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是什么意思
老太公←→老太婆-反义词词典
老太公←→老太婆lǎotàigōng-lǎotàipó
【词性】:名
老太公:年老的长辈的男子。
老太婆:年老的长辈的妇女。
【例】 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了回去,别的不说,几个白头发的老太公老太婆就要一顿顿地骂:“这样的年时,你们贪安逸,花了一块、块半买这些东西来用。永世不得翻身是应该的!你们看,我们这一把年纪,谁用过这些东西来!”(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老太太←→老太爷-反义词词典
老太太←→老太爷lǎotàitai-lǎotà iyé
【词性】:名
老太太:1.尊称年老的妇女。2.尊称别人的母亲。3.对人称自己的母亲或婆婆。
老太爷:1.尊称年老的男子。2.尊称别人的父亲。3.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或公公。
【例】 哎,真是对不起,老太太,等我的老婆领了这一个月的工钱,我想至少付你老人家一个月。(田汉:《梅雨》) 老太爷,你何苦这样动气。(巴金:《家》) 吉小姐会到北京来么?我很想认识他,我想他一定是同老太太一样的和气,可爱。(丁西林:《一只马蜂》)也许三先生还记得,当初我是拿了府上老太爷的一封信来的。(茅盾:《子夜》)大暑热的天,老太太有什么吩咐,何必自己走来,只叫儿子进去吩咐便了。(清·曹雪芹:《红楼梦》) 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手递给我的。(同上)
太公←→太婆-反义词词典
太公←→太婆tàigōng-tàipó
【词性】:名
太公:曾祖。
太婆:曾祖母。
【例】 盖古今称谓不同,今人既呼祖曰公,则呼曾祖为太公。亦等级之自然者也。(清·赵翼:《陔余丛考·太公》) 案:古有称母曰婆者,故称祖母曰太婆,今俗则称祖母曰婆,而曾祖母曰太婆矣。(清·梁章钜:《称谓录·祖母·太婆》)
太甚←→恰好-反义词词典
太甚←→恰好tàishèn-qiàhào
【词性】:副
太甚:太利害;太狠。
恰好:正好。
【例】 飞机飞得实在太低,翅膀几乎擦上了白杨树梢,战士张华峰觉得它过于张牙舞爪,欺人太甚,……(吴强:《红日》) 这奚笑和讪笑恰好暴露了一些人的丑恶:在他们的思想里,还存在着职业分上下贵贱的等级观念——可耻的封建阶级的阶级偏见!(马铁丁:《张驰集》)
太阳←→月亮 月球-反义词词典
太阳←→月亮 月球tàiyáng-yuèliàng yuèqiú
【词性】:名
太阳:银河系的恒星之一,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34万倍,表面温度是0.6万度,内部温度约1500万度。地球围绕着它旋转并从它得到光和热。
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本身不发光,直径为地球的四分之一,引力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月亮。
【例】 天上虽然没有太阳,然而几块淡青的空处,和西洋女子的碧眼一般,在白云浮荡的中间,常在向我们地上的人们密送秋波。(郁达夫:《苏州烟雨记》) 这时在天空里被灰色的云块所掩蔽住了的月亮,渐渐地突出云块的包围,露出自己皎洁的玉面来。(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 月球……那一面我们永远不得见。(鲁迅:《华盖集·补白》)
太阴←→太阳-反义词词典
太阴←→太阳tàiyīn-tàiyáng
【词性】:名
太阴:月亮。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经常不断地进行原子核反应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太阳离地球约为一亿五千万公里。
【例】 西山真氏曰:“月,太阴也,本有质而无光。”(《性理会通》) 早上的太阳仍象往天一样,把晴美的阳光,抹上满峡的树林,叫带露的树叶草叶都亮得耀人的眼睛。(艾芜:《石青嫂子》)
太阳历←→太阴历-反义词词典
太阳历←→太阴历tàiyánglì-tàiyīnlì
【词性】:名
太阳历:阳历。
太阴历:阴历。
【例】 今天是太阳历八月六日,而太阴历是七月初一日。
太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阿tài ē
【释义】:
亦作“泰阿”。古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史记·李斯列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明·沈采《千金记·会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又指“伊尹”、“权力”,见各该条。
太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渊tài yuān
【释义】:
古宝剑太阿与龙渊的并称,亦泛指古利剑。清·姚鼐《酬释妙德》诗:“古说久蒙晦,光明兴舌端;乃知其中利,凛然持太渊。”又为“脐”的别名。亦指神话传说的天地。
太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冥tài míng
【释义】:
谓北方。以北方极阴,故称。太,事物的顶点;冥,昏暗。晋·张协《七命》:“寒山之桐,出自太冥。”李善注:“北方极阴,故曰太冥。”
太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阴tài yīn
【释义】:
指北方或北极。《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毂之上。”高诱注:“太阴,北方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亦指北方之神、冬季或水。又指“月亮”,见该条。
太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璞tài pú
【释义】:
指事物的天然本性。以其似未经雕琢的玉,故称。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执太璞于至醇之中,遗末务于流俗之外。”清·唐才常《论文连珠》之二:“盖闻玉生于山,雕之则华缛;冰出于水,凿之则纷纶。惟不雕者完其太璞,惟不凿者顺其天真。”
太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一tài yī
【释义】:
亦作“太乙”,即道家所谓的“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成玄英疏:“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彊为之名,谓之太一。”唐·吴筠《听尹炼师弹琴》诗:“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又指“天气”,见该条。
太宗-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宗tài zōng
【释义】:
事物的本原。《淮南子·原道训》:“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声者,声之太宗也。”高诱注:“祖,宗,皆本也。”晋·葛洪《抱朴子·畅玄》:“玄者,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太宗也。”
太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一tài yī
【释义】:
大道的别名,为老子之“道”的别称。太至高至极;一,绝对唯一,视为绝对真理。《庄子·天下》称老子之学为“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以形,不可以名,强为之,谓之太一。”亦为上帝别称。又为“元气”的异称,见该条。
太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宁tài níng
【释义】:
大地异名。亦作“泰宁”。以其从太空观察为极其宁静的境界,故称。《鹖冠子·度万》:“唯圣人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太清,天。唐·吴筠《高士咏·广成子》:“三光入无穷,寂默返太宁。”三光,指日、月、星。
太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上tài shàng
【释义】:
指皇帝。《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国便事,而欲以亲戚之意望于太上,不可得也。”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太上,天子也。”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又指“天帝”,见该条。亦指“太古”,见“古代”条。
太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皥tài hào
【释义】:
亦作“太皞”、“太”、“太昊”。即伏羲氏。《荀子·正论》:“自太皞,燧人莫不有也。”杨倞注:“大皞,伏羲也。燧人,太皞前帝王。“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或皇冯依,成继体育。太皞以前尚矣;”汪继培笺:‘’与‘皞’同。隶书‘皋’之多作‘睪’()。”《汉书·古今人表》:“太昊帝伏羲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太昊,有天下号也,作网罟田渔以备牺牲,故曰宓羲氏。”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太皥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而为王。”亦指“天空”,见该条。
太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古tài gǔ
【释义】:
远古、上古时代。《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相也。”《汉书·盖宽饶传》:“乃欲以太古之事匡辅天子。”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纯自太古,漭泱开昊天。”
太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上tài shàng
【释义】:
犹太古。上古。《晋书·应贞传》:“悠悠太上,人之厥初。”《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郑玄注:“太上,帝皇之世。”陆德明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李善注:“太上,太古也。”又指“皇帝”,见“帝王”条。
太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白tài bái
【释义】:
河神名。汉·枚乘《七发》:“六驾蛟龙,附从太白。”李善注引许慎曰:“冯迟、太白,河伯也。”又为“金星”,见该条。亦为山名、旗名。
太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华tài huá
【释义】:
即西岳华山。因其西有少华山,故称太华。《书·禹贡》:“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唐·崔颢《行经华阴》:“岧嶤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太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白tài bǎi
【释义】:
金星异名。《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司马贞索隐:“太白晨出东方,曰启明。”古星象家以为太白星主杀伐,多喻战争。唐·李白《胡无人》诗:“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太白经天,旄头彻夜光射。”又为旗名、山名。亦为“河神”名,见该条。
太和-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和tài hé
【释义】:
指人的精神、元气。唐·刘长卿《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宋·司马光《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宋·陆游《蓬户》:“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又谓乐名。亦谓太平、和睦。
太和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和汤tài hé tāng
【释义】:
亦作“大和汤”,即酒。宋·邵雍《无名公传》:“生喜饮酒,尝命之曰‘大和汤’。”又《林下五吟》诗之一:“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又指沸水。
太公-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公tài gōng
【释义】:
