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是什么意思
壹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壹气yī qì
【释义】:
元气。古代哲学家称为‘专气’。《楚辞·远游》:“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王逸注:“究问元精之秘要也。”王夫之通释:“壹气,老子所谓‘专气’。吴文英注:壹气,纯一不杂之气。”《楚辞·远游》:“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洪兴祖补注:“壹,专,孔,甚也。”清·姚鼐《题四更山吐月图》诗:“壹气孔神中夜持,仰首云隙先见之。”
壹-古汉语虚词词典
壹yī
副词
见“一”。
一 壹-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一 壹
[一yī 壹yī]
同 现代汉语中“壹”是“一”的大写,都表示一定的数。
异 【一】 是具体的数字。《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左传·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壹】 是抽象的概念,表示专一,无二心。《左传·成公十三年》:“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
辨 “壹”一般只用于“专一”的意义,“一”除了用作具体的基数外,还用作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统一、一致。《荀子·王制》:“和则一,一则多力”。《韩非子·五蠹》:“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但是,由于“壹”、“一”同音,有时候可以互相借用。《仪礼·士相见礼》:“君答壹拜”。这是借“壹”为“一”。《荀子·劝学》:“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引用《诗·曹风·鸤鸠》)“一”在这里指专一,是借“一”为“壹”。“一”和“壹”通用不能说明二者没有区别。《荀子·解蔽》:“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这里“一”、“壹”并用,可见“一”和“壹”是有分别的。
“一”的意义比“壹”广得多,该用“一”的地方,一般不用“壹”。
不壹(一)而足-古文观止词典
不壹(一)而足bù yī ér zú
指不是有一事一物好就够了,或不是一事一物就可以概括的。后指事物或情况很多,不可尽举(2)。《吴子使札来聘》: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赞美夷狄,不是有一事一物好就够了。《阅江楼记》:触类而推,不一而足。——接触到某一事物类推,那就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概括的了。
壹-古文观止词典
壹yī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一旦”、“如果”等(1)。《祁奚请免叔向》: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现在他一旦犯罪就不能免死,抛弃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不也太糊涂了吗!
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壹yī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都具有或承受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都”、“全”等。
《管子·地数篇》:然后天下之宝,壹为我用。(《管子》册四卷二三页四上)
——这样以后,天下的宝物,就都为我们所利用。
《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册四页一二三九)
——帝王管理国事,制定法律,〔以及规定〕事物制度、秩序准则,都禀承于六律。(六律:古时十二律中的阳声律。即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汉书·霍光金日传·霍光》: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汉书》册九页二九三二)
——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国家大事都由霍光来决定。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毋将隆》:共(gōng)养劳赐,壹出少府。(《汉书》册十页三二六四)
——供给、抚养、慰劳、赏赐〔的费用〕,全从少府支出。(共:用同“供”。供给。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之税。)
二、表示某一动作行为发生、出现后,随即发生、出现另一动作行为。今语同。
《诗经·国风·召南》:壹发五豝(bā)。(《毛诗注疏》册一卷一之五页八下)
——一发箭,〔就射中〕五头猪。
《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吕氏春秋》册三卷十九页九上)
——一提起网上的大绳,千万个网眼便都张开了。
三、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强调、肯定。可译为“确实”、“实在”等。
《礼记·檀弓下》:子之哭也,壹似重(chóng)有忧者。(《礼记注疏》册三卷十页九下)
——你的哭声,确实象是有许多悲愁似的。
《礼记·檀弓下》: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礼记注疏》册三卷九页十四下)
——我实在不懂得丧礼中关于“跳跃”的规定,我很早就想把它去掉。(踊:跳跃。)
