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寺)是什么意思
佛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佛寺fó sì
【释义】:
佛教寺庙,为供奉佛教诸多神佛和僧人居住与修行之处。其异名多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相互交替组合而成,与寺庙的建筑特征相关联。《晋书·王恭传》:“(恭)不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唐·白居易《百花亭》诗:“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刹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刹寺chà sì
【释义】:
佛寺。明·宋濂《和林国师列失思巴藏卜授都纲禅师诰》:“浮图之教入中国者千三百年,其徒众之繁,刹寺之广,不设长以统制之,则其道不肃,其法不严。”
僧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僧寺sēng sì
【释义】:
佛教寺院。《魏书·儒林传·卢景裕》:“景裕寓托僧寺,讲听不已。未几,归本郡。”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僧寺》:“汉明帝于东都城门外立精舍,以处摄摩腾竺法兰,即白马寺也。腾始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剙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剏,“创”的异体字。
山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山寺shān sì
【释义】:
山中寺院。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唐·韦应物《游灵岩寺》诗:“始人松路永,独忻山寺幽。”元·何中《南居寺》诗:“峰峰青不足,山寺已鸣钟。”
寺庵-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寺庵sì ān
【释义】:
僧或尼所居的寺庙。宋·吴自牧《梦梁录·恩霈军民》:“更有两县置漏泽园一十二所,寺庵寄留槥椟无主者,或暴露遗骸,俱瘞其中。”槥椟(hùidú),盛骨骸的木匣。瘞(qì),埋葬。
寺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寺刹sì chà
【释义】:
指寺和塔,也指寺院。明·王守仁《传染录》卷下:“远近寺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所在。”
寺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寺庙sì miào
【释义】:
佛寺的通称。《晋书·艺术传·佛图澄》:“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
寺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寺宇sì yǔ
【释义】:
寺院,佛寺。《魏书·释老志》:“自有汉以后,置立坛祠,先朝以其至顺可归,用立寺宇。”《宋史·张知白传》:“知白九岁,其父终邢州,殡于佛寺。及契丹寇河北,寺宇多颓废,殡不可辨。”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尤井寺》:“余于咸丰元年重九日往游,寺宇全圮,残碑断碣,偃仆荒草间。”圮(pǐ),倒塌。
寺院-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寺院sì yuàn
【释义】:
佛寺总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土可丈许。”
萧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萧寺xiāo sì
【释义】:
佛寺。因梁武帝·萧衍建寺,自诗萧寺,后泛指佛寺。唐·李贺《马诗》:“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王琦汇解《释氏要览》:“今多称僧居为萧寺者,是用梁武造寺,以姓为题也。”
府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府寺fǔ sì
【释义】:
府邸。《东官汉记·刘般传》:“时丘校尉官显职闲,府寺宽敞,舆服光丽。”清·顾炎武《京阙篇》诗:“山陵东掖近,府寺后湖清。”亦指官署。
官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官寺guān shì
【释义】:
官署;衙门。《汉书·翼奉传》:“地大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庙殿壁木饰;坏败道具城廓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元始二年,平帝罢安定滹沱苑以为安民具,起官寺市里。”又指官家建的寺庙。
北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北寺běi sì
【释义】:
指监狱,为北寺狱之省称。北寺狱为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因署在宫省北,故云,并泛指监狱。《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灵帝》诏槛车传送情、迁诣北寺诏狱。”《南史·王融传》:“融被收,朋友部曲,参问北寺,相继于道。”清·吴伟业《后东皋草堂歌》:“白社青山旧居多,黄门北寺捕车来。”又为大理寺的别称。
宦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宦寺huàn sì
【释义】:
即宦官。宦官古称寺人,故云宦寺。《新唐书·李石传》:“方是时,宦寺气盛,凌暴朝廷。”宋·陆游《冬日读白集作古风》诗:“汉祸始外戚,唐乱基宦寺。”
内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内寺nèi sì
【释义】:
宦官。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宣和以降,则士大夫悉归之内寺之门矣。”
寺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寺臣shì chén
【释义】:
宦官的别称。寺,“侍”的古字。近侍,常指阉人。《太平广记》卷二一引《仙传拾遗》:“(玄宗)即诏寺臣陈忠盛挈雄黄八十两,往峨眉宣赐思邈。”
寺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寺人shì rén
【释义】:
古代宫中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东汉始即以称宦官。《诗·秦风·车邻》:“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郑玄注:“寺人,内小臣也。”《周礼·天官·序官》:“寺人,王之正内五人。”郑玄注:“寺之言侍也。”贾公彦疏:“云寺之言侍也,欲取亲近侍御之义,此奄人也。”《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杜预注:“寺人,内奄官竖貂也。”《后汉书·宦者传序》:“阍人守中门之禁,寺人掌女宫之戒。”《新唐书·于志传》:“今殿下左右前后皆用寺人,轻忽高班,陵轹贵仕。”清·昭梿《啸亭续录·御前大臣》:“本朝鉴明弊政,不许寺人干预政事,命内务府大臣监之。”
奄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奄寺yān sì
【释义】:
指宦官。古称阉人、寺人,后称宦官、太监。《明史·陆昆传》:“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颙然望治。乃未几,宠幸奄寺,颠覆典刑。”清·叶廷琯《吹网录·立忠王玙为太子》:“似肃忠之得为太子,全赖奄寺一言而成。”
宗 庙 观 寺 庵-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宗 庙 观 寺 庵
[宗zōng 庙miào 观guān 寺sì 庵ān]
同 供奉神鬼或供人朝拜的处所。
异 【宗庙】 祖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左传·成公三年》:“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首:人名。宗:宗庙)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古制:天子七庙。宗庙毁灭:指国家灭亡。隳:音huī,毁坏)“宗”、“庙”连用,意思不变。《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战国策·齐策四》:“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观】 读guàn,本是台观(高大的建筑物),后来用来指称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康骈《剧谈录·慈恩寺牡丹》:“至于佛宇道观,游览者罕不经历。”
【寺】 本是官署的意思。东汉以后,指称佛教的庙宇。《洛阳伽蓝记·王子坊》:“王侯第宅,多题为寺。”“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韩愈《谏迎佛骨表》:“既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
【庵】 ①圆形草屋,也作“菴”。刘熙《释名·释宫室》:“草圆屋曰蒲。蒲,敷也。总其上而敷下也。又谓之庵。” ②佛教的小庙宇,一般是尼姑居住的。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游天都》:“扶杖望硃砂庵而登”。
辨 先秦时期,“宗”、“庙”都指祖庙。汉代以后庙也引申为一般供奉神主的地方。如《史记·封禅书》:“于是作渭阳五帝庙”。《搜神记·李寄斩蛇》:“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水经注·巫山·巫峡》:“故为立庙,号朝云焉”。而“宗”在汉代以后则多用来表示“祖宗”、“宗族”等义。概括地说,汉代以后庙是一般的庙宇,奉祀的是“神”;“观”是属于道教的,奉祀的是“仙”;“寺”是属于佛教的,奉祀的是“佛”。
敝寺-敬谦语小词典
敝寺bìsì
谦辞。僧人用来对人称自己所在的寺院。《水浒传》四五回:“和尚道:‘敝寺新造水陆堂,也要来请贤妹随喜,只恐节级见怪。’”《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师徒二人道:‘难得檀越如此信心,实是美事。便请下船,同往敝寺随喜一番。’”又卷三六:“法轮道:‘除了镜子,随分要多少,敝寺也还出得起。’”
棘寺-古文观止词典
棘寺jí sì
【词性】:名词
大理寺的别称。大理寺为掌刑法的最高机关,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故称(1)。《待漏院记》: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大理寺小吏王禹偁作了这篇文章。
净众寺-古文观止词典
净众寺jìng zhòng sì
【词性】:名词
宋时寺院名,又叫万福寺。在今成都市以北(1)。《张益州画像记》: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百姓们互相商议,要求在净众寺留下张公的画像作为纪念。
寺-古文观止词典
寺sì
【词性】:名词
一、寺庙。指僧众供佛的处所(1)。《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然。——寺庙里的和尚叫小童儿拿斧头在乱石间挑选其中的一、二块来敲打,硿硿地响。二、宦官(1)。《桐叶封弟辨》: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假如不幸,成王用桐叶当珪跟宫女和宦官开玩笑,〔周公〕也准备提出来照着办吗?
