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劇)是什么意思
悲剧←→喜剧-反义词词典
悲剧←→喜剧bēijù-xǐjù
【词性】:名
悲剧:戏剧的一种,其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
喜剧:戏剧的一种,其特点是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落后,丑恶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是圆荡的。
【例】 上剧院她一向爱看悲剧,难得看一出喜剧,从来不看轻松的闹剧;偶尔有快乐的歌声传来,她连忙捂住耳朵,听到笑话也从来不笑。(〔苏〕冈察洛夫:《平凡的故事》)
独幕剧←→多幕剧-反义词词典
独幕剧←→多幕剧dúmùjù-duōmùjù
【词性】:名
独幕剧:不分幕的小型戏剧。
多幕剧:由于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分做若干幕演出的大型戏剧。
【例】 你喜欢看独幕剧,我却喜欢看多幕剧。
减轻←→加剧-反义词词典
减轻←→加剧jiǎnqīng-jiājù
【词性】:动
减轻:减少重量或程度。
加剧:加深严重程度。
【例】 那时的风气淳朴,督抚也不避丰厚之名,每逢获罪,都求报效若干银子,助工助饷,也为图减轻罪名,所以他才有这番举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这副药吃得不对,他的病情加剧了。
平和←→剧烈-反义词词典
平和←→剧烈pínghé-jùliè
【词性】:形
平和:温和,不剧烈。
剧烈:猛烈。
【例】 “我也没啥气可生!”东山故意装出平和的样子。(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只是现代变化急速,没有前人的悠闲,新旧之争,又正剧烈,一下子看不出什么头绪,他就也只好将先前两代的“道德”并萃于一身了。(鲁迅:《扑空》)
现代剧←→历史剧-反义词词典
现代剧←→历史剧xiàndàijù-lìshǐjù
【词性】:名
现代剧:以现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戏剧。也作“现代戏”。
历史剧: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
【例】 一九五七年以后,特别在一九六四年前后,一些反映民主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现实生活的现代戏,登上了社会主义舞台。(二十二院校编写组:《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九五九年五月,我国史学界就如何评价曹操的历史作用问题展开了讨论。郭沫若积极参加了争鸣,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曹操进行重新评价,同时创作了五幕历史剧《蔡文姬》。(二十二院校编写组:《中国当代文学史》)
剧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剧骖jù cān
【释义】:
七面相通的大道。《尔雅·释宫》:“七达谓之剧骖。”郭璞注:“三道交,复有一歧出者,今北海剧县有此道。”《释名·释道》:“七达曰剧骖。骖马有四耳,今此道有歧,比于剧也。”宋·周邦彦《汴都赋》:“剧骖崇期,荡夷如砥。”砥(bǐ),磨石。
剧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剧贼jù zéi
【释义】:
大盗,强悍的贼寇。《旧唐书·李晟传》:“晟内无货财,外无转输,以孤军而抗剧贼,而锐气不衰。”
剧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剧恶jù è
【释义】:
大恶。指大坏人。宋·苏洵《御将》:“先王之选才也,自非大奸剧恶如虎豹之不可以变其搏噬者,未有不欲制之以术而全其才,以适于用。”
剧-古汉语虚词词典
剧jù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速度之快或程度之甚。义即“快速(地)”、“痛”、“畅”、“非常”等。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汉书·扬雄传上》)——不为章句:不追究章节句法。训诂通而已:对古书字句的解释能粗通就行了。简易佚(yì)荡:随便洒脱。剧谈:快速地谈话。②方更剧饮,至夜举烛而还。(《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③一朝脱笼樊,满意纵剧谈。(《攻媿集·沿檄柯山归别张特秀》)④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元史·孔思晦传》)——躬耕:亲自耕作。未尝懈:不曾懈怠。
悲剧-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悲剧bēijù
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而导致悲惨的结局为基本特点——喜剧(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急剧-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急剧jíjù
急速,迅速而剧烈——缓慢(形势变化~)
加剧-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加剧jiājù
加深严重的程度——减轻(病势~)、缓和(矛盾~了)
剧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剧烈jùliè
猛烈——平和(药性~)
喜剧-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喜剧xǐjù
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是用夸张的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有时用来比喻圆满的结局——悲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而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则是~的特点。)
猛烈 猛 剧烈 剧-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猛烈 猛 剧烈 剧
