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是什么意思
突出←→凹陷-反义词词典
突出←→凹陷tūchū-aóxiàn
【词性】:形
突出:鼓出来。
凹陷:向下或向内陷进去。
【例】 原来走到这一节山路,树木比较稀疏些,恰恰可以望见下边的田野和田野尽头一线突出的江堤,江流反而看不见了。(艾芜:《野牛寨》) 鼻尖和尖下巴中间凹陷下去的永远浮着恶毒的微笑的嘴,不大的、但却是生动的、火一样发亮的眼睛,脸上不停地闪动着的计谋和策略的电光——这一切,仿佛就正需要穿上他身上所穿的这一套独特的、奇怪的服装。(〔俄〕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
突出←→一般 平常-反义词词典
突出←→一般 平常tūchū-yībān píngcháng
【词性】:形
突出: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一般:普通,通常。
平常:不特别,普通。
【例】 他的生平,除在政治上参与了反对魏贤的斗争以外,一般地说,别的没有非常突出的表现。(马南 :《宛平大小米》) 这个瀑布不象一般瀑布,底下没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双龙洞泉水的上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这个车子上坐的不是个平常的人,如果从山坡的森林里窜出几个歹毒的家伙来……他拔出腰里的手枪在车子周围转游,放尖眼睛四处瞅着,谛听着各种响动。(杜鹏程:《工地之夜》)
突破-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突破tūpò
〈动〉打开缺口;打破。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常是防线、封锁线、阵地、界限、限制、定额等。也可以作宾语。
激战了一个小时以后,我军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突破乌江天险|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小麦亩产突破二百斤|突破了旧思想的束缚|突破重重难关|突破原来的定额|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突破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二十世纪初,欧洲的科学技术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突出-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突出tūchū
〈形〉①鼓出来。形容具体的物品。可以作谓语、定语。
脸庞比较大,颧骨突出|患者眼球突出|突出的房檐下站着两个人|突出的前额
②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形容成绩、重点、特点、人的表现等。常作谓语、定语,也可以作状语、补语。
这个同志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表现非常突出|特点很突出|重点不够突出|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工作一贯踏实|突出的问题|突出的矛盾|突出的印象|突出的例子|突出的表现|突出的成绩|突出的贡献|突出的代表人物|突出的位置|要突出地抓一下这项工作|这里的秩序突出地乱|这次抢险他表现得最突出|搞得太突出了
〈动〉使超过一般。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
写什么文章都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做什么事不能只想突出你个人
突然-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突然tūrán
〈形〉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形容现象、事情、人的行为表现。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事情的变化太突然了,竟使我们不知所措|情况很突然|事情非常突然|她的举动很突然|这突然的变化使我不知怎样应付才好|突然事件|突然的举动|突然的消息|突然的动作|进行突然的袭击|发出突然的惊叫|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我被找去诊治一个突然中风的病人|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她的眼睛突然一亮|突然想起|突然病倒了|突然停止|突然发现|突然,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突然她的脸色变了|她病得很突然|走得很突然|感到非常突然|觉得突然
突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突变tūbiàn
突然急剧的变化,哲学上叫飞跃——渐变(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但突变是有条件的,不是经常出现的,而~则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突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突出tūchū
①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平常、平庸(他是个很~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②鼓起来——凹陷(那个人颧骨突出,眼窝~,显得很瘦。)
突飞猛进-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突飞猛进tūfēiměngjìn
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进步很快——停滞不前(这几年,他在学业上是突飞猛进,我则是~,差距越拉越大了。)
突起-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突起tūqǐ
高耸、突出——沉陷、洼陷(地震后,地面有的~,有的突起。)
唐突-古语词今用词典
唐突tángtū
乱撞。征人从军,山高水长,历经艰难险阻。山势陡峭,怪石堆积,高峻危险。军情紧急,日夜兼程,征途迢迢,水陆并进,大雨滂沱,积水没膝。“‘有豕白蹢,烝涉波矣’。郑玄注:‘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难禁制。’”(一头白蹄大猪,跳入水中游泳。猪性好水,乱冲乱撞,难以禁制。)行军匆忙,无法顾及它事。(《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后引申为:冒犯,言语、举动轻率。
今沿用引申义。
木桦《望远镜》:“一位在中国近代革命战争中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显要的将军。”杨沫《芳菲之歌》第三部第五十五章:“刘大夫,刘小姐,对不起,请恕我唐突。”《八小时以外》:“但我对他毕竟陌生,这样匆匆跑来相托于他,总觉得唐突和没把握。”
打破 突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打破 突破
打破dǎpò463突破tūpò463
动词。表示破除某种障碍、限制、拘束等。
“打破”强调把原有的障碍、限制、拘束等完全破坏和除掉,意思比较重。例如:“他们的战略失败,就是他们的‘围剿’被我们打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必须打破敌人的包围”;“要想打破旧诗文的格调,怕只有彻底改造旧式的生活才能办到吧”(《沫若文集》,第五卷);“由于他们的描写,一个隐秘的生活领域,作为禁区被打破了(《十月》,1981,1)。
“突破”含有“在一点上用力而打开缺口”的意味,意思比“打破”稍轻;有以在严重阻挡或封锁住的东西上冲开缺口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我军连续突破了蒋介石的四道封锁线”;“艺术天才往往突破规律而有所成就,开辟新领域、新境界”(宗白华:《美学散步》)。
崛起 突起-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崛起 突起
崛起juéqǐ461突起tūqǐ461
动词。表示突然兴起。
“崛起”强调开始得有力而气势不凡。例如:“中篇小说创作从一九七九年上半年起,出现了崛起之势”(《人民日报》,1980.1.16);“两年以后,工人革命斗争重又崛起”;“崛起于荷兰的伦勃朗又向前推进了这股洪流”(《当代》,1981,2)。
“突起”强调突然,兴起得明显、突出;和“异军”组合为固定词组“异军突起”。例如:“当然,秘鲁女子排球队是异军突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清末,革命势力突起于南方”。
磨擦(摩擦) 冲突-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磨擦(摩擦) 冲突
磨擦(摩擦)mócā 冲突chōngtū
名词,指由于矛盾激化而引起的争斗。
“磨擦”含“小规模地而非全面、严重地争斗”的意味,有以两物体互相贴着擦动作比喻、烘托的形象色彩。例如:“我们根本反对抗日党派之间那种互相对消力量的磨擦”(《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战八年,大家一致打日本。但是内战是没有断的,不断的大大小小的磨擦”(同上书,第四卷);“父子之间过去有过摩擦,感情上的裂痕很难消除”。
“冲突”强调矛盾激化而发生争斗的爆发性质和不可调和的尖锐对抗性质,意思比“磨擦”重;可用于一般的或全面、严重的争斗。例如:“这种生活,最是苦痛,最无趣味,最容易起冲突”(《李大钊诗文选集》);“云南省政府突然的改组,驻军发生冲突,使无辜的市面饱受惊扰,而且遭遇到并不比一次敌机的空袭更少的死亡”(《闻一多诗文选集》)。
“冲突”在用作动词而表示“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激烈争斗”的意思时(如说:“可是又有了两个意见,而且又冲突起来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是“磨擦”的同义词。
突起 崛起-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突起 崛起
突起tūqǐ259崛起juéqǐ259
动词。表示在低平处高耸。
“突起”强调格外隆起,显得突出;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山峰、高大建筑物和其他高隆、高耸之物。例如:“堤前为海湾……右手有高峰突起如狮头,树木甚苍翠”(郭沫若:《学生时代》);“一幢幢高大的楼房,突起在当年的荒冢野地上”;“他的后背是突起的畸形脊椎骨”。
“崛起”强调气势不凡;只用于山峰和高大建筑物,使用范围比“突起”窄些;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伏波山、叠彩山、象鼻山都崛起在漓江江滨的平地上”;“过山门,穿庭院,一座巍峨的楼阁平地崛起”。
突破 打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突破 打破
突破tūpò84打破dǎpò84
动词。表示超出原有的范围或水平。
“突破”含有“使历来平静而无显著创新变化的状况出现可以改变格局的进展、变动”的意味,有以在封锁住或严重阻挡住的东西上用力冲开缺口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中国女排的胜利,突破了我们的大球运动长期上不去的落后局面”;“《飞天》正因为通过一个特殊角度,触及了这种变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才写得深刻,有所突破”(《十月》,1981,1);“但其在中国的特点,是其特殊的长期性和广大性,这将是突破历史记录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打破”含有“使原有的范围或水平成为过时或陈旧”的意味;意思不如“突破”重;一般只用于原有的记录和计划。例如:“吴数德以128公斤的成绩,打破了苏联选手奥米尔佐创造的127.5公斤的世界纪录”(《体育报》,1983.9.2);“工程进展很快,打破了原定的施工进度计划”。