四、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
《汉书·游侠传·原涉》: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汉书》册十一页三七一八)
——尹君,为什么竟然糟踏我原涉呢!(鱼肉:糟踏、残害。)
《汉书·外戚传·孝成许皇后》:今壹受诏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汉书》册十二页三九七五)
——现在竟然接到这样的诏令,将使我动一动手都不能够了。
《说苑·尊贤》:士壹至如此乎!(《说苑》册二卷八页六上)
——士人竟然〔尊贵〕到这种地步啊!(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秦汉以后,逐渐成为对封建地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壹yī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条件。可译为“一经”、“只要”等。
《汉书·贾谊传》: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wàng)。(《汉书》册八页二二三七)
——分封土地的制度一经确定,宗室子孙没有人担心不能封王。
《汉书·武五子传·燕刺王刘旦》:大王壹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汉书》册九页二七五三)
——大王只要起来,国内即使是女人也都会激昂振奋跟随大王。
壹何-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壹何yīhé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的程度很深,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状语。可译为“多么”。
《史记·外戚世家》: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史记》册六页一九八〇)
——皇帝没有我就不能即位,但不久抛弃了我的女儿,〔这是〕多么不自爱而违背根本啊!(倍:用同“背”。违背。)
《汉书·董仲舒传》: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汉书》册八页二五二〇)
——用古代来比照当今,〔当今〕不及古代是多么远呀!(准:比照。逮:及。)
《汉书·东方朔传》:拔剑割肉,壹何壮也!(《汉书》册九页二八四六)
——拔出剑来割肉,多么雄壮呀!
壹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壹是yīshì
副词
表示在某个范围内没有例外。作状语。可译为“一概”。
《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注疏》册十四卷六〇页一上)
——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把修养自己品德作为根本。
壹……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壹……壹……yī……yī……
固定格式
由两个副词“壹”组成。“壹”用在两个意义相反或对立的谓语之前,表示两个行为或两种情况轮流发生、出现。可译为“忽而……忽而……”、“有时……有时……”等。
《楚辞·九歌·大司命》: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楚辞》册二卷二页十三上)
——忽而阴暗忽而光明,大家没有谁知道我在干什么。
《论衡·祀义篇》:壹祭壹否,则神壹饥壹饱。(《论衡》册六卷二五页十一下)
——有时祭祀有时不祭祀,那么神就有时饿有时饱。
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壹yī
附类
一、动词。作“统一”解。
《商君书·赏刑》: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册二卷四页五上)
——圣人治国,要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
二、形容词。作“专一”解。
《左传·文公三年》:与人之壹也。(《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四三四)
——〔秦穆公〕任用人才专一不二。
三、数词。数目的基数,“一”字的大写。
《管子·轻重戊》:六月而壹见(xiàn)。(《管子》册门卷二四页十九上)
——〔狐子腋下的白毛〕六个月才出现一次。
壹-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壹yī
①专一。《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者也。”《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也。”(书:文字。)②统一,一致。《荀子·王霸》:“道足以~人而已矣。”《商君书·赏刑》:“所谓~刑者,刑无等级。”③同一,一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心,好恶同之。”④一概,一律。《汉书·霍光传》:“政事~决于光。”又《曹参传》:“举事无所变更,~遵何之约束。”(何:萧何。)⑤一旦,一经。《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今~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汉书·燕刺王旦传》:“大王~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⑥竟然。《说苑·尊贤》:“士~至如此乎?”⑦的确,实在。《礼记·檀弓下》:“子之哭也,~似重有忧者。”韩愈《闵己赋》:“下土茫茫其广大兮,余~不知其可怀。”⑧基数,一。《诗经·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发五豝。”(豝bā:母猪。)《汉书·苏武传》:“(李)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听陵言。’”
