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冠)是什么意思
合瓣花冠←→离瓣花冠-反义词词典
合瓣花冠←→离瓣花冠hébànhuāguān-líbànhuāguān
【词性】:名
合瓣花冠:花瓣相连的花冠,如番茄、南瓜的花冠。
离瓣花冠:花瓣相互离开的花冠,如蝴蝶花的花冠。
戴冠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戴冠郎dài guān láng
【释义】:
指称雄鸡。因其头有红冠,故拟人而命名。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鸡曰戴冠郎。”
花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花冠huā guān
【释义】:
借指雄鸡,以其红冠如花,故称,宋·孙光宪《浣溪沙》词:“花冠闲上午啼墙。”
冠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冠弁guàn biàn
【释义】:
古代礼帽的总称《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镂有等差,是所以庸饰之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旬日损坏。”
冠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冠帽guàn mào
【释义】:
即帽子。《晋书·谢万传》:“尝与蔡系送客于征肤亭,与蔡争言。系推万落床,冠帽倾脱。”《南史·王僧祐传》:“服阕,发落略尽,殆不立冠帽。”
冠冕-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冠冕guàn miǎn
【释义】:
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汉书·明帝纪》:“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履以行事。”明·梁辰鱼《綄纱记·送饯》:“去其冠冕,作彼庸奴。”亦喻仕官。
却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却冠què guàn
【释义】:
鱼皮制的帽子。《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裴骃集解引徐广曰:“《战国策》……又一本作“鲑冠黎緤也。”鲑冠,亦称“鳀冠”。鲍彪注:“鳀,大鲇,以其皮为冠。”
圆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圆冠yuán guān
【释义】:
古代儒生戴的一种帽子。《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圆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
南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南冠nán guān
【释义】:
本指春秋时楚人之冠。借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杜预注:“南冠,楚冠。”后因指囚犯为“南冠”。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西陆,指秋天,见“秋天”条。宋·文天祥《真州杂赋》诗:“十二男儿夜出关,晓来到处捉南冠。”清·顾炎武《赴东》诗之三:“未得诉哀情,已就南冠絷。”
南冠客-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南冠客nán guān kè
【释义】:
借指囚犯。清·赵翼《瓯北诗话·汪水云砚歌》:“同队者万卷书,作伴者之尺琴,为南冠客供清吟。”清·颜光敏《送朱锡鬯之济南》诗:“讼庭尚有南冠客,莫向燕台思故人。”亦指南方人。参见“南冠”条。
冠冕堂皇-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冠冕堂皇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成〉形容表面上庄严或体面的样子。可以作谓语、定语。
这种说法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实却经不起推敲|这人总爱讲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做什么事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衣冠楚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衣冠楚楚yīguānchǔchǔ
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华美——不修边幅(别看也在家时~,外出时总是衣冠楚楚的。)
挂冠-古语词今用词典
挂冠guàguān
将帽子挂在城门上。西汉末年,王莽想独自专权,以哀帝年少,母系外姓专权,扰乱国家,危及安全为借口,将平帝母及其母系子弟皆赐封外地,不准进入京城。王莽的儿子王宇怕平帝长大后怨恨其父,悄悄与其师吴章商量,想劝谏其父。其师认为不可以。王莽迷信鬼神,吴章建议可用鬼惊吓,让王莽害怕。王宇用其计,派吕宽晚上将血洒在王莽住房的门上,以此说明天地不容,鬼神已向他发出了警告。不料被守门的官吏发觉,事情败露。王莽将其子王宇送进监狱,用药毒死。其妻正怀孕待产,也未能幸免于死。蓬明,字子康,北海都昌人。听说王莽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后,认为三纲已绝,祸将及人。“即解衣冠,挂东都城门,将家属客于辽东。”(立即解下朝衣、官帽,将其挂在东都城门上,并携带着家属离去,客居在辽东。)直到天下平定,方才返回。(《后汉记(卷五)·光武帝纪》,参见《汉书·王莽传上》)后引申为:辞职、弃官。
今沿用引申义。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文化问题总算告一段落,于是来考察盒子的内容了:大家一致称赞着饼样的精……便议论纷纷;有的咬一口松皮饼,极口赞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光明日报》:“他糊里糊涂得到了昏君的信任,封官加职飞黄腾达,但官场的丑恶终使这个善良人挂冠回归故里。”
弱冠-古语词今用词典
弱冠ruòguàn
弱;年少。冠;加冠,戴帽。古礼对人生作了阶段的划分,以十年为节,有不同的称说和要求。人生十年曰幼,即幼年时期,开始学习;“二十曰弱,冠。”(二十岁已成人,贵族子弟行加冠礼。但此时身体尚弱。)三十曰壮,身体发育成熟,已能自主,可成家娶妻。(《礼记·曲礼上》)后引申为:二十岁,或二十岁左右年龄。
今沿用词义。
陈毅《咏三峡》:“弱冠去国日,如今四十年。”《小说月报》:“路通之后,村一壮汉携已弱冠之子赶岸堤卖瓜果,子眼间洞开,惊而呼道:‘爹,这回咱总算到了北京了!’”《成都晚报》:“未及弱冠之年的他,工余刻苦攻读马列,自学俄语,星期天也很少休息。”
面如冠玉-实用委婉语词典
面如冠玉
喻指男子貌美。“冠玉”,古时装饰在帽子上的美玉。或作“美如冠玉”。
凤冠霞帔-实用委婉语词典
凤冠霞帔
喻指极为华美的饰物。“凤冠”,原指皇帝赏赐的头饰;“霞帔”,帔子的一种,以云霞为纹而得名。“帔”,古代妇女披在肩背上的无袖服饰。
一时之冠-实用委婉语词典
一时之冠
意为在一个时期处于领先的位置,令人叹服。
不背十字架,戴不上王冠-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背十字架,戴不上王冠
婉指经受不住艰难困苦考验的人,难以成为杰出的人。欧美谚语。
沐猴而冠-实用委婉语词典
沐猴而冠
原意指称猴子戴上帽子,好像人样。沐猴即猕猴。婉指人刻意装扮自己,虚有仪表。明佚名《十探子》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也作“衣冠沐猴”、“沐猴冠冕”。
冠 冕 巾 弁 胄 帽-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冠 冕 巾 弁 胄 帽
[冠guān 冕miǎn 巾jīn 弁biàn 胄zhòu 帽mào]
同 帽子。
异 【冠】 帽子的总称。《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沐:洗头。弹冠:掸掸帽子)《汉书·霍光传》:“免冠顿首谢”。成语有“怒发冲冠”。
【冕】 ①大夫以上的贵族所戴的礼帽。《左传·哀公十五年》:“服冕乘轩”。(服:戴。轩:高级官员乘的车)杜预注:“冕,大夫服;轩,大夫车。” ②特指帝王的礼帽。如《汉书·东方朔传》:“冕而前旒”。(旒:音liú,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 ③后以“冕旒”作帝王的代称。
【巾】 头巾,扎在头上的织物。本是庶人平民戴的,汉代以后贵族也有以裹巾为雅的。李白《嘲鲁儒》诗:“首戴方山巾”。(方山巾:一种儒生所戴的头巾)柳宗元《赠江华长老》诗:“室空无侍者,巾履唯挂壁。”
【弁】 ①用皮革做成的帽子。最初为帝王狩猎时所戴,后来成为贵族戴的礼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庄公)不说弁而死于崔氏。”(说:音tuō,脱,脱掉)《尚书·金滕》:“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滕之书”。(尽弁:都穿上朝服) ②后来又为武官所戴,所以旧时低级武职又称“弁”,如“马弁”。(马弁:旧时军官的护兵)
【胄】 金属制成的头盔,作战时用以保护头、颈。贾谊《治安策》:“将吏被介胄而睡”。(被:披。介:甲。睡:打瞌睡)
【帽】 后起字。杜甫《饮中八仙歌》:“脱帽露顶王公前”。
争夺冠军-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争夺冠军
冠军指体育等竞赛的第一名。有时候是两个人或者两支队伍决赛的胜方得冠军,负方自然只能得亚军,如许多球类决赛。这种情况下,是争夺冠军,没有谁争夺亚军。所以这种时候不能说成“争夺冠亚军”。
衣冠楚楚 衣衫褴褛-反义词应用词典
衣冠楚楚 衣衫褴褛
衣冠楚楚 yīguānchǔchǔ
衣衫褴褛 yīshānlánlǚ
【衣冠楚楚】形容服装整齐漂亮。也作“衣裳楚楚”。
〔例句〕
1.一星期内有这么两三次他衣冠楚楚地出门去了。
2.张如其言,推扉一觑,则内有美少年,相视而笑,衣裳楚楚,眉目如画,转瞬之间,不复睹矣。
【衣衫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例句〕
1.(郭信)为晟教幼子,衣衫褴褛,身寒欲颤,月得千钱。
2.推门进来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
〔应用例句〕
来这家茶馆喝茶的:有年青的,有年老的;有衣冠楚楚的,也有衣衫褴褛的。
弹冠-古文观止词典
弹冠tán guān
一、弹去帽子上的灰尘(1)。《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
二、比喻准备出仕,即将做官(1)。《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一日没有了管仲,那么三个人就可以为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了。
方山冠-古文观止词典
方山冠fāng shān guàn
【词性】:名词
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帽子(1)。《方山子传》: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这不就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冠-古文观止词典
冠guān
【词性】:名词
帽子(9)。《子革对灵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楚王〕脱掉帽子、披肩,丢掉鞭子,同他谈话。《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邹忌〕早上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冠-古文观止词典
冠guàn
【词性】:动词
一、古礼。男子年二十岁而加冠之称,表示已经成年(2)。《贾谊治安策一》: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诸侯王大都长大成人。《送杨少尹序》,杨侯始冠。——杨君刚刚成年。
二、读guān。戴帽,戴上帽子(3)。《冯煖客孟尝君》: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样快感到奇怪,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去见他。《送石处士序》:冠带出见客。——〔先生〕戴上帽子,系好带子,出来会见客人。《心术》: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如果〕戴了头盔,穿上甲衣,靠在兵器上睡觉,那么一个孩子就可以拉开弓射杀你了。
三、位居前列,位居第一(3)。《李陵答苏武书》:义勇冠三军。——义气勇敢在全军位居第一。《北山移文》:冠百里之首。——他在全县中位居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太尉凭着雄才大略,在天下大臣中位居前列。
冠帝之伦-古文观止词典
冠帝之伦guān dài zhī lún
戴冠束带之辈。指六国诸侯(1)。《秦楚之际月表》: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到秦始皇才能兼并六国诸侯。
冠盖-古文观止词典
冠盖guān gài
冠服和车盖(1)。《晁错论贵粟疏》:千里游敖,冠盖相望。——〔那些商人〕到千里外游玩,一路上冠服和车盖可彼此相望,前后不绝。
冠缨-古文观止词典
冠缨guān yīng
系在颌下的帽带(2)。《滑稽列传》:冠缨索绝。——帽带完全断了。《张益州画像记》:公像在中,朝服冠缨。——张公的像悬挂在堂中,穿朝服,系帽带。
黄冠-古文观止词典
黄冠huáng guān
【词性】:名词
道士所戴束发之冠。其色尚黄,故称(1)。《放鹤亭记》: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
南冠-古文观止词典
南冠nán guān
楚国的帽子。因楚国在南,所以称之为南冠。这里用作动词,“戴着楚国的帽子”(2)。《单子知陈必亡》: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戴着楚国的帽子到夏姬家去了。《单子知陈必亡》: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丢掉周朝的礼服,戴着楚国帽子出去,不也轻视礼法吗?