即太公望吕尚。《国语·鲁语上》:“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韦昭注:“太公,齐始祖太公望也。”《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贵之也。”汉·东方朔《答客难》:“太公体行仁义。”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金鳌上钩,金鳌上钩,好似大公一钓,享国千秋。”又指“祖父”,见该条。古代称父或尊称他人之父,亦为对老者的尊称。
太公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公望tài gōng wàng
【释义】:
即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周初人。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尚穷困年老,钓于渭滨。文王出猎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灭殷,封于齐。《孟子·尽心下》:“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
玄香太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玄香太守xuán xiāng tài shǒu
【释义】:
墨的拟人之称。因其色黑味香,故云。唐·冯贽《云仙杂记·墨封九锡》:“稷又为墨封九锡,拜松燕督护、玄香太守兼亳州诸郡平章事。”
太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君tài jūn
【释义】:
古代官员之母的封号,后用以尊称他人的母亲。
太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阿tài ē
【释义】:
本指宝剑,借喻权柄。《明史·阉党传序》:“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凶竖,指弄权的太监。清黄遵宪《记事》诗:“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太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室tài shì
【释义】:
亦作“大室”,即嵩山。《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塗、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陆德明释文:“大室即中岳嵩高山也,在豫州。”《史记·楚世家》:“幽王为太室之盟。”裴骃集解引杜预曰:“太室,中岳也。”
太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监tài jiān
【释义】:
经阉割后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后妃的负责官员。古代泛称宦官,唐代始称太监。唐因隋制设内侍省,其长官称监及少监;后又将殿中省改为中御府,其长官称中御太监、少监:均为宦官充任,负责皇帝及其后妃的生活起居事宜和宫廷内部事务。此后,太监被用作宦官的专称。宋元明清各朝均相沿设有太监之职。明中叶后,太监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以至侦察官民的大权。清设总管太监为首领,隶属内务府,人数和权力均有减削。历代宦官、太监擅权误国者,屡见不鲜。其异名和贱称、鄙称均与其职务、权势、服饰和生理特点有关。
太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阳tài yáng
【释义】:
日的通称。银河系的恒星之一,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九大行星围绕它旋转。根据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光照亮度、季节变化,太阳颇多异名。《汉书·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颜师古注:“太阳,日也。”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又指阳光或旺盛的阳气。朝阳、夕阳,另立条目。
太子-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子tài zǐ
【释义】:
封建时代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帝王的儿子。一般是嫡长子,但也有例外。周时天子及诸侯之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亦如此。汉天子号皇帝,故称其嫡长子为皇太子。金、元时,皇帝庶子亦称太子。明以后皇帝之嫡长子称皇太子,亲王之嫡长子称世子。太子以其有特殊地位和继承帝位之权,颇多异称。
太浩-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浩tài hào
【释义】:
天。浩,广阔无边,指天空。《淮南子·览冥训》:“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骛鱼于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洁之和也。”
太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皡tài nào
【释义】:
亦作“太皞”、“太”。天空。皞,通“昊”,指天。明·许阎昌《水浒记·聚义》:“剑锋辉太皡,旗焰拂蚩尤。”又指古帝“伏羲氏”。见该条。
太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空tài kōng
【释义】:
亦作“大空”,高空。唐·司空图《诗品雄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宋·曾慥《类说·梦中赋诗》:“张亶熙宁中,梦行大空中。”明·王守仁《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太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廓tài kuò
【释义】:
犹言太空。廓,空阔无际,指代天。北魏·高允《王子乔》诗:“骑日月,从列星,跨腾太廓踰窅冥。”窅(yǎo),冥,同“窈冥”,深远幽寂,指无限远的太空。
太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漠tài mó
【释义】:
犹太虚,太空。漠,广阔无际。唐·吴筠《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
太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清tài qīng
【释义】:
亦“泰清”。天空,道家语。《鹖冠子·度万》:“唯圣人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张佃注:“太清,天也。”太守,指天地。晋成公子安《啸赋》:“漂云游于泰清,集长风乎万里。”
太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霄tài xiāo
【释义】:
天空极高处。霄,天空。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四:“太霄何冥冥,灵真时下游。”唐·杨炯《老人星赋》:“瞻太霄而踊跃,伏前庭而俯偻。”明·屠隆《綵毫记·仙官列奏》:“荡累神宇澄,遗尘太霄逈。”逈(jiǒng),同“迥”,辽远。
太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虚tài xū
【释义】:
亦作“大虚”。指天,天空。战国·宋玉《小言赋》:“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蒙蒙天景,昧昧遗形,超于大虚之域,出于未兆之庭。”南朝·梁·文帝《金楼子立言》:“大虚所以高者,以其轻而无累也。”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李善注:“太虚,谓天也。”宋·沈遘《奉词东太乙宫·五言读道书》:“天风起穹门,便欲凌大虚。”清·黄鷟来《咏史》之二:“壮志弥激烈,气欲凌太虚。”太虚又指“宇宙”,“元气”,见各该条。
太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元tài yuán
【释义】:
犹太空。太至高至极;元,天。《云笈七签》卷二十:“出驾入景,浮游太元。”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虽形有大小,而其分浩气于太元,挹捐滴于大海,无以异地。”
太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极tài jí
【释义】:
《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据此,太极为万物的本原。宋理学家则认为太极是“理”,亦即天道、天理。太,至大;极,准则。《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又指“天宫”、“元气”,见各该条。
太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清tài qīng
【释义】:
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成玄英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或元气之清者。又指“天空”,见该条。
太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上tài shàng
【释义】:
指天帝,上帝。明·乌斯道《月下弹琴记》:“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其亵漫,将命六丁取之。”
太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极tài jí
【释义】:
谓天宫,仙界。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签》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又指“元气”、“天道”。见各该条。
太仪-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仪tài yí
【释义】:
天宫,即天帝的宫庭。《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阊。”王逸注:“太仪,天帝之庭,习威仪之处也。”唐·吴筠《游仙》诗之十二:“停骖太仪侧,整服金阙前。”
太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君tài jūn
【释义】:
指仙女。唐·李商隐《燕台》诗之二:“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按云耕呼太君。”冯浩笺注引徐树谷云,“太君指仙女。”又指封建时代对官员母亲的称号。
太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玄tài xuán
【释义】:
深奥玄妙的道理。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五:“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西游记》第七回:“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又指扬雄的《太玄经》。
太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学tài xué
【释义】:
亦作“大(tài)学”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东汉太学大为发展,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从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均设,以传授儒家经典。《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又《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为大务,立大(tài)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太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阿tài ē
【释义】:
指伊尹。因伊尹辅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后辅太甲,被称为大阿。《文选·潘岳〈杨荆州诛〉》:“周赖尚父,殷凭太阿。”李善注:“太阿、阿衡;谓伊尹也。”汉·王莽以甄丰为太阿右拂,即取伊尹事。”又为古“宝剑”名,亦指“权力”,见各该条。
太宵-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宵tài xiāo
【释义】:
长夜。《淮南子·精神训》:“甘暝于太宵之宅,而觉视于昭昭之宇。”高诱注:“太宵,长夜之中也。”
太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初tài chū
【释义】:
亦作“大初”。天地分判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三国·魏·曹植《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澒濛,朕兆未形。”《云笈七签》卷二:“太初之时,老君从虚而下,为太初之师。”按,就时空而论,太初为时空之始。其气为元气。被道家视为“道”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以无内侍问穷,若侍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成玄英疏:“太初,道本也。”《老子》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据此,太初又为万物的本原。又指太古时期,见“古代”条。
太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极tài jí
【释义】:
亦作“大极”。指最原始的混沌之气。道家谓为万物之本原。《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指天地,日、月、阴阳;四象,指春夏秋冬;八卦,代表各种自然现象,亦指万物。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分剖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大一也。”
太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虚tài xū
【释义】:
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即,元气。为一古代哲学概念。晋·张载《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四》:“太虚之精气流动,充盈于天地之间。”又指“天空”。见该条。
太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一tài yī
【释义】:
亦作“太乙”。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孔子家语·礼运》:“夫礼,必本于太一。”王肃注:“太一者,元气也。”南朝·宋·朱昭之《难夷夏论》:“道法则采饵芝英,餐霞服丹,呼吸太一,吐故纳新。”唐·马湘《登杭州秦望山》诗:“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又为天神名,星名、山名。
太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真tài zhēn
【释义】:
指原始混沌之气,构成宇宙的最初的物质。汉·傅毅《舞赋》:“启太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废俗。”李善注:“太真,太极真气也。”《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真剖割,通三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精专,是名阴阳。”又称“黄金”。亦为王母小女名和杨贵妃之号。
太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岳tài yuè
【释义】:
岳父。《西游记》第六三回:“驸马笑道:‘太岳放心,愚婿自幼学了些武艺……怕他做甚。’”又为古山名,即霍山。
太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阴tài yīn
【释义】:
指月宫。清·洪升《长生殿·闻乐》:“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后羿之妻。”又指“月亮”、“北方”、“冬季”“太岁(木星)”。见各该条。
太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阴tài yīn
【释义】:
谓月亮。同“太阳”相对称。唐·杨炯《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嫋。”阊阖(chānghè),天门。清·龚自珍《叙嘉空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又指“北方”、“冬季”、“月宫”、“太岁”(木星),见各该条。
太阴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阴精tài yīn jīng
【释义】:
指月亮。古人以月为太阴之精。唐·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诗:“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太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宫tài gōng
【释义】:
亦作“大宫”,即太庙。帝王诸侯的祖庙。《晏子春秋·杂上三》:“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监者。”宋·梅尧臣《袷礼颂圣德诗》:“宿于太宫,月星皓皓。”《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杜预注:“大宫,郑祖庙。”
太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庙tài miào
【释义】:
亦作“大庙”。帝王的祖庙。《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礼记·祭统》:“君致齐于外,夫人致齐于内,然后会于太庙。”郑玄注:“太庙,始祖庙也。”唐·白居易《二王后》诗:“明堂大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清·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其祭仪祭礼,一如太庙之别。”
太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寝tài qín
【释义】:
犹太庙。帝王的祖庙。《吕氏春秋·孟春》:“执爵于太寝。”高诱注:“太寝,祖庙也。”
太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室tài shì
【释义】:
本指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裸。”孔传:“太室,清庙。”孔颖达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杜预注:“大庙之室。”又指中岳嵩山,见该条。
太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父tài fù
【释义】:
祖父。隋·蔡夫人《张贵男墓志》:“太父仪同府君深所爱赏,锡名贵男。”
太公-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公tài gōng
【释义】:
称祖父。《后汉书·李燮传》:“李氏灭矣,自太公以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李贤注:“太公,谓祖父郃也。”清以来亦称曾祖父为太公。现南方各省称曾祖父为太公的不少。古代称父或尊称他人之父为老者。
太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翁tài wēng
【释义】:
祖父。宋·陆游《戏遣老怀》诗:“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亦称曾祖父。清代亦以称人之父。
太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蔟tài zhú
【释义】:
亦作“太簇”。正月的异名。本为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的名称,古用以指代正月。古十二音律分为阳律六,阴律六。以阳律配单月,从十一月开始,经一月,到九月;以阴律配双月,从十二月开始,经二月,到十月。均根据每月阳阴二气的消长和万物的变化而定。《吕氏春秋·音律》:“太蔟之月,阳气始生,草木繁动。”高诱注:“太蔟,正月。”
太-古汉语虚词词典
太tài
副词
用于形容词前,表示情状超出一定限度。义即“过于”。也作“泰”。①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蚤。(《世说新语·言语》)——已为万石:已经享有万石俸禄。蚤:通“早”。②《春秋经》曰:“陨石于宋,五。”夫闻之陨,视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史通·叙事》)③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杜工部集·新婚别》)④嘉固言董贤泰盛。(《汉书·息夫躬传》)——固:坚持。泰盛:过于显贵。
太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太阳tàiyáng
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俗称日头,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阴、月亮。
太阴-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太阴tāiyīn
月亮——太阳
太息-古语词今用词典
太息tàixī
也作“大息”。
长叹。魏国公子魏牟,清高脱俗,超然物外。赵国人公孙龙禀性聪明,能说善辩。忽听庄子言论,茫然无知,因向魏公子求教。魏公子以庄子之说为深刻,以公孙龙之辩为浅薄,“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叹气,仰天大笑着说:你没有听说过浅井蛤蟆的故事吗?)你公孙龙的才智不足以知晓是非,却想察悉庄子学说,这好比蚊虫扛山,百足虫渡河,焉能胜任。请回吧,不要邯郸学步,连自己的本事也给丢失了。(《庄子·秋水》)
今沿用本义。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朱自清《威尼斯》:“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成都晚报》:“昔日雄风今已矣,唯有抚膺长大息。”
太 过于 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太 过于 过
太tài 过于guòyú 过guò
副词。表示程度过分。
“太”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词组。例如:“我不是太快了就会太晚了”(《何其芳选集》);“我只觉得雨下得太多了”(艾芜:《雨》);“这算什么防汛副总指挥?简直疲沓的太不象话了”(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过于”和“过”都突出不适当地超过正常的限度或分量,可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过于”是一般的书面语用词;“过”则是明显的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过于”浓厚;只同单音词搭配组合。例如:“过于淡雅了,反而显得更加惹眼”(《小说月报》,1981,11);“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鲁迅:《朝花夕拾》);“因为过于爱了,所以她总希望着嫁出的女儿在夫家能享有一切精神与物质的满足”(《靳以文集》,上卷);“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不适当,只能带来不良后果”;“过誉则有违公论,责备又恐伤私情”(孙犁:《晚华集》)。
太仓-实用委婉语词典
太仓
胃的婉称。意为可储存食物。
人体的太阳-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体的太阳
意为没有太阳,世界万物就不复存在;而人体没有心脏,也会死亡。
打太极拳-实用委婉语词典
打太极拳
婉指优柔寡断,不能立刻决断。意为弯来绕去,延宕时间。喻指。
老太-敬谦语小词典
老太lǎotài
敬称。古代用来称年老妇女。《儒林外史》二六回:“鲍老太走了出来,说道:‘金师父,许久不见。今日甚么风吹至此?’金次福道:‘正是。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你那行头而今换了班子穿着了?’”又五四回:“陈木南道:‘老太说的是,我都知道了。这人参、黄连,是国公府里托我换的。’”
老太太-敬谦语小词典
老太太lǎotàitai
敬称。①称年老的妇女。田汉《梅雨》:“哎,真是对不起,老太太,等我的老婆领了这一个月的工钱,我想至少付你老人家一个月。”②称自己的母亲。《红楼梦》三三回:“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③称他人的母亲。《儒林外史》二五回:“我记得你家老太太该在这年把正七十岁,想是过来定戏的?”
老太爷-敬谦语小词典
老太爷lǎotàiyé
敬称。①称年老的男子。《儒林外史》三一回:“鲍廷玺让韦四太爷上面坐,他坐在下面,问道:‘老太爷上姓是韦,不敢拜问贵处是那里?’”②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红楼梦》一〇九回:“你那里知道,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手递给我的……’”③称别人的父亲。茅盾《子夜》五:“也许三先生还记得,当初我是拿了府上老太爷的一封信来的。”
师太-敬谦语小词典
师太shītài
敬称。称年老尼姑。《玉佛缘》一回:“周氏夫人道:‘师太是一庵之主,如何去得?’”
