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亦)是什么意思
亦-古汉语虚词词典
亦yì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人、事物或者动作行为的对象只限于某个范围,句末常有语气词“也”、“耳”等与之相呼应。义即“只”、“只是”、“只不过”、“仅仅”。①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孟子·滕文公上》)②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战国策·齐策四》)③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敝者。(《韩非子·难二》)——敝:坏,怠惰。
二、表示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类同。义即“也”。①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老子·第二十三章》)②吾闻之曰:“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恶人在位,不去亦不祥。”(《国语·晋语八》)——善人在患,弗救不祥:好人处于危难之中,不予搭救则不吉祥。去:使离开。③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亦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④乡人周眕有一奴,使入山伐薪。奴有妇及妹,亦与俱行。(《搜神后记·虎符》)——伐薪:砍柴。俱:一起。
三、表示两种动作行为相继发生或两种情况相继出现。义即“又”。①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嗣:子孙,后代。②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左传·宣公十四年》)——聘:出使。假道:借路。③洗削更革,罔不顺适,唯山东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以返。(《樊川文集·罪言》)——罔不:无不。以:而。
四、用于让步复句的后一分句或紧缩句的后一部分,表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会导致某种结局或结果。前一分句或紧缩句的前一部分常有表示让步的连词“虽”或副词“自”、“唯”等与“亦”相配合。义即“(即使)……也……”、“(就是)……也……”。①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诗经·召南·行露》)——女(rǔ):通“汝”,你。何以:为什么。讼:诉讼,打官司。虽:即使。②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左传·隐公三年》)——句义:我即使死,也没有什么后悔的了。③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荀子·大略》)——去:消除,改变。好:爱好,崇尚。④堪非独不可于朝廷,自州、里亦不可也。(《汉书·楚元王传》)——堪:周堪。非独:不仅仅。自:即使。里:居民基层单位。
五、强调动作行为具备了一定条件时或在某种情况下,自然会怎样。义即“就”、“则”。①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庄子·刻意》)——不杂:不混杂异物。郁闭:聚积堵塞不通。而:则。②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战国策·秦策三》)③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乃乘之主,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新序·杂事第五》)——万乘之主:指大国之君。乘: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六、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已发生或出现。义即“已”、“已然”、“已经”。①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国语·越语上》)——节:有节度。②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列子·仲尼》)③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林中士?(《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王康琚:反招隐诗》)——巢居子、林中士:指隐居的贤者。
七、用于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义即“可”。①陈亢问于伯鱼曰:“了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论语·季氏》)②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叟:对年长者的敬称。③公作色不说,曰:“古之及今,子亦尝闻请合葬人主之宫者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说:通“悦”。④冯驩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秦王曰:“闻之。”(《史记·孟尝君列传》)
八、用于反诘句中,加强反诘语气。义即“又”、“岂”、“还”。①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孙子·虚实》)——度(duó):推测,估计。②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孟子·滕文公下》)——牲杀:牛羊。不敢以祭:不敢用来祭祀。③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穷愁安在哉?(《杜工部集·苏瑞薛复延简薛华醉歌》)
九、用于祈使句中,表示请求、劝勉等语气。义即“请”、“希望”。①若有其人,耻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图之。(《左传·昭公五年》)——若其:如果。②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吕氏春秋·义赏》)——繁:多。
亦复-古汉语虚词词典
亦复yì fù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义即“也”、“又”、“仍”。①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将其头遗陈馀。陈馀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馀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类:似,像。遗(wèi):送给。背:背叛。②若使吴起而不重用,则西河之功废。今之文武,亦复如是。(《梁书·贺琛传》)——若使:假使,如果。废:废弃。
亦且-古汉语虚词词典
亦且yì qiě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义即“而且”、“又”。①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荀子·王制》)②古之政有不善,士传言,庶人谤。发是论者,亦且将书于谤木,传于士大夫,非偶言而已。(《樊川文集·战论》)——庶人:平民,百姓。谤:批评。书:写。
亦……亦……-古汉语虚词词典
亦……亦……yì……yì……
凝固格式
用于两个并列的分句中,表示无论动作行为怎样或出现什么情况,结果都一样。义即“也……也……”。①子墨子曰:“今使子有二臣于此,其一人者,见子从事,不见子则不从事;其一人者,见子亦从事,不见子亦从事。子谁贵于此二人?”(《墨子·耕柱》)——子谁贵于此二人:对这二人,您(更)看重哪一位?②王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战国策·秦策四》)——焉:代词,指代公子池。对:回答。悔:后悔。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亡:逃亡,逃走。举大计:指发动起义。等死:同样是死。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庙堂:指朝廷。然则:这样的话,那么。
意亦-古汉语虚词词典
意亦yì yì
连词
见“抑亦”。
不亦……乎-古汉语虚词词典
不亦……乎bù yì……hū
凝固格式
用作反诘句的谓语,义即“不是很……吗”、“不也……吗”。①夫子以爱我闻,我以将杀子闻,不亦远于礼乎?(《左传·文公十五年》)——句义:他老人家以爱我们而闻名,我们以打算杀死他而闻名,这不是远离了礼吗?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③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如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既……亦……-古汉语虚词词典
