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壤)是什么意思
天←→地 壤 渊-反义词词典
天←→地 壤 渊tiān-dì yǎng yuān
【词性】:名
天:天空。
地:地球、地壳。
壤:地。
渊:深水、潭。
【例】 天是看不到的,所谓天,乃是笼罩在无际草原上的阴沉寒栗的迷雾。地是可以看到的,但所谓地,往往就是掩覆在丛密草原下的如胶似漆的泥泞的陷坑。(宋之的:《草地颂歌》) 清风激万代,名与天壤具。(晋·张景阳:《咏史》)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封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封壤fēng rǎng
【释义】:
疆域,疆界。南朝·齐·谢朓《与江水曹至于滨戏》诗:“别后能想思,何嗟异封壤。”《旧唐书·德宗纪下》:“(吴少诚)凶狡成性,扇构多端,擅动甲兵,暴越封壤。”亦指土堆。
丘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丘壤qiū rǎng
【释义】:
坟墓;坟土。《宋书·颜延之传》:“柔丽之身亟委土木,刚清之才遽为丘壤。”
境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境壤jìng rǎng
【释义】:
犹境域,即境内的土地。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故诸印度,无分境壤,散书国末,略指封域。”清·方苞《又书货殖列传后》:“后乃备举山川境壤之支凑,以及人民谣俗、性质、作业,则以汉兴,海内为一。”
壤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壤地rǎng dì
【释义】:
土地,国土。《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管子·八观》:“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
壤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壤土rǎng tǔ
【释义】:
土地,国土。《战国策·秦策》:“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事而注地于楚,……是王失计也。”《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吴乃济江淮,逾千里而来我壤土,戮我众庶。”济,渡过。众庶,百姓。
九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壤jiǔ rǎng
【释义】:
犹九泉。晋·潘尼《桑树赋》:“洞芳泉于九壤,含溢露于清霄。”王闿运《吊旧赋》:“辞慈母之昦恩,甘归身于九壤。”昦(hào),同“昊”,大。
泉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泉壤quán rǎng
【释义】:
犹泉下。指死人埋葬之处。晋·潘岳《寡妇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
衢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衢壤qú rǎng
【释义】:
街市。明·冯元飏《壬戍灯市》诗:“庙堂自肃金吾禁,衢壤犹倾柏叶尊。”
九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壤jiǔ rǎng
【释义】:
指九州。三国·魏·曹植《文帝诔》:“朱旗所剿,九壤被震。”《晋书·乐志下》:“洋之玄化,润被九壤。民无不悦,道无不往。”《文选·束皙〈补亡诗〉》:“恢恢大圜,茫茫九壤。”李善注:“九壤,九州也。”
坟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坟壤fén ráng
【释义】:
坟地。壤,土地。清·刘大櫆《游大慧寺记》:“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侍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盖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盖壤gài rǎng
【释义】:
犹天地。盖,指天;壤,土地,指地。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以献》:“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
穹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穹壤qióng rǎng
【释义】:
天地。穹,天穹,指天;壤,土壤,指地。宋·尹洙《答光化军致仕李康伯率府书》:“某泊于风波,自取放逐,阁下齿发未衰,遗荣养高,同处兹世,其识虑扬去,何穹壤之异也。”
天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壤tiān rǎng
【释义】:
天地。壤,土地。指大地。《管子·幼官》:“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战国策·齐策六》:“故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敝也。晋·张华《鹪鹩赋》:“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宋·苏轼《何公桥》诗:“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人之往来,如鹈在河。”又喻相差悬殊。
霄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霄壤xiāo rǎng
【释义】:
犹言天地。霄,云霄,指天;壤,尘壤,指地。元·张养浩《得子强也书诗以答之》:“缅恩霄壤间,实与逆旅均。”后常用以形容差别很大。
壤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壤地rǎng dì
【释义】:
田地。《管子·八观》:“夫山泽广大,则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韩非子·难二》:“君者,壤地也;臣者,草木也,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硕大。”又指国土,领土。
壤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壤土rǎng tǔ
【释义】:
田地,田土。《管子·白心》:“天之视而精,四璧而知请,壤土而与生。”《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试诸壤土。”又指国土、领土。
州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州壤zhōu rǎng
【释义】:
乡里。南朝·宋·颜延之《陶征土诔》:“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魏书·崔挺传》:“散骑常侍,赵修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
玄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玄壤xuán rǎng
【释义】:
地府,阴间。《梁书·文学传下·谢几卿传》:“若令亡者可知,宁不萦悲玄壤,怅隔芳尘。”北周·庾信《伤心赋序》:“奄然玄壤,痛何如之。”金·元好问《王黄华墓碑》:“我作铭诗并以慰公,使不幸而屈贾,其何以释玄壤之遗恫。”恫(dóng》,悲痛。
中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中壤zhōng rǎng
【释义】:
泛指中原地区。壤,土地。《晋书·裴嶷载记》:“慕容尤骧将军越在遐表,乃心王室,慷慨之诚,义感天地,方扫平中壤,奉迎皇舆。”
穷乡僻壤-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穷乡僻壤qióngxiāngpìrǎng
荒凉贫穷而偏僻的地方——通都大邑(从穷乡僻壤来到~,他简直是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壤-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壤rǎng
地——天、霄(~壤之别)
熙熙壤壤-古语词今用词典
熙熙壤壤xīxīrǎngrǎng
见“熙攘”条。
交界 接壤-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交界 接壤
交界jiāojiè 接壤jiērǎng
动词。表示两地相互连接,有共同的边界。
“交界”强调有共同的边界;多用于两个国家的陆地领土或两个地区相互连接的情形。例如:“我国北与蒙古、苏联交界”;“象这样交界的地方,出了刑事案件是最麻烦的”(郭沫若:《革命春秋》)。
“接壤”强调地面上相连接;可用于国家、地区的陆地边境相接,也可用于两块土地相连;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国……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中国地图册》,1976);“我们奉命开抵敌、伪、顽的接壤地域”(曲波:《山呼海啸》);“前面连畦接壤的棉田,缀满了淡黄粉红的棉花蓓蕾”(周立波:《韶山红日》)。
深情厚爱,长存天壤-实用委婉语词典
深情厚爱,长存天壤
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格外深厚,在天地间长久地存在。
重壤幽隔-实用委婉语词典
重壤幽隔
意为死者将被埋葬在地下处于幽暗不复见面。
节哀顺变,以慰泉壤-实用委婉语词典
节哀顺变,以慰泉壤
意为请顺从突然的变化,节制自己的悲哀,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死者。
毫无二致 天壤之别-反义词应用词典
毫无二致 天壤之别
毫无二致 háowú'èrzhì
天壤之别 tiānrǎngzhībié
【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两样,完全一样。二致,两样。
〔例句〕
1.两种行为何其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毫无区别至于此极呢!
2.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天壤之别】比喻相隔很远,差别很大。天壤:天上和地下。
〔例句〕
1.人民群众的生活同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了。
2.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白毛女》反映了两个社会的天壤之别。
〔应用例句〕
是苟且偷生、随遇而安,还是行韬晦之计,卧薪尝胆,两种行为看似毫无二致,实则天壤之别。
天壤之别 伯仲之间-反义词应用词典
天壤之别 伯仲之间
天壤之别 tiānrǎngzhībié
伯仲之间 bózhòngzhījiān
【天壤之别】天上与地下的差别,形容相隔很远,差别极大。
〔例句〕
1.不走翰林这途,同一科甲,就有天壤之别了。
2.把那些纽约郊外的别墅和黑人贫民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序,老大、老二。就像兄弟之间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例句〕
1.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2.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伊吕,指伊尹、吕尚;萧曹指萧何、曹参)
壤-古文观止词典
壤rǎng
【词性】:名词
一、土壤,土地(2)。《李斯谏逐客书》:割膏腴之壤。——割取肥沃的土地。《祭石曼卿文》:意其不化为朽壤。——料想它们必定不会化作腐烂的土壤。
二、地域,地区(3)。《吴许越成》: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越国〕同我国地域相连,可是世世代代是仇敌。《杨恽报孙会宗书》:昆戎旧壤,子弟贪鄙。——那里是昆戎族的旧地,他们的后辈贪婪鄙陋。《祭鳄鱼文》: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何况潮州〕是出贡品、赋税供给天地、宗庙、百神祭祀的地方呢!