寺人-古文观止词典
寺人sì rén
【词性】:名词
官名。古代宫中侍御的小臣,相当于后世的宦官(1)。《寺人披见文公》: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寺人披请求进见,晋侯派人责备他,并且推辞不见。
寺人披见文公-古文观止词典
寺人披见文公
【朝代】:僖公二十四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晋文公出亡十九年,使他在政治上得到锻炼,逐渐走向成熟。所以当他夺得君位,晋惠公旧臣谋害他时,能捐弃前嫌,抛却旧怨,接见仇人寺人披,终于使一场灾难化险为夷。寺人披的趋炎附势,危言迫胁;晋文公的宽宏大量,容人纳谏,都有生动记述。
【原文】: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释义】: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待漏:臣子等待时辰上朝。大臣在五更天就要去等待朝见,将军即使在夜里也要披甲征战。山庙里的和尚到了太阳高照的时候却尚未起床,衡量下来,追名逐利还不如图个清闲。意谓与其为名利而辛苦冒险,宁可无名无利图个安闲自在。《韩湘子全传》五:师父,从古来说得好: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我们为着这几分利己,没奈何早起晏眠。《水浒后传》九:尝闻道: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我们今日在此饮酒赏雪,真是天地间的至乐,凭你掀天的富贵,也比不得这般闲散!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济公全传》一三八:人皆被利锁名缰所缠,难怪人说道: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释义】:
和尚可以躲避,寺庙却不能躲避。意谓当事人跑了,与他有关联的人或东西却跑不了,指终究逃不掉,躲不过。《儒林外史》五四:那人道:“你那两个尊官而今也不见面,走到尊寓,只有那房主人董老太出来回,他一个堂客家,我怎好同他七个八个的?”陈木南道:“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你明日到我寓处来。”
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释义】:
歇后语。寺:谐“事”。和尚运送木料造寺庙。比喻闯下了祸。《西游记》八三:太子道:“这是玉旨来拿你,不当小可,我父子只为受了一炷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释义】:
歇后语。原谓寺庙靠近尼姑庵,难免生出是非。比喻处在是非之地,容易招惹嫌疑。《金瓶梅词话》三九:金莲说道:“我听得说,你住的观音寺背后就是玄明观,常言道: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寺破僧丑,也看佛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寺破僧丑,也看佛面
【释义】:
意同“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虽不满意那里的条件或当事人,但也要看某个有身份的主人的情面,给予照顾。《警世通言》二四:姐夫好狠心也。就是寺破僧丑,也看佛面,纵然要去,你也看看玉堂春。
先进寺门一日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先进寺门一日大
【释义】:
指出家作僧尼,先进庙门的比后来的地位高。比喻做事论资排辈。《三遂平妖传》八:他先进寺门一日大,你又是单身,除非别处去。
有了和尚,他还有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了和尚,他还有寺
【释义】:
寺:事的谐音。意谓还有事情,还会有麻烦。《醒世姻缘传》一九:晁住娘子道:“你若不茁茁实实的说与他‘狗揽三堆屎’,有了和尚,他还有寺哩!甚么是看长的人!咱做这枉耽虚名的勾当。”
钟在寺里,声在外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钟在寺里,声在外边
【释义】:
比喻人名声在外。也指事情既已发生,就隐瞒不住,必然会传扬开去。《石点头》八:汪商合该晦气,接口道:“常言钟在寺里,声在外边。又道路上行人口是碑,好歹少不得有人传说,如何禁得人嘴呢。”
⊙钟在寺里,声在外头
《快士传》一:这边董闻夫妇凄凉相对,那边吴泉家里张乐设宴,连日热闹,殊不知钟在寺里,声在外头,人都晓得白珩胸中不济。
白马寺-佛源语词词典
白马寺
寺院名。寺今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为中国佛教建造之最早的寺院,汉明帝时遣使去西域取经,僧使回国时连同白马所驮之经书,住于鸿胪寺。鸿胪寺原为接待宾客之官署,为纪念这次取经,在鸿胪寺原址改建佛教庙宇,并称之为“寺”,又因白马驮经而来,故命名为“白马寺”。此后,中国佛教庙宇多称“寺”。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人,长丈六,项皆日月光明。胡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寺-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寺sì
①近侍,常指宦官。《诗经·大雅·瞻印》:“匪教匪诲,时维妇~。”②古代中央机构称寺。《隋书·百官志中》:“太常、光禄、卫尉……太府,是为九~。”③泛指官署。《后汉书·刘般传》:“官显职闲,而府~宽敞。”④佛教寺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多少楼台烟雨中。”
【寺人】官名,古代宫中供使令的小臣。后世将宦官称为“寺人”。《周礼·天官·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
佛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佛寺fó sì
【释义】:
寺院。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每一县固然都有圣庙即文庙…一般的庶民,是决不去参拜的,要去,则是去佛寺,或者是神庙。”
僧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僧寺sēng sì
【释义】:
佛教寺院。
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寺sì
【释义】:
①衙署;官舍。②佛教庙宇之称。相传汉明帝时,天竺僧摄摩腾、竺法兰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至洛,舍于鸿胪寺。后建白马寺,遂以寺为佛教庙宇之名。③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等宗教活动的场所。如:清真寺。
寺观-现代汉语大词典
寺观sì guàn
【释义】:
佛寺和道观。泛指庙宇。
寺刹-现代汉语大词典
寺刹sì chà
【释义】:
指寺和塔。也指寺院。王鲁彦《听潮的故事》:“我们游览完了寺刹和名胜,觉得海的神秘和伟大不是在短促的时间里领略得尽。”
寺庙-现代汉语大词典
寺庙sì miào
【释义】:
佛寺的通称。阿沛·阿旺晋美《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被摧毁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基本上废除了。”也指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
寺院-现代汉语大词典
寺院sì yuàn
【释义】:
佛寺的总称。孙犁《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徒步走到那里,在寺院听一整夜佛号,她们也跟着念。”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神学院等。韩北屏《非洲夜会》:“最壮观的寺院,当然是嘉鲁因大学。”
少林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少林寺shào lín sì
【释义】:
我国佛教寺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寺,成为禅宗祖庭。唐以后,僧人常习武艺,以少林派拳术著称。寺西有塔林,西北有宋代创建的初祖庵。塔林和初祖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阉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阉寺yān sì
【释义】:
指宦官。严复《救亡决论》:“中国自命有化之国也,奈何肉刑既除,宫闱犹用阉寺?”
清真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清真寺qīng zhēn sì
【释义】:
我国对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礼拜寺的通称。我国著名的礼拜寺有北京市东四清真寺、广州市怀圣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戈尔清真寺、上海市小桃园清真寺等。
尼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尼寺ní sì
【释义】:
尼姑所住的寺院。也借指天主教修女院。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彼之热心,先注于宗教。十一岁得请于父母,入尼寺,以学教理者一年。”
礼拜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礼拜寺lǐ bài sì
【释义】:
即清真寺。
祖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祖寺zǔ sì
【释义】:
佛教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梵辉《隐元禅师和中日两黄檗山的因缘》:“此后,在中日禅僧中即以福建的祖寺称为‘古黄檗’,日本的新寺称为‘新黄檗’。”
监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监寺jiān sì
【释义】:
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
走了和尚走不了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走了和尚走不了寺zǒu le hé shang zǒu bù liǎo sì
【释义】:
见“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现代汉语大词典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pǎo le hé shang pǎo bù liǎo sì
【释义】:
见“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九寺-汉语大词典
九寺
【1】指九卿的官署。{宋}{高承}《事物纪原·会府台司·九寺》:“{漢}以來﹐九卿所治之府﹐謂之九寺﹐{後魏}始有三府﹑九寺之稱﹐然通其名﹐不連官號。其以官名寺﹐自{北齊}始也。”《隋书·百官志中》:“太常﹐光禄﹐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是爲九寺。”《晋书·荀勖传》:“若欲省官﹐私謂九寺可並於尚書﹐蘭臺宜省付三府。”
