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即使

即使(即使)是什么意思

  • 不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就是(即使)……也(都)……

    “不但……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但”,连词;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就是……也……”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固定格式,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用在后边分句,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靠托在这几天的生意好。(茅盾《林家铺子》)

    ②少校接过将军的日记本,由于灯太高,他不得不站起来看,这么一来,不但他能看清,就是我也能看清,我觉得好在是将军以前的日记,没什么秘密,并且将军示意让我看,我也就顺便看了一遍。(白桦《洛阳灯火》)

    ③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科学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对于自己所专门研究的学科来说,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广大的未知的领域存在。(吴晗《说谦虚》)

    有时,后边分句用“即使(即便、便是、即)……也……”连接两个相关的句子成分,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整个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④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鲁迅《我之节烈观》)

    ⑤这样从比较中看问题,不但对于这两座庙,即便对于其他类似的事情,大概也是合理的吧!(马南邨《两座庙的兴废》)

    ⑥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鲁迅《二十四孝图》)

    ⑦他不但在寺里多年,熟悉寺内一切传授系统,即与定慧方丈也是非常知己,所以他肯引导我到各处参观。(孙伏园《长安道上》)

    有时,后边分句也可以说成“就是(便是)……都……”。例如:

    ⑧不但是上海的租界,不能太平;就是外国,任何什么地方,都不能太平的——因为这一次要引起世界大战的!(洪深《咸鱼主义》)

    ⑨因为时间太匆促了,不但对于惠山有和文徵明“空瞻紫翠负跻攀”一般的抱恨,便是环山的许多园台祠院,都未能略涉其藩篱呢。(钟敬文《太湖游记》)

  • 不独……就是(即、即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独……就是(即、即使)……也……

    “不独……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独”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不独唐云山,就是笑容不离嘴角的王和甫也很肃然。(茅盾《子夜》)

    “就是……也……”也可以说成“即使(即)……也……”。例如:

    ②在这样社会中,不独老者难于生活,即解放的幼者,也难于生活。(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③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鲁迅《祝福》)

  •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是一种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只(不止)”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使)……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比方老村长阎恒元乳名叫“小囤”,别人对上人家不只不敢叫“小囤”,就是该说“谷囤”也只得说成“谷仓”,谁还好意说出“囤”字来?(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②水的颜色是淤黑的,或者是浑赭的,不止是喝了会中毒,即使需要趟水而过的时候,也要极度小心。(宋之的《草地颂歌》)

  •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非但”,同于“不但”;“岂但”,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都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使)……也(都)……”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非但我的全部健康不如常人,就是我的眼睛和脚力,也局部的非常萎缩了。(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②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但是在目下的中国,想以作家立身,非但干枯的我没有希望,即使雨果,狄更斯,霍普特曼等来,也是无望的。(郁达夫《海上通信》)

    ③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④岂但我,就是爸爸也完全茫然。(叶圣陶《一个练习生》)

  • 即使-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

    “即使”,连词,用在前面分句,先承认某种假设或某个极端的现实情况,表示让步。所谓“让步”,就是先承认所说的情况是事实。“即使”,相当于“如果”加“虽然”。后面分句承接上文,转入正意,表示不论所说的情况成立与否,结果或结论都相同。例如:

    ①局里的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仅有一点小米维系残生,决不会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鲁迅《伤逝》)

    ②即使她不做声,她的存在对那些不注意时间的人,就是警告。(柯蓝《早霞短笛》)

    ③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摄氏三千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

    有时,后面分句用一个复句形式表示结果。例如:

    ④即使同是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秦牧《画蛋·练功》)

    为了强调结果或结论,有时将“即使……”放在后面,表示退一步的要求,有补充说明的作用。例如:

    ⑤我们赞助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抗战,即使是片面的抗战。(毛泽东《上海太原失陷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⑥听近今的议论,译诗是已经不值一文钱,即使译得并不错。(鲁迅《杂忆》)