既……亦……jì………yì……
凝固格式
一、“既……亦……”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同时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情状。义即“既……又……”、“不仅……也……”。①〔郭祚〕名器既重,时望亦深,一朝非罪见害,远近莫不惋惜。(《魏书·郭祚传》)——句义:郭祚不仅名声很大,当时声望也很高,突然无辜被害,远近之人无不为之惋惜。②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玉台新咏·沈约:宿东园》)——野径、荒阡:荒芜的小路。盘纡:盘旋曲折,弯弯曲曲。③臣前后已献三状,不啻千言,词既繁多,语亦恳切。(《白居易集·请罢恒州兵马事宜》)——状:奏章。不啻:不只。
二、“既……亦……”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义即“既……也……”、“既……又……”。①七十子既不问,世之学者亦不知难。(《论衡·问孔》)——难(nàn):质疑。②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恶。(《世说新语·雅量》)——看竟:看完。③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却老:抑制衰老;防老。留年:延年。④既懒出门去,亦无客来寻。(《白居易集·松下闲步寄皇甫庶子》)
抑亦-古汉语虚词词典
抑亦yì yì
连词
一、用于递进复句的后一分句,与前一分句中的“非惟”、“非独”互相照应。义即“而且”。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操:曹操。绍:袁绍。②非独晓其文,抑亦深其义。(《太平广记·神十二·张生》)
二、用于抉择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抉择。义即“还是”。也作“意亦”。①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孟子·公孙丑下》)——牧与刍:牧场与牧草。反诸其人:把牛羊退还给那个人。②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孟子·滕文公下》)——与:语气助词。树:种。③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战国策·秦策二》)——思:思念故乡。
人云亦云-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人云亦云rényúnyìyún
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固执己见(~固然不好,但人云亦云也是不足取的。)
既……也(亦)……-关联词语词典
既……也(亦)……
“既”,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既……也……”的并列关联格式,表示某一事物同时发生两个动作、处于两种状态或具有两种属性。“既”,表示一种既成的事实;“也”表示另一方面同样存在。前后分句大多同属一个主语。例如:
①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鲁迅《风筝》)
②扼守在堑壕中的敌人想负隅顽抗,我们劈头盖脸便是一顿猛扫,既来不及喊啥“诺松空叶”(缴枪不杀),也来不及呼啥“宗堆宽洪毒兵”(我们宽待俘虏),当敌人还没明白过是啥回事时,便死的死,窜的窜了……(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③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因受战争而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沈从文《边城》)
④原来仓库里空空荡荡,既没有重重叠叠的粮袋,也没有大大小小的粮囤,只有靠墙放着几个口袋,插的标签上写明是各式种子。(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有时,前后分句的主语也可以不同。例如:
⑤房钱既拿不出来,饭钱也没着落。(邓友梅《那五》)
有时,两组“既……也……”连用。例如:
⑥起先,我以为那不过是她为了写东西而积累的一些素材。因为它既不象小说,也不象札记;既不象书信,也不象日记。(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⑦每次社、队开会,她既不缺席迟到,也不发言,总是拿着针线活计,坐在会场一角,静静地笑着,听着人们的争论;散会了,她便回家去,既不早退,也不多停留。(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⑧突然,他听见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它既不象鸟儿的啼鸣缭绕,也不象敲打着绿叶的一阵急雨;它既不象远处隐隐约约的伐木工人那拖长了的呼声,也不象风儿掀起的林涛,可是它又象这许许多多的、他自小就那么熟悉的、大森林里的一切声响。(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有时,用“既……亦……”的格式表示并列关系。“亦”,副词,意思和用法跟“也”相同,用于书面。例如:
⑨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小麦、荞麦、谷子、高梁、山药、甜菜等等。(翦伯赞《内蒙访古》)
【提示】
“既……也……”,不仅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辨析】
既……也……——也……也……
两种格式都是并列结构,表示两种动作、状态同时存在。但有区别:
1.“既……也……”多用来连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也……也……”可以用来连接短语,也可以用来连接单音词。例如:
⑩他对一切热烈的问候和眼光只用点头回答,他脸上的神色既不热情,也不冷淡,倒有些象路人般的木然无情。(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⑾有歌有舞,有唱有哭。胡玉音也唱,也哭。(古华《芙蓉镇》)
2.“既……也……”连接的两个分句,如果主语不同,谓语也必须不同;“也……也……”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谓语可以相同。例如:
⑿然而这情形恐怕是过不长久的,“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而现在又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鲁迅《从讽刺到幽默》)
⒀一会儿这只船也冒烟,那只船也冒烟,个个人流着眼泪。(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若(如)……也(亦)……-关联词语词典
若(如)……也(亦)……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同的结果。
用“若……也……”格式的。例如:
①啊啊,我若有气力,也愿跟了你们去典一乘车来,专拉这样的花少女。(郁达夫《还乡记》)
②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③这事情若发生在土豪恶霸家里,情形也大致相同,不同者也许恶霸尚未就寝,正在和他的宾客们在辉煌的灯烛下大摆庆贺筵席。(田仲济《更夫》)
用“如……也(亦)……”格式的。例如:
④很有些人希望你给他画一个书面,托我转达,我因为不好意思贪得无厌的要求,所以都压下了。但一面想,兄如可以画,我自然也很希望。(鲁迅《致陶元庆》)
⑤先生如离开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为文化旧都,继古开今之事,尚大有可为者在也。(鲁迅《致郑振铎》)
纵……也(亦)……-关联词语词典
纵……也(亦)……
“纵”,连词;“也”,副词。配对使用,构成“纵……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纵”是个文言虚词,偶尔出现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相当于“纵然”、“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先承认某种情况为事实;后面分句用“也”呼应,说出跟这个假设实现了的后果恰恰相反的情况。前后文意不一致。例如:
①文化的改革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假使能够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必腐败的。(鲁迅《从“别字”说开去》)
②啊,只要你有情致听,这儿的故事真比《天方夜谭》还多呢!纵让说上一千零一夜,也未见得能说完!(曹靖华《洱海一枝春)》
