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荆

荆(荊)是什么意思

  • 荆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宝jīng bǎo

    【释义】:

    即和氏璧。以其发现于荆山,故称。晋·潘岳《杨仲武诔》:“春兰擢茎,方茂其华;荆宝挺璞,将剖于和。”李善注:“言德业之美类于兰玉。”南朝·宋·刘义恭《游子移》诗:“三河游荡子,丽颜迈荆宝。”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尔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谅当人握隋琛,家怀荆宝。”亦用以喻美好资质。

  • 荆璧-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璧jīng bì

    【释义】:

    指和氏璧,泛指美玉。汉·荀悦《汉记·武帝纪六》:“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隋珠荆璧。”南朝·宋·谢惠连《鞠歌行》:“南荆璧,万舍赀,卞和不斫与石离。”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 荆和-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和jīng hé

    【释义】:

    指和氏璧。以其为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故称。《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鞟兮,破荆和以继筑。”王逸注:“破和氏之璧以继筑杵而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南朝·梁·范缜《神灭论》:“玉异色而均美,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

  • 荆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虹jīng hóng

    【释义】:

    即和氏璧。唐·孟郊《古兴》诗:“楚血未干衣,荆虹尚埋辉,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 荆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蓝jīng lán

    【释义】:

    指美玉。和氏璧出于荆山,蓝田玉产于陕西之蓝田,因以荆蓝并称,指代美玉,又喻犹质人才。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下陇蜀之名材,致荆蓝之宝玉。”又《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荆蓝灼烁,邓杞扶疏。”

  • 荆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璞iīng pú

    【释义】:

    指卞和在荆山获得的璞玉。晋·傅玄《傅子·阙题》:“必得昆山之玉而后宝,则荆璞无夜光之美;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则隋侯无明月之称。”隋侯,指隋侯珠。唐·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诗:“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亦喻“贤才”,见该条。

  • 荆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玉jīng yù

    【释义】:

    荆山之玉。即和氏璧。晋·卢堪《览古》诗:“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明·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册》诗:“荆玉已三献,冀群当一空。”又喻“贤才”。见该条。

  • 荆文璧-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文璧jīng wén bì

    【释义】:

    即和氏璧。以其得璞于荆山得宝于楚文王,故称。晋·卢堪《答魏子悌》诗:“恨无隋侯珠,以酬荆文璧。”李善注:“楚人卞和得璞玉于荆山之中,文王即位,乃使理其璞,得宝焉。”

  • 荆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柴jīng cái

    【释义】:

    茅屋。《明清别裁》高叔嗣《再调考功作》:“惟当寻事业,归卧守荆柴。”

  • 荆姬-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姬jīng jī

    【释义】:

    指楚地的美女。亦用以喻名花。三国·魏·锺会《菊花赋》:“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陋荆姬之朱颜,笑夏女之光发。”

  • 寒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寒荆hán jīng

    【释义】:

    旧时对己妻的谦称。明·王玉峰《焚香记·军情》:“学生寒荆为我受了无数凄楚,自中榜之后,还不曾见面。”

  • 荆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布jīng bù

    【释义】:

    贫贱之妻,亦谦称己妻,为“荆钗布裙”之省。《南史·范云传》:“昔与将军俱为黄鵠,令将军化为凤凰,荆布之室,理隔华盛。”清·毛师柱《舟中两梦亡妇诗以志盛》:“廿年旧事,从头记,荆布相依最辛苦。”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只是目断彤管,心怀荆布。”彤管,指笔。

  • 荆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妇jīng fù

    【释义】:

    谦称己妻。宋·陈亮《乙己春与朱元晦秘书书》:“男子不敢犯分以求,而荆妇心欲其夫转以为请,此于理宜可许也,愿便得为祷。”元·王祯《蚕连》诗:“丁宁语荆妇,依时勤洒沐。”《水浒传》第七回:“原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清·赵翼《移寓椿衚衕》诗:“赁春尚未借荆妇,祭灶仍先请比邻。”

  • 荆妻-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妻jīng qī

    【释义】:

    谦称己!妻。明·无名氏《录亲记·托梦》:“周羽屈受这灾危,拼残躯便做他乡之鬼,可怜贤达我荆妻,便做有男儿也难存济。”宋·刘克庄《盖竹庙》诗:“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清·李渔《怜香伴·僦居》:“只是荆妻早逝,后嗣杳然。”

  • 荆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室jīng shì

    【释义】:

    犹荆妇,贫妻,谦称己妻。为荆涤房舍之妇。或用荆枝为簪的妇女。明·陈汝元《金莲记·外谪》:“经年远别,千里相逢,常思故萱堂,难消岁月,料应客途荆室,备经风霜。”

  • 拙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拙荆zhuō jīng

    【释义】:

    谦称己妻。语本东汉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之事。孟光截荆条为钗,以粗布为裙,谓贫寒之妻;拙,粗劣,谦词。宋·阳枋《通夔守田都统劄子》:“未稔学生可乞假一会涪上否?盖拙荆未袝先茔,欲议归藏,此愿才举,当伏谒戟辕,致九顿之谢。”

  • 荆藜-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藜jīng lí

    【释义】:

    手杖。为荆条或藜的老茎制成,故名。明·孙仁儒《东郭记·人之所以富贵利达者》:“俺不免改换行装,变易夜服,执荆藜以前进,执筐篚而远行。”

  • 荆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璞jīng pú

    【释义】:

    喻资质美好的人才,以其如荆山璞玉,故称。晋·卢湛《赠刘琨》诗:“承侔卞和,质非荆璞。”《晋书·戴邈传》:“又贵游之子……不及盛年,讲肄道义,使明珠加磨莹之功,荆璞发采之荣,不亦良可惜乎!”又指“美玉”,见该条。

  • 荆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玉jīng yù

    【释义】:

    喻贤才,以有如荆山宝玉之美质,故称。晋·孙绰《贺司空修(循)象赞》:“质与荆山参贞,鉴与南金等照。”唐·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荆玉收难尽,齐等喜暂闲。”

  • 荆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梓jīng zǐ

    【释义】:

    喻优异人才。荆,指楚国;梓,梓木,质地优良。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浑》诗:“南州擅荆梓,上国称羽仪。伊人以戴德,李公伤在期。”

  • 荆棘-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棘jìng jí

    【释义】:

    本指山野丛生的多刺灌木,喻奸佞小人。汉·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王逸注:“荆棘多刺,以喻谗贼。”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李善注:“荆棘以喻小人。”清·孙枝蔚《句容题二颜公词》:“东公者杞非希烈,有如荆棘损芝兰。”又指纷乱。

  • 荆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花jīng huā

    【释义】:

    即紫荆花。春天开花,呈紫红色,布满全枝,连成一片,烂熳如彩霞。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亦指兄弟。前蜀·贯休《杜侯行》:“雁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烂熳开仙圃。我闻大中咸通真令主,相惟大杜兼小杜。”宋·刘克庄《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诗:“伯兄乃汉司徒掾,季子亦唐行秘书。只顾荆花常烂熳,莫令瓜蔓稍稀疏。”明·陈汝元《金莲记·同梦》:“坡对颖介:‘分离累岁,多萦棣萼之怀;相聚一堂,实切荆花之喜。’”坡,东坡,苏轼;颖,苏辙。参见“荆枝”。

  • 荆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枝jīng zhī

    【释义】:

    喻骨肉兄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谓: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分居,均分财产后,拟将堂前一紫荆树分为三段。树即枯死,状如火烧。田真大惊,感悟树本同株,不应分解,遂罢分树之念。树果荣茂如初。兄弟相感,合财产,不再分居,遂为孝门。后因以“荆枝”,喻同气连枝的骨肉兄弟。唐·杨炯《恒荆刺吏王公神道碑》:“兄国卬,谷州刺吏;弟国稀,仁州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唐·黄滔《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

  • 荆株-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株jīng zhū

    【释义】:

    指兄弟。孙枝蔚《赠汪舟次》诗之一:“三冬辞裙布,万里隔荆株。”参见“荆枝”。裙布,即布裙,指代贫寒之妻。

  • 荆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桃jīng táo

    【释义】:

    即樱桃。《尔雅·释木》:“楔,荆桃。”郭璞注:“今樱桃。”宋·周邦彦《大酺·春雨》词:“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 披荆斩棘-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

    〈成〉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形容创业中的种种艰难。常作谓语,也可以作状语。

    我们一定要不怕艰苦,披荆斩棘,开拓我们科学发展的道路|吴吉昌那种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啥也别想挡住俺”的大无畏精神,将鼓舞人们去披荆斩棘,进行新的长征|他们钻进实验室,披荆斩棘,刻苦攻关|在艰苦的创业道路上,他们正披荆斩棘地奋勇前进

  • 负荆请罪-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负荆请罪fùjīngqǐngzuì

    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是赵国将相,廉颇自以为功大,对蔺相如位于自己之上很不服,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以国家为重,处处谦让躲避。廉颇知道后,感到很惭愧,脱了上衣,背着荆条登门请罪。后来人们用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兴师问罪(看你昨天的劲头,大有~之势,怎么今天又来负荆请罪了。)

  • 荆棘载途-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荆棘载途jīngjízàitú

    沿路都是荆棘:比喻障碍多、困难大的境况——金光大道、康庄大道(社会主义~越走越宽广;资本主义荆棘载途,是死路一条。)

  • 负荆-古语词今用词典

    负荆fùjīng

    背负荆条,表示请罪,愿受鞭杖。赵国廉颇,古之良将,勇而善战。蔺相如,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勇而有智谋。因奉赵王之使命赴强暴的秦国送珍宝和氏璧,不辱君命,完璧归赵,拜为上卿,与廉颇同列而位居右。古人崇右,故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居功骄矜,扬言要羞辱相如。相如处处退让,常称病不与廉颇同列,路上相遇则引车绕道迥避。廉颇闻知,“肉袒负荆”(脱去上衣,袒露背部,背着荆条)登蔺相如之门,愿受鞭杖,以表请罪之意。从此二人和好,将相共保赵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沿用本义。

    《中国青年报》:“主动负荆,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亮丑。也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放一挂鞭炮鼓励一下这种知过改过的精神。”《成都晚报》:“马谡,大敌当前,临危不惧,已堪称壮举。……即使战败下来,也毫不推卸责任,更未叛逃投敌,而是‘自缚’跪于帐前,负荆请刑,以三十九岁的年轻生命履行了自己立下的军令状。”