太公-敬谦语小词典
太公tàigong
敬称。①古代用来称别人的父亲。《儒林外史》一六回:“外边说着话,他父亲匡太公在房里已听见儿子回来了,登时那病就轻松些,觉得有些精神。”②古代用来称老年人。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来的却是张太公呵!”《水浒传》三七回:“你且在这里少待,等我入去报知庄主太公。”◇古代也称祖父。
太太-敬谦语小词典
太太tàitai
敬称。①用来称长辈妇女。《红楼梦》四六回:“凤姐儿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②用来称已婚妇女,前多带丈夫的姓。|张太太;王太太。◇丈夫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妻子;旧时仆人称女主人。
太翁-敬谦语小词典
太翁tàiwēng
敬称。古代用来称他人的父亲。《儒林外史》三九回:“(萧昊轩)又道:‘郭孝子武艺精能,少年与我齐名,可惜而今和我都老了。他今求的他太翁骸骨归葬,也算了过一生心事。’”
太爷-敬谦语小词典
太爷tàiyé
敬称。①古代用来称知府、知县等官吏。《水浒传》一〇二回:“太爷今早点名,因都排不到,大怒起来。”②用来称别人的父亲。《儿女英雄传》九回:“据我们听你讲起你家太爷的光景来,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辈,断不像你这样古执不通。”◇也称祖父;古代仆人称男主人。
太尊-敬谦语小词典
太尊tàizūn
敬称。明清时期用来称知府,因其所辖地方略同于古代郡太守。《儒林外史》一回:“因老先生要买,房主人让了几十两银卖了,图个名望体面。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留着吃酒到二三更天。”
太平盛世 兵荒马乱 兵连祸结-反义词应用词典
太平盛世 兵荒马乱 兵连祸结
太平盛世 tàipíngshèngshì
兵荒马乱 bīnghuāngmǎluàn
兵连祸结 bīngliánhuòjié
【太平盛世】褒义。安定兴盛的治世。
〔例句〕
1.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2.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兵荒马乱】贬义。兵,战士;荒,同“慌”。兵士和战马慌乱一团,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例句〕
1.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虏。
2.战争以后,这东西趁着兵荒马乱抢了个村长,就更不得了了。
【兵连祸结】贬义。兵,战争;连,连续;结,联在一起。指战争连续不断,各种灾难联翩而至。
〔例句〕
1.兵连祸结,涂炭平民,耗损国内,悔之晚矣。
2.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几十年兵连祸结,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
宋太祖-古文观止词典
宋太祖sòng tài zǔ
【词性】:名词
即赵匡胤(927-976),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公元960-976年在位(1)。《深虑论》: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宋太祖看到五代地方藩镇能够挟制他们的君主,于是就解除了将帅们的兵权,使地方势力薄弱,容易控制。
太-古文观止词典
太tài
【词性】:副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超出了某种程度。今语同(5)。《鲁仲连义不帝秦》:嘻!亦太甚矣。——哎呀!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留侯论》: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执法太严峻的国家,它的锋芒是不能触犯的。《种树郭橐驼传》: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但又爱护它们太深厚,忧虑它们太过分。
太白-古文观止词典
太白tài bái
【词性】:名词
金星的古名(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天上出现了太白食昴,昭王感到怀疑。
太伯-古文观止词典
太伯tài bó
【词性】:名词
人名。相传是周太王的儿子。为了让位弟弟王季,逃往荆蛮。荆蛮人拥戴太伯做吴君,成为吴国的始祖(1)。《沧浪亭记》:太伯、虞仲之所建。——过去太伯、虞仲创建的吴国。
太卜-古文观止词典
太卜tài bǔ
【词性】:名词
主管占卜的官(1)。《卜居》: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于是去见太卜郑詹尹说。
太常博士-古文观止词典
太常博士tài cháng bó shì
【词性】:名词
太常寺的属官,掌管礼仪祭祀和选试博士、议定王公大臣的谥号等(1)。《柳子厚墓志铭》: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因为要侍奉他的母亲,辞掉太常博士,要求到江南去做县官。
太初-古文观止词典
太初tài chū
【词性】:名词
汉武帝的年号(公元前104年——前101年)(1)。《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至太初。——到了太初年间。
太阿-古文观止词典
太阿tài ē
【词性】:名词
也作“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国所铸(1)。《李斯谏逐客书》:服太阿之剑。——佩带着太阿剑。
太夫人-古文观止词典
太夫人tài fū rén
【词性】:名词
旧时有地位的人对母亲的敬称(8)。《泷冈阡表》:太夫人守节自誓。——毋亲立誓守节。《泷冈阡表》:太夫人告之曰。——母亲告诫我说。《泷冈阡表》:太夫人姓郑氏。——母亲姓郑。
太傅-古文观止词典
太傅tài fù
【词性】:名词
官名。为辅佐国君的官员(1)。《冯煖客孟尝君》: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派太傅带着一千斤钱币,四匹马拉的彩车两辆。二、官名。为辅导太子的官(1)。《屈原列传》: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
太公-古文观止词典
太公tài gōng
【词性】:名词
周代吕尚的称号。姜姓,亦称姜太公。因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有功而封于齐,为齐的始祖(5)。《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昔召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已故的君王太公说。《苏秦以连横说秦》: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找到太公的兵书《阴符》,伏在桌子上诵读它。《货殖列传序》:于是太公劝其女功。——于是太公就奖励女工织造。
太公望-古文观止词典
太公望tài gōng wàng
【词性】:名词
姜姓,名尚,字子牙。他辅助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封于营邱,国号为齐(1)。《货殖列传序》:故太公望封于营邱。——所以太公望封在营邱。
太古-古文观止词典
太古tài gǔ
【词性】:名词
远古时代,上古时代(1)。《原道》:曷不为太古之无事?——为什么不学习上古的无为而治?
太官-古文观止词典
太官tài guān
【词性】:名词
官名。即太官令。亦称大官令。掌管宫廷膳食及酿酒等(1)。《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不受献,减太官。——不受献费,减少掌管膳食的官员。
太行-古文观止词典
太行tài háng
【词性】:名词
山名。汾河以东,碣石以西,长城黄河之间诸山为太行山脉(1)。《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太行山的南面有盘谷。
太后-古文观止词典
太后tài hòu
【词性】:名词
帝王之母称太后(13)。《范雎说秦王》: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及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不论大小事,上及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一一指教寡人,不要怀疑我呀!《触詟说赵太后》:太后明谓左右。——太后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左右的人。《触詟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
太湖-古文观止词典
太湖tài hú
【词性】:名词
又名具区、立泽等。古称震泽。在今江苏吴县西南,跨江、浙二省(1)。《吴山图记》: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太湖一片汪洋有三万六千顷。
太极-古文观止词典
太极tài jí
【词性】:名词
据下文“天市”,“紫微”之语,此当为“太微”之误。太微即太微垣,古代星官名,“三垣”之一(1)。《亲政篇》:正朝,像太极也。——正朝是摹拟太极垣。
太极殿-古文观止词典
太极殿tài jí diàn
【词性】:名词
唐朝皇城的宫殿之一(1)。《亲政篇》:其西曰太极殿。——它的西面是太极殿。
太极门-古文观止词典
太极门tài jí mén
【词性】:名词
唐朝皇城的殿门之一(1)。《亲政篇》:其北曰太极门。——它的北面是太极门。
太君-古文观止词典
太君tài jūn
【词性】:名词
封建王朝官员母亲的封号(2)。《泷冈阡表》:初封福昌县太君。——先封福昌县太君。《泷冈阡表》: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太空-古文观止词典
太空tài kōng
【词性】:名词
天空(2)。《喜雨亭记》:归之太空。——把它归功于太空。《喜雨亭记》:太空冥冥。——太空深远昏暗。
太牢-古文观止词典
太牢tài láo
【词性】:名词
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亦作“大牢”(2)。《颜斶说齐王》: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吃的一定是太牢,出门一定坐的是车子。《鲁仲连义不帝秦》: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我们将用十太牢的礼节来款待你们的国君。
太庙-古文观止词典
太庙tài miào
【词性】:名词
帝王的祖庙(1)。《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进入太庙,交还先王的箭。
太庙斋郎-古文观止词典
太庙斋郎tài miào zhāi láng
【词性】:名词
官名。掌管太庙和陵墓祭祀等事务(2)《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由于这样才得到征召应考,结果做了太庙斋郎。《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琦,太庙斋郎。——琦,住太庙斋郎。
太璞-古文观止词典
太璞tài pú
【词性】:名词
蕴藏着玉的大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1)。《颜斶说齐王》: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玉不是不宝贵,然而玉璞的面目已经不完整。
太清-古文观止词典
太清tài qīng
【词性】:名词
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境内(1)。《祭石曼卿文》:县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县官欧阳修恭恭敬敬地派尚书都省令李敭到太清。
太上-古文观止词典
太上tài shàng
【词性】:名词
指圣人(1)。《祭石曼卿文》:有愧夫太上之忘情。——实在有愧于古代圣人,不能像他那样能够忘情。
太师-古文观止词典
太师tài shī
【词性】:名词
官名。与太傅、太保为三公。春秋时为辅佐国君的官。汉以后多为赠官(6)。《展喜犒师》:载在盟府,太师职之。——盟约藏在盟府里,由太师掌管着。《杜蒉扬觯》:旷也,太师也。——师旷是太师。《范雎说秦王》: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两人〕一交谈,文王就立他为太师,用车子载着他一同回去。
太史-古文观止词典
太史tài shǐ
【词性】:名词
一、官名。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明清时亦称翰林为“太史”(2)。《敬姜论劳逸》: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和太史、司载恭恭敬敬地观看由天上变化所显示出来的征兆。《五人墓碑记》:太史文起文公。——太史文起文公。
二、专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1)。《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下至《庄子》、《离骚》,太史公的著录,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史公-古文观止词典
太史公tài shǐ gōng
【词性】:名词
指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因曾继父职任汉太史令,所以自称或后世称太史公。著有《史记》等(19)。《秦楚之际月表》:太史公读秦楚之际。——太史公读秦楚之际的历史。《伯夷列传》: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上面原来有许由的坟墓。《酷吏列传序》: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太史公说:这话是确实的!