突出 凹陷-反义词应用词典
突出 凹陷
突出 tūchū 凹陷 āoxiàn
【突出】形容词。鼓出来。
〔例句〕
1.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2.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
【凹陷】动词。向内或向下陷进去。
〔例句〕
1.(命运)她往往让一个不幸的人在家产荡尽以后继续活下去,用他凹陷的眼睛和满是皱纹的额角去接受贫困的暮年。
2.在表现技法上,拿257窟中毗楞竭梨王为求妙法,身钉千钉的一幅壁画来说,眉与眼眶用深色晕染表现眼窝的凹陷带有明显的西域风格,但双目低垂、俯首静思的恬淡自然,却道出中原文化里敦煌和谐的韵味,在这里中西文化彼此交融。
突飞猛进 一落千丈-反义词应用词典
突飞猛进 一落千丈
突飞猛进 tūfēiměngjìn
一落千丈 yīluòqiānzhàng
【突飞猛进】褒义。形容发展十分迅速。
〔例句〕
1.顽固派反动派不自反省其失败之所由来,而徒怀恨于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
2.在著名教练周明的精心指导下,蒋承稷两年来的游泳成绩突飞猛进。
【一落千丈】原指琴声由高骤然下降到很低,后泛指下降得很利害。
〔例句〕
而其大作无人过问,所以要存此老照牌来发表一番,然后不久是要被读者发见,依然一落千丈的。
〔应用例句〕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由于“四人帮”的破坏,我国经济一落千丈,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突然 逐渐-反义词应用词典
突然 逐渐
突然 tūrán 逐渐 zhújiàn
【突然】副词。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例句〕
1.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
2.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
3.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逐渐】副词。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加或减少,用于较长时间的变化。
〔例句〕
1.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2.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3.大片森林的消灭,是促使古猿从树上转到地面并逐渐运用两足行走以适应地面生活的外界因素。
〔应用例句〕
突然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母亲根本就不相信,一直到飞机从西藏运回父亲的尸体,她才逐渐接受了这一现实。
冲破 突破-近义词应用词典
冲破 突破
冲破 chōngpò 突破 tūpò
【冲破】很快向前直冲,突破障碍。如: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我们冲破了苏联地质学家那种形而上学的中国贫油的谬论。
【突破】①集中兵力进攻或反击一点,打开缺口。②打破困难、限制等。如: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4.七个国营和地方国营厂矿已经创造三百零八件新记录,其中三件是突破国际水平的。
辨析:“冲破”指猛烈地冲击,使用全部力量,在很短时间内迅猛地向前直冲,达到打破障碍的目的。它可指破一点,也可指破好几点,如冲破敌人的包围。“突破”指出其不意集中主要力量向某一点(常是薄弱环节)进攻,达到打破缺口的目的。常指突破一点,多用于军事上,如突破封锁线;也用于一般事物,如突破难关,突破规定数量,突破指标等。它的引申用法,含“打破、超越”的意思,如突破国际水平。
忽然 猛然 突然 骤然-近义词应用词典
忽然 猛然 突然 骤然
忽然 hūrán 猛然 měngrán 突然 tūrán 骤然 zhòurán
【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如:
1.忽然手脚有些发抖。
【猛然】忽然;骤然。如:
2.似乎前面有些脚步声;他正听,猛然间一个人从对面逃来了。
【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如:
3.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
【骤然】突然;忽然。如:
4.赵太爷因此也骤然大阔,远过于他儿子初隽秀才的时候,所以目空一切,见了阿Q,也就很有些不放在眼里了。
辨析:“忽然”指来得突然而又迅速,如忽然下起大雨。“突然”指突如其来,又指发生在短促时间里,如机器突然停住了。“猛然”指气势猛,强而有力,程度比“突然”重,如他猛然回头一看,大吃一惊。“骤然”指急剧迅速,如掌声骤然像暴风雨般地响起来。“突然”还有形容词用法,如这事发生得太突然了。“忽然、猛然、骤然”无此用法。
冲突-古文观止词典
冲突chōng tū
【词性】:动词
撞击,猛闯(1)。《晁错论》: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大概也会发生〔洪水〕旁决、上冒、撞击等可怕的祸患。
狐突-古文观止词典
狐突hú tū
【词性】:名词
人名。字伯。是春秋时晋献公世子申生的老师(1)。《晋献公杀世子申生》: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派人去向狐突告辞说。
隳突-古文观止词典
隳突huī tū
破坏奔突(1)。《捕蛇者说》:隳突乎南北。——到处破坏奔突。
突-古文观止词典
突tū
【词性】:名词
烟囱(1)。《争臣论》:而墨突不得黔。——墨子回家,烟囱还来不及烧黑,就又出行了。
突怒-古文观止词典
突怒tū nù
【词性】:形容词
凸出,鼓起的样子(2)。《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堆阜突怒。——堆出来的石山,高耸凸出。《钴鉧潭西小丘记》:其石之突怒偃蹇。——小山上面的石头,有的突起,有的仰卧。
突梯-古文观止词典
突梯tū tī
【词性】:形容词
圆滑伶俐,形容善于迎合世俗的好恶(1)。《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还是圆滑伶俐,像油脂那样光滑,像熟牛皮那样柔软,削平方棱成圆形,阿谀奉迎,同流合污呢?
突兀-古文观止词典
突兀tū wù
【词性】:形容词
指人的品质突出不凡(1)。《祭石曼卿文》: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您那英俊的仪表和磊落的胸怀,杰出的品格和不凡的气质。
突将-古文观止词典
突将tū jiàng
冲锋陷阵的将士(1)。《诸葛亮后出师表》: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屯将七十多人,他们都是冲锋陷阵的将士。
鹘鹘突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鹘鹘突突
【释义】:
即糊糊涂涂。《说岳全传》二一:蔡茂倒吃了一惊,鹘鹘突突来到堂上跪下。《玉支矶》二〇:既到了门前,心下还鹘鹘突突的恐有变卦。《连城璧》午:钱二妈等酒醉的一般,鹘鹘突突,过了一夜。
糊突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糊突桶
【释义】:
骂人话,即糊涂虫。《水浒全传》二四:糊突桶!有什么难见处!那厮羞了,没脸儿见你,走了出去。
⊙糊涂汤
《歧路灯》三一:人人说祥符县是个好爷,比不得俺县绰号叫做糊涂汤。
⊙糊涂浆子
《三侠五义》七六:剩下些浑虫糊涂浆子浑吃浑喝,不说理。
⊙糊涂油蒙了心
骂人话。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红楼梦》三六: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
⊙糊涂脂油蒙了心
《红楼梦》七四:尤氏道:“实是你哥哥赏他哥哥的,只不该私自传送,如今官盐竟成了私盐了。”因骂入画“糊涂脂油蒙了心的。”
⊙油蒙了心
《红楼梦》六五:你别油蒙了心,打谅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绘芳录》四一:小的该死,一时油蒙了心,干下这糊涂事儿。《活地狱》三〇:你是穷花了眼,油蒙了心,不就是那个给你钱,央你出来瞎闹的!
热突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热突突
【释义】:
意谓事出意外;突然间。《金瓶梅词话》六二:热突突死了,怎么不疼?你就疼也还放心里。那里就这般显出来。
眼睛突出在额角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眼睛突出在额角头
【释义】:
形容妄自尊大,目中无人。《黄绣球》一六:爱皮西提二十六个字母不曾拼会,只学了广东、香港、上海洋泾浜的几句外国话,就眼睛突出在额角头,说精通洋文洋话。
突-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突tū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急遽发生出现,出人意料。作状语。可译为“突然”。
《诗经·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biàn)兮。(《毛诗注疏》册三卷五之二页四上)
——不久又见到了〔他〕啊,〔他〕突然就长大成人了。(弁:冠名。这里用为动词,即加冠,表示长大成人的意思。)
《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虞延》: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zòng),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后汉书》册四页一一五〇)
——当时王莽宠爱的贵人魏氏家的宾客很放纵,虞延带领官兵突然闯入她家逮捕了他们。(贵人:妃嫔的名称,位次于皇后。从:用同“纵”。)
白居易《琵琶引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白氏长庆集》册一卷十二页六五上)
——〔乐声雄壮铿锵,象〕铁骑突然出现,刀枪齐鸣。
《宋史·文天祥列传》: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宋史》册三六页一二五三八)
——文天祥的军队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兵士们来不及应战,都爬在草丛中磕头。
突然-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突然tūrán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急遽发生、出现,出人意料。作状语。今语同。
《庄子·杂篇·则阳(注)》:突然自生,制不由我,我不能禁。(《庄子》册三卷八页三一下)
——〔客观事物〕突然自己产生,不由我制约,我不能禁止〔它〕。徐锴《说文系传》:犬匿於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说文系传》册二卷十四页五上)
——狗藏在洞穴里窥探人,人不留意它,〔它〕突然冲了出来。
突-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突tū
附类
动词。作“冲撞”解。
班固《西都赋》:穷虎奔突。(《文选》上册页二八下)
——无路可走的老虎奔跑冲撞。
糊突桶-汉语惯用语辞典
糊突桶hú tū tǒng
指不明事理的人。《水浒传》“那妇人骂道‘糊突桶,有什么难见处!’”
