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本來)是什么意思
本来 原来 原-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本来 原来 原
本来běnlái20原来yuánlái20原yuán20
形容词。表示本有的。
“本来”强调作为本身的一种特质而具备着的;常同“面目”搭配组合。例如:“我们只是希望对历史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还以本来的面目”(《文艺报》,1979,11、12);“人既然不是神,按照人物的本来面目作历史的真实的描摹,正是艺术的现实主义所要求的”(《人民日报》,1979.12.10)。
“原来”强调改变之前所具备的。例如:“我还是照原来的教吧”(田汉:《关汉卿》);“不见你五年了,你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什么改变”。
“原”和“原来”意思一致;本是文言词,现已可出现于口语而逐渐失去文言的性质,但仍多在书面语里使用,有书面语色彩;一般直接修饰单音名词,后面不能带助词“的”。例如“使我大为惊异,这幅作品竟是复制的,并非原画,荣宝斋的技术简直到了乱真的地步”;“欲救民国,所可采者惟有两途:其一则为维持原状……其二则重新开始革命事业”(《孙中山选集》)。
本来 本 原 原本 原来-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本来 本 原 原本 原来
本来běnlái20本běn156.157原yuán20 原本yuánběn100原来yuánlái20
副词。表示“先前是如此地”的意思。
“本来”强调先前本身的状况。例如:“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本质上还有一些缺点”(鲁迅:《阿Q正传》);“本来是蛇虫蜿蜒、荆榛遍地的荒凉小岛,经过他们付出艰苦劳动,在上面建起了坚固的营房”(秦牧:《长河浪花集》);“我们本来对她了解很不够”(黄宗英:《大雁情》);“还需要指出,在新的一代知识分子中,大多数人本来就是劳动人民的子弟”(《人民日报》,1979.11.28)。
“本”和“本来”意思一致,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官本不重,无官身更轻。’”(郭沫若:《洪波曲》);“我这次到松花江畔,本是顺便找我的俄文馆同学——一个船长,可惜他没有在那里”(《瞿秋白文集》,第一卷);“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鲁迅:《呐喊·自序》)。
“原”侧重于原先如何。例如:“他原想说‘本来就是小事’,但临时又觉得不妥当,便打算改作‘本来就总有方式妥协’”(茅盾:《子夜》);“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鲁迅:《阿Q止传》)。
“原本”兼强调“本”和“原”所强调或侧重的意思;有书面语色彩,北方口语里一般不用,书面语里也较少用。例如:“他……吩咐老伴热一壶酒,切一盘熟肉。我忙加以拦阻,二兰妈说:‘这原本是准备明天办喜事的,现成。’”(《小说月报》,1980,3);“她原本是个好姑娘,挺聪明,挺义气的,只因穷,才跳下了苦海”(《花城》,第一集,1979)。
“原来”强调起先固有的状况和样子。例如:“血压原来是170/80毫米汞柱,一个疗程的,血压下降为130/60毫米汞柱”(《文汇报》1980.1.28);“原来我走一公里路就感到胸闷,治疗后胸闷感觉好多了”(同上);“这村子原来是树木成林的,现在竟然光秃秃的没有一点树荫”。
原来 本来-近义词应用词典
原来 本来
原来 yuánlái 本来 běnlái
【原来】起初,没有改变过的。如:
1.石像,连下面的台子,一点儿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在地上。
【本来】原有的,原先,先前。如:
2.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
辨析:“原来”指起始未变的情况,如原来的情况,原来的面目,原来的水面等。“本来”指先前的,强调原先的情况,如本来的面貌,本来的情形等。
本来面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本来面目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人本有的心性。后用以指人或事物原来的模样。□《景德传灯录·袁州蒙山道明禅师》: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又,宋·苏轼《老人行》:本来面目常如故。《镜花缘》四六:故枣怪面似黑枣,橘怪面似黄橘。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本来-佛源语词词典
本来
佛教用以指人本有的心性。《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汝若便言法身既是本来,何用修者,此是起断灭相也。”《古尊宿语录》卷四十:“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暗却本来人。”上古汉语末期,指事物初始之时,引申为原来。三国·魏·曹操《选举令》:“事本来台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佛教用为佛家哲学专用意义。现代汉语承用上古汉语引申义。杨朔《京城漫记》:“这地方在北京南城角,本来是京城有名的风景区。”
本来面目-佛源语词词典
本来面目
指人与生俱来的自有的心性。《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五灯会元·卷三·南泉普愿禅师》:“师问:‘不思善,不思恶,思总不生时,还我本来面目来。’曰:‘无容止可露。’”中古汉语依字面意义承用,意为“原来的样子”。宋·苏轼《老人行》:“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现代汉语承中古汉语普通语用法,作为成语使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七》:“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本来无一物-佛源语词词典
本来无一物
佛家认为宇宙的初始状态是无,世界的本质是虚空,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虚无。这是禅宗传说六祖慧能和尚得以继承五祖弘忍法师衣钵的偈诗中的一句,后来不仅成为禅宗偈语的经典,在中国一般社会文化中也广为流传。偈诗的写作过程成为千古佳话。《五灯会元·卷一·五祖弘忍大满禅师》:“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卢名慧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何来?’卢日:‘岭南。’祖曰:‘欲须何事?’卢日:‘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知是异人,乃诃曰:‘著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入碓坊(辗米坊),服劳于杵臼之间,昼夜不息。经八月,祖知付授时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莫使惹尘埃。’祖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土卢珍《绘楞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念诵。卢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卢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卢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卢曰:‘子不信邪!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卢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卢自秉烛,请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后见此偈曰:‘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师语,遂不之顾。逮夜,祖潜诣碓坊,问曰:‘米白也未?’卢曰:‘白也,未有筛。’祖于碓以杖三击之,卢即以三鼓入室。祖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卢行者跪受衣法,启曰:‘法则既受,衣传何人?’祖曰:‘……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也。’卢曰:‘当隐何所?’祖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卢礼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迈,大众莫知。”
还我本来面目-佛源语词词典
还我本来面目
回归人的本心本性,即众生本自具备的佛性。禅宗强调识见本心,方可成佛。人们降生就带来一种先天的佛性,这种佛性就是人的本性,而降生以后就受到尘世的染污,产生诸多烦恼、束缚,使人失去了与生俱来的佛性,或谓使佛性蒙上了厚厚的各种尘垢。人们通过修道炼佛,拂去种种尘垢,摆脱各种烦恼、束缚,使身心清静,恢复原有的本性,则可以成佛,即是还我本来面目。《五灯会元·卷三·南泉普愿禅师》:“问:‘青莲不随风火散时是甚么?’师曰:‘无风火不随是甚么?’僧无对。师问:‘不思善,不思恶,思总不生时,还我本来面目来。’曰:‘无容止可露。’”
本来-现代汉语大词典
本来běn lái
【释义】:
①原来,原先。杨朔《京城漫记》:“这地方在北京南城角,本来是京城有名的风景区。”②原有的。如:本来面目。③指人本有的心性。黄人《〈小说林〉发刊词》:“心理之辟,尤在昧厥本来。”④表示理该如此。如:本来就该这么办。
本来面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本来面目běn lái miàn mù
【释义】:
原来的样子。鲁迅《门外文谈七》:“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