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東野)是什么意思
东野-古文观止词典
东野dōng yě
【词性】:名词
唐诗人孟郊(751—814),东野是其字,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性狷介,与韩愈交谊颇深。长于五言古诗,用字造句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6)。《送孟东野序》: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孟郊东野开始以他的诗闻名于世。《祭十二郎文》: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东野的信,耿兰送来的消息,为什么在我身旁呢?《祭十二郎文》: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东野说,你死在六月二日。
孟东野-古文观止词典
孟东野mèng dōng yě
【词性】:名词
即孟郊(751—814),字东野。唐湖州武康人。中唐著名诗人(1)。《祭十二郎文》:去年,孟东野往。——去年,孟东野前往。
孟郊东野-古文观止词典
孟郊东野mèng jiāo dōng yě
【词性】:名词
即孟郊(751-814),字东野。唐湖州武康人。中唐著名诗人(1)。《送孟东野序》: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孟东野开始用他的诗抒发感情。
送孟东野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孟东野序
【说明】:
孟东野即孟郊,中唐著名诗人,韩愈的朋友。孟郊壮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始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心中郁郁不平。韩愈写了此序,作为临别赠言,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另一方面通过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大量事例,说明“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不得已者而后言”。孟郊正是属于这类善于表现时代精神的人物,以此劝解、宽慰孟郊。“不平则鸣”的观点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启发了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的理论,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通篇立论着眼于“鸣”字,寓意深刻,多方取譬,反复论述,文笔纵横,一气贯注。
【原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呜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东野-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野dōng yě
【释义】:
复姓。
齐东野语-现代汉语大词典
齐东野语qí dōng yě yǔ
【释义】:
《孟子·万章上》载孟子弟子咸丘蒙(齐人)问及舜为天子,尧率诸侯北面称臣之说是否属实,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后以“齐东野语”比喻道听途说、不足为凭的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