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壅)是什么意思
壅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壅君yōng jūn
【释义】:
昏君。以其蒙蔽而暗于事理,故称。壅障蔽;遮盖。《楚辞·九章·惜往日》:“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壅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壅塞yōngsè
堵塞不通——疏通、疏浚(航道壅塞,要设法~,以利交通。)
壅-古文观止词典
壅yōng
【词性】:动词
阻塞,堵塞(6)。《召公谏厉王止谤》: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河道被堵塞而决堤,伤人必定很多。《召公谏厉王止谤》: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民众在心里考虑然后用嘴讲出来,考虑成熟了然后讲出来的意见,怎么能够堵塞呢?《司马季主论卜》:壅极则通。——阻塞到极点就会疏通。
壅蔽-古文观止词典
壅蔽yōng bì
【词性】:动词
阻塞,遮蔽(1)。《谏太宗十思疏》: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忧虑耳目蔽塞,就要想到应虚心地采纳来自下面的意见。
壅阏-古文观止词典
壅阏yōng è
【词性】:动词
阻塞,堵住(1)。《亲政篇》: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下面的意见情况被阻塞,不能够让上面的听到。
壅隔-古文观止词典
壅隔yōng gé
【词性】:动词
阻塞不通(3)。《亲政篇》: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有阻塞不通的祸患呢?《亲政篇》: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但愿陛下远的效法圣祖,近的效法孝宗,全部铲除近代上下阻塞不通的弊病。《亲政篇》:如此,岂有近时雍隔之弊哉?——如果这样的话,哪里还有近代上下阻塞不通的弊端呢?
壅塞-古文观止词典
壅塞yōng sāi
【词性】:动词
堵塞不通(1)。《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怕的是如果我们小国失去依靠,而使诸侯警戒起来,使得没有一个不怨恨您的,因而抗拒您的命令,使您的命令堵塞不通。
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壅yōng
①堵塞,阻挡。《国语·周语上》:“川~而溃,伤人必多。”②障蔽,蒙蔽。《晏子春秋·问上九》:“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国安得无患乎?”《吕氏春秋·审分》:“不审名分,是恶~而愈塞也。”③在植物根部培土或施肥。《世说新语·言语》:“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治之。”
【壅蔽】遮蔽,阻隔。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虑~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壅遏】堵塞,阻止。《谷梁传·成公五年》:“梁山崩,~河三日不流。”《淮南子·主术》:“守官者~而不进。”
【壅塞】阻塞。《吕氏春秋·骄恣》:“欲无~,必礼士。”
【壅囊】阻挡水流的沙袋。《史记·淮阴侯列传》:“(龙且)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
壅-现代汉语大词典