③过去的日子,已零落在苦难里了,纵有痛苦和欢乐,也都卑微不尽;那末,还要来的日子又怎样呢?(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有时,后一部分叠用“也”,说出并列的多种结果。例如:
④我以为那说话的人是丝毫没有想到要博得别人的同情的,纵是别人正在为她分担了那些罪过,她似乎也没有感觉到,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就使人觉得更同情了。(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有时,“也”也可以说成“亦”。“亦”,副词,“也”的意思,后面一般带单音词,只用于书面。例如:
⑤总之,目前的国运,好象一个害痨病的人一样,已经病入膏肓,成了绝症,纵有扁鹊再世,亦无回春之望。(姚雪垠《李自成》)
【辨析】
纵——纵令——纵然——纵使
四者都是连词,有“即使”的意思,表示让步的假设,用于书面。“纵”也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带单音词。
纵令……也(亦)……-关联词语词典
纵令……也(亦)……
“纵令”,连词;“也”,副词。配对使用,构成“纵令……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纵令”,相当于“纵然”、“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先承认某种情况为事实,后面分句用“也”呼应,说出跟这个假设实现了的后果恰恰相反的情况。用于书面。例如:
①倘依新说,则男女平等,义务略同。纵令该担责任,也只得分担。(鲁迅《我之节烈观》)
②贺人龙认为李自成和刘宗敏大概都已阵亡,纵令未死,身边剩下的人马也很有限。(姚雪垠《李自成》)
有时,“也”可以说成“亦”。“亦”后面一般带单音词。例如:
③近来时被攻击,惯而安之,纵令诬我以可死之罪,亦不想置辨,而至今亦终未死,可见与此辈讲理,乃反而上当耳。(鲁迅《致郑振铎》)
【辨析】
纵令——纵然——纵使——纵(见“纵……也(亦)……”条)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实用委婉语词典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意为下棋赢了固然欣慰,但输了也高兴,并不难堪。语出宋苏轼《观棋》。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实用委婉语词典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意为显达不足以高贵,穷困也不足以悲伤。语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实用委婉语词典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意为达不到富贵不感到悲伤,无富无贵,也就无所谓贫贱。语出唐杜甫《写怀二首》。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意为人不可以用不正当的手段图富贵,也不可以听任一直贫穷下去。语出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亦动亦静,怡养心神-实用委婉语词典
亦动亦静,怡养心神
意为动静结合,使心神安泰自守,强身延年。
心不随尘欲贪嫉,心亦不随毁戒恶智-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不随尘欲贪嫉,心亦不随毁戒恶智
意为心灵不为世间的贪婪嫉妒所左右,也不接受劝人毁弃戒规的邪恶见解。语出《无言童子经》卷上。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意为人们常常说,忧愁容易催人老。语出三国魏曹丕《短歌行》。
亦-孙子兵法词典
亦yì
【释义】:
①也;也是。《九地篇》:“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②又。《虚实篇》:“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不亦……夫-古文观止词典
不亦……夫bù yì……fū
由副词“不”、“亦”同语气词“夫”组成。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肯定的看法。可译为“不也……吗”(1)。《种树郭橐驼传》:不亦善夫!——不也很好吗!
不亦……乎-古文观止词典
不亦……乎bù yì……hū
由副词“不”、“亦”及语气词“乎”组成。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肯定的看法。可译为“不也是……吗”(13)。《子鱼论战》:不亦可乎?——不也是可以吗?《介之推不言禄》:不亦诬乎?——不也是欺骗吗?《祁奚请免叔向》:不亦惑乎?——不也是糊涂吗?
不亦……邪-古文观止词典
不亦……邪bù yì……yé
由副词“不”、“亦”及语气词“邪”组成。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可译为“不是……吗”(1)。《报任安书》: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不是轻视朝廷、羞辱当代的士人吗?
不亦……欤-古文观止词典
不亦……欤bù yì……yú
由副词“不”、“亦”及语气词“欤”组成。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可译为“不是……吗”(1)。《梓人传》:不亦谬欤?——不是很荒谬吗?
不亦……哉-古文观止词典
不亦……哉bù yì……zāi
由副词“不”、“亦”及语气词“哉”组成。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可译为“不是……吗”(1)。《驳复仇议》:不亦甚哉!——不是太过分了吗!
无亦……乎-古文观止词典
无亦……乎wú yì……hū
用委婉语气表达肯定的看法。可译为“不也……吗”(1)。《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不亦是务乎?——不也应该从事这件事吗?
亦-古文观止词典
亦yì
【词性】:副词
一、表示人或动作行为的对象仅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只是”、“不过是”(8)。《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亦惟少垂怜焉。——只是希望稍微赐予一点爱怜罢了。《信陵君救赵论》: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这两个人只晓得有信陵君,不知道有君王啊。
二、表示几个动作行为、状态、情况一起出现。可译为“又”(6)。《郑子家告赵宣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文公四年,帮助齐国攻打蔡国,又从楚国获得谅解。《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褒禅山,又称作华山。《亲政篇》:路门之内曰内朝,亦日燕朝。——在路门的里面设朝叫内朝,又叫燕朝。
三、表示两事相同或相类似。可译为“也”(178)。《烛之武退秦师》: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您也有不利呀!《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小臣愚昧,私下认为人的确有这种情况,兽也应该这样。《与陈给事书》: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等到返回后,也曾经拜见过您一次。
四、表示无论怎样结果都一样。可译为“也”(85)。《滑稽列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我饮一斗酒也醉,一石酒也醉。《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这样看来,做官时也忧愁,退隐时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代建立大功业的人,不只有超人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五、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又”(8)。《报任安书》: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我因为说了几句话,遭遇这样的灾祸,深为乡里人耻笑,并污辱了先人,又有什么面目再上父母的坟墓呢?《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沁沁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刺史虽然平庸懦弱,又怎么肯向鳄鱼低声下气,怯懦恐惧,不敢正视,被百姓和官吏所耻笑,而苟且偷生在这里呢?《信陵君救赵论》: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兵符藏在卧室内,信陵君又怎么能够偷取它?