  • 负荆-实用委婉语词典

    负荆

    意为情愿向古人廉颇学习,背上荆条请求您的惩罚。喻指。多用于书面语。

  • 荆棘之中,未敢寄足-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棘之中,未敢寄足

    用于向人表白环境险恶,很难去那里谋生。

  • 荆蓝-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蓝

    喻指优秀的人才。“荆蓝”是荆山和蓝田的并称。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相传春秋时卞和在此得玉璞;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境内,以产玉闻名。

  • 荆山之玉-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山之玉

    喻指具有美好资质的人才。也作“荆山之璞”。古人曰:“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或作“荆玉”、“荆宝”。传说荆山出美玉。

  • 荆南杞梓-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南杞梓

    喻指优秀的人才。原意是南产杞和梓两种质地优良的木材。也作“荆梓”。

  • 荆枝-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枝

    喻指兄弟骨肉意气相连,同枝并茂。古人将一棵紫荆树破截成三片,树很快死。故有此说。

  • 荆室蓬户-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室蓬户

    意指居处简陋的穷苦人家。原意用荆条和蓬草编成的房屋。也作“茅室蓬户”。

  • 荆棘满途-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棘满途

    形容世道艰难,人生之路难走。“荆”,即灌木,丛生无刺;“棘”,即酸枣,丛生有刺。也作“荆棘载途”。

  • 天荆地棘-实用委婉语词典

    天荆地棘

    形容人生之路充满了艰难困苦。明刘永锡《行路难》:“云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

  • 世涂荆棘-实用委婉语词典

    世涂荆棘

    婉指周遭环境非常险恶,寸步难行。喻指。

  •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实用委婉语词典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婉指培育根性不同的人,结果也是不同的。也说明恶人的劣性很难改变,培植这样的人往往咎由自取。喻指。语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 山荆-实用委婉语词典

    山荆

    对自己妻子的谦称。也作“荆布”、“荆室”、“荆人”、“荆衩”。

  • 荆枯鹤飞,数实难回-实用委婉语词典

    荆枯鹤飞,数实难回

    意为先人已逝,不可能追回来了,不妨节哀。“荆枯鹤飞”,喻指。

  • 寒荆-敬谦语小词典

    寒荆hánjīng

    谦称。荆:落叶灌木,枝条用来编筐篮等;相传东汉梁鸿妻孟光非常贤惠,以荆为钗,后用来称妻。古代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妻子。《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如今叨寓贵镇,已过岁余,寒荆白氏在家,久无音信。朝夕萦挂,不能去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王老道:‘老拙偶因寒荆小恙买卜,先生道移床即好。’”《说岳全传》一回:“岳和开言道:‘师父,非是弟子推托,只因寒荆产了一子,恐不洁净触污了师父。’”

    另作〖贱荆〗jiànjīng;〖拙荆〗zhuōjīng;〖荆妻〗jīngqī。

  • 贱荆-敬谦语小词典

    贱荆jiànjīng

    见〖贱房〗jiànfáng。

  • 荆妇-敬谦语小词典

    荆妇jīngfù

    见〖荆妻〗jīngqī。

  • 荆妻-敬谦语小词典

    荆妻jīngqī

    谦称。荆:一种落叶灌木,枝条可用来编篮筐等。相传东汉梁鸿妻孟光十分贤惠,以荆为钗,后称妻为荆。古代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妻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大郎下泪道:‘不敢相瞒,旧岁荆妻、妻弟一同往崇明探亲,途中有失,至今不知下落。’”又卷一六:“那道人分明说,待我荆妻亡故,功名方始称心。”

    也作〖荆妇〗jīngfù 《水浒传》七回:“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妻,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另作〖寒荆〗hánjīng;〖贱荆〗jiànjīng;〖山荆〗shānjīng;〖山妻〗shānqī。

  • 老荆-敬谦语小词典

    老荆lǎojīng

    谦辞。荆:落叶灌木,枝条可用来编篮筐。相传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以荆为钗,后称妻为荆。古时老年男子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妻子。《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刘公道:‘六嫂,你陪小娘子坐着,待我教老荆出来。’张六嫂道:‘老爹自便。’刘公急急走到里面,一五一十,学于妈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少时,媪偕女郎出……叟指妇云:‘此为老荆。’”

  • 山荆-敬谦语小词典

    山荆shānjīng

    谦称。山:山野、粗俗。荆:落林灌木,枝条可用来编筐篮、篱笆等。旧时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妻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顷,一少年后至,曰:‘女子何人?似颇佳丽。’刘亟赞之。少年拱手笑曰:‘太过奖矣,此即山荆也。’”

    也作〖山妻〗shānqī 《西游记》六〇回:“牛王闻言,心如火发。咬响钢牙骂道:‘你说你不无礼,你原来是借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荆,山荆想是不肯,故来寻我!’”《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鬼叹息了一会,方说道:‘小弟不幸去世。不上一年,山荆房氏即便改嫁。’”

    另作〖拙荆〗zhuōjīng;〖贱荆〗jiànjīng;〖寒荆〗hánjīng;〖荆妻〗jīngqīī。

  • 识荆-敬谦语小词典

    识荆shíjīng

    敬辞。用来表示与对方初次见面或结识。语出唐代诗人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指当时荆州长史韩朝宗。《儒林外史》二二回:“小弟董瑛,在京师会试,于冯琢庵年兄处得读大作,渴欲一晤,以得识荆。”

  • 亡荆-敬谦语小词典

    亡荆wángjīng

    谦称。荆:一种灌木,枝条可用来编制篮筐;东汉梁鸿妻孟光以荆为钗,后用来称自己的妻子。对人称自己已经去世的妻子。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此本留为亡荆扶柩之费,一俟得有乡音,偿我可也。”

  • 拙荆-敬谦语小词典

    拙荆zhuōjīng

    谦称。荆:落叶灌木,枝条可用来编制篮筐;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侩省,以荆枝作钗,粗布作裙,后以“荆”谦称自己的妻子。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妻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嫁女》:“翁曰:‘贵人光临,压除凶煞,幸矣。即烦陪坐,倍益公宠。’公喜,应之。入视楼中,陈设芳丽。遂有妇人出拜,年可四十余。翁曰:‘此拙荆。’”

    也作〖拙室〗zhuōshì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崔生大惊,谓青袍人曰:‘不知拙荆何得至此?’”

    也作〖拙妻〗zhuōqī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俊臣读罢,又叹息道:‘一发古怪!此词又即是英妻王氏所作。’高公道:‘怎么晓得?’俊臣道:‘那笔迹从来认得,且词中意思有在,真是拙荆所作无疑。’”

    也作〖拙妇〗zhuōf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俊臣道:‘……此词是遭变后所题,拙荆想是未曾伤命,还在赋处。’”

    另作〖荆妻〗jīngqī;〖贱荆〗 jiànjīng;〖寒荆〗hánjīng;〖山荆〗shānjīng。

  • 韩荆州-古文观止词典

    韩荆州hán jīīng zhōu

    【词性】:名词

    即韩朝宗,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他喜欢提拔后进,为当时读书人所仰慕(1)。《与韩荆州书》:但愿一识韩荆州。——只希望能见一见韩荆州。

  • 荆-古文观止词典

    荆jīng

    【词性】:名词

    国名。春秋楚国的古称。楚原建国于荆山一带,故名(4)。《有子之言似夫子》: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从前孔夫子丢掉了鲁国司寇的官职,打算到楚国去,于是先叫子夏去表明他的意思。《吊古战场文》:吾闻夫齐魏徭戌,荆韩召募。——我听说那齐国和魏国征兵去防守边境,楚国和韩国召兵去对付敌国。《原道》:《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诗经》上说:“抗拒夷狄,惩戒楚国和舒国。”

  • 荆棘-古文观止词典

    荆棘jīng jí

    【词性】:名词

    一、丛生有刺的灌木(3)。《驹支不屈于晋》:我诸戎除剪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我们戎人砍掉那些丛生灌木,赶跑那里的狐狸豺狼。《祭石曼卿文》: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怎么您墓前一片荒烟野蔓,丛生灌木遍地。《凌虚台记》: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田矣。——早已经变成了庄稼地、灌木丛、土堆或田埂了。

    二、指用荆棘编织的帽子,喻其贫穷朴素(1)。《驹支不屈于晋》: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你的祖父吾离披着蓑衣,戴着荆棘帽子,跑来归附我们先君。

  • 荆轲-古文观止词典

    荆轲jīng kē

    【词性】:名词

    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又名庆卿。为燕太子丹客,受命至秦刺秦王,诈献樊于期首级与燕督亢地图。既见,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杀(5)。《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从前荆轲敬仰燕太子丹的义气,他的忠心使天上出现了白色长虹穿日而过,太子丹反而为他担心。《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这样,就是让荆轲,卫先生再复活,然而,燕太子和秦王还是不会觉悟的。《留侯论》: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不去考虑伊尹、姜太公的治世大谋,仅仅作出荆轲、聂政的暗杀计策,在死亡的边沿企图侥幸成功。

  • 荆山-古文观止词典

    荆山jīng shān

    【词性】:名词

    山名。在湖北省漳县西。漳水所出。相传卞和得璞玉于楚荆山(1)。《子革对灵王》: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居住在僻远的荆山。

  • 荆州-古文观止词典

    荆州jīng zhōu

    【词性】:名词

    古九州之一。周汉以后皆置荆州,但疆域治所屡有变迁。刘表为荆州牧,治所在今湖北襄阳(1)。《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当他打破荆州,攻下江陵,沿着长江水流向东推进的时候。

  • 蛮荆-古文观止词典

    蛮荆mán jīng

    【词性】:名词

    旧称楚地。即今两湖全部及四川、贵州各一部分地区(1)。《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控制古代楚地,连接瓯越地区。

  • 与韩荆州书-古文观止词典

    与韩荆州书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后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之青莲乡。年轻时,漫游各地。天宝初,供奉翰林,不久遭谗去职。安史乱起,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后死于当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多讥时讽世之作,同情人民,蔑视权贵,热爱祖国,追求自由。诗风壮浪纵恣,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夸张大胆惊人,比喻精妙,色彩瑰丽,语言清新,境界高远。现存《李太白集》三十卷。

    【说明】:

    唐士子往往以诗文进献当朝权贵或社会名流,以求引荐。李白此文写给荆州长史韩朝宗,用意也是如此。但写来却自处甚高,毫无嗟卑叹贫、摇尾乞怜之态,大体上能做到不亢不卑,既赞扬了韩朝宗的乐贤好荐,又显示了自己的才华横溢。文章跌宕起伏,气势雄放,确属一流干谒文字。

    【原文】: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自,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唯君侯图之!

  • 教儿须用打黄荆,不打黄荆定不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教儿须用打黄荆,不打黄荆定不成

    【释义】:

    黄荆:荆条。谓教育小孩离不开棒棍体罚。不打不能成材。《锦绣衣》三:古人说的好:教儿须用打黄荆,不打黄荆定不成。又道得好:一片无情竹,专打书不熟。岂有教儿不打儿之理?

