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劇)是什么意思
五劇-汉语大词典
五劇
【1】谓数道交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清}{黄景仁}《都门秋思》诗之三:“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唯見塚千堆。”
川劇-汉语大词典
川劇
【1】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之。由昆腔﹑高腔﹑胡琴﹑乱弹等外来剧种与{四川}当地民间小戏“灯戏”交融而成。主要流行于{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卑劇-汉语大词典
卑劇
【1】(事务)琐碎繁重。{唐}{钱起}《偶成》诗:“始覺牽卑劇﹐宵眠亦在公。”《新唐书·员半千传》:“〔{員半千}〕歷{華原}﹑{武功}尉。厭卑劇﹐求爲左衛胄曹參軍。”
南雜劇-汉语大词典
南雜劇
【1】{明}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在一个剧本内兼用南北曲或专用南曲。类似短的传奇,但仍称为杂剧。戏曲史上称之为南杂剧,以别于{元}杂剧。
作劇-汉语大词典
作劇
【1】表演戏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每求作劇﹐輒辭不知。”【2】戏弄,开玩笑。{宋}{陈师道}《送晁无咎守蒲中》诗:“的桃作劇聊同俗﹐遇事當前莫後幾。”{元}{方回}《六十五春寒吟》:“老眼閑中子細看﹐天公作劇故多端。”【3】劳作勤苦。{汉}{桓宽}《盐铁论·水旱》:“民用鈍弊﹐割草不痛。是以農夫作劇﹐得獲者少。”
保留劇目-汉语大词典
保留劇目
【1】指某个剧团或主要演员演出获得成功的并保留下来以备经常演出的戏剧。《新民晚报》1984.6.9:“以后﹐〔{白叔湘}〕又参加了法兰西学派的保留剧目《希尔薇娅》﹑被誉为‘{丹麦}的宝石’的《那波里》第三幕在我国的首次演出。”
侮劇-汉语大词典
侮劇
【1】轻慢戏弄。{宋}{孔平仲}《续世说·排调》:“{鄭綮}善爲詩﹐多侮劇刺時。”{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往事{黄先生}﹐羣兒多侮劇。”
優劇-汉语大词典
優劇
【1】甘苦;劳逸。《後汉书·循吏传·刘宠》:“值中國喪亂﹐士友多南奔﹐{繇}攜接收養﹐與同優劇﹐甚得名稱。”《隋书·刑法志》:“是後囚徒或有優劇……錢署三所﹐於事爲劇;郊壇六處﹐在役爲優。”
匆劇-汉语大词典
匆劇
【1】见“匆遽”。
元雜劇-汉语大词典
元雜劇
【1】又称元曲。{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兒劇-汉语大词典
兒劇
【1】犹儿戏。{宋}{张榘}《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任你{祖}鞭先著了﹐占鷗天﹑浩蕩觀浮没。挈富貴﹐等兒劇。”
兒童劇-汉语大词典
兒童劇
【1】适合于少年儿童年龄特点的,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的戏剧。【2】犹儿戏。{唐}{李白}《赠友人》诗之三:“謔浪萬古賢﹐以爲兒童劇。”
京劇-汉语大词典
京劇
【1】亦称“[京戲]”。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而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2】谓繁重的事务。京,大;剧,繁多。{唐}{刘长卿}《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一從理京劇﹐萬事皆容易。”{唐}{李颀}《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诗:“故人吏京劇﹐每事多閒放。”
凋劇-汉语大词典
凋劇
【1】凋敝而艰难。{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凋劇之地﹐以政拙招尤;荒僻之鄉﹐以疎逖見棄。”
分鏡頭劇本-汉语大词典
分鏡頭劇本
【1】导演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进行导演构思,将整个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切为许多准备拍摄的镜头。用文字记录这些镜头的剧本,称为分镜头剧本。
危劇-汉语大词典
危劇
【1】危急。{明}{杨慎}《题赤壁图》诗:“{曹瞞}下{江陵}﹐{江陵}正危劇。”
則劇錢-汉语大词典
則劇錢
【1】{宋}代节日分送的供娱乐用的钱。{宋}{岳珂}《宫词》之十一:“紅塵一騎傳天使﹐爲送宫中則劇錢。”
則劇孩兒-汉语大词典
則劇孩兒
【1】{宋}代内宫为后妃奏乐的小女孩。{宋}{周密}《齐东野语·杨太后》:“{慈明}{楊太后}養母善聲伎……如{杭}﹐或導之入{慈福宫}爲樂部頭。后方十歲﹐以爲則劇孩兒。”{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慈明》:“{慈明太后}﹐{越}人也……時年十一二﹐嘗置{憲聖}側﹐宫中謂之則劇孩兒。”
則劇-汉语大词典
則劇
【1】嬉戏作乐。《朱子语类》卷一〇四:“此等議論﹐恰如小兒則劇一般。”{宋}{刘克庄}《贺新郎》词:“生不逢場閒則劇﹐年似{龔生}猶夭﹐喫緊處無人曾道。”【2】指供作玩赏的什物。{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京師有甚土宜則劇﹐買些歸家裏。”
創劇痛深-汉语大词典
創劇痛深
【1】谓创伤大﹑痛苦深。{郭沫若}《苏联游记·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云创剧痛深﹐全市无一家完整房屋。”
剸劇-汉语大词典
剸劇
【1】犹剸繁。{宋}{王安石}《贺运使学士转官启》:“紬秘延閣﹐剸劇外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池}性朴易﹐剸劇非所長﹐轉運使{江鈞}﹑{張從革}劾{池}決事不當及稽留德音﹐坐是左遷。”
剸繁治劇-汉语大词典
剸繁治劇
【1】见“剸繁決劇”。
剸繁決劇-汉语大词典
剸繁決劇
亦作“[剸繁治劇]”【1】谓裁处繁剧的政务。{唐}{皇甫湜}《吉州庐陵县令厅堂记》:“剸繁決劇以通敏﹐彈豪糾黠以沉斷。”{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剸繁治劇﹐固非沈涵章句者所能辨;臨機制變﹐尤非牽制文義者所能爲。”《明史·汪广洋传》:“誥詞稱其剸繁治劇﹐屢獻忠謀﹐比之{子房}﹑{孔明}。”
劇-汉语大词典
劇
“[剧]”的繁体字。《廣韻》奇逆切,入陌,羣。【1】繁多;繁忙。《商君书·算地》:“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史记·平準书》:“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匱。”《新唐书·李吉甫传》:“{大曆}時﹐權臣月奉至九千緡者﹐州刺史無大小皆千緡﹐宰相{常衮}始爲裁限﹐至{李泌}量閑劇稍增之﹐使相通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宜昌}商務較劇﹐尤重鎮也。”【2】指繁重的职务。{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處腴能不潤﹐居劇體常閒。”{宋}{王安石}《上曾参政书》:“某材不足以任劇﹐而又多病﹐不敢自蔽。”【3】艰难。《後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執務私事﹐不辭劇易。”{李贤}注:“劇﹐猶難也。”{三国 魏}{曹植}《梁甫行》:“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宋}{王安石}《过刘贡甫》诗:“能言奇字世已少﹐終欲追樊豈辭劇。”【4】巨,大。《後汉书·宦者传序》:“寇劇緣閒﹐摇亂區{夏}。”{李贤}注:“寇盜劇賊緣閒隙而起也。”{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州無怪風劇雨﹐民不夭厲﹐穀果完實。”{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聚博者〕折竹爲籌﹐以記勝負﹐劇呼大笑。”【5】极,甚。《文选·班彪 <北征赋>》:“劇{蒙公}之疲民兮﹐爲彊{秦}而築怨。”{李善}注引《说文》曰:“劇﹐甚也。”{南朝 陈}{徐陵}《长相思》诗之一:“愁來瘦轉劇﹐衣帶自然寬。”{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待制{唐公}{肅}﹐雅有遠識。