便门和广渠门一带移动,但是也有游骑到安定门和昌平之问的地区骚扰”(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周围德寇坟墓已渺无踪迹,树木被砍伐者,也丝毫不见其遗痕,似乎是从来未被骚扰过了一样”(郭沫若:《洪波曲》);“老太太现在有病,在床上躺着,劝你们不要进屋里去骚扰她了吧”。
“干扰”在表示“妨碍无线电设备正常工作的电磁振荡”时(如说:“干扰很厉害,这个电台的播音没办法收听”),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骚乱 动乱-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骚乱 动乱
骚乱sāoluàn 动乱dòngluàn
动词。表示混乱地骚动、变动,很不安定。
“骚乱”强调混乱地骚动;所指的情状一般发生在不长的期间和场所环境或局部地区。例如:“我还忘记问你,这一次四处骚乱,你会受惊么?”(《洪灵菲选集》);“一阵骚乱的喊声又起来了”(王统照:《一栏之隔》)。
“动乱”强调动荡不宁,含有社会变乱的意味;所指的情状一般发生在较长的期间和整个社会。例如:“听说十年动乱期间他蹈海而死,把一双鞋子留在沙滩上”(臧克家:《诗与生活》);“冠家父女的下狱,在他看,不过是动乱时代的一种必然发生的丑剧”(老舍:《四世同堂》,下卷)。
骚人-实用委婉语词典
骚人
引申义,因屈原作《离骚》,作诗人的代称。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芒,怨哀起骚人。”“骚”,有忧愁意。后又泛指诗人、文人,如骚人墨客。作为委婉语,也可指不得志的文人。
骚-孙子兵法词典
骚sāo
【释义】:
〔騷〕骚扰;动乱。《用间篇》:“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骚动-孙子兵法词典
骚动
【释义】:
动荡。《用间篇》:“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风流 风骚-近义词应用词典
风流 风骚
风流 fēngliú 风骚 fēngsāo
【风流】①既有功绩又有文采的。②旧指有才学但不拘礼法。③旧指跟男女间放荡行为有关的。如:
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然而名士风流,又何代蔑有呢?
3.资本主义国家里,风流案件层出不穷。
【风骚】有才华,有风采,泛指文学。如: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辨析:“风流”着重于既有文采,又有武功,带褒义,多形容古今有贡献的出色人物,如例1;它又指男女间的行为放荡,带贬义,如例3。“风骚”着重于文学才华,没有武功。“风骚”指妇女举止轻佻时,带贬义。
怨言 牢骚-近义词应用词典
怨言 牢骚
怨言 yuànyán 牢骚 láosāo
【怨言】抱怨的话。如:
1.她没有一句怨言地死了。
2.他们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牢骚】烦闷不满的话。如:
3.他熟悉尹老师的脾性,特别是“四人帮”控制着文教战线的时期,他往往牢骚满腹。
辨析:“怨言”指心中不满,埋怨别人不对的话,如为了人民的利益,毫无怨言。“牢骚”指心情不快,口出不满的话,常说发牢骚,牢骚满腹等。
牢骚-古文观止词典
牢骚láo sāo
【词性】:名词
抑郁不得志的感情(1)。《徐文长传》: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也。——古今的读书人,抑郁不得志,穷困苦难还没有像先生这样的。
离骚-古文观止词典
离骚lí sāo
【词性】:名词
《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7)。《屈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创作《离骚》,本是由怨愤而产生的。《屈原列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而悲伤。《太史公自序》:屈原放逐,著《离骚》。——屈原被流放驱逐,写成《离骚》。
骚-古文观止词典
骚sāo
【词性】:名词
指《离骚》。战国时楚屈原所作(2)。《进学解》:下逮《庄》《骚》。——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青霞先生文集序》:屈原之《骚》疑于怨。——屈原的《离骚》近似怨恨。
骚人-古文观止词典
骚人sāo rén
【词性】:名词
泛指诗人或忧愁失志的文人(3)。《黄冈竹楼记》:非骚人之事。——这不是骚人所干的事。《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被降职的官员,忧愁失志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黄州快哉亭记》: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这些景色都可成为诗人和忧思之士悲伤颓废而不能忍受的原因。
骚坛-古文观止词典
骚坛sāo tán
【词性】:名词
文坛(1)。《徐文长传》: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恕之。——当时所谓文坛的主持人,文长都痛斥他们。