  • 荆钗布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荆钗布裙

    【释义】:

    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的服饰。也指贫寒妇女的服饰。《石点头》一:郭乔定睛将那女子一看,虽然荆钗布裙,却生得貌似一团花。《醒世恒言》一七:若得嫁一小民,荆钗布裙,啜菽饮水,亦是良人家媳妇。

    ⊙布裙荆钗

    《七侠五义》九八:李氏将茶烹好,见牡丹虽是布裙荆钗,却胜过珠围翠绕。

  • 荆天棘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荆天棘地

    【释义】:

    荆棘:带刺灌木。形容障碍重重,处境困难。《洪秀全演义》一〇:只目下荆天棘地,广东那里藏身得住。《扫迷帚》一: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棘地,生气索然。

  •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释义】:

    三天不弹琴,手上就像生了荆一样不能弹了。比喻技艺的精熟在于每天都坚持练习,如果稍有荒疏,就会生涩。《红楼梦》八六:我在扬州也听得讲究过,也曾学过,只是不弄了,就没有了。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梼杌闲评》一六:永贞道:“也罢,我先抛砖,只是贻笑了。”弹了一段《梅花引》,笑道:“真所谓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荒疏久了,请教罢。”《镜花缘》七二:不瞒姐姐说,弹是会弹两调,但只连年弄这诗赋,把他就荒疏了,所谓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设或弹的不好,休要见笑。

  •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释义】:

    树:植。种荆棘收获的是刺,种桃李可得绿荫。比喻做什么样的事,就会有什么样结果。《警世通言》一八: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

  • 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

    【释义】:

    为了打驴折棍子,却损伤了紫荆树。比喻为惩治不值得一提的人,却无意中伤害了有身份的人。也比喻为了不值得的事,付出了过高的代价。《金瓶梅词话》二五:倘忽那厮真个安心,咱每不言语,他爹又不知道,一时遭了他手怎的?正是有心算无心,不备怎提备。六姐,你还该说说。正是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

    ⊙为驴扭棍不打紧,倒没的伤了紫荆树

    《金瓶梅词话》五八:“姐姐,少打他两下儿罢,惹的他那边姐姐说,只怕唬了哥哥。为驴扭棍不打紧,倒没的伤了紫荆树。”

  •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释义】:

    荆山玉:相传楚国卞和在荆山得璞玉,后雕琢成著名的宝玉和氏璧。把荆山玉当作顽石看,比喻人有眼无珠,不识好坏与贤愚。《金瓶梅词话》二一: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 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佛源语词词典

    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

    赤水,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河名,产宝珠。《山海经·海外南经》上说:“三株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产宝玉,传说中楚人卞和得璞于此。此语意为,要想得到宝珠就得到赤水去寻;要想得到宝玉就得到荆山去找。比喻求佛法就得到真佛处去求。《祖堂集·卷九·黄山和尚》:“师初开堂示众曰:‘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诸人不廌,向外驰求。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所以道,从门入者非宝;认影为头,岂非大错。’”

  • 荆-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荆jīng

    ①灌木名。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杞。”②用荆条做的刑杖。《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③荆州。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荆及衡阳为~州。”《赤壁之战》:“如此则~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④周代诸侯国楚国的别称。《公输》:“~之地,方五千里。”《吕氏春秋·察今》:“~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荆扉】柴门。比喻贫贱者的居所。庾信《枯树赋》:“沉沦穷巷,荒没~。”

    【荆国】即楚国。《公输》:“~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荆棘】①泛指丛生有刺的灌木。《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以来归我先君。”②比喻纷乱的局势或艰难的处境。苏洵《六国论》:“暴霜露,斩~,以有尺寸之地。”

    【荆璞】荆山璞玉,比喻质地美好的东西。卢谌《赠刘琨》:“承侔卞和,质非~。”

  • 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荆jīng

    【释义】:

    ①落叶灌木。种类甚多,如紫荆、牡荆。②姓。

  • 荆三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荆三棱jīng sān léng

    【释义】:

    草名。多生沼泽地。茎柔韧可织物或造纸,块茎富含淀粉,可酿酒。中医学上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症瘕积聚等症。

  • 荆天棘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荆天棘地jīng tiān jí dì

    【释义】:

    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鲁迅《〈引玉集〉后记》:“目前的中国,真是荆天棘地,所见的只是狐虎的跋扈和雉兔的偷生。”

  • 荆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荆条jīng tiáo

    【释义】:

    荆树枝条,性柔韧,可编制筐篮、篱笆等。侯金镜《漫游小五台》:“编水果筐的荆条子,都得从小五台山上往下运。”

  • 荆棘-现代汉语大词典

    荆棘jīng jí

    【释义】:

    ①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陈其通《万水千山》:“山岭上松柏挺立,石缝中荆棘繁茂,野菊盛开。”②比喻艰难险阻。鲁迅《北京通信》:“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

  • 荆棘满途-现代汉语大词典

    荆棘满途jīng jí mǎn tú

    【释义】:

    荆棘遍地。比喻世道艰难。郭沫若《卓文君》:“红箫妹妹哟,你与我同向生的路上走去吧,不怕那儿就是荆棘满途!”

  • 劈荆斩棘-现代汉语大词典

    劈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

    【释义】:

    砍伐荆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尧山壁《西柏坡颂诗》:“劈荆斩棘开新路,社会主义展宏图。”

  • 识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识荆shí jīng

    【释义】:

    语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指韩朝宗,当时为荆州长史。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敬辞。田汉《丽人行》:“刘先生,闻名已久没见过面,今天才有识荆的机会。”

  • 拙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拙荆zhuō jīng

    【释义】:

    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见《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列女传》。后因以“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李劼人《天魔舞》:“拙荆的意思: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开办的舞会,请帖上虽写的茶点招待,其实是预备了一点酒菜。”

  • 披荆斩棘-现代汉语大词典

    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

    【释义】:

    ①斩除荆棘。徐迟《生命之树常绿》:“于是他们挥舞大砍刀,披荆斩棘,劈藤砍树。”②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语出《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

  • 蔓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蔓荆màn jīng

    【释义】:

    落叶小灌木。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三出复叶。夏秋开花,玫瑰色。果实球形。茎、叶可提芳香油。果实入药,能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肿痛等。

  • 大意失荆州-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意失荆州dà yì shī jīng zhōu

    【释义】:

    指疏忽大意,损失惨重。荆州即今湖北江陵,三国时蜀汉政治、军事重镇,由关羽镇守。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取荆州。伍杰《山路崎岖》:“‘大意失荆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 问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问荆wèn jīng

    【释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很大,从根茎的节上长出直立的茎。春季长出的茎没有分枝,顶端有笔头状的穗,嫩时可以吃;夏季长出的茎有分枝,绿色,有退化的叶片。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 紫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紫荆zǐ jīing

    【释义】:

    落叶乔木。高达15米。叶互生,近圆形。早春先叶开花。花紫红色,簇生。荚果扁而长。产于我国各地。可供观赏。树皮、木材和根都可入药,能活血、消肿、解毒。

  • 棘地荆天-现代汉语大词典

    棘地荆天jí dì jīng tiān

    【释义】:

    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周实《感事》:“要从棘地荆天里,还我金刚不坏身。”

  • 棘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棘荆jí jīng

    【释义】:

    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 负荆请罪-现代汉语大词典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

    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背负荆条,意思是情愿受杖。后以“负荆请罪”为向人赔礼道歉之典。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不过,有言在先,我老雷可不是来负荆请罪的!”

  • 牡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牡荆mǔ jīng

    【释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掌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花淡紫色。果实球形。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果实供药用,又可提芳香油。

  • 黄荆-现代汉语大词典

    黄荆huáng jīng

    【释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掌状复叶,小叶卵状披针形,背面有灰白色绒毛。夏季开花,淡紫色或淡蓝色。果实球形。我国各地都有分布。茎皮可供编织或造纸。花和枝叶可提芳香油。种子可榨油,又是镇痛药。

  • 三荆-汉语大词典

    三荆

    【1】一株三枝的荆树。《艺文类聚》卷八九引{周景式}《孝子传》:“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荆同株﹐接葉連陰﹐歎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哉!’還爲雍和。”【2】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歡同株﹐四鳥悲異林。”{唐}{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三荆摇落﹐五都悲涼﹐痛門户之無主﹐悼人琴之兩亡。”【3】{後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胡三省}注。《魏书·尒朱荣传》:“仍出{魯陽}﹐歷{三荆}﹐悉擁生蠻北填六鎮。”

  • 兩荆-汉语大词典

    兩荆

    【1】{北魏}时{荆州}和{东荆州}的合称。《资治通鉴·南齐和帝中兴元年》:“請使兩{荆}之衆西擬{隨}﹑{雍}﹐{揚州}之卒頓于{建安}﹐得捍{三關}之援。”{胡三省}注:“兩{荆}﹐謂{魏}置{荆州}於{穰城}﹑{東荆州}於{沘陽}也。”

  • 僞荆卿-汉语大词典

    僞荆卿

    【1】犹言假壮士。{荆卿},即壮士{荆轲},{战国}{卫}人。为{燕}太子{丹}客,受命往刺{秦}王。《新唐书·藩镇传·刘从谏》:“{甄戈}者﹐頗任俠﹐{從諫}厚給﹐坐上座﹐自稱{荆卿}……使取仇人﹐乃引不逞者十餘輩劫之。{從諫}不悦﹐號‘僞{荆卿}’。”

  • 亡荆-汉语大词典

    亡荆

    【1】自称去世的妻子。{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此本留爲亡荆扶柩之費﹐一俟得有鄉音﹐償我可也。”

  • 分荆-汉语大词典

    分荆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时议分堂前紫荆花,荆花因之枯死。{田真}兄弟相感复合,荆亦再茂。后因以“分荆”喻兄弟分居。{清}{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分关》:“故不如分荆荆枯﹐存荆荆茂﹐曉然知修讓之道也。”