壹-现代汉语大词典
壹yī
【释义】:
“一”的大写。
不壹而足-汉语大词典
不壹而足
【1】见“不一而足”。
不壹而三-汉语大词典
不壹而三
【1】再三;多次。《孔子家语·弟子行》:“{子貢}既與{衛將軍}{文子}言。適{魯}﹐見{孔子}曰:‘{衛將軍}{文子}問二三子之於{賜}﹐不壹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
不壹-汉语大词典
不壹
【1】不专一。《左传·成公十三年》:“不穀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2】不一致,不统一。《商君书·农战》:“是以官無常﹐國亂而不壹﹐辯説之人而無法也。”
作壹-汉语大词典
作壹
【1】见“作一”。
平壹-汉语大词典
平壹
【1】见“平一”。
均壹-汉语大词典
均壹
亦作“[均一]”【1】公允如一;均匀无别。{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吏私諸豪﹐專擾下户﹐公重爲立法﹐使得均一。”{李大钊}《“今”与“古”》:“{鲍丹}认自然永是均一﹐拟想自然能在一时代产生出黄金时代说所指的那个人那个境遇﹐在别一时代便不能产生他们﹐是不合理的。”{汉}{刘向}《列女传·魏芒慈母》:“君子謂慈母一心。《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言心之均一也。”《诗·曹风·鳲鸠序》“《鳲鳩》﹐刺不壹也。在位無君子﹐用心之不壹也”{唐}{孔颖达}疏:“在位之人﹐既用心不壹﹐故《經》四章皆美用心均壹之人﹐舉善以駁時惡。”《新唐书·薛平传》:“在鎮六年﹐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壹-汉语大词典
壹
《字彙》伊真切。【1】见“壹2鬱”。
壹-汉语大词典
壹
《廣韻》於悉切,入質,影。【1】表示数量﹑次数。《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仪礼·聘礼》:“公於賓壹食再饗。”{郑玄}注:“古文壹皆爲一。”{宋}{洪迈}《容斋五笔·一二三与壹贰叁同》:“古書及{漢}人用字﹐如一之與壹﹐二之與貳﹐三之與叁﹐其義皆同。”【2】专一。《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今王室亂﹐{單旗}﹑{劉狄}﹐剥亂天下﹐壹行不若。”{杜预}注:“壹﹐專也。”《孟子·公孙丑上》:“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朱熹}集注:“壹﹐專一也。”《荀子·解蔽》:“故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專者﹐壹也。好稼者衆矣﹐然{后稷}獨傳者﹐壹也。”{宋}{叶適}《厉领卫墓志铭》:“然使君致其壹於進士﹐何患不如武舉所得﹐褒衣大帶﹐常幄中之論﹐無冒十死九生之危﹐夷俟而訾其缺!”{清}{唐甄}《潜书·居山》:“不寓于山水而壹于山水﹐則喬林幽谷﹐猶之城郭市廛也。”【3】统一;一致。《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商君书·壹言》:“國務壹﹐則民應用。”{汉}{张衡}《东京赋》:“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宋}{曾巩}《贺克伏交阯表》:“鬯聲教于四方﹐壹書文于萬國。”【4】皆;一概;一律。《礼记·三年问》:“故先王焉爲之立中制節﹐壹使足以成文理﹐則釋之矣。”《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恥之﹐願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則可?”《汉书·毋将隆传》:“大司農錢自乘輿不以給共養﹐共養勞賜﹐壹出少府。”《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凤四年》:“時政事壹决大將軍{光}﹔{千秋}居丞相位﹐謹厚自守而已。”《明史·王家彦传》:“惟稍寬文網﹐壹令撫綏﹐盜之聚者可散﹐散者可不復聚。”【5】一样;等同;同一。《左传·昭公十年》:“佻之謂甚矣﹐而壹用之﹐將誰福哉!”{杜预}注:“壹﹐同也。”《国语·晋语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6】均衡;稳定。《国语·晋语七》:“惇惠者教之﹐則徧而不倦﹔文敏者導之﹐則婉而入﹔果敢者諗之﹐則過不隱﹔鎮静者修之﹐則壹。”{韦昭}注:“壹﹐均一也。”【7】一旦;一经。《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8】的确,实在。《礼记·檀弓下》:“{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孔颖达}疏:“壹者﹐决定之辭也。”{汉}{东方朔}《答客难》:“{蘇秦}{張儀}﹐壹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唐}{韩愈}《闵己赋》:“下土茫茫其廣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懷。”【9】稍;暂。《楚辞·远游》:“順凱風以從遊兮﹐至{南巢}而壹息。”《後汉书·张奂传》:“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憐﹐壹惠咳唾﹐則澤流黄泉﹐施及冥寞﹐非{奂}生死所能報塞。”{宋}{叶適}《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高宗}厭戎馬久﹐思壹休息﹐即定和親﹐罷諸將兵。而名士大夫﹐皆謂父兄仇未報﹐兵未當罷。”【10】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汉书·游侠传·原涉》:“{尹君}﹐何壹魚肉{涉}也!”
