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廷)是什么意思
朝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朝廷cháo tíng
【释义】:
本指帝王接受朝拜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借指君主国家的中央政府和以帝王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中国从夏朝开始的奴隶国家和从战国开始的封建国家一直延续了四千年。朝廷一词颇有一些异称,多源于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宫庭设施的特征。《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其,他,指孔子。便便(piānpiān),说话流利的样子。《孟子·公孙丑下》:“朝廷莫如爵。”亦借指帝王,见该条。
帝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帝廷dì tíng
【释义】:
朝廷。《史记·孝武本纪》:“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以合明应。”祢(ní),古时父死在宗庙中立牌位以后的称谓。宋·苏辙《贺张宣徽知青州启》:“伏审入觐帝廷,荣加使秩,遂解南籥,作镇东藩。”籥,通“钥”,琐钥,引申为“封闭”,“屏障”。
廷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廷除tíng chú
【释义】:
本指宫廷的台阶,借指朝廷。《旧唐书·玄宗纪赞》:“开元据图,永鉴前车。景气融朗,昏氛涤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又指朝廷任命的官职,亦指庭院。
朝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朝廷cháo tíng
【释义】:
本指帝王处理政事的地方或封建国家中央统治机构,亦借指帝王。晋·潘岳《杨荆州诔》:“寝伏床蓐,念在朝廷。”李周翰注:“朝廷,谓天子也。”
朝廷-古文观止词典
朝廷cháo tíng
【词性】:名词
本指帝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即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代称,也用为帝王的代称(17)。《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朝廷上的大臣,没有哪个不怕大王。《李斯谏逐客书》: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那么这些夜光璧,就不会装饰在朝廷上。《杨恽报孙会宗书》:少显朝廷。——〔杨恽〕少年时在朝廷上就很有名望。
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
【释义】:
指位次的排列,在朝廷里以爵位高低,在乡里中按年龄大小。《绿牡丹全传》七:骆宏勋道:“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既任大哥不作令台,依次请王二哥便了。”
⊙乡党莫如齿
《姑妄言》二三:乡党莫如齿。况都是至亲,傅亲家年长些,应坐首席的。
一品至九品,都是朝廷臣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品至九品,都是朝廷臣子
【释义】:
意谓不管官品高低,都是朝廷的臣子,都得有个为官的面子。《金瓶梅词话》三一:说不的,一品至九品,都是朝廷臣子。况他如今家中无钱。他告我说,就是如今上任,见官摆酒,并治衣服之类,共要许多银子使,一客不烦二主,那处活变去?没奈何,哥看我面,有银子借与几两,扶持他,周济了这些事儿。
二朝廷-汉语惯用语辞典
二朝廷èr cháo tíng
意指土皇帝。高玉宝《高玉宝》“人家有钱有势,儿子又当保长,现在是这里的二朝廷,咱们能动人家一下子吗?”
小朝廷-汉语惯用语辞典
小朝廷xiǎo cháo tíng
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为类似朝廷。①指罗致人才之多。《旧唐书·郑从谠传》“开幕之盛,冠于一时。时中朝瞻望者,目太原为‘小朝廷’,言名人之多也。”②指气焰权势之盛。《宋史·佞倖传·朱勔》“勔复得志,声焰熏灼。邪人秽夫,候门奴事,自直秘阁至殿学士,如欲可得,不附者旋踵罢去,时谓东南小朝廷。”③指偏安一隅的政权。宋胡铨《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苏方桂《罗浮侠女传》“他不但答应了归顺朝廷,表示在广州小朝廷与肇庆小朝廷开战时,他将率军参战……。”④讽刺极不民主、称王称霸的人。浩然《苍生》:“不然,空口无凭,拿什么把田家庄那个邱家的小朝廷推翻?”
廷-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廷tíng
①朝廷,古代帝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韩非子·五蠹》:“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而政不免于乱。”《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臣乃敢上璧。”②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也叫“廷”。《史记·高祖本纪》:“为泗水亭长,~中吏无所不狎侮。”③通“庭”。庭院,院子。《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内,弗洒弗扫。”《吕氏春秋·过理》:“乃触~槐而死。”
【廷臣】朝中大臣。《明史·海瑞传》:“~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
【廷除】宫廷的台阶,代指朝廷。《旧唐书·玄宗纪赞》:“妖集~。”
【廷论】在朝廷上论辩是非曲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局趣:局促,拘束。)
【廷争】在朝廷上当面劝谏皇帝。《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内廷-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廷nèi tíng
【释义】:
宫廷。帝王的住所。
廷-现代汉语大词典
廷tíng
【释义】:
①古代君主受朝施政的地方。如:宫廷。②指以君主为首的最高统治机构。如:清廷。
廷试-现代汉语大词典
廷试tíng shì
【释义】:
即殿试。
小朝廷-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朝廷xiǎo cháo tíng
【释义】:
指偏安一隅的封建王朝,如南宋、南明等。
宫廷-现代汉语大词典
宫廷gōng tíng
【释义】:
①帝王的住所。曹禺《王昭君》:“她在宫里有二十多年了,出入宫廷,是一个不很得意的女官。”②朝廷。《文汇报》1980.1117:“宫廷是封建权力的中心。”
宫廷文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宫廷文学gōng tíng wén xué
【释义】:
反映皇室贵族生活与好尚的文学。郭沫若《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民间文学的价值远超过贵族化的宗庙文学、宫廷文学。”
宫廷政变-现代汉语大词典
宫廷政变gōng tíng zhèng biàn
【释义】:
原指帝王宫廷内发生的篡位事件。现在一般用来指某个国家统治集团中的少数人从内部采取某种方式夺取国家政权。
宫廷舞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宫廷舞蹈gōng tíng wǔ dǎo
【释义】:
专为帝王贵族编排的舞蹈。常用于宴饮、祭祀等场合,大多场面铺张华丽,风格严谨呆板。
教廷-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廷jiào tíng
【释义】:
天主教会的最高统治机构,设在梵蒂冈。
朝廷-现代汉语大词典
朝廷cháo tíng
【释义】:
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柯灵《水流千里归大海》:“最使这个封建朝廷伤脑筋的,是不断从全国各地传来老百姓造反的消息。”
二朝廷-汉语大词典
二朝廷
【1】犹言土皇帝。{高玉宝}《高玉宝》第九章:“人家有钱有势﹐儿子又当保长﹐现在是这里的二朝廷﹐咱们能动人家一下子吗?”
