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黥)是什么意思
黥布-古文观止词典
黥布qíng bù
【词性】:名词
即英布(?-前195),汉六安(今安徽六安县)人,曾因犯法被黥面,故又称黥布。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事,归附项羽,封九江王。楚汉相争时,随何说之归汉,封淮南王,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汉高祖十一年,韩信、彭越被杀,布遂起兵反叛,高祖亲自击败黥布。黥布败走长沙,为番阳人所杀(2)。《贾谊治安策一》:黥布王准南。——黥布当淮南王。《贾谊治安策一》:黥布用淮南,则又反。——黥布倚仗淮南,就又造反。
黥-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黥qíng
①古代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以墨。《战国策·秦策一》:“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劓其傅。”(劓yì:割掉鼻子的刑罚。)②文身,在身上刺字、花纹或图案,并涂以颜色。《后汉书·东夷传·流求国》:“男子皆~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
黥-现代汉语大词典
黥qíng
【释义】:
①黥刑,墨刑。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犯人脸上刻字并用墨染黑。②文身。在人身上刺字或各种图纹。古代在奴婢、士兵身上刻字作记号,以防逃亡。如:黥面文身。
黥刑-现代汉语大词典
黥刑qíng xíng
【释义】:
墨刑。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因为太子是嗣君不便施刑,把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两个大贵族施了黥刑(面上刻黑字),第二天新法完全通行了。”
印黥-汉语大词典
印黥
【1】谓在身上刺上字及其他花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釋《僧祗律》涅槃印者﹐比丘作梵王法﹐破肉以孔雀膽﹑銅青等畫身作字及鳥獸形﹐名爲印黥。”
刑黥-汉语大词典
刑黥
【1】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在人面额刺字后用墨涂之,作受刑的标志。《史记·商君列传》:“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畜禍也。”
墨黥-汉语大词典
墨黥
【1】对被刑者以墨涂面,不刺字。一说,即墨幪。《荀子·正论》:“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杨倞}注:“世俗以爲﹐古之重罪﹐以墨湼其面而已﹐更無劓﹑刖之刑也。或曰﹐墨黥當爲墨﹐但以墨巾其頭而已。”{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此墨黥謂以墨畫代黥﹐不加刻湼﹐《慎子》所謂‘畫跪當黥’也。”【2】墨刑。《周礼·秋官·司刑》“墨罪五百”{汉}{郑玄}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汉书·刑法志》“墨罪五百”{唐}{颜师古}注:“墨﹐黥也。鑿其面以墨湼之。”
天黥-汉语大词典
天黥
【1】对天真的斲伤。指仁义等对人的束缚。语本《庄子·大宗师》:“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仁亭》:“養生息天黥﹐蓺木印歲寒。”【2】痘疤。{明}{叶子奇}《草木子·谈薮》:“令一婢隔西壁而歌﹐僧聞其曲韻悠揚﹐因窺之﹐乃一老婢﹐天黥滿面﹐醜不可狀。”{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天黥》:“{明}{徐渭}《清藤書屋集》有《郁君小像贊》﹐注云:‘面天黥者。’……按天黥當謂痘疤﹐即{唐}人所詠之面花也。”
救黥醫劓-汉语大词典
救黥醫劓
【1】黥,刺面;劓,割鼻。均为古代刑罚。救黥医劓,指医治刺面之伤,补上割掉之鼻,谓恢复本来面目。语出《庄子·大宗师》:“ 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宋}{王安石}《生日次韵南郭子》之一:“救黥醫劓世無方﹐斷簡陳編付藥房。”
月黥-汉语大词典
月黥
【1】见“月點”。
灼黥-汉语大词典
灼黥
【1】即墨刑。刺刻面额,再涂上墨。《荀子·王制》:“反顧其上則若灼黥﹐若仇讐。”
息黥補劓-汉语大词典
息黥補劓