猛烈měngliè 猛měng 剧烈jùliè 剧jù
形容词。表示气势大、力量或作用很强。
“猛烈”和“猛”都强调气势厉害;多用于来势急和作用很强的事物。“猛烈”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多同双音词或多音词语组合。例如:“这场冰雹实在猛烈,毁了大片庄稼”;“敌人用猛烈的火力封锁我前进的道路”(《人民日报》,1979.4.11);“在生活竞争不十分猛烈,消遥自在,同中古时代一样的时候,……过日子正如做梦一样”(郁达夫:《沉沦》);“这几天,各方面的策动,颇为猛烈,看来要成为事实”(茅盾:《某一天》)。“猛”有口语色彩,适用于口语,但在书面语中使用时则往往同文言词搭配而保持有文言色彩;多同单音词组合。例如:“一阵猛炮,把敌人的机枪打哑了”;“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闻一多诗文选集》);“风暴来势甚猛,牧民猝未及防,牛栏顶盖被卷去,羊圈棚栏被吹倒”。
“剧烈”强调力量或作用很强;多用于物体的强烈震动、事物的急剧变动、社会的斗争、肉体的巨大痛楚以及体育运动、毒性等;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多同双音词组合。例如:“在剧烈震动的钻台上,周总理不顾泥浆溅身,仔细地观看工人同志的操作,连连点头称赞”(《光明日报》,1977.1.7);“这三天来的生活,变化得太剧烈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听说一九四五年我县解放前夕,他成为‘托派’,在剧烈的斗争中死去”(臧克家:《诗与生活》)。
“剧”和“剧烈”意思一致;多用于变化、喝酒、痛楚等;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多作为修饰语同“变”、“饮”、“痛”等单音词搭配。例如:“别了两年回来,见到山乡起了剧变,惊讶不已”;“暴食剧饮,是他一向所不为的”;“我一个翻身坐起,昨天才开刀取出弹片的右手肘部一阵剧痛”(《散文》,1983,6)。
激烈 猛烈 强烈 剧烈-近义词应用词典
激烈 猛烈 强烈 剧烈
激烈 jīliè 猛烈 měngliè 强烈 qiángliè 剧烈 jùliè
【激烈】(动作、言论等)剧烈。如:
1.一连两天,他围着棉田看了又看,转了又转,内心斗争非常激烈。
【猛烈】气势大,力量大。如:
2.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强烈】力量很大的,极强的。如:
3.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摄氏三万度到五万度。
【剧烈】猛烈。如:
4.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
辨析:“激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辩论、竞争、搏斗等。“剧烈”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如剧烈震动起来。“激烈”、“剧烈”又可形容战争、斗争、竞赛、运动等。“猛烈”着重指来势又猛又急,常形容爆炸、响声、攻击、冲击、风雨等。“强烈”着重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运用范围较广,能形容光线、色彩、气味、表现、对比、反映等客观事物,也能形容欲望、愿望、感情、要求等。
猛烈 强烈 剧烈-近义词应用词典
猛烈 强烈 剧烈
猛烈 měngliè 强烈 qiángliè 剧烈 jùliè
【猛烈】气势大,力量大。如:
1.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有的忙着找雨具,有的忙着找避雨的地方。
【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如:
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剧烈】猛烈。如:
3.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
辨析:“猛烈”常形容暴风雨、爆炸、响声、攻击、冲击、轰炸等,如猛烈的西北风。“强烈”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常形容光线、气味、色彩、反映、反应、对比、表现等,如强烈的白光;也形容感情、愿望、欲望、要求等,如强烈的革命感情。“剧烈”指急剧刺激、变动厉害,它还指药性、疼痛等。“猛烈、强烈”常形容炮火、火力、火势等,“剧烈”常形容斗争、战争、行动等。“猛烈、剧烈”又常形容进攻、刺激等,“剧烈、强烈”又指震动等。
剧-古文观止词典
剧jù
【词性】:动词
加重,严重(1)。《祭十二郎文》: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得了软脚病,常常加重。
剧孟-古文观止词典
剧孟jù mèng
【词性】:名词
人名。汉初著名的游侠,仗义轻生,救人急难(1)。《游侠列传序》: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汉朝建立后,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这一类人。
剧-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剧jù
副词
表示性状的程度达到了顶点。作状语。可译为“非常”。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亮并欲求“抱膝、燕座、小憩(qì)”六大字,干冒但剧惶恐。(《龙川文集》册三卷二十页九上)
——我还想请〔您〕写“抱膝、燕座、小憩”六个大字,如此打扰只觉非常不安。(抱膝、燕座、小憩:均为屋舍之名。干冒:干扰,冒犯。)
剧-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剧jù
附类
形容词。作“多”解。
《荀子·非十二子篇》: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荀子》册一卷三页九上)
——〔他们〕粗略地效法先王而不得其要领,〔却装出〕好象才多志大,见识广博的样子。
悲喜剧-汉语惯用语辞典
悲喜剧bēi xǐ jù
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但情调近于喜剧。比喻悲伤和欢乐的生活经历。王蒙《火之歌》.“一九七五年的这个冬夜,当他回顾二十三年的脚步的时候,……真是一出滋味百般的悲喜剧啊!”
