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五常)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纲五常sān gāng wǔ cháng
【释义】:
我国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梁斌《播火记》:“三纲五常是维系社会的传统观念;仁、义、礼、智、信是人生哲学的根本。”
五常-现代汉语大词典
五常wǔ cháng
【释义】: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即仁、义、礼、智、信。常与“三纲”合称为“三纲五常”。②指儒家提倡的五种伦理关系。参见“五伦”。
三綱五常-汉语大词典
三綱五常
【1】泛指我国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论语·为政》“{周}因於{夏}禮”{何晏}集解引{汉}{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明}{朱有燉}《香囊怨》第四折:“你每這院裏人﹐只知道迎新送舊﹐留人接客﹐是你每衣飯﹐那三綱五常的大道理﹐如何得知?”{梁斌}《播火记》三八:“三纲五常是维系社会的传统观念;仁﹑义﹑礼﹑智﹑信是人生哲学的根本。”
五常-汉语大词典
五常
【1】即五伦。{明}{陶宗仪}《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讀書爲士君子者﹐正欲爲五常主張也。使我今日謝絶故舊﹐是爲御史而無一常。”【2】谓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郑玄}注:“五常﹐五行也。”《云笈七籤》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氣﹐有静有燥。”【3】指{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爲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唐}{黄滔}《祭司勳孙郎中》:“{劉家}則三嘏揚芳﹐{馬氏}則五常擅美。”【4】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书·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孔颖达}疏:“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5】谓仁﹑义﹑礼﹑智﹑信。{汉}{董仲舒}《贤良策一》:“夫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唐}{柳宗元}《时令论下》:“聖人之爲教﹐立中道以示于後﹐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謂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水浒传》第一一〇回:“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