不廷-汉语大词典
不廷
同“[不庭]”【1】{唐}{元稹}《崔倰授尚书户部侍郞制》:“惟朕憲考﹐亟征不廷﹐熏剔幽妖﹐擒滅罪疾。”廷﹐一本作“庭”。《新唐书·段秀实传》:“今外有不廷之虜﹐内有梗命之臣﹐而禁兵寡少﹐卒有患難﹐何以待之?”{明}{徐渭}《宣府槐龙篇》序:“蓋{文皇}數幸此﹐以討不廷。”
内廷-汉语大词典
内廷
【1】内朝。对外廷而言。{清}代内廷指{乾清门}内,皇帝召见臣下﹑处理政务之所。军机处﹑南书房等重要机构均设于此。{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大學士之充内廷者﹐例不看本。伏考{雍正}十年以後﹐内廷之項有五:一﹑御前大臣﹐二﹑軍機大臣﹐三﹑南書房﹐四﹑上書房﹐五﹑内務府總管是也。五項何以稱内廷?内閣爲外廷故也。”【2】内庭。{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喇嘛〕長年承應内廷者﹐至數十百人之衆。出則横行街市﹐莫與誰何。”详“内庭”。{明}{刘若愚}《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然既屬内廷庫藏﹐在外之儒臣又不敢越俎條陳。”
來廷-汉语大词典
來廷
【1】谓朝见天子。{宋}{曾巩}《亳州谢到任表》:“益起堅城﹐以强表海之勢;閎開列館﹐以待來廷之賓。”《太平广记》卷一九〇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是知外國來廷者﹐安知之非奸細乎?”
僞廷-汉语大词典
僞廷
【1】见“僞庭”。
北廷-汉语大词典
北廷
【1】见“北庭”。
廷-汉语大词典
廷
《廣韻》特丁切,平青,定。《廣韻》徒徑切,去徑,定。【1】朝廷,君主受朝施政的地方。《庄子·渔父》:“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唐}{韩愈}《请上尊号表》:“不謀於廷﹐不戰於野﹐坐收{冀}部﹐旋定{幽}都。”【2】官舍,旧时地方官理事的公堂。《墨子·号令》:“諸城門若亭﹐謹候視往來行者符﹐符傳疑若無符﹐皆詣縣廷言請。”《汉书·田儋传》:“{儋}陽爲縛其奴﹐從少年之廷﹐欲謁殺奴。”{颜师古}注:“廷﹐縣廷之中也。”{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旋以論事過切﹐爲宰臣所非﹐移官府廷﹐因佐戎幕。”【3】位置。{马王堆}{汉}墓帛书《称》:“奇從奇﹐正從正﹐奇與正﹐恒不不同廷。”整理者注:“衍一‘不’字。不同廷﹐不同位。”【4】堂前空地。后作“庭”。《诗·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埽。”{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廷﹐與‘庭’通。庭謂中庭﹐内謂堂與室也……《大雅·抑》篇:‘洒埽庭内。’義與此同。正義曰:‘洒埽室庭之内。’非也。”《吕氏春秋·过理》:“〔{沮麛}〕乃觸廷槐而死。”按《国语·晋语五》作“觸庭之槐而死”。{汉}{王充}《论衡·论死》:“人且死見鬼﹐宜見數百千萬﹐滿堂盈廷﹐填塞巷路。”
廷尉平-汉语大词典
廷尉平
亦作“[廷評]”亦作“[廷尉評]”亦作“[廷平]”【1】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医@般仍以“廷評”称之。{晋}{潘岳}《闲居赋》序:“逮事{世祖武皇帝}﹐爲{河陽}﹑{懷}令﹐尚書郎﹐廷尉平。”《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聽﹐雖不置廷平﹐獄將自正。”《北史·元顺传》:“時三公曹令史{朱暉}素事録尚書{高陽王}{雍}﹐{雍}欲以爲廷尉評﹐頻煩託{順}﹐{順}不爲用。”{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評近要津﹐節制收英髦。”{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評日下握靈蛇﹐書記眠時吐綵鳳。”
廷平-汉语大词典
廷平
【1】见“廷尉平”。
廷理-汉语大词典
廷理
【1】{春秋}时{楚国}官名,掌刑狱。{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荆莊王}有茅門之法﹐曰:‘羣臣大夫﹑諸公子入朝﹐馬蹄踐霤者﹐廷理斬其輈﹐戮其御。’”
廷疏-汉语大词典
廷疏
【1】在朝廷上向皇帝面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尧臣》:“《倦游雜録》載﹐{唐介}爲臺官﹐廷疏宰相之失﹐{仁廟}怒﹐謫{英州}别駕。”
廷評-汉语大词典
廷評
【1】见“廷尉平”。
廷尉-汉语大词典
廷尉
【1】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汉}初因之,秩中二千石。{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复称廷尉。{东汉}以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又称廷尉卿。{北齐}至{明}{清}皆称大理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历代职官表》卷二“大理寺”。
廷寄-汉语大词典
廷寄
【1】{清}时皇帝的谕旨,分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交内阁发布,廷寄由军机大臣专寄给外省将军﹑都统﹑督﹑抚﹑钦差等大员,开首有“軍機大臣奉面諭旨”等字样。{清}{赵翼}《檐曝杂记·廷寄》:“軍機處有廷寄諭旨﹐凡機事慮漏泄不便發抄者﹐則軍機大臣面承後撰擬進呈﹐發出即封入紙函﹐用辦理軍機處銀印鈐之﹐交兵部加封﹐發驛馳遞……此例自{雍正}年間始﹐其格式乃{張文和}所奏定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此時有個廷寄下來﹐查問江南軍政。”
廷珪墨-汉语大词典
廷珪墨
