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恿(慫恿)是什么意思
劝阻←→扇动 煽动 怂恿-反义词词典
劝阻←→扇动 煽动 怂恿quànzǔ-shāndòng shāndòng sǒngyǒng
【词性】:动
劝阻:劝人不要做(不好的事)。
扇动:鼓动(别人干坏事)。
煽动:扇动。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例】 随即把榔头摔得老远,说:“再这样下去就不是人!”跟着便到帐房间里结工钱,辞生意,凭谁劝阻也不答应。(陆文夫:《二遇周秦》) 理论太多的文章没有兴味,煽动的文字又往往使她想起那位高叫“打倒旧礼教”的黄先生。(茅盾:《虹》) 迫于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涂四塞,虽县心北风,欲行靡由。(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与曹操书》) 特别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俄〕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怂恿-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怂恿sǒngyǒng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劝阻(究竟应该怎样做,他拿不定主意,别人总是叽叽咕咕跟他说个不完,不知是~还是怂恿。)
鼓动 煽动 怂恿 撺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鼓动 煽动 怂恿 撺掇
鼓动gǔdòng 煽动shāndòng 怂恿sǒngyǒng 撺掇cuānduo
动词。表示以话语或文字等激发人的情绪,促使行动。
“鼓动”强调花一定的力气尽可能激起人的情绪;在感情色彩上是个中性词。例如:“剑波进一步鼓动大家的信心”(曲波:《林海雪原》);“农村中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成千上万的群众,形成一个大的力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不过大约心里原也藏着一点不平,因此动起笔来,每不免露些愤言激语近于鼓动青年的样子”(鲁迅:《三闲集·通信》);“‘四人帮’鼓动《答卷》作者四出搞反革命串连,为他们篡党夺权收罗反革命打手”(《人民日报》,1976.12.2);“陈西滢鼓动女大学生占据校舍”(鲁迅:《坟》)。
“煽动”强调以一定的手法激起别人的欲想或愿望,含有“以不正当的方式进行蛊惑”的意味,是贬义词。例如:“他们(按:指“四人帮”)在国内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在国外也是全面出击”(《人民日报》,1978.3.4);“要叫外边说咱学堂里有赤党分子煽动宣传——那,那连我余敬唐的脑袋瓜也要跟着长不住啦”(场沫:《青春之歌》)。
“怂恿”含有“从旁劝诱对方行动”的意味,有时含贬义,但不明显。例如:“我的老乡公输般……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鲁迅:《非攻》);“原来这位帝国主义者是极力怂恿蒋介石干这一手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撺掇”含有“采用刺激的手法从旁劝诱”的意味;是北方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得了,别再撺掇她了,人家是死了心不去的”;“婆婆还是找金铭。村里有的人也来撺掇”(孙犁:《婚俗》)。
劝阻 煽动 怂恿-反义词应用词典
劝阻 煽动 怂恿
劝阻 quànzǔ 煽动 shāndòng
怂恿 sǒngyǒng
【劝阻】动词。劝人不要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
〔例句〕
1.葛德文的劝阻虽是出于好意,却使得本来也许还有待发展的事态加速了进程。
2.20多年的沉寂之后,这一天,也许要算丁玲复出后最为辉煌的日子。巴金从上海为她写来长篇祝词。叶圣陶出任她的顾问,上午刚刚出院还执意参加招待会,被丁玲劝阻。
【煽动】动词。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常用做贬义。
〔例句〕
1.希特勒以他的组织能力和富于煽动的演说,很快就操纵了党的领导权,并扩大了党的队伍和影响。
2.听说他刚刚从城里回到原上,想煽动饥民起来闹事。
【怂恿】动词。鼓动(别人去做坏事)。贬义词。
〔例句〕
1.一些怕死的将领,在英美顾问的怂恿下,威胁丁汝昌投降。
2.他们以很高的技巧,暗示人们说种种假话,鼓励人们说种种假话,怂恿人们说种种假话,甚至维护种种假话。
怂恿-现代汉语大词典
怂恿sǒng yǒng
【释义】:
从旁劝说鼓动。浩然《艳阳天》:“因为马之悦的怂恿,焦振茂一咬牙,送焦淑红上了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