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契)是什么意思
白契←→红契-反义词词典
白契←→红契báiqì-hóngqì
【词性】:名
白契:旧时指未经官府登记盖印的买卖田地房产的契约。
红契:旧时指经纳税而由官府登记盖印的买田地房产的契约。
【例】 这张卖房契约是白契,为什么不搞个红契呢?
袊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袊契jīn qì
【释义】:
情投意合的好友。《世说新语·方正》:“顾孟著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使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
契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契友qí yǒu
【释义】:
情义相投的朋友。契,投合、和谐。明·叶宪祖《鸾鎞记·探婚》:“传呼契友过庭院,忙倒屣敢迟延。”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上:“凡人读书,各有心得,虽契友不能同,不能喻。”
契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契义qì yì
【释义】:
友谊,情义。契,情义相投。宋·苏轼《答孙志康书》:“自闻变故,即欲撰哀词,以表契义万一。”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四:“昔人最重契义。朋从年长,则以兄事之,齿少,以弟或友呼焉。”齿,年岁。
契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契谊qì yì
【释义】:
交情,友谊。元·萨都刺《峨眉云歌谢照磨李伯贞遗白石》:“古人契谊重金石,此物岁寒冰雪心。”明·何景明《六子诗·王职方尚》:“职方吾益友,契谊鲜与同。”鲜,少。
契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契分qì fèn
【释义】:
犹缘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师友》:“李挚以大红词振名,与李敏同姓、同年、同登第,又同甲子,又同门。挚尝答行敏诗曰:“因缘三纪异,契分四般同。”
宿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宿契sù qì
【释义】:
犹宿缘。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经三宿三日后,女郎自言曰:‘君是生人,我鬼也,共君宿契,此会可三宵,不可久居,当有祸矣。’”唐·唐彦谦《游南明山》诗:“投闲息万机,三生有宿契。”又指大愿,宏愿。
契阔-古语词今用词典
契阔qièkuò
契:合。阔:离。契阔:偏用“契”义,指不分离。春秋时期,诸侯征战不息。从军的士兵常年驻守边疆,思归不得。想起远在家乡的妻子,更是痛苦万分。他们在诗中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想当年,与妻子海誓山盟,生生死死不分离,两手紧握,但愿白头偕头。)如今长离永别,一切都成空话。(《诗经·邶风·击鼓》)后引申为:久别。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契:合。阔:离,契阔:偏用“契”义,指不分离。《龙门阵》:“近数十年,则在港台以教授自靖,久无音问,莫审存亡,而余年近八十,缅怀夙昔,盖有不胜死生契阔之感者矣。”
②久别。郭沫若《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叶是北伐时代的老友,我和他的契阔也整整地十年了。”
金兰契友-实用委婉语词典
金兰契友
意为意气相投,交谊很深的好友。古人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气味)如兰。”“契”,默契、投合。也作“金兰之契”。
末契-敬谦语小词典
末契mòqì
谦辞。契:投合。原指上对下的交谊。古代用来称别人对自己的交谊。清·钱谦益《锡山赵太史六十序》:“余幸得托末契,有朱陈之好。”
契丈-敬谦语小词典
契丈qìzhàng
敬称。契:投合,情投意合;丈: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古代用来称同辈友人。宋·杨万里《答朱侍讲书》:“知我者其惟亡友钦夫与契丈乎,由今观之,知我者钦夫一人而已。”
贤契-敬谦语小词典
贤契xiánqì
敬称。契:情意相投。古代教师用来面称学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佥宪)又拱手道:‘恭喜贤契岁荐了。’张贡生道:‘挨次幸及,殊为叨冒。’”《儒林外史》七回:“周守业双手扶起,让他坐下,开口就问:‘贤契同乡,有个什么姓严的贡生么?他方才拿姻家帖子来拜学生,长班问他,说是广东人,学生却不曾有这门亲戚。’”
契-古文观止词典
契xiè
【词性】:名词
一、人名。传说是商的始祖,帝喾的儿子。曾助禹治水有功,被禹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一说居于蕃(今山东省滕县)(5)。《展禽论祀爰居》:商人禘舜而祖契。——商人禘祭舜而祖祭契。《展禽论祀爰居》: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上甲微能够遵循契的德政,商人就举行报答恩德的祭礼来报答他。《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商汤和周武登王位,是由契和后稷起,修仁行义十几代。
二、读qì。契约,合同。有左右两半,双方名执一半,作为用时的凭证(1)。《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
契-古文观止词典
契qì
【词性】:动词
投合(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但使圣贤之相契。——只要让圣明的皇上和陆贽那样的贤臣见解互相投合。
契丹-古文观止词典
契丹qì dān
【词性】:名词
古民族名,曾建立了辽国。这里指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1)。《五代史伶官传序》: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同我结拜为兄弟。
左契-古文观止词典
左契zuǒ qì
【词性】:名词
左券、左联。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左契常用为索偿的凭证(1)。《三槐堂铭》: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如同拿着左契,交给对方查验后相互交割一样。
断骨契-汉语惯用语辞典
断骨契duàn gǔ qì
将房屋田地彻底出卖,载明永不回赎或再行找补的契约。宋洪迈《夷坚乙志·张九罔人田》“广都人张九,典同姓人田宅。未几,其人欲加质。嘱官侩作断骨契以罔之。”
断袖之契-汉语惯用语辞典
断袖之契duàn xiù zhī qì
见“断袖之好”。
胶漆契-汉语惯用语辞典
胶漆契jiāo qī qì
见“胶漆交”。
金石契-汉语惯用语辞典
金石契jīn shí qì
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唐孟郊韩愈《遣兴联句》“常恐金石契,断为相思肠。”
契合-佛源语词词典
契合
机缘投合,心意默默中自然相通。佛法修道,讲求心灵感悟,参禅话语能够感悟到一起,便是契合。《祖堂集·卷十四·江西马祖》:“还闻到黄三郎投马祖出家,才蒙指示便契合?”现代汉语承语录用法,但无佛家感悟机缘的意义。①指两相符合。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多看古人句子,令自己稍写好些。一面欣与古人契合,一面又有‘恨不踊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我先说’之感。”②合得来,互相投合。例:他俩说话投机,感情上也契合。
契会-佛源语词词典
契会
心领神会,没有言说心灵相通。唐·惠能《六祖坛经·机缘品》:“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五灯会元·卷二·圭峰宗密》:“唐元和二年将赴贡举,偶造圆和尚法席,欣然契会,遂求披剃,当年进具。”
契悟-佛源语词词典
契悟
领悟,思想上体悟到。《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
契-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契qì
①用刀刻。《诗经·大雅·绵》:“爰始爰谋,爰~我龟。”《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其舟。”②指刻在甲骨等上的文字。《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③券契,符信。古代券契分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使用时将两半合对以为凭信。《老子》:“是以圣人执左~而不责于人。”王羲之《兰亭集序》:“若合一~,未尝不临文嗟悼。”④要约,盟约。繁钦《定情歌》:“时无桑中~,迫此路侧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时年四十七,将符宿~之限矣。”⑤符合,切合。简文帝《南郊颂》:“圣人敬其德,知几其神,至人~其道。”《后汉书·张衡传》:“验之以事,合~若神。”
另见qiè、xiè。
【契合】意气相投。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策行宜战伐,~动昭融。”
【契券】契据。《荀子·君道》:“合符节、别~者,所以为信也。”
【契书】契据。元稹《刘颇》:“自火其居,出~投火中。”
【契约】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白居易《与执恭诏》:“欲求~,固合允从。”
契-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契qiè
【契阔】①困苦,劳苦。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居然成濩落,白首甘~。”②久别。《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行路仓卒,非陈~之所。”③约定,相约。曹操《短歌行》:“~谈宴,心念旧恩。”
另见qì、xiè。
契-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契xiè
人名。传说中商的祖先。《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为司徒。”
另见qì、qiè。
书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契shū qì
【释义】:
指文字,古代文字多用刀刻,故称。朱自清《经典常谈》:“‘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
卖身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卖身契mài shēn qì
【释义】:
被迫出卖人身而立下的文据。萧乾《李媛毑的一生》:“农民们用愤怒的目光望着那堆当年的卖身契,向它吐唾沫,用梭标狠狠地扎。”
卖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卖契mài qì
【释义】:
出售田产、货物等时立下的契约。许地山《春桃》:“那又何必写卖契呢?”
佃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佃契diàn qì
【释义】:
中国旧时佃农租种地主土地时的口头约定或书面契约。
典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典契diǎn qì
【释义】:
旧时典押房屋、土地等财产所立的契约。
典契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典契地diǎn qì dì
【释义】:
承租来的田地。王统照《五十元》:“你说我家里有五亩的自己地?好在连种的人家的不到四亩半,二亩典契地,当得甚么?”