壹切-汉语大词典
壹切
【1】暂时;权宜。《资治通鉴·汉元帝竟宁元年》:“臣恐議者不深慮其終始﹐欲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歲之内﹐卒有他變﹐障塞破壞﹐亭隧滅絶﹐當更發屯繕治﹐累歲之功不可卒復。”{胡三省}注:“{師古}曰:‘壹切者﹐權時之事﹐非經常也。猶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横﹐故言一切。’”《汉书·张敞传》:“{敞}辭之官﹐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願得壹切比{三輔}尤異。”{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壹切﹐權時也。”{晋}{傅玄}《傅子·检商贾》:“及{秦}亂四民而廢常賤﹐競逐末利而棄本業﹐苟合壹切之風起矣。”{明}{归有光}《策问》之十二:“夫不遵奉典憲﹐而徒取壹切﹐以務聲名﹐豈國家所以任屬長吏之意!”【2】一切;全部。《汉书·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流聞﹐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聞{廣漢}。”{颜师古}注:“言諸事皆治理也。”
壹意-汉语大词典
壹意
【1】统一意志。《史记·苏秦列传》:“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壹意﹐則必無彊{秦}之患。”【2】专心致志。{清}{西岷山樵}《<野叟曝言>序》:“屏絶進取﹐壹意著書。”《汉书·食货志下》:“宜罷采珠玉金銀鑄錢之官﹐毋復以爲幣﹐除其販賣租銖之律﹐租税禄賜皆以布帛及穀﹐使百姓壹意農桑。”{宋}{曾巩}《中司授大中大夫制》:“是用進爾之階﹐品在第四﹐俾爾納忠宣力﹐得壹意於中司。”
壹食-汉语大词典
壹食
【1】聚在一起吃饭,会餐。《礼记·玉藻》:“壹食之人﹐一人徹。”{郑玄}注:“壹﹐猶聚也﹐爲赴事聚食也。”
壹體-汉语大词典
壹體
【1】一致,如同一个整体。{南朝} {梁}{周兴嗣}《千字文》:“遐邇壹體﹐率賓歸王。”
壹匡-汉语大词典
壹匡
【1】一匡。使一切得到匡正。《吕氏春秋·贵信》:“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聽﹐從此生矣。{管仲}可謂能因物矣。”
壹尊-汉语大词典
壹尊
【1】一尊。谓共尊立一帝。《新唐书·张玄素传》:“臣惟{秦始皇帝}藉{周}之餘﹐夷六國﹐統壹尊﹐將貽之萬世﹐及子而亡者﹐殫嗜奔欲﹐以逆天害人也。”
壹氣-汉语大词典
壹氣
【1】元气,纯一不杂之气。古代哲学家又称之为“專气”。《楚辞·远游》:“見{王子}而宿之兮﹐審壹氣之和德。”{王逸}注:“究問元精之秘要也。”{王夫之}通释:“壹氣﹐{老子}所謂專氣。”{吴文英}注:“壹氣﹐純一不雜之氣。”{清}{姚鼐}《题四更山吐月图》诗:“壹氣孔神中夜持﹐仰首雲隙先見之。”《楚辞·远游》:“壹氣孔神兮﹐於中夜存。”{洪兴祖}补注:“壹﹐專也;孔﹐甚也。”
壹敗塗地-汉语大词典
壹敗塗地
【1】谓彻底失败,不可收拾。{清}{周树槐}《赵孝成王论》:“〔{趙孝成王}〕置將不善﹐壹敗塗地。惜哉!”《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司马贞}索隐:“言一朝破敗﹐使肝腦塗地。”
壹-汉语大词典
壹
【1】阴阳二气氤氲交合貌。{陈衍}《<剑怀堂诗草>序》:“子孫雖肖祖父﹐未嘗骨肉間一一相似﹐壹化生﹐人類之進退由之。”{清}{袁枚}《随园随笔·经文异同》:“《説文》所引經書與今本殊﹐如……天地絪緼爲‘壹’。”《说文·壶部》:“《易》曰:‘天地壹。’”