壅yōng
【释义】:
①堵塞;阻挡。林一山《“长江”舰上见毛主席》:“可将地势远较汉江为高的白龙江,建坝壅水。”②在植物根部培土或施肥。周立波《在一个星期天里》:“秧南瓜的土堆壅好了。”
壅土-现代汉语大词典
壅土yōng tǔ
【释义】:
①在植物根部培土。《农谚选》:“立秋将近台风多,棉花注意要壅土。壅土两次做,棉花坐被窝。”②指用农具耙地或播种时土聚集起来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引起。如:这地草根太多,壅土太厉害,耙不动。又如:今天地太湿,光壅土,没法耩。
壅水-现代汉语大词典
壅水yōng shuǐ
【释义】:
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
壅闭-现代汉语大词典
壅闭yōng bì
【释义】:
阻隔。邓锐龄《广西历史简况》:“边境的实情,常常被地方官吏壅闭,不能上达。”
壅滞-现代汉语大词典
壅滞yōng zhì
【释义】:
阻隔;堵塞。瞿秋白《饿乡纪程》:“好一似病人四肢困顿…血气壅滞,颜色死灰,奄奄就毙了。”
壅塞-现代汉语大词典
壅塞yōng sè
【释义】:
阻塞。冯至《一首陆放翁的诗》:“有的像是壅塞的流水,要前进无从前进,他们都在重压与壅塞状况下凝滞了。”
头壅-现代汉语大词典
头壅tóu yōng
【释义】:
方言。第一次所施的肥料。茅盾《水藻行》:“贫穷的农民于是只好单用一次肥,就是第一次的,名为‘头壅’。”
闭壅-现代汉语大词典
闭壅bì yōng
【释义】:
堵塞。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我这尘寰中三十年的囚佣,到今天才得解放了五官的闭壅。”
停壅-汉语大词典
停壅
【1】停滞积压。{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質明入内﹐廢務一日﹐假故既頻﹐事易停壅。”
偏壅-汉语大词典
偏壅
【1】谓流布不均,阻滞不畅。《宋书·明帝纪》:“鴻制初造﹐革道惟新﹐而國故頻罹﹐仁澤偏壅。”
培壅-汉语大词典
培壅
亦作“[培]”【1】于植物根部堆土以保护其根系,促其生长。{宋}{梅尧臣}《和谢廷评栽竹》:“東風莫摇撼﹐培壅未應深。”《宋史·苏云卿传》:“披荆畚礫爲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2】引申为养护;巩固。{明}{方孝孺}《崔寔》:“{明}{章}能扶植培之﹐僅能至小康;{孝安}以降﹐漸衰而亂﹐固其理也。”{前蜀}{贯休}《古意》诗之九:“茫茫塵土飛﹐培壅名利根。”《宋史·仁宗纪四》:“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
壅-汉语大词典
壅
《廣韻》於容切,平鐘,影。《廣韻》於隴切,上腫,影。【1】堵塞;阻挡。《左传·成公十二年》:“交贄往來﹐道路無壅。”《国语·周语上》:“川壅而潰﹐傷人必多。”《史记·周本纪》:“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宋}{梅尧臣}《得山雨》诗:“山根水壅壑﹐漫竅若注壺。”{明}{卓尔堪}《行旅怨雪行》:“馬没鞍韉驢没耳﹐驅車壅輪輪不行。”{林一山}《“长江”舰上见毛主席》:“可将地势远较{汉江}为高的{白龙江}﹐建坝壅水。”【2】障蔽;遮盖。《晏子春秋·问上九》:“左右爲社鼠﹐用事者爲猛狗﹐主安得無壅﹐國安得無患乎?”《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當也。人君兼照一國﹐一人不能壅也。”《旧唐书·孙伏伽传》:“在{東都}城内及{建德}部下﹐乃有與陛下積小故舊﹐編髮友朋﹐猶尚有人敗後始至者。此等豈忘陛下﹐皆云被壅故也。”【3】聚积;堆积。《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將有之﹐然壅也。