壤壤-古文观止词典
壤壤rǎng rǎng
【词性】:形容词
用同“攘攘”。纷乱的样子(1)。《货殖列传序》: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天下人乱乱纷纷,都为私利奔波。
壤-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壤rǎng
①松软的土。《孟子·滕文公下》:“夫蚓,上食槁~,下饮黄泉。”《楚辞·离骚》:“苏粪~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泛指泥土。《列子·汤问》:“叩石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土地,耕地。《管子·臣乘马》:“一农之量,~百亩也。”又指地,与“天”相对。《世说新语·贤媛》:“不意天~之中,乃有王郎。”③疆土,地域。《吕氏春秋·知化》:“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交道属。”(属zhǔ:连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序》:“文王以百里之~而臣诸侯。”
【壤地】土地,国土。《孟子·滕文公上》:“夫滕,~褊小。”
【壤壤】同“攘攘”。纷乱的样子。《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皆为利往。”
【壤土】疆土,国土。《吕氏春秋·高义》:“败王师,辱王名,亏~,忠臣不忍为也。”
乡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乡壤xiāng rǎng
【释义】:
乡土。也指地方。贾植芳《人的悲哀》:“他出身于荒僻的乡壤和穷困的家庭。”
偏乡僻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偏乡僻壤piān xiāng pì rǎng
【释义】:
荒凉偏僻的地方。
僻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僻壤pì rǎng
【释义】:
偏僻荒远的地方。鲁迅《估“学衡”》:“穷乡僻壤的中学生成绩,恐怕也不至于此的了。”
土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土壤tǔ rǎng
【释义】:
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资源。
土壤污染-现代汉语大词典
土壤污染tǔ rǎng wū rǎn
【释义】: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如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或已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堆放的垃圾和工业废渣,经雨水淋洗,有害物质渗入地下;烟尘中的有害物质自然降落或随雨水降落污染地表;施用含铅、汞、砷、有机氯等农药和化肥,使这些有毒物质残留土壤中。土壤中积蓄有害物质后,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并通过粮食、蔬菜、瓜果等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土壤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土壤学tǔ rǎng xué
【释义】:
以土壤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土壤的生成和变化过程、物理和化学性质、土壤在农业上的利用等。根据利用目的和情况,又分为农业土壤学、森林土壤学等。
土壤酸碱度-现代汉语大词典
土壤酸碱度tǔ rǎng suān jiǎn dù
【释义】:
土壤酸度和土壤碱度的总称。主要决定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化学上用pH值表示,pH值等于7,属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中国长江以北土壤多碱性,长江以南多酸性。土壤酸碱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如茶树等只能生长在酸性土壤上,甜菜等只能在碱性土壤上栽培。
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壤rǎng
【释义】:
①泥土。如:土壤。②地。如:天壤之别。③疆土;疆域。如:接壤。
壤土-现代汉语大词典
壤土rǎng tǔ
【释义】:
①田土,田地。②由适当比例的砂粒、黏粒和粗粉粒组成的土壤。质地疏松而不散碎,黏着而不硬结。土温稳定。通气、保水、保肥,耕作性能好。适宜耕作的时期较长,是农业生产较理想的土壤。
壤中流-现代汉语大词典
壤中流rǎng zhōng liú
【释义】:
即表层径流。
壤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壤地rǎng dì
【释义】:
①田地。如:壤地肥饶。②国土;领土。吴玉章《纪念七七抗战二周年对于抗战的检讨》:“苏联…与中国和日本壤地相连。”
接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接壤jiē rǎng
【释义】:
接界。峻青《火光》:“它上接青天,下连大地,在它那和天空接壤的地方,泛着一片绯红色的霞色。”
天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天壤tiān rǎng
【释义】:
天地。比喻相隔悬殊。徐特立《法国小学教育状况》:“以德法比较,相隔天壤。”
沙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沙壤shā rǎng
【释义】:
沙地,含沙多的土壤。李广田《地之子》:“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沃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沃壤wò rǎng
【释义】:
肥美的土地。
泉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泉壤quán rǎng
【释义】:
犹泉下,地下。指墓穴。如:以老病颓躯,当早委泉壤矣。
息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息壤xī rǎng
【释义】:
①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鲁迅《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一说指沃土。②栖止之地。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湖南衡山人陈范梦坡,以江西退职州官求息壤于上海。”
连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连壤lián rǎng
【释义】:
接壤;交界。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又因川宜连壤,入川之三十一标,音问阻隔,谣诼纷传。”
红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红壤hóng rǎng
【释义】:
即红土。
棕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棕壤zōng rǎng
【释义】:
在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夏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表层棕色,呈微酸性。自然肥力较高,可种植果树。又称棕色森林土。
砂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砂壤shā rǎng
【释义】:
沙质的土壤。孙景瑞《红旗插上大门岛》:“这里是砂壤质红壤地带,公路蜿蜒,好像一条红色的带子。”
穷乡僻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穷乡僻壤qióng xiāng pì rǎng
【释义】:
荒远偏僻而贫穷的地方。茅盾《子夜》:“他们将使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套鞋,走遍了全中国的穷乡僻壤!”
赤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壤chì rǎng
【释义】:
红土。陈毅《由北京到广州》:“韶山冲里览风物,霭霭青松赤壤嵌。”
霄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霄壤xiāo rǎng
【释义】:
天和地,天地之间。比喻相去极远,差别很大。梁启超《新民说》:“夫同在东亚之地,同为黄族之民,而何以一进一不进,霄壤若此。”
黄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黄壤huáng rǎng
【释义】:
①即黄土。参见“黄土①”。②热带亚热带湿润山地、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黄色土壤。酸性,富含铁的氧化物。适宜种茶、水稻等。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及欧洲、美洲部分地区,是我国南方山地的主要土壤。
三壤-汉语大词典
三壤
【1】古时按土质的肥瘠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壤。{汉}{扬雄}《剧秦美新》:“若復五爵﹐度三壤﹐經井田﹐免人役。”{唐}{陆龟蒙}《幽居赋》:“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书·禹贡》:“咸則三壤﹐成賦中邦。”{孔颖达}疏:“土壤各有肥瘠﹐貢賦從地而出﹐故分土壤爲上中下。計其肥瘠﹐等級甚多﹐但齊其大較﹐定爲三品。”
上壤-汉语大词典
上壤
【1】沃土。《管子·乘马数》:“以上壤之滿﹐補下壤之衆。”
下壤-汉语大词典
下壤
【1】瘠薄的土壤。《管子·乘马数》:“故以上壤之滿﹐補下壤之衆。”{俞樾}《诸子平议·管子六》:“衆字義不可通﹐疑本作補下壤之虚﹐虚與滿相對。”
五壤-汉语大词典
五壤
【1】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地。{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五壤之勝:青勝黄﹐黄勝黑﹐黑勝赤﹐赤勝白﹐白勝青。”【2】润泽的上等土壤。《管子·地员》:“蘟土之次曰五壤。五壤之狀﹐芬然若澤若屯土。”
丘壤-汉语大词典
丘壤
【1】坟墓;坟土。《宋书·颜延之传》:“柔麗之身亟委土木﹐剛清之才遽爲丘壤。”{南朝} {梁}{沈约}《怀旧·伤谢朓》诗:“豈言陵霜質﹐忽隨人事往。尺璧爾何冤﹐一旦同丘壤。”
中壤-汉语大词典
中壤
【1】泛指中原地区。{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聖期缺中壤﹐霸功興縣。”《晋书·裴嶷载记》:“{慕容龍驤將軍}越在遐表﹐乃心王室﹐慷慨之誠﹐義感天地﹐方掃平中壤﹐奉迎皇輿。”
州壤-汉语大词典
州壤
【1】州里,乡里。{南朝} {宋}{颜延之}《陶徵士诔》:“豈若夫子﹐因心違事﹐畏榮好古﹐薄身厚志﹐世霸虚禮﹐州壤推風﹐孝惟義養﹐道必懷邦。”《魏书·崔挺传》:“散騎常侍{趙脩}得幸{世宗}。{挺}雖同州壤﹐未嘗詣門。”
九壤-汉语大词典
九壤
【1】犹九州。《文选·束晳<补亡诗>》:“恢恢大圜﹐茫茫九壤。”{李善}注:“九壤﹐九州也。”《晋书·乐志下》:“洋洋玄化﹐潤被九壤﹐民無不悦﹐道無不往。”{三国} {魏}{曹植}《文帝诔》:“朱旗所勦﹐九壤被震。”【2】犹九泉。{晋}{潘尼}《桑树赋》:“洞芳泉於九壤﹐含溢露於清霄。”{王闿运}《吊旧赋》:“辭慈母之昦思﹐甘歸身於九壤。”
内壤-汉语大词典
内壤
同“[内傷]”【1】壤,通“傷”。{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诗:“重輪慶自離明發﹐内壤陰隨解澤銷。”《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范宁}注:“凡所吐出者﹐其壤在外;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内。”{杨士勋}疏:“‘壤’字爲《穀梁》音者皆爲傷。{徐邈}亦作傷。”
偪壤-汉语大词典
偪壤
【1】谓领土靠近。{清}{魏源}《筹海篇》:“偪壤{印度}者﹐曰{俄羅斯}與{廓爾喀}。”
偏鄉僻壤-汉语大词典
偏鄉僻壤
【1】荒凉偏僻的地方。{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翦辮文》:“兹查通都大邑﹐翦辮者已多﹐至偏鄉僻壤﹐留辮者尚復不少。”
僻壤-汉语大词典
僻壤
【1】偏僻荒远的地方。{鲁迅}《热风·估“学衡”》:“穷乡僻壤的中学生成绩﹐恐怕也不至于此的了。”{清}{顾炎武}《钱粮论上》:“至於遐陬僻壤﹐舟車不至之處﹐即以什之三徵之而猶不可得。”{宋}{曾巩}《叙盗》:“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昊持錢﹐無告糴之所。”{明}{唐顺之}《信丰训导殷君墓志铭》:“{贛}在嶺上﹐{信豐}尤僻壤﹐仕宦絶少。”
公壤-汉语大词典
公壤
【1】公有土地。《管子·揆度》:“其若有子弟師役而死者﹐父母爲獨﹐上必葬之﹐衣衾三領﹐木必三寸﹐鄉吏視事﹐葬於公壤。”
玄壤-汉语大词典
玄壤
【1】北方地区。《北史·裴仲规传》:“陛下棄彼玄壤﹐來宅紫縣。”{唐}{李邕}《春赋》:“廓視聽於玄壤﹐脱飛騖於焚萊。”【2】指地府。《梁书·文学传下·谢幾卿》:“若令亡者可知﹐寧不縈悲玄壤﹐悵隔芳塵。”{金}{元好问}《王黄华墓碑》:“我作銘詩并以慰公﹐使不幸而爲{屈}{賈}﹐其何以釋玄壤之遺恫。”{北周}{庾信}《伤心赋序》:“奄然玄壤﹐痛何如之。”
冰解壤分-汉语大词典
冰解壤分
【1】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章炳麟}《正名杂义》:“{高郵}{王氏}﹐以其絶學釋{姬}{漢}古書﹐冰解壤分﹐無所凝滯﹐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列壤-汉语大词典
列壤
【1】分封土地。{汉}{史岑}《出师颂》:“介珪既削﹐列壤酬勳。”
割壤-汉语大词典
割壤
【1】划分土地。谓裂地分封。《管子·揆度》:“臣之能以車兵進退﹐成功立名者﹐割壤而封。”
勃壤-汉语大词典
勃壤
【1】质地松散的土壤。《周礼·地官·草人》:“勃壤用狐﹐埴壚用豕。”{郑玄}注:“勃壤﹐粉解者。”
土壤細流-汉语大词典
土壤細流
【1】语出《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后因以“土壤細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竊比附土壤細流之説﹐爲略呈之。”亦省作“[壤流]”。{清}{顾炎武}《与友人书》:“而擿埴索塗之夫﹐不足爲壤流之一助矣。”
土壤-汉语大词典
土壤
【1】指乡里。《汉书·孙宝传》:“{文}({侯文})曰:‘我與{穉季}幸同土壤﹐素無睚眥﹐顧受將命﹐分當相直。’”《後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志耳。”{杨树达}《读後汉书札记·光武纪上》:“土壤﹐謂鄉里。”【2】泥土;土地。《淮南子·说林训》:“土壤布在田﹐能者以爲富。”{宋}{苏舜钦}《昇阳殿故址》诗:“瓦礫雖費犁﹐土壤頗肥衍。”《後汉书·公孙述传》:“{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李贤}注:“無塊曰壤。”【3】封地;领土。《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魏}與我風俗略同﹐土壤鄰接﹐自{統萬}距{魏}境裁百餘里。”《史记·孔子世家》:“今{孔子}得據土壤﹐賢弟子爲佐﹐非{楚}之福也。”{唐}{无名氏}《灵应传》:“朝廷以西陲陷虜﹐蕪没者三十餘州。將議舉戈﹐復其土壤。”
土壤學-汉语大词典
土壤學
【1】以土壤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土壤的生成和变化过程,物理和化学性质,土壤在农业上的利用等。根据利用目的和情况,又分为农业土壤学,森林土壤学等。
埃壤-汉语大词典
埃壤
【1】犹尘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茶囊已碎於埃壤矣。”
塏壤-汉语大词典
塏壤
【1】犹言大地。《清史稿·艺文志一》:“是時{敦煌}寫經﹐{殷}墟龜甲﹐異書秘寶﹐胥見塏壤。”
封壤-汉语大词典
封壤
【1】疆域;疆界。{南朝} {齐}{谢朓}《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别後能相思﹐何嗟異封壤。”《旧唐书·德宗纪下》:“〔{吴少誠}〕凶狡成性﹐扇構多端﹐擅動甲兵﹐暴越封壤。”【2】土堆。《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符子》:“羣蟻曰:‘彼(指東海之鼇)之冠山何異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巔﹐伏乎窟穴也。’”【3】培土。{唐}{韦应物}《西涧种柳》诗:“封壤自人力﹐生條在陽春。”
塵壤-汉语大词典
塵壤
【1】泥土。{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長夜罔極﹐始爲螻蟻之糧﹐終與塵壤合體。”【2】犹尘世。{宋}{朱熹}《题周氏溪园·溪亭》诗:“主人心事遠﹐妙寄塵壤隔。”{前蜀}{杜光庭}《青城郑瑱尚书本命醮词》:“伏惟少駐鸞驂﹐下臨塵壤﹐愍其歉迫﹐假以恩休。”
境壤-汉语大词典
境壤
【1】犹境域。{清}{方苞}《又书货殖传後》:“後乃備舉山川境壤之支湊﹐以及人民謡俗﹑性質﹑作業﹐則以{漢}興﹐海内爲一。”{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境路盤紆﹐疆埸回互﹐行次即書﹐不在編比。故諸{印度}﹐無分境壤﹐散書國末﹐略指封域。”{清}{薛福成}《保荐使才疏》:“於是境壤則與彼毘連﹐條約則許彼通行。”
墳壤-汉语大词典
墳壤
【1】坟地。{清}{刘大櫆}《游大慧寺记》:“寺之西﹐墳壤纍纍﹐而石人石獸﹐巍然夾侍于前﹐大抵{雄}族親之冢也。”
墳壤-汉语大词典
墳壤
【1】肥沃的土壤。《周礼·地官·草人》:“凡糞種﹐騂剛用牛﹐赤緹用羊﹐墳壤用糜。”{清}{黄景仁}《泗州喜洪大从姑孰来》诗:“推窗納{揚}{徐}﹐披圖驗墳壤。”