地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契dì qì
【释义】:
买卖土地时所立的契约。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我把地契一归总交给政府,说我离不开火龙沟了。”
投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投契tóu qì
【释义】:
指意气或见解相合。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儿女们》:“这一老一少两代妇女开始谈论一些别的事,她俩越谈越投契。”
契1-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1qì
【释义】:
①刻。本指占卜时以刀凿刻龟甲,后泛指刻物。如:契舟求剑。②指刻在甲骨等上的文字。如:殷契;书契。③符节、凭证、字据等信物。泛指契约。老舍《蜕》:“有房的把房契揣好,跑向乡间。”④合;投合。如:默契。⑤称门下弟子。如:贤契。
契己-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己qì jǐ
【释义】:
犹知己。郭沫若《光海》:“我契己的心友呀!你蒲柳一样的风姿,还在我眼底留连。”
契友-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友qì yǒu
【释义】:
情义相投的朋友。如:这些亲切的交往使我同他们成为契友了,彼此间的情谊越来越深。
契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丹qì dān
【释义】:
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迭刺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
契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文qì wén
【释义】: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因皆为契刀所刻,故也称契文。
契卡-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卡qì kǎ
【释义】:
[俄чeк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1917—1922年)缩写的音译。有时也用来指该组织的工作人员。
契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机qì jī
【释义】: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或决定性因素。张贤亮《龙种》:“他早已计划好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去制伏对手。他在等待这样的契机。”
契合-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合qì hé
【释义】:
①投合,意气相投。秦牧《漫记端木蕻良》:“我个人,相信他们两位思想、感情有很契合的一面,但在生活习气上也有不大调和的地方。”②符合。冰心《寄小读者》:“多看古人句子,令自己少写好些。一面欣与古人契合,一面又有‘恨不踊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我先说’之感。”
契约-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约qì yuē
【释义】:
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也特指由双方依法订立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委托、承揽等事项的文书。茅盾《右第二章》:“旧职工应得的退职金,公司因为困难而牺牲,不能按照原定契约付给了。”
契弟-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弟qì dì
【释义】:
结义的弟弟。
契纸-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纸qì zhǐ
【释义】:
即契据。洪深《劫后桃花》:“不缴出契纸,他说我们是空言主张,毫无理由。”
契券-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券qì quàn
【释义】:
契据。叶圣陶《倪焕之》:“我不知道学校有这块地皮的契券么?如果有,不妨同他打官司。”
契重-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重qì zhòng
【释义】:
器重。李劼人《大波》:“可见朝廷是契重他的,只要好生巴结两年,督抚一定可靠。”
契据-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据qì jù
【释义】:
契约文书。《星火燎原》:“童子团到豪绅家从屋檐下,从墙缝里,把那些盖过农民血手印的契据全翻出来,堆在农会面前烧了。”
契2-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2xiè
【释义】:
人名。传说中商的祖先,为帝喾之子。舜时佐禹治水有功,任为司徒,封于商。
契3-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3qiè
【释义】:
见“契阔”。
契阔-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阔qiè kuò
【释义】:
久别。郭沫若《在轰炸中来去》:“叶是北伐时代的老友,我和他的契阔也整整地十年了。”
活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活契huó qì
【释义】:
出卖房地产时所立的,规定还可以赎回的契约。参见“活卖”。
过关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过关契guò guān qì
【释义】:
旧时买卖土地,由有关主管部门发给买主与卖主的田产过户凭证。李劼人《暴风雨前》:“每拿起一份契纸,不等大小姐把第一行‘立杜卖文约人’的名字看清楚,她就认得是哪县哪乡哪个小地方的地契,是好多亩水田或是好多亩旱地,是祖父手上或是父亲手上哪年哪月用了好多银子买的。设如再盘问,她还可以说得出有没有老契和过关契,前几届的业主是谁。”
验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验契yàn qì
【释义】:
指旧时官府调验平民不动产所有权的契据。沙汀《炮手》:“他得替人验契、拨粮和催发米贴。”
红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红契hóng qì
【释义】:
旧时称买卖田地、房产等经过纳税而由官府盖印的文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于是穷下来的人把红契送到他家里去,地主家的败家子在一场赌博之后也要把红契送给他。”
木刻符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木刻符契mù kè fú qì
【释义】:
刻在木板上的记事符号。《广西壮族文学》:“在很古的时候,壮族就有了自己的‘木刻符契’。”
杜绝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杜绝契dù jué qì
【释义】:
旧时出卖田地房产,写明不能赎回的契约。
贤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贤契xián qì
【释义】:
长辈对朋友子侄辈或先生对门生弟子的爱称。如:寒舍离此不远,贤契请过去一叙。
文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契wén qì
【释义】:
买卖或借贷双方所立的文书契约。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我过去接来一看,是一张发黄的卖身文契。”
房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房契fáng qì
【释义】:
租赁或买卖房屋的字据。
社会契约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社会契约说shè huì qì yuē shuō
【释义】:
主张国家和法律起源于人们间订立的契约的学说。认为人们为了避免冲突,自愿放弃一定的自然权利,通过缔结契约,约束各自的行为,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国家和法律就是在这种契约的基础上形成的。
田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田契tián qì
【释义】:
买卖、租赁田地时所立的契约或田地所有权的凭据。茅盾《子夜》:“(曾沧海)把大束的田契、借据、存折,都往口袋里塞。”
私凭文契官凭印-现代汉语大词典
私凭文契官凭印sī píng wén qì guān píng yìn
【释义】:
见“私凭文书官凭印”。
符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符契fú qi
【释义】:
①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②符合。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其所言历历与正史相符契。”
默契-现代汉语大词典
默契mò qì
【释义】:
①暗相契合。沈从文《菜园》:“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②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的这样许多言论行动,既然和敌人汉奸的所有这些言论行动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毫无区别,怎么能够不使人们疑心你们和敌人汉奸互相勾结,或订立了某种默契呢?”③秘密约定。茅盾《子夜》:“日本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一契-汉语大词典
一契
【1】谓符契相合为一。后即借指全部相合。{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南齐书·沈驎士传》:“魚縣獸檻﹐天下一契。”{宋}{黄庭坚}《大沩喆禅师语录序》:“十方一契﹐盡爲祖業﹐驢負麟角﹐羊蒙虎皮﹐來者峥嶸﹐皆納敗闕。”
一夔一契-汉语大词典
一夔一契
【1】{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實賚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诗:“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互契-汉语大词典
互契
【1】彼此默契。{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此蓋聞熱誠之聲而頓覺者也﹐此蓋同懷熱誠而互契者也。”
世契-汉语大词典
世契
【1】犹世交。{宋}{苏舜钦}《荐王景仁启》:“某資雖顓庸﹐心輒喜善﹐敢緣世契﹐上布公言。”{宋}{范仲淹}《依韵答韩侍御》:“雖叨世契與隣藩﹐東道瞻風御史尊。”{明}{宋濂}《药房樵唱序》:“公之子{履}與其門人{黄琪}﹐編輯遺橐﹐鍥之文梓﹐乃緣世契之深遠﹐以首簡爲屬。”
事契-汉语大词典
事契
【1】犹情谊。{宋}{秦观}《婚书》:“既事契之久敦﹐宜婚姻之申結。”{宋}{曾巩}《襄州与交代孙颀启》:“惟事契之稠重﹐實愚冥之幸會。”
禹契-汉语大词典
禹契
【1】{夏禹}和{商}的始祖{契}。{宋}{沈辽}《次韵酬泰叔》:“直欲馳千里﹐寧誰出一鄉﹐典謨窺{禹}{契}教化識{軒}{唐}。”
丹書鐵契-汉语大词典
丹書鐵契
【1】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汉书·高帝纪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资治通鉴·汉高帝十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丹書鐵契者﹐以鐵爲契﹐以丹書之。”
協契-汉语大词典
協契
【1】犹同心,一致。《晋书·简文帝纪》:“羣后竭誠﹐協契斷金。”《南史·宋纪上·武帝》:“同力協契﹐所在蠭起。”《周书·贺拔岳传》:“{齊神武}既忌{岳}兄弟功名﹐{岳}懼﹐乃與{太祖}協契。”《资治通鉴·後汉高祖乾祐元年》:“{守貞}自謂天人協契﹐乃自稱{秦王}。”
原契-汉语大词典
原契
【1】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原有文书。{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卖身旗下》:“民人奴僕﹐背主投旗﹐挾制主人﹐勒索原契﹐妻子子財物交與刑部。”
仙契-汉语大词典
仙契
【1】道家语。谓与仙人有前缘﹑情分。{明}{朱有燉}《风月牡丹仙》第一折:“既知上仙之名﹐小生亦有宿緣仙契﹐今夜得遇﹐願請至小亭中﹐以遂于飛之願。”{明}{高启}《赠陶篷先生》诗:“逢余向滄洲﹐笑落頭上巾。謂余有仙契﹐泥滓非久淪。”
佃契-汉语大词典
佃契
【1】{中国}旧时佃农租种地主土地时的口头约定或书面契约。
借契-汉语大词典
借契
【1】借据。{明}{{范受益}{王錂}}《寻亲记·遣役》:“立借契人{周羽}﹐爲因缺欠使用﹐情願借到{張}處白銀。”{清}{李渔}《慎鸾交·债饵》:“小女是許過人家的﹐不便寫在紙上﹐只立一張借契便了。”
共契-汉语大词典
共契
【1】相契合;一同。{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神理共契﹐政序相參。”{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竺法蘭}〕自言誦經論數萬章﹐爲{天竺}學者之師。時{蔡愔}既至彼國﹐{蘭}與{摩騰}共契遊化。”
典契-汉语大词典
典契
【1】旧时典押房屋﹑土地等财产所立的契约。
典契地-汉语大词典
典契地
【1】承租来的田地。{王统照}《五十元》:“你说我家里有五亩的自己地?好在连种的人家的不到四亩半﹐二亩典契地﹐当得甚么?”