【1】{南唐}墨官{李廷珪}(本姓{奚},后赐姓{李})所制作的墨,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世称“廷珪墨”,亦省称“廷珪”。{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吴幵}{正仲}家蓄{唐}以來墨﹐諸{李}所製皆有之﹐云無出廷珪之右者﹐其堅利可以削木。渠書《華嚴經》一部半﹐用廷珪才研一寸﹐其下四秩用承宴墨﹐遂至二寸﹐則膠法可知矣。”{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四·廷珪墨》:“{李廷珪}之墨﹐形制不一﹐有圓餅龍蟠而劍脊者﹐有四渾厚長劍脊而兩頭尖者﹐又有如彈丸而龍蟠者﹐皆用金泥﹐但傳久模糊或貰而無者矣。原墨一料用珍珠三兩﹑玉屑一兩﹐搗萬杵而成﹐故久而剛堅不壞。”
廷魁-汉语大词典
廷魁
【1】廷试第一名,即状元。{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一:“故事﹐有官人應舉﹐謂之鎖廳﹐例不作廷魁。”{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後數十年﹐{李士美}﹑{何文縝}亦以廷魁至鼎席。”
廷鞠-汉语大词典
廷鞠
【1】见“廷鞫”。
廷杖-汉语大词典
廷杖
【1】{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杖责朝臣于殿阶下,至有当廷被杖死者。{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廷杖》:“{成化}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綿底衣﹐重氈叠帊﹐示辱而已﹐然猶卧牀數月﹐而後得愈。{正德}初年﹐逆{瑾}用事﹐惡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創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是已。”{清}{钱谦益}《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管公行状》:“臣以爲不除言官之廷杖﹐言路終不得而開也。”
廷吏-汉语大词典
廷吏
【1】朝廷的官吏。《韩非子·八奸》:“大臣廷吏﹐人主之所與度計也。”
廷毁-汉语大词典
廷毁
【1】在朝廷上当众诽谤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已而{絳侯}望{袁盎}曰:‘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毁我!’”
廷除-汉语大词典
廷除
【1】指朝廷任命官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上時年十四﹐專事游戲﹐政事一委{令孜}﹐呼爲‘阿父’﹐廷除官職﹐不復關白。”【2】宫廷的台阶,泛指朝廷。《旧唐书·玄宗纪赞》:“{開元}握圖﹐永鑒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政纔勤倦﹐妖集廷除。”
廷議-汉语大词典
廷議
【1】指朝廷上的议论。{清}{李慈铭}《庚午书事》诗:“夷酋方喪魄﹐廷議急和戎。”【2】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後汉书·方术传上·郭宪》:“時{匈奴}數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議。”{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公卿廷議以轉運使不得其人﹐宜選才幹之士往换之。”
廷對-汉语大词典
廷對
【1】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伏望陛下念根本之重﹐爲宗廟之計……廷對大臣﹐審擇宫邸。”【2】即廷试。《明史·忠义传四·李中正》:“{萬曆}末﹐舉會試﹐以{天啟}二年赴廷對﹐授{承天府}推官﹐遷兵部主事。”{王闿运}《李仁元传》:“以進士廷對﹐第高同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庠}果爲南省第一﹐不及廷對而死。”【3】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陶文毅公}丰裁峻整﹐好議論人物﹐惟恐不盡﹐雖廷對亦然。”《後汉书·邳彤传》:“{彤}廷對曰:‘議者之言皆非也。’”
廷孔-汉语大词典
廷孔
【1】即阴户。《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张隐庵}集注:“廷孔﹐陰户也。溺孔之端﹐陰内之産門也。”
廷諍-汉语大词典
廷諍
【1】廷争。{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蒲城王文恪公尸谏》:“明日復廷諍﹐甚苦﹐上怒﹐拂衣而起。”{唐}{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國嗣初將付諸{武}﹐公獨廷諍守丹陛。”{宋}{孔平仲}《续世说·宠礼》:“{武后}信重{狄仁傑}﹐羣臣莫及﹐常謂之國老而不名。{仁傑}好面折廷諍﹐太后每屈意從之。”
廷辱-汉语大词典
廷辱
【1】谓在朝廷上当众侮辱人。《汉书·张释之传》:“既已﹐人或讓{王生}:‘獨柰何廷辱{張廷尉}如此?’”《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兄子{種}爲常侍騎﹐持節夾乘﹐説{盎}曰‘君與鬭﹐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廷争-汉语大词典
廷争
【1】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史记·吕太后本纪》:“{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徐}大理{有功}﹐每見{武后}將殺人﹐必據法廷争。”{宋}{司马光}《与吕晦叔简》:“比日以來﹐物論頗譏{晦叔}慎嘿太過﹐若此際復不廷争﹐事蹉跌﹐則入彼朋矣。”
