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允)是什么意思
偏私←→公允 公正-反义词词典
偏私←→公允 公正piānsī-gōngyǔn gōngzhèng
【词性】:形
偏私:照顾私情。
公允:公平无私。
公正:没有偏私,公平正直。
【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它虽然是狗,又很象猪,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有万的绝对公正、嫉恶如仇、见公共事一马当先,使得生宝感到互助组有这个人,搞生产的信心更强了。(柳青:《创业史》)
偏袒←→公允 公正-反义词词典
偏袒←→公允 公正piāntǎn-gōngyǔn gōngzhèng
【词性】:形
偏袒: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公允:公平恰当。
公正:没有偏私;公平正直。
【例】 法官刘其通相当公允,他对每个案件都给予公正的判决,即使自己有所好恶,也从不偏袒。
应允←→拒绝-反义词词典
应允←→拒绝yīngyǔn-jùjué
【词性】:动
应允:答应允许。
拒绝:不同意,不答应。
【例】 她正跪在地上,合着掌,在虔诚地低声的感谢菩萨,重复地应允着几天内还她刚才许下来的心愿。(鲁彦:《火的记忆》) 在农闲季节,在月明风清的日子里,小伙子们常常在湖边唱起情歌,并且把一块块小石子投到他们心爱的姑娘的楼顶上;聪明的姑娘,从石子落在房顶上的响声和远处的歌声,便会判断出,来的人是她所期待的抑或是她所拒绝的,然后决定出去会面还是坐在火塘边置之不理。(冯牧:《滇云揽胜记》)
允许←→不许 禁止-反义词词典
允许←→不许 禁止yǔnxǔ-bùxǔ jìnzhǐ
【词性】:动
允许:许可。
不许:不允许。
禁止:不许可。
【例】 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上越岭,送到曲阳去。(孙犁:《山地回忆》) 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北平,所有进步书籍,差不多都遭禁止,买书是个很大困难。(王林:《叱咤风云》) 林冲!你不过是一个小小教头,懂得什么军国大事。金宋亲善,乃是既定国策。似你这等,金寇长金寇短,岂不妨碍邦交?今后不许你们这样胡乱议论军国大事,违令者斩。(延安平剧研究院:《逼上梁山》)
允许←→拒绝-反义词词典
允许←→拒绝yǔnxǔ-jùjué
【词性】:动
允许:同意。
拒绝:不同意。
【例】 “哼!等你自己做了长辈的时候再说罢!现在——好,你进学校也有六七年了,明天就不用再到学校里去!”“希望爹记得从前允许我的话!”(茅盾:《虹》) 江丽说:“你拒绝也不行啦,我一定要在你身上挖掘材料来。”(雪克:《战斗的青春》)
应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应允yīngyǔn
应许、答应——拒绝(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我无法应允的,我不得不婉言加以~。)
允许-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允许yǔnxǔ
许可——禁止(不经允许,~入内。)
公平 公正 公道 公允-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公平 公正 公道 公允
公平gōngpíng 公正gōngzhèng 公道gōngdāo 公允gōngyǔn
形容词。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私。
“公平”强调毫无偏向,对哪一方面的分寸或分量都一样。例如:“周仲翁的话总算公平极了”(茅盾:《子夜》);“不过,这答复总使他觉得不公平”(徐光耀:《小兵张嘎》);“冯大生妻子被人霸占,竟会讲输理信,真太不公平了”(沙汀:《还乡记》)。
“公正”强调处理事情正直无私,含有严正不阿的意味。例如:“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时间将热情冷淡了,我已经能公正的评判过去和我有关的事件与人物”(师陀:《马兰》);“她听到了一支真正美丽动人的歌,比帕蒂古丽的歌毫无逊色,而且公正地说,是更好听一些的歌”(王蒙:《心的光》);“城市规划专家李元初遭受二十三年的不公正待遇,这件事也有秦越个人的直接责任”(《小说选刊》,1982,1)。
“公道”强调合于事情;较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你看,正确的或者犯小错误的人要把位置让给那个犯大错误的人,这是很明显的不公道”(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群众是公道的,他们不会把我们的历史丢掉”(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自己不爱她,而偏为她弄得心软,这太不公道”(钱钟书:《围城》)。
“公允”强调处理得恰当,含有“人们都会同意,可以通得过”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对人对事对文章,他一切处理得那么公允、妥当,恰到好处”(李广田:《朱自清选集·朱自清先生略传》);“因为我一个而抹杀一切‘老头子’,大约是不算公允的”(鲁迅:《三闲集》);“此文虽无甚创见,然持论公允,材料丰富,仍值得参阅”。
“公道”在表示“公正的道理”时,(如说:“请老人家主持公道”),和“公平”、“公正”“公允”都无同义关系。
允许 容许 许可 准许 准予 许 准 容 答应-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允许 容许 许可 准许 准予 许 准 容 答应
允许yǔnxǔ 容许róngxǔ 许可xǔkě 准许zhǔnxǔ 准予zhǔnyǔ 许xǔ542 准zhǔn627容róng281、391答应dāying
动词。表示同意别人的要求或让人按自己的意愿行动。
“允许”有允诺、答应的意味,使用得比较普遍。例如:“他允许这个知识分子讲话,也允许他讲错误”(张天民:《创业》);“如果可能,今夜最好允许我借住一下”(杨沫:《青春之歌》);“在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插进这么几行浸透诗人泪水的感慨,我想应该是允许的吧”(白桦:《啊!古老的航道》);“但请你看在弟兄骨肉的情分上,还允许我一件事”(《沫若剧作选》)。
“容许”有“容受,容忍,不排斥某种事情”的意味;意思比“允许”重;较常用于否定而受“决不”的修饰。例如:“我们容许作家……改正缺点,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刘心武:《醒来吧,弟弟》);“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两个口号争论的性质决不容许篡改”(《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1);“三十年代文艺的巨大成绩决不容许抹煞”(同上)。
“许可”有“认为可以”的意味,意思也比“允许”重,但比“容许”轻;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留学的事,官僚也许可了,派定五名到日本去”(鲁迅:《朝花夕拾》);“想到乡下去生活,但是经济又不许可”(郭沫若:《月蚀》)。
“准许”有“主管部门或上级、长辈批准或同意”的意味,意思比“允许”“许可”“容许”都重,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例如:“可他们是不准许播的”(《当代》,1980,2);“关于前往南方参观学习一事,上级只准许去上海一地”;“我,我要求准许我参加农业社”(克非:《春潮急》,上册)。
“准予”含有和“准许”一致的意味,意思的轻重程度也和“准许”相同,但只用于第一人称;多在公文里使用,有文牍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准予请假二日”;“经研究,我们准予前来北京发售”。
“许”和“允许”意思一致,比较轻些;既常可出现在口语中,又还存有文言词性质而可用于有其它文言词配合的书面语句里。例如:“老白没有白白许下诺言”(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不许一人不尽其职,一事不利救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我不许你去!”(赵树理:《三里湾》)。
“准”同“准许”意思一致而较轻;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请你收回你那只准女儿一个人回去的决定吧”(《当代》,1980,2);“不过有个君子协定,不准披露他的真实名姓”(《小说月报》,1982,4)。
“容”在意思上和“容许”较一致,但是略轻,强调让人去做。常用于否定式;在用于肯定而请对方让自己做某事的情形时,有客气地要求的语气。带书面语色彩,很少在口语里出现;和“分说”“不”“缓”“刻”“急”“间”“发”等搭配,构成固定词组“不容分说”、“刻不容缓”、“急不容缓”、“间不容发”。例如:“检查官不容分说,着令没收他的货品”;“还有一个工资制度改革问题,也是一个急不容缓须要解决的问题”(《文汇报》,1983.3.8);“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曹禺:《雷雨》);“立刻他转身狂奔,庆幸他又在间不容发之中逃了出来”(徐迟:《狂欢之夜》);“此事容我再加考虑,暂时难以答复”。
“答应”强调给予肯定的答复,意思的轻重和“允许”一致;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我想暑假旅行到泰山去,爸爸已经答应了”;“过去我们已经吃了十来年的苦头,再乱,人民吃不消,人民也不答应”(《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
慨允-实用委婉语词典
慨允
意为慷慨地给予准许。“慨”,即慨然。也作“慨诺”。
台允-实用委婉语词典
台允
用于请求师长、领导给予准许。“台”,敬辞。
俯允-实用委婉语词典
俯允
用于请求上级师长准许。“俯”,俯首,与仰相对。