卿子冠军-古文观止词典
卿子冠军qīng zǐ guàn jūn
【词性】:名词
指楚国上将宋义。卿子,犹言公子,敬称。宋义是上将军,是全军之冠,所以合称为“卿子冠军”。宋义奉命救赵时,同项羽主张不同。宋义在说话中激怒了项羽,项羽就在一次进见时杀死宋义,假说宋义谋反,自己奉命除掉他(5)。《范增论》: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范增的离开,应当是在项羽杀死宋义的时候。《范增论》: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在许多人的中间赏识宋义,把他提拔起来做上将。《范增论》: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当项羽杀死宋义时,范增和项羽肩并肩事奉义帝,君臣的名分还没有确定。
弱冠-古文观止词典
弱冠ruò guàn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1)。《滕王阁序》:等终军之弱冠。——向年方二十岁的终军看齐。
大市里卖平天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市里卖平天冠
【释义】:
平天冠:帝王祭祀时戴的冠冕。在集市上卖平天冠,自然没人来买。比喻不合时宜的技艺,虽好也无售处。《西湖二集》九:那戎昱自负才华,到这时节重武之时,却不道是大市里卖平天冠兼挑虎刺,这一种生意,谁人来买?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释义】:
纳履:提鞋子。经过瓜田不要弯身提鞋子,以免人怀疑偷摘瓜。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以免人怀疑偷摘李子。□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比喻处在容易遭嫌疑的地方,要尽量回避。《警世通言》一六:小夫人道:“不合信媒人口,嫁了张员外,……我如今一身无所归着,特地投奔你。你看我平昔之面,留我家中住几时则个。”张胜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来张胜家,断然使不得。”《咒枣记》九:真人道:“小娘子差矣,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嫌疑之际,不可不谨,请回避,倘有人知道,不当稳便。”《金石缘》一九:云程道:“既非妖魅,男女有别,此是我的书室,难道不怕旁人议论么?古语云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怎么独自睡我书房?”
⊙李下不整冠
《天妃娘妈传》四:何方小畜有此大胆!凡物各有其主,汝独不闻李下不整冠乎?白昼撞入人家,当以盗摸而论。
冠虽敝不置于足,履虽鲜不加于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冠虽敝不置于足,履虽鲜不加于首
【释义】:
冠:帽子。敝:败坏。履:鞋。帽子虽破不穿在脚上,鞋子虽新也不戴在头上。比喻贵贱轻重的社会等级秩序不允许颠倒。□《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履虽贵,足必履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五:自古到今,有中国才有夷狄。中国为君为父,夷狄为臣为子。冠虽敝不置于足,履虽鲜不加于首。你自今以后,敢有故违,我拿你这些番狗奴,如泰山累卵,你晓得么?
李下整冠,瓜田纳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李下整冠,瓜田纳履
【释义】:
比喻处于嫌疑之地。□语本《乐府诗集·君子行》。《醒名花》三:杏娘哭道:“李下整冠,瓜田纳履,嫌疑之际尚且不可,何况现拿一人作证,传扬出去,有口难辩,一生名节不料丧在你手里。”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冠-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冠guān
①帽子。《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徒跣,以头抢地尔。”《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新浴者必振衣。”③状如帽子的东西,如“鸡冠”“花冠”。《促织》:“临视,则虫集~上,力叮不释。”
另见guàn。
【冠盖】①官吏的冠服和车盖。《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相属于魏。”②借指高官。班固《西都赋》:“~如云,七相五公。”杜甫《梦李白》之二:“~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冠冕】①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②仕宦的代称。《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今汝先人,世有~。”③首位,第一。《史通·鉴识》:“盖《尚书》古文,六经之~也。”
冠-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冠guàn
①戴帽子,戴。《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乎?”《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切云之崔嵬。”(切云:高冠名。)②古代的一种仪式。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又:“男子二十~而字。”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某子~毕。”③覆盖。张衡《东京赋》:“结云阁,~南山。”④超出众人,居于首位。《史记·萧相国世家》:“位~群臣。”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一时。”
另见guān。
【冠绝】远远超过。《宋书·颜延之传》:“文章之美,~当时。”柳永《玉蝴蝶》:“选得芳容端丽,~吴姬。”
【冠军】列于诸军首位。《史记·项羽本纪》:“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
【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古者重~。”
【冠首】首位。《北齐书·崔昂传》:“唯昂独为~,朝野荣之。”
【冠者】指成年人。《论语·先进》:“~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南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南冠nán guān
【释义】: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南冠,春秋时楚人之冠。后因以“南冠”借指囚犯。田汉《南京狱中》:“夜半呻吟杂啸歌,南冠何幸近名河。”
争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争冠zhēng guàn
【释义】:
争夺冠军。《体育报》1984.3.30:“(体育健儿)争冠夺魁的业绩,不仅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更能鼓舞人们为中华新的崛起而忘我的工作、学习。”
全能冠军-现代汉语大词典
全能冠军quán néng guàn jūn
【释义】:
田径、体操、武术等全能比赛第一名的称号。
免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免冠miǎn guān
【释义】:
①脱帽。②不戴帽子。如:交二寸半身免冠照片三张。
凤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凤冠fèng guān
【释义】:
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帽,上有金玉制成凤凰形的装饰。汉代时候只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人庙行礼时才戴。其制历代多有更改。旧时一般妇女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举行婚礼时。碧野《没有花的春天》:“另外叫了一个长工到村子里去请一队吹鼓手来,预备好花轿凤冠。”
冠1-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1guān
【释义】:
①帽子的总称。如:免冠。②物体的顶端部分或像帽子的东西。如:树冠;花冠;鸡冠。
冠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子guān zi
【释义】:
鸟类头上的冠状突起物。周立波《下放的一夜》:“她依了这话,向卜大老倌借了一只冠子很深的雄鸡,用剪子铰去一块冠子尖,血喷出来了。”
冠心病-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心病guān xīn bìng
【释义】: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可产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冠状动脉-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状动脉guān zhuàng dòng mài
【释义】:
供给心脏养份的动脉。起自主动脉,分左右两支,环绕在心脏表面。管腔因病理变化而缩小或阻塞,会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心肌缺氧,产生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
冠服-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服guān fú
【释义】:
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叶圣陶《马铃瓜》:“从甬道走来两个冠服的人与六七个书吏,我也不知道那两个是什么官。”
冠冕-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冕guān miǎn
【释义】:
①古代帝王、官员所带的帽子。②比喻首位。徐迟《入峡记》:“长江的治理和综合开发已经在筹划着了。它,毫无疑问的,将是我国建设事业中最伟大的一个建设,一个冠冕。”③盖过,居于首位。郭沫若《南冠草》:“令尊彝仲先生道义文章,冠冕人伦。”④体面,光彩。鲁迅《致姚克》:“譬如‘伟人’‘教授’‘学者’‘名人’‘作家’这些称呼,当初何尝不冠冕,现在却听去好像讽刺了。”
冠冕堂皇-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冕堂皇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释义】:
①庄严正大。常用为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正大,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你们当议员的,只要表面上冠冕堂皇,大家过得去就行,不必吹毛求疵罗!”②形容某种行为是公开的或合法的。鲁迅《二十四孝图》:“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
冠盖相望-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盖相望guān gài xiāng wàng
【释义】:
指使者或仕宦富豪之人,一路上往来不绝。郭沫若《在庆祝伊拉克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期间两国之间的使节往还冠盖相望,行旅客商不绝于途。”
冠缨-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缨guān yīng
【释义】:
指仕宦。陈炜谟《狼筅将军》:“他是世代冠缨,满室钩牒,金鸡寺的荷花有多少朵,他家就有多少官。”
冠螺-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螺guān luó
【释义】:
又称唐冠螺。软体动物。贝壳大,坚而厚,高约30厘米。全壳帽状。壳口附近有瓷光,颜色鲜艳。广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我国台湾和南海诸岛都产。肉可食。壳供观赏和制贝雕等用。
冠2-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2guàn
【释义】:
