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黎)是什么意思
薄暮←→黎明-反义词词典
薄暮←→黎明bómù-límíng
【词性】:名
薄暮:傍晚。
黎明:天刚亮或将要亮的时候。
【例】 这奇怪的一行,冲着薄暮的凉风,匆匆地往三牌坊那边走。(茅盾:《虹》) 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夏衍:《包身工》)
黎明←→黄昏 傍晚-反义词词典
黎明←→黄昏 傍晚límíng-huánghūn bàngwǎn
【词性】:名
黎明:天刚亮或将亮的时候。
黄昏:日落后星出前的时候。
傍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例】 应用这种罗盘,即使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那些自有生以来除了嘴唇的颤动之外没有语言的人,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这在表情上是无穷无尽的,象海一般的深沉、天空一般的清澈,黎明和黄昏,光明与阴影,都在这里嬉戏。(〔印〕泰戈尔:《素苞》)
黎萌-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萌lí méng
【释义】:
犹黎氓,黎民。萌,通“氓”,民众。《后汉书·朱穆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陛下可为尧舜之君,众僚皆为稷契之臣,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
黎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氓lí méng
【释义】:
庶民、黎民。《北齐书·颜之推传·观我生赋》:“何黎氓之匪昔,徒山川之犹曩。”
黎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甿lí méng
【释义】:
黎民、众民。甿,通“氓”。唐·钱起《送李评事赴谭州使幕》诗:“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甿。”
黎苗-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苗lí miáo
【释义】:
犹“黎民”、“众民”。苗,众。《后汉书·邓皇后纪》:“损膳解骖,以瞻黎苗。”骖(cān),骖马,三马或四马驾车,两旁的马叫骖马。
黎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民lí mín
【释义】:
百姓、民众。以其众多面黑,故称。黎,众多;黑色。《诗·大雅·云汉》:“周籴黎民,靡有孑遗。”郑玄笺:“黎,众也。”《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wàng),统治天下。朱熹注:“黎,黑也,黎民,黑发之人,犹秦言黔首也。”《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蔡沈集传:“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杨筠如《尚书·覈诂》:“黎民当即九黎之民。《国语·楚语》:‘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使复典之。’即黎民于变之事,嗣后乃沿用齐民之谊。’”按:朱说黎民为“黑发之人”。如是,则群僚百官亦当为“黎民”,因其亦为“黑发之人”。显然非是。其实“黎”通“黧”,即黑中带黄,指庶民的面目而言。平民百姓,终日在外劳作,面目黑黄,故称“黎民”。蔡说亦颇牵强。
黎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首lí shǒu
【释义】:
即黎民。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黎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庶lí shù
【释义】:
民众。《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史记·孟子传》:“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
黎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元lí yuán
【释义】:
犹言众民。元,老百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黎蒸-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蒸lí zēng
【释义】:
亦作黎烝”。即民众、百姓。烝,众多。《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正阳显见,觉悟黎烝。”《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黎悉”。颜师古注:“黎烝,众庶也。”
萌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萌黎méng lí
【释义】:
庶民,百姓。《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南朝·梁·刘峻《辩命论》:“与三皇竞其萌黎,五帝角其区宇。”区宇,天下。
黔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黔黎qián lí
【释义】:
指百姓。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潘岳《西征赋》:“愿黔黎其谁听,惟请死而获可。”
庶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庶黎shù lí
【释义】:
庶民。汉·崔骃《南巡颂》:“淑雨施于庶黎。”《周书·苏绰传》:“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雄弼。”趾(zhǐ),福;股肱(gōng),本指大腿、上臂,借喻辅佐大臣。宋·王安石《答曾公亮己下上尊号第一表不允》:“群公卿士,外暨庶黎,欲举鸿名,措之眇质。”眇(miǎo),微小。
兆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兆黎zhào lí
【释义】:
兆民。兆,百万,引申为众多。《汉书·王莽传下》:“青徐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后复屯集者,皆清洁之,期于安兆黎矣。”颜师古注:“黎,众也。”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兆黎劝乐,神乃授福。”
烝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烝黎zhēng lí
【释义】:
庶民。汉·王符《潜夫论·班禄》:“太古之时,烝黎初载,未有上下而自顺序。”唐·陆贽《赈恤诸道将吏百姓等诏》:“稼穑卒瘅,烝黎重困。”卒瘅(dàn),因干旱枯黄。瘅,本指黄疸病,引申为枯黄。
黎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老lí lǎo
【释义】:
老人。《国语·吴语》:“今王播弃黎老。”韦昭注:“鲐背之耇称黎老;播,放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一:“黎老者,古字黎与“耆”通。”
悬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悬黎xuán lí
【释义】:
美玉名。《国策·秦策三》:“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王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夫结绿、玄黎,非陶猗不能市也。”《晋书·王接传》:“不患玄黎之不启,窃乐春英之及时。”汉·班固《西都赋》:“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黎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明lí míng
【释义】:
亦作“犂明”,天欲亮而未亮之时。犁,同“黎”;及,至。《史记·高祖本纪》:“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又《吕太后本纪》:“犁明,孝惠还。”
黎献-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黎献lí xiàn
【释义】:
古谓众贤人。黎,众多。献,贤人。《书·盖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黎明-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黎明límíng
