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墓)是什么意思
坟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坟墓fén mù
【释义】:
指埋葬死人的土穴及其上面所封的土堆。因财产、地位而在规模与结构上有巨大的差别,因而称谓不一,异名甚多。《周礼·地官·大司徒》:“安万民,一曰媺宫,二曰族坟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中国,中原地区。
垄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垄墓lǒng mù
【释义】:
坟墓。《管子·侈靡》:“美垄墓,所以文明也;巨棺,所以取木工也。”《史记·四单列传》:“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丘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丘墓qiū mù
【释义】:
坟墓。《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楚王封之以荆王千里,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五:“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
冢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冢墓zhǒng mù
【释义】:
坟墓。《史记·田单列传》:“吾惧燕人据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谓寒心。”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两都多汉唐王公冢墓。”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大过卦辞》:“大过卦者义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
墓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碑mù bèi
【释义】:
立在坟墓前或后面的石碑。用以记载死者姓名,生卒年月以及史略、赞语和子女姓名,等等。秦以前碑为木制,汉以后改为石制。碑多刻文字,以垂久远。唐·韩愈《曹成王碑》:“先王薨于二十五年,吾昆弟在,而墓碑不刻,无文。”清·俞樾《荣香室丛钞·房玄龄名字》:“欧阳公《集古录》中,有玄龄墓碑。”
墓表-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表mù biǎo
【释义】:
犹墓碑,以其立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唐·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春秋书》:“宗元始至是州,作《陆先生墓表》,今以奉献,与宣英读之。”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墓表》:“按墓表东汉始,安帝元初元年立,《谒者景君墓表》,厥后用之。”
墓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碣mù jié
【释义】:
墓碑的别称。碑,方;碣,圆;形体不同。《后汉书·窦宪传》:“封神丘兮建隆碣。”李贤注:“方者为之碑,员者为之碣。嵑亦碣也。”宋·苏轼《与曾子巩书》:“祖父之没,轼年十二矣,固能记忆其为人,又尝见先君欲求人为撰墓碣。”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埋铭、墓志、墓表、墓碣,皆一类也。”
墓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石mù shí
【释义】:
墓碑;墓志。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致仕官》:“(孙简肃)以原官致仕。身后其家求先大父文其墓石,因于衔上入致仕二字。”
墓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道mù dào
【释义】:
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一般指由墓门通往墓室的甬道。《左传·定公元年》:“秋,七月,癸巳,葬昭公于墓道南。”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
墓隧-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隧mù suì
【释义】:
即墓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刊石树碑,列于墓隧矣。”宋·欧阳修《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宋·苏轼《赵请献公神道碑》:“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墓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地mù dì
【释义】:
坟墓及其四周之地。古时达官贵人及帝王将相墓地包括祭田、卢舍、祭场,规模很大。占地从几亩到数百亩不等。一般指坟墓占用地及其周围小块地段。《周礼·春官·墓大夫》:“凡争墓地者,听其狱颂。”《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去女东归,扫陈墓地尔。”清·吴骞《扶风传信录》:“又为许氏择墓地,至今称曰田螺坟。”
墓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次mù cì
【释义】:
葬址,茔地。明·沈德符《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邵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尽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墓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所mù sǔo
【释义】:
墓地,茔地。《后汉书·马援传》:“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期(jì)年,周年。宋司马光《文潞公家庙碑文》:“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于墓所。”
墓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虚mù xū
【释义】:
墓地。虚通“墟”,大土山;郊野空地。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三月,堵公复任,始发丧治墓虚,葬公于长沙府南醴凌坡。”
墓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茔mù yíng
【释义】:
墓地。茔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夫子墓茔方一里,在鲁城北六里泗水上。”夫子,指孔子。
墓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域mù yù
【释义】:
墓地,墓区。《周礼·春官·冢人》:“正墓位,跸墓域,守墓禁。”跸,清扫。明·刘基《孝友堂记》:“上世墓域,有夺于势家者,咸赎而表之。”
墟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墟墓xū mù
【释义】:
墓地;丘墓。《礼记·檀弓下》:“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晋·潘岳《悼亡诗》之三:“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莹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莹墓yíng mù
【释义】:
墓地,坟墓。《新唐书·唐休璟传》:“以赋绢数千散赒其族,又出财数十万大为茔墓,尽葬其五服亲。”赒(zhōu),救济;五服亲,五服以内的亲属。清·方苞《台拱冈墓碣》:“吾祖宗茔墓有主,而不肖子得视窀穸。”窀穸,墓穴。
墓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穴mù xué
【释义】:
埋棺材的坑穴。又指墓室,即停放灵柩之地下室。《孝经·表亲章》:“卜其宅兆,而安措之。”唐·玄宗注:“宅,墓穴也。兆,茔域也。”
坟墓 坟茔 坟 墓-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坟墓 坟茔 坟 墓
坟墓fénmù 坟茔fényíng 坟fén 墓mù
名词。指在地下埋葬着死人(或其骨灰、衣冠)而在其上方地面上隆起土堆或竖立碑石的土穴。
“坟墓”“坟茔”和“坟”都强调土穴上方地面之上有个隆起的土堆。“坟墓”明示土堆地面下方埋葬死人(或其骨灰、衣冠)的穴。例如:“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殉葬,或者活活把奴隶埋进奴隶主的坟墓”;“他们走到一块田地旁边,看到几座新坟墓(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坟茔”含有“葬人之穴和所筑土堆的所在地”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告别了故人的坟茔,回到了自己的家”(《人民文学》,1979,5);“走进村头的坟茔,他摇了摇头,但忽然在心中闪现一缕亮光”(同上刊,1979,8)。“坟”特别突出葬地上方的隆起的土堆;多同单音词搭配,如可同动词“上”、形容词“乱”组合;较适用于口语。例如:“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鲁迅:《药》);“离清明节还有五天,就有人上坟了”;“山坡东侧满布着乱坟,稀稀地长着些杂草”;“他们又重新加固了那坟上的泥土,并在坟前竖起了一块石碑”(峻青:《鸳鸯冢》)。
“墓”可用于葬处有隆起的土堆和没有这样的土堆而只有碑石的两种情形;有庄严、尊重的态度色彩,可同“烈士”“扫”组合。例如:“他们采摘了一大把野菊花,放在了烈士墓前”;“我环顾四周……把那紫色的花朵结成三个小小的花球,在每个墓前放了一个”(《散文特写选》,1949——1979,第一卷);“清明节前后,这一带路上往来的人很多,大多是去后山扫墓和扫完慕返回城里的”。
丘 墓 坟(墳) 冢(塚) 陵-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丘 墓 坟(墳) 冢(塚) 陵
[丘qiū 墓mù 坟(墳)fén 冢(塚)zhǒng 陵líng]
同 坟墓。
异 【丘】 高起的坟墓。司马迁《报任安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杨恽《报孙会宗书》:“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王安石《凤凰山》诗:“青山满天地,何往为吾丘。”
【墓】 平葬的坟墓。《方言》十三:“凡葬而无坟谓之墓,所以墓谓之。”(:音wú,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坟】 累土成丘的坟墓。《史记·文帝本纪》:“不治坟,欲为省。”(治:修。欲为省:想节约)张衡《思玄赋》:“睹有黎之圮坟”。(有黎:即祝融氏。圮坟:毁坏了的坟墓。圮:音pǐ)杜甫《别房太尉墓》诗:“驻马别孤坟”。
【冢】 ①高大的坟墓。《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杜甫《曲江》诗:“苑边高冢卧麒麟”。 ②泛指一般的坟墓。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高翥《清明》:“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陵】 专指帝王的坟墓。《汉书·高祖纪》:“葬长陵”。李白《忆秦娥》词:“汉家陵阙”。杜甫《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乐游原上望昭陵”。
辨 “丘”本义是土山,当“坟墓”讲,常与“墓”通用,而且常常二字连用。区别开来说,平者为“墓”,高者为“丘”。“坟”本义是土堆,当“墓”讲是比较后起的意义,“坟”与“墓”也是高和平的分别,所以《礼记·檀弓》说:“古者墓而不坟”。后世常“坟墓”连用,不再区别。“冢”是大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独留青冢向黄昏”。(青冢:指既高又大的昭君墓)“丘”是大冢,所以赵武灵王的墓称为“灵丘”,吴王阖闾的墓称为“虎丘”。
坟墓-古文观止词典
坟墓fén mù
【词性】:名词
埋葬死人的地方(1)。《祭十二郎文》:吾往河阳省坟墓。——我去河阳扫墓。
墓-古文观止词典
墓mù
【词性】:名词
坟墓(15)。《蹇叔哭师》: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如果你〕中寿的年龄就死了,你坟墓上的树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蹇叔哭师》: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那座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送董邵南序》: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的坟墓。
丘墓-古文观止词典
丘墓qiū mù
【词性】:名词
坟墓(2)。《报任安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又有什么面目去再上父母亲的坟墓呢?《杨恽报孙会宗书》: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哪里想到能够保住头颅,还能供奉祖先的坟墓呢?