南禪寺-汉语大词典
南禪寺
【1】在{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西侧。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内无柱,只用两根通长的四椽栿承载着上部屋架。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存已知最古的木构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狮等都是我国{唐}塑中的佳作。1974年进行了维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寺-汉语大词典
南山寺
【1】在{福建省}{漳州市}南。{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建。寺内{大雄宝殿}巍峨庄严。东殿{净业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笋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弥陀佛。寺内还有一只大铜钟,系{元朝}{延祐}年间铸造。又有来自{印度}的《贝叶经》和颁自{清}廷的《全藏经》等珍貴文物。【2】{祐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山}{台怀镇}南三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3】在{广西}{贵县}{南山公园}内。建于{北宋}。{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祐}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削壁,杂树间生,传{南山}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览{贵县}全城风光。
南普陀寺-汉语大词典
南普陀寺
【1】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鲁迅}《坟·写在<坟>后面》:“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
内寺-汉语大词典
内寺
【1】设在宫中的寺院。{宋}{高承}《事物纪原·礼祭郊祀·内寺》:“《僧史略》曰:謂之道場内﹐起於{後魏}﹐得名於{隋}﹐{煬帝}改僧寺曰道場﹐置於宫中﹐故曰内。今{宋朝}{洪福}等殿安佛經聲鍾爲内寺﹐此其初也。{唐代宗}始有其事。”【2】指宦官。{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宣和}以降﹐則士大夫悉歸之内寺之門矣。”
冏寺-汉语大词典
冏寺
【1】指太仆寺。古代官署名。掌舆马及马政。《明史·王家彦传》:“南寺歲徵銀二十二萬﹐北寺五十一萬﹐銀入冏寺而馬政日弛。”
化度寺碑-汉语大词典
化度寺碑
【1】全称“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伯药}撰,{欧阳询}书,{贞观}五年刻。原石{宋}已断缺,{敦煌}石室曾发现{宋}以前拓本。此碑书法醇古,丰腴悦泽,笔力雄浑,法度严整。{清}{翁方纲}对此碑评价極高,认为《化度寺碑》胜于《九成宫碑》,为{欧阳询}著名的代表作品。
仙遊寺-汉语大词典
仙遊寺
【1】寺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南。{隋}代称{仙游宫},为{隋文帝}避暑行宫。{唐宣宗}时改建为寺。以{黑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寺。南寺称{仙游寺},北寺称{中兴寺}。两寺之间有{仙游潭},也叫{五龙潭},为{唐}代诗人聚游之所。{唐}{陈鸿}《长恨歌传》:“{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于{盩厔}。{鴻}與{瑯琊}{王質夫}家於是邑﹐暇日相攜{仙遊}寺﹐話及此事﹐相與感歎……{樂天}因爲《長恨歌》。”{唐}{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诗:“曾于{太白峰}前住﹐數到{仙遊寺}裏來。”
仙峰寺-汉语大词典
仙峰寺
【1】寺名。在{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古名{慈延寺},一名{仙峰禅院}。创建于{明}{万历}间,{清}代曾重修。背负危岩,面{华严峰},林木葱茏,远离尘寰,深邃幽寂,盛夏如秋,有{九老洞}﹑{三皇台}等名胜。
保國寺-汉语大词典
保國寺
【1】在{浙江}{宁波市}{洪塘}北面的{灵山}山岙。建筑依山而起,隐现于层峦迭嶂之间。寺内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虽经历代重修,未失{宋}时原貌,为江南罕见的木构建筑遗物。{保国寺}四周涧流环绕,满山松竹参差掩映,风景秀丽,是江南名胜之一。
保聖寺-汉语大词典
保聖寺
【1】在{江苏}{吴县}{甪直镇}。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唐}至{清}均修建。寺内天王殿为{宋}代遗物,木构虽大部分为{明}代遗物,但还保存{宋}代建筑传统的制作手法。寺内原有十八尊罗汉塑像,相传为{唐}{杨惠之}所作,1927年寺遭大火,现仅存九尊。罗汉形态逼真,形体比例适度,刀法浑厚有力,能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为我国较有代表性的塑像之一。
住寺-汉语大词典
住寺
【1】{汉}时禁卫军中,疲弱而不胜任军事者留驻官署,称为“住寺”。寺为古代官署名。《东观汉记·桓帝纪》:“以京師水旱疫病﹐帑藏空虚﹐虎賁﹑羽林不任事者﹐住寺﹐減半奉。”
佛光寺-汉语大词典
佛光寺
【1】古代著名佛寺之一。在{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配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宋}{邵博}《闻见後录》卷二八:“《唐穆宗實録》:{元和}十五年四月四日﹐{河東}節度使{裴度}奏:{五臺山}{佛光寺}側﹐慶雲現。”
佛寺-汉语大词典
佛寺
【1】寺院。{唐}{白居易}《百花亭》诗:“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晋书·王恭传》:“〔{恭}〕不闲用兵﹐尤信佛道﹐調役百姓﹐修營佛寺﹐務在壯麗﹐士庶怨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每一县固然都有圣庙即文庙……一般的庶民﹐是决不去参拜的﹐要去﹐则是去佛寺﹐或者是神庙。”
修定寺塔-汉语大词典
修定寺塔
【1】{修定寺}在{安阳}县城西北{清凉山}南麓。{修定寺}创建于{北魏},后屡有兴废,今仅存{唐}建方塔。塔之四壁由模制浮雕砖镶嵌而成,上部为垂幛璎珞,其余部分为菱形方格,内有青龙﹑白虎﹑真人﹑武士﹑金刚﹑力士﹑宝象﹑侍女﹑胡人﹑童子﹑天马﹑猛狮等各种图案。制作精细,玲珑剔透,形象生动逼真,是少见的艺术珍品。
僧寺-汉语大词典
僧寺
【1】佛教寺院。{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僧寺》:“{漢明帝}於東都城門外立精舍﹐以處{攝摩騰}{竺法蘭}﹐即{白馬寺}也。{騰}始自{西域}﹐以白馬馱經來﹐初止鴻臚寺﹐遂取寺名﹐剏置{白馬寺}﹐即僧寺之始也。{隋煬帝}改曰道場﹐後復曰寺。”{{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刘勰}自二十三﹑四岁起﹐即寓居在僧寺钻研佛学。”《魏书·儒林传·卢景裕》:“{景裕}寓託僧寺﹐講聽不已。未幾﹐歸本郡。”
興教寺-汉语大词典
興教寺
【1】在{陕西省}{长安县}{杜曲镇}南{少陵原}上﹐寺内有{唐}高僧{玄奘}葬塔。塔高五层﹐作正方形﹐底层有{玄奘}塑像。{唐睿宗}题寺额“興教”﹐故名。附近山水秀丽﹐为游览胜地。
北寺-汉语大词典
北寺
【1】监狱名。《後汉书·陈敬王刘羡传》:“〔{靈帝}〕詔檻車傳送{愔}﹑{遷}詣北寺詔獄。”《南史·王融传》:“{融}被收﹐朋友部曲﹐參問北寺﹐相繼於道。”{清}{吴伟业}《後东皋草堂歌》诗:“白社青山舊居在﹐黄門北寺捕車來。”【2】大理寺的别称。{唐}{苏颋}《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北寺鄰玄闕﹐南城寫翠微。”{唐}{陈子昂}《为陈舍人让官表》:“非有君子瑚璉之材﹐通儒青紫之秀﹐已得評刑北寺﹐執憲南臺。鷞鳩之政無聞﹐驄馬之榮已極。”【3】指寺院位置在北者。{宋}{苏轼}《仙游潭》诗自注:“潭上有寺二。一在潭北﹐循{黑水}而上﹐爲東路﹐至南寺。渡{黑水}西里餘﹐從馬北山﹐爲西路﹐至北寺。”【4】寺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北部。旧名{报恩寺}。寺内有{北寺塔}为游览名胜。
北寺獄-汉语大词典
北寺獄
【1】{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主鞫禁将相大臣。因署在宫省北﹐故名。《後汉书·千乘贞王刘伉传》:“{嘉平}元年﹐遂收{颯}送北寺獄。”{李贤}注:“北寺﹐獄名﹐屬黄門署。”《後汉书·李云传》:“帝得奏震怒﹐下有司逮{雲}……送黄門北寺獄﹐使中常侍{管}{霸}與御史廷尉考之。”
北寺塔-汉语大词典
北寺塔
【1】原名{报恩寺塔}。在{江苏}{苏州市}旧城北部{北寺}内,为{苏州}名胜。相传为{三国}{孙权}之母{吴夫人}建造,现存建筑是{南宋}{绍兴}年间所重修。八面九层,可供登临。是一座高大完美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古塔。
玄寺-汉语大词典
玄寺
【1】道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龍矯首於玄寺﹐泥人鶴立於闕里。”{李善}注:“玄寺﹐道場也。”
亭寺-汉语大词典
亭寺
【1】驿站。寺,办公的官署。《宋书·明帝纪》:“自今凡竊執官仗﹐拒戰邏司﹐或攻剽亭寺﹐及害吏民者﹐凡此諸條﹐悉依舊制。”《後汉书·质帝纪》:“{丹陽}賊{陸宫}等圍城﹐燒亭寺﹐{丹陽}太守{江漢}擊破之。”
卿寺-汉语大词典
卿寺
【1】九卿的官署。《隶释·汉太尉陈球碑》“君諱{球}﹐字{伯真}”{宋}{洪适}释:“{陳}公名{球}﹐{下邳}{淮浦}人﹐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爲三公﹐{靈帝}{光和}二年卒。”《左传·隐公七年》“初﹐{戎}朝于{周}﹐發幣于公卿﹐{凡伯}弗賓”{晋}{杜预}注:“如今計獻﹐詣公府﹑卿寺。”{孔颖达}疏:“自{漢}以來﹐三公所居謂之府﹐九卿所居謂之寺。”{杨伯峻}注:“據《儀禮·聘禮》﹐貴賓於朝君以後﹐又訪問公卿﹐公卿接待之於祖廟﹐復又私相見面﹐兩次皆有財禮。”
刹寺-汉语大词典
刹寺
【1】佛寺。{明}{宋濂}《和林国师孕儿只怯列失思巴藏卜授都纲禅师诰》:“浮圖之教入{中國}者千三百年﹐其徒衆之繁﹐刹寺之廣﹐不設長以統制之﹐則其道不肅﹐其法不嚴。”
城寺-汉语大词典
城寺
【1】官舍。《後汉书·顺帝纪》:“自去年九月以來﹐地百八十震﹐山谷坼裂﹐壞敗城寺﹐殺害民庶。”《隶释·汉高阳令杨著碑》:“頎甫班爵﹐方授銀苻(符)﹐聞母氏疾病﹐孝烝内發﹐醳榮投黻﹐步出城寺。”
塔爾寺-汉语大词典
塔爾寺
【1】我国著名佛寺之一。藏语“公本”,意为“十万佛像”。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东北。为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共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等十余个建筑物组成,雄伟壮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報恩寺-汉语大词典