①古代男子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如:冠利。②超出众人,居于首位。马南邨《有书赶快读》:“他在青年时代,勤奋读书,过目不忘,为同辈之冠。”③加在前头。郭沫若《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上面冠上了‘革命的’,跟过去的当然有所不同。”④指冠军。如:五连冠。⑤姓。
冠礼-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礼guàn lǐ
【释义】:
古代男子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出家人受了大戒,从沙弥升为和尚,正和我们在家人行过冠礼,由童子而为成人相同。”
冠军-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军guàn jūn
【释义】:
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也泛称得第一者。韦君宜《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不要说在全国,就是在全县里我们也并没有夺得冠军。”
冠军赛-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军赛guàn jūn sài
【释义】:
即锦标赛。
冠首-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首guàn shǒu
【释义】:
加在前头。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字冠首。”
冠绝-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绝guàn jué
【释义】:
远远超过。许地山《无忧花》:“她底舞艺本是冠绝一城的。”
危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危冠wēi guān
【释义】:
古时的高冠。郭沫若《湘累》:“他们要把我这美洁的莲佩扯去,要把我这高岌的危冠折毁。”
云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云冠yún guān
【释义】:
像帽子一样覆盖在上面的云。借指高帽。郭沫若《银杏》:“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
发上冲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上冲冠fà shàng chōng guān
【释义】:
同“怒发冲冠”。如:她这一气,真是发上冲冠,随手将手帕内包的东西向他脸上摔来。
发冲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冲冠fà chōng guān
【释义】:
同“发上冲冠”。龚华声等《普通党员》:“他发冲冠,气冲霄,怒火燃烧;心如割,肠如绞,热泪双抛。”
堂皇冠冕-现代汉语大词典
堂皇冠冕táng huáng guān miǎn
【释义】: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邹韬奋《读〈苏联宪法草案〉》:“各国的宪法里,有些地方也未尝不说得堂皇冠冕,但只是字面上的工夫,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参见“冠冕堂皇”。
挂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挂冠guà guān
【释义】:
指辞官,弃官。鲁迅《理水》:“有的咬一口松皮饼,极口叹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
摘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摘冠zhāi guàn
【释义】:
夺得冠军。《报刊文摘》1987.8.4:“他们欢呼,呐喊,切望中国球员在所有5个项目中都一举摘冠。”
花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花冠huā guān
【释义】:
①花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若干花瓣组成。花冠各瓣完全分离的称离瓣花冠;全部或基部合生的称合瓣花冠。秦牧《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就拿鲜花来说吧,它们各有花冠上微小的纤毛,各有花青素。”②旧时妇女所戴的装饰美丽的帽子。巴金《灭亡》:“他看不清楚她底脸,她底被花冠上垂下的珠串遮住的脸。”
夺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夺冠duó guàn
【释义】:
夺取冠军。《人民日报》1984.10.7:“一个优秀运动员不仅能在运动项目上夺冠,在思想品质上也要过得硬。”
唐冠螺-现代汉语大词典
唐冠螺táng guān luó
【释义】:
即冠螺。
峨冠博带-现代汉语大词典
峨冠博带é guān bó dài
【释义】:
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鲁迅《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的理想,是在革命以后,‘重见汉官威仪’,峨冠博带。”
沐猴而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语出《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沐猴,即猕猴。黎汝清《冬蕾》:“君不见,国家栋梁被残酷地摧残,而民族的丑类正沐猴而冠吗?”
怒发冲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沙汀《闯关》:“他怒发冲冠,他咬牙切齿,而他显然还没有尽情发作。”
连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连冠lián guàn
【释义】:
对连续多次蝉联冠军者的称呼。《体育报》1984.2.22:“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
遁迹黄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遁迹黄冠dùn jì huáng guān
【释义】:
避开尘世而做道士。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道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道冠dào guān
【释义】:
道士戴的帽子。鲁迅《起死》:“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
张冠李戴-现代汉语大词典
张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 dài
【释义】: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如:此种类书,卷帙浩大,又出于众手,因此不能保证在引书上完全不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弱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弱冠ruò guàn
【释义】:
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世遂称男子二十或二十左右的年纪为弱冠。刘绍棠《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
弹冠相庆-现代汉语大词典
弹冠相庆tán guān xiāng qìng
【释义】:
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一人当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也泛指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蒋光慈《乡情》:“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弹冠相庆。”
珠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珠冠zhū guān
【释义】:
珠饰的帽子。鲁迅《孤独者》:“(她)穿着描金的衣服,戴着珠冠。”
纸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纸冠zhǐ guān
【释义】:
纸糊的帽子。喻名不副实的称号。鲁迅《在钟楼上》:“在钟楼上的第二月,即戴上了‘教务主任’的纸冠的时候,是忙碌的时期。”
王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王冠wáng guān
【释义】:
帝王之冠。也比喻国家主权。徐特立《送董老赴京》:“万国王冠落,吾京独屹然。”
球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球冠qiú guàn
【释义】:
球面被一个平面所截得的部分。这个截面圆叫做“球冠的底”。垂直于截面的直径在截面跟球面之间的线段长叫做“球冠的高”。
极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极冠jí guān
【释义】:
火星两极附近白色明亮的部分。科学家认为这是薄冰层所构成。李杭《秋夜谈火星》:“在大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火星两极的白色帽子,叫做极冠。”
荣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荣冠róng guān
【释义】:
桂冠。郭沫若《文学革命之回顾二》:“不久之间文学革命的荣冠差不多归了胡适一人顶戴。”
树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树冠shù guān
【释义】:
乔木树干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其状如冠,故称。郭沫若《下乡去三》:“我真爱那白果树,我爱它那独立不倚、孤直挺劲的姿态,我爱它那鸭掌形的碧叶,那如夏云静涌的树冠。”
柔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柔冠róu guān
【释义】:
指雄鸡头上的肉冠。郭沫若《春之胎动》:“楼下一只白雄鸡,戴着鲜红的柔冠,长长的声音叫得已有几分倦意了。”
桂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桂冠g uì guān
【释义】:
用桂叶、桂花编制的帽子。取其清香高洁。又,仙女达芙妮为躲避阿波罗的追求而变成一颗月桂树后,阿波罗把月桂树定为他的圣树,用月桂树枝叶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并称若想要得到他的好感应当同他一样头戴用月桂树枝叶编成的花环。古代希腊人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以桂冠。后以指某种光荣称号。以“桂冠诗人”代指杰出的诗人。秦牧《蜜蜂的赞美》:“我们尽可把蜜蜂人格化,为它献上一顶桂冠。”
桂冠诗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桂冠诗人guì guān shī rén
【释义】:
见“桂冠”。
毛冠鹿-现代汉语大词典
毛冠鹿máo guān lù
【释义】:
哺乳动物。体长82厘米~119厘米。额部有一簇黑色长毛。角短小,不分叉,隐于毛丛中。雄性上犬齿发达。体毛一般为黑褐色,腹面白色。栖息于亚热带山区树林中,性机警,多成对活动。主产于我国浙江、云南、陕西、甘肃、安徽、广西等地。肉可食,皮可制革。
文冠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冠果wén guān guǒ
【释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褐色。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或披针形。春季先开放、后长叶。蒴果绿色。分布于我国华北、陕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地。种子可食。也可榨油供食用或制肥皂。花可供观赏,又是良好蜜源。
金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金冠jīn guān
【释义】:
饰金的冠;王冠。郭沫若《洪波曲》:“自有历史以来,任何帝王的金冠,我不相信,还有比这‘民族领袖’的徽号更加辉耀的吧?”