  • 荆-汉语大词典

    《廣韻》舉卿切,平庚,見。【1】落叶灌木。种类甚多,如紫荆﹑牡荆。《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荆相與食﹐而言復故。”{杜预}注:“布荆坐地﹐共議歸{楚}。”{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歡同株﹐四鳥悲異林。”{唐}{元稹}《红荆》诗:“庭中栽得紅荆樹﹐十月花開不待春。”{元}{郝经}《化城行》:“霜浄沙乾鴈鶩鳴﹐路旁但見棘與荆。”【2】荆条。古代用为刑杖。《吕氏春秋·直谏》:“王伏。{葆申}束細荆五十﹐跪而加之於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肉袒負荆。”{司马贞}索隐:“荆﹐楚也。可以爲鞭。”【3】对人称己妻的谦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叟指婦云:‘此爲老荆。’”【4】{荆山}的简称。《书·禹贡》:“{荆}及{衡陽}惟{荆州}。”{孔}传:“北據{荆山}﹐南及{衡山}之陽。”【5】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文选·张衡 <南都赋>》:“割{周}{楚}之豐壤﹐跨{荆}{豫}而爲疆。”{李善}注:“《漢書·地理志》注曰:‘{南陽}屬{荆州}。’又曰:‘{荆}州﹐{楚}故都。’”【6】古国名。{春秋}时{楚国}的旧称。《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懲。”《春秋·庄公十年》:“秋﹐九月﹐{荆}敗{蔡}師於{莘}。”{杜预}注:“{荆}﹐{楚}本號﹐後改爲{楚}。”【7】姓。{战国}时{燕}有{荆轲}。见《史记·刺客列传》。

  • 荆楚-汉语大词典

    荆楚

    【1】{荆}为{楚}之旧号,略当古{荆州}地区,在今{湖北}{湖南}一带。《诗·商颂·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荆楚}。”《楚辞·大招》:“自恣{荆楚}﹐安以定只。”{宋}{周邦彦}《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風物依然{荆楚}。”{清}{魏源}《<圣武记>序》:“{荆楚}以南﹐有積感之民焉。”{唐}{杜甫}《江上》诗:“江上日多雨﹐蕭蕭{荆楚}秋。”【2】木名。古时用为刑杖。{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太祖}指道旁荆楚謂世子曰:‘古者用此爲扑刑﹐蓋以其能去風﹐雖傷不至過甚。’”

  • 荆花-汉语大词典

    荆花

    【1】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前蜀}{贯休}《杜侯行》:“雁影參差入瑞煙﹐荆花爛熳開仙圃。我聞{大中}{咸通}真令主﹐相惟大{杜}兼小{杜}。”{明}{陈汝元}《金莲记·同梦》:“{坡}({蘇軾})對{潁}({蘇轍})介:‘分離累歲﹐多縈棣萼之懷;相聚一堂﹐實切荆花之喜。’”{宋}{刘克庄}《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诗:“伯兄廼{漢}司徒掾﹐季子亦{唐}行秘書。只願荆花常爛熳﹐莫令瓜蔓稍稀疏。”【2】即紫荆花。观赏植物,春天开花,花紫红色,布满全枝,连成一片,烂漫如朝霞。{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荆花春風正暖﹐知甚時騰翥﹐笙簧聖治﹐徜徉天館。”{唐}{白居易}《晩春重到集贤院》诗:“滿砌荆花鋪紫毯﹐隔牆榆莢撒青錢。”

  • 荆枝-汉语大词典

    荆枝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樹,共議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寶,遂爲孝門。”后因以“荆枝”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唐}{杨炯}《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國卬}﹐{穀州}刺史;弟{國稀}﹐{仁州}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唐}{黄滔}《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到日荆枝應便茂﹐别時珠淚不須流。”

  • 荆棘滿途-汉语大词典

    荆棘滿途

    【1】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红箫}妹妹哟﹐你与我同向生的路上走去吧﹐不怕那儿就是荆棘满途!”{元}{任昱}《上小楼·隐居》曲:“荆棘滿途﹐{蓬萊}閑住﹐{諸葛}茅廬。”

  • 荆布-汉语大词典

    荆布

    【1】“荆釵布裙”之省。{清}{毛师柱}《舟中两梦亡妇诗以志感》:“廿年舊事從頭記﹐荆布相依最苦辛。”{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荆布之婦﹐怎消受五花官誥。”《南史·范云传》:“昔與將軍俱爲黄鵠﹐今將軍化爲鳳凰﹐荆布之室﹐理隔華盛。”【2】用为对己妻的谦称。{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只是目斷彤管﹐心懷荆布。”

  • 荆棘律-汉语大词典

    荆棘律

    【1】见“荆棘剌”。

  • 荆棘銅駝-汉语大词典

    荆棘銅駝

    【1】{汉}铸铜驼两座,原置{洛阳}宫门外。{晋}{索靖}有远量,知天下将乱,指铜驼叹曰:“會見汝在荆棘中耳!”见《晋书》本传。后因以“荆棘銅駝”喻世乱荒凉。{元}{钱惟善}《故宫春望》诗:“薜蘿山鬼啼螢苑﹐荆棘銅駝卧鹿場。”{宋}{陆游}《醉题》诗:“只愁又踏河關路﹐荆棘銅駝使我悲。”{清}{李渔}《风筝误·凯宴》:“靖烽烟﹐今朝撑住杞人天﹐荆棘銅駝免。”{清}{黄遵宪}《述闻》诗之二:“荆棘銅駝心上淚﹐觚稜金爵劫餘灰。”

  • 荆笄-汉语大词典

    荆笄

    【1】用荆枝制成的发簪。借指贫妇。{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荆笄供膾愧攪聒﹐乾鍋更戛甘瓜羹。”

  • 荆寶-汉语大词典

    荆寶

    【1】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资质。{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爾諸生沐浴聖化﹐景行前修﹐諒當人握{隋}琛﹐家懷{荆}寶。”{南朝} {宋}{刘义恭}《游子移》诗:“{三河}遊蕩子﹐麗顔邁{荆}寶。”《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春蘭擢莖﹐方茂其華;{荆}寶挺璞﹐將剖於{和}。”{李善}注:“言德業之美類於蘭玉。”

  • 荆牛-汉语大词典

    荆牛

    【1】《太平御览》卷九百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桓冲}鎮{江陵},正會夕,當烹牛。牛忽孰視帳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呪之曰:‘汝能向我跪者,當啓活也。’牛應聲而拜,衆甚異之。都督復謂曰:‘汝若須活,遍拜衆人者直往。’牛涕殞如雨,遂拜不止。值{冲}醉,不得啓,遂殺牛。”后用以喻怜仍难苟活。{明}{吴骐}《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荆}牛烹可待﹐國狗噬何狂!”

  • 荆州-汉语大词典

    荆州

    【1】{唐}{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韩荆州}。见{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明}{章懋}《与张都运吉》书:“願識荆州﹐爲日久矣!”【2】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明}{清}置府,后废。《书·禹贡》:“{荆}及{衡陽}惟{荆州}。”

  • 荆翼-汉语大词典

    荆翼

    【1】{楚}国和{晋}国。{楚}本称{荆};{翼}乃{晋}之别称。亦指原{晋}{楚}之地。{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自{荆}{翼}之亡﹐賴三閭九宗﹐得復存立。”{南朝} {宋}{谢灵运}《劝伐河北表》:“昔{魏氏}之强﹐平定{荆}{翼}﹐乃乘{袁}{劉}之弱;{晉}世之盛﹐拓開{吴}{蜀}﹐亦因{葛}{陸}之衰。”

  • 荆門-汉语大词典

    荆門

    【1】柴门。{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有人問{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韓康伯}?’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殷}不及{韓}。’故{殷}作《誄》云:‘荆門晝掩﹐閑庭晏然。’”{南朝} {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門晝掩﹐蓬户夜開﹐室迷夏草﹐徑惑春苔。”【2】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隔{江}和{虎牙山}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巴蜀}{荆吴}之间要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又東歷{荆門}{虎牙}之間。{荆門}在南﹐上合下開﹐闇徹山南﹐有門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紅﹐間有白文﹐類牙形﹐並以物像受石﹐此二山{楚}之西塞也。”《後汉书·公孙述传》:“又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滿}……等拔{巫}及{夷陵}﹑{夷道}﹐因據{荆門}。十一年﹐征南大將軍{岑彭}攻之﹐{滿}等大敗﹐{述}將{王政}斬{滿}首降于{彭}。”{三国} {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使水而可恃﹐則{洞庭}無{三苗}之墟﹐{子陽}無{荆門}之敗。”{宋}{陆游}《入蜀记》卷六:“過{荆門}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嶄巖突兀﹐則峽中之險可知矣……{荆門}者﹐當以險固得名。”{唐}{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渡遠{荆門}外﹐來從{楚國}遊。”【3】指{荆州}。{唐}{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荆門}。”{赵殿成}笺注:“{唐}人多呼{荆州}爲{荆門}。文人稱謂如此﹐不僅指{荆門}一山矣。”

  • 荆樲-汉语大词典

    荆樲

    【1】犹荆棘。{宋}{沈括}《杨君墓志铭》:“是疆是畝﹐荆樲惟旅。孔作既固﹐子孫是祜。”此言葬殓入土后没入棘丛。

  • 荆聶-汉语大词典

    荆聶

    【1】{荆轲}和{聂政}的并称。{战国}时著名刺客,后亦以谓仗义行侠者。{唐}{无名氏}《薛昭传》:“君﹐義夫也﹐脱人之禍而自當之﹐真{荆}{聶}之儔也。”{梁启超}《记东侠》:“乃至僧而亦俠﹐醫而亦俠﹐婦女而亦俠﹐{荆}{聶}肩比﹐{朱}{郭}斗量。”{清}{陈维崧}《满江红·将发梁溪酒後与吴薗次》词:“臣醒而狂﹐問何處再尋{荆}{聶}?”《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計慮先於神明﹐智勇百於{荆}{聶}。”

  • 荆棘-汉语大词典

    荆棘

    【1】比喻纷乱。{唐}{刘长卿}《和袁郎中破贼後上太尉》诗:“{剡}路除荆棘﹐王師罷鼓鼙。”{宋}{陆游}《<傅给事外制集>序》:“及{高皇帝}中興﹐雖披荆棘﹐立朝廷﹐中朝人物﹐悉會於行在。”《後汉书·冯异传》:“爲吾披荆棘﹐定{關}中。”{李贤}注:“荆棘﹐榛梗之謂﹐以喻紛亂。”【2】比喻奸佞小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樹芳蘭﹐剪除荆棘。”{李善}注:“荆棘以喻小人。”{清}{孙枝蔚}《句容题二颜公祠》诗:“殺公者{杞}非{希烈}﹐有如荆棘損芝蘭。”《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王逸}注:“荆棘多刺﹐以喻讒賊。”【3】喻艰险境地。{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清}{方文}《三月十九日》诗:“龍種陷荆棘﹐未審存與亡。”【4】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九幕第一场:“山岭上松柏挺立﹐石缝中荆棘繁茂﹐野菊盛开。”《老子》:“師之所處﹐荆棘生焉。”{汉}{班昭}《东征赋》:“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跳出荆棘叢中﹐面都刺碎。”{晋}{张载}《七哀》诗:“蒙籠荆棘生﹐蹊逕登童竪。”【5】芥蒂;嫌隙。{唐}{元稹}《苦乐相倚曲》:“君心半夜猜恨生﹐荆棘滿懷天未明。”{宋}{苏轼}《与刘宜翁书》:“胸中廓然﹐實無荆棘﹐竊謂可受先生之道。”{唐}{孟郊}《择友》诗:“雖笑未必和﹐雖哭未必戚﹐面結口頭交﹐肚裏生荆棘。”