報恩寺
【1】古寺名。旧址在今{苏州市}。相传本为{三国}{吴}{孙权}母{吴夫人}所建之{通玄寺}。{唐}{开元}中改名{开元寺}。{唐}末毁于兵燹。{後周}{显德}中,{吴越}重建寺,移{唐}{报恩山}({支硎山})之{报恩寺}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南宋}{绍兴}间重建,即现存之{北寺塔}。参阅{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墳寺-汉语大词典
墳寺
【1】古代大臣墓地上的用以祭祀死者的建筑物。{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公既登政路﹐法當得墳寺。”《宋史·徽宗纪二》:“甲寅﹐詔奪{元祐}輔臣墳寺。”
寺-汉语大词典
寺
《集韻》時吏切,去志,禪。【1】近侍。常指阉人。《诗·大雅·瞻卬》:“匪教匪誨﹐時維婦寺。”{毛}传:“寺﹐近也。”{孔颖达}疏:“寺即侍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昭仪尼寺》:“太后臨朝﹐閽寺專寵。”{清}{顾炎武}《日知录·寺》:“三代以上﹐凡言寺者皆奄豎之名。”
寺-汉语大词典
寺
《廣韻》祥吏切,去志,邪。【1】衙署;官舍。《汉书·元帝纪》:“瓌敗{豲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壓殺人衆。”{颜师古}注:“凡府庭所在皆謂之寺。”《文选·左思 <吴都赋>》:“列寺七里﹐俠棟陽路。”{刘逵}注:“府寺相屬﹐俠道七里也。”{李善}注引《风俗通》:“今尚書﹑御史﹑謁者所止皆曰寺。”《左传·隐公七年》“發幣于公卿”{唐}{孔颖达}疏:“自{漢}以來﹐三公所居謂之府﹐九卿所居謂之寺。”{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今九卿自大理﹑太常已下宫署皆名曰寺﹐沿{東漢}之舊也。”【2】佛教庙宇之称。相传{汉明帝}时,{天竺}僧{摄摩腾}﹑{竺法兰}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至{洛},舍于鸿胪寺。后建{白马寺},遂以寺为佛教庙宇之名。{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漢}{明帝}夢金人﹐而{摩騰}﹑{竺法}始以白馬陁經入{中國}﹐{明帝}處之鴻臚寺。後造{白馬寺}居之﹐取鴻臚寺之義。{隋}曰道場﹐{唐}曰寺。本朝則大曰寺﹐次曰院。”【3】指祠堂或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水出{界休縣}之{綿山}﹐北流逕{石洞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宋史·外国传六·高昌》:“復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明史·西域传四·天方》:“有禮拜寺﹐月初生﹐其王及臣民咸拜天﹐號呼稱揚以爲禮。”【4】“[持]”的古字。守持。《两周金文辞大系·邾公牼钟》:“至于萬年﹐分器是寺。”{郭沫若}考释:“寺﹐持也﹐守也。”【5】“[持]”的古字。握持。《石鼓文》:“秀弓寺射。”【6】“[持]”的古字。支持;扶助。{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成法》:“除民之所害﹐而寺民之所宜。”【7】“[恃]”的古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三禁》:“柔不足寺。”
寺廟-汉语大词典
寺廟
【1】指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2】佛寺的通称。{阿沛·阿旺晋美}《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被摧毁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基本上废除了。”《晋书·艺术传·佛图澄》:“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相競出家。”
寺院-汉语大词典
寺院
【1】佛寺的总称。《西游记》第八回:“久聞{金山寺}好個寺院﹐我就往{金山寺}去。”{孙犁}《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徒步走到那里﹐在寺院听一整夜佛号﹐她们也跟着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其地是{曹爽}故宅﹐經始之日﹐於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土可丈許。”【2】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神学院等。{韩北屏}《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最壮观的寺院﹐当然是嘉鲁因大学。”
寺人-汉语大词典
寺人
【1】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周礼·天官·序官》:“寺人﹐王之正内五人。”{郑玄}注:“寺之言侍也。”{贾公彦}疏:“云寺之言侍者﹐欲取親近侍御之義﹐此奄人也。”《左传·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杜预}注:“寺人﹐内奄官{豎貂}也。”自{东汉}始即以称宦官。《新唐书·于志宁传》:“今殿下左右前後皆用寺人﹐輕忽高班﹐陵轢貴仕。”《诗·秦风·车邻》:“未見君子﹐寺人之令。”{郑玄}注:“寺人﹐内小臣也。”《後汉书·宦者传序》:“閽人守中門之禁﹐寺人掌女宫之戒。”{清}{昭槤}《啸亭续录·御前大臣》:“本朝鑒{明}弊政﹐不許寺人干預政事﹐命内務府大臣監之。”
寺觀-汉语大词典
寺觀
【1】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唐}{韩愈}《论佛骨表》:“〔陛下〕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爲僧尼﹑道士﹐又不許創立寺觀。”{清}{陈文述}《粥厂》诗:“城闉路康莊﹐寺觀地平敞。”{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
寺主-汉语大词典
寺主
【1】{宋}{政和}三年,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为名。【2】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东汉}时立{白马寺},有知事之名,{东晋}以后始称寺主。《魏书·释老志》:“重被旨﹐所檢僧尼﹐寺主﹑維那當寺隱審。”《翻译名义集·释氏众名》“摩摩帝”下引《僧史略》:“詳其寺主﹐起乎{東漢}{白馬寺}也。寺既爰處﹐人必主之﹐于時雖無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東晉}以來﹐此職方盛﹐故{梁武}造{光宅寺}﹐召{法雲}爲寺主﹐創立僧制。”《唐六典》卷四:“每寺上坐一人﹐寺主一人﹐都維那一人﹐共綱統衆事。”
寺寢-汉语大词典
寺寢
【1】祠庙的后殿。{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徘徊寺寢﹐遺像在圖;周旋祠宇﹐庭序荒蕪。”
寺洼文化-汉语大词典
寺洼文化
【1】{中国}原始社会晩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故名。主要分布在{甘肃}{临洮}以南至{会川}之间{洮河}两岸一带。以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为基本特征,已出现铜器。年代约当于中原的{周}代,可能是{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寺庵-汉语大词典
寺庵
【1】僧或尼所居的寺庙。{宋}{吴自牧}《梦粱录·恩霈军民》:“更有兩縣置漏澤園一十二所﹐寺庵寄留槥櫝無主者﹐或暴露遺骸﹐俱瘞其中。”
寺户-汉语大词典
寺户
【1】即佛图户。{北魏}时为佛寺服役的民户。
寺卿-汉语大词典
寺卿
【1】九寺大卿的简称。{汉}称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的长官为九寺大卿,以后各朝名称略有不同。亦以泛指显宦。{宋}{王禹偁}《赠卫尉宋卿二十二丈》诗之二:“謫宦歸來髮更斑﹐徊翔猶在寺卿間。”
寺宇-汉语大词典
寺宇
【1】寺院。《宋史·张知白传》:“{知白}九岁﹐其父終{邢州}﹐殯于佛寺。及{契丹}寇{河北}﹐寺宇多頽廢﹐殯不可辨。”{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龙井寺》:“余於{咸豐}元年重九日往遊﹐寺宇全圮﹐殘碑斷碣﹐偃仆荒草間。”《魏书·释老志》:“自有{漢}以後﹐置立壇祠﹐先朝以其至順可歸﹐用立寺宇。”
寺舍-汉语大词典
寺舍
【1】官舍。《後汉书·马援传》:“曉{狄道}長歸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李贤}注:“寺舍﹐官舍也。”《管子·度地》:“官府寺舍及州中當繕治者﹐給卒財足。”【2】僧舍。《旧唐书·辛替否传》:“寺舍不能保其身﹐僧尼不能護婦子﹐取譏萬代﹐見笑四夷。”
寺臣-汉语大词典
寺臣
【1】宦官的别称。《太平广记》卷二一引《仙传拾遗》:“〔{玄宗}〕即詔寺臣{陳忠盛}挈雄黄八十兩﹐往{峨眉}宣賜{思邈}。”
寺署-汉语大词典
寺署
【1】官署。《後汉书·蔡邕传》:“今灾眚之發﹐不于它所﹐遠則門垣﹐近在寺署﹐其爲監戒﹐可謂至切。”{晋}{潘岳}《西征赋》:“街里蕭條﹐邑居散逸﹐營宇寺署﹐肆廛管庫﹐蕞芮於城隅者﹐百不處一。”
寺監-汉语大词典
寺監
【1】古时太常寺﹑光禄寺﹑将作监﹑都水监等寺﹑监两级官署的并称。{宋}{司马光}《论谷宜归一札子》:“其舊日三司所管錢穀財用﹐事有散在五曹及諸寺監者﹐并收歸户部。”
寺丞-汉语大词典
寺丞
【1】官署中的佐吏。{宋}{叶適}《送宋知录》诗:“節相喜材添局務﹐寺丞引類借朝裙。”
寺棘-汉语大词典
寺棘
【1】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法的最高机关,故名。{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縣花聊主管﹐寺棘且羈縻。”自注:“予九年授大理評事﹐知{蘇州}{长洲縣}。”
寺省-汉语大词典
寺省
【1】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清}{褚人穫}《坚瓠四集·太冬烘》:“{成都}{詹}某爲諫官﹐以{安國}嘗建言移寺省﹐上章擊之。”{宋}{范仲淹}《上执政书》:“使寺省之規﹐剥床至足;公卿之嗣﹐懷安敗名。”
寺曹-汉语大词典
寺曹
【1】九卿官署。{唐}{罗隐}《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宫省舊推{皇甫謐}﹐寺曹今得{夏侯嬰}。”
寺刹-汉语大词典
寺刹
【1】指寺和塔。《法苑珠林》卷五三:“{晉}{咸康}中{建安}太守{孟景}欲建刹立寺。於夕﹐聞床头鏗然﹐視得舍利三枚﹐因立寺刹。”【2】指寺院。{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遠近寺刹﹐徙足所到﹐無非同志遊寓所在。”{王鲁彦}《听潮的故事》:“我们游览完了寺刹和名胜﹐觉得海的神秘和伟大不是在短促的时间里领略得尽。”
寺壁-汉语大词典
寺壁
【1】寺庙壁画。{南朝} {齐}{谢赫}《古画品录·第四品》:“〔{蘧道愍}﹑{章繼伯}〕並善寺壁﹐兼长畫扇。”{南朝} {陈}{姚最}《续画品·解蒨》:“全法{章}{蘧}﹐筆力不逮﹐通變巧捷﹐寺壁最長。”
