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奏)是什么意思
合奏←→独奏-反义词词典
合奏←→独奏hézòu-dúzòu
【词性】:动
合奏:几种乐器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独奏:单个人用一种乐器演奏乐曲。
尾声←→前奏-反义词词典
尾声←→前奏wěishēng-qiánzòu
【词性】:名
尾声:大型乐曲中乐章的最后一部分。
前奏:前奏曲,比喻事情的先声。
【例】 剧作者在一个剧本里所要说的对于社会人生的话,有时也会在一篇序文里或在剧本的前奏(prologuo)或尾声(Epiloguo)里。(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
仙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仙奏xiān zòu
【释义】:
指仙乐。唐·王勃《乾元殿颂序》:“瑶山广乐,备逸调于宫悬;洞庭仙奏,纳遗歌于帝府。”
奏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奏效zòuxiào
发生预期的效果;见效——失效
见效 奏效-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见效 奏效
见效jiànxiào 奏效zòuxiào
动词。指取得预期效果。
“见效”强调效果明显,可以见到。例如:“他们要直到双腿发肿,又消散了,出身大汗,才能见效”(杨植霖等:《王若飞在狱中》);“教育的方法,从不准吃饭发展到打骂、禁闭,这些都不见效,老丁就咬着牙,用一条铁链将儿子锁在家里”(《羊城晚报》,1980.5.15);“一个四十岁的人练起来,当然要比二十岁的时候难得见效”(《十月》,1978,2)。
“奏效”强调发生效验;具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这一声不约而同的叫唤,象禁咒似地立刻奏效”(茅盾:《子夜》);“这一来急坏了班长李占虎,他想尽办法使他们三个和好,但是无法奏效”。
重奏鸾弦-实用委婉语词典
重奏鸾弦
婉指重新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开始美好的生活。也作“重理鸾弦”。
伏维静摄,可期奏效-实用委婉语词典
伏维静摄,可期奏效
意为我恭敬地祈求您静心保养自己的身体,方可产生效果。“伏维”,敬辞。
雅奏-敬谦语小词典
雅奏yǎzòu
敬辞。用来称他人的演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女遥坐曰:‘妾太守之女,死百年矣。少喜琴筝;筝已颇能谙之,独此技未有嫡传,重泉犹以为憾。惠顾时,得聆雅奏,倾心向往……’”||大家都很想倾听你的雅奏。
见效 奏效-近义词应用词典
见效 奏效
见效 jiànxiào 奏效 zòuxiào
【见效】发生效力。如:
1.我们的各项政策更为见效,特别是整顿三风和发展生产这样两项工作,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效果,使我党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两方面,立于不败之地。
【奏效】取得预期的效果。如:
2.突击点选在左翼,恰当敌之弱点,容易取胜;选在右翼,碰在敌人的钉子上,不能奏效。
辨析:二者同为动词。语素“效”,发生效力,取得效果。“见效”,有效果,如这药吃下去就会见效。“奏效”,取得效果,如这药一服就能奏效。指某项政策、计划等发生效力时,它们可通用,如新的措施已见效(奏效)。
奏效 有效-近义词应用词典
奏效 有效
奏效 zòuxiào 有效 yǒuxiào
【奏效】发生预期的效果;见效。如:
1.1930年10月4日吉安之役,不待兵力完全集中就开进和攻击,幸而敌人(邓英师)自己逃走了,我们的攻击本身并没有奏效。
【有效】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如:
2.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
辨析:“奏效”指见效,如服药奏效,打针奏效,进攻奏效等。“有效”指有预期效果,多指工作、方法、措施等的有效果,如有效方法,有效措施,药品有效。它们有时通用,如“打针有效(奏效)”。
陈奏-古文观止词典
陈奏chén zòu
【词性】:动词
陈述(1)。《亲政篇》:皆得上殿陈奏。——都得上殿陈述情况。
章奏-古文观止词典
章奏zhāng zòu
【词性】:名词
臣下的奏本(1)。《亲政篇》: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上下之间,只是在臣子上奏章、皇上批复上相互联系。
奏-古文观止词典
奏zòu
【词性】:动词
一、臣子向君主进言、上疏(5)。《苏秦以连横说秦》:臣请奏其效。——下臣请求向您奏明它的功效。《路温舒尚德缓刑书》:上奏畏却。——向上进奏时害怕被批驳回来。《亲政篇》:通政司引奏。——通政使引领上奏。
二、进献(1)。《报任安书》:使得奏薄伎。——使我得以进献浅薄的才能。
三、弹奏(1)。《滕王阁序》: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惭?