太史氏-古文观止词典
太史氏tài shǐ shì
【词性】:名词
泛指史官(1)。《送杨少尹序》: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史官是不是也能够广泛宣传他的言行。
太守-古文观止词典
太守tài shǒu
【词性】:名词
官名。本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行政的最高长官。隋、唐以后是刺史或知府的别称(18)。《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先前是太守逵,选拔我为孝廉。《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太守就派人跟他前去。《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
太王-古文观止词典
太王tài wáng
【词性】:名词
即古公亶父。古代周族领袖。周文王的祖父(1)。《展禽论祀爱居》: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高圉、太王能够遵循稷的德政。
太尉-古文观止词典
太尉tài wèi
【词性】:名词
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事首脑。这里用跟枢密使官职相当的旧称,“太尉”,称韩琦(4)。《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太尉执事:我生平喜欢做文章。《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太尉凭着雄才大略,成为天下第一流大臣。《上枢密韩太尉书》: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见太尉也。——对于人,我看到了欧阳公,但还认为没有见到太尉〔是一件憾事〕。
太学-古文观止词典
太学tài xué
【词性】:名词
指国子学,因韩愈是国子博士。国子学相当于古时的太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1)。《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
太医-古文观止词典
太医tài yī
【词性】:名词
给皇家治病的医师(1)。《捕蛇者说》: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开始时,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
太原-古文观止词典
太原tài yuán
【词性】:名词
地名。在今甘肃固原县北(1)。《吊古战场文》:周逐猃狁,北至太原。——周朝驱赶猃狁,向北直到太原。
太元-古文观止词典
太元tài yuán
【词性】:名词
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年-396年)(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晋朝太元年间,武陵地方有个以捕鱼为业的人。
太宰-古文观止词典
太宰tài zǎi
【词性】:名词
官名。掌管王家内外事务,辅助国君治理国家(1)。《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令尹叫太宰伯州犁回答说。
太宰嚭-古文观止词典
太宰嚭tài zǎi pǐ
【词性】:名词
太宰,官名。嚭,吴国大臣。伯氏,名嚭。也作帛喜、白喜、字子余。楚国大夫伯州犁的孙子,出亡奔吴,以功任太宰(1)。《吴许越成》: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派大夫种通过吴国太宰嚭向吴王求和。
太子-古文观止词典
太子tài zǐ
【词性】:名词
指燕太子丹(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天上出现了白色长虹穿日而过,太子丹很害怕。
太宗-古文观止词典
太宗tài zōng
【词性】:名词
一、汉文帝刘恒的庙号(1)。《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而孝文为太宗。——因而孝文皇帝做了太宗。
二、北宋皇帝赵炅(原名匡义)的庙号(1)。《三槐堂铭》:历事太祖、太宗。——在大宋太祖、太宗两朝任职。
三、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庙号(1)。《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先前充当太宗的才人,曾经因为服侍更衣得到宠爱。《纵囚论》: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太宗之所以做这件事,正是因为追求这种以德服人的好名气呀。《纵囚论》:太宗施德于天下。——太宗对全国人民施行恩德。
太祖-古文观止词典
太祖tài zǔ
【词性】:名词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庙号(2)。《丰乐亭记》: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万于清流山下。——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打败李景的十五万军队。《三槐堂铭》:历事太祖、太宗。——在太祖、太宗两个朝代任职。
太息-古文观止词典
太息tài xī
【词性】:动词
大声叹气,深深地叹气(2)。《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则汉文为之太息。——汉文帝为不能使用他们而长长地叹气。《吴山图记》: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一边欣赏,一边深深叹气,就嘱咐我记下这件事。
太平-古文观止词典
太平tài píng
【词性】:形容词
安宁、和平(5)。《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而后才推及到全国,所以监狱空虚,天下太平。《路温舒尚德缓刑书》:然太平未治者,犹乱之也。——但是天下太平还没有做到的原因,是刑罚扰乱啊。《路温舒尚德缓刑书》: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那么太平的风气,就可以在世间兴起。
唐太宗-古文观止词典
唐太宗táng tài zōng
【词性】:名词
唐代皇帝李世民,庙号太宗。公元626年-649年在位(2)。《纵囚论》:方唐太宗之六年。——当唐太宗继位后的第六年。《深虑论》: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唐太宗听说姓武的杀死他的子孙。
吴太伯-古文观止词典
吴太伯wú tài bó
【词性】:名词
周代吴国的始祖,周太王的长子,让位于弟季历(周文王的父亲),自己逃至吴地,成为当地君长,故云吴太伯亦作“泰伯”(1)。《伯夷列传》: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孔子论述〕吴太伯、伯夷这些人,是很详细的。
越国太夫人-古文观止词典
越国太夫人yuè guó tài fū rén
【词性】:名词
欧阳修母亲死后的封号(1)。《泷冈阡表》: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先母连续加封到越国太夫人。
张太史-古文观止词典
张太史zhāng tài shǐ
【词性】:名词
指张元汴。明穆宗隆庆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旧称翰林为“太史”(1)。《徐文长传》:张太史元汴力解。——张太史元汴竭力解救。
赵太后-古文观止词典
赵太后zhào tài hòu
【词性】:名词
战国时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1)。《触詟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太后刚开始执政,秦国就加紧攻打赵国。
触詟说赵太后-古文观止词典
触詟说赵太后
【原文出处】:国策
【说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不能养尊处优,无功受禄,这是统治阶级培养后代的一条原则。触詟说赵太后的一席话,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刻画得非常鲜明,如触詟之忠心耿耿,机智沉着;赵太后的目光短浅,专横独断。善于渲染气氛,采取侧面启发方法,以叙家常的方式轻松地展开思想交锋,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於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曰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太史公自序-古文观止词典
太史公自序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所写序言中的一部分。在文中,作者着重说明了自己写作《史记》的目的,抒发了自己郁结心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他献身历史著作的顽强精神,也委婉地流露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意。它是我们了解司马迁生平、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可与《报任安书》参照阅读。本文采用对话形式写作,以婉转之词回环吞吐,借它人之口明情达意,情感真挚,论述明确。
【原文】: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生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谏太宗十思疏-古文观止词典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隋末,出家学道,曾加入李密反隋义军。李密败,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封郑国公。魏徵是贞观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以直言敢谏闻名古今,对贞观之治有较重要的贡献。
【说明】:
本文是贞观十一年(637)所作。针对太宗逐渐滋生的骄奢享乐等思想,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安邦治国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并针对太宗“忘本”、“忘危”的实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本文融文、史、哲于一体,既具有历史家的远大目光,也具有哲家学的睿智深思,更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量。文句骈散相间,富于变化,精警凝炼,发人深省。对仗、排比等手法的大量运用,使全文气势雄浑,音韵顿挫。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上枢密韩太尉书-古文观止词典
上枢密韩太尉书
【说明】:
本文是作者写给太尉韩琦的信。作信时方十九岁,与其兄苏轼共中进士,风华正茂。写信给韩,旨在抒发对韩的敬仰之情,表示向韩求教的热忱。但它却从作文养气谈起,再谈游览名山大川,晋见欧阳修等,文末方点出写信本意来。文章感情充沛,议论风生,酣畅而有奇气,表现了苏辙年轻时的胸襟抱负。文中的养气说,虽未超越前人,但“气可以养而致”却是独到的有所发展的见解,能注意到客观阅历的重要,从现实生活中“养气”,无疑是正确的途径。
【原文】: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百忍胸中有太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百忍胸中有太和
【释义】:
太和:平和之气。谓多忍耐,心里就会平静。劝人忍气消忿语。《生绡剪》一五:人生惟有一时气涌最难平静。气之决裂结成多少生死冤家,古今以来,那有尽头!我劝人在气头上略略转想,一概横逆之加,都可耐得。古人说得好:百忍胸中有太和。
吃了吕太后一千个筵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了吕太后一千个筵宴
【释义】:
吕太后:刘邦妻吕雉,汉惠帝时为太后。曾多次设宴谋害王公大臣。形容在酒宴上一直怕出事,心惊胆战,如坐针毡。《水浒全传》二六:土兵斟到第四杯酒,前后共吃了七杯酒过,众人却似吃了吕太后一千个筵宴。
重孙有理告太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重孙有理告太公
【释义】:
重孙:孙子的儿子。太公:曾祖,父亲的爷爷。比喻对无理或不正的人,不论辈份、身份高低,谁都可以指责、教训。《绘芳录》六六:红雯睁着两眼道:“太太便怎么?俗说重孙有理告太公。他女儿当着人众讥笑我,给我没趣,我亦会当着人给他钉子吃。”
⊙孙儿有理打太公
《续济公传》一六一:那小军道:“不是这样说法!俗说道:‘孙儿有理打太公。’不论他偏裨将校,他既私出营门,皆在我法律之下。”
打太平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太平拳
【释义】:
指趁乱在旁打冷拳。《红楼梦》九:贾瑞急得拦一回这个,劝一回那个,谁听他的话?肆行大乱。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
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
【释义】:
太仓:京城里的大谷仓。大树上飘落一片叶子,太仓里减少了一粒米。比喻微乎其微的损失。《三国演义》四四: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
⊙大树少一叶
《正德皇帝白牡丹全传》四:原来帝思一品官用银一百两,不过大树少一叶。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释义】:
大臣权势太大就会危害到国家政权,身边的人太亲近,国君没有威信,就会危及自身。□语出《国策·秦策一》: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指大权旁落就会危及国家及国君。《东周列国志》八九: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商鞅立法治秦,秦邦虽治,然妇人童稚,皆言商君之法,莫言秦国之法。今又封邑十五,位尊权重,后必谋叛。
党太尉吃匾食--学人照样儿行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党太尉吃匾食--学人照样儿行事
【释义】:
歇后语。党太尉:宋初武将党进,粗鲁冒失,遗笑当朝,以至于“土俗谓人粗率兀突,有党太尉之呼。”□见明·张存绅《雅俗稽言》。匾食:即扁食。北方人称饺子为扁食。党太尉粗手粗脚,即便不会吃饺子,也会学人照样吃。比喻学人照样行事。《金瓶梅词话》四一:妇人道:“我知道,他和我两个殴业。党太尉吃匾食,他也学人照样儿行事,欺负我。”
东海起了灰尘,西天出了太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东海起了灰尘,西天出了太阳
【释义】:
海上不可能扬起灰尘,西天也不会出太阳。比喻发生了违背常理的事。也比喻决不可能。常做誓词。《野叟曝言》五六:这丑汉专说大话,你这妻子,多分是说大话骗来的!你骗得任信,却骗不得咱!你这鬼脸儿要做官,除非东海起了灰尘,西天出了太阳!
