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尉)是什么意思
长鸣都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长鸣都尉cháng míng dū wèi
【释义】:
雄鸡拟人之称。雄鸡长鸣,似纠纠武夫,故戏称“都尉”(古代的一种武官),宋·陶谷《清异录·兽》:“武宗为颖王时,邸圆蕃禽兽之可人者,以备十玩,绘十玩图,于今传诵:九皋处士,鹤;玄素先生,白鹇;长鸣都尉,鸡。”
藏锋都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藏锋都尉cáng fēng dū weì
【释义】:
笔的拟人之称。以其笔锋多藏于笔套内,故云。唐·薛涛《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润色先生,指墨。
邓尉-古文观止词典
邓尉dèng wèi
【词性】:名词
山名。在吴县(今属江苏)西南。汉朝邓尉在这里隐居,故名(1)。《吴山图记》: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其中最高的山:是穹窿、阳山、邓尉、西脊和铜井。
都尉-古文观止词典
都尉dū wèi
【词性】:名词
古代武官名(1)。《吊古战场文》:都尉新降。——都尉新近投降了敌人。
太尉-古文观止词典
太尉tài wèi
【词性】:名词
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事首脑。这里用跟枢密使官职相当的旧称,“太尉”,称韩琦(4)。《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太尉执事:我生平喜欢做文章。《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太尉凭着雄才大略,成为天下第一流大臣。《上枢密韩太尉书》: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见太尉也。——对于人,我看到了欧阳公,但还认为没有见到太尉〔是一件憾事〕。
尉-古文观止词典
尉wèi
【词性】:名词
官名。多为武官。秦以后朝廷设太尉,郡设都尉,县设县尉(4)。《柳子厚墓志铭》: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从蓝田县尉升任监察御史。《送杨寘序》: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到后来靠了上代的功勋,才到剑浦去做县尉。《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大儿子迈要往饶州德兴县就任县尉。
卫尉-古文观止词典
卫尉wèi wèi
【词性】:名词
官名。西汉时掌管宫门的警卫,统领宫廷屯卫兵(1)。《光武帝临淄劳耿弇》: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高帝告诫卫尉郦商,不能听任他去复仇。
县尉-古文观止词典
县尉xiàn wèi
【词性】:名词
掌一县治安的官员(1)。《驳复仇议》: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死。
宣尉-古文观止词典
宣尉xuān wèi
【词性】:名词
官署名称。宣尉司的略称。明代在贵州苗族地区设置宣尉司(1)。《象祠记》: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宣尉司姓安的一位官员,根据那些苗人的要求,重新修建了他的祠堂。
上枢密韩太尉书-古文观止词典
上枢密韩太尉书
【说明】:
本文是作者写给太尉韩琦的信。作信时方十九岁,与其兄苏轼共中进士,风华正茂。写信给韩,旨在抒发对韩的敬仰之情,表示向韩求教的热忱。但它却从作文养气谈起,再谈游览名山大川,晋见欧阳修等,文末方点出写信本意来。文章感情充沛,议论风生,酣畅而有奇气,表现了苏辙年轻时的胸襟抱负。文中的养气说,虽未超越前人,但“气可以养而致”却是独到的有所发展的见解,能注意到客观阅历的重要,从现实生活中“养气”,无疑是正确的途径。
【原文】: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党太尉吃匾食--学人照样儿行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党太尉吃匾食--学人照样儿行事
【释义】:
歇后语。党太尉:宋初武将党进,粗鲁冒失,遗笑当朝,以至于“土俗谓人粗率兀突,有党太尉之呼。”□见明·张存绅《雅俗稽言》。匾食:即扁食。北方人称饺子为扁食。党太尉粗手粗脚,即便不会吃饺子,也会学人照样吃。比喻学人照样行事。《金瓶梅词话》四一:妇人道:“我知道,他和我两个殴业。党太尉吃匾食,他也学人照样儿行事,欺负我。”
尉-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尉wèi
①官名。多为武官。《陈涉世家》:“~剑挺,广起,夺而杀~。”特指县尉。县令的副职。苏轼《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②同“慰”。安慰。《后汉书·杨震传》:“以~下民之劳。”
上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尉shàng wèi
【释义】:
尉级军官衔。低于大尉或少校,高于中尉。
中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尉zhōng wèi
【释义】:
尉级军官衔。低于上尉,高于少尉。
准尉-现代汉语大词典