柳子厚墓志铭-古文观止词典
柳子厚墓志铭
【说明】:
韩愈和柳宗元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虽然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二人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人,私交笃厚。柳宗元死后,韩愈以此文表达了他对柳宗元的真挚悼念。文章综括了柳宗元的家世、生平和为人,赞扬了他在柳州的卓越政绩,称赞了他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肯定了他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并对柳宗元屡受打击,长期被贬在外的坎坷遭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至于其中认为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是不能“自持其身”等语,则是韩愈保守思想和政治偏见的反映,显然是不恰当的。文章打破格套陈规,褒贬兼用。精心剪裁,事件典型。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
【原文】: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鸣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古文观止词典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说明】:
本文写许平才智过人,然而却大材小用,“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表现了作者对浪费压抑人才的现实强烈的愤慨和不满。文章吞吞吐吐,隐隐约约,委婉曲折,含蓄深沉。
【原文】: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尝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杨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瑰,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五人墓碑记-古文观止词典
五人墓碑记
【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他是明末爱国社团“复社”的发起人之一,崇尚气节,反对阉党专权,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说明】:
明代末年,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擅作威福,遭到正直人士的激烈反对。天启六年(1626),魏阉派人逮捕痛斥阉党的周顺昌,激起苏州人民义愤,以颜佩韦等五人为首的数万人聚集城内,拥入官衙,当场打死一名旗尉,声震朝野。事后朝廷追究,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崇祯时,魏忠贤倾败,苏州人民合资安葬五人,并立碑纪念他们。本文就是记述此事的经过,颂扬五人的斗争业绩,并斥责阉党祸国殃民罪行的。文章从正反善恶的对比中,阐明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这个主题,设辞质朴雄健,行文展转褒扬,夹叙夹议,反复咏叹,通篇贯注着一种激昂慷慨、大气磅礴的感情。
【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
【释义】:
指老年人了解底细,会揭老底,使人难堪。《西游记》八三:金星道:“你当年在花果山为怪,……。上天欲要擒你,是老身力奏,降旨招安,把你宣上天堂,封你做弼马温。……”行者道:“古人说得好: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我也只是做弼马温,闹天宫罢了;再无甚大事。”
自古无不亡之国,不掘之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自古无不亡之国,不掘之墓
【释义】:
自古以来就没有永不灭亡的国家,不被发掘的坟墓。《东西晋演义·东晋》一:又营寿陵,周圆四里,铜椁金饰,其深三十五丈,殆非国内之所能办也。自古无不亡之国,不掘之墓,故圣人之俭葬,乃深远之虑也。
掘墓人-汉语惯用语辞典
掘墓人jué mù rén
比喻使某种势力灭亡的人或力量。《文汇报》2001.2.17“他们也必然是最为坚决的斗争者,是腐败犯罪分子的掘墓人。”
墓生儿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墓生儿子mù shēng ér zi
指遗腹子。《金瓶梅词话》“亲邻与众街坊邻舍,都说西门庆大官人正头娘子生了一个墓生儿子,就与老头儿同日同时,一头断气一头生儿子,世间少有蹊跷古怪事。”也说“墓生子”。刘绍棠《地火》“霍阑牛是个墓生子。他娘怀他七个月,一块门板抬回他爹的尸体。”
墓-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墓mù
没有土堆的坟墓。《礼记·檀弓上》:“吾闻之,古也~而不坟。”(坟:有土堆的坟墓。)泛指坟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也。”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之门,以旌其所为。”
【墓道】墓前通道,也指墓室前的甬道。《左传·定公元年》:“葬昭公于~南。”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发其志士之悲哉?”