真契-汉语大词典
真契
【1】知己﹐意志相合者。{金}{王若虚}《忆之纯》诗之一:“幼歲求真契﹐中年得偉人。”【2】谓妙趣﹐真意。{明}{自悦}《续兰亭会补任城吕系诗》:“蘭苕擢中沚﹐葩萼媚芳辰﹐散懷得真契﹐引觴答熙春。”
玄契-汉语大词典
玄契
【1】犹默契。{唐}{李华}《杭州龙泉寺故大律师碑》:“默修玄契于文義﹐受教頓悟于宗師﹐不由門階﹐徑造堂室。”{五代}{齐己}《拟嵇康绝交寄湘中贯微》诗:“相知在玄契﹐莫訝入行疏。”{清}{周亮工}《与张瑶里书》:“空山落葉﹐光景更真静者﹐於此中自有玄契。”
交契-汉语大词典
交契
【1】交情;情谊。{唐}{王勃}《与契苾将军书》:“僕與此公﹐早投交契﹐夷險之際﹐始終如一。”{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那裏爲些些賭賽絶了交契﹐小小輸嬴醜了面皮。”{宋}{张孝祥}《浣溪沙》词:“去路政長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親。”《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2】朋友。《西游记》第六七回:“我們又不與他有親﹐又不相識﹐又不是交契故人﹐看他做甚?”{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倒招了個女嬌娃結眷姻﹐和你這老禪師爲交契。”【3】结交;交好。《水浒传》第九十回:“昔日與{燕將軍}交契﹐不想一别有十數個年頭﹐不得相聚。”《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倆人交契﹐專以義氣爲重﹐何乃以財利介意?”
冥契-汉语大词典
冥契
【1】指内心的至诚。{唐}{骆宾王}《灵泉颂》:“顧我罔極﹐因心感至﹐冥契動天﹐甘泉湧地﹐泠泠無竭﹐蒸蒸不匱。”【2】指意气相投的知音好友。{清}{黄景仁}《哭龚梓树》诗之二:“十年舊雨阻{燕}雲﹐把袂俄驚冥契分。”{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支道林}〕謂人曰:‘昔匠石廢斤於{郢}人﹐{牙生}輟弦於{鍾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發言莫賞﹐中心藴結﹐余其亡矣。’”【3】默契;暗相投合。{明}{李贽}《送郑大姚序》:“君豈亦學{黄}{老}而有得者耶?抑天資冥契﹐與道合真﹐不自知其至於斯也。”{宋}{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鍼﹐不謀而合。”《晋书·慕容垂载记》:“寵踰宗舊﹐任齊懿藩﹐自古君臣冥契之重﹐豈甚此邪?”{马其昶}《<古文辞类纂标注>序》:“讀之久﹐而吾之心與古人之心冥契焉﹐則往往有神解獨到。”【4】在阴间缔结的婚约。《宣和书谱·小字三教经》:“{彩鸞}泣謝﹐諭{蕭}曰:與汝自有冥契﹐今當往人世矣。”【5】指天机,天意。《旧唐书·高祖纪》:“然{李氏}將興﹐天祚有應﹐冥契深隱﹐妄肆誅夷。”
印契-汉语大词典
印契
【1】官府盖印认可的田宅契据。《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即或其中有莊頭盜典出去的﹐我们既有印契在手裏﹐無論他典到甚麽人家﹐可以取得回來的。”
印契錢-汉语大词典
印契錢
【1】{宋}代商税的一种。民间典卖田宅,限两月内赴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府印信,并交纳印契钱。《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太祖}{開寳}二年﹐始收民印契錢﹐令民典賣田宅﹐輸錢印契﹑税契﹐限兩月。”
分契-汉语大词典
分契
【1】情分投合。{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殷尧藩》:“{堯藩}初遊{韋應物}門牆﹐分契莫逆。”
券契-汉语大词典
券契
【1】契据。《战国策·齐策四》:“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淮南子·主术训》:“券契束帛﹐刑罰斧鉞﹐其於以解難﹐薄矣。”《魏书·释老志》:“或償利過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貧下﹐莫知紀極。”
勘契-汉语大词典
勘契
【1】验对鱼契。{唐}{宋}之制,殿门开闭要核对鱼契。其制,以檀木刻鱼形,分为左右,左留中,右置门使处,鱼契左右相合始开殿门,谓之勘契。{唐}{刘邺}《侍漏院吟》:“玉堂簾外獨遲遲﹐明月初沈勘契時。”{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舊制﹐郊祀禮成﹐駕還闕門﹐有勘契之儀……其制如勘箭之儀﹐{熙寧}中﹐詔罷其制。”{宋}{王应麟}《玉海·器用·皇祐文德殿鱼契》:“皇城司上新作{文德殿}香檀魚契﹐契有左右﹐左留中﹐右付本司。各長尺有一寸﹐博二寸八分﹐厚六分﹐刻魚形﹐鑿枘相合﹐縷金爲文。車駕至門﹐勘契官執右契奏﹐閣門使降左契﹐勘契官跪奏勘畢﹐奏云:‘外契合。’”
參契-汉语大词典
參契
【1】参验;参合。{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徐真君}〕遂得修行燒煉訣﹐有{趙真君}不遠千里訪之﹐以所得秘密與之參契。”
左契-汉语大词典
左契
【1】左券。{唐}{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今權歸於佛﹐買福賣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清}{赵翼}《偶书所见》诗:“皆自夙世來﹐徵驗若左契。”《老子》:“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2】符契之左半。《宋史·舆服志六》:“{高宗}{建炎}三年﹐改鑄虎符﹐樞密院主之﹐其制以銅爲之﹐長六寸﹐闊三寸﹐刻篆而中分之﹐以左契給諸路﹐右契藏之。”{宋}{司马光}《送周密学沆真定安抚使》诗:“玉帳前茅舉﹐銅魚左契分。”
地契-汉语大词典
地契
【1】买卖土地时所立的契约。{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二场:“开完公审大会﹐就开仓﹑分粮﹑烧地契!”{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我把地契一归总交给政府﹐说我离不开{火龙沟}了。”
執契-汉语大词典
執契
【1】谓手持凭证,以相验对。{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契者﹐結也。上古純質﹐結繩執契。”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十五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衆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2】谓把握契机。{唐}{元稹}《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又見陛下以爲執契則羣下用情﹐躬親則庶官無黨。”{唐}{元稹}《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執契之道﹐垂衣不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可以執契而居簡﹐無爲而不宰。”
壓契-汉语大词典
壓契
【1】买卖不动产时,买方先付与卖方一部分钱,将卖方的产业契约作抵押。《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房産值數千金﹐{郭刁兒}於中議估﹐止值四百金。以百金壓契﹐餘俟出房後方交。”
契-汉语大词典
契
《廣韻》苦計切,去霽,溪。【1】刻。本谓占卜时以刀凿刻龟甲,后泛指刻物。《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彈骨﹐{越}人契臂﹐中國歃血也。”《诗·大雅·緜》:“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毛}传:“契﹐開也。”{马瑞辰}通释:“謂刻開其龜。”《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劒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劒之所從墜。’”【2】指削或割。《南史·到撝传》:“{王敬則}執執查﹐以刀子削之﹐又曰:‘此非{元徽}頭﹐何事自契之。’”【3】刻龟甲的凿子。《周礼·春官·菙氏》:“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郑玄}注引{杜子春}云:“契謂契龜之鑿也。”{孙诒让}正义:“契龜之鑿﹐亦所以鑽刻﹐故直謂之契也。”【4】泛指雕凿用具。{晋}{干宝}《晋纪总论》:“如室斯構而去其鑿契﹐如水斯積而决其隄防。”【5】指刻在甲骨等上的文字。《易·繫辞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6】符节﹑凭证﹑字据等信物。古代契分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用时将两半合对以作徵信。后泛指契约。