满腹牢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满腹牢骚
【释义】:
牢骚:烦闷不满的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烦闷不满。《文明小史》五:柳知府先是满腹牢骚,诸事都不在他心上,如今停了几天,也就渐渐的平和下来。《官场现形记》一四:那里晓得他一腔心事,满腹牢骚,他正在那里难过。
撒骚放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撒骚放屁
【释义】:
骂人胡说八道。《醒世姻缘传》五二:你休要撒骚放屁的寻我第二顿鞭子。
羊肉馒头没的吃,空教惹得一身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羊肉馒头没的吃,空教惹得一身骚
【释义】:
比喻好处未曾捞到,却招来了麻烦。《喻世明言》一:平民大怒,把他骂了一顿,连打几个耳光子,连主人家也数落了几句。吕公一场没趣,敢怒而不敢言。正是:羊肉馒头没的吃,空教惹得一身骚。
⊙羊肉馒头没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膻
《醒世恒言》二七:那禁子情亏理虚,满口应承,陪告不是:“下次再不敢去惹他。”正是:羊肉馒头没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膻。
⊙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儒林外史》五二:他只要一分八厘行息,我还有几厘的利钱。他惹是要二分开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倒不如不干这把刀儿了。
⊙羊肉不吃得,空惹一身骚
《禅真逸史》二二:旁人闻此,编成四句歌儿唱道:羊肉不吃得,空惹一身骚,变鬼因贪色,风流没下梢。
⊙羊肉不吃得,惹了一身膻
《醉醒石》一〇:浦肫夫这一举,早教陈公子,产又不得,反吃了一场亏,坏了一只船。羊肉不吃得,惹了一身膻。
⊙羊肉吃不得,惹着一身骚
《娱目醒心编》九:又恐怕德秀到家,说出情由,面上不好看相,弄得羊肉吃不得,惹着一身骚。
⊙羊肉不得吃,空惹一身膻
《天凑巧·余尔陈》:但羊肉不得吃,空惹一身膻,世人的嘴还要议论我。早知是如此,依了萧集生,义始义终。
⊙羊肉吃不着,惹得一身骚
《九尾龟》九四:总是你和我出的主意,如今弄得羊肉吃不着,惹得一身骚,倒上了他的恶当!
⊙羊肉不吃得,空惹一身臊
《醒世恒言》二三:岂知下官并没这样事情。谚云:羊肉不吃得,空惹一身臊也。
⊙羊肉未到口,先惹一身骚
《鼓掌绝尘》六:姐姐,这正是羊肉未到口,先惹一身骚。惹得老爷问起,如今还把些甚么话儿答应他好?
⊙羊肉又没食,染了一身膻
《闽都别记》一八七:四妃悄悄回至内宫,榴妃曰:“羊肉又没食,染了一身膻。”
⊙羊肉不得吃,惹下一身膻
《一片情》七:这后生好不顾人生死,不要说起我邻舍,且婆婆管得如此紧急,料难成事,如今在此东张西望,惹人说短论长,正是羊肉不得吃,惹下一身膻。
⊙羊肉没有吃,倒惹得一身膻
《品花宝鉴》二三:那妇人站起道:“乖儿子,不要装模作样的,羊肉没有吃,倒惹得老娘一身膻了。”
⊙未食羊肉,惹得满身膻
《闽都别记》七二:使众人常常作局,令曲蹄婆上门去证,诬赖无做二使之和尚来抢打,未食羊肉,惹得满身膻。
⊙未得羊肉吃,惹得一身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五:博如道:“写,写,写!大爷要怎样写,就怎样写。”正是:未得羊肉吃,惹得一身臊。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骚
《官场现形记》一七:至于今天说官司,明天包漕米,什么零零碎碎,三块、五块、十块、八块,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骚,那是要坏名气的,这种竹杠我劝你还是不敲的好。
⊙不吃羊肉惹身骚
《飞跎全传》三:好块羊肉,可惜落在狗嘴里。我是不吃羊肉惹身骚。
⊙馒头不吃惹身膻
馒头:此指里面包着羊肉的包子。《二刻拍案惊奇》一四:“少年卤莽浪贪淫,等闲踹入风流阵。馒头不吃惹身膻,世俗传名扎火囤。”
发牢骚-汉语惯用语辞典
发牢骚fā láo sāo
指发泄烦闷不满的情绪。《花城》1981年5期“尖鼻子的罗老师坐在桌上发牢骚。”
卖风骚-汉语惯用语辞典
卖风骚mài fēng sāo
见“卖风情”。
骚-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骚sāo
①骚动,扰乱。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吾心?”(呶呶náo náo:喧闹不休。咈fú:拂逆。)《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然。”②忧愁。《国语·楚语上》:“德义不行,则迩者~离而远者距违。”(骚离:忧愁而离心。)《屈原列传》:“离~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③《离骚》的省称。《文心雕龙·辨骚》:“昔汉武爱《~》,而淮南作《传》。”(淮南:淮南王刘安。传:指刘安所写有关《离骚》的作品,已失传。)韩愈《进学解》:“下逮《庄》《~》,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子云:扬雄的字。)
【骚动】不安宁,动乱。《孙子·用间》:“内外~,怠于道路。”《史记·汲郑列传》:“何至令天下~?”