天快亮或刚刚亮的时候——黄昏(~出发)
傍晚 黎明-反义词应用词典
傍晚 黎明
傍晚 bàngwǎn 黎明 límíng
【傍晚】名词。日落前后,临近晚上的时候。
〔例句〕
1.傍晚,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
2.有一天傍晚,她丈夫得意扬扬地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
3.每天傍晚他都要出去散散步。
【黎明】名词。天亮前后的时候。
〔例句〕
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2.黎明,无边的草原从睡梦中苏醒过来。
苍白 黎黑-反义词应用词典
苍白 黎黑
苍白 cāngbái 黎黑 líhēi
【苍白】(脸色)灰白,或白而发青。还可以形容生命力不旺盛,缺乏活力。
〔例句〕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
2.这篇文章苍白无力,语言也干巴巴的。
3.小说中干部形象塑造得苍白无力。
【黎黑】(脸色)黑。也作“黧黑”。书面语。
〔例句〕
他们虽然面目黎黑,心肠却很好。
拂晓 黎明 凌晨 破晓-近义词应用词典
拂晓 黎明 凌晨 破晓
拂晓 fúxiǎo 黎明 límíng 凌晨 língchén 破晓 pòxiǎo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如:
1.他兴奋得一夜没睡好,拂晓就出发了。
【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如:
2.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凌晨】天快亮的时候。如:
3.次日凌晨3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
【破晓】(天)刚亮。如:
4.只是东壁的窗缝里漏进了一些破晓的光辉。
辨析:“凌晨”意义范围广,可指半夜之后不久到天明的各个时候,它着重于天快亮的时候;有时在凌晨后注明具体时间,如凌晨4时我们就起程了。“黎明”可指天快亮或刚亮的时候,如黎明,银头山上已插满了红旗;还常用于比喻,如黑暗已经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拂晓”、“破晓”着重指天刚亮的时候。
昌黎-古文观止词典
昌黎chāng lí
【词性】:名词
古郡名。在今辽宁义县。北朝时韩姓是昌黎郡的望族,韩愈常常自称“昌黎韩愈”(1)。《送李愿归盘谷序》: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昌黎韩愈听到他的话认为很豪迈。
昌黎伯-古文观止词典
昌黎伯chāng lí bó
【词性】:名词
元丰元年,宋神宗给韩愈的封号(2)。《潮州韩文公庙碑》:诏封公昌黎伯。——皇帝下令封韩文公为昌黎伯。《潮州韩文公庙碑》: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所以祠堂的匾额上写着:“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黎-古文观止词典
黎lí
【词性】:名词
姓(4)。《赠黎安二生序》: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他从四川把信寄到京城给我,称赞四川的两位读书人姓黎的和姓安的。《赠黎安二生序》: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过了不久,姓黎的书生带了他的几十万字的文章,姓安的书生也带了他的几千字的文章,来看望我。《赠黎安二生序》: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不久,黎生补授江陵府司法参军。
黎民-古文观止词典
黎民lí mín
【词性】:名词
百姓(1)。《酷吏列传序》:黎民艾安。——百姓平安。
黎昕-古文观止词典
黎昕lí xīn
【词性】:名词
人名。唐人,曾官拾遗。王维有《黎拾遗听见过》诗。余不详(1)。《与韩荆州书》: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中间有崔宗之、房习祖、黎听、许莹这一班人,有的因为有才气名望被您称赞,有的因为品行清白被您赏识。
黎阳-古文观止词典
黎阳lí yáng
【词性】:名词
地名。在今河南浚县东(1)。《诸葛亮后出师表》: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在祁连山遇到危险,在黎阳受到威胁。
赠黎安二生序-古文观止词典
赠黎安二生序
【说明】:
本文是赠送给两位青年作者的序文。先从赞扬他们的文章入手,然后就“迂阔”二字生发出许多议论,旨在告诫和勉励这两位青年作者要坚持古文写作,莫怕里人嘲笑。作者提出的作文应当“志乎道”,而不应“同乎俗”的主张,不仅反映出作者坚持古文革新的精神,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文笔委婉风趣,表现了作者循循善诱的才能。
【原文】: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黎-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黎lí
介词
“黎”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时间。作状语。可译为“到”、“及”等。
《史记·高祖本纪》: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gēng)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zā)。(《史记》册二页三五九)
——于是沛公就在夜间领兵从别的道路返回,换了旗帜,到天明时,把宛城包围了三匝。
《史记·酷吏列传》: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史记》册十页三一四八)
——其中少数捉不到的,逃往别的郡国,及〔追捕〕回来时,适值春天,〔按规定不能行刑,〕王温舒跺着脚叹息说:“唉!假使冬季多延长一个月,我办的事情就圆满成功了,”(其:这里指豪猾的人。颇:稍,这里指“少量”。)
黎-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黎lí
附类
形容词
1.用同“骊”。作“黑”解。
《尚书·禹贡》:厥土青黎。(《尚书注疏》册二卷六页十一上)
——〔梁州〕这地方的土是青黑的。
2.用同“旅”。作“众多”解。
《尚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尚书注疏》册一卷五页六下)
——万国众多的贤人,都是您的臣民。(献:贤人。)
历(歷曆)〔歴厤〕
巴黎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巴黎子bā lí zi
见“笆篱子”。
黎-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黎lí
①众多。《诗经·大雅·桑柔》:“民靡有~,具祸以烬。”②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荀子·尧问》:“颜色~黑,而不失其所。”
【黎民】众民,百姓。《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靡有子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黎明】天将亮或刚亮。《史记·高祖本纪》:“~,围宛城三匝。”
【黎庶】百姓。高适《封丘县》:“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令人悲。”
【黎元】百姓。司马相如《封禅文》:“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以浸~。”《汉书·谷永传》:“使天下~,咸安家乐业。”
苍黎-现代汉语大词典
苍黎cāng lí
【释义】:
百姓。如:体恤苍黎。
呵黎勒-现代汉语大词典
呵黎勒hē lí lè
【释义】:
植物名。果实可作收涩剂,主治久咳久泻等症。也译作诃梨勒。
巴黎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巴黎子bā lí zi
【释义】:
方言。笆篱子。借指监狱。曹建培《我们怎样在新疆监狱中度过四年》:“凡是他调回来另有任用而不接见的干部都是准备送入‘巴黎子’。”
巴黎公社-现代汉语大词典
巴黎公社bā lí gōng shè
【释义】:
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建立的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社会矛盾十分尖锐。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掌握了巴黎市政权,以梯也尔为首的反动政府逃往凡尔赛。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在广大工人的支持下,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军事官僚机器,建立了以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政权。但公社缺乏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领导,最终在凡尔赛反革命分子的进攻下于5月28日失败。
黔黎-现代汉语大词典
黔黎qián lí
【释义】:
黔首黎民。指百姓。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嗟半殖黔黎,久困缠缚,快睹约法三章。”
黎-现代汉语大词典
黎lí
【释义】:
①众,众多。也指黎民,民众。谢觉哉《感旧》:“坟荒草陈血色新,三楚遗黎长饮恸。”②接近,将至。参见“黎明①”。③黑色。后也写作“黧”。如:黎黑。①中国少数民族名。多居于海南省。⑤姓。
黎民-现代汉语大词典
黎民lí mín
【释义】:
民众,百姓。欧阳予倩《渔夫恨》:“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
黎明-现代汉语大词典
黎明lí míng
【释义】:
①天将明未明的时候。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黎明者,天刚亮也。”②喻指光明或胜利。瞿秋白《赤都心史》:“黎明来临,预兆早见。”韩北屏《举杯痛饮》:“那种无畏的向往革命的热情,具有黎明前的特色。”
黎族-现代汉语大词典
黎族lí zú
【释义】: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海南省。主要从事农业。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黎黑-现代汉语大词典
黎黑lí hēi(
【释义】:
肤色)黝黑。沙汀《还乡记》:“黎黑瘦削,满脸尘污。”
黎锦-现代汉语大词典
黎锦lí jǐn
【释义】:
黎族人所生产的一种精巧绚丽的织品。
九黎-汉语大词典
九黎
【1】上古部落名。《史记·历书》:“{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擾﹐不可放物﹐禍菑薦至﹐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国语·楚语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韦昭}注:“{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
匠黎-汉语大词典
匠黎
【1】见“匠麗”。
人黎-汉语大词典
人黎
【1】平民,百姓。《周书·文帝纪上》:“其州鎮郡縣﹐率土人黎﹐或州鄉冠冕﹐或勳庸世濟﹐並宜捨逆歸順﹐立效軍門。”
任黎-汉语大词典
任黎
【1】{唐}代{任公叔}{黎逢}的合称。两人交谊深厚。语出{唐}{白居易}《秦中吟·伤友》:“死生不變者,唯聞{任}與{黎}。”自注:“{任公叔}﹑{黎逢}。”{清}{和邦额}《夜譚随录·邱生》:“{任}{黎}交誼﹐世有幾人?”{清}{和邦额}《夜譚随录·崔秀才》:“平日披肝膽﹐談道德﹐何啻{羊}{左}{任}{黎}。”
伽黎-汉语大词典
伽黎
【1】见“伽梨”。
兆黎-汉语大词典
兆黎
【1】兆民。《汉书·王莽传下》:“{青}{徐}故不軌盜賊未盡解散﹐後復屯集者﹐皆清潔之﹐期於安兆黎矣。”{颜师古}注:“黎﹐衆也。”{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兆黎勸樂﹐神乃授福。”
玄黎-汉语大词典
玄黎
【1】即悬黎,美玉名。玄,通“懸”。{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夫結緑玄黎﹐非{陶}{猗}不能市也。”《晋书·王接传》:“不患玄黎之不啓﹐竊樂春英之及時。”
凍黎-汉语大词典
凍黎
【1】冻梨。《说文·老部》:“耉﹐老人面凍黎若垢。”{段玉裁}注引{孙炎}曰:“耈 ﹐面凍黎色﹐如浮垢。”
呵黎勒-汉语大词典
呵黎勒
【1】植物名。果实可作收涩剂,主治久咳久泻等症。也译作诃梨勒。{清}{曹寅}《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鱼作》诗:“老眼愁看富貴花﹐病軀思啖呵黎勒。”
庶黎-汉语大词典
庶黎
【1】庶民。{宋}{王安石}《答曾公亮已下上尊号第一表不允》:“羣公卿士﹐外暨庶黎﹐欲舉鴻名﹐措之眇質。”{汉}{崔駰}《南巡颂》:“淑雨施於庶黎。”《周书·苏绰传》:“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惟弼。”
巴黎子-汉语大词典
巴黎子
【1】方言。笆篱子。借指监狱。{曹建培}《我们怎样在新疆监狱中度过四年》:“凡是他调回来另有任用而不接见的干部都是准备送入‘巴黎子’。”
孑黎-汉语大词典
孑黎
【1】遗民;残存的百姓。{清}{薛福成}《诰授资政大夫江苏巡抚张公五十寿序》:“追溯十稔以前﹐{江}南北無完土﹐孑黎喁喁﹐不得一夕甘寢﹐賴{淮}軍百戰而出諸水火之中。”{清}{薛福成}《中兴叙略上》:“賊因詭道擣我{杭}郡﹐俾我精鋭南趨﹐乘間吾戎壘。師熸帥殉﹐列城崩潰﹐乘勢脇略﹐盡收{吴}{浙}膏腴地﹐孑黎孤城﹐喁喁北望。”
查黎-汉语大词典
查黎
【1】(脚步)歪斜不稳。系“趄趔”之音转。{明}{朱有燉}《辰钩月》第二折:“乜斜著眼腦胡支對﹐一會家意張狂脚步查黎。”{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見我這般微微喘息﹐語言恍惚﹐脚步兒查黎。”
楚黎-汉语大词典
楚黎
【1】{楚}地民众。《後汉书·第五锺离宋寒传赞》:“惵惵{楚}黎﹐{寒}君爲命。”{李贤}注:“黎﹐衆也。”
楚懸黎-汉语大词典
楚懸黎
【1】{楚}地产的美玉。悬黎,美玉名。{唐}{李商隐}《和孙朴韦蟾孔雀咏》:“輕於{趙皇后}﹐貴極{楚}懸黎。”
狐黎-汉语大词典
狐黎
【1】见“狐棃”。
殘黎-汉语大词典
殘黎
【1】残留的民众;疲敝的民众。《明史·熊廷弼传》:“扶傷救敗﹐收拾殘黎﹐猶可圖桑榆之效。”{清}{吴伟业}《送安庆朱司李之任》诗:“百里殘黎半商賈﹐十年同榜盡公卿。”
昌黎-汉语大词典
昌黎
【1】借指{韩}姓。{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爲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韩肖胄}。【2】{唐}{韩愈}世居{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人;{宋}{熙宁}七年诏封{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昌黎先生}。{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紹{昌黎}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清}{周亮工}《王王屋传》:“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昌黎}﹑{柳州}。”{唐}{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於是{昌黎}{韓愈}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马其昶}《<古文辞类纂标注>序》:“{昌黎}論文﹐務去陳言。”
波黎-汉语大词典
波黎
【1】即玻璃。{清}{沈大成}《学福斋杂著·西洋测时仪记》:“蓋施波黎﹐以覆大儀。”
洞黎-汉语大词典
洞黎
【1】古代称黎族人。{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元}季{沙}{張}二帥守{瓊}﹐不能制其下﹐繇是土豪與{洞黎}相挺爲亂。”
消黎花-汉语大词典
消黎花
【1】{明}{清}时{苏}{杭}地区的隐语,小的意思。{清}{翟灏}《通俗编·草木》:“{杭州}有所謂{四平}語者﹐以小爲消梨花。按:今{蘇}{杭}人猶以之嫚人小妻﹐據《志餘》則但以消﹑小音轉爲諢﹐别無義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有曰{四平}市語者﹐以一爲憶多嬌……小爲消黎花﹐大爲朵朵雲﹐老爲落梅風。”亦作“[消梨花]”。
渠黎-汉语大词典
渠黎
【1】见“渠犂”。
民黎-汉语大词典
民黎
【1】黎民。《周书·赫连达传》:“遠近民黎﹐多受制於賊。”《後汉书·延笃传》:“其政用寬仁﹐憂恤民黎。”
災黎-汉语大词典
災黎
【1】灾民。{清}{钱泳}《履园丛话·祥异·妖言惑众》:“{江}南北大旱﹐民人饑饉﹐{方榮升}竊謂災黎易動﹐起意倡亂。”{清}{昭槤}《啸亭杂录·辛酉工赈》:“〔{明安}〕特建席棚以處災黎﹐凡活者數百萬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雖然這些也是窮人﹐然而比較起被災的地方那些災黎﹐是那一處輕﹐那一處重呢?”
