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劍)是什么意思
三尺劍-汉语大词典
三尺劍
【1】古剑长凡三尺,故称。《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唐}{杜甫}《重经昭陵》诗:“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宋}{张元幹}《贺新郞·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莽莽神州﹐天地邱墟。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
一劍之任-汉语大词典
一劍之任
【1】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尉缭子·武议》:“臨難決疑﹐揮兵指刃﹐此將事也;一劍之任﹐非將事也。”【2】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战国策·齐策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於壇位之上。”《燕丹子》卷上:“{秦}貪我賂﹐而信我辭﹐則一劍之任﹐可當百萬之師。”
七星劍-汉语大词典
七星劍
【1】古宝剑,有七星图纹。《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二人飲食畢﹐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此吾前君之劍﹐中有七星﹐價直百金﹐以此相答。’”{唐}{袁郊}《红线》:“見{田}親家翁正於帳内﹐鼓趺酣眠﹐頭枕文犀﹐髻包黄縠﹐枕前露一七星劍。”《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頭盔似雪﹐衣甲如銀﹐穿一抹線皂靴﹐手仗七星寶劍。”
三劍-汉语大词典
三劍
【1】三把宝剑。《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爲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畢成﹐{風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悦。”【2】谓天子﹑诸侯﹑庶人之剑。《庄子·说剑》:“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上方劍-汉语大词典
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宋}{陆游}《书志》诗:“鑄爲上方劍﹐釁以佞臣血。”《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獄中﹐終難自默﹐願借上方劍斬之。”{明}{无名氏}《飞丸记·公館言情》:“新授上方劍﹐么魔誰敢縱!”【2】现多称“上方寶劍”。用以比喻來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达理}《路障》六:“{秦越}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上方寶劍-汉语大词典
上方寶劍
【1】见“上方劍”。
五劍-汉语大词典
五劍
【1】指{春秋}时{越王}{元常}使{欧冶子}所造的五把宝剑,其名为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東帶{若邪溪}﹐《吴越春秋》所謂{歐冶}涸而出銅﹐以成五劍。”
丸劍-汉语大词典
丸劍
【1】古代杂技名。表演时使用铃和剑。《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张铣}注:“丸﹐鈴也。揮霍﹐鈴劍上下貌。”{唐}{元稹}《西凉伎》诗:“前頭百戲競撩亂﹐丸劍跳躑霜雪浮。”{南朝} {宋}{鲍照}《舞鹤赋》:“巾拂兩停﹐丸劍雙止。”
十年磨劍-汉语大词典
十年磨劍
【1】{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爲不平事?”后因以“十年磨劍”比喻多年刻苦磨练。{清}{朱彝尊}《解珮令·自题词集》词:“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
千金劍-汉语大词典
千金劍
【1】极贵重的剑。{汉}{刘向}《新序·节士》:“{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劍兮帶坵墓。”{唐}{温庭筠}《奉天西佛寺》诗:“宗臣欲舞千金劍﹐追騎猶觀七寶鞭。”{明}{何景明}《赠别孟望之》诗之四:“我有千金劍﹐經天决浮雲。”《吕氏春秋·异宝》:“〔{伍員}〕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願獻之丈人。’”
南劍三先生-汉语大词典
南劍三先生
【1】指{宋}{杨时}﹑{罗从彦}﹑{李侗}。三人皆{南剑}人,相师承,攻二{程}之学,故称。{黄宗羲}等 《宋元学案·豫章学案》“{羅從彦}﹐字{仲素}﹐{南劍}人。”{清}{冯云濠}注:“先生師事{龜山}﹐而{李文靖}又師先生。{陳直齋}曰:‘此所謂{南劍}三先生者也。’”
匣劍-汉语大词典
匣劍
亦作“[匣劒]”【1】喻指被埋没的人才。(1)典出《晋书·张华传》。{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未知匣劍何時躍,但恐鉛刀不再銛。”参见“[豐城劍]”。(2)典出{晋}{王嘉}《拾遗记·颛顼》。{梁启超}《雷庵行》:“先生匣劍時一鳴,龍嘯天空秋水薄。”参见“[匣裏龍吟]”【2】把宝剑藏在匣里。亦指带剑。{唐}{封敖}《与吐蕃赞普书》:“■弓匣劒﹐無聞戰伐之音;被野緑原﹐不廢耕耘之具。”{清}{李渔}《奈何天·逼嫁》:“因有個同年兄弟在這{荆楚}爲官﹐故此匣劍■琴﹐遠來相訪。”{清}{黄轩祖}《游梁琐记·裕州刀匪》:“匣劍而行﹐宿{魯山}城南。”【3】匣中的宝剑。{唐}{杜甫}《又上後园山脚》诗:“憂來杖匣劍﹐更上林北岡。”
匣劍帷燈-汉语大词典
匣劍帷燈
【1】剑在匣中,灯在帷里,灯光剑气若隐若现。诗文传记中写景﹑叙事﹑状物有若隐若现之妙者,常以“匣劍帷燈”为评语。亦用以形容事情无法掩盖或故露消息引人注意。语本《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爲飾,雜廁五色琉璃爲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唐文治}《国文经纬贯通大义》:“匣劍帷燈法。”
仗劍-汉语大词典
仗劍
【1】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清}{戴名世}《窦成传》:“{成}仗劍從軍﹐爲小卒﹐無所知名。”{唐}{韩偓}《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劍夜巡城﹐衣襟滿霜霰。”
伏劍-汉语大词典
伏劍
【1】以剑自刎。{三国} {魏}{曹植}《七启》:“故{田光}伏劍於北{燕}﹐{公叔}畢命於西{秦}。”《左传·襄公三年》:“{魏絳}至﹐授僕人書﹐將伏劍。”{清}{钱谦益}《母刘氏仍前赠》:“古之賢母﹐望倚門而辭伏劍者﹐無不教其子以作忠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田中}〕後知力不可報﹐密爲遺表﹐伏劍而終。”
佩劍-汉语大词典
佩劍
【1】腰间佩带的剑。{元}{杨载}《次韵袁伯长》:“佩劍黄金環﹐咀丹白玉盤。”{唐}{杜甫}《人日》诗之二:“佩劍衝星聊暫拔﹐匣琴流水自須彈。”
借劍殺人-汉语大词典
借劍殺人
【1】见“借刀殺人”。
借劍-汉语大词典
借劍
【1】《汉书·朱云传》载{云}谓{成帝}曰:“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佞臣指帝师{安昌侯}{张禹}。后因以“借剑”指廷臣犯颜直谏,请诛奸邪。《明史·王汝训传》:“直犯乘輿﹐屢荷優容。稍涉當塗﹐旋遭擯斥。言官不難於批鱗﹐而難於借劍﹐此何爲也?”
倚天劍-汉语大词典
倚天劍
【1】形容极长的剑。语本{宋玉}《大言赋》:“方地爲車,圓天爲蓋,長劍耿耿倚天外。”{唐}{李白}《司马将军歌》:“手中電曳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唐}{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劍﹐彎落月之弓。”{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元無倚天劍﹐可斷扶桑枝。”
健劍-汉语大词典
健劍
【1】锐利的剑。{唐}{温庭筠}《懊恼曲》:“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劍刜鐘鉛繞指。”
儀劍-汉语大词典
儀劍
【1】仪卫所持之剑。亦借指仪卫中之捧剑者。{宋}{范成大}《白玉楼步虚词序》:“侍衛可見者:靈官法服騎而夾侍二人﹑力士黄麾前導二人﹐儀劍四人。”
冠劍-汉语大词典
冠劍
【1】古代官员戴冠佩剑,因以“冠劍”指官职或官吏。{宋}{司马光}《楚宫行》:“滿朝冠劍東方明﹐宫門未啓君朝醒。”{南朝} {梁}{江淹}《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常欲永辭冠劍﹐弋釣畎壑。”
刀劍-汉语大词典
刀劍
【1】泛指武器。《水浒传》第一一五回:“{張横}睁開眼﹐看了{宋江}並衆將﹐刀劍如林﹐軍士叢滿。”【2】刀和剑。古代兵器。《史记·春申君列传》:“{趙}使欲夸{楚}﹐爲瑇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汉书·循吏传·龚遂》:“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
刀頭劍首-汉语大词典
刀頭劍首
【1】极喻危险的境遇。{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诗之五:“刀頭劍首度冬春﹐欲殺何當有百身。”
刀山劍樹-汉语大词典
刀山劍樹
【1】喻极危险的境地。{清}{遯庐}《童子军·谋劫》:“準在明日三更向後﹐到那刑部衙門裏面﹐把俺{吴先生}從那刀山劍樹之中﹐奪到這化日光天之下便了。”京剧《乌龙院》第四场:“多承{公明}哥哥大恩搭救我等﹐特地前来相谢﹐纵然刀山剑树﹐俺{刘唐}何惧!”【2】为古代酷刑。《宋史·刘鋹传》:“〔{劉鋹}〕作燒煑剥剔﹐刀山劍樹之刑﹐或令罪人鬭虎抵象。”【3】佛教语。地狱酷刑之一。《阿含经·九众生居品》:“設罪多者當入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敦煌变文集·目连救母变文》:“{目連}問曰:‘此箇名何地獄?’{羅察}答言:‘此是刀山劍樹地獄。’”{明}{袁宏道}《与聂化南书》:“敗却鐵網﹐打破銅枷﹐走出刀山劍樹﹐跳入清涼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辩正论》八注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康阿得》:“{康阿得}死三日……凡見十獄﹐各有楚毒﹐獄名‘赤沙’﹑‘黄沙’﹑‘白沙’﹐如此‘七沙’﹐有刀山劍樹﹐抱赤銅柱。”
刀槍劍戟-汉语大词典
刀槍劍戟
【1】泛指武器。《西湖二集·觉闍黎一念错投胎》:“刀槍劍戟﹐打就一副身軀。”
刀光劍影-汉语大词典
刀光劍影
【1】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哈华}《悼念闻捷》诗:“蜂拥的叛匪纵马扬鞭﹐风尘里闪着刀光剑影。”{闻哨}《大型泥塑<农奴愤>想到的》:“通过这些形象和场景﹐人们清晰地看见了阶级斗争的刀光剑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诗:“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火阵﹐但日夜都在攻打厮杀。”《解放军报》1976.12.16:“四人帮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进一步擦亮了我们的眼睛。”
