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到

到(到)是什么意思

  • 得到←→失去 失掉-反义词词典

    得到←→失去 失掉dédào-shīqù shīdiào

    【词性】:动

    得到:事物成为自己所有。

    失去:原有的不再具有。

    失掉:失去。

    【例】他得到领导的信任。他失去领导的信任。 是的,多少天来,她深深地期望着的爱情,失掉了,失掉了。(李威仑:《爱情》)

  • 迟到←→早退 早到-反义词词典

    迟到←→早退 早到chídào-cháotuì cháodào

    【词性】:动

    迟到:比规定的时间到得晚。

    早退:比规定的时间离开的早。

    早到:比规定的时间到得早。

    【例】 李万本自己却不迟到早退;只是他腰间挂着一个小竹篓,见到小青娃或小蚱蜢,扔开锄头,拼命追扑。(王杏元:《“铁笔御史”》) 他上班经常早到。

  • 出发←→到达 归宿-反义词词典

    出发←→到达 归宿chūfā-dàodá guīsù

    【词性】:动

    出发:离开原地到别地去。

    到达:到了(某一阶段,某一地点)。

    归宿:事物或人最终的着落。

    【例】 总是急着早出发的通信员,手里拿着骡子的口嚼口带子,在村边等着他的首长。(柳青:《铜墙铁壁》) 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中国的佛教徒,曾经沿着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到达了美洲的墨西哥等地。(马南邨:《谁最早发现美洲》) 你是不是也想在湖水里找寻归宿?(巴金:《春》)

  • 收到←→发出-反义词词典

    收到←→发出shōudào-fāchū

    【词性】:动

    收到:接受进来。

    发出:送出(信件等)。

    【例】 这是第三封信了,告诉一声,俾可以晓得我很高兴写,虽然你到北平今天也不过第三天,料想你也高兴收到信罢。(鲁迅:《两地书·一一九》)昨天夜里写好的信,是今早发出的。(鲁迅:《两地书·一二三》)

  • 想不到←→想得到-反义词词典

    想不到←→想得到xiǎngbudào-xiǎngdedào

    【词性】:动

    想不到:没有料到;出于意外。

    想得到:意料得到;在意料中。

    【例】 一年没回来,想不到家乡变化这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谁想得到当年的老碱窝,如今变成了米粮川。(同上)

  • 遗失←→拾遗 拾得 拣到-反义词词典

    遗失←→拾遗 拾得 拣到yíshī-shíyí shídé jiǎndào

    【词性】:动

    遗失:由于疏忽而失掉(东西)。

    拾遗: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占为己有。

    拾得:拣到别人丢失的东西。

    拣到:拾到别人丢失的东西。

    【例】 她猛然想起,到这里已经有五六天,还不曾收到沈浩如的信,她的信会被遗失么?(艾明之:《浮沉》) 风俗之美,男女自不取於涂,而百姓羞拾遗。(《荀子·正论》) 他在浴池里拾得一只手表。 小明在公园里拣到一个黑皮包。

  • 到-古汉语虚词词典

    到dào

    介词

    “到”和它的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或动词后,表示动作施行的时间或处所。①到二十五年,汉中破,随众还长安,遂痴愚不复识人。(《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注引《魏略》)——痴愚:呆傻迟钝。②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樊川文集·赠别》)③这芳草自新春长出,到暮秋凋疏,受天气风霜雨露,似人生得失荣枯。(《天宝遗事诸宫调·安禄山被贬造反》)④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词综·鲁逸仲:南浦》)⑤遂旁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到沙丘而崩。(《论衡·纪妖》)——旁(bàng):通“傍”,沿着。平原津:地名。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此指秦始皇死。

  • 到处-古汉语虚词词典

    到处dào chù

    副词

    用于谓语前或小句前,表示到处都施行某种动作或呈现某种情况。义即“各处”、“处处”。①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工部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②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全唐五代词·李煜:柳枝》)③今年春早,到处花开了,只有此枝春恰到。(《中州集·清平乐》)

  • 到底-古汉语虚词词典

    到底dào dǐ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对事实的追根究底。义即“毕竟”、“究竟”。①虚名到底将安用?能事从来不受催。(《芦川归来集·冬夜痴坐》)②雾昏秦岭日,尘暗马嵬坡,倾国倾城,到底成何用?(《天宝遗事诸官调·埋杨妃》)——马嵬坡:唐安史之乱,玄宗被迫赐杨贵妃死,葬于马嵬坡。倾国倾城:此指杨贵妃有倾国倾城之貌。

  • 到了-古汉语虚词词典

    到了dào liǎo

    短语

    用于谓语前,表示后面所述是事情的结局。义即“到头来”、“最终”。①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间。(《全唐诗·吴融:武关》)②水泛落英何处去?人不悟,东流到了无停住。(《全宋词·晏殊·渔家傲》)③纵胜花时,到了愁风怨雨。短亭暮,谩青青怎遮春去?(《词综·王沂孙:扫花游·绿阴》)

  • 面面俱到-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面面俱到miàn miàn jù dào

    〈成〉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

    杨校长在教师会上对这学期的工作安排面面俱到,非常细致|一项新的工作怎么能一下子就考虑得面面俱到|这种面面俱到的总结,什么都点一下,重点就不突出了

  • 到达-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到达dàodá

    到了某一地点——起程、起身(早上从这里~,下午五点多钟就可到达。)

  • 得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得到dédào

    事物变为自己所有——失掉、丢失、丢掉(凡事如不抓紧,即便得到的好机遇也会~。)

  • 面面俱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面面俱到miànmiànjùdào

    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挂一漏万(办事~)、顾此失彼(作为领导,考虑工作要尽可能面面俱到,突出重点,不能~。)

  • 周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周到zhōudao

    面面都照顾到;不疏忽——疏忽(他一向考虑间题很周到,一点也不~。)、简慢、怠慢(招待得不够周到,可能有~的地方,还请原谅。)

  • 毕竟 究竟 到底 终归 总归 终究 终久 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毕竟 究竟 到底 终归 总归 终究 终久 究

    毕竟bìjìng 究竟jiūjìng97到底dàodǐ97、612 终归zhōngguī 总归zǒngguī 终究zhōngjiū 终久zhōngjlǔ 究jiū97

    副词。表示(事情)追根究底仍是得出这样的结论。

    “毕竟”强调深入到事情穷尽处来看;有冷静追究、估量而后充分肯定结论的意味。例如:“看完球赛,她心里想:毕竟是他们训练有素,斗志比我们强啊”;“登高以为自己毕竟还有权力,便慢吞吞地向菊英和玉梅说:‘我估计对了吧!我知道他们越不过我这一关!’”(赵树理:《三里湾》)。

    “究竟”强调结论还是站得住;意思不如“毕竟”重,语气较轻。例如:“他内疚地想着,觉得自己究竟是幸运的”(王西彦:《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有些青年究竟还怀着纯朴的心,是很厚道的”(鲁迅:《三闲集》);“我们许多作品所创造的英雄人物,虽然都有多少成就,但究竟还不能说已经在艺术上真正有力地、成功地反映了英雄人物”(冯雪峰:《论〈保卫延安)》)。

    “到底”强调追根究底,意思的轻重和“毕竟”一致,语气也较强;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到底是上海,一切都是井井有条”(《小说月报》,1981,12);“瞧他一撬,那块大石板就起来了,到底是年青人力气大啊”;“她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也还是一个空虚”(鲁迅:《伤逝》)。

    “终归”和“总归”都强调还是得回到原来结论上;意思比“究竟”略重,比“毕竟”“到底”轻。“终归”含有“终于,最后来看”的意味;“总归”则带“总之,无论如何”的意味。例如:“在他眼睛里,这来路不明的女人,终归不是自己真正的媳妇”(王西彦:《黄昏》);“虽然睹了小咒,说决定想一天再看,然而事情终归办不到”(沈从文:《阿金》);“这也是一些为这古老民族所忘却的人们,或是一时为他们同情,为他们咒骂,为他们烦恼,而终归仍然忘却的人们”(齐同:《新生活》,第二部);“开铺子做老板的总归是克煞鬼”(王西彦:《曙》);“无论如何,他们和我们总归一样是人”(齐同:《新生活》,第一部);“正如伽利略……所说:‘但地球总归是转动的呀!’,——人也总归是要吃饭的”(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

    “终究”兼合了“终归”和“究竟”的意思,轻重和“终归”一致;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用。例如:“可是,无论他怎样绕圈子说话,事实终究是事实”(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那个新娘,倒不错,是个女学生,不过终究是学堂里出来的,看不大惯”(许钦文:《松竹院中》);“虽然我们也笑了,但走开的时候,终究带着悲叹和惋惜的”(艾芜:《南行记》)。

    “终久”含有“经一段时间或曲折,终于仍会得出这种结论”的意味;在意思的轻重上和“究竟”一致;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终究”浓厚。例如:“她想父亲终久会用蛊术离间他们,不由得心里难过”(《许地山选集》);“如果人生没有恋爱,那么将永远在烦恼中不能得救,终久会象一只野狗在旷野中乱跑”(吴浊流:《波茨坦科长》)。

    “究”和“究竟”意思一致,语气比“究竟”更轻缓些;是文言词,带书面语色彩。例如:“虽然他曾感想到生既无足贪恋,死也何可畏惧;然而那究是一时的忿恨,无经验的感想”(许钦文:《职业病》);“晚霞的颜色二千年来不曾消灭,但自由的鬼魂究不曾在海砂上留存些微痕迹”(徐志摩:《拜伦》)。

    “到底”在表示“经过曲折变化最后实现某种情况”的意思时(如说:“我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到底使书店老板将编辑《小说月报》的一个文学研究会会员撤换”〔鲁迅:《二心集》〕),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 达到 达 到 至 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达到 达 到 至 臻

    达到dádào 达dá96到dào96、97、613 至zhì96臻zhēn

    动词。表示(某种抽象事物)发展抵某种境况或程度。

    “达到”和“达”都强调进抵;在同“目的”搭配时有实现的意味。“达到”还强调进抵某种境况或程度之前有个发展的过程;“达”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我莫名的烦躁达到了高潮”(《十月》,1982,2);“她所愿望的目的马上就达到了”(欧阳凡海:《无辜者》);“蔡树德自从这一晚上来过之后,他的目的已达”(同上);“她体质差,几日来持续发高烧,体温高达摄氏四十度”。

    “到”和“至”都强调发展的结果。“到”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至”是文言词,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怎么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才告诉我呢”;“他的表演技巧实在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事到如今,你为什么还这样婆婆妈妈的?”(《当代》,1982,1);“一个名噪一时的演员竟至腐化堕落,终于沦落街头”;“从那时起至今,他在摩托车上已度过了整整七年的时间”(《人民日报》,1982.5.13)。

    “臻”和“达到”意思一致;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好的境况:是文言词,一般不在口语中使用,在书面语中使用时也须有别的文言词(如“于”、“必”、“力”、“乃”、“渐”)同它搭配,书面语色彩比“至”浓厚得多。例如:“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在广大群众中,试学试用,逐渐臻于完善,以最后实现汉语的拼音化”(胡愈之:《吴玉章同志和中国文字改革》);“每有所作,必臻绝唱’(《北京文艺》,1979,11)。

  • 到 抵 达 到达 抵达 至-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到 抵 达 到达 抵达 至

    到dào82、97、613抵dǐ603达dá82 到达dàodá 抵达dǐdá 至zhì82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自某处来而进某一地点或目的地之境。

    “到”强调进入某个地点境域;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很常用。例如:“他认识一位连长,到防地不过两个月,弄了四个‘屋里人’”(《吴组缃小说散文集》);“评判员报告着最后十分钟……仿佛在说:决胜负的最后时间到了!”(《方纪小说集》);“我们的部队没有到过那里,如果到了,也不知他们什么态度”(曲波:《桥隆飙》);“一到周家,按此间风俗,拜了年,就象到了家”(《光明日报》,1982.5.17)。

    “抵”和“达”都强调进入目的地;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抵”含有“接触上”的意味,比较具体;“达”含有“进入终点”的意味,常受“直”的修饰。例如:“毛主席飞抵重庆!山城顿时沸腾起来”(臧克家:《诗与生活》);“一九〇五年七月,孙中山抵东京”(《光明日报》,1982.5.24);“每当解放区派出一人,我都为他们的一路安全耽心,至知道安抵为止”(韦君宜:《洗礼》);“行程只剩七百公里,明晨即达北京”;“从白河上行的小船,春水发时可以直达川属的秀山”(沈从文:《边城》);“当时望舒和我从香港同乘一艘货船(冒充押货员)到塘沽登陆,坐火车直达北京”(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

    “到达”大体兼合“到”和“达”的意思;强调经过一段历程,并不一定有“达”的“进入终点”的意味;使用范围较广,除用于人的长途往返、车船等的运行之外,还可以用于社会制度的演进等抽象事物;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例如:“这当儿,的士到达一个修理工程处”(阮朗:《香港风情》);“他们在正午时分,又到达了一个村庄”(端木蕻良:《大江》);“火车晚上十点五分准时到达长沙”;“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形态,但是毕竟为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人类总有一天可以到达共产主义”。

    “抵达”兼合“抵”和“达”的意思,强调经过一段历程;是一般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有一个华侨甚至特地缝了一件缀上了五角星的衣服,在抵达边境时披到身上”(秦牧:《长河浪花集》);“为时一月余,徒步千里,终于一九四二年八月十四日抵达了战时首都——山城重庆”(臧克家:《诗与生活》);“我真能抵达那令人向往的甘泉吗?”(《十月》,1982,2)。

    “至”和“到”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孙犁:《亡人逸事》);“事已至此,只好就事论事”(杜鹏程:《保卫延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北京晚报》,1983.3.14)。

    “达”在表示通往的意思时(如说:“此地水陆两路可达本省各重要城市”),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 到 往-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到 往

    到dào82、96、613往wǎng

    动词。表示向(某个地方)去。

    “到”强调目的是要抵达某处。例如:“到霞湖去!到那自由的月光里去”(《收获》,1982,5);“他对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巴金:《家》);“让高股长和二营教导员一道到六连,把这种新方法再从头到尾了解一番”(杜鹏程:《保卫延安》)。

    “往”侧重于朝某处行进的有一定方向和地点目标的行动。例如:“她们在省里京里想往什么地方去时,不必走路,只要钻进一个大匣子中,那匣子就可以带她到地”(沈从文:《萧萧》);“家虽住杭州,个人却有许多理由常往上海走走,去花钱”(沈从文:《王谢将军》)。