亦-古文观止词典
亦yì
【词性】:助词
用在句首或句中。不能译出(16)。《赵威后问齐使》: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书信还没有启封,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收成没有什么祸害吧?老百姓没有什么祸害吧?齐王没有什么祸害吧?”《留侯论》:夫王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张子房接受了圯上老人的兵书,那件事十分怪异。但是,怎么知道不是秦代有隐君子出来考验他呢。《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您知道那江水和月亮吗?
悖而入亦悖而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悖而入亦悖而出
【释义】:
悖:违背情理之常。用违背常情的方式(过于贪吝)敛集来的钱财,也同样会被人用违背常情的方式(过分挥霍)花掉。□语出《礼记·大学》。《绘芳录》二五:每见一等贪婪不足的人,以至损人利己,无所不为,反作了若干罪孽,他临死的时候,试问可能将这些黄白财物带至冥司去收赎罪名么?还有一等悭吝不堪的人,分文不舍得使用,必至生出不肖子弟,倾荡家产,所谓悖而入亦悖而出。
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释义】:
不能为后世留下美名,也当有个恶名。意谓大丈夫不管做好人、做坏人,必须有一番作为,指只要留名后世,是非不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东西晋演义·东》四:时温恃其才略位望有阴蓄不臣之态,尝抚枕叹曰:“男子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载花船》九:武后道:“吁,尔言误矣!人生不能百岁欢,乐自当及时,语且有云:‘大丈夫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韩湘子全传》一九:独林学士送到长亭,说道:“大丈夫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亲家今日虽受了贬谪的苦,日后清名,谁不景仰?但放心前去,指日圣上霁怒回颜,决然取复旧职。”
⊙不能留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
《白鱼亭》八:你不知到王莽当日说得好,不能留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你今日这一场事,芳也留了,臭也遗了,岂不是个两全其美么?
吃酒包婆娘,亦空三千粮;摘醋咬生姜,亦空三千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酒包婆娘,亦空三千粮;摘醋咬生姜,亦空三千粮
【释义】:
包婆娘:指包妓女,嫖娼。摘:取。吃酒包婆娘:比喻奢侈糜费的生活。摘醋咬生姜:喝口醋咬口生姜下饭,比喻俭约清苦的生活。意谓奢侈与节俭,结果都是一样地亏空。《扫迷帚》五:吃酒包婆娘,亦空三千粮;摘醋咬生姜,亦空三千粮,浪掷金钱者,每以此数语为口头禅。奢俭一致,必无此理。
芙蓉白面,尽是带玉的骷髅;美艳红妆,亦系杀人的利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芙蓉白面,尽是带玉的骷髅;美艳红妆,亦系杀人的利刃
【释义】:
芙蓉:花名,喻美人。佛教认为美女都是害人的祸水。《济公全传》一四九:敢情是这么一个香獐子,天天跟我同床共枕,事到如今,我这才知道。从前恩爱,至此成空,昔日风流,而今安在?不怪人说芙蓉白面,尽是带玉的骷髅;美艳红妆,亦系杀人的利刃,韩文姜从此醒悟。
官高祸亦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官高祸亦高
【释义】:
官位高的人一旦失势,所招致祸害也大。指官越大风险越大。《韩湘子全传》一六:从古官高祸亦高。船行险处难回棹。只恐怕一封朝奏,夕贬不相饶。
鬼行地中如鱼行水中,鬼不见地,亦如鱼不见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鬼行地中如鱼行水中,鬼不见地,亦如鱼不见水
【释义】:
意谓鬼在地下可以行走自如,不受阻碍,就如鱼在水中浮游一样。《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九:俗语常言:鬼行地中如鱼行水中,鬼不见地,亦如鱼不见水。你此刻即在地中,你见有地吗?