鸭吞螺蛳——眼睛突出-佛源语词词典
鸭吞螺蛳——眼睛突出
歇后语。鸭子脖细,螺蛳较圆大,又有硬壳,口部稍突出,吞咽时较困难。由于用力吞,眼睛要比平时凸出很多。比喻能力不够,硬要取得某种成果,因此必须分外努力。《五灯会元·卷四·婺州苏溪和尚》:“苏溪和尚,僧问:‘如何是定光佛?’师曰:‘鸭吞螺师。’曰:‘还许学人转身也无?’师曰:‘眼睛突出。’”
突-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突tū
①突然,出其不意。《吕氏春秋·贵卒》:“力贵~,智贵卒。”(卒:同“猝”,迅疾。)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出刀枪鸣。”②突袭,冲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宵~陈城,遂入之。”(陈:周代诸侯国。)邵长蘅《阎典史传》:“应元率死士百人驰~巷战者八。”③触犯。曹植《求自试表》:“~刃触锋,为士卒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知有科禁,公敢干~。”(科:法令条文。公:公然。干:犯。)④高出,凸出。《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当门一石峰耸~。”⑤烟囱。《韩非子·喻老》:“百尺之室以~隙之烟焚。”《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傍有积薪。”
【突将】冲锋陷阵的将士。《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命李祐、李忠义帅~三千为前驱。”
【突怒】①盛怒。枚乘《七发》:“有似勇壮之卒,~而无畏。”②高耸的样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其石之~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突骑】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辛弃疾《鹧鸪天》:“壮年旌旗拥万夫,锦襜~渡江初。”(锦襜:甲衣的前挡。)
【突梯】圆滑的样子。《楚辞·卜居》:“将~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突兀】(—wù)①高耸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顾炎武《复庵记》:“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②突然。司马光《苦雨》:“喧豗流潦怒,~坏垣秃。”
三突出-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突出sān tū chū
【释义】:
“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东冲西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冲西突dōng chōng xī tū
【释义】:
四处冲锋突击。形容作战勇猛。鲁迅《“论语一年”》:“他(赫胥黎)以渊博的学识,警辟的文章,东冲西突,攻陷了自以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的最后的堡垒。”
东突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突厥dōng tū jué
【释义】:
古国名。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也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
直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直突zhí tū
【释义】:
径直突进。杨朔《锦绣山河》:“李湘等一踏上岸,手榴弹撇过去,冒着火焰朝前直突。”
冲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冲突chōng tū
【释义】:
①争执;争斗。胡适《在上海》:“我在西一斋做了班长,不免有时和学校办事人冲突。”②指矛盾激烈化。瞿秋白《海上述林》:“他们要求文学之中对于这种斗争的描写,要能够发露真正的社会动力和历史的阶级冲突。”③互相矛盾,不协调。赵树理《表明态度》:“近几天村里会议过多,因为时间冲突,武装会议还没有召开。”④文艺理论术语。指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利益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既包括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又包括特定环境下人物自身的冲突。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⑤心理学名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有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的冲突,外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和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等。
隳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隳突huī tū
【释义】:
横行,骚扰。孙中山《北伐宣言》:“(曹锟)近复嗾其鹰犬,隳突浙江。”
双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双突shuāng tū
【释义】:
指“文革”中的突击入党和突击提干。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祝同康一再安慰她,说她不是‘双突’干部,和‘四人帮’也没有联系,决不会撤掉她的职务。”
异军突起-现代汉语大词典
异军突起yì jūn tū qǐ
【释义】:
另组一支军队,自树一帜。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也比喻另一种力量或派别卓然兴起。邓拓《从石涛的一幅山水画说起》:“作为这支异军突起的新画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石涛的艺术思想和风格久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奔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奔突bēn tū
【释义】:
横冲直撞。鲁迅《〈野草〉题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
奇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奇突qí tū
【释义】:
犹奇特。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因为她的思想太奇突了,使我无从辩解起。”
兀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突wù tū
【释义】:
①高耸突出的样子。如:四山兀突,一水洄。②突然。鲁迅《孤独者》:“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这却使我觉得有些兀突。”
吹须突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吹须突眼chuī xū tū yǎn
【释义】:
方言。吹胡子瞪眼睛。《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赖阎王觉得沤铁这话有损他的尊严,就吹须突眼地骂。”
唐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唐突táng tū
【释义】:
冒犯;亵渎。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他跨了一步,踌躇地停了下来,感到忽然把韩云程拉住,显得有点儿唐突。”
嗗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嗗突gū tū
【释义】:
撅起;向前突出。老舍《四世同堂》:“小妞子看明白了二叔的意思,嗗突的小嘴说:‘爸,出出啦。’”
狼奔豕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狼奔豕突láng bēn shǐ tū
【释义】:
形容坏人成群乱闯。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匪首把大盖帽往脑后推推,握着指挥刀,逼着匪兵,狼奔豕突,想夺下一个村子据守。”
忽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忽突hū tū
【释义】:
突然。碧野《没有花的春天》:“阿艾忽突想起了李阿虎,好像她受到很大的感触似的,抑郁地长长叹了一口气。”
驰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驰突chí tū
【释义】:
快跑猛冲。杨朔《风暴》:“黄色的尘头沿着原野滚来,带着呼呼的吼声,像是驰突的兽群。”
曲突徙薪-现代汉语大词典
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释义】:
《艺文类聚》卷八十引汉桓谭《新论》:“淳于髠至邻家,见其灶突之直而积薪在傍,谓曰‘此且有火’,使为曲突而徙薪。邻家不听,后果焚其屋,邻家救火,乃灭。烹羊具酒谢救火者,不肯呼髠。智士讥之曰:‘曲突徙薪无恩泽,燋(焦)头烂额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突,烟囱。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曲突徙薪,不达而归。”
显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显突xiǎn tū
【释义】:
显现凸出。如:礁石生于海底,或显突水面,或隐伏水中。
冒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冒突mào tū
【释义】:
凸起,鼓起。胡苏《新媳妇》:“她把那劳动了一辈子的冒突着筋络的手,安静地放在腿上。”
暴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暴突bào tū
【释义】:
突出。曹禺《北京人》:“(曾思懿)宽前额,高鼻梁,厚厚的嘴唇,牙齿向前暴突。”
胸锁乳突肌-现代汉语大词典
胸锁乳突肌xiōng suǒ rǔ tū jī
【释义】:
人体颈部外侧浅层肌。是颈部的重要标志肌。一侧收缩时,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时,头向后仰。
胡突虫-现代汉语大词典
胡突虫hú tū chóng
【释义】:
糊涂虫。不明事理的人。萧红《生死场》:“二里半问她:‘你干的吗?胡突虫!’”
胆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胆突dǎn tū
【释义】:
方言。害怕;心慌。谭亿《麦收之前》:“让我在家里领导妇女,干啥我不怯;可叫我进拖拉机学校,心里就胆突得不摸底儿!”