恶作剧-汉语惯用语辞典
恶作剧è zuò jù
令人难堪的戏弄。宋杨万里《宿潭石步》“天公吓客恶作剧,不相关白出不测。”鲁迅《致姚克》:“天津报上,谓我已生脑炎,致使吾友惊忧,可谓恶作剧。”
剧-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剧劇jù
①厉害。《周处》:“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韩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软脚病,往往而~。”(比:近来。)②艰辛,繁重。曹植《泰山梁甫行》:“~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陆机《苦寒行》:“~哉行役人,慊慊苦寒行。”③迅速,急速。扬雄《剧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与!”④嬉戏,玩耍。李白《长干行》之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⑤戏剧。王骥德《曲律·论剧戏》:“北~仅一人唱,南~则各唱。”
丑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丑剧chǒu jù
【释义】:
带有戏剧性的丑恶事情。如:兄弟俩为了一个女人大打出手,这样的丑剧竟然闹到我们家里!
川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剧chuān jù
【释义】:
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之一。由昆腔、高腔、胡琴、乱弹等外来剧种与四川当地民间小戏“灯戏”交融而成。主要流行于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书斋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斋剧shū zhāi jù
【释义】:
即案头剧。一种不适宜演出,只供阅读欣赏的文学剧本。
甬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甬剧yǒng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宁波、舟山和上海。在宁波农村民歌小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进入上海后,称“宁波滩黄”,唱腔以滩黄调为主,并有板式变化。
南杂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南杂剧nán zá jù
【释义】:
明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在一个剧本内兼用南北曲或专用南曲。类似短的传奇,但仍称为杂剧。戏曲史上称之为南杂剧,以别于元杂剧。
历史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历史剧lì shǐ jù
【释义】:
指以史实或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曹禺的《王昭君》等。
分镜头剧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分镜头剧本fēn jìng tóu jù běn
【释义】:
导演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进行导演构思,将整个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切为许多准备拍摄的镜头。用文字记录这些镜头的剧本,称为分镜头剧本。
创剧痛深-现代汉语大词典
创剧痛深chuāng jù tòng shēn
【释义】:
创伤大,痛苦深。郭沫若《苏联游记》:“斯大林城市可云创剧痛深,全市无一家完整房屋。”
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jù劇
【释义】:
①繁多;繁忙。如:繁剧。②极,甚。如:病剧。③急促;疾速。如:剧变。④激烈;猛烈。如:剧毒。⑤游戏,嬉闹。如:恶作剧。⑥杂戏;戏剧。毛泽东《浣溪沙》词序:“一九五〇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又如:京剧。⑦姓。
剧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人jù rén
【释义】:
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人。聂绀弩《莎士比亚应该后悔》:“枉抛心力作剧人,真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剧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本jù běn
【释义】:
戏剧作品。由人物的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老舍《〈老舍剧作选〉序》:“剧本不容易写,所以我要练习练习。”
剧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目jù mù
【释义】:
已经演出过的各种戏剧剧本的统称。包括传统剧目、保留剧目和新编剧目等。徐迟《牡丹》:“古老的艺术得到了新生,传统剧目获得了新的意义。”
剧乐-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乐jù yuè
【释义】:
指歌剧。瞿秋白《赤都心史》:“每次先以政治的演说词,艺术论坛,然后继之以剧乐。”
剧务-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务jù wù
【释义】:
①剧团里有关排演和演出的各种事务。②指担任剧务工作的人。
剧汉-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汉jù hàn
【释义】:
行事粗鲁暴烈的汉子。有时指流氓、无赖。《中国谚语资料》:“富汉怕穷汉,穷汉怕剧汉。”
剧圣-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圣jù shèng
【释义】:
在戏剧创作上有特殊成就的人。鲁迅《“论语一年”》:“莎士比亚虽然是‘剧圣’,我们不大有人提起他。”
剧台-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台jù tái
【释义】:
戏台,舞台。钱钟书《围城》:“李梅亭用剧台上的低声问他看过《文章游戏》么,里面有篇‘扶小娘儿过桥’的八股文,妙得很。”
剧场-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场jù chǎng
【释义】:
供演出戏剧、歌舞等用的场所。也称戏院、戏园、剧院。通常分舞台和观众席两部分。我国汉代已具有露天剧场的雏形,唐代寺院中常有戏场,宋代称棚或勾栏。至清代,宫廷剧场设施已臻完备,民间剧场则多由茶馆兼营。巴金《怀念满涛同志》:“他喜欢看川剧,川剧团来上海演出,我总有机会在剧场里遇见他。”
剧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曲jù qǔ
【释义】:
戏剧作品。鲁迅《〈奔流〉编校后记(三)》:“第三篇(《伊孛生的工作态度》),将他的后期重要著作,当作一大篇剧曲看,而作者自己是主人。”
剧团-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团jù tuén
【释义】:
表演戏剧的团体。夏衍《人·演员·剧团》:“七八年前,当时在上海的四大剧团举行联合公演的时候,我曾在事后写过一点文章。”
剧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论jù lùn
【释义】:
有关戏剧理论或戏剧作品的评论性文章。
剧坛-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坛jù tán
【释义】:
戏剧界。《人民日报》1984.6.11:“这个年轻的剧团首次来京演出,又给首都剧坛增添一株绚丽的花朵。”
剧作-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作jù zuò
【释义】:
戏剧作品。孙犁《烬余书札》:“作家晚年,多病,因与剧院发生联系,此一时期创作多为剧作。”
剧作家-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作家jù zuò jiā
【释义】:
从事戏剧创作有一定成就的人。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由。”
剧社-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社jù shè
【释义】:
表演戏剧的团体,早期多称剧社,如春柳社、南国社等。现称剧团或剧院。
剧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词jù cí
【释义】:
台词。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譬如同为剧词,并假定所发挥的正是同样的四种作用,但一用散文写成,一用诗句写成,说念时岂能毫无分别!”