量小福亦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量小福亦小
【释义】:
意谓气量小的人福气小。《醒世姻缘传》九一:女婿久出乍回,这等大喜,你因娶了妾,就是这等着恼,传扬出去,人就说你度不大,容不得人。量小福亦小,做不得夫人。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释义】:
度量大的人福分也大,老谋深算、心机太深的人灾祸也深。《水浒全传》一九: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正应古人言:“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初刻拍案惊奇》一五:那慧空要讨别人便宜,谁知反吃别人弄了。此便是贪心太过之报。后来贾生中了,直做到内阁学士;李生亦得登第做官。两人相契,至死不变。正是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量大福乃大,机深祸更深
《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三六:诗曰:英雄量大福乃大,奸佞机深祸更深。昧法瞒天终泄漏,千秋只染臭名音。
☉量大福来也大,机深祸至亦深
《常言道》一四:量大福来也大,机深祸至亦深。放宽些子耐三分,处世勿为已甚。
☉量大福亦大
《九命奇冤》二:俗语说的好:量大福亦大。我也不必争,那大量的人,也断不会难为我的。
慢人者,人亦慢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慢人者,人亦慢之
【释义】:
慢:轻忽,怠慢。指怠慢别人,别人同样也会怠慢你。《东周列国志》五二:吾闻慢人者,人亦慢之。君先慢我,乃不自责而责我耶。
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
【释义】:
指人往往难以汲取以往教训,总要重蹈覆辙。《水浒全传》二三:洒家道:“你看么!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恶意,倒落得你恁地!你不信我时,请尊便自行!”正是: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倒了亦如然
《金瓶梅词话》九:李娇儿等众人见月娘错敬他,各人都不做喜欢,说:“俺们是旧人,倒不理论;他来了多少时,便这等惯了他,大姐好没分晓!”正是: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倒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错把忠言当恶言。
情能生人,亦能死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情能生人,亦能死人
【释义】:
指男女之风情既能使人产生活力,也可使人死亡。《警世通言》三〇:若是别患,俺师父不去,只割情欲之妖。却为甚的?情能生人,亦能死人。生是道家之心,死是道家之忌。
人情溺爱,虽明亦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情溺爱,虽明亦愚
【释义】:
溺爱:过分宠爱。意谓人若是对某人某物溺爱,虽然是很明白事理的人也会变得愚蠢糊涂。《吴三桂演义》八:三桂看罢道:“原来圆圆不负我也。”俗语说,人情溺爱,虽明亦愚……那三桂正在眷恋圆圆之时,就没有不信的。
人有可延之寿,亦有可折之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有可延之寿,亦有可折之寿
【释义】:
折:损。意谓人寿一定,但行善可延年益寿,作恶会损寿折年。劝善语。《喻世明言》三一:常言人有可延之寿,亦有可折之寿。所以星家偏有寿命难定。韩信应该七十二岁,是据理推算。何期他杀机太深,亏损阴骘,以致短折,非某推算无准也。
任重者,责亦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任重者,责亦重
【释义】:
谓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同时责任也重大。□语本《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东周列国志》五二:释公子宋而罪归生,以其身为执政惧谮从逆,所谓任重者,责亦重也。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释义】:
清闲无事就觉得天长难熬,事情再大喝醉了也就忘了。《济公全传》二〇:伸手斟了一杯给和尚。济公接过来说:“好好好,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把那杯一饮而尽。《彭公案》三:李八侯自己独酌,心想此事进退两难,不知应该如何办理才好,只得吃酒。正是俗语说的好: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永庆升平全传》一七:成龙说:“你不连累我,我也要管这件闲事。叫韩之拿酒来,你我喝酒解闷。”正是: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
【释义】:
比喻做事无论大小都要集全力认真对待。《水浒传》二五;忆大雄氏有言: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今岂武松杀虎用全力,杀妇人亦用全力耶?
事到穷时计亦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事到穷时计亦穷
【释义】:
穷:终止,无路可走。事情到了无路可走时计谋也没了。《喻世明言》二二:事到穷时计亦穷,此行难倚鄂州功。木绵庵里千年恨,秋壑亭中一梦空。
虽有良将,亦要精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虽有良将,亦要精兵
【释义】:
即使将帅优良,也还须要士兵精壮。指不仅将领要好,士卒也要好才能打胜仗。《女仙外史》三五:亦有话说,虽有良将,亦要精兵。彼皆亡命之徒,我多畏死之士,所以有此蹉跌。元帅欲募乡勇,一城之内,能有多少?况是未经训练,安能使上战场?
田舍翁亦当积三斛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田舍翁亦当积三斛麦
【释义】:
田舍翁:老农。斛:旧时量器等于十斗或五斗。老农也该积蓄三斛麦子。意谓无论贫富贵贱都应有点积蓄。《禅真后史》三八:俗谚云:田舍翁亦当积三斛麦。戟为一秉笔内臣,便有些财帛也不为过,何必如此妄奏天庭,没人之财,冒己之功,亦非士大夫气度!
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释义】:
意谓酒量可大可小。《儿女英雄传》三七:逢着酒场,则曰“惟酒无量”。夫“无量”者,“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之谓也,只不过“不及乱”耳。《续镜花缘》四〇:石竹花仙子道:“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一斗亦醉,一勺亦醉
《林兰香》一七:爱娘道:“一斗亦醉,一勺亦醉,不似那两个酒气一熏,便成两堆乱泥。”
⊙一石亦醉,一斗亦醉
《梅兰佳话》三七:“一石亦醉,一斗亦醉,即不饮亦醉:我的酒量是可大可小的。”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释义】:
比喻人有钱时无论谁都敬畏,无钱时不管谁来能欺侮。慨叹人情势利,世风刻薄。《初刻拍案惊奇》一五:卫朝奉逐日着人来催逼,陈秀才则不出头。卫朝奉只是着人上门坐守,甚至以浊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正是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不亦……乎-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不亦……乎bùyì……hū
固定格式
由副词“不”、“亦”同助词“乎”组成。用委婉的语气表示肯定的看法。可译为“不也……吗?”。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注疏》册一卷一页一上)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令人〕快乐吗?
《韩非子·难三》:明不能烛远奸,见隐微,而待之以观饰行,定赏罚,不亦弊乎?(《韩非子》册三卷十六页七)
——〔国君的〕眼力不能察见远奸,看清隐微,却靠他来察看经过粉饰的行为,确定赏罚,不也要坏事吗?(明:眼力。烛:照耀,引申为“察见”。待:用同“恃”。依靠。)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册三卷十五页十九上)
——象这样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
既……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亦……jì……yǐ……
固定格式
由副词“既”和副词“亦”组成。表示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情况。可译为“既……也……”。
《世说新语·雅量》: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恶。(《世说新语》册二卷中之上页二七)
——王恭看完〔文章〕,既不笑,也不说好坏。
无亦……乎-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无亦……乎wú yǐ……hū
固定格式
由副词“无”、“亦”和助词“乎”组成。用委婉语气表达肯定的看法。可译为“不也……吗”。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春秋左传集解》册三页一〇一三)
——有了〔美德作〕基础,〔国家〕就不至于败坏,不也应该从事这吗!