歲及大梁﹐{蔡}復{楚}凶﹐天之道也。”{杜预}注:“{楚}無德而享大利﹐所以壅積其惡。”《南史·齐鄱阳王锵传》:“{鏘}在官理事無壅﹐當時稱之。”{宋}{王安石}《洪範传》:“肉緩則不壅﹐故甘可以養肉。”{清}{魏源}《圣武记》卷一:“以五大臣議政﹐十大臣理事﹐無留獄﹐無壅情﹐令簡而速。”【4】在植物根部培土或施肥。《管子·轻重甲》:“次日大雨且至﹐趣芸壅培。”{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雖壅之以黑墳﹐暖之以春日﹐猶不救於枯槁﹐何暇繁育哉!”{元}{王祯}《农书》卷三:“第一次撮苗曰鏃﹐第二次平壠曰布﹐第三次培根曰壅。”{周立波}《在一个星期天里》:“秧南瓜的土堆壅好了。”
壅閉-汉语大词典
壅閉
【1】堵塞;阻隔。《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孔颖达}疏:“壅﹐謂障而不使行﹐若土壅水也;閉﹐謂塞而不得出﹐若閉門户也。”{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帝堯}之時﹐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漬﹐九州閼塞﹐四瀆壅閉。”{邓锐龄}《广西历史简况》:“边境的实情﹐常常被地方官吏壅闭﹐不能上达。”{宋}{苏辙}《君术·第五道》:“苟其瀦畜渾亂壅閉而不決﹐則水之百怪﹐皆將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禦。”
壅養-汉语大词典
壅養
【1】犹培养。{汉}{王充}《论衡·道虚》:“黄爲物熟驗﹐白爲人老效。物黄﹐人雖灌溉壅養﹐終不能青;髮白﹐雖吞藥養性﹐終不能黑。”
壅偪-汉语大词典
壅偪
【1】壅塞逼迫。《逸周书·时训》:“鶪不始鳴﹐令姦壅偪。反舌有聲﹐佞人在側。”
壅否-汉语大词典
壅否
【1】阻塞不通。{三国} {蜀}{诸葛亮}《为後帝伐魏诏》:“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晋}{荀勗}《省官议》:“凡發號施令典而當則安﹐倘有駁者﹐或致壅否。”
壅淤-汉语大词典
壅淤
【1】淤塞;不流通。{明}{无名氏}《运甓记·姑病求医》:“這症候﹐實可疑﹐胎前産後惡露迷﹐月水久壅淤﹐行經忒宣利。”
壅君-汉语大词典
壅君
【1】受蒙蔽的君王;昏君。《楚辞·九章·惜往日》:“卒没身而絶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壅藹-汉语大词典
壅藹
【1】见“壅遏”。
壅噎-汉语大词典
壅噎
【1】堵塞。《宋书·二凶传·刘濬》:“州民{姚嶠}比通便宜﹐以爲二{吴}﹑{晉陵}﹑{義興}四郡﹐同注{太湖}﹐而{松江}﹑{滬瀆}壅噎不利﹐故處處涌溢﹐浸漬成災。”{明}{归有光}《水利论》:“蓋{宋}{揚州}刺史{王濬}﹐以{松江}﹑{滬瀆}壅噎不利﹐欲從{武康}﹑{紵谿}爲渠浛﹐直達于海。”
壅禦-汉语大词典
壅禦
亦作“[壅御]”【1】阻止;阻挡。《吕氏春秋·怀宠》“隣國之民歸之若流水”{汉}{高诱}注:“民歸之若流水﹐不可壅禦也。”《淮南子·脩务训》:“破敵陷陳(陣)﹐莫能壅御。”
壅防-汉语大词典
壅防
【1】堵塞。《国语·周语下》:“昔{共工}棄此道也﹐虞于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
壅培-汉语大词典
壅培
【1】施肥培土。《管子·轻重甲》:“次日大雨且至﹐趣芸壅培。”{清}{褚人穫}《坚瓠补集·祭花园土神》:“醉吟閒適﹐予情所鍾﹐壅培封植﹐久或力窮。”{宋}{晁补之}《水龙吟》词:“幽葩細萼﹐小園低檻﹐壅培未就﹐吹盡繁紅。”
壅城-汉语大词典
壅城
【1】即瓮城。大城外的小城。{宋}{陆游}《军中杂歌》:“三受降城無壅城﹐賊來殺盡始還營。”《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仁愿}建三城﹐不置壅門及備守之具”{元}{胡三省}注:“壅城之外﹐又有八卦牆﹑萬人敵﹐皆以遮壅城門。”