    “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跟“但、还、仍然、也、总”等词合用,构成“即使……也……”之类的格式。

    【辨析】

    即使——就算——哪怕

    三者都是连词,表示让步的假设。“就算”、“哪怕”多用于口语。

    即——如果

    两者都是连词,用在假设关系复句里。“如果”只表示假设,与之呼应的表示结果的分句意思是顺承的;“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与之呼应的表示结果的分句,意思有转折。

    即使——纵使

    两者都是连词,表示让步的假设。“即使”用于书面;“纵使”也用于书面,但文言色彩更浓。

    即使——任凭

    两者都作连词,表示让步的假设。“任凭”后面提出的条件是极端的,“即使”则不受此限制。“任凭”还可以表示无条件,相当于“不管”、“无论”;“即使”没有这种用法。

    即使——即便——即或——即令(见“即便”条)

    即使——尽管——虽然(见“尽管”条)

  • 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

    “即使”,连词;“但(但是)”,连词;“却(然而、其实),副词。合用构成“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的格式,表示有转折意义的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跟后面分句表示转折的“但”或“却”之类词语配对,引出意思相反的另一个事实。

    在“即使……但(但是)……”格式中,“但(但是)”引出同上文假设相对立的意思。例如:

    ①民国既经成立,辫子总算剪定了,即使保不定将来要翻出怎样的花样来,但目下总不妨说是已经告一段落。(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

    ②内中所指,是一大队遗少群的风气,并不指定着谁和谁;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即使并不永远属于那一队,但有时是属于那一队的。(鲁迅《“感旧”以后(上)》)

    ③那时,“围剿”反复这种形式,即使不说完全结束,但是一般的结束是可以断言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④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毛泽东《论持久战》)

    在“即使……却……”格式中,“却”引出跟上文相对或相反的动作行为或情况。例如:

    ⑤所以,即使上海和汉口的牺牲者的姓名早已忘得干干净净,诗文却往往更久地存在,或者还要感动别人,启发后人。(鲁迅《忽然想到(十一)》)

    ⑥这时候,即使只值半文钱,却是真价值;即使丑得要使人“恶心”,却是真面。(鲁迅《我还不能“带住”》)

    在“即使……但是却……”格式中,“但是”跟“却”连用,加重转折的语气。例如:

    ⑦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他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唐弢《琐忆》)

    “即使……然而(然而却)……”的格式,多用于书面。“然而”跟“却”连用,转折的意味加重。例如:

    ⑧现在在码头上,公共机关中,大学校里,确已有着一种好象普通话模样的东西,大家说话,既非“国语”,又不是京话,各各带着乡音,乡调,却又不是方言,即使说的吃力,听的也吃力,然而总归说得出,听得懂。(鲁迅《门外文谈》)

    ⑨中国现下的所谓文学家又作别论;即使是真的文学大家,然而却不是“诗文大全”,每一个题目一定有一篇文章,每一回案件一定有一通狂喊。(鲁迅《忽然想到(十一)》)

    在“即使……而……其实……”格式中,连词“而”跟“其实”连用于后边分句,引出跟上文相对或相反的另一件事,表示对上文的修正和补充。例如:

    ⑩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读书杂谈》)

  • 即使……还……-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还……

    “即使”,连词;“还”,副词。配对构成“即使……还……”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还”引出一个客观事实,表示情况继续存在,不因上文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例如:

    ①假如这些仅仅是抽象的字眼,即使它们能在智力的领域内,发出火花来,还只是乌托邦的。(徐迟《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即使有了汽油灯,还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③告诉你吧,即使将来地主和资本家都不存在了,你那吃客之中还会有流氓与小偷 还有杀人在逃的,信不信由你。(陆文夫《美食家》)

    有时,“即使……还……”用在主谓结构中 强调一个极端的现实情况。例如:

    ④即使在软席包房里,他还在不断地看资料:国务院文件、简报、总结、汇编和外文资料。(王蒙《惶惑》)