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亦yì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人或动作行为的对象仅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只”。
《战国策·齐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战国策》上册页四一五)
——君王只不喜欢士罢了,怎么担心没有士?(士:古代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孟子·滕文公上》: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孟子注疏》册二卷五下页二下)
——尧、舜治理天下,难道是无所用心吗?只是不用在耕种上罢了。
《孟子·离娄下》:此亦妄人也已矣。(《孟子注疏》册三卷八下页三下)
——这个人只是个狂妄的人罢了。
二、表示动作行为重复或连续发生、出现。可译为“又”。
范成大《吴船录上》:一碗茶顷,光没,而其傍复现一光如前,有顷亦没。(《吴船录》上卷页十五上)
——喝一碗茶的功夫,光消失了,而它的旁边又出现一道光和先前一样,一会儿又消失了。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聊斋志异》册二页七九六)
——屠夫从后边砍断它的大腿,又杀死了它。
三、表示几个或一个主体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动作行为。可译为“也”。
《战国策·齐四》: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sì),无粮者亦食(sì);有衣者亦衣(yì),无衣者亦衣(yì)。(《战国策》上册页四一八)
——他〔钟离子〕的为人,对有粮的人给东西吃,没粮的人也给东西吃;对有衣服的人给衣服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衣服穿。
《乐府诗集·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乐府诗集》册五卷二五页八上)
——女儿也没有想什么,女儿也没有忆什么。
柳宗元《天说》: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柳河东集》册五卷十六页二上)
——我想〔如果〕上天听到他的呼号和埋怨,那么对有功〔于它〕的人必将给予很大的奖赏,对那些危害它的人也必将给予很大的惩罚。苏洵《权书下·六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嘉祐集》册一卷三页四上)
——五国既然灭亡了,齐国也避免不了。
林嗣环《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虞初新志》卷一页九)
——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四、表示无论怎样结果都一样。常常连用两个“亦”。可译为“也”、“也……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如耳,万乘之相也,外有大国之意,其心不在卫,虽辩智,亦不为寡人用,吾是以不相也。(《韩非子》册三卷十三页五上)
——如耳,是当万乘大国宰相的人材,表露出要去大国的意向,他的心不在卫国,即使有才智,也不会为我所用,因此我不任命〔他〕当宰相。
《战国策·秦国》:讲亦悔,不讲亦悔。(《战国策》上册页二二七)
——讲和也后悔,不讲和也后悔。
《史记·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册六页一九五〇)
——如今逃跑也是死,举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夺取天下而死行吗?(举大计:这里指起义反秦夺取天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文正公集》册一页五十七下)
——这样看来,做官时也忧愁,退隐时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五、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又”。
《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四五六)
——先王有什么罪?他的儿子又有什么罪?
《孙子·虚实篇》: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孙子》册三卷六页十九下)
——按我的估计,越国的军队即使很多,对于〔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帮助呢!
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亦yì
助词
用在句首或句中。不能译出。
《尚书·皋陶谟》:都!亦行有九德。(《尚书注疏》册一卷四页十下)
——啊!〔人的〕行为有九种品德。
《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chōng chōng),亦既见止,亦既觏(gòu)止,我心则降。(《毛诗注疏》册一卷一之四页一上)
——没有见到君子,忧心忡忡,已经看见了〔君子〕,已经遇见了〔君子〕,我的心就平静了。(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觏:遇见。)
《尚书·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尚书注疏》册二卷九页三下)
——我的笨主意,造成了你们的过错。(逸:过错。)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郑君问郑昭曰:“太子亦何如?”(《韩非子》册二卷十页八下)
——郑国的国君问郑昭说:“太子怎么样?”
无行亦无止-佛源语词词典
无行亦无止
又作“无行止”。行止,行踪和住脚之地。没有确定的踪迹,行踪不定。佛家用来指既得佛法,就应行止不定,四方行脚说法,广为宣扬普度众生。《五灯会元·卷一·十祖胁尊者》:“如来大法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乃说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亦-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亦yì
①也。表示类同。《触龙说赵太后》:“丈夫~爱怜其少子乎?”《陈涉世家》:“今亡~死,举大计~死,等死,死国可乎?”②只是,不过。表示限于某一范围。《孟子·滕文公上》:“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不用于耕耳。”《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徒跣xiǎn:赤脚。)③又。(1)表示相继。《诗经·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赉我思成;~有和羹,既戒既平。”《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何罪?”(2)表示转折。《孙子·虚实》:“越人之兵虽多,~奚益于胜败哉?”《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④语气词。用在句首或句中,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诗经·召南·草虫》:“~既见止,~既觏止。”(止:语气词。觏gòu:遇到。)《齐桓晋文之事》:“盖~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韩愈《答李翊书》:“如是者,其~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不亦乐乎-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亦乐乎bù yì lè hū
【释义】:
语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指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后常用以表示达到极度之意。王蒙《杂色》:“他的头、背、胳膊也被冰雹打了个不亦乐乎。”又如:这两天忙得不亦乐乎。
人云亦云-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云亦云rén yún yì yún
【释义】:
随声附和,心无定见。巴金《〈随想录〉第一集后记》:“过去我吃够了‘人云亦云’的苦头,这要怪我自己不肯多动脑筋思考。”
亦-现代汉语大词典
亦yì
【释义】:
①副词。也;也是。如:亦然。②姓。
亦庄亦谐-现代汉语大词典
亦庄亦谐yì zhūang yì xié
【释义】:
形容既庄重,又诙谐。如:李四的这番话说得亦庄亦谐,句句在理,倒叫张三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
亦许-现代汉语大词典
亦许yì xǔ
【释义】:
也许。刘半农《耻辱的门》:“这亦许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亦步亦趋-现代汉语大词典
亦步亦趋yì bù yì qū
【释义】:
语出《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常以“亦步亦趋”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别人。秦牧《独创一格》:“一切对亦步亦趋、处处模仿那种行为的批评并不是用来批评小孩子和初学者的。”
亦复-现代汉语大词典
亦复yì fù
【释义】:
也。表示同样。茅盾《子夜》:“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亦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亦然yì rán
【释义】:
也是这样。毛泽东《论持久战》:“主力军和游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系亦然。”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shī zi bó tù yì yòng quán lì
【释义】: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盗亦有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盗亦有道dào yì yǒu dào
【释义】:
盗者也有其为盗之道义。语出《庄子·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郑振铎《风涛三》:“盗亦有道!天下无道,赏罚征伐便自群盗出,呜呼!”