动了太岁头上土,无灾也有祸-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动了太岁头上土,无灾也有祸
【释义】:
太岁:传说中的神名。动土:指破土兴工。迷信以为,太岁神在地,与天上太岁星(即木星)相应而行。太岁星出现时,不宜破土动工,否则就会遭祸。比喻触犯了强者或权贵,不是遭灾就是惹祸。《后水浒传》七:常言道:动了太岁头上土,无灾也有祸。他今虽不在家,终有日回来。参见“太岁头上动土”。
赴吕太后筵席--如坐针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赴吕太后筵席--如坐针毡
【释义】:
歇后语。吕太后:汉高祖皇后吕雉。她曾多次借筵宴杀戮大臣,故凡被邀者无不胆战心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野叟曝言》二:撇得他冷清清的,喜不得,怒不得,耐不得,又发作不得,面上红了白,白了红,心头一股冷气,不住的从喉咙里要钻出来,真是赴吕太后筵席--如坐针毡一般。
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太医院药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太医院药方
【释义】:
翰林院:官署名,唐时选文学士为翰林学士,专掌制诰;明清时掌秘书图书。武库司:官署名,明代设,属兵部。太医院:官署名,朝廷内廷掌医疗,宋称太医局,元明称太医院。喻有名无实的东西。□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二四: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盖讥名实之不放也。比喻华而不实的东西。《豆棚闲话》一〇:即使开着几扇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挨次铺排,倒也热闹齐整;仔细看来,俗语说得甚好: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太医院药方。都是有名无实的。一半是骗外路的客料,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
花花太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花花太岁
【释义】:
太岁:凶神。指富家子弟中的贪色恶少。也泛指有权有势的好色之徒。《水浒全传》七: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俱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皇帝不急,急死了太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皇帝不急,急死了太监
【释义】:
比喻当事人不急,手下或旁观的人倒焦急起来。《再生缘》六三:“映雪要急坏了,这才叫皇帝不急,急死了太监。”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释义】:
歇后语。姜太公:即周朝姜子牙。传说他曾在渭水边用无饵的直钩离水面三尺垂钓,说“负命者上钩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也比喻谁愿意谁干。□语见《武王伐纣平话》中。《林兰香》三八:井氏道:“众婶娘曾说这个事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风婆子道:“这又是那老歪刺骨扯淡的话了。如果有不愿意的,除非是又养汉又撇清,像李名的老婆。”《风月梦》一〇:凤林道:“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吕太后的筵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吕太后的筵席
【释义】:
吕太后:汉高祖刘邦皇后。刘邦死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制。她曾以宴会的方式杀戮大臣。比喻凶狠的阴谋诡计。《禅真后史》四:耿寡妇活活地打死我妹子,他父亲即是我仇人!这茶是吕太后的筵席,好吃的么?
☉吕太后筵席
《初刻拍案惊奇》三〇:若是说话的人那时也在深州地方,与李参军一块儿住着,又有个未卜先知之法,自然拦腰抱住,劈胸揪住,劝他不吃得这样吕太后筵席也罢,叫他不要来了。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释义】:
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离乱时代的人。比喻生逢乱世,人不如畜。指乱世民不聊生,痛苦不堪。《喻世明言》一八:舟车挤压,男女奔忙。人人胆丧,尽愁海寇恁猖狂,个个心惊,只恨官兵无备御。扶幼携老,难禁两脚奔波,弃子抛妻,单为一身逃命。不辨贫穷富贵,急难中总则一般,那管城市山林,藏身只求片地。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醒世恒言》三: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担渴担饥担劳苦,此行谁是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宁作太平犬
《隋史遗文》五六:城里草根树皮皆剥尽了,把浮泥拌着米屑作饼吃,也都饿得十死了七八。这原是:兵与荒相因,宁作太平犬。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醒世恒言》一九: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
《锦香亭》八:人民逃窜,男妇慌张。人民逃窜,乱纷纷觅弟寻兄;男妇慌张,哭啼啼抱儿挈女。……正是宁为太平犬,果然莫作乱世人。
☉宁作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许旌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四:这一乱不打紧,干戈并起,到处烽烟。那室家分离的,不是夫哭妻,就是妻哭夫,那娘儿失散的,不是子寻母,就是母寻子。那昆弟逃走的,不是兄呼弟,即是弟呼兄,扰扰攘攘,悲悲哭哭,有甚好处?真个是宁作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宁作太平犬,不为离乱人
《闽都别记》一九二:彼时乃晋开运二年,正值福州与南唐战斗之际,兵马盈城,干戈塞路,客商游旅惊心远避。正是:常言宁作太平犬,古语不为离乱人。《冷眼观》九:临行,三人都含着一眼胞热泪,真是宁作太平犬,不为离乱人,万种凄凉,一言难尽。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离人
《绿牡丹》一:行令听诏于人,朝更夕改,亦不得乐业,正所谓:宁做太平犬,不为乱离人。
☉不为离乱人,宁作太平犬
《梦中缘》九:不为离乱人,宁作太平犬。离敌最伤心,骨肉相抛闪。何处是家乡,望断山河远。
蜻蜓摇石柱,蝼蚁撼太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蜻蜓摇石柱,蝼蚁撼太山
【释义】:
意谓根本动摇不了。多指人不自量力或根本不是对手。《醒世恒言》一二:琴娘无计奈何,坐在和尚身边,用尖尖玉手去摇那和尚,一似蜻蜓摇石柱,蝼蚁撼太山。和尚鼻息如雷,那里摇得觉!
☉蜻蜓撼石柱,越撼越坚牢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三:照着钵盂上掂一巴掌,只指望一巴掌打翻了他。那晓得个钵盂这一下直打得金光万道,火焰千条,把独角精兽的手就是火烧了,就是汤烫了,动也动不得。这叫做蜻蜓撼石柱,越撼越坚牢。
☉蜻蜓撼铁树
《西游记》三:那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树,分毫也不能禁动。
☉蜻蜓撼石柱
《三侠五义》七八:用力往上一托,以为能将北侠搡出,谁知犹如蜻蜓撼石柱一般,再也不动分毫。
山高遮不住太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山高遮不住太阳
【释义】:
山再高也遮挡不住太阳。比喻年纪大但辈分或地位低,仍得尊重年纪小但辈分高或地位高的人。也比喻人再厉害也盖不过比他更强的人。《红楼梦》(程)二四: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巧的,听宝玉说“像他的儿子”,便笑道:“俗话说的好,‘摇车儿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虽然年纪大,山高遮不住太阳。”
☉山高高不过太阳
《红楼梦》二四: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
孙儿有理打太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孙儿有理打太公
【释义】:
太公:曾祖父。孙子有理连曾祖父也可以打。指“理”大于一切。多指对不走正道的人,不管他的身份地位有多高,人人都可以管教。《续济公传》一六一:那小军道:“不是这样说法!俗说道,孙儿有理打太公。不论他偏裨将校,他既私出营门,皆在我法律之下。”
太平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太平话
【释义】:
指四平八稳,无关痛痒,不济事、无缓急的话。《禅真后史》二:我的爷老子,你讲的是太平话儿,官路做人情,谁不省的?《玉支玑》一三:兄如今说的都是太平话,自在话儿,那时节,四个仆妇将我揿紧在椅子上,动也动不得。《好逑传》一:我儿说的都是太平话,难道你父亲不会说?只是一时间没处拿这三个人,便塞住了嘴,做声不得。
⊙太平车儿话
《歧路灯》七一:你说的是太平车儿话。我如今诸事窘迫,是要借娄师爷做官体面,把东西出脱。……得了银子济急的意思。
太岁头上动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太岁头上动土
【释义】:
太岁:太岁星(木星)。太岁星被认为是凶煞。旧时迷信谓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掘土造屋要回避,以免遭祸害。比喻人不知死活,触犯强者,自找灾殃。《水浒全传》二: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初刻拍案惊奇》三:官人不要太岁头上动土,我媳妇不是好惹的。《醒世姻缘传》六三:素姐说:“他只好干疼罢了,他也不敢来我这太岁头上动土。”
⊙太岁头上挖土
《绘芳录》七二:兰姑把舌头一伸道:“我久仰姨太太的手段,敢在太岁头上挖土么?”