准尉zhǔn wèi
【释义】:
军衔的一种。有些国家将其列为最低级军官衔,也有国家列为最高一级士兵衔。另一些国家专授予预备役军官。
都尉-现代汉语大词典
都尉dū wèi
【释义】:
我国古代武官名。战国时为比将军略低的官职。西汉时为郡的军事长官。清代为三四品的武散官。
尉1-现代汉语大词典
尉1wèi
【释义】:
①古代官名。春秋时有军尉、舆尉,秦汉以后有太尉、廷尉、都尉、县尉,又有卫尉、校尉等,皆简称尉,多为武职。②现代实行军衔制国家所采用的军衔名称。在“士”之上,“校”之下。如:上尉。③姓。
尉官-现代汉语大词典
尉官wèi guān
【释义】:
尉级军官的统称。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陆、海、空军军官分将、校、尉三级。尉又分若干级,各国有所不同。
尉2-现代汉语大词典
尉2yù
【释义】:
姓。
尉迟-现代汉语大词典
尉迟yù chí
【释义】:
复姓。
大尉-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尉dà wèi
【释义】:
军衔。某些国家尉官的最高一级。
少尉-现代汉语大词典
少尉shào wèi
【释义】:
军衔。尉官的一级,低于中尉。
上尉-汉语大词典
上尉
【1】军衔;尉官的一级,在中尉之上。
丞尉-汉语大词典
丞尉
【1】县丞﹑县尉的合称。《商君书·境内》:“夫勞爵﹐其縣過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勞爵﹐罷其縣四尉﹐訾由丞尉。”{高亨}注:“縣令﹑長﹐皆{秦}官。皆有丞尉。此丞尉指縣丞縣尉﹐比四尉爵位高。”《汉书·贾谊传》:“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唐}{韩愈}《送区册序》:“{陽山}﹐天下之窮處也……縣郭無居民﹐官無丞尉。”
中尉-汉语大词典
中尉
【1】军衔的一级。低于上尉﹑高于少尉的下级军官。{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他的姓名叫做{卢国忠}﹐在退伍以前是中尉排长。”【2】官名。{战国}时{赵}置,负责选任官吏。{秦}{汉}时为武职,掌管京师治安。{汉武帝}时更名执金吾,{汉}诸王国皆置中尉。{唐}后期为宦官领禁兵的专职。
仙尉-汉语大词典
仙尉
亦作“[僊尉]”【1】{汉}{梅福}的美称。{梅}字{子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梅福传》。{前蜀}{韦庄}《南昌晩眺》诗:“{南昌}城郭枕江煙,{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緑遮僊尉宅,落霞紅襯賈人船。”僊,一本作“仙”。后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唐}{李白}《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仙尉{趙}家玉﹐英風凌四豪。”{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縣尉曰仙尉﹐蓋用{梅福}尉{南昌}故事……或稱縣尉﹐則慊然爲慢我﹐是皆習俗使然。”{清}{金农}《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梅福}﹐同爲上日吟。”
兵尉-汉语大词典
兵尉
【1】古代的军职。在裨将下。《尉缭子·兵教上》:“伯長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將。”
元邱校尉-汉语大词典
元邱校尉
【1】狐的别称。{宋}{叶廷珪}《海录碎事·狐》:“元邱校尉﹐狐也。”
玄丘校尉-汉语大词典
玄丘校尉
【1】狐的别名。{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玄丘校尉﹐狐也。”
副尉-汉语大词典
副尉
【1】{汉}代西域副校尉的简称。{南朝} {梁}{任昉}《丞相长沙宣武王碑》:“都護之威既弛﹐副尉之策已謝。”【2】{清}代武官名。隶属于守卫京师的提督九门步军统领。有翼尉﹑协尉﹑副尉﹑负责守卫﹑巡警﹑扫除等职。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3】{唐}代设武散官,如旅威﹑致果﹑翊麾﹑宣节﹑御侮﹑仁勇﹑陪戎等副尉之类,官阶在六品以下。{宋}{元}沿用此制,但官阶最低。参阅《通典·职官二二》。
廷尉平-汉语大词典
廷尉平
亦作“[廷評]”亦作“[廷尉評]”亦作“[廷平]”【1】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医@般仍以“廷評”称之。{晋}{潘岳}《闲居赋》序:“逮事{世祖武皇帝}﹐爲{河陽}﹑{懷}令﹐尚書郎﹐廷尉平。”《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聽﹐雖不置廷平﹐獄將自正。”《北史·元顺传》:“時三公曹令史{朱暉}素事録尚書{高陽王}{雍}﹐{雍}欲以爲廷尉評﹐頻煩託{順}﹐{順}不爲用。”{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評近要津﹐節制收英髦。”{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評日下握靈蛇﹐書記眠時吐綵鳳。”
廷尉-汉语大词典
廷尉