壅阻-汉语大词典
壅阻
【1】堵塞。{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夏潦時至﹐山水奔迸﹐交集於河。下流壅阻﹐放洩之不及﹐坌溢泛濫。”
壅遏-汉语大词典
壅遏
亦作“[壅藹]”【1】阻塞;阻止。《穀梁传·成公五年》:“{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彌陵隮阻﹐丘阜錯連;隅陬壅藹﹐末由騁焉。”《管子·立政九败解》:“且姦人在上﹐則壅遏賢者而不進也。”{清}{林则徐}《批上海绅民沈泰等呈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禀》:“且{蒲}﹑{肇}﹑{新}﹑{李}四河﹐互相貫注﹐以達{吴淞}﹐即由{吴淞}注{浦}入海﹐西來之水不至壅遏﹐更可並力以助{吴淞}。”{宋}{范仲淹}《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迴頭諫諍路﹐尚願無壅遏。”
壅土-汉语大词典
壅土
【1】指用农具耙地或播种时土聚集起来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引起。如:这地草根太多﹐壅土太厉害﹐耙不动。如:今天地太湿﹐光壅土﹐没法耩。【2】在植物根部培土。《农谚选·丰产经验》:“立秋将近台风多﹐棉花注意要壅土。壅土两次做﹐棉花坐被窝。”{{戴星明}等}《诸翟县把大批兼营小商贩的农民吸引到农业合作中来了》:“除了将本地棉改种了岱字棉以外﹐又采取了条播﹑壅土﹑整枝摘头等先进的耕作方法。”【3】堆积的泥土。{唐}{柳宗元}《兴州江运记》:“於是决去壅土﹐疏導江濤。”
壅水-汉语大词典
壅水
【1】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
壅礙-汉语大词典
壅礙
【1】阻碍。{宋}{梅尧臣}《咏怀》诗之四:“旱氣沃原田﹐煩蒸洗闤闠。深料生注射﹐聚沫猶壅礙。”
壅沮-汉语大词典
壅沮
【1】阻塞。《晋书·天文志中》:“土與水合﹐爲壅沮﹐不可舉事用兵。”
壅離-汉语大词典
壅離
【1】阻塞。《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甚衆﹐壅離其水也。”{陈奇猷}集释:“此謂棄屍水中﹐水爲之遮迾不流也。”
壅底-汉语大词典
壅底
【1】犹阻塞。{宋}{文天祥}《贺吴丞相革》:“如人四體﹐壅底而百病生。”{汉}{赵岐}《<孟子>题辞》:“閔悼{堯}﹑{舜}﹑{湯}﹑{文}﹑{周}﹑{孔}之業將遂湮微﹐正塗壅底﹐仁義荒怠﹐佞僞馳騁﹐紅紫亂朱。”{孙奭}疏:“壅底者﹐言正道鬱塞而不明也。”{唐}{柳宗元}《天说》:“人之血氣敗逆壅底﹐爲癰﹑瘍﹑疣贅﹑瘻痔﹐蟲生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一》:“百家壅底正塗之弊雖息﹐而神仙服食之説盛。”
壅格-汉语大词典
壅格
【1】阻遏。《明史·佞倖传·江彬》:“中外事無大小﹐白{彬}乃奏﹐或壅格至二三歲。廷臣前後切諫﹐悉置不省。”
壅門-汉语大词典
壅門
【1】瓮城的门。亦代指瓮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仁愿}建三城﹐不置壅門及備守之具。”{胡三省}注:“壅門﹐即古之懸門也。或曰:門外築垣以遮壅城門﹐今之甕城是也。”《新唐书·张仁愿传》:“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門﹑曲敵﹑戰格……後{常元楷}代爲總管﹐始築壅門。”
壅崇-汉语大词典
壅崇
【1】收藏积聚。{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有司設則百姓困﹐奉上厚則下民貧。壅崇寳貨﹐飾玩臺榭……財力安出哉?”