别劍-汉语大词典
别劍
【1】喻夫妻生离死别。语本{南朝}{宋}{鲍照}《赠故人马子乔》诗之六:“雙劍將别離,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雌沈{吴}江裏,雄飛入{楚}城。{吴}江深無底,{楚}闕有崇扃。一爲天地别,豈直限幽明?”按,{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谓,{楚}人{干将}﹑{莫邪}曾造雌雄之剑。{唐}{杨衡}《夷陵郡内叙别》诗:“分鸞豈遐阻﹐别劍念相尋。”{唐}{岑参}《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之二:“遽聞傷别劍﹐忽復嘆藏舟。”
利劍-汉语大词典
利劍
【1】锋利的剑。{汉}{王充}《论衡·率性》:“世稱利劍有千金之價﹐{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张铁珊}《在非洲密林中·美丽的非洲》:“成年的剑麻象是一束插在瓶里的利剑﹐那一柄柄绿色的长剑伸向四方。”《公羊传·宣公六年》:“吾聞子之劍﹐蓋利劍也。子以示我﹐吾將觀焉。”
刺劍-汉语大词典
刺劍
【1】击剑。《史记·刺客列传》:“{魯句踐}已聞{荆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
刻舟求劍-汉语大词典
刻舟求劍
【1】《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契,一本作“刻”。后因以“刻舟求劍”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红楼梦》第一二〇回:“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夏衍}《解放思想团结前进》:“文学艺术工作者必须正视我国当前迅速变化的实际﹐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刻舟求剑。”{宋}{陆游}《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劍﹐固匪通材。”
蒯劍-汉语大词典
蒯劍
【1】草绳缠柄的剑。{清}{曹寅}《呼卢歌》:“{程不識}﹐{郭細侯}﹐秃纓蒯劍徒悠悠。”
劍-汉语大词典
劍
“[剑]”的繁体字。《廣韻》居欠切,去梵,見。【1】古兵器名。属短兵器。两面有刃,中间有脊,短柄。参阅《周礼·考工记·桃氏》。《管子·地数》:“{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劍﹑鎧﹑矛﹑。”{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衆﹐五年之中﹐而成帝業。”{唐}{韩愈}《董公行状》:“置腹心之士﹐幕於公庭廡下﹐挾弓執劍以須。”{{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他穿着{越国}文官的朝服﹐戴冠佩剑。”【2】指剑术。《庄子·说剑》:“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史记·项羽本纪》:“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宋}{陆游}《醉歌》:“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3】用剑刺杀。《东观汉记·寇恂传》:“〔{賈復}〕謂左右曰:吾今見{恂}﹐必手劍之。”{晋}{潘岳}《马汧督诔序》:“〔{司馬叔持}〕白日於都市手劍父讎﹐視死如歸。”《新唐书·刘德威传》:“{隋}{大業}末﹐從{裴仁基}討{淮}賊﹐手劍賊酋﹐傳行在。”{宋}{王禹偁}《霍光论》:“{吴起}﹐一將軍也﹐劍其妻﹐而《史記》壯之。”【4】指用剑割削。{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相如}﹐你若保主公無事回還﹐我面搽紅粉﹐劍去髭鬢也。”【5】挟;抱。《礼记·曲礼上》:“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郑玄}注:“劍謂挾之於旁。”{孔颖达}疏:“劍﹐謂挾於脇下﹐如帶劍也。”{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歎曰:‘……吾不及見兒之立也。’”{清}{刘大櫆}《程孺人传》:“孺人愛之甚﹐盛夏不敢持扇﹐遇啼哭﹐輒劒以行。”【6】带剑;佩剑。《韩非子·人主》:“私劍之士安得無離於私勇而疾距敵。”【7】通“[斂]”。《逸周书·文酌》:“一大知率謀﹐二大武劍勇。”{朱右曾}注:“劍﹐斂也。斂小勇以養大勇也。”一说﹐“劍當讀爲驗﹐言大武所以驗其勇也。劍﹑驗竝從僉聲﹐故得通用。”见{俞樾}《群经平议·周书》。【8】地名。{四川}{剑山}的简称。{唐}{李商隐}《井络》诗:“井絡{天彭}一掌中﹐漫誇天設{劍}爲鋒。”{冯浩}笺注:“{劍州}{劍門縣}界{大劍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劍山}。”【9】地名。{云南}{剑川}的简称。{清}{张泓}《滇南新语·生啖彘》:“{劍}人究以燎毛者爲上品。”
劍術-汉语大词典
劍術
【1】《史记·刺客列传》:“{魯}{句踐}已聞{荆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后以“劍術”谓击剑的技艺。{唐}{钱起}《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筆精已許臺中妙﹐劍術還令世上聞。”{北周}{庾信}《吴明彻墓志铭》:“竹林逢猿﹐徧知劍術。”{晋}{陶潜}《咏荆轲》:“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劍頭一吷-汉语大词典
劍頭一吷
【1】《庄子·则阳》:“夫吹筦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於{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成玄英}疏:“吹劍環,聲則微小……吹劍首聲,曾無足可聞也。”后遂以“劍頭一吷”喻微小,无足轻重。{宋}{刘敞}《送刘初平谒会稽范吏部》诗:“二子才劍吷﹐衆豪固螟蛉。”{清}{徐芳}《<书影>序》:“{櫟園}天才絶世﹐其詩文皆卓然大家;即以雜著﹐此其劍首一吷也﹐而富如此。”{宋}{苏轼}《再游径山》诗:“榻上雙痕凛然在﹐劍頭一吷何須角。”亦作“[劍首一吷]”﹐或省作“[劍吷]”。
劍頭炊-汉语大词典
劍頭炊
【1】形容处境危殆。{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次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
劍腹飴脣-汉语大词典
劍腹飴脣
【1】犹口蜜腹剑。{明}{周履靖}《锦笺记·访姨》:“劍腹飴脣﹐慣爲冰上人。”
劍態簫心-汉语大词典
劍態簫心
【1】见“劍氣簫心”。
劍歌-汉语大词典
劍歌
【1】弹剑而歌。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不得意,“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史记·孟尝君列传》作“{馮驩}”。{唐}{李白}《古风》之三九:“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前蜀}{韦庄}《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計已疏﹐劍歌休恨食無魚。”《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劍歌已了﹐更復前行﹐一步一前。”
劍外-汉语大词典
劍外
【1】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宋}{王銍}《补侍儿小名录》:“自{禄山}之亂﹐父倉皇{劍}外﹐母{程氏}乃流落{襄陽}。”{清}{钱谦益}《济上逢嘉禾项仲展》诗:“{劍}外官人君若此﹐山頭廷尉我何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2】泛指{蜀}地。{清}{龚自珍}《秋心》诗之二:“曉來客籍差誇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劍齒虎-汉语大词典
劍齒虎
【1】古代的哺乳动物。形状和现在的虎相似,上犬齿特别长。生存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
劍齒象-汉语大词典
劍齒象
【1】古代的哺乳动物。形状和现在的象相似,上门齿长而弯曲。生存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
劍騎-汉语大词典
劍騎
【1】喻勇武。{南朝} {梁}{陆倕}《石阙铭》:“劍騎穹廬之國﹐同川共穴之人。”【2】带剑的骑士。{唐}{王勃}《拜南郊颂》:“戈船泛月﹐劍騎横霜。”{晋}{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劍騎何翩翩﹐{長安}五陵間。”
劍龍-汉语大词典
劍龍
【1】《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人有盗發之者,覩無所見,唯有一劍停在室中,欲進取之,劍作龍鳴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徑飛上天。”后诗文中用以为典。{唐}{李贺}《吕将军歌》:“北方逆氣汙青天﹐劍龍夜叫將軍閑。”【2】古爬行动物,属鸟龙类。体大,长可达六米,头小,颈短,背部弓起。{四川}﹑{新疆}曾发现此类化石。
劍氣-汉语大词典
劍氣
【1】指剑的光芒。常以喻人的才华和才气。{南朝} {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劍氣凌雲﹐而屈迹於萬夫之下。”{唐}{钱起}《江行无题》诗:“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太平天囯}{石达开}《白龙洞题壁》诗:“劍氣冲星斗﹐文光射日虹。”{宋}{华岳}《呈番禺赵及甫》诗:“筆鋒帶怒摇山岳﹐劍氣啣冤射斗牛。”
劍履上殿-汉语大词典
劍履上殿
【1】经帝王特许,重臣上朝时可不解剑,不脱履,以示殊荣。{明}{张居正}《寿严少师三十韵》:“聲名懸日月﹐劍履逼星纏。”{唐}{钱起}《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诗:“盛業山河列﹐重名劍履榮。”《後汉书·董卓传》:“尋進{卓}爲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亦省作“[劍履]”。{宋}{苏轼}《送周朝议守汉州》诗:“謂當收桑榆﹐華髮看劍履。”
劍膽琴心-汉语大词典
劍膽琴心
【1】{元}{吴莱}《岁晩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后以“劍膽琴心”比喻刚柔相济,任侠儒雅。{欧阳山}《三家巷》二十:“这姓{蒋}的岂只有两下子而已?说实在话﹐简直是出类拔萃﹐剑胆琴心。”{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劍膽琴心運意匠﹐推波助浪有奇方。”
劍花-汉语大词典
劍花
亦作“[劍華]”【1】剑的光芒。{清}{曹寅}《直宿左端》诗:“漏凝宫燭短﹐霜警劍花鮮。”{唐}{顾况}《从军行》:“長弓挽滿月﹐劍華霜雪明。”{唐}{李白}《胡无人行》:“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宋}{方岳}《满江红·九日冶城楼》词:“倚西風無奈劍花寒﹐虯龍吼。”