恩允-敬谦语小词典
恩允ēnyǔn
敬辞。古代用来称皇帝准许。清·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行将关税定额,陆续请减,未必不蒙恩允,国家断断不恃榷关所入,矧所损细所益大。”
俯允-敬谦语小词典
俯允fǔyǔn
敬辞。多用来表示请求对方应允自己的要求。苏曼殊《惨世界》二回:“请你给点饭菜吃,还求将花园拐角下的小房子,给我歇宿一夜……不晓得可能俯允么?”||承蒙先生俯允所请,学生不胜感激。
惠允-敬谦语小词典
惠允huìyǔn
敬辞。称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日前奉函请为小书作序,承蒙惠允,不胜感激。
鉴允-敬谦语小词典
鉴允jiànyǔn
敬辞。用来表示请对方明察并允准。《清史稿·颖毅亲王萨哈璘传》:“臣等屡请,未蒙鉴允,夙夜悚惶,罔知所措。”
金允-敬谦语小词典
金允jīnyǔn
见〖金诺〗jīnnuò。
台允-敬谦语小词典
台允táiyǔn
敬辞。用来请对方允诺。《儒林外史》四四回:“萧柏泉就把要请他做先生的话说了一遍,道:‘今特来奉拜。如蒙台允,即送书金过来。’”
公允 偏畸-反义词应用词典
公允 偏畸
公允 gōngyǔn 偏畸 piānjī
【公允】形容词。公平恰当。
〔例句〕
1.他表面上装出一副公允的姿态,其实总在偏袒他的亲戚。
2.他的文章观点鲜明,持论公允,令人信服。
【偏畸】形容词。不公正;片面。
〔例句〕
对这件事的处理,群众一致认为不公正,太偏畸。
答应 容许 允许 准许-近义词应用词典
答应 容许 允许 准许
答应 dāyìng 容许 róngxǔ 允许 yǔnxǔ 准许 zhǔnxǔ
【答应】允许;同意。如:
1.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
【容许】许可。如:
2.当逃兵,像这个可怜虫想的那样,是咱们的思想和咱们的纪律所不容许的。
【允许】许可。如:
3.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准许】同意人的要求。如:
4.张家寨的东西运了两天,留下来没运走的东西准许附近老百姓自由去拿。
辨析:“答应”指对别人的要求表示同意。用“容许、准许”的地方可换用“允许”,但语气较轻,色彩不那么郑重,如我们应该允许大家自由发表意见。“准许”着重于“准”,批准,同意别人的要求,常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等,如春节准许回家团聚。
公道 公平 公允 平正 公正-近义词应用词典
公道 公平 公允 平正 公正
公道 gōngdào 公平 gōngpíng 公允 gōngyǔn 平正 píngzhèng 公正 gōngzhèng
【公道】公平,合理。如:
1.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
【公平】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边。如:
2.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公允】公平恰当。如:
3.他担任调解委员多年,持论公允。
【平正】不歪斜。如:
4.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如:
5.应该公正地说,在我国,科学正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广泛到了最大限度。
辨析:它们有时可通用,如我们办事一定要公道(公平、公正、公允、平正)。“公道”指没有私心,不偏向某一方,常形容办事的态度。如这种做法很公道。“公平”指合情合理,常说公平合理,常形容人的品德,如他是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公正”着重指公平而正直,常说公正无私,常形容人的品质,有时也形容事情,如这个评价是公正的。“平正”着重指事物不歪斜,无凹凸状态,引申指人公平合理不偏私。“公允”着重于公而适当、得当,常形容说话的态度,如言论公允、持论公允。
容许 允许 准许-近义词应用词典
容许 允许 准许
容许 róngxǔ 允许 yǔnxǔ 准许 zhǔnxǔ
【容许】许可。如: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允许】许可。如:
2.我认为,只要是本着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我们应该允许大家自由地议论。
【准许】同意人的要求。如:
3.我又要求说:“后天,希望你准许我参加。”
辨析:“准许”指对某种要求或意见表示赞成,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如经校长准许,我才离校回家。“容许”指容纳、许可,如容许各种政治态度的文艺作品的存在。“允许”指答应、同意,如逃学是学校纪律所不能允许的。“准许”语气重,“容许”次,“允许”较轻。
许可 允许-近义词应用词典
许可 允许
许可 xǔkě 允许 yǔnxǔ
【许可】准许,容许。如:
1.和我一同玩的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
【允许】答应,认可。如:
2.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辨析:“许可”,准许,如条件许可,得到父母的许可,会议主席的许可。“允许”,动词,指认可,答应,如允许请假,允许发言,允许改正错误。
董允-古文观止词典
董允dǒng yǔn
【词性】:名词
董允(?-246),三国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人。字休昭,任蜀汉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1)。《诸葛亮前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思想忠贞纯正的人。
允-古文观止词典
允yǔn
【词性】:名词
人名。指董允(?-246),三国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人。字休昭。官至蜀汉侍中守尚书令(2)。《诸葛亮前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至于考虑国家政事的利害兴革,尽力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过错,明确公布他们的怠慢。
允-古文观止词典
允yǔn
【词性】:动词
诚信(1)。《祭公谏征犬戎》:允王保之。——诚信我王能保持美德。
允若-古文观止词典
允若yǔn ruò
【词性】:动词
顺从(1)。《象祠记》:瞽瞍亦允若。——〔舜的〕瞎子似的父亲也变得很顺从。
允-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允yǔn
副词
表示强调。在句中作状语。
1.表示对性状、情况等的强调、肯定。可译为“确实”。
《尚书·益稷》:夔(kuí)曰:“於(wū)!予击石拊(fǔ)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尚书注疏》册一卷五页九上)
——夔说:“呵!我敲打石磐,群兽都跳起舞来,百官确实和睦团结。”(石:指石磐,古乐器名。尹:古代官员的通称。)
《诗经·大雅·公刘》:度(duó)其夕阳,豳居允荒。(《毛诗注疏》册十卷十七之三页七上)
——勘测那山的西面,豳人居住的地方确实广大。(夕阳:指山的西面。荒:广大。)
《后汉书·文苑列传·赵壹》:使干皮复含血,枯骨复被肉,允所谓遭仁遇神,真所宜传而著之。(《后汉书》册九页二六二八)
——让干了的皮肤又包含血,让枯了的骨头又盖上肉,〔这〕确实是〔人们〕所说的逢到仁人遇见神手,真是应该传播、撰述的。
2.用在条件分句中,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兼含假设的意义。可译为“果真”。
《尚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尚书注疏》册一卷二页六下)
——果真治理百官,各种事业都会兴盛起来。(厘:治理。百工:即百官。庶绩:各种事业。熙:兴起、兴盛。)
《扬子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黄帝、尧、舜为疣赘(yóu zhuì)。(《扬子法言》册一卷四页二下)
——果真治理国家,可以不依靠礼法和五教,那么我认为黄帝、尧、舜是多余的。(五教:五常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疣赘:原是一种病名,后用来比喻多余无用的事物。)
允-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允yǔn
助词
用在句首,使语句和谐匀称。不能译出。
《诗经·周颂·武》:允文文王,克开厥后。(《毛诗注疏》册十一卷十九之三页十上)
——有文德的文王,能够给他的后世子孙开拓基业。
《诗经·周颂·时迈》:允王维后。(《毛诗注疏》册十一卷十九之二页四下)
——武王应该为君。(王:此指周武王。后:君。)
允及-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允及yǔnjí
连词
连接词和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以及”。
《墨子·明鬼下》: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墨子》册二卷八页六下)
——古代夏朝,当还没有祸乱时,各种兽类昆虫,以及飞鸟,没有什么不顺从自然之道。(贞虫:指细腰蜂、蜾蠃一类的虫,引申为昆虫。比:顺从.方:方向、道理。)
允-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允yǔn
附类
一、动词。作“许可”解。
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不蒙察允,遽以惭归。(《昌黎先生集》册五卷十五页八下)
——〔我前次所请求的事〕没有得到〔您〕考察许可,〔我〕因为惭愧急速地返回了。
二、形容词。作“诚实”、“得当”解。