大秦寺-汉语大词典
大秦寺
【1】{唐}代所建景教寺﹐通称{大秦寺}。{宋}{王溥}《唐会要·大秦寺》:“{天寶}四載九月﹐詔曰:{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久行中國。爰初建寺﹐因以爲名﹐將欲示人﹐必修其本。其兩京{波斯寺}宜改爲{大秦寺}。天下諸府郡置者﹐亦準此。”{宋}{苏轼}《南山纪行诗·小序》:“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寶雞}﹑{虢}﹑{郿}﹑{盩厔}四縣。既畢事﹐因朝謁{太平宫}﹐而宿于{南谿}谿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乃歸。”
大昭寺-汉语大词典
大昭寺
【1】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相传{唐}{文成公主}设计建造。殿高四层﹐上覆金顶﹐宏伟壮丽﹐金碧辉煌﹐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寺内供有{文成公主}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带去的觉卧佛像﹐故藏语称为“觉卧康”﹐意为释迦佛殿。藏有七世纪以来历代文物甚多。《唐番会盟碑》在寺院西门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相國寺-汉语大词典
大相國寺
【1】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後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大理寺-汉语大词典
大理寺
【1】掌管刑狱的官署。{秦}{汉}置廷尉﹐掌刑辟。{北齐}设大理寺﹐历代至{清}皆相沿。{明}{清}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的司法案件。参阅《隋书·百官志中》﹑《清通典·职官五》。
天童寺-汉语大词典
天童寺
【1】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在{浙江省}{宁波市}东{天童山}上。{东晋}时建。为{浙}东佛教名寺。寺宇建筑规模宏伟﹐附近峰峦峻拔﹐有瀑布飞泉﹐风景清幽。
奄寺-汉语大词典
奄寺
【1】指宦官。古称阉人﹑寺人﹐后称宦官﹑太监。{章炳麟}《訄书·通法》:“奄寺{周}而有之﹐至{漢}轉盛﹐{江}左{晉}{宋}﹐幾絶而不能瀸盡也。”《明史·陆昆传》:“陛下嗣位以來﹐天下顒然望治。乃未幾﹐寵倖奄寺﹐顛覆典刑。”{清}{叶廷琯}《吹网录·立忠王璵为太子》:“似{肅宗}之得爲太子﹐全賴奄寺一言而成。”
少林寺-汉语大词典
少林寺
【1】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少室山}北麓﹐{後魏}{太和}二十年建。{隋文帝}改名{陟岵}﹐{唐}复名{少林}。寺西有塔林及{唐}{宋}以来的砖石墓塔218座。寺右有面壁石﹐西北有{面壁庵}﹐相传即{达摩}面壁九年处。参阅《清一统志·河南府·寺观》 。参见“少2林拳”。
同泰寺-汉语大词典
同泰寺
【1】寺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南朝}{梁}所建,{梁武帝}曾数度舍身于此。《南史·梁纪中》:“癸巳﹐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唐}{李群玉}《龙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五:“何須{同泰寺}﹐然後始爲奴。”{清}{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蕭條{同泰寺}﹐南枕山之陽。”{清}{赵翼}《梁制观世音像歌》:“{同泰寺}中頻捨身﹐帝王有價可錢贖。”
同文寺-汉语大词典
同文寺
【1】{唐}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新唐书·百官志三》“鴻臚寺”原注:“{龍朔}二年﹐改鴻臚寺曰同文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賓寺。”
山寺-汉语大词典
山寺
【1】山中寺院。{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鍾。”{元}{何中}《南居寺》诗:“峰峰看不足﹐山寺已鳴鐘。”{唐}{韦应物}《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獨忻山寺幽。”
崇聖寺-汉语大词典
崇聖寺
【1】寺名。在{云南省}{大理}西北{点苍山}东麓。寺东有{千寻塔},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层,高69.13米,建于{南诏}{保和}时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实心,十层,高42.19米,建于{五代}。故寺亦称“三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寺-汉语大词典
府寺
【1】泛指高级官员的府邸或官署。{清}{顾炎武}《京阙篇》诗:“山陵東掖近﹐府寺後湖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户﹐争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东观汉记·刘般传》:“時五校尉官顯職閒﹐府寺寬敞﹐輿服光麗。”【2】古代公卿的官舍。《左传·隐公七年》“{戎}朝于{周}﹐發幣于公卿”{杜预}注:“朝而發幣於公卿﹐如今計獻詣公府卿寺。”{唐}{孔颖达}疏:“朝於天子﹐獻國之所﹐亦發陳財幣於公卿之府寺……自{漢}以來﹐三公所居謂之府﹐九卿所居謂之寺。”
官寺-汉语大词典
官寺
【1】官家建的寺庙。{唐}{白居易}《闲吟》诗之一:“官寺行香少﹐僧房寄宿多。”【2】官署;衙门。{清}{顾炎武}《日知录·馆舍》:“{漢}制﹐官寺﹐鄉亭漏敗﹐墻垣阤壞不治者﹐不勝任﹐先自劾。”《汉书·翼奉传》:“地大震于{隴西郡}﹐毁落{太上廟}殿壁木飾﹐壞敗{獂道縣}城廓官寺及民室屋﹐厭殺人衆﹐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元始}二年﹐{平帝}罷{安定}{滹沱苑}以爲{安民縣}﹐起官寺市里。”{元}{萨都剌}《恩荣宴》诗:“銀甕春分官寺酒﹐玉盃香賜御厨羹。”{宋}{邵博}《闻见後录》卷十:“今朝廷之議﹐吏有着新衣乘好車者﹐謂之不清;形容不飾﹐衣裘敝壞者﹐謂之廉潔。至今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輿服﹐朝府大吏﹐或自絜壺飡以入官寺。”
宦寺-汉语大词典
宦寺
【1】即宦官。宦官古称寺人,故云宦寺。{宋}{陆游}《冬日读白集作古风》诗:“{漢}禍始外戚﹐{唐}亂基宦寺。”{清}{方苞}《书<王氏三烈女传>後》:“竊嘗歎自古亂亡之釁﹐不過數端:或以權姦﹐或以女寵﹐或以宦寺。”《新唐书·李石传》:“方是時﹐宦寺氣盛﹐陵暴朝廷。”《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蔡京}〕内結宦寺﹐外連臺諫﹐合黨締交﹐以圖柄任。”
宫寺-汉语大词典
宫寺
【1】皇宫和官署。《晋书·荀晞传》:“自頃宰臣專制﹐委杖佞邪﹐内擅朝威﹐外殘兆庶﹐矯詔專征﹐遂圖不軌﹐縱兵寇掠﹐陵踐宫寺。前司隸校尉{劉暾}﹑御史中丞{温畿}﹑右將軍{杜育}﹐並見攻劫。{廣平}﹑{武安}公主﹐先帝遺體﹐咸被逼辱。”{南朝} {陈}{阮卓}《长安道》诗:“{長安}馳道上﹐鐘鳴宫寺開。”
寒寺-汉语大词典
寒寺
【1】寒天的寺院;寂寥冷落的寺院。{唐}{郑谷}《题无本上人小斋》诗:“寒寺唯應我訪師﹐人稀境静雪銷遲。”{唐}{项斯}《宁州春思》诗:“寒寺稀無雪﹐春風亦有沙。”
寒山寺-汉语大词典
寒山寺
【1】寺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相传{唐}诗僧{寒山子}曾居于此,故名。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宋}{嘉祐}中曾改名{普明禅院}。{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清}{叶廷琯}《寒山寺王郇公书张继诗石刻》:“然則{寒山寺}中﹐舊當有此石刻﹐不知何時失去。”{唐}{韦应物}《寄恒璨》诗:“獨尋秋草徑﹐夜宿{寒山寺}。”
尹寺-汉语大词典
尹寺
【1】指宦官。{唐}{韩愈}《祭马仆射文》:“斥由尹寺﹐適彼{甌}{閩}。”
尼寺-汉语大词典
尼寺
【1】尼姑所住的寺院。{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東晋}{何充}始捨宅安尼﹐此蓋尼寺之起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明懸尼寺}﹐{彭城}{武宣王}{勰}所立也。”【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彼之熱心﹐先注於宗教。十一歲得請於父母﹐入尼寺﹐以學教理者一年。”
孤山寺-汉语大词典
孤山寺
【1】古代{杭州}{西湖}{孤山}上的寺院。{唐}{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永福寺}一名{孤山寺}﹐在{杭州}{錢塘}湖心{孤山}上﹐石壁《法華經》在寺之某所。”{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元}{张可久}《水仙子·访梅孤山》词:“想當年鶴骨松姿。花下{孤山寺}﹐水邊新月兒。”
孤寺-汉语大词典
孤寺
【1】孤立无邻的寺庙。{唐}{张乔}《送人归江南》诗:“島煙孤寺磬﹐江月遠船筝。思苦秋迴日﹐多應吟更清。”{宋}{苏轼}《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诗之二:“過{淮}山漸好﹐松檜亦蒼然;﹐藹藹藏孤寺﹐泠泠出細泉。”
婦寺-汉语大词典
婦寺
【1】宫中的妇女近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古所謂路寢﹐猶今言正廳也。故諸侯將薨﹐必遷於路寢﹐不死於婦人之手﹐非惟不瀆﹐亦以絶婦寺矯命之禍也。”《诗·大雅·瞻卬》:“匪教匪誨﹐時維婦寺。”{毛}传:“寺﹐近也。”{孔颖达}疏:“寺﹐即侍也﹐侍御者必近其傍﹐故以寺爲近。”{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2】指宦官。《金史·宦者传序》:“古之宦者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官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明史·阉党传序》:“凶豎乘其沸潰﹐盜弄太阿﹐黠桀渠憸﹐竄身婦寺。”{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殴驸马》:“吏科{曹于忭}﹐疏劾婦寺恣横已極﹐懇速正典刑。”
瑶光寺-汉语大词典
瑶光寺
【1】{北魏}{世宗}({宣武帝})在{洛阳}所建的尼寺。房舍五百余间,妃嫔贵媛,多出家于此。{永安}三年(公元530年),{秀容}部落首领{尒朱兆}攻入{洛阳},纵兵大掠,时有骑兵数十入寺淫秽。此后颇有讥讪,语曰:“{洛陽}男兒急作髻,{瑶光寺}尼奪作婿。”参阅{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村寺-汉语大词典
村寺
【1】乡村寺庙。{唐}{李咸用}《早行》诗:“發來經幾堠﹐村寺遠鐘聲。”{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會有番僧卓錫村寺﹐見{宗}驚曰:‘君身有邪氣﹐曾何所遇?’”