烝黎-汉语大词典
烝黎
【1】百姓;黎民。{汉}{王符}《潜夫论·班禄》:“太古之時﹐烝黎初載。”{唐}{姚合}《庄居野行》诗:“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金史·国用安时青传赞》:“當時烝黎﹐如魚在釜。”{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海内沸然﹐烝黎逃■。”
懸黎-汉语大词典
懸黎
亦作“[懸瓈]”【1】美玉名。《战国策·秦策三》:“臣聞{周}有砥厄﹐{宋}有結緑﹐{梁}有懸黎﹐{楚}有{和}璞。”{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懸黎結緑﹐不假觀於瓊珉。”【2】泛指美玉。{清}{钮琇}《觚賸·石言》:“靈液潛滋﹐是生石寳﹐美勝懸黎。”{前蜀}{贯休}《读<离骚经>》诗:“又想{靈均}之骨兮終不曲﹐千年波底色如玉……即全勝{和}璞懸瓈﹐垂棘結緑。”{唐}{钱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懸黎寶中出﹐高價世難掩。”
祝黎-汉语大词典
祝黎
同“[祝犁]”【1】{王闿运}《<衡阳县志>序》:“權輿祝黎冬至之辰成﹐厤三歲刊。”
甿黎-汉语大词典
甿黎
【1】黎民百姓。《旧唐书·韩瑗传》:“社稷之舊臣﹐陛下之賢佐﹐無聞罪狀﹐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舉措。”《南齐书·高逸传·顾欢》:“陛下宜仰答天人引領之望﹐下弔甿黎傾首之勤。”{唐}{陈子昂}《汉州洛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哀哉甿黎﹐顛在荼毒。”
生黎-汉语大词典
生黎
【1】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黎族}中山居者的称谓。{清}{袁枚}《新齐谐·禁魇婆》:“{廣東}{崖州}居民半屬{黎}人﹐有生熟{黎}之分。生{黎}居{五指山}中﹐不服王化;熟{黎}尊官長﹐來見則膝行而入。”《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今{儋崖}﹑{萬安}皆與{黎}爲境﹐其服屬州縣者爲熟{黎}﹐其居山洞無征徭者爲生{黎}﹐時出與郡人互市。”【2】人民。{晋}{陆云}《逸民箴》:“在昔后帝齊物達觀﹐賞不假爵﹐教不示勸﹐號謚莫設﹐而生黎淳晏。”
疲黎-汉语大词典
疲黎
【1】疲困之民。{唐}{刘禹锡}《苏州加章服谢宰相状》:“皇明燭幽﹐凡有上陳﹐皆可其奏﹐遂令管見﹐得及疲黎。”
突黎-汉语大词典
突黎
【1】鸟名。即鹈鹕。{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雕菰楼丛书》:“又言突黎﹐即《詩》之鵜也。大如鶴﹐頸有肉囊﹐可盛數斗﹐口張則囊見。每日須飼魚數斤。突黎正鵜之緩聲。”
窮黎-汉语大词典
窮黎
【1】贫苦百姓。{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嗟爾窮黎﹐苦工可悲。”{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语》:“滿眼盡窮黎﹐奚忍多用一夫﹐悮他舉家生活。”
蛤黎醬-汉语大词典
蛤黎醬
【1】蛤蜊肉制成的酱。{清}{翟灏}《通俗编·禽鱼·蛤黎酱》:“以蛤屬爲醢﹐自昔有之﹐今{越}人仍詡此爲佳味。”
羣黎-汉语大词典
羣黎
【1】万民; 百姓。 《诗·小雅·天保》:“羣黎百姓﹐徧爲爾德。”{郑玄}笺:“黎﹐衆也。羣衆百姓。”{朱熹}集传:“羣﹐衆也。黎﹐黑也﹐猶{秦}言黔首也。”《汉书·扬雄传下》:“豪俊麋沸雲擾﹐羣黎爲之不康。”{唐}{元结}《惠公禅居表》:“無情之化﹐可洽羣黎。”
花黎胡哨-汉语大词典
花黎胡哨
【1】见“花狸狐哨”。
芭黎-汉语大词典
芭黎
【1】见“芭籬”。
萌黎-汉语大词典
萌黎
【1】黎民, 百姓。《晋书·苻坚载记上》:“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栖。英彦雲集﹐誨我萌黎。”{南朝} {梁}{刘孝标}《辨命论》:“與三皇競其萌黎﹐五帝角其區宇。”《後汉书·宦者传序》:“皆剥割萌黎﹐競恣奢欲。搆害明賢﹐專樹黨類。”
蒼黎-汉语大词典
蒼黎
【1】百姓。{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怨天公意歹﹐蒼黎困水災﹐屈煞{劉聰}﹑{石勒}没箇安排。”{清}{昭槤}《啸亭杂录·纯皇爱民》:“{純皇}憂勤稼穡﹐體卹蒼黎﹐每歲分命大吏報其水旱﹐無不見於翰墨。”
蒸黎-汉语大词典
蒸黎
【1】百姓, 黎民。{唐}{杜甫}《石龛》诗:“奈何{漁陽}騎﹐颯颯驚蒸黎。”{宋}{司马光}《祭雷道矩文》:“獨我友生﹐煩寃涕洟﹐恨此膏澤﹐不霑蒸黎。”{清}{洪楝园}《悬嶴猿·岛栖》:“沿海共奔波﹐念蒸黎可若何?”
終黎-汉语大词典
終黎
【1】复姓。{先秦}有{终黎氏}。见《史记·秦本纪论》。
貧黎-汉语大词典
貧黎
【1】犹贫民。{清}{林则徐}《札苏藩司晓谕绅富捐输挑濬白茆河道工费》:“在紳商富户﹐本應捐濟本境貧黎。”
重黎-汉语大词典
重黎
【1】{重}与{黎},为{羲}{和}二氏之祖先。《国语·楚语下》:“{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以至於{夏}{商}。”《书·吕刑》:“乃命{重}{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孔}传:“{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孔颖达}疏:“{羲}是{重}之子孫﹐{和}是{黎}之子孫﹐能不忘祖之舊業﹐故以{重}{黎}言之。”【2】亦作“[重蔾]”。指{颛顼}{高阳氏}之后,为{帝喾}{高辛氏}火正。《隶释·楚相孙叔敖碑》:“其憂國忘私﹐乘馬三年﹐不别牝牡﹐繼{高陽}﹑{重蔾}﹑{五舉}﹑{子文}之統。”《史记·楚世家》:“{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爲{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帝嚳}〕誅{重黎}﹐而以其弟{吴回}爲{重黎}後﹐復居火正﹐爲祝融。”{司马贞}索隐:“今以{重黎}爲一人﹐仍是{顓頊}之子孫者﹐{劉氏}云:‘{少昊氏}之後曰{重}﹐{顓頊氏}之後曰{重黎}﹐對彼{重}則單稱{黎}﹐若自言當家則稱{重黎}。’”《晋书·宣帝纪》:“其({司馬氏})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爲夏官祝融。”{章炳麟}《答铁铮》:“中國{重黎}司火﹐於火教本有因緣﹐郊之爲祭﹐大報天而主日﹐此明以火爲最上之神。”
迦黎-汉语大词典
迦黎
【1】见“迦利”。
遠黎-汉语大词典
遠黎
【1】远方之民。{唐}{沈佺期}《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將金帛﹐汪洋被遠黎。”
遺黎-汉语大词典
遺黎