  • 荆荼-汉语大词典

    荆荼

    【1】见“荆舒”。

  • 荆株-汉语大词典

    荆株

    【1】指兄弟。{清}{孙枝蔚}《赠汪舟次》诗之一:“三冬辭裙布﹐萬里隔荆株。”

  • 荆藍-汉语大词典

    荆藍

    【1】指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荆}{藍}灼爍﹐{鄧}{杞}扶疏。”【2】{荆山}﹑{蓝田山}的并称。{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玉璞于此山;{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出产闻名古今中外的蓝田玉。{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下{隴}{蜀}之名材﹐致{荆}{藍}之寶玉。”《晋书·华谭传》:“明珠文貝﹐生於{江}{鬱};夜光之璞﹐出乎{荆}{藍}之下。”

  • 荆妻-汉语大词典

    荆妻

    【1】对人称己妻的谦词。{明}{无名氏}《录亲记·托梦》:“{周羽}屈受這災危﹐拚殘軀便做他鄉之鬼﹐可憐賢達我荆妻﹐便做有男兒也難存濟。”{清}{李渔}《怜香伴·僦居》:“只是荆妻早逝﹐後嗣杳然。”

  • 荆公-汉语大词典

    荆公

    【1】对{宋}{王安石}的尊称。{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集句惟{荆公}最長﹐《胡笳十八拍》渾然天成﹐絶無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閒流出。”{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篇》之七:“{荆公}六藝學﹐妙處端不朽。”

  • 荆人-汉语大词典

    荆人

    【1】对人称己妻的谦词。《颜氏家藏尺牍》卷二引{清}{王士祜}书:“弟去歲以荆人抱病﹐屏跡半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區區拙技﹐負此良琴﹐若得荆人一奏﹐當有一兩聲可聽者。”【2】{楚}人,南人。{三国} {魏}{曹植}《魏德论》:“{荆}人風靡﹐{交}{益}景從。”《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至自{齊}﹐{荆}人來聘。”《韩非子·初见秦》:“{秦}與{荆}人戰﹐大破{荆}。”

  • 荆梓-汉语大词典

    荆梓

    【1】{荆}地所产的梓木,质地优良,因用以喻优异人才。{南朝} {梁}{何逊}《哭吴兴柳浑》诗:“南州擅{荆}梓﹐上國稱羽儀。伊人以戴德﹐{李公}傷在期。”

  • 荆州癭-汉语大词典

    荆州癭

    【1】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唐}{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紞》诗:“地多{齊后}瘧﹐人帶{荆州}癭。”{赵殿成}笺注:“《晉書》:‘{杜預}拜鎮南大將軍﹐都督{荆州}諸軍事﹐攻{江陵}。{吴}人知{預}病癭﹐憚其智計﹐以瓠繫狗頸示之。每大樹似癭﹐輒斫使白﹐題曰{杜預}頸。’《博物志》:‘山居之民多癭腫疾﹐由於飲泉之不流者。今{荆南}諸山郡東多此疾。’”

  • 荆子-汉语大词典

    荆子

    【1】荆条。指刑杖。《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太子}性仁恕﹐見在宫禁防捉荆子者﹐問之﹐云以清道驅人。{太子}恐復致痛﹐使捉手板代之。”{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東昏}於苑中立店肆﹐以{潘妃}爲市令﹐帝爲市吏﹐録事將鬭者就{潘妃}罰之。帝小有得失﹐{潘}則與杖。乃勑武賁不得進大荆子﹐閤内不得進實中荻。”

  • 荆莽-汉语大词典

    荆莽

    【1】荆棘草丛。{宋}{郭彖}《睽车志》卷一:“三人食之而出﹐又行巖谷荆莽中二十餘里。”{明}{张四维}《双烈记·道逢》:“我只待要破長風駕海航﹐只待要開大道鋤荆莽。”

  • 荆蠻-汉语大词典

    荆蠻

    【1】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西湖佳话·西湖隐迹》:“{荆}{蠻}之隱﹐是讓國也。”{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後之湖南人》:“夫{楚}號雄區﹐人多忠節……以{荆}{蠻}之餘氣﹐鬱百年之奇氣﹐奮能獨立﹐强足一國。”{唐}{白居易}《晋谥恭世子议》:“{周}之衰也﹐{楚子}以{霸王}之器﹐奄有{荆}{蠻}﹐光啓土宇﹐赫赫{楚國}﹐由之而興。”《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穀震蕩播越﹐竄在{荆}{蠻}﹐未有攸厎。”《史记·吴太伯世家》:“{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犇{荆}{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

  • 荆軻-汉语大词典

    荆軻

    【1】{战国}末著名刺客。{齐}人。徙{卫},人称{庆卿}。至{燕},人称{荆卿}。{燕}太子{丹}奉为上客,衔命入{秦}刺{秦}王{嬴政},事败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北周}{庾信}《咏怀》诗之二六:“秋風别{蘇武}﹐寒水送{荆軻}。”《红楼梦》第五七回:“你要是個男人﹐出去打一個抱不平兒;你又充什麽{荆軻}﹑{聶政}?真正好笑!”

  • 荆卿-汉语大词典

    荆卿

    【1】指行险之人。{梁启超}《上粤督李傅相书》:“公試一自思﹐即盡其全力爲若曹作{荆卿}﹐於公何利焉?”【2】即{荆轲}。{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聶政}感惠而屠葅﹐{荆卿}絶臏以報{燕}。”{清}{黄鷟来}《赠陈省斋》诗之四:“{荆卿}適{秦}時﹐白虹貫陽精。”《史记·刺客列传》:“{荆軻}者﹐{衛}人也……之{燕}﹐{燕}人謂之{荆卿}。”{北周}{庾信}《咏怀》之十:“{李陵}從此去﹐{荆卿}不復還。”{宋}{陆游}《东屯高斋记》:“嗟乎﹐辭之悲乃至是乎!{荆卿}之歌﹐{阮嗣宗}之哭﹐不加於此矣。”

  • 荆雞-汉语大词典

    荆雞

    【1】比喻矮小。{汉}{蔡邕}《短人赋》:“雄{荆}雞兮鶩鷿鵜﹐鶻鳩雛兮鶉鷃。”【2】即{越}鸡。体型较小的鸡。《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於{漢臯}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鄭交甫}將適{楚}﹐遵波{漢臯}臺下﹐乃遇二女﹐佩兩珠﹐大如{荆}雞之卵。”《庄子·庚桑楚》:“{越}雞不能伏鵠卵”{唐}{成玄英}疏:“{越}雞﹐荆雞也。”{陆德明}释文:“{越}雞﹐{司馬向}云:小雞也。或云:{荆}雞也。”{宋}{黄庭坚}《己未过太湖僧寺得宗汝为书寄山蓣白酒长韵寄答》诗:“{荆}雞伏鵠卵﹐久望羽翼成。”

  • 荆鳩-汉语大词典

    荆鳩

    【1】鸟名。即楚鸠。{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禽鸟上·视鸠》:“《山堂肆考》:鳩……一名荆鳩﹐一名楚鳩﹐一名鳩﹐一名鵴鳩﹐一名名鳩﹐一名名鳩﹐{梁}{宋}間謂之鵻。”《方言》第八“鳩……其小者謂之之鳩”{晋}{郭璞}注:“今荆鳩也。”

  • 荆榛-汉语大词典

    荆榛

    【1】谓没入荒野,指逝世。{明}{周履靖}《锦笺记·闻讣》:“閨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雲泥。”【2】比喻恶人。{清}{厉鹗}《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禦魑魅。”{明}{夏完淳}《大哀赋》:“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元}{麻革}《过陕》诗:“豺狼滿地荆榛合﹐目斷{中條}是故丘。”{周实}《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3】芥蒂;不快。{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荆榛。”【4】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金}{元好问}《续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見人。”{清}{吴伟业}《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裏聲。”{三国} {魏}{曹植}《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穢而荆榛。”一本作“荆蓁”。{唐}{李白}《古风》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荆榛。”【5】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壽王}。”{元}{许谦}《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荆榛。”

  • 荆牧-汉语大词典

    荆牧

    【1】{荆}都郊外。{南朝} {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三{湘}淪{洞庭}﹐七澤藹{荆}牧。”

  • 荆籃-汉语大词典

    荆籃

    【1】用荆条编成的篮筐。{宋}{晁补之}《流民》诗:“生涯不復舊桑田﹐瓦釜荆籃止道邊。”

  • 荆和-汉语大词典

    荆和

    【1】指{春秋}时{楚}人{卞和}。{汉}{刘向}《九叹·惜贤》:“{晉}{申生}之離殃兮﹐{荆}{和氏}之泣血。”{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瓊瑶俟{荆和}而顯連城之價﹐烏號須{逢門}而著陷堅之功。”{明}{高叔嗣}《古歌》:“{荆和}當路泣﹐良璞爲誰明?”{唐}{黄滔}《以不贪为宝赋》:“縱饒{秦氏}﹐當時曾欺{趙}地;争奈{楚君}﹐昔日薦刖{荆和}。”【2】指和氏璧。{南朝} {梁}{范缜}《神灭论》:“玉異色而均美﹐是以{晉棘}﹑{荆和}﹐等價連城。”《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澤瀉以豹鞹兮﹐破{荆和}以繼築。”{王逸}注:“破{和氏}之璧以繼築杵而舂﹐敗玉寶而失其好也。”

  • 荆棘列-汉语大词典

    荆棘列

    【1】见“荆棘剌”。

  • 荆璞-汉语大词典

    荆璞

    【1】指{楚}人{卞和}从{荆山}得的未经雕琢的璞玉。{唐}{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诗:“自將{荆}璞比﹐不與{鄭環}同。”{晋}{傅玄}《傅子·阙题》:“必得{崑山}之玉而後寶﹐則{荆}璞無夜光之美;必須南國之珠而後珍﹐則{隨侯}無明月之稱。”【2】比喻具有美好资质的人才。{晋}{卢谌}《赠刘琨》诗:“承侔{卞和}﹐質非{荆}璞。”《晋书·戴邈传》:“又貴遊之子……不及盛年﹐講肄道義﹐使明珠加磨瑩之功﹐{荆}璞發採琢之榮﹐不亦良可惜乎!”

