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黏)是什么意思
黏糊-实用委婉语词典
黏糊
婉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意念像面粉杂糅在一块。喻指。
黏液质的-实用委婉语词典
黏液质的
欧美婉指懒散、迟钝、冷漠。原指一种血型。有戏谑味。
大年五更呵黏粥,不如不年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年五更呵黏粥,不如不年下
【释义】:
呵:喝。年下:新年,元旦。大年初一喝黏粥,没有过年的意思,不如不过新年。比喻白辛苦了一场,不如不做。《醒世姻缘传》三四:你若说输个己,给他些什么,少了又拿不住他,多了这又是“大年五更呵黏粥,不如不年下”了。
黏-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黏nián
①黏结,黏合。陆游《初夏书感》:“游蜂~落蕊,轻燕接飞虫。”②具有黏性的。韩愈《苦寒诗》:“雪霜顿消释,土脉膏且~。”
失黏-现代汉语大词典
失黏shī nián
【释义】:
诗学术语。作格律诗时,后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不相同,称为“失黏”。
潮黏黏-现代汉语大词典
潮黏黏cháo nián nián
【释义】:
潮湿黏糊的样子。秦兆阳《姚良成》:“它那树脚下是块小坪坪,有很厚的潮黏黏的土。”
胶黏-现代汉语大词典
胶黏jiāo nián
【释义】:
像胶那样黏乎乎的。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冰心《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黏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杨朔《三千里江山》:“刘福生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黏!”
胶黏剂-现代汉语大词典
胶黏剂jiāo nián jì
【释义】:
即黏合剂。
黏-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nián
【释义】:
①像糨糊、胶水等所具有的能粘东西的性质。如:黏液;胶水很黏。也指具有黏性的。老舍《骆驼祥子》:“(祥子)身上挂着一层黏汗,发着馊臭的味儿。”②胶附,黏合。丁玲《阿毛姑娘》:“她和大嫂在那阳光处黏鞋底。”③特指骈俪文字或近体诗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之间平仄协调。王力《汉语诗律学》:“(近体诗)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黏”。(‘黏’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黏’就是一切的平仄都合式,不合叫做‘失黏’。狭义的‘黏’,如这里所述,违者也叫做‘失黏’。)”
黏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儿niánr
【释义】:
糨糊或胶状的半流体。如:松树出黏儿了。
黏土-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土nián tǔ
【释义】:
颗粒细碎的土,与水混合后有黏性和可塑性。
黏土砖-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土砖nián tǔ zhuān
【释义】:
用耐火黏土制成的砖块。是最常用的耐火材料。用于砌筑高炉、平炉等。
黏巴巴-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巴巴nián bā bā
【释义】:
黏滞不爽、迷迷糊糊的样子。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什么事?’李阿虎揉了揉刚睡醒的黏巴巴的眼睛问。”
黏乎乎-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乎乎nián hū hū
【释义】:
见“黏糊”。
黏对-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对nián duì
【释义】:
诗学格律术语。律诗绝句的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关键字的平仄关系。黏,取粘连之意,谓平仄相同;对,取相对之意,谓平仄相反。
黏虫-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虫nián chóng
【释义】:
禾本科作物和牧草的大害虫。成虫淡黄褐色至灰褐色,飞行能力很强。幼虫胸腹背侧有五条彩色纵纹,常排成长队迁移寻找食物,为害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及禾本科牧草。可利用天敌中华金星步、蚂蚁、赤眼蜂、黏虫黑卵蜂、青蛙等进行生物防治,也可诱杀成虫、草把诱卵及喷洒药剂。也称五色虫、行军虫、剃枝虫、夜盗虫。
黏合-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合nián hé
【释义】:
黏性的东西使两个或几个物体粘在一起。引申为聚合。沈从文《生》:“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皆为一件小小热闹黏合在那里。”
黏合剂-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合剂nián hé jì
【释义】:
也叫胶黏剂。具有强力黏合能力的物质。如鱼胶、牛皮胶、水玻璃、环氧树脂等。可胶接金属、陶瓷、玻璃、木材、塑料等各种材料。
黏忒忒-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忒忒nián tè tè
【释义】:
形容黏结在一起。茅盾《子夜》:“可是一切这些解闷的法儿都不中用!两个人都觉得胸膛里塞满了橡皮胶似的,一颗心只是黏忒忒地摆布不开。”