壹再-汉语大词典
壹再
【1】一再。一次再次,再三。{汉}{王充}《论衡·解除》:“與鬼戰鬭﹐戰鬭壹再﹐錯指受服﹐知不服必不終也。”《汉书·淮南王刘安传》:“太子學用劍﹐自以爲人莫及﹐聞郎中{雷被}巧﹐召與戲﹐{被}壹再辭讓﹐誤中太子。”
壹心-汉语大词典
壹心
【1】同心;专心。《楚辞·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僕以爲戴盆何以望天﹐故絶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惡同之。”
壹定-汉语大词典
壹定
【1】一贯不变,固定不变。《汉书·叙传上》:“蓋聞聖人有壹定之論﹐列士有不易之分。”
壹倡三歎-汉语大词典
壹倡三歎
【1】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礼记·乐记》:“《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郑玄}注:“倡﹐發歌句也。三歎﹐三人從歎之耳。”
壹命-汉语大词典
壹命
【1】{周}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壹命”是对最低一级官吏的任命,王之下士,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等皆是。《礼记·祭义》:“壹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族﹐三命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孙希旦}集解:“天子下士一命﹐中士再命﹐上士三命。齒於鄉里﹐謂與其同鄉里之人﹐以年齒爲次序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壹命受職;再命受服……九命作伯。”{郑玄}注:“始見命爲正吏。謂列國之士於子﹑男爲大夫﹐王之下士亦一命。{鄭司農}云:‘受職﹐治職事。’”
壹留兀渌-汉语大词典
壹留兀渌
【1】象声词。形容声音含糊不清。{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兒托着一片蓆頭﹐便慢騰騰放在土坑上。他這般壹留兀渌的睡。”
壹-汉语大词典
壹
【1】一概。犹言齐一。《汉书·扬雄传下》:“{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壹諸聖。譔《重黎》第十。”
壹鬱-汉语大词典
壹鬱
【1】阴阳二气氤氲交合貌。{汉}{王符}《潜夫论·本训》:“陰陽有體﹐實生兩儀。天地壹鬱﹐萬物化湻。”【2】云烟弥漫。{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是晩壹鬱﹐固與友覓舟去{虎疁}夜遊。”
壹是-汉语大词典
壹是
【1】一概,一律。《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爲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朱熹}集注:“壹是﹐一切也。”
壹德-汉语大词典
壹德
【1】谓一心一意。《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禮爲諸侯制相朝聘之義﹐蓋以考禮壹德﹐尊事天子也。”{颜师古}注:“壹德謂不二其心也。”
壹何-汉语大词典
壹何
【1】何其;多么。《史记·外戚世家》:“帝非我不得立﹐已而捐棄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汉书·东方朔传》:“拔劍割肉﹐壹何壯也!”