  • 到底 究竟 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到底 究竟 究

    到底dàodǐ26,612究竟jiūjìng26究jiū26

    副词。表示追究的疑问语态。只用在问句里(或有问意的语句中)。

    “到底”有深作追究的意味;较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俗白文字里也用。例如:“你尽管说,到底想回家不想,丁先生是完全由你的”(《丁玲短篇小说选》,下卷);“这半天还不见车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今天晚上大家酒酣诗畅,放荡忘形,到底是出于谁的安排,出于谁的张罗?”(欧阳山:《苦斗》)。

    “究竟”强调追根究底,要彻底问清楚。例如:“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查清了么?”(《小说月报》,1981,12);“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鲁迅:《祝福》)。

    “究”在意思上和“究竟”一致,是文言词,只用于文言语句或有其他文言词搭配的语句,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此事究应如何处置?”;“气势汹汹,究欲如何?”;“过去的创痛虽然可怖,究不敌新的憧憬之迷人”(茅盾:《腐蚀》)。

  • 得到 获得 取得 得 获-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得到 获得 取得 得 获

    得到dédào 获得huòdé 取得qǔdé 得dé 获huò

    动词。表示自己从本来没有而变为具有某种本不属于自己的外在事物。

    “得到”强调事物属于自己(或自身)的实现;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例如:“京平刚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最大的帮助”(叶圣陶:《相濡以沫》);“他已经给进修班讲了夏文化,得到新材料后,他说以后还要再讲一次”(《光明日报》,1979.9.26);“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获得”强调自己(或自身)本没有而新从外而来;一般用于抽象事物,使用范围没有“得到”广;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和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使用。例如:“几千年以来不能解决的水灾、旱灾问题,现在已经基本上获得解决”;“在辽沈战役胜利后,整个东北已经获得解放”(曹禺:《明朗的天》);“中国选手郑达真,今天以一米七八的成绩获得女子跳高冠军”(《人民日报》,1979,6.5)。

    “取得”含有“争取来”的意味;也多用于抽象事物。例如“美国的科学条件好,但主要靠美国科学家的努力才取得成果”(《人民日报》,1979.6.5);“经过这八个月的战斗,他们开始初步取得了机动作战的经验”(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显然地,他们对这件事已经取得谅解”(《散文特写选》,1949——1979,第一卷);“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得”和“获”都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但有时可用于口语;常带宾语“益”“利”“奖”。“得”在意思上和“得到”较一致;“获”则和“获得”意思一致。例如:“拜读大作,得益不浅”;“他不说明如何得释,但恐怕不会是很容易的”(郑振铎:《鹈鹕与鱼》);“刘备得益州时,赐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功臣每人金五百斤,银一千斤,钱五千万”(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兴建机械化养鸡场,集体与个人都将获利”;“连续剧《蹉跎岁月》……获一等奖”(《光明日报》,1983.3.29);“在内战完全停止、政协决议已付诸实施、人民自由权利已获保障及政府改组之后,才能召开国大”(《周恩来选集》,上卷)。

    “得”在表示“得意”(如说:“他扬扬自得”)、“做成”(如说:“饭得了”)、“同意”(如说:“得,这样做不错”)、“别再进行下去”(如说:“得了,别看了”)等意义时,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 等 等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等 等到

    等děng99等到děngdào

    连词。表示由两个分句表述的前后两件事之间的时间条件连接关系:前一事实现时,后一事才发生。

    “等”含有“过一个时候”或“过一个时期”的意味。例如:“等他出来的时候,就叫他把树儿斫倒”(《沫若文集》,第一卷);“他似乎不知道房门上了闩,只是一个劲儿冲上去,那扇门就叫着弹了一下。等端妹子开了闩,他赶紧跳进了房”(张天翼:《清明时节》);“我想,等念完大学,再考虑结婚的事”。

    “等到”强调直到作为条件的事情实现,含有“过相当长的时候”的意味。例如:“那个时候我正准备等到自己的改造有了成绩,回到上海作家协会传达室当一个看门人”(巴金:《探索与回忆》);“等到他长大了,我们还能够在这平安的乡下生活,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沫若文集》,第一卷)。

    “等”在表示“让,由”的意思时(如说:“你等我把你这诗,刻在这树皮儿上吧”〔《沫若文集》,第一卷〕;“这事情等我来干”),和“等到”没有同义关系。

  • 感到 觉得-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感到 觉得

    感到gǎndào 觉得juéde389

    动词。表示(人)对某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有所感。

    “感到”侧重于人的感觉器官对于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或者内心的感受。例如:“吃完了粥,他感到身体暖和了许多”(《作品》,1982,1);“一看清,她就惊恐地感到自己象掉在井里一样”(《小说月报》,1982,2);“解脱了上帝的重压,她在梦里就已经感到精神上的轻松了”(欧阳凡海:《无事者》)。

    “觉得”侧重于人的心理对所感觉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所感觉到的内容较“感到”朦胧和模糊;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她觉得她是被打扰了,就不高兴”(茅盾:《锻炼》);“我和你相处多年,我觉得你无时不以国家、革命为重”(刘白羽:《巍巍太行山》);“她好象觉得,电灯比月亮好玩”(周立波:《灯》);“她本来想说这一句,可马上觉得,这话是多余的,连这都不明白吗?”(《小说月报》,1982,2)。

  • 来到 来临 降临 莅临 光临 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来到 来临 降临 莅临 光临 莅

    来到láidāo 来临láilín 降临jiànglín 莅临lìlín 光临guānglín 莅lì

    动词。表示从他处前来而抵达此处。

    “来到”广泛地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用于人、自然现象和幸福、机会等抽象事物;没有特殊色彩。例如:“去年,当金红色的桔子,正红满了南方果园的时候,我来到了北方边疆——白云鄂博”(阮章竞:《矿山医生》);“我们的队伍来到了”(《杨朔散文选》);“春天终于来到了,柳枝不是泛绿了吗”;“幸福来到时,可惜他已不在人间”。

    “来临”“降临”都一般用于自然现象和菜些抽象事物,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来临”有临近而抵达的意味;“降临”有落到的意味。例如:“秋天来临,草木萧瑟;”“一个老早就等待的机会,可能无意中来临了”(徐光耀:《小兵张嘎》);“夜风呼啸,飞沙扑面,北国的严冬降临了”(曲波:《林海雪原》);“一个凉爽的草原之夜已经降临”(张天民:《创业》)。

    “莅临”用于贵宾或上级领导,比较典雅,有庄重、尊敬的态度色彩和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省长刘尚清、军署参谋长臧式毅和参厅局要员也纷纷莅临,站在欢迎队伍中间”(《读者文摘》,1983,10一11);“五时许,华灯初上,宾客莅临”;“现代化欣然接受邀请,首次莅临山民的房舍”(《人民日报》,1984.12.5)。

    “光临”含有“因对方到达此处而使此处生光”的意味,是敬辞,一般用于宾客,带客气和尊敬的态度色彩;有时可用于物而有讽刺意味。例如:“南美洲的朋友们今天光临上海,和上海人民一起欢度元旦”;“明天苏小姐见了面,说辛楣请他务必光临,大家叙叙,别无他意”(钱钟书:《围城》);“自从胡泰的胶皮车光临了暖水屯之后,暖水屯的人便添了话题”(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莅”和“莅临”的意思一致,只是更富于文言色彩,另外又带郑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重要人士。例如:“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主席莅渝举行和平谈判”;“东瀛国脚来华练兵,月中莅穗与广州队、广东队交锋”(《羊城晚报》,1987.1.8)

  • 上任 到任 到职 就任 就职-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上任 到任 到职 就任 就职

    上任shàngrèn 到任dàorèn 到职dàozhí 就任jiùrèn 就职jiùzhí

    动词。表示接受委任的或新确定的职务,来到工作岗位。

    “上任”强调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新职务的工作。例如:“糙叔新官上任,在曹家他老姐姐央托下,糙婶向冷妞提了这门婚事”(《小说月报》,1982,2);“她刚上任,新队员刚刚从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白天黑夜跟姑娘们一起摸爬滚打,哪有时间结婚成家呀”(《新华文摘》,1982,1)。

    “到任”和“到职”都强调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到任”侧重于以担任新职务的身分开始工作。“到职”则侧重于成为担任新职务的一定工作岗位上的人员;适用于书而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老张到任不久,就了解了处里存在着几宗人事纠纷”;“他春风满面的对向他送媚眼的女性们求婚,到任不满一月,已有八个未婚妻”(吴浊流:《波茨坦科长》);“主任虽然初到职,讲话已是自家人的语气”;“接着,又任命为公司总经理。他到职以后,抓了生产责任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工作很有成绩”。

    “就任”和“就职”都强调开始承担委任的或新确定的职务。“就任”侧重于开始担任某种职务而从事工作;“就职”则侧重于开始到某种职务的工作圈子里去。例如:“据说他就任副厂长的时候,实在无法推辞,也曾发表过‘施政演说’”(《大众电影》,1982.2);“经过多方面做工作,他终于被说服,勉为其难地到政治部就任去了”;“新校长就职后,尚未向全校师生演说”;“有两件引人注目的东西:一件是……美国星条旗,另一件是刻在墙上的肯尼迪总统就职宣誓的一段话”(《新华文摘》,1982,1)。

  • 受到 受 蒙 蒙受-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受到 受 蒙 蒙受

    受到shòudào 受shòu238、248蒙méng 蒙受mēngshòu

    动词。表示被外在的某种行为或事情加到自己身上。

    “受到”强调外在的某种行为或事情已及于自身,这种承受或接受的关系已成为事实;所带的宾语须是双音词或多音节词语。例如:“由于‘孤岛’的政治环境急剧变化,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转入地下,进步文艺活动的开展也受到明显的影响”(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卷);“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创作的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重视”(同上);“我们的经济工作受到林彪、‘四人帮’的十年干扰破坏,而且这十年以前也存在着许多混乱”(《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

    “受”较侧重被某种行为或事情所及的被动承受关系。例如:“这样的事情,根据她从同村人所受的待遇看来,不是极自然的吗”(王西彦:《鱼鬼》);“这种服务周到、干净卫生的小旅馆,很受旅客欢迎”;“出去跑了三四年,给人家扛活打短,受的那个罪呀,就不能提”(《方纪小说集》);“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柔石语,见鲁迅《南腔北调集》)。

    “蒙”侧重于自身得到某种行为或事情的所及,含有“及于自身的某种行为或事情是对方或某方面的人所发”的意味;带书面语色彩和郑重的态度色彩,一般用于正式场合。特别常用于书信中告诉对方承受到对方某种行为、事物的情形,在后面这种使用场合下就带有尊敬、客气的态度色彩。例如:“数日前蒙书,谨悉”(鲁迅:《书信·许寿裳·七》);“蒙先生鼓励、指教,十分感激”,“这声音一直飘过深谷,飘过每个人底心孔,漫过着无限际的远野,不蒙解答地横飞过去了”(萧军:《八月的乡村》);“一八九六年十月,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

    “蒙受”强调“受”和“蒙”所侧重的方面,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又多用于书面语而有书面语色彩;所带的宾语须是双音词或多音节词语。例如:“虽说是叹气,其实是蒙受荣宠,有些洋洋自得的意思”(端木蕻良:《曹雪芹》);“这些争端往往使双方蒙受重大的损失,有时还使霸权主义坐享其利”(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郝先生……举出他近来对于自己职务的疏忽,以及因为他和女人不断吵扰使大家蒙受到的不安”(王西彦:《古城的忧郁》)。

  • 遇 遇到 逢 遭 遭遇 遭到 遭逢-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遇 遇到 逢 遭 遭遇 遭到 遭逢

    遇yù 遇到yùdào 逢féng 遭zāo 遭遇zāoyù 遭到zāodào 遭逢zāoféng

    动词。表示碰上,碰在一起。

    “遇”和“遇到”含有“事先没有预料到而碰上”的意味。“遇”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多同单音词组合;“遇到”强调“碰上”或“见到”成为事实。例如:“昨午游九溪十八涧,遇雨,令人扫兴”;“我们在那式样奇巧的桥上相遇时,她总是有礼貌地谦逊地让过一旁”(《当代》,1981,6);“‘今天才回来哇?’他不假思索地问,当他们的眼睛相遇的时候”(沙汀:《还乡记》);“遇到风向一变,浓烟毒气便压了下来,笼罩了每个人”(王蒙:《湖光》);“资本主义文明遇到了深刻的危机”(《收获》,1982,1)。

    “逢”含有“碰上是经常性的,每每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意味;常可同“年”“人”“凶”等组合。例如:“眼下又不逢年过节,买这炮仗干啥?”(《小说月报》,1982,2);“而且逢人她就声明,地是她的,做归她做,明年她不能让队附再支配粮食了”(沙汀:《还乡记》);“她暗暗祝祷,愿丈夫这一路上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遭”含有“不幸地碰上”的意味,用于带来祸害的事。例如:“那些类似幸福沟居民的住户,屡遭驱逐之苦”(《小说月报》,1982,3);“边区每年冬季,都遭敌人扫荡”(孙犁:《第一次当记者》);“突然,山后跳出一帮蒙面持刀的强盗,眼看就要遭难”(《当代》,1981,6)。

    “遭遇”兼有“遭”和“遇”所带的意味,多用于不顺利的情况、不幸的事或敌人;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邓肯是西洋近代大舞蹈家,她……遭遇了多少艰难困苦,但是她不气馁,不向恶势力屈服”(杨沫:《青春之歌》);“他们的政治阴谋将要和他们的军事进攻遭遇到同样的失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当夜途中竟与敌人遭遇,战斗便立即打响了”。

    “遭到”在意思上和使用范围上都和“遭”基本一致,只是强调“不幸地碰上”成为事实,多带双音词语(如“批评”“训斥”“痛斥”“威胁”“辱骂”等)充当的宾语。例如:“她做这样的事情是谨小慎微的,生怕有什么差错会遭到领导的批评”;“身居‘世外挑源’的人们,都为共同的切身利益即将遭到威胁而惶恐不安了”(《小说月报》,1982,3)。

    “遭逢”兼有“遭”和“逢”所带的意味,多用于不顺利或不幸的事;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你们的小弱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诗人生当乱世,遭逢亡国的惨痛”;“我们可以藐视而且必须藐视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难,把它们放在‘不在话下’的位置”(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遭遇”常用作名词,表示“遇到的不幸事情”(如说:“她童年的遭遇是悲惨的”)。这种用法的“遭遇”,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 终于 到底-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终于 到底