【墓碣】即墓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延至七年,始有~之建修。”
【墓门】墓道的门。《诗经·陈风·墓门》:“~有棘,斧以斯之。”(斯:砍。)潘岳《寡妇赋》:“~兮肃肃,修垄兮峨峨。”
丘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丘墓qiū mù
【释义】:
坟墓。如:登高而望,山冈遍布丘墓。
公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公墓gōng mù
【释义】:
公共墓地。
谀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谀墓yú mù
【释义】:
唐韩愈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辞。后指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为“谀墓”。朱东润《论传记文学》:“是不是可以把唐宋八家的神道碑、墓志铭、行状这一类的文字作为我们的范本呢?当然不可以,因为这些作品,大半是为了谀墓而作。”
冢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冢墓zhǒng mù
【释义】:
坟墓。鲁迅《清明时节》:“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
陵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陵墓líng mù
【释义】:
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也泛指坟墓。李瑛《一月的哀思》:“敬爱的周总理呀,你没有陵墓,没有碑文,你的名字却镌刻在亿万人心里。”
坟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坟墓fén mù
【释义】:
古时称墓之封土成丘者为坟,平者为墓;对称有别,合称相通。后指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魏巍《东方》:“杨雪的坟墓就在松风里的南山上。”
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mù
【释义】:
坟墓。古代埋葬死者,封土隆起的叫坟,平的叫墓。现代已不作这种区别。郭沫若《雁荡山》:“煌煌烈士墓,风光第一流。”
墓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文mù wén
【释义】:
犹墓志。阿英《袁中郎做官》:“病到所谓‘面如烟,骨如系,肘如戟’,而不得不预备‘墓文’,真是一趣事。”
墓石-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石mù shí
【释义】:
墓碑。也指古墓中刻有画像等的砖石。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还有一次是刻在汉朝墓石上的孔子见老子的画像。”
墓田-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田mù tián
【释义】:
坟地。许地山《归途》:“她抱着那卷赃物,上了斜坡,穿入那四围满是稠密的杉松的墓田里。”
墓穴-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穴mù xué
【释义】:
埋棺材的坑穴。巴金《怀念烈文》:“我们抬着棺木到墓穴。”
墓圹-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圹mù kuàng
【释义】:
墓穴。许地山《女国士》:“你今晚得同我到田里开个墓圹去。”
墓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地mù dì
【释义】:
坟地,埋葬死人的地方。郁风《春江如画》:“原来是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去扫墓,墓地都在山上,而清明时节正是杜鹃花漫山红遍的时候啊。”
墓场-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场mù chǎng
【释义】:
墓地。郑振铎《雪朝》:“在凄凉的鼓声中,他一步步地向墓场走去。”
墓志-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志mù zhì
【释义】: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上下两层:上层曰盖,下层曰底,底刻志铭,盖刻标题。也指墓志上的文字。
墓志铭-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志铭mù zhì míng
【释义】: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事迹的石刻。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姓氏、生平等。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郭沫若《达夫的来访》:“我便想到鲁迅所搜集的许多的隋唐墓志铭来。”
墓园-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园mù yuán
【释义】:
有坟墓的园地。何其芳《画梦录》:“一夏天,当柔和的夜,在街上移动时,我走入了一座墓园。”
墓表-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表mù biǎo
【释义】:
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
墓茔-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茔mù yíng
【释义】:
墓地,茔地。艾青《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
墓舍-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舍mù shè
【释义】:
坟地上供祭扫用的房舍。
墓俑-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俑mù yǒng
【释义】:
殉葬用的偶像。比喻牺牲品。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六六年的秋风一起,我们便和陈老先生一同变成了反动学说的墓俑。”
墓亭-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亭mù tíng
【释义】:
墓地上的碑亭。郭沫若《蔡文姬》:“我因为在天幕里感觉气闷,便留在墓亭上弹琴,也唱出了一两拍《胡笳诗》。”
墓室-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室mù shì
【释义】:
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
墓偈-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偈mù jì
【释义】:
指祭文,悼词。沈鼎《二十年岁月,三千里行程》:“二十年前,她(许广平)曾经手捧着‘致鲁迅夫子’的墓偈,流着眼泪,参加鲁迅的葬仪。墓偈上写着她的献词。”
墓葬-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葬mù zàng
【释义】:
考古学上指坟墓。舒之梅《珍贵的云梦秦简》:“只有出土物中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墓葬的断代才较有把握。”
墓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道mù dào
【释义】:
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
墓碑-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碑mù bēi
【释义】:
立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秦以前碑为木制,汉以后改用石制,碑上多刻文字,以垂久远。郭沫若《洪波曲》:“我们把他埋葬在桂林城外的冷水亭,是我替他写的墓碑。”
墓窟-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窟mù kū
【释义】:
墓穴,坟墓。艾青《春》:“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墓碣-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碣mù jié
【释义】:
墓碑的别体。形状与墓碑有区别。鲁迅《墓碣文》:“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
扫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扫墓sǎo mù
【释义】:
祭扫坟墓。冰心《寄小读者》:“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崖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崖墓yá mù
【释义】:
考古学用语。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祖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祖墓zǔ mù
【释义】:
祖宗坟墓。如:其后人在祖墓之旁,造了三间房屋做祠堂,用来供奉先人。
祠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祠墓cí mù