先與{丁晉公}同舉進士﹐劇相善。”{清}{孙枝蔚}《新春》诗:“往事休重問﹐新春劇可哀。”{郭沫若}《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诗:“劇憐迷霧猶深鎖﹐{約翰}居然來自東。”【6】急促;疾速。《文选·扬雄 <剧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劇與!”{李善}注:“言促甚也。”{唐}{{韩愈}{张彻}}《会合联句》:“愁去劇箭飛﹐讙來若泉涌。”【7】激烈;猛烈。《陈书·袁宪传》:“及{憲}試﹐争起劇難。{憲}隨問抗答﹐剖析如流。”【8】交通要冲。《尔雅·释宫》:“三達謂之劇旁。”{郭璞}注:“今{南陽}{冠軍}﹑{樂鄉}數道交錯﹐俗呼之五劇鄉。”{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宋史·地理志四》:“{潭州}爲{湘}{嶺}要劇﹐{鄂}{岳}處{江}{湖}之都會。”【9】游戏,嬉闹。{晋}{左思}《娇女》诗:“玩弄眉頰間﹐劇兼機杼役。”{唐}{李白}《长干行》之一:“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宋}{岳珂}《桯史·部胥增损文书》:“我不與君劇﹐君能信我﹐事且立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挑燈作劇﹐樂輒忘曉。”【10】杂戏;戏剧。{唐}{李德裕}《奉宣令更商量奏来者》:“雜劇丈夫兩人。”{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太无窍》:“一日到{婁東}﹐{太原}{王氏}設宴招祭酒﹐{張}亦在坐﹐因演劇﹐祭酒點《爛柯山》。”{毛泽东}《浣溪沙》词序:“一九五〇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11】犹折,断。{北周}{庾信}《行雨山铭》:“天絲劇藕﹐蝶粉生塵。”{倪璠}注:“言{行雨山}遊絲想折藕﹐飛蝶擬香塵﹐若有人也。”【12】阉割。{隋}{崔憬}《周易探元》卷上:“《説文》:‘豶﹐劇豕。’今俗呼劇豬是也。然以豕本性剛突﹐劇乃性和﹐雖有其牙﹐不足害物﹐是制於人也……若豬之劇﹐不足畏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应为“”。【13】古地名。《汉书·地理志》:“{甾川國}……縣三:{劇}﹑{東安平}﹑{樓鄉}。”《後汉书·光武帝纪上》:“帝幸{臨淄}﹐進幸{劇}。”{李贤}注:“縣名﹐故城在今{青州}{壽光縣}南﹐故{紀國}城也。”【14】姓。{战国}{赵}有{剧辛}。见《战国策·燕策一》。
劇秦美新-汉语大词典
劇秦美新
【1】{王莽}篡{汉}自立,国号{新}。{扬雄}仿{司马相如}《封禅文》,上封事给{王莽},指斥{秦}朝,美化{新}朝,故名《剧秦美新》。文中抨击{秦始皇}焚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对{王莽}则歌功颂德。
劇藥-汉语大词典
劇藥
【1】毒性轻于毒药,但作用剧烈,容易产生中毒﹑成瘾或如腐蚀﹑起火﹑爆炸等其他事故的一类药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为剧药。如山道年﹑可待因﹑盐酸﹑乙醚﹑火棉等。在管理上须比一般药物严密。
劇令-汉语大词典
劇令
【1】政务繁重的县份的县令。{唐}{元稹}《唐庆万年县令制》:“推是爲理﹐真吾所求之劇令也。無或畏避﹐以艱惸嫠﹐可守{萬年縣}令。”
劇痛-汉语大词典
劇痛
【1】剧烈的疼痛。{闻一多}《死水·什么梦》诗:“黄昏拥着恐怖﹐直向她进逼﹐一团剧痛沉淀在她的心里。”{徐迟}《狂欢之夜》:“立刻一块三角形的石子割破了他的脚。一阵剧痛﹐直钻到他的心里。”
劇寮-汉语大词典
劇寮
【1】重要的曹吏。{唐}{皮日休}《何武传》:“苟聞不便於民﹐雖劇寮貴吏﹐皆得辱殺之。”
劇聖-汉语大词典
劇聖
【1】在戏剧创作上有特殊成就的人。{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莎士比亚}虽然是‘剧圣’﹐我们不大有人提起他。”
劇州-汉语大词典
劇州
【1】犹剧郡。{汉}{蔡邕}《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張敞}亡命﹐擢授劇州……卒獲其用﹐遺芳不滅。”
劇務-汉语大词典
劇務
【1】繁剧的事务。{唐}{白居易}《哀二良文》:“故其歷要官﹑參劇務﹐如刀劍發鉶﹐割而無滯。”{宋}{文同}《李坚甫净居杂题·静叟》诗:“米鹽辭劇務﹐宫觀得清資。”《北齐书·娄昭传》:“{昭}好酒﹐晩得偏風﹐雖愈﹐猶不能處劇務。”《清史稿·醇贤亲王奕譞传》:“俾皇帝專心大政﹐承聖母之歡顔﹐免宫闈之劇務。”【2】剧团里有关排演和演出的各种事务。【3】指担任剧务工作的人。
劇職-汉语大词典
劇職
【1】指重要职务。《新唐书·柳浑传》:“{白志貞}除{浙西}觀察使﹐{渾}奏:‘{志貞}興小史﹐縱嘉其才﹐不當超劇職。’”{宋}{苏舜钦}《朝奉大夫王公行状》:“公兄{雍}﹐時亦爲三司判官﹐公曰:‘是皆劇職﹐吾兄弟並命﹐妨寒士之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令孜}老大不忍﹐心裏要擡舉他﹐不論好歹﹐署了他一個劇職。”【2】艰巨烦剧的职务。《北史·裴汉传》:“{漢}少有宿疾﹐恒帶虚羸﹐劇職煩官﹐非其好也。”《左传·襄公十六年》“{祁奚}﹑{韓襄}﹑{欒盈}﹑{士鞅}爲公族大夫”{晋}{杜预}注:“{祁奚}去中軍尉爲公族大夫﹐去劇職就閒官。”《明史·王恕传》:“時言官多稱{恕}賢且老﹐不當任劇職﹐宜置内閣參大政。”
劇人-汉语大词典
劇人
【1】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人。{聂绀弩}《莎士比亚应该後悔》:“枉抛心力作剧人﹐真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劇場-汉语大词典
劇場
【1】供演出戏剧﹑歌舞等用的场所。亦称戏院﹑戏园﹑剧院。通常分舞台和观众席两部分。我国{汉}代已具有露天剧场的雏形,{唐}代寺院中常有戏场,{宋}代称棚或勾栏。至{清}代,宫廷剧场设施已臻完备,民间剧场则多由茶馆兼营。{巴金}《真话集·怀念满涛同志》:“他喜欢看川剧﹐川剧团来{上海}演出﹐我总有机会在剧场里遇见他。”{清}{龚自珍}《人草稿》诗:“劇場不見收﹐我固憐其真。”
劇協-汉语大词典
劇協
【1】戏剧家协会的简称。
劇樂-汉语大词典
劇樂
【1】指歌剧。{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十:“每次先以政治的演说词﹐艺术论坛﹐然后继之以剧乐。”
劇勞-汉语大词典
劇勞
【1】过度劳顿。{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特内外迫拶﹐神質劇勞﹐久之﹐疾之漸革。”
劇詞-汉语大词典
劇詞
亦作“[劇辭]”【1】台词。{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一:“譬如同为剧词﹐并假定所发挥的正是同样的四种作用﹐但一用散文写成﹐一用诗句写成﹐说念时岂能毫无分别!”{{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五:“读语体文时﹐就同话剧的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剧辞一般。”
劇任-汉语大词典
劇任
【1】犹重任;要职。{宋}{秦观}《贺京西运使启》:“英摽特出﹐早膺神聖之知;劇任屢更﹐果見事功之立。”{清}{曾国藩}《复陈虎臣书》:“久處劇任﹐殊以不能舉職爲愧。”{宋}{范仲淹}《延州谢上表》:“{范廷召}出師於塞門﹐{向敏中}移節於京兆。斯爲劇任﹐曷在匪人。”
劇子-汉语大词典
劇子
【1】先秦学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趙}亦有{公孫龍}﹐爲堅白同異之辯﹐{劇子}之言。”{裴駰}集解:“{徐廣}曰:‘按{應劭}《氏姓注》直云‘處子’也。’”{司马贞}索隐:“著書之人姓{劇氏}而稱子也﹐前史不記其名也﹐故{趙}有{劇孟}及{劇辛}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谓“即《燕策》之{劇辛}”。
劇戰-汉语大词典
劇戰
【1】激战。{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復見六國人之紛争﹐重來{楚}{漢}之劇戰﹐使丁壯苦於征役﹐老弱罷於轉輸。”
劇事-汉语大词典
劇事
【1】艰巨﹑繁杂的事务。《後汉书·杜诗传》:“及臣齒壯﹐力能經營劇事。”{唐}{元稹}《卢头陀》诗序:“少力學﹐善記憶﹐戡解職仕。不三十餘﹐歷八諸侯府﹐皆掌劇事。”《新唐书·韦思谦传》:“改侍御史﹐{高宗}賢之……疑獄劇事﹐多與參裁。”