风云突变-现代汉语大词典
风云突变fēng yún tū biàn
【释义】:
比喻局势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毛泽东《清平乐》:“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灰突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灰突突huī tū tū
【释义】:
形容暗淡的灰色。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天空聚满了灰突突的雨云。”
烟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烟突yān tū
【释义】:
烟囱。郁达夫《东梓关》:“四散着的人家烟突里,却已都在放出同天的颜色一样的炊烟来了。”
生的米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的米突shēng dì mǐ tū
【释义】:
[法centimètre]公制长度单位。通称厘米。巴金《初恋》:“说也惭愧,我虽然长她五岁,但是她还比我高两个生的米突。”
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tū
【释义】:
①忽然;猝然。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瞥见伯夷,突前捉臂牵曳。”②突围。杨朔《我的改造》:“岗楼的机枪一响,赶紧把我扶上马,由几个战士保护着我先突出去。”③竖起;凸出。如:突起。④古代灶旁突起的出烟火口,类似于现在的烟囱。如:灶突。
突兀-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兀tū wù
【释义】:
①高耸的样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②猝然。冯德英《苦菜花》:“王柬芝的突然回来,莫说他的妻子、女儿很惊异,就是他本人也不能不感到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环境变换得实在急速。”
突飞-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飞tū fēi
【释义】:
飞跃。指急遽的重大进展。郭沫若《诗歌国防》:“我们的民族复兴是文化走向更高一个阶段的突飞。”
突飞猛进-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飞猛进tū fēi měng jìn
【释义】:
形容发展十分迅速。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虽有利于国家民族,虽有利于人民大众,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
突击-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击tū jī
【释义】:
①军队进攻时集中兵力、火力对敌人进行急速而猛烈的打击。也泛指突然的打击。郭沫若《我是中国人》:“一个人单独地关在这儿,于是便和秃松分离了。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精神上的突击。”②集中力量,加快速度,在短时期内完成任务。浩然《艳阳天》:“于是,他又讲起他对于抓紧打场和明天再突击收割小麦的想法。”
突击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击队tū jī duì
【释义】:
①进攻战斗时,在主要方向上担任突击任务的部队。一般以精锐部队组成。也指防御时担任反击的部队。陈其通《万水千山》:“上级命令你营:一、要死守渡口;二、要组织突击队摧毁敌人的重炮阵地!”②在生产或工作中起先锋作用,能完成某一突击任务的精悍力量。西戎《女婿》:“社里召开动员大会,锁柱报名参加了‘青年突击队’。”
突立-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立tū lì
【释义】:
耸立。刘白羽《英雄城——平壤》:“巨大的建筑已经毁坏了,可是那危耸的高墙突立在月光之中,凛然表现着一种不屈服的气概。”
突头突脑-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头突脑tū tóu tū nǎo
【释义】:
犹没头没脑。突然地;出人意料地。艾芜《夜归》:“赶车的姑娘不答复他的问话,反而突头突脑地这么问他。”
突出-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出tū chū
【释义】:
①冲出。如:突出重围。②隆起;凸出。叶圣陶《游了三个湖》:“鼋头渚在太湖的北边,是突出湖面的一些岩石。”③出众地显露出来。老舍《茶馆》:“假若有什么突出惹眼的东西,那就是‘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字也更大了。”④使超过一般。如:突出个人。
突发-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发tū fā
【释义】:
迸发;爆发。茅盾《子夜》:“可就在这一刹那间,唢呐、笛子、大号筒的混合声音像春雷突发似的从外面飞进来了!”
突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地tū dì
【释义】:
忽然。叶圣陶《夜》:“唉!像人样儿的却成了十七,十八!真是突地天坍下来,骇得我魂都散了。”
突异-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异tū yì
【释义】:
诧异。沙汀《淘金记》:“幺长子是什么话也没有说,他只觉得突异。”
突如其来-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如其来tū rú qí lái
【释义】:
突然来到或发生。语出《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艾青《大西洋》:“我好像置身在原始森林里,警戒着那突如其来的袭击。”
突进-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进tū jìn
【释义】:
①迅猛前进。茅盾《子夜》:“他在企业界中是一员猛将,他是时时刻刻向前突进的。”②突破而进入。魏巍《东方》:“这次战役,敌人虽然突进我阵地二至八公里,但却付出了伤亡七万八千余人的代价。”
突围-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围tū wéi
【释义】:
突破包围。郭澄清《大刀记》:“他们胜利突围以后,于天黑时分,又在约会地点——雒家庄会合起来了。”
突现-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现tū xiàn
【释义】:
①突然出现。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一点点的小事,都足以使他深思远虑的焦念着,何况这不平常的突现的一星红光。”②着重表现;突出表露。《人民日报》1987.7.27:“他越是严肃地表演出曾皓的悲怆可怜相便越是突现了曾皓的丑角心象。”
突变-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变tū biàn
【释义】:
①突然的或急剧的变化。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当革命文学的运动勃兴时,许多小资产阶级的文学家忽然变过来了,那时用来解释这现象的是突变之说。”②哲学上指飞跃。
突贯-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贯tū guàn
【释义】:
军事用语。突破而穿越。郭沫若《北伐途次》:“蓦地有冲锋的军号吹奏起来,下级的连、排长高撑起指挥刀呐喊着冲锋,向前面突贯。”
突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突tū tū
【释义】:
①象声词。如:心里就像小鹿儿一般突突地乱跳。②跳动的样子。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方桌上那白瓷罩洋灯的火焰也突突地跳。”
突起-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起tū qǐ
【释义】:
①高耸;凸起。巴金《军长的心》:“脸色白得像一张纸,颧骨高高的突起。”②突然发生。如:风暴突起。
突破-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破tū pò
【释义】:
①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一部分同志,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了淮南。”②冲破;超过。沙汀《柳永慧》:“让我们来突破你的八百方吧!”
突破口-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破口tū pò kǒu
【释义】:
原指军队防御阵地上被打开的缺口。也比喻能打开局面、改观全局的关键之处。《人民日报》1984.1.3:“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事情的一两个方面,作为突破口,迅速打开边整边改的突破口。”
突梯滑稽-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梯滑稽tū tīhuá jī
【释义】:
(滑,旧读gǔ)委婉从顺;圆滑随俗。语出战国屈原《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吴稚晖在那儿发表过一些突梯滑稽的论文,把读书界轰动过一下。”
突袭-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袭tū xí
【释义】:
突然袭击;出其不意地快速攻击。午星《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为了防备敌人的突袭,组织上叫我们女同志先上了山。”
突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厥tū j jué
【释义】:
古代民族名,国名。广义包括铁勒、突厥各部落,狭义指突厥汗国。公元6世纪初兴起于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南麓,为一游牧部落。公元552年,建政权于今鄂尔浑河流域。创文字、立官制,与中原交流频繁。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分裂为东、西二部。
突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然tū rán
【释义】:
忽然;猝然。鲁迅《吊与贺》引燕生文:“尤其是当这与‘思想界的权威者’正在宣战的时候,而突然得到如此的结果,多心的人也许会猜疑到权威者的反攻战略上面。”
突然袭击-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然袭击tū rán xí jī