【释义】:
祠堂和坟墓。如:先贤祠墓。
省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墓xǐng mù
【释义】:
祭扫坟墓。如:清明,独往故土省墓。
盗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盗墓dào mù
【释义】:
挖掘坟墓,窃取殉葬之物。老舍《四世同堂》:“大哥!我来告诉你一声,城外头近来可很不安静!偷坟盗墓的很多。”
衣冠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冠墓yī guān mù
【释义】:
即衣冠冢。柳亚子有《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
三王墓-汉语大词典
三王墓
【1】相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楚王}杀{莫邪}。{莫邪}子为报父仇计,自刎死,以头付客献之{楚王}。{楚王}令煮之,不烂;客请王往观之。至,客剑斩王,头堕锅中;客自杀,头亦堕锅中,“俱爛,不可識别,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界。”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上墓-汉语大词典
上墓
【1】扫墓。{宋}{王溥}《唐会要·寒食拜埽》:“{開元}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勅:‘寒食上墓﹐禮經無聞﹐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展孝思?宜許上墓。’”{明}{张萱}《疑耀·上墓设乌饭》:“余里中上墓﹐皆以清明﹑重陽二節。獨清明上墓﹐必以烏飯。”
五人墓-汉语大词典
五人墓
【1】{明}代{苏州}反{魏忠贤}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七年(1627年)宦官{魏忠贤}派禁卫吏役至{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虎丘山}旁,题曰“五人之墓”。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清}{招广涛}《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聞五人墓﹐懷古嘗心寫。”
不着墳墓-汉语大词典
不着墳墓
【1】犹言游魂。{元}{杨暹}《刘行首》第二折:“你道我不着墳墓風魔漢﹐小鬼頭!我尋你個未入玄門花月妖。”【2】谓死于外乡,不能葬入祖坟。{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相國夫人道得‘可惜﹐早是孩兒一身離鄉客寄﹐死作箇不着墳墓鬼。’”
丘墓-汉语大词典
丘墓
【1】坟墓。《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辭不受﹐爲丘墓之寄於{荆}也。”{唐}{薛用弱}《集异记·萧颖士》:“須臾款伏﹐佐驗明著﹐皆云:‘我之發丘墓﹐今有年矣。’”{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五:“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岡。”
表墓-汉语大词典
表墓
【1】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谓之表墓。{郭沫若}《孔雀胆》附《资料汇辑》:“至若立碑表墓之事﹐則縱有心人亦不敢付諸行動也。”{汉}{蔡邕}《郭有道碑文》:“於是樹碑表墓﹐昭銘景行。”{明}{何景明}《上作篇》:“興勸賞之法﹐致式閭之敬﹐施表墓之恩﹐故立激勵之方。”
占墓-汉语大词典
占墓
【1】察看墓地的风水。《南史·宋纪上》:“時有{孔恭}者﹐妙善占墓。帝嘗與經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
僑墓-汉语大词典
僑墓
【1】客葬外地的坟墓。{唐}{韩愈}《李君墓志铭》:“其年十月戊申﹐葬{河南}{洛陽縣}﹐距其祖{澠池}令府君僑墓十里。”
公墓-汉语大词典
公墓
【1】君王﹑诸侯及王子弟之墓。《周礼·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郑玄}注:“公﹐君也。”{贾公彦}疏:“訓公爲君者﹐言公則諸侯之通稱﹐言君則上通天子。此既王之墓域﹐故訓爲君也。”{孙诒让}正义:“{文}﹑{武}葬地﹐在{鎬京}之東﹐蓋王城外近郊内之隙地。{周}初諸王﹐及王子弟﹐皆族葬於彼﹐即此經所謂公墓。”【2】公共墓地。
真娘墓-汉语大词典
真娘墓
亦作“[真孃墓]”【1】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西。{唐}{白居易}《真娘墓》诗:“{真娘}墓﹐{虎丘}道;不識{真娘}鏡中面﹐唯見{真娘}墓頭草。”{唐}{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诗自注:“{真娘}﹐{吴}中樂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清}{吴兰修}《黄竹子传》:“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真孃}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
真孃墓-汉语大词典
真孃墓
【1】见“真娘墓”
冢墓-汉语大词典
冢墓
【1】坟墓。{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兩都多{漢}{唐}王公冢墓。”{鲁迅}《花边文学·清明时节》:“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史记·田单列传》:“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爲寒心。”{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大过卦辞》:“大過卦者義不嘉﹐冢墓枯楊無英華。”
割乳廬墓-汉语大词典
割乳廬墓
【1】谓丢下乳儿在亡亲墓旁筑庐守孝。古代认为是至孝的行为。《新唐书·列女传·李孝女妙法》:“{李孝女}者﹐名{妙法}﹐{瀛州}{博野}人。{安禄山}亂﹐被劫徙它州。聞父亡﹐欲間道奔喪﹐一子不忍去﹐割一乳留以行。既至﹐父已葬﹐號踊請開父墓以視﹐宗族不許。復持刀刺心﹐乃爲開。見棺﹐舌去塵﹐髮治拭之。結廬墓左。”《新五代史·杂传·何泽》:“{五代}之際﹐民苦於兵﹐往往因親疾以割股﹐或既喪而割乳廬墓﹐以規免州縣賦役。”
埽墓-汉语大词典
埽墓
【1】《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我不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東歸,埽除墓地耳。”{颜师古}注:“言待其喪至也。”后以“埽墓”为等待祸发之典。{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南齊}{徐文景}方貴盛﹐其父深憂之曰:‘我正當埽墓待喪耳。’”【2】于坟上培土,清除荒草,并进行祭奠。{清}{葆光子}《物妖志·介类·蟒》:“{乾道}間﹐{歷陽}{芮不疑}﹐從父埽墓。”
墓-汉语大词典
墓
《廣韻》莫故切,去暮,明。【1】坟墓。古代埋葬死者,封土隆起的叫坟﹐平的叫墓。《书·武成》:“釋{箕子}囚﹐封{比干}墓。”《汉书·刘向传》:“{孔子}葬母於{防}﹐稱古墓而不墳……{孔子}流涕曰:‘吾聞之﹐古者不修墓。’”{颜师古}注:“墓﹐謂壙穴也。”{唐}{韩愈}《送董邵南序》:“爲我弔{望諸君}之墓。”{郭沫若}《雁荡山》诗之一:“煌煌烈士墓﹐風光第一流。”【2】指茔域﹐坟地。《礼记·曲礼上》:“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紼。”{郑玄}注:“墓﹐塋域。”【3】葬。{清}{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損﹐已返方諸﹐脱化時尚惓惓於君﹐以不能面别爲恨。今墓於{大姑山}下。”
墓厲-汉语大词典
墓厲
【1】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周礼·春官·墓大夫》:“凡争墓地者﹐聽其獄訟﹐帥其屬而巡墓厲﹐居其中之室以守之。”{郑玄}注:“厲﹐塋限遮列處。”{贾公彦}疏:“云巡墓厲者﹐謂墓大夫帥其屬巡行遮列之處。”
墓田-汉语大词典
墓田
【1】坟地。《晋书·忠义传·嵇绍》:“帝乃遣使册贈侍中﹑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綬﹐進爵爲侯﹐賜墓田一頃﹐客十户﹐祠以少牢。”{许地山}《归途》:“她抱着那卷赃物﹐上了斜坡﹐穿入那四围满是稠密的杉松的墓田里。”{明}{徐渭}《春日过宋诸陵》诗:“過客悲山鳥﹐王孫種墓田。”
墓衣-汉语大词典
墓衣
【1】遮盖坟墓顶端的一种饰物。{宋}{陶穀}《清异录·丧葬》:“葬處士封謂之魂樓﹐凡兩品:一如平頂炊餅﹐一如倒合水桶。上作銅鑼形﹐亦有更用一重甎甃者﹐或刻鏤物象﹐名墓衣。”
墓偈-汉语大词典
墓偈
【1】指祭文,悼词。{沈鼎}《二十年岁月﹐三千里行程》:“二十年前﹐她({许广平})曾经手捧着‘致{鲁迅}夫子’的墓偈﹐流着眼泪﹐参加{鲁迅}的葬仪。墓偈上写着她的献词。”
墓文-汉语大词典
墓文
【1】犹墓志。{阿英}《袁中郎做官》:“病到所谓‘面如烟﹐骨如系﹐肘如戟’﹐而不得不预备‘墓文’﹐真是一趣事。”
墓碑-汉语大词典
墓碑
【1】立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礼记·檀弓下》有“公室視豐碑”之语。{秦}以前碑为木制,{汉}以后改用石制,碑上多刻文字,以垂久远。{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施愚山}在{濟南}時﹐爲{滄溟先生}作墓碑文﹐且爲立後奉祀。”{唐}{韩愈}《曹成王碑》:“先王薨於二十五年﹐吾昆弟在﹐而墓碑不刻﹐無文。”{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房玄龄名字》:“{歐陽公}《集古録》中﹐有{玄齡}墓碑。”{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五:“我们把他埋葬在{桂林}城外的{冷水亭}﹐是我替他写的墓碑。”