《老子》:“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老舍}《蜕》第一:“有房的把房契揣好﹐跑向乡间。”{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古文》:“凡文書相約束皆曰契……亦謂刻木剖而分之﹐君執其左﹐臣執其右﹐即昔之銅竹虎使﹑今之銅魚﹐竝契之遺象也。”【7】盟约﹐要约。{汉}{繁钦}《定情歌》:“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明}{汤显祖}《紫钗记·春愁望捷》:“雨雲香猶自有﹐絲蘿契急難丢。”{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時年四十七﹐將符宿契之限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然則與兒有姻緣之契矣。”【8】指约定﹔结盟。{句道兴}本《搜神记》:“{梁元皓}﹑{段子京}并是{平陽}人也﹐少小相愛﹐對門居﹐契爲朋友﹐誓不相遺。”【9】合;投合。{三国 魏}{曹植}《玄畅赋》:“上同契於{稷卨}﹐降合穎於{伊}{望}。”{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臣聞惟天爲大﹐聖人敬其德﹐知幾其神﹐至人契其道。”{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偶遇一叟﹐自云姓{董}﹐字{無念}﹐言頗契﹐愍其流落﹐延爲子師。”{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以先主君臣之契﹐尚復慮此﹐而况其他乎!”{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夫夫婦之契﹐孰則不相愛者。”《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那{劉有才}是{宋敦}最契之友。”【10】指情意相投的人。{晋}{陶潜}《桃花源诗》:“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11】称门下弟子。如:贤契。【12】指乐声和合﹑和谐。{晋}{陆机}《演连珠》之三六:“鼙鼓疏擊﹐以節繁絃之契。”《文选·刘琨 <重赠卢谌>》:“孰云匪諧﹐如樂之契。”{吕向}注:“契﹐合也。誰謂不能如樂聲之和合也。”【13】契机,关键。{唐}{司空图}《连珠》:“是以連兵百萬﹐雖稱蓋代之雄﹔聞道三千﹐誰悟入神之契。”{清}{陈鳣}《策对》卷四:“《文選》一書裒集美富﹐分類詳明﹐熟精選理之契﹐不根藝術之譏﹐如輊如軒﹐孰得孰失?”【14】至;达。《淮南子·览冥训》:“考其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黄壚。”{高诱}注:“上與九天交接﹐下契至黄壚。”【15】体会,领悟。{晋}{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寄意一言外﹐兹契誰能别!”{宋}{张商英}《护法论》:“契真達本﹐入聖超凡。”【16】感通。{明}{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不將窮達付前緣﹐常把勤勞契上天﹔人事盡時天理見﹐才高豈得困林泉。”【17】绝﹐断。《尔雅·释诂》:“契﹐絶也。”{郭璞}注:“今{江}東呼刻斷物爲契斷。”{陆德明}释文:“《左傳》云‘盡借邑人之車契其軸’是也。”今本《左传·定公九年》契作“鍥”。【18】量词。犹部或篇。{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经师·释僧辩》:“{辯}傳《古維摩》一契﹑《瑞應七言偈》一契﹐最是命家之作。”【19】见“契契”。
契卡-汉语大词典
契卡
【1】“(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1917-1922年)缩写的音译。有时也用来指该组织的工作人员。
契書-汉语大词典
契書
【1】契据﹐契约。{唐}{元稹}《刘颇》诗序:“南歸{唐州}﹐爲吏所軋﹐勢不支﹐自火其居﹐出契書投火中。”{唐}{薛用弱}《集异记·贾人妻》:“此居處五百緡自置﹐契書在屏風中。”
契意-汉语大词典
契意
【1】犹合意﹐惬意。{宋}{岳珂}《桯史·吕东莱祭文》:“{朱晦翁}見之﹐大不契意﹐遺{婺}人書曰:‘諸君子聚頭磕額﹐理會何事﹐乃至有此等怪論。’”
契經-汉语大词典
契經
【1】梵语 Sūtra 的意译。佛教三藏之一﹐亦单称经。对律﹑论而言。{清}{龚自珍}《重辑六妙门序》:“但契經不云乎?阿那波那﹐三世一切佛入道初門﹐此門徹上徹下﹐不局藏教。”{唐}{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修多羅或云修妬路﹐或言素怚羅﹐此云契經。契有二義﹐謂契理合機故;經亦二義﹐謂貫穿法相故﹐攝持所化故。”
契分-汉语大词典
契分
【1】交谊﹐情分。《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若要作鮓﹐可不屈我殺了!枉做這幾時同僚﹐一些兒契分安在!”《新唐书·裴寂传》:“{唐公}雅與厚﹐及留守{太原}﹐契分愈密。”【2】犹缘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师友》:“{李摯}以大宏詞振名﹐與{李敏}同姓﹐同年﹐同登第﹐又同甲子﹐又同門。{摯}嘗答{行敏}詩曰:‘因緣三紀異﹐契分四般同。’”
契苾-汉语大词典
契苾
【1】复姓。{唐}代有{契苾何力}。见《通志·氏族五》。【2】古族名。{敕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西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归{唐}。徙{甘}{凉}间。后北徙{乌特勤山}(今{杭爱山东支)。《新唐书·回鹘传下》:“{契苾}亦曰{契苾羽}﹐在{焉耆}西北{鷹娑川}﹐{多覽葛}之南。”
契令-汉语大词典
契令
【1】古代管理刻印书籍的官员。{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然而竹帛廢﹐契木起﹐斠紬者不作﹐凡契令工匠胥史學徒﹐又皆起而與聖者並有權﹐聖人所雅言益微。”【2】犹法令。{章炳麟}《秦献记》:“{商君}既誅﹐契令猶在。”
契骨-汉语大词典
契骨
【1】古族名。{突厥}的一部。《北史·突厥传》:“其一國於{阿輔}﹑{劍水}之間﹐號爲{契骨}。”
契重-汉语大词典
契重
【1】器重。《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老哥没有送過人的錢﹐何以上台也會契重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喬生}﹐{晉寧}人﹐少負才名……邑宰以文相契重。”{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二章:“可见朝廷是契重他的﹐只要好生巴结两年﹐督抚一定可靠。”【2】谓友情深厚。{元}{王沂}《寿胡琴所并酬春日见寄时寓居王宅》诗之一:“絶俗調高聞白雪﹐結交契重見金蘭。”
契父-汉语大词典
契父
【1】义父﹐养父。《大马扁》第十一回:“那{懷塔布}是前任{文華殿}大學士{瑞麟}的兒子﹐那{瑞麟}是當今太后的契父﹐看來那{懷塔布}與太后有個契兄妹的情分﹐恐怕動他不得。”
契機-汉语大词典
契機
【1】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机会。{朱自清}《论朗诵诗》:“那诗稿以及朗诵者的声调和表情﹐固然都是重要的契机﹐但是更重要的是那氛围。”{张贤亮}《龙种》:“他早已计划好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去制伏对手。他在等待这样的契机。”
契面銀-汉语大词典
契面銀
【1】照契约原定数目按一定成数付出的回赎或悔约的补偿费用。《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陳太守}〕斷令回贖原價一百四十兩﹐外加契面銀一十四兩﹐其餘一百二十六兩追出助修學宫﹐文契追還{施小官人}。”
契末-汉语大词典
契末
【1】对友人谦称自己。{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梁公}({梁儲})則稱契末﹐或稱老友。”
契好-汉语大词典
契好
【1】交好;友爱。{明}{叶盛}《水东日记·解胡观放榜对答》:“{解學士}﹑{胡祭酒}契好甚密。”{张昭汉}《甲寅春西湖小麦岭吊吴子一粟墓》诗:“{吴會}同讀書﹐契好骨肉般。”{宋}{苏轼}《下财启》:“夙緣契好﹐獲講婚姻。”
契愛-汉语大词典
契愛
【1】友好;亲爱。{宋}{苏轼}《答曾子宣书》之二:“自公之西﹐有識日望詔還﹐豈獨契愛之末!邊落寧肅﹐公豈久外哉?”《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後{支學究}得病而亡﹐{施濟}禀知父親﹐邀{支德}舘穀於家﹐彼此切磋﹐甚相契愛。”《再生缘》第一回:“若非兩意相關切﹐便是同心契愛全。”
契刀-汉语大词典
契刀
【1】古钱名。{汉}{王莽}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所造。《汉书·食货志下》:“契刀﹐其環如大錢﹐身形如刀﹐長二寸﹐文曰‘契刀五百’。”《汉书·王莽传上》:“〔{居攝}二年〕五月﹐更造貨:錯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