壤-汉语大词典
壤
《集韻》如陽切,平陽,日。【1】通“[穰]”。丰收。《庄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壘}大壤。”{陆德明}释文:“本亦作穰……《廣雅》云:豐也。”《列子·天瑞》:“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壤。”【2】见“壤2子”。
壤-汉语大词典
壤
《廣韻》如兩切,上養,日。【1】泥土。《书·禹贡》:“厥土惟白壤。”{孔}传:“無塊曰壤。”《书·禹贡》:“厥土惟壤﹐下土憤壚。”{孔}传:“高者壤﹐下者壚。”《孟子·滕文公下》:“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黄泉。”{南朝 宋}{谢惠连}《祭古冢文》:“窮泉爲壍﹐聚壤成基。”{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銘君之績﹐納石壤中﹐爰及祖考﹐紀德事功﹐外著後世﹐鬼神與通。”【2】指耕地。《管子·巨乘马》:“一農之量﹐壤百畝也。”【3】地。《墨子·三辩》:“凡回於天地之間﹐包於四海之内﹐天壤之情﹐陰陽之和﹐莫不有也。”《庄子·应帝王》:“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成玄英}疏:“壤﹐地也。”{唐}{韩愈}《山南郑相公赋十四韵以献》:“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宋}{苏舜钦}《若神栖心堂》诗:“予心充塞天壤間﹐豈以一物相拘關。”【4】疆土;疆域。《左传·哀公元年》:“{句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爲仇讎。”《史记·春申君列传》:“王若不借路於仇讎之{韓}{魏}﹐必攻{隨水}右壤。”{晋}{束晳}《补亡诗》之五:“恢恢大圓﹐芒芒九壤。”{唐}{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壤畫星摇動﹐旗分獸簸揚。”【5】指接壤。《史记·苏秦列传》:“{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爲與{秦}接境壤界也。”【6】凿地出土。《穀梁传·隐公三年》:“食者内壤。”{杨士勋}疏引{糜信}曰:“{齊}{魯}之間﹐謂鑿地出土﹐鼠作穴出土﹐皆曰壤。”【7】古代一种游戏器具。{三国 魏}{曹植}《名都篇》:“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下》:“擊壤﹐《風土記》云:以木爲之﹐前廣後鋭﹐長尺三寸﹐其形如履。先側一壤於地﹐遥於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擊之﹐中者爲上。”【8】古代数名。亦泛指大数。《孙子算经》:“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陔﹐萬萬陔曰秭﹐萬萬秭曰壤。”{梁启超}《论学会》:“數人群而成家﹐千百人群而成族﹐億萬人群而成國﹐兆﹑京﹑陔﹑秭﹑壤人群而成天下。”【9】通“[攘]”。攘夺。{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壤吾地﹐役吾人﹐以利他邑﹐古無有也。”【10】通“[蠰]”。虫名。参见“[壤蟲]”。
壤地-汉语大词典
壤地
【1】田地。《管子·八观》:“夫山澤廣大﹐則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也。”{章炳麟}《定版籍》:“{孫文}曰:‘故買鬻者﹐庚償其勞力而已﹐非能買其壤地也。’”《韩非子·难二》:“君者﹐壤地也;臣者﹐草木也﹐必壤地美然後草木碩大。”【2】国土;领土。{吴玉章}《纪念七七抗战二周年对于抗战的检讨》:“{苏联}……与{中国}和{日本}壤地相连。”《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今僕射{裴公}開鎮蠻{荆}﹐統郡惟九﹐常侍{楊公}﹐領{湖}之南壤地二千里﹐德刑之政並勤﹐爵禄之報兩崇。”
壤子-汉语大词典
壤子
【1】犹爱子。《汉书·邹阳传》:“壤子王{梁代}﹐益以{淮陽}。”{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揚雄}《方言》:{梁}{益}之間﹐所愛謂其肥盛曰壤。”今本《方言》第二“壤”作“”。《陈书·衡阳献王昌南康愍王昙朗传论》:“{獻}{愍}二王﹐聯華霄漢。或壤子之暱﹐或猶子之寵。”
壤父-汉语大词典
壤父
【1】传说中{尧}时的一个田野老人。{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壤父年八十餘而擊壤於道中。觀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
壤界-汉语大词典
壤界
【1】犹交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吴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彊{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史记·楚世家》:“寡人與{楚}接境壤界﹐故爲婚姻﹐所從相親久矣。”
壤子-汉语大词典
壤子
【1】灶神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竈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一曰竈神名{壤子}也。”
壤駟-汉语大词典
壤駟
【1】复姓。{春秋}时有{壤驷赤},{孔子}弟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一说,单姓“壤”,{尧}时壤父之后。见《姓纂》。
壤末-汉语大词典
壤末
【1】犹地下。{南朝} {宋}{谢庄}《孝武宣贵妃诔》:“銷神躬於壤末﹐散靈魄於天潯。”
壤墳-汉语大词典
壤墳
【1】高起的土地。《後汉书·明帝纪》:“今既築堤理渠﹐絶水立門﹐{河}{汴}分流﹐復其舊迹﹐{陶丘}之北﹐漸就壤墳。”
壤隔-汉语大词典
壤隔
【1】谓相隔很远,差别很大。{唐}{刘知幾}《<史通>自叙》:“雖賢愚壤隔﹐善惡區分﹐苟時無品藻﹐則理難銓綜。”《南史·陆厥传》:“一人之思﹐遲速天懸﹐一家之文﹐工拙壤隔﹐何獨宫商律吕必責其如一邪?”
壤策-汉语大词典
壤策
【1】犹言土地政策。《管子·山权数》:“凡貢制中二﹐{齊}之壤策也。”
壤埊-汉语大词典
壤埊
【1】壤地,土地。埊,“地”的古字。《战国策·魏策一》:“{張儀}惡{陳軫}於{魏王}曰:‘{軫}善事{楚}﹐爲求壤埊也甚力。’”
壤脈-汉语大词典
壤脈
【1】泉水,地下水。{清}{顾炎武}《邹平张公子万斛园上小集各赋一物得桔槔》诗:“壤脈涓涓出﹐川流搰搰升。”
壤蟲-汉语大词典
壤蟲
【1】即蠰虫。《淮南子·道应训》:“吾比夫子,猶黄鵠與壤蟲也,終日行不離咫尺而自以爲速,豈不悲哉!”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壤〕又爲蠰,《淮南·道應》:‘猶黄雀與壤蟲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若謂受氣皆有一定,則雉之爲蜃,雀之爲蛤,壤蟲假翼,川蛙翻飞……皆不然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壤蟲之比黄鵠,轍鮒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说,幼虫。见《淮南子》{高诱}注。
壤壤-汉语大词典
壤壤
【1】纷乱貌。《史记·货殖列传》:“故曰:‘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壤壤﹐皆爲利往。’”{宋}{王安石}《和农具诗》之十三:“蓬蓬戲場聲﹐壤壤戰時伍。”《吕氏春秋·知接》:“{戎}人見暴布者而問之曰:‘何以爲之莽莽也?’指麻而示之。怒曰:‘孰之壤壤也﹐可以爲之莽莽也!’”
壤陛-汉语大词典
壤陛
【1】土做的台阶。{汉}{贾谊}《新书·退让》:“{翟王}之自爲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絫﹐茆茨弗剪﹐采椽弗刮。”
壤奠-汉语大词典
壤奠
【1】本土所产的贡物。{元}{周伯琦}《天马行应制作》:“聖皇不卻亦不求﹐垂拱無爲静邊鄙。遠人慕化致壤奠﹐地角已如天尺只。”《书·康王之诰》:“皆布乘黄朱﹐賓稱奉圭兼幣﹐曰:‘一二臣衞﹐敢執壤奠。’”{孔}传:“敢執壤地所出而奠贄也。”《新唐书·礼乐志四》:“通事舍人導刺史一人﹐解劍脱舄﹐執贄升前﹐北向跪奏:‘官封臣姓名等敢獻壤奠。’”{唐}{元稹}《进马状》:“臣當州素乏所出﹐無以粗展丹誠。臣既别受恩私﹐又不合獨無壤奠。”
壤童-汉语大词典
壤童
【1】年轻的农人。{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壤童犂雨雪﹐漁屋架泥塗。欹側風帆滿﹐微冥水驛孤。”
壤翁-汉语大词典
壤翁
【1】即壤父。泛指太平盛世的老人。{宋}{宋祁}《明堂颂》序:“謹撰成《明堂頌》一篇。辭淺義直﹐可使户曉;壤翁轅童﹐皆得歌謳。”
壤室-汉语大词典
壤室
【1】土室,土屋。《孔丛子·论书》:“退而窮居{河}{濟}之間﹐深山之中﹐作壤室﹐編蓬户﹐常於此彈琴以歌先王之道。”
壤芥-汉语大词典
壤芥
【1】泥土和小草,比喻微贱的事物。{清}{唐甄}《潜书·自明》:“寶非己有﹐猶壤芥也﹐夫豈非寶不可以爲寶!以斯譬道﹐道非己有﹐夫豈非道不可以爲道!”