劍合-汉语大词典
劍合
【1】比喻重逢。{明}{陈玉阳}《文姬入塞》:“娘娘這般樣痛着王子﹐王子又這般樣戀着娘娘﹐只是今日哩劍合珠還﹐也顧不得許多了。”{清}{李渔}《意中缘·画遇》:“劍合{延津}終有日﹐珠離{合浦}不須憂。”《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珠還{合浦}重生采﹐劍合{豐城}倍有神。”
劍器-汉语大词典
劍器
【1】古武舞曲名。{唐}{沈亚之}《叙草书送山人王传乂》序:“昔{張旭}善草書﹐出見{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脱》﹐鼓吹既作﹐言能使孤蓬自振﹐驚砂坐飛;而{旭}歸爲之書﹐則非常矣。”《敦煌曲子词·剑器词三》:“《劍器》呈多少﹐《渾脱》向前來。”{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剑器浑脱》:“《文獻通考·舞部》謂劍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妓﹐雄裝空手而舞。案此﹐今人意以劍器爲刀劍之器﹐非是。”
劍拔弩張-汉语大词典
劍拔弩張
【1】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清}{杨懋建}《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偶然把筆﹐學畫蘭蕙﹐風枝雨葉﹐縱横離披﹐亦殊有劍拔弩張之態。”{南朝} {梁}{袁昂}《古今书评》:“{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明}{宋濂}《跋重刻吉日癸巳碑》:“筆力雄峭﹐有劍拔弩張之勢。”【2】语本《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驚傳,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張弩。”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你们剑拔弩张﹐汗流浃背﹐到底做成了些什么呢?”{老舍}《四世同堂》四:“他还很自然﹐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3】谓诗词中表现的豪情壮志过于显露。{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稼軒}詞着力太重處﹐如《破陣子》《水龍吟》等作﹐不免劍拔弩張……信筆寫去﹐格調自蒼勁﹐意味自深厚﹐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札﹐斯爲絶技。”
劍南-汉语大词典
劍南
【1】{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劍南”称之。{清}{曹寅}《题次山小轩和姜万青韵》:“打頭伸欠爾何堪﹐矮屋長眼擬劍南。”
劍佩-汉语大词典
劍佩
亦作“[劍珮]”【1】宝剑和垂佩。{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诗:“久從江海游﹐苦此劍珮長。”{隋}{王通}《中说·周公》:“衣裳襜如﹐劍珮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南朝} {宋}{鲍照}《代蒿里行》:“虚容遺劍佩﹐實貌戢衣巾。”
劍槊-汉语大词典
劍槊
【1】剑和槊。泛指兵器。《新五代史·王重师传》:“爲人沈嘿多智﹐善劍槊。”{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劍槊相摩﹐終夜有聲。”{明}{徐渭}《陶宅战归序》:“君又多馳射﹑劍槊﹑占星﹑校閲之技﹐數出奇詭之計﹐舍死爲士卒先。”
劍客-汉语大词典
劍客
【1】特指刺客。《後汉书·孔融传》:“{河南}官屬恥之﹐私遣劍客欲追殺{融}。”《後汉书·宦者传·吕强》:“今羣臣皆以{邕}爲戒﹐上畏不測之難﹐下懼劍客之害﹐臣知朝廷不復得聞忠言矣!”{李贤}注:“謂{蔡邕}徙{朔方}時﹐{陽球}使劍客追刺{邕}也。”【2】精于剑术的人。{南朝} {梁}{江淹}《别赋》:“劍客慙恩﹐少年報士。”{高士其}《谈眼镜》:“当时有一位近视眼的{罗马}皇帝曾用过它﹐闭上一只眼睛﹐来观看剑客们的决斗。”《汉书·李陵传》:“臣所將屯邊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宋}{陆游}《剑客行》:“浪迹潛山海﹐歲晩得劍客。”【3】现亦指击剑运动员。《新民晩报》1984.10.22:“全国剑客春城相会。”
劍服-汉语大词典
劍服
【1】剑士的服装。《庄子·说剑》:“{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劍衣-汉语大词典
劍衣
【1】裹剑的缯帛。《礼记·少仪》“加夫襓與劍焉”{汉}{郑玄}注:“夫襓﹐劍衣也。”{孔颖达}疏:“襓字從衣﹐當以繒帛爲之。”
劍履-汉语大词典
劍履
【1】见“劍履上殿”。
劍鐔-汉语大词典
劍鐔
【1】指剑。{清}{黄遵宪}《庚午中秋夜始识罗少珊于矮屋中》诗:“匆匆三年忽已過﹐秋風重磨舊劍鐔。”{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幕中俊乂閑刀筆﹐帳下驍雄冷劍鐔。”【2】即剑首。又称剑鼻。{清}{金农}《送猗氏杜祺孙之雍州》诗:“劍鐔扣罷又重看﹐{飯顆山}前骨相寒。”{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假寐憑書簏﹐哀吟叩劍鐔。”
劍芒-汉语大词典
劍芒
【1】见“劍鋩”。
劍首一吷-汉语大词典
劍首一吷
【1】见“劍頭一吷”。
劍樹-汉语大词典
劍樹
【1】喻险境。《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他一把刀!就是劍樹刀山﹐我不怕!”【2】佛教语。剑轮地狱中的景象。见《长阿含经·地狱品》。《太平广记》卷三八二引《冥报拾遗·裴则子》:“入見鑊湯及刀山劍樹﹐數千人頭皆被斬。”{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地狱原已废弛得很久了:剑树消却光芒;沸油的边际早不腾涌。”{唐}{司空图}《十会斋文》:“無緣則三道寳階﹐如登劍樹;有願則十方浄域﹐便越塵區。”【3】酷刑之一。《宋史·世家传四·刘鋹》:“作燒煮剥剔﹑刀山劍樹之刑﹐或令罪人鬥虎抵象。”
劍鋩-汉语大词典
劍鋩
亦作“[劍芒]”【1】剑锋。{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冲天鵬翅闊﹐報國劍鋩寒。”{宋}{梅尧臣}《猛虎行》:“掉尾爲旗纛﹐磨牙爲劍鋩。”{明}{王世贞}《鸣凤记·林公避兵》:“方成睡夢﹐一夥强徒仗劍芒。”
劍戟-汉语大词典
劍戟
【1】泛指武器。{唐}{韩愈}《南山诗》:“參參削劍戟﹐焕焕銜瑩琇。”《国语·齐语五》:“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兵者凶器﹐食惟民天。出劍戟而鑄矣﹐爲稼穡之用焉。”
劍士-汉语大词典
劍士
【1】善于击剑的勇士。《庄子·说剑》:“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昪}事{徐温}甚孝謹﹐{温}嘗駡其諸子不如{昪}﹐諸子頗不能容﹐而{知訓}尤甚﹐嘗召{昪}飲酒﹐伏劍士欲害之。”{唐}{元稹}《桐花》诗:“劍士還農野﹐絲人歸織絍。”{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何須私備劍士﹐以捐先王之德。”
劍珮-汉语大词典
劍珮
【1】见“劍佩”。
劍華-汉语大词典
劍華
【1】见“劍花”。
劍鳴-汉语大词典
劍鳴
【1】传说{楚王}命{莫邪}铸双剑,剑成,{莫邪}留其雄,而以雌献{楚王}。雌剑在匣中常悲鸣。{南朝}{宋}{鲍照}《赠故人马子乔》诗之六即咏此传说:“雙劍將離别,先在匣中鳴。烟雨交將夕,從此忽分形。雌沉{吴}江裏,雄飛入{楚}城。”后以“孤劍鳴”喻别后思念之切。{唐}{钱起}《適楚次徐城》诗:“感激念知己﹐匣中孤劍鳴。”
劍輪-汉语大词典
劍輪
【1】佛教语。阿鼻地狱之一。其间罪人,不断受利剑的斩截之苦。{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赦湯鑊於幽途﹐息劍輪於苦海。”{王琦}注引《法苑珠林》:“阿鼻地獄有十八劍輪地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天香夜爇﹐全澄湯鑊之波;花雨晨飛﹐盡滅劍輪之火。”
劍函-汉语大词典
劍函
【1】剑匣。《礼记·少仪》“劍則啓櫝”{唐}{孔颖达}疏:“櫝﹐劍函也。”
劍眉-汉语大词典
劍眉
【1】谓眉直如剑。多形容容貌英武。{清}{钱谦益}《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诗:“劍眉山鼻戟如鬚﹐生面麒麟可即圖。”{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名公像》:“{楊水田}公{成}﹐鐵面劍眉﹐凛不可犯。”《花城》1981年增刊第2期:“高高的鼻梁上方生着两道剑眉﹐一双凤眼﹐英气勃勃。”
劍璽-汉语大词典
劍璽
【1】指{刘邦}的斩蛇剑和传国玺,为{汉}代神器。后用以象征统治权。{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一朝讓寳位﹐劍璽傳無窮。”{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炎靈遺劍璽﹐{當塗}駭龍戰。”{清}{顾炎武}《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沈埋隨劍璽﹐變化待鯤鵬。”
劍化-汉语大词典
劍化
【1】《晋书·张华传》载:{张华}望{丰城}有剑气,乃以{雷焕}为{丰城}令,{焕}掘得双剑,一与{华},一自佩。{华}{焕}死后,{焕}子持剑经{延平津},剑从腰间跃出堕水,但见化为二龙而没。后以“劍化”喻人离世。{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明}{张居正}《挽歌》之七:“鏡埋長隱鳳﹐劍化自從龍。”
劍麻-汉语大词典
劍麻
【1】常绿植物,叶子形状象剑。纤维耐腐蚀,耐磨,拉力强,是制造绳子﹑渔网﹑牵引带和防水布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造纸和人造丝。
劍及履及-汉语大词典
劍及履及
【1】见“劍及屨及”。
劍首-汉语大词典
劍首
【1】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品,以玉或金属制成,扁圆形,其上镂有花纹。《庄子·则阳》:“吹劍首者﹐吷而已矣。”{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劍首﹐謂劍環頭小孔也。”《礼记·少仪》:“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
劍俠-汉语大词典
劍俠
【1】精于剑术的侠士。如{唐}人传奇中的{红线}﹑{聂隐娘}﹑{虬髯客}等。《花月痕》第四二回:“他兩個都是劍俠飛仙﹐還怕什麽火?我走我的路罷。”{鲁迅}《二心集·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记得先前的报章上﹐发表过几个店家的小伙计﹐看剑侠小说入了迷﹐忽然要到{武当山}去学道的事﹐这倒很和‘{堂·吉诃德}’相象的。”{宋}{朱彧}《萍洲可谈》:“古傳劍俠甚著﹐近世寂不聞。”
劍氣簫心-汉语大词典
劍氣簫心
【1】犹剑胆琴心。{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後》:“劍態簫心不可覊﹐已教終古負初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六:“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周实}《哭洗酲》诗:“塵寰從此知音稀﹐劍氣簫心誰與抗。”亦作“[劍態簫心]”。