廷辯-汉语大词典
廷辯
亦作“[廷辨]”【1】在朝廷上辩论。{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執政中有論不同者﹐臣請與之廷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準}入對﹐帝語及{馮拯}事﹐{準}抗辯﹐帝曰:‘若廷辯﹐失執政之體。’”《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鋭身爲救{灌夫}……竊出上書。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上然之﹐賜{魏其}食﹐曰:‘東朝廷辯之。’”【2】指在公堂上辩论。《新唐书·李义琰传》:“{李勣}爲都督﹐僚吏憚其威﹐{義琰}獨敢廷辨曲直﹐{勣}甚禮之。”
廷詰-汉语大词典
廷詰
【1】在朝廷上诘问。{明}{沈德符}《野獲编·果报·尹昌隆》:“{昌隆}初倡禪讓之議﹐其忠邪不可知﹐然亦可謂冒死不顧矣。至{文皇}廷詰得免﹐且令輔佐儲宫﹐則知遇亦頗不淺。”
廷訊-汉语大词典
廷訊
【1】在朝廷上审讯。{清}{魏源}《圣武记》卷七:“是冬﹐{張廣泗}至京廷訊﹐責以挾師觀望之罪。”《清史稿·宣宗纪一》:“上廷訊{張格爾}﹐磔於市。”
廷授-汉语大词典
廷授
【1】由朝廷任命。{唐}{韩愈}《平淮西碑》:“{蔡}帥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將﹐其樹本堅。”
廷史-汉语大词典
廷史
【1】廷尉的属吏,掌书记。《汉书·刑法志》:“今遣廷史與郡鞠獄﹐任輕禄薄﹐其爲置廷平。”{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廷史﹐廷尉史也。”《史记·酷吏列传》:“{杜周}初徵爲廷史。”
廷參-汉语大词典
廷參
【1】在廷前参见。{宋}{郭彖}《睽车志》卷三:“{觷}踞坐廳事﹐引{悦}廷參﹐{悦}甚不堪。”《资治通鉴·後唐明宗长兴四年》:“癸未﹐中書奏節度使見元帥儀﹐雖帶平章事﹐亦以軍禮廷參﹐從之。”{胡三省}注:“今望令諸道節度使以下﹐凡帶兵權者﹐見元帥﹐階下具軍禮參見。”
廷折-汉语大词典
廷折
【1】在朝廷上当众折辱。《陈书·後主纪》:“欲聽昌言﹐不疲痺足;若逢廷折﹐無憚批鱗。”《新唐书·柳範传》:“帝怒﹐拂衣起。頃之﹐召謂曰:‘何廷折我?’{範}謝曰:‘主聖則臣直﹐陛下仁明﹐臣敢不盡愚!’帝乃解。”
廷説-汉语大词典
廷説
【1】在朝廷上游说。《战国策·秦策一》:“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户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横歷天下﹐廷説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廷見-汉语大词典
廷見
【1】指百官朝见皇帝。《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爲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極切;至廷見﹐如不能言者。”《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廷見﹐謂於百官正朝畢集之時。”
廷尉評-汉语大词典
廷尉評
【1】见“廷尉平”。
廷選-汉语大词典
廷選
【1】由朝廷选任。{唐}{韩愈}《故幽州节度判官清河张君墓志铭》:“〔{范陽府}〕密奏:{幽州}將父子繼續﹐不廷選且久﹐今新收﹐臣又始至﹐孤怯﹐須强佐乃濟。”
廷試-汉语大词典
廷試
【1】科举制度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通常称殿试。《明史·选举志二》:“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於廷﹐曰廷試﹐亦曰殿試。”《宋史·选举志一》:“凡廷試﹐帝親閲卷累日﹐宰相屢請宜歸有司﹐始詔歲命官知舉。”
廷臣-汉语大词典
廷臣
【1】朝臣。《史记·吴王濞列传》:“{漢}廷臣方議削{吴}﹐{吴王}恐削地無已﹐因以此發謀﹐欲舉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三公荐人》:“遣廷臣整理邊關糧草。”{宋}{曾巩}《送丁琰序》:“諸郡守﹑縣令以罪不任職或黜或罷者﹐相繼于外。于是下詔書﹐擇廷臣﹐使各舉所知以任守﹑令。”
廷鞫-汉语大词典
廷鞫
亦作“[廷鞠]”【1】在朝廷上审讯。{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八·杨埙》:“{楊}懼考死于獄﹐乃誑{達}曰:‘此實{李}教我﹐但於此招實無證見﹐不若會請多官廷鞫﹐待我言之﹐庶使{李}無辭矣。’”《明诗纪事丙籤·程敏政》引{清}{查慎行}《人海记》:“{劉文靖}以{程篁墩}短其不能詩﹐銜之﹐釀成廷鞠之獄。”鞠﹐一本作“鞫”。{清}{褚人穫}《坚瓠续集·孔孟所使》:“御史{吴時來}劾奏{嚴分宜}父子奸貪誤國﹐語太激﹐{世廟}大怒﹐廷鞫問是誰所使。”
廷辨-汉语大词典
廷辨
【1】见“廷辯”。
廷掾-汉语大词典
廷掾
【1】县令的属吏。{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漢}縣有廷掾﹐監鄉五部﹐春﹑夏爲勸農掾﹐秋﹑冬爲制度掾。”《史记·滑稽列传》:“{鄴}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用其二三十萬爲{河伯}娶婦﹐與祝巫共分其餘錢持歸。”
廷逆-汉语大词典
廷逆
【1】谓在朝廷上出言顶撞君主。{汉}{王充}《论衡·定贤》:“夫順阿之臣﹐佞倖之徒是也。准主而説﹐適時而行﹐無廷逆之郄﹐則無斥退之患。”
廷推-汉语大词典
廷推