亦作“[遺黧]”【1】亡国之民。{唐}{唐彦谦}《邓艾庙》诗:“{昭烈}遺黎死尚羞﹐揮刀斫石恨{譙周}。”{清}{方文}《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時草莽間﹐尚有遺黎在。”《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亂離﹐遺黎南渡﹐并僑置牧司﹐在{廣陵}{丹徒}南城﹐非舊土也。”【2】劫后残留的人民。《旧唐书·裴度传》:“{度}乃約法﹐唯盜賊鬭殺外﹐餘盡除之﹐其往來者﹐不復以晝夜爲限﹐於是{蔡}之遺黎始知有生人之樂。”{金}{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時甫離兵火﹐遺黎反側未安。”{清}{杨潮观}《汲长孺矫诏发仓》:“難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畢回來﹐方去陳奏﹐此間殘喘遺黎﹐早都餓死﹐還救得甚來?”【3】指沦陷区的人民。{宋}{苏辙}《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懲﹐遺黎待公保。”【4】后世百姓。{明}{张居正}《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無留巨浸﹐痛我遺黧。”{明}{魏时亮}《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舊井存{殷}畫﹐遺黎尚古風。”{章炳麟}《沈荩哀辞》:“哀我遺黎﹐不絶如系。”{三国} {魏}{曹植}《玄畅赋》:“逸千載而流聲﹐超遺黎而度俗。”
遺黎故老-汉语大词典
遺黎故老
【1】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明}{宋濂}《曾君石表碑》:“當{宋}初改物﹐遺黎故老猶有存者。”
邊黎-汉语大词典
邊黎
【1】犹边民。《魏书·孙绍传》:“今强敵窺時﹐邊黎伺﹐内民不平﹐久戍懷怨﹐戰國之勢﹐竊謂危矣。”{清}{周锡溥}《蓬草篇》:“自從作吏來邊關﹐邊黎照眼飢羸瘢。”
訶黎勒-汉语大词典
訶黎勒
【1】见“訶梨勒”。
青黎-汉语大词典
青黎
【1】泛指土色。{元}{柳贯}《大雪戏咏》:“世將還樸素﹐壤盡徹青黎。”【2】青黑色。《书·禹贡》:“厥土青黎。”{孔}传:“色青黑而沃壤。”{孙星衍}疏:“{史遷}‘黎’爲‘驪’。{馬融}曰:‘黎﹐小疏也。’{史公}‘黎’爲‘驪’者﹐《詩》傳云:‘純黑曰驪。’……《釋名》云:‘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
阿黎耶識-汉语大词典
阿黎耶識
【1】见“阿2賴耶識”。
阿黎-汉语大词典
阿黎
【1】见“阿2梨”。
阿闍黎-汉语大词典
阿闍黎
亦作“[阿闍梨]”【1】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軌範師”。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唐}{颜真卿}《西林寺题名》:“〔{西林寺}〕有{法真}律師﹐深究清浄毗尼之學﹐即律祖師{志恩}之上足﹐余内弟{正義}之阿闍黎也。”{宋}{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東方﹐惟有啟明。咨爾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 shē﹐传法师)传授。”亦省称“[阿闍]”。{奚侗}《辛亥岁暮杂诗》:“八國垂涎舍利子﹐西來健者又阿闍。天風吹滿羣龍起﹐奪得魔王佛口鬚。”{五代}{齐己}《送谭三藏入京》诗:“阿闍梨與佛身同﹐灌頂難施利濟功。”{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釋典﹐{羅雲}出家即{羅羅}。佛命{舍利弗}爲其和尚﹐{大目犍連}作阿闍黎。故沙門以和尚爲尊貴之稱。”
闍黎-汉语大词典
闍黎
【1】见“闍2梨”。
頗黎-汉语大词典
頗黎
【1】指状如水晶的宝石。《太平御览》卷八〇八引{汉}{东方朔}《十洲记》:“{崑崙山}上有紅碧頗黎宫﹐名七寶堂是也。”{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诗:“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清}{二石生}《三洲春语》卷下:“五聯九聯﹐綴以珊瑚﹑靺鞨﹑頗黎﹑木難﹑翡翠﹑孔翎﹑鮮花﹑異鳥﹑流蘇﹑錦緞之屬。”{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玻璃》:“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2】亦作“[頗瓈]”。玻璃。{邵瑞}《菩萨蛮》词:“頗黎■冷黄昏小﹐畫眉聲裏春歸了。”{陈三立}《黄小鲁观察游西湖归过访携虎跑泉相饷赋此报谢》诗:“{湧金門}外頗黎盆﹐手摇大扇落晴昊。”{黄澜}《闻锺六自香港之星洲却寄 》诗:“半黄殘照成霞綺﹐一碧晴天醮頗瓈。”
飢黎-汉语大词典
飢黎
【1】飢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苏民清军交战清方档案·张勋奏折》:“今年大水﹐飢黎轉徙﹐伏莽滋多。”
飣坐黎-汉语大词典
飣坐黎
【1】见“飣座梨”。
韓昌黎-汉语大词典
韓昌黎
【1】即{唐}代文学家{韩愈}。{魏}{晋}{南北朝}以来,士人多重郡望。{昌黎}(今{辽宁省}{义县}){韩氏}于{唐}为一时望族。{韩愈}原籍{孟州}{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但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因称其为“韓昌黎”。
黔黎-汉语大词典
黔黎
【1】黔首黎民。指百姓。{宋}{苏轼}《款塞来享》诗:“輸忠脩貢職﹐棄過爲黔黎。”{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死生有命﹐吉凶由人﹐哀我黔黎﹐漸染迷謬﹐豈樂也哉?”{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嗟半殖黔黎﹐久困纏縛﹐快睹約法三章。”
黎-汉语大词典
黎
《廣韻》郎奚切,平齊,來。【1】众,众多。《诗·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毛}传:“黎﹐齊也。”{孔颖达}疏:“黎﹐衆也。衆民皆然﹐是齊一之義。”【2】黎民,民众。《诗·小雅·天保》:“羣黎百姓﹐徧爲爾德。”{郑玄}笺:“黎﹐衆也。羣衆百姓﹐徧爲女之德言則而象之。”{谢觉哉}《感旧》诗:“墳荒草陳血色新﹐三{楚}遺黎長飲慟。”{明}{潘桂}《瑞石赋》:“惠遺黎非小補兮﹐嗣嘉穀於秋成。”【3】黑色。后作“黧”。《书·禹贡》:“厥土青黎。”{孔}传:“色青黑而沃壤。”【4】迟缓﹐缓慢。《文选·傅毅<舞赋>》:“黎收而拜﹐曲度究畢。”{李善}注:“言舞將罷﹐徐收斂容態而拜﹐度曲於是究畢。”【5】比及﹐及至。参见“[黎明]”。【6】古{高辛氏}﹑{颛顼氏}的火官。即火神,亦谓阴官。《书·吕刑》:“乃命{重}{黎}絶地天通。”{孙星衍}疏:“{重}{黎}﹐{顓頊}時司天地官名。”《汉书·郊祀志上》:“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黎}﹐陰官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流目眺夫{衡}阿兮﹐覩{有黎}之圮墳。”{李善}注:“{黎}﹐{高辛氏}之火正﹐謂{祝融}也。”【7】通“[藜]”。《淮南子·时则训》:“飄風暴雨總至﹐黎莠蓬蒿竝興。”【8】通“[梨]”。{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夫妻相爲隱乎?《傳》曰:‘{曾}去妻﹐黎蒸不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或齎黎棗餅餌﹐人人贈别。”一本作“梨”。【9】通“[犂]”。参见“[黎然]”。【10】古国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县}境。《书·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孔颖达}疏:“{黎國}﹐{漢}之{上黨郡}{壺關}所治{黎亭}是也。”