劇照-汉语大词典
劇照
【1】戏剧﹑电影中某个场面或镜头的照片。{姜德明}《北开之忆》:“一座布帐篷搭的小电影院﹐门前总是挂着{卓别林}的剧照。”
劇飲-汉语大词典
劇飲
【1】豪饮,痛饮。{宋}{岳珂}《桯史·部胥增损文书》:“居二日來﹐邀{張}至酒家劇飲。”《三国志·魏志·华歆传》“{策}以其長者待以上賓之禮”{裴松之}注引{晋}{华峤}《谱叙》:“{歆}能劇飲﹐至石餘不亂。”《水浒传》第一〇六回:“{陳瓘}﹑{侯蒙}﹑{羅戩}﹐隨即上城樓﹐笑談劇飲。”{清}{屠文漪}《摸鱼儿》词:“杯乍舉﹐便劇飲﹐淋浪那計歸時路。”
劇漢-汉语大词典
劇漢
【1】行事粗鲁暴烈的汉子。有时指流氓﹑无赖。《中国谚语资料·四川谚语》:“富汉怕穷汉﹐穷汉怕剧汉。”{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七》:“故古今不耐煩劇漢﹐都順着他走﹐圖個安佚活動。”
劇韻-汉语大词典
劇韻
【1】险韵。{唐}{刘禹锡}《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以韵次用以抒下情》诗:“劇韻新篇至﹐因難始見能。”《梁书·昭明太子萧统传》:“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韻。或命作劇韻賦之﹐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
劇論-汉语大词典
劇論
【1】深刻论议;激切论辩。{清}{汪懋麟}《陈学士招饮寓斋》诗:“劇論忘宵寒﹐鄰街已舂磨。”{宋}{范仲淹}《举张昇自代状》:“清介自立﹐精思劇論﹐有憂天下之心。”《元史·元明善传》:“初在{江西}﹑{金陵}﹐每與{虞集}劇論﹐以相切劘。”{明}{唐顺之}《与陆五台仪部书》:“兩番劇論﹐辨難往復﹐殊豁心曲。”【2】有关戏剧理论或戏剧作品的评论性文章。
劇部-汉语大词典
劇部
【1】重地。{宋}{曾巩}《张颉知均州制》:“{嶺}之西南﹐{桂}爲劇部。外有溪居海聚之民壤錯内屬﹐拊巡填守﹐詎可屬非其人。”《新唐书·杨汉公传》:“{同州}﹐{太宗}興王地﹐陛下爲人子孫﹐當精擇守長付之﹐{漢公}既以墨敗﹐陛下容可舉劇部私貪人?”
劇賊-汉语大词典
劇賊
【1】大盗,强悍的贼寇。亦用以贬称势力大的反叛者。《三国志·魏志·刘放传》“{權}懼{亮}自疑﹐深自解説”{裴松之}注引《孙资别传》:“是時﹐{孫權}﹑{諸葛亮}號稱劇賊﹐無歲不有軍征。”{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无上将军》:“人主自稱將軍﹐與{明武宗}先後一轍﹐至與劇賊同號﹐尤可異也。”《汉书·朱博传》:“縣有劇賊及它非常﹐{博}輒移書以詭責之。”《旧唐书·李晟传》:“{晟}内無貨財﹐外無轉輸﹐以孤軍而抗劇賊﹐而鋭氣不衰。”
劇屯-汉语大词典
劇屯
【1】谓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新唐书·傅良弼传》:“初﹐{瀛}之{博野}﹑{樂壽}﹐介{范陽}﹑{成德}間﹐每兵交﹐先薄二城﹐故常爲劇屯。”
劇烈-汉语大词典
劇烈
【1】激烈。{茅盾}《昙》五:“父亲方面的压迫﹐早在她的意料中﹐所以从这方面来的悲哀并不十分剧烈。”{柯灵}《香雪海·感激与祝愿》:“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年﹐解放战争正当剧烈的年代。”
劇鎮-汉语大词典
劇鎮
【1】政务繁剧的藩镇。《新唐书·陈子昂传》:“近詔{同城}權置{安北府}﹐其地當磧南口﹐制{匈奴}之衝﹐常爲劇鎮。”{唐}{元稹}《赠王承宗侍中制》:“逮居劇鎮﹐益辨長材。”
劇情-汉语大词典
劇情
【1】戏剧中的情节。{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或若干人物﹐每人各处着一种不同的剧情;或刚逃出一种剧情﹐又投入第二种剧情等等。”
劇盗-汉语大词典
劇盗
【1】犹剧贼。《花月痕》第四七回:“庇我劇盗﹐辱我疆臣。”{宋}{陆游}《书愤》诗:“劇盗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岳家軍}。”《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飯金﹐誰知劇盗有情深?”
劇讀-汉语大词典
劇讀
【1】疾读,流畅地朗读。《宋书·王微传》:“小兒時尤粗笨無好﹐常從博士讀小小章句﹐竟無可得﹐口吃不能劇讀﹐遂絶意於尋求。”
劇暑-汉语大词典
劇暑
【1】酷暑。{宋}{陆游}《晨至湖上》诗:“{劍南}無劇暑﹐長夏更宜人。”《宋史·陈规传》:“時方劇暑﹐{規}謂{錡}毋多出軍﹐第更隊易器﹐以逸制勞。”
劇院-汉语大词典
劇院
【1】戏剧等表演艺术的演出场所。参见“[劇場]”。【2】剧团。今为建制较大的戏剧艺术团体名称。{于伶}《默对遗篇吊阿英》:“由‘青岛剧社’﹑‘上海剧社’﹑‘上海艺术剧院’到‘上海剧艺社’﹐改名的原因是受到租界当局的压迫。”如:中国京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劇社-汉语大词典
劇社
【1】表演戏剧的团体。早期多称剧社,如春柳社﹑南国社等。现称剧团或剧院。
劇團-汉语大词典
劇團
【1】表演戏剧的团体。{夏衍}《人·演员·剧团》:“七八年前﹐当时在{上海}的四大剧团举行联合公演的时候﹐我曾在事后写过一点文章。”
劇易-汉语大词典
劇易
【1】轻重;难易。{明}{李东阳}《伍公神道碑铭》:“事無劇易﹐務力爲之。”《後汉书·章帝纪》:“駕言出遊﹐欲親知其劇易。”《汉书·陈汤传》:“廷尉{增壽}議﹐以爲‘不道無正法﹐以所犯劇易爲罪。’”【2】艰难。{马总}《意林》卷一引《太公六韬》:“知人飢渴﹐習人劇易﹐此萬人之將。”{宋}{苏辙}《祭欧阳少师文》:“公之在朝﹐以直自遂﹐排斥姦回﹐罔有劇易。”《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
劇惡-汉语大词典
劇惡
【1】大恶。{汉}{扬雄}《太玄·冲》:“彊善不倦﹐劇惡不息。”【2】指大坏人。{宋}{苏洵}《御将》:“先王之選才也﹐自非大姦劇惡如虎豹之不可以變其搏噬者﹐未有不欲制之以術而全其才﹐以適於用。”
劇口-汉语大词典
劇口
【1】谓讲述烦难。{章炳麟}《訄书·订文》:“使造字無‘神’﹑‘祇’﹐則終古曰‘天之引出萬物’﹑‘地之提出萬物’者爾﹐斯則劇口且煩簡書也﹐故號以‘神’﹑‘祇’而一言贍矣。”
劇然-汉语大词典
劇然
【1】突然,猛然。{元}{朱庭玉}《泣颜回》套曲:“記當時遂結鸞凰﹐到如今劇然分散。”
劇繁-汉语大词典
劇繁
【1】指繁忙的事务。{明}{张居正}《遵谕自陈不职疏》:“奈臣性質闇昧﹐學術空疏﹐雖不敢逞小智以紊舊章﹐而綜理劇繁﹐力有不逮。”《宋史·王博文传》:“{博文}以吏事進﹐多任劇繁。”
劇曹-汉语大词典
劇曹
【1】泛指政务繁剧的郎官曹吏。{唐}{孙逖}《送赵大夫护边》诗:“欲傳清廟略﹐先取劇曹郎。”{宋}{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刑名錢穀﹐獨號劇曹。”【2】{汉}尚书属吏。《後汉书·百官志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書。後增劇曹三人﹐合二十一人。”
劇月-汉语大词典
劇月
【1】农忙月份。《宋书·沈庆之传》:“〔{慶之}〕騎馬履行園田﹐政一人視馬而已。每農桑劇月﹐或時無人﹐遇之者不知三公也。”
劇賞-汉语大词典
劇賞
【1】甚为赞赏。{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李嶠}《汾陰行》﹐{玄宗}劇賞﹐然聲調未諧﹐轉换多躓﹐出{沈}{宋}下。”
劇豕-汉语大词典
劇豕
【1】阉割过的猪。《易·大畜》“六五﹐豶豕之牙﹐吉”{李鼎祚}集解:“{崔憬}曰:‘《説文》豶﹐劇豕。’{虞翻}曰:‘劇豕稱豶。’{陸德明}釋文引{劉氏}曰:‘豕去勢曰豶。’言劇豕之牙不害物﹐故曰吉。”今本《说文·豕部》:“豶﹐羠豕也。”{段玉裁}注引{虞翻}作“豕稱豶”。
劇作家-汉语大词典
劇作家
【1】从事戏剧创作有一定成就的人。{吴晗}《灯下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但是剧作家也没有权这样说:写历史戏可以完全不受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的约束。”{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由。”
劇種-汉语大词典
劇種
【1】戏剧艺术的种类。根据不同艺术特点而分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根据不同表现手段而分为木偶戏﹑皮影戏等;根据起源地点﹑流行地区﹑语言以及音乐曲调的不同而分为越剧﹑豫剧﹑川剧﹑黄梅戏﹑昆剧等。{徐迟}《牡丹》七:“{魏紫}被党救出来了!党曾经救出了多少剧种﹐多少演员!”
