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规范

规范(規範)是什么意思

  • 规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规范guī fàn

    【释义】:

    标准,法式,如:道德规范;语言规范。《北史·宇文恺传》引《宋起居注》:“孝武大明五年,立明堂,其墙宇规范,拟则太庙。”

  • 标准 规范-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标准 规范

    标准biāozhǔn 规范guīfàn

    名词。指衡量事物的准则。

    “标准”强调作为衡量事物的尺度和依据的性质;使用范围广泛,是个常用词。例如:“检查工作,应当用这个标准”(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这是区别一个人是好心还是坏心的一个标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人民日报》,1978.11.9)。

    “规范”强调约定俗成或人为地规定的性质,还强调给出一定的限制性的模式、范围。例如:“每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凡是不合于语言规范或标准的便是方言”(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教学语法,或称规范语法,要有共同一致的教学体系”(《中国语文》,1981,6)。

  • 轻声和儿化的规范-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轻声和儿化的规范

    轻声和儿化是北京话里比较突出的语音现象,有一定的表达作用。但这些轻声词和儿化词不可能全部进入普通话,普通话有选择地进行了吸收。

    轻声的情况:

    有较强轻读规律的语法成分如“我们、来了、帽子、下去”中的“们、了、子、去”,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轻声词如“人家、东西”等,普通应作为规范读音加以吸收。一些双音词按照习惯第二个音节要轻读的,而且已经普遍被采用,如“哑巴、耳朵、玻璃”等,普通话也应当吸收。至于那些没有区别意义作用,可轻读可不轻读的词,如“明天、纪念、措施、顽固”等,一般作为北京话方言土语成分看待,不必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儿化的情况:

    儿化与否意义不同的,如“信”和“信儿”、“眼”和“眼儿”、“盖”和“盖儿”等,依照习惯必须儿化的词,如“小孩儿、冰棍儿、玩儿”等,普通话应当吸收,但也同时应当与普通话词汇规范问题结合考虑。如果是北京方言词,普通话没有吸收,也就无所谓儿化不儿化了,如“今儿、天儿”,普通话一般不说,而说“今天、天气”。还有一些是可儿化可不儿化的词,如“没事(儿)、作文(儿)、写字(儿)”等,这些儿化词也可以看作是北京话方言土语成分,不必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由此可见,轻声儿化的运用应以表达的必要性和在全国范围的可接受性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对规范普通话语音和丰富语言表达手段起积极的作用。

  • 规范-现代汉语大词典

    规范guī fàn

    【释义】:

    ①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如:道德规范。②合乎规范。如:发音不规范。③使合乎规范。如: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动。④规模。邹韬奋《萍踪寄语》:“记者在上期通讯里谈过苏联最大规范的日报——《真理报》——的最新设备。”

  • 规范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规范化guī fàn huà

    【释义】:

    使合乎一定的标准。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出版说明》:“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贯彻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以及加强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