    终于zhōngyú 到底dàodǐ26、97

    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长时间等待之后出现了结果或实现的情况。

    “终于”强调较长的变化过程或等待过程的终结。例如:“经过九年的争论,普鲁斯特终于胜利了,发现了定比定律”(《光明日报》,1979.11.2);“他们终于找到共产党的领导”(孙犁:《晚华集》)。

    “到底”强调变化还是得出结果来了,或等待还是等到了情况的实现了;较多在口语中使用,有口语色彩。例如:“梅,你到底来了”(《小说月报》,1980,2);“革命不容易,但到底还是胜利了”(《文汇报》,1980.7.1)。

  • 周到 周全 全面 到 周-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周到 周全 全面 到 周

    周到zhōudào 周全zhōuquán54 全面quánmiàn382到dào82、96、97 周zhōu

    形容词。表示面面都照顾到,该想、该做的都想到、做到,没有遗漏、疏忽。

    “周到”和“周全”都强调想的、做的照顾了各个方面,没有遗漏。“周到”更突出了“都照顾到”这一点;“周全”侧重于完全、完善而没有遗漏。例如:“这想法倒很周到,姑且试试看吧”(《沫若剧作选》);“要是哪个弟兄有个灾枝病叶,那些官长呀,跑前跑后,照看得真比家里人还周到”(孙犁:《风云初记》);“鳄鱼头的计划很周到,他打了一场下马威——偷鸡仗之后,马上就开始他的经济建设了”(黄谷柳:《虾球传》);“单看黑塔自己在静海县城那段时间,里里外外的事做得多周全呀”(冯骥才等:《义和拳》);“不听老人的话,那是到底都不周全的哟”(《叶紫选集》);“大姐……安排得多么周全啊”(冯苓植:《阿力玛斯之歌》)。

    “全面”强调整体所有方面都有分寸地照顾好了,不片面,没有偏废;使用范围比“周到”“周全”广,除能用于想和做这两类活动行为之外,还可用于发展、肯定、否定等。例如:“事情很重要,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害,你要想全面一点,订出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有理论的指导,总比光靠自己摸索要学得快些、全面些”(《中国语文》,1979,1);“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这就是我们的方针”(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韶山……多种经营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周立波:《韶山红日》)。

    “到”和“周到”意思一致,表意没有那么明晰,语气不如“周到”那么强调;用时,前面须有“很”或“不”的修饰;一般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还是她细心,想得很到,连拖鞋、痰盂都准备好了”;“我要是有说得不到的地方,你给补充吧”。

    “周”兼有“周到”“周全”的意思,但语气上不如“周到”“周全”那么强调;是文言词,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用时前面须有否定词“不”的修饰,一起用作双音动词的补语。例如:“本世纪开始,由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观察和推理,发现单一的学科……对一些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现象往往解释不周”(陈原:《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生长和发展前景》);“本文多少带有尝试的性质,观察不周和推论不当之处一定很多”(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

  •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实用委婉语词典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意为人到老年就觉得豪华的住所没有意味,还不如时常到郊野的村居去回味生活。语出宋苏轼《野人庐》。

  • 闻到味道-实用委婉语词典

    闻到味道

    欧美俚语,原用意是动物的发情,后也用于人,指性冲动。

  •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实用委婉语词典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意为身处富贵不作恶,身处贫贱反而快乐,男子汉到达这个境界是真正的英豪。语出宋程颢《偶成》。

  • 回到永久之家-实用委婉语词典

    回到永久之家

    欧美国家对人死亡的婉称。意为人最后的归宿。

  • 待到云开月自明-实用委婉语词典

    待到云开月自明

    婉指终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俗语。喻指。

  • 坐轿子到不了天堂-实用委婉语词典

    坐轿子到不了天堂

    婉指贪图舒服到达不了理想的境界。欧美谚语。

  • 若要逮两只兔子,一只都逮不到-实用委婉语词典

    若要逮两只兔子,一只都逮不到

    喻指如果心志不专一,往往徒劳无获。俗语。

  • 时到花就开-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到花就开

    意为时间会使花朵自然开放。

  • 水到渠成-实用委婉语词典

    水到渠成

    喻指凡事有它的规律,待等条件具备,自然会成功。

  • 船到桥头自会直-实用委婉语词典

    船到桥头自会直

    婉指现在碰到问题不必多虑,到关键时刻自有解决的办法。也作“船到桥门自会直”。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实用委婉语词典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意为人到困顿之时会意外的看到新的希望。喻指。原意走到溪流的尽头,忽现美妙的云雾升起,有莫名的高兴。语出唐王维《终南别业》。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实用委婉语词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婉指两情依依,只有到了生命的终结,才能停歇。

  • 一路到底-实用委婉语词典

    一路到底

    欧美男女性爱行为的委婉语。或叫“走完全程”。

  • 到银行去-实用委婉语词典

    到银行去

    欧美对上厕所、大便的婉称。有戏谑味。

  • 独到之处-实用委婉语词典

    独到之处

    意为有自己独到的发现或看法。

  • 意到笔随,浑然天成-实用委婉语词典

    意到笔随,浑然天成

    意为所想到的很快就通过笔写出,不加修饰,就好像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 情到浓处,似酒如蜜-实用委婉语词典

    情到浓处,似酒如蜜

    意为感情到了浓烈的程度,就像酿成的酒和蜜。

  • 吉人天相,药到病除-实用委婉语词典

    吉人天相,药到病除

    意为您是吉祥之人,相貌卓异,会得到上天的卫佑,只要服了良药,毛病马上就好了。

  • 待得雪消后,自然春到来-实用委婉语词典

    待得雪消后,自然春到来

    意为待到冰雪消融,春天就自然而然来到了。语出《五灯会元》卷八。

  • 将要到口,可以滑落;将要成事,可以败功-实用委婉语词典

    将要到口,可以滑落;将要成事,可以败功

    意为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功败垂成便是如此。外国谚语。

  • 老成见到-实用委婉语词典

    老成见到

    意为老年人阅历丰富,见解高明,有较多的社会、人生经验。“老成”,即经历多,处事稳重。

  • 与老无期约,到来如等闲-实用委婉语词典

    与老无期约,到来如等闲

    意为我们并没有与老年岁月有定约,它来了就也就随它了。语出唐刘禹锡《答乐天见忆》。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实用委婉语词典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意为等到了重阳节,我再来与您一起观赏菊花。语出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 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实用委婉语词典

    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

    意为别看我们已经老了,少年青春的意绪还常常到梦里来。语出唐白居易《春眠》。

  • 至 到-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至 到

    [至zhì 到dào]

    同 到,到达。《左传·文公二年》:“秦师又至”。(师:军队)《史记·李斯列传》:“官至廷尉”。《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蒙到,二郡皆服。”(蒙:吕蒙,人名)《旧唐书·李渤传》:“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

    异 【至】 ①用于抽象意义,表示到某时。《老子》:“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②表示达到了顶点。《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叛)《史记·春申君列传》:“物至则反”。 ③表示“极”、“最”。《荀子·正论》:“罪至重而刑至轻”。贾谊《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

    【到】 通“倒”,表示颠倒。《墨子·经下》:“临鉴而立,景到。”(景:通“影”)

    辨 在“到”、“到达”的意义上,先秦时期多用“至”,汉代以后才逐渐用“到”。

  • 辱到-敬谦语小词典

    辱到rǔdào

    谦辞。表示对方屈尊来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

    也作〖辱临〗rǔlín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宫梦弼》:“既归,旷绝音问,女深以为念。和乃遣人招之。夫妻至,惭怍无以自容。和谢曰:‘旧岁辱到,又不明告,遂使开罪良多。’”

    也作〖辱贲〗rǔbì 明·许潮《武陵春》:“老夫荒山空寂,与世相绝久矣。客何缘辱到于此。”

  • 不要一逗到底-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不要一逗到底

    句号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和感叹句末尾也可以用句号。句号的用法并不复杂,但使用中也常常会出问题。最常见的毛病是当断不断,甚至一逗到底,致使语意缠绕,眉目不清。例如:“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

    这段话表述了三个意思。从开头到“生活”,是说都市人有了新渴望。从“乡村”到“走俏”,是说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从“相信”到末尾,是写作者对前面所述情况的评估。因此应当在每一个意思表述完了的地方用句号断句。该例一逗到底,显得臃肿牵连。应把“生活”后、“走俏”后的逗号改成句号,以体现前后共是三个句子,表述了三个意思。又如:“《山中海路》写于1956年12月,写的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深入祁连山脉为祖国找矿的动人事迹,和《童话的时代》一样,这篇散文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前进,作者描写了大自然的奇丽和严峻,也描写了斗争的艰苦和挫折。”

    这段文字说的都是《山中海路》这篇散文。也许作者觉得每一句话联系得都挺紧密,因此中间都用逗号。但实际这一段还是逐层逐句叙述了四个意思。联系固然有,但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或独立都是相对的。该例作四个句子看待更合适,否则拖拖沓沓,层次不清,读者看着也会觉得吃力。“1956年12月”后、“事迹”后、“前进”后的逗号都应改为句号。

  • 到达和达到-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到达和达到

    二者都是动词,但词义和适用范围不同,否定形式也不太一样。

    到达:动词。(一)表示到了某一地点,宾语多为具体地点名词。例如:“你到达北京时,一定给我们打一个电话。”“他们几经周折,天黑时才到达驻地。”(二)表示到了某一阶段,宾语往往是抽象的。例如:“这种制度开辟了一条到达一种理想境界的道路。”“只是听说他不太顺利,没想到竟到达了这种境地。”(三)“到达”的否定式,否定副词一定要放在它的前边,如“没到达、不能到达”。

    达到:动词。(一)表示到了某种程度或目标,宾语往往是抽象名词。例如:“这些科研成果都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水平。”“他是一个执着的人,不达到预定目标,决不会罢休。”(二)表示到了某种程度,宾语可以比较具体。例如:“河水并不深,只达到他的膝部。”“小麦已经达到腰部,人们在麦田里只露出上半截身子。”(三)“达到”的否定形式,否定词可以用在它的前边,也可以插在中间。如:“没有达到、不能达到、达不到”等。

  • 到与倒-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到与倒

    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一、“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二、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三、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四、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五、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不是“到底”,都可以说成“倒是”。其实上面三、四的“倒”,也是如此。

  • 说道和说到-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说道和说到

    “道”也是“说”,“说道”是双音节同义合成词,合起来的意思还是“说”,后面往往是引进的人物说的话。如:“他连忙说道:‘可以可以。’”“说到”主要是说及的意思,后面往往是说及的对象或者内容。如:“我们刚才还说到你。”此外,“说到”还表示说的内容或者说这件事“到达”的地方、时间等,如:“我们上一堂课说到同义词,现在先复习一下。”“说到哪儿也是这个理儿。”“他一直说到五点钟才散会。”

  • 增加了和增加到、减少了和减少到-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增加了和增加到、减少了和减少到

    表示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有一套习惯的表达方式,不可混用。它们与倍数和分数的表达法又有联系,可是人们又常常发生混淆。倍数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不能用于数量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量的增加,又可用于数量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作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作基数。数量增减的习惯表达法主要有两大类,每类又有两个方面。一、表示数量增加的。1.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已有的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10到100,就是增加了90(=100-10)。只能说“增加了九倍”(90÷10),不能说“增加了十倍”。又如从50到75,可以说“增加了一半”“增加了二分之一”或“增加了百分之五十”(25÷50)。2.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提高到(为)——包括已有的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10增加到(为)100,最后的总数就是100。只能说“增加到十倍”(100÷10),不能说“增加到九倍”。又如,从50到75,可以说“增加到百分之一百五十”或“增加到一倍半”。这两类的关系是:底数(10)+增加了的数(90)=增加到的数(100)。二、表示数量减少的。1.减少(了),下降(了),降低(了)——是“增加了”的相反面,指由高到低的差额。例如,从100到10,就是减少了90(=100-10)。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或“减少了百分之九十”(90÷100),不能说“减少了九倍”。2.减少到(为),下降到(为),降低到(了)——是“增加到”相反面的,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100到10,最后的余数就是10,就是减少到10,也就是“减少到十分之一”或“减少到百分之十”(10÷100),不能说“减少到一倍”。这两类的关系是:总数(100)-减少了的数(90)=减少到的数(10)。

  • 出发 到达-反义词应用词典

    出发 到达

    出发 chūfā 到达 dàodá

    【出发】动词。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考虑问题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起点。

    〔例句〕

    1.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2.考虑问题应该从群众的需要出发。

    【到达】动词。到了某一地点或某一阶段。可带动态助词“了”。常同处所名词搭配;表示“到达某一阶段”的意义时也可同抽象名词搭配。

    〔例句〕

    1.前来参加亚运会的各国体育代表团已陆续到达北京。

    2.他的晚期作品的技巧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3.前方到达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昆明火车站。

    〔应用例句〕

    他刚刚出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 究竟 到底 毕竟-近义词应用词典

    究竟 到底 毕竟

    究竟 jiūjìng 到底 dàodǐ 毕竟 bìjìng

    【究竟】毕竟,到底。如:

    1.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

    2.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到底】毕竟。如:

    3.你到底回来了,这里竟还有人说你不会回来了。

    【毕竟】究竟,到底,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如:

    4.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辨析:“究竟”着重表示追究或毕竟,用于疑问句,有追究的意味,但不用于是非问句。它有名词用法,表示结果或原委,如他想知道个究竟。“毕竟”指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表示加强肯定语气,如乌云毕竟遮不住太阳。“到底”指经过变化后实现的情况。它还指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如你跟他到底有什么关系。

  • 严密 周到-近义词应用词典

    严密 周到

    严密 yánmì 周到 zhōudao

    【严密】周到;没有疏漏。如:

    1.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周到】不疏忽,面面顾到。如:

    2.自己虽然觉得已经弄通了,其实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杂乱,比较暧昧的,或者还只有个粗糙的轮廓,其中细节还很不周到。

    3.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辨析:“严密”指不疏漏,如严密地封锁消息,严密注视形势的发展;也指事物结合紧密没有空隙等,如文章结构很严密,罐头盖得很严密等。“周到”指处理事情,考虑问题面面俱到,不疏忽,如照顾周到,考虑得很周到等。

  • 到-古文观止词典

    到dào

    【词性】:动词

    到达,来到,回到,抵达(3)。《冯煖客孟尝君》:长驱到齐。——冯煖一直赶着车回到齐国。《诸葛亮后出师表》: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自从我出兵抵达汉中,其中只隔一年罢了。《黄冈竹楼记》:己亥闰三月到郡。——己亥闰三月来到齐安郡。

  • 到-古文观止词典

    到dào

    【词性】:介词

    介绍时间。今语同(1)。《李斯谏逐客书》:功施到今。——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

  • 慎到-古文观止词典

    慎到shèn dào

    【词性】:名词

    人名。战国时法家,赵国人(1)。《送孟东野序》: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用他们的主张表达。

  • 巴不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巴不到

    【释义】:

    ①急切盼望。《水浒全传》二四:却说西门庆巴不到这一日,裹了顶新头巾,穿了一套整整齐齐的衣服,带了三五两碎银子,径投这紫石街来。《醒世恒言》一三:当日无情无绪,巴不到晚。又去设了香案,到花园中祷告。②赶不到。《水浒全传》七三:两个因宽转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巴不到山,离荆门镇不远。

  • 把人到泥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把人到泥里

    【释义】:

    (xǐ):踏,踩。比喻压制人,作践,人。《金瓶梅词话》三一:都是你老婆,无故只是多有了这点尿胞种子罢了,难道怎么样儿的,做甚么恁抬一个灭一个,把人到泥里!