壤流-汉语大词典
壤流
【1】见“土壤細流”。
壤樹-汉语大词典
壤樹
【1】谓于墓地植树以为标记。《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於衣﹐椁周於棺﹐土周於椁﹐反壤樹之哉?”后以指坟墓。{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小人祖先壤樹在{京}{索}間﹐瘠田可耕﹐陋室未毁。”
壤土-汉语大词典
壤土
【1】细砂和粘土含量比较接近的土壤。土粒粗大而疏松,没有过粘过燥的现象,能保水﹑保肥,适于种植各种植物。在地质学中,壤土亦称“壚坶土”。参见“[壚坶]”。【2】国土;领土。《战国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衆﹐兵革之强﹐一舉事而注地於{楚}﹐詘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汉书·董仲舒传》:“諸侯背畔﹐殘賊良民以争壤土。”【3】犹泥土。《诗·大雅·緜》“度之薨薨”{汉}{郑玄}笺:“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4】田土,田地。《国语·齐语》:“惡金以鑄鉏﹑夷﹑斤﹑斸﹐試諸壤土。”《新唐书·西域传上·疏勒》:“{疏勒}﹐一曰{佉沙}﹐環五千里﹐距京師九千里而贏。多沙磧﹐少壤土。”{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七章:“於其泊洑漸引川河﹐徧植草樹﹐將多雨澤﹐漸可使沙漠化爲壤土。”《管子·白心》:“天之視而精﹐四璧而知請﹐壤土而與生。”
壤歌-汉语大词典
壤歌
【1】即《击壤歌》。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成为歌颂太平盛世之典。{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壤歌》惟海甸﹐畫角自山樓。白髮寐常早﹐荒榛農復秋。”{宋}{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队名》:“《壤歌》皆白髮﹐象舞及青衿。”
寸壤-汉语大词典
寸壤
【1】犹寸土。{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八:“自堡障行四驛﹐始入沙陀﹐際陀所及﹐無塊石寸壤。”{唐}{李德裕}《蚍蜉赋》:“睹封穴而知雨﹐驗寸壤而得泉。”
大壤-汉语大词典
大壤
【1】见“大穰”。
天壤王郎-汉语大词典
天壤王郎
【1】{晋}{谢道韫}嫁{王凝之}﹐不称意﹐叔父{谢安}慰解之。{道韫}曰:“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后因称妇女所适丈夫不称其意为抱“天壤王郎”之恨。{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近日閨秀能詩者﹐往往嫁無佳耦﹐有天壤{王郎}之嘆。”
天壤-汉语大词典
天壤
【1】比喻相隔悬殊。{明}{高启}《赠金华隐者》诗:“嗟我何爲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徐特立}《法国小学教育状况》:“以{德}{法}比較﹐相隔天壤。”{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趨舍所尚﹐耳目所欲﹐其爲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乖矣。”【2】天地;天地之间。《管子·幼官》:“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战国策·齐策六》:“故業與三王争流﹐而名與天壤相敝也。”{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數十年後﹐種類滅絶於天壤耳。”{晋}{张华}《鹪鹩赋》:“普天壤以遐觀﹐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宋}{苏轼}《何公桥》诗:“天壤之間﹐水居其多。人之往來﹐如鵜在河。”
天壤之别-汉语大词典
天壤之别
【1】形容差别极大。《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不走翰林這途﹐同一科甲﹐就有天壤之别了。”
奥壤-汉语大词典
奥壤
【1】犹沃壤。{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嵩明}中環海子﹐田澤沃美﹐其西之{邵甸}﹐南之{楊林}﹐皆奥壤也。”{梁启超}《覆金山中华会馆书》:“吾{粤}錦綉奥壤﹐尤爲各國所垂涎。”{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甘州}諸屯﹐皆因水利﹐濁河溉灌﹐良沃不待天時﹐四十餘屯﹐並爲奥壤。故每收獲﹐常不減二十萬。”【2】谓腹地。《晋书·孝武帝纪》:“{三吴}奥壤﹐股肱望郡﹐而水旱併臻﹐百姓失業。”《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姑蘇}奥壤﹐任切關河。”{李善}注:“奥壤﹐猶奥區也。”
吉壤-汉语大词典
吉壤
【1】旧指风水好的坟地。{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十七年十二月﹐{章聖太后}崩。上忽下詔﹐遷{顯陵}梓宫改葬於北。六飛親閲﹐得吉壤於{天壽山}之大峪。”{清}{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後有善青烏者﹐視邱驚曰:‘雖命我輩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清史稿·礼志十一》:“自{世宗}親營{泰陵}吉壤﹐工需動用内帑﹐並諭毋建石像﹐惜人力。”【2】犹良田沃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植桑榆》:“遥望其處﹐鬱鬱蔥蔥﹐翠雲盤結﹐居然旺氣所鍾﹐不亦名區吉壤哉。”
同壤-汉语大词典
同壤
【1】犹言同一地域。《左传·哀公元年》:“{句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爲仇讎﹐于是乎克而弗取……後雖悔之﹐不可食已。”【2】指乡邻。《艺文类聚》卷五十引{隋}{江总}《广州刺史欧阳頠墓志》:“公孝敬純深﹐友悌敦睦﹐家積遺財並讓諸季﹐兼賙同壤。”【3】谓同穴合葬。《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陋{蒼梧}之不從兮﹐遵{鮒隅}以同壤。”{李善}注:“《山海經》曰:‘大荒之中﹐河水之閒﹐{鮒隅}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
善壤-汉语大词典
善壤
【1】肥美的土地。{宋}{蔡襄}《荔枝谱》七:“陳紫……今傳其種子者﹐皆擇善壤﹐終莫能及﹐是亦賦生之異也。”
希壤忽濃-汉语大词典
希壤忽濃
【1】谓土壤湿度大不能承载人。{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三折:“希壤忽濃泥又滑。”
衢壤-汉语大词典
衢壤
【1】街市。{明}{冯元飏}《壬戌灯市》诗:“廟堂自肅金吾禁﹐衢壤猶傾柏葉尊。”
外壤-汉语大词典
外壤
【1】外伤。壤,通“傷”。《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范宁}注:“凡所吐出者﹐其壤在外;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内。”{杨士勋}疏:“‘壤’字爲《穀梁》音者皆爲傷。{徐邈}亦作傷。”
宵壤-汉语大词典
宵壤
【1】指贫穷落后的地方。{梁启超}《治始于道路说》:“夫僻鄙宵壤﹐物力凋敝﹐或不任其整治耳……又其甚者﹐垤穴踦﹐澝涂滲濡﹐三市之衢﹐猥積瓦礫﹐是亦何以異於物力凋敝之宵壤乎?”