  • 即使……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还是……

    “即使”,连词;“还是”,副词。配对构成“即使……还是……”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用法同“即使……还……”相似。但语气比较重一些。例如:

    ①即使我逃不了下放,那工资还是少不了的。(陆文夫《小贩世家》)

    ②在长途跋涉,炮火连天的困难条件下,为产妇准备好纱布、药品、包小孩的布,即使一切就绪,产妇临产时,董老还是不放心。(郭晨《特殊连队》)

  • 即使……仍然(仍旧)……-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仍然(仍旧)……

    “即使”,连词;“仍然(仍旧)”,副词。配对构成“即使……仍然(仍旧)……”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后面分句用“仍然(仍旧)”呼应,表示不论上文情况成立与否,结果或结论持续不变。“仍然”,多用于书面;“仍旧”,多用于口语。例如:

    ①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是一个可能性,这是一个前途。(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②竟有这样的事,即使说出了她的姓名,我仍旧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管桦《葛梅》)

    有时,“即使……仍然(仍旧)……”用在主谓结构中。“即使”引出一个名词或介宾短语(限于“在……”、“对……”、“跟……”),表示一种极端的情况;“仍然(仍旧)……”强调这种情况的持续不变。例如:

    ③即使在法庭上,布鲁诺的神色仍然是凛然不可侵犯的。(郑文光《火刑》)

  • 即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也……

    “即使”,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即使……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也”表示结果或者结论,不受上述的情况的影响。前后文意是不一致的。例如:

    ①“谷贱伤农”也未必然,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之下,农也得伤。(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②荷花看见挑不起四大娘的火性,便觉得很寂寞;她是爱“热闹”的,即使是吵架的热闹,即使吵架的结果是她吃亏,——她被打了,她也不后悔。(茅盾《残冬》)

    ③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老舍《驼骆祥子》)

    ④她觉得不满足,希望金妹再多说些,娓娓不绝地说下去。即使他不是长贵,她也愿意多听听他的事情。(达理《“亚细亚”的故事》)

    有时可以连用两组以上的“即使……也……”,表示多种假设关系。例如:

    ⑤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有时,可以用“即使……亦……”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例如:

    ⑥而这种抑郁不平之气,他也无处去发泄,我也无处去发泄,只好默默的闷受着,即使闷受不过,最多亦只能向天长啸一声。(郁达夫《薄奠》)

    有时,后边分句“也”跟“但”等连用,构成“但……也……”的格式,强调转折,引出意思相反的另一个事实。例如:

    ⑦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鲁迅《“友邦惊诧”论》)

    ⑧即使是译来的罢,但大抵没的说明出处,我们也无从考查。(鲁迅《风马牛》)

    “即使……也……”有时用来连接一个单句内的两个相关的句子成分。例如:

    ⑨但是,现状和习惯往往容易把人们的头脑束缚得紧紧的,即使是革命者有时也不能免。(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⑩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掩盖不住她那美丽的影子。(峻青《党员登记表》)

    例⑨连接主语和谓语。例⑩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 即使……总(总是)……-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总(总是)……

    “即使”,连词;“总(总是)”,副词。配对构成“即使……总(总是)……”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后面分句用“总(总是)”搭配,表示不论上文的假设成立与否,结果或结论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我也明白过来,他要是和黑李慢慢的商量,必定要费许多感情的话,要讲许多弟兄间的情义;即使他不讲,黑李总要讲的。(老舍《黑白李》)

    ②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夏衍《包身工》)

    ③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鲁迅《伤逝》)

  • 即使 即令 即便 即或 纵使 纵然 纵令 就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即使 即令 即便 即或 纵使 纵然 纵令 就是