  • 荆國-汉语大词典

    荆國

    【1】{春秋}时{楚国}的旧称。《墨子·兼爱下》:“昔{荆靈王}好小要﹐當{靈王}之身﹐{荆國}之士飯不踰乎一。”{唐}{陈子昂}《观荆玉篇》:“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國}人。”【2】{汉}初侯国名。《汉书·地理志上》:“{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吴}。”

  • 荆劉拜殺-汉语大词典

    荆劉拜殺

    【1】{元}时著名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的合称。《白兔记》写{刘知远}故事,故亦称《刘》;《拜月记》亦名《幽闺记》。{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識曲者目荆劉拜殺爲{元}四大家。”《曲海总目提要》:“{元}{明}以來﹐相傳院本上乘﹐皆曰荆劉拜殺……樂府家推此數種﹐以爲高壓羣流﹐{李開先}{王世貞}輩議論亦大略如此。蓋以其指事道情﹐能與人説話相似﹐不假詞采絢飾﹐自然成韻也。”

  • 荆蓁-汉语大词典

    荆蓁

    【1】见“荆榛”。

  • 荆棘剌-汉语大词典

    荆棘剌

    亦作“[荆棘列]”亦作“[荆棘律]”【1】“緊急裏”三个字的谐音。{元}曲中常用来形容惊慌﹑紧张。{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荆棘剌怎動那!死没騰無回豁!”{元}{郑庭玉}《後庭花》第四折:“聽説道荆棘列半日﹐猛覷了呆打頦一會。”{元}{范康}《竹叶舟》第四折:“則見他荆棘律忙忙走着。哎﹐你個癡呆漢休來趕我!”

  • 荆褐-汉语大词典

    荆褐

    【1】颜色名。{明}{陶宗仪}《辍耕录·写像诀》:“凡調合服飾器用顔色者﹐緋紅﹐用銀朱紫花合……荆褐﹐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標合。”

  • 荆革-汉语大词典

    荆革

    【1】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清}{黄宗羲}《山西右参政之丘公墓碑》:“兇暴之輩﹐箠撻肆情……而使之荆革化爲飲食﹐流血化爲行潦﹐哀號化爲音樂。”{清}{黄宗羲}《密庵陆公墓碑》:“未離仕籍﹐不得妄施荆革。”

  • 荆阮-汉语大词典

    荆阮

    【1】传说中的古九塞之一。《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何謂九塞?{大汾}﹑{冥阸}﹑{荆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高诱}注:“{冥阸}﹑{荆阮}﹑{方城}皆在{楚}。”

  • 荆釵-汉语大词典

    荆釵

    【1】荆枝制作的髻钗。古代贫家妇女常用之。{唐}{李山甫}《贫女》诗:“平生不識繡衣裳﹐閒把荆釵亦自傷。”{明}{潘绂}《老女吟》:“無端忽聽鄰家語﹐笑整荆釵獨閉門。”【2】指《荆钗记》。{元}{柯丹丘}作。现今流传者多为{明}人改本。写{宋}{王十朋}与妻{钱玉莲}双双拒绝权贵威逼,夫妻忠贞相爱的故事。{清}{李渔}《比目鱼·发端》:“{劉旦}生來饒艷質﹐{譚生}一見鍾情極﹐默訂鸞凰人不識。遭母逼……演《荆釵》﹐雙雙沉溺。”按﹐此谓重演《荆钗记》故事﹐形容双方爱情真挚。【3】借指贫家妇女。{清}{陈维崧}《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词:“零落而今﹐累汝荆釵伴藁砧。”{元}{房皞}《贫家女》诗:“持身但如冰雪清﹐德耀荆釵有令名。”{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分岁词》:“荆釵勸酒仍祝願:‘但願尊前且强健!’”

  • 荆尸-汉语大词典

    荆尸

    【1】{春秋}时{楚}军阵法名。《左传·宣公十二年》:“荆尸而舉。”{杜预}注:“{楚武王}始更爲此陳法﹐遂以爲名。”《左传·庄公四年》:“正月﹐{楚武王}荆尸﹐授師孑焉﹐以伐{隨}。”{杜预}注:“尸﹐陳也。{荆}亦{楚}也﹐更爲{楚}陳兵之法。”{孔颖达}疏:“{楚}本小國﹐地狹民少﹐雖時復出師﹐未自爲法式。今始言荆尸﹐使後人用之。”{南朝}{梁元帝}《玄览赋》:“擬都護之戊己﹐模荆尸之甲裳。”

  • 荆芥-汉语大词典

    荆芥

    【1】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线形,全边,初生可食;夏日开白色略带淡红的唇形小花。茎叶可入药,能祛风散瘀,破结消肿。有姜芥﹑假苏﹑鼠蓂等异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假苏》。

  • 荆葵-汉语大词典

    荆葵

    【1】即锦葵。也称“荍”﹑“芘芣”。草本植物。《诗·陈风·东门之枌》“視爾如荍”{毛}传“荍﹐芘芣也”{孔颖达}疏:“{郭璞}曰:今荆葵也﹐似葵﹐紫色。{謝氏}云:小草﹐多華﹐少葉;葉又翹起。{陸璣}疏云芘芣一名荆葵﹐似蕪菁﹐華紫緑色﹐可食﹐微苦是也。”《广雅·释草》:“荆葵﹐荍也。”

  • 荆婦-汉语大词典

    荆婦

    【1】对人称己妻的谦词。《水浒传》第七回:“原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認得荆婦﹐時間無禮。”{清}{赵翼}《移寓椿树衚衕》诗:“賃舂尚未偕荆婦﹐祭竈仍先請比鄰。”{宋}{陈亮}《乙巳春与朱元晦秘书》书:“男子不敢犯分以求﹐而荆婦心欲其夫轉以爲請﹐此於理宜可許也﹐願便得之爲禱。”{元}{王祯}《蚕连》诗:“丁寧語荆婦﹐依時勤灑沐。”

  • 荆舒-汉语大词典

    荆舒

    亦作“[荆荼]”【1】指{春秋}时的{楚国}和{舒国}。{舒}在今{安徽省}{庐江县}境内,时为{楚}之与国,故连称。{章炳麟}《说林上》:“觀{桓}{文}之斬{孤竹}﹐撻{荆}{舒}﹐非峒谷之小蠻夷也。”《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懲。”{郑玄}笺:“{僖公}與{齊桓}舉義兵﹐北當{戎}與{狄}﹐南艾{荆}及羣{舒}。”《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序》:“自《詩》﹑《書》稱{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徵’﹐{齊桓}越{燕}伐{山戎}﹐{武靈王}以區區{趙}服單于。”{司马贞}索隐:“荼﹐音舒。”{宋}{苏轼}《和赠羊长史》诗:“猶當距{楊}{墨}﹐稍欲懲{荆}{舒}。”

  • 荆釵布裙-汉语大词典

    荆釵布裙

    【1】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妇女简陋寒素的服饰。《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列女传》:“{梁鴻}妻{孟光}﹐荆釵布裙。”《初学记》卷十引{南朝}{宋}{虞通之}《为江敩让尚公主表》:“如臣素流﹐家貧業寡﹐年近將冠﹐皆已有室﹐荆釵布裙﹐足得成禮。”{元}{萨都剌}《织女图》诗:“又不聞田家歸﹐日埽春蠶宵織布﹐催租縣吏夜打門﹐荆釵布裙夫短袴。”{唐}{李商隐}《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紵衣縞帶﹐雅况或比於{僑}{吴};荆釵布裙﹐高義每符於{梁}{孟}。”{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於荆釵布裙也。”

  • 荆三棱-汉语大词典

    荆三棱

    【1】草名。亦称三棱草。多生沼泽地。茎柔韧可织物或造纸,块茎富含淀粉,可酿酒。中医学上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癥瘕积聚等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荆三棱》〔释名〕引{苏颂}曰:“三棱﹐葉有三棱也。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以著其他。”

  • 荆柴-汉语大词典

    荆柴

    【1】荆室柴门。谓贫者之居。{明}{高叔嗣}《再调考功作》诗:“惟當尋素業﹐歸卧守荆柴。”

  • 荆薪-汉语大词典

    荆薪

    【1】柴草。{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五:“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燭。”{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澗底束荆薪﹐歸來煮白石。”

  • 荆州樂-汉语大词典

    荆州樂

    【1】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荆州乐》{宋}{郭茂倩}题解:“《荆州樂》蓋出於《清商曲·江陵樂》﹐{荆州}即{江陵}也。有{紀南城}﹐在{江陵縣}東。{梁簡文帝}《荆州歌》云‘{紀城}南里望朝雲﹐雉飛麥熟妾思君’是也。又有《紀南歌》﹐亦出於此。”{南朝}{梁}{宗夬}有《荆州乐》诗。

  • 荆文璧-汉语大词典

    荆文璧

    【1】即和氏璧。宝玉名。《文选·卢谌<答魏子悌>诗》:“恨無{隨侯}珠﹐以酬{荆文}璧。”{李善}注:“{楚}人{卞和}得璞玉於{荆山}之中﹐{文王}即位﹐乃使理其璞﹐得寶焉。”

  • 荆豔-汉语大词典

    荆豔

    【1】{楚}地歌舞。后亦指女伎。《文选·左思<吴都赋>》:“{荆}豔{楚}舞﹐{吴}愉{越}吟﹐翕習容裔﹐靡靡愔愔。”{刘逵}注:“豔﹐{楚}歌也;愉﹐{吴}歌也。”{刘良}注:“{荆}豔﹐{楚}歌也;亦有舞。”{清}{纳兰性德}《五色蝴蝶赋》:“膩輭纖腰﹐若{荆}豔臨風而嬋婉;參差舞翼﹐似{陽阿}長袖之翩翻。”{唐}{上官仪}《酬薛舍人万年宫晩景寓直怀友》诗:“{燕}姝對明月﹐{荆}豔促芳尊。”{南朝} {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诗:“{江}南進{荆}豔﹐{河}激獻{趙}謳。”

  • 荆歌-汉语大词典

    荆歌

    【1】指{荆轲}之歌。见《史记·刺客列传》。{明}{陈子龙}《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扼腕{燕}市何足賢!{荆}歌{高}筑徒茫然。”【2】{楚}歌。指{楚}狂{接舆}之歌。见《论语·微子》。{唐}{沈佺期}《入卫作》诗:“采蘩憶{豳}吹﹐理棹想{荆}歌。鬱然懷君子﹐浩曠將如何?”