  • 刚脱贼船,又到贼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刚脱贼船,又到贼店

    【释义】:

    比喻刚脱离一处险境,又陷入另一处险境。《龙图耳录》一一九:俺刚脱了他的贼船,谁知却又来到你这贼店,这才是“躲一棒棰,挨一榔头”呢。

  • 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

    【释义】:

    歇后语。攮:戳;又谐“馕”,言塞填食物。意谓东西被贼偷吃了。《儒林外史》六: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

  • 不到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到得

    【释义】:

    不至于;不见得。《水浒全传》一一:大官人是识法度的,不到得肯挟带了出去。请尊便上马。《醒世恒言》三一:好汉子!与我东京除了一害,也不到得偿命。

    ⊙不倒的

    《水浒全传》七四:非是燕青敢说口,临机应变,看景生情,不倒的输与那呆汉。

    ⊙不到的

    《水浒全传》二四:婆子的酒食,不到的吃伤了娘子!

    ⊙不道得

    《喻世明言》一五:我教你把这件物事将去为定,他不道得不肯。

  • 不到黄河心不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到黄河心不死

    【释义】:

    比喻不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不死心,不回头,或不达目的不罢休。□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水火》:泾谚:“不到黄河心不死。”《荡寇志》八二:丽卿道:“不到黄河心不死,索性再上去,寻不着也是无法。”《活地狱》四:他主人一天不来料理,就叫他们多受一天罪。这些东西不到黄河心不死。《官场现形记》一七: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横竖我们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

    ⊙不到黄河死不知

    《二刻醒世恒言》上五:金银山积,美女千人,富贵已极,到临死时想着生前许多事业……倒番转身来朝着里床叹口气道:“一场扯淡噫。”这场扯淡谁能识?不到黄河死不知。

    ⊙不到黄河死不休

    《二刻醒世恒言》上一〇:但知:那山高过这山丘,不到黄河死不休,贪求无厌不知止,终须一个土馒头。

    ⊙弗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死不及

    《扫迷帚》五:弗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死不及,世之将错就错者,每援为口实。无理可笑,莫甚于此。

  • 不到两京虚了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到两京虚了眼

    【释义】:

    两京:明清时指北京和南京;虚了眼:白长了一双眼。谓不到北京和南京这样的大都会去观赏一下,实在是没有眼福。《醒世姻缘传》六:晁大舍喜的抓耳挠腮的道:“真是不到两京虚了眼,怎么人世间有这门希奇物件!”

  • 不到乌江心不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到乌江心不死

    【释义】:

    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今名乌江浦,楚霸王项羽兵败后在这里自刎。比喻不到一败涂地、走投无路时决不甘休。犹言不到黄河心不死。□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水火》:不到乌江不尽头。《初刻拍案惊奇》一五: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黑籍冤魂》一:这“戒烟”二字,只做口头禅,骗骗自己罢了。俗语所谓不到乌江心不死,正道着了他们毛病。

    ⊙不到乌江不肯休

    《醒世恒言》二六:世上生死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 不到高山,不显平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到高山,不显平地

    【释义】:

    不来到高山,就不显得平地的低。谓相形见绌,或不见到好就显不出坏,不见到高就显不出低。《林兰香》三八:井氏道:“不到高山,不显平地。今日听得外面商议,清明节要给二娘上坟。似这样平打米赛吃饭的勾当,你们愿意么?”

    ⊙不见高山,不见平地

    《宦海》二〇:不见高山,不见平地。这一来,越显得他是个能员,吴游击是个饭桶了。

    ⊙若无高山,怎显平地

    《石点头》八:旁边客商们听见,齐道:“果然果然,正是‘若无高山,怎显平地’。”那班士兵,睁起眼向说的道:“据你恁般比方,我家爷是不好的了。”

    ⊙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醒世姻缘传》九六:没有高山,不显平地。你每日只说是我利害,你拿出公道良心,我从来像这般打你不曾?

  • 不到天尽头,早到地尽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到天尽头,早到地尽处

    【释义】:

    犹言不是天边,即是地边。喻走到绝路上来了。《水浒全传》三七: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前面一看,不到天尽头,早到地尽处。定目一观,看见大江拦截,侧边又是一条阔港。

    ⊙不到天尽头,须到地尽处

    《水浒全传》六一:正走之间,不到天尽头,须到地尽处,看看走到鸭嘴滩头,只一望时,都见满目芦花,茫茫烟水。

  • 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

    【释义】:

    比喻受过甜言蜜语的哄骗,再也不相信甜言蜜语的人了。《西游记》七二:(妖怪)道:“望老爷方便方便!我等有眼无珠,误捉了你师父,虽然吊在那里,不曾敢加刑受苦。望慈悲饶了我的性命,情愿贴些盘费,送你师父往西天去也。”八戒摇手道:“莫说这话!俗语说得好: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便把筑一钯,各人走路!”

    ⊙自从受了卖糖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

    《二刻拍案惊奇》二六:高愚溪立得主意定,只是不去。正是:自从受了卖糖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

  • 朝里一点墨,侵早起来跑到黑;朝里一张纸,天下百姓忙到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里一点墨,侵早起来跑到黑;朝里一张纸,天下百姓忙到死

    【释义】:

    朝廷下一道诏令,官吏们就要上下奔走贯彻执行,老百姓就要受尽劳役之苦。《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七:即时发下了几十面虎头牌,仰各省直府、州、县、道,招集铁行匠作,星夜前赴铁锚厂应用,毋违。这叫做是个“朝里一点墨,侵早起来跑到黑;朝里一张纸,天下百姓忙到死”。不日之间,无论远近,供应的钱粮一应解到;无论远近,铜铁行匠作一应报齐。

  • 车到没恶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车到没恶路

    【释义】:

    车只要赶到跟前,再不好的路也能过去。犹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比喻事情到了跟前,总有办法解决。《醒世姻缘传》八三:虽这们说,你焦的中甚用?焦出病来,才是苦恼哩。车到没恶路,天老爷自然给人铺排。既是叫咱往那们远去,自然送到咱地头。

  • 吃到老,穿到老,学到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到老,穿到老,学到老

    【释义】:

    谓一生当学无止境。劝学语。《姑妄言》一二:古人说的话一点不错,他说:“世上人吃到老,穿到老,学到老,千真万真。”

  • 穿不穷,吃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穿不穷,吃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释义】:

    指人不会打算就不会富裕。《飞跎全传》二:和尚得钱经也卖,横财不发命穷人。自古穿不穷,吃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 船到桥,直苗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船到桥,直苗苗

    【释义】:

    直苗苗:直挺挺。船行到桥前,船身自然就会摆直。比喻事先不必多虑,到时候自会有解决办法。《常言道》二:老虎官道:“你不要慌,船到桥,直苗苗,我自有个道理。”《何典》一:我们行船的老秘诀,须要远桥三里就落蓬,方能船到桥,直苗苗。

  • 船到湾头自然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船到湾头自然直

    【释义】:

    湾头:港湾。船到港湾自然要放直停泊。比喻事到临头自会有解决的办法。□清·顾张恩《土风录》一三:船靠岸,不要乱,船到港门自然直。皆古谚之传于今者。《绘芳录》三四:不是晚生说现成话,每见少老爷愁烦来项不足,我说吉人自有天相,不待人谋的。俗说:船到湾头自然直。今日少老爷方信晚生前言非谬。

  • 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

    【释义】:

    芍药分株当在秋冬,若在春分时节分株,则直至老死也不开花。《续红楼梦新编》一八:(芍药)八月至十二月,其脉在根,皆可移栽。谚云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良有以也。

  • 从来作恶天昭报,事到头来不自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从来作恶天昭报,事到头来不自由

    【释义】:

    意谓作恶事自有恶报,等上天的报应来了由不得你。《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八八:王明道:“姐夫,好狠也!”判官道:“从来作恶天昭报,事到头来不自由。”

  • 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

    【释义】:

    形容女子极其风韵标致。《金瓶梅词话》九:吴月娘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论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语态度,似红杏枝头笼晓日。

    ⊙从头看到底,风流实无比,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

    《金瓶梅词话》九一:就是此位奶奶,果然语不虚传,人材出众,盖世无双,堪可与俺衙内老爹做得个正头娘子。你看,从头看到底,风流实无比,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

    ⊙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落

    《九尾龟》一五:细细把小宝姿意看了他一会,觉得他无处不好。正是: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落。

  • 打到面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到面儿

    【释义】:

    意谓打个照面。指在礼节上支应一下。《金瓶梅词话》二三:正经月娘后边,每日只打个到面儿,就来前边金莲这边来。

  • 打到赘字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到赘字号

    【释义】:

    赘:多余。意谓当成多余的东西放到一边去了。比喻受冷落。《金瓶梅词话》三九:你说贼三等儿九格的强人,你说他偏心不偏心?这上头只写着生孩子的,把俺每都是不在数的,都打到赘字号里去了。

    ⊙打到揣字号

    揣:即赘。《金瓶梅词话》七二:又相李瓶儿来头,教你哄了,险些不把我打到揣字号去了。

  • 打破沙锅璺到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破沙锅璺到底

    【释义】:

    沙锅:也作砂锅,一种陶制品,性脆,只要打开一点缝隙,就会从上裂到底。璺:音wèn。陶器、瓷器等器物上的裂纹,谐“问”。比喻对事情刨根问底,穷究缘由。□明·陈士元《俚语解》二:俗谓问事烦琐者曰:“打破沙锅璺到底。”又,清·翟灏《通俗编》二六:打破沙锅问到底,俗怪诘人不已,而为斯语。《儿女英雄传》二六:就让姐姐装糊涂不言语,我可也是打破沙锅璺到底,问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英烈传》三一:这善人又问说:“怎么称师父为金箔,其中必有缘故?”那道人又笑了一声,便道:“你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

    《照世杯》二:打破沙锅问到底,我那知他家的事故。

    ⊙打破砂锅,直问到底

    《醋葫芦》一:周智心里明白他的毛病,故意不放正像打破砂锅,直问到底道:“是为何这等执拗,不肯用些酒去?定要说个明白。”

    ⊙打倒杉篙问到底

    杉篙:杉木做的篙。杉木纹理直脆,裂一点就会直裂到头。《精神降鬼传》六:他既入我的门来,他那个德行可就平常。此不待问而即明者也。快买办去罢,天不早了,不用打倒杉篙问到底的。

  • 大限到来无处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限到来无处避

    【释义】:

    大限:死期。意谓命中注定的死期一旦到来,是没地方可躲避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休喏绿鬓桃红脸,莫恋轻盈与翠眉。大限到来无处避,骷髅何处问因衣?

    ⊙大数到来难逃避

    大数:大限。《永庆升平前传》三一:人生只为名利忙,事业百年梦一场。大数到来难逃避,何必劳碌逞刚强。

    ⊙大限难逃

    《风月梦》三一:实指望与你天长地久,那知我禄命已终,使你半途而废。……俗语道得好:大限难逃。你须自己保重,不必想念我了。

  • 到不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到不的

    【释义】:

    轮不到。《野叟曝言》二五:便算是大盗宫女,咱放走了,须到不的你这厮来放屁辣骚。

  • 到得识秤又无肉卖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到得识秤又无肉卖了

    【释义】:

    等到识秤后再去做卖肉的生意,肉已无了。比喻等弄明白道理之后,已后悔莫及。《金兰筏》六:田公子回家,颇有自悔之意。只是俗语说得好:到得识秤又无肉卖了。田公子到得悔恨,又无银钱。

  • 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到话相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到话相投

    【释义】:

    得意:情投意合。意谓情趣相投的客人到来,不会感到讨厌,知心朋友到来总是谈得很投机。《金瓶梅词话》四四:说话之间,你一钟,我一盏,不觉坐到三更天气,方才宿歇。正是: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到话相投。

    ⊙得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相投

    《金瓶梅词话》九八:看毕,爱姐把银子付与王六儿,母子千欢万喜等候经济,不在话下。正是:得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相投。

    ⊙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偏长

    《济公全传》二五:两旁又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的是: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偏长。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相投

    《喻世明言》三:吴山同金奴到楼上房中,正所谓: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相投。

  • 冬瓜拉到茄子地里去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冬瓜拉到茄子地里去了

    【释义】:

    比喻胡乱拉扯。《补红楼梦》二:这都是鸳鸯姐姐亲眼见的事,这会子旨意上说是什么缁衣托钵,这不是冬瓜拉到茄子地里去了么?