壅囊-汉语大词典
壅囊
【1】阻挡水流的沙袋。《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
壅閼-汉语大词典
壅閼
【1】壅遏。《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卿奏:‘{安}({淮南王}{刘安})壅閼奮擊{匈奴}者﹐格明詔﹐當棄市。’”{汉}{刘向}《列女传·楚处庄侄传》:“妾縣邑之女也﹐欲言隱事於王﹐恐壅閼蔽塞﹐而不得見聞。”{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若是而爲﹐運道有壅閼之虞﹐京倉有闕乏之患﹐必不然矣。”《明史·郭正域传》:“{一貫}遂嗾給事中{楊應文}﹑御史{康丕揚}劾禮部壅閼羣議﹐不以實聞。”
壅塞-汉语大词典
壅塞
【1】阻塞。《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完隄坊﹐謹壅塞﹐以備水潦。”《左传·昭公元年》:“距違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三国} {魏}{曹操}《上书理窦武陈蕃》:“{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宋}{叶適}《宝谟陈公墓志铭》:“其於君德内治﹐則欲内朝外庭爲人主一體﹐羣臣庶民並詢迭諫﹐而無壅塞不通之情。”{冯至}《一首陆放翁的诗》:“有的象是壅塞的流水﹐要前进无从前进﹐他们都在重压与壅塞状况下凝滞了。”《红楼梦》第九五回:“不料此回甚屬利害﹐竟至痰氣壅塞﹐四肢厥冷。”
壅却-汉语大词典
壅却
【1】谓言路阻塞,贤人却步。《吕氏春秋·去宥》:“故細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數怒人主﹐以爲姦人除路;姦路已除﹐而惡壅却﹐豈不難哉?”
壅積-汉语大词典
壅積
【1】堵塞;堆积。《後汉书·王景传》:“防遏衝要﹐疎决壅積。”{廖仲恺}《钱币革命与建设》:“紙幣緣此消納﹐以免壅積爲經濟社會害。”{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太宗}一日幸禁林﹐謂{朱翰林}{昂}曰:‘{漢宣帝}最好勤政﹐尚五日一視朝﹐萬務寧無壅積耶﹐朕則不敢輒怠也。’”
壅蔽-汉语大词典
壅蔽
【1】遮蔽;阻塞。《楚辞·九辩》:“卒壅蔽此浮雲兮﹐下暗漠而無光。”《晋书·天文志上》:“屏﹐所以壅蔽帝庭也。”《明史·杨鹤传》:“頃者﹐愛女被躪於宫奴﹐館甥受撻於朝市﹐叩閽不聞﹐上書不達﹐壅蔽極矣。”《朱子语类》卷二十:“正如疏導溝渠﹐初爲物所壅蔽﹐才疏導得通﹐則水自流行。”《管子·任法》:“夫私者﹐壅蔽失位之道也。”{清}{谭嗣同}《思纬纬臺短书·报贝元徵》:“于是遷都中原﹐與天下更始﹐發憤爲雄﹐决去壅蔽。”《汉书·刘向传》:“{二世}委任{趙高}﹐專權自恣﹐壅蔽大臣﹐終有{閻樂}﹑{望夷}之禍﹐{秦}遂以亡。”
壅御-汉语大词典
壅御
【1】见“壅禦”。
壅滯-汉语大词典
壅滯
【1】积压。{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來尚書省詔敕稽停﹐文案壅滯﹐臣誠庸劣﹐請述其源。”{明}{刘基}《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下車訪民瘼﹐按宿獄﹐凡壅滯不决者﹐皆笳鼓之徒。”《周书·独孤信传》:“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訟﹐歷年不能斷决。及{信}在州﹐事無壅滯。”{清}{魏源}《筹鹺篇》:“其在四界内者﹐如所指州縣鹽過壅滯﹐許其就地呈明﹐改運鄰岸。”【2】阻隔;堵塞。《镜花缘》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無壅滯﹐自然不至爲患了。”{瞿秋白}《饿乡纪程》九:“好一似病人四肢困顿……血气壅滞﹐颜色死灰﹐奄奄就毙了。”《魏书·太宗纪》:“九州之民﹐隔遠京邑﹐時有壅滯﹐守宰至不以聞。”【3】谓被压抑而不得志。《後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無壅滯之士﹐國朝無專貴之人。”{清}{昭槤}《啸亭杂录·先恭王家训》:“凡執權者﹐宜開人生路﹐不可博公直之名﹐致裁抑仕途﹐使進取之士壅滯怨望。”