【1】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语本《庄子·大宗师》:“{許由}曰:‘而奚來爲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遥蕩恣睢轉徙之塗乎?’{意而子}曰:‘……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成玄英}疏:“我雖遭仁義是非殘傷性情,焉知造化之内不補劓息黥,令我改過自新,乘可成之道,隨夫子以請益耶?”{郭庆藩}集释:“黥劓則形體不備,息之補之,復完成矣。”{宋}{苏轼}《登州谢两府启》:“敢不服勤簿領﹐祗畏簡書。策蹇磨鈆﹐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補劓﹐漸收無用之身。過此以還﹐未知所措。”
錢黥-汉语大词典
錢黥
【1】在面孔上黥刺钱形图纹。{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大曆}已前﹐士大夫妻妒悍者﹐婢妾少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黥﹑錢黥。”
黥-汉语大词典
黥
《廣韻》渠京切,平庚,羣。【1】黥刑;墨刑。{清}{魏源}《军储篇一》:“限期三月戒煙﹐不戒者黥之!”《书·吕刑》:“爰始淫爲劓﹑刵﹑椓﹑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2】借指犯人。《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序》:“嗚呼!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時﹐黥髡盜販﹐衮冕峨巍。”《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论》:“蓋其興也﹐非有功德漸積之勤﹐而黥髡盜販﹐倔起於王侯﹐而人亦樂爲之傳歟?”【3】文身。在人身上刺字或各种图纹。《隋书·东夷传·流求国》:“婦人以墨黥手﹐爲蟲蛇之文。”《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族〕俗趫伉﹐男子有勇黥其手﹐女已嫁黥項。”【4】古代在奴婢﹑士兵身上刻字作记号,以防逃亡。《南史·萧正德传》:“蓄奴僮數百﹐皆黥其面。”{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三:“{景福}元年﹐{朱瑄}叛於{兗}{鄆}﹐募勇士數百﹐黥雙鴈於頰﹐立爲鴈子都。”《元史·世祖纪九》:“禁{雲南}權勢多取債息﹐仍禁没人口爲奴﹐及黥其面者。”【5】镌刻。{清}{魏源}《白岳东岩》诗:“聲明走百靈﹐結構黥幽谷。”
黥墨-汉语大词典
黥墨
【1】古代肉刑之一。也称墨刑﹑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后涂以墨。《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漢}律﹐罪人妻子没爲奴婢﹐黥面。{漢}法所行黥墨之刑﹐存於古典。”
黥卒-汉语大词典
黥卒
【1】{宋}时在士兵脸上刺字,以防逃跑,故称。{清}{金农}《观猎》诗:“不若揖黥卒﹐尚知太白經。”{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祥符}中﹐方士{王捷}﹐本黥卒﹐嘗以罪配{沙門島}。”{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劉快活}{信之}﹐黥卒也。”
黥徒-汉语大词典
黥徒
【1】受黥刑的囚徒。《汉书·叙传下》:“{信}惟餓隸﹐{布}實黥徒。”《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晋}{陆机}《五等诸侯论》:“皇祖夷於{黥}徒﹐{西京}病於東帝。”
黥隸-汉语大词典
黥隸
【1】犹黥徒。{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孫忌}〕擢拜學士﹐爲中書舍人﹐{宋齊丘}排出{舒州}觀察使﹐州多黥隸凶人﹐曰歸化軍。”【2】犹刺配。{宋}{周密}《齐东野语·王公衮复仇》:“遂聞於官﹐具服其罪﹐止從徒斷﹐黥隸他州。”《宋史·郑戩传》:“{戩}聞﹐悉召至庭下﹐推首謀者數十人﹐黥隸他州﹐事乃定。”
黥罪-汉语大词典
黥罪
【1】黥刑之罪。《汉书·食货志下》:“今令細民人操造幣之勢﹐各隱屏而鑄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姦﹐雖黥罪日報﹐其勢不止。”{宋}{周密}《癸辛杂识後集·学规》:“又重則下自訟齋﹐則比之黥罪﹐自宿自處﹐同舍亦不敢過而問矣。”
黥彭-汉语大词典
黥彭