剧变-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变jù biàn
【释义】:
急剧的变化。茅盾《三人行》:“但凡是一个人,站在这样旋风似的剧变中,他多少总得受点影响。”
剧诗-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诗jù shī
【释义】:
诗剧。用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朱光潜《诗论》:“剧诗和叙事诗都近乎谈话,语言的节奏重于音乐的节奏。”
剧组-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组jù zǔ
【释义】:
剧团中担任某一剧目的演出小组。柯灵《我们曾经生活在泥淖里》:“上海人艺《夜店》剧组同志们:衷心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出色的创造。”
剧毒-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毒jù dú
【释义】:
毒性强烈。孙玉方《萌芽的启示》:“有见水沉底的铁刀木,有树汁剧毒见血封喉的箭毒木。”
剧药-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药jù yào
【释义】:
毒性轻于毒药,但作用剧烈,容易产生中毒、成瘾或如腐蚀、起火、爆炸等其他事故的一类药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为剧药。如山道年、可待因、盐酸、乙醚、火棉等。在管理上须比一般药物严密。
剧种-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种jù zhǒng
【释义】:
戏剧艺术的种类。根据不同艺术特点而分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根据不同表现手段而分为木偶戏、皮影戏等;根据起源地点、流行地区、语言以及音乐曲调的不同而分为越剧、豫剧、川剧、黄梅戏、昆剧等。徐迟《牡丹》:“党曾经救出了多少剧种,多少演员!”
剧院-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院jù yuàn
【释义】:
①剧场。戏剧等表演艺术的演出场所。②剧团。今为建制较大的戏剧艺术团体名称。于伶《默对遗篇吊阿英》:“由‘青岛剧社’、‘上海剧社’、‘上海艺术剧院’到‘上海剧艺社’,改名的原因是受到租界当局的压迫。”
剧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烈jù liè
【释义】:
激烈。茅盾《昙》:“父亲方面的压迫,早在她的意料中,所以从这方面来的悲哀并不十分剧烈。”
剧通科-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通科jù tōng kē
【释义】:
京剧班社的舞台工作人员。为七行七科之一。任务是在排演演出时搬置桌椅道具,协助演员穿脱服装,撒放火彩等。俗称检场的。
剧情-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情jù qíng
【释义】:
戏剧中的情节。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或若干人物,每人各处着一种不同的剧情;或刚逃出一种剧情,又投入第二种剧情等等。”
剧装科-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装科jù zhuāng kē
【释义】:
京剧班社后台工作人员的一种,专管衣箱。俗称箱倌。
剧痛-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痛jù tòng
【释义】:
剧烈的疼痛。闻一多《什么梦》:“黄昏拥着恐怖,直向她进逼,一团剧痛沉淀在她的心里。”
剧照-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照jù zhào
【释义】:
戏剧、电影中某个场面或镜头的照片。姜德明《北开之忆》:“一座布帐篷搭的小电影院,门前总是挂着卓别林的剧照。”
剧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辞jù cí
【释义】:
剧词,台词。夏丏尊等《文心》:“读语体文时,就同话剧的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剧辞一般。”
保留剧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保留剧目bǎo liú jù mù
【释义】:
指某个剧团或主要演员演出获得成功的并保留下来以备经常演出的戏剧。《新民晚报》1984.6.9:“以后,(白淑湘)又参加了法兰西学派的保留剧目《希尔薇娅》…在我国的首次演出。”
傣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傣剧dǎi jù
【释义】:
傣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的地区。
儿童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儿童剧ér tóng jù
【释义】:
适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的戏剧。
元杂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元杂剧yuán zá jù
【释义】:
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也有另加“楔子”者。
京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京剧jīng jù
【释义】: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而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评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评剧píng jù
【释义】:
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的剧种。最早产生于河北东部滦县一带,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的优点。早期叫蹦蹦儿戏,也叫落子、评戏。
诗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诗剧shī jù
【释义】:
对话为诗句的戏剧。鲁迅《柔石小传》:“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
话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话剧huà jù
【释义】:
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洪深《最近的个人的见解》:“只有话剧才是最理想的‘提高农村文化水准,启发农民救亡意识’的良好工具。”
谐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谐剧xié jù
【释义】:
①诙谐戏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吴承恩)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复善谐剧。”②一种介于曲艺与戏剧之间的艺术样式。流行于四川。演出时只有一名演员出场,扮演规定人物,通过演员与实际不存在的对象进行“对话”和交流,使观众明确角色的规定情境和假设在场的其他人物,以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因运用幽默、风趣见长的四川方言,寓庄于谐,故名谐剧。
陇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陇剧lǒng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甘肃。由甘肃东部的皮影戏陇东道情发展而来,唱腔分伤音、欢音两大类,板式有还阳板、慢板、弹板、飞板等。
邕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邕剧yōng jù
【释义】: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等说粤语的地区。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古名邕州的南宁,故称“邕剧”。