劍吷-汉语大词典
劍吷
【1】见“劍頭一吷”。
劍仙-汉语大词典
劍仙
【1】传说中精于剑术的仙人。后亦指侠客。{鲁迅}《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儒林外史》上的几位公子﹐慕游侠剑仙之为人﹐结果是被这种假{吉诃德}骗去了几百两银子。”{明}{屠隆}《綵毫记·救主出围》:“北闕辭{漢}署﹐南冠作{楚}囚。豈無劍仙術﹐腰下失{吴}鉤。”
劍跗-汉语大词典
劍跗
【1】剑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采薇翁》:“翁乃捋衣露腹﹐臍大可容鷄子;忍氣鼓之﹐忽臍中塞膚﹐嗤然突出劍跗;握而抽之﹐白刃如霜。”
劍壁-汉语大词典
劍壁
【1】峭壁。{唐}{武元衡}《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巴江}暮雨連{三峽}﹐劍壁危梁上九霄。”{宋}{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二:“雲噴石花生劍壁﹐雨敲松子落琴牀。”
劍及屨及-汉语大词典
劍及屨及
亦作“[劍及履及]”【1】《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言{楚王}急欲出兵为{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捧鞋的人追到窒皇,捧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以“劍及屨及”﹑“劍及履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新华日报》1943.1.31:“社会上各界领袖﹐能以身作则﹐剑及履及的来做﹐则移风易俗﹐也绝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邹鲁}《督军称兵与复辟》:“{滇}軍師長{張開儒}﹑{方聲濤}等﹐尤摩拳擦掌﹐大有劍及屨及之勢。”
劍戟森森-汉语大词典
劍戟森森
【1】比喻人的内心险刻可畏。《北史·李义深传》:“{義深}有當世才用﹐而心胸險峭﹐時人語曰:‘劍戟森森{李義深}。’”
勢劍銅-汉语大词典
勢劍銅
【1】尚方剑和铜铡。表示皇帝授权,可以先斩后奏。{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雖是違條犯法﹐咱無甚勢劍銅。”亦作“[勢刀銅鎩]”。{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聖人差的個帶牌走馬廉訪相公﹐有勢劍銅﹐先斬後奏。”{明}{汤显祖}《紫钗记·延媒劝赘》:“又賜俺勢刀銅鎩一副﹐凡都城内外着俺巡緝﹐有不如意的﹐都許先斬後奏。”
勢劍金牌-汉语大词典
勢劍金牌
【1】皇帝授予大臣全权处理要案的两种信物。势剑,尚方剑。{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聖人敕賜勢劍金牌﹐着老夫先斬後奏。”{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枉自有勢劍金牌﹐把俺這屈死三年的腐骨骸﹐怎脱離無邊苦海。”
延陵劍-汉语大词典
延陵劍
【1】{汉}{刘向}《新序·节士》载,{春秋}时{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将出访{晋国},带宝剑经过{徐国},{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晋国}之使,未即献剑,然心已许之。及使{晋}返,而{徐君}已死。于是乃以剑挂{徐君}墓树而去。后用为不忘故旧的典实。{明}{高启}《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難縣{延陵}劍﹐空聽{山陽}笛。”{唐}{李白}《送鞠十少府》诗:“我有{延陵}劍﹐君無{陸賈}金。”
延津寶劍-汉语大词典
延津寶劍
【1】见“延津劍”。
延津劍-汉语大词典
延津劍
亦称“[延津寶劍]”【1】指{龙泉}﹑{太阿}两剑。{明}{陈所闻}《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讓{延津}劍﹐棄擲休如緑綺絃。”{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延津}寶劍看重會﹐{合浦}明珠喜再逢。”
延津劍合-汉语大词典
延津劍合
【1】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劍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掃眉才子﹐慧業文人﹐時節因緣﹐不得不爲‘延津之合’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方知兩劍分而復合﹐以此變化而去也。至今人説因緣湊巧﹐多用‘延津劍合’故事。”
平劍-汉语大词典
平劍
【1】普通剑器。《东观汉记·章帝纪》:“帝賜尚書劍各一﹐手署姓名﹐{韓稜}{楚}{龍泉}﹐{郅壽}{蜀}{漢文}﹐{陳寵}{濟南}{鍛成}﹐一室納兩刃﹐其餘皆平劍。”
埋劍-汉语大词典
埋劍
【1】《晋书·张华传》载,{张华}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雷焕}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豫章}{丰城},因命{雷}为{丰城}令访察其物。{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劍”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唐}{杜甫}《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硎。”分门集注引{梅尧臣}注:“喻{薛}{畢}二子幾年埋没﹐今始奮發。”{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诗:“埋劍誰當辨﹐偷金以自誣。”
封刀掛劍-汉语大词典
封刀掛劍
【1】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羊城晩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奇劍-汉语大词典
奇劍
【1】道教所称北斗星中的神名。《云笈七籤》卷五二:“元精結感﹐化爲大神﹐名曰{奇劍}﹐厥字{靈綱}﹐正坐斗中﹐遊我明堂。”
契船求劍-汉语大词典
契船求劍
【1】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後汉书·张衡传》:“世易俗異﹐事執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劒﹐守株而伺兔也。”后多作“刻舟求劍”。
尚方劍-汉语大词典
尚方劍
俗称“[尚方寶劍]”【1】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清}{方文}《书事》诗:“相國臨戎賜尚方﹐九重親翰灑天章。”{明}{刘基}《赠周宗道》诗:“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姦贜。”《明史·朱燮元传》:“兼巡撫{貴州}﹐仍賜尚方劍。”亦省称“[尚方]”。
尚方寶劍-汉语大词典
尚方寶劍
【1】见“尚方劍”。
尚方斬馬劍-汉语大词典
尚方斬馬劍
【1】尚方制作的御用剑﹐因极锋利﹐言可斩马﹐故名。《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颜师古}注:“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斬馬劍﹐劍利可以斬馬也。”
口蜜腹劍-汉语大词典
口蜜腹劍
【1】《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爲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啗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后因以“口蜜腹劍”比喻嘴甜心毒。{明}{王世贞}《鸣凤记·南北分别》:“這廝口蜜腹劍﹐正所謂慝怨而友者也。”{朱自清}《论老实话》:“‘口蜜腹劍’却真成了小人了。”{冰心}《<儿童文学剧本选>序言》:“勇敢机智的三姐妹﹐都在这些小动物和小植物的帮助和提醒之下﹐打倒了‘口蜜腹剑’的老狼。”
古定劍-汉语大词典
古定劍
【1】古时名剑。{河北省}{古定镇}所出,故称。《水浒传》第六十回:“原來{公孫勝}在高埠處看了﹐已先拔出那松紋古定劍來。”
吃劍頭-汉语大词典
吃劍頭
亦作“[喫劍頭]”【1】吃剑才。{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若撞見那兩箇妖魔吃劍頭﹐半合兒也不勾﹐殺的那廝無處安身﹐有地難投。”{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則爲這喫劍頭﹐送得俺哥哥牢内囚﹐風也不透。”
吃劍賊-汉语大词典
吃劍賊
【1】吃剑才。{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我則駡你鬧市{雲陽}吃劍賊。”
吃劍才-汉语大词典
吃劍才
亦作“[喫劍才]”【1】詈词。犹言该杀的家伙。{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想昨宵吃劍才﹐人一般好看待﹐殺人賊你做來。”{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我〕把你擄掠中軍帳門外﹐似這等跋扈{襄陽}喫劍才。”{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你引着些幫閒漢﹐更和這喫劍才。”
吴劍-汉语大词典
吴劍
【1】宝剑。{春秋}{吴}人善铸剑,故称。{唐}{李峤}《奉和杜员外扈从校阅》诗:“{燕}弧帶曉月﹐{吴}劍動秋霜。”【2】指{春秋}{吴公子}{季札}之剑。{季札}过{徐},{徐君}爱其剑,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以使上国而未献。及返至{徐},则{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挂{徐君}冢树而去,以酬宿昔之心诺。{傅尃}《次韵答今希》之三:“宿諾尚虚{吴}劍掛﹐斜陽空付{魯}戈揮。”
吴光劍-汉语大词典
吴光劍
【1】{吴光},{春秋}{吴}{公子光}。{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载,{光}使{专诸}置鱼肠剑于炙鱼中,乘进献之机刺杀{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即{阖庐})。后因以“吴光劍”为谋逆篡位之典。{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事甚{楚}{圍}之纓﹐理切{吴光}之劍。”
吞劍伎-汉语大词典
吞劍伎
【1】我国传统杂技之一。《旧唐书·音乐志二》:“{梁}有長蹻伎﹐擲倒伎﹐跳劍伎﹐吞劍伎﹐今並存。”
吹劍首-汉语大词典
吹劍首
【1】吹剑环头上的小孔,发音微弱而不动听。语出《庄子·则阳》:“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於{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因以喻事之渺小不足道。{宋}{杨万里}《秋怀》诗:“蓋世功名吹劍首﹐平生憂患淅矛頭。”
吹毛劍-汉语大词典
吹毛劍