《文选·班固<典引>》:“乘其命賜彤弧黄鉞之威﹐用討{韋}﹑{顧}﹑{黎}﹐{崇}之不恪。”{李善}注引{蔡邕}曰:“{黎}{崇}﹐{殷}諸侯也。”【11】古地名。{黎阳}的简称。{汉}置县﹐属{魏郡}。《战国策·赵策三》:“{趙}以{公子郚}爲質於{秦}﹐而請内{焦}﹑{黎}﹑{牛狐}之城﹐以易{藺}﹑{離石}﹑{祁}於{趙}。”{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黎陽}爲{漢}{魏郡}屬縣﹐有{黎陽山}﹐故城在今{河南}{濬縣}西南。此則{堯}後之{黎}﹐非‘戡{黎}’﹑之{黎}﹐恐後人誤以爲一﹐故附及之。”【12】{中国}少数民族名。多居于{海南省}。《宋史·蛮夷传三·黎洞》:“其服屬州縣者爲熟{黎}﹐其居山洞無征徭者爲生{黎}。”{元}{揭傒斯}《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黎}{僚}本吾民﹐撫綏在方面。”{清}{李调元}《南越笔记·黎人》:“{黎}多{符}{王}二姓﹐非此二姓爲長﹐{黎}則不服。”【13】指{黎母山}。{元}{姚燧}《资善大夫中书左丞李公家庙碑》:“及兵{占城}﹐轉粟{黎}{儋}﹐歸佐皇子﹐致討{日南}。”【14】姓。
黎祁-汉语大词典
黎祁
【1】豆腐的别称。{宋}{陆游}《邻曲》诗:“拭盤堆連展﹐洗鬴煮黎祁。”自注:“{蜀}人以名豆腐。”{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一:“{淮南王}弄術成豆腐﹐豆腐一名黎祁。”
黎豆-汉语大词典
黎豆
【1】豆名。也称狸豆﹑虎豆等。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三·黎豆》。
黎苗-汉语大词典
黎苗
【1】黎民,民众。《新唐书·柳泽传》:“安宗社于已危﹐振黎苗之將溺。”《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損膳解驂﹐以贍黎苗。”{李贤}注引《广雅》:“苗﹐衆也。”{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正误·黎苗》:“若{秦}{楚}强鬩震撲﹐胎籍三正﹐播其虐於黎苗……{司馬温公}曰:‘黎苗﹐民也。’余案《廣韻》黎﹑苗二字皆訓衆也。”【2】{九黎}与{三苗}的并称。《国语·周语下》:“王無亦鑒於{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韦昭}注:“{黎}﹐{九黎};{苗}﹐{三苗}。”《文选·曹植<七启>之八》:“惠澤播於{黎苗}﹐威靈震乎無外。”{吕向}注:“{黎}﹐{九黎}也。{少昊}﹐{九黎}亂德。{苗}﹐{三苗}也。{舜}時﹐{三苗}不修道﹐命{禹}征之。”
黎-汉语大词典
黎
【1】{黎}族人穿的裙子。{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瓊}者﹐或以{吴}綾{越}錦﹐拆取色絲……亦有織爲巾帨與裙者﹐裙曰黎﹐横幅合縫如井欄﹐皆素花假錦百褶而成。”
黎緑-汉语大词典
黎緑
【1】宝玉的一种。{晋}{葛洪}《抱朴子·知止》:“珧華黎緑﹐連城之寶也;委之泥濘﹐則瓦礫積其上焉。”
黎獻-汉语大词典
黎獻
【1】黎民中的贤者。{唐}{白居易}《洛川晴望赋》:“是用步閭里﹐詢黎獻。”《书·益稷》:“萬邦黎獻﹐共惟帝臣。”{蔡沈}集传:“黎民之賢者也。”{章炳麟}《秦献记》:“顧使{秦}之黎獻﹐以是得優游論著﹐亦{斯}贊之矣。”
黎人-汉语大词典
黎人
【1】{黎}族人。{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黎》:“山極高﹐常在霧靄中﹐{黎}人自鮮識之。”{清}{李调元}《南越笔记·黎人》:“歲壬子﹐忽有生{黎}二十餘獻物上官﹐旗書‘黎人向化’四字。”《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俗呼山嶺爲‘黎’﹐居其間者號曰{黎}人。”【2】黎民。《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甲胄生蟣虱﹐黎人困輸輓。”《魏书·天象志三》:“自八年至十一年﹐黎人阻饑﹐且仍歲災旱。”{唐}{柳宗元}《贞符》:“於穆敬德﹐黎人皇之。”
黎山老姆-汉语大词典
黎山老姆
【1】即{骊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西游记》第七三回:“{行者}急擡頭看處﹐原是{黎山老姆}。”
黎牛-汉语大词典
黎牛
【1】星宿名。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宋}{赵汝适}《诸蕃志·海南》:“{黎}﹐{海南}四郡島上蠻也。島有{黎母山}﹐因祥光夜見﹐旁照四郡﹐按《晉書》分野屬婺女分﹐謂黎牛婺女星降現﹐故名曰黎婺﹐音訛爲黎母。”
黎俗-汉语大词典
黎俗
【1】{黎}人习俗。{明}{顾}《海槎馀录》:“{黎}俗﹐男女週歲即文其身。”{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外国·海外黎蛮》:“大抵{黎}俗多猜﹐客來不遽見之﹐而於隙閒察客儼然不動﹐然後遣奴出布席。”{宋}{赵汝适}《诸蕃志·海南》:“或謂土人耳長至肩﹐故有儋耳之號。今{昌化}即無大耳兒。蓋{黎}俗慕佛﹐以大鐶墜耳﹐俾下垂至肩故也。”
黎庶-汉语大词典
黎庶
【1】黎民。《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騶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國侵則害加黎庶﹐德敗則禍起蕭墻。”《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上慰聖心﹐下安黎庶。”
黎蒸-汉语大词典
黎蒸
【1】见“黎烝”。
黎朦子-汉语大词典
黎朦子
【1】见“黎檬子”。
黎孑-汉语大词典
黎孑
【1】遗民;残存的百姓。{王闿运}《丁文诚诔》:“越{齊}{魯}之獲安﹐撫黎孑以其蘇。”
黎母-汉语大词典
黎母
【1】即黎檬子。{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五·贺州》:“黎母汁二缾﹐{開寶}四年﹐準宣旨進。”【2】{黎}人之祖;{黎}人的老妪。{明}{钱嶫}《悯黎咏》:“絶谷嶂{南海}﹐深箐鬱蒼翠。中有{黎}母居﹐伊人尚蒙昧。”【3】见“黎母山”。
黎族-汉语大词典
黎族
【1】{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1990年)。主要从事农业。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黎黑-汉语大词典
黎黑
【1】(肤色)黝黑。{沙汀}《还乡记》三:“黎黑瘦削﹐满脸尘污。”《荀子·尧问》:“顔色黎黑。”{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神農}憔悴﹐{堯}{舜}瘦癯﹐{舜}黎黑﹐{禹}胼胝。”《淮南子·原道训》:“此{齊}民之所爲形植黎黑﹐憂悲而不得志也。”{刘文典}集解:“{王引之}云:‘黎黑﹐舊本譌作黎累’﹐今據《文選·詣建平王上書》注改。”
黎裝-汉语大词典
黎裝
【1】{黎}人的装束打扮。{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外国·海外黎蛮》:“{黎}裝﹐椎髻徒跣﹐裸袒而腰繚吉貝。首珥銀釵﹐或銅或錫。”
黎户-汉语大词典
黎户
【1】{黎}族的户籍。《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五》:“正天下之户籍﹐凡各省諸色人户﹐有司察其數而歲報於部﹐曰煙户。凡户之别﹐有民户……有{黎}户。”原注:“{廣東}{瓊州}所屬有{黎户}。”
黎玄-汉语大词典
黎玄