劇本-汉语大词典
劇本
【1】戏剧作品。由人物的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老舍}《<老舍剧作选>序》:“剧本不容易写﹐所以我要练习练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古人呼劇本爲傳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經人見而傳之﹐是以得名。”
劇曲-汉语大词典
劇曲
【1】戏剧中使用的套曲。{清}代亦以指通俗乐曲。{清}{龚自珍}《书金伶》:“大凡{江}左歌者有二:一曰清曲﹐二曰劇曲。清曲爲雅讌﹐劇爲狎游﹐至嚴不相犯。”【2】戏剧作品。{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後记(三)》:“第三篇(《伊孛生的工作态度》)﹐将他的后期重要著作﹐当作一大篇剧曲看﹐而作者自己是主人。”
劇地-汉语大词典
劇地
【1】繁杂难治之地。{唐}{权德舆}《送建州赵使君序》:“是邦爲東{閩}劇地﹐故相{安平}{穆公}嘗理焉。”{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況某性疎且拙……苟致之劇地﹐責其功績﹐徒自勞困﹐而無補於時也。”【2】险阻之地。《晋书·贺循传》:“以{循}所聞﹐{江}中劇地惟有{闔廬}一處﹐地勢險奥﹐亡逃所聚。”《三国志·吴志·吕据传》:“數討{山}賊﹐諸深惡劇地﹐所擊皆破。”
劇詩-汉语大词典
劇詩
【1】诗剧。用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朱光潜}《诗论·诗与乐的节奏四》:“剧诗和叙事诗都近乎谈话﹐语言的节奏重于音乐的节奏。”{朱自清}《中国歌谣》二:“颂即为祭礼之乐章﹐可以用之于乐歌﹐亦可以用之于乐舞……所以{商}{周}的颂亦可以作为{商}{周}时代的剧诗。”{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至其傑作﹐尤在劇詩。”
劇談-汉语大词典
劇談
【1】犹畅谈。{晋}{左思}《蜀都赋》:“劇談戲論﹐扼腕抵掌。”《汉书·扬雄传上》:“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金}{元好问}《空山何巨川虚白庵》诗之二:“劇談不盡江湖景﹐重與青燈約對牀。”
劇役-汉语大词典
劇役
【1】谓服繁重的劳役。《晋书·刑法志》:“終身劇役﹐不足止其姦﹐況乎黥劓﹐豈能反於善。”
劇黠-汉语大词典
劇黠
【1】敏捷灵巧。{前蜀}{贯休}《和杨使军游赤松山》诗:“乳猿劇黠掛險樹﹐露木翠脆生諸峯。”
劇言苦句-汉语大词典
劇言苦句
【1】调笑挖苦的语句。《宋书·谢灵运传》:“〔{何長瑜}〕以韻語序{義慶}州府僚佐云:‘{陸展}染鬢髮﹐欲以媚側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如此者五六句﹐而輕薄少年遂演而廣之﹐凡厥人士﹐並爲題目﹐皆加劇言苦句﹐其文流行。”
劇驂-汉语大词典
劇驂
【1】七面相通的大道。《释名·释道》:“七達曰劇驂。驂馬有四耳﹐今此道有七﹐比於劇也。”《尔雅·释宫》:“七達謂之劇驂。”{郭璞}注:“三道交﹐復有一歧出者。今{北海}{劇縣}有此道。”{宋}{周邦彦}《汴都赋》:“劇驂崇期﹐蕩夷如砥。”
劇煩-汉语大词典
劇煩
【1】繁剧。亦指繁杂的事务。{宋}{叶適}《陈叔向墓志铭》:“知{平陽縣}﹐號爲劇煩。”{宋}{叶梦得}《送沈传曜》诗:“人言解牛刀﹐要使當劇煩。”
劇郡-汉语大词典
劇郡
【1】大郡,政务繁剧的州郡。{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據{江西}劇郡{洪都}﹐正該省憲親臨處﹐願英俊開言路。”《汉书·循吏传·朱邑》:“〔{張敞}〕與{邑}書曰:‘……直{敞}遠守劇郡﹐馭於繩墨。’”{宋}{苏轼}《送钱藻出守婺州》诗:“老手便劇郡﹐高懷厭{承明}。”
劇臺-汉语大词典
劇臺
【1】戏台,舞台。{钱锺书}《围城》五:“{李梅亭}用剧台上的低声问他看过《文章游戏》么﹐里面有篇‘扶小娘儿过桥’的八股文﹐妙得很。”
劇憲-汉语大词典
劇憲
【1】指御史大夫。{唐}{薛用弱}《集异记·齐琼》:“{唐}禁軍大校{齊瓊}者﹐始以馳騁大承恩寵﹐以是假御中銜﹐至於劇憲。”
劇邑-汉语大词典
劇邑
【1】政务繁剧的郡县。{清}{周在浚}《周亮工行述》:“{濰}﹐劇邑也﹐事繁叢弊。”《晋书·王猛传》:“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謹爲明君翦除凶猾。”{宋}{叶適}《题朱晦庵帖》:“方急迫了劇邑﹐乃不忘博學審問之功;他日聞其政﹐必異於今人也。”{前蜀}{杜光庭}《程德柔醮水府修堰词》:“{當縣}地控上游﹐素名劇邑﹐賦輿重大﹐耕稼兹繁。”
劇戲-汉语大词典
劇戲
【1】犹演戏。{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某留守北京﹐遣人入大{遼}偵事﹐回云:見{遼}主大宴群臣﹐伶人劇戲。”【2】嬉戏,游戏。{唐}{张鷟}《游仙窟》:“向來劇戲相弄﹐真成欲逼人。”【3】指变幻戏法。{明}{李东阳}《王孟端竹长卷》诗:“{九龍山}翁興豪放﹐手執蜿蜒青竹杖﹐酒酣怒擲江中流﹐化作一龍長數丈……人道此翁善劇戲﹐造化乃在指掌中。”
劇路-汉语大词典
劇路
【1】交通要道。{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轘轅道}一名{嶺}﹐其坂十有二曲﹐道路盤折﹐車轅相見﹐故名。{漢}於此置關﹐亦劇路也。”
劇裝科-汉语大词典
劇裝科
【1】京剧班社后台工作人员的一种,专管衣箱。俗称“箱倌”。
劇縣-汉语大词典
劇縣
【1】政务繁重的县分。{汉}时有剧县﹑平县之称。{唐}{无可}《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帝城皆劇縣﹐令尹美居東。”《後汉书·安帝纪》:“自今長吏被考竟未報﹐自非父母喪無故輒去職者﹐劇縣十歲平縣五歲以上﹐乃得次用。”《汉书·游侠传·陈遵》:“乃舉{遵}能治{三輔}劇縣﹐補{郁夷}令。”
劇秦-汉语大词典
劇秦
【1】{汉}{扬雄}撰《剧秦美新》一文,贬斥{秦}朝,称美{王莽}的{新}朝。后因以“劇秦”谓指斥前朝。{清}{陈梦雷}《抒哀赋》:“不淟涊以劇{秦}兮﹐庶余心之靡他。”{明}{刘基}《咏史》:“想得民心思{漢}日﹐正當{楊子}劇{秦}時。”【2】{扬雄}《劇秦美新》的省称。{宋}{王安石}《扬雄》诗之一:“歲晩{天禄閣}﹐强顔爲《劇秦》。”{郁达夫}《岁暮穷极某府怜其贫嘱为撰文》诗:“國門《吕覽》應傳世﹐何必臣{雄}再《劇秦》。”
劇變-汉语大词典
劇變
【1】急剧的变化。{丁玲}《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二)》十一:“{望微}眼看着这剧变﹐他极力想镇压下来﹐但拥进来的巡捕却越多了﹐群众更慌乱起来。”{茅盾}《三人行》十四:“但凡是一个人﹐站在这样旋风似的剧变中﹐他多少总得受点影响。”
劇目-汉语大词典
劇目
【1】已经演出过的各种戏剧剧本的统称。包括传统剧目﹑保留剧目和新编剧目等。{徐迟}《牡丹》七:“古老的艺术得到了新生﹐传统剧目获得了新的意义。”
劇作-汉语大词典
劇作
【1】戏剧作品。{孙犁}《澹定集·烬馀书札》:“作家晩年﹐多病﹐因与剧院发生联系﹐此一时期创作多为剧作。”
劇壇-汉语大词典
劇壇
【1】戏剧界。《人民日报》1984.6.11:“这个年轻的剧团首次来{京}演出﹐又给首都剧坛增添一株绚丽的花朵。”
劇難-汉语大词典
劇難
【1】激烈诘难。《陈书·袁宪传》:“及{憲}試﹐争起劇難。{憲}隨問抗答﹐剖析如流。”
劇毒-汉语大词典
劇毒
【1】谓毒性强烈。{孙玉方}《萌芽的启示》:“有见水沉底的铁刀木﹐有树汁剧毒见血封喉的箭毒木。”
劇語-汉语大词典
劇語
【1】戏谑之语。{宋}{沈遘}《和江邻幾送文丞相还游普安院》诗:“高情緬山水﹐劇語雜譏談。”{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予門吏{陸暢}﹐{江東}人﹐語多差誤﹐輕薄者多加諸以爲劇語。”
劇虜-汉语大词典
劇虜
【1】势力强大的敌寇。《後汉书·耿弇传》:“{陳俊}謂{弇}曰:‘劇虜兵盛﹐可且閉營休士﹐以須上來。’”{明}{朱鼎}《玉镜台记·召太真》:“劇虜驍夷皆授首﹐狂夫犯順敢攖鋒。”
劇寒-汉语大词典
劇寒
【1】严寒。{宋}{曾巩}《与王深甫书》:“劇寒自重﹐書至幸報。”
劇疵-汉语大词典
劇疵