墓穴-汉语大词典
墓穴
【1】埋棺材的坑穴。《孝经·丧亲章》“卜其宅兆﹐而安措之”{唐玄宗}注:“宅﹐墓穴也;兆﹐塋域也。”{韩北屏}《古城·废墟·帝王坟》:“这里的帝王坟﹐却是既古且多﹐同时不少已经发掘﹐可以任人走进墓穴参观。”{巴金}《探索集·怀念烈文》:“我们抬着棺木到墓穴。”
墓所-汉语大词典
墓所
【1】墓地,坟地。《後汉书·马援传》:“會{況}卒﹐{援}行服期年﹐不離墓所。”{宋}{司马光}《文潞公家庙碑文》:“{漢}世公卿貴人﹐多建祠堂於墓所。”
墓地-汉语大词典
墓地
【1】坟墓所占的土地。《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周礼·春官·墓大夫》:“凡争墓地者﹐聽其獄訟。”{清}{吴骞}《扶风传信录》:“又爲{許氏}擇墓地﹐至今稱曰田螺墳。”{郁风}《春江如画》:“原来是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去扫墓﹐墓地都在山上﹐而清明时节正是杜鹃花漫山红遍的时候啊。”
墓生兒-汉语大词典
墓生兒
【1】遗腹子。《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大娘他養出個墓生兒來﹐莫不也是來路不明。”《金瓶梅词话》第七九回:“親隣與衆街坊隣舍﹐都説{西門慶}大官人正頭娘子生了一個墓生兒子﹐就與老頭兒同日同時﹐一頭斷氣一頭生兒子﹐世間少有蹊蹺古怪事。”
墓門-汉语大词典
墓門
【1】{春秋}时{郑国}城门名。《左传·襄公三十年》:“癸丑﹐晨﹐自{墓門}之瀆入﹐因{馬師頡}介于{襄庫}﹐以伐舊北門。”【2】墓道之门。《诗·陈风·墓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郑玄}笺:“墓門,墓道之門。”{晋}{潘岳}《寡妇赋》:“墓門兮肅肅,修壟兮峨峨。”{文斐}《哭太一次狱中原韵》:“國魂未返人先逝,空聽寒鴉悲墓門。”一说,墓门为{陈国}城门名。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墓亭-汉语大词典
墓亭
【1】墓地上的碑亭。{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我因为在天幕里感觉气闷﹐便留在墓亭上弹琴﹐也唱出了一两拍《胡笳诗》。”
墓壙-汉语大词典
墓壙
【1】墓穴。{许地山}《女国士》:“你今晩得同我到田里开个墓圹去。”{许杰}《邻居》五:“四周是漆黑如墨﹐空气寂静得如同墓圹。”{{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五节:“例如{汉昭帝}死时﹐修建墓圹﹐大司农{田延年}雇佣民间牛车三万辆运沙土﹐每辆雇价一千钱。”
墓虚-汉语大词典
墓虚
【1】茔地。{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三月﹐{堵公}復任﹐始發喪治墓虚﹐葬公於{長沙府}城南{醴陵坡}。”
墓室-汉语大词典
墓室
【1】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槨的处所。{明}{李贽}《又与周友山书》:“但念我既無眷屬之樂﹐又無朋友之樂﹐煢然孤獨﹐無與晤語﹐只有一塔墓室可以厝骸﹐可以娱老。”【2】犹墓庐。{元}本{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自居墓室已三年﹐今日丹書下九天。”
墓葬-汉语大词典
墓葬
【1】考古学上指坟墓。{侯仁之}《历史上的北京城》:“近年在{北京城}西南约四十公里的{琉璃河}附近﹐发现了{商}{周}时期一个残存的古城遗址和一些重要墓葬。”{舒之梅}《珍贵的云梦秦简》:“只有出土物中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墓葬的断代才较有把握。”
墓誌-汉语大词典
墓誌
【1】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上下两层:上层曰盖,下层曰底,底刻志铭,盖刻标题。亦指墓志上的文字。{南朝}{梁}{任昉}有《刘先生夫人墓志》。{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中三》:“字亦作誌﹐則墓誌用之﹐墓誌或文或筆﹐體不一定。”{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墓碑﹑墓碣﹑墓表﹑墓志﹑墓记﹑埋铭》:“墓誌﹐則直述世系﹑歲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遷改。埋銘﹑墓記﹐則墓誌異名。”《新唐书·李栖筠传》:“{栖筠}見帝猗違不斷﹐亦内憂憤﹐卒﹐年五十八﹐自爲墓誌。”
墓堂-汉语大词典
墓堂
【1】墓前的祭堂。{清}{黄遵宪}《哭张心谷》诗之二:“半盂麥飯一爐香﹐終有人來拜墓堂。”
墓誌銘-汉语大词典
墓誌銘
【1】放在墓里刻有死者事迹的石刻。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姓氏﹑生平等。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墓志铭》:“至論其題﹐則有曰墓誌銘﹐有誌有銘是也。”{清}{赵翼}《陔馀丛考·碑表志铭之别》:“{宋}{湘東王}作墓誌銘﹐藏於壙内。”《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上痛悼甚至﹐每朔望輒出臨靈﹐自爲墓誌銘並序。”{郭沫若}《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便想到{鲁迅}所搜集的许多的{隋}{唐}墓志铭来。”
墓刻-汉语大词典
墓刻
【1】指墓碑上的刻文。{宋}{陆游}《跋诸晁书帖》:“而墓刻則{景遇先生}({晁説之})所作。”
墓域-汉语大词典
墓域
【1】墓地,墓区。《周礼·春官·冢人》:“正墓位﹐蹕墓域﹐守墓禁。”{明}{刘基}《孝友堂记》:“上世墓域﹐有奪於勢家者﹐咸贖而表之。”
墓表-汉语大词典
墓表
【1】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中三》:“至與墓碣式同而名異者﹐有墓表﹐如{吕憲};有墓專﹐如{房宣}。表則樹於墓外﹐專或藏於墓中。”{清}{恽敬}《与李爱堂》:“惟是墓表之法﹐止表數大事﹐視神道碑﹑廟碑體不同﹐視墓志銘體亦不同。墓志銘可言情﹐言小事﹐表斷不可。”{唐}{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春秋书》:“{宗元}始至是州﹐作《陸先生墓表》﹐今以奉獻﹐與{宣英}讀之。”{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墓表》:“按墓表自{東漢}始﹐{安帝}{元初}元年立《謁者景君墓表》﹐厥後因之。其文體與碑碣同﹐有官無官皆可用﹐非若碑碣之有等級限制也。”
墓廬-汉语大词典
墓廬
【1】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明}{刘基}《陈司户墓志铭》:“里有墓廬﹐爲强暴奪取﹐我資俾直之﹐爰復乃宇。”{清}{龚自珍}《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小客昆山》诗:“天地埋憂畢﹐舟車祖道頻。何如抱冰雪﹐長作墓廬人。”
墓舍-汉语大词典
墓舍
【1】坟地上供祭扫用的房舍。{明}{沈德符}《野獲编·刑部·遣使审恤之始》:“凡内臣曾奉命審録者﹐其墓舍輒畫壁寫像於南面﹐法司堂官隅侍﹐御史與曹郎引囚聽命於下﹐以爲榮觀。”
墓石-汉语大词典
墓石
【1】墓志;墓碑。{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一·致仕官》:“〔{孫簡肅}〕以原官致仕。身後其家求先大父文其墓石﹐因於銜上入致仕二字。”【2】指古墓中刻有画像等的砖石。{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还有一次是刻在{汉}朝墓石上的{孔子}见{老子}的画像。”
墓工-汉语大词典
墓工
【1】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南史·柳世隆传》:“{世隆}曉數術﹐於{倪塘}創墓﹐與賓客踐履﹐十往五往﹐常坐一處。及卒﹐墓工圖墓﹐正取其坐處焉。”
墓木-汉语大词典
墓木
【1】墓地植的树木。《晋书·五行志下》:“{太原}人發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婦人﹐問其本事﹐不知也﹐視其墓木﹐可三十歲。”{宋}{苏轼}《祭滕大夫母杨夫人文》:“四十餘年﹐墓木十圍﹐乃識其子﹐傾蓋不疑。”
墓俑-汉语大词典
墓俑
【1】殉葬用的偶像。喻指牺牲品。{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六六年的秋风一起﹐我们便和{陈老先生}一同变成了反动学说的墓俑。”
墓碣-汉语大词典
墓碣
【1】墓碑的别体。形状与墓碑有区别。{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埋銘﹑墓誌﹑墓表﹑墓碣﹑皆一類也。”《後汉书·窦宪传》“封神丘兮建隆嵑”{唐}{李贤}注:“方者謂之碑﹐員者謂之碣。嵑亦碣也。”{鲁迅}《野草·墓碣文》:“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宋}{苏轼}《与曾子固书》:“祖父之没﹐{軾}年十二矣﹐固能記憶其爲人﹐又嘗見先君欲求人爲撰墓碣。”
墓園-汉语大词典
墓園
【1】有坟墓的园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兩個奔來躲雨時﹐看來却是一個野墓園。”{何其芳}《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一夏天﹐当柔和的夜﹐在街上移动时﹐我走入了一座墓园。”
墓祭-汉语大词典
墓祭