    即使jíshǐ 即令jílìng 即便jíbiàn 即或jíhuò 纵使zòngshǐ 纵然zòngrán 纵令zònglìng 就是jiùshì

    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把让步从句和主句连接起来;多用在让步从句开头。

    “即使”和“即令”都含有“使得如此或达到此种地步”的意味。“即使”较常用,除常见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即令”的让步意思比“即使”强些,有书面语色彩,一般很少用于口语。例如:“即使能够侥幸的在这草洼里隐蔽一个白天,可是又谁能够知道:在这一天里,河东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峻青:《黎明的河边》);“对着言语不通的大众,即使装一装手势,有时也还能懂得的”(《唐弢杂文选》);“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南腔北调集》);“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即令第二次试验失败,我们亦无气馁的理由”。

    “即便”含有“便是如此,就算这样”的意味;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即便是她的哥哥得罪了父亲,我们不是把人家打了么”(曹禺:《雷雨》);“即便他们白天回不来,晚上也总要赶回来参加会议的”;“不要说捉住了丢人现眼,一辈子难做人,即便是贼神庇护,蒙混过去,你良心上过得去?”(《小说月报》,1981,12)。

    “即或”强调或者会这样,设想这样;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做,而这类人现在很不多,即或有之,更不该轻易用去”(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不过我这样子,即或是有头发,也不美的”(《冰心选集》);“此类诗体,宋后少有篇什,即或偶有名家写作一二首,亦难为佳作而多不传”。

    “纵使”“纵然”含有“放开来说,随便如何”的意味,让步的意思都较重,比“即令”更重些;都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纵使”还有“使得如此,达到如此地步”的意味;“纵然”则强调就是成为那种样子也如何,比较典雅。例如:“是他们,怀揣着几个冻硬的山药蛋,站在……弥天的烈火中,纵使剩下一个人,还擎起石头不后退一步”(魏巍:《这里是今天的东方》);“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可寻,有佳音可赏,而一片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冰心:《往事》);“纵使有一两回类此的事件,实不足以震动国民,他们还很麻木”(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你纵然不为自己想,你也应当想到那些对你期望很殷的人”(巴金:《春》);“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纵然江南和益州有些发展,并不能抵补关中等地的衰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纵令”是“纵使”的等义词,较少使用。例如:“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纵令是叫得人应,也来不及援助她了”(周立波:《山乡巨变》)。

    “就是”含有“假设的情况算是肯定的事实”的意味;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就是你不想干,我也要干下去”;“偷去儿颗大印?真天真,就是把市委大楼、汽车全交给你们,你们掌得了权?”(《当代》,1981,2)。

  • 即使-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即使jíshǐ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让步。今语同。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注)》: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三国志》册二页五六二)

    ——丁掾,是个有才德的人,即使他两眼全瞎。也应当嫁女〔给他〕,何况只是瞎了一只眼?(丁掾:即丁仪。掾,古代属官的通称。这里以官代人名。)

    吴曾祺《涵芬楼文谈·读子第三》:四部之书,惟子书之蹐(chǔn)驳为最甚,大抵真者十之六七,而伪者十之二三;全书尽出伪托,或真伪各半,且即使皆真,而言之纰缪者巳不少矣。(《涵芬楼文谈》页七)

    ——〔经史子集〕四部书,只有子书的舛错杂乱最厉害,大概真的占十之六七,而假的十之二三;〔有的〕一部书完全出自假托,有的真假各半,况且即使都是真的,但言论错误的也不少啊。(蹐驳:舛错,杂乱。)

  • 即使-现代汉语大词典

    即使jí shǐ

    【释义】:

    表示假设的让步。鲁迅《致李桦》:“即使只凭热情,自亦当有成效。”

  • 即使-汉语大词典

    即使

    【1】表示假设的让步。{吴曾祺}《涵芬楼文谈·读子书第三》:“或全書盡出僞托﹐或真僞各半。且即使皆真﹐而言之紕繆者已不少矣。”《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并其男口”{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丁掾}﹐好士也﹐即使其兩目盲﹐尚當與女﹐何況但眇?”{清}{顾炎武}《日知录·文章摹仿之病》:“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倣。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極詣﹐況遺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鲁迅}《书信集·致李桦》:“即使只凭热情﹐自亦当有成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