【1】{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明史·选举志三》:“内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在外官﹐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
廷論-汉语大词典
廷論
【1】在朝廷上辩论。{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諸公亦奮然並見其才﹐而無相媢之意﹐雖至於廷論之際﹐辯其所長﹐如數黑白﹐則諸公豈不各以自慰哉!”{晋}{袁宏}《後汉纪·章帝纪下》:“上善《穀梁》﹐後大儒{蕭望之}等廷論二家同異﹐多從《穀梁》。由是《穀梁》學復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吾并斬若屬矣。’”【2】朝廷上的议论。{明}{王世贞}《少保王公督府奏议序》:“下有不一之將心﹐而上有不一之廷論。”
廷策-汉语大词典
廷策
【1】谓会试中式者,天子亲自策问于朝廷。{元}{刘祁}《归潜志》卷二:“〔{史學優}〕年五十﹐擢南省魁﹐後中廷策。”{宋}{岳珂}《桯史·宸奎坚忍字》:“辛丑歲將廷策多士。”
廷珪-汉语大词典
廷珪
【1】见“廷珪墨”。
廷質-汉语大词典
廷質
【1】在朝廷上对质。《明史·范志完传》:“事定﹐議罪﹐召{縯祚}廷質﹐問{志完}逗遛淫掠狀﹐{志完}辨。問御史{吴履中}﹐對如{縯祚}言。”
在廷-汉语大词典
在廷
【1】《论语·乡党》:“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又《礼记·经解》:“天子者……其在朝廷,則道仁聖禮義之序。”后以“在廷”指朝廷。{清}{叶廷琯}《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私撰於一室與入告於在廷﹐其勢固殊﹐非獨所遭有幸有不幸也。”【2】指在朝者,即朝臣。{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横金三紀﹐未佩隨身之魚;賜帶萬釘﹐改觀在廷之目。”
大廷廣衆-汉语大词典
大廷廣衆
【1】见“大庭廣衆”。
大廷-汉语大词典
大廷
【1】见“大庭”。
天廷-汉语大词典
天廷
【1】见“天庭”。
小朝廷-汉语大词典
小朝廷
【1】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指罗致人才之多。{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四:“{太原}名‘小朝廷’﹐蓋以得客之多。”《宋史·忠义传六·陆秀夫》:“{李庭芝}鎮{淮南}﹐聞其名﹐辟置幕中。時天下稱得士多者﹐以{淮南}爲第一﹐號小朝廷。”《旧唐书·郑从谠传》:“開幕之盛﹐冠於一時。時中朝瞻望者﹐目{太原}爲‘小朝廷’﹐言名人之多也。”【2】指偏安一隅的政权。{宋}{胡铨}《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邪!”【3】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指气焰权势之盛。《宋史·佞倖传·朱勔》:“{勔}復得志﹐聲焰熏灼。衺人穢夫﹐候門奴事﹐自直祕閣至殿學士﹐如欲可得﹐不附者旋踵罷去﹐時謂東南小朝廷。”
帝廷-汉语大词典
帝廷
【1】古天文学上指太微垣。《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其兩帝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汉书·李寻传》:“少微處士﹐爲比爲輔﹐故次帝廷﹐女宫在後。”{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少微四星在太微次。太微爲天帝廷。女宫謂軒轅星也。”【2】朝廷。{宋}{苏辙}《贺张宣徽知青州启》:“伏審入覲帝廷﹐榮加使秩﹐遂解南籥﹐作鎮東藩。”《史记·孝武本纪》:“鼎宜見於祖禰﹐藏於帝廷﹐以合明應。”
山頭廷尉-汉语大词典
山頭廷尉
【1】{东晋}将军{苏峻}不听朝廷征召,疑{庾亮}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 遣使讽谕之。{峻}曰:“臺下云我欲反,豈得活耶?我寧山頭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頭!”乃作乱。后以“山頭廷尉”指不听征召之人。{清}{钱谦益}《济上逢嘉禾项仲展》诗:“相逢無後問乘車﹐執手潸然涕淚初﹐{劒}外官人君若此﹐山頭廷尉我何如?”{明}{夏完淳}《大哀赋》:“賜金罌則執政爲貴人之牢﹐望山頭則廷尉皆君子之吝。”
後廷-汉语大词典
後廷
【1】后宫。《新唐书·王世充传》:“{江}{淮}良家女願備後廷﹐無繇進。”
徑廷-汉语大词典
徑廷
【1】见“徑庭”。
彤廷-汉语大词典
彤廷
【1】见“彤庭”。
外廷-汉语大词典
外廷
亦作“[外庭]”【1】国君听政的地方。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宋}{周密}《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朕無不可﹐第恐外庭有語﹐宜密速爲之。”{唐}{贾岛}《赠翰林》诗:“清重無過知内制﹐從前禮絶外庭人。”{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奄宦上》:“而外庭所設之衙門﹐所供之財賦﹐亦遂視之爲非其有﹐嘵嘵而争。”《新唐书·刘季述传》:“方寒﹐公主嬪御無衾纊﹐哀聞外廷。”{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御前親近大臣﹐如{乾清宫}管事﹐打卯牌子﹐其秩亦榮顯﹐猶外廷之勳爵戚臣然。”{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鄉者僕嘗廁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議。”
府廷-汉语大词典
府廷