【1】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汉}初因之,秩中二千石。{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复称廷尉。{东汉}以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又称廷尉卿。{北齐}至{明}{清}皆称大理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历代职官表》卷二“大理寺”。
廷尉評-汉语大词典
廷尉評
【1】见“廷尉平”。
差尉-汉语大词典
差尉
【1】{太平天囯}低级军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命差尉數人﹐在於來路口插本軍大旗一條。”
壘尉-汉语大词典
壘尉
【1】警卫垒壁的武官。《後汉书·光武帝纪上》:“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以爲壘尉。”{巨無霸}一作{巨毋霸}﹐为{王莽}招募的猛士。
尉-汉语大词典
尉
《廣韻》於胃切,去未,影。《廣韻》紆物切,入物,影。【1】古代官名。{春秋}时有军尉﹑舆尉,{秦}{汉}以后有太尉﹑廷尉﹑都尉﹑县尉,又有卫尉﹑校尉等,皆简称尉,多为武职。《左传·闵公二年》:“{羊舌}大夫爲尉。”{杜预}注:“尉﹐軍尉。”《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爲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爲稱。”《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郡尉﹐{秦}官。掌佐守典式職甲卒。”【2】指担任尉官。{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李鬱林}{佩}﹐{政和}初出官。尉{芮}{城}時﹐因公事過{河鎮}。”【3】古代里一级的长官亦称尉。《管子·立政》:“分州以爲十里﹐里爲之尉。”【4】现代实行军衔制国家所采用的军衔名称。在“士”之上,“校”之下。参见“[尉官]”。【5】“[慰]”的古字。安抚;慰问。《汉书·韩安国传》:“且縱單于不可得﹐{恢}所部擊﹐猶頗可得﹐以尉士大夫心。”{颜师古}注:“尉安之字正如此﹐其後流俗乃加‘心’耳。”《後汉书·杨赐传》:“宜惟{夏禹}卑宫﹐{太宗}露臺之意﹐以尉下民之勞。”{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老弟東來殊寂寞﹐故人留飲尉酸寒。”【6】通“[罻]”。小网。《荀子·礼论》:“無無絲歶縷翣﹐其以象菲帷幬尉也。”{杨倞}注:“尉﹐讀爲罻。罻﹐網也。”【7】通“[蔚]”。茂盛;盛大。参见“[尉茂]”。
尉悦-汉语大词典
尉悦
【1】欣慰。《新唐书·王凝传》:“州有冶賦羡銀﹐常摧直以優吏奉。{凝}不取﹐則以市馬﹐故無横擾﹐人皆尉悦。”
尉解-汉语大词典
尉解
【1】安慰宽解。{宋}{洪迈}《夷坚丁志·孙五哥》:“〔{孫愈}〕遇侄{革}於道﹐邀同舟﹐問之曰:‘……我比日厭厭﹐不聊賴﹐腸皆掣痛如寸截﹐必以此死。’{革}宛轉尉解。”【2】古{新罗国}人称襦(短衣)为“尉解”。《梁书·诸夷传·新罗》:“其冠曰遺子禮﹐襦曰尉解﹐袴曰柯半﹐靴曰洗。”
尉佗-汉语大词典
尉佗
亦作“[尉他]”【1】即{赵佗}。{佗}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称。《三国志·吴志·士燮传》:“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不足逾也。”《三国志·吴志·陆瑁传》:“昔{尉佗}叛逆﹐僭號稱帝。”《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司马贞}索隐:“尉﹐官也;{他}﹐名也。”{清}{戴名世}《书许荣事》:“既不爲逐鹿之謀﹐又不爲{尉佗}之計。”
尉官-汉语大词典
尉官
【1】尉级军官的统称。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陆﹑海﹑空军军官分将﹑校﹑尉三级。尉又分若干级﹐各国有所不同。
尉藉-汉语大词典
尉藉
【1】慰劳﹐抚慰。《後汉书·窦融传》:“帝復遣{席封}賜{融}﹑{友}書﹐所以尉藉之甚備。”《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所以尉藉之甚厚。”{胡三省}注:“尉﹐與慰同。尉﹐安也。藉﹐薦也。”
尉他-汉语大词典
尉他
【1】见“尉佗”。
尉律-汉语大词典
尉律
【1】{汉}律令为廷尉所掌管﹐故称“尉律”。{宋}{晁补之}《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雲陽}八體又瓜剖﹐至使{漢}童訛尉律。”《说文·叙》:“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爲吏。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爲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段玉裁}注:“謂{漢}廷尉所守律令也。”
尉納-汉语大词典
尉納
【1】安抚结纳。《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年》:“會詔以{布}为左將軍﹐{操}復遺{布}手書﹐深加尉納。”
尉魚-汉语大词典
尉魚
【1】鲔的别名。《诗·卫风·硕人》“鱣鮪發發”{孔颖达}疏引{三国}{吴}{陆玑}云:“〔鮪〕今{東萊}{遼東}人謂之尉魚﹐或謂之仲明。{仲明}者﹐{樂浪}尉也﹐溺死海中﹐化爲此魚。”
尉候-汉语大词典
尉候