幽壤-汉语大词典
幽壤
【1】犹地下;九泉之下。{清}{钮琇}《<觚賸>自序》:“苟非闡此嘉名﹐誰復求之幽壤。”{唐}{元稹}《谕宝》诗:“鏌鋣無人淬﹐兩刃幽壤鐵。”《晋书·礼志上》:“若埋之幽壤﹐於情理未必咸盡。”
朽壤-汉语大词典
朽壤
【1】腐土。《左传·成公五年》:“山有朽壤而崩。”{南朝} {梁}{沈约}《连珠》之一:“朽壤誠微﹐遂霣崇山之峭。”{宋}{梅尧臣}《依韵和刘敞秀才》:“正如種青松﹐而欲託朽壤。”
枯壤-汉语大词典
枯壤
【1】干枯的田地。《晋书·沮渠蒙逊载记》:“頃自春炎旱﹐害及時苗﹐碧原青野﹐倏爲枯壤。”
棄壤-汉语大词典
棄壤
【1】废地,无用之地。{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新垦》:“其地……在目前不過頂名代納錢糧﹐迨久之必成棄壤﹐致累包賠。”
楚壤-汉语大词典
楚壤
【1】{楚}地。{唐}{柳宗元}《茅屋下始栽竹》诗:“{楚}壤多怪石﹐墾鑿力已疲。”{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整裝辭{秦}川﹐秣馬赴{楚}壤。”
槐壤-汉语大词典
槐壤
【1】指{槐安国}。{元}{王恽}《滕王蝶蚁图》诗之一:“槐壤紛紛事暫歡﹐枕中栩栩伴周閒。”
椶壤-汉语大词典
椶壤
【1】又称棕色森林土。在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夏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槁壤-汉语大词典
槁壤
【1】干土。《孟子·滕文公下》:“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黄泉。”{赵岐}注:“蚓﹐食土飲泉﹐極廉矣。”【2】指粗劣的食品。{宋}{司马光}《酬永乐刘秘校庚四洞诗》:“微竅足藏身﹐槁壤足充饑。”{宋}{王安石}《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诗:“槁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獨清廉。”
殊壤-汉语大词典
殊壤
【1】远方异域。《晋书·慕容暐载记论》:“隔閡諸華﹐聲教莫之漸;雄據殊壤﹐貪悍成其俗。”
故壤-汉语大词典
故壤
【1】故土,故乡。{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家永懷於故壤﹐國願言於先塋。”
沙壤-汉语大词典
沙壤
【1】沙地,含沙多的土壤。{李广田}《地之子》诗:“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母的怀抱。”{宋}{苏舜钦}《并州新修永济桥记》:“{太原}地括衆川而{汾}爲大﹐控城扼關﹐與官亭民居相逼切﹐每漲怒則汩漱沙壤﹐批齧廉岸。”【2】沙漠。《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妾願使{邕}得充一卒﹐効力王事﹐膏塗朔邊﹐骨糞沙壤﹐成{邕}夙心。”
沃壤-汉语大词典
沃壤
【1】肥美的土地。{宋}{曾巩}《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引{■水}以灌田﹐田皆爲沃壤。”{汉}{祢衡}《鹦鹉赋》:“羡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徐迟}《狂欢之夜》:“伟大的沃壤啊!这童话中的{金河王}山谷啊!小林子﹐小牧场﹐纸折似的庐舍。”
泉壤-汉语大词典
泉壤
【1】犹泉下,地下。指墓穴。《晋书·孙绰传》:“雖没泉壤﹐尸且不朽。”{明}{王玉峰}《焚香记·往任》:“忽然暈倒在地﹐險些一命歸泉壤。”{叶圣陶}《穷愁》:“幸爾非弱者﹐猶能以小販自存。非然者﹐以余老病頽區﹐當早委泉壤矣。”{晋}{潘岳}《寡妇赋》:“上瞻兮遺象﹐下臨兮泉壤。”
涓壤-汉语大词典
涓壤
【1】犹涓埃。喻微小。{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於民權不增涓壤﹐又安用選舉之虚名爲?”
浩壤-汉语大词典
浩壤
【1】广远的地区。{唐}{白居易}《除李逊京兆尹制》:“宜輟材于浩壤﹐佇觀政于輦轂。”
淵壤-汉语大词典
淵壤
【1】深土。指人死后埋葬的墓穴。{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高勳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沈﹐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潛壤-汉语大词典
潛壤
【1】地下;深土。《南史·宋纪上·武帝》:“{漢中成固縣}{漢水}崖際有異聲如雷﹐俄頃岸崩﹐有銅鍾十二﹐出於潛壤。”
掬壤-汉语大词典
掬壤
【1】一捧之土。{宋}{刘斧}《青琐高议後集·隋炀帝海山记下》:“巨厦將傾﹐一木不能支;洪{河}已決﹐掬壤不能救。”{晋}{葛洪}《抱朴子·良规》:“若乃高巖將霣﹐非細縷所綴;{龍門}沸騰﹐非掬壤所遏。”
接壤-汉语大词典
接壤
【1】接界。{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兖}{徐}接壤﹐素漸{河}潤。”《汉书·武帝纪》:“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流貨賂﹐兩國接壤﹐怵於邪説。”{峻青}《秋色赋·火光》:“它上接青天﹐下连大地﹐在它那和天空接壤的地方﹐泛着一片绯红色的霞色。”{明}{归有光}《寄王太守书》:“中間與{無錫}﹑{長洲}﹑{崑山}接壤之田﹐皆低窪多積水。”
撮壤-汉语大词典
撮壤
【1】撮土。{晋}{葛洪}《抱朴子·名实》:“亦猶撮壤不能填决河﹐升水不能殄原火。”
擊壤鼓腹-汉语大词典
擊壤鼓腹
【1】《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爲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簡﹐民人熙洽﹐海内擊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樂﹐可得以器象求乎!”{唐}{柳宗元}《与裴埙书》:“聖上日興太平之理(治)﹐不貢不王者﹐悉以誅討﹐而制度大立﹐長使僕輩爲匪人耶?其終無以見明﹐而不得擊壤鼓腹﹐樂{堯}{舜}之道耶?”
擊壤歌-汉语大词典
擊壤歌
【1】古歌名。相传{唐尧}时有老人击壤而唱此歌。{汉}{王充}《论衡·艺增》:“傳曰:有年五十擊壤於路者﹐觀者曰:‘大哉﹐{堯}德乎!’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所引歌辞略异﹐末句作“帝何力於我哉!”{明}{无名氏}《鸣凤记·幼海议本》:“息風波﹐固皇圖﹐願見康衢《擊壤歌》。”
擊壤-汉语大词典
擊壤
【1】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汉}{王充}《论衡·刺孟》:“夫毁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于塗﹐何以異哉!”【2】《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后因以“擊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懽﹐良有以也。”{宋}{范成大}《插秧》诗:“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壤聲。”{清}{方贞观}《出宗阳》诗:“生逢擊壤世﹐不得守耕桑。”{南朝} {宋}{谢灵运}《初去郡》诗:“即是{羲唐}化﹐獲我擊壤情。”
腴壤-汉语大词典
腴壤
【1】肥沃的土地。《宋书·孔灵符传》:“謂宜適任民情﹐從其所樂﹐開宥逋亡﹐且令就業;若審成腴壤﹐然後議遷。”
勝壤-汉语大词典
勝壤
【1】地势优越或风景优美之地。{南朝} {梁}{顾野王}《虎丘山序》:“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吴}之勝壤。”《旧唐书·礼仪志二》:“今以鼎郊勝壤﹐圭邑奥區﹐處天地之中﹐順陰陽之序。”{唐}{王勃}《冬日羁游汾阴送韦少府入洛序》:“游{汾}勝壤﹐樓船高{漢帝}之詞﹐卜{洛}名都﹐城邑辨{周公}之跡。”
膏壤-汉语大词典
膏壤
【1】肥沃的土地。{唐}{司空图}《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故其水皆渾而悍暴難制﹐然左輔土田﹐賴之爲膏壤﹐堰雖勞﹐不可廢也。”《史记·货殖列传》:“{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三国} {魏}{曹植}《喜雨》诗:“喜種盈膏壤﹐登秋必有成。”{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书》:“及見形見勢絀﹐有百敗﹐無一勝﹐所失膏壤方數千里。”
膩壤-汉语大词典
膩壤
【1】肥沃的泥土。{宋}{范仲淹}《和葛閎寺丞接花歌》:“金刀玉刀裁量妙﹐香膏膩壤彌密縫。”按﹐此谓用好土封护接枝之处。
灰壤-汉语大词典
灰壤
【1】地表下层土壤的一种。《管子·地员》:“徙山十九施﹐百三十三尺﹐而至于泉﹐其下有灰壤﹐不可得泉。”【2】尘埃。《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屬。故洗拂灰壤﹐登沐膏露。”【3】指人死后的葬处。{南朝}{梁简文帝}《祭战亡者文》:“獨念斷魂﹐長畢灰壤。”《南史·孝义传下·谢贞》:“孤子釁禍所集﹐將隨灰壤。”
煩壤-汉语大词典
煩壤
【1】谓秽杂之物。《庄子·达生》:“户内之煩壤﹐雷霆處之。”{成玄英}疏:“門户内糞壤之中﹐其間有鬼﹐名曰雷霆。”一说﹐烦扰。{章炳麟}解故:“煩壤即煩孃。《説文》:‘孃﹐煩擾也。’”
熙熙壤壤-汉语大词典
熙熙壤壤
【1】见“熙熙攘攘”。
燋壤-汉语大词典
燋壤
【1】土地烧焦。形容极其干旱。燋,通“焦”。《魏书·世宗纪》:“孝婦淫刑﹐{東海}燋壤。今不雨十旬﹐意者其有寃獄乎?”