《诗经·小雅·车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毛诗注疏》册六卷十之三页四下)
——诚实呀君子!确实大有成就!(展:确实。)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虞诩》: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后汉书》册七页一八六五)
——〔虞诩〕祖父虞经,曾做过郡县的狱吏,执法公平得当。
允-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允yǔn
①诚信,诚实。《诗经·小雅·车攻》:“~矣君子,展也大成。”(展:诚。)《吕氏春秋·贵信》:“故《周书》曰:‘~哉,~哉!’以言非信则万事不满也。”(《周书》:古逸书。)②的确,确实。《诗经·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荒。”(荒:大。)《孟子·万章上》:“瞽瞍亦~若。”(瞽瞍:舜的父亲。若:顺。)③公平,得当。《后汉书·虞诩传》:“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庾亮《让中书令表》:“事有不~,罪不容诛。”④答应,允许。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不蒙察~,遽以惭归。”《明史·海瑞传》:“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
中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允zhōng yǔn
【释义】:
公正。如:貌似中允。
承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承允chéng yǔn
【释义】:
应允。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时,我大胆而冒昧的承允,全是逼于切肤的饥饿。”
俞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俞允yú yǔn
【释义】:
《书·尧典》:“帝曰:‘俞。’”俞,应诺之词。后即称允诺为俞允。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现已悉蒙俞允,自应亟践前言,维兹危局。”
俯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俯允fǔ yǔn
【释义】:
敬语。应允。刘半农《徐志摩先生的耳朵》:“我想他当然一定可以俯允我的要求。”
公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公允gōng yǔn
【释义】:
公平而恰当。鲁迅《并非闲话》:“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
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yǔn
【释义】:
①公平;得当;相称。因明《对北京大学的愤言》:“我以为,认《新青年》的持论未允,和他辩论是可以的。”②答应,许诺。如:应允。
允从-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从yǔn cóng
【释义】:
允诺,依从。昆剧《墙头马上》:“没奈何假意允从,忍泪修书,暂作一个薄情郎。”
允执厥中-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执厥中yǔn zhí jué zhōng
【释义】:
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语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老舍《老张的哲学》:“(学务大人)足下一双短筒半新洋皮鞋,露着本地蓝市布家做的袜子。乍看使人觉得有些光线不调,看惯了更显得‘新旧咸宜’、‘允执厥中’。”
允当-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当yǔn dàng
【释义】:
适当;得当。如:他的评价是允当的。
允许-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许yǔn xǔ
【释义】:
答应;同意。曹禺《雷雨》:“我希望父亲允许我把我的教育费分给她一半上学。”
允承-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承yǔn chéng
【释义】:
答应承担。徐迟《在高炉上》:“我们都在赵经理面前允承下来,突击从明天早晨开始。”
允准-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准yǔn zhǔn
【释义】:
同意,准许。范文澜等《中国通史》:“要求买绫绵及弓箭等物,都应该允准。”
允诺-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诺yǔn nuò
【释义】:
允许,同意。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哥哥的求婚得不到女家的允诺。”
平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允píng yǔn
【释义】:
公平允当。胡适《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钱先生以《三国演义》与《说岳》并举,亦似未尽平允。”
应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应允yīng yǔn
【释义】:
答应,允许。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生活不是对他应允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权利吗?”
惠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惠允huì yǔn
【释义】:
敬词。指承蒙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慨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慨允kǎi yǔn
【释义】:
慨然应许。郭希仁《从戎纪略》:“吴亦慨允,拟晚四钟开拔。”
答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答允dā yǔn
【释义】:
同意;应允。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他老先生还答允出面来募捐,好在慰劳出征家属的时候多办点东西。”
默允-现代汉语大词典
默允mò yǔn
【释义】:
默许。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实在,她也好久不曾见到天日了,听了这话,只默默的不响;宙士觉察出她的默允,便以一臂夹了她的臂,半扶掖的把她带到了园囿中。”
不允-汉语大词典
不允
【1】不被敬信。《左传·文公四年》:“逆婦{姜}于{齊}﹐卿不行﹐非禮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杜预}注:“允﹐信也。始來不見尊貴﹐故終不爲國人所敬信也。”【2】不为人所信服;不孚。《北齐书·李稚廉传》:“〔{世宗}〕謂{杜弼}曰:‘{并州}王者之基﹐須好長史﹐各舉所知。時互有所稱﹐皆不允。’”《金史·忠义传三·徒单航》:“〔{九駙馬}〕改授都元帥﹐仍權平章﹐殊不允人望。”
丕允-汉语大词典
丕允
【1】十分得当。{唐}{元稹}《崔弘孔郑州刺史制》:“得於信臣﹐予用丕允。”
中允-汉语大词典
中允
【1】公正。如:貌似中允。《宋书·符瑞志上》:“體正而王﹐中允克明。”【2】官名。{汉}置,太子官属,又称中盾。{南朝}{宋}{齐}称中舍人。{唐}{贞观}复改为中允,属詹事府,掌侍从礼仪,驳正启奏,并监药及通判坊局事。{清}末废。《後汉书·班彪传》:“其非朝日﹐〔太子〕使僕﹑中允旦旦請問而已。”{唐}{杜甫}《奉赠王中允维》诗:“中允聲名久﹐如今契闊深。”
承允-汉语大词典
承允
【1】应允。{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时﹐我大胆而冒昧的承允﹐全是逼于切肤的饥饿。”
内允-汉语大词典
内允
【1】官名。即中允。太子官属。
依允-汉语大词典
依允
【1】同意,允许。《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張姑娘}便把〕{安}老夫妻听了﹐怎的歡喜依允……的話﹐説了一遍。”《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田大}﹑{田二}初時不肯﹐被{田三}夫婦連連催逼﹐只得依允。”
俞允-汉语大词典
俞允
【1】《书·尧典》:“帝曰:‘俞。’”俞,应诺之词。后即称允诺为“俞允”。多用于君主。{宋}{朱熹}《答龚参政书》:“萬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辭。”{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日前呈請改革政治﹐曾云如蒙恩准﹐当静候调遣﹐虽蹈汤火﹐亦所不辞。现已悉蒙俞允﹐自应亟践前言﹐维兹危局。”{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臣妄陳大計﹐皆承俞允。”{五代}{何光远}《鉴诫录·语忌诫》:“累一藩﹐終不俞允。”《宋史·赵普传》:“{太祖}怒甚﹐起﹐{普}亦隨之﹐{太祖}入宫﹐{普}立於宫門﹐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俯允-汉语大词典
俯允
【1】敬语。应允。{刘半农}《徐志摩先生的耳朵》:“我想他当然一定可以俯允我的要求。”{苏曼殊}《惨世界》第二回:“請你給點飯菜吃﹐還求將花園拐角下的小房子﹐給我歇宿一夜……不曉得可能俯允麽?”