契紙-汉语大词典
契紙
【1】即契书。{洪深}《劫後桃花·李家》:“不缴出契纸﹐他说我们是空言主张﹐毫无理由。”《红楼梦》第一〇五回:“房地契紙﹐家人文書﹐亦俱封裹。”《文献通考·征榷六》:“〔{高宗}{紹興}五年〕初令諸州通判﹐印賣田宅契紙。”
契切-汉语大词典
契切
【1】犹投契﹐谓意气相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湾》:“〔{灣}〕與學士{綦毋潛}契切。”
契勘-汉语大词典
契勘
【1】考核;查考。{清}{恽敬}《<坚白石斋诗集>序》:“六義附性情而各見於詩﹐雖合古今而契勘之﹐何虞乎蹈﹐何畏乎規摹哉!”{宋}{朱熹}《答周叔谨书》:“所示仁説﹐差勝往時﹐但所引{熹}説﹐亦有誤字處﹐恐又錯認了﹐更略契勘爲佳。”{宋}{吴聿}《观林诗话》:“《西京雜記》云:‘以酒爲書滴﹐取其不冰;以玉爲研﹐亦取其不冰。’{賀方回}詞云:‘羅帷映月﹐玉研生冰。’似失契勘。”【2】犹对质﹐当面对证。《宣和遗事》後集:“{蓋天大王}﹑{韋夫人}共你父子二人好公事!似你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聞知{蓋天大王}﹐共你契勘這一場公事!”【3】{宋}{元}公文书用语﹐犹言查﹐按查。《宣和遗事》後集:“牌使至{五國城}﹐宣北國帝敕曰:‘契勘皇后{趙氏}已廢爲庶人﹐賜死。今{瓜歐}妻{趙氏}﹐是庶人親妹……並令賜死。’”《元典章·户部四·婚礼》:“中書户部:契勘人倫之道﹐男女婚姻爲大﹐據各處見行禮數﹐事深不一……省部公議得﹐今後但爲婚姻議定﹐寫立婚書文約明白。”{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契勘{熙寧}四年以後至{元豐}八年登極大赦以前﹐人户積欠﹐共計五萬三百餘萬貫。”
契臂-汉语大词典
契臂
【1】谓刻臂沥血。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表示结盟的仪式。《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彈骨﹐{越}人契臂﹐中國歃血也。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高诱}注:“刻臂出血﹐殺牲歃血﹐相與爲信。”
契爺-汉语大词典
契爺
【1】即义父。{太平天囯}{李秀成}《自述》:“{張國樑}與{向帥}拜爲契爺﹐他見{向帥}自縊﹐故而奮身再與見仗。”
契會-汉语大词典
契會
【1】符合;相通。{明}{李东阳}《题姚少师所书刘太保诗》:“兩翁雖遭際不同﹐跡頗相類。觀{姚}書{劉}作﹐有契會之意焉。”{唐}{薛用弱}《集异记·李勉》:“傍有胡雛﹐質貌肖逝者。{勉}即詢訪﹐果與逝者所叙契會。”【2】谓关系融洽。{明}{陆深}《谿山馀话》:“祖宗時君臣之間契會如此﹐{孝廟}有意修復﹐真聖政也。”【3】领悟﹐领会。{唐}{慧能}《坛经·机缘品》:“{讓}豁然契會﹐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什公}相從之助手﹐學問文章﹐均極優勝。而且於教理之契會﹐譯籍之瞭望﹐尤非常人所可企及。”【4】约会;盟会。《南史·张兴世传》:“{欣泰}與弟前{始安}内史{欣時}密謀結太子右率{胡松}……直後{劉靈運}等﹐並同契會。”{唐}{黄滔}《周以龙兴赋》:“遂使{盟津}契會﹐此時莫愧於雲從;{羑里}棲遲﹐昔日何傷於魚服。”
契悟-汉语大词典
契悟
【1】犹领悟。{唐}{慧能}《坛经·顿渐品》:“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2】指悟性。{清}{毛奇龄}《文华殿大学士易斋冯公年谱》:“數傳有{閭山}公諱{裕}者﹐從{賀黄門}講學﹐有契悟﹐中{正德}戊辰科進士。”{明}{李贽}《书应方卷後》:“先生亦深於道﹐人品略相似而契悟勝之﹐才學勝之。”
契文-汉语大词典
契文
【1】{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因皆为契刀所刻﹐故亦称契文。{清}{孙诒让}有《契文举例》。参见“[甲骨文字]”。
契苾兒-汉语大词典
契苾兒
【1】歌名。《新唐书·五行志二·诗妖》:“{垂拱}後﹐{東都}有《契苾兒歌》﹐皆淫豔之詞。{契苾}﹐{張易之}小字也。”
契母-汉语大词典
契母
【1】义母。《廿载繁华梦》第十九回:“{陳健}就認{田姐}作契母﹐{田姐}也認{陳健}作乾兒。”
契誼-汉语大词典
契誼
【1】交情﹐友谊。{明}{何景明}《六子诗·王职方尚絅》:“職方吾益友﹐契誼鮮與同。”{元}{萨都剌}《峨眉云歌谢照磨李伯贞遗白石》:“古人契誼重金石﹐此物歲寒冰雪心。”
契約-汉语大词典
契約
【1】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魏书·鹿悆传》:“契約既固﹐未旬﹐{綜}果降。”{唐}{白居易}《与执恭诏》:“欲求契約﹐固合允從。”【2】特指由双方依法订立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委托﹑承揽等事项的文书。{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武寧}節度使{王德用}自陳所置馬得于馬商{陳貴}﹐契約具在。”{茅盾}《右第二章》四:“旧职工应得的退职金﹐公司因为困难而牺牲﹐不能按照原定契约付给了。”
契繻-汉语大词典
契繻
【1】古代用帛制的符信。{宋}{苏轼}《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後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诗:“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契心-汉语大词典
契心
【1】心意投合;称心。{宋}{苏洵}《祭史彦辅文》:“吾與{彦輔}契心忘顔﹐飛騰雲霄﹐無有遠邇。”{明}{袁宏道}《覆友人》:“故凡遇有契心之書﹐便當取讀數徧。”
契義-汉语大词典
契義
【1】友谊﹐情义。{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四:“昔人最重契義。朋從年長﹐則以兄事之;齒少﹐以弟或友呼焉。”{宋}{苏轼}《答孙志康书》:“自聞變故﹐即欲撰哀詞﹐以表契義萬一。”
契洽-汉语大词典
契洽
【1】融洽。{清}{黄钧宰}《金壶浪墨·骗婿》:“主人子朝暮聚談﹐亟相契洽。”{清}{陈天华}《狮子吼》第六回:“同船之中﹐有一個{湖北}人……和{必攘}談論了一會﹐頗相契洽。”
契厚-汉语大词典
契厚
【1】谓交往密切﹐感情深厚。{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史}性儉素﹐曾與京宦{米公}{萬鍾}契厚。”{清}{李渔}《风筝误·闺哄》:“下官{戚天衮}﹐字{補臣}﹐與{詹烈侯}是同榜兄弟﹐最相契厚。”{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居士與老夫最是契厚﹐請猜猜我這病症咱。”
契箭-汉语大词典
契箭
【1】作符契用的箭。《旧唐书·裴行俭传》:“是日傳其契箭﹐諸部酋長悉來請命﹐並執送{碎葉城}。”《资治通鉴·唐高宗调露元年》载此事﹐{胡三省}注云:“夷狄無符信﹐以箭爲契信。”
契弟-汉语大词典
契弟
【1】结义的弟弟。{明}{{崔时佩}{李景云}}《西厢记·金兰判袂》:“下官姓{杜}名{確}﹐字{君實}﹐幼年與契弟{張君瑞}同窗。”
契友-汉语大词典
契友
【1】情义相投的朋友。{明}{叶宪祖}《鸾鎞记·探婚》:“傳呼契友過庭院﹐忙倒屣敢遲延。”{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凡人讀書﹐各有心得﹐雖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如:这些亲切的交往使我同他们成为契友了﹐彼此间的情谊越来越深。
契帖-汉语大词典
契帖
【1】犹借据。{清}{焦循}《忆书》六:“諸姪饔飱或不繼﹐{卞孺人}即以田所出米﹐時假與之﹐而必取契帖﹐曰:‘使知爲借﹐庶不浪用。’”
契合-汉语大词典
契合
【1】投合﹐意气相投。{元}{揭傒斯}《宋徽宗曲宴蔡京图画记》诗:“君臣契合同{堯}{舜}﹐禮樂光華邁{漢}{唐}。”{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策行宜戰伐﹐契合動昭融。”{秦牧}《漫记端木蕻良》:“我个人﹐相信他们两位思想﹑感情有很契合的一面﹐但在生活习气上也有不大调和的地方。”【2】符合。{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书》:“熟觀{鹿門}之文及{鹿門}與人論文之書﹐門庭路徑與鄙意殊有契合。”{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多看古人句子﹐令自己少写好些。一面欣与古人契合﹐一面又有‘恨不踊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我先说’之感。”{宋}{叶適}《受玉宝贺笺》:“慰滿民望﹐契合天心。”【3】谓结盟﹐结拜。《元朝秘史》卷二:“{帖木真}説:‘在前日子你與我父親契合﹐便是父親一般。今將我妻上見公姑的禮物將來與父親。’隨即將黑貂鼠襖子與了。”【4】泛指结好。{清}{李渔}《慎鸾交·久要》:“我和你無心契合﹐竟成莫逆之交。”
契領-汉语大词典
契領