【1】在墓前祭祀;扫墓。{清}{赵翼}《陔馀丛考·墓祭》:“蓋{三代}以上本無墓祭﹐故{辛有}見被髮祭野者而以爲異。”{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自{漢世祖}令諸將出征拜墓以榮其鄉﹐至{唐}{開元}詔許寒食上墓同拜埽禮﹐沿至今﹐遂有墓祭。”《後汉书·明帝纪》“{永平}元年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於{原陵}﹐如元會儀”{李贤}注引《汉官仪》曰:“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寑於墓側﹐{漢}因而不改。”
墓隧-汉语大词典
墓隧
【1】犹墓道。{宋}{欧阳修}《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既葬﹐賜其墓隧之碑首﹐曰舊學之碑。”{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無名與文﹐無以昭示來世﹐敢以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刊石樹碑﹐列於墓隧矣。”
墓闕-汉语大词典
墓闕
【1】古代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全義}以謂{梁}雖仇敵﹐今已屠滅其家﹐足以報怨﹐剖棺之戮﹐非王者以大度示天下也。{莊宗}以爲然﹐鏟去墓闕而已。”{清}{恽敬}《黄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賢者﹐天下皆繪畫之﹐鐫於廟垣﹐刻於墓闕﹐凡以風示後世而已。”
墓銘-汉语大词典
墓銘
【1】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刘师培}《文章学史序》:“其人已死﹐以文記人﹐則爲墓銘﹑行狀﹑碑誌﹐其類甚多。”
墓道-汉语大词典
墓道
【1】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左传·定公元年》:“秋﹐七月﹐癸巳﹐葬{昭公}於墓道南。”{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愚山}適將往南山購石﹐見墓道間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
墓場-汉语大词典
墓場
【1】墓地。{郑振铎}《雪朝·鼓声》:“在悽凉的鼓声中﹐他一步步地向墓场走去。”{巴金}《马拉·哥代和亚当·鲁克斯》:“但是在一七九五年人们又把他的遗体搬出来﹐葬在附近的墓场里。”
墓木已拱-汉语大词典
墓木已拱
【1】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此谓墓地之树,大可两手合围。后因以“墓木已拱”为慨叹人逝已久之词。{宋}{范祖禹}《答刘仙尉书》:“近《資治通鑑》印本奏御﹐因思同時修書之人墓木已拱﹐存者唯僕﹐尤可感歎!”{宋}{李清照}《<金石录>後序》:“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墓鄰-汉语大词典
墓鄰
【1】指相邻墓地的墓主。{明}{宋濂}《录客语》:“昔{波斯}人來{閩}相古墓﹐有寶氣﹐乃謁墓鄰﹐以錢數萬市之﹐墓鄰諱不與﹐{波斯}曰:‘汝無庸爾也﹐此墓已無主五百年矣。’墓鄰始受錢。”
墓蓋-汉语大词典
墓蓋
【1】墓志的盖。{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商老}({李彭}字)嘗負墓蓋書於{東坡}﹐公作大小兩軸﹐囑其擇而用之。”
墓塋-汉语大词典
墓塋
【1】墓地,茔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夫子}墓塋方一里﹐在{魯城}北六里{泗水}上。”{艾青}《太阳》诗:“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
墓窟-汉语大词典
墓窟
【1】墓穴;坟墓。{艾青}《春》诗:“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墓庭-汉语大词典
墓庭
【1】墓周院庭。{唐}{李翱}《祭杨仆射文》:“縞服前導﹐盡哀墓庭﹐尚或監此﹐公乎有靈。”
墓陵-汉语大词典
墓陵
【1】陵墓。{臧克家}《别长安》诗:“{黄帝}的墓陵该有参天的松柏﹐我没有去参拜﹐留一个神秘的影子在心中。”
墓次-汉语大词典
墓次
【1】葬址,茔地。{明}{沈德符}《野獲编·工部·邵上葵工部》:“{邵}今居憂﹐聞至墓次相地﹐白晝爲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塋墓-汉语大词典
塋墓
【1】墓地;坟墓。《新唐书·唐休璟传》:“以賦絹數千散賙其族﹐又出財數十萬大爲塋墓﹐盡葬其五服親。”{清}{方苞}《台拱冈墓碣》:“吾祖宗塋墓有主﹐而不肖子得視窀穸。”《前汉书平话》卷下:“廕子孫之榮華﹐光祖宗之塋墓也。”
墟墓-汉语大词典
墟墓
【1】丘墓;墓地。《礼记·檀弓下》:“墟墓之間﹐未施哀於民而民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一老翁坐墟墓間﹐旁有狐十餘﹐各捧書蹲坐。”{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此人神魂已遊墟墓﹐不可更留供奉。”{晋}{潘岳}《悼亡诗》之三:“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其流風至{漢}不絶﹐今在墟墓間猶見有石刻神祇怪物聖哲士女之圖。”
墳墓-汉语大词典
墳墓
【1】古星名。属危宿,共四星。《星经》:“墳墓四星﹐在危下。”《隋书·天文志中》:“虚南二星曰哭﹐哭東二星曰泣﹐泣﹑哭皆近墳墓。”【2】古时称墓之封土成丘者为坟,平者为墓;对称有别,合称相通。后指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常特指祖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你看築起鐵路來﹐墳墓也要遷讓呢﹐何况祠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南史·虞寄传》:“且兵革已後﹐人皆厭亂﹐其孰能棄墳墓﹐捐妻子﹐出萬死不顧之計﹐從將軍於白刃之間乎?”《周礼·地官·大司徒》:“安萬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墳墓。”{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杨雪}的坟墓就在{松风里}的南山上。”
壟墓-汉语大词典
壟墓
【1】坟墓。《管子·侈靡》:“美壟墓﹐所以文明也;巨棺槨﹐所以起木工也。”《史记·田单列传》:“{燕}軍盡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
封墓軾閭-汉语大词典
封墓軾閭
【1】增修坟墓﹐旌表里门﹐表示对贤者的礼遇和尊崇。《书·武成》:“〔{武王}入{殷}〕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閭。”{孔颖达}疏:“{紂}囚其人而放釋之﹐{紂}殺其身而增封其墓﹐{紂}退其人而式其門閭﹐皆是{武王}反{紂}政也。”按﹐《史记·周本纪》作“表{商容}之閭”。《後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賢如渴﹐封墓軾閭﹐以光賢哲。”
封墓-汉语大词典
封墓
【1】增修坟墓﹐以旌功勋。《史记·周本纪》:“命{閎夭}封{比干}之墓。”{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哀憐陣殁﹐廪給孤寡。贈宫封墓﹐周帀宏溥。”{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追崇列辟﹐事極神魂﹐再改銘旌﹐恩隆封墓。”
式墓-汉语大词典
式墓
【1】车至墓前﹐人立车中﹐俯身按着车轼﹐以表敬意。{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魏}受其終﹐{周}新其命﹐式墓封墳﹐追旌盛德。”
嚴母掃墓-汉语大词典
嚴母掃墓
【1】{汉}{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祭。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待腊礼毕,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我不自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后岁馀,果败。事见《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后用为典实。{南朝} {梁}{刘孝标}《辩命论》:“且{于公}高門以待封﹐{嚴母}掃墓以望喪。”
圖墓-汉语大词典
圖墓
【1】相看墓地风水。《南齐书·沈文季传》:“{富陽}人{唐之}僑居{桐廬}﹐父祖相傳圖墓爲業。”
崖墓-汉语大词典
崖墓
【1】考古学用语。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廬墓-汉语大词典
廬墓
【1】房舍和祖墓。《清史稿·循吏传四·牛树梅》:“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仇﹐有田園廬墓之戀。”【2】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明史·刘珝传》:“{珝}初遭母喪﹐廬墓三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今{泗水}南有夫子冢……即{子貢}廬墓處也。”{唐}{张说}《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天后臨朝﹐再加辟命﹐皆辭以親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廬墓。”【3】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後汉书·申屠蟠传》:“{玉}之節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時﹐尚當表旌廬墓﹐況在清聽﹐而不加哀矜!”
