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大鼓)是什么意思
大鼓←→小鼓-反义词词典
大鼓←→小鼓dàgǔ-xiǎogǔ
【词性】:名
大鼓:大型号的鼓。
小鼓:小型号的鼓。
【例】 幽王为烽燧大鼓。(西汉·司马迁:《史记·周纪》) 〔梁〕孝王筑睢阳城,方十二里,造倡声,以小鼓为节,筑者下杵和之。(南朝·梁·沈约:《宋书·乐志一》)
东北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北大鼓dōng běi dà gǔ
【释义】:
即辽宁大鼓。
乐亭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乐亭大鼓lè tíng dà gǔ
【释义】:
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清中叶起源于乐亭县(今属河北省)。表演者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另一人以三弦伴奏,以唱为主,有时插入说白。后来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分成两派:一派以唐山农村为中心,也叫唐山大鼓,有说有唱,小段、长篇并重,一派流行于北京、天津,也叫铁板大鼓,只唱不说,专演短篇。
京东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京东大鼓jīng dōng dà gǔ
【释义】:
大鼓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天津一带,流行于华北部分地区。表演时演唱者一手击铜板,一手击鼓,只唱不说,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打琴等。
京音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京音大鼓jīng yīn dà gǔ
【释义】:
即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京韵大鼓jīng yùn dà gǔ
【释义】:
也称京音大鼓。曲艺的一种。清末由木板大鼓和子弟书合流后发展形成,流行北方各地。
大锣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锣大鼓dà luó dà gǔ
【释义】:
比喻大肆宣扬。邹韬奋《萍踪忆语》:“我们一方面看着有些人替罗斯福‘复兴计划’大锣大鼓地吹着,一方面再看看所谓‘御用工会’的潜势力,应该更得到一个有价值的教训吧。”
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鼓dà gǔ
【释义】:
①打击乐器。(1)大型鼓类的俗称。常指我国民间吹打乐、锣鼓乐、秧歌和戏曲音乐中使用的大堂鼓。鼓框四周有铜环,平悬于鼓架。(2)军乐队及管弦乐队中的大军鼓。发音低沉宏大。②大鼓书的简称。
大鼓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鼓书dà gǔ shū
【释义】:
曲艺的一种。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奉天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奉天大鼓fèng tiān dà gǔ
【释义】:
即辽宁大鼓。
山东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东大鼓shān dōng dà gǔ
【释义】:
也叫犁铧大鼓、梨花大鼓。大鼓的一种。起源于山东农村。表演时,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乐器最初除书鼓外,另用两片农具犁铧的碎片击拍,后改用铁片或铜片,并用三弦、四弦伴奏。
湖北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湖北大鼓hú běi dà gǔ
【释义】:
曲艺的一种。清代咸丰年间由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的大鼓传入湖北省发展而成,流行于武汉市和鄂东一带。
辽宁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辽宁大鼓liáo níng dà gǔ
【释义】:
也称东北大鼓。旧称奉天大鼓。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东北各地。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的曲调。由一人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多种流派:奉天调流行于沈阳、辽阳;南城调流行于营口、海城;西城调流行于北镇、黑山;还有东城调、北城调。传统曲目有《忆真妃》、《响马传》、《蝴蝶杯》、《宝玉探病》、《孟姜女寻夫》等。
梨花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梨花大鼓lí huā dà gǔ
【释义】:
曲艺的一种。也叫山东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梨花”为“犁铧”之音变,农民以犁铧碎片击拍伴唱。清末进入济南等城市,犁铧碎片改为两枚铜片或铁片。演唱时除书鼓外,另有三弦、四胡伴奏。曲调也有所变化。
梅花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梅花大鼓méi huā dà gǔ
【释义】:
曲艺的一种。清末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一带。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孙犁《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犁铧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犁铧大鼓lí huá dà gǔ