白冠长尾雉-现代汉语大词典
白冠长尾雉bái guān cháng wěi zhì
【释义】:
又称长尾野鸡。体形似家鸡,有长尾。雄鸟体长1.5米(包括尾长约1.2米)。羽色华丽。上体棕黄色,两翅黑褐色;中央两对尾羽最长,银白色,有黑、栗色相间的横斑。头、颈洁白如雪,前额至脑后有一黑色羽带。雌鸟尾短,长度仅雄鸟的三分之一。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北部山区。善奔走,也能久飞。主食植物的浆果、坚果和种子等。雄鸟好斗。为观赏珍禽。尾羽常作中国京剧武生的头冠。国内外都有饲养。
皇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皇冠huáng guān
【释义】:
皇帝戴的帽子。巴金《长生塔》:“(皇帝)就是那个整天坐在宫殿里,头戴皇冠的怪物。”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guā tiánbù nà lǚ 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释义】:
语出《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意为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鸡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鸡冠jī guān
【释义】:
①鸡头上的肉冠。②草本植物。一年生,花状如鸡首之肉冠。
鸡冠石-现代汉语大词典
鸡冠石jī guān shí
【释义】:
即雄黄。
鸡冠花-现代汉语大词典
鸡冠花jī guān huā
【释义】: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或披针形。夏秋开花,穗状花序肉质,似鸡冠,故名。花有红色、紫色、黄色、橙色等。栽培供观赏。花和种子可入药。
衣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冠yī guān
【释义】:
①衣和冠。泛指衣着,穿戴。徐迟《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也专指礼服。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②代称绅、士大夫。高旭《元旦》:“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
衣冠冢-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冠冢yī guān zhǒng
【释义】:
典出《汉书·郊祀志上》:“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后因称只埋葬死者衣冠的坟墓为衣冠冢。袁鹰《校园随想》:“那是半年多以后在昆明被暗杀的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冢。”
衣冠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冠墓yī guān mù
【释义】:
即衣冠冢。柳亚子有《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
衣冠楚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冠楚楚yī guān chǔ chǔ
【释义】:
形容穿戴整齐漂亮。楚楚,鲜明的样子。语出《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柳青《创业史》:“郭世富经常把自己装扮得衣冠楚楚。”
衣冠禽兽-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冠禽兽yì guān qín shòu (
【释义】:
“衣”,今多读yī)穿衣戴帽的畜牲。比喻不知礼义,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生一样的人。徐迟《狂欢之夜》:“在这座最庄严的城中,却有着一群荒淫无耻的,丑态百出的,伤天害理的,穷凶极恶的衣冠禽兽。”
肉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肉冠ròu guān
【释义】:
鸟类头顶上突起的肉质组织,红色或略带紫色,形状似冠,故名。
羽冠-现代汉语大词典
羽冠yǔ guān
【释义】:
鸟类头顶上竖立的长羽毛,如孔雀即有羽冠。
面如冠玉-现代汉语大词典
面如冠玉miàn rú guān yù
【释义】:
《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比喻男子徒有其表。后多以“面如冠玉”形容男子的美貌。如:他虽然面如冠玉,却讨了个丑老婆。
七星冠-汉语大词典
七星冠
【1】道士所戴的帽子,上有七星图案。《宣和遗事》前集:“忽值一人﹐松形鶴體﹐頭頂七星冠﹐腳着雲根履﹐身披緑羅襴﹐手持著寶劍迎頭而來。”《红楼梦》第一〇二回:“法師們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
三冠-汉语大词典
三冠
【1】{夏}﹑{商}﹑{周}三代之冠。指{夏}之母追,{殷}之章甫,{周}之委貌。《仪礼·士冠礼》“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母追﹐{夏后氏}之道也”{汉}{郑玄}注:“三冠﹐皆所服以行道也。其制之異同﹐未之聞。”
井冠-汉语大词典
井冠
【1】即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唐}{卢仝}《月蚀诗》:“南方火鳥赤潑血﹐項長尾短飛跋躠﹐頭戴井冠高逵枿﹐月蝕鳥宫十三度。”{宋}{俞琰}《席上腐谈》:“翼星如翼﹐軫星如項下嗉﹐井星如冠﹐故爲朱雀。”
五梁冠-汉语大词典
五梁冠
【1】古代一种有五根横脊的礼冠。即进贤冠。《後汉书·法雄传》:“{伯路}冠五梁冠﹐佩印綬﹐黨衆浸盛。”《晋书·舆服志》:“進賢冠﹐古緇布遺象也﹐斯蓋文儒者之服。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人主元服﹐始加緇布﹐則冠五梁進賢。”《宋史·舆服志四》:“一品﹑二品冠五梁﹐中書門下加籠巾貂蟬。”{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見上由東階上﹐而大璫四人皆五梁冠祭服以從。竊疑之。”
九梁朝冠-汉语大词典
九梁朝冠
【1】官居极品的朝冠饰。{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外〕九梁朝冠﹑鶴補朝服﹑金帶﹑朝鞋﹑牙笏上。”
卓冠-汉语大词典
卓冠
【1】超越。{宋}{俞文豹}《吹剑四录》:“部内惟{清江}之政﹐卓冠諸縣﹐設施不擾﹐和糴有方。”《後汉书·郎顗传》:“絜白之節﹐情同皦日﹐忠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當世莫及。”【2】高超卓绝。{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牙牌云篆》:“{武英}{程福生}字{孟孺}﹐故奇士。臨池可謂兼總古人﹐卓冠無比﹐名傾都下。”
兩梁冠-汉语大词典
兩梁冠
【1】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宋}{王禹偁}《暮春》诗:“壯志休磨三尺劍﹐白頭誰籍兩梁冠。”{宋}{陆游}《行在春晩有怀故隐》诗:“歸計已栽千个竹﹐殘年合挂兩梁冠。”亦省称“[兩梁]”。{唐}{韩偓}《残春旅舍》诗:“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後汉书·舆服志下》:“宗室{劉氏}亦兩梁冠﹐示加服也。”
及冠-汉语大词典
及冠
【1】指男子年满二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名。{清}{昭槤}《啸亭杂录·军机大臣》:“其下役﹐皆選内府中之童子﹐惟司灑掃。舊例及冠時即更易。”
升冠-汉语大词典
升冠
【1】脱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天氣熱得很﹐我們何妨升冠談談。’説着﹐自己先除了帽子。”《海上花列传》第五四回:“{藹人}轉和{于老德}寒暄兩句﹐然後讓至廳側客座﹐寬衣升冠﹐並請出{陶雲甫}﹑{湯嘯菴}兩位會面陪坐。”
南冠-汉语大词典
南冠
【1】{春秋}时{楚}人之冠。后泛指南方人之冠。《左传·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柳亚子}《题曼殊·<说部>》诗:“烏騅不逝山難拔﹐却戴南冠作{楚}囚。”《国语·周语中》:“{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韦昭}注:“南冠﹐{楚}冠也。”{宋}{周密}《志雅堂杂钞·人事》:“{陳石泉}自北歸﹐有北人{陳參政}者餞之《木蘭花慢》云:‘歸人猶未老﹐喜依舊著南冠。’”【2】借指囚犯。用{钟仪}事。{宋}{文天祥}《真州杂赋》诗:“十二男兒夜出關﹐曉來到處捉南冠。”{田汉}《南京狱中·赠陈同生》诗:“夜半呻吟雜嘯歌﹐南冠何幸近名河。”{清}{顾炎武}《赴东》诗之三:“未得訴中情﹐已就南冠縶。”{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3】借指南方人。化用{钟仪}典。{南朝} {陈}{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北風尚嘶馬﹐南冠獨不歸。”{北周}{庾信}《率尔成咏》:“南冠今别{楚}﹐{荆}玉遂游{秦}。”
南冠客-汉语大词典
南冠客
【1】指南方人。{明}{唐顺之}《永年公馆夜宿》诗:“棲遲異域南冠客﹐嘹唳長風北雁聲。”【2】借指囚犯。{清}{赵翼}《瓯北诗话·汪水云砚歌》:“同隊者萬卷書﹐作伴者三尺琴﹐爲南冠客供清吟。”{清}{颜光敏}《送朱锡鬯之济南》诗:“訟庭尚有南冠客﹐莫向{燕臺}思故人。”自注:“時{亭林}以詔獄在{濟南}。”
厭冠-汉语大词典
厭冠
【1】古丧礼小功以下所服之冠。《礼记·曲礼下》:“苞屨﹑扱衽﹑厭冠﹐不入公門。”《礼记·檀弓上》:“國亡大縣邑﹐公卿大夫皆厭冠﹐哭於大廟三日﹐君不舉。”{郑玄}注:“厭冠﹐今喪冠。”
入冠-汉语大词典
入冠
【1】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已成人。“入冠”谓已满二十岁。{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韩山坚}〕‘{聂}政兄﹐你今年多少贵庚了?’〔{聂政}〕:‘刚才入冠。’”