僉允-汉语大词典
僉允
【1】公允。《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違時易務﹐曲樹私恩﹐謀及庶僚﹐義非僉允。”{明}{胡应麟}《诗薮·六朝》:“錯綜諸集﹐參伍羣言﹐{鍾}所剖裁﹐似難僉允。”
優允-汉语大词典
優允
【1】宽和公允。《宋书·文帝纪》:“自今咸依法令﹐務盡優允。如有不便﹐即依事别言﹐不得苟趣一時﹐以乖隱卹之旨。”
公允-汉语大词典
公允
【1】公平而恰当。{清}{周亮工}《书影》卷六:“{白下}談詩者﹐亦皆以先生之言爲公允云。”《镜花缘》第十一回:“凡事總要彼此無欺﹐方爲公允。”{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这种蛆虫充满的‘臭毛厕’是难于打扫干净的。”
共允-汉语大词典
共允
【1】恭谨真诚。共﹐通“恭”。《墨子·明鬼下》:“若能共允﹐佳天下之合﹐下土之葆。”{孙诒让}间诂引{江声}曰:“共﹐讀爲恭;恭﹐恪也。允﹐誠也。”
允-汉语大词典
允
《廣韻》余準切,上準,以。【1】信实,诚信。《书·顾命》:“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孔}传:“納言﹐喉舌之官﹐聽下言納于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文选·扬雄 <长杨赋>》:“酌允鑠﹐希樂胥。”{李善}注引{张揖}曰:“言酌信美以當酒﹐帥禮樂以爲肴。”{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奏之爲筆固以明允篤誠爲本﹐辨析疏通爲首。”{宋}{司马光}《王城县君杨氏墓志铭》:“允矣夫人﹐德則均一。”【2】使人信服;受人敬重。《书·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孔}传:“言{皋陶}能明信五刑﹐施之遠近﹐蠻夷猾夏﹐使咸服﹐無敢犯者。”《左传·文公四年》:“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杜预}注:“始來不見尊貴﹐故終不爲國人所敬信也。”【3】确实;果真。《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陽﹐{豳}居允荒。”{郑玄}笺:“{豳}之所處﹐信寬大也。”{汉}{扬雄}《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則吾以{黄帝}﹑{堯}﹑{舜}爲疣贅。”《後汉书·文苑传上·赵壹》:“允所謂遭仁遇神﹐真所宜傳而著之。”{宋}{叶適}《郭氏种德庵记》:“允哉!夫家非德不興﹐德非種不成。”{明}{何景明}《王母何氏墓碑》:“嗚呼允哉!坤之德厚而康兮﹐用蕃其後。”{周作人}《<蜕龛印存>序》:“飾文字爲觀美﹐雖{華夏}所獨﹐而其理極﹐通於繪事﹐是知以{漢}法刻印﹐允爲不易之程。”【4】公平;得当;相称。《後汉书·虞诩传》:“祖父{經}爲郡縣獄吏﹐案法平允。”{晋}{庾亮}《让中书令表》:“事有不允﹐罪不容誅。”《北史·苟颓传》:“{頽}方正好直言﹐雖{文明}{太后}生殺不允﹐{頽}亦言至懇切。”{唐}{陈子昂}《为司刑袁卿让官表》:“庶使官允其才﹐名不失實。”{因明}《对北京大学的愤言》:“我以为﹐认《新青年》的持论未允﹐和他辩论是可以的。”【5】符合。《魏书·太祖纪》:“〔陛下〕躬履謙虚﹐退身後己﹐宸儀未彰﹐袞服未御﹐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下副樂推之心。”《周书·文帝纪上》:“〔{高歡}〕以人望未改﹐恐鼎鑊交及﹐乃求宗室﹐權允人心。”{唐}{韩愈}《举钱徽自代状》:“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衆望。”{章炳麟}《箴新党论》:“不本於禮經﹐不允於民志﹐其不足稱説也﹐明矣。”【6】答应,许诺。{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實兼儀形之寄。”{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朝廷信之﹐遂允其請。”《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鄭老爹}見女婿就要做官﹐責備女兒不知好歹﹐着實教訓了一頓。女兒拗不過﹐方才允了。”【7】谄媚。《逸周书·宝典》:“十姦:一﹐窮□干静……六﹐展允干信。”《尔雅·释诂》:“允﹐佞也。”【8】介词。犹以。《墨子·明鬼下》引《商书》曰:“百獸貞蟲﹐允及飛鳥。”{孙诒让}间诂:“{王引之}云:允猶以也﹐言百獸貞蟲以及飛鳥也。”《後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故高秩厚禮﹐允荅元功﹔峻文深憲﹐責成吏職。”{唐}{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疇允大邦﹐俾惠我人。”【9】语气助词。《诗·周颂·时迈》:“允王保之。”{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允王保之﹐言王保之也。允﹐語詞耳。”《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夏书》:“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唐}{韩愈}《刘统军碑》:“允余之思﹐其可止哉!”。
允眷-汉语大词典
允眷
【1】眷恋。《太平广记》卷二八〇引{唐}{戴孚}《广异记·阎陟》:“我兄明日來迎己喪。終天永别﹐豈不恨恨。今有錢百千相贈﹐以伸允眷。”
允切-汉语大词典
允切
【1】切当。《新唐书·蒋乂传》:“每有大政事議論﹐宰相未能決﹐必咨訪之﹐{乂}據經義或舊章以參時事﹐其對允切該詳。”《元典章·户部五·民田》:“違者土田籍没﹐犯人斷罪﹐其言允切。”
允正-汉语大词典
允正
【1】允当平正。{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安世高》:“〔{世高}〕先後所出經論﹐凡三十九部﹐義理明析﹐文字允正。”{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臣聞{堯}{舜}優游巖廊之上﹐亦萬機允正。”
允洽-汉语大词典
允洽
【1】协调;协和。{汉}{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治﹐羣臣之序既肅。”{晋}{刘琨}《劝进表》:“天人之際既交﹐華裔之情允洽。”{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無爽。”【2】得当。《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五稔之閒﹐道風弘著﹐暨乎七載﹐而王猷允洽。”{清}{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禮曹爲朝廷折衷之地﹐較未爲允洽。”【3】信实。《晋书·列女传·虞潭母孙氏》:“{潭}始自幼童﹐便訓以忠義﹐故得聲望允洽﹐爲朝廷所稱。”
允恪-汉语大词典
允恪
【1】诚实谨慎。{王闿运}《祭常都尉文》:“政由仲父﹐退而下帷﹐温恭允恪﹐門内怡怡。”
允姓-汉语大词典
允姓
【1】古代部族名,{阴戎}之祖。《左传·昭公九年》:“故{允}姓之姦﹐居於{瓜州}。”{杜预}注:“{允}姓﹐{陰戎}之祖。”
允衷-汉语大词典
允衷
【1】恰当。《北史·刘芳传》:“竊見所置壇祠﹐遠近之宜﹐考之典制﹐或未允衷。”
允帖-汉语大词典
允帖
【1】妥贴,妥当。《北史·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修草創﹐以意良多。”【2】旧日议婚时女方家长交给男方表示同意结成婚约的帖子。《天雨花》第十八回:“但姪女許婚﹐自應他父親出與允帖。”
允情-汉语大词典
允情
【1】合乎情理。《弘明集·正诬论》:“引此爲辭﹐適足肆謗言﹐眩愚豎﹐豈允情合義﹐有心之難乎?”