【骚扰】扰乱,动乱不安。《汉书·叙传上》:“十余年间,外内~,远近俱发。”
【骚人】指《离骚》的作者屈原或其他《楚辞》作者。泛指诗人、文人。李白《古风》之一:“正声何微茫,哀怨起~。”(正声:指《诗经》。)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之事,吾所不取。”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多会于此。”
卖风骚-现代汉语大词典
卖风骚mài fēng sāo
【释义】:
见“卖风情”。
诗骚-现代汉语大词典
诗骚shī sāo
【释义】:
《诗经》、《离骚》的并称。也泛指诗歌。如:彼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
发牢骚-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牢骚fā láo sāo
【释义】:
发泄烦闷不满的情绪。《花城》1981年第5期:“尖鼻子的罗老师坐在桌上发牢骚。”
捞骚-现代汉语大词典
捞骚lāo sāo
【释义】:
方言。捞本;翻本。蔡天心《浑河的风暴》:“特别是输了钱的大东家马弁曹刚,白天就约好了,今晚上捞骚。”
萧骚-现代汉语大词典
萧骚xiāo sāo
【释义】: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郭沫若《遍地皆诗写不赢》:“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
骚-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sāo騷
【释义】:
①骚扰;动乱。如:四海骚动。②诗体的一种。即楚辞体。也专指屈原的《离骚》。③举止轻佻,行为放荡;淫荡。如:风骚。①用同“臊”。腥臭。老舍《四世同堂》:“要是她来瞎搅和,岂不是自个儿惹一身骚。”⑤雄性的牲畜。如:骚牛;骚牯。
骚人雅士-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人雅士sāo rén yǎ shì
【释义】:
同“骚人墨客”。老舍《骆驼祥子》:“公园里的牡丹芍药,邀来骚人雅士,缓步徘徊,摇着名贵的纸扇。”
骚人墨客-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人墨客sāo rén mò kè
【释义】:
指风雅的文人。高云览《小城春秋》:“他又加入本地的啼鹃诗社,闲空时就跟那些骚人墨客联句步韵,当做消遣。”
骚牛-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牛sāo niú
【释义】:
未阉割过的公牛。赵燕翼《驯马坡》:“华毛拿着么大一块石头,把一头骚牛的腿子打坏啦!”