仄注冠-汉语大词典
仄注冠
【1】冠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昭帝}時﹐{昌邑王}{賀}遣中大夫之{長安}﹐多治仄注冠﹐以賜大臣﹐又以冠奴。”{颜师古}注:“{應劭}曰:‘今法冠是也。’謂之仄注冠者﹐言形側立而下注也。”
全能冠軍-汉语大词典
全能冠軍
【1】田径﹑体操﹑武术等全能比赛第一名的称号。
倒冠落佩-汉语大词典
倒冠落佩
【1】见“倒冠落珮”。
倒冠落珮-汉语大词典
倒冠落珮
亦作“[倒冠落佩]”【1】指弃官归隐。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但當謝客對妻子﹐倒冠落佩從嘲駡。”{唐}{杜牧}《晩晴赋》:“若予者則爲何如?倒冠落珮兮﹐與世闊疎。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2】指隐者装束。《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陸處士}遂離席而陳詩曰:‘……鼓瑟吹笙傳盛事﹐倒冠落珮預華筵。’”
儒冠-汉语大词典
儒冠
【1】借指儒生。{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清}{方文}《送萧赓九北归》诗:“{長干}一見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誤。”{宋}{王禹偁}《谢宣赐表》:“儒冠之榮﹐無以加此。”【2】古代儒生戴的帽子。{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鄧生}〕詬公謂:‘若乃養馬﹐而我職弟子員﹐冠儒冠。’”《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猶思脱儒冠﹐棄死取先登。”
優孟衣冠-汉语大词典
優孟衣冠
【1】{楚}相{孙叔敖}死,{优孟}着{孙叔敖}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楚庄王}及左右不能辨,以为{孙叔敖}复生。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因称登场演戏为“優孟衣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今日之下﹐你四位還要合臺上這個優孟衣冠的{西楚霸王}接演這本侍坐言志的續編﹐我以爲也就大可不必了。”{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调》:“觀場之事﹐宜晦不宜明。其説有二:優孟衣冠﹐原非實事﹐妙在隱隱躍躍之間。”【2】指艺术上单纯地模仿,只在外表﹑形式上相似。{清}{赵翼}《瓯北诗话·高青邱诗》:“後來學{唐}者﹐{李}{何}輩其面貌﹐仿其聲調﹐而神理索然﹐則優孟衣冠矣。”{明}{郑仲夔}《耳新·立言》:“文之摹古者﹐世輒嘲之﹐謂是優孟衣冠。夫優孟衣冠﹐徒刻畫於形似﹐終遜真神耳。”【3】谓仿古而酷似原物。{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看書畫亦有三等﹐至真至妙者爲上等﹐妙而不真者爲中等﹐真而不妙爲下等。上等爲{随}珠{和}璧﹐中等爲優孟衣冠﹐下等是千里馬骨矣。”{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南宋}{丹陽}{許開}所刻。世不多見﹐所傳皆{吴江}重刻本也……{道光}戊戌二十二日與{楊少青}二兄﹐薄遊{雙門底}﹐至{汲古堂}﹐翻閲故籍見之﹐以其尚具優孟衣冠﹐置之行篋﹐可爲書扇之用。”
典冠-汉语大词典
典冠
【1】掌管国君之冠的近侍。《韩非子·二柄》:“昔者{韓昭侯}醉而寢﹐典冠者見君之寒也﹐故加衣於君之上。”{汉}{王充}《论衡·幸偶》:“{韓昭侯}醉卧而寒﹐典冠加之以衣﹐覺而問之。”
免冠-汉语大词典
免冠
【1】脱帽。古人用以表示谢罪。《战国策·齐策六》:“{田單}免冠徒跣肉袒而進﹐退而請死罪。”{唐}{韩愈}《毛颖传》:“後因進見﹐上將有任使拂試之﹐因免冠謝。”{清}{陈梦雷}《绝交书》:“補牘詳陳﹐無所隱諱﹐免冠引咎﹐積誠動天。”【2】表示不惜罢官的决心。《後汉书·袁安传》:“唯{安}獨與{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3】不戴帽子。如:交二寸半身免冠照片三张。
玄冠-汉语大词典
玄冠
【1】古代朝服冠名,黑色。《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韠。”{金}{元好问}《范文正公真赞》:“朱衣玄冠﹐珮玉舒徐。”《论语·乡党》:“羔裘﹑玄冠不以弔。”{杨伯峻}注:“羔裘玄冠都是黑色的﹐古代都用作吉服。”
交讓冠-汉语大词典
交讓冠
【1】古冠名。《後汉书·马援传》:“{述}盛陳陛衛﹐以延{援}入﹐交拜禮畢﹐使出就館﹐更爲{援}制都布單衣﹑交讓冠﹐會百官於宗廟中﹐立舊交之位。”
冠-汉语大词典
冠
《廣韻》古玩切,去换,見。【1】戴帽子;戴。《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冠乎?’曰:‘冠。’”{汉}{张衡}《东京赋》:“冠通天﹐佩玉璽。”{三国 魏}{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紱。”{明}{王世贞}《醉後信口便成九韵》:“冠星飯露竟何限﹐馬足車輪爲誰久。”【2】指使人戴上帽子。{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二:“{唐武宗}即位﹐獨奮怒曰:窮吾天下者﹐佛也。始去其山臺野邑四萬所﹐冠其徒幾至十萬人。”【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郑玄}注:“成人矣﹐敬其名。”《孟子·滕文公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4】泛指成年。《国语·晋语七》:“{午}之少也﹐婉以從令……其冠也﹐和安而好敬。”{韦昭}注:“冠﹐二十也。”{唐}{韩愈}《题李生壁》:“始相見﹐吾與之皆未冠﹐未通人事。”《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童僕已冠者﹐皆遣出不用。”【5】谓超出众人﹐居于首位。《韩非子·难三》:“夫{堯}之賢﹐六王之冠也。”《汉书·魏相丙吉传赞》:“{高祖}開基﹐{蕭}{曹}爲冠。”{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元祐}黨籍碑﹐{司馬温公}﹑{文潞公}爲冠﹐蓋以二公並時爲宰相也。”{马南邨}《燕山夜话·有书赶快读》:“他在青年时代﹐勤奋读书﹐过目不忘﹐为同辈之冠。”如:冠军。【6】谓加在前头。{汉}{孔安国}《<尚书>序》:“書序﹐序所以爲作者之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今天臺邈遠﹐正朔未加﹐發號施令﹐無以紀數﹐輒年冠{建初}﹐以崇國憲。”{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凡《詩綜》坿載詩話﹐于每卷首條冠以‘静志居’字樣。”{郭沫若}《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上面冠上了‘革命的’﹐跟过去的当然有所不同。”【7】尊崇。{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聖主冠道德﹐履純仁﹐被六藝﹐佩禮文。”【8】覆盖。{汉}{张衡}《东京赋》:“結{雲閣}﹐冠{南山}。”{晋}{郭璞}《江赋》:“驪虯摎其址﹐梢雲冠其。”{南朝 宋}{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輕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9】贯穿;贯通。《文选·潘岳 <马汧督诔>》:“精冠白日﹐猛烈秋霜。”{李善}注:“白虹貫日。”冠﹐一本作“貫”。《隋书·经籍志三》:“雜者﹐兼儒﹑墨之道﹐通衆家之意﹐以見王者之化﹐無所不冠者也。”
冠-汉语大词典
冠
《廣韻》古丸切,平桓,見。【1】帽子的总称。《礼记·曲礼上》:“爲人子﹐父母存﹐冠衣不純素。”《急就篇》卷三:“冠幘簪簧結髮紐。”{颜师古}注:“冠者﹐冕之總名﹐備首飾也。”{宋}{岳飞}《满江红·写怀》词:“怒髮衝冠﹐凭欄處﹑瀟瀟雨歇。”{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都督及將校免冠行四叩禮。”【2】特指古代官吏所戴的礼帽。《汉书·匡衡传》:“事發覺﹐{衡}免冠徒跣待罪。”《文选·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歸客遂海嵎﹐脱冠謝朝列。”{李善}注:“凡仕則冕弁﹐謝職故曰脱冠。”{唐}{杜牧}《朱坡》诗:“有計冠終挂﹐無才筆謾提。”【3】物体的顶端部分。《墨子·备城门》:“城上二步一渠﹐渠立程﹐長丈三尺﹐冠長十尺﹐辟長六尺。”{岑仲勉}注:“程者﹐直立之杠。冠即渠頂。”【4】指突起象帽子的东西。{南朝 陈}{徐陵}《斗鸡》诗:“花冠已衝力﹐金爪復驚媒。”{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苓巴鸡》:“雞日漸高大﹐金胸翠翼﹐雪羽朱冠﹐鮮妍五彩。”
冠弁-汉语大词典
冠弁
【1】指官员。{宋}{梅尧臣}《丞相》诗之一:“丞相之拜﹐冠弁旅至。”【2】古代礼帽的总称。{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頃刻集灰;衣領之間﹐旬日損壞。”《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飾之也。”【3】天子田猎时的装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孙诒让}正义:“此王四時常田之服﹐蓋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4】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宋}{司马光}《祭庞颖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撫首提攜﹐愛均子姓;甫勝冠弁﹐遽喪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
冠婚-汉语大词典
冠婚
亦作“[冠昏]”【1】谓行加冠﹑结婚礼。《西京杂记》卷四:“兒真幼矣﹐白太后﹐未可冠婚之。”【2】指冠礼与婚礼,《礼记》各有专篇记述。亦指其篇名。《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詩》之《關雎》﹐《禮》之《冠》《婚》﹐《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終云爾。”{唐}{司空图}《唐宣州王公行状》:“禮法冠昏﹐著于雅族。”