【1】{黥布}﹑{彭越}同为{汉}开国功臣,后均遭杀戮,故并称之。{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將軍目不知書﹐然性通曉﹐解文義﹐勇略亞于{黥}{彭}﹐而功名不終﹐何歟?”《红楼梦》第六四回:“{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黥面-汉语大词典
黥面
【1】于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1)古代的一种风俗。《汉书·匈奴传上》:“{匈奴}法,{漢}使不去節,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廬。{王烏},{北地}人,習{胡}俗,去其節,黥面入廬。”《後汉书·东夷传·倭》:“男子皆黥面文身。”(2)古代的一种肉刑。《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漢}律,罪人妻子没爲奴婢,黥面。”{宋}{洪迈}《容斋四笔·国初救弊》:“{建州}民二人,本田家客户,嘗於主家塘内,以錐刺得魚一斤半,並杖脊,黥面,送闕下。”{明}{沈德符}《野獲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宋}{朱勔}横於{吴中},時有士人咏譏之,中聯云:‘水清詎免雙螯黑,秋老難逃一背紅。’\{勔}少曾犯法,鞭背黥面,故以此嘲。”(3)古代兵制之一。在士兵脸上刺字,防止士兵逃跑。{宋}{苏洵}《兵制》:“及於{五代},{燕}帥{劉守光},又從而爲之黥面涅手之制。”
黥陣-汉语大词典
黥陣
【1】{汉}{黥布}所布的阵。{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秦}臺破心膽﹐{黥}陣驚毛髮。”{冯集梧}注:“《史記·黥布傳》:‘{布}兵精甚﹐上望{布}軍置陣如{項籍}軍﹐上惡之。’”
黥文-汉语大词典
黥文
【1】面上所刺的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狄武襄}﹐起行伍﹐位近臣﹐不肯去其黥文﹐時特以酒濯面﹐使其文顯﹐士卒亦多譽之。”
黥首-汉语大词典
黥首
【1】古风俗。于额上刺字或图纹。《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翦髮黥首﹐文身裸袒之國﹐靡不奔走貢獻﹐懽忻來附。”{李周翰}注:“黥首﹐雕額也。”【2】古刑法。于额上刺字。《後汉书·朱穆传》:“臣願黥首繫趾﹐代{穆}校作。”{李贤}注:“黥首﹐謂鑿額涅墨也。”《後汉书·蔡邕传》:“及{卓}被誅……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黥首刖足﹐繼成《漢史》。”
黥夫-汉语大词典
黥夫
【1】受过黥刑的人。{宋}{岳珂}《桯史·沙世坚》:“一言輕發﹐横挑黥夫之辱。”
黥配-汉语大词典
黥配
【1】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改春州为县》:“{春州}瘴毒可畏﹐凡竄逐黥配者必死。”{宋}{王銍}《默记》卷上:“居民{繁用}者﹐迎馬首連呼曰:‘虧你太尉!’{茂實}皇恐﹐執詣有司﹐以爲狂人而黥配之﹐其實非狂也。”{明}{焦竑}《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下》:“{淳熙}十一年﹐{溧陽}倉斗子坐盗官米﹐黥配而籍其家。”
黥刑-汉语大词典
黥刑
【1】犹墨刑。{{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一节:“因为太子是嗣君不便施刑﹐把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两个大贵族施了黥刑(面上刻黑字)﹐第二天新法完全通行了。”
黥劓-汉语大词典
黥劓
【1】古代刑罚名。黥,墨刑。劓,割其鼻。《战国策·秦策一》:“法及太子﹐黥劓其傅。”{高诱}注:“刻其顙﹐以墨實其中曰黥;截其鼻曰劓也。”《汉书·贡禹传》:“故黥劓而髠鉗者﹐猶復攘臂爲政於世。”【2】指毁坏。{清}{张岱}《陶庵梦忆·栖霞》:“上下左右﹐鱗次而櫛比之巖石頗佳﹐盡刻佛象﹐與{杭州}{飛來峯}同受黥劓﹐是大可恨事。”
黥竄-汉语大词典
黥竄
【1】犹刺配。《宋史·郑戩传》:“{長安}故都多豪惡﹐{戩}治之尚嚴﹐甚者至黥竄﹐人皆惕息。”{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胡奕修}〕得其姦﹐奏之﹐黥竄{化州}﹐籍没貲産﹐一方稱快。”
黥軍-汉语大词典
黥軍
【1】黥卒。《明史·恭闵帝纪》:“是月﹐賜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釋黥軍及囚徒還鄉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