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墓碑)是什么意思
墓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墓碑mù bèi
【释义】:
立在坟墓前或后面的石碑。用以记载死者姓名,生卒年月以及史略、赞语和子女姓名,等等。秦以前碑为木制,汉以后改为石制。碑多刻文字,以垂久远。唐·韩愈《曹成王碑》:“先王薨于二十五年,吾昆弟在,而墓碑不刻,无文。”清·俞樾《荣香室丛钞·房玄龄名字》:“欧阳公《集古录》中,有玄龄墓碑。”
五人墓碑记-古文观止词典
五人墓碑记
【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他是明末爱国社团“复社”的发起人之一,崇尚气节,反对阉党专权,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说明】:
明代末年,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擅作威福,遭到正直人士的激烈反对。天启六年(1626),魏阉派人逮捕痛斥阉党的周顺昌,激起苏州人民义愤,以颜佩韦等五人为首的数万人聚集城内,拥入官衙,当场打死一名旗尉,声震朝野。事后朝廷追究,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崇祯时,魏忠贤倾败,苏州人民合资安葬五人,并立碑纪念他们。本文就是记述此事的经过,颂扬五人的斗争业绩,并斥责阉党祸国殃民罪行的。文章从正反善恶的对比中,阐明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这个主题,设辞质朴雄健,行文展转褒扬,夹叙夹议,反复咏叹,通篇贯注着一种激昂慷慨、大气磅礴的感情。
【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墓碑-现代汉语大词典
墓碑mù bēi
【释义】:
立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秦以前碑为木制,汉以后改用石制,碑上多刻文字,以垂久远。郭沫若《洪波曲》:“我们把他埋葬在桂林城外的冷水亭,是我替他写的墓碑。”
墓碑-汉语大词典
墓碑
【1】立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礼记·檀弓下》有“公室視豐碑”之语。{秦}以前碑为木制,{汉}以后改用石制,碑上多刻文字,以垂久远。{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施愚山}在{濟南}時﹐爲{滄溟先生}作墓碑文﹐且爲立後奉祀。”{唐}{韩愈}《曹成王碑》:“先王薨於二十五年﹐吾昆弟在﹐而墓碑不刻﹐無文。”{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房玄龄名字》:“{歐陽公}《集古録》中﹐有{玄齡}墓碑。”{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五:“我们把他埋葬在{桂林}城外的{冷水亭}﹐是我替他写的墓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