【1】断颈。《後汉书·马融传》“{田開}﹑{古蠱}……測潛鱗﹐踵介旅”{李贤}注引《晏子春秋》:“二子皆反其桃﹐契領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吾獨生﹐不仁。’亦契領而死。”今本《晏子春秋》作“挈領”。{孙星衍}音义:“《後漢書》注作‘契領’﹐是。《爾雅·釋詁》:‘契﹐絶也。’《詩》傳:‘領﹐頸也。’”
契契-汉语大词典
契契
【1】愁苦貌。《诗·小雅·大东》:“契契寤歎﹐哀我憚人。”{毛}传:“契契﹐憂苦也。”{南朝} {宋}{谢灵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草草眷徂物﹐契契矜歲殫。”{清}{钱谦益}《张季公墓表》:“東阡北陌﹐親串往來之地﹐步武錯迕﹐契契不能以相從。”
契需-汉语大词典
契需
【1】谓马伤蹄而畏行路。需﹐通“懦”。《周礼·考工记·輈人》:“行數千里﹐馬不契需。”{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契讀爲‘爰契我龜’之契﹐需讀爲‘畏需’之需。謂不傷蹄﹐不需道里。”【2】谓车辆运行不良。{清}{钱谦益}《按察使黄公八十寿序》:“車之爲物也﹐負重致遠﹐行千里不契需﹐器之有用者也。”【3】怯懦。需﹐通“懦”。{清}{黄宗羲}《熊公雨殷行状》:“〔{熊公}〕身提孤旅﹐不滿千人﹐從{小舋}渡{江}﹐札喬司倡率羣帥﹐而皆契需觀望﹐無一應者。”{严复}《原强》:“夫苟其民契需怐愗﹐各奮其私﹐則其羣將涣。”
契己-汉语大词典
契己
【1】犹知己。{郭沫若}《女神·光海》诗:“我契己的心友呀!你蒲柳一样的风姿﹐还在我眼底留连。”
契據-汉语大词典
契據
【1】契约文书。《星火燎原·秋收起义在醴陵》:“童子团到豪绅家从屋檐下﹐从墙缝里﹐把那些盖过农民血手印的契据全翻出来﹐堆在农会面前烧了。”{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六章:“購股無現銀﹐准以財産契據作抵。”
契船求劍-汉语大词典
契船求劍
【1】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後汉书·张衡传》:“世易俗異﹐事執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劒﹐守株而伺兔也。”后多作“刻舟求劍”。
契丈-汉语大词典
契丈
【1】旧时朋辈间敬称。{宋}{杨万里}《慰程监簿书》:“書問不至於親舊﹐深交厚契如吾契丈﹐亦復作踈。”{宋}{杨万里}《答朱侍讲书》:“知我者其惟亡友{欽夫}與契丈乎﹐由今觀之﹐知我者{欽夫}一人而已。”
契券-汉语大词典
契券
【1】契据﹐证券。{叶圣陶}《倪焕之》三:“我不知道学校有这块地皮的契券么?如果有﹐不妨同他打官司。”{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有賈客乘所借馬過門者。{白}之左右皆識之﹐聞於{白}。詰之﹐曰:‘于{華州}八十千買之。’契券分明﹐賣馬姓名易之矣。”《荀子·君道》:“合符節﹐别契券者﹐所以爲信也。”
契密-汉语大词典
契密
【1】密切;亲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平日中表兄妹﹐柬帖往來契密﹐則有之﹐何曾有私逃之約?”{明}{王世贞}《石羊生传》:“{元瑞}亦奇{助甫}詩﹐契密無間﹐且各自悵相遇晩。”
契交-汉语大词典
契交
【1】交好﹐交往密切。{明}{刘若愚}《酌中志·辽左弃地》:“〔{趙公楫}〕久與税監{高淮}契交。”{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此人與{韓信}最是契交﹐必須一併殺壞。”【2】指交往密切的朋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昔事某官﹐見一官侵晨至﹐又一官續至﹐皆契交也﹐其狀若密遞消息者。”
契苾羽-汉语大词典
契苾羽
【1】古族名。即{契苾}。
契家-汉语大词典
契家
【1】通好之家。{宋}{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邑令〕遂收{璞}父子及血屬於獄﹐{洪公}亦以曾任調停﹐例追逮﹐良窘﹐時{王實齋}{遂}守{吴}﹐契家也﹐亟往求援﹐{王}爲宛轉。”{清}{黄宗羲}《陆文虎先生墓志铭》:“是余之罪也夫!乃告於世之爲{郭元振}者﹐而使契家子{萬斯大}董其事﹐某月某日葬於城西之外。”
契慕-汉语大词典
契慕
【1】犹爱慕。{明}{李贽}《读史·曹公》:“唯愈疾﹐然後見{魏武}之愛才最篤﹐契慕獨深也。”{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五曰平時契慕之人﹐可以當藥。”
契託-汉语大词典
契託
【1】谓挚友间的嘱托。{唐}{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老矣逢迎拙﹐相於契託饒。”
契-汉语大词典
契
《廣韻》苦結切,入屑,溪。【1】通“[挈]”。持,取。《荀子·议兵》:“掎契同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杨倞}注:“契讀爲‘挈’。挈﹐持也。”《汉书·毋将隆传》:“契國威器共其家備。”{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契﹐取也。”《墨子·经下》:“契與枝板﹐説在薄。”{孙诒让}间诂:“契﹑挈同聲﹐叚借字。”【2】见“契4闊”。
契-汉语大词典
契
《集韻》私列切,入薛,心。【1】人名。传说中{商}的祖先,为{帝喾}之子。{舜}时佐{禹}治水有功﹐任为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参阅《书·舜典》﹑《史记·殷本纪》。【2】通“[楔]”。楔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葱》:“兩耬重耩﹐竅瓠下之﹐以批契繫腰曳之。”{石声汉}注:“批契:批是從中劈破﹐契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木楔子。”
契-汉语大词典
契
《廣韻》去訖切,入迄,溪。【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用字。《广韵·入迄》:“契﹐契丹﹐夷名。出《字林》。”
契闊-汉语大词典
契闊
【1】久别。{宋}{梅尧臣}《淮南遇楚才上人》诗:“契闊十五年﹐尚謂卧巖庵。”《後汉书·独行传·范冉》:“{奂}曰:‘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郭沫若}《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叶}是北伐时伐的老友﹐我和他的契阔也整整地十年了。”【2】相交;相约。《梁书·萧琛传》:“上答曰:‘雖云早契闊﹐乃自非同志;勿談興運初﹐且道狂奴異。’”{清}{陈梦雷}《黄叔威以古诗八首见赠拟古妾薄命以答之》:“君子聽非偏﹐契闊信無徵。”【3】勤苦﹐劳苦。《後汉书·文苑传上·傅毅》:“爰率朋友﹐此舊則。契闊夙夜﹐庶不懈忒。”{李贤}注:“契閣謂辛苦也。”{唐}{韩愈}《合江亭》诗:“蕭條緜歲時﹐契闊繼庸懦。”《诗·邶风·击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説。”{毛}传:“契闊﹐勤苦也。”{王闿运}《罗季子诔》:“風塵契闊﹐未擾子形。”【4】怀念。《历代名画记》卷六引{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余眷戀{廬}{衡}﹐契闊{荆}{巫}﹐不知老之將至。”
契丹-汉语大词典
契丹
【1】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旧唐书·北狄传·契丹》:“{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龍}之北﹐{鮮卑}之故地。”
契丹文-汉语大词典
契丹文
【1】{辽}代契丹人创制的文字。分大字﹑小字两种。大字制成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后另制新字称“契丹小字”。{金}初沿袭使用。{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下令停用﹐后渐废。
叶契-汉语大词典
叶契
【1】犹协和,配合。《陈书·陈宝应传》:“蝥賊相扇﹐叶契連蹤。”《周书·窦炽李穆等传论》:“叶契{岷}{峨}﹐約從{漳}{滏}﹐北控沙漠﹐西指{崤}{函}﹐則成敗之數﹐未可量也。”{唐}{陆贽}《李晟司徒兼中书令制》:“非股肱叶契﹐不集大勳。”
右契-汉语大词典
右契
【1】右券。《礼记·曲礼上》:“獻粟者執右契。”{郑玄}注:“契﹐券要也。右爲尊。”《战国策·韩策三》:“{安成君}東重於{魏}﹐而西貴於{秦}﹐操右契而爲公責德於{秦}{魏}之主。”{鲍彪}注:“左契﹐待合而已;右契﹐可以責取。”
司契-汉语大词典
司契