壹鬱-汉语大词典
壹鬱
【1】沉郁不畅。多指情怀抑郁。{宋}{欧阳修}《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氣候常壹鬱﹐天日每陰翳。”{章炳麟}《<韵文集>自序》:“既壹鬱無與語﹐時假聲均以寄悲憤。”{唐}{黄滔}《秋色赋》:“驅走群言﹐寫壹鬱之懷矣。”{清}{黄宗羲}《辞张郡侯请修郡志书》:“而欲以壹鬱之懷﹐枯槁之容﹐規其百一﹐豈不虞有畫虎之敗哉?”《汉书·贾谊传》:“誶曰:‘已矣!國其莫吾知兮﹐子獨壹鬱其誰語?’”{颜师古}注:“壹鬱猶怫鬱也。”
壹同-汉语大词典
壹同
【1】一统,统一。《墨子·尚同上》:“察國之所以治者何也?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壹齊-汉语大词典
壹齊
【1】齐一,划一。《汉书·伍被传》:“當今陛下臨制天下﹐壹齊海内﹐氾愛蒸庶﹐布德施惠。”
壹適-汉语大词典
壹適
【1】一度贡举或推荐。《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議曰:古者﹐諸侯貢士﹐壹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
壹統-汉语大词典
壹統
【1】一统,统一。《汉书·司马迁传》:“今{漢}興﹐海内壹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予爲太史而不論載﹐廢天下之文﹐予甚懼焉﹐爾其念哉!”《史记·封禅书》:“聞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壹統﹐天地萬物所繫終也。”
專壹-汉语大词典
專壹
【1】见“專一”。
和壹-汉语大词典
和壹
【1】见“和一”。
嚴壹-汉语大词典
嚴壹
【1】严明划一。《新唐书·段秀实传》:“號令嚴壹﹐軍中畏戢。”
常壹-汉语大词典
常壹
【1】谓始终如一。{宋}{司马光}《题绛州鼓堆祠记》:“是水也﹐有清明之性﹐温厚之德﹐常壹之操﹐潤澤之功。”
得壹元寶-汉语大词典
得壹元寶
【1】古钱名。{唐}{乾元}二年{史思明}据{洛阳}时所铸。形制略似开元通宝。亦省称“[得壹錢]”﹑“[得壹]”。{宋}{洪遵}《泉志·伪品下·史思明得壹钱》:“得壹錢﹐《唐書·食货志》曰:‘{史思明}據{東都}鑄“得壹元寶”錢﹐徑寸四分﹐以一當“開元通寶”之百。’《舊譜》曰:‘得臺錢﹐徑寸三分﹐重十三銖。’余按此錢重十二銖六絫。”{宋}{沈括}《梦溪笔谈·器用》:“{熙寧}中﹐嘗發地得大錢三十餘千文﹐皆‘順天’﹑‘得壹’﹐當時在庭皆疑古無‘得壹’年號﹐莫知何代物。予按《唐書》﹐{史思明}僭號﹐鑄‘順天’﹑‘得壹’錢。{順天}乃其僞年號﹐‘得壹’特以名鑄錢耳﹐非年號也。”
得壹錢-汉语大词典
得壹錢
【1】见“得壹元寶”。
得壹-汉语大词典
得壹
【1】见“得壹元寶”。
鬱壹-汉语大词典
鬱壹
【1】忧闷,不舒畅。{元}{揭傒斯}《故叔父常轩五府君哀辞》:“夫子終不可留兮﹐徒使我旦莫鬱壹而增憂。”
守壹-汉语大词典
守壹
【1】见“守一”。
寧壹-汉语大词典
寧壹
【1】见“寧一”。
嫥壹-汉语大词典
嫥壹
【1】专心致志。{清}{谭嗣同}《三十自纪》:“誦書偶多﹐廣識當世淹通嫥壹之士﹐稍稍自慚﹐即又無以自達。”
未壹-汉语大词典
未壹
【1】见“未一”。
樸壹-汉语大词典
樸壹
【1】朴实纯粹。《商君书·农战》:“善爲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國大民衆﹐不淫於言﹐則民樸壹。民樸壹﹐則官爵不可巧而取也。”
欝壹-汉语大词典
欝壹
【1】抑郁,忧闷。{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明公之門﹐陽不敢徑達。雖有欝壹﹐何由少白。”
戮力壹心-汉语大词典
戮力壹心
【1】见“戮力同心”。
歸壹-汉语大词典
歸壹
【1】见“歸一”。
沙壹-汉语大词典
沙壹
【1】传说中古代少数民族{哀牢夷}的祖先。《後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夷}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於{牢山}。嘗捕魚水中﹐觸沈木若有感﹐因懷﹐十月﹐産子男十人。後沈木化爲龍,出水上。{沙壹}忽聞龍語曰:‘若爲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見龍驚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其母鳥語﹐謂背爲九﹐謂坐爲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後長大﹐諸兄以{九隆}能爲父舐而黠﹐遂共推以爲王。”{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曰:“‘壹’﹐《華陽國志》作‘壺’﹐《水經注》作‘臺’。”