壅掠-汉语大词典
壅掠
【1】阻截抢掠。《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久之﹐{文泰}與{西突厥}通﹐凡西域朝貢道其國﹐咸見壅掠。”
壅絶-汉语大词典
壅絶
【1】阻塞断绝。《楚辞·九辩》:“願自往而徑遊兮﹐路壅絶而不通。”《北齐书·斛律金传》:“十二月﹐{周}遣將圍{洛陽}﹐壅絶糧道。”
壅隔-汉语大词典
壅隔
【1】阻隔。《南史·孔靖传》:“{齊}遣{東方老}﹑{蕭軌}來寇﹐四方壅隔﹐糧運不繼。”《明史·彭时传》:“{萬安}同在閣﹐結中貴戚畹﹐上下壅隔﹐{時}頗懷憂。”{三国} {魏}{曹植}《愍志赋》:“思同遊而無路﹐情壅隔而靡通。”{章炳麟}《中华民国解》:“{益州}{漢}世久設郡縣﹐及{唐}末﹐{南詔}畔援﹐聲教壅隔。”
壅腫-汉语大词典
壅腫
【1】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則民病血壅腫﹐目不明。”【2】喻不成材,不合尺度。{清}{朱仕琇}《答邓副使悔庵书》:“竊{仕琇}壅腫棄材﹐不中尺度。”
壅劫-汉语大词典
壅劫
【1】谓被蒙蔽挟制。《韩非子·八奸》:“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姦﹐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
壅漲-汉语大词典
壅漲
【1】因堵塞而引起的暴涨。《西游补》第三回:“不知是天河壅漲﹐在此下瀉呢;不知是重修靈霄殿﹐今日是黄道吉日在此動土哩。”
壅翳-汉语大词典
壅翳
【1】隐蔽;障隔。{三国} {魏}{阮籍}《东平赋》:“其居處壅翳蔽塞﹐窕邃弗章﹐倚以陵墓﹐帶以曲房。”
壅圍-汉语大词典
壅圍
【1】遮蔽;障塞。《韩非子·扬权》:“爲人君者﹐數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將塞公閭﹐私門將實﹐公庭將虚﹐主將壅圍。”
口壅若川-汉语大词典
口壅若川
【1】《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舆论之害。{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夫心險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歡謔之言無方。”亦省作“[口川]”。{宋}{朱熹}《次季通韵赠范康侯》:“口川失自防﹐心兵幾回觸。”
囊土壅水-汉语大词典
囊土壅水
【1】古代利用江河水流破敌的一种战术。{北齐}{刘昼}《新论·兵术》:“囊土壅水﹐{韓信}之權;曳柴揚塵﹐{欒枝}之譎。”
梗壅-汉语大词典
梗壅
【1】淤塞。《新唐书·嗣薛王知柔传》:“始﹐{鄭}﹑{白渠}梗壅﹐民不得歲。{知柔}調{三輔}﹐治復舊道﹐灌浸如約﹐遂無旱虞。”
沙壅-汉语大词典
沙壅
【1】{广东}食品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食语·茶素》:“以糯米粉雜白糖沙﹐入猪脂煮之﹐名沙壅。”
決壅-汉语大词典
決壅
亦作“[决壅]”【1】消除壅蔽。{明}{刘基}《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今年秋憲副{張公}始來﹐决壅疏塞﹐剔蠧振墜。”{三国} {魏}{桓範}《政要论·决壅》:“爲人君之務在於決壅﹐決壅之務在於進下﹐進下之道在於博聽。”【2】除去水道的壅塞。{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疏流似剪紙﹐決壅如裂帛。”
滯壅-汉语大词典
滯壅
【1】谓臃肿而不灵活畅通。{清}{方苞}《书<淮阴侯列传>後》:“然使戰{韓}之前﹐具列兩國之將佐﹑三敗之時地﹐則重膇滯壅﹐其體尚能自舉乎?”