【1】掌握契据。《老子》:“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任继愈}注:“司契的人﹐只憑契據來收付﹐所以顯得從容。”【2】掌管法规。《文选·左思<魏都赋>》:“上垂拱而司契﹐下緣督而自勸。”{李周翰}注:“上則垂衣拱手﹐執法契以御天下。”《新唐书·刘蕡传》:“朕聞古先哲王之治也﹐玄默無爲﹐端拱司契。”{章炳麟}《国家论》:“若夫法律治民﹐不如無爲之化﹐上有司契﹐則其埶亦互相牽連﹐不可中止。”【3】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晋}{陆机}《文赋》:“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爲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以爲匠﹐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明}{张居正}《种莲子戊午稿序》:“蓋天禀超軼﹐有兼人之資﹐得司契之匠﹐其所著述﹐雖不效文士踵躡陳蹟﹐自不外於矩矱。”
同契-汉语大词典
同契
【1】契合。{三国} {魏}{曹植}《玄畅赋》:“上同契於{稷卨}﹐降合穎於{伊}{望}。”《晋书·宣帝纪》:“豈非忠誠協符﹐千載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宋}{秦观}《王朴论》:“彼民與此民之心同﹐是與天意同契。”【2】犹同志;同心。{晋}{陆机}《赠顾令文为宜春令》之四:“比志同契﹐惟予與子。”《太平广记》卷三六〇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丁譁》:“繾綣覯良宵﹐千載結同契。”
同符合契-汉语大词典
同符合契
【1】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裴松之}注引《吴历》:“{策}曰:‘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此指见解一致。{北周}{庾信}《齐王进赤雀表》:“赤雀銜書﹐止於{酆}户﹐{周}之受命﹐興乎此祥。即事所觀﹐同符合契。”{倪璠}注:“言今獻赤雀﹐與古銜書可合符契也。”此指现象相同。
同力協契-汉语大词典
同力協契
【1】犹言同心协力。《南史·宋纪上》:“同力協契﹐所在蠭起﹐即日斬僞{徐州}刺史{安成王}{脩}﹑{青州}刺史{弘}。”
合契-汉语大词典
合契
【1】相符合;相一致。《後汉书·张衡传》:“驗之以事﹐合契若神。”{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陳政﹐則與議説合契。”{唐}{包佶}《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惟樂能感﹐與神合契。”【2】融洽;意气相投。{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君臣鉴戒》:“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西游记》第一回:“{美猴王}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清}{姚鼐}《哭陈东浦方伯三十二韵》:“縱非情合契﹐應惜韻孤標。”【3】符契。{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牙璋﹐判合之器也。當於合處爲牙﹐如今之合契。”【4】核验符契。{明}{王世贞}《说部》:“若懸券而責之﹐又若合契焉。”
哈剌契丹-汉语大词典
哈剌契丹
【1】古族名兼古国名。也叫{黑契丹}(契丹语,哈剌为“黑”的意思)。指{耶律大石}所建的{西辽}。也用来专指{契丹}本族人。
嘿契-汉语大词典
嘿契
【1】暗相投合。{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若非聖人﹐仍不離﹐舍嘿契而已﹐非言可銓。”
夙契-汉语大词典
夙契
【1】往昔的交情。{宋}{苏轼}《求婚启》:“{中郎}墳典之付﹐豈在他人;{太真}姑舅之婚﹐復見今日。仰緣夙契﹐祇聽俞音。”{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玉磬山房文误》:“{恭城}與編修同官翰林﹐有夙契。”{南朝} {陈}{徐陵}《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至于親鄰之道﹐夙契逾深﹐無改曩懷﹐增感彌篤。”{明}{高启}《喜吕山人见过江馆》诗:“非君憐夙契﹐誰肯過柴門?”【2】前世的因缘。{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侍郎喜談因果﹐尤重師生之義﹐嘗以爲文字淵源﹐三生夙契﹐雖父子不能相假云。”{宋}{罗烨}《醉翁谈录·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今夕相會﹐豈非夙契?願見去歲相約之媒。”
夔契-汉语大词典
夔契
亦作“[夔卨]”【1】帝{舜}二贤臣之名。{夔}典乐,{契}为司徒。{宋}{苏辙}《西掖告词·富弼赠太师》:“{慶曆}之盛﹐朝多偉人﹐維{范}與{富}﹐才業名位﹐實相先後﹐海内稱誦﹐見於聲詩﹐比之{夔}{契}。”{唐}{白居易}《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夔}{卨}定求才濟世﹐{張}{雷}應辯氣衝天。”
官契-汉语大词典
官契
【1】民间典卖田产向官府纳税注册的契据。《文献通考·征榷六》:“〔{宋}{乾道}〕七年﹐臣僚言:民間典賣田産﹐必使之請官契﹐輸税錢。”【2】官府的书契﹑符信。{唐}{王建}《赠胡泟将军》诗:“朱牌面上分官契﹐黄紙頭邊押勅符。”《周礼·天官·宰夫》:“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孙诒让}正义:“官契﹐即小宰八成之書契也。”
宿契-汉语大词典
宿契
【1】久已投合。《云笈七籤》卷七二:“君無友喪國﹐臣無友失忠﹐庶人無友喪家﹐道無友失真﹐所以{玄元}與{尹喜}宿契﹐{孔子}與{漁父}合機。”【2】犹宿缘。{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經三宿三日後﹐女即自言曰:‘君是生人﹐我鬼也。共君宿契﹐此會可三宵﹐不可久居﹐當有禍矣。’”{唐}{唐彦谦}《游南明山》诗:“投閒息萬機﹐三生有宿契。”《太平广记》卷二九六引{唐}无名氏《八朝穷怪录·萧总》:“〔神女〕謂{總}曰:‘{蕭郎}遇此﹐未曾見邀﹐今幸良晨﹐有同宿契。’”{清}{曹寅}《题史蕉饮春泉洗药图》诗:“省識畫圖猶宿契﹐年年靈樹祝長春。”【3】先前的约言;事先的许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後三年﹐歲在丁丑﹐〔{淳于棼}〕亦終於家。時年四十七﹐將符宿契之限矣。”按﹐{槐安国}王曾语{淳于}:“後三年當令迎卿。”《南史·崔慧景传》:“于時{盧陵王}長史{蕭寅}﹑司馬{崔恭祖}守{廣陵城}﹐{慧景}以{寶玄}事告{恭祖}。{恭祖}先無宿契﹐口雖相和﹐心實不同。”【4】大愿,宏愿。{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我求佛聖果﹐我學佛能捨﹐是身如響﹐是身如泡﹐流轉四生﹐往來六趣﹐宿契弘誓﹐不違物欲。”
密契-汉语大词典
密契
【1】密切契合。{宋}{何薳}《春渚纪闻·木果异事》:“由是觀之﹐凡爲人君者﹐其一言動﹐固自與造化密契。”{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夫佛學在北之與經學﹐固不如其在南與玄學之密契。”【2】犹密友。《明史·王应熊传》:“陛下召{應熊}﹐必因其秉國之日﹐衆口交攻﹐以爲孤立無黨﹐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聯﹐恃{延儒}在也。”《晋书·王敦传论》:“{王敦}歷官中朝﹐威名夙著﹐作牧{淮}海﹐望實逾隆﹐遂能託魚水之深期﹐定金蘭之密契﹐弼成王度﹐光佐中興。”{明}{吴承恩}《寿许逸庵六十障词》序:“親友某等或聯桑梓高源﹐或芝蘭密契。倚玉同芬﹐或締{陳}{荀}之好;斷金投分﹐或通{王}{貢}之交。”【3】秘密相约。{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杨褒》:“{褒}妻乃異志於{褒}﹐{褒}莫知之﹐經歲時。後{褒}妻與外密契﹐欲殺{褒}。”《南齐书·刘善明传》:“{善明}從伯{懷恭}爲{北海}太守﹐據郡相應。{善明}密契收集門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斬關奔{北海}。”
寵契-汉语大词典
寵契
【1】谓趣味投合而受到尊崇。{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仁宗皇帝}在東宫時﹐獨好{歐陽}氏之文﹐以故{楊文貞}寵契非淺。”
妙契-汉语大词典
妙契
【1】神妙的契合。{宋}{秦观}《和程给事赟闍黎化去之什》:“早因妙契窺{曹洞}﹐竟以清芬繼{肇生}。”{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風雲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塵。”{明}{唐顺之}《登孙登啸台》诗:“清浄同{河上}﹐沉冥異{竹林}﹐坐超惟默理﹐妙契守雌心。”
姻契-汉语大词典
姻契
【1】犹姻眷,姻缘。{明}{梁辰鱼}《浣纱记·迎施》:“勤勞王事﹐奔走江關﹐再無工夫﹐得諧姻契。”{明}{无名氏}《綵楼记·抛球择婿》:“早成就百年姻契。”{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媽媽與你選個有才有貌底官人﹐共成姻契。”
幽契-汉语大词典
幽契