黏附-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附nián fù
【释义】:
黏性的东西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黏沫-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沫nián mò
【释义】:
发黏的唾液。萧红《生死场》:“山羊嘴嚼榆树皮,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
黏性-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性nián xìng
【释义】:
指物体具有的黏着力。如:糯米富于黏性,可做糕点。
黏竿-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竿nián gān
【释义】:
一种顶端涂上黏质,用以捕鸟的竹竿。
黏度-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度nián dù
【释义】:
液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流动越难的物质,其黏度越大,如胶水、浆糊等都是黏度较大的物质。
黏涎-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涎nián xián
【释义】:
①指黏涎子。如:他睡得很沉,嘴边流出一丝黏涎。②说话、动作、表演等不爽快,冗长而无味,令人厌倦。如:这戏那么黏涎,一点儿不紧凑。
黏涎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涎子nián xián zi
【释义】:
从嘴里流出的黏液。如:这鸡活不成了,嘴里都流黏涎子了。
黏结-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结nián jié
【释义】:
黏合连结的作用。萧红《桥》:“在我敲打姨母家的门的时候,手套几乎是结了冰,在门扇上起着小小的黏结。”
黏胶纤维-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胶纤维nián jiāo xiān wéi
【释义】:
用天然纤维素经氢氧化钠、二硫化碳处理制成的人造纤维。是制造人造丝、人造棉、人造毛的原料。
黏留-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留nián liú
【释义】:
黏住。郭沫若《苏联游记》:“真是抓食得非常灵巧而轻便,一个饭粒也不黏留。”
黏涩-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涩nián sè
【释义】:
黏滞不滑。王西彦《古屋》:“空气潮湿异常,砖地和磢石上不住的涌着水,甚至连门窗也全黏涩不爽。”
黏接-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接nián jiē
【释义】:
用胶黏剂联接两构件的不可拆卸的联接结构形式。
黏菌-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菌nián jūn
【释义】:
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微生物。形态各异,无叶绿素,多为腐生,少为寄生,是研究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的重要材料。
黏着-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着nián zhuó
【释义】:
用胶质把物体固定在一起。也指执着,不能超脱。茅盾《色盲》:“一种富有强烈的黏着性的挂念的心情逼迫他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又《昙》:“只有—个观念是黏着在张女士的意识上的:不争无谓的闲气。”
黏着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着力nián zhuó lì
【释义】:
两种不同物质接触时,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胶能黏东西,就是黏着力的作用。也叫附着力。
黏液-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液nián yè
【释义】:
植物或动物体内分泌出来的黏稠的液体。马南邨《楮树的用途》:“过去我们只知道楮树皮是造纸的好原料,却没有想到它的树叶、枝、茎、果实、皮下黏液等都是一些非常难得的特效药。”
黏液质-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液质nián yè zhì
【释义】:
心理学上指一种气质。认为这种气质的人心情沉静,动作迟缓。参见“多血质”。
黏液性水肿-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液性水肿nián yè xìng shuǐ zhǒng
【释义】:
由甲状腺机能低下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是行动缓慢、声音低微、水肿、毛发脱落、智力低下等。
黏滞-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滞nián zhì
【释义】:
滞留。闻一多《孤雁》:“不要渍湿了你的翅膀,黏滞了你的行程。”
黏稠-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稠nián chóu
【释义】:
浓厚而带黏性。如:树身上渗出黏稠的油脂。又如:一股暗红色的黏稠液体,从伤口流了出来。
黏赘-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赘nián zhuì
【释义】:
方言。手脚不干净。老舍《骆驼祥子》:“咱哥儿们,久吃宅门的,手儿黏赘还行吗?干得着,干;干不着,不干;不能拿人家东西!”