【1】严重的过失。《宋书·律历志下》:“至若立圓舊誤﹐{張衡}述而弗改﹐{漢}時斛銘﹐{劉歆}詭謬其數﹐此則算氏之劇疵也。”
劇通科-汉语大词典
劇通科
【1】俗称“檢場的”。京剧班社的舞台工作人员。为七行七科之一。任务是在排演演出时搬置桌椅道具,协助演员穿脱服装,撒放火彩等。
劇寇-汉语大词典
劇寇
【1】犹剧贼。《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秦王}數平劇寇﹐功冠天下。”{宋}{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朝廷命臣等﹐兼領四路﹐以禦劇寇。”
劇權-汉语大词典
劇權
【1】大权,重权。{宋}{苏舜钦}《酬长安侍读叶丈》诗:“公鎮西都擁劇權﹐遠嗟窮苦寄新篇。”{宋}{王禹偁}《让西京留守第二表》:“豈期陛下特委居留﹐仍加官秩﹐改功臣之懿號﹐付大尹之劇權。”
劇組-汉语大词典
劇組
【1】剧团中某一剧目的演出小组。{柯灵}《香雪海·我们曾经生活在泥淖里》:“上海人艺《夜店》剧组同志们:衷心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出色的创造。”
劇吏-汉语大词典
劇吏
【1】官府中处理烦剧事务的属吏。{唐}{韩愈}《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觀察使使劇吏案簿書﹐十日不得毫毛罪。”《类说》卷二一引《汉武帝故事》:“上謂妄言﹐欲誅之﹐{仲舒}懼﹐補劇吏以自效﹐乃用爲軍侯。”
劇辭-汉语大词典
劇辭
【1】见“劇詞”。
劇旁-汉语大词典
劇旁
【1】三面相通的道路。《尔雅·释宫》:“三達謂之劇旁。”{郝懿行}义疏:“劇旁者﹐《釋名》云:‘古者列樹以表道﹐道有夾溝以通水潦﹐恒見修治﹐此道旁轉多﹐用功稍劇也。’《詩·兔罝》正義引{孫炎}云:‘旁出歧多故曰劇。’按劇者﹐甚也﹐言此道歧多旁出轉甚也。”
劇氣-汉语大词典
劇氣
【1】气喘。{章炳麟}《文学说例》:“《顧命》‘陳教則肄肄不違’﹐{江氏}集注音疏謂:‘重言肄者﹐病甚氣喘而語吃。’其説是也﹐夫以劇氣蹇吃﹐猶無删削﹐是知佗篇記言﹐皆拪書本語﹐無一字出於史官潤色。”
劇敵-汉语大词典
劇敵
【1】犹劲敌。{唐}{元稹}《酬卢秘书》诗:“劇敵徒相軋﹐羸師亦自媒。”
加劇-汉语大词典
加劇
【1】谓使情况变得更为严重。{徐迟}《生命之树常绿》:“热带雨林﹐现在占世界森林的一半。但是人为的破坏正在加剧进行。”
勞劇-汉语大词典
勞劇
【1】繁重。亦指繁重的事务。《三国志·蜀志·杨仪传》:“初﹐{儀}爲先主尚書﹐{琬}爲尚書郎﹐後雖俱爲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周书·晋荡公护传》:“每思施寬惠下﹐輒抑而不行。遂使户口凋殘﹐征賦勞劇﹐家無日給﹐民不聊生。”{宋}{王安石}《解机务札子》:“徒以今年以來﹐疾病浸加﹐不任勞劇。”
勤劇-汉语大词典
勤劇
【1】勤苦辛劳。{唐}{韩愈}《清河张君墓志铭》:“營治勤劇﹐皆自君手﹐不假之人。”《宋书·竟陵王刘诞传》:“父{饒}﹐司空{誕}取爲府史﹐恒使入山圖畫道路﹐勤劇備至。”《南齐书·顾宪之传》:“竊尋民之多僞﹐實由{宋}季軍旅繁興﹐役賦殷重﹐不堪勤劇﹐倚巧祈優﹐積習生常﹐遂迷忘反。”《陈书·孝行传·殷不害》:“{不害}事老母﹐養小弟﹐勤劇無所不至。”
叢曹劇部-汉语大词典
叢曹劇部
【1】指官府里繁重的公务。{宋}{叶適}《<罗袁州文集>序》:“然士或去場屋久﹐叢曹劇部﹐眩其神明﹐錢穀之塵汙几硯﹐刑獄之腥衊階陛﹐官業雖登而文義耗矣。”
叢劇-汉语大词典
叢劇
【1】犹繁杂。{唐}{柳宗元}《万年令裴府君墓碣》:“陟{萬年}令﹐叢劇辨肅﹐談宴終日﹐人視之若居冗官然。”{清}{钱谦益}《太原府推官唐君墓志铭》:“又八年舉進士﹐除{太原}府推官。{太原}省會叢劇﹐奸利盤互﹐案治决遣﹐奮髥抵几﹐豪右莫不懾服。”【2】犹严重。形容程度深。《新唐书·杜中立传》:“答曰:‘轂下百司養名不肯事﹐如司農尤叢劇。陛下無遽信流言﹐假臣數月﹐事可濟。’”
平劇-汉语大词典
平劇
【1】即京剧。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北京}为{北平},故京剧当时亦称平剧。
幹劇-汉语大词典
幹劇
【1】谓处理繁剧的事务。《隋书·李孝贞传》:“{孝貞}無幹劇之用﹐頗稱不理﹐上譴怒之﹐勑御史劾其事﹐由是出爲{金州}刺史。”
地方劇-汉语大词典
地方劇
【1】见“地方戲”。
壯劇-汉语大词典
壯劇
【1】气势雄壮的舞台剧,喻壮观的事物或场面。{巴金}《神鬼人·鬼》:“我站在岸边﹐望着前面海跟风搏斗的壮剧。”{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凡百年來種種之壯劇﹐豈有他哉……英雄哉當如是也。”{茅盾}《虹》十:“时代的壮剧﹐就要在这东方的{巴黎}开演。”【2】亦称“[壯戲]”。壮族戏曲剧种。按流行地区可分为{广西}壮剧与{云南}壮剧。由壮族山歌﹑说唱发展而成。
增劇-汉语大词典
增劇
【1】加重;增多。{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一:“铁的冶金术愈见发达﹐农业愈见进展﹐而异民族的被同化者愈见加多﹐同族中的落伍者也愈见增剧﹐血族的成分渐渐稀薄了下来。”{叶圣陶}《未厌集·苦辛》:“她的衰病﹐或许因为心境较为愉快而不见增剧﹐甚或反见轻减吧。”
史劇-汉语大词典
史劇
【1】历史剧。以历史为题材的戏剧。{郭沫若}《<孔雀胆>二三事》:“以其史学的立场来指斥史剧的本事﹐那是不免把科学和艺术混同了。”{阿英}《戎行兼言艺文事》:“初见面﹐他就要去了我在{上海}‘孤岛’时期为宣传抗日赶写的《碧血花》……等{南明}史剧。”
吉劇-汉语大词典
吉劇
【1】戏曲剧种。因流行于{吉林},故称。一九五九年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评剧的表演方法发展而成。主要腔调有柳腔和咳调,脚色分行同京剧基本相似。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吕劇-汉语大词典
吕劇
【1】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及{江苏}﹑{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区。是从说唱的琴书(坐腔扬琴)发展而成。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等,伴奏乐器以坠琴﹑扬琴﹑二胡﹑三弦为主,曲调明朗轻快。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传统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等。解放后,编演有现代剧目《李二嫂改嫁》等。
啞劇-汉语大词典
啞劇
【1】不用对话或歌唱而只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中世纪以后除独立表演外,又被即兴喜剧﹑假面剧﹑芭蕾等吸收为表演手段之一。{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九:“虽然大家都认识﹐却没有谁和谁谈话。仿佛这一间会议室﹐正在演着一幕苦闷的哑剧。”
啞雜劇-汉语大词典
啞雜劇
【1】{宋}杂戏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繼有二三瘦瘠﹐以粉塗身﹐金睛白面﹐如髑髏狀﹐繫錦繡圍肚看帶﹐手執軟仗﹐各作魁諧趨蹌﹐舉止若排戲﹐謂之‘啞雜劇’。”
喜劇-汉语大词典
喜劇
【1】借指令人高兴或感到可笑的事情。{巴金}《小骗子》:“至于我呢﹐我倒要同情受害的人。这不是喜剧﹐这是悲剧。”【2】戏剧类别之一。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台词风趣,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轻松圆满。{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朱光潜}《谈美感教育》:“丑陋乖讹通常只引起嫌恶﹐喜剧却叫我们在丑陋乖讹中见出新鲜的趣味。”{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三章:“那真正会得表演喜剧的人(如{卓别林})﹐倒是大部借用悲剧的动作的。”
嘲劇-汉语大词典
嘲劇
【1】嘲笑。{宋}{陈造}《饯寄定海交代》诗:“賴今遺愛地﹐一一可矜式。政恐效{西子}﹐美顰得嘲劇。”