【1】冥合,默契。《晋书·韩恒载记》:“受命之初﹐有龍見於都邑城﹐龍爲木德﹐幽契之符也。”{清}{薛福成}《中兴叙略下》:“又若運謀設奇﹐幽契鬼神﹐驅駕豪彦﹐盡其力能﹐用能累殿方州。”【2】隐微的心情或契机。{明}{唐顺之}《雁训》:“然猶薦紳動色﹐焜焜燿燿﹐若天授幽契﹐而神界秘寶焉者。”{唐}{卢纶}《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诗:“元臣達幽契﹐祝史告明徵。”
玉契-汉语大词典
玉契
【1】借指太子。{宋}{范成大}《东宫寿》诗:“視膳斑衣拱﹐傳觴玉契將。”【2】玉制的符契。古代帝王用为召太子的凭证。《新唐书·崔神庆传》:“古者召太子用玉契﹐此誠重慎防萌之意﹐不可不察。”《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某位姓名。”
木契-汉语大词典
木契
【1】木制的符信或凭证。《宋史·兵志十》:“{康定}元年﹐頒銅符﹑木契﹑傳信牌。”《辽史·仪卫志三》:“木契﹐正面爲陽﹐背面爲陰﹐閤門唤仗則用之。”{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木契》:“猺人無文字﹐其要約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執其一﹐守之甚信。”《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銅魚﹑木契﹐然後入。”
木刻符契-汉语大词典
木刻符契
【1】刻在木板上的记事符号。《广西壮族文学·壮汉文学交流》:“在很古的时候﹐壮族就有了自己的‘木刻符契’。”
末契-汉语大词典
末契
【1】犹下交。指长者对晩辈的交谊。《文选·陆机<叹逝赋>》:“託末契於後生﹐余將老而爲客。”{李周翰}注:“末契﹐下交也。”{唐}{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伊昔{臨淄亭}﹐酒酣託末契。”{仇兆鳌}注:“公爲後輩﹐ 故云末契。”{清}{钱谦益}《康文初六十序》:“諸公晩託末契於余﹐余因以識{孟修}﹐且交於{孟修}之子{文初}。”{宋}{沈辽}《送夏八赴南陵》诗:“高堂老人八十一﹐不問衰微論末契。”【2】犹下交。指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者的交谊。{唐}{温庭筠}《上蒋侍郎启》:“某聞有以疎賤而間至貴者﹐古人之所譏笑;有以單外而蘄末契者﹐君子之所兢戒。”【3】犹下交。称别人对自己的交谊的谦词。{清}{钱谦益}《锡山赵太史六十序》:“余幸得託末契﹐有{朱}{陳}之好。”{宋}{陆游}《答交代杨通判启》:“某猥以陳人﹐偶叨末契。”
杜絶契-汉语大词典
杜絶契
【1】旧时出卖田地房产,写明不能赎回的契约。
松契-汉语大词典
松契
【1】比喻长青的友情。{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蘭交永合﹐松契長并。”
死契-汉语大词典
死契
【1】注明不得赎回的契约。《红楼梦》第十九回:“况且原是賣倒的死契。”
牙契錢-汉语大词典
牙契錢
【1】牙契税。{宋}{俞文豹}《吹剑四录》:“牙契錢者﹐人間買田宅﹐則投印契書。{嘉祐}末﹐每千輸四十﹐{宣和}末﹐{陳亨伯}經制增五六十﹐{紹興}初﹐{孟富文}總制又增爲一百﹐以三十五入經制﹐三十二錢半入總制﹐三十二錢半留州。”
牙契-汉语大词典
牙契
【1】由牙人经手的契约。{宋}{洪迈}《容斋续笔·田宅契券取直》:“今之牙契投税﹐正出於此。”【2】指牙契税。{宋}{叶適}《经总制钱一》:“得産有勘合﹐典賣有牙契。”{宋}{叶適}《黄子耕墓志铭》:“通判卑辭借係省﹐預斂牙契﹐常爲殿矣。”
日契-汉语大词典
日契
【1】指每天供给膳食的凭证契劵。《晋书·山涛传》:“以母老辭職……除議郎﹐帝以{濤}清儉無以供養﹐特給日契﹐加賜牀帳茵褥。禮秩崇重﹐時莫爲比。”
書契-汉语大词典
書契
【1】指文字。《易·繫辞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陆德明}释文:“書者﹐文字。契者﹐刻木而書其側。”{清}{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東南臨海﹐西北不臨海﹐書契所能言﹐無有言西北海狀者。”《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珪}曰:‘書籍凡有幾何﹐如何可集?’對曰:‘自書契以來﹐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勝計。苟人主所好﹐何憂不集。’”{朱自清}《经典常谈·<说文解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2】契约之类的文书凭证。《周礼·地官·质人》:“掌稽市之書契。”《周礼·天官·小宰》:“六曰聽取予以書契。”{孙诒让}正义:“凡以文書爲要約﹐或書於符券﹐或載於簿書﹐並謂之書契。”
活契-汉语大词典
活契
【1】出卖房地产时所立的,规定还可以赎回的契约。参见“[活賣]”。
深契-汉语大词典
深契
【1】深厚的交情。{唐}{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故人有深契﹐過我蓬蒿廬。”{清}{吴伟业}《送何省斋》诗:“同事有{何郎}﹐英懷托深契。”{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贞白》:“〔{貫休}與{王貞白}〕遂訂深契。”
潛契-汉语大词典
潛契
【1】犹默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唐}{司马贞}述赞:“聖賢影響﹐風雲潛契。”
托契-汉语大词典
托契
【1】彼此信赖投合。{清}{周亮工}《<托素斋文集>序》:“曩遊{八閩}﹐一時文字交﹐惟{媿曾}托契最深﹐嘗以詩見質﹐請序于予。”
折契-汉语大词典
折契
【1】折券。{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嘗從{王媪}﹑{武負}貰酒﹐每飲醉﹐留寢其家。上嘗見光怪﹐{負}等異之﹐輒折契棄券而不責。”{清}{黄宗羲}《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徐公神道碑铭》:“母黨式微。公折契田廬曰:‘俾無忘太夫人之德。’”{南朝} {梁}{任昉}《奏弹刘整》:“{整}之撫姪﹐食有故人。何其不能折契鍾庾﹐而襜帷交質﹐人之無情﹐一何至此!”
投契-汉语大词典
投契
【1】谓意气或见解相合。{清}{赵翼}《瓯北诗话·元遗山诗》:“是{楚材}曾親至{汴京}﹐蓋已聞{遺山}之名而物色之﹐{遺山}因有知己之感﹐與之投契﹐故有‘門下士’之稱﹐非無因至前也。”{明}{唐寅}《金阊送别王尚宝》诗:“投契于君二十年﹐尋常花月酒杯前。”{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章三:“这一老一少两代妇女开始谈论一些别的事﹐她俩越谈越投契。”
掎契-汉语大词典
掎契
【1】见“掎挈”。
攝契-汉语大词典
攝契
【1】掌握要领。{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以規略文統﹐宜宏大體﹐先博覽以精閲﹐總綱紀而攝契。”
斷骨契-汉语大词典
斷骨契
【1】将房屋田地彻底出卖﹐载明永不回赎或再行找补的契约。{宋}{洪迈}《夷坚乙志·张九罔人田》:“{廣都}人{張九}﹐典同姓人田宅。未幾﹐其人欲加質。囑官儈作斷骨契以罔之。”
斷金契-汉语大词典
斷金契
【1】深厚的交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淯水》:“城西有{孔嵩}舊居。{嵩}字{仲山}﹐與{山陽}{范式}有斷金契。”
斷袖之契-汉语大词典
斷袖之契
【1】见“斷袖之好”。
斷契-汉语大词典
斷契
【1】两方各执其半的契约。《唐律·职制·贷所监临财物》:“即斷契有數﹐違負不還﹐過五十日者﹐以受所監臨財物論。”
脗契-汉语大词典
脗契
【1】吻合﹐契合。{清}{赵翼}《瓯北诗话·高青邱诗》:“即如身當{元}季﹐沉淪江村﹐身未歷殿陛﹐目未睹典章﹐一旦召修《元史》﹐列於朝班﹐其詩即典切瑰麗﹐雖{賈至}﹑{岑參}等《早朝大明宫》之作不能遠過。此非其天才卓絶過目即脗契而能若是乎?”
期契-汉语大词典
期契
【1】誓约;约期。《北史·杨侃传》:“{瓜花}等以期契不會﹐便相告發﹐伏辜者十數家。”{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無那短封即踈索﹐不在長情守期契。”{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於是密議長君諸王之中﹐不知誰應當璧……{榮}意在{長樂}﹐遣蒼頭{王豐}入{洛}﹐詢以爲主﹐{長樂}即許之﹐共剋期契。”
膠漆契-汉语大词典
膠漆契
【1】犹言胶漆交。{唐}{白居易}《伤友》诗:“曩者膠漆契﹐邇來雲雨暌。”
款契-汉语大词典
款契
【1】谓情意投合。{晋}{葛洪}《抱朴子·微旨》:“非誠心款契﹐不足以結師友。”
殷契-汉语大词典
殷契
【1】{殷墟}书契的省称﹐即{殷商}甲骨文字。{赵樸初}《悼郭沫若同志》诗:“{殷}契深功探史闕﹐{屈}騷妍演壯文瀾。”
殷契-汉语大词典
殷契
【1】指{殷}的始祖{契}。《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簡狄}。”{司马贞}索隐:“{契}始封{商}……是{殷}家始祖﹐故言{殷}{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