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复(駁復)是什么意思
驳复仇议-古文观止词典
驳复仇议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其文与韩愈并称,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议论文简洁严谨,精辟深刻;传记文写人状物,生动形象;寓言文犀利辛辣,含蓄凝练;游记文富于诗情画意,刻画入微,寄托深远,情景交融。韩愈曾经说柳文“雄浑雅健,似司马子长”,当是知人之言。
【说明】:
武则天时,同州下邽人徐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爽子元庆为父报仇,杀了赵师韫后,又去自首。当时谏臣陈子昂认为应当先“诛而后旌”。中唐的柳宗元却对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文中指出:如果徐父是含冤被杀,元庆为父报仇的行为就应受到表扬;如果徐父有罪当杀,元庆的行为当然不应肯定。这种看法显然比子昂正确。文章驳议透辟,立论稳妥,逻辑严密,分析中肯,说服力很强。
【原文】: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间,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驳复-现代汉语大词典
驳复bó fù
【释义】:
否定的回复。叶圣陶《逃难》:“李先生一手支着多胡的下颔,爽脆地给她个驳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