【1】古代守边的都尉与伺敌的斥候。{汉}{扬雄}《解嘲》:“今大{漢}左{東海}﹐右{渠搜}﹐前{番禺}﹐後{椒塗}﹐東南一尉﹐西北一候。”{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尉候於西東﹐合車書於南北。”【2】借指边境。《北史·隋纪上》:“七德既敷﹐九歌已洽﹐尉候無警﹐遐邇肅清。”
尉史-汉语大词典
尉史
【1】{汉}代郡尉之属官。《史记·匈奴列传》:“是時{鴈門}尉史行徼﹐見寇﹐葆此亭。”{司马贞}索隐引{如淳}曰:“律﹐近塞郡皆置尉﹐百里一人﹐士史﹑尉史各二人也。”
尉勞-汉语大词典
尉勞
【1】慰劳。《新唐书·韦仁寿传》:“詔檢校{南寧州}都督﹐寄治{越雟}﹐詔歲一按行尉勞。”
尉安-汉语大词典
尉安
【1】安抚。尉﹐“慰”的古字。《汉书·循吏传·龚遂》:“{遂}乃開倉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新唐书·李石传》:“至今誅索不已﹐臣恐緣以生變﹐請下詔尉安之。”
尉茂-汉语大词典
尉茂
【1】茂盛。尉﹐通“蔚”。{宋}{郭彖}《睽车志》卷六:“上有銀杏樹﹐大數圍﹐枝幹尉茂﹐覆地甚廣。”
尉承-汉语大词典
尉承
【1】安慰侍奉。《後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朕無則哲之明﹐致簡统失序﹐罔以尉承大姬﹐增懷永嘆。”
尉氏-汉语大词典
尉氏
【1】古代掌刑狱之官﹐即司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若棄{書}之力而思{黶}之罪﹐臣﹐戮餘也﹐將歸死於尉氏﹐不敢還矣。”《汉书·地理志上》“{尉氏}”{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古獄官曰尉氏。”【2】县名。《汉书·地理志上》:“{陳留郡}……{封丘}﹑{長羅}﹑{尉氏}。”{颜师古}注:“{臣瓚}曰:‘{鄭}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爲邑。’{鄭}大夫{尉氏}亦以掌獄之官故爲族耳。{應}説是也。”
尉薦-汉语大词典
尉薦
【1】慰藉。{唐}{元稹}《赵真长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等》:“皆以文學政事得參公選﹐觀其列狀﹐尉薦甚勤﹐人各有知。”{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其遇外族亡命﹐常尉薦拊循之﹐以爲己子。”《汉书·赵广汉传》:“{廣漢}爲二千石﹐以和顔接士﹐其尉薦待遇吏﹐殷勤甚备。”{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尉亦薦藉也。”
尉律學-汉语大词典
尉律學
【1】有关尉律的学问。《魏书·江式传》:“{漢}興﹐有尉律學﹐復教以籀書﹐又習八體﹐試之課最﹐以爲尚書史。吏民上書﹐省字不正﹐輙舉劾焉。”
尉廨-汉语大词典
尉廨
【1】县尉的官署。《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除{洛陽}北部尉”{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餘枚。”
尉-汉语大词典
尉
《廣韻》紆物切,入物,影。【1】姓。{战国}时有{尉缭}。
尉-汉语大词典
尉
《廣韻》紆物切,入物,影。《廣韻》於胃切,去未,影。【1】烫熨。《说文·火部》:“以尉申繒也。”{徐灏}笺:“置火於銅斗﹐從上按下以申繒﹐謂之尉﹐所以使其平也。”{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牡痔》:“燔小隋石﹐淬醯中以尉。”【2】指熨斗。《广韵·去未》引《风俗通》:“火斗曰尉。”
尉遲杯-汉语大词典
尉遲杯
【1】词牌名。双调﹐有一〇四字﹑一〇五字﹑一〇六字三体﹐又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首见{柳永}《乐章集》﹐平韵首见{晁补之}《琴趣外篇》。{明}{杨慎}《词品·词名多取诗句》:“{尉遲敬德}飲酒﹐必用大杯﹐故以名曲。”
尉遲-汉语大词典
尉遲
【1】古代{于阗}王姓。和阗语via’(梵语vijaya﹐vijita)音译。【2】复姓。{唐}有{尉迟敬德}。见两《唐书》本传。
尉斗-汉语大词典
尉斗
【1】熨斗。《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穆}使{渾}奉尉斗於{堅}。”{胡三省}注:“尉斗﹐今之熨斗。”
大尉遲-汉语大词典
大尉遲
【1】称{隋}代画家{尉迟跋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尉迟跋质》:“{尉遲跋質}……善畫外國及佛像。當時擅名﹐今謂之‘大尉遲’。”
大尉-汉语大词典
大尉
【1】军衔。某些国家尉官的最高一级。
太尉-汉语大词典
太尉
【1】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历代亦多曾沿置﹐但渐变为加官﹐无实权。至{宋徽宗}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元}以后废。
太尉足-汉语大词典
太尉足
【1】{宋}{李宪}用事﹐士大夫皆奴事之。{彭孙}气凌公卿﹐然尝为{宪}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諂不太甚乎!”见{宋}{苏轼}《仇池笔记·太尉足香》。后遂用为阿谀的典实。{明}{李东阳}《誉树行》:“那得君王樹﹐不及太尉足。”
小尉遲-汉语大词典
小尉遲
【1】称{唐}代画家{尉迟乙僧}。{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尉迟乙僧》:“{尉遲乙僧}﹐{于闐國}人﹐父{跋質那}……善畫外國及佛像。時人以{跋質那}爲‘大尉遲’﹐{乙僧}爲‘小尉遲’。”