  • 赌博到头终有打,只争清早与饭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赌博到头终有打,只争清早与饭时

    【释义】:

    意谓赌博的人到头来总逃不掉吃官司挨板子打,只是时间早晚。《歧路灯》六五:众人看见,只叫道:“苦也!这官司没了解救。”虎镇邦见了众人,喊道:“有偏众位。”夏逢苦点头道:“赌博到头终有打,只争清早与饭时。”

  • 恩爱夫妻不到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恩爱夫妻不到头

    【释义】:

    意谓感情很好的夫妻,中途往往会有变故,难以白头偕老。《十二楼·鹤归楼》:俗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又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夫妇相与一生,终有离别之日。越是恩爱夫妻,比那不恩爱的更离别得早。《后红楼梦》四:倒是李纨看不过意,想起从前贾珠的性情,嫡亲弟兄,一东一西,合着两句俗语说“恩爱夫妻不到头”,又说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 法是有缘终到手,病当不死定逢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法是有缘终到手,病当不死定逢医

    【释义】:

    法:佛法。意谓如与佛有缘分,终会领悟佛法;病不该死,一定会碰上好医生。比喻事情总有转机,一定会遇救星。《三遂平妖传》三:忽想起益州城中有个太医姓严,讳名严三点。此人有起死回生手段。若求得他药来时,有何虞哉。……正是:法是有缘终到手,病当不死定逢医。

  • 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

    【释义】:

    意谓凡事总得讲个先后次序。《风月梦》一四:将心比心,你老爷在这里留了镶,后来又有别的人来要住,你老爷可能让他呢?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

  • 非义之财不养家,未曾到手祸先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非义之财不养家,未曾到手祸先发

    【释义】:

    非义之财: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钱财。指来路不正当的钱财不但不能养家糊口,而且往往很快引发祸端。《跻春台·卖泥丸》:癫僧曰:“我笑你,有些呆,为何不取非义财。人非横财难致富,何妨使心用些乖。”王成曰:“禅师之言更不是了,岂不闻:非义之财不养家,未曾到手祸先发,阎王赐你三合米,任你走到遍天涯。”

  • 富不必骄,贫不必怨。要看到头,眼前不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不必骄,贫不必怨。要看到头,眼前不算

    【释义】:

    指目前的贫富不足为凭,最后才能决定究竟谁贫谁富。《初刻拍案惊奇》二二:可见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算不得账的。上复世间人,不要十分势利。听我四句口号:富不必骄,贫不必怨。要看到头,眼前不算。

  • 功到自然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功到自然成

    【释义】:

    功夫下到了,事情自然也就成功了。比喻只要肯用功,坚持不懈,就会成功。《西游记》三六: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又四三: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 功名到手,方见文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功名到手,方见文章

    【释义】:

    功名:科举考中。人考取了功名,人们才称赞他的文章。感叹人情势利,真才埋没。《野叟曝言》一二三:水夫人叹息道:“考三等文字,中中会元;考县名不取文字,可中状元!古人说,功名到手,方见文章!本朝百余年来,不知许多元魁文字,埋没落卷之中,真可叹也!”

  •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释义】:

    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府。阎罗:佛教称地狱之神,传说其威严不讲私情。包老:包拯,北宋名臣。包拯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后泛指不需要贿赂官吏,有执法严明的人就不会判案不公。《西湖二集》三三:这尊神道原是广东南海人,姓周单讳一个“新”字,初举乡荐为御史,弹劾敢言,贵戚畏惧,与宋朝包拯是一样之人。那包拯生平再不好笑,人以其笑比之黄河清。又道: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所以人称之为“阎罗包老”。我朝这尊活神道,人都称他为“冷面寒铁周公”。《杜骗新书》三:人传包孝肃为官清廉明察,用法无私,诈不得以巧辨售,罪不得以权贵兑,又不纳分上,故人称之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 滚到混水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滚到混水里

    【释义】:

    比喻搅到不干不净的是非中去。《鸳鸯针》四:这淫货也罢了,怎么我母亲也老没正经。我是女孩家,要防备着些,莫要一齐滚到混水里,却不辱没家风。

  • 国家有难思良将,人到中年想子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家有难思良将,人到中年想子孙

    【释义】:

    国家危难时就会想能得到优秀的将帅,以保卫国家,人到了中年就想到要有子孙延续宗祧。《玉燕姻缘全传》三三:安老爷想到这句话上,打动机关,看一看自己的胡须,不觉两目已红:“见得吕年兄有子,尚且不能传宗,我安家将来宗支永绝。”正所谓:国家有难思良将,人到中年想子孙。

  • 果然有命,水到渠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果然有命,水到渠成

    【释义】:

    意谓若真的有福运,会自然成功。《儿女英雄传》三〇:俗话说的:“先下米,先吃饭。”“果然有命,水到渠成。”十年之间,不愁到不了台阁封疆的地位。

  • 葫芦牵到扁豆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葫芦牵到扁豆藤

    【释义】:

    比喻东拉西扯。《品花宝鉴》三九: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听不清,真是葫芦牵到扁豆藤。

  • 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

    【释义】:

    指说话要留有余地,遇事要礼让。谓言行要小心谨慎。《济公全传》一四一:我出家人以慈悲为门,善念为本,说话要留口德,不能明说,常言道: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

  •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释义】:

    意谓皇位不是固有不变的,不能由一家一姓永久独占,很快会轮到我。《西游记》七: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皇帝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飞龙全传》皇帝轮流转,今年到我家:虽然如此,却也论不定的。常言说得好,道是:皇帝轮流转,今年到我家。自从盘古到今,何曾见这皇帝是一家做的?

  • 活到一百,待杀肉吃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活到一百,待杀肉吃哩

    【释义】:

    活到一百岁,等着让人杀了吃肉哩。意谓活多久也是一死,不如拚死。《醒世姻缘传》五二:狄婆子拉着他的手说道:“你去!由他!破着我的老命合他对了!活到一百,待杀肉吃哩!”

    ⊙活八十,待杀肉吃哩

    《醒世姻缘传》八五:素姐道:“这气不杀人!人好容易到京,出来看看儿,只是把拦着,不放出来,我不吊杀罢!活八十,待杀肉吃哩么!”

  • 火烧到身,各自去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火烧到身,各自去扫

    【释义】:

    比喻情势危急时,各人设法保全自己。《水浒全传》一七:古人有言:“火烧到身,各自去扫。蜂虿入怀,随即解衣。”若还杨提辖在这里,我们都说不过;如今他自去的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

  • 火到身上,且自图灭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火到身上,且自图灭熄

    【释义】:

    比喻情势危急,灾祸临头,且自行设法脱难自救。《二刻拍案惊奇》二八:正踌躇间,公差已押着妻子来要人了。江令史此时火到身上,且自图灭熄,不好隐瞒,只得付与公差,仍带到赵大自己家里来。

  •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释义】:

    火候到了,猪头自然就煮烂了,钱花到了,公事自然就办成了。比喻官场中肯花钱行贿,就可打通关节,什么事情都能办成。《醒世恒言》一三:当日席散,韩夫人取出若干物事,制办赛神礼物,绣下四首长幡。自古道得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不做出来。《金瓶梅词话》四七:常言道: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且说西门庆、夏提刑已是会定了。次日,到衙门里升厅,那提、孔节级并缉捕观察,都被乐三替苗青上下打点停当了。

    ⊙火到猪头烂,情到公事办

    《蜃楼志》一六:本府马公从前年送申观察时记得吉士,知他是个忠厚读书人,所以并不推辞,许他照应。这叫做:火到猪头烂,情到公事办。

    ⊙火大蒸的猪头烂,钱多买的公事办

    《歧路灯》七七:盛希侨道:“啥是章程,银子就是章程。火大蒸的猪头烂,钱多买的公事办。”

    ⊙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儒林外史》一三:自古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只要破些银子,把这枕箱买了回来,这事便罢了。

  • 鸡儿偷不到,搭上一把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鸡儿偷不到,搭上一把米

    【释义】:

    比喻坏事没有做成,反而受到了损失。《十把穿金扇》五:你家银子在你库内,还有我刁英一只口袋在内,也该交把我,不能应其古理鸡儿偷不到,搭上一把米。银子分毫未得到手,再找上一只麻布口袋。

  •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

    【释义】:

    灵山:既灵鹫山,相传释迦牟尼在此讲经。到了灵山,不能不朝拜佛祖。比喻到了一处不能不拜见此处的主人。《儿女英雄传》一五:到了那里,才知他就住在吾兄的宝庄上。我想: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到把打听华忠消息这桩事搁起,径投宝庄拜识尊颜。

  • 佳人有意郎君俏,不是俏,灾星到;红粉无缘子弟村,不是村,福星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佳人有意郎君俏,不是俏,灾星到;红粉无缘子弟村,不是村,福星临

    【释义】:

    意指男人被美女恋上预示着要倒霉穷败;被美女拒绝则预示着他有福运,避免了灾祸。《警世阴阳梦·阳梦》四:进忠、兰生并着肩携着手齐看着,陪客侍儿执着杯捧着壶各站着。闲人也道快乐,嫖客尽兴撒漫。这是进忠合该穷败。常言道:佳人有意郎君俏,不是俏,灾星到;红粉无缘子弟村,不是村,福星临。

  • 尖头丑妇蹦到毛司墙上--齐头故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尖头丑妇蹦到毛司墙上--齐头故事

    【释义】:

    歇后语。毛司:厕所。齐头:并头。尖头蹦到又臭又硬的毛司墙上,会碰平了脑袋,变成“齐头”。齐头故事:江浙俗语,指恰巧的事儿。意谓丑女人和脏男人恰巧是一对宝货。《金瓶梅词话》二〇:(玉箫)因问:“俺爹到他屋里,怎样个动静儿?”金莲接过来道:“进他屋里去,尖头丑妇蹦到毛司墙上--齐头故事。”

  • 酒到散筵欢趣少,人逢失意叹声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到散筵欢趣少,人逢失意叹声多

    【释义】:

    宴会结束,饮酒也就没了兴味,人遇到不得志时叹声连连。比喻人逢离别时或失意时会情绪低落。《喻世明言》四:连晚与张远买了一口棺木,抬进庵里,盛殓了,就放在西廊下,只等阮员外、大哥回来定夺。正是:酒到散筵欢趣少,人逢失意叹声多。

  • 救人救到了,送人送到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救人救到了,送人送到家

    【释义】:

    了:了事。救人要救到急难结束,送人要到家门口。比喻救人或帮人要做到底。《永庆升平后传》四三:那人又回来了,说:“救人救到了,送人送到家。你既有这片好心,我不能不扰。我倒是问问多少钱?我也知道个数目,好答你这番的情!”

    ⊙救人到底

    《闽都别记》二〇八:钟馗爷一去,鬼又攒出,奈何?救人到底,屈留几时,候小儿回生再去。

    ⊙救人救到底

    《四游记·北游记》九:女子又叫曰:“疼甚,挪痛不止,古云救人救到底。望师父解开衣带,与奴对合片时,腹疾即愈。”《闽都别记》三五九:朝忠曰:“救人救到底,被吊一夜,通身麻木,怎能下得峭壁?再求背负下山,有瓜子金作谢。”

  • 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儿还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儿还硬

    【释义】:

    腊鸭子:腌鸭。揶揄人嘴硬,死不认输。《金瓶梅词话》六一:(妇人)说道:“可又来,你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儿还硬。”

    ☉腊鸭子煮在锅里,身子烂了嘴还硬

    《三续金瓶梅》七:西门庆说:“必是你!”春娘说:“我不知道。”官人说:“腊鸭子煮在锅里,身子烂了嘴还硬。”

  •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怎能到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怎能到口

    【释义】:

    歇后语。比喻痴心妄想,根本办不到。《三遂平妖传》五:谁知那乜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颠梦倒,分明是癞虾蟆想着天鹅肉吃,怎能到口?

  • 老鸦叫,祸事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鸦叫,祸事到

    【释义】:

    老鸦:乌鸦。民间把乌鸦看成不祥之鸟,认为乌鸦一叫,预示着祸事要发生。《观音菩萨传奇》一七:永莲道:“常言说得好,老鸦叫,祸事到,何况叫的又是吃人的乌鸦呢?我早叫你们走路,若听了我的话,此刻相去已远,避得过乌鸦之厄,如今却是怎处?”

  • 老鼠走到猫口边--怎不动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鼠走到猫口边--怎不动火

    【释义】:

    歇后语。比喻送上门的便宜,必然会挑起人的色欲。《初刻拍案惊奇》二六:是日师徒正在门首闲站,忽见个美貌妇人,走进来避雨。正是老鼠走到猫口边--怎不动火。

  • 两手拍不到一块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两手拍不到一块儿

    【释义】:

    形容人高兴得手足无措的样子。《龙图耳录》五二:宁婆子听了,只乐得两手拍不到一块儿,急急来到书房,见了三公子,左一福,右一福,连忙陪罪。

  • 临崖立马收缰晚,舡到江心补漏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临崖立马收缰晚,舡到江心补漏迟

    【释义】:

    舡:船。等马跑到悬崖边时想收缰绳已经晚了,船已驶到江中间再去补漏洞已经迟了。比喻事已做错,无法挽回。也比喻事先不作预防,等处于危急之中时,想挽救已来不及了。《醒世恒言》一七:张孝基道:“你如今哭也迟了,只是将来学做好人,还有个出头日子。”一路上热一句、冷一句,把话打着他心事。过迁渐渐自怨自艾,懊悔不迭。正是:临崖立马收缰晚,舡到江心补漏迟。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新世鸿勋》七:这都是当道的官员,弥缝掩饰,玩寇养奸,弄成大事,到这个地位,最难收拾。正是: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马逢栈道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仙侠五花剑》二五:二仙侠只道燕子已经被擒,站住了脚,候他到来上前问话。正是:马逢栈道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马临险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禅真逸史》一八:众臣怏快而散。傅岐辞了武帝出朝,径到教场中调遣军将。选施大用为先锋,樊武瑞、陈胜为左右救应使。自为主将,督军打点出战。正是:马临险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马跑临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五美缘全传》三:马云大怒,一声吼叫,迈开大步,不免打进园去,将这些狗头打死,方消咱心头之气!正是:马跑临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 路逢险阻难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路逢险阻难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释义】:

    回避:躲开;让开。行路到了险处,无法回避,事情来到跟前由不得自己。指事情回避不了。《二度梅》三六:诗曰:姻缘本是前世修,人生何必苦强求。路逢险阻难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路逢狭道难回避

    《西游记》九三:这正是:路逢狭道难回避,定教恩爱反为仇。

    ☉路逢狭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禅真逸史》三四:缪一麟站在平地步战,孔欺他无马,喝牙将围裹将来,十分危急。正是:路逢狭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 马回子拜节--来到的就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马回子拜节--来到的就是

    【释义】:

    歇后语。马回子:回民马姓很多,有“十马九回”之谚。回民逢节到清真寺礼拜,只要来了就可以了。比喻来了就成。《金瓶梅词话》一一:这孙雪蛾不听便罢,听了心中大怒,骂道:“怪小淫妇儿,马回子拜节--来到的就是!锅儿是铁打的,也等慢慢儿的来……。”

  • 卖鸡找不到买鸡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卖鸡找不到买鸡人

    【释义】:

    比喻卖货的找不到买货的人。指买卖双方往往互相遇不上。《武则天四大奇案》一四:常言卖鸡找不到买鸡人。你客人投在小行,恨不得立刻将货脱去,得了丝价,好回贵处。一向要卖,无这项售户,今日有人来买,你又打牌去了。

  • 门背后放花儿--等不到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门背后放花儿--等不到晚

    【释义】:

    歇后语。花儿:花炮。五彩的花炮要天黑放才好看。因为性急,等不到天晚,在门背后黑影处就放开了。形容人性急得不得了,迫不及待。《金瓶梅词话》三二:郑爱香儿道:“应花子,你门背后放花儿--等不到晚!”又八七:婆子道:“武二哥且是好急性,门背后放花儿,你等不到晚了。也待我往他大娘子那里交了银子,才打发他过去。”

    ☉门背后放花儿--那里等得到晚

    《一片情》九:却说强仕归家却似门背后放花儿--那里等得到晚。

    ☉门背后放滴滴金--等不到黑

    滴滴金:有金黄色的花炮名色。《三续金瓶梅》三:春娘道:“我不好骂你,我说这行货子,必是偷着相看去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才娶了三姐,又想第四个,门背后放滴滴金--等不到黑,忙什么?”

