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战栗

战栗(戰栗)是什么意思

  • 战栗-古语词今用词典

    战栗zhànlì

    也作“颤栗”。

    颤抖。鲁哀公同孔子的弟子宰我(即宰予),做土地神的牌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朝人用松木,殷朝人用柏木,“周人以栗”。(周朝人用栗木。)为什么要用栗木呢?意思是让老百姓害怕而战栗。(《论语·八佾》)

    今沿用本义。

    屠格涅夫《麻雀》:“但它整个的小身体为着恐怖而战栗了!”《党员文摘》:“赫鲁晓夫的嘴角抽动两下,牵连肌肉,厚重的脸孔出现一阵痉挛似的颤栗,终于迸出很大一声叫喊。”《钟山》:“我回过头去,一个戴台湾软草礼帽身穿烤绸小褂裤的男人轻声呼唤我,那声音既陌生又熟悉,既近又遥远,那男子摘下墨镜,我颤栗了一下。”

  •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

    发抖fàdǒu 哆嗦duōsuo 颤抖chàndǒu 战栗(颤栗)zhànlì 打颤(打战)dǎzhàn 抖dǒu 战抖zhàndòu

    动词。表示由于心理上或生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或其局部)抖动;可比喻地用于内心,有的还可用于大地。

    “发抖”强调抖动发生着;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例如:“东北的天气太冷,冻得他浑身发抖”(《中国青年报》,1979.12.28);“他是头一次面向那么多人在台上发言,害怕,紧张,拿着发言稿的手止不住发抖”;“吴老太爷的心只是发抖,《太上感应篇》紧紧地抱在怀里”(茅盾:《子夜》)。

    “哆嗦”所指的抖动一般时间比较长,程度比较重;多用于因害怕、生气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邹华堂没有见过这阵势,禁不住浑身哆嗦起来”(冯骥才等:《义和拳》)“样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儿乎要哭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颤抖”所指的抖动一般较轻微,可受“微微”修饰,意思较轻;多用于因激动或兴奋而引起的颤动。例如:“当郑克昌得到《挺进报》时,兴奋得双手都颤抖起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写到这儿,我的心微微颤抖,从心底涌出一些聪俊的影子”(《杨朔散文选》);“大地有些颤抖”(孙犁:《风云初记》)。

    “战栗”含有寒心、感到恐怖或畏冷的意味,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一般只在文艺性的文字里使用,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看到这种血淋淋的杀人情景,她不禁全身战栗”;“单衣抵不住风雪的袭击,大家浑身哆嗦,牙齿战栗”(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想到祸难就要临头,他心里战栗起来”。

    “打颤”强调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所指的抖动较轻;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例如:“有一扇窗,玻璃打烂了,浸入的北风直往屋里灌,冷得我身子打颤”(《周立波文集》,第二卷);“冰冷的水浸得他们身子都打战”(同上);“魏强被骂的脸色由红变黄,气的浑身直打颤”(冯志:《敌后武工队》);“有个老演员告诉他,腿打颤就使劲掐”(《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

    “抖”在意思上和“发抖”较一致,适用的范围较广;也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多同单音词组合;可以叠用,但后面须连上“的”。例如:“他怕冷,大概是发疟子,盖那么多还在抖”;“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鲁迅:《阿Q正传》);“我见到那个凶神恶煞的老板的时候,心里还真抖了一阵”;“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鲁迅:《药》)。

    “战抖”是“战栗”的等义词,较少用。

  • 寒战 战栗-近义词应用词典

    寒战 战栗

    寒战 hánzhàn 战栗 zhànlì

    【寒战】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如:

    1.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迅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

    【战栗】战抖。如:

    2.这种处罚,使不法商人战栗。

    辨析:“寒战”指由于皮肤毛孔受冻受惊而收缩,使全身骤然抖动,如一阵冷风,吹得我禁不住打了几个寒战。“战栗”也作“战慓”,指由于内心受到严重的恐惧因而全身持续发抖,如半夜突闻怪声,使我战栗起来。“寒战”是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都用;“战栗”是文言词,多用于书面语体。“寒战”可作宾语,如“打了几个寒战”。

  • 战抖 战栗-近义词应用词典

    战抖 战栗

    战抖 zhàndǒu 战栗 zhànlì

    【战抖】发抖,哆嗦。如:

    1.我的心猛地战抖起来。

    【战栗】战抖。如:

    2.“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战抖也说成颤抖。如:

    3.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4.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战栗也作颤栗。如:

    5.1943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

    辨析:“战抖”运用范围比“战栗”广。它多用于人因害怕或寒冷而哆嗦,如大炮轰隆一声,他猛然战抖起来。又指人因感情激动而打哆嗦,如例1。“战抖”也作“颤抖”,如这力量足使坏人颤抖。“战栗”用于人因惊恐害怕而打哆嗦,如例2,“战栗”也作“颤栗”,如冻得全身颤栗。

  • 战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战栗zhàn lì

    【释义】:

    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杨沫《青春之歌》:“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