【释义】:
即山东大鼓。
铁片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铁片大鼓tiě piàn dà gǔ
【释义】:
曲艺大鼓的一种。表演者左手打铁绰板(月牙形的铁片),右手打鼓。也叫铁板大鼓。
铁板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铁板大鼓tiě bǎn dà gǔ
【释义】:
见“铁片大鼓”。
西河大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西河大鼓xī hé dà gǔ
【释义】:
曲艺的一种。起源于河北大清河、子牙河流域。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西北的部分地区。清道光年间在木板大鼓、弦子书基础上发展形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一人演唱,自击鼓板。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曲调淳朴爽朗,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
京韻大鼓-汉语大词典
京韻大鼓
亦称“[京音大鼓]”【1】曲艺的一种。{清}末由木板大鼓和子弟书合流后发展形成,流行北方各地。
京音大鼓-汉语大词典
京音大鼓
【1】见“京韻大鼓”。
大鑼大鼓-汉语大词典
大鑼大鼓
【1】比喻大肆宣扬。{邹韬奋}《萍踪忆语》八:“我们一方面看着有些人替{罗斯福}‘复兴计划’大锣大鼓地吹着﹐一方面再看看所谓‘御用工会’的潜势力﹐应该更得到一个有价值的教训吧。”{沙汀}《淘金记》十六:“大锣大鼓闹了这么一场﹐怕要多少出一点血﹐才搁得平呀!”
大鼓書-汉语大词典
大鼓書
【1】曲艺的一种。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大鼓-汉语大词典
大鼓
【1】打击乐器。(1)大型鼓类的俗称。常指我国民间吹打乐﹑锣鼓乐﹑秧歌和戏曲音乐中使用的大堂鼓。鼓框四周有铜环﹐平悬于鼓架。(2)军乐队及管弦乐队中的大军鼓。发音低沉宏大。【2】见“大鼓書”。
梨花大鼓-汉语大词典
梨花大鼓
【1】曲艺的一种。也叫山东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梨花”为“犁铧”之音变,农民以犁铧碎片击拍伴唱。{清}末进入{济南}等城市,犁铧碎片改为两枚铜片或铁片。演唱时除书鼓外,另有三弦﹑四胡伴奏。曲调亦有所变化。《老残游记》第二回:“這説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説些前人的故事。”
梅花大鼓-汉语大词典
梅花大鼓
亦称“[梅花調]”【1】曲艺的一种。{清}末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一带。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孙犁}《白洋淀纪事·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樂亭大鼓-汉语大词典
樂亭大鼓
【1】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清}中叶起源于{乐亭县}(今属{河北省})。表演者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另一人以三弦伴奏﹑以唱为主,有时插入说白。后来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分成两派:一派以{唐山}农村为中心,也叫唐山大鼓,有说有唱,小段,长篇并重,一派流行于{北京}{天津},也叫铁板大鼓,u唱不说,专演短篇。
湖北大鼓-汉语大词典
湖北大鼓
【1】曲艺的一种。{清}代{咸丰}年间由{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的大鼓传入{湖北省}发展而成,流行于{武汉市}和{鄂}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
西河大鼓-汉语大词典
西河大鼓
【1】曲艺的一种。起源于{河北}{大清河}﹑{子牙河}流域。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西北的部分地区。{清}{道光}年间在木板大鼓﹑弦子书基础上发展形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一人演唱﹐自击鼓板。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曲调淳朴爽朗﹐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
遼寧大鼓-汉语大词典
遼寧大鼓
【1】也称东北大鼓。旧称奉天大鼓。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东北}各地。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的曲调。由一人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多种流派:奉天调流行于{沈阳}﹑{辽阳};南城调流行于{营口}﹑{海城};西城调流行于{北镇}﹑{黑山};还有东城调﹑北城调。传统曲目有《忆真妃》﹑《响马传》﹑《蝴蝶杯》﹑《宝玉探病》﹑《孟姜女寻夫》等。
鐵片大鼓-汉语大词典
鐵片大鼓
【1】曲艺大鼓的一种。表演者左手打铁绰板(月牙形的铁片)﹐右手打鼓。也叫铁板大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