  • 梦到神仙梦也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梦到神仙梦也甜

    【释义】:

    甜:形容舒适愉快,如睡得甜。梦见神仙的梦是个甜梦。比喻好事情即使不能实现,想一想也是甜蜜的。《儿女英雄传》三七:那个长姐儿看两位奶奶合大爷这番觥筹交错,心里明知“神仙不是凡人作”,却又不能没个“梦到神仙梦也甜”的非非想。

  • 莫图颜色好,丑妇家中宝;休嫌官不要,夫妻直到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莫图颜色好,丑妇家中宝;休嫌官不要,夫妻直到老

    【释义】:

    官:公,指众人。意谓择妻不要贪图长相好,貌丑的妇人却能持家操劳,不要嫌她谁都不要,她却能够一心一意和丈夫白头偕老。《三遂平妖传》三五:百姓讨了个有姿色的老婆,便道是不祥之物,若讨得丑的反生欢喜。当时有个口语道:莫图颜色好,丑妇家中宝;休嫌官不要,夫妻直到老。

  • 那有吃沙糖到底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那有吃沙糖到底的

    【释义】:

    比喻人的福气不可能永远不变。《续金瓶梅》二五:从来说花无百日红。世间都是这等变化不常的,月明到了十五还要渐渐缺了半边儿,何况这世事之心,那有吃沙糖到底的!

  • 你也好,我也好,三好合到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你也好,我也好,三好合到老

    【释义】:

    意谓夫、妻、妾三方都是好人,就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风流悟》七:表嫂,如今与表兄还是和气的好。自古道:家和万事兴。又道是你也好,我也好,三好合到老。

  • 铺稻草,盖稻草,到底有个老头儿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铺稻草,盖稻草,到底有个老头儿好

    【释义】:

    铺稻草,盖稻草:指将稻草当被褥。形容家境贫寒。意谓哪怕嫁个穷汉,也还是有个丈夫好。形容活寡难熬。《续红楼梦》二〇:贾母听了笑道:“我的儿,你不用说嘴了。俗语说的好,铺稻草,盖稻草,到底有个老头儿好。别说你如今三十多岁了,我如今倒八十多岁了呢,只是你老太爷没在这里,要在这里的时节,我们老两口子也要亲热亲热呢。”

  •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释义】:

    军旗一展开,将士掩杀过去就打了胜仗,战马一到就取得成功。形容事情进展顺利、迅速。也比喻事情一开始进行,就取得成功。多为祝赞之词。《野叟曝言》九九:所到之峒,非守城兵将望风先逃,即合峒之民内变出降。真个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兵不血刃,各峒俱下。《说岳全传》七五:我想你父亲当日出征,出阵当先,真个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从不曾打过一阵败仗。《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六:云太师道:“但愿将军此一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旗开取胜

    《说岳全传》八〇:虎旅桓桓士气盈,旗开取胜虏尘清。

    ☉旗开得胜

    《封神演义》九四:旗开得胜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

    ☉马到功成,旗开得胜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五:只是明日出师之时,斩妖缚邪,在天师身上;扶危济难,在国师身上。彼此都要用心竭力,马到功成,旗开得胜,不负今日倚托之重,才称朕心。

  • 起头易,到底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起头易,到底难

    【释义】:

    指凡事开始容易,坚持做到底却很难。《初刻拍案惊奇》三四:若如今世上,小时凭着父母蛮做,动不动许在空门。那晓得起头易,到底难,到得大来,得知了这些情欲滋味,就是强制得来,原非他本心所急。

  • 千里投任只怕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千里投任只怕到

    【释义】:

    远途投奔做官的亲友,最怕到达目的地,因怕做官亲友已升调或革职而去而扑空。《歧路灯》八六:况且做官的人,有两个好字,曰升,曰调,有两个不好字,曰革,曰故。这是官场的常事。俗云:千里投任只怕到,怕的是碰到这四个字,搭了盘费扑了空。

  • 噙到口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噙到口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了

    【释义】:

    意谓不知怎么样喜爱为好。形容十分娇惯宠爱。《三续金瓶梅》三〇:你们好的一口气儿,噙到口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了,还说人家说的不是。

  •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释义】:

    青云:喻迅速升到高位。这里指科举登科。金榜:科举时代公布殿试录取名单的文告。只要有功名可获总要到场一试,不得到功名誓不还乡。指对求取功名有信心。《喻世明言》一一: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 情到相关处,身心不自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情到相关处,身心不自由

    【释义】:

    指到了感情牵连的关头,就会不自觉会陷进去,难以控制自己。《西湖佳话》一一:又叮嘱了几句,送至楼门口。正是:情到相关处,身心不自由。和盘都托出,闺阁惹风流。

  • 娶淫妇,养海青,食水不到想河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娶淫妇,养海青,食水不到想河东

    【释义】:

    海青:又名海东青,海雕,猛禽,栖息海边或河湖岸边,食鱼或其他小动物。娶妓女作妻子,就像豢养海东青一样,一旦不能满足,就想回到旧巢里去。《金瓶梅词话》八〇:姐姐,罢,休烦恼了。常言道:娶淫妇,养海青,食水不到想河东。这个都是他当初干的营生,今日教大姐姐这等惹气。

  • 犬若赶到绝望路,岂不回头咬他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犬若赶到绝望路,岂不回头咬他人

    【释义】:

    比喻人被逼急,就会拼死反抗。指“穷寇勿追”,不要逼人太甚。《三春梦》一八:彼军若无生路,他的军将众多,倘与我军决一死战,不但我军无胜,且有失利。自古道:犬若赶到绝望路,岂不回头咬他人,此之谓也。

  • 人到中年想子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到中年想子孙

    【释义】:

    中年:指四五十岁的年纪。人进入中年就想有子孙来承嗣。《玉燕姻缘全传》三三:安老爷想到这句话上,打动机关,看一看自己的胡须,不觉两目已红:“见得吕年兄有子,尚且不能传宗:我安家将来宗支永绝。”正所谓:国家有难思良将,人到中年想子孙。

    ☉身逢老迈思儿女,人到中年望子孙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二:老翁叹道:“古人云:女生外向,你我夫妻二人,年过六旬,只生此女。一个女儿,便是奇才,也做不得香烟后代。”说罢,叹声不止。正是:身逢老迈思儿女,人到中年望子孙。

  • 人到难处,就如虎落深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到难处,就如虎落深坑

    【释义】:

    人一旦遭难,就像老虎落到深坑里一样。指人一旦遭难就无法自救。《施公案》一三七:姐夫,你不救我,我可就死定咧!常言说:“人到难处,就如虎落深坑”。素日我知道你广有机谋,因此我才投奔你来。

  • 人到无钱时,神仙也难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到无钱时,神仙也难医

    【释义】:

    比喻人到了无钱的时候,就走投无路,毫无办法可想。《绿野仙踪》四一:词曰:吁嗟!人到无钱时,神仙也难医。这边补上去,那边亏债,谁开此眉?亲友避,子孙啼,家奴心日离,更添人病,势将危,欲逃何所之?

  • 人逢利处难逃,心到贪时最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逢利处难逃,心到贪时最硬

    【释义】:

    逃:离开。指人一旦遇到有利可图时,就免不了贪恋而心狠。《隋唐演义》三二:自古道:人逢利处难逃,心到贪时最硬。不要说市井中卖菜佣、守财虏见了银钱,欢喜爱惜;即如和尚道士的设心,手里拨素珠,口里诵黄庭、外足恭而内多欲,单只要想人家的财物。至若士子,尤其奸险,恁你窗下读书明理,一入仕途,初叼简命之荣,便想地方上的树皮都要剥回家去。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礼义廉耻。

  •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释义】:

    人遇到喜事精神特别爽朗,就像月亮到了中秋分外明亮一样。《醒世恒言》一八:施复因掘了藏,愈加快活,分外兴头。就吃得个半醺。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吴江雪》二四:如今既闻喜信,便可霍然;况且又见了吴小姐的亲笔书札、墨花香气,他的病儿不知不觉,抛向东洋大海去了。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征播奏捷传》二:过了数日,正值中秋佳节,但见:……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运至精神爽,月到秋来光彩新

    《警世通言》二二:宋金今日财发身发,肌肤充悦,容采光泽,绝无向来枯瘠之容,寒酸之气。正是:人逢运至精神爽,月到秋来光彩新。

    ☉人逢喜事开怀抱,月遇中秋斗彩华

    《说唐全传》八:叔宝起初是犯军打扮,把真相隐藏过了,所以看不上眼,此时性情开爽,精神矫健,所谓:人逢喜事开怀抱,月遇中秋斗彩华。

  • 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

    【释义】:

    人与人相交若始终都像刚认识时那样客气友善的话,那么自始至终双方也就不会产生怨恨的心情了。指人情喜新厌旧,情意难以持久,初交容易处好,久则疏淡生怨。《醒世恒言》二〇:赵昂推着廷秀背上,往外而走,道:“三官,你怎么恁样不识气,又要见岳母做甚?”将他推出大门而去,正是: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

    ☉人情若是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欢喜冤家》一六:吃酒之间,冯吉看着人龙,堂堂一貌,终非落魄之人。想起他浑家世间少有,此时只该息了念头,方是忠厚长者。恰又二心三意,故后来招许多不妙之处。正是:人情若是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情若比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

    《醒世恒言》一:从此贾公分付当直的,每日肉菜,分做两分。却叫厨下丫头们,各自安排送饭。这几时,好不齐整。正是:人情若比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

    ☉人情常比初交日,到底终无怨恨心

    《十二笑》三:临去时,柏养虚又走到里面作谢,蒯阿满直送到门首,看两边这样殷勤,真所谓:人情常比初交日,到底终无怨恨心。

    ☉人心若比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

    《三遂平妖传》一二:初时,道士奉承他好酒好食,吃得欢喜,以后渐渐懒散了。……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又道是人心若比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

  • 人人说我没行止,你到无钱便得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人说我没行止,你到无钱便得知

    【释义】:

    行止:品行。为什么人人都说我没品行,等你到了没钱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指人情势利,往往以贫富成败品评人物。《通天乐》六:语云:人人说我没行止,你到无钱便得知。谁无良心,岂肯有钱推奸?若果有钱,安心不肯还债,此等坏人,天亦难容矣。

  •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释义】:

    九泉:阴间。比喻人活着时应及时行乐,一旦死去,要享乐也决不能。《金瓶梅词话》六六:当夜在席前,猜拳行令,品竹弹丝,直吃到二更时分,西门庆已带半酣,众人方作辞起身而去。西门庆进来,赏小优二三钱银子,往后边去了。正是: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斩鬼传》九:李青莲道:“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说: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圣烈传》四:幸得圣主当阳,无幽不烛,着撤回谏部议处,正是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 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

    【释义】:

    落寞:穷愁潦倒。人没有喜事就少了精神,人倒霉时就显得穷愁潦倒。《警世通言》二五:母子二人凄惶了一夜,天明算了店钱,起身回姑苏来。正是: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

  •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释义】:

    人心难以满足,就像蛇要把大象吞下去一样,世间的事情到头来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人心贪得无厌,祸事常会接连而来。□语本《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又,汉·刘向《说苑》: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金瓶梅词话》三〇:得失荣枯总是闲,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初刻拍案惊奇》三三:得失枯荣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浑如螂捕蝉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一七:想个法撮掉了他才好,也免得后来淘气。正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浑如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通天乐》二:得失乘除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界犹如螂捕蝉

    《玉燕姻缘全传》一五:临汝道:“你好不识时务!莫不然我将这床相让你罢!”这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世界犹如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

    《警世通言》二五: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圣烈传》二:俗云:人心不足蛇吞象。魏忠贤富堪敌国,还想着御库内的宝贝。

  •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释义】:

    报:报应。做善事做恶事最后都会有相应的报应,只是时间有早晚而已。《水浒全传》一一九: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西游记》一〇: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警世通言》二〇: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庆奴不合因奸杀害两条性命,押赴市曹处斩。……这两个正是明有刑法相系,暗有鬼神相随。道不得个: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差来早与来迟

    《天豹图》八:那贼作恶必然有报应,自古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差来早与来迟。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速与来迟

    《武王伐纣平话》下:休将方寸昧神祇,祸福还同似影随;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速与来迟。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等来早与来迟

    《新史奇观演义》一八:阁部怀忠,费尽心机擒羽翼;边枢奋义。尽施胆略戮渠魁。正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等来早与来迟。

    ☉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藏

    《金瓶梅词话》八七:人生虽未有前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藏。

    ☉善恶到头终有报

    《仙侠五花剑》一〇:但见劈空起两道金光,如两条黄龙一般,直扑应龙,好不利害。正是:善恶到头终有报,淫凶今日岂能逃。

    ☉善恶必报,迟速有期

    《飞龙全传》八:可怜二魏平日千般凶恶,万种强梁,今日双双俱遭郑恩之手,了命归阴。正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善恶必报,迟速有期。