黏膜-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膜nián mó
【释义】:
覆盖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器官管腔内壁的一层薄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譬如吃饭的时候,一不小心一粒米跑入气管里去,它刺激了气管里面的黏膜,引起呼吸的收缩。”
黏糊-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糊nián hu
【释义】:
也作“黏糊糊”、“黏乎乎”。①形容东西具有黏性。老舍《四世同堂》:“太阳更热了,晒得每个人的头上都出黏糊糊的、带着点油的汗。”齐振夏《脚步》:“偷偷朝腿上一摸,裤子黏乎乎湿漉漉的,他立刻匍匐在地上。”又如:甜羹里着点菱粉又黏糊又好吃。②形容行动迟缓,不爽利,或精神不振作。
黏糊糊-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糊糊nián hū hū
【释义】:
见“黏糊”。
黏糕-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糕nián gāo
【释义】:
黏米或黏米粉做的糕饼。马南邨《今年的春节》:“有许多地方还要吃一种‘黏糕’。这是用黍子面或糯米和枣子做的,越黏就越好。”
黏黏搭搭-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黏搭搭nián nián dā dā
【释义】:
形容黏滞不爽。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决不婆婆妈妈的,决不黏黏搭搭的,一针见血,一刀两断。”
黏黏糊糊-现代汉语大词典
黏黏糊糊nián nián hú hú
【释义】:
形容人行动缓慢,精神不振作。杨朔《北线》:“这两人一个是安国的翻身农民,叫李全喜,大耳杂,厚嘴唇,黏黏糊湖的,闷着头不大吭声。”
動黏-汉语大词典
動黏
【1】古代西南部族名。《後汉书·明帝纪》:“西南夷{哀牢}﹑{儋耳}﹑{僬僥}﹑{槃木}﹑{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西域諸國遣子入侍。”
失黏-汉语大词典
失黏
亦作“[失粘]”【1】凡律诗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粘”﹐违者称作“失粘”。{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拗体》:“按律詩平順穩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爲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聲﹐則二句﹑三句當用仄聲﹐四句﹑五句當用平聲﹐六句﹑七句當用仄聲﹐八句當用平聲;用仄反是。若一失粘﹐皆爲拗体。”【2】泛指诗句平仄失调。亦称“[失嚴]”。{杜甫}《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清}{仇兆鳌}注:“{劉逴}曰:‘律詩自有定體﹐不可失粘……’{劉氏}作失粘﹐謂上下二句平仄不相粘合。{陶開虞}作失嚴﹐謂聲謂平仄失其謹嚴也。”【3】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四聲分韻﹐始於{沈約}。至{唐}以來﹐乃以聲律取士﹐則今之律賦是也。凡表﹑啟之類﹐近代聲律尤嚴﹐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俞樾}《茶香室续钞·经史释音有首释末释之别》引{清}{王士祯}《居易录》:“{徐鳳}少監代嗣王謝賜玉帶表﹐用《禮記》孚﹑尹二字﹐以尹爲平聲﹐乃用第二音﹐有司謂其失粘。”
水米不黏牙-汉语大词典
水米不黏牙
【1】谓未进饮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那生呵﹐二三日來水米不黏牙。”亦作“[水米不沾牙]”。《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大清早上﹐水米不沾牙﹐從你家走到這裏﹐就是辦皇差也不能這般寡剌。”
沾黏-汉语大词典
沾黏
【1】见“沾粘”。
潮黏黏-汉语大词典
潮黏黏
【1】潮湿黏糊的样子。{秦兆阳}《姚良成》:“它那树脚下是块小坪坪﹐有很厚的潮黏黏的土。”