骚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气sāo qì
【释义】:
腥臭的气味。周立波《暴风骤雨》:“隔壁是猪圈,粪的臭气,尿的骚气,实在难闻。”
骚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动sāo dòng
【释义】:
①动荡,不安宁。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这全家的人们都到了希望的最高潮,屋里的空气完全地骚动起来。”②扰乱,使地方不安宁。茅盾《子夜》:“农村愈破产,都市的畸形发展愈猛烈,金价愈涨,米价愈贵,内乱的炮火愈厉害,农民的骚动愈普遍,那么,他们——这些有钱人的‘死的跳舞’就愈加疯狂!”③噪动。萧军《八月的乡村》:“随着是一种固执而单纯的车轮在铁轨上的骚动。”④骚扰;搅扰。碧野《没有花的春天》:“远处村子里偶然传来一声隐约的枪响,和狗的低沉沉的叫声,把夜轻微骚动了一下。”
骚杂-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杂sāo zá
【释义】:
嘈杂。茅盾《手的故事》:“一片骚杂的人声由远而近,几个人慌慌张张从门前跑过。”
骚扰-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扰sāo rǎo
【释义】:
①动乱,社会不安定。鲁迅《致曹白》:“种种骚扰,我是过惯了的。”②使动乱不安,扰乱。茅盾《锻炼》:“敌机骚扰了差不多整个下午。”③动荡喧扰,不宁静。许杰《台下的喜剧》:“他跳蚤一般的跳了进去,台下起了一阵骚扰。”④使不宁静,搅扰。也用作对受到招待表示感谢之词。郭沫若《虎符》:“多谢,骚扰了。”
骚乱-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乱sāo luàn
【释义】:
混乱不安。冯德英《苦菜花》:“‘静一下,乡亲们!都不要动啦……’德松踏在台子上,招呼着骚乱的人群。”
骚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体sāo tǐ
【释义】:
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大诗人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骚货-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货sāo huò
【释义】:
詈词。指淫荡的女人。端木蕻良《义卖》:“身畔带个女人,一定是送笔给他的那骚货。”
骚闹-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闹sāo nào
【释义】:
骚动喧闹。杨沫《青春之歌》:“火车到站后那一霎间的骚闹,随着喷腾的火车头上的白烟消失后,又复是寂寞和空旷了。”
骚经-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经sāo jīng
【释义】:
指《离骚》。柳亚子《题屈大夫遗像》:“张楚亡秦计已讹,《骚经》一卷自嵯峨。”
骚牯-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牯sāo gǔ
【释义】:
未经阉割的公牛。周立波《熊进五和他的蜜蜂》:“办初级社时,熊进五收了八条母牛,两只骚牯。”
骚怨-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怨sāo yuàn
【释义】:
牢骚怨恨。《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父亲从此撒手不管,每天泡在小茶馆里发泄骚怨。”
骚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音sāo yīn
【释义】:
嘈杂的声音。茅盾《香市》:“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骚客-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客sāo kè
【释义】:
诗人,文人。李大钊《青春》:“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骚臭-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臭sāo chòu
【释义】:
腥臭。鄢国培《漩流》:“屎尿的骚臭夹着刺鼻的霉味迎面扑鼻。”
骚情-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情sāo qíng
【释义】:
①风骚,轻佻。柳青《创业史》:“生怕看见翠娥骚情的样子,他心软,两声‘妹子’三声‘哥’,他就控制不住自己了。”②方言。调情;谈情说爱。柳青《铜墙铁壁》:“很多年轻人不一定想和她结亲,可是爱给她骚情,打她的歪主意。”
骚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然sāo rán
【释义】:
动荡不安的样子。鲁迅《从幽默到正经》:“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
骚攘-现代汉语大词典
骚攘sāo rǎng
【释义】:
骚动纷乱。郭沫若《棠棣之花》:“在骚攘中,聂政挺剑由左翼上。”
牢骚-现代汉语大词典
牢骚láo sāo
【释义】:
①指抑郁不满的情绪或言语。李劼人《天魔舞》:“然而他犹满肚皮牢骚,认为自己还走了冤枉路。”②说不满的话。如:牢骚了半天;等他牢骚完了,也就没事啦。
风骚-现代汉语大词典
风骚fēng sāo
【释义】:
①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借指诗文。蒋光慈《少年飘泊者》:“今天到某秀才家里写几张字画,明天到某一教书馆里谈论点风骚,倒也十分有趣。”②借指文采、才情。毛泽东《沁园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③指女性举止轻佻。茅盾《动摇》:“金凤姐已经走到跟前,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嘴唇涂得猩红,依旧乜着眼,扭着腰,十分风骚。”④犹风情。杨朔《火并》:“每年元宵节,秧歌出街的时候,人们可以看见他扮着《拾玉镯》的孙巧姣,或者《小上坟》的寡妇,专在女人面前卖弄风骚。”⑤风光,光彩。梨园戏《陈三五娘》:“上元景,好风骚,灯如花,月如锣。”
骚-汉语大词典
骚
“[騷]”的简化字。
骚-汉语大词典
骚
“[騷]”的简化字。
骚-汉语大词典
骚
“[騷]”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