    ☉祸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武则天四大奇案》三〇:他偏生出这一个雅念,不但害了毕顺,而且害了那徐德泰;不独害了徐德泰,竟是害了自己,这就说个“祸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

    【释义】:

    做好事有好报应,做恶事有恶报应。如果还没有报应,只是时辰还未到,时辰一到,一定有报应。劝人行善戒恶语。□元·孔齐《至正直记》:谚云:善恶有报,只争迟早,斯言吾信之也。《林兰香》三八:风婆子道:“哎呀!好狗护三邻,好人护三村。我虽年老,难道就捧着屁股作嘴不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你看他横行到几时?”《离合剑莲子瓶》二六:取鞭扛打,敲到三十,昏过去,凉水喷面,死去还魂。不招再加上三十,昏死数次,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道无报,只分迟早

    《包公案》七: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道无报,只分迟早”。这几句话是阴间法令,也是口头常谈。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醒世恒言》三四:那赵完父子,活活打死无辜二人;又诬陷了两条性命,他却漏网安享,可见天理原有报不到之处。看官,你可晓得古老有几句言语么?是那几句?古语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那天公算子,一个个记得明白。古往今来,曾放过那个?这赵完父子,漏网受用,一来他的顽福未尽,二来时候不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节未到

    《梦中缘》一四:似此贼官,应宜有此恶报,惟有此恶报,方见皇天有眼,王法无私。古语道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节未到。这便是恶报的时节到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倘然不报,皆因时辰未到

    《十把穿金扇》一:自古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倘然不报,皆因时辰未到。要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岂能容你过门。

    ☉善报恶报,早报晚报,终竟有报

    《彭公案》七四:你欺心胆大,仗势欺人,你不知善报恶报,早报晚报,终竟有报!你谋人妻女,所作的事还不实说吗?要等我将你上油锅炸,你才说呀!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八七:为人在世,只有善恶两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为善的,见了阎君之后,着赏善分司备办彩旗鼓乐,送上天堂,却才这个台上上去。

    ☉善人必有善报

    《带印奇冤郭公传》一四:当涂的百姓,无不为公欣幸,说:“善人必有善报,新令尹固宜代旧令尹尔”。

    ☉善有善报

    《文明小史》二九:幸亏的善有善报,西村里的事,他偏偏合俺商议,略略沾光几文茶水钱。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

    《西湖二集》五:若是受了你满堂香烛,一坛素茶,便要护短,与你出色,叫冤鬼不要与你讨命。世上又没有这样不平心的菩萨,贪小便宜儿的金刚。这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

  • 舌头拖到尺二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舌头拖到尺二长

    【释义】:

    形容非常贪馋的样子。《何典》七:臭鬼听得,把舌头拖到尺二长,说道:“亏你吃了大胆药!”

  • 石灰布袋,到处留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石灰布袋,到处留迹

    【释义】:

    石灰布袋放到哪里哪里就留下痕迹。指走到哪里,行迹就暴露在哪里,多比喻留下不好名声。《醒世恒言》一五:若是不择美恶,以多为胜,如俗话所云:石灰布袋,到处留迹。其色何在?但可谓之好淫而已。

    ⊙石灰布袋

    《海上花列传》二六:施个脾气勿好,赛过是石灰布袋。故歇新做起,好像蛮要好,熟仔点就厌气勿来哉。

  • 石秤锤下水——一直沉到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石秤锤下水——一直沉到底

    【释义】:

    歇后语。意指家业一直败落到赤贫。《醒世奇言》一二:他是大富之家,那里一穷就穷得别个穷人般干净,倘及早整顿一番,也自将就支持得住。怎奈他母子用是用惯的,打算是打算不惯的,便如石秤锤下水——一直沉到底了。

  • 在家闲和尚,请到一员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在家闲和尚,请到一员僧

    【释义】:

    在庙里是一个闲着无事的和尚,请到家里来念经,就得尊重礼敬。泛指请人做事,要给以礼敬。《飞跎全传》八: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在家闲和尚,请到一员僧。

  • 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释义】:

    乌江:在安徽省和县东北,今名乌江浦,楚霸王项羽兵败后在这里自刎。意谓世人从生到死都是为了追逐名利,不弄到一败涂地,走投无路是决不肯罢休的。《醒世恒言》二六:你道赵干为何先不走了,偏要跟着张弼到县,自讨打吃?也只恋着这几文的官价,思量领去,却被打了五十皮鞭,价又不曾领得,岂不与这尾金色鲤鱼为贪着香饵上了他的钩儿一般!正是: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 事到穷时计亦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事到穷时计亦穷

    【释义】:

    穷:终止,无路可走。事情到了无路可走时计谋也没了。《喻世明言》二二:事到穷时计亦穷,此行难倚鄂州功。木绵庵里千年恨,秋壑亭中一梦空。

  • 事到头来不自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事到头来不自由

    【释义】:

    事到临头往往由不得自己。《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〇:南朝人不是好相交的。我这如今事到头来不自由,不如做个成人之美罢。《铁花仙史》一六:红渠道:“这叫做事到头来不自由,却那里预先知道是这样的。小姐就拼得一死,也觉徒然。”《红楼幻梦》八:天有定数,事到头来不自由。那知道他两人竟成了一对子,又是宝玉代他两个说合,这都是梦想不到的事。

  • 事未行,机先露,到底无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事未行,机先露,到底无成

    【释义】:

    事情还没有做,机密就先泄漏出去,最终必定不能成功。《醋葫芦》一九:列位不可乱言,自古道:事未行,机先露,到底无成。大官人若要事妥,必须经官。

  • 是个老虎,到处吃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是个老虎,到处吃肉

    【释义】:

    比喻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照样出众。《连城璧》申:俗语道得好:是个老虎,到处吃肉。吕哉在扬州地方考了案首,回到福建,也不曾考个第二。由县而府,由府而道,处处都是他领批。

  • 手到病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手到病除

    【释义】:

    只要一动手诊治,病就消除了。形容医术高明。《醒世姻缘传》四:这萧北川治疗胎前产后,真是手到病除。《三侠五义》四:我家相公惯能驱逐邪祟,降妖捉怪,手到病除。《中国现在记》三:衙门后头有个剃头的王司务,推拿本事极高,任是你五劳七伤,一切疑难杂症,一经他治,无不手到病除。

  • 手到擒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手到擒来

    【释义】:

    意谓一伸手就将敌人促住。比喻做事毫不费力,就能获得成功。也比喻事情很有把握。《西游记》六二: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九命奇冤》二九:除非他不走那一路,要是走那一路时,包管你手到擒来。

    ⊙手到擒拿

    《粉妆楼》八:今日是必不出来的,包管是手到擒拿。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释义】:

    书本到实际应用的时候,才后悔读得太少;事情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艰难不易。《俗话倾谈》一:不用教,不用教,照从前咁样孝法便好过头咯。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济公全传》四一:谈了几句闲话,又盘问些诗文,李文元对答如流,赵海明甚喜。然后书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写了一幅对联,写完一看,上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输到家,栽到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输到家,栽到地

    【释义】:

    到家:这里指彻底。栽:受挫折。形容输得非常惨,栽得非常重。比喻大丢面子。《儿女英雄传》三〇:管取倒当着他两个教训我一场,那我可就算输到家,栽到地儿了,不是主意。

  • 水到渠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水到渠成

    【释义】: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汇成一条水渠。比喻条件具备,成熟,事情就自然顺利成功。也比喻自然而然。□《景德传灯录·光涌禅师》: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初刻拍案惊奇》四〇:故此说:“皇天不负苦心人。”毕竟水到渠成,应得的多。《野叟曝言》四二:这做诗一事,原不是好事,弟于此道,吃了二十年的苦,才得到这水到渠成地位。《歧路灯》五: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释义】:

    据说三国的曹操奸险多疑,只要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他就会立刻出现。喻谈话中刚说到某人,某人恰好就来到。□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今俗云“说到曹操,曹操就到”。《孽海花》二九:赤云一壁看一壁笑道:“无巧不成书!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职道才和美菽在裁判所里遇见陈千秋,正和美菽讲哩!”

  • 死狗扶不到墙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死狗扶不到墙上

    【释义】:

    比喻人不成材,没有用,别人想扶持他也扶持不起来。《醒世姻缘传》六三:一个男子,到这等没志气的田地,真也是顽顽无耻!死狗扶不到墙上的人,怎怪得那老婆恁般凌辱!又九一:再说凡事叫人青目抬举的,毕竟有几分身份叫人青目得起,抬举得来,方可青目看他,使手扶他。……若是一只死狗,你狠命的扶他上墙,那死狗的前腿定是巴不住,后腿定是上不来,你就有扛鼎拔山的气力,断抬举不起那稀烂的东西。

    ⊙死狗谁能扶上墙

    《续金瓶梅》三二:今日里缩颈垂头,不敢把门来上,死狗谁能扶上墙。

    ⊙癞狗扶不上墙

    《红楼梦》六八:这张华也深知利害,先不敢造次。旺儿回了凤姐。凤姐气的骂:“癞狗扶不上墙的种子。你细细的说给他,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

  • 送佛送到西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送佛送到西天

    【释义】:

    西天:佛教称极乐世界。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国土。比喻帮人帮到底,好事做到最后。□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四:“送佛送到西天。”再拜而送,祖道徐徐,犹恐其旁适于他邦也。《绣鞋记》二:古云送佛送到西天。还请亲家与我同行前往宝莲,幸勿吝。《儿女英雄传》九: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有心送佛,要送到西天

    《九命奇冤》二五:但是代人做事,要做到妥当,就是俗语说的有心送佛,要送到西天。你如果一定要伸冤时,可住在这里,等几天,我才好同你想法子。

  • 送到西方路上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送到西方路上去

    【释义】:

    送上死路。《何典》八:遂把一个如花似玉的绝世佳人,送到西方路上去,岂非作尽灵宝孽哉?

  • 苏杭不到枉为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苏杭不到枉为人

    【释义】:

    苏杭:指江南名城苏州、杭州。谓不到美丽繁华的苏州、杭州一游,算白做了一世人。也用来讥笑人所游不广,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天下名胜都没去过。《扫迷帚》一五:俗语道:苏杭不到枉为人。今日我既游杭,又去游苏,那就可免此姗笑了。

  • 俗子位中留不住,才人到处有逢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俗子位中留不住,才人到处有逢迎

    【释义】:

    俗子:庸人。意谓庸人即使混上官位,也会因无才而难以保住,才子则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招待欢迎。《春柳莺》一:石生道:“常言俗子位中留不住,才人到处有逢迎,田兄既有这般大才,何患弟辈不甘拜下风。”

  • 探囊取物,手到拈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探囊取物,手到拈来

    【释义】:

    囊:袋子。手探进袋子里取东西,一下子就取出来了。比喻事物在掌握之中,很容易做到。《水浒全传》六一: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来。

    ⊙探囊取物,手到功成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〇:以贫僧观之,擒此女人如探囊取物,手到功成。

    ⊙探囊取物

    《三国演义》五:吾斩众诸侯首役,如探囊取物耳。《隋炀帝艳史》三六:明公若鼓行面西,抚有长安,正如探囊取物耳,更何忧哉?

    ⊙探囊取寄

    《醒世姻缘传》五四:他偷盗如探囊取寄。

  •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释义】:

    逃命的人不选择道路,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水浒全传》三:这鲁提辖急急忙忙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万事到头终有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万事到头终有报

    【释义】:

    意即善恶最终必有报应。《醒世姻缘传》二三:可见万事到头终有报,善人自有鬼神知。

  •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释义】:

    比喻要捉拿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随时可以抓到。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办成。《水浒全传》一八: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醒世恒言》一三:小道自有处置。也不用书符咒水,打鼓摇铃,待他来时小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二刻拍案惊奇》三八:临清州里即忙添差公人,一同行拘。一干人到魏家,好似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瓮中捉鳖,手到拈来

    《水浒全传》八〇:那个人便是浪里白跳张顺,水里拿人,浑如瓮中捉鳖,手到拈来。

    ⊙瓮中取鳖,手到擒来

    《鼓掌绝尘》三六:孩儿这回若到得京中,指望要发科发甲,衣紫腰金,却不能够,若要一个小小纱帽,不是在母亲跟前夸口说,就如瓮中取鳖,手到擒来。

    ⊙瓮中捉鳖,囊中探瓦

    《新史奇观演义全传》六:抚按官都说是李岩果然谋叛,商量发兵征剿。点齐了人马,刀出鞘,弓上弦,大队而来。分明是瓮中捉鳖,囊中探瓦,不道李公子已去之久矣!

    ⊙瓮中捉鳖

    《歧路灯》三六:我见了他,掉我这三寸不烂之舌,管保顺手牵羊,叫你们瓮中捉鳖。《官场现形记》五一:张太太这里,横竖欺他是女流之辈,瓮中捉鳖,是在我手掌之中。

    ⊙瓮中取鳖

    《石点头》八:吾爱陶自恃文才,联科及第,分明是瓮中取鳖。

  • 物到他人手,只等他人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物到他人手,只等他人有

    【释义】:

    指东西到了别人手里,很难讨出,等于别人所有的了。《妆钿铲》九:今日恁白要山,说山是恁的,我既住了,也由不得恁便易,俗语说得好:物到他人手,只等他人有。

  • 先来后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先来后到

    【释义】:

    意谓来的先后次序。《施公案》一七八:别人给钱,难道我是白吃么?我也给钱。此处离京不远,难道就不讲礼了,也没个先来后到吗?