膠黏-汉语大词典
膠黏
亦作“[膠粘]”【1】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見得底人﹐説出來自是膠粘。”{清}{谭嗣同}《以太说》:“是蓋遍法界﹑虚空界﹑衆生界﹐有至大﹑至精微﹐無所不膠黏﹑不貫洽﹑不筦絡而充滿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膠粘”。【2】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宋}{陆游}《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膠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元}{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 :“我來到這{泰安州}﹐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緊和我釘釘膠粘。”{宋}{欧阳修}《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诗:“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膠粘。”{冰心}《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刘福生}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清}{唐孙华}《憎蝇》诗:“失足或膠黏﹐濡首甘沈溺。”
稠黏-汉语大词典
稠黏
【1】浓厚而黏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津》:“欲不嚥而氣不得息﹐嚥之稠黏塞喉。”
蝦蟇黏-汉语大词典
蝦蟇黏
【1】蝌蚪的别名。《尔雅翼·释鱼三》:“科斗﹐蝦蟇子也……今俗謂之蝦蟇臺﹐亦謂之蝦蟇黏。”
連黏-汉语大词典
連黏
【1】粘结,粘合。{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其壁高三丈餘﹐難于著筆﹐因取紙連黏粉本以呈。”
解黏去縛-汉语大词典
解黏去縛
【1】解除黏著和束缚。{清}{恽敬}《<坛经>书後一》:“{大鑒}乃言佛性無常﹐諸法有常﹐皆以解黏去縛而已。”{明}{袁宗道}《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而竹林諸子﹐箕踞嘯傲於醉鄉﹐見以爲能解黏去縛。”
青黏-汉语大词典
青黏
【1】见“青”。
霑黏-汉语大词典
霑黏
【1】沾湿黏附。{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霑黏經汗席﹐颭閃盡油燈。”
麪黏-汉语大词典
麪黏
【1】浆糊。{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前輩傳書﹐多用{鄂州}{圻縣}紙﹐云厚薄緊慢皆得中﹐又性與麪黏相宜﹐能久不脱。”
黍黏子-汉语大词典
黍黏子
【1】古代用以粘鞋子硬衬的黍米糊。{唐}{寒山}《诗》之二三四:“世間濁濫人﹐恰似黍黏子。不見無事人﹐獨脱無能比。”一本作“鼠黏子”。
黏-汉语大词典
黏
《廣韻》女廉切,平鹽,娘。【1】胶附,黏合。{汉}{王褒}《僮约》:“黏雀張鳥﹐結網捕魚。”{丁玲}《阿毛姑娘》:“她和大嫂在那阳光处黏鞋底。”{宋}{陆游}《初夏书感》诗:“遊蜂黏落蕊﹐輕燕接飛蟲。”【2】引申为接近﹐贴近。《朱子语类》卷一一六:“自家此心都不曾與他相黏﹐所以眊燥﹐無汁漿。”{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看黏天浪擺﹐盤渦雉堞排﹐只剩危墻三版遮住蒿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兩崖相黏﹐中止通一線。”一本作“粘”。【3】具有黏性的。{唐}{韩愈}《苦寒》诗:“雪霜頓銷釋﹐土脉膏且黏。”《书·禹贡》“厥土赤埴墳”{孔}传:“土黏曰埴。”【4】特指骈俪文字或近体诗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之间平仄协调。{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一章第六节:“〔近体诗〕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黏’。(‘黏’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黏’就是一切的平仄都合式﹐不合叫做‘失黏’。狭义的‘黏’﹐如这里所述﹐违者也叫做‘失黏’。)”{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凡表﹑啓之類﹐近代聲律尤嚴﹐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5】围棋术语。连。《围棋义例·诠释》:“黏﹐連也。彼欲以子斷之﹐我即以子連之﹐故曰黏。”