展墓-汉语大词典
展墓
【1】省视坟墓。《礼记·檀弓下》:“吾聞之也﹐去國則哭於墓而後行﹐反其國不哭﹐展墓而入。”{宋}{司马光}《辞坟》诗:“十年一展墓﹐旬浹復東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程}假歸展墓﹐車馬扈從如雲。”
婦好墓-汉语大词典
婦好墓
【1】即{殷墟}五号墓。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为{商}代后期奴隶主贵族墓葬。根据其形制和铜器铭文中“妇好”和“司母辛”所占的重要地位,一般认为墓主应是甲骨文所载{商王}{武丁}诸妇之一的{妇好}。如考证不误,则此墓当为目前唯一能够同历史文献和甲骨文联系起来,并推定具体墓主的{殷}代墓葬,对历史考古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木椁墓-汉语大词典
木椁墓
【1】古代墓葬的构造形式之一。在土坑内用木材构成长方形或方形的椁室,将棺材放置其中。这种墓在{商}代已有,{战国}和{西汉}甚流行,{汉}以后则少见。{高至喜}《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椁墓清理简报》:“共计清理{楚}{汉}等古墓十七座﹐其中三号木椁墓是形制较大的一座{楚}墓﹐出土有刺绣及其他珍贵文物。”
故墓-汉语大词典
故墓
【1】祖先的墓地。《庄子·则阳》:“夫{靈公}也死﹐卜葬於故墓不吉;卜葬於{沙丘}而吉。”
易墓-汉语大词典
易墓
【1】芟治墓地草木。《礼记·檀弓上》:“易墓﹐非古也。”{孔颖达}疏:“易﹐謂芟治草木﹐不使荒穢……{殷}以前墓而不墳﹐是不治易也。”
沂南畫像石墓-汉语大词典
沂南畫像石墓
【1】{东汉}末或{魏}{晋}时代的巨型多室石墓。1954年发现于{山东省}{沂南县}的{北寨村}。墓分前﹑中﹑后三主室,附东西侧室,计八室。用石料二百八十块砌成,其中画像石四十二块。内容为宴饮﹑百戏﹑出行﹑讲学﹑战争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宅院建筑等。是两{汉}雕塑﹑绘画艺术中漪禱~,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湘妃墓-汉语大词典
湘妃墓
【1】{舜}妃{娥皇}﹑{女英}之墓。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此为一种传说。今存之墓为石砌,前有石柱﹑墓碑等,乃{清}{光绪}年间所立。
澆墓-汉语大词典
澆墓
【1】至墓前祭奠。{明}{高启}《眉抚·夫差女琼姬墓》词:“待相約{吴}娃﹐寒食到此澆墓。”
拜墓-汉语大词典
拜墓
【1】拜扫坟墓。《元典章·吏部五·奔丧迁葬假限》:“除省親﹑拜墓﹑婚姻之事近後定奪外﹐據祖父母﹑父母喪亡並遷葬者﹐即係人子大事﹐合依舊例給假並除馬程。”《梁书·吕僧珍传》:“{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
拱墓-汉语大词典
拱墓
【1】指老悖将死。{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元戎逼脅於垂堂﹐老將因循於拱墓﹐於是{粤}東要撫之勢成﹐而邊陲割地之議起矣。”
掃墓-汉语大词典
掃墓
【1】祭扫坟墓。{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清明日先生春祭掃墓﹐挈余同遊。”{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宋史·唐恪传》:“以{延康殿}學士知{潭州}﹐請往{錢塘}掃墓﹐然後之官﹐遂改{杭州}。”【2】预先清扫好葬地。参见“[掃墓望喪]”。
掃墓望喪-汉语大词典
掃墓望喪
【1】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后岁馀,{延年}果败。《隋书·隐逸传·李士谦》:“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高門待封﹐掃墓望喪﹐豈非休咎之應邪?”{南朝} {梁}{刘孝标}《辩命论》:“且{于公}高門以待封﹐{嚴母}掃墓以望喪。”
祖墓-汉语大词典
祖墓
【1】祖宗坟墓。{明}{朱国祯}《湧幢小品·筑墓除妖》:“{永樂}十二年﹐〔{張惠}〕中鄉舉歸﹐郎謂族人曰:‘祖墓荆榛歲久﹐爲子孫者﹐安可坐視。’”{清}{顾炎武}《杨氏祠堂记》:“其後人於是即祖墓之旁﹐建屋三楹爲祠堂﹐以奉其先人﹐竝諸父兄子姓之亡者。”《旧唐书·冯宿传》:“丱歲隨父{子華}廬祖墓﹐有靈芝白兔之祥。”
祭墓-汉语大词典
祭墓
【1】祭奠于墓前。{清}{顾炎武}《日知录·墓祭》:“向墓而爲壇﹐以時祭。若宗子死﹐告於墓而後祭於家﹐此古人祭墓之始。”《韩诗外传》卷七:“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逮親存也。”《周礼·春官·冢人》:“凡祭墓爲尸。”{郑玄}注:“祭墓爲尸﹐或祈禱焉。”
相墓術-汉语大词典
相墓術
【1】勘察墓地以卜吉凶的方法。{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相墓術相傳始於{郭璞}。”{宋}{何薳}《春渚纪闻·张鬼灵相墓术》:“{張鬼靈}﹐{三衢}人﹐其父使從里人學相墓術﹐忽自有悟見﹐因以{鬼靈}爲名。”
相墓工-汉语大词典
相墓工
【1】旧时相地的专职人员。《南齐书·祥瑞志》:“{宋明帝}惡之﹐遣相墓工{高靈文}占視。”
相墓-汉语大词典
相墓
【1】旧时勘察墓地以卜吉凶。{宋}{何薳}《春渚纪闻·张鬼灵相墓术》:“凡相墓或不身至﹐而指示圖畫﹐可言尅應否?”《晋书·羊祜传》:“又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氣﹐若鑿之則無後。{祜}遂鑿之。”
省墓-汉语大词典
省墓
【1】祭扫坟墓。《南齐书·沈文季传》:“{休祐}被殺﹐雖用薨禮﹐僚佐多不敢至。{文季}獨往省墓展哀。”{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孝经庶人章》:“公一日省墓至寺中﹐有父老五六輩上謁﹐進脱粟飯。”
看墓-汉语大词典
看墓
【1】省墓;祭扫祖坟。{明}{高启}有《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诗。
盜墓-汉语大词典
盜墓
亦作“[盗墓]”【1】挖掘坟墓,窃取殉葬之物。{郭沫若}《驳<说儒>》:“他们甚而至于做强盗﹐做劫冢盗墓一类的勾当。”{老舍}《四世同堂》十五:“大哥!我来告诉你一声﹐城外头近来可很不安静!偷坟盗墓的很多。”《明史·冯琦传》:“先正其盜墓之罪﹐而後没墓中之藏。”
生墓-汉语大词典
生墓
【1】犹生圹。{宋}{刘克庄}《耕仕》诗:“貧求生墓爲謀早﹐病學還丹見事遲。”{明}{唐顺之}《吴氏石亭埠新阡记》:“自是{石亭}之勝聞于邑中﹐而地理家亦以是爲吉也﹐即山居之旁而壤樹之﹐以爲生墓。”
覆墓-汉语大词典
覆墓
【1】旧俗谓葬后三日再往墓地察视为“覆墓”。{唐}{白居易}《答骑马入空台》诗:“寂寞{咸陽}道﹐家人覆墓迴。”
虚墓-汉语大词典
虚墓
【1】空的坟墓。谓预先筑好以待葬的墓室。《新五代史·周淑妃杨氏传》:“{太祖}崩﹐葬{嵩陵}﹐一后三妃皆當陪葬﹐而{太原}未克﹐{世宗}詔有司營{嵩陵}之側爲虚墓以俟。”
虚墓-汉语大词典
虚墓