加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加剧jiā jù
【释义】:
使情况变得更为严重。徐迟《生命之树常绿》:“热带雨林,现在占世界森林的一半。但是人为的破坏正在加剧进行。”
平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剧píng jù
【释义】:
即京剧。旧时称北京为北平,故京剧当时也称平剧。
壮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壮剧zhuàng jù
【释义】:
①气势雄壮的舞台剧,喻壮观的事物或场面。巴金《神鬼人》:“我站在岸边,望着前面海跟风搏斗的壮剧。”②也称壮戏。壮族戏曲剧种。按流行地区可分为广西壮剧与云南壮剧。由壮族山歌、说唱发展而成。
地方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方剧dì fāng jù
【释义】:
地方戏。郭沫若《洪波曲》:“附带着我想叙述到寿昌所组织的地方剧训练班…楚剧班、汉剧班、京剧班、评剧班和杂耍,都集中了起来。”
增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增剧zēng jù
【释义】:
①加重。叶圣陶《苦辛》:“她的衰病,或许因为心境较为愉快而不见增剧,甚或反见轻减吧。”②增多。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铁的冶金术愈见发达,农业愈见进展,而异民族的被同化者愈见加多,同族中的落伍者也愈见增剧,血族的成分渐渐稀薄了下来。”
扬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扬剧yáng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一带和安徽部分地区以及上海等地。由苏北香火戏(维扬大班)和扬州花鼓戏(维扬文戏)结合,并吸收曲艺扬州清曲以及民歌小调发展而来,表演艺术受昆剧、京剧影响较大。
芗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芗剧xiāng jù
【释义】:
也称台湾歌仔戏。流行于台湾及闽南的芗江(今属龙海县)、同安、厦门等地。此剧种始于清末台湾的闽南居民间,侨居于东南亚各国的闽南人也多有演出。
苏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苏剧sū jù
【释义】:
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苏州一带。由曲艺“苏州滩簧”发展而成,常用曲调有费家调、弦索调、太平调等,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
蒲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蒲剧pú jù
【释义】:
蒲州梆子。戏曲剧种。晋南通称乱弹戏。流行于山西南部和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是山西较古老的梆子剧种之一。
小歌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歌剧xiǎo gē jù
【释义】:
即轻歌剧。
史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史剧shǐ jù
【释义】:
历史剧。以历史为题材的戏剧。郭沫若《〈孔雀胆〉二三事》:“以其史学的立场来指斥史剧的本事,那是不免把科学和艺术混同了。”
吉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吉剧jí jù
【释义】:
戏曲剧种。因流行于吉林,故称。1959年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评剧的表演方法发展而成。主要腔调有柳腔和咳调,脚色分行同京剧基本相似。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吕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吕剧lǚ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及江苏、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区。是从说唱的琴书(坐腔扬琴)发展而成。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等,伴奏乐器以坠琴、扬琴、二胡、三弦为主,曲调明朗轻快。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传统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等。解放后,编演有现代剧目《李二嫂改嫁》等。
哑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哑剧yǎ iù
【释义】:
不用对话或歌唱而只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中世纪以后除独立表演外,又被即兴喜剧、假面剧、芭蕾等吸收为表演手段之一。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虽然大家都认识,却没有谁和谁谈话。仿佛这一间会议室,正在演着一幕苦闷的哑剧。”
喜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喜剧xǐ jù
【释义】:
戏剧类别之一。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台词风趣,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轻松圆满。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也借指令人高兴或感到可笑的事情。巴金《小骗子》:“至于我呢.我倒要同情受害的人。这不是喜剧,这是悲剧。”
喜剧片-现代汉语大词典
喜剧片xǐ jù piàn
【释义】:
以引人发笑为主要创作特征的影片。
国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国剧guó jù
【释义】:
即京剧。
街头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街头剧jiē tóu jù
【释义】:
也叫广场剧。泛指主要在街头、广场演出的戏剧形式。大多以大众所关心的社会事件为题材,结构和剧情都较简单。
徽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剧huī jù
【释义】: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徽腔”、“徽调”或“二黄调”。曾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明末清初,“徽州”、“青阳”、“四平”等声腔受昆曲影响,形成了昆弋腔。后又和北方南来的西秦腔相互影响,形成以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戏”。它的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清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乾隆、嘉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技巧,逐渐演变为京剧,而安徽当地的徽调反趋衰落。解放后,经积极抢救,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定名为“徽剧”。
影调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影调剧yǐng diào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以当地皮影戏的腔调为基础,吸取了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于一九五八年后逐渐形成。
影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影剧yǐng jù
【释义】:
电影和戏剧。《文汇报》1985.1.7:“一个影剧两栖演员就得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博采众长嘛!”