允合-汉语大词典
允合
【1】符合。{明}{陈汝元}《金莲记·同梦》:“果然言語相符﹐抑且形容允合;三人同夢﹐千古異聞。”
允若-汉语大词典
允若
【1】顺从。《书·大禹谟》:“負罪引慝﹐祇載見{瞽瞍}﹐夔夔齋慄﹐{瞽}亦允若。”{唐}{陆贽}《告谢玄宗庙文》:“幸賴烈祖遺澤感深于人﹐人心攸歸﹐天意允若。”
允肯-汉语大词典
允肯
【1】允许。{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赵媒婆》:“委婉一兩言﹐致{牛夫人}降心允肯。”{孙中山}《致香港道济会堂区凤墀书》:“次早﹐他入房中﹐适防守偶疏﹐得乘间与他关说﹐果得允肯。”
允哲-汉语大词典
允哲
【1】聪明睿智。{晋}{陆云}《祖考颂》:“明明{邵侯}﹐允哲允謀﹐叡心昭德﹐淑問宣猷。”
允行-汉语大词典
允行
【1】准予施行。{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榜後覆试》:“奉旨允行﹐至丁卯科即行停止。”
允符-汉语大词典
允符
【1】符合。{唐}{韩愈}《祭裴太常文》:“兄皆指陳根源﹐斟酌通變﹐莫不允符天旨﹐克協神休。”{明}{李贽}《王龙谿先生告文》:“正欲人知而信兮﹐不以未信而懈也﹐允符乎不厭不倦之理。”《花月痕》第七回:“况兼筆妙﹐迥似針神﹐允符月旦之評﹐不愧《霓裳》之詠。”
允執厥中-汉语大词典
允執厥中
【1】谓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孔颖达}疏:“信執其中正之道。”{明}{方孝孺}《夷齐》:“聖人之道﹐中而已矣﹐{堯}﹑{舜}﹑{禹}三聖人爲萬世法﹐一‘允執厥中’也。”{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学务大人〕足下一双短筒半新洋皮鞋﹐露着本地蓝市布家做的袜子。乍看使人觉得有些光线不调﹐看惯了更显得‘新旧咸宜’﹑‘允执厥中’。或者也可以说是东西文化调和的先声。”亦作“[允執其中]”。《论语·尧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後汉书·陈宠传》:“陛下探幽析微﹐允執其中。”
允迪-汉语大词典
允迪
【1】认真履践或遵循。《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孔}传:“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人之德。”{汉}{蔡邕}《坟前石碑》:“彌綸典術﹐允迪聖矩。”{晋}{陶潜}《命子》诗:“亹亹丞相﹐允迪前蹤。”
允著-汉语大词典
允著
【1】犹昭著。{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忠節允著﹐清風載興。”《晋书·儒林传·杜夷》:“{循}({賀循})宰二縣﹐皆有名績﹐備僚東宫﹐忠恪允著。”
允執其中-汉语大词典
允執其中
【1】见“允執厥中”。
允俞-汉语大词典
允俞
【1】允准,允诺。{前蜀}{杜光庭}《谢允上尊号表》:“果迴日月之光﹐俯降允俞之詔。”{宋}{王禹偁}《归私第养疾表》:“伏望皇帝陛下﹐俯察衰殘﹐更容假告……倘遂允俞﹐不勝懇願。”{明}{张居正}《进实录辞免加恩疏》:“伏望皇上﹐鑒臣悃誠﹐素無矯飾﹐收回成涣﹐特賜允俞。”
允許-汉语大词典
允許
【1】答应;同意。{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臣知{戣}上疏求致仕﹐故往看{戣}。{戣}爲臣言﹐已蒙聖主允許。”{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然後起細帖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黄英}微笑﹐意似允許﹐惟專候{陶}歸而已。”{曹禺}《雷雨》第一幕:“我希望父亲允许我把我的教育费分给她一半上学。”
允備-汉语大词典
允備
【1】允当而完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自{商}以下﹐文理允備。”
允穆-汉语大词典
允穆
【1】淳和。《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张铣}注:“允﹐信;穆﹐和也。”【2】肃穆。{唐}{刘禹锡}《代京兆李尹贺迁献懿二祖表》:“廟貌有嚴﹐禘嘗允穆。”
允亮-汉语大词典
允亮
【1】诚信。{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送往事居﹐忠貞允亮﹐秉國之均﹐四方是維。”
允協-汉语大词典
允協
【1】确实符合。《书·说命》:“王忱不艱﹐允協于先王成德。”{孔}传:“王心誠不以行之爲難﹐則信合於先王成德。”《後汉书·方术传·谢夷吾》:“{殷}{周}雖有{高宗}﹑{昌}﹑{發}之君﹐猶賴{傅説}﹑{吕望}之策﹐故能克崇其業﹐允協大中。”【2】和洽。《晋书·儒林传·杜夷》:“{漢武}欽賢﹐俊彦響應﹐故能允協時雍﹐敷崇盛化。”{南唐}{张绍}《冲佑观》诗:“明明我后﹐允協昌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尊师重道》:“庶乎允協﹐足副朕尊崇先師至聖之意。”【3】恰当,适当。{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酒祀典》:“愚謂以{宣尼}爲飲宗﹐終覺侮聖﹐不若推{靖節先生}爲尊﹐而諸子中再另選一人祀之﹐較爲允協。”《清史稿·礼志三》:“帝曰:‘{戴聖}﹑{何休}非純儒……視{鄭康成}淳質深通者有間﹐其他諸儒是否允協﹐應再確議。’”
允納-汉语大词典
允納
【1】接受;采纳。《晋书·儒林传·韦謏》:“〔{謏}〕好直諫﹐陳軍國之宜﹐多見允納。”《旧唐书·方伎传·明崇俨》:“{崇儼}每因謁見﹐輒假以神道﹐頗陳時政得失﹐帝深加允納。”
允直-汉语大词典
允直
【1】诚实正直。{宋}{曾巩}《知处州青田县朱君夫人戴氏墓志铭》:“淑哉{戴氏}﹐{青田}之助﹐允直且仁﹐蓄德于身。”
允元-汉语大词典
允元
【1】信任仁厚之人。《书·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蔡沈}集传:“言當厚有德﹐信仁人。”
允淑-汉语大词典
允淑
【1】贤良。{宋}{曾巩}《秘书少监赠吏部尚书陈公神道碑铭》:“允淑{陳公}﹐生知書學﹐人就其華﹐我居以樸。”
允值-汉语大词典
允值
【1】相符,相当。《宋书·孝武帝纪》:“四方秀孝﹐非才勿舉﹐獻答允值﹐即就銓擢。”
允肩-汉语大词典
允肩
【1】肩负。{明}{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宣威耀武﹐干城允肩﹐從今謾把經綸展。”
允承-汉语大词典
允承
【1】应允奉行。《後汉书·隗嚣传》:“凡我同盟三十一將﹐十有六姓﹐允承天道﹐興輔{劉}宗。”【2】答应承担。{徐迟}《在高炉上》:“我们都在{赵经理}面前允承下来﹐突击从明天早晨开始。”
允稱-汉语大词典
允稱
【1】谓称职。《北史·羊祉传》:“{祉}歷官累朝﹐當官允稱。”
允讓-汉语大词典
允讓
【1】辞让,推让。《逸周书·和寤》:“王乃厲翼于{尹氏}八士﹐唯固允讓。”{朱右曾}校释:“王以作爲翼佐之任﹐任之八士﹐八士固讓。”
允集-汉语大词典
允集
【1】聚集;会合。《後汉书·孝顺帝纪赞》:“{孝順}初立﹐時髦允集。”髦﹐俊。{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三王從風﹐五侯允集。”{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寫實追虚﹐碑誄以立﹐銘德慕行﹐文采允集。”
允賴-汉语大词典
允賴
【1】信赖,依靠。{宋}{苏辙}《南京祈祷文》之四:“苟東作順叙﹐將終歲允賴。”
允宜-汉语大词典
允宜
【1】合宜。{汉}{蔡邕}《光武济阳宫碑》:“歷數在帝﹐踐祚允宜。”{明}{吾邱瑞}《运甓记·官诰荣封》:“鶴鳴子和﹐好爵自縻﹐琴調瑟奏﹐家室允宜。”
允輯-汉语大词典
允輯
【1】绵延。辑,通“緝”。{晋}{陆机}《述先赋》:“仰先后之顯烈﹐懿暉祚之允輯。”
允謀-汉语大词典
允謀
【1】长于谋略。{晋}{陆云}《祖考颂》:“明明{邵侯}﹐允哲允謀﹐叡心昭德﹐淑問宣猷。”
允叶-汉语大词典
允叶
【1】和洽。《北史·薛孝通传》:“奉以爲主﹐天人允叶。”
允襄-汉语大词典
允襄
【1】襄助。{明}{吾邱瑞}《运甓记·官诰荣封》:“妻{李氏}内政允襄﹐無媿雞鳴之警。”
允敬-汉语大词典
允敬
【1】虔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荆州}{玉泉祠}……祠曰‘三郎神’。{三郎}即{關三郎}也。允敬者﹐則彷彿似覩之。”