息壤-汉语大词典
息壤
【1】栖止之地。{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湖南}{衡山}人{陳範}{夢坡}﹐以{江西}退職州官求息壤于{上海}﹐因買收此報﹐繼續營業。”{林之夏}《幹宝到杭翌日適余生日同泛西湖》诗:“戎馬頻年期息壤﹐風塵隨地有迷津。”{清}{龚自珍}《桐君仙人招隐歌》:“兩家息壤殊不遠﹐{江}東{浙}東一棹堪洄沿。”【2】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柳宗元}《天对》:“盜堙息壤,招帝震怒。”{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一说指沃土。{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息壤辩》:“《山海經》所云‘{鯀}竊帝之息壤’﹐蓋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3】泛指泥土。{唐}{刘禹锡}《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序:“斧凡材﹐畚息壤﹐而清溪翠巖森立坌來。”
福壤-汉语大词典
福壤
【1】堪舆家所称地脉灵气所钟之地。《北史·杨素传》:“乃遍歷川原﹐親自占擇﹐志圖元吉﹐孜孜不已﹐遂得神臯福壤﹐營建山陵。”
甘壤-汉语大词典
甘壤
【1】肥沃的土地。{唐}{何据}《琥珀拾芥赋》:“膏瀹甘壤﹐珠孕清輝。”{汉}{蔡邕}《<樊惠渠歌>序》:“曩之鹵田﹐化爲甘壤。”
砂壤-汉语大词典
砂壤
【1】沙质的土壤。{孙景瑞}《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一章:“这里是砂壤质红壤地带﹐公路蜿蜒﹐好像一条红色的带子。”
田壤-汉语大词典
田壤
【1】犹田地。{宋}{韩维}《答和叔城东寻春》:“時屬積雪霽﹐田壤墳以蘇。”{明}{刘三吾}《野庄赋》:“宅幽兮勢廣﹐宜爾居兮與爾田壤。”
界壤-汉语大词典
界壤
【1】划分地界。{元}{虞集}《竹林七贤图》诗:“文石偃隄﹐華松蔭丘。植表界壤﹐翦茅宅幽。”
畢壤-汉语大词典
畢壤
【1】直到泉壤,谓终身。《梁书·袁昂传》:“篤念之深﹐在終彌固﹐此恩此愛﹐畢壤不追。”
疆壤-汉语大词典
疆壤
【1】地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漢武帝}{元朔}二年﹐改{梁}曰{益州}﹐以新啓{犍爲}﹑{牂牁}﹑{越嶲}﹐州之疆壤益廣﹐故稱{益}云。”《晋书·地理志上》:“{益州}……《春秋元命包》云:‘參伐流爲{益州}﹐益之爲言阨也。’言其所在之地險阨也﹐亦曰疆壤益大﹐故以名焉。”
稿壤-汉语大词典
稿壤
【1】干土。稿﹐通“槁”。{清}{谭嗣同}《仁学》二一:“{中國}守此不變﹐不數十年﹐其醇其龐﹐其廉其儉﹐將有食稿壤﹐飲黄泉﹐人皆餓殍而人類滅亡之一日。”
穢壤-汉语大词典
穢壤
【1】脏土;恶土。{唐}{皮日休}《心箴》:“君爲穢壤﹐臣爲賊塵。”{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其土則穢壤﹐其人則羶種﹐其心則獸心﹐其俗則毳俗。”
白壤-汉语大词典
白壤
【1】白色的柔土。《书·禹贡》:“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蔡沈}集传:“{顔氏}曰:‘柔土曰壤。’”《管子·地员》:“■山白壤十八施﹐百二十六尺﹐而至於泉。”《晋书·文苑传·成公绥》:“{青}{冀}白壤﹐{荆}{衡}塗泥﹐{海}{岱}赤埴﹐{華}{梁}青黎。”
皋壤-汉语大词典
皋壤
亦作“[皐壤]”【1】泽边之地。《庄子·知北游》:“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南朝} {齐}{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皐壤摇落﹐對之惆悵;歧路西東﹐或以歍唈。”{宋}{王安石}《寄吴氏女子》诗:“膏粱以晩食﹐安步而車軿。山泉皋壤間﹐適志多所經。”{金}{元好问}《看山》诗:“皋壤与山林﹐使我欣然歟。我生天地間﹐託宿真蘧廬。”
瘠壤-汉语大词典
瘠壤
【1】瘠土。{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際此蠻隅﹐又當瘠壤﹐佩鞙都盡﹐■挹徒虚。”{宋}{蔡襄}《士伸知己赋》:“勾蘖牙於瘠壤﹐其誰育之而使成。”
空壤-汉语大词典
空壤
【1】指天地。{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浩劫歸空壤﹐浮生寄渺茫。”
穹壤-汉语大词典
穹壤
【1】指天地。《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思所以克播遺塵﹐敝之穹壤。”{张铣}注:“言使遺塵之聲﹐與天地同敝。”《周书·晋荡公护传论》:“若斯人者﹐固以功與山嶽争其高﹐名與穹壤齊其久矣。”{宋}{陆游}《北望》诗:“豈無豪傑士﹐憤氣塞穹壤。”{元}{萨都剌}《为姑苏陈子平题黄公望<山居图>》诗:“人生穹壤貴自攄﹐布韋軒冕奚錙銖。”
窮山僻壤-汉语大词典
窮山僻壤
【1】荒山和僻地。泛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來外間窮山僻壤﹐有等慣劫客商的黑店合不守清規的廟宇﹐多有在那卧床後邊供桌底下設着窨子或是安着地道。”
窮陬僻壤-汉语大词典
窮陬僻壤
【1】见“窮鄉僻壤”。
窮鄉僻壤-汉语大词典
窮鄉僻壤
【1】荒远偏僻的地方。{宋}{曾巩}《叙盗》:“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儒林外史》第九回:“窮鄉僻壤﹐有這樣讀書君子﹐却被守錢奴如此凌虐。”{茅盾}《子夜》十:“他们将使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套鞋﹐走遍了全{中国}的穷乡僻壤!”亦作“[窮陬僻壤]”。{明}{李时勉}《北京赋》:“窮陬僻壤﹐無一物之不遂。”
窮壤-汉语大词典
窮壤
【1】贫穷而偏僻的地方。{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公度}({黄遵憲})生於{嘉應州}之窮壤。”
西壤-汉语大词典
西壤
【1】西部国境。《荀子·强国》:“今巨{楚}懸吾前﹐大{燕}蹲吾後﹐勁{魏}鈎吾右﹐西壤之不絶若繩﹐{楚}人則乃有{襄賁}﹑{開陽}以臨吾左。”
要壤-汉语大词典
要壤
【1】指军事上的要地。{宋}{蔡襄}《回定州傅密学启》:“惟憲{中山}屏翰﹐北道襟喉﹐常宿勁兵﹐號稱要壤﹐聊護諸將﹐式遏一方。”
蟻壤-汉语大词典
蟻壤
【1】犹蚁穴。《韩非子·说林上》:“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唐}{白居易}《登香炉峰顶》诗:“歸去思自嗟﹐低頭入蟻壤。”{清}{魏源}《次韵前出塞》之一:“星燧燎原隰﹐蟻壤潰江河。”
罄壤-汉语大词典
罄壤
【1】犹全境。{南朝} {齐}{谢超宗}《齐明堂乐歌·肃咸乐》:“彜承孝典﹐恭事嚴聖;浹天奉賮﹐罄壤齊慶。”
裂壤-汉语大词典
裂壤
【1】裂土。{南朝} {梁}{沈约}《刘领军封侯诏》:“宜錫圭裂壤﹐允副僉屬。”
裔壤-汉语大词典
裔壤
【1】即裔土。{唐}{刘禹锡}《上淮南李相公启》:“咋舌兢魂﹐分終裔壤。”
裸壤-汉语大词典
裸壤