影剧院-现代汉语大词典
影剧院yǐng jù yuàn
【释义】:
供放映电影或演出戏剧、歌舞、曲艺等的场所。
清唱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清唱剧qīng chàng jù
【释义】:
一种以宗教故事或史诗为题材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合唱、独唱及重唱,用管弦乐队伴奏。有时也在教堂演出。
湖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湖剧hú jù
【释义】:
戏曲剧种名。流行于浙江省湖州市一带。因由当地滩簧、湖州琴书和民歌发展而成,故旧名又叫湖州滩簧。
独幕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独幕剧dú mù jù
【释义】:
戏剧形式之一。全剧情节在一幕内展开并完成。曹禺等《〈独幕剧选(五四、五五年)〉序》:“独幕剧和小型歌剧(戏曲)的体裁,形式短小,情节单纯…它不是无选择地描写某个运动某个事件的全部过程中的一切细节,而是抓取具有典型特征的某一生活片断和某一情节,加以戏剧性的表现。”
多幕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多幕剧duō mù jù
【释义】:
分做若干幕演出的大型戏剧。一般较独幕剧人物多,情节复杂。按分幕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三幕剧、四幕剧、五幕剧等。
舞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舞剧wǔ jù
【释义】:
主要以舞蹈作为表现手段,结合音乐、美术等艺术样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形式。
广场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广场剧guǎng chǎng jù
【释义】:
即街头剧。
广播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广播剧guǎng bō jù
【释义】:
专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主要运用对白、音乐和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有时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情。
庐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庐剧lú jù
【释义】:
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安徽合肥、芜湖、淮南一带。形成于清末,在剧目和表演上曾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唱腔分“花腔”和“主调”两个部分,主调有二凉、寒腔、三七等类和各行当专用唱腔,如老生调、小生调、丑调等。
闹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闹剧nào jù
【释义】:
①喜剧的一种。特点是情节滑稽,表演夸张,场面热闹。也叫趣剧、笑剧。夏衍《论上海现阶段的剧运》:“无原则的‘闹剧第一主义’阻碍了演出和演技的进步。”②比喻滑稽可笑的事情。许杰《台下的喜剧》:“关于这骤然发生的闹剧,这时我才有些眉目。”
闽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闽剧mǐn jù
【释义】:
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也称福州戏。1914年前后,由在福州一带演唱的儒林班、平讲班、江湖班、唠唠班等声腔源流各不相同的戏曲班社融合而成。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徽剧和京剧等的影响。
汉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汉剧hàn jù
【释义】:
湖北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湖北全省和河南、陕西、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约有二百多年历史。主要腔调为西皮和二黄,对京剧、湘剧、川剧、赣剧等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影响。
沪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沪剧hù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抗日战争后定名为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活报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活报剧huó bào jù
【释义】:
用速写手法及时反映时事的戏剧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多在街头、广场演出。方之《内奸》:“那些无所事事而对八个戏又看腻了的人,都纷纷聚拢来看这场街头活报剧。”
活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活剧huó jù
【释义】: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带有戏剧性的事件。叶圣陶《倪焕之》:“东方大都市上海,前一天正演过暴露了人类兽性、剥除了文明面具的活剧。”
淮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淮剧huái jù
【释义】:
也叫江淮戏。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由民间曲调和香火戏结合,并吸收徽剧和京剧的表演方法和剧目发展而来,主要曲调有靠把调、老淮调、自由调等。
湘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湘剧xiāng jù
【释义】:
湖南省主要剧种之一,分长沙湘剧、衡阳湘剧、常德湘剧等。
滑稽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滑稽剧huá jī jù
【释义】:
犹闹剧。也比喻滑稽可笑的事物。郑振铎《埃娥》:“她呆立着视察这一幕滑稽剧的表演,无限的伤心,不禁的淌下泪来。”
演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演剧yǎn jù
【释义】:
演戏。许地山《命命鸟》:“我家以演剧为业是你所知道底。”
潮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潮剧cháo jù
【释义】:
戏曲剧种。形成于明代中叶,当时称潮调。保留了很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和明代弋阳腔的唱法。传统剧目有《陈三五娘》等。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和福建南部。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也有演出。
激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激剧jī jù
【释义】:
迅速而猛烈。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如果上升与下降都激剧增加…最后会爆发各种形式的战乱。”
急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急剧jí jù
【释义】:
迅猛剧烈;疾速。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我们中国也处在急剧的变动中间。”峻青《烽火山上的故事》:“我愤怒得脑袋像要爆炸开来,心在急剧的狂跳。”
恶作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恶作剧è zuò jù
【释义】:
令人难堪的戏弄。鲁迅《致姚克》:“天津报上,谓我已生脑炎,致使吾友惊忧,可谓恶作剧。”
恶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恶剧è jù
【释义】:
恶作剧。许地山《狐仙》:“你听了那男子的情话,看了那爱情底恶剧没有?”