困劇-汉语大词典
困劇
【1】极端困苦。《新唐书·韩愈传》:“况以三小州殘弊困劇之餘而當天下全力﹐其敗可立而待也。”
街頭劇-汉语大词典
街頭劇
【1】街头广场演出的短剧。也称广场剧。具有活泼的形式和战斗的内容,便于配合形势需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沙汀}《困兽记》一:“等到第五天上﹐因为适逢赶场﹐《放下你的鞭子》这幕街头剧便在市上公演出来。”{周文}《大众化运动历史的鸟瞰》一:“在戏剧方面﹐当时{上海}工人区域﹐曾经出现了草台班式的‘蓝衣剧团’﹐街头剧随之而产生。”
衝劇-汉语大词典
衝劇
【1】冲要烦剧。{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革陋规》:“如衝劇之區﹐供應浩繁。”
徽劇-汉语大词典
徽劇
【1】{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徽腔”﹑“徽调”或“二黄调”。曾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明}末{清}初﹐“徽州”﹑“青阳”﹑“四平”等声腔受昆曲影响,形成了昆弋腔。后又和北方南来的西秦腔相互影响,形成以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戲”。它的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清}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乾隆}﹑{嘉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技巧,逐渐演变为京剧,而{安徽}当地的徽调反趋衰落。解放后,经积极抢救,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定名为“徽劇”。
影調劇-汉语大词典
影調劇
【1】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以当地皮影戏的腔调为基础﹐吸取了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于一九五八年后逐渐形成。
多幕劇-汉语大词典
多幕劇
【1】分做若干幕演出的大型戏剧,一般较独幕剧人物多,情节复杂。按分幕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三幕剧﹑四幕剧﹑五幕剧等。
舞劇-汉语大词典
舞劇
【1】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廣播劇-汉语大词典
廣播劇
【1】专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主要运用对白﹑音乐和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有时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情。
廣場劇-汉语大词典
廣場劇
【1】即街头剧。一种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适合广场﹑街头宣传演出的戏剧形式。
廣劇-汉语大词典
廣劇
【1】犹浩繁。《新唐书·殷侑传》:“{元和}八年﹐{回鶻}請和親﹐朝庭以仰費廣劇﹐欲紓以期。”
宂劇-汉语大词典
宂劇
亦作“[冗劇]”【1】繁重。亦指繁重的职务。《明史·蹇义传》:“今黄髮危齒﹐不宜復典冗劇﹐傷朝廷優老待賢之禮。”
寇劇-汉语大词典
寇劇
【1】强贼大盗。《後汉书·宦者传序》:“敗國蠹政之事﹐不可單書。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窮棲﹐寇劇緣閒﹐摇亂區{夏}。”{李贤}注:“寇盜劇賊緣閒隙而起也。”
寖劇-汉语大词典
寖劇
【1】谓疾病逐渐严重。{唐}{郭彖}《睽车志》卷五:“〔{靳瑶}〕妻遽得心痛﹐寖劇不省人﹐輿歸即死。”{明}{宋濂}《故陈夫人赵氏石表辞》:“{趙氏}懼貽予憂﹐不敢以疾告﹐已而疾寖劇。”{清}{魏源}《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十四年夏四月﹐君疾寖劇﹐乃復請假﹐而竟不起。”
幻劇-汉语大词典
幻劇
【1】魔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寒月芙蕖》:“初來輒對人作幻劇﹐市人争貽之。”
理繁剚劇-汉语大词典
理繁剚劇
【1】见“理劇剸繁”。
理劇-汉语大词典
理劇
【1】治理繁难事务。{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暫過雲亭﹐乘軒之望可知;且詣中軍﹐理劇之才有屬。”《後汉书·赵憙传》:“{荆州}牧奏{憙}才任理劇﹐詔以爲{平林侯}相。”《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初﹐{遼}主知翰林學士{室昉}有理劇才﹐改{南京}副留守﹐决獄平允﹐人皆便之。”《北史·裴侠传》:“〔{俠}〕子{祥}﹐性忠謹﹐有理劇才。”
理劇剸繁-汉语大词典
理劇剸繁
亦作“[理繁剚劇]”【1】治理繁乱事务。{宋}{王禹偁}《上宰相免判吏部内曹启》:“伏念某比乏時才﹐濫塵清列﹐蒼苔紅藥﹐但遵四禁之文﹐理劇剸繁﹐久絶五花之判。”{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理繁剚劇﹐萬夫之稟﹐一目十行﹐五官並用﹐無留牘﹐無遁情。”
材劇志大-汉语大词典
材劇志大
【1】才智多,志向大。《荀子·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
杭劇-汉语大词典
杭劇
【1】地方戏名。旧名“武林班”。此剧系由{杭州}等地曲艺发展而成,流行于{浙江省}{杭嘉湖}一带。
桂劇-汉语大词典
桂劇
【1】{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及{湖南}﹑{广东}的部分地区。腔调以皮黄为主,也兼唱昆腔﹑高腔的部分曲调。
案劇-汉语大词典
案劇
【1】谓处理繁重的政务。《後汉书·循吏传·卫飒》:“{建武}二年﹐辟大司徒{鄧禹}府。舉能案劇﹐除侍御史﹐{襄城}令。”
楚劇-汉语大词典
楚劇
【1】戏曲剧种之一,由{湖北}{黄冈}﹑{孝感}一带的花鼓戏发展而成,流行于{湖北}以及{江西}的部分地区。
樞劇-汉语大词典
樞劇
【1】谓机要而繁重。《新唐书·儒学传中·徐齐聃》:“{齊聃}善文誥﹐帝愛之﹐命侍皇太子及諸王屬文﹐以職樞劇﹐許間日一至。”
機劇-汉语大词典
機劇
【1】机要事务。《新唐书·奸臣传上·许敬宗》:“{高麗}之役﹐太子監國{定州}﹐{敬宗}與{高士亷}典機劇。”
狂劇-汉语大词典
狂劇
【1】迅猛。{唐}{韩愈}《和侯协律咏笋》:“狂劇時穿壁﹐羣强幾觸藩。”
獨幕劇-汉语大词典
獨幕劇
【1】戏剧形式之一。全剧事件在一幕内完成。{{曹禺}{陈白尘}等}《<独幕剧选(五四﹑五五年)>序》:“独幕剧和小型歌剧(戏曲)的体裁﹐形式短小﹐情节单纯……它不是无选择地描写某个运动某个事件的全部过程中的一切细节﹐而是抓取具有典型特征的某一生活片断和某一情节﹐加以戏剧性的表现。”
戲劇性-汉语大词典
戲劇性
【1】谓离奇﹐不平常。{金河}《重逢》:“祝贺你和{叶卫革}的重逢!不过﹐十年风雨﹐你们彼此的变化却这样富有戏剧性!”{老舍}《四世同堂》五一:“那本来渺小而愿装出伟大的样子的军人们﹐每逢作一件事﹐无论是多么小的事﹐都要有点戏剧性﹐好把屁大的事情弄得有声有色。”
戲劇-汉语大词典
戲劇
【1】儿戏;游戏。{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李}({李清照})所舉當時戲劇﹐又有打褐﹑大小猪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等﹐今絶不知何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秉火照視﹐則牆隅緑錦袱包一銀船﹐左右有四輪﹐蓋外祖家全盛時兒童戲劇之物。”{唐}{杜牧}《西江怀古》诗:“{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箠更荒唐。”{宋}{洪迈}《夷坚甲志·仓卒有智》:“{秀州}士大夫家一小兒﹐纔五歲﹐因戲劇﹐以首入搗藥鐵臼中﹐不能出。”【2】通过演员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的总称。按情节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孙犁}《秀露集·戏的梦》:“戏剧演完﹐我记不清故事的情节﹐因为它的情节非常支离。”【3】指剧本。{老舍}《月牙集·不成问题的问题》:“据他自己说﹐他会雕刻﹐会作画﹐会弹古琴与钢琴﹐会作诗﹑小说与戏剧。”【4】指玩具。{明}{焦竑}《焦氏笔乘·处世》:“覩金珠珍玩﹐當如小兒之弄戲劇﹐方雜然前陳﹐疑若可悦﹐及委之以去﹐了無顧戀。”