  • 荆藜-汉语大词典

    荆藜

    【1】泛指蔓生山野的恶木莠草。{元}{刘詵}《临江傅用宾以诗见赠为谢》诗:“堅錐啓石礦﹐利刀斬荆藜。”【2】指劣质木料制的手杖。{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俺不免改换行裝﹐變易衣服﹐執荆藜以前進﹐持筐篚而遠行。”

  • 荆天棘地-汉语大词典

    荆天棘地

    【1】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自兹以往﹐民間志士﹐荆天棘地﹐殆無所容。”{鲁迅}《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後记》:“目前的{中国}﹐真是荆天棘地﹐所见的只是狐虎的跋扈和雉兔的偷生。”《恨海》第六回:“已經到了荆天棘地之中﹐再受那相思之苦﹐不要把他身子磨壞了。”

  • 荆請-汉语大词典

    荆請

    【1】负荆请罪。《玉娇梨》第十四回:“今幸再睹臺顔﹐簡慢之罪﹐容荆請。”《平山冷燕》第八回:“小姐先率領於太師﹑夫人前﹐匐伏荆請﹐然後敢領小姐之教。”

  • 荆桃-汉语大词典

    荆桃

    【1】即樱桃。《尔雅·释木》:“楔﹐荆桃。”{郭璞}注:“今櫻桃。”{宋}{周邦彦}《大酺·春雨》词:“紅糝鋪地﹐門外荆桃如菽。”

  • 荆南杞梓-汉语大词典

    荆南杞梓

    【1】比喻美才。《南史·庾域传》:“少沈静﹐有名鄉曲。{梁文帝}爲{郢州}﹐辟爲主簿﹐歎美其才﹐曰:‘{荆南}杞梓﹐其在斯乎。’加以恩禮。”

  • 荆篠-汉语大词典

    荆篠

    【1】{楚}地所产的小竹。《列子·汤问》:“{詹何}以獨繭絲爲綸﹐芒鍼爲鈎﹐荆篠爲竿﹐剖粒爲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

  • 荆山-汉语大词典

    荆山

    【1】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禹貢》:‘{荆}及{衡陽}惟{荆州}。’蓋即{荆山}之稱﹐而制州名矣。故{楚}也。”《书·禹贡》:“導{嶓冢}﹐至于{荆山}。”{孔}传:“{荆山}在{荆州}。”【2】山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荆山}下。”【3】山名。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郡國志》曰:‘{平阿縣}有{當塗山}﹐{淮}出于{荆山}之左﹐{當塗}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资治通鉴·後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馳至{荆山洪}﹐距{趙步}二百餘里。”{胡三省}注:“{荆山}在{濠州}{鍾離縣}西八十三里﹐即{梁武帝}築堰之地﹐今{懷遠軍}正治{荆山}。”【4】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书·禹贡》:“導{岍}及{岐}﹐至于{荆山}。”{孔颖达}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荆山}在{馮翊}{懷德縣}南。”《後汉书·郡国志一·冯翊》{刘昭}注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禹}鑄鼎於{荆山}﹐在{馮翊}{懷德}之南﹐今其下〔有〕{荆渠}也。”

  • 荆高-汉语大词典

    荆高

    【1】{荆轲}和{高渐离}的并称。后泛指任侠行义的人。{清}{钱谦益}《咸子诗序》:“少壯爲諸生時﹐流觀經史﹐每及{椒舉}之班荆﹐{繞朝}之贈策﹐{荆}{高}{燕}市之飲泣……輒爲引觴擊節﹐曳袖起舞。”{清}{陈维崧}《贺新郎·题沙介臣词》词:“索米{長安}非失策﹐看掀髯﹐意氣雄{河朔}。{荆}{高}輩﹐未蕭索。”

  • 荆楊-汉语大词典

    荆楊

    【1】{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聞{荆}{楊}諸將﹐並得降者。”{晋}{干宝}《晋纪总论》:“{李辰}{石冰}﹐傾之於{荆}{楊}。”

  • 荆凡-汉语大词典

    荆凡

    【1】{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国}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庄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楚}之存不足以存s。由是觀之﹐則{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凡﹐國名﹐在{汲郡}{共縣}。”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宋}{苏轼}《王中甫哀辞》:“已知{毅}{豹}爲均死﹐未識{荆}{凡}定孰存?”

  • 荆室-汉语大词典

    荆室

    【1】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三国} {魏}{曹植}《说疫气》:“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2】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明}{陈汝元}《金莲记·外谪》:“經年遠别﹐千里相逢﹐常思故國萱堂﹐難消歲月。料應客途荆室﹐備經風霜。”

  • 荆楛-汉语大词典

    荆楛

    【1】荆﹑楛皆木,材质粗窳,用以比喻粗劣之物。{清}{龚自珍}《慈云楼藏书志序》:“惜{明}人學術蕪陋﹐荆楛珠玉﹐雜然並陳﹐至於論議之際﹐罕所發明。”

  • 荆虹-汉语大词典

    荆虹

    【1】即和氏璧。{唐}{孟郊}《古兴》诗:“{楚}血未乾衣﹐{荆}虹尚埋輝﹐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歸。”

  • 荆飛-汉语大词典

    荆飛

    【1】{春秋}时{楚国}勇士{次非}。《吕氏春秋·知分》:“{荆}有{次非}者﹐得寶劍于{干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荆王}聞之﹐仕之執圭。”{晋}{郭璞}《江赋》:“壯{荆飛}之擒蛟﹐終成氣乎{太阿}。”

  • 荆條-汉语大词典

    荆條

    【1】荆树枝条,性柔韧,古代用作刑杖;又可编制筐篮﹑篱笆等。{侯金镜}《漫游小五台·神游》:“编水果筐的荆条子﹐都得从{小五台山}上往下运。”《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如今酒是開了﹐可還用我們倆一個人背上根荆條棍兒賠個不是不用呢?”{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五刑》:“人有小愆﹐法宜懲戒﹐擊以恥之……以小荆條爲之。”《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個荆條考籃經了三十餘年的雨打風吹﹐煙薰火燎﹐都黑黄黯淡的看不出地兒來了。”

  • 荆璧-汉语大词典

    荆璧

    【1】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南朝} {宋}{谢惠连}《鞠歌行》:“南荆璧﹐萬金貲﹐{卞和}不斲與石離。”{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荆}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横階﹐捧珠盤而不定。”{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六》:“立{神明}{通天}之臺﹐造甲乙之帳﹐絡以{隋}珠{荆}璧。”

  • 荆南-汉语大词典

    荆南

    【1】{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國﹐電發{荆南}。”{张铣}注:“{堅}起兵於{荆州}﹐故云{荆南}也。”《宋书·王弘传》:“敷政{江}{漢}﹐化被{荆南}。”{唐}为方镇名﹐辖今{湖北}﹑{湖南}﹑{四川}间部分地区。【2】{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高季兴}任{後梁荆南}节度使,924年受{後唐}封为{南平王},世称{荆南}或{南平}。963年为{北宋}所灭。

  • 荆王-汉语大词典

    荆王

    【1】指恋爱故事中的男子。{宋}{柳永}《临江仙》词:“{揚州}曾是追遊地﹐酒臺花徑仍存。鳳簫依舊月中聞﹐{荆王}魂夢應認嶺頭雲。”【2】指{汉}开国功臣{刘贾}。{汉高祖}{刘邦}封他为{荆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表颂》:“肅肅{荆王}﹐董我王軍。”【3】{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咏诵传说中{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沈佺期}《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裴回作行雨﹐婉孌逐{荆王}。”

  • 荆巫-汉语大词典

    荆巫

    【1】{荆楚}的巫祝。《史记·封禅书》:“{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唐}{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荆}巫脈脈傳神語﹐野老娑娑啓醉顔。”【2】{荆山}与{巫山}。{晋}{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西瞻{岷山}嶺﹐嵯峨以{荆}{巫}。”{唐}{许浑}《酬绵州于中丞使君见寄》诗:“{荆}{巫}夜隔{巴}西月﹐{鄢}{郢}春連{漢}上花。”

  • 荆岑-汉语大词典

    荆岑

    【1】{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语出{汉}{王粲}《登楼赋》:“蔽{荆山}之高岑。”{唐}{王维}《送李太守赴上洛》诗:“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唐}{张说}《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诗:“凉雲霾{楚}望﹐濛雨蔽{荆}岑。”【2】指{荆南}地区。{唐}{杜甫}《荆南兵马使赵公大食刀歌》:“{蜀江}如線針如水﹐{荆}岑彈丸心未已。”

  • 荆冠-汉语大词典

    荆冠

    【1】用荆条编制的帽子。传说{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前,兵丁曾编棘冕,冠其首,戏称之为“犹太人的王”。{鲁迅}《野草·复仇(其二)》:“兵丁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鲁迅}《三闲集·看司徒乔君的画》:“现在还记得一幅‘耶稣基督’﹐有一个女性的口﹐在他荆冠上接吻。”“耶稣基督”﹐原题《荆冠上的亲吻》。{郭沫若}《落叶》第二九信:“我凝视着你﹐久了就好象凝视着{耶稣}的圣像一样﹐你的头上好象戴着了荆冠。”

  • 荆關-汉语大词典

    荆關

    【1】柴门。{南朝} {宋}{谢庄}《山夜忧》诗:“迴舲袥繩户﹐收棹掩荆關。”【2】{荆门山}。泛指险要之地。{唐}{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诗:“{壽陽}信天險﹐天險横{荆關}。”【3】{五代}画家{荆浩}﹑{关仝}师徒以擅画山水齐名,故并称“荆關”。{宋}{梅尧臣}《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诗:“山水樹石硬﹐{荆關}藝能至。”{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荆浩}一稱{洪谷子}﹐{關仝}嘗北面者也﹐故世稱{荆}{關}。”{金}{元好问}《王都尉山水》诗:“自是秦樓畫眉手﹐不能辛苦作{荆關}。”

  • 荆朴-汉语大词典

    荆朴

    【1】鞭笞,杖击。{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理獄占辭﹐不加荆朴﹐隨問款對﹐據事平科。”

  • 荆魏-汉语大词典

    荆魏

    【1】{战国}时{楚国}与{魏国}的并称。《战国策·秦策一》:“舉{趙}則{韓}必亡﹐{韓}亡則{荆}{魏}不能獨立。”{南朝} {宋}{袁淑}《效曹子建<白马篇>》诗:“{荆}{魏}多壯士﹐{宛}{洛}富少年。”