同“[府庭]”【1】《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二年》:“夏四月﹐突將作亂﹐大譟突入府廷。”{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代通謂府廷爲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
廟廷-汉语大词典
廟廷
【1】宗庙或庙宇的前殿。《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正始}五年﹐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廷。”《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得神靈庇護﹐保佑氏兒身體康健﹐情願繡下長幡二首﹐外加禮物﹐親詣廟廷頂禮酬謝。”{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姚广孝》:“{廣孝}贈{榮國公}﹐謚{恭靖}﹐配享{成祖}廟廷。”【2】君王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五》:“據此﹐則庶人之議﹐非私議於草野﹐乃議於廟廷之上也。”《吴子·励士》:“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爲三行饗士大夫。”
官廷-汉语大词典
官廷
【1】犹官府。《後汉书·李通传》:“父{守}﹐身長九尺﹐容貌絶異﹐爲人嚴毅﹐居家如官廷。”
宫廷-汉语大词典
宫廷
【1】帝王的住所。《宋史·毕士安传》:“{太宗}召謂曰:‘諸子生長宫廷﹐未閑外事﹐年漸成人﹐必資良士贊導﹐使日聞忠孝之道﹐卿等勉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汉安世房中歌》:“高張四縣﹐樂充宫廷。”《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營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她在宫里有二十多年了﹐出入宫廷﹐是一个不很得意的女官。”{唐}{温庭筠}《再生桧赋》:“殘陽未落﹐宫廷之林藪忽生;明月初懸﹐玉砌之桂華復盛。”【2】犹朝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未亂之區﹐或以宫廷不和﹐而妄相窺測。”《文汇报》1980.11.17:“宫廷是封建权力的中心。”
宫廷政變-汉语大词典
宫廷政變
【1】原指帝王宫廷内发生的簒位事件。现在一般用来指某个国家统治集团中的少数人从内部采取某种方式夺取国家政权。
宫廷舞-汉语大词典
宫廷舞
【1】皇室贵族宴享娱乐或祭祀用的舞蹈。大多取材于民间,经过宫廷艺人加工而成。形式华丽,风格严谨。
宫廷文學-汉语大词典
宫廷文學
【1】反映皇室贵族生活与好尚的文学。{茅盾}《夜读偶记·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汉}赋主要是描写帝王和贵族的奢侈豪华生活﹑夸张奇方异物﹑专供帝王和贵族们消遣的极端形式主义的宫廷文学。”{郭沫若}《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民间文学的价值远超过贵族化的宗庙文学﹑宫廷文学。”
家廷-汉语大词典
家廷
同“[家庭]”【1】《後汉书·郑均传》:“〔{鄭均}〕常稱病家廷﹐不應州郡辟召。”
王廷-汉语大词典
王廷
【1】谓朝廷。《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昔{王叔}﹑{陳生}争正王廷。”{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新樂初受封﹐搢笏登王廷。”
班廷-汉语大词典
班廷
亦作“[班庭]”【1】犹言朝廷。以朝必列班,故称。{宋}{吴自牧}《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日表纔瞻臨玉座﹐連聲清蹕震班庭。”{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鄒雲}一書〕大略謂:‘{濟邸}不能一死﹐受{程軍}﹑{陳登}之徒﹐班廷拜舞於倉猝之際﹐天日開明﹐著身無地﹐夫復何言。’”
末廷-汉语大词典
末廷
【1】见“末庭”。
李廷珪墨-汉语大词典
李廷珪墨
【1】{南唐}{李廷珪}父子所制之墨。{李廷珪}本姓{奚},自{易水}迁居{歙县},赐姓{李}。其墨取{黄山}松烟,制造精良,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明}{陶宗仪}《辍耕录·墨》:“至{唐}末﹐墨工{奚超}與其子{廷珪}﹐自{易水}渡{江}﹐遷居{歙州}﹐{南唐}賜姓{李}氏。{廷珪}父子之墨﹐始集大成……故世有‘奚廷珪墨’﹐又有‘李廷珪墨’。”亦省称“[李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東坡}自{儋耳}歸﹐至{廣州}舟敗﹐亡墨四篋﹐平生所寳皆盡﹐僅於諸子處得‘李墨’一丸。”{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事志》:“{南唐}{後主}留心筆札﹐所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石硯’﹐三者天下之冠……{莆陽蔡君謨}嘗評‘李廷珪墨’能削木﹐墜溝中﹐經月不壞。”
樞廷-汉语大词典
樞廷
【1】见“樞庭”。
機廷-汉语大词典
機廷
【1】执掌军国机枢大事的官署。《宋史·职官志一》:“又内侍省職﹐悉倣機廷之號。”
殊廷-汉语大词典
殊廷
亦作“[殊庭]”【1】《史记·封禅书》:“〔{漢武帝}〕臨{勃海}﹐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冀至殊廷焉。”
教廷-汉语大词典
教廷
【1】天主教会的最高统治机构,设在{梵蒂冈}。
敭廷-汉语大词典
敭廷