泰壹-汉语大词典
泰壹
【1】见“泰一”。
浄壹-汉语大词典
浄壹
【1】指德性纯一。《汉书·韦贤传》:“兢兢{元王}﹐恭儉浄壹。”
清壹-汉语大词典
清壹
【1】清平一统。《後汉书·朱穆传》:“憲度既張﹐遠邇清壹。”
混壹-汉语大词典
混壹
【1】见“混一”。
淳壹-汉语大词典
淳壹
亦作“[淳一]”【1】淳朴统一。{唐}{陆贽}《策问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國家接{周}{隋}之餘﹐俗未淳一。”《宋书·文帝纪》:“〔{京口}〕經塗四達﹐利盡{淮}﹑海﹐城邑高明﹐土風淳壹﹐苞總形勝﹐實唯名都。”
渾壹-汉语大词典
渾壹
【1】见“渾一”。
澄壹-汉语大词典
澄壹
【1】见“澄一”。
摶心壹志-汉语大词典
摶心壹志
【1】见“摶3心揖志”。
禮先壹飯-汉语大词典
禮先壹飯
【1】谓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国语·越语上》:“{句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爲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韦昭}注:“言己年長於{越王},覺差一飯之間,欲以少長求免也。”亦作“[禮先一飯]”。{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以僕禮先一飯,爲識路之老馬。”一说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清}{汪中}《国语校文》:“禮先壹飯﹐言昔嘗有恩於{越}﹐謂{會稽}之事。言壹飯者﹐措詞之道則然也。注非。”
監壹-汉语大词典
監壹
【1】监督而使之统一。《管子·立政》:“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上完利﹐監壹五鄉﹐以時鈞修焉。”
百壹-汉语大词典
百壹
【1】见“百一詩”。
端壹-汉语大词典
端壹
【1】见“端一”。
虚壹-汉语大词典
虚壹
亦作“[虚一]”【1】虚心专一。{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公平生學道﹐虚一而静﹐故所至皆不言而治。”{宋}{秦观}《叹二鹤赋》:“公{熙寧}時實守此邦﹐心虚一而體道﹐治清浄而忘言。”《荀子·解蔽》:“故治之要在於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袀壹-汉语大词典
袀壹
【1】纯一。{章炳麟}《訄书·尊史》:“丘壤世同﹐賓萌世異﹐而民始不袀壹。”
肅壹-汉语大词典
肅壹
【1】敬谨共守。《新唐书·卢钧传》:“{鈞}下令蕃華不得通婚﹐禁名田産﹐闔部肅壹無敢犯。”
純壹-汉语大词典
純壹
【1】见“純一”。
統壹-汉语大词典
統壹
【1】见“統一”。
醇壹-汉语大词典
醇壹
亦作“[醇一]”【1】纯一, 纯正。{宋}{司马光}《述<国语>》:“又多駮雜不粹之文﹐誠由列國之史﹐學有厚薄﹐才有淺深﹐不能醇一故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故上有禮義廉恥之風﹐則下有忠厚醇一之行。”《汉书·史丹传》:“左將軍{丹}往時導朕以中正﹐秉義醇壹﹐舊德茂焉。”
誠壹-汉语大词典
誠壹
【1】心志专一。《史记·货殖列传》:“賣漿﹐小業也﹐而{張氏}千萬。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此皆誠壹之所致。”
調壹-汉语大词典
調壹
【1】见“調一”。
齊壹-汉语大词典
齊壹
【1】齐一。《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大兵交際﹐難可齊壹﹐諸王朝貴﹐横死者衆。”《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汉}{郑玄}笺:“{高宗}所伐之處﹐國邑皆服其罪﹐更自勑整﹐截然齊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