【1】指裸身之国。《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今將植橘柚於玄朔﹐蔕華藕於脩陵﹐表龍章於裸壤﹐奏《韶》舞於聾俗﹐固難以取貴矣。”{李善}注:“裸壤﹐文身也。”《文选·谢惠连<雪赋>》:“北户墐扉﹐裸壤垂繒。”{李周翰}注:“裸壤﹐不衣之國也。”{宋}{王禹偁}《北狄来朝颂》:“使對乎冕旒之貴﹐華衮之榮﹐則被髮裸壤之徒﹐見服章矣。”
糞壤-汉语大词典
糞壤
【1】秽土。《楚辞·离骚》:“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三国} {魏}{曹丕}《与吴质书》:“追思昔遊﹐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爲糞壤﹐可復道哉!”{唐}{李朝威}《柳毅传》:“如可﹐則俱在雲霄;如不可﹐則皆夷糞壤。”【2】指已死之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九娘}才貌無雙﹐舅倘不以糞壤致猜﹐兒當請諸其母。”【3】指拌有肥料的灰土。{汉}{王充}《论衡·率性》:“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宋}{王安石}《古松》诗:“豈因糞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4】指施肥。{元}{王祯}《农书》卷三:“田有良薄﹐土有肥磽﹐耕農之事﹐糞壤爲急。糞壤者﹐所以變薄田爲良田﹐化磽土爲肥土也。”
華壤-汉语大词典
華壤
【1】华夏之区。指中原。《晋书·孔坦传》:“使九服式序﹐四海一統﹐封京觀於中原﹐反紫極於華壤。”{南朝} {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由{金日磾}不生華壤﹐何限九服之外﹐不有窮理之人﹐内外爲判﹐誠亦難乎?”《魏书·田益宗传》:“先帝以卿勞舊﹐州小禄薄﹐故遷牧華壤﹐爰登顯級。”
蓋壤-汉语大词典
蓋壤
【1】犹天地。{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愈依赋十四韵》:“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
蒸壤-汉语大词典
蒸壤
【1】尘土。{元}{袁桷}《过扬州忆昔》诗之三:“空遺蒸壤白如銀﹐不見當年指畫因。”
紅壤-汉语大词典
紅壤
【1】见“紅土”。
絶壤-汉语大词典
絶壤
【1】极远的地区。{宋}{陆游}《上殿札子》之三:“雖遐方絶壤﹐皆當梯航而至矣。”
繡壤-汉语大词典
繡壤
【1】指田间的土埂和水沟。因其交错如文绣, 故称。{清}{陈梦雷}《登屴崱峰》诗:“近郭桑麻開繡壤﹐滿城烟火雜征旄。”{清}{张仁美}《西湖记游》:“間或渡平疇﹐履繡壤﹐則又菜花初斂﹐麥穗方抽﹐桑葉吐青﹐茶葉展緑。”
赤壤-汉语大词典
赤壤
【1】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 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南方色赤, 以赤壤象征南方。《隋书·薛道衡传》:“占揆星景﹐移建邦畿﹐下憑赤壤﹐上協紫微。”【2】红土。{陈毅}《由北京到广州》诗:“{韶山冲}裏覽風物﹐靄靄青松赤壤嵌。”《书·泰誓上》“焚炙忠良”{唐}{孔颖达}疏:“{文王}獻{洛}西之地﹐赤壤之田方千里﹐請{紂}除炮烙之刑。”《管子·地员》:“赤壤{■山}十七施﹐百一十九尺而至於泉。”
赬壤-汉语大词典
赬壤
亦作“[頳壤]”【1】红土。古代用以涂饰墙壁。{唐}{李商隐}《览古》诗:“空糊頳壤真何益﹐欲舉黄旗竟未成。”{南朝} {宋}{鲍照}《芜城赋》:“製磁石以禦衝﹐糊赬壤以飛文。”
軷壤-汉语大词典
軷壤
【1】祭路神用的土坛。《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祀行”{汉}{郑玄}注:“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厚二寸﹐廣五尺﹐輪四尺﹐祀行之禮﹐北面設主于軷上。”《仪礼·聘礼》“出祖釋軷”{唐}{贾公彦}疏:“國外祀山行之神爲軷壤﹐大小與之同。”
豐壤-汉语大词典
豐壤
【1】肥沃的土地。{汉}{张衡}《南都赋》:“割{周}{楚}之豐壤﹐跨{荆}{豫}而爲疆。”《晋书·阮种传》:“夫廉耻之於政﹐猶樹藝之有豐壤﹐良歲之有膏澤﹐其生物必油然茂矣。”{清}{王第祺}《班固自为序传赋》:“是猶珍黍穋之味﹐而惡夫豐壤之腴;重江河之深﹐而忘夫{崑崙}之吐。”{三国} {魏}{曹丕}《槐赋》:“托靈根於豐壤﹐被日月之光華。”
貴壤-汉语大词典
貴壤
【1】称他人居住地的敬语。{南朝} {梁}{王僧孺}《与陈居士书》:“幸因劣薄﹐懷章貴壤﹐依然{谷口}﹐覺{子真}之咫尺;静睇{嚴灘}﹐信{子陵}之非遠。”
貲壤-汉语大词典
貲壤
【1】向使用者收取罚款的土地。《管子·山国轨》:“請立貲於民﹐有田倍之﹐内毋有﹐其外外皆爲貲壤。”{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限内者不罰﹐限外皆爲受罰之地。”
重壤-汉语大词典
重壤
【1】地下,泉下。{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九原非舍﹐天陰雨濕聲啾啾;重壤無家﹐草短日寒雲漠漠。”{三国} {魏}{嵇康}《琴赋》:“披重壤以誕載兮﹐參辰極而高驤。”{李善}注:“重壤﹐謂地也。泉壤稱九﹐故曰重也。”{吕向}注:“重壤﹐厚地也。”{晋}{潘岳}《悼亡》诗之一:“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晋}{葛洪}《抱朴子·任命》:“譬若埋尺璧於重壤之下﹐封文錦於沓匱之中。終無交易之富﹐孰賞堙翳之珍哉!”
野壤-汉语大词典
野壤
【1】郊野的土壤。特指土鼓。{唐}{白居易}《复乐古器古曲策》:“若君政和而平﹐人心安而樂;則雖援蕢桴﹐擊野壤﹐聞之者必融融洩洩矣。”
邦壤-汉语大词典
邦壤
【1】乡邦;乡土。《梁书·孝行传·甄恬》:“{恬}既孝行殊異﹐聲著邦壤﹐敦風厲俗﹐弘益兹多。”《晋书·郗鉴传》:“邑人{張寔}先求交於{鑒}﹐{鑒}不許。至是﹐{寔}於{午}({陳午})營來省{鑒}疾﹐既而卿{鑒}。{鑒}謂{寔}曰:‘相與邦壤﹐義不及通﹐何可怙亂至此邪!’{寔}大慚而退。”
鄉壤-汉语大词典
鄉壤
【1】乡土;家乡。《陈书·章昭达传论》:“{昭達}與{世祖}鄉壤惟舊﹐義等{鄧}{蕭}。”【2】指地方。{贾植芳}《人的悲哀》:“他出身于荒僻的乡壤和穷困的家庭。”
連壤-汉语大词典
連壤
【1】接壤;交界。{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豐十年》:“自{江陰}﹑{無錫}與{常}地連壤之間﹐連日接仗﹐大挫賊鋒。”{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七章:“又因{川}{宜}连壤﹐入{川}之三十一标﹐音问阻隔﹐谣诼纷传。”{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二》:“吾{松江}與{蘇州}連壤﹐其人才亦不大相遠。”
進壤廣地-汉语大词典
進壤廣地
【1】扩展地域。{汉}{桓宽}《盐铁论·诛秦》:“雖以進壤廣地﹐如食萴之充腸也﹐欲其安存﹐何可得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