少尉-汉语大词典
少尉
【1】军衔。尉官的一级﹐低于中尉。
國尉-汉语大词典
國尉
【1】{战国}{秦}武官名。《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二年》:“{秦王}以{白起}爲國尉。”{胡三省}注:“{戰國}之時﹐有國尉﹐有都尉。{應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宫悉以爲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起}遷爲國尉。”{张守节}正义:“言太尉。”《商君书·境内》:“其攻城圍邑也﹐國司空訾其城廣厚之數﹐國尉分地﹐以徒校分積尺而攻之。”
山頭廷尉-汉语大词典
山頭廷尉
【1】{东晋}将军{苏峻}不听朝廷征召,疑{庾亮}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 遣使讽谕之。{峻}曰:“臺下云我欲反,豈得活耶?我寧山頭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頭!”乃作乱。后以“山頭廷尉”指不听征召之人。{清}{钱谦益}《济上逢嘉禾项仲展》诗:“相逢無後問乘車﹐執手潸然涕淚初﹐{劒}外官人君若此﹐山頭廷尉我何如?”{明}{夏完淳}《大哀赋》:“賜金罌則執政爲貴人之牢﹐望山頭則廷尉皆君子之吝。”
守尉-汉语大词典
守尉
【1】郡守和郡尉。《汉书·高帝纪下》:“{趙}相{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請誅守尉。”{颜师古}注:“守者﹐郡守;尉者﹐郡尉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李斯}曰:‘……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宣尉-汉语大词典
宣尉
【1】宣慰使的省称。《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楊公}寫畢﹐文不加點﹐送與{薛宣尉}看。{薛宣尉}把這文章番復細看﹐又見寫得好﹐不住口稱贊。”
宣尉司-汉语大词典
宣尉司
【1】即宣慰司。亦借称宣慰使。《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這裏地方與{馬龍}連接﹐{馬龍}有個{薛宣尉司}﹐他是{唐}朝{薛仁貴}之後﹐其富敵國。”
妄尉-汉语大词典
妄尉
【1】《汉书·李广传》:“{廣}與望氣{王朔}語云:‘自{漢}擊{匈奴},{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廣}不爲後人,然終無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妄猶凡也。”后以“妄尉”称才能平庸的低级军官。{元}{王旭}《杂诗》之二:“長身索米侏儒飽﹐飛將無功妄尉侯。”
材官校尉-汉语大词典
材官校尉
【1】主工匠﹑土木之事的校尉。《晋书·职官志》:“少府﹐統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準﹑奚官等令﹐左校坊﹑{鄴}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
東南一尉, 西北一候-汉语大词典
東南一尉, 西北一候
【1】谓设官镇守南北边疆。尉﹑候,武官名。《汉书·扬雄传下》:“今大{漢}左{東海}﹐右{渠搜}﹐前{番禺}﹐後{陶塗}。東南一尉﹐西北一候。”{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會稽}東部都尉也。{敦煌}﹑{玉門關}候也。”{北周}{庾信}《贺平邺都表》:“當今{鹿臺}已散﹐離宫已遣﹐兵藏武庫﹐馬入{華山}……政須東南一尉﹐立於{比景}之南;西北一候﹐置於{交河}之北。”
校尉-汉语大词典
校尉
【1】军职名。据《史记》,{秦}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项羽本纪》载:{项梁}“部署{吴中}豪傑爲校尉﹑候﹑司馬。”又《张耳陈馀列传》载:{陈胜}“以{張耳}﹑{陳餘}爲左右校尉。”{汉}代始建为常职,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隋}{唐}以后迄{清}为武散官之号,地位逐渐降低。{明}{清}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其地位尤低。参阅《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校尉廚-汉语大词典
校尉廚
【1】《晋书·阮籍传》:“{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爲步兵校尉。”后因以“校尉廚”代指美酒。{宋}{周必大}《戊子岁除以粣代酒送邦衡邦衡有诗见戏仍送牛尾狸次韵》:“先生豈比{習池}徒﹐薄醖仍慚校尉廚。”
梅尉-汉语大词典
梅尉
【1】对县尉的美称。{梅福}曾为{南昌}尉,故称。{唐}{李端}《送赵给事侄尉丹阳》诗:“遥知拜慶後﹐梅尉稱仙才。”【2】泛称地方官。{唐}{孟郊}《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诗:“梅尉吟{楚}聲﹐竹風爲淒清。深虚冰在性﹐高潔雲入情。”
樞密太尉-汉语大词典
樞密太尉
【1】枢密使的别称。{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二:“五十年前有通右府書﹐稱樞密太尉﹐蓋舊制文臣爲樞密使﹐皆帶檢校太尉。”
