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三讓)是什么意思
三揖三讓-汉语大词典
三揖三讓
【1】古代迎宾之礼。《周礼·秋官·司仪》:“賓三揖三讓﹐登﹐再拜授幣。”{郑玄}注:“三揖者﹐相去九十步揖之使前也。至而三讓﹐讓入門也。”{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二十世紀﹐則兩文明結婚之時代也。吾欲我同胞張燈置酒﹐迓輪俟門﹐三揖三讓﹐以行親迎之大典。”《仪礼·乡饮酒》:“主人與賓三揖﹐至于階三讓。”{郑玄}注:“三揖者﹐將進揖﹐當陳揖﹐當碑揖。”
三讓-汉语大词典
三讓
【1】指{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邢昺}疏引{郑玄}注云:“{泰伯}﹐{周太王}之長子﹐次子{仲雍}﹐次子{季歷}。{太王}見{季歷}賢﹐又生{文王}﹐有聖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太王}疾﹐{太伯}因適{吴}採藥﹐{太王}殁而不返。{季歷}爲喪主﹐一讓也;{季歷}赴之﹐不來奔喪﹐二讓也;免喪之後﹐遂斷髮文身﹐三讓也。”{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讓﹐雄圖枕九圍。”{余疚侬}《三年五月一日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句吴}始啓宇﹐三讓來就封。”《後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太伯}建{邠}﹐{孔子}稱爲三讓。”【2】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礼记·礼器》:“三辭三讓而至。”《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階﹐三讓。”【3】再三责数其过失。《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未有衺惡者﹐三讓而罰”{贾公彦}疏:“三讓而罰者﹐凡欲治罰人者﹐皆先以言語責讓之﹐乃行治罰。”【4】谓以三种方式资助。《逸周书·酆谋》:“三讓:一近市﹐二賤粥﹐三施資。”{孔晁}注:“以財讓也。近來民市﹐旅資以思也。”{卢文弨}雠校:“〔旅資以思〕﹐疑當作‘施資以惠’也。”【5】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每代革易之際﹐以禪讓爲篡奪者﹐必有九錫文﹑三讓表﹑禪位詔册﹐陳陳相因﹐遂成一定格式。”《後汉书·和帝纪》:“故太尉{鄧彪}﹐元功之族﹐三讓彌高﹐海内歸仁﹐爲羣賢首。”《史记·高祖本纪》:“{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爲便﹐便國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汜水}之陽。”{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曹公}稱爲表不止三讓﹐又勿得浮華。”
讓三讓再-汉语大词典
讓三讓再
【1】见“讓再讓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