【1】见“黎元”。
黎黄-汉语大词典
黎黄
【1】指黄鹂。《晋书·郭璞传》:“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
黎然-汉语大词典
黎然
【1】杂乱貌。黎,通“犁”。{宋}{苏轼}《书鲜于子骏楚词後》:“學者﹐方欲陳六代之物﹐弦匏‘三百五篇’﹐黎然如戛釜竈﹐橦罋盎﹐未有不坐睡竊笑者也。”犁﹐一本作“犂”。
黎渦-汉语大词典
黎渦
【1】指酒涡。黎,通“梨”。{宋}{朱熹}《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惊》诗之二:“十年湖海一身輕﹐歸對黎渦却有情。”一本作“梨渦”。{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柔情不爲剛腸減﹐也似黎渦笑對時。”
黎司直-汉语大词典
黎司直
【1】界尺的别名。{厉荃}《事物异名录·文具·界尺》引{明}{黄一正}《事物绀珠》:“界尺曰黎司直﹐又曰木訥老人。”
黎老-汉语大词典
黎老
【1】老人。《国语·吴语》:“今王({吴王}{夫差})播棄黎老﹐而近孩童焉。”{韦昭}注:“鮐背之耉稱黎老。”《旧唐书·宣宗纪论》:“臣嘗聞黎老言{大中}故事﹐{獻文皇帝}器識深遠﹐久歷艱難﹐備知人間疾苦。”《旧五代史·梁书·敬翔传》:“陛下所宜詢於黎老﹐别運沉謀﹐不然﹐則憂未艾也。”
黎赤-汉语大词典
黎赤
【1】黑色和赤色。{明}{唐顺之}《<江阴县新志>序》:“夫其田賦高下之異等﹐墳墟黎赤之異壤﹐九鎮九澤之異名﹐而五戎八蠻之異服﹐其列而載之可也。”【2】黎民赤子。《清会典事例·户部·宗室庄田》:“一概定爲公産不准民買﹐殊非朕軫念畿輔黎赤之本懷。”
黎單-汉语大词典
黎單
【1】{黎}族人所生产的一种用作卧具的杂色织品。{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单》:“黎單﹐亦{黎}人所織﹐青紅間道﹐木綿布也。{桂林}人悉買以爲卧具。”{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於{瓊}者﹐或以{吴}綾{越}錦﹐拆取色絲﹐間以鵝毳之綿﹐織成人物花鳥詩詞﹐名曰黎錦。濃麗可愛﹐白者爲幛﹐雜色者爲被﹐曰黎單。”
黎歌-汉语大词典
黎歌
【1】{黎}族人所唱的山歌。{宋}{苏轼}《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蠻唱與{黎}歌﹐餘音猶杳杳。”
黎朦-汉语大词典
黎朦
【1】见“黎檬子”。
黎服-汉语大词典
黎服
【1】即黎民。《楚辞·天问》:“帝乃降觀﹐下逢{伊摯}﹐何{條}放致罰﹐而黎服大説?”{朱季海}解故:“服讀曰■(一作伏者﹐流俗書妄改﹐或書手苟簡﹐以伏代服耳。{服虔}或作{伏虔}﹐大抵此類)。《方言》:‘■(■bó《廣韻》蒲北切)﹐農夫之醜稱也。南{楚}凡駡庸賤﹐或謂之■。’{楚}人言黎■﹐猶中國言黎民也(民之爲言或如冥。瞑﹐或如萌﹑盲﹐古者亦多以爲無知之稱)。”
黎彦-汉语大词典
黎彦
【1】谓众多的贤士才人。{晋}{陆云}《登台赋》:“委普天之光宅兮﹐質率土之黎彦。”
黎毯-汉语大词典
黎毯
【1】{黎}族所生产的毯子。{清}{李调元}《南越笔记·黎毯》:“今{黎}人居{海南}山峒﹐多業紡吉貝﹐鬻市中﹐婦女兼工繡。毯稱黎毯。”
黎園子弟-汉语大词典
黎園子弟
【1】泛指戏曲演员。黎,通“梨”。{清}{金人瑞}《效李义山绝句》之四:“黎園子弟百無憂﹐入殿穿宫上翠樓。要見上皇求叠遍﹐却逢妃子看梳頭。”
黎錦-汉语大词典
黎錦
【1】{黎}族人所生产的一种精巧绚丽的织品。{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黎》:“女工紡織得中國彩帛﹐拆取色絲和吉貝織花﹐所謂黎錦﹑黎單及鞍搭之類﹐精粗有差。”{清}{程秉钊}《琼州杂事诗》之五一:“纏成器漆成文﹐黎錦光輝豔若雲。”{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於{瓊}者﹐或以{吴}綾{越}錦﹐拆取色絲﹐間以鵝毳之綿﹐織成人物花鳥詩詞﹐名曰黎錦。濃麗可愛﹐白者爲幛﹐雜色者爲被﹐曰黎單。”
黎農-汉语大词典
黎農
【1】农民。{清}{褚人穫}《坚瓠六集·田家乐》:“我見黎農快活因﹐自説村居不厭貧。”{清}{褚人穫}《坚瓠六集·田家乐》:“我見黎農三兩人﹐勾肩搭背嬉笑行。”
黎飾-汉语大词典
黎飾
【1】即黎幕。{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服用·吉贝》:“{海南}所織﹐則多品矣。幅極闊﹐不成端匹﹐聯二幅可爲卧單﹐名曰黎單;閒以五采﹐異紋炳然﹐聯四幅可以爲幕者﹐名曰黎飾。”
黎黔-汉语大词典
黎黔
【1】黎民。{元}{张养浩}《赠刘仲宪》诗:“奈何温飽不自謀﹐日爲黎黔欲長哭!”
黎瘼-汉语大词典
黎瘼
【1】谓民间疾苦。《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下求黎瘼﹐上闡皇猷。”
黎氓-汉语大词典
黎氓
亦作“[黎萌]”【1】黎民。《後汉书·朱穆传》:“更選海内清淳之士﹐明達國體者﹐以補其處。即陛下可爲{堯}{舜}之君﹐衆僚皆爲{稷}{契}之臣﹐兆庶黎萌蒙被聖化矣。”《隋书·薛道衡传》:“薄賦輕徭﹐務農重穀﹐倉廪有紅腐之積﹐黎萌無阻飢之慮。”{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况乎聖德巍巍蕩蕩﹐黎氓所不能命哉。”{明}{陈子龙}《曜灵》诗之六:“悍陽驕驕﹐憂我黎氓。”
黎家-汉语大词典
黎家
【1】犹{黎}族。{宋}{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之二:“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葉送迎翁。”
黎刀-汉语大词典
黎刀
【1】{黎}族人所制作的刀。{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刀》:“黎刀﹐{海南}{黎}人所作﹐刀長不過一二尺﹐靶乃三四寸﹐織細藤纏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尺許﹐如鴟鴞尾﹐以爲飾。”
黎布-汉语大词典
黎布
【1】{黎}族人所织的布。{宋}{陆游}《家居》诗:“溪柴勝熾炭﹐黎布敵純綿。”自注:“客有遺黎布者﹐甚輕暖。”
黎飯-汉语大词典
黎飯
【1】谓黎明时用膳。{明}{徐渭}《游五泄记》:“又明日﹐黎飯﹐復行。入湖船﹐一夕而至{金家巉}。”
黎旦-汉语大词典
黎旦
【1】犹黎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黎旦﹐有少婦﹐叩門而入。”
黎旭-汉语大词典
黎旭
【1】黑暗与光明。{明}{沈一贯}《日方升赋》:“雖黎旭之始分﹐而陰霾之已鑠。”
黎伯-汉语大词典
黎伯
【1】复姓。{明}代有{黎伯滚}。见《大足县志》。
黎長-汉语大词典
黎長
【1】{黎}族人的首领。{清}{李调元}《南越笔记·黎人》:“欲立長﹐則繫一牛射之﹐矢貫牛腹而出﹐則得立﹐{黎}長不以文字要約﹐有所借貸﹐以繩作一結爲左券﹐或不能償﹐雖百十年子若孫皆可執繩結而問之。”
黎弓-汉语大词典
黎弓
【1】{黎}人所用的弓。{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弓》:“黎弓﹐{海南}{黎}人所用﹐長弰木弓也。以藤爲弦。箭長三尺﹐無羽﹐鏃長五寸﹐如茨菰葉。以無羽﹐故射不遠三四丈﹐然中者必死。”{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器用·黎弓》:“黎弓以木﹐亦或以竹﹐而弦之以藤﹐類中州彈弓。”
黎母國-汉语大词典
黎母國
【1】指{黎}人聚居之地。{宋}{苏轼}《和陶<杂诗>》之十一:“今兹{黎母}國﹐何異{于公鄉}。”
黎兜鍪-汉语大词典
黎兜鍪