戊己校尉-汉语大词典
戊己校尉
【1】{汉}代官名。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颜师古}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無常居﹐故取戊己爲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鎮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處{西域}之中撫諸國也。”《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發戊己校尉{西域}諸國兵至{康居}﹐誅滅{郅支單于}。”亦省称“[戊己]”。《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晉氏}平{吴}以後﹐少獲寧息﹐徒置戊己之官﹐諸國亦未賓從也。”{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車師}舊國﹐俯枕前廷;戊己遺墟﹐斜連後壁。”
油蒸校尉-汉语大词典
油蒸校尉
【1】对鳝鱼的戏谑称呼。{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水族·鳝》:“鱔似鰌而長﹐無鱗有涎﹐黄色﹐俗呼黄鱔。一作鱓﹐一作。{梁}{韋琳}以鱔爲粽熬將軍﹐又曰油蒸校尉﹐又曰臛州刺史。”{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後梁}{韋琳}﹐京兆人……涉獵有才藻﹐嘗爲表以譏刺時人。其詞曰:‘臣言:伏見除書﹐以臣爲粽熬將軍﹑油蒸校尉﹑臞州刺史﹐脯腊如故。’”按﹐{韦琳}﹐一作{王琳}。见《太平广记》卷二四六引{王琳}文。
摸金校尉-汉语大词典
摸金校尉
【1】{曹操}所设官职,专司掘坟挖金。《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郞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李周翰}注:“言{操}置發丘中郞,摸金校尉之官,所過皆破壞冢墓,以取金寶,而露其骸骨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宋}{嚴有翼}詆{東坡}詩:‘誤以葱爲韭,以{長桑君}爲{倉公},以摸金校尉爲摸金郞中。’”亦省作“[摸金]”。后亦泛指发墓盗金者。{清}{钱谦益}《闻母邹太君七十序》:“高臺傾矣﹐曲池平矣﹐華堂便房﹐牛溲馬矢平填其中﹐而高墳大闕﹐摸金發丘交臂其間矣。”{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陳琳}之檄{豫州}﹐壯有骨鯁﹐雖姦閹■養﹐章密太甚;發邱摸金﹐誣過其虐﹐然抗辭書釁﹐皦然露骨矣。”
旗尉-汉语大词典
旗尉
亦作“[旂尉]”【1】旗军的尉官。{清}{褚人穫}《坚瓠八集·击旗始末》:“旗尉勢若虎狼﹐自内持械﹐揮衆凌辱諸生。”《明史·李标传》:“邊情危急﹐遣旂尉偵探。”
户尉-汉语大词典
户尉
【1】门神。道教称门神左者为门丞,右者为户尉。{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小聖乃{蔡}氏門中門神是也﹐此一位乃户尉之神。”《西游记》第十回:“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只落得千年稱户尉﹐萬古作門神。”参阅{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十二月令》﹑{清}{翟灏}《通俗编·鬼神》。
感尉-汉语大词典
感尉
【1】见“感慰”。
將尉-汉语大词典
將尉
【1】古代统领屯戍士卒的武官。《史记·陈涉世家》:“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司马贞}索隐:“官也。《漢舊儀》‘大縣二人﹐其尉將屯九百人’﹐故云將尉也。”
神仙尉-汉语大词典
神仙尉
【1】{汉}{梅福}曾补任{南昌}县尉,后去官归里。屡上书讥刺外戚{王凤}专权,终不纳。{王莽}专政时弃家出走,不知所终。相传已成仙。见《汉书·梅福传》。后诗文中因以“神仙尉”作为县尉的美称。{唐}{岑参}《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诗:“神仙吏姓{梅}﹐人吏待君來。”{唐}{陈子昂}《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诗:“聞道神仙尉﹐懷德遂爲鄰。”亦作“[神仙吏]”。
甘盤校尉-汉语大词典
甘盤校尉
【1】乌贼的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水族·乌鲗》:“《水族加恩簿》:‘甘盤校尉﹐吐墨自衛﹐宜授噀墨將軍。’按:謂烏賊也。”
石太尉-汉语大词典
石太尉
【1】见“石尉”。
石尉-汉语大词典
石尉
【1】即{晋}代豪富{石崇}。因{崇}曾任南蛮校尉,故称。{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身嬌阿那﹐非關{石尉}之{珠}({緑珠})。”俗亦讹作“石太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杜子春}倚藉着上祖資業……且又生性豪俠﹐要學那{石太尉}的奢華﹐{孟嘗君}的氣概。”《红楼梦》第六四回:“瓦礫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嬌嬈?”