【1】谓利剑。{宋}{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词:“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
唇槍舌劍-汉语大词典
唇槍舌劍
【1】形容言辞锋利,争辩激烈。{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换唇槍舌劍﹐議傾壇席。”{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经略略的赶了一下热闹﹐在许多唇枪舌剑中﹐以为那时我发表的所说﹐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错了的。”
帶劍-汉语大词典
帶劍
【1】佩剑。《史记·秦本纪》:“{簡公}六年﹐令吏初帶劍。”{唐}{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讀書復騎射﹐帶劍遊{淮陰}。”《韩非子·入奸》:“聚帶劍之客﹐養必死之士。”【2】佩带的剑。《东观汉记·虞延传》:“賜{延}錢及帶劍佩刀。”【3】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投壺之禮﹐近世愈精。古者實以小豆﹐爲其矢之躍也﹐今則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帶劍﹑狼壺﹑豹尾﹑龍首之名。”{王利器}集解引{司马光}《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壺口中﹐帶劍﹐貫耳不至地者。”
帷燈篋劍-汉语大词典
帷燈篋劍
【1】见“帷燈匣劍”。
帷燈匣劍-汉语大词典
帷燈匣劍
【1】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如帷燈篋劍﹐如暮鼓晨鍾﹐隱隱約約﹐莫非正喻相關﹐真正令我難解。”《花月痕》第四五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燈匣劍鬼生疑。”亦作“[帷燈篋劍]”。
寶劍贈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汉语大词典
寶劍贈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
【1】见“寶劍賣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
寶劍-汉语大词典
寶劍
【1】剑的美称。原指特别锋利而稀有的珍贵的剑。后泛指一般的剑。{唐}{王涯}《塞下曲》之二:“年少辭家從冠軍﹐金妝寶劍去邀勳。”{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易牛以寶劍﹐擊壤勝彈鋏。”《水浒传》第五四回:“〔{公孫勝}〕歸到家中﹐收拾了道衣﹑寶劍二口。”{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爲三截?”《左传·桓公十年》:“又求其寶劍。”{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寶劍名:鈍鉤﹑湛盧﹑豪曹﹑魚腸﹑巨闕﹐五劍皆{歐冶子}所作。”{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昔者{越王}{勾踐}有寶劍五﹐聞於天下。”
寶劍賣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汉语大词典
寶劍賣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
【1】比喻物得其用。賣,也用作“贈”。{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却不道寶劍贈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小官有白金兩錠﹐青衣一套﹐駿馬一疋﹐薦書一封﹐送賢士去投託{荆王}{刘表}。{刘表}見了小官的書呈﹐必然重用。”{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先生何出此言?豈不聞‘寶劍賣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明}{高明}《琵琶记·两贤相遘》:“寶劍賣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夫人﹐妝奩衣服在此。”《痛史》第二三回:“這幾味藥……并不賣錢射利﹐只求得一位英雄有道之士﹐便雙手奉贈與他。唉!常言道:‘説話贈與知音﹐良馬贈與將軍﹐寶劍贈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
屨及劍及-汉语大词典
屨及劍及
【1】《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投袂而起,屨及于窒息,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杜预}注:“窒皇,寢門闕。”后以“屨及劍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楚莊}投袂﹐屨及劍及﹐即日伐{宋}。”
弓劍-汉语大词典
弓劍
【1】弓与剑。《礼记·曲礼上》:“受弓劍者以袂。”《淮南子·氾论训》:“古之兵﹐弓劍而已矣。”【2】指武艺或用武。{唐}{柳宗元}《韦道安》诗:“{道安}本儒士﹐頗擅弓劍名。”{宋}{叶適}《赠李秀才肖舒》诗:“寺傳弓劍烟嵐外﹐門掩詩書浪泊間。”{明}{陈子龙}《中都》诗:“{涂山}弓劍地﹐千載頌苞桑。”【3】传说{黄帝}骑龙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坠帝弓。又{黄帝}葬{桥山},山崩,棺空,唯剑存。见《史记.封禅书》﹑{汉}{刘向}《列仙传.黄帝》。后因以“弓劍”为对已故帝王寄托哀思之词。《魏书·肃宗纪》:“何圖一旦﹐弓劍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絶祀。”{隋}{牛弘}《隋文帝颂》:“慕深考妣﹐哀纏弓劍。”{唐}{杜甫}《送覃二判官》诗:“先帝弓劍遠﹐小臣餘此生。”{清}{徐枋}《顾氏松风寝记》:“而事關故國﹐莫不動先王弓劍之思焉。”
弩張劍拔-汉语大词典
弩張劍拔
【1】喻雄健。{明}{丰道生}《真赏斋赋》:“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壇山}﹐吉日癸巳﹐親題石間﹐弩張劍拔﹐虎跳龍盤。”{沈砺}《题近作後》诗:“輕裾長袖難爲伍﹐一卷吟哦蓬藿門。莫道而今詩思澹﹐弩張劍拔氣猶存。”
彈劍-汉语大词典
彈劍
【1】犹弹铗。{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一:“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宋}{苏辙}《次韵王適食茅栗》:“故國霜蓬如盌大﹐夜來彈劍似{馮讙}。”
孤劍-汉语大词典
孤劍
亦作“[孤劒]”【1】一把剑。亦借指单独的武士。{唐}{陈子昂}《东征答朝臣相送》诗:“孤劍將何託﹐長謡塞上風。”{金}{元好问}《孤剑咏》:“吟成孤劒詠﹐門外山神泣。”{唐}{吕温}《凌烟阁勋臣并序》:“疋馬孤劒﹐爲王前驅。”{前蜀}{韦庄}《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诗:“猶喜故人天外至﹐許將孤劍日邊歸。”
學書學劍-汉语大词典
學書學劍
【1】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學書不成,去,學劍。”{周吟}《去国吟》:“學書學劍今何用﹐對此飄摇國土心如焚。”{柳亚子}《次韵分寄康弼大觉》:“學書學劍成何濟﹐閑煞屠龍倚馬才。”
學劍-汉语大词典
學劍
【1】学习剑术。谓学习武艺。{宋}{陆游}《醉歌》:“讀書三萬卷﹐仕宦皆束閣。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史记·项羽本纪》:“學書不成﹐去﹐學劍。”{唐}{王绩}《晩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北周}{庾信}《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青衿學劍﹐既爲人主所稱;童子論兵﹐即佐中軍之策。”
玉頭劍-汉语大词典
玉頭劍
【1】把柄饰以美玉的剑。《初学记》卷二二引{晋}{张敞}《东宫旧事》:“太子儀飾有玉頭劍。”
玉具劍-汉语大词典
玉具劍
【1】剑鼻和剑鐔用白玉制成的剑。{宋}{陆游}《梦韩无咎如在京口时既觉枕上作短歌》:“有時贈我玉具劍﹐間亦報之金錯刀。”《史记·田叔列传》:“將軍取舍人中富給者﹐令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汉书·匈奴传下》:“賜以冠帶衣裳﹐黄金璽綬﹐玉具劍。”{颜师古}注:“{孟康}曰:‘摽首鐔衛盡用玉爲之也。’鐔﹐劍口旁横出者也。衛﹐劍鼻也。”
玉劍-汉语大词典
玉劍
【1】玉具剑。{汉}{刘向}《说苑·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舃﹐立於遊水之上。”{明}{王世贞}《渡汝水戏作襄城君曲》:“玉劍翡翠衣﹐光照清川口。”{唐}{李商隐}《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诗:“空餘雙玉劍﹐無復一壺冰。”{冯诰}笺注:“玉具劍習見之事。《漢書·匈奴傳》注曰:摽首鐔衛盡用玉爲之也。”
班劍-汉语大词典
班劍
【1】指持班剑的武士。《旧唐书·魏徵传》:“{徵}薨﹐年六十四﹐{太宗}親臨慟哭……給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以靖難之功﹐進爵爲侯﹐兼授尚書令﹑中軍將軍﹐給班劍二十人。”【2】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斑”。{汉}制,朝服带剑。{晋}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朝} {宋}{何承天}《鼓吹铙歌·朱路篇》:“雄闢曠塗﹐班劍翼高車。”《南史·张敬儿传》:“〔{敬兒}〕既得開府﹐又望班劍。語人曰:‘我車邊猶少班蘭物。’”{唐}{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羅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劍虎士﹐森乎翠幕之前。”{宋}{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漢}朝服帶劍﹐取五色班闌之義。《開元禮義纂》曰:{漢}制﹐朝服帶劍﹐{晉}代之以木﹐謂之班劍﹐{宋}{齊}謂之象劍。”
琴心劍膽-汉语大词典
琴心劍膽
【1】犹言柔情侠骨,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元}{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清}{古越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三出:“你如莫邪剛﹐并剪快﹐哀梨脆﹐琴心劍膽羞姿媚。”
琴劍-汉语大词典
琴劍
【1】琴与剑。两者为古时文人随身之物,以寓刚柔相济之意。{南朝}{梁元帝}《法宝联璧序》:“箴興琴劍﹐銘自盤盂。”{唐}{薛能}《送冯温往河外》诗:“琴劍事行裝﹐{河}關出北方。”{明}{王洪}《祭学生文》:“琴劒縱横﹐手澤如故。”{宋}{陆游}《出都》诗:“重入修門甫歲餘﹐又携琴劍返江湖。”
琴劍飄零-汉语大词典
琴劍飄零
【1】谓文人落拓四方。{陈巢南}《归家杂感》诗:“琴劍飄零千里别﹐江湖涕淚一身多。”{明}{钱晔}《赠周岐凤》诗:“琴劍飄零西復東﹐舊游清興幾時同?”