冠雀-汉语大词典
冠雀
【1】即鹳雀。《後汉书·杨震传》:“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李贤}注:“冠﹐音貫﹐即鸛雀也。”
冠胄-汉语大词典
冠胄
【1】官宦子孙。{南朝} {梁}{沈约}《授王繢蔡约王师制》:“{繢}華宗冠胄﹐器質詳和。”
冠玉-汉语大词典
冠玉
【1】形容男子的美貌。《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錢青}端坐轎中﹐美如冠玉﹐無不喝采。”{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三:“年少姿容如冠玉﹐新人手爪可彈棋。”【2】装饰帽子的美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飾冠以玉﹐光好外見﹐中非所有。”【3】指美男子。{清}{徐士俊}《<奈何天>总评》:“{韓解元}抱憐香之素志﹐具冠玉之清標。”
冠山戴粒-汉语大词典
冠山戴粒
【1】《艺文类聚》卷九七引《符子》:“{東海}有鼇焉,冠{蓬萊}而游於滄海,騰躍而上則干雲,没而下潛於重泉。有紅蟻者聞而悦,與羣蟻相要乎海畔,欲觀鼇之行,月餘未出羣作也。數日風止,海中隱淪如,其高天,或游而西。羣蟻曰:‘彼之冠山,何異乎我之戴粒也。’”冠山喻大,戴粒喻小。比喻大小各得其宜。
冠劍-汉语大词典
冠劍
【1】古代官员戴冠佩剑,因以“冠劍”指官职或官吏。{宋}{司马光}《楚宫行》:“滿朝冠劍東方明﹐宫門未啓君朝醒。”{南朝} {梁}{江淹}《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常欲永辭冠劍﹐弋釣畎壑。”
冠鳧-汉语大词典
冠鳧
【1】传说由石首鱼变成的野鸭。{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草木》:“石首魚﹐至秋化爲冠鳧﹐頭中猶有石也。”{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一》:“{韋昭}《春秋外傳》注曰:‘石首成鳧。鳧﹐鴨也。’《吴地志》亦云:‘石首魚﹐至秋化爲冠鳧。’今海濱石首﹐至今未聞有化鴨者。”
冠豸-汉语大词典
冠豸
【1】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唐}{孟郊}《寄院中诸公》诗:“冠豸猶屈蠖﹐匣龍期剸犀。”【2】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明}{方孝孺}《张文敏画像赞》:“使之正色立朝﹐簪筆冠豸﹐庸邪當破膽而潛遁。”{唐}{白居易}《见萧侍御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臺中{蕭侍御}﹐心與鴻鶴同﹐晩起慵冠豸﹐閑行厭避驄。”
冠裳-汉语大词典
冠裳
【1】指官宦士绅。{唐}{高彦休}《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農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2】指官吏的全套礼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劉子澄}〕守{衡陽}日﹐以冠裳涖事﹐憲使{趙民則}嘗紫衫來見。{子澄}不脱冠裳肅之﹐{民則}請免冠裳。{子澄}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民則}皇恐﹐退具冠裳以見。”【3】指官职。{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4】指文明﹑礼仪制度。{太平天囯}{洪仁玕}《诛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毁我往古冠裳。”{清}{莫友芝}《有感》诗之一:“卧榻事殊{南越}遠﹐可容鱗介溷冠裳。”【5】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
冠蓋里-汉语大词典
冠蓋里
【1】古地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縣(今{湖北省}{宜城})有{太山}﹐山下有廟﹐{漢}末名士居其中﹐刺史二千石卿長數十人﹐朱軒華蓋﹐同會於廟下。{荆州}刺史行部見之﹐雅嘆其盛﹐號爲{冠蓋里}﹐而刻石銘之。”后用以泛称名臣冠族的故里。{唐}{权德舆}《奉和韦曲庄言怀贻东曲外族诸弟》:“{韋曲}{冠盖里}﹐鮮原鬱青葱。”{南朝}{梁简文帝}《游韦黄门园》诗:“息車{冠蓋里}﹐停轡{仲長}園。”
冠醴-汉语大词典
冠醴
【1】见“冠醮”。
冠昏-汉语大词典
冠昏
【1】见“冠婚”。
冠上加冠-汉语大词典
冠上加冠
【1】犹言画蛇添足。{清}{赵翼}《陔馀丛考·成语》:“畫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陳軫}説{楚}令尹{昭陽}之言。”按﹐《战国策·齐策二》载{陈轸}说{昭阳}勿攻{齐}曰:“公以是爲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爲蛇足也。”
冠履倒置-汉语大词典
冠履倒置
【1】见“冠履倒易”。
冠霞-汉语大词典
冠霞
【1】头戴霞冠。意谓成仙。《文选·鲍照<升天行>》:“冠霞登綵閣﹐解玉飲椒庭。”{吕向}注:“冠霞冠﹐謂從仙也。”
冠紳-汉语大词典
冠紳
【1】比喻仕宦。{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下:“每至冠紳與故人之家﹐留必數日而復反。”{宋}{叶適}《致政朝请郎叶公圹志》:“味山野之樂而遠市朝﹐服臺笠以忘冠紳焉。”【2】戴帽束带。《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不知事端﹐分付忙排香案迎接﹐自己冠紳袍笏﹐俯伏聽旨。”
冠冒-汉语大词典
冠冒
【1】盖过,居首位。《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觀{嚴}文章﹐冠冒天下。”
冠序-汉语大词典
冠序
【1】在书前加序言。《宋史·李焘传》:“《長編》全書成……請上稱制臨決﹐又請冠序﹐上許之﹐竟不克就。”{宋}{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寵以冠序﹐錫之嘉名。每開經筵﹐常令進讀。”
冠羣-汉语大词典
冠羣
【1】超出众人。{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冠羣之德﹐不以沉抑而履徑﹐而剸節於流俗。”{明}{刘基}《郁离子·玄豹》:“今子之美冠羣絶倫。”
冠族-汉语大词典
冠族
【1】显贵的豪门世族。《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爽}{羲}……{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桓範}字{元則}﹐世爲冠族。”
冠履倒易-汉语大词典
冠履倒易
【1】比喻上下颠倒。{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屨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东观汉记·杨赐传》:“口誦{堯}{舜}之言﹐身蹈絶俗之行﹐亡損溝壑﹐不見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處。”亦作“[冠屨倒施]”﹑“[冠履倒置]”。{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二:“{明宗}之於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冠珮-汉语大词典
冠珮
【1】见“冠佩”。
冠纓-汉语大词典
冠纓
【1】帽带。结于颔下,使帽固定于头上。《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絶。”《韩非子·奸劫弑臣》:“{楚}{王子圍}將聘於{鄭}﹐未出境﹐聞王病而反﹐因入問病﹐以其冠纓絞王而殺之﹐遂自立也。”【2】指帽。{明}{张居正}《答列卿毛介川》:“今之士大夫﹐冠纓相摩﹐踵足相接﹐一時號爲交游者﹐蓋不少矣。”【3】指仕宦。{陈炜谟}《狼筅将军》:“他是世代冠缨﹐满室钩牒﹐{金鸡寺}的荷花有多少朵﹐他家就有多少官。”{唐}{李白}《古风》之十九:“流血塗野草﹐豺浪盡冠纓。”
冠年-汉语大词典
冠年
【1】指男子二十岁。{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忘身·释僧富》:“〔僧{富}〕及至冠年﹐備盡經史﹐美姿容﹐善談論。”
冠笄-汉语大词典
冠笄
【1】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鳳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冠部-汉语大词典
冠部
【1】指吏部。古代中央官制设六部,以吏部为首。故称。{宋}{叶適}《除吏部侍郎谢表》:“甫越兼旬﹐遽移冠部﹐畀之華劇﹐增以事權。”
冠帔-汉语大词典
冠帔
【1】借指道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磻叟}衣冠子弟﹐不願在冠帔﹐頗思理一邑以自效耳。”【2】古代妇女之服饰。冠,帽子。帔,披肩。{唐}{韩愈}《华山女》诗:“洗粧拭面着冠帔﹐白咽紅頰長眉青。”{明}{归有光}《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朱夫人}以夫小宗伯之貴﹐榮受冠帔。”{宋}{王巩}《闻见近录》:“一日﹐兒女婚嫁﹐遣中使問其姓氏﹐悉賜冠帔。”【3】泛指道士的服装。{唐}{谷神子}《博异志·张竭忠》:“〔{竭忠}〕於{太子陵}東石穴中格殺數虎。或金簡玉籙洎冠帔﹐或人之髮骨甚多﹐斯皆所謂每年得仙道士也。”
冠世-汉语大词典
冠世
【1】谓超人出众,天下一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姐姐是傾城色﹐{張生}是冠世儒。”{清}{龚自珍}《大誓答问》二四:“此{班固}所謂曉古今語者﹐必冠世大師﹐如{伏生}﹑{歐陽生}﹑{夏侯生}﹑{孔安國}庶幾當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灼灼{淮陰}﹐靈武冠世。”{唐}{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雲卿}﹐文章冠世。”