【1】{黎}族人用藤编织的头盔。{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兜鍪》:“黎兜鍪﹐{海南}{黎}人所用﹐以藤織爲之。”
黎幔-汉语大词典
黎幔
【1】{黎}族人制作的幛幕。详“[黎幕]”。
黎母山-汉语大词典
黎母山
【1】山名。在{海南省}中部,{五指山}的旧称。{清}{陆次云}《峒溪纤志》:“相傳太古之時﹐雷攝一卵至山中﹐遂生一女。歲久﹐有{交阯}蠻過海採香者﹐與之相合﹐遂生子女﹐是爲{黎}人之祖。因名其山曰{黎母山}。”亦省称“[黎山]”﹑“[黎母]”。{清}{陆次云}《峒溪纤志》:“生{黎}所居絶遠﹐外人不能至其境至{黎母}之顛。”{宋}{楼钥}《送万耕道帅琼管》诗:“{黎山}千仞摩蒼穹﹐顓顓獨在大海中。”{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黎》:“{海南}四郡塢土蠻也。塢直{雷州}﹐由{徐聞}渡﹐半日至。塢之中有{黎母山}﹐諸蠻環居四傍﹐號{黎}人。”{清}{李调元}《南越笔记·黎人》:“{黎母山}高大而險﹐中有{五指}﹑{七指}之峰﹐生{黎}獸居其中﹐熟{黎}環之。”
黎明-汉语大词典
黎明
【1】喻指光明或胜利。{韩北屏}《非洲夜会·举杯痛饮》:“那种无畏的向往革命的热情﹐具有黎明前的特色。”{瞿秋白}《赤都心史》一:“黎明来临﹐预兆早见。”【2】天将明未明的时候。{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日坐堂皇閲卷﹐自黎明起﹐至四鼓無倦容。”《史记·高祖本纪》:“黎明圍{宛城}三帀。”{司马贞}索隐:“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後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黎明者﹐天刚亮也。”
黎山-汉语大词典
黎山
【1】见“黎母山”。
黎丘鬼-汉语大词典
黎丘鬼
【1】古代传说中{黎丘}所出现的奇鬼,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以戏弄他人。语本《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効人之子姪昆弟之狀。”{明}{许承钦}《泊杨柳青夜立广野中》诗:“枯楊暗嘯{黎丘}鬼﹐短劍誰銷{濩澤}兵。”
黎民-汉语大词典
黎民
【1】民众,百姓。《书·尧典》:“黎民於變時雍。”{孔}传:“黎﹐衆。”{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是利不及下也﹐黎民病之。”
黎物-汉语大词典
黎物
【1】黎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漢}{廣野君}廟碑〕其略云:輟洗分餐﹐諮謀帝猷﹐{陳}{鄭}有{涿鹿}之功﹐{海}{岱}無{牧野}之戰﹐大康華夏﹐綏静黎物﹐生民以來﹐功盛莫崇。”
黎庶塗炭-汉语大词典
黎庶塗炭
【1】形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境地。《晋书·刘元海载记》:“黎庶塗炭﹐靡所控告。”
黎女-汉语大词典
黎女
【1】{黎}族妇女。{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蛮俗·绣面》:“{海南}{黎}女﹐以繡而爲飾。蓋{黎}女多美﹐昔嘗爲外人所竊。{黎}女有節者﹐涅面以礪俗﹐至今慕而效之。”
黎元-汉语大词典
黎元
亦作“[黎玄]”【1】即黎民。{晋}{潘岳}《关中诗》:“哀此黎元﹐無罪無辜。”{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舉孝弟﹐恤黎元。”{南朝} {梁}{江淹}《为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黎玄湊仁﹐雲祗宅慶。”{清}{顾炎武}《日知录·部刺史》:“煩擾刻暴﹐剥削黎元﹐爲百姓所疾。”
黎甿-汉语大词典
黎甿
【1】黎民。多指农夫。《旧唐书·柳公绰传》:“廩禄雖微﹐不可易黎甿之膏血。”{晋}{袁宏}《後汉纪·灵帝纪中》:“{楚}興{章華}﹐{郢}人乖叛;{秦}作{阿房}﹐黎甿憤怨。”《南史·循吏传序》:“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裒刻聚斂﹐侵擾黎甿。”
黎衆-汉语大词典
黎衆
【1】{黎}族群众。{明}{顾}《海槎馀录》:“既而閲獄﹐縱繫囚二百人﹐州人咸賞我寬大之度。彼{黎}衆見之﹐闔首祝天曰:‘我輩寃業當散矣。’”{明}{顾}《海槎馀录》:“花梨木﹑雞翅木﹑土蘓木皆産于{黎}山中﹐取之必由{黎}人﹐外人不識路徑﹐不能尋取﹐{黎}衆亦不相容耳。”
黎地-汉语大词典
黎地
【1】{黎}族人聚居的地区。{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黎》:“{閩}商值風水蕩去其貲﹐多入{黎}地耕種不歸。”
黎邑-汉语大词典
黎邑
【1】指{殷}代诸侯国{黎国}。《书序》“{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唐}{孔颖达}疏:“{文王}功業稍高﹐王兆漸著﹐{殷}之朝廷之臣﹐始畏惡{周}家﹐所以畏惡之者﹐以{周}人伐而勝{黎邑}故也。”
黎烝-汉语大词典
黎烝
亦作“[黎蒸]”【1】黎民,众民。{晋}{陆机}《答贾谧》诗:“伊昔有皇﹐肇濟黎烝。”{唐}{刘禹锡}《论废楚州营田表》:“取其田蓄﹐授彼黎蒸。”《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陽顯見﹐覺寤黎烝。”{宋}{王安石}《同王浚贤良赋龟》:“殘民滅國遞争奪﹐有此乃敢司黎烝。”
黎檬子-汉语大词典
黎檬子
亦作“[黎朦子]”亦作“[黎朦]”【1】水果名。柠檬之属。{清}{李调元}《南越笔记·黎檬子》:“黎檬子﹐一名宜母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極酸﹐孕婦肝虚﹐嗜之﹐故曰宜母。”{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花木·百子》:“黎朦子﹐如大梅﹐復似小橘﹐味極酸。或云自南蕃來﹐{番禺}人多不用醯﹐專以此物調羹﹐其酸可知。又以蜜煎鹽漬﹐暴乾收食之。”{清}{杭世骏}《黎朦》诗:“粤稽《桂海志》﹐是物爲黎朦。”
黎杖-汉语大词典
黎杖
【1】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黎,通“藜”。{宋}{王十朋}《记梦》诗:“夜夢隨先君﹐{梅溪}策黎杖。”《韩诗外传》卷一:“{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
黎首-汉语大词典
黎首
【1】黎民。{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诗:“{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南朝} {梁}{周兴嗣}《千字文》:“愛育黎首。”
黎萌-汉语大词典
黎萌
【1】见“黎氓”。
黎幕-汉语大词典
黎幕
【1】{黎}族人所生产的一种可作幛幕的精致织品。{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幕》:“黎幕出{海南}﹐{黎峒}{黎}人得中國錦綵﹐拆取色絲﹐間木綿挑織而成。每以四幅聯成一幕。”{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於{瓊}者﹐或以{吴}綾{越}錦﹐拆取色絲﹐間以鵝毳之綿﹐織成人物花鳥詩詞……四幅相連曰黎幕﹐亦曰黎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