斑劍-汉语大词典
斑劍
【1】饰以虎皮之剑。《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贈太尉……給節加羽葆鼓吹﹐增斑劍爲六十人。”{李善}注引《汉官仪》曰:“斑劍者﹐以虎皮飾之。”{张铣}注:“羽葆﹑斑劍﹐并葬之儀衛﹐增於常儀﹐爲六十人也。”
璽劍-汉语大词典
璽劍
【1】《西京杂记》卷一:“{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白玉璽,{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爲飾。”后以“璽劍”指传国之宝。{南朝} {齐}{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璽劍先傳﹐龜玉增映;宗{堯}有緒﹐復{禹}無競。”
木劍-汉语大词典
木劍
【1】笞刑刑具名。《辽史·刑法志上》:“木劍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寬宥則擊之。”《辽史·刑法志上》:“凡杖五十以上者﹐以沙袋決之;又有木劍﹑大棒﹑鐵骨朶之法。木劍﹑木棒之數三﹐自十五至三十。”【2】木制的假剑。{汉}时朝服带剑,{晋}始改用木制,称班剑﹑象剑。《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及倉卒之際﹐又命左右取劍﹐左右不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劍以進。”{宋}{张淏}《云谷杂记·木剑》:“近世官府騶從所持假劍﹐以木爲之﹐號曰木劍。”
杜郵劍-汉语大词典
杜郵劍
【1】{秦}将{白起}在{杜邮}自裁之剑。{金}{梁梁}《留题长平驿》诗:“快心千載{杜郵}劍﹐人所誅耶鬼所誅?”
杖劍-汉语大词典
杖劍
亦作“[杖劒]”【1】喻举兵起事。《汉书·黥布传》:“臣請與大王杖劍而歸{漢王}。”《後汉书·党锢传序》:“及{漢祖}杖劒﹐武夫興。”【2】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三年》:“{承涓}杖劍入宫﹐取{蜀主}寵姬數人以歸。”{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公濯衣沐髮﹐杖劒轅門﹐撤洗足而相迎﹐下賓階而顧問。”
松枝掛劍-汉语大词典
松枝掛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爲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掛劍”比喻重信义的美德。{唐}{张九龄}《大唐故光禄大夫徐文公神道碑》:“官供羽仗﹐士惜人琴。已矣終古﹐平生德音。松枝掛劍﹐碑字生金。”
案劍-汉语大词典
案劍
【1】以手抚剑。表示愤怒。《後汉书·五行志一》:“時大司農{楊音}案劍怒曰:‘小兒戲尚不如此!’”《庄子·盗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
桑門劍-汉语大词典
桑門劍
【1】剑名。相传为{黄巢}所用。《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黄巢}道:‘咱有天賜桑門劍一口﹐所向無敵。何况更有五百人相從﹐何事不濟?’”
棄書捐劍-汉语大词典
棄書捐劍
【1】《史记·项羽本纪》:“{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棄書捐劍”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宋}{苏轼}《赠李彦威秀才》诗:“棄書捐劍學萬人﹐紈袴儒冠皆誤身。”
棄劍-汉语大词典
棄劍
亦作“[棄劒]”【1】古人习惯佩剑,因以“棄劍”指弃俗﹑弃世而归道。{南朝} {梁}{江淹}《莲华赋》:“非獨瑞草﹐爰兼上藥。味靈丹砂﹐氣驗青雘。乃可棄劎海岫﹐龍舉雲。”{胡之骥}注:“《拾遺記》:{黄帝}厭世于{崑崙}﹐留其冠劍珮舄焉。”劒﹐一本作“劍”。{南朝} {梁}{江淹}《学梁王兔园赋》:“逮至山頂﹐丹壁四平。靈木夾道﹐神草列生。俯瞰{太一}﹐下視流星。既投冠而棄劍﹐亦抗魄而盪靈。”{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书怀示息秀才》诗:“棄劍學丹砂﹐臨爐雙玉童。”【2】投剑。《吕氏春秋·知分》:“{荆}有{次非}者﹐得寳劍于{干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攘臂袪衣拔寳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已﹐余奚愛焉。’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楚劍-汉语大词典
楚劍
【1】古代{楚国}的铁剑。亦泛指利剑。{汉}{刘向}《说苑·指武》:“{秦昭王}中朝而歎曰:‘夫{楚}劍利﹐倡優拙。夫劍利則士多慓悍﹐倡優拙則思慮遠也﹐吾恐{楚}之謀{秦}也。’”{唐}{鲍溶}《冬夜答客》诗:“因憶古丈夫﹐一言重山河。臨風彈{楚}劍﹐爲子奏{燕}歌。”{唐}{张柬之}《出塞》诗:“{吴}鈎明似月﹐{楚}劍利如霜。”
横磨劍-汉语大词典
横磨劍
【1】长而大的利剑。比喻精锐善战的士卒。《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晉}朝有十萬口横磨劍﹐翁若要戰則早來。”{明}{宋濂}《邓弼传》:“誠得如{弼}者一二輩﹐驅十萬横磨劍伐之﹐則東西止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吴恭亨}《感时寄君复钝庵》诗之二:“横磨大劍紛孤注﹐敗局殘碁亂一盤。”亦省作“[横磨]”。{林百举}《悲愤》诗之四:“賭命男兒競要錢﹐横磨十萬化腰纏。”
櫑具劍-汉语大词典
櫑具劍
【1】古长剑名。《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襃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古長劍首以玉作井鹿盧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時。今大劍木首﹐其狀似此。”{明}{胡翰}《拟古》诗之一:“手提櫑具劍﹐拂拭鸊鵜膏。”
戈劍-汉语大词典
戈劍
【1】戈和劍。亦泛指兵器。《墨子·节葬下》:“戈劍﹑羽旄﹑齒革﹐寢而埋之﹐滿意。”《吕氏春秋·侈乐》:“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劍爲寳﹐愈多而民愈怨。”{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戈劍星芒耀﹐魚龍電策驅。”
戴淵劍-汉语大词典
戴淵劍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刼。{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峯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機}於船屋上遥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刼邪。’{淵}便泣涕﹐投劒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后用为悔过自新之典。{明}{张景}《飞丸记·权门狼狈》:“從今去卻{戴淵}劍﹐且學忠良翊聖朝。”
故劍-汉语大词典
故劍
【1】{汉宣帝}即位前,曾娶{许广汉}之女{君平},及即位,封为倢伃。时公卿议立{霍光}之女为皇后,{宣帝}乃“诏求微时故剑”。群臣知其意,乃议立{许氏}为皇后。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后因以“故劍”指元配之妻。{清}{严有禧}《潄华随笔·长平公主》:“詔求元配﹐命{周君}故劍是合。”{南朝} {齐}{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空悲故劍﹐徒嗟金穴。”{唐}{长孙佐辅}《相和歌辞·宫怨》:“莫道新縑長絶比﹐猶逢故劍會相追。”
昆劍-汉语大词典
昆劍
【1】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剑。{唐}{李咸用}《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媧}天補剩石﹐昆劍切來泥。”
明鎗容易躲, 暗劍最難防-汉语大词典
明鎗容易躲, 暗劍最難防
【1】见“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星劍-汉语大词典
星劍
【1】宝剑。{唐}{杜牧}《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兵符嚴重辭金馬﹐星劍光芒射斗牛。”{唐}{杜甫}《暝》诗:“正枕當星劍﹐收書動玉琴。”
星辰劍-汉语大词典
星辰劍
【1】泛指宝剑。典出{晋}{张华}望斗牛间紫气掘狱屋基得剑事。见《晋书·张华传》。{唐}{杜甫}《偶题》诗:“鬱鬱星辰劍﹐蒼蒼雷雨池。”
書劍-汉语大词典
書劍
【1】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元}{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書劍不求官﹐萍水常爲客。”{唐}{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清}{方文}《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猶未定﹐書劍那能閒。”{宋}{司马光}《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榮多少﹐猶是當年書劍身。”【2】书和剑。{张素}《沪宁道中》诗:“萬里歸來傲白鷳﹐隨身書劍更蕭閑。”{唐}{许浑}《别刘秀才》诗:“三獻無功玉有瑕﹐更攜書劍客天涯。”{金}{马定国}《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過寒食﹐又將書劍客他鄉。”{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過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智慧劍-汉语大词典
智慧劍
【1】佛教语。比喻能断除烦恼的智慧。《最胜王经》卷二:“生死羂網堅牢縛﹐願以智劍爲斷除。”《维摩经·菩萨行品》:“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亦省作“[智劍]”。
智劍-汉语大词典
智劍
【1】见“智慧劍”。
水劍-汉语大词典
水劍
亦作“[水劔]”【1】水心剑的简称。{唐}{苏颋}《唐享龙池乐章》:“{軒后}霧圖今已得﹐{秦王}水劍昔常傳。”【2】谓从水路讨伐。《後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南羈{鉤町}﹐水劔強{越}。”{李贤}注:“水劔﹐謂戈船將軍等下水誅{南越}也。”【3】古代方士对菖蒲的隐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菖蒲》:“菖蒲……方士隱爲水劍﹐因葉形也。”
水心劍-汉语大词典
水心劍
【1】传说中的宝剑名。{唐}{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诗:“西夏{黄河}水心劍﹐{東周}清{洛}羽觴杯。”亦省称“[水心]”。{南朝} {梁}{吴均}《续齐谐记·曲水》:“{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見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劍﹐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諸侯﹐乃因此處立爲曲水。”{唐}{张说}《开元正历颂》:“一麾水心﹐羣凶泥首。”
浪劍-汉语大词典
浪劍
【1】见“浪人劍”。
浪人劍-汉语大词典
浪人劍
亦作“[浪劍]”【1】剑名。{唐}{樊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浪人詔}能鑄劍﹐尤精利﹐諸部落悉不如﹐謂之浪劍。”《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鬱刃﹐鑄時以毒藥並冶﹐取迎耀如星者﹐十年乃成﹐淬以馬血﹐以金犀飾鐔首﹐傷即死。{浪人}所鑄﹐故亦名浪劍。”《旧唐书·德宗纪下》:“{南詔}獻鐸槊﹑浪人劍﹑{吐蕃}印八紐。”
漢劍-汉语大词典
漢劍
【1】指{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唐}{卢照邻}《明月引》:“見胡鞍之似練﹐知{漢}劍之如霜。”{唐}{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诗:“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牽鬼上劍-汉语大词典