正劇-汉语大词典
正劇
【1】戏剧的一种类型。兼有悲剧与喜剧的因素,而不受喜剧﹑悲剧特征的严格约束。以表现严肃的冲突为内容,剧中矛盾复杂,但有时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其理论的首创者{法国}{狄德罗}曾称之为“严肃的喜剧”。十九世纪之后,正剧成为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武劇-汉语大词典
武劇
【1】以武功为主的戏。亦以喻战争场面。{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一节:“历史上所谓‘海盜’和‘水寇’﹐曾演过无数的武剧。”
歷史劇-汉语大词典
歷史劇
【1】指以史实或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曹禺}的《王昭君》等。
曲劇-汉语大词典
曲劇
【1】由曲艺发展而成的新型戏曲,有{北京}曲剧﹑{河南}曲剧﹑{安徽}曲子戏等。亦专指{北京}曲剧。
昆劇-汉语大词典
昆劇
【1】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省}南部的称南昆,流行于{北京市}﹑{河北省}的称北昆。用昆腔演唱,故称。又称昆曲。{巴人}《况锺的笔》:“看了昆剧《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况锺}那支三落三起的笔。”
晉劇-汉语大词典
晉劇
【1】{山西}的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个剧种的合称。系解放后所定名称,过去有一时期曾用以特指中路梆子。
書齋劇-汉语大词典
書齋劇
【1】即案头剧。一种不适宜演出,只供阅读欣赏的文学剧本。
活報劇-汉语大词典
活報劇
【1】用速写手法及时反映时事的戏剧形式。简称“活报”,意为活的报纸。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多在街头﹑广场演出。{方之}《内奸》:“那些无所事事而对八个戏又看腻了的人﹐都纷纷聚拢来看这场街头活报剧。”
沈劇-汉语大词典
沈劇
【1】谓病情沉重,病势加剧。《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當醜徒干紀之際﹐屬先皇違豫之初﹐罹此震驚﹐遂至沈劇。”
治劇-汉语大词典
治劇
【1】谓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懷理煩治劇之才﹐而屢試或艱於一售。”{宋}{王安石}《送梅龙图》诗:“謨明久合分三府﹐治劇聊須試一方。”《汉书·酷吏传·尹赏》:“左馮翊{薛宣}奏{賞}能治劇﹐徙爲{頻陽}令。”
活劇-汉语大词典
活劇
【1】实际发生的带有戏剧性的事件。{叶圣陶}《倪焕之》二二:“东方大都市{上海}﹐前一天正演过暴露了人类兽性﹑剥除了文明面具的活剧。”{茅盾}《子夜》三:“可是此刻先跟我去看一件事--不!一幕活剧!”{吴沃尧}《<两晋演义>序》:“自{周}{秦}迄今﹐二千餘年﹐歷姓邅代﹐紛争無已﹐遂演出種種活劇﹐誠有令後人追道之猶爲之怵心膽﹑動魂魄者。”
湖劇-汉语大词典
湖劇
【1】戏曲剧种名。流行于{浙江省}{湖州市}一带。因由当地滩簧和民歌发展而成,故旧名又叫“湖州灘簧”。
清唱劇-汉语大词典
清唱劇
【1】一种大型的供合唱队演唱的乐曲,叙事成分占主要地位,但不像歌剧那样有戏剧性的表演。
淮劇-汉语大词典
淮劇
【1】也称江淮戏。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省}北部﹑{上海市}以及{安徽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淮阴}﹑{盐城}﹑{阜宁}一带。由当地民间曲艺“门谈词”和敬神的香火戏相结合,并吸收了徽剧的表演方法和剧目发展而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湘劇-汉语大词典
湘劇
【1】{湖南省}主要剧种之一,分{长沙}湘剧,{衡阳}湘剧﹑{常德}湘剧等。
温州雜劇-汉语大词典
温州雜劇
【1】即南戏。也叫“永嘉杂剧”。{明}{祝允明}《猥谈》:“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温州雜劇。”
滑稽劇-汉语大词典
滑稽劇
【1】犹闹剧。亦比喻滑稽可笑的事物。{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无论如何﹐{苏峰氏}所豫想的‘{元}人著作的{宋}版’这滑稽剧﹐是未必能够开演的。”{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埃娥》:“她呆立着视察这一幕滑稽剧的表演﹐无限的伤心﹐不禁的淌下泪来。”
漢劇-汉语大词典
漢劇
【1】{湖北}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湖北}全省和{河南}﹑{陕西}﹑{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约有二百多年历史。主要腔调为西皮和二黄,对京剧﹑湘剧﹑川剧﹑赣剧等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影响。
演劇-汉语大词典
演劇
【1】演戏。{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选剧》:“所可惜者﹐演劇之人美﹐而所演之劇難得盡美。”{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京師伶人{許雲亭}名冠一時﹐群翰林慕之﹐糾金演劇。”{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我家以演剧为业是你所知道底。”【2】演出的剧目。{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双槐岁钞》:“又弋腔演劇有《拾釧記》﹐亦曰《法門寺》。”
滬劇-汉语大词典
滬劇
【1】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抗{日}战争后定名为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潮劇-汉语大词典
潮劇
【1】戏曲剧种。形成于{明}代中叶,当时称潮调。保留了很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和{明}代弋阳腔的唱法。传统剧目有《陈三五娘》等。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和{福建}南部。{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也有演出。
激劇-汉语大词典
激劇
【1】迅速而猛烈。{{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五节:“如果上升与下降都激剧增加……最后会爆发各种形式的战乱。”
新劇-汉语大词典
新劇
【1】指我国早期的话剧。相对旧剧而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曲阜第二师范﹐前因演《子见南子》新剧﹐惹起{曲阜}{孔氏}族人反对﹐向教育部呈控该校校长{宋还吾}。”【2】新编的戏剧。{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觀近日之新劇﹐非新劇也﹐皆老僧碎破之衲衣﹐醫士合成之湯藥﹐取衆劇之所有﹐彼割一段﹐此割一段﹐合而成之。”
脱剥雜劇-汉语大词典
脱剥雜劇