東寺-汉语大词典
東寺
【1】古代东宫官署率更寺的别称。掌宗族﹑礼乐﹑刑罚及漏刻。{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入東寺而掌壺﹐處南臺而曳履。”
東林寺-汉语大词典
東林寺
【1】寺名。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会昌}三年寺废,{大中}三年复修。{宋}改名{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庐山}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东林寺碑序》。
柏林寺-汉语大词典
柏林寺
【1】古寺名。在{河北省}{赵县}城内。始建于{汉}末。{隋}{唐}年间为{观音院},{金}{元}时期改为{柏林禅院}。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画,相传为{吴道子}真迹。{清}{梁清标}《柏林寺观吴道子画水》诗:“{柏林}畫水已千秋﹐白日縱横滄海流。”【2】{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在{北京}东城区东北角。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题额“萬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我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棘寺-汉语大词典
棘寺
【1】泛指九卿官署。《北齐书·邢邵传》:“美榭高墉嚴壯於外﹐槐宫棘寺顯麗於中。更明古今﹐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經業。”{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棘寺遊《三禮》﹐{蓬山}簉八儒。”【2】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亮}方得離棘寺而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近者{沈長卿}以謗訕被鄉人訟送棘寺。”{唐}{刘长卿}《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銜命﹐{梅仙}已誤身。”
槐宫棘寺-汉语大词典
槐宫棘寺
【1】三公九卿的官署。《北史·邢邵传》:“美榭高墉﹐嚴壯於外;槐宫棘寺﹐顯麗於中。”
水西寺-汉语大词典
水西寺
【1】古寺名。建在{安徽省}{泾县}{水西山},故称。已圮。{唐}{杜牧}《念昔游》诗之三:“{李白}題詩{水西寺}﹐古木回巖樓閣風。”{宋}{林逋}《送思齐上人之宣城》诗:“蕭閑{水西寺}﹐駐錫莫忘歸。”
水寺-汉语大词典
水寺
【1】临水寺庙。{唐}{皎然}《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诗:“{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風悲松柏多。”{唐}{白居易}《晩兴》诗:“立語花堤上﹐行吟水寺前。”
法門寺-汉语大词典
法門寺
【1】佛寺名。在{陕西省}{扶风县}北。相传建于{东汉}末年。{唐}代诸帝多次前往寺内迎取佛骨,至大内供养。1987年5月,在寺内宝塔的地宫中发现4枚佛指舍利及大量珍贵文物。《西游记》第十三回:“却説{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一二日馬不停蹄﹐早至{法門寺}。”
法寺-汉语大词典
法寺
【1】大理寺的别称。泛指掌管刑狱的官署。{唐}{陆贽}《奏请不簿录窦参庄宅状》:“須先鞠犯狀﹐審得實情﹐憲司察寃﹐法寺論罪﹐會府覆奏﹐掖垣參詳﹐如是悉無異詞﹐然後謂之獄成。”{宋}{龚鼎臣}《东原录》:“法官壞法律者三十年矣。向之入法寺者皆外官﹐不爲上位所薦舉﹐無田改官。”《宋史·职官志十二》:“朕每覽法寺奏款﹐外官占田多踰往制。”
法源寺-汉语大词典
法源寺
【1】著名古刹之一。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时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重修,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赐额“法源寺”。参阅《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四·寺观》。
清真寺-汉语大词典
清真寺
【1】我国对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礼拜寺的通称。我国著名的礼拜寺有{北京市}{东四清真寺}﹑{广州市}{怀圣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戈尔清真寺}﹑{上海市}{小桃园清真寺}等。
有髮頭陀寺-汉语大词典
有髮頭陀寺
【1】{宋}时对太学的戏称。因其斋舍简朴﹐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髮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嘉定}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乾淳}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爲靡麗﹐每一會飲﹐黄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朝寺-汉语大词典
朝寺
【1】朝廷的官署。《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二》:“登城望郊甸﹐遊目歷朝寺。”{李善}注引《风俗通》:“今尚書﹑御史所止﹐皆曰寺也。”
炳靈寺石窟-汉语大词典
炳靈寺石窟
【1】{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35公里的{小积石山}中。炳灵为藏语译音,是“十万佛”之意。现存主要窟龛集中在{下寺沟}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佛爷台}﹑{洞沟}﹑{上寺}等处,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画。较完整的窟龛共有195个。遗存的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躯,壁画9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石碑1通,墨书或刻石纪年铭文6处。第169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造像题铭,是目前全国石窟中最早的题记。据文献和洞窟发愿文记载,开窟始于{西秦},{北魏}﹑{北周}﹑{隋}﹑{唐}诸代续有建造。{宋}﹑{西夏}﹑{元}﹑{明}各代,也有修建活动。{明}以后逐渐湮没。
烏寺-汉语大词典
烏寺
【1】指御史台。《宋史·张商英传》:“〔{張商英}〕且移書{蘇軾}求入臺﹐其廋詞有‘老僧欲住烏寺﹐呵佛駡祖’之語。”
煙寺-汉语大词典
煙寺
【1】烟雾缭绕的寺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宋}{陆游}《晚行舍北》诗:“東村隔煙寺﹐杳杳送鐘聲。”
營寺-汉语大词典
營寺
【1】指文武官署。《後汉书·董卓传》:“{長安}遭{赤眉}之亂﹐宫室營寺焚滅無餘。”
禁寺-汉语大词典
禁寺
【1】犹省寺。公卿官署,如中书省﹑门下省﹑太常寺﹑鸿胪寺等。{唐}{杨巨源}《送定法师归蜀》诗:“鳳城初日照{紅樓}﹐禁寺公卿識{惠休}。”{宋}{曾巩}《治之难》:“{東漢}之末﹐{李固}﹑{陳蕃}﹑{杜喬}相{漢}﹐{李膺}﹑{范滂}之徒布據﹐禁寺光大矣﹐天下仰而待治也。”
慈恩寺-汉语大词典
慈恩寺
【1】{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宋}时已毁,仅存{雁塔}({大雁塔})。今寺为近代新建,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治}({高宗})为太子时,就{隋}{无漏寺}旧址为母{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恩寺}。{唐}{玄奘}自{印度}学佛归国,曾往此从事佛经翻译工作达八年之久,并倡议在寺旁建{雁塔},用以收藏从{印度}带回的经像。寺在全盛时有十馀院,室一千八百九十七,僧三百人。自{神龙}始,进士登科,皇帝均赐宴{曲江}上,题名{雁塔}。{雁塔}今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寺》。
懸空寺-汉语大词典
懸空寺
【1】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建在{北岳}{恒山}下{金龙口}西崖峭壁上。始建于{北魏}晩期,全寺有殿宇楼阁四十间,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寺内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像八十馀尊,古人题咏镌刻于壁间。
懷聖寺-汉语大词典
懷聖寺
【1】{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相传始建于{唐}代,以教徒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而得名。寺内有一古塔,系{唐}代所建,故又称光塔寺。殿宇均后代重建。寺在今{广州市}{光塔路}。
祐國寺塔-汉语大词典
祐國寺塔
【1】{北宋}时建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塔底直径10.24米,高57.34米,全部用砖砌成,壁内外用铁色琉璃砖包砌,故又称铁塔,是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祖寺-汉语大词典
祖寺
【1】佛教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梵辉}《隐元禅师和中日两黄檗山的因缘》:“此后﹐在{中}{日}禅僧中即以{福建}的祖寺称为‘古黄檗’﹐{日本}的新寺称为‘新黄檗’。”{唐}{常达}《山居八咏》之一:“身閒依祖寺﹐志僻性多慵﹐少室遺真旨﹐層樓起暮鐘。”
祠寺-汉语大词典
祠寺
【1】祠堂,寺庙。《新唐书·常衮传》:“今軍旅未寧﹐王畿户口十不一在﹐而諸祠寺寫經造像﹐焚幣埋玉﹐所以賞賚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歲巨萬計。陛下若以易芻粟﹐減貧民之賦﹐天下之福豈有量哉!”