【1】墟墓。丛葬的墓地。{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殷虚中无铁的发现》:“{李君}约分{小屯}之地层为三:(一)现代的堆积﹐(二){隋}{唐}的虚墓﹐(三){殷}{商}文化层。所得铁器系出于{隋}{唐}虚墓。”
衣冠墓-汉语大词典
衣冠墓
【1】即衣冠冢。{柳亚子}有《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参见“[衣冠冢]”。
賜墓-汉语大词典
賜墓
【1】大臣身故,皇帝敕使建造的墓园。{明}{沈榜}《宛署杂记·山川》:“每年夏秋﹐水生兩岸﹐田廬魚鱉﹐動數十里﹐而{西山}一帶形勢稍勝者﹐非賜墓﹑勑寺﹐則賜第﹑賜地。”
邑墓-汉语大词典
邑墓
【1】乡邑的陵园。{金}{元好问}《綦威卿毅挽辞》诗:“{東海}于門舊﹐{桐鄉}邑墓遷。”
邦墓-汉语大词典
邦墓
【1】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周礼·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爲之圖。”{郑玄}注:“凡邦中之墓地﹐萬民所葬地。”
邱墓-汉语大词典
邱墓
【1】坟墓。{元}{刘祁}《归潜志》卷十四:“始欲自脩﹐且將掃除吾先祖邱墓。”{吕志伊}《论国民保存国土之法》第一章:“今{滇}{越}鐵道將成﹐{雲南}人安葬先人之邱墓﹐聚居家族之廬舍﹐供給衣食之田園﹐不久將爲{法}人牧馬之場﹑駐兵之所矣。”{宋}{张耒}《美哉》诗:“昔人屯田戍兵處﹐今人阡陌連邱墓。”
遷墓-汉语大词典
遷墓
【1】迁移坟墓。《左传·哀公二年》:“{蔡侯}告大夫﹐殺{公子駟}以説﹐哭而遷墓。”{杜预}注:“將遷﹐與先君辭﹐故哭。”
遺墓-汉语大词典
遺墓
【1】犹遗冢。{清}{何嘉延}《燕子楼》诗:“尚書遺墓在﹐可有珮環遊。”{明}{叶盛}《水东日记·豐文庆复清敏故园》:“{慶}扶柩還{鄞}﹐將合葬祖塋﹐訪遺墓故址﹐無知者。”
誓墓-汉语大词典
誓墓
【1】《晋书·王羲之传》﹕“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述}後檢察{會稽郡}﹐辯其刑政﹐主者疲於簡對。{羲之}深恥之﹐遂稱病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后因以“誓墓”称去官归隐。{宋}{陆游}《书志》诗:“往年出都門﹐誓墓志已决。”
諛墓-汉语大词典
諛墓
【1】{唐}{李商隐}《刘叉》﹕“後以争語不能下諸公﹐因持{愈}({韓愈)}金數斤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爲壽。’”{韩愈}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辞。后谓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为“諛墓”。{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三:“朝來又絶倒﹐諛墓得霜竹。”{清}{昭槤}《啸亭续录·孙文正取四城》:“以爲諛墓之文﹐例多溢美。”{朱东润}《论传记文学》:“是不是可以把{唐}{宋}八家的神道碑﹑墓志铭﹑行状这一类的文字作为我们的范本呢?当然不可以﹐因为这些作品﹐大半是为了谀墓而作。”
譽墓-汉语大词典
譽墓
【1】在墓志中说一些揄扬过实的话。{明}{沈自徵}《簪花髻》:“那裏有賣文活計的{周公旦}﹐那裏有譽墓求榮的{孔仲尼}。”
防墓-汉语大词典
防墓
【1】{防}地之墓。{孔子}父母合葬处。《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門人後﹐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也?’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脩墓。’”{郑玄}注:“言所以遲者﹐脩之而來。”【2】泛指父母之墓。{唐}{刘禹锡}《送僧元暠南游》诗引:“始悲{浚}泉之有冽﹐今痛{防}墓之未遷。”
陵墓-汉语大词典
陵墓
【1】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明}{郎瑛}《七修类稿·义理二·葬》:“胡人之葬﹐務平實其地﹐望之則曰陵墓在焉。”{李瑛}《一月的哀思·三》诗:“敬爱的{周总理}呀﹐你没有陵墓﹐没有碑文﹐你的名字却镌刻在亿万人心里。”{汉}{张衡}《西京赋》:“若歷世而長存﹐何遽營乎陵墓。”{三国} {魏}{曹植}《责躬》诗:“逝慙陵墓﹐存愧闕庭。”{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乾州}{武則天}陵墓﹐遇客題詩訕笑者﹐必有風雷之異。”
鐵墓-汉语大词典
鐵墓
【1】用铁封固的坟墓。特指{河南省}{淮阳县}{柳湖}旁所存{西周}初年{陈国}国君{陈胡公}之墓。{宋}{苏轼}《东坡志林·铁墓厄台》:“余舊過{陳州}﹐留七十餘日﹐近城可遊觀者無不至。{柳湖}旁有丘﹐俗謂之{鐵墓}﹐云{陳胡公}墓也。城濠水往嚙其址﹐見有鐵錮之。”{宋}{苏轼}《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之一:“{太昊祠}東{鐵墓}西﹐一樽曾與子同攜。”
閭墓-汉语大词典
閭墓
【1】指里巷和墓道的门前。古代旌表人物,常在这两处建坊题字。{唐}{陈子昂}《复仇议状》:“然後旌其閭墓﹐嘉其徽烈。”
鞭墓-汉语大词典
鞭墓
【1】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後汉书·苏不韦传》:“〔{伍子胥}〕而但鞭墓戮屍﹐以舒其憤﹐竟無手刃後主之報。”《魏书·刘昶萧宝夤等传论》:“{劉昶}猜疑懼禍﹐{蕭夤}亡破之餘﹐並潛骸竄影﹐委命上國。俱稱曉了﹐咸當任遇﹐雖有枕戈之志﹐終無鞭墓之誠。”{清}{顾炎武}《子胥鞭平王之尸辨》:“蓋止于鞭墓﹐而傳者甚之以爲鞭尸。”
馬王堆漢墓-汉语大词典
馬王堆漢墓
【1】{西汉}前期墓葬,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1972-1974年先后两次发掘了三座墓,为{軑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地。三墓以一号墓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出土女尸保存之佳,非常罕见。三号墓形制同一号墓,但规模较小,保存情况较差,男尸仅存枯骨,此墓出土了《易经》﹑《老子》和天文﹑相马﹑医学等帛书,计二十馀种十二万多字,还有三幅地图。两墓所出彩绘帛画﹑丝织品﹑乐器﹑漆器等,均是重要发现。规模较小的二号墓,保存很差,随葬器物残存不多。{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的历史,考查当时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艺术和社会礼俗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驪山墓-汉语大词典
驪山墓
【1】指{秦始皇}墓。其址在{骊山}之下,故称。{宋}{张耒}《冬日放言》诗之十九:“不憂{驪山}墓﹐回首遭發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