允孚-汉语大词典
允孚
【1】谓得人心,使人信服。{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禨祥之感召﹐容或適然﹐而鄉望允孚﹐必非倖致。”{清}{恽敬}《资政大夫叶公祠堂碑铭》:“自{宋}以後﹐在朝列者祠堂皆祀及四世﹐{資政公}祠堂如之;允孚於今之人﹐勿違替於古昔﹐禮之盛也。”
允文允武-汉语大词典
允文允武
【1】谓文事与武功兼备。《诗·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孔颖达}疏:“信有文矣﹐信有武矣﹐文則能脩{泮宫}﹐武則能伐{淮夷}﹐既有文德﹐又有武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尊号》:“允文允武﹐乃聖乃神﹐皇王盛稱﹐莫或踰此。”{宋}{苏轼}《表忠观碑》:“天胙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
允翕-汉语大词典
允翕
【1】和洽一致。《清史稿·礼志六》:“凡外任文武大臣﹐忠勇威愛﹐公論允翕者﹐俾膺祀典﹐用勸在官。”
允愜-汉语大词典
允愜
【1】妥帖;适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文義允愜﹐實是高才。”{宋}{司马光}《辞左仆射第三札子》:“酌寬猛之政﹐處小大之事﹐必和平允愜﹐曲盡其宜。”{罗惇曧}《文学源流》:“按《漢志》著目﹐《管子》列於道家﹐籀其論議﹐殊不相侔……《隋》《唐》兩志﹐並厠法家﹐較稱允愜。”【2】适合。《旧五代史·唐书·苏楷传》:“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時﹐將期允愜列聖之心。”{明}{何景明}《立春日作》诗:“端居撫流化﹐允愜静者情。”
允恭-汉语大词典
允恭
【1】信实而恭勤。《书·尧典》:“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孔}传:“允﹐信。”{孔颖达}疏引{郑玄}曰:“不懈於位曰恭。”《汉书·叙传下》:“{太宗}穆穆﹐允恭玄默﹐化民以躬﹐帥下以德。”《三国志·魏志·牵招传》:“{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寧静四海。”
允從-汉语大词典
允從
【1】允诺,依从。{宋}{苏轼}《赐度牒修廨宇状》:“伏望聖慈特出宸斷﹐盡賜允從。”《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爹媽平日將我極是愛惜﹐到此地位﹐料也只得允從。”昆剧《墙头马上》第七场:“没奈何假意允从﹐忍泪修书﹐暂作一个薄情郎。”
允蹈-汉语大词典
允蹈
【1】恪守;遵循。《陈书·王沖王通等传赞》:“{王沖}﹑{王通}竝以貴游早升清貫﹐而允蹈禮節﹐篤誠奉上﹐斯爲美焉。”{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爰集大成﹐千古允蹈。”
允文-汉语大词典
允文
【1】谓有文德。《诗·周颂·武》:“允文{文王}﹐克開厥後。”{郑玄}笺:“信有文德哉{文王}也﹐能開其子孫之基緒。”{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聖朝寬仁覆載﹐允信允文。大啓爵命﹐以示四方。”
允武-汉语大词典
允武
【1】指征伐之事。《逸周书·允文》:“于時允武﹐死思復生﹐生思復所。”{朱右曾}校释:“誅之教之﹐皆爲允武。”
允忠-汉语大词典
允忠
【1】忠信。《逸周书·和寤》:“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難保。”
允令-汉语大词典
允令
【1】犹大命。《国语·晋语七》:“無乃不堪君訓而陷於大戮﹐以煩刑﹑史﹐辱君之允令。”
允准-汉语大词典
允准
【1】同意,准许。{{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武则天}时{张鷟}判词说﹐鸿胪寺中{吐蕃}使人素知物情﹐要求买绫绵及弓箭等物﹐都应该允准。”
允塞-汉语大词典
允塞
【1】充满;充实。《书·禹贡》:“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舜}既有深遠之智﹐又有文明温恭之德﹐信能充實上下也。”《诗·大雅·常武》:“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宋}{苏轼}《女童致语》:“伏惟皇帝陛下﹐温恭允塞﹐緝熙光明。”【2】满足。{汉}{扬雄}《剧秦美新》:“天人之事盛矣﹐鬼神之望允塞。”{晋}{袁宏}《後汉纪·顺帝纪下》:“禮制修﹐奢僭息﹐事合宜﹐則無兇咎;然後神聖允塞﹐災沴不至矣。”
允嘉-汉语大词典
允嘉
【1】谓符合标准。{汉}{王粲}《蕤宾钟铭》:“皇命孔昭﹐造兹衡鐘﹐紀之以三﹐平之以六﹐度量允嘉﹐氣齊允淑。”
允誠-汉语大词典
允誠
【1】真诚信实。《竹书纪年》卷上:“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允溶-汉语大词典
允溶
【1】沇溶。盛多貌。《汉书·扬雄传上》:“萃傱允溶﹐淋離廓落﹐戲八鎮而開關。”{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三》:“允溶﹐《文選》亦作‘沇溶’。{李善}曰:沇溶﹐盛多之貌也。”
允德-汉语大词典
允德
【1】修德,涵养德性。《逸周书·常训》:“允德以慎﹐慎微以始而敬終﹐乃不困。”《孔子家语·弟子行》:“孝恭慈行﹐允德圖義。”
允嗣-汉语大词典
允嗣
【1】子嗣。{宋}{孔平仲}《续世说·术解》:“{明公}位極人臣﹐然允嗣微弱;{蔣侯}官職至薄﹐而子孫轉盛。”
允諾-汉语大词典
允諾
【1】允许,同意。《元典章·工部三·祇候》:“徒窺其官之所欲應而允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大》:“{燕子谷}{黄八官人}放利債﹐同往貸之﹐宜必允諾。”{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哥哥的求婚得不到女家的允诺。”
允順-汉语大词典
允順
【1】信从。《逸周书·和寤》:“成和不逆﹐加用禱巫﹐神人允順。”
允-汉语大词典
允
【1】确实相合。{宋}{孔平仲}《续世说·术解》:“臣仰觀元象﹐俯察圖記﹐龜兆允﹐必有遷都。”
允當-汉语大词典
允當
【1】平允适当。《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允當則歸。”{杜预}注:“無求過分。”{晋}{葛洪}《抱朴子·酒戒》:“誠能賞罰允當……則士思果毅﹐人樂奮命。”《旧唐书·张文瓘传》:“{文瓘}至官﹐旬日決遣疑事四百餘條﹐無不允當。”{清}{袁枚}《随园随笔·诸史》:“作史者只須據事直書﹐而其人之善惡自見﹐以己意定爲姦臣﹑逆臣﹐原可不必﹐然既已分列其目﹐則褒貶自宜允當。”【2】适合;符合。《北史·苏椿传》:“十四年﹐置當州鄉師﹐自非鄉望允當衆心者不得預焉。”{宋}{苏轼}《郊祀奏议》:“圓丘合祭﹐允當天地之心﹐不宜復有改更。”{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文宗}初元﹐詔天下舉孝廉方正之士﹐以贊德治﹐先生允當其選﹐辭而勿居。”
允諧-汉语大词典
允諧
【1】和谐一致。《书·益稷》:“庶尹允諧。”{孔颖达}疏:“信皆和諧﹐言職事修理也。”【2】妥善;成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僉曰允諧﹐如其籌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請以新帛作鬼囊﹐俾妾得附君以往﹐就{展氏}求婚﹐計必允諧。”【3】答应和好。《天雨花》第二回:“夫人無奈來允諧﹐中堂閒話片時辰。”
允懷-汉语大词典
允懷
【1】犹归顺。《书·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孔}传:“從政以公平滅私情﹐則民其信歸之。”{汉}{张衡}《东京赋》:“尊{赤氏}之朱光﹐四靈懋而允懷。”{宋}{王禹偁}《贺南郊大赦表》:“化成而日用不知﹐寅畏而夕惕若厲﹐故得昆蟲咸遂﹐戎狄允懷。”【2】招致。《文选·班固<东都赋·明堂诗>》:“猗歟緝熙﹐允懷多福。”{吕延济}注:“謂有此光明之德﹐信來其多福。”【3】思念。《书·伊训》:“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孔}传:“言{湯}布明武德﹐以寬政代{桀}虐政﹐兆民以此皆信懷我{商王}之德。”