無壅-汉语大词典
無壅
【1】没有阻塞,畅通。《左传·成公十二年》:“交贄往來﹐道路無壅。”{唐}{高士廉}《<文思博要>序》:“同兹萬頃﹐塍埒自分;譬彼百川﹐派流無壅。”{元}{欧阳玄}《赐经筵官酒》诗:“玉漏聰無壅﹐重瞳視不流。”【2】没有积压﹑积滞。《南齐书·鄱阳王锵传》:“{鏘}在官理事無壅﹐當時稱之。”
煩壅-汉语大词典
煩壅
【1】积压。{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至如官曹案牘﹐未常煩壅﹐戎馬交馳﹐不妨餘裕。”【2】郁闷。{宋}{王安石}《雪诗》:“還當困炎熱﹐以此滌煩壅。”{明}{李东阳}《送傅元秀才赴举江西》诗:“臨歧欲别無所贈﹐頗覺塵襟劇煩壅。”
營壅-汉语大词典
營壅
【1】军营的屏障。《晋书·天文志上》:“壘壁陣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壘也﹐主軍衛爲營壅也。”
稽壅-汉语大词典
稽壅
【1】稽延阻塞。《魏书·李沖传》:“本所以多置官者﹐慮有令僕闇弱﹐百事稽壅﹐若明獨聰專﹐則權勢大併。”《新唐书·刘洎传》:“於時﹐尚書省詔敕稽壅﹐按成復下﹐彌年不能决。”
積壅-汉语大词典
積壅
【1】谓长久受蒙蔽。《南齐书·周颙传》:“衆生之稟此形質﹐以畜肌膋﹐皆由其積壅癡迷﹐沈流莫反﹐報受穢濁﹐歷苦酸長﹐此甘與肥﹐皆無明之報聚也。”
蔽壅-汉语大词典
蔽壅
【1】蒙蔽。{清}{方苞}《书<孙文正传>後》:“而爲所蔽壅者﹐乃憂勤恭儉明察之君。”{晋}{陆机}《演连珠》之十三:“是以明哲之君﹐時有蔽壅之累。”《楚辞·九章·惜往日》:“諒聰不明而蔽壅兮﹐使讒諛而日得。”【2】阻塞障隔。《後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自兹以降﹐迄於{孝武}﹐宰輔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紳之道塞﹐賢能蔽壅。”{清}{方苞}《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後》:“〔{司馬遷}〕於《屈原傳》﹐感忠賢之蔽壅﹐而陰以寓己之悲憤。”
蹈壅-汉语大词典
蹈壅
【1】见“蹈雍”。
鄣壅-汉语大词典
鄣壅
【1】阻隔。《楚辞·九章·惜往日》:“獨鄣壅而蔽隱兮﹐使貞臣爲無由。”{王逸}注:“遠放隔塞﹐在裔土也。”一本作“鄣”。
逋壅-汉语大词典
逋壅
【1】拖延积压。《宋书·废帝纪》:“頃列爵叙勳;詮榮酬義﹐條流積廣﹐又各淹闕﹐歲往事留﹐理至逋壅﹐在所參差﹐多違甄飭﹐賞未均洽﹐每疚厥心。”
遮壅-汉语大词典
遮壅
【1】见“遮擁”。
遲壅-汉语大词典
遲壅
【1】谓水流迟滞淤塞,不通畅。《宋书·始兴王濬传》:“所統{吴興郡}﹐衿帶重山﹐地多汙澤﹐泉流歸集﹐疏決遲壅﹐時雨未過﹐已至漂没。”
障壅-汉语大词典
障壅
【1】阻挡。《吕氏春秋·君守》:“離世别羣而無不同﹐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高诱}注:“孤寡﹐人君之謙稱也。能自卑謙名譽者﹐不可防障。”
閉壅-汉语大词典
閉壅
【1】堵塞。{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这尘寰中三十年的囚佣﹐到今天才得解放了五官的闭壅。”
閼壅-汉语大词典
閼壅
【1】谓阻滞,不能推行。{明}{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之二:“昔者﹐{仲尼}嘆王化之閼壅﹐慨然稱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頭壅-汉语大词典
頭壅
【1】方言。第一次所施的肥料。{茅盾}《水藻行》三:“贫穷的农民于是只好单用一次肥﹐就是第一次的﹐名为‘头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