【1】指{元}曲中的武戏。{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我試數幾段脱剥雜劇﹐做一段老令公刀對刀﹐{小尉遲}鞭對鞭。”
歌舞劇-汉语大词典
歌舞劇
【1】歌舞戏。参见“[歌舞戲]”。
歌劇-汉语大词典
歌劇
【1】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中国}{宋}{元}以来的戏曲﹐也属于歌剧性质。
殷劇-汉语大词典
殷劇
【1】繁剧。指繁忙重要的事务。{唐}{苏颋}《魏悫太子司议郎制》:“{魏慤}措心和暢﹐祗事清審﹐擢選殊尤﹐早從殷劇。”
煩劇-汉语大词典
煩劇
【1】繁重。《汉书·食货志下》:“民摇手觸禁﹐不得耕桑﹐繇役煩劇﹐而枯旱蝗蟲相因。”《北齐书·孙搴传》:“〔{孫搴}〕又能通{鮮卑}語﹐兼宣傳號令﹐當煩劇之任﹐大見賞重。”《儒林外史》第七回:“况我看見你不喜理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2】指繁重的事务。{晋}{葛洪}《抱朴子·百里》:“州牧郡守﹐操綱舉領﹐其官益大﹐其事愈優﹐煩劇所鍾﹐其唯百里衆役於是乎!”{宋}{曾巩}《知开封府制》:“尹正之寄﹐非仁篤公勇﹐材任煩劇﹐不能稱其職。”{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苟當其能﹐則終身處於煩劇而不以爲勞﹐安於卑瑣而不以爲賤。”
急劇-汉语大词典
急劇
【1】迅猛剧烈;疾速。{峻青}《黎明的河边·烽火山上的故事》:“我愤怒得脑袋像要爆炸开来﹐心在急剧的狂跳。”{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我们{中国}也处在急剧的变动中间。”{梁斌}《播火记》四十:“两个人迈道急剧的脚步走到跟前。”
惡作劇-汉语大词典
惡作劇
【1】令人难堪的戏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觀其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者﹐而牆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宋}{杨万里}《宿潭石步》诗:“天公嚇客惡作劇﹐不相關白出不測。”{鲁迅}《书信集·致姚克》:“{天津}报上﹐谓我已生脑炎﹐致使吾友惊忧﹐可谓恶作剧。”
惡劇-汉语大词典
惡劇
【1】恶作剧。{许地山}《集外·狐仙》:“你听了那男子的情话﹐看了那爱情底恶剧没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前行百餘步﹐{韋}知其盜也﹐乃彈之﹐正中其腦。僧初不覺。凡五發中之﹐僧始捫中處﹐徐曰:‘郎君莫作惡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饕》:“叟吐矢躍起﹐鼓掌曰:‘初會面﹐何便作此惡劇?’”{宋}{苏轼}《白水山佛迹岩》诗:“山靈莫惡劇﹐微命安足賭。”
悲劇-汉语大词典
悲劇
【1】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如《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等。【2】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田汉}《咖啡店的一夜》:“我家里也有过几次变故﹐但都不算我自己演出来的悲剧。”{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过去打仗也好﹐现在搞工业也好﹐我都不喜欢站在旁边打边鼓﹐而喜欢当主角﹐不管我将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
悲喜劇-汉语大词典
悲喜劇
【1】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但情调近于喜剧。亦用以比喻悲伤和欢乐的生活经历。{王蒙}《火之歌》:“一九七五年的这个冬夜﹐当他回顾二十三年的脚步的时候……真是一出滋味百般的悲喜剧啊!”
慘劇-汉语大词典
慘劇
【1】极为惨痛的事情。{巴金}《灭亡》第一章:“一幕可怕的惨剧又在他底眼前开演了。”{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三篇:“死難之多﹐洵爲吾黨革命以來之慘劇云。”【2】极为剧烈。{辕孙}《露西亚虚无党》:“抑我更有痛於心者﹐則世界之風潮﹐薄於我{亞}東大陸者﹐至今日已極慘劇。”
祁劇-汉语大词典
祁劇
【1】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零陵}﹑{郴州}﹑{黔阳}一带,以唱高腔和南北路(皮黄)为主。
碎劇-汉语大词典
碎劇
【1】杂乱繁重。《魏书·术艺传·蒋少游》:“雖有文藻﹐而不得伸其才用﹐恒以剞劂繩尺﹐碎劇怱怱﹐徙倚園湖城殿之側﹐識者爲之歎慨。”《北史》本传作“碎據”。
睦劇-汉语大词典
睦劇
【1】{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淳安}(旧属{睦州})﹑{常州}﹑{开化}一带,与黄梅戏同渊源于{湖北}采茶调。原名三脚戏或三脚班,解放后定名为睦剧。
白劇-汉语大词典
白劇
【1】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一个剧种。《人民日报》1975.6.15:“〔白剧〕是在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曲艺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剧种﹐唱腔比较丰富。”
疲劇-汉语大词典
疲劇
【1】非常疲劳。{宋}{王安石}《次韵信公石枕蕲簟》:“燭龍中天進無力﹐客主敲然各疲劇。”《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耶律伊都}曰:‘我軍未集﹐人馬疲劇﹐未可戰也。’”
要劇-汉语大词典
要劇
【1】重要而繁剧。《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其場院要劇之官﹐必盡一時之選。”{唐}{白居易}《策林·大官乏人》:“如此則良能之材必足用矣﹐要劇之職不乏人矣。”{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一·侍从官》:“如御史中丞﹑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俱要劇﹐尚不在此數。”【2】指要职。《新唐书·李绛传》:“洎{林甫}﹑{國忠}得君﹐專引傾邪之人﹐分總要劇。”{宋}{欧阳修}《与刁景纯学士书》:“丈丈位望並隆﹐然平生亦嘗坎軻﹐數年以來﹐方履亨塗﹑任要劇。”【3】指政务烦剧的重要部门或地区。{宋}{陆游}《给事中制》:“惟精敏不懈可以統治要劇﹐惟剛方不苟可以辨白是非。”{宋}{曾巩}《贺台州曾直阁启》:“早踐清華﹐屢當要劇;民依愷悌之政﹐吏畏道德之威。”
笑劇-汉语大词典
笑劇
【1】喜剧之一种﹐以滑稽情节﹑笑闹场面揭示剧中人物行为的矛盾。也称趣剧﹑闹剧。亦比喻滑稽可笑的场面。{鲁迅}《书信集·致姚克》:“那些官儿﹐也一定是笑剧中的脚色。”
篤劇-汉语大词典
篤劇
【1】十分厉害。常谓病之危急。{汉}{王充}《定贤》:“譬猶醫之治病也﹐有方篤劇猶治﹐無方毚微不愈。”{汉}{王充}《论衡·率性》:“古貴良醫者﹐能知篤劇之病所從起﹐而以針藥治而已之。”
簡劇-汉语大词典
簡劇
【1】简单和繁重。{唐}{白居易}《陈中师除太常少卿制》:“官無卑崇﹐事無簡劇﹐如玉在佩﹐動必有聲﹐爲時所稱。”{明}{文徵明}《叙送周君天保》:“然縣有遠近﹐地有厚薄﹐事有簡劇。”
衆劇-汉语大词典
衆劇
【1】繁重。《後汉书·和帝纪》:“{幽}﹑{并}﹑{涼州}﹑户口率少﹐邊役衆劇。”
粤劇-汉语大词典
粤劇
【1】我国戏曲剧种之一, 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华侨居住地区也常有演出。为我国南方一大剧种。腔调以梆子﹑西皮﹑二黄等为主。
艱劇-汉语大词典
艱劇
【1】困难而繁重。{郭沫若}《沸羹集·答费正清博士》:“政治的民主化与产业的现代化必须同时进行﹐这实在是很艰剧的工作。”《宋书·刘锺传》:“{高祖}每有戎事﹐{鍾}不辭艱劇﹐專心盡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