【1】指殿试。敭,对扬。{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二·阁试》:“士人自鎖闈敭廷之外﹐其試事最重者﹐無如吏部之考選科道。”
明廷-汉语大词典
明廷
【1】圣明的朝廷。{宋}{陆游}《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唐}{陆龟蒙}《书带草赋》:“未嘗輒入明廷﹐何當指佞。”【2】指{甘泉山}。在{陕西省}{淳化县}西北。亦指{甘泉宫}。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康有为}《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聖{崆峒}迷大道﹐萬靈風雨集{明廷}。”《史记·封禅书》:“其後{黄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3】{汉}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明}{王志坚}《表异录·职官》:“{唐}人稱縣曰明府﹐{漢}人謂之明廷。”《後汉书·党锢传·张俭》:“{篤}曰:‘{篤}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李贤}注:“明廷猶明府。”此指{外黄}县令{毛钦}。
沛廷-汉语大词典
沛廷
【1】见“沛庭”。
液廷-汉语大词典
液廷
【1】即掖庭。液,通“掖”;廷,通“庭”。皇宫中的旁舍,妃嫔所居。《汉书·王莽传上》:“皇帝即位三年﹐{長秋宫}未建﹐液廷媵未充。”{颜师古}注:“液與掖同音通用。”
掖廷-汉语大词典
掖廷
【1】见“掖庭”。
朝廷-汉语大词典
朝廷
亦作“[朝庭]”【1】借指帝王。《东观汉记·朱遂传》:“至乃殘食孩幼﹐朝廷愍悼。”《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朝廷之於{伯通}﹐恩亦厚矣。”{李善}注:“{蔡邕}《獨斷》云:‘朝廷者﹐不敢指斥君﹐故言朝廷。’”{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方纔{香君}回家﹐也説朝廷偷走。”{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殿上金佛》:“朝廷每受朝時﹐置一金佛于寳座香案上﹐當其前。”【2】朋友。《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皇帝緣心□□﹐便問{催子玉}:‘卿與{李乹風}爲知己朝庭否?’{催子玉}□□(答曰):‘臣與{李乹風}爲朝庭。’帝曰:‘卿既與{李乹風}爲□□(知己)朝庭﹐情分如何?’{子玉}曰:‘臣與{李乹風}爲朝廷已來﹐□□{管}{鮑}。’”{蒋礼鸿}通释:“‘知己朝庭’就是知己朋友﹐所以{催子玉}用‘{管}{鮑}’來比喻他和{李乹風}的交情。”【3】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朝廷蕪而無迹﹐田野辟而無草。”{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阿房宫赋》:“先帝爲{咸陽}朝廷小﹐故營{阿房}爲堂室。”《论语·乡党》:“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邢昺}疏:“朝廷﹐布政之所。”【4】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柯灵}《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最使这个封建朝廷伤脑筋的﹐是不断从全国各地传来老百姓造反的消息。”{唐}{任华}《杂言寄杜拾遗》:“而我不飛不鳴亦何以﹐只待朝庭有知己。”《史记·汲郑列传》:“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過於平生。”{清}{戴名世}《芝石记》:“然芝秉山川清淑之氣以生﹐終不可謂非天下之瑞﹐特當此之時薦之朝庭﹐固不若其蒙翳於榛莽荒草之中也。”《後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并州}牧{董卓}被徵﹐將兵入{洛陽}﹐陵虐朝庭。”《商君书·农战》:“今境内之民及處官爵者﹐見朝廷之可以巧言辯説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
殿廷-汉语大词典
殿廷
【1】宫殿﹑宫廷。{元}{张养浩}《赠李秘监》诗:“對章曾拜殿廷間﹐凛凛丰儀肅九關。”【2】指皇帝举行殿试之所。{清}{张惠言}《祭金先生文》:“對策鑾坡﹐聲震殿廷。”{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嘉}{道}以後﹐殿廷考試尤重字體。”
禁廷-汉语大词典
禁廷
【1】见“禁庭”。
盈廷-汉语大词典
盈廷
【1】见“盈庭”。
虞廷-汉语大词典
虞廷
亦作“[虞庭]”【1】指{虞舜}的朝廷。相传{虞舜}为古代的圣明之主﹐故亦以“虞廷”为“聖朝”的代称。{明}{何景明}《寄赠张方伯》诗:“行见{虞}廷咨岳典﹐共看{商}室濟川材。”{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三:“禮部之設﹐肇端於{虞}廷之秩宗﹐至{成周}設爲春官﹐職掌始備﹐厥後時有因革。”{明}{唐顺之}《跋李怀琳书<绝交书>後》:“大則{虞}庭﹑{禹}水﹑{稷}穡﹑{皋}刑以至{夔}石﹑{益}獸﹐各致其能而相資以成治。”{清}{陈確}《柬同志》:“今學者相聚言格致之學﹐窮極微妙﹐雖{虞}廷精一之旨﹐幾無以過之。”{明}{李东阳}《揭晓後次韵答何穆之等》:“極知君命如山重﹐親向{虞}廷拜往哉。”
虜廷-汉语大词典
虜廷
亦作“[虜庭]”【1】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晋}{刘琨}《劝进表》:“主上幽劫﹐復沈虜庭。”《旧唐书·张濬传》:“俾擁旄乘驛之使﹐囚在虜庭;勤王奉國之軍﹐懷歸本土。”{邹鲁}《山西光复》:“{陸鍾琦}既死﹐{清}廷派{吴禄貞}爲{山西}巡撫﹐{山西}黨人聞之喜﹐謀一舉而傾覆虜庭。”《後汉书·袁绍传》:“雷震虎步﹐並集虜廷。”