冠蟬-汉语大词典
冠蟬
【1】蝉花的别名。蝉头有角如花冠状,故称。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蝉花》:“蟬花即冠蟬也。《禮記》所謂‘則冠而蟬有緌’者是矣。”
冠綬-汉语大词典
冠綬
【1】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宋史·舆服志四》:“請以官爲定﹐庶名實相副﹐輕重有準﹐仍分官爲七等﹐冠綬亦如之。”
冠倫-汉语大词典
冠倫
【1】盖过同辈。{宋}{司马光}《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加宣徽南院使制》:“忠力冠倫﹐識略高世。”《文选·扬雄<甘泉赋>》:“{臯伊}之徒﹐冠倫魁能。”{李善}注引{应劭}曰:“冠其羣倫。”{清}{曹国榘}《顾梁汾纂张太岳书札奏疏小引》:“予見其翹楚冠倫﹐昂藏磊落。”
冠雞-汉语大词典
冠雞
【1】戴公鸡形状的帽,表示好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裴駰}集解:“冠以雄雞﹐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帶之。”《旧唐书·张说传》:“臣聞勇士冠雞﹐武夫戴鶡﹐推情舉類﹐獲此鬭羊。”{明}{归有光}《六言六蔽》:“夫子與{子路}蓋每每言之﹐而伉直自用﹐卒無改于冠雞起舞之習。”
冠巾-汉语大词典
冠巾
【1】指官职。{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引{吕映薇}《帘钩》诗:“{嚴公}幕下憐才甚﹐三掛冠巾是也非。”【2】冠和巾。古代用以区别士和庶人。《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亦泛指头巾。{唐}{韩愈}《送僧澄观》诗:“向風長歎不可見﹐我欲收斂加冠巾。”{明}{高启}《丁孝廉惠冠巾》诗:“知試山人服﹐冠巾遠寄重。”
冠履-汉语大词典
冠履
亦作“[冠屨]”【1】帽与鞋。头戴帽,脚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章炳麟}《国家论》:“{漢}土學者視政府無足重輕﹐然猶云尊卑有分﹐冠履有辯﹐君臣有等。雖無用﹐而不可不立。”{宋}{文天祥}《己卯岁除》诗:“冠屨失其位﹐侯王化畸賤。”《史记·儒林列传》:“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楚辞·王逸<九思·悼乱>》:“茅絲兮同綜﹐冠屨兮失絇。”原注:“上下無别。”
冠蓋相望-汉语大词典
冠蓋相望
【1】指使者或仕宦富豪之人,一路上往来不绝。《战国策·魏策四》:“{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郭沫若}《在庆祝伊拉克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期间两国之间的使节往还冠盖相望﹐行旅客商不绝于途。”{南朝} {梁}{陆倕}《石阙铭》:“{華}夷士女﹐冠蓋相望﹐扶老幼﹐一旦雲集。”《史记·孝文本纪》:“故遣使者冠蓋相望﹐結軼於道﹐以諭朕意於單于。”{汉}{晁错}《论贵粟疏》:“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千里游敖﹐冠蓋相望。”【2】指世代仕宦,相继不断。{清}{戴名世}《<道墟图诗>序》:“自其始至今﹐凡數十世﹐子孫蕃衍﹐冠蓋相望。{紹興}著姓﹐稱{章}氏爲第一。”
冠帶-汉语大词典
冠帶
【1】谓使习礼仪。《旧唐书·玄宗纪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冠帶{月支}﹐旅應騶牙之瑞﹐梯航日出﹐咸輸象齒之珍。”【2】指男子。{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裙釵之飾。”【3】指装束,打扮。《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楚}陣{韓員}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這般冠帶?名呼做{殺虎壯士}。”【4】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山河依舊﹐先人之廬墓可親;冠帶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宋}{洪迈}《容斋四笔·饶州风俗》:“{宋}受天命﹐然後七{閩}﹑二{浙}與{江}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韩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5】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秦王}聞而走之﹐冠帶不相及。”{三国} {魏}{曹操}《薤露》诗:“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唐}{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于門内。”《红楼梦》第六二回:“{寳玉}清晨起來﹐梳洗已畢﹐便冠帶了。”【6】帽子与腰带。《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畫了一箇人﹐仿佛{列子}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明}{沈鲸}《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帶﹐扮做常人。輕囊健步﹐有何不可?”《礼记·内则》:“冠帶垢﹐和灰請漱。”{宋}{司马光}《晩食菊羹》诗:“歸來褫冠帶﹐杖履行東園。”【7】指官吏﹑士绅。{宋}{叶適}《北村记》:“相爲市者﹐皆魚蝦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帶車馬之來絶矣。”《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帶交錯﹐方轅接軫。”{薛综}注:“冠帶﹐猶搢紳﹐謂吏人也。”{明}{张煌言}《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帶﹐夾道壺漿。”{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晉朝}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爲令僕已下尚書郎中書舍人已上﹐典掌機要。”【8】比喻封爵,官职。《明史·唐胄传》:“遇赦復冠帶﹐卒。”《战国策·魏策四》:“且夫{魏}一萬乘之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爲{秦}之强足以爲與也。”
冠絻-汉语大词典
冠絻
【1】冠冕。《史记·封禅书》:“{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冠絶-汉语大词典
冠絶
【1】远远超过。{宋}{柳永}《玉蝴蝶》词之三:“選得芳容端麗﹐冠絶{吴姬}。”{许地山}《危巢坠简·无忧花》:“她底舞艺本是冠绝一城的。”《晋书·刘琨传》:“時征虜將軍{石崇}﹐{河南}{黄谷澗}中有園﹐冠絶時輩。”{清}{袁枚}《新齐谐·琵琶坟》:“{董太史}{潮}﹐青年科第以書畫文辭冠絶時輩。”
冠縵-汉语大词典
冠縵
【1】帽带。{清}{昭槤}《啸亭续录·稗事数则》:“某散秩大臣﹐嘗侍班而冠縵忽斷﹐不及縫紉﹐恐上出見之﹐乃以下僚啓事筆於頸下繪之如縵然﹐人傳爲笑柄云。”
冠裾-汉语大词典
冠裾
【1】犹衣冠。{唐}{韩愈}《量移袁州酬张韶州》诗:“暫欲繫船{韶石}下﹐上賓{虞舜}整冠裾。”
冠紱-汉语大词典
冠紱
【1】比喻仕宦。{宋}{梅尧臣}《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自緣冠紱累﹐未解{遠公}尋。”
冠軍-汉语大词典
冠軍
【1】谓列于诸军之首。《史记·黥布列传》:“{項梁}涉{淮}而西﹐擊{景駒}﹑{秦嘉}等﹐{布}常冠軍。”{宋}{司马光}《赐殿前都指挥安武节度使郝质不允诏》:“卿以沉勇冠軍﹐忠厚許國。”{唐}{李德裕}《授石雄晋绛行营节度使制》:“勇則冠軍﹐威能振敵。”【2】指{楚}令尹{宋义}。{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后为{项羽}所杀。{清}{王顼龄}《读史有感》诗:“{湘東}漫説擒{侯景}﹐{項羽}徒能殺{冠軍}。”【3】泛称得第一者。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父命{靈}出應童子試﹐輒以冠軍補弟子員。”{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不要说在全国﹐就是在全县里我们也并没有夺得冠军。”如:足球冠军。【4】{清}代官名。{清}銮仪卫及旗手卫,皆以冠军使领之。见《清通志·职官五》。【5】古将军名号。{魏}{晋}{南北朝}皆设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为武散官。{北周}{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數十人﹐冠軍將軍{劉敬宣}每登陟焉。”《宋书·武帝纪上》:“初爲冠軍{孫無終}司馬。”{唐}{元稹}《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制》:“可冠軍大將軍﹐行右監門衛將軍﹐知内侍省事﹐封賜如故。”【6】古县名。{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置。因{霍去病}功冠诸军,封{冠军侯}于此,故名。治所在今{河南}{邓县}西北。{隋}末{朱粲}曾据此称{楚帝}。{唐}{贞观}初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湍水》:“{湍水}出{酈縣}北{芬山}﹐南流過其縣東﹐又南過{冠軍縣}東。”【7】指{汉}{霍去病}。{霍去病}曾因征{匈奴}等军功封冠军侯,因以“冠軍”称之。《汉书·叙传下》:“票騎冠軍﹐猋勇紛紜……述{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南朝} {梁}{吴均}《边城将》诗之一:“爾時始應募﹐來投{霍冠軍}。”
冠歲-汉语大词典
冠歲
【1】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称二十岁为冠岁。{南朝} {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於鑠冠歲﹐騰華流藝。”《旧唐书·崔胤传》:“冠歲名升甲乙﹐壯年位列於公卿。”