允察-汉语大词典
允察
【1】犹明察。{唐}{齐映}《为萧复让宰相表》之三:“臣以病曠官﹐合從罷免﹐累陳丹懇﹐冀蒙允察。”
允殖-汉语大词典
允殖
【1】生息繁衍。《南齐书·武帝纪》:“柔遠能邇﹐兆民所以允殖。”《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宇内乂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軍以禮故也。”
允龔-汉语大词典
允龔
【1】允恭。龚,同“恭”。《晋书·乐志下》:“於穆{武皇}﹐允龔清明。”
允膺-汉语大词典
允膺
【1】犹承当。{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以宗室羽儀﹐允膺嘉選。”{南朝} {梁}{任昉}《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臣門籍勳蔭﹐光錫土宇﹐臣{賁}世載承家﹐允膺長德。”
允臧-汉语大词典
允臧
【1】确实好;完善。《诗·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終然允臧。”{孔}传:“允﹐信;臧﹐善也。”{晋}{左思}《魏都赋》:“謀龜謀筮﹐亦既允臧。”{明}{张居正}《大狩记》:“及後慈聖上仙﹐議將南祔﹐又以窀穸事重﹐必求允臧。”
允遂-汉语大词典
允遂
【1】实现,成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徒步於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諧矣;不然﹐拚以重賂﹐計必允遂。”
允鑠-汉语大词典
允鑠
【1】信美。《文选·扬雄<长杨赋>》:“酌允鑠﹐肴樂胥。”{李善}注引{张揖}曰:“允﹐信也;鑠﹐美也。言酌信美以當酒。”
允釐-汉语大词典
允釐
【1】谓治理得当。《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孔}传:“允﹐信;釐﹐治。”{唐}{白居易}《君子不器赋》:“既居家而必達﹐亦在邦而允釐。”【2】谓办理妥当。{清}{陈确}《祭祝子开美文》:“閏月初二﹐實葬令慈﹐初五役竣﹐諸作允釐。”
平允-汉语大词典
平允
【1】谓性情平易。《晋书·齐王攸传》:“少而岐嶷﹐及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2】公平允当。{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周}既職兼兩宫﹐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後汉书·虞诩传》:“祖父{經}﹐爲郡縣獄吏﹐案法平允。”《清史稿·高宗纪一》:“乙亥﹐命持法寬嚴﹐務歸平允。”{胡適}《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钱先生}以《三国演义》与《说岳》并举﹐亦似未尽平允。”
報允-汉语大词典
報允
【1】批复照准;许可。《天雨花》第一回:“既蒙尊府不棄寒微﹐且請廳前少坐﹐尚容小姪告禀家母報允可也。”{明}{王世贞}《觚不觚录》:“{高}以吏部爲鳳池﹐至進首輔﹐亦不忍捨﹐出而斥陟﹐入而報允﹐真足寒心。”
從允-汉语大词典
從允
【1】听从,允诺。《北史·唐邕传》:“屬{周}師攻{洛陽}﹐右丞相{高阿那肱}赴援﹐{邕}配割不甚從允﹐{那肱}譖之﹐由是被疏。”
察允-汉语大词典
察允
【1】明察允许。{唐}{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言語精神﹐不能自明﹐不蒙察允﹐遽以慙歸。”
成允-汉语大词典
成允
【1】犹言履行诺言。《书·大禹谟》:“降水儆予﹐成允成功。”《左传·襄公五年》:“《夏書》曰:‘成允成功。’”{杜预}注:“允﹐信也。言信成然後有成功。”
曲允-汉语大词典
曲允
【1】敬词。犹俯允。{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表》:“伏願覽清蒲之奏﹐曲允微誠。”《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就是粧奩厚薄﹐但憑親家﹐並不計論。萬望親家曲允則個。”
明允-汉语大词典
明允
【1】严明恰当。{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後有族人與他姓訐訟﹐族長請之于官﹐判決明允﹐官民皆服。”《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聽斷明允﹐庶事無滯﹐則吏慎其負﹐而人聽不惑矣。”《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斷獄﹐任情用刑﹐也要求個公平明允。”【2】明察而诚信。{宋}{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祖贽追封魏国公》:“具官某﹐明允純篤﹐德業惟茂。”《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唐}{元稹}《赠郑馀庆太保》:“追書保養之榮﹐用彰明允之德。”{清}{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序》:“惟得一明允之吏﹐片言立剖﹐而紛紜之辨頓息。”
清允-汉语大词典
清允
【1】犹精当。{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周乎衆碑﹐莫非清允。”{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摛鋭藻以立言﹐辭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2】谓清正而处事允当。《世说新语·识鉴》“{衛玠}年五歲”{刘孝标}注引{晋}{傅畅}《晋诸公赞》:“{瓘}字{伯玉}﹐{河}東{安邑}人﹐少以明識清允稱。”
淹允-汉语大词典
淹允
【1】雅正允当。《晋书·王坦之传》:“吾子少立德行﹐體議淹允。”
批允-汉语大词典
批允
【1】批准。{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上司批允﹐照批語填注。”{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合應比照某律﹑比照某例定擬上請定奪﹐俟批允發落。”
推允-汉语大词典
推允
【1】允许,许可。{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述学驳文》:“至於孀姑鰥舅﹐年老無依﹐得此而延年永祀﹐又天理人情之所推允。”
心允-汉语大词典
心允
【1】心意相许。{明}{王錂}《春芜记·解嘲》:“那東鄰佳人﹐三載浪窺臣﹐尚兀自未成心允。”
忠允-汉语大词典
忠允
【1】忠诚公允。《晋书·荀顗传》:“侍中﹑太尉{顗}﹐温恭忠允﹐至行純備﹐博古洽聞﹐耆艾不殆。”《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忠允篤誠﹐以直佐主帥。”
恩允-汉语大词典
恩允
【1】称皇帝准许的敬词。{清}{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行將關税定額﹐陸續請減﹐未必不蒙恩允﹐國家斷斷不恃榷關所入﹐矧所損細所益大。”
慨允-汉语大词典
慨允
【1】慨然允许。《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衆女子〕齊聲謝道:‘得蒙處士慨允﹐必不忘德。’言訖而别。”{郭希仁}《从戎纪略》:“{吴}亦慨允﹐擬晚四鐘開拔。”
應允-汉语大词典
應允
【1】答应,允许。《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乾娘}應允﹐和{王婆}謝了{吴教授}自去。”《平山冷燕》第十二回:“{宋信}與{張寅}不知其意﹐只道是敬他才美﹐十分快活﹐滿口應允。”《三国演义》第十六回:“{紀靈}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應允。待其不中﹐那時憑我厮殺。”{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生活不是对他应允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权利吗?”