惨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惨剧cǎn jù
【释义】:
极为惨痛的事情。巴金《灭亡》:“一幕可怕的惨剧又在他底眼前开演了。”
悲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悲剧bēi jù
【释义】:
①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如《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等。②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过去打仗也好,现在搞工业也好,我都不喜欢站在旁边打边鼓,而喜欢当主角,不管我将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
悲喜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悲喜剧bēi xǐ jù
【释义】:
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但情调近于喜剧。也用以比喻悲伤和欢乐的生活经历。王蒙《火之歌》:“一九七五年的这个冬夜,当他回顾二十三年的脚步的时候…真是一出滋味百般的悲喜剧啊!”
室内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室内剧shì nèi jù
【释义】:
在摄影棚内拍摄制作的电视剧。《中国青年报》1991.213:“室内剧对编、导、演、技术人员的要求,特别对演员的要求更高,要求演员在表演时更注意连贯性和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
连续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连续剧lián xù jù
【释义】:
分若干集,情节连贯的戏剧、电影等。《人民日报》1983.11.21:“我们接受了拍摄第一部传记性连续剧《鲁迅》的任务。”
婺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婺剧wù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因金华古称婺州,故名。
绍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绍剧shào jù
【释义】:
也叫绍兴大班、绍兴乱弹。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明末清初形成于浙江绍兴。主要腔调为二凡和三五七,前者源于西秦腔,腔调高亢激昂,后者源于安徽的吹腔,腔调柔和委婉。长于表现悲壮激奋的场面。
编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编剧biān jù
【释义】:
编写剧本。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先去寻求作者的理论中所必然有的人物,后再整理故事,这至少是合理的编剧方法之一。”也指编写剧本的人。孙犁《同口旧事》:“解放以后,我只是在一个京剧的演出广告上见到他的笔名,好像是编剧。”
繁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繁剧fán jù
【释义】:
指事务极其繁重。茅盾《幻灭》:“他们都是儿女成行,并且职务何等繁剧,尚复有此闲情逸趣,更无怪那班青年了。”
琼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琼剧qióng jù
【释义】:
海南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潮剧、闽南梨园戏吸收当地人民的歌谣曲调发展而成。也叫海南戏。
木偶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木偶剧mù ǒu jù
【释义】:
木偶戏。
杂耍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杂耍剧zá shuǎ jù
【释义】:
[法vaudeville]一种演出时穿插有歌曲、舞蹈、杂技和滑稽表演的戏剧形式。起源于法国的民间歌曲。
杂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杂剧zá jù
【释义】:
戏曲名词。中国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晚唐已见“杂剧”之名,其特点不详。其后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等。通常指元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有时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数和宾白组成。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杭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杭剧háng jù
【释义】:
地方戏名。旧名武林班。此剧由杭州等地曲艺发展而成,流行于浙江省杭嘉湖一带。
桂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桂剧guì jù
【释义】:
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及湖南、广东的部分地区。腔调以皮黄为主,也兼唱昆腔、高腔的部分曲调。
案头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案头剧àn tóu j ù
【释义】:
专供阅读而不适合演出的文学剧本。也叫书斋剧。
楚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剧chǔ jù
【释义】:
戏曲剧种之一。由湖北黄冈、孝感一带的花鼓戏发展而成,流行于湖北以及江西的部分地区。
轻歌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歌剧qīng gē jù
【释义】:
源出意大利文operetta,一译“小歌剧”。一种喜剧性的歌剧。通常结构短小,以独幕者居多;音乐风格较为通俗。
戏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戏剧xì jù
【释义】:
①通过演员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的总称。按情节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孙犁《戏的梦》:“戏剧演完,我记不清故事的情节,因为它的情节非常支离。”②指剧本。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据他自己说,他会雕刻,会作画,会弹古琴与钢琴,会作诗、小说与戏剧。”
戏剧性-现代汉语大词典
戏剧性xì jù xìng
【释义】:
形容离奇,不平常。犹如戏剧情节般曲折、多变。如:下半场形势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在上半场被动挨打的客队这时如梦初醒,攻势凌厉,反败为胜。也指离奇、不平常的性质。老舍《四世同堂》:“那本来渺小而愿装出伟大的样子的军人们,每逢作一件事,无论是多么小的事,都要有点戏剧性,好把屁大的事情弄得有声有色。”
瓯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瓯剧ōu jù
【释义】:
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形成于清初,当时以唱昆腔和高腔为主,后又融入徽调、滩簧、乱弹等声腔,成为多声腔剧种。也叫温州乱弹。
正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正剧zhèng jù
【释义】:
戏剧的一种类型。兼有悲剧与喜剧的因素,而不受喜剧、悲剧特征的严格约束。以表现严肃的冲突为内容,剧中矛盾复杂;但有时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其理论的首创者法国狄德罗曾称之为“严肃的喜剧”。十九世纪之后,正剧成为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武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剧wǔ jù
【释义】:
以武功为主的戏。也以喻战争场面。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历史上所谓‘海盗’和‘水寇’,曾演过无数的武剧。”
曲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曲剧qǔ j ù