【释义】:
军事用语。乘敌方不备发动快速进攻。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为着打破某一优势敌人的进攻…以游击队或小支队箝制其正面及一翼,红军集中全力突然袭击其另一翼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必要的。”也泛指给对方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如:对同志不能搞突然袭击。
致突变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致突变物zhì tū biàn wù
【释义】:
也叫诱变物、诱变原、致突变原。能够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产生突变的物质。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致突变物等,如电离辐射、快中子、紫外线、超声波,一些金属离子、秋水仙碱、芥子气、某些药物和农药、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某些病毒、噬菌体、某些真菌毒素和抗生素等。
致突变原-现代汉语大词典
致突变原zhì tū biàn yuán
【释义】:
即致突变物。
蚓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蚓突yǐn tū
【释义】:
即阑尾。
米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米突mǐ tū
【释义】:
[法mètre]米的旧称。详“米制”。
米突制-现代汉语大词典
米突制mǐ tū zhì
【释义】:
即公制。
豕突狼奔-现代汉语大词典
豕突狼奔shǐ tū láng bēn
【释义】:
同“狼奔豕突”。叶剑英《在敌后的两年》:“虽然没有像抗战初期的势若燎原,可是敌寇的豕突狼奔,并未稍歇。”
趵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趵突bào tū
【释义】:
喷涌。如:泉水趵突,散为万颗珍珠,煞是好看。
跳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跳突tiào tū
【释义】:
犹跳动。郁达夫《出奔》:“董婉珍走回家来的路上,心脏跳突得利害。”
骨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骨突gǔ tū
【释义】:
筋骨暴起突出。如:他的拳头骨突如生铁。泛指突出。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这正是一个紧要的关头,不能不写得如此骨突的。”
三突出-汉语大词典
三突出
【1】“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巴金}《随想录·观察人》:“只有‘四人帮’才想得到什么‘三突出’﹑‘高起点’一整套的鬼话。”{韦君宜}《<未完成的画>读後》:“这比那些给人物头上戴光圈的‘三突出’写法﹐效果强得多。”
直突-汉语大词典
直突
【1】直言唐突。{宋}{苏轼}《与滕达道》三十九:“輒恃深眷﹐信筆直突﹐千萬恕之﹐死罪!”【2】径直突进。{杨朔}《锦绣山河》上篇一:“{李湘}等一踏上岸﹐手榴弹撇过去﹐冒着火焰朝前直突。”【3】直统统不拐弯的烟囱。{唐}{刘禹锡}《武陵观火》诗:“{楚}鄉{祝融}分﹐炎火常爲虞。是時直突煙﹐發自晨炊徒。”《汉书·霍光传》:“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旁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爲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伏突-汉语大词典
伏突
【1】短刀。《周书·异域传下·突厥》:“兵器有弓矢鳴鏑甲矟刀劒﹐其佩飾則兼有伏突。”{唐}{颜真卿}《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每臨陣﹐嘗貯伏突於靴中﹐義不受辱。”
來突-汉语大词典
來突
【1】谓突然而来。语本《易·离》:“突如其來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酒失》:“及杏園開宴時﹐{河中}{蔣相}以故相守兵部尚書﹐其年子{泳}及第﹐相國欣然來突﹐衆皆榮之。”
侵突-汉语大词典
侵突
【1】侵犯奔突,横冲直撞地进犯。《明史·广西土司传三·琼州》:“{弘治}間﹐{符南蛇}之亂﹐連郡震驚﹐其小醜侵突﹐無時而息云。”{明}{唐顺之}《海贼分道侵突疏》:“題爲海賊分道侵突﹐一枝斬獲幾盡﹐一枝盤據未散事。”{宋}{李纲}《与张相公》:“築壘屯兵﹐以備不虞﹐使犬羊不能侵突﹐貔虎有以養威﹐見可而進﹐今日之至計也。”
僄突-汉语大词典
僄突
【1】敏捷快速。{清}{吴伟业}《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應機變化若有神﹐僄突彷彿{常開平}。”
冷突-汉语大词典
冷突
【1】不生火的烟囱。{明}{杨慎}《普市》诗:“倦客落日投主人﹐冷突無烟炊濕薪。”{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千里丘墟﹐冷突孤村無犬吠;萬家荆棘﹐短牆深巷有烏啼。”
凌突-汉语大词典
凌突
【1】冲撞;侵犯。《新唐书·刘栖楚传》:“一日﹐軍士乘醉有所凌突﹐諸少年從旁譟曰:‘癡男子﹐不記頭上尹邪!’”{唐}{罗隐}《与招讨宋将军书》:“而{王仙芝}﹑{尚君長}等凌突我{廬}{壽}﹐燖剥我{梁}{宋}。”{宋}{宋祁}《宋景文笔记·考古》:“獸何自而至焉:自山林來﹐則必凌突{淮河}。”
干突-汉语大词典
干突
【1】唐突;冲犯。《东观汉记·徐匡传》:“{永平}中﹐車駕出﹐{信陽侯}{陰就}干突車騎鹵簿﹐車府令{徐匡}鉤{就}車﹐收御者送獄。”{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卷六:“{謙}({李謙})怪語曰:‘何不進耶?’對曰:‘遺生已久﹐無宜干突。’始悟是鬼。”
地突-汉语大词典
地突
【1】地道。《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太和}二年〕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亮}又爲地突﹐欲踊出於城裏﹐{昭}({郝昭})又於城内穿地横截之。”《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地突﹐地道也。”《东观汉记·光武纪》:“旗幟蔽野﹐塵熛連雲﹐金鼓之聲數十里。或爲地突﹐或爲衝車撞城。”
突-汉语大词典
突
【1】犹凹凸。{章炳麟}《国家论》:“亦猶工巧畫師用少彩色間少彩色﹐能令無突中見有突。”
墮突-汉语大词典
墮突
【1】毀坏,破坏。《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墮突﹐無骸不露。”{李周翰}注:“墮﹐壞;突﹐破也。”
墨突-汉语大词典
墨突
【1】{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墨}突不黔。”此谓{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后用其事为典。有时亦以“墨突不黔”形容事情繁忙,犹言席不暇暖。{清}{陈维崧}《满江红·薗次拏舟相访与予订布衣昆弟之欢而去赋此纪事》词:“嗟{墨}突﹐殊堪恥;憐{范}釜﹐還私喜。”{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幼而學﹐壯而行﹐懷寶迷邦﹐謂之不仁。{孔}席不暇煖﹐{墨}突不待黔。”{唐}{韩愈}《争臣论》:“{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墨突不黔-汉语大词典
墨突不黔
【1】见“墨突”。
天突-汉语大词典
天突
【1】穴位名。约在喉下四寸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任脉分寸歌》:“天突﹐喉下約四寸。”《灵枢经·本输》:“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明}{王玉峰}《焚香记·回生》:“胸中天突氣猶在﹐足下冲陽脈未沉。”
奔突-汉语大词典
奔突
【1】横冲直撞。{鲁迅}《野草·题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唐}{杜甫}《巴山》诗:“盜賊還奔突﹐乘輿恐未回。”{汉}{班固}《西都赋》:“窮虎奔突﹐狂兕觸蹷。”
奇突-汉语大词典
奇突
【1】犹奇特。{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晩上》四:“因为她的思想太奇突了﹐使我无从辩解起。”{徐念慈}《余之小说观》:“〔小説之題名〕不嫌其奇突而譎詭也。”
奚丢胡突-汉语大词典
奚丢胡突
【1】犹言稀里糊涂。{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喜的他兩意兒奚丢胡突﹐慌的他兩頭兒低羞篤速。”
兀突-汉语大词典
兀突
【1】高耸突出貌。{明}{许自昌}《水浒记·慕义》:“但見四山兀突﹐一水濴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矼之兀突獨聳者﹐爲{光明頂}。”【2】突然。{鲁迅}《彷徨·孤独者》:“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这却使我觉得有些兀突。”{茅盾}《锻炼》二四:“{陈克明}这一问太兀突了﹐{胡清泉}似乎一怔。”
兀突突-汉语大词典
兀突突
【1】形容心跳不安。{明}{单本}《蕉帕记·闹婚》:“口兒内絮聒聒難追悔﹐心兒内兀突突難瞞昧。”
古突突-汉语大词典
古突突
【1】形容不断翻滚上涌貌。{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卒律律電影重﹐古突突霧氣濃。”
吐突-汉语大词典
吐突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姓。{唐}代有{吐突承璀},见《新唐书·宦者传上》。
吉羅米突-汉语大词典
吉羅米突
【1】英语 kilometre 的音译。公里。{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當{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入京之役﹐{俄}使{伊格那夫}詭稱調停和議﹐欺總署諸臣﹐更訂界約以爲報酬。割{烏蘇里江}……{圖門江}以東之地﹐奄有{朝鲜}{日本}沿海數千吉羅米突之廣野。”
吹鬚突眼-汉语大词典
吹鬚突眼
【1】方言。吹胡子瞪眼睛。发怒的样子。《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沤铁》:“{赖阎王}觉得{沤铁}这话有损他的尊严﹐就吹须突眼地骂。”
呼突-汉语大词典
呼突
【1】叫嚷奔突。《太平广记》卷一九二引{唐}{胡璩}《谭宾录·李正己》:“既逐而先﹐{己}擒其領而批其顙﹐{回紇}屎液俱下﹐衆軍呼突﹐繇是不敢暴。”
唐突-汉语大词典
唐突