黏米-汉语大词典
黏米
【1】有黏性的米。{宋}{欧阳修}《端午帖子·<皇帝阁>之五》:“香菰黏米著佳名﹐古俗相傳豈足矜。”
黏埴-汉语大词典
黏埴
【1】黏土。《六韬·战车》:“{太公}曰:‘圯下漸澤﹐黑土黏埴者﹐車之勞地也。’”
黏據-汉语大词典
黏據
【1】黏结牢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梁彦》:“物緣襪而上﹐漸至股際﹐捉衣而撼擺之﹐黏據不可下。”
黏子-汉语大词典
黏子
【1】倒捻子的别名。{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花木·百子》:“黏子﹐如指面大﹐褐色。”
黏天-汉语大词典
黏天
【1】谓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清}{李惺}《厦门》诗:“山身戴石千頭黑﹐海面黏天一氣黄。”{宋}{黄庭坚}《次韵奉答存道主簿》:“旅人争席方歸去﹐秋水黏天不自多。”{宋}{叶適}《题阎才元喜雪堂》诗:“漸令融罷春泥輭﹐麥浪黏天燕子飛。”
黏沫-汉语大词典
黏沫
【1】发黏的唾液。{萧红}《生死场》一:“山羊嘴嚼榆树皮﹐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
黏涎子-汉语大词典
黏涎子
【1】从嘴里流出的黏液。例:这鸡活不成了﹐嘴里都流黏涎子了。
黏留-汉语大词典
黏留
【1】犹黏住。{郭沫若}《苏联游记·乌兹白克纪行》:“真是抓食得非常灵巧而轻便﹐一个饭粒也不黏留。”
黏黏糊糊-汉语大词典
黏黏糊糊
【1】形容人行动缓慢,精神不振作。{杨朔}《北线 》三:“这两人一个是{安国}的翻身农民﹐叫{李全喜}﹐大耳朵﹐厚嘴唇﹐黏黏糊糊的﹐闷着头不大吭声。”
黏蹤-汉语大词典
黏蹤
【1】跟踪。《元典章·刑部十三·失盗添资降等》:“今後凡遇失過盜賊﹐事主告發到官﹐應捕官兵人等畫時黏蹤追捉。”
黏巴巴-汉语大词典
黏巴巴
【1】黏滞不爽﹑迷迷糊糊的样子。{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什么事?’{李阿虎}揉了揉刚睡醒的黏巴巴的眼睛问。”
黏黍-汉语大词典
黏黍
【1】即粽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粽■法》:“《風土記》注云:‘俗先以二節日﹐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煑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糉﹐一曰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裹﹐未分散之時象也。”
黏塗-汉语大词典
黏塗
【1】犹糊涂。{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引{清}{严廷中}《望江南》词:“鹺賈高譚評古玩﹐酸丁低首檢殘書。賞鑒各黏塗。”
黏滯-汉语大词典
黏滯
【1】执着,不洒脱。《朱子语类》卷二二:“看文字要脱灑﹐不要黏滯。”【2】滞留。{闻一多}《红烛·孤雁》:“不要渍湿了你的翅膀﹐黏滞了你的行程。”
黏涎-汉语大词典
黏涎
【1】谓说话﹑动作﹑表演等不爽快,冗长而无味,令人厌倦。例:这戏那么黏涎﹐一点儿不紧凑。
黏滑-汉语大词典
黏滑
【1】又黏又滑。《敦煌曲子词·定风波三》:“時當五六日﹐頭如針刺汗微微。吐逆黏滑脈沈細。”
黏糊-汉语大词典
黏糊
【1】形容东西黏稠。如:这糯米粥挺黏糊﹐很好喝。【2】形容人行动不爽利 ,精神不振。如:你干活别老那么黏糊。
黏皮着骨-汉语大词典
黏皮着骨
【1】见“黏皮帶骨”。
黏合劑-汉语大词典
黏合劑
【1】使两个物体互相黏合的物质,如各种胶﹑水玻璃以及赛璐珞的丙酮溶液等。
黏菌-汉语大词典
黏菌