畿尉-汉语大词典
畿尉
【1】指畿县的县尉。《新唐书·李峤传》:“二十擢進士第﹐始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時畿尉名文章者﹐{駱賓王}﹑{劉光業}﹐{嶠}最少﹐與等夷。”{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議者戲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爲佛道﹐入評事爲仙道……入縣令爲畜生道﹐入判司爲餓鬼道。’”《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亦在打翻數内﹐一齊繩穿索縛﹐等至天明﹐解進{京兆}尹衙門。{王鉷}發下畿尉推問……這畿尉品級雖卑﹐却是個刑名官兒﹐凡捕到盜賊﹐俱屬鞠訊。上司刑獄﹐悉委推勘。”
竟尉-汉语大词典
竟尉
【1】古代边境武官。竟﹐通“境”。《汉书·王莽传中》:“緣邊又置竟尉﹐以男爲之。”
簿尉-汉语大词典
簿尉
【1】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夫地方之治﹐皆起于民﹐而縣令之下﹐僅一二簿尉雜流﹐未嘗托以民治。”{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王沐}﹐{王涯}之再從弟也。家于{江}南﹐老且窮。以{涯}作相﹐騎驢至京師。三十日始得見{涯}﹐所望不過一簿尉耳。”{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脱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清}{袁枚}《随园随笔·无轻杖人》:“然《元稹傳》{浙西}觀察杖{安吉}令{孫澥}﹐數日死。則簿尉以上﹐亦未嘗不受杖也。”
縣尉-汉语大词典
縣尉
【1】官名。{秦}{汉}县令﹑县长下置尉,掌一县治安。历代因之。{元}于县尉外,兼置典史。{明}废尉,留典史,掌尉事,后因称典史为“縣尉”。《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文書行到{臨安縣}來﹐知縣差縣尉協同緝捕使臣﹐限時限日的擒拿﹐不在話下。”《商君书·境内》:“故爵爲大夫﹐爵吏而爲縣尉﹐則賜虜六﹐加五千六百。”{宋}{洪迈}《夷坚三志巳·王东卿鬼》:“一小胥云:‘頃歲有{福州}{王上舍}﹐曾來謁{顔知縣}﹑{徐縣尉}。’”《元典章新集·吏部·职官》:“據吏部呈議得縣尉巡檢﹐近年以來爲{漢}人﹐不能閑習弓馬。”
赤牛中尉-汉语大词典
赤牛中尉
【1】{北魏}{王仲景}的别号。《魏书·王子推传》:“{昴}弟{仲景}﹐性嚴峭。{莊帝}時﹐兼御史中尉﹐京師肅然。每向臺﹐恒駕赤牛﹐時人號‘赤牛中尉’。”
赤尉-汉语大词典
赤尉
【1】指京师所治县的县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陵压》:“{嚴安之}﹑{崔譚}俱爲赤尉﹐力行猛政。”{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地理》:“{唐}有赤尉﹐謂畿縣尉也。”{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勿嫌法官未登朝﹐猶勝赤尉長趨尹。”
軍尉-汉语大词典
軍尉
【1】{春秋}时{晋国}设置的军官名。《左传·成公十八年》:“卿無共御﹐立軍尉以攝之。”《国语·晋语七》:“公使{祁午}爲軍尉。”
較尉-汉语大词典
較尉
【1】校尉。军职名。{明}{陈子龙}《寄献石斋先生》诗:“虎鬚較尉紅錦裘﹐峨舸大艑下{江州}。”
輿尉-汉语大词典
輿尉
【1】{春秋}时代的武官名, 主持征役。《左传·襄公三十年》:“以爲{絳}縣師﹐而廢其輿尉。”{孔颖达}疏引{服虔}曰:“輿尉﹐軍尉﹐主發衆使民。”《国语·晋语七》:“〔公〕知{鐸遏寇}之恭敬而信彊也﹐使爲輿尉。”{韦昭}注:“輿尉﹐上軍尉。”《孔子家语·弟子行》:“其爲輿尉也﹐信而好直其功。”
醉尉-汉语大词典
醉尉
【1】《史记·李将军列传》:“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后常用“醉尉”作势利小人的代名词。{唐}{杜甫}《南极》诗:“亂離多醉尉﹐愁殺{李將軍}。”{明}{何景明}《昔游篇》:“一朝謝病逢醉尉﹐{灞亭}不識故將軍。”《梁书·何敬容传》:“{會稽}{謝郁}致書戒之曰:‘草萊之人﹐聞諸道路﹐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門﹐醉尉將不敢呵﹐灰然不無其漸﹐甚休﹐甚休!’”{清}{吴兆骞}《过恭顺侯吴公寓斋奉赠》诗:“年侵漸覺豪游少﹐官罷方知醉尉多。”
里尉-汉语大词典
里尉
【1】古时乡里小吏。《管子·立政》:“分州以爲十里﹐里爲之尉……審閭閈﹐慎筦鍵﹐筦藏於里尉。”
邑尉-汉语大词典
邑尉
【1】县尉。职掌一县治安,位在县令之下。{唐}{岑参}《题永乐韦少府厅壁》诗:“故人是邑尉﹐過客駐征軒。”
都尉-汉语大词典
都尉