【1】橫冲直撞;乱闯。《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汉}{郑玄}笺:“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難禁制。”【2】冒犯;亵渎。{唐}{高適}《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西晉}何披猖﹐{五胡}相唐突。”{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你是{阮鬍子}﹐如何也來與祭;唐突先師﹐玷辱斯文。”《後汉书·孔融传》:“{融}爲九列﹐不遵朝儀﹐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他跨了一步﹐踌躇地停了下来﹐感到忽然把{韩云程}拉住﹐显得有点儿唐突。”
嗗突-汉语大词典
嗗突
【1】撅起;向前突出。{老舍}《四世同堂》二六:“{小妞子}看明白了二叔的意思﹐嗗突的小嘴说:‘爸﹐出出啦。’”
囊囊突突-汉语大词典
囊囊突突
亦作“[囊囊咄咄]”【1】犹唠唠叨叨。囊,同“囔”。{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俺只見掩掩潑潑畫船兒歪﹐囊囊突突梢公絮。”《西游记》第七五回:“唬得個獃子在草裏囊囊咄咄的埋怨。”
囔囔突突-汉语大词典
囔囔突突
【1】连续不断的低语声;唠唠叨叨。《西游记》第九五回:“那妖邪口裏囔囔突突的﹐駡着山神﹑土地。”
屼突-汉语大词典
屼突
【1】突兀。{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又七里爲{山蚤舖}﹐其四旁雖間出土阜﹐而石峰尤屼突焉。”{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大嶺}東轉﹐束澗下流﹐夾峙如門﹐而當門之峯﹐聳石屼突﹐爲{將軍嶺}。”
徙薪曲突-汉语大词典
徙薪曲突
【1】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爲{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爲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s,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絶之。鄉使{福}説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爛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高毝注,谓乃{淳于髠}事。{柳亚子}《怀人三截》诗:“徙薪曲突終何濟?爛額焦頭已上卿。”亦省作“[徙薪]”。{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勿憚徙薪之煩﹐以省焦爛之費。”{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熾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風之前。”{清}{秋瑾}《精卫石》弹词:“大家協力圖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唐}{权德舆}《读<穀梁传>》诗:“吾嘉徙薪智﹐禍亂何由生。”{清}{林则徐}《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歎﹐踞觚聽者休相瞋。”
衝突-汉语大词典
衝突
【1】争执;争斗。{胡適}《在上海》:“我在{西一斋}做了班长﹐不免有时和学校办事人冲突。”{老舍}《月牙儿》:“看她那个样儿﹐她不想跟我吵闹﹐我更没预备着跟她冲突。”【2】指冒犯。《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司馬貌}〕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遜﹐衝突了試官﹐打落下去。”【3】水流冲击堤岸;亦谓水流奔突。{唐}{元稹}《重夸州宅景色》诗:“爲問{西州}{羅刹}岸﹐濤頭衝突近何如?”{宋}{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衝突可畏之患﹐唯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爲之所﹐是以得至於成功。”{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鹹水衝突而起﹐如{濟南}之{趵突泉}然。”{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橋下水湧流兩崖石間﹐衝突甚急﹐南來大溪所不及也。”【4】犹矛盾。{瞿秋白}《海上述林》卷上:“他们要求文学之中对于这种斗争的描写﹐要能够发露真正的社会动力和历史的阶级冲突。”{赵树理}《表明态度》:“近几天村里会议过多﹐因为时间冲突﹐武装会议还没有召开。”【5】冲袭;突击。指近战。《後汉书·刘虞传》:“{瓚}乃簡募鋭士數百人﹐因風縱火﹐直衝突之。”{宋}{叶適}《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第二札子》:“臣伏覩{建炎}﹑{紹興}渡{江}之後﹐非不欲固守兩{淮}﹑{襄}﹑{漢}﹐而虜人衝突無常﹐勢不暇及。”{刘揆一}《黄花岗之役·黄兴传记》:“戰至距離相去二百米達時﹐敢死隊伏而不動;及{清}軍追至一百米達﹐乃奮起衝突﹐{清}軍死至三千餘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操}與{馬超}隔{渭水}﹐每渡{渭}﹐輒爲{超}騎所衝突。”【6】直闯。{清}{昭槤}《啸亭杂录·李壮烈战绩》:“官船釘疏板薄﹐不能衝突波濤。”《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在玉輦之上﹐打個眼瞇﹐忽見遠遠一輛小車﹐當面衝突而來。”{宋}{何薳}《春渚纪闻·骂胥诗对》:“郡有胥魁﹐其性剛悍﹐素爲郡人所惡。偶以年勞出職﹐既府謝而出﹐躍馬還家﹐道逢道人﹐衝突而過。”【7】碰撞;冲撞。{鲁迅}《且介亭杂文·隔膜》:“核其情罪﹐较冲突仪仗为更重。”《魏书·刘洁传》:“此等習俗﹐放散日久﹐有似園中之鹿﹐急則衝突﹐緩之則定。”{唐}{柳宗元}《巧文》:“世途昏險﹐擬步如漆﹐左低右昂﹐鬭冒衝突。”【8】文艺理论术语。指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利益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既包括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又包括特定环境下人物自身的冲突。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9】心理学名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有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的冲突,外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和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等。
衝突-汉语大词典
衝突
【1】向前突出。{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雖鱗次櫛比﹐而柳栅沙溝﹐衝突道側﹐行旅患之。”
底突-汉语大词典
底突
【1】犹唐突;顶撞。{南朝} {梁武帝}《手敕·江革》:“世間果報﹐不可不信﹐豈得底突如對{元明延}邪!”{南朝}{梁武帝}《手敕·觉意诗赐江革》:“惟當勤精進﹐自强行勝脩。豈可作底突﹐如彼必死囚。”
庖突-汉语大词典
庖突
【1】厨房的烟囱。{唐}{参寥子}《阙史·裴晋公大度》:“嘗因積雪﹐門無轍跡﹐庖突無煙。”
寒突-汉语大词典
寒突
【1】冷的烟囱。谓贫寒不能举火,饮食不继。{宋}{文同}《西冈僦居》诗:“猶勝比鄰者﹐寒突無晨煙。”
屈突-汉语大词典
屈突
【1】复姓。{五代}有道士{屈突无为}。见{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
孤突-汉语大词典
孤突
【1】孤立突出。《管子·轻重丁》:“三敗殺君二重臣定社稷者﹐吾此皆以孤突之地封者也。”{马非伯}新诠:“‘孤突’﹐{宋}本作‘狐突’。《木華賦》云:‘魚則横海之鯨﹐突杌孤游。’則所謂孤突之地者乃孤立突出之地﹐如鯨魚之突杌孤游於海面者然。”{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水南層峰秀起﹐瀕水一小峰孤突﹐山分岐﹐怒流横囓其脚。”
木突-汉语大词典
木突
【1】木拖鞋。{唐}{尚颜}《赠村公》诗:“紬衣木突此鄉尊﹐白盡鬚眉眼未昏。”{宋}{林逋}《孤山寺》诗:“乘興醉來拖木突﹐翠苔蒼蘚石磷磷。”
枉突徙薪-汉语大词典
枉突徙薪
【1】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宋书·桂阳王休範传》:“桂蠹必除﹐人邪必翦﹐枉突徙薪﹐何勞多力。”
東突厥-汉语大词典
東突厥
【1】古国名。{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亦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東衝西突-汉语大词典
東衝西突
【1】谓四处冲锋突击。《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曹操}見{雲}東衝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雲}。”{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他({赫胥黎})以渊博的学识﹐警辟的文章﹐东冲西突﹐攻陷了自以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的最后的保垒。”
横突-汉语大词典
横突
【1】横向隆起。{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由{沙坪}而南一里許﹐西山之支﹐又横突而東﹐是爲{龍首關}﹐蓋{點蒼山}北界之第一峯也。”
樘突-汉语大词典
樘突
【1】犹唐突。冒犯。{唐}{杜甫}《课伐木》诗序:“山有虎﹐知禁﹐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樘突。”樘﹐一本作“摚”。{钱谦益}笺注:“{晉}作‘撑’﹐一作‘搪’。”
狂突-汉语大词典
狂突
【1】谓狂妄地挑起战事。{清}{魏源}《圣武记》卷三:“惟漠西{厄魯特}﹐恃其荒遠﹐抗衡狂突。”
狄良突盧-汉语大词典
狄良突盧
【1】犹言滴溜溜。《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那個小孩子才下草﹐也不知道羞明﹐挣着兩個眼狄良突盧的亂看﹐把衆人喜的慌了。”
狐突-汉语大词典
狐突
【1】人名。{春秋}{晋}大夫,公子{重耳}之外祖。其二子从{重耳}出亡。{怀公}立,执{狐突},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山西}旧有{狐突祠}。{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山西}{太谷縣}西南十五里{白城村}﹐有{糊塗神祠}……亦不知何以得此號。後檢《通志》﹐乃知爲{狐突祠}。{元}{中統}三年敕建﹐本名{利}{應狐突廟}。狐﹑糊同音﹐北人讀入聲皆似平聲﹐故突轉爲塗也。”{清}{孙枝蔚}《王陵母墓》诗:“無慙{狐突}能爲父﹐不監{懷公}奈{霸王}。”【2】糊涂。{明}{车任远}《蕉鹿梦》第三折:“想他慌忙間﹐怕人撞着﹐藏在此間﹐一時尋不着﹐便心中狐突起來﹐認是夢了。”