【1】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微生物。形态各异,无叶绿素,多为腐生,少为寄生﹐是研究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的重要材料。
黏葉-汉语大词典
黏葉
【1】起始于{宋}代的一种古书装订形式。即所谓蝴蝶装。{宋}{王洙}《王氏谈录·录书须黏叶》:“公言作書册﹐黏葉爲上﹐雖歲久脱爛﹐苟不逸去﹐尋其葉第﹐足可抄録次叙。”
黏黐-汉语大词典
黏黐
【1】黏着在木胶上。{宋}{唐庚}《任满未闻除代》诗:“謂當魚縱壑﹐猶作鳥黏黐。”{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敦敦凭書案﹐譬彼鳥黏黐。”
黏牡-汉语大词典
黏牡
【1】谓以饴黏在门闩上,以便开启门户。《淮南子·说林训》:“{柳下惠}見飴﹐曰可以養老;{盜跖}見飴﹐曰可以黏牡。見物同﹐而用之異。”{高诱}注:“牡﹐門户籥牡也。”{章炳麟}《訄书·官统下》:“苟便於事﹐{跖}之黏牡﹐{越}人之不龜手﹐方傴僂以承之。”
黏兒-汉语大词典
黏兒
【1】浆糊状的黏性物质。例:松树出黏儿了。
黏帶-汉语大词典
黏帶
【1】黏连牵挂。《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這七件都試過﹐纔見得{趙昇}七情上一毫不曾黏帶﹐俗氣盡除﹐方可入道。”
黏結-汉语大词典
黏結
【1】谓黏合连结的作用。{萧红}《桥·过夜》:“在我敲打姨母家的门的时候﹐手套几乎是结了冰﹐在门扇上起着小小的黏结。”
黏贅-汉语大词典
黏贅
【1】方言。谓手脚不干净。{老舍}《骆驼祥子》第十二:“咱哥儿们﹐久吃宅门的﹐手儿黏赘还行吗?干得着﹐干;干不着﹐不干;不能拿人家东西!”一本作“粘贅”。
黏徽-汉语大词典
黏徽
【1】指鱼落网中。《文选·潘岳<西征赋>》:“弛青鯤於網鉅﹐解頳鯉於黏徽。”{李善}注:“《説文》曰:‘黏﹐相着也。’……又曰:‘徽﹐大索也。’言魚黏於網﹐故曰黏徽也。”{吕向}注:“徽﹐綱也。”
黏濕-汉语大词典
黏濕
【1】黏糊潮湿。《宋书·范晔传》:“〔{范曄}〕撰《和香方》﹐其序之曰:‘麝本多忌﹐過分必害;沈實易和﹐盈斤無傷。零藿虚燥﹐詹唐黏濕。”
黏接-汉语大词典
黏接
【1】谓以黏性糊状物将物体连接在一起。{明}{陶宗仪}《辍耕录·黏接纸缝法》:“{光}云:‘古法用楮樹汁﹑飛麪﹑白笈末三物調和如糊﹐以之黏接紙縫﹐永不脱解。’”
黏着力-汉语大词典
黏着力
【1】两种不同物质接触时,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胶能黏东西﹐就是黏着力的作用。也叫附着力。
黏澀-汉语大词典
黏澀
【1】黏滞不滑。{王西彦}《古屋》第三部八:“空气潮湿异常﹐砖地和磢石上不住的涌着水﹐甚至连门窗也全黏涩不爽。”
黏附-汉语大词典
黏附
【1】黏性的东西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黏煎-汉语大词典
黏煎
【1】黏着之状。{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潑新鮮﹐冷汗黏煎﹐閃的俺心悠步嚲﹐意輭鬟偏。”一本作“粘煎”。
黏膜-汉语大词典
黏膜
【1】覆盖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器官管腔内壁的一层薄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
黏忒忒-汉语大词典
黏忒忒
【1】形容黏结在一起。{茅盾}《子夜》十七:“可是一切这些解闷的法儿都不中用!两个人都觉得胸膛里塞满了橡皮胶似的﹐一颗心只是黏忒忒地摆布不开。”
黏空-汉语大词典
黏空
【1】形容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连。{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盘山》:“其懸崖前﹐突兩小石﹐若承日附者﹐曰懸空石。石黏空而立﹐青削到地﹐如有神氣性情者然。”
黏惹-汉语大词典
黏惹
【1】黏附着;牵连着。{清}{蒋士铨}《临川梦·访梦》:“情生這些﹐處處皆黏惹;情銷那些﹐件件都抛捨。”
黏餻-汉语大词典
黏餻
【1】食品名。黍米和糖制成的糕。{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一:“今之爲餻者﹐粉穤﹑黍米或豆屑和餹爲之。其豆曰豆餻﹐穤曰穤餻﹐黍曰黏餻。”
黏土-汉语大词典
黏土
【1】有黏性的泥土。《书·禹贡》“厥土赤埴墳”{孔}传“土黏曰埴”{唐}{孔颖达}疏:“《考工記》用土爲瓦﹐謂之塼埴之工﹐是埴爲黏土﹐故土黏曰埴。”