⊙太岁跟前动土
《济公全传》五七:你真胆大包天,敢在太岁跟前动土,老虎嘴边拔毛。
⊙太岁头上动块土
《绘芳录》一四:明日等他走我们这里过,偏要指桑说槐的骂他一顿,看他怎样在太岁头上动块土?
太阳在屋子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太阳在屋子里
【释义】:
比喻在光天化日之下不会说谎。《红楼梦》二八:凤姐说一句,那宝玉念一句佛,说:“太阳在屋子里呢!”
太公八十遇文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太公八十遇文王
【释义】:
太公:姜太公吕尚。相传吕尚到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比喻人到老年还会遇知己,得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常用以夸赞越老越有用的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五:干姜有枣,越老越好。正是:龟息鹤形,纯阳一梦还仙境;明珠入海,太公八十遇文王。
太刚则折,太柔则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释义】:
物体过于坚硬反而容易折断,过于柔弱又无用处。喻人过于刚强容易受挫,过于懦弱,又易受欺。□语本《淮南子·汜论训》:太刚易折,太柔则卷。圣人正在刚柔之间,乃得道之本。《金瓶梅词话》一:看官听说,世上惟有人心最歹,软的又欺,恶的又怕,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太刚则折
《东周列国志》三九:愚观子玉为人,勇于任事,而昧于决机。能进而不能退,可使佐斗,不可专任也。若以军政委之,必至偾事。谚云“太刚则折”子玉之谓矣!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释义】:
平定天下靠的是将军们,一旦天下太平,皇帝为了地位的巩固,往往杀戮功臣。□《五灯会元·雪峰存禅师法嗣》:太平本是将军致,不使将军见太平。《水浒全传》一一四: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后,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此言极妙!
⊙太平原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隋史遗文》六〇:自古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俗语道:“太平原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这不但君臣之间,连骨肉之间也是如此。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
【释义】:
文臣用笔杆来治理国家,武将用兵器来平定天下。《西湖二集》一七:自幼读了那臭烂腐秽文章,并不知古今兴亡治乱之事,不学无术,胡做乱为,一遇祸患,便就惊的屁滚尿流,弃城而逃,或是思量伯嚭渡江,甚为可恨。这样的人,朝廷要他何用?那“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这两句何在?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二: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他既是个出家人,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有个甚么本领高强?他有个甚么十分利害?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玉燕姻缘全传》六八:次日,祭纛起程,天子命文、武官送出皇城。这正是: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瞎子看太阳——从未得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瞎子看太阳——从未得见
【释义】:
歇后语。指从来就没有见过。《白鱼亭》六:二娘笑道:“由他的便,我如今好像个瞎子看太阳。”夫人道:“此话怎样说呢?”答道:“从未得见。”
心高遮了太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高遮了太阳
【释义】:
讥讽人自视太高。《金瓶梅词话》八五:他大娘这般没人心仁义,自恃他身边养了个尿胞种,就放人到泥里。李瓶儿孩子周半还死了哩,花巴痘疹未出,赤道天怎么算计,就心高遮了太阳!
一只手遮不住两边太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只手遮不住两边太阳
【释义】:
比喻一个人顾不了两方面的事,左右为难。《绘芳录》五一:好了,姐姐来了,不知贾老爷什么原故,生气要走,我再三的留不下。朱老爷旁边又明一句暗一句的撩拨,叫我一只手遮不住两边太阳。难得你来了,他们走与不走不干我事。
一年长工,二年家公,三年太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年长工,二年家公,三年太公
【释义】:
第一年来做长工,第二年就自以为是家主了,第三年就做老爷了。形容奴仆、下人来的时间长了,就会居功自傲,以下犯上。《警世通言》三三:且说小二自三月来家,古人云:一年长工,二年家公,三年太公。不想乔俊一去不回,小二在大娘家一年有余,出入房室,诸事托他,便做乔家公,欺负洪三。或早或晚,见了玉秀,便将言语调戏他。
撞太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撞太岁
【释义】:
太岁:太岁星;按星相家说,太岁之神在不同方位分别主吉凶。“撞太岁”指碰运气。也指瞎蒙混。《醒世姻缘传》四:这个小产的生死是间不容发的,岂是你撞太岁的时候?《风流悟》一:应天府尹昨日拿了个假关节,撞太岁的,今日审。
太-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太tài
副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超出了某种程度。作状语。今语同。
《灵枢经·脉度》:阳气太盛,则阴不利。(《灵枢经》册一卷四页七下)
——阳气太盛了,对阴气就不利。
《淮南子·氾论训》:太刚则折,太柔则卷;圣人正在刚柔之间,乃得道之本。(《淮南子》册四卷十三页六下)
——太刚就〔容易〕折断,太柔就〔容易〕卷曲;圣人正是处在刚、柔之间,于是就得到了“道”的根本。
《乐府诗集·焦仲卿妻》: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乐府诗集》册十卷七三页二上)
——母亲对府吏说:“你何必太固执!这媳妇没有礼节,一举一动自作主张。”(区区:固执、迂拘。)
《史通·叙事》:《春秋经》曰:“陨石於宋,五。”夫闻之陨,视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史通通释》册三卷六页十五上)
——《春秋经》说:“在宋国坠落石头五块。”听见它坠落,细看是“石”,计算数目有五,增加一个字就太详,减少一个字就太略,求得适中,简要合理,这就是省字的范例。
杜甫《新婚别》: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勿忙!(《杜工部集》册一卷二页十四下)
——傍晚结婚〔第二天〕早上〔新郎〕就告别,不是太勿忙吗!
太-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太tài
附类
形容词。作“多”解。
《史记·项羽本纪》: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pí)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史记》册一页三三一)
——汉拥有天下〔地方〕的多一半,而且诸侯都依附了您。楚霸王兵疲食尽,这是天亡楚的时候,不如趁这个机会攻取他。(罢:用同“疲”。)
八太爷-汉语惯用语辞典
八太爷bā tài yé
旧时称兵为“丘八”,又称“八太爷”,含贬义。茅盾《子夜》.“商会说没有,那些八太爷就自己出来动手拉。”
吃太平饭-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太平饭chī tài píng fàn
谓过太平日子。鲁迅《采薇》“我们还在‘放牛于桃林之野’哩!吓,这回可真是大家要吃太平饭了。”
打太极拳-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太极拳dǎ tài jí quán
①比喻装模作样,掩人耳目。曾广灿《我这一辈子》“(这些人)在没劲中要露出劲儿来像打太极拳似的。”②比喻玩弄花样,遇事推卸。陶正《旋转的舞台》:“这个人打太极拳的造诣真是不浅。你要想让他在严团长之前对什么问题表态,那会比登天还难。”③比喻动作迟缓,沉得住气。李国文《花园街五号》“他有时候很慢,完全是打太极拳的架势,不慌不忙。”
吕太后的筵席-汉语惯用语辞典
吕太后的筵席lǚ tài hòu de yán xí
吕太后汉高祖刘邦之妻。刘邦称帝之后,被封为皇后,即吕后:刘邦死后,被尊为太后,史称吕太后。其为人刚毅狠毒,曾设毒酒企图谋杀刘邦之妾所生长子刘肥。又在宴请群臣时,命以军法行酒令,斩杀逃酒者。后因以指充满杀机或寓有阴谋的筵席。常用以比喻将遭暗算或遇不测之祸。元无名氏《杀狗劝夫》“吃的是亲嫂嫂的酒食,更过如吕太后的筵席。”也作“吕太后的筵宴”、“吕后筵”。《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大凡僧家的东西,赛过吕太后的筵宴,不是轻易吃得的。”元无名氏《连环记》:“到明朝安排下鸿门摆设重瞳宴,准备着打凤机关吕后筵。”
吕太后的筵宴-汉语惯用语辞典
吕太后的筵宴lǚ tài hòu de yán yàn
见“吕太后的筵席”。
太平拳-汉语惯用语辞典
太平拳tài píng quán
谓别人打架,在旁趁机打几下冷拳,因不易为人发觉,故称“太平拳”。《红楼梦》“众顽童也有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过一边的,也有立在桌上拍着手乱笑、唱着声儿叫打的。”
太上皇-汉语惯用语辞典
太上皇tài shàng huáng
皇帝父亲的尊号。《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也比喻在幕后操纵、掌握实权的人物。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你不能这么说。你在家里可以说是太上皇,上下人等,哪个不听你的指挥?”