  • 荆玉-汉语大词典

    荆玉

    【1】{荆山}之玉。即和氏璧。{明}{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荆}玉已三獻﹐{冀}群當一空。”{晋}{卢谌}《览古》诗:“連城既僞往﹐{荆}玉亦真還。”【2】喻美质贤才。《艺文类聚》卷四七引{晋}{孙绰}《贺司空修(循)像赞》:“質與{荆}玉參貞﹐鑒與南金等照。”{唐}{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荆}玉收難盡﹐{齊}竽喜暫閒。”

  • 荆吴-汉语大词典

    荆吴

    【1】{汉}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汉书·诸侯王表》:“東帶{江}{湖}﹐薄{會稽}﹐爲{荆吴}。”{颜师古}注:“{文穎}曰:‘即今{吴}也。{高帝}六年爲{荆國}﹐十年更名{吴}。’{荆吴}﹐同是一國也。”【2】{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荆}{吴}{鄭}{衛}之聲﹐《韶》《濩》《武》《象》之樂。”{晋}{陆机}《辩亡论上》:“〔{孫權}〕謀無遺諝﹐舉不失策﹐故遂割據山川﹐跨制{荆}{吴}﹐而與天下争衡矣。”{唐}{李群玉}《洞庭驿楼雪夜宴集》诗:“目窮{衡}{巫}表﹐興盡{荆}{吴}秋。”

  • 荆杞-汉语大词典

    荆杞

    【1】指荆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带钩刺,每视为恶木。因亦用以形容蓁莽荒秽﹑残破萧条的景象。{清}{朱琦}《感事》诗:“樓堞幸少完﹐室廬剩荆杞。”{唐}{杜甫}《塞芦子》诗:“邊兵盡東征﹐城内空荆杞。”《山海经·西山经》:“{小華之山}﹐其木多荆杞。”{明}{王世贞}《将军行》:“嚴霜一夜零﹐華堂遍荆杞。”【2】喻奸臣。《文选·阮籍<咏怀诗>》:“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荆杞。”{张铣}注:“荆杞喻奸臣。言因{魏室}陵遲﹐奸臣是生。奸臣則{晉文王}也。”

  • 荆扉-汉语大词典

    荆扉

    【1】柴门。{北周}{庾信}《枯树赋》:“沈淪窮巷﹐蕪没荆扉。”{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對酒絶塵想。”{清}{黄景仁}《步从云溪归偶作》诗:“太息歸荆扉﹐燈火慘不紅。”{宋}{陆游}《野兴》诗:“從今謝人事﹐終日掩荆扉。”{唐}{岑参}《西掖省即事》诗:“官拙自悲頭白盡﹐不如巖下偃荆扉。”

  • 荆臺-汉语大词典

    荆臺

    【1】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汉}{边让}《章华赋》:“{楚靈王}既遊{雲夢}之澤﹐息於{荆臺}之上……顧謂左史{倚相}曰:‘盛哉斯樂﹐可以遺老而忘死也!’”{汉}{刘向}《说苑·正谏》:“{楚昭王}欲之{荆臺}游﹐{司馬子綦}進諫曰:‘{荆臺}之游﹐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獵山}﹐下臨{方淮}﹐其地使人遺老而忘死﹐人君游者盡以亡國﹐願大王勿往游焉。’”

  • 荆姬-汉语大词典

    荆姬

    【1】指{楚}地的美女。亦用以喻名花。{南朝} {宋}{鲍照}《芙蓉赋》:“泛明彩於宵波﹐飛澄華於曉月;陋{荆}姬之朱顔﹐笑{夏}女之光髮。”{三国} {魏}{锺会}《菊花赋》:“芳菊始榮﹐紛葩曄曄﹐或黄或青;乃有{毛嬙}﹑{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豔﹐一顧傾城。”

  • 劈荆斬棘-汉语大词典

    劈荆斬棘

    【1】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尧山壁}《西柏坡颂诗》:“劈荆斩棘开新路﹐社会主义展宏图。”【2】砍伐荆棘。{陶尔夫}《伐木者旅行》:“{刘德昆}在前面﹐用他那柄小斧﹐劈荆斩棘﹐迂回前进。”

  • 地棘天荆-汉语大词典

    地棘天荆

    【1】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朱谦良}《感怀和病侠》诗:“地棘天荆誰管得﹐此身權寄水雲邨。”

  • 大荆-汉语大词典

    大荆

    【1】指今{陕西}{富平县}境内的{荆山}。在{甘泉山}(今{陕西}{淳化}境)之南。{汉}{王褒}《甘泉宫颂》:“{甘泉山}﹐天下顯敞之名處也﹐前接{大荆}﹐後臨北極。”【2】植物名﹐即牡荆。《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東昏侯}自爲市録事﹐小有得失﹐妃則予杖;乃敕虎賁不得進大荆﹑實中荻。”{胡三省}注:“大荆﹐牡荆也﹐俗謂之黄荆﹐以爲箠杖。”

  • 天荆地棘-汉语大词典

    天荆地棘

    【1】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李光}《集诗述感》之十四:“天荆地棘莽樊羅﹐豺虎縱横壓兩河。”《文明小史》第十二回:“我們的銀錢有限﹐他們的慾壑難填﹐必至天荆地棘﹐一步難行。”{明}{刘永锡}《行路难》诗:“雲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難。”

  • 布荆-汉语大词典

    布荆

    【1】布裙荆钗,古代贫家女子的服饰。{清}{孔尚任}《桃花扇·却奁》:“脱裙衫﹐窮不妨;布荆人﹐名自香。”【2】借指贫女。《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折得名花字國香﹐布荆一旦薦匡牀。風流天子渾閒事﹐不道龍漦已伏殃。”

  • 山荆-汉语大词典

    山荆

    【1】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太過奬矣!此即山荆也。”{清}{洪楝园}《後南柯·伐檀》:“昨夜山荆自隔江{檀蘿國}回來﹐探知鄰國狡謀﹐十分利害。”

  • 寒荆-汉语大词典

    寒荆

    【1】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明}{王玉峰}《焚香记·军情》:“學生寒荆爲我受了無數凄楚﹐自中榜之後﹐還不曾見面。”《说岳全传》第一回:“{岳和}開言道:‘師父﹐非是弟子推託﹐只因寒荆産了一子﹐恐不潔净觸污了師父。’”

  • 存荆-汉语大词典

    存荆

    【1】存{楚}。{汉}{班固}《幽通赋》:“{木}({段干木})偃息以蕃{魏}兮﹐{申}({申包胥})重繭以存{荆}。”

  • 王荆公體-汉语大词典

    王荆公體

    【1】指{宋}{王安石}诗的风格。{安石}曾封{荆国公},故称。其诗遒劲清新,以绝句为最高。{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曹}{劉}體……{後山}體﹑{王荆公}體。”自注:“公絶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黄}﹑{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班荆館-汉语大词典

    班荆館

    【1】{五代}和{宋}时设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资治通鉴·後晋高祖天福二年》:“甲寅﹐敕斬{彦饒}於班荆館。”{胡三省}注:“《左傳》﹐{楚}{伍舉}與{聲子}相善﹐{伍舉}出奔﹐{聲子}遇於{鄭}郊﹐班荆相與食而言……以‘班荆’名館﹐取諸此也。此館必在{汴州}郊外。”《宋史·礼志二二》:“大率北使至闕﹐先遣伴使賜御筵于班荆館。”

  • 班荆道舊-汉语大词典

    班荆道舊

    亦作“[班荆道故]”【1】谓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荆相與食,而言復故。”{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共議歸{楚},事朋友世親。”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清}{秦曾熙}《<小螺庵病榻忆语>跋》:“異日余解組歸田﹐與{梅叟}徜徉於{稽山}{鏡水}間﹐班荆道故﹐永言親戚之歡。”《隐居通议·古赋二》引{元}{谌桂舟}《落月赋》:“我思子兮屈伸肘﹐昔班荆兮道舊。”{晋}{陶潜}《与子俨等疏》:“{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荆道舊。”

  • 班荆道故-汉语大词典

    班荆道故

    【1】见“班荆道舊”。

  • 班荆-汉语大词典

    班荆

    【1】谓朋友相遇,共坐谈心。{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黨﹐雖無葭莩微末之親﹐一見如故﹐班荆而與之食。”{唐}{高正臣}《晦日重宴》诗:“班荆陪舊識﹐傾蓋得新知。”{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五:“班荆坐松下﹐數斟已復醉。”{明}{方孝孺}《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罷去。”

  • 桃弓荆矢-汉语大词典

    桃弓荆矢

    同“[桃弧棘矢]”【1】{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辟恶车》:“桃弓荆矢以除其災﹐所謂辟惡也。”

  • 杜荆州-汉语大词典

    杜荆州

    【1】{晋}{杜预}曾官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故称。{唐}{高適}《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山吏部}﹐書癖{杜荆州}。”

  • 柴荆-汉语大词典

    柴荆

    【1】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唐}{白居易}《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清}{白华山人}《<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擁土﹐周匝樊槿﹐啄啄然聞有叩柴荆者。”{宋}{王安石}《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羅﹐公子數經過。”【2】借指村舍。{唐}{温庭筠}《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風物近柴荆。”{明}{高濂}《玉簪记·命试》:“春風桃李遍柴荆﹐花館琴書不絶吟。”{南朝} {宋}{谢灵运}《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裝反柴荆。”【3】做柴用的小木。{清}{方文}《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斬蒿艾﹐無處拾柴荆。”{唐}{杜甫}《晨雨》诗:“暫起柴荆色﹐輕霑鳥獸羣。”{仇兆鳌}注:“柴荆﹐小木。”一本作“紫荆”。

  • 棘荆-汉语大词典

    棘荆

    【1】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朱亥}無謀先懼{秦}﹐要將金寳賂仇人;若非{周霸}真君子﹐{魏國}城池盡棘荆。”{宋}{梅尧臣}《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園荒久不治﹐道路生棘荆。”

  • 椒舉班荆-汉语大词典

    椒舉班荆

    【1】{春秋}时,{楚国}{椒举}与{声子}友善。{椒举}逃亡到{郑国},打算去{晋国},在{郑}郊遇到也打算去{晋国}的{声子},便“班荆相與食,而言復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遂以“椒舉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清}{钱谦益}《咸子诗序》:“少壯爲諸生時﹐流觀經史﹐每及{椒舉}之班荆﹑{繞朝}之贈策﹑{荆}{高}{燕市}之飲泣﹑{孫}{劉}{狼石}之坐語﹑{越石}{扶風}之歌﹑{步兵}{廣武}之歎﹐輒爲引觴擊節﹐曳袖起舞。”

  • 棘地荆天-汉语大词典

    棘地荆天

    【1】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遼}鶴﹐望人民城郭以愴神;何處銅駝﹐向棘地荆天而長涕。”{周实}《感事》诗之一:“要從棘地荆天裏﹐還我金剛不壞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