  • 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

    【释义】:

    指对小孩的坏毛病不制止教训,他一辈子就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荡寇志》一〇五:你这小贼人,做了个姐姐,不晓得教训兄弟,倒来我面前放肆!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

  • 心到神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到神知

    【释义】:

    敬神的心意到了,神就会知晓。比喻对人尊敬只要心意到了就可以,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红楼梦》一一: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龙图耳录》六四:小弟既见了二哥,这是一秉虔诚;把话说明了,算是心到神知。《镜花缘》五九:“姐姐老师”,向无此称,莫若竟呼姐姐,把“老师”二字放在心里,叫做“心到神知”罢。

  • 新来晚到,不知毛坑井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新来晚到,不知毛坑井灶

    【释义】:

    指新娘刚到公婆家,不了解情况,连厕所、水井、厨房都不知在哪里。比喻刚到一个新地方,对周围的情况不了解。《娱目醒心编》八:张女过门后,拜见公婆,即令遍拜诸客。俗语说得好:新来晚到,不知毛坑井灶,拜了一回,全不知这些人是丈夫何等亲戚。

  • 行善从来不吃亏,吃亏到底是便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行善从来不吃亏,吃亏到底是便宜

    【释义】:

    意谓人做善事,舍钱舍物,暂时看来是吃亏,但善有善报,最终总不吃亏,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人中画·自作孽》二:黄舆在此任上一清如水,商民颂德,任满进京覆命,就转升湖广按察副使。黄舆年老,也就不做官,告病回家受用,直活到八十一岁方终。乡里谁不羡他为人淳厚,终获长者之报,后来子孙绵盛,为祁门大族。汪天隐若不负心,一个进士稳中,前程远大,何至苦死?岂非自作之孽,因题曰:“自作孽”。行善从来不吃亏,吃亏到底是便宜。

  • 学到老不会到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学到老不会到老

    【释义】:

    学到老也仍有不会的东西。意谓学无止境。《金瓶梅词话》七〇:常言:学到老不会到老。天下事如牛毛,孔夫子也识得一腿。

  •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释义】:

    阎王判定你三更时死,谁也不敢违命延留你到五更。比喻人的死亡一刻也不能拖延。也指人难以与命运抗争。《红楼梦》一六: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四更

    《西游记》七六:呆子道:“长官,你且回去,上复五阎王,他与我师兄孙悟空交得甚好,教他让我一日儿,明日来勾罢。”行者道:“胡说!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四更!趁早跟我去,免得套上绳子扯拉!”

    ⊙阎王教你三更死,怎敢留人到五更

    《金瓶梅词话》六二:可惜一个美色佳人,都化作一场春梦。正是阎王教你三更死,怎敢留人到五更。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警世通言》二八:(许宣)自言自语道:“时衰鬼弄人,我要性命何用?”看着一湖清水,却待要跳。正是: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阎王注定三更死,定不留人到四更

    《初刻拍案惊奇》三〇:好生不忍,没计奈何,只得任凭左右到狱中斩了李参军之首。正是:阎王注定三更死,定不留人到四更。

    ⊙阎王注定三更死,定不饶人到五更

    《后三国石珠演义》二〇:(惠帝)到了三更时分,竟自呜呼哀哉,死于御榻之上,正是:阎王注定三更死,定不饶人到五更。

    ⊙阎王注定三更死,并不留人到五更

    《青楼梦》三三:又一瞬间,挹香两眼一张,双足九迸,竟一命归西。……正是:阎王注定三更死,并不留人到五更。

    ⊙阎王判定三更死,并不相留到四更

    《说唐后传》五二:盖苏文,你岂不知道古语说得好:阎王判定三更死,并不相留到四更,我若容情放你逃身,岂不自己到难逃逆旨之罪也。

    ⊙阎王造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永庆升平前传》一七:只见韩三进来说:“老爷,这事真就怪了!”正是:阎王造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阎王注定三更死,断不留人到五更

    《咒枣记》九:孽障,今晚该死了,他若少有邪曲就赏他一鞭。正是:阎王注定三更死,断不留人到五更。《廿载繁华梦》三:俗语说:阎王注定三更死,断不留人到五更。差不多还有一天水程才到上海,已一命呜呼,竟是殁了。

    ⊙阎王注定三更死,那敢留人到五更

    《济公全传》二八:昨天要死没死了,是还有两天罪未受完呢。这真是阎王注定三更死,那敢留人到五更?

    ⊙阎王注定三更死,那肯留人到五更

    《跻春台·义虎祠》:谁知修短有数,死生由天,阎王注定三更死,那肯留人到五更。看看越加沉重,未几身亡。

    ⊙阎王注定三更死,岂肯留人到五更

    《跻春台·东瓜女》:求神问卜,方法用尽,谁知:阎王注定三更死,岂肯留人到五更,至腊月二十九日,一命归阴。

    ⊙阎王造定三更死,谁人留得到天明

    《续济公传》一:正是:阎王造定三更死,谁人留得到天明。

    ⊙阎罗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荡寇志》七九:这呆汉赶紧奔来此处,想是死期到了。我连日嫌人多,不好下手,今到这里,你把那蒙汗药端在手头,今晚就用。正是:阎罗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阎罗注定三更死,怎肯留人到五更

    《封神演义》七七:我等既犯了杀戒,毕竟你等俱入劫数之内,故造此业障耳。正所谓阎罗注定三更死,怎肯留人到五更。

    ⊙阎罗注定三更死,定不留人到五更

    《女开科传》四:只是焦老爷既入罗网,不得不借重做个焦头烂额的上客了。正是:阎罗注定三更死,定不留人到五更。

    ⊙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五美缘全传》一二:硬着心肠,垫起脚来,往河内一跳。正是: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至五更

    《红楼梦》七八脂评:古来皆说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至五更。今忽以小女儿一番无稽之谈,反成无人敢翻之案。且寓调侃世人之意,骂尽世态,岂非绝妙之文。

  • 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

    【释义】:

    连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人都被名利牵着走。形容天下之人都被名缰利索束缚。□清·翟灏《通俗编》二九:唐李明远为潘州司马,尝有诗云:“北鸟飞不到,南人谁与游”……俗传句云:“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同一慨也。《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包公径来拜知嫂嫂,分付毕,挑上行李望东京进发。正遇三月天气,风和日暖,恰好前行,常言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玉燕姻缘全传》二五:我目今当了这个门户,这也是孽在其中。古语说得好:观其雁飞不到处,乃知人被利名牵。

    ⊙人为利名牵

    《龙图耳录》一一:真是人为利名牵,他见小人应了他,他便精神百倍,着力往深里刨。

  • 药到真方病即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药到真方病即除

    【释义】:

    用到真正能治病的药方,疾病就可消除。比喻使用合适的方法或东西,才能解决问题。《西游记》八一:三藏正当烦渴之时,便抬起头来,捧水,只是一吸,真个“渴时一滴如甘露,药到真方病即除。”

  • 一蒂儿到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蒂儿到底

    【释义】:

    比喻相随到老。《金瓶梅词话》五五:哥,我们随着员外,指望一蒂儿到底。谁想酒席中间,一言两句,竟把我们送与别人。

  • 一竹竿到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竹竿到底

    【释义】:

    一竹竿插到水底。比喻夫妻白头偕老。也比喻事情一下子做彻底。《醒世恒言》三五:天阿!只道与你一竹竿到底,白头相守,那里说起半路上就抛撇了。《初刻拍案惊奇》二〇:世上只有一夫一妻,一竹竿到底的,始终有些正气,自不甘学那小家腔派。《野叟曝言》四七:素臣诌了几句帮夫益子,与那男命正是一对儿,夫荣妻贵,一竹竿到底的话。

    ⊙一竹竿打到底

    《水浒全传》四五:我爹娘当初把我嫁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谁想半路相抛!

  • 一处不到一处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处不到一处迷

    【释义】:

    意谓未经历某事,就不知其中奥秘。《彭公案》三〇一:石铸说:“老英雄,咱们既来了,何妨过桥去瞧瞧里面是什么局式。常言说,一处不到一处迷。”《龙图耳录》五七:嗐!一处不到一处迷,一事无成百无成!当初与其练那独龙桥的,何不下工夫学识水性?今日也不至受他的气了!

    ⊙一处不到一处迷,四处不到永不知

    《彭公案》三三三:想那老道用口袋一打,石铸闻着一股异香,脚一发软,立刻栽倒,被老道吩咐绑了。马玉龙一看就愣了,真是一处不到一处迷,四处不到永不知。

    ⊙一处不到一处迷,是处不到永不知

    《永庆升平后传》一〇:时逢新秋天气,风和气暖,万物结实。一路上山青水秀,地茂林丰,新奇如画的一般。白胜祖在马上任意浏览,自己一想:“怨不得谚云:一处不到一处迷,是处不到永不知。”

    ⊙一门不到一门黑

    黑:意谓不明白。《冷眼观》一二:说也奇怪,那两粒骰子在他手里,真是声叫声应,如同活的一般,我那朋友来告诉我,我也就猜着他是用的吸铁石,但看不出他的机关安在何处。小雅,天下事千变万化,这就是一门不到一门黑了。

  • 一个人情做到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个人情做到底

    【释义】:

    意谓好事做到底,帮人帮到底。《冷眼观》一二:就是还有你适才说的那句甚么出亏空,又不是领本钱做生意,我未免有点不明白,你千万一个人情做到底,告给我罢。《增补红楼梦》二:承你的情,已经宽恕了我这些日子,索性一个人情做到底。

  • 一路荣华到白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路荣华到白头

    【释义】:

    指一生官运亨通,显达富贵。常用作祝颂之语。《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九:牵羊的照旧是念念聒聒,支支舞舞,念了一会,喝声道:一路荣华到白头!

  • 一拳打到心窝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拳打到心窝里

    【释义】:

    比喻一下子捅到了要害之处。也比喻搔着痒处。《杀子报》三:那蒋妈妈便叫一声:“王官人,王官人,你真真好福气,好运气。……这小姐又标致又能干,做得一手好针线,王官人,王官人,你真真运气好。”王世成一听此言,便喜笑言开,正是一拳打到心窝里。

    ⊙一拳正打在心窝

    《官场维新记》四:袁伯珍听了这话,一拳正打在心窝,登时把脸红了。

  • 一碌子绳子打不到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碌子绳子打不到底

    【释义】:

    原指井深。形容深。《金瓶梅词话》三五:脚下靸着一双乍板唱曲儿前后弯绝户绽的,古铜木耳儿皂靴,里边插着一双一碌子绳子打不到底,黄丝转番马凳袜子。

  • 一着不到处,满盘俱是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着不到处,满盘俱是空

    【释义】:

    下棋时一步没走好,就会输掉全盘棋。比喻事情失误一步,就再难挽回。《西湖二集》一七:元朝命丞相脱脱总大军讨之,攻城垂破,元主听信谗言,下诏贬谪脱脱,师大溃,贼势更炽,占了平江、松江、常州、湖州、淮海等路。果是:一着不到处,满盘俱是空。《跨天虹》四:若强盗不捉我出来,我或者回心转意,也未可知。如今年将四十,兀自发身。早知今日凄凉,深恨当初执性。正是:一着不到处,满盘俱是空。

    ⊙一着不到处,满盘皆是空

    《西湖拾遗》七:果是:一着不到处,满盘皆是空。

    ⊙一着不到处,满盘都是空

    《石点头》一一:那知道因这老人家舍不得儿子媳妇分离,却教端端正正巴家做活,撇得下老公,放不开婆婆的一个宗大娘子,走到江都绝命,他处卖身杀身受屠受割。正是:只因一着不到处,致使满盘都是空。

    ⊙一着不到处,满盘俱是输

    《西湖拾遗》二三:果然是:一着不到处,满盘俱是输。

    ⊙一着不到处,满盘多是空

    《青楼梦》四五:我将去之。谚语云:一着不到处,满盘多是空。

    ⊙一着不到,满盘从起

    《玉娇梨》一二: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满盘从起。

    ⊙一着争差百着空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九:那晓得国师的妙用,一着争差百着空,老爷轻轻的把个钵盂摆一摆,一下子就盖着红莲宫主在地上。

    ⊙一着空虚百着空

    《封神演义》三五:况西岐南宫适勇贯三军,散宜生谋谟百出,又有姜尚乃道德之士,不可不防。一着空虚百着空。

    ⊙只因一着错,满盘都是空

    《喻世明言》二:(夫人)又道:“这都是做爹的不存天理,害你如此,悔之无及。……”正是:只因一着错,满盘都是空。

    ⊙只因一着错,满盘俱是空

    《醒世恒言》八:止因执意不从,到后生出一段新闻。传说至今。正是:只因一着错,满盘俱是空。

    ⊙只因一着错,弄得满盘空

    《警悟钟》一五:即刻又同到船上与显瑞定个期约,当面招会过,正是只因一着错,弄得满盘空。有量依旧捏着一双空手回来。

    ⊙只因一着错,赢得满盘空

    《隋史遗文》三八:这次莫说于仲文面上失色,连刘士龙口似胶粘的了。正是:只因一着错,赢得满盘空。

    ⊙只因一着错,满盘俱是输

    《离合剑莲子瓶》二九:书昂正在那里叹气道:“早知今日,悔却当初。”正是:只因一着错,满盘俱是输。

    ⊙只因一着错,驷马总难追

    《隋史遗文》六〇:(黑闼)临死时道:“我幸在家种菜,可保余生,不幸为高雅贤所误。”这是:只因一着错,驷马总难追。

    ⊙只因一着错,满盘多是虚

    《笔生闹》:瓶芳误认司马家人,重托千金一纸,正是:只因一着错,满盘多是虚。

    ⊙错在一着,空了满盘

    《龙图耳录》八三:雨墨道:“方才众位大人定了个法子,要试探你呢。”便将如何假扮马朝贤叫你认的话说了:“你要认差了,这不‘错在一着,空了满盘’?”

  • 有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释义】:

    意谓人做了恶事到头来一定会得到恶报,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隋唐演义》六八:崔珏道:“那第一个披猪皮的是宇文化及,第二个穿牛皮的是宇文智及,第三个穿狗皮的是王世充。他们俱定了案,万劫为猪牛狗,受后来的千刀万剐,以偿生前杀逆之罪。”正是:有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 遇到善人便烧香,遇到恶人便使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遇到善人便烧香,遇到恶人便使枪

    【释义】:

    烧香:喻敬礼。遇着好人便敬礼,遇到恶人便动武。比喻遇到什么人就以什么方式对待。《东游记》七九:穆义道:“俗语说的‘遇到善人便烧香,遇到恶人便使枪。’”

  •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月到中秋分外明

    【释义】:

    月亮在中秋节时显得格外明亮。《青楼梦》四三:爱卿道:“就是我先说。”便吟道:“月到中秋分外明。”挹香道:“这句诗害我又要牢骚了。”爱卿道:“这是何故?”挹香道:“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此时更惆怅。岂不是愈加添人感慨么?”

  •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释义】:

    月亮每月十五、十六的时候最圆最亮,其后逐渐亏缺。比喻人一到中年就逐渐走下坡路,什么也谈不上了。《喻世明言》三三:恭人道:“也是,说一个六十来岁的。”大伯道:“老也。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月过十五光渐少,人到中年事乃休

    《草木春演义》二八:况且番王又如是老迈,不能成什么大事的了。正是:月过十五光渐少,人到中年事乃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