冠緌-汉语大词典
冠緌
【1】古代公侯礼帽的帽穗緌,帽带的下垂部分。《诗·齐风·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冠服-汉语大词典
冠服
【1】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後汉书·任光传》:“{漢}兵至{宛}﹐軍人見{光}冠服鮮明﹐令解衣﹐將殺而奪之。”《宋史·舆服志四》:“{隋}{唐}冠服﹐皆以品爲定。蓋其時官與品輕重相準故也。”{明}{沈德符}《野獲编·宗藩·兄王伯王》:“{仁宗}即位﹐還{熺}({晋定王}{濟熺})冠服及王號。”{叶圣陶}《线下·马铃瓜》:“从甬道走来两个冠服的人与六七个书吏﹐我也不知道那两个是什么官。”【2】指官吏。{宋}{郭彖}《睽车志》卷一:“戍將夢被追至一所﹐有冠服坐殿上﹐呼戍將至庭下。”
冠首-汉语大词典
冠首
【1】首位。《北齐书·崔昂传》:“左丞兼尚書﹐近代未有﹐唯{昂}獨爲冠首﹐朝野榮之。”《三国志·吴志·薛莹传》:“{瑩}涉學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瑩}爲冠首。”《汉书·伍被传》:“是時{淮南王安}好術學﹐折節下士﹐招致英雋以百數﹐{被}爲冠首。”{颜师古}注:“冠首﹐最居其上也。”【2】加在前头。{鲁迅}《<朝花夕拾>後记》:“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字冠首。”
冠具-汉语大词典
冠具
【1】行冠礼的用具。{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魯襄公}可冠而未冠﹐{晋悼公}告之曰:曷爲冠具。”《左传·襄公九年》:“君可以冠矣。大夫盍爲冠具?”{杨伯峻}注:“冠具指行冠禮之用具。”
冠笄-汉语大词典
冠笄
【1】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許嫁而笄﹐成人之禮。”【2】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後主}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禮佛自懺。”【3】指成年男女。{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八:“{戴名世}大逆﹐法至寸磔﹐族皆棄市﹐未及冠笄者﹐發邊。”
冠心病-汉语大词典
冠心病
【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可产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顾笑言}《你在想什么?》十三:“{马长青}:‘我呀﹐冠心病﹐医生有令。’”
冠屨-汉语大词典
冠屨
【1】见“冠履”。
冠古-汉语大词典
冠古
【1】盖过前人或前代。{唐}{杜甫}《雨》诗:“侍臣書王夢﹐賦有冠古才。”{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先生此論﹐實具冠古之識﹐並非大言欺人。”{宋}{辛弃疾}《洞仙歌·旧交贫贱》词:“任掀天事業﹐冠古文章﹐有幾箇笙歌晩歲。”
冠狗-汉语大词典
冠狗
【1】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賀}爲王時﹐又見大白狗冠方山冠而無尾﹐此服妖﹐亦犬旤也。{賀}以問郎中令{龔遂}﹐{遂}曰:‘此天戒﹐言在仄者盡冠狗也。’”{颜师古}注:“言王左右侍側之人不識禮義﹐若狗而著冠者耳。”
冠蟬-汉语大词典
冠蟬
【1】戴貂蝉冠,形容显贵。{明}{吴承恩}《送林户部还朝序》:“夫冠蟬衣錦﹐人庭趨而途避﹐孰不以爲榮哉?”
冠軼-汉语大词典
冠軼
【1】超过。{唐}{吕温}《谢授右拾遗表》:“塵忝近侍﹐冠軼常倫。”
冠士-汉语大词典
冠士
【1】已行冠礼的成年之士。《礼记·投壶》:“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孔颖达}疏:“冠士者﹐謂外人來觀投壺﹐成人加冠之士。尊之﹐故令屬賓黨。”
冠佩-汉语大词典
冠佩
亦作“[冠珮]”【1】妇女用的帽子与佩饰。{元}{郝经}《天赐夫人词》:“負來燈下驚鬼物﹐雲鬢欹斜倒冠佩。”【2】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饰。{宋}{苏辙}《次韵姚道人》之一:“他年解冠佩﹐共遊無邊疆。”{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月出照園中﹐冠珮相追隨。”【3】指官吏。{清}{顾炎武}《十庙》诗:“復見十廟中﹐冠佩齊趨蹌。”{宋}{范成大}《昼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漢}家{麟閣}多王侯﹐冠佩相望經幾秋。”
冠蓋場-汉语大词典
冠蓋場
【1】犹官场。{宋}{王安石}《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久游不忍還﹐迫迮冠蓋場。”
冠禮-汉语大词典
冠禮
【1】古代男子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出家人受了大戒﹐从沙弥升为和尚﹐正和我们在家人行过冠礼﹐由童子而为成人相同。”《礼记·冠义》:“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清}{戴名世}《宏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太子性仁弱﹐生十年行冠禮﹐執圭見羣臣﹐進止不失尺寸。”
冠珥-汉语大词典
冠珥
【1】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周礼·春官·眡祲》“四曰監”{汉}{郑玄}注:“監﹐冠珥也。”{贾公彦}疏:“謂有赤雲氣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猶謂之日珥。”《晋书·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也。”《新五代史·司天考二》:“{五代}之際﹐日有冠珥﹑環暈﹑纓紐﹑負抱﹑戴履﹑背氣﹐十日之中常七八。”【2】指首饰与耳饰。{宋}{郭彖}《睽车志》卷五:“見數婦人各買冠珥以入。”{唐}{司空图}《山居记》:“亦猶人之秀發﹐必見於眉宇之間﹐故五峯頍然﹐爲其冠珥。”
冠德-汉语大词典
冠德
【1】谓道德最高。{汉}{班固}《典引》:“炳諸典謨﹐以冠德卓絶者﹐莫崇乎{陶唐}。”{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永平}中﹐貴人{馬氏}未嘗有子﹐所以立爲后者﹐以冠德後宫故也。”【2】推崇道德。{汉}{班固}《白虎通·姓名》:“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
冠篇-汉语大词典
冠篇
【1】谓写序言。{宋}{魏了翁}《费元甫注陶靖节诗序》:“今成書﹐而屬余冠篇﹐乃以所聞于師友者﹐復之。”
冠狀動脈-汉语大词典
冠狀動脈
【1】供给心脏养分的动脉,起于主动脉,分左右两条,环绕在心脏的表面,形状象王冠。《新民晩报》1986.11.18:“冠心病是由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病。”
冠石-汉语大词典
冠石
【1】以三石为足而矗立于地的大石。古人认为是将有天子兴于民间的一种祥瑞。《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時{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長丈餘﹐下有三小石爲之足。或謂{度}曰:‘此{漢宣帝}冠石之祥。’”《汉书·刘向传》:“物盛必有非常之變先見﹐爲其人微象。{孝昭帝}時﹐冠石立於{泰山}﹐仆柳起於{上林}。而{孝宣帝}即位。”{颜师古}注引{臣瓒}曰:“冠山下有石自立﹐三石爲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2】山名。今名{聪山},在{山东省}{费县}西北。《清史稿·地理志八》:“〔{沂州府}{費縣}〕西北:{聰山}﹐{浚水}出。即《地理志》‘{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汉书·地理志上》:“{冠石山}﹐{治水}所出。”
冠時-汉语大词典
冠時
【1】盖过时人,为当代第一。{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己丑词林》:“己丑詞林﹐如{焦弱侯}﹑{董元宰}﹐俱以文學冠時。”《晋书·桓温传论》:“自謂英猷不世﹐勳績冠時。”{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脱﹐瀏灕頓挫﹐獨出冠時。”{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貌既冠時﹐才亦出衆。”
冠組-汉语大词典
冠組
【1】比喻仕宦。{明}{李东阳}《送王公济归武昌歌》:“方今修文復偃武﹐家《詩》《書》﹐士冠組﹐地靈人傑真快覩。”
冠座-汉语大词典
冠座
【1】盖过在座的人。《三国志·魏志·阮瑀传》“{瑀}少受學於{蔡邕}”{裴松之}注引《文士传》:“{瑀}善解音﹐能鼓琴……爲曲既捷﹐音聲殊妙﹐當時冠座﹐{太祖}大悦。”
冠挂-汉语大词典
冠挂
【1】谓帽子被东西钩去。{汉}{崔駰}《达旨》:“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挂不顧﹐人溺不拯﹐則非仁也。”《淮南子·原道训》:“{禹}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挂而弗顧。”
冠簪-汉语大词典
冠簪
【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明}{沈德符}《野獲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貨不可勝計﹐{沈}得其冠簪一枚﹐長數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明}{李东阳}《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幾時﹐忽已勝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2】比喻仕宦。{明}{李东阳}《不寐》诗:“弱歲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