赵太爷-汉语惯用语辞典
赵太爷zhào tài yé
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塑造的一个地主劣绅的典型。后用以比喻封建势力。杨纤如《伞》“二十年代的旧中国,封建势力逐渐衰弱,资产阶级则步步抬头。这在小城镇和农村里还不太显著。比如‘假洋鬼子’还抢不了‘赵太爷’的地位。”
镇山太岁-汉语惯用语辞典
镇山太岁zhèn shān tài suì
喻指强横凶恶之人。《红楼梦》“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
撞太岁-汉语惯用语辞典
撞太岁zhuàng tài suì
①比喻行险侥幸,碰运气。明王元寿《异梦记·诡谋》:“我前拾得小王的碧甸环,如今来到渭塘央人到顾家去说亲,这叫做撞太岁,撞得着也是好的。”②指旧时勾结官府的恶棍。明陆容《菽园杂记》“京师有勾结官府,讹诈人财物者,名撞太岁。”
浑身不值五文钱——太贫寒生-佛源语词词典
浑身不值五文钱——太贫寒生
歇后语。特别贫穷的人,一无所有。禅家借用来指虚无,亦喻没有任何束缚。《五灯会元·卷十三·育王弘通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浑身不值五文钱。’曰:‘太贫寒生!’师曰:‘古代如是。’”
太公垂钓——负命者上钩-佛源语词词典
太公垂钓——负命者上钩
歇后语。民间传说:周文王求贤治国,在渭水边上遇见姜子牙(即姜尚,也称吕尚,后称姜太公)在用直钩钓鱼。所以宋时的歇后语说成,只有欠命的鱼才能上钩,否则都是吞掉食饵就跑掉了。语出《普灯录》卷四:“太公垂钓,负命者上钩。”此歇后语在流传的过程中,演变为“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意思是心甘情愿地遭受损失。清·孔尚任《桃花扇》卷二四:“这有何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佛源语词词典
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
指太平的局面本来是将军们用武力争取来的,但是未等将军们见到太平的局面,他们便被除掉了,意为最高统治者杀戮功臣。比喻有用的东西,用过后就废弃掉了。《五灯会元·卷十六·善胜真悟禅师》:“到这里,三世诸佛、一大藏教、祖师言句、天下老和尚露布葛藤尽使不着。何故?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
西河狮子——咬人太恶-佛源语词词典
西河狮子——咬人太恶
歇后语。比喻做事手段太狠,下狠心。日本·无著道忠《禅林方语》:“西河狮子,咬人太恶。”《虚堂和尚语录》卷三:“老僧今夜忍俊不禁,向爆竹未鸣以前与诸人开一条活路子也。教诸人知道,来日定是大年朝,其或未然,西河弄狮子。”
休将三寸烛,拟比太阳辉-佛源语词词典
休将三寸烛,拟比太阳辉
不要将三寸蜡烛放出的光,比拟作太阳的光辉。告诫人们不要将个人的力量去和佛法相比;不要把小事物无限夸大。《五灯会元·卷十六·法昌倚遇禅师》:“师曰:‘还曾梦见古人吗?’英曰:‘和尚作么生?’师展两手。英曰:‘虾跳不出斗。’师曰:‘休将三寸烛,拟比太阳辉。’”
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太tài
①大。《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仓乎?”②对上辈或身份高的人的尊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上皇。”《汉书·苏武传》:“来时~夫人已不幸。”③过分。《孔雀东南飞》:“阿母谓府吏,何乃~区区!”李朝威《柳毅传》:“然汝亦~草草。”(草草:指粗暴。)
【太白】①星名,即金星,又称启明星、长庚。《汉书·李寻传》:“~正昼经天。”②山名,在陕西省眉县东南。李白《蜀道难》:“西当~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③旗名。《战国策·赵策三》:“卒斩纣之头而悬于~者,是武王之功也。”④河神名。枚乘《七发》:“六驾蛟龙,附从~。”
【太半】大半,过半。《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而诸侯皆附。”《赤壁之战》:“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史记·平准书》:“~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太常】官名,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刘基《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
【太傅】官名,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辅弼国君之官,地位很高。《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赍黄金千斤。”《史记·吕太后本纪》:“梁王不之国,为帝~。”
【太公】①古代对父亲或别人父亲的尊称。《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如家人父子礼。”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②对老年人的尊称。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说话之间,早见张~来了。”③周代吕尚的称号。《韩非子·喻老》:“文王举~于谓滨者,贵之也。”
【太后】帝王的母亲。《触龙说赵太后》:“赵~新用事,秦急攻之。”
【太监】宦官。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为都御史,与~某守辽东。”
【太牢】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牛、羊、豕三牲具备称为“太牢”。《吕氏春秋·仲春》:“至之日,以~祀于高禖。”《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使者来,为~具。”
【太庙】帝王的祖庙。《论语·八佾》:“子入~,每事问。”《伶官传序》:“入于~,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太上】①最高,最上。《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不辱先,其次不辱身。”②太古,远古时代。《礼记·曲礼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太史】①官名,史官之长。《吕氏春秋·孟春》:“先立春三日,~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张溥《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②指《史记》(《太史公书》之简称)。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以著其洁。”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其职。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司马迁《报任安书》:“~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太史令】官名。掌管记载史事及天文历算等。《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
【太守】官名。汉代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宋以后郡改为府或州,习称知府、知州为太守。陶潜《桃花源记》:“及郡下,诣~,说如此。”欧阳修《醉翁亭记》:“~与客来饮于此。”
【太息】出声长叹。《楚辞·离骚》:“长~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陈涉世家》:“陈涉~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遂通五经,贯六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太医】御医,皇家的医生。柳宗元《捕蛇者说》:“其始,~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太祝】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祈祷。司马光《训俭示康》:“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奉礼听事已宽矣。”
【太子】君主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为王,以绝秦望。”
【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属官。《世说新语·任诞》:“桓南郡被召作~。”
亚太地区-现代汉语大词典
亚太地区yà tài dì qū
【释义】: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现多指亚洲东部、东南部及太平洋西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内的广大地区。
以太-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太yǐ tài
【释义】:
古希腊哲学家首先设想出的一种媒质。认为以太是无所不在的、没有质量的、传播光的媒质,而且是“绝对静止”的。19世纪曾为人们所普遍接受,随着相对论的建立和对场的进一步研究而被抛弃。
佘太君-现代汉语大词典
佘太君shé tài jūn
【释义】:
通俗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北宋名将老令公杨继业之妻。诸子殉国后,她以百岁高龄挂帅出征,抵御西夏侵略。后常用以比喻老年女英雄。郭小川《春暖花开》:“婆婆好似佘太君,妇女如同穆桂英。”
八太爷-现代汉语大词典
八太爷bā tài yé
【释义】:
旧时称兵为“丘八”,又称“八太爷”。含贬义。茅盾《子夜》:“商会说没有,那些八太爷就自己出来动手拉。”
乌云遮不住太阳-现代汉语大词典
乌云遮不住太阳wū yún zhē bu zhù tài yáng
【释义】:
比喻黑暗势力阻挡不了光明的前景。浩然《艳阳天》:“常言说:乌云遮不住太阳;咱这集体日子就是太阳,什么也遮不住它!”
县太爷-现代汉语大词典
县太爷xiàn tài yé
【释义】:
旧时对县令、县知事的俗称。
打太极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太极拳dǎ tài jí quán
【释义】:
比喻做事推诿拖拉。《解放日报》1988.8.15:“当群众真的要求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时,他们却推诿拖拉,强调种种客观原因,打起‘太极拳’来。”
蒙太奇-现代汉语大词典
蒙太奇méng tài qí
【释义】:
[法montage]一种电影导演艺术手法。将镜头有机组合,利用这种组合关系来产生对比、联想、呼应、暗示、悬念等效果的表现手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