狠突-汉语大词典
狠突
【1】犹凶恶。{宋}{文天祥}《出门难》诗序:“從予者曰{王千户}﹐狠突可惡﹐相隨上下﹐不離頃刻。”
狼突-汉语大词典
狼突
【1】象狼一样奔突。{清}{魏源}《圣武记》卷七:“{猺}剷要路﹐伏隘狼突﹐官兵驚潰﹐自相擠墜﹐三路皆敗。”
狼奔豕突-汉语大词典
狼奔豕突
【1】形容坏人成群乱闯。{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咸豐}三年八九月間﹐賊由{懷慶}竄擾{平陽}……狼奔豕突﹐如入無人之境。”{清}{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书》:“逆夷以舟爲窟宅﹐本不能離水﹐所以狼奔豕突﹐頻陷郡邑城垣者﹐以水中無剿禦之人﹑戰勝之具﹐故無所用其却顧耳。”{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一:“匪首把大盖帽往脑后推推﹐握着指挥刀﹐逼着匪兵﹐狼奔豕突﹐想夺下一个村子据守。”亦作“[狼突豕竄]”。{清}{钱谦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申公神道碑铭》:“{天啓}初﹐建四輔之議﹐人以爲迂。已而奴披{薊}北﹐輮畿南﹐狼突豕竄﹐無一尉一堠能少疐其角距者。此公之言驗於事後者也。”
狼突豕竄-汉语大词典
狼突豕竄
【1】见“狼奔豕突”。
狼突鴟張-汉语大词典
狼突鴟張
【1】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清}{林则徐}《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聞{義律}宣言于衆﹐更要大賣鴉片……如此狼突鴟張﹐豈能將就姑容﹐致貽民害。”
曲突徙薪-汉语大词典
曲突徙薪
【1】《艺文类聚》卷八十引{汉}{桓谭}《新论》:“ {淳于髠}至鄰家,見其竈突之直而積薪在傍,謂曰:‘此且有火’,使爲曲突而徙薪。鄰家不聽,後果焚其屋,鄰家救火,乃滅。烹羊具酒謝救火者,不肯呼{髠}。智士譏之曰:‘曲突徙薪無恩澤,燋頭爛額爲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突,烟囱C又见《汉书·霍光传》﹑{汉}{刘向}《说苑·权谋》。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唐}{杜牧}《李给事》诗之一:“曲突徙薪人不會﹐海邊今作釣魚翁。”{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後》:“曲突徙薪﹐不達而歸。”亦作“[曲突移薪]”。{宋}{王安石}《吴正肃公挽辞》之二:“曲突非無驗﹐方穿有不行。”{三国} {魏}{应璩}《百一诗》:“曲突不見賓﹐焦頭爲上客。”{清}{黄遵宪}《福州大火行》:“曲突徙薪廣恩澤﹐願亟靖海安天驕。”{清}{李渔}《玉搔头·媲美》:“曲突移薪計未忠﹐焦頭爛額敢居功。”亦省作“[曲突]”。{王闿运}《愁霖赋》:“邑犬之吠兮衆所怪也﹐曲突之早謀客之害也。”
曲突-汉语大词典
曲突
【1】指烟囱。{晋}{张协}《杂诗》之十:“里無曲突煙﹐路無行輪聲。”{南朝} {梁}{何逊}《七召》:“圜堵常閉﹐曲突無烟。”{清}{蒋廷锡}《六荒诗·柴荒》:“八口望曲突﹐嗷嗷歎枵腹。”【2】见“曲突徙薪”。
曲突移薪-汉语大词典
曲突移薪
【1】见“曲突徙薪”。
冒突-汉语大词典
冒突
【1】冒犯。{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敢大膽欺壓良民﹐冒突天顔﹐惹罪招愆。”{元}{董君瑞}《哨遍·硬谒》套曲:“這回不免向君前﹐曲弓弓冒突台顔。”【2】古代的一种战船。{清}{黄遵宪}《福州大水行》:“中丞視民猶己溺﹐急起冒突揮露橈。”《後汉书·岑彭传》:“於是裝直進樓船﹑冒突﹑露橈數千艘。”{李贤}注:“〔冒突﹑露橈〕並船名……冒突﹐取其觸冒而唐突也。”《陈书·侯瑱传》:“{定州}刺史{章昭達}乘平虜大艦﹐中{江}而進﹐發拍中于賊艦﹐其餘冒突﹑青龍﹐各相當值。”【3】冲冒。《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越蹈重圍﹐冒突白刃。”{王闿运}《丁锐义传》:“文武官即短衣縛袴﹐冒突飛礮﹐奔命争利。”【4】凸起,鼓起。{胡苏}《新媳妇》:“她把那劳动了一辈子的冒突着筋络的手﹐安静地放在腿上。”
暴突-汉语大词典
暴突
【1】突出。{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宽前额﹐高鼻梁﹐厚厚的嘴唇﹐牙齿向前暴突。”
沖突-汉语大词典
沖突
亦作“[冲突]”【1】猛冲。《清平山堂话本·老冯唐直谏汉文帝》:“〔{匈奴}〕長驅番兵﹐奮力冲突。”
流突-汉语大词典
流突
【1】犹流窜。《明史·陈奇瑜传》:“羣盜盡萃於{山西}﹐流突{河北}﹑{畿南}。”{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嗣聞胡氛流突行京﹐不審六飛所駐何地。”
滑突-汉语大词典
滑突
【1】光圆貌。{清}{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滑突百十枚﹐帳前滚碌碡。”
拔突-汉语大词典
拔突
【1】见“拔都”。
抵突-汉语大词典
抵突
【1】率直;莽撞。{宋}{叶適}《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然{子及}不顧禍福﹐不計合否﹐輒透盡底裏﹐疾如湧泉﹐驟如發機﹐豈冒妄抵突至此哉?”《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爲我更草一狀﹐詞宜抵突﹐如更敢違﹐則渡{河}擄之。”【2】触犯;逼近。《後汉书·臧宫传》:“窮則稽首﹐安則侵盜﹐緣邊被其毒痛﹐中國憂其抵突。”{清}{陈维崧}《念奴娇·红桥倡和集成作词奉柬并呈冒巢明先生》词:“直可抵突{曾}{王}﹐激昂{韓}{柳}﹐揖{歐陽}{永叔}。”《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猨狖之騰木也。”
排突-汉语大词典
排突
【1】拥挤。《太平御览》卷七七六引{汉}{桓谭}《新论》:“{楚}之{鄂都}﹐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號爲朝衣鮮而暮衣弊。”【2】犹突破。{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文选》:“{嵇}之《琴》﹑{潘}之《笙》二賦﹐發端便是文章﹐各各排突前人之法。”【3】冲击;冲撞。{宋}{米芾}《评四十家书》:“{顔真卿}如{項羽}掛甲﹐{樊噲}排突。”《南史·裴之礼传》:“{武帝}設無遮會﹐儛象驚﹐排突陛衛。”《南齐书·焦度传》:“每與臺軍戰﹐常自排突﹐所向無不勝。”【4】恣肆放纵。{清}{王晫}《今世说·言语》:“〔{林璐}〕篤學﹐工文章。時或中酒興來﹐輒瞪目箕踞﹐議論排突﹐不復知有坐人。”
搪突-汉语大词典
搪突
亦作“[搪揬]”【1】冒犯;抵触;接触。{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体别》:“是故彊毅之人﹐狠剛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順撓厲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難與入微。”{清}{黄宗羲}《避地赋》:“誰謂莫來莫往兮﹐亦有麋鹿之搪揬。”{清}{昭槤}《啸亭杂录·洪稚存》:“{朱}正色曰:‘吾爲君之師輩﹐乃敢搪突若爾?’”{晋}{法显}《佛国记》:“旃荼羅名爲惡人﹐與人别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搪揬。”
摚突-汉语大词典
摚突
【1】冲撞。{唐}{杜甫}《课伐木》诗序:“山有虎﹐知禁;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摚突。”摚﹐一本作“樘”。《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唐}{张读}《宣室志·李徵》:“虎曰:‘我今形變而心甚悟﹐故有摚突﹐以悚以恨﹐難盡道耳。’”
撑突-汉语大词典
撑突
亦作“[撐突]”【1】驾船突进。{唐}{杜甫}《又观打鱼》诗:“能者操舟疾若風﹐撐突波濤挺叉入。”
撞突-汉语大词典
撞突
【1】犹撞击。{唐}{王起}《任公子钓鱼赋》:“若乃飛鑾刀以撞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蕈毒》:“是夜﹐隣人聞其家撞突有聲﹐久乃寂然。”
胡突-汉语大词典
胡突
【1】糊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連小人心裏也胡突。”{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有甚胡突處?明標着册曆﹐見放着文書。”{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閻神也有向順﹐土地也不胡突。”
胡突蟲-汉语大词典
胡突蟲
【1】糊涂虫。不明事理的人。{萧红}《生死场》二:“{二里半}问她:‘你干的吗?胡突虫!’”
騰突-汉语大词典
騰突
【1】犹唐突。{宋}{叶適}《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虜雖再來﹐不復求渡﹐騰突紛擾﹐貽亂{江}南。”{明}{李东阳}《吊岳武穆辞》:“鐵騎騰突﹐狼烽崔嵬。”《後汉书·皇甫规张奂等传赞》:“紛紜騰突﹐谷静山空。”{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時發諸州軍未到﹐{長安}居人勝兵不過數萬﹐胡人精騎騰突挑戰﹐日數十合。”
欺突-汉语大词典
欺突
【1】欺凌冒犯。{汉}{贾谊}《新书·时变》:“唯告罪昆弟﹐欺突伯父﹐逆於父母乎?”
欹突-汉语大词典
欹突
【1】倾斜突兀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又西二里﹐爲茶庵﹐其北有山﹐欹突可畏。”
毁突-汉语大词典
毁突
【1】毁坏﹐掘穿。《後汉书·袁绍传》:“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毁突﹐無骸不露。”
火突-汉语大词典
火突
【1】烟囱。《墨子·号令》:“諸竈必爲屏﹐火突高出屋四尺。”{岑仲勉}注:“火突﹐烟囱也﹐今人亦或稱烟突。竈有屏及烟突高﹐則失火較難。”
灰突突-汉语大词典
灰突突
【1】形容暗淡的灰色。{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天空聚满了灰突突的雨云。”
煙突-汉语大词典
煙突
亦作“[烟突]”【1】烟囱。{郁达夫}《东梓关》:“四散着的人家烟突里﹐却已都在放出同天的颜色一样的炊烟来了。”{鲁迅}《呐喊·风波》:“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
熱突突-汉语大词典
熱突突
【1】犹活生生。《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我這嫂子與你是那樣夫妻﹐熱突突死了﹐怎的不心疼!”
