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伏(制伏)是什么意思
制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制伏zhìfú
用强力压制使驯服——反抗(人民没有被反动统治者制伏,再一次起来~。)
征服 驯服 制服(制伏) 降服(降伏)-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征服 驯服 制服(制伏) 降服(降伏)
征服zhēngfú 驯服xúnfú 制服(制伏)zhìfú 降服(降伏)xiángfú
动词。表示用强力使屈服顺从。
“征服”强调使用的力量具有威慑性;可用于人和自然界的事物;用于别的国家、民族或敌方军队时,含有“使用武力”的意味。例如:“古罗马帝国征服了欧洲不少国家”;“准备消灭敌人,因为现在敌人只是被征服了,而距消灭的程度还远得很”(鲁迅:《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李太太心中暗喜,能把马少奶奶征服”(老舍:《离婚》);“这种征服天地的胸怀壮志和雄图伟略,具体表现在他们……对工作的透彻、严厉的作风上”(碧野:《月亮湖》)。
“驯服”强调要使得对象服服贴贴地听话或受支配,意思比“征服”略轻;多用于动物,也可以用于人,使用时一般采用被动式或否定式,主动而肯定的用法很少见;适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因为狼是狗的祖宗,一到被人驯服的时候,是就要变而为狗的”(鲁迅:《二心集》);“能够把这个不易驯服的女孩子征服了……他是多么高兴啊”(杨沫:《青春之歌》)。
“制服”含有“强翻地使对象顺从”的意味,意思也比“征服”轻;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使用较普遍。例如:“你疏江导河,凿石决流,你终于制服了天下滔滔的洪水”(曹禺等:《胆剑篇》);“他对于焕之居然能把蒋华制服,使他自己认错,发生一种被胜过了的妒意”(叶圣陶:《倪焕之》);“一定要制服大逞淫威的大自然,一定要让地球老实下来”(张天民:《创业》)。
“降服”强调使对象屈服、归顺,意思的轻重和“制服”一致;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万没料到,这个年轻的农村姑娘是如此的倔强,如此的难以降服”(马烽:《刘胡兰传》);“我们遭受吴国不义的侵伐,是永远不能降服的”(曹禺等:《胆剑篇》)。
“驯服”可以是形容词,表示“顺从服帖的”(如说:“猫很驯服”;“她不能做她丈夫的驯服工具”)。这种用法的“驯服”,和“征服”“制服”“降服”没有周义关系。“降服”在表示投降屈服的意思时(如说:“无论元统治者如何威逼利诱,文天样绝不降服”),和“征服”“驯服”“制服”也没有同义关系。
制伏与制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制伏与制服
“制伏”,指用强大的力量压制以使之驯服。也用作“制服”。“伏”,有“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使屈服,降伏”的意思。“制伏”是一个动补式的合成词。“制服”的“服”有“服从、信服”的意思。“制服”用同“制伏”,指“用强大力量压制以使之驯服”的意思。它也是个动补式的合成词。与“制伏、制服”相连接的既可以是物、自然,也可以是动物或人。如“民警们三下两下就制伏(制服)了罪犯、饲养员只好用麻醉枪来制伏(制服)这只发情的母虎、他们终于制伏(制服)了奔腾不羁的恶水”等。此外,“制服”还有个同形同音词是个名词,指“军人、机关工作者、学生等穿戴的有规定式样的、有一定制式的服装”。此时的“制服”是个偏正式的合成词。
制伏-现代汉语大词典
制伏zhì fú
【释义】:
迫使屈服。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正典)想找干部帮忙,再来制伏刘满。”
制伏-汉语大词典
制伏
【1】谓迫使屈服。{宋}{丁谓}《丁晋公谈录》:“臣熟觀其非才﹐但慮不能制伏於下。”《老残游记》第十六回:“{白子壽}的人品學問﹐爲衆所推服﹐他還不敢藐視﹐舍此更無能制伏他的人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十:“{张正典}也怕吃亏﹐就离开了园子﹐想找干部帮忙﹐再来制伏{刘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