禪寺-汉语大词典
禪寺
【1】佛寺。{清}{顾炎武}《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肅步投禪寺﹐焚香展御容。”
禮拜寺-汉语大词典
禮拜寺
【1】即清真寺。详“清真寺”。
甘露寺-汉语大词典
甘露寺
【1】在{陕西省}{华县}东南{少华峰}之西。{唐}{郑谷}有《少华山甘露寺》诗。【2】寺名。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相传{三国}{吴}{甘露}年间建。{唐}{李德裕}加以增辟。{唐}{卢肇}有《题甘露寺》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会昌废壁》:“{唐}{李德裕}鎮{浙}西日﹐於{潤州}建功德佛宇曰{甘露寺}。當{會昌}棄毁之際﹐奏請獨存。因盡取管内廢寺中名賢畫壁置之{甘露}。”
破山寺-汉语大词典
破山寺
【1】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興福寺”。 {唐}{常建}有《破山寺後禅院》诗。{清}{吴伟业}《海虞孙孝维三十赠言》诗之四:“輕舟掠過{破山寺}﹐横笛邀來{大石仙}。”
省寺-汉语大词典
省寺
【1】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適洪吉州》诗:“高歌卿相宅﹐文翰飛省寺。”《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朝廷闢西苑﹐廣御池﹐而尚書無廳事﹐郎曹無本局﹐九寺﹑三監寓天街之兩廊﹐禮部試士或就{武成王廟}﹐是豈太平之制度邪!望别修省寺﹐用列職官。”{唐}{元稹}《告赠皇祖祖妣文》:“始兵部賜第於{靖安里}﹐下及{天寳}﹐五世其居﹐冕昪駢比﹐羅列省寺。”
相國寺-汉语大词典
相國寺
【1】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建国寺},{北齐}{天保}六年建。{唐}{睿宗}时改名{相国寺}。{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唐}{房僚}《石幢記》曰:{相國寺}肇自{中宗}叶夢﹐始置於兹。{宋敏求}《東京記》曰:本{北齊}{大建國寺}﹐後廢。{唐}爲{鄭審}宅﹐因病捨爲{招提坊}。{神龍}二年﹐僧{惠雲}建爲寺。{延和}元年﹐{睿宗}以舊封{相王}﹐因改爲{相國寺}。《宋朝會要》曰:{至道}中﹐{太宗}御題額易曰{大相國寺}。”
番寺-汉语大词典
番寺
【1】喇嘛教的寺庙。《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各番寺喇嘛﹐設僧綱十九人﹐僧正三人。”
監寺-汉语大词典
監寺
【1】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唐}{黄滔}《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師生于{建中}二年辛酉﹐齠齓即穎悟﹐異於諸童﹐九歲投{玉澗寺}監寺{神皎}出家。”《水浒传》第四回:“{真長老}便唤首座﹑維那﹐商議剃度這人;分付監寺﹑都寺﹐安排齋食。”《西湖佳话·南屏醉迹》:“監寺見長老發性﹐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2】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唐}{常衮}《授薛伯高少府少监制》:“昔{楊洪}﹑{公孫賀}﹐皆以儒術居于少府﹑國朝監寺之列﹐亦稱通顯﹐貳于其長﹐所任匪輕。”
白馬寺-汉语大词典
白馬寺
【1】佛寺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建﹐为佛教在{中国}最早的寺院。{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佛教入中國之始。”《初学记》卷二三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漢明帝}於城門外立精舍﹐以處{摩騰}焉﹐即{白馬寺}是也。”
知寺-汉语大词典
知寺
【1】寺院中职事僧的一种职称。《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這{大相國寺}裏知寺廝認﹐留苦行在此間打化香油錢。”
百塔寺-汉语大词典
百塔寺
【1】寺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金石萃编·唐道安禅师塔记》{王昶}跋:“{信行禪師塔}﹐在{長安縣}{百塔寺}﹐寺在城南五十里許。《陝西通志》:‘{百塔寺}本{唐}僧{信行}塔院。{大曆}二年間﹐慕{信行}者皆窆於{信行塔}之左右﹐故名{百塔}。’”
百寺-汉语大词典
百寺
【1】各官署。《晋书·礼志上》:“歲旦常設葦茭桃梗﹐磔雞於宫及百寺之門﹐以禳惡氣。”
聖友寺-汉语大词典
聖友寺
【1】{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在{福建}{泉州}。据现存阿拉伯文石刻记载﹐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年。该寺包括寺院﹑望月台﹑祝圣亭﹑大门﹑奉天坛(礼拜堂)等石结构建筑和木塔。也称清净寺﹑麒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佛寺-汉语大词典
卧佛寺
【1】寺院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先后更名{昭孝}﹑{洪庆}﹑{寿安}﹑{永安}等。{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元}代铜卧佛﹐俗称{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北京}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竹寺-汉语大词典
竹寺
【1】竹林中的寺院。{唐}{李嘉祐}《送王正字山寺读书》诗:“山階閒聽法﹐竹寺獨看書。”{唐}{李洞}《赋得送贾岛谪长江》:“筇攜過竹寺﹐琴典在山村。”{唐}{李洞}《对棋》诗:“雨點匳中漬﹐燈花局上吹﹐秋濤寒竹寺﹐此與{謝公}知。”
蕭帝寺-汉语大词典
蕭帝寺
【1】萧寺。{前蜀}{韦庄}《江上题所居》诗:“落日亂蟬蕭帝寺﹐碧雲歸鳥{謝}家山。”
蕭寺-汉语大词典
蕭寺
【1】{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 令{蕭子雲}飛白大書‘蕭’字, 至今一‘蕭’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遠}{張于旦}﹐性疎狂不覊﹐讀書蕭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蕭寺中。”{唐}{李贺}《马》诗之十九:“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走了和尚走不了寺-汉语大词典
走了和尚走不了寺
【1】见“走了和尚走不了廟”。
觀寺-汉语大词典
觀寺
【1】寺观。{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星灯》:“初八日傳爲諸星下界﹐燃燈爲祭……觀寺釋道亦將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記注﹐於是夕受香儀。”
野寺-汉语大词典
野寺
【1】野外庙宇。{清}{张锡祚}《谒韦刺史祠》诗:“道心棲野寺﹐詩思冷秋塘。”{唐}{韦应物}《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诗:“野寺望山雪﹐空齋對竹牀。”{宋}{苏轼}《游杭州山》诗:“山平村塢迷﹐野寺鐘相答。”
鄉寺-汉语大词典
鄉寺
【1】指乡学。{清}{朱彝尊}《雷琴篇送张佥事衡视学浙江》:“吾聞進賢蒙上賞﹐他年鄉寺看廻翔。”【2】乡村寺庙。{唐}{元稹}《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遥城傳漏箭﹐鄉寺響風鈴。”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汉语大词典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1】见“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邨寺-汉语大词典
邨寺
【1】乡村寺庙。{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韋蘇州}詩……至其過處﹐大似邨寺高僧﹐時有野態。”
邸寺-汉语大词典
邸寺
【1】邸舍与寺院。{南朝} {宋}{刘义恭}《登景阳楼》诗:“邸寺送暉曜﹐槐柳自成行。”
都寺-汉语大词典
都寺
【1】寺院中统管总务的执事僧。《水浒传》第六回:“首座便道:‘師兄!你不省得。你新來掛搭﹐又不曾有功勞﹐如何便做得都寺。’”【2】太常寺的别称。{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崔潞府}{日知}﹐歷職中外﹐恨不居八座。及爲太常﹐於都寺廳事後起一樓﹐正與尚書省相望﹐人謂之{崔公}{望省樓}。”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汉语大词典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1】谓纵然一时躲避,但终究不能根本脱身。《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個料理。”
遺寺-汉语大词典
遺寺
【1】废旧的佛寺。{唐}{司空曙}《闲居寄苗发》诗:“{支公}有遺寺﹐重與{謝安}過。”{宋}{王安石}《重登宝公塔》诗之一:“遺寺有門非輦路﹐改池無鉢但僧瓢。”
貂寺-汉语大词典
貂寺
【1】太监的别称。因太监的帽子以貂尾为饰,故称。寺,寺人。《宋史·赵景纬传》:“願陛下捐内帑以絶壅利之謗;出嬪嬙以節用度之奢。弄權之貂寺素爲天下之所共惡者﹐屏之絶之;毒民之恩澤侯嘗爲百姓之所憤者﹐黜之棄之。”
詳刑寺-汉语大词典
詳刑寺
【1】官署名。即大理寺。{唐}{龙朔}二年改称。《新唐书·百官志三》:“{龍朔}二年﹐〔大理寺〕改曰詳刑寺。”
講寺-汉语大词典
講寺
【1】特指区别于禅寺和律寺的“教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爲僧之派有三:曰禪﹐曰教﹐曰律。今之講寺﹐即{宋}之教寺也。”【2】佛教语。指讲经说法的寺院。《魏书·释老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姦淫之徒﹐得容假托﹐講寺之中﹐致有凶黨。”