不亦樂乎-汉语大词典
不亦樂乎
【1】《论语·学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谓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后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度,兼有淋漓尽致之意。{明}{无名氏}《吴起挂帅》第四折:“{吴起}着我打聽{秦}兵去﹐誰想正撞着{秦}將﹐把我一陣殺的不亦樂乎﹐跑將來了。”《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况且是自己舅子開張的酒店﹐越要賣弄﹐好酒好食﹐只顧教搬來﹐吃得個不亦樂乎。”{王蒙}《杂色》:“他的头﹑背﹑胳膊也被冰雹打了个不亦乐乎。”
不亦-汉语大词典
不亦
【1】常用于表肯定的反问句,句末多有“乎”字。《礼记·檀弓下》:“{武子}曰:‘不亦善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不亦甚乎!”{唐}{韩愈}《送齐暤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勞乎?”{明}{李东阳}《安平镇减水石坝记》:“揆之善溝者水潄之﹐善防者水淫之﹐兩者不亦兼而有之乎?”
人云亦云-汉语大词典
人云亦云
【1】随声附和,心无定见。《花月痕》第七回:“這{富川居士}也算嗜好與俗殊鹹酸﹐不肯人云亦云哩。”{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四四:“为表示他是属于{英国}府的﹐他不能随便的人云亦云的乱说。”{巴金}《随想录》第一集后记:“过去我吃够了‘人云亦云’的苦头﹐这要怪我自己不肯多动脑筋思考。”{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糟床過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亦-汉语大词典
亦
《廣韻》羊益切,入昔,以。【1】人的腋窝。《说文·亦部》:“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徐灏}笺:“隸變作‘亦’﹐即古‘腋’字﹐从大﹐左右作點﹐指事。”【2】副词。也;也是。《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真雖存矣﹐僞亦憑焉。”{唐}{杜甫}《垂老别》诗:“{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3】副词。又。《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吾以知其近近而遠遠﹐親親而疏疏也﹔亦知其貴貴而賤賤﹐重重而輕輕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湛水》:“{湛水}自向城東南﹐逕{湛城}東﹐時人謂之{椹城}﹐亦或謂之{隰城}矣。”《水浒传》第三九回:“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4】副词。尚;犹。《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唐}{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梁間燕雀休驚怕﹐亦未摶空上九天。”{宋}{范成大}《晓出古城山》诗:“墟市稍來集﹐筠籠轉山忙﹐吏事亦挽我﹐歸路盤朝陽。”【5】副词。已;已经。《诗·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孔颖达}疏:“亦﹐已也。”《战国策·楚策一》:“夫以一詐爲反覆之{蘇}{秦}﹐而欲經營天下﹐混一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韩诗外传》卷九:“非獨今日﹐自古亦然。”{唐}{杜甫}《独立》诗:“草露亦多濕﹐蛛絲仍未收。”【6】副词。仅仅;只是。《孟子·滕文公上》:“{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唐}{杜甫}《蒹葭》诗:“江湖後摇落﹐亦恐歲蹉跎。”【7】副词。皆。《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大誓》曰:‘{紂}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唐}{杜甫}《寄从孙崇简》诗:“牧豎樵童亦無賴﹐莫令斬斷青雲梯。”{宋}{范成大}《晓出古城山》诗:“空翠滴塵纓﹐何必濯滄浪?山家亦早作﹐迨此朝氣凉。”【8】连词。假如,如果。《诗·小雅·雨无正》:“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孟子·万章下》:“此五人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朱熹}集注:“若有{獻子}之家﹐則反爲{獻子}所賤。”【9】助词﹐无义。《诗·召南·草虫》:“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10】实在;毕竟。《庄子·德充符》:“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後汉书·窦融传赞》:“悃悃{安豐}﹐亦稱才雄。”{李贤}注:“亦猶實也。”【11】犹以。《易·未济》:“濡其尾﹐亦不知極也。”《晏子春秋·问上十三》:“賢而隱﹐庸爲賢乎?吾君亦不務乎是﹐故不知也。”《前汉书平话》卷下:“既大使要時﹐小人謹亦拜納﹐何必要錢。”【12】通“[奕]”。大。《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萬億及秭。”{郑玄}笺:“亦﹔大也。”【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14】通“[易]”。《列子·黄帝》:“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彊: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张湛}注:“亦﹐當作易。”《素问·气厥论》:“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亦。”{王冰}注:“食亦者﹐謂食入移易而過﹐不生肌膚也。亦﹐易也。”【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亦步亦趨-汉语大词典
亦步亦趨
【1】《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絶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后常以“亦步亦趨”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别人。{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長蘅}〕初所作詩﹐既描摩盛{唐}﹐苦無獨到﹐及一入{宋商邱}幕府﹐則又亦步亦趨﹐不能守其故我矣。”{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一切对亦步亦趋﹑处处模仿那种行为的批评并不是用来批评小孩子和初学者的。”亦作“[亦趨亦步]”。{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下》:“兹及爲矩爲規﹐亦趨亦步。”
亦何-汉语大词典
亦何
【1】何其;多么。{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爲哉!”{清}{方文}《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唐}{杜甫}《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亦聲-汉语大词典
亦聲
【1】指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如《说文·土部》:“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聲。”平既是“坪”的意符,又是“坪”的声符。
亦復-汉语大词典
亦復
【1】也。表示同样。{茅盾}《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世说新语·言语》“{德操}曰”{南朝}{梁}{刘孝标}注:“如君所言﹐亦復佳。”《後汉书·霍谞传》:“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廢者居多﹐差釐毫而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顔謝{桓公}”{南朝}{梁}{刘孝标}注:“一門之内﹐有忠與孝﹐亦復何恨!”