【1】官名。{清}代三﹑四品武职之阶官亦以都尉为称号。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文献通考·职官十三》。【2】复姓。{汉}有{都尉朝}。见《汉书·孔安国传》。【3】官名。{唐}代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皆勋官。【4】官名。{汉景帝}时改{秦}之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武帝}又置关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职中有水衡都尉;执行临时职务的有搜粟都尉﹑协律都尉等,亦{武帝}所设。【5】官名。{战国}时始置。{秦}灭六国,遂以其地为郡,置郡守﹑丞﹑尉。尉典兵,是比将军略低的武官。
郵亭醉尉-汉语大词典
郵亭醉尉
【1】《史记·李将军列传》:“{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后因以“郵亭醉尉”为官吏干涉夜游者的典故。{清}{赵翼}《白云庵遇故总兵华珠将赴军效用》诗:“部曲偏裨多已貴﹐郵亭醉尉漫相凌。”{清}{陈维崧}《满江红·将发梁溪酒後与吴园次》词:“只郵亭醉尉夜偏多﹐休輕獵。”
鄧尉-汉语大词典
鄧尉
【1】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汉}有{邓尉}曾隐居于此,故名。以产梅著称。{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谿}﹐皆産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爰於公暇先訪名刹{寒山寺}﹐近而{虎邱}﹑{山塘}﹑{石湖}﹑{黄天蕩}諸名區﹐遠而{靈巖}{採香徑}﹑{天平}{白雲泉}﹑{司徒廟}古柏﹑{鄧尉}梅花﹐一一均攬其勝。”{清}{赵翼}《树海歌》:“{鄧尉}香雪{黄山}雲﹐猶以海名巧相借。”
巡尉-汉语大词典
巡尉
【1】官名。负责巡捕盗贼的县尉。《元典章·户部八·盐课》:“責令巡尉﹑捕盗等官﹐每月一次﹐點名撫治。”{宋}{叶適}《故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赵公墓铭》:“公始至﹐以策授巡尉﹐悉捕滅。”《金史·食货志四》:“巡尉弓兵非與鹽司相約﹐則不得擅入人家。”
青巾校尉-汉语大词典
青巾校尉
【1】{东汉}职官名。{光武}{建武}三年初置青巾左校尉官﹐十五年改青巾校尉为越骑校尉。见《後汉书·光武帝纪下》。后诗文中亦用以泛指武职官员。{唐}{韩翃}《送刘将军》诗:“青巾校尉遥相許﹐墨矟將軍莫大誇。”
長鳴都尉-汉语大词典
長鳴都尉
【1】鸡的别名。{宋}{陶穀}《清异录·兽》:“{武宗}({唐武宗})爲{潁王}時﹐邸園蕃禽獸之可人者﹐以備十玩﹐繪十玩圖﹐于今傳播:九臯處士--鶴﹐玄素先生--白鷼﹐{長鳴都尉}--鷄。”
霸陵醉尉-汉语大词典
霸陵醉尉
【1】《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廣}〕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爲{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L與俱﹐至軍而斬之。”后遂以“霸陵醉尉”事为失官以后受人侵辱之典。{宋}{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一:“月黑林間逢縞袂﹐{霸陵}醉尉誤誰何?”{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霸陵}醉尉﹐侵辱可知;{東陵}故侯﹐生平已矣。”{倪璠}注:“傷{明徹}困辱於{周}﹐不能復爲{陳}用也。”
門尉-汉语大词典
門尉
【1】守门的官吏。《墨子·号令》:“門尉晝三閲之。”{汉}{刘向}《说苑·尊贤》:“{宗衞}相{齊}﹐遇逐﹐罷歸舍﹐召門尉{田饒}等二十有七人而問焉。”《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芒侯}{耏跖}〕以門尉前元年初起{碭}﹐至{霸上}﹐爲{定武君}。”【2】即门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癡鬼〕遠遠隨至娶者家﹐爲門尉所阻﹐稽顙哀﹐乃得入。”
香尉-汉语大词典
香尉
【1】时人对{汉}{雍仲子}的戏称。{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漢}{雍仲子}進{南海}香物﹐拜爲{涪陽}尉﹐時謂之{香尉}。{日南}有千畝林﹐名香出其中。”
鸞手校尉-汉语大词典
鸞手校尉
【1】{五代}时称{吴越国}专画相貌的画工。{唐}{冯贽}《云仙杂记·鸾手校尉》:“{錢鏐}鎮{吴越}﹐尊賢渴士﹐使名畫工二三十人在{江}﹐號鸞手校尉﹐伺北方士子流移來者﹐咸寫貌以聞﹐擇清俊福厚者用之。”
龍禁尉-汉语大词典
龍禁尉
【1】皇帝禁中侍卫。《红楼梦》第十三回:“{戴權}道:‘事倒凑巧﹐正有個美缺:如今三百名龍禁尉缺了兩員……既是咱們的孩子要捐﹐快寫個履歷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