矜允-汉语大词典
矜允
【1】怜悯准许。{唐}{崔融}《请修书表》:“區區之誠﹐敢希矜允。”{南朝} {梁}{任昉}《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二》:“奉被還詔﹐未垂矜允。”{宋}{王安石}《上欧阳永叔书》:“若朝廷必復召試﹐其亦必以私急固辭﹐切度寬政﹐必蒙矜允。”
聽允-汉语大词典
聽允
【1】采纳允准。{唐}{钱珝}《代史馆王相公让相位第一表》:“隳膽獻書﹐期於聽允。”{唐}{钱珝}《代史馆王相公让相位第二表》:“今日{英延殿}已具奏聞﹐未蒙聽允﹐輒陳牋翰﹐更冒宸嚴。”
覆允-汉语大词典
覆允
【1】审查符实。{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鳴陽}得擬杖﹐過堂覆允﹐案存刑部{江西}司。”
答允-汉语大词典
答允
【1】同意;应允。{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他老先生还答允出面来募捐﹐好在慰劳出征家属的时候多办点东西。”{沙汀}《替身》:“〔{烂狗}〕要紧的是那把兄弟已经答允了通融﹐于是跟定保长飘飘荡荡就走。”
簡允-汉语大词典
簡允
【1】简单得当。《隋书·苏威传》:“所修格令章程﹐並行於當世﹐然頗傷苛碎﹐論者以爲非簡允之法。”
肇允-汉语大词典
肇允
【1】《诗·周颂·小毖》:“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郑玄}笺:“肇, 始;允,信也。”后遂以“肇允”为始信之意。{南朝}{宋}{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肇允雖同規,翻飛各異。”{南朝}{梁}{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铭》:“籍甚二門,風流遠尚。肇允才淑,閫德斯諒。”{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其肇允經營,實王孫{昌夔}居{荆}以表之,命行名建而締構之弗暇。”一说,肇为发语词。参阅{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肇为语首词证》。
葷允-汉语大词典
葷允
【1】即{荤粥}。我国古代北方{匈奴}族的别称。《汉书·霍去病传》:“票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颜师古}注引{服虔}曰:“葷﹐音熏。{葷允}﹐{熏鬻}也。{堯}時曰{熏鬻}﹐{周}曰{獫允}﹐{秦}曰{匈奴}。”{王先谦}补注:“言既率{漢}兵﹐又躬將所得{匈奴}歸義之士也。葷﹐同熏;允﹐同狁。取{熏鬻}﹑{獫狁}併稱之。《史記》作‘葷粥’。”
通允-汉语大词典
通允
【1】通达允当。{南朝} {宋}{颜延之}《庭诰文》:“此倫序通允﹐禮俗平一﹐上獲其用﹐下得其和。”{清}{王灏}《<樵香小记>跋》:“{君琢}讀書喜考證﹐是書辨論經義﹐務爲通允。”
許允-汉语大词典
許允
【1】允许﹔答应。{宋}{岳飞}《申省条画合行事件札子》:“伏望詳酌﹐將上件兩縣依舊隸屬本州﹐所貴軍民通便。如蒙許允﹐作特旨行下。”{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隨後着媒婆去説親﹐要求他{桃花女}做媳婦﹐喜的他已許允了。”《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順哥}本不願相從﹐落在其中﹐出於無奈﹐只得許允。”
該允-汉语大词典
該允
【1】完备而允当。{南朝} {梁}{沈约}《立内职诏》:“前代職品﹐所宜因革﹐外可詳議﹐務令該允。”
詳允-汉语大词典
詳允
【1】平正允当。{南朝} {梁}{沈约}《授萧惠休右仆射诏》:“才學淹通﹐識裁詳允。”{唐}{元稹}《元藇杭州刺史等制》:“以{藇}之理課甄明﹐以{弘度}之奏議詳允﹐以{玄亮}之學古從政﹐以{公逵}之守道立身﹐僉命爲邦﹐庶可勝殘而去殺矣。”《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判大理寺事{竇儀}等上《重定刑統等書》﹐詔刊板摹印頒天下。{儀}等參酌輕重﹐時稱詳允。”【2】报准﹔批准。《晋书·礼志上》:“{賀循}等所上儀注又未詳允﹐事竟不行。”{明}{沈鲸}《双珠记·处分後事》:“你的罪名文書﹐刑部已詳允下來﹐及早打點後事。”{清}{魏象枢}《刑科奏疏》:“佔地既經詳允﹐板責豈是非刑。”
諧允-汉语大词典
諧允
【1】允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去此六十里﹐有{吴村}{衛氏}﹐年十八矣﹐高其價﹐故未售也。君重啗之﹐必合諧允。”【2】协调允当。《新唐书·崔祐甫传》:“及{祐甫}﹐則薦舉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踰年﹐除吏幾八百員﹐莫不諧允。”
謝允禮-汉语大词典
謝允禮
【1】旧俗男方答谢女方同意订婚所送的财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趙六老}却要扳高﹐央媒求了喜帖﹐選了吉日﹐極隆重的下了一付謝允禮﹐自此聘下了{殷}家女子。”
謝允-汉语大词典
謝允
【1】旧俗男方定婚﹐向女方送礼拜谢。{明}{顾起元}《客座赘语·礼制》:“今留都初締姻具禮往拜女家﹐曰謝允。”
鑑允-汉语大词典
鑑允
亦作“[鑒允]”【1】敬词。表示请求对方明察并准许。《清史稿·颖毅亲王萨哈璘传》:“臣等屢請﹐未蒙鍳允﹐夙夜悚惶﹐罔知所措。”
開允-汉语大词典
開允
【1】允许。{南朝} {梁}{江淹}《萧相国让进爵为王第二表》:“避賢辭智之請﹐終無開允。”《新唐书·于頔传》:“帝晩務姑息﹐{頔}所奏建﹐無不開允。”{宋}{苏轼}《赐光梵寺额状》:“欲望聖慈曲從民欲﹐特賜本院一勅額﹐如蒙開允﹐以‘光梵’爲額。”
顯允-汉语大词典
顯允
【1】英明信诚。《诗·小雅·采芑》:“顯允{方叔}﹐伐鼓淵淵。”{孔颖达}疏:“顯﹐明;允﹐信。”《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顯允{陸生}﹐於今尠儔。”{张铣}注:“言{機}有明信之德﹐於今少匹也。”【2】显扬。允,语气助词。{汉}{蔡邕}《朱公叔鼎铭》:“悉心臣事﹐用媚天子﹐顯允其勳績。”
默允-汉语大词典
默允
【1】犹默许。{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埃娥》:“实在﹐她也好久不曾见到天日了﹐听了这话﹐只默默的不响;{宙士}觉察出她的默允﹐便以一臂夹了她的臂﹐半扶掖的把她带到了园囿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