牽鬼上劍
【1】比喻非常困难。{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讀書牽鬼上劍﹐飲酒車水灌田。”
手劍-汉语大词典
手劍
【1】击剑。{唐}{段成式}《剑侠传·老人化猿》:“{越王}問{范蠡}手劍之術。{蠡}曰:‘臣聞{趙}有處女﹐國人稱之﹐願王問之。’於是王乃請女……{袁公}問女曰:‘聞女善爲劍﹐願得一觀之。’”【2】持剑。《公羊传·庄公十二年》:“{仇牧}聞君弑﹐趨而至﹐遇之于門﹐手劍而叱之。”{何休}注:“手劍﹐持技劍叱駡之。”《汉书·曹竟传》:“{竟}不受侯爵。會{赤眉}入{長安}﹐欲降{竟}﹐{竟}手劍格死。”《後汉书·种暠传》:“{暠}乃手劍當車﹐曰:‘太子國之儲副﹐人命所係。今常侍來無詔信﹐何以知非姦邪?今日有死而已。’”
扣劍-汉语大词典
扣劍
【1】抚剑,按剑。常用以表达悲欢情绪。{三国} {魏}{曹植}《酒赋》:“或揚袂屢舞﹐或扣劍清歌。”{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扣劍悲吟空咄嗟﹐{梁}{陳}白骨亂如麻。”
批鱗請劍-汉语大词典
批鱗請劍
【1】{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鱗請劍”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心隱}生平所爲﹐皆忠孝大節﹐即其詭託箕巫﹐陰去{分宜}之相﹐不煩批鱗請劍﹐而大奸忽爾敗覺﹐其作用最奇﹐真能以忠而成其俠者﹐非{豁渠}之所敢並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吾平生志在批鱗請劍﹐以忠鯁南遷。”
拔劍論功-汉语大词典
拔劍論功
【1】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爲簡易。羣臣飲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七·韩成于光》:“剖符分封﹐拔劍論功﹐{漢}于功臣悉矣。”{金}{元好问}《读纪信传》诗:“當時拔劍論功者﹐矢口何人説{紀生}。”
挂劍-汉语大词典
挂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季札}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劍”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唐}{王维}《哭祖六自虚》诗:“不期先挂劍﹐長恐後着鞭。”{苏曼殊}《答萧公书》:“今托{穆弟}奉去《飲馬荒城圖》一幅﹐敬足下爲焚化於{趙公}{伯先}墓前﹐蓋同客{秣陵}時許{趙公}者﹐亦昔人挂劍之意。”{宋}{陈俊卿}《<■溪诗话>序》:“今閲舊集﹐不勝挂劍之情。”{明}{张煌言}《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徒深挂劍之懷﹐每阻炙雞之願。”
按劍-汉语大词典
按劍
【1】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唐}{李白}《古风》之五六:“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然而﹐明珠投暗﹐遭按劍之叱﹐陳鐘鼓於{魯}庭﹐爰居弗享也。”{清}{戴名世}《<阙里纪言>序》:“吾儒之徒皆爲之固其壁壘﹐樹其旗幟﹐相與裂眥大呼﹐按劍操刃於先生﹐以快彼之心而後已。”
提劍-汉语大词典
提劍
【1】《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以“提劍”谓起兵或从军。{唐}{杜牧}《感怀诗》:“{高文}會{隋}季﹐提劍徇天意。”{明}{何景明}《挽谢晩耕》诗:“{日南}提劍志﹐海上却金名。”
撫劍-汉语大词典
撫劍
【1】指从戎。{南朝} {齐}{谢朓}《和江丞北戍琅琊城》:“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2】按剑。《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遂超乘﹐右撫劍﹐左援帶﹐命驅之出。”{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奮袂攘袵﹐撫劍東顧﹐而心已馳於{吴會}矣。”{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非貿貿然暴虎馮河﹑撫劍疾視者所可與議也。”{唐}{司空图}《冯燕歌》:“{馮君}撫劍即遲疑﹐自顧平生心不欺。”
擊劍-汉语大词典
擊劍
【1】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刺夷”》:“我要指出来的是‘大刀队’乃{中国}人自夸已久的特长﹐{日本}人虽有击剑﹐大刀却非素习。”《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話説{唐玄宗}時﹐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好飲酒﹐善擊劍﹐走馬挾彈﹐尤其所長。”《史记·刺客列传》:“{荆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説{衛元君}﹐{衛元君}不用。”【2】指舞剑。{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顧景各箕踞﹐擊劍賡歌幾舉觥。”{唐}{杜甫}《相从行赠严二别驾》:“把臂開樽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六:“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3】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分花剑﹑佩剑﹑重剑三种。比赛时运动员穿着特制的保护服装﹐在长宽有一定规定的场地上用圆首钢剑互刺﹐佩剑还可以劈。以击中对手身上的有效部位次数多少定胜负。
擁劍-汉语大词典
擁劍
亦作“[擁劒]”【1】一种两螯大小不一的蟹。因其大螯利如剑﹐故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烏賊擁劒﹐鼊鯖鰐﹐涵泳乎其中。”{李善}注:“擁劒﹐蟹屬也。從廣二尺許﹐有爪﹐其螯偏大:大者如人大指﹐長二寸餘﹐色不與體同﹐特正黄而生光明。常忌護之如珍寳矣。利如劒﹐故曰擁劒;其一螯尤細﹐主取食。”{宋}{洪迈}《容斋四笔·临海蟹图》:“三曰擁劍。狀如蟹而色黄﹐其一螯偏長三寸餘﹐有光。”{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蟚蜞﹐小蟹﹐生海邊泥中﹐食土﹐一名長唧。其一有螯偏大者名擁劍。”
斬馬劍-汉语大词典
斬馬劍
亦作“[斬馬劒]”【1】{汉}宝剑名。其利可以斩马﹐故称。以其藏于尚方﹐后世俗称尚方宝剑。{唐}{卢照邻}《咏史》之四:“願得斬馬劍﹐先斷佞臣頭。”《旧唐书·狄仁杰传》:“如得尚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後汉书·南匈奴传》:“又賜獻馬左骨都侯﹑右谷蠡王雜繒各四百匹﹐斬馬劒各一。”《汉书·朱云传》:“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颜师古}注:“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斬馬劍﹐劍利可以斬馬也。”
服劍-汉语大词典
服劍
【1】佩剑。腰间佩带的剑。《战国策·齐策四》:“遣太傅賫黄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鲍彪}注:“服劍﹐王所自佩者。”【2】{周}时一种短剑。《西清古鉴·周服剑》:“右身﹐長一尺三寸四分﹐臘廣一寸四分。”【3】谓随身佩带剑。《吕氏春秋·顺民》:“孤將棄國家﹐釋羣臣﹐服劍臂刃……執箕帚而臣事之。”{高诱}注:“服﹐帶。”《淮南子·修务训》:“服劍者期於銛利﹐而不期於墨陽﹑莫邪。”
脣槍舌劍-汉语大词典
脣槍舌劍
【1】唇如枪﹐舌似剑。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明}{王錂}《春芜记·解嘲》:“他要相凌併﹐故把這脣鎗舌劍陷你在錦陣花營。”{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憑着我脣槍舌劍定江山。”亦作“[脣鎗舌劍]”。
脣鎗舌劍-汉语大词典
脣鎗舌劍
【1】见“脣槍舌劍”。
脱劍-汉语大词典
脱劍
【1】{汉}{刘向}《新序·节士》:“{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寳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爲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晉}﹐故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尬C兮帶丘墓。’”后以“脱劍”用为悼念亡友之典。{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二:“悲來欲脱劍﹐掛向何枝好?”【2】解下佩剑。比喻弃武修文。语出《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劍也。”説﹐通“脱”。《孔子家语·辩乐》作“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劍”。{唐}{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憶昔皇運初﹐衆賓俱龍驤;解巾佐幕府﹐脱劍升明堂。”
歐劍-汉语大词典
歐劍
【1】即{欧冶}剑。{明}{李东阳}《傅日全举进士次汝贤文敬韵》之一:“曾聽{干將}躍冶聲﹐又看歐劍發精英。”
歐冶劍-汉语大词典
歐冶劍
【1】{春秋}时著名剑工{欧冶子}所铸的剑。相传他曾为{越王}铸五剑﹐为{楚王}铸三剑。{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爲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唐}{章孝标}《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馀》诗:“還將{歐冶}劍﹐更淬{若耶}泉。”{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爲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文劍-汉语大词典
文劍
【1】装饰华丽的剑。{南朝} {梁}{江淹}《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文劍雕舃﹐禮殊軒殿。”《後汉书·酷吏传·李章》:“{剛}帶文劍﹐被羽衣﹐從士百餘人來到。”
火精劍-汉语大词典
火精劍
【1】古宝劍名。{宋}{叶廷珪}《海录碎事·百工医技》:“{德宗}幸{奉天}﹐攜火精劍﹐出于殿内﹐遂以劍斫檻﹐鐵狻猊應手而碎。”
煙劍-汉语大词典
煙劍
【1】指雾霭中的菖蒲叶片。{唐}{陆龟蒙}《种蒲》诗:“杜若溪邊手自移﹐旋抽煙劍碧參差。”
惡劍-汉语大词典
惡劍
【1】不锋利的剑。《吕氏春秋·简选》:“今有利劍於此﹐以刺則不中﹐以擊則不及﹐與惡劍無擇。”
惠劍-汉语大词典
惠劍
【1】即慧剑。佛教谓智慧如剑,能断烦恼。{唐}{李白}《地藏菩萨赞》:“乃得惠劍于真宰﹐湛本心于虚空。”{王琦}注:“《維摩詰經》:‘以智慧劍﹐破煩惱網。’”
慧劍-汉语大词典
慧劍
【1】佛教语。谓能斩断一切烦恼的智慧。语本《维摩经·菩萨行品》:“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不是三生應判與﹐直須慧劍斷邪思。”《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今日你命光發露﹐透出你的智慧﹐還不趁勢利用你本來具足的慧劍﹐斬斷你的邪魔嗎?”{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斷癡求慧劍﹐濟苦得慈航。”
懸劍-汉语大词典
懸劍
【1】《史记·吴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爲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懸劍”指守信。{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南朝} {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懸劍空壠﹐有恨如何?”