亦發-汉语大词典
亦發
【1】干脆。《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等子{獅子街}那裏﹐替你破幾兩銀子﹐買下房子﹐等你兩口子亦發搬到那裏住去罷。”
亦許-汉语大词典
亦許
【1】也许。{刘半农}《耻辱的门》诗:“这亦许是值得纪念的一天。”{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亦许他们掩藏﹐而实在他们自己也不懂。”
亦前-汉语大词典
亦前
【1】以前。《三国志平话》卷中:“三日亦前者﹐有{四川}{劉璋}拜起元帥﹐引軍五萬取{白帝城}路﹐有意傾{吴}。”
亦且-汉语大词典
亦且
【1】又,而且。《水浒传》第十二回:“制使又是有罪的人﹐雖經赦宥﹐難復前職。亦且{高俅}那厮現掌軍權﹐他如何肯容你?”《红楼梦》第五九回:“未免又氣又恨﹐亦且遷怒于衆。”{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非唯致果爲毅﹐亦且厲辭爲武。”《荀子·王制》:“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爲天下貴也。”
亦都護-汉语大词典
亦都護
【1】突厥语音译。我国古代{高昌回鹘}等突厥语诸部首领的称号,意为“幸福之主”或“神圣陛下”。一说,借用汉语官名“都护”加词首元音“亦”而成。《元史·巴而朮阿而忒的斤传》:“亦都護者﹐{高昌}國主號也。”
亦世-汉语大词典
亦世
【1】奕世,累世。《诗·大雅·文王》:“凡{周}之士﹐不顯亦世。”{马瑞辰}通释:“《魏書·禮志》引《詩》作‘不顯弈世’﹐《後漢書·袁術傳》注引作‘不顯奕代’……奕世即長世也。”《金石古文·汉执金吾丞武荣碑》:“廉孝相承﹐亦世載德。”{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引{宋}{汪应辰}《除郭振节度使制》:“不顯亦世﹐尚繼{汾陽}之休;無競維人﹐孰云{充國}之老。”
亦然-汉语大词典
亦然
【1】也是这样。《穀梁传·成公七年》:“免牲者﹐爲之緇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毛泽东}《论持久战》五二:“内线和外线--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但是主力军和游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系亦然。”{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二:“{周諫議}{湛}善射弩﹐十發十中的﹐隔屋射亦然。”
亦趨亦步-汉语大词典
亦趨亦步
【1】见“亦步亦趨”。
獅子搏兔, 亦用全力-汉语大词典
獅子搏兔, 亦用全力
【1】见“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無亦-汉语大词典
無亦
【1】不也。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左传·成公十二年》:“{子反}曰:‘如天之福﹐兩君相見﹐無亦唯是以一矢以相加遺﹐焉用樂?’”《国语·周语中》:“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時相見﹐將和協典禮﹐以示民訓則﹐無亦擇其柔嘉……體解節折而共飲食之。”{韦昭}注:“無亦﹐不亦也。”{明}{李东阳}《陆孝子诗序》:“且天下之語誶色忤﹐食稻衣錦者何限?不彼之責而責此﹐無亦自比於不孝﹐設淫辭而助之攻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丞曰:‘某新肄一曲﹐無亦願聞之乎?’”
愚者千慮, 亦有一得-汉语大词典
愚者千慮, 亦有一得
【1】见“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意亦-汉语大词典
意亦
【1】表示选择。还是。《战国策·秦策二》:“誠病乎?意亦思乎?”《荀子·修身》:“不識步道者﹐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意亦有所止之與?”【2】表示测度。大概,也许。{汉}{张衡}《西京赋》:“及帝圖時﹐意亦有慮乎神祇﹐宜其可定以爲天邑。”
盜亦有道-汉语大词典
盜亦有道
亦作“[盗亦有道]”【1】谓盗者亦有其为盗之道义。{明}{陈子龙}《平内盗议》:“盜之易治者﹐中多攜貳﹐更相捕斬。今也數十萬人﹐分數十枝﹐何以無相攻擊者﹐何以無率所部降者﹐豈盜亦有道乎?”《新唐书·王世充窦建德传赞》:“其間亦假仁義﹐禮賢才﹐因之擅王僭帝﹐所謂盜亦有道者。”{郑振铎}《集外·风涛三》:“盗亦有道!天下无道﹐赏罚征伐便自群盗出﹐呜呼!”《庄子·胠箧》:“{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而亦-汉语大词典
而亦
【1】连词。表示承接。《左传·成公二年》:“公即位﹐受盟于{晉}﹐會{晉}伐{齊}。{衛}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晉}﹐從於伐{齊}。”《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