【释义】:
由曲艺发展而成的新型戏曲,有北京曲剧、河南曲剧、安徽曲子戏等。也专指北京曲剧。
昆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昆剧kūn j ù
【释义】: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省南部的称南昆,流行于北京市、河北省的称北昆。用昆腔演唱,故称。又称昆曲。
晋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晋剧jìn jù
【释义】:
也叫中路梆子、山西梆子。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中部和河北、陕西、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唱腔包括乱弹、腔儿、曲子等,乱弹有平板、夹板、二性、流水等板式。
赣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赣剧gàn jù
【释义】:
江西主要剧种之一。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成。
观剧镜-现代汉语大词典
观剧镜guān jù jìng
【释义】:
由两个伽利略望远镜并列组成的双目望远镜。因适用于观剧,故名。
新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剧xīn jù
【释义】:
指我国早期的话剧。相对旧剧而言。鲁迅《关于〈子见南子〉》:“曲阜第二师范,前因演《子见南子》新剧,惹起曲阜孔氏族人反对,向教育部呈控该校校长宋还吾。”
肥皂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肥皂剧féi zào jù
【释义】:
一种纯粹娱乐性的电视短剧,因原先多为肥皂商做广告,故称。於梨华《母女情》:“有时心里有事,她可以坐在电视机前,接连看两三个肥皂剧,吃完一磅有壳花生,事后完全不知道肥皂剧演的是什么。”
歌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歌剧gē jù
【释义】:
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我国宋元以来的戏曲,也属于歌剧性质。
歌舞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歌舞剧gē wǔ jù
【释义】:
兼有歌唱、音乐和舞蹈的表演形式。
祁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祁剧qí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零陵、郴州、黔阳一带,以唱高腔和南北路(皮黄)为主。
龙江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龙江剧lóng jiāng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黑龙江地区。融合二人转、拉场戏、影腔、民歌等的特点发展而成,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唱腔有红柳子、文咳嗽、武咳嗽、茉莉花、胡胡腔等。
睦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睦剧mù jù
【释义】:
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形成于清末,由江西、安徽传入的采茶戏与当地民间歌舞相结合而逐步形成,初称三脚戏,后改现名。
电视连续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电视连续剧diàn shì lián xù jù
【释义】:
由情节发展的需要而分成若干集拍摄的电视剧。
电视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电视剧diàn shìj ù
【释义】:
一种采用摄像技术和根据电视播映特点制作的有故事情节的视听艺术形式,往往兼具戏剧和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
电影文学剧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电影文学剧本diàn yǐng wén xué jù běn
【释义】:
根据电影艺术的特点,用文字表述和描绘场景、对话、动作等电影内容的文学样式。是影片创作的基础。
电影剧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电影剧本diàn yǐng jù běn
【释义】:
专门为拍摄电影而写的剧本。有电影文学剧本和电影分镜头剧本。
锡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锡剧xī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等地。原名“常锡文戏”,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在清末合流发展而成。曲调柔和清快,富有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
白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白剧bái jù
【释义】:
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一个剧种。《人民日报》1975.6.15:“(白剧)是在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曲艺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剧种,唱腔比较丰富。”
笑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笑剧xiào jù
【释义】:
喜剧之一种,以滑稽情节、笑闹场面揭示剧中人物行为的矛盾。也称趣剧、闹剧。也比喻滑稽可笑的场面。鲁迅《致姚克》:“那些官儿,也一定是笑剧中的脚色。”
粤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粤剧yuèj ù
【释义】:
我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华侨居住地区也常有演出。为我国南方一大剧种。腔调以梆子、西皮、二黄等为主。
艰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艰剧jiān jù
【释义】:
困难而繁重。郭沫若《答费正清博士》:“政治的民主化与产业的现代化必须同时进行,这实在是很艰剧的工作。”
越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越剧yuèj ù
【释义】:
戏曲剧种之一。清末起源于浙江省嵊县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由当地民间曲调发展而成,流行范围甚广。
趣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趣剧qù jù
【释义】:
闹剧。茅盾《昙》:“所以然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病中多思善感,加以肝火太旺,容易生气,这才演了这一出独人的趣剧。”
豫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豫剧yù jù
【释义】:
戏曲剧种名。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陕西、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是梆子腔的一种。
音乐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音乐剧yīn yuè jù
【释义】:
[英musical]一种音乐喜剧形式。演出时演员载歌载舞,缀以说白,音乐通俗浅显。因最初以美国纽约的百老汇为演出中心,故又名百老汇歌舞剧。
默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默剧mò jù
【释义】:
即哑剧。
黔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黔剧qián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由曲艺“文琴”(一种用扬琴伴奏的说唱形式)发展而成,原名文琴戏,1958年起,改称“黔剧”。
剧-汉语大词典
剧
“[劇]”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