神劍-汉语大词典
神劍
【1】神奇的宝剑。《晋书·刘曜载记》:“〔{劉曜}〕以燭視之﹐劍長二尺﹐光澤非常﹐赤玉爲室﹐背上有銘曰:‘神劍御﹐除衆毒。’{曜}遂服之。劍隨四時而變爲五色。”{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诗:“神劍飛來不易銷﹐碧潭珍重駐蘭橈。”{南朝} {梁}{陶弘景}《刀剑录》:“{王莽}在僞位十七年﹐以{建國}五年歲次庚午造威斗及神劍﹐皆鍊五色石爲之﹐銘曰:‘神勝萬里伏。’”{清}{秋瑾}《宝剑》诗:“神劍雖掛壁﹐鋒芒世已驚。”
石劍-汉语大词典
石劍
亦作“[石劒]”【1】形似利剑的山石或山峰。{清}{韩愈}《答张彻》诗:“泉紳拖修白﹐石劍攢高青。”{唐}{韩愈}《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地遐物奇怪﹐水鏡涵石劒。”
破山劍-汉语大词典
破山劍
【1】传说可破宝山的剑。{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载:有农夫耕地得剑,胡贾请以百万售之,约明旦来取。农夫夜偶以剑指庭石,立碎。明旦,胡贾载钱至,叹曰:“劍光已盡。”遂不复买。“農夫苦問之,曰:‘此是破山劍,惟可一用,吾欲持之破寳山耳。’……余有詩云:‘采玉應求破山劍,探珠暑漱蘁諝ㄐC’”
留徐劍-汉语大词典
留徐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爲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劍”Y悼友之典故。{唐}{杜甫}《哭李尚书》诗:“欲挂留{徐}劍﹐猶迴憶{戴}船。”{明}{何景明}《哭以道》诗:“他時若挂留{徐}劍﹐忍向{橋山}覓墓林。”
盤水加劍-汉语大词典
盤水加劍
【1】以盘盛水,加剑其上,表示请罪自刎。《汉书·贾谊传》:“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辠耳﹐上不執縛係引而行也。”{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水性平﹐若已有正罪﹐君以平法治之也。加劍﹐當以自刎也。或曰﹐殺牲者以盤水取頸血﹐故示若此也。”{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御史中丞{陳琰}〕上疏曰:‘……{漢}臣獲罪﹐合行盤水之誅;{君集}就烹﹐豈顧{凌烟}之像。’”《明史·刑法志三》:“{太祖}常與侍臣論待大臣之禮﹐太史令{劉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未嘗輕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體。’”亦省作“[盤水]”。
短劍-汉语大词典
短劍
【1】短小的剑。匕首之类。{元}{杨载}《送侯尊师归蜀》诗:“飄飄携短劍﹐杳杳泛靈槎。”{清}{蒋春霖}《蝶恋花·北游道上》词:“鴉背殘霜侵短劍﹐紙窗夢破疏燈颭。”《汉书·邹阳传》“匕首竊發”{唐}{颜师古}注:“匕首﹐短劍也。其首類匕﹐便於用也。”
私劍-汉语大词典
私劍
【1】为私人效劳的刺客。《韩非子·孤愤》:“其可以罪過誣者﹐以公法而誅之;其不可被以罪過者﹐以私劍而窮之。”《韩非子·五蠹》:“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犯禁者誅﹐而羣俠以私劍養。”
竦劍-汉语大词典
竦劍
【1】仗剑;持剑。{明}{陈子龙}《寒食雨郊行》:“會當竦劍侍天闕﹐柔情無數不敢陳。”《魏书·鹿悆传》:“宗臣名將﹐揮戈于{泗濱};虎士雄卒﹐竦劍于{汴渚}。”
蜜口劍腹-汉语大词典
蜜口劍腹
【1】犹言口蜜腹剑。谓嘴甜心毒。{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劍腹﹐{賈似道}之牢籠言路﹐合而爲一﹐其患可勝道哉。”{明}{尹直}《蹇斋琐缀录》卷一:“〔{徐有貞}〕私報{商先生}云:‘我無奈何回護﹐只得置足下於末。’其亦可謂蜜口劍腹者歟?”
蟄劍-汉语大词典
蟄劍
【1】埋藏在地下的宝剑。典出《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及{吴}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焕}妙達緯象﹐乃要{焕}宿﹐因登樓仰觀﹐{焕}曰:‘僕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華}曰:‘是何祥也?’{焕}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天耳。’{華}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豐城}。’即補{焕}爲{豐城}令。{焕}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唐}{黄滔}《卢员外》:“且傑如{韓信}﹐未歸{漢祖}以誰知;美若{西施}﹐不入{吴}宫而孰驗。所以蟄劍而凌虚吐耀﹐焦桐而駭耳飛聲。”
蟠鋼劍-汉语大词典
蟠鋼劍
【1】古剑名。即鱼肠剑。{宋}{沈括}《梦溪笔谈·器用》:“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
舌劍唇槍-汉语大词典
舌劍唇槍
【1】谓能言善辩﹐言辞犀利。{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間﹐别無甚麽買賣﹐全憑着舌劍唇槍﹐説嘴兒哄人的錢使。”《再生缘》第十三回:“試試我﹐舌劍唇槍强不强。”亦作“[舌劍唇鎗]”。{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使心猿意馬﹐逞舌劍唇鎗﹐着那等嫩鴿鶵眼腦着忙﹐訕杓倈手脚慌張。”
舌劍唇鎗-汉语大词典
舌劍唇鎗
【1】见“舌劍唇槍”。
簫心劍態-汉语大词典
簫心劍態
【1】犹言幽情侠骨。{龚自珍}《湘月》词自注引{洪子骏}《金缕曲》词:“俠骨幽情簫與劍﹐問簫心劍態誰能畫?”{柳亚子}《将归留别海上诸子》诗:“簫心劍態愁無那﹐馬角烏頭恨未賒。”
籯書囊劍-汉语大词典
籯書囊劍
【1】负笈佩剑。{程善之}《丁未寄子实辽东》诗:“籯書囊劍踏山河﹐白面書生絶塞過。”
襟劍-汉语大词典
襟劍
【1】旧时剑术的一派。{清}{黄轩祖}《游梁琐记·剑术》:“族紳某女名{清霜}者﹐幼從女冠{静玄}習武藝﹐盡傳其術﹐得襟劍真秘﹐襟袖一揮﹐能百步外取人首級﹐如砍朽木。”自注:“劍術有心﹑襟二派﹐{雍}{乾}之際﹐推爲最盛。”
義劍-汉语大词典
義劍
【1】犹义兵或义战。{唐}{孟郊}《乱离》诗:“天下無義劍﹐中原多瘡痍。”
芙蓉劍-汉语大词典
芙蓉劍
【1】{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越王}{句践}有宝剑名“純鈞”, 相剑者{薛烛}以“手振拂, 揚其華, 捽如芙蓉始出”。后因以指利剑。{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相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诗:“青熒芙蓉劍﹐犀兕豈獨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