黏貼-汉语大词典
黏貼
【1】黏附张贴。{{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十:“我近来常从坏的文章中试炼自己的鉴赏力﹐甚么报纸上的评论咧﹐街上黏贴着的标语咧﹐都留意。”《清会典事例·礼部二四·严申禁令》:“下第舉子﹐如於場後藏匿姓名﹐編造歌謡對聯﹐任意誣捏﹐黏貼街衢者﹐即由九門提督{順天府}五城御史嚴拏送部﹐照律治罪。”【2】比喻记住。{王西彦}《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刚才的梦境依然清晰地黏贴在脑里﹐不曾消褪。”
黏著-汉语大词典
黏著
【1】黏连在一起。{宋}{程大昌}《考古编·周太祖葬剑甲衮冕》:“沙礫散燥﹐不相黏著。”《周礼·考工记·轮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溓﹐讀爲黏﹐謂泥不黏著輻也。”
黏液-汉语大词典
黏液
【1】植物和动物体内分泌出来的黏稠液体。
黏巴-汉语大词典
黏巴
【1】即糌粑。{康正德}《心连心》:“老乡们先后赶着三万七千多只牛羊﹐驮着藏在山里的青稞和黏巴﹐携着老小都从山上﹑草地回来了。”
黏皮帶骨-汉语大词典
黏皮帶骨
【1】比喻拖沓,不洒脱。{宋}{黄庭坚}《锺离跋尾》:“此來更自知所作韻俗﹐下筆不瀏離﹐如禪家黏皮帶骨語。”{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唐}人不言詩法﹐詩法多出{宋}﹐而{宋}人於詩無所得。所謂法者﹐不過一字一句﹐對偶雕琢之工﹐而天真興致﹐則未可與道﹐其高者失之捕風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帶骨。”亦作“[黏皮着骨]”。{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晁文元}嘗問隱者{劉海蟾}以不死之道。{海蟾}笑曰:‘人何曾死﹐而君乃畏之求生乎!所可死者﹐形爾﹐不與俱滅者﹐固常在也。此理本常理﹐但異端説得黏皮着骨。’”
黏度-汉语大词典
黏度
【1】液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流动越难的物质﹐其黏度越大,如胶水﹑浆糊等都是黏度较大的物质。
黏膠纖維-汉语大词典
黏膠纖維
【1】用天然纤维素经氢氧化钠﹑二硫化碳处理制成的人造纤维。是制造人造丝﹑人造棉﹑人造毛的原料。
黏蟲-汉语大词典
黏蟲
【1】也叫行军虫﹑剃枝虫﹑夜盗虫﹑五色虫等。是稻﹑麦﹑高粱﹑玉米等的主要害虫。
黏雞-汉语大词典
黏雞
【1】旧时礼俗:正月初一为鸡日,画鸡贴有门上,以示谨始。{宋}{姜夔}《一萼红》词:“朱户黏雞﹐金盤簇燕﹐空歎時序侵尋。”
黏恡繳繞-汉语大词典
黏恡繳繞
【1】谓胶着在一起,纠缠不休。{宋}{李纲}《与吕安老书》之一:“善碁者﹐覺一處少屈﹐則經營他處﹐卒以取勝。不善棊者﹐黏恡繳繞﹐不肯蹔舍﹐卒以取敗。”
黏連-汉语大词典
黏連
【1】黏在一起。{曹禺}《原野》第三幕:“奔跑使她昏晕欲倒。头发为汗水侵湿﹐黏连几处。”【2】牵挂。{清}{蒋士铨}《第二碑·寻诗》:“十載棕鞋桐帽﹐肩頭事讓與人挑﹐一切黏連盡丢掉﹐誰待理歸田剩稿。”
黏液性水腫-汉语大词典
黏液性水腫
【1】由甲状腺机能低下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是行动缓慢﹑声音低微﹑水肿﹑毛发脱落﹑智力低下等。
黏補-汉语大词典
黏補
【1】修补。《清会典事例·礼部二四·供具》:“上年辦理正科﹐至今歲恩科﹐甫及一年﹐所有貢院號舍﹐不過量爲黏補﹐毋庸大加修葺。”
黏黏搭搭-汉语大词典
黏黏搭搭
【1】形容黏滞不爽。{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决不婆婆妈妈的﹐决不黏黏搭搭的﹐一针见血﹐一刀两断。”
黐黏-汉语大词典
黐黏
【1】谓被黐胶黏住。{明}{刘基}《以野狸饷石末公因侑以诗》:“絲繩急纏繞﹐四體如黐黏。”
鼠黏子-汉语大词典
鼠黏子
【1】恶实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恶实》〔释名〕引{苏颂}曰:“實殼多刺﹐鼠過之則綴惹不可脱﹐故謂之鼠黏子。”
鼠黏-汉语大词典
鼠黏
【1】鼠妇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鼠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