忽突-汉语大词典
忽突
【1】豁脱;舍弃。{明}{沈自徵}《鞭歌妓》:“老尚書忽突了一船金和帛﹐叫{張千}兩脚趕驢蹄。”【2】糊涂。{明}{汤显祖}《邯郸记·生寤》:“忽突帳﹐六十年光景﹐熟不的半箸黄粱。”【3】突然。{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阿艾}忽突想起了{李阿虎}﹐好像她受到很大的感触似的﹐抑郁地长长叹了一口气。”
怛突-汉语大词典
怛突
【1】犹忐忑。《西游记》第七一回:“娘娘見説﹐心中怛突﹐欲不取出鈴兒﹐恐他見疑﹐欲取出鈴兒﹐又恐傷了{孫行者}性命。”
惑突-汉语大词典
惑突
【1】糊涂,疑惑。《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喻氏}從不曾見過{朱恩}﹐聽見叫他是賢弟﹐又稱他是孩子丈人﹐心中惑突﹐正不知是兀誰。”【2】阴谋鬼计。《何典》第九回{陈小舫}评:“這般鬼頭鬼腦﹐抗隻星心使惑突﹐真難相與也。”
感突-汉语大词典
感突
【1】冲撞奔突貌。{汉}{枚乘}《七发》:“觀其兩傍﹐則滂渤怫鬱﹐闇漠感突﹐上擊下律﹐有似勇壯之卒。”
碭突-汉语大词典
碭突
【1】冲撞;冒犯。{汉}{马融}《长笛赋》:“■瀑噴沫﹐犇遯碭突。”{南朝}{梁简文帝}《筝赋》:“奔電碭突而彌固﹐嚴風掎拔而無傷。”
異軍突起-汉语大词典
異軍突起
亦作“[异軍突起]”【1】见“異軍特起”。
盤突-汉语大词典
盤突
【1】盘曲突兀。{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瀕溪石崖盤突﹐下插深潭。”
盪突-汉语大词典
盪突
【1】冲撞。{唐}{柳宗元}《晋问》:“盪突硉兀﹐轉騰冒没﹐類{秦}神驅石以梁大海。”
生的米突-汉语大词典
生的米突
【1】法语centimètre的译音。公制长度单位。又称厘米。{巴金}《复仇集·初恋》:“说也惭愧﹐我虽然长她五岁﹐但是她还比我高两个生的米突。”
白突突-汉语大词典
白突突
【1】形容眼光非常锐利。{明}{沈自徵}《霸亭秋》:“如今男子漢白突突眼珠﹐尚且不識才﹐何况女流!”
癡突-汉语大词典
癡突
【1】犹勇猛。{唐}{{韩愈}{孟郊}}《征蜀联句》:“生獰競掣跌﹐癡突争填軋。”
突-汉语大词典
突
《廣韻》陀骨切,入没,定。【1】忽然;猝然。《诗·齐风·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唐}{吕岩}《渔父·朝帝》词:“九轉功成數盡乾﹐開爐撥鼎見金丹。餐餌了﹐别塵寰。足躡青雲突上天。”《英烈传》第三二回:“〔{陳友諒}〕一聞天兵突到﹐以爲從天而下﹐驚得魂不附體。”{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瞥见{伯夷}﹐突前捉臂牵曳。”【2】袭击。《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臨﹑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轒輼﹑軒車。”{岑仲勉}注:“突之義爲猝攻。”{王闿运}《丁锐义传》:“營諸軍輕賊屢敗﹐往往解怠。賊乃夜開城二門突官兵。”【3】指突围。《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青州}兵奔﹐{太祖}陣亂﹐馳突火出。”{杨朔}《我的改造》:“岗楼的机枪一响﹐赶紧把我扶上马﹐由几个战士保护着我先突出去。”【4】穿;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産}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杜预}注:“突﹐穿也。”《後汉书·杨秉传》:“及捕得{方}﹐囚繫{洛陽}﹐{匡}慮{秉}當窮竟其事﹐密令{方}等得突獄亡走。”【5】冲撞。《文选·班固<西都赋>》:“窮虎奔突﹐狂兕觸蹶。”{吕延济}注:“言虎兕窮迫自相觸突而顛蹶。”{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六:“{淮}右浮屠客{吴}﹐日飲於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行者皆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出獵﹐遇奔鹿突之﹐墮馬﹐嘔血數日。”【6】冒;触犯。{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必乘危躡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爲士卒先。”【7】竖起;凸出。《庄子·说剑》:“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成玄英}疏:“髮亂如蓬﹐鬢毛突出。”《吕氏春秋·任地》:“子能以窐爲突乎?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高诱}注:“突﹐理出豐高也。”{宋}{沈辽}《越州永福院大像赞序》:“逮諸菩薩弟子﹐凡十有二軀﹐以及四壁楣帶﹑奥窔之象﹐或突或繪﹐咸因彼寘此。”【8】烟囱。《文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墨}突不黔。”{吕延济}注:“突﹐竈孔也。”《汉书·霍光传》:“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爲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晋}{葛洪}《抱朴子·辨问》:“突無凝煙﹐席不暇煖。”{宋}{陆游}《雨夜》诗:“麥熟家家喜墮涎﹐龜堂依舊突無煙。”【9】洞穴。《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諸葛亮}圍{陳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亮}又爲地突﹐欲踊出於城裏。”{唐}{张鷟}《游仙窟》:“娘子莫分疎﹐兔入狗突裏﹐知復欲何如!”【10】劣马。《汉书·刑法志》:“是猶以鞿而禦駻突。”{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突﹐惡馬也。”【11】象声词。《三侠五义》第九三回:“説着話﹐他就突﹑突﹑突﹑突跑下山來。”【12】通“[塗]”。涂抹。《後汉书·党锢传·夏馥》:“親突煙炭﹐形貌毁瘁﹐積二三年﹐人無知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與{徐庶}並從”{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徐庶}〕嘗爲人報讎﹐白堊突面﹐披髮而走。”按﹐{清}{黄生}《义府·白垩突面》:“突即塗﹐語言之轉。俗語糊塗﹐或作鶻突是也。”【13】通“[塗]”。见“胡突”﹑“鶻突”。
突戰-汉语大词典
突戰
【1】伏兵袭击的战术。《六韬·突战》:“發吾伏兵﹐以衝其内﹐或擊其外﹐三軍疾戰﹐或擊其前﹐或擊其後﹐勇者不得鬭﹐輕者不及走﹐名曰突戰。”
突發-汉语大词典
突發
【1】迸发;爆发。{瞿秋白}《赤都心史》一:“新芽刚才突发﹐--无产阶级经济权力取得﹐春意还隐于万重的凝雾。”{茅盾}《子夜》三:“可就在这一刹那间﹐唢呐﹑笛子﹑大号筒的混合声音像春雷突发似的从外面飞进来了!”
突盪-汉语大词典
突盪
【1】剧烈动荡。{宋}{梅尧臣}《风异赋》:“逡巡則赤埃赭霧﹐突盪奔馳。陽精失色﹐白晝如晦。”
突如其來-汉语大词典
突如其來
【1】突然来到或发生。《易·离》:“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孔颖达}疏:“突然而至﹐忽然而來。”{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但其會合之故﹐須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車戽。最忌無因而至﹐突如其來。”{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今又與卿有契﹐方自慶多福。罹禍之説﹐突如其來﹐誠所不解。”{艾青}《大西洋》诗:“我好像置身在原始森林里﹐警戒着那突如其来的袭击。”
突過-汉语大词典
突過
【1】高出;超越。{唐}{杜甫}《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再聞誦新作﹐突過{黄初}詩。”{金一}《文学观》:“一曰學説﹐諸子是也。其言皆史之支孽﹐各持一端﹐各欲以其術易天下﹐賢者或突過於儒﹐道﹑{墨}是也。”【2】冲过。《金史·世戚传·徒单思忠》:“一日﹐與姻戚公子出遊近郊﹐有醉人腰弓矢﹐策馬突過﹐諸公子怒﹐欲鞭之。”
突兵-汉语大词典
突兵
【1】骤然进攻的军队。《六韬·突战》:“{武王}問{太公}曰:‘敵人深入長驅﹐侵掠我地﹐驅我牛馬﹐其三軍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係累爲敵所虜……’{太公}曰:‘如此者﹐謂之突兵。’”
突衝-汉语大词典
突衝
【1】冲撞;猛冲。{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北方大车》:“蓋防其來車相遇﹐則預先爲避。不然﹐恐有突衝之虞耳。”{清}{魏源}《圣武记》卷九:“{楊遇春}右軍據舊寨垣牆截拒﹐賊不能過﹐乃冒死突衝。”
突鏡-汉语大词典
突鏡
【1】凸透镜;放大镜。{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诸子书》:“鑒者近中﹐則所鑒大﹐景亦大;遠中則所鑒小﹐景亦小。此則謂突鏡也。今西洋人製鏡之巧﹐不過窪﹑突二法﹐而{墨子}已知之﹐惜其文多脱誤難解耳。”
突軼-汉语大词典
突軼
【1】冲击;袭击。《金史·完颜守贞传》:“彼屢突軼吾圉﹐今一懲之﹐後當不復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