縣廷-汉语大词典
縣廷
亦作“[縣庭]”【1】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後汉书·循吏传·孟尝》:“{上虞}有寡婦至孝養姑。姑年老壽終﹐夫女弟先懷嫌忌﹐乃誣婦厭苦供養﹐加鴆其母﹐列訟縣庭。”《史记·游侠列传》:“{解}執恭敬﹐不敢乘車入其縣廷。”
逕廷-汉语大词典
逕廷
【1】见“逕庭”。
邊廷-汉语大词典
邊廷
【1】见“邊庭”。
計廷-汉语大词典
計廷
亦作“[計庭]”【1】{宋}代置三司使统领财赋事务﹐故称三司为“計廷”。{宋}{王珪}《代叔父光禄卿致仕表》:“中簉計廷﹐晚官卿寺。”{宋}{王安石}《贺庆州杜待制启》:“樹繢計庭之司﹐飛榮書殿之秘。”{宋}{晁补之}《代韩太中致仕表》:“蓋嘗選貳計廷﹐進躋諫省﹐間因便殿﹐數侍清光。”
警廷-汉语大词典
警廷
【1】指警察厅。{汤志钧}《<章太炎政论选集>前言》:“一九〇八年十月﹐{日本}政府下令封禁《民报》﹐{章太炎}至警廷﹐慷慨陈词﹐不怕坐牢﹐高呼‘革命无罪’。”
霜廷-汉语大词典
霜廷
【1】肃穆的殿廷。{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二:“玉殿齊班容小語﹐霜廷稽首泫微温。”自注:“適與{穆父}並拜庭中﹐地皆流濕﹐相與小語道之。”
銓廷-汉语大词典
銓廷
【1】指吏部。吏部专司考核﹑选拔官吏﹐故称。《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借使{周公}﹑{孔子}今處銓廷﹐考其辭華﹐則不及{徐}{庾}﹐觀其利口﹐則不若嗇夫﹐何暇論聖賢之事業乎!”{胡三省}注:“銓廷﹐謂吏部銓量選人之所。”
門廷-汉语大词典
門廷
【1】宫门﹑朝门外的地方。《管子·法法》:“門廷有事﹐期年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萬里也。”{汉}{刘向}《新序·杂事四》:“君平旦而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門廷者。”【2】同“[門庭]”。《史记·李斯列传》:“{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爲壽﹐門廷車騎以千數。”
闕廷-汉语大词典
闕廷
亦作“[闕庭]”【1】楼阙庭院。《逸周书·月令》:“塗闕庭門閭﹐築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閉藏也。”【2】朝廷。亦借指京城。《史记·秦始皇本纪》:“{將閭}曰:‘闕廷之禮﹐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後汉书·伏隆传》:“臣{隆}得生到闕廷﹐受誅有司﹐此其大願。”《周书·明帝纪》:“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輒奔赴闕庭。”{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愚不肖﹐蒙恩備使一路﹐今又蒙恩召還闕廷﹐有所任屬﹐而當以使事歸報陛下。”{明}{张居正}《请给勘合疏》:“念臣謬膺重託﹐頂戴鴻恩﹐雖身遠闕庭﹐而國家之事有不能一刻暫忘於心者。”{清}{梅曾亮}《上方尚书书》:“{曹州}﹑{長垣}諸賊﹐敢以狐鼠嘯聚﹐潛行突發﹐輒輕入重地﹐驚犯闕庭。”{林纾}《出都与某侍御书》:“某等浩然南歸﹐再瞻闕廷﹐未卜何日。”【3】两眉之间。《海龙王经·总持身品》:“制亂意眉間闕庭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闕庭﹐眉閒也。《釋名》云:闕在門兩傍﹐中闕然爲道﹐今眉像之。”
面引廷争-汉语大词典
面引廷争
同“[面折廷争]”【1】《汉书·梅福传》:“故{京兆}尹{王章}資質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厲具臣而矯曲朝。”
面折廷諍-汉语大词典
面折廷諍
【1】见“面折廷争”。
面折廷争-汉语大词典
面折廷争
【1】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耶律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難言﹐人皆危之。”亦作“[面折庭争]”﹑“[面折廷諍]”。{清}{侯方域}《汤御史传》:“〔{湯兆京}〕慷慨言天下事﹐數面折廷諍。”《史记·吕太后本纪》:“{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汉书·公孙弘传》:“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使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争。”{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南衙羣官﹐面折廷争﹐陛下嘗不得舉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順從﹐陛下雖貴爲天子﹐復何聊乎?”《辽史·萧岩寿传》:“{巖壽}廉直﹐面折廷諍﹐多與{乙辛}忤﹐故及於難。”{章炳麟}《变法箴言》:“争變法者﹐吾未見其有面折廷諍﹑千人皆靡者也。”
鬼廷-汉语大词典
鬼廷
【1】鬼神之廷府。指植于墓旁之柏树。语本《汉书·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颜师古}注:“鬼神尚幽闇﹐故以松柏之樹爲廷府。”{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六:“{秦穆公}時﹐有人掘地得物若羊﹐將獻之。道逢二童子﹐謂曰:‘此名爲蝹﹐常在地中食死人腦。若欲殺之﹐以柏東南枝捶其首。’由是墓皆植柏。又曰柏爲鬼廷。”
龍廷-汉语大词典
龍廷
【1】见“龍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