護國寺-汉语大词典
護國寺
【1】{北京}旧寺庙名。{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东西庙》:“西廟曰{護國寺}﹐在皇城西北{定府大街}正西……謹按《日下舊聞考》:{護國寺}{元}曰{崇國寺}﹐{明}曰{大隆善護國寺}﹐今只曰{護國寺}﹐乃{元}丞相{脱克脱}之故宅。”
青龍寺-汉语大词典
青龍寺
【1】古寺名。是{中国}{唐}代密宗的根本道场﹐{日本}真实宗的发源地。初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本名{灵感寺}。{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青龙寺}。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铁炉庙村}北高地上。{宋}{张礼}《游城南记》:“{樂遊}之南﹐{曲江}之北﹐{新昌坊}有{青龍寺}。北枕高原﹐前對{南山}﹐爲登眺之絶勝﹐{賈島}所謂‘行坐見{南山}’﹐是也。”{元}{范康}《竹叶舟》楔子:“我想起來那{終南山}{青龍寺}﹐有個{惠安}長老﹐他與小生同鄉﹐甚是交好。”{唐}{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丹鳳樓當後﹐{青龍寺}在前。”
静安寺-汉语大词典
静安寺
【1】在{上海市}内。原名“沪渎重玄寺”。相传{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始建﹐在{吴淞江}滨﹐{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静安寺}﹐{嘉定}九年(1216年)移今址。{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又到{静安寺}前看那涌泉﹐用石欄圍住。”
雲巖寺-汉语大词典
雲巖寺
【1】寺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又称{虎丘山寺}。今尚存{五代}所建{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雲巖寺}﹐在{長洲}西北九里{虎丘山}﹐即{晉}{東亭}{獻穆公}{王珣}及其弟{珉}之宅。”
雲寺-汉语大词典
雲寺
【1】指高山上的寺院。{宋}{杨万里}《又和见喜病间》:“雲寺{耶溪}招布襪﹐斜風細雨欠簔衣。”{唐}{司空曙}《赠庾侍御》诗:“雪過雲寺宿﹐酒向竹園期。”{唐}{孟郊}《擢第後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郎》诗:“雲寺勢動摇﹐山鐘韻嘘吸。”
霞嶼寺-汉语大词典
霞嶼寺
【1】寺名。在{浙江省}{鄞县}。{元}{袁士元}《高钱探子章及禅寂心源不值》诗:“{霞嶼寺}連寒水遠﹐{月波樓}鏁暮雲開。”《明一统志·宁波府·山川》:“{霞嶼山}在府城東四十里{東錢湖}中﹐山上有{霞嶼寺}。”
靈隱寺-汉语大词典
靈隱寺
【1】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爲仙靈之所隱”,因建寺名“靈隱”。{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明}{清}誚譲v﹑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當下郡王鈞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靈隱寺}齋僧﹐可打點供食齊備。’”{唐}{孟棨}《本事诗·征异》:“{宋考工}以事累貶黜﹐後放還﹐至{江}南﹐遊{靈隱寺}。夜月極明﹐長廊吟行。”{清}{陈维崧}《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對眠{靈隱寺}﹐春帆競掠{雷峰塔}。”
靈寺-汉语大词典
靈寺
【1】对寺院的敬称。{南朝} {宋}{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太宗戾止﹐座衆龍集﹐聿來胥宇﹐靈寺奚立。”{北魏}{高允}《鹿苑赋》:“詢芻蕘以補闕﹐盡敬恭于靈寺。”{唐}{王勃}《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偉哉靈寺﹐壯矣全模﹐窮高極麗﹐遠覽長圖。”
靈巖寺-汉语大词典
靈巖寺
【1】在{江苏省}{吴县}{灵岩山}。寺址原为{春秋}时{吴王}{夫差}{馆娃宫}遗址。为{中国}佛教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吴}有{館娃宫}。今{靈巖寺}即其地也。”【2】在{浙江}{乐清}{雁荡山}{灵岩峰}。{宋}{太平兴国}中建。{马君武}《游雁荡》诗之二:“夜入{靈巖寺}﹐初更月上時。莊嚴僧拜石﹐静默叟聽詩。”
隆興寺-汉语大词典
隆興寺
【1】寺名。俗称{正定大佛寺}。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创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原名{龙藏寺}。{宋}时重建后改{龙兴寺}。{清}{康熙}年间改今名。寺内{大悲阁}高33米。阁中高达22米的铜制大悲菩萨像铸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为{中国}古代铸铜艺术的杰作。寺内保存的{隋}代《龙藏寺碑》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寺-汉语大词典
金山寺
【1】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东晋}时创建。为国内佛教禅宗名寺。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金山寺}即指此。{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則你那脩道的{玉清菴}﹐索强如題筆的{金山寺}。”《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唬死了{許仙}﹐草還陽﹐救活了兒夫﹐這才許下{金山寺}裏還香願。”{清}{陈维崧}《蝶恋花·五月词仍用前韵》词之五:“憶看{京江}江萬里﹐爛若銀盤倒插{金山寺}。”
開元寺-汉语大词典
開元寺
【1】寺名。在{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唐}{垂拱}二年。【2】寺名。{唐玄宗}{开元}年间,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号为名。著名的有{陕西}{凤翔}{开元寺},寺内有{吴道子}﹑{王维}画。《清一统志·陕西凤翔府二》:“{開元寺}在{鳳翔縣}城内北街﹐{唐}{開元}元年建﹐寺内亦有{吴道子}畫佛像﹐東閣有{王維}畫墨竹。”
香山寺-汉语大词典
香山寺
【1】寺名。(1)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龙门山}上,{後魏}时建。(2){北京市}西郊{香山}上,古有{香山寺}。参见“[香山]”。
閹寺-汉语大词典
閹寺
【1】指宦官。《後汉书·党锢传序》:“主荒政謬﹐國命委於閹寺。”《新唐书·郭子仪传》:“臣願陛下斥素餐﹐去宂食﹐抑閹寺﹐任直臣。”{严复}《救亡决论》:“{中國}自命有化之國也﹐奈何肉刑既除﹐宫闈猶用閹寺?”
閽寺-汉语大词典
閽寺
【1】阍人和寺人。古代宫中掌管门禁的官。《易·说卦》:“爲果蓏﹐爲閽寺。”{李鼎祚}集解引{宋衷}曰:“閽人主門﹐寺人主巷﹐艮爲止﹐此職皆掌禁止者也。”《礼记·内则》:“深宫固門﹐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郑玄}注:“閽﹐掌守中門之禁也;寺﹐掌内人之禁令也。”【2】指宦官。{汉}{班固}《西都赋》:“虎賁贅衣﹐閹尹閽寺﹐陛戟百重﹐各有攸司。”{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古謂之閽寺﹐即今之中使也。”《明史·邹智传》:“又聞{高皇帝}制﹐閽寺惟給掃除﹐不及以政。”【3】豪贵之家的守门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無禮。或以主君寢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爲耻。”
香積寺-汉语大词典
香積寺
【1】{中国}著名佛教古刹。(1)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唐}{永隆}二年建,{宋}{太平兴国}三年改为{开利寺}。{唐}{王维}《过香积寺》诗:“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赵殿成}笺注:“《陝西通志》:{香積寺}在{長安縣}{神禾原}上。”(2)在今{四川省}{绵阳市}境内。{唐}{杜甫}有m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閣迥添愁。”(3)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宋}{苏轼}有《游博罗香积寺》诗,其诗引曰:“寺去縣七里,三山犬牙,夾道皆美田,麥禾甚茂。”
騶寺-汉语大词典
騶寺
【1】骑从侍役。《南史·齐衡阳公谌传》:“左丞{沈昭略}奏:‘凡有鹵簿官﹐共乘不得兼列騶寺。’”《晋书·舆服志》:“革帶古之鞶帶﹐謂之鞶革﹐文武衆官牧守丞令下及騶寺皆服之。”
黄門北寺-汉语大词典
黄門北寺
【1】“黄門北寺獄”的省称。{清}{吴伟业}《後东皋草堂歌》:“{白社}{青山}舊居在﹐黄門北寺捕車來。”
黄門北寺獄-汉语大词典
黄門北寺獄
【1】{後汉}狱名。《後汉书·党锢传·李膺》:“帝愈怒﹐遂下{膺}等於黄門北寺獄。”后以“黄門北寺獄”为冤狱的泛指。{清}{钱谦益}《丁卯十月书事》诗之四:“黄門北寺獄頻仍﹐録牒刊章取次徵。”{清}{唐孙华}《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黄門北寺獄﹐沉寃塞穹蒼。”
鴻臚寺-汉语大词典
鴻臚寺
【1】官署名。《隋书·百官志中》:“鴻臚寺﹐掌蕃客朝會﹐吉凶弔祭﹐統典客﹑典寺﹑司儀等署令﹑丞。”《清史稿·职官志二》:“{順治}元年﹐設鴻臚寺﹐置{滿}{漢}卿各一人。”《金瓶梅》第七十回:“不如你今日先往鴻臚寺報了名﹐明日早朝謝了恩﹐直到那日堂上官引奏畢﹐領劄付起身就是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