奏议-古文观止词典
奏议zòu yì
【词性】:名词
臣子向帝王呈递的意见(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臣等想选取他的奏议,稍加校正,抄写好献上。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古文观止词典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说明】:
本文是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所作。当时旧党执政,苏轼任翰林学士兼侍读,他和吕希哲、范祖禹等人共上呈文,请求校正《陆宣公奏议》以供皇帝学习。因为陆贽敢于指斥时政,大力宣扬儒家学说,苏轼等就以陆贽作为代言人,旨在将王安石的新法视为弊政,希望皇帝引以为戒。文笔也学陆贽,多用骈句,条理清晰,婉转流畅,娓娓动听。
【原文】: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辨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御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前奏曲-汉语惯用语辞典
前奏曲qián zòu qǔ
比喻事物出现的先声。丁玲《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他们在县城倡导各种新鲜事物,这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
奏-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奏zòu
①进。《庄子·养生主》:“~刀騞然,莫不中音。”(騞huō然:形容进刀的声音。)②进献。《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秦王。”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延:请。)③向君王进言或上书。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九重天:指宫阙。)梁启超《谭嗣同传》:“君密~请皇上结以恩遇。”④演奏,弹奏。《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瑟。”侯方域《马伶传》:“两肆皆~《鸣凤》。”(鸣凤:指《鸣凤记》。)⑤建立,取得。《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以~肤公。”(狁:周代少数民族名。肤公:大功劳。)梁辰鱼《浣纱记·治定》:“幸今朝喜得聊~功。”
【奏案】放奏章的几案。《赤壁之战》:“因拔刀斫前~,曰:‘诸将吏敢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上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奏shàng zòu
【释义】:
向君主进言或上书。
协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协奏xié zòu
【释义】:
合奏。
协奏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协奏曲xié zòu qǔ
【释义】:
原指用器乐伴奏、采用一个或几个声部歌唱的合唱曲。现指采用一件独奏乐器和一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曲,一般包括三个乐章。
伴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伴奏bàn zòu
【释义】:
用器乐配合唱歌、舞蹈或乐器独奏。魏巍《东方》:“这场舞蹈没有对话,整场都是由轻快的管弦乐伴奏着。”
前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奏qián zòu
【释义】:
①前奏曲。莫伸《人民的歌手》:“乐队奏起前奏,那股清新、刚劲、充满着胜利喜悦的旋律回荡在大厅上空。”②比喻事物出现的先声。郭小川《秋日谈心》:“对战士来说,连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前奏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奏曲qián zòu qǔ
【释义】:
一种自成一体的单乐章器乐曲,可以单独演奏;有时也指篇幅短小的序曲。也用以比喻事物出现的先声。丁玲《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他们在县城倡导各种新鲜事物,这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
先斩后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释义】:
旧时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今多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老舍《骆驼祥子》:“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们是先斩后奏。”
试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试奏shì zòu
【释义】:
正式演奏之前,先试着演奏,以视其效果如何。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关于其他,尚可取来试奏试听。”
读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读奏dú zòu
【释义】:
在帝王前宣读奏本、奏折。阿英《明朝的笑话》:“而其读奏之际,必多吃误。”
变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变奏biàn zòu
【释义】:
原指乐曲在一个完整的主题经过陈述后,继之以若干次从头至尾的重复,但每次重复都有新的变化。比喻原来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发生变化。柯岩《船长》:“使得汉堡港变奏的,说也奇怪,是一条船。就是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这艘远洋货轮——‘汉川号’。”
变奏曲式-现代汉语大词典
变奏曲式biàn zòu qǔ shì
【释义】:
一种乐曲形式。主题出现后再通过变奏继以一系列的变化反复,使主题得以多方面地发挥。
节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奏jié zòu
【释义】:
①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张长《空谷兰》:“随着歌声的节奏,她们轻轻摇晃着身子,那么舒畅。”②喻指均匀有规律的进程。茅盾《一个女性》:“她觉得大自然的流转就是她自己的命运的节奏。”
节奏感-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奏感jié zòu gǎn
【释义】:
指乐曲的节奏性或对乐曲节奏的感觉能力。如:这舞曲节奏感很强烈;她的舞蹈优美而有节奏感。也指人们对社会运动进程的感受。《中国青年》1984年第9期:“因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节奏感越来越增加了,轻音乐要表现时代的这一特征。”
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zòu
【释义】:
①臣子对帝王进言陈事。如:奏上一本。②演奏,吹奏。峻青《水落石出》:“吹鼓手奏着凄凉的哀乐。”③建立;取得。颜金生《田家会大捷》:“这次很可能想乘‘扫荡’刚结束,我军面临困难之际,奔袭我晋绥领导机关,以奏大功。”
奏上-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上zòu shàng
【释义】:
奏陈天子。也指呈上奏章。京剧《二进宫》:“臣七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奏功-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功zòu gōng
【释义】:
收效;成功。朱执信《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于是时政治革命而奏功者,则同时以其力起社会革命,非甚难事也。”
奏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本zòu běn
【释义】:
臣子向帝王上奏章。借指告状。马烽等《吕梁英雄传》:“李有红有点担心地道:‘这老汉回去一定是到中队长面前奏本去了!’”
奏札-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札zòu zhá
【释义】:
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郭沫若《南冠草》:“是,臣下是早就见到,正想拟具一个奏札来陈述自己的管见。”
奏乐-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乐zòu yuè
【释义】:
演奏乐曲。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奏折-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折zòu zhé
【释义】:
明清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也称折子。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天王老大的不高兴。”
奏表-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表zòu biǎo
【释义】:
向帝王奏事的表文。郭沫若《南冠草》:“夏完淳谢恩疏,江左四十七人上鲁王以海的奏表,倒是很重要的。”
奏鸣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鸣曲zòu míng qǔ
【释义】:
乐曲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三或四个性质不同的乐章形成,用一件或两件乐器演奏。
奏凯-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凯zòu kǎi
【释义】:
战胜而奏庆功之乐。凯,凯乐,古代战胜之乐。后以“奏凯”泛指胜利。陈毅《绘画五解》:“画侵略者必然失败,画反侵略终要奏凯。”
奏闻-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闻Zòu wén
【释义】:
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鲁迅《铸剑》:“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王解闷,因此特来奏闻。”
奏效-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效zòu xiào
【释义】:
收效,见效。马南邨《变和不变》:“风格的变和不变,并非徒托空言或光凭勇气所能奏效。”
奏捷-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捷zòu jié
【释义】:
战争获胜。如:奏捷归来。
奏章-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章zòu zhāng
【释义】:
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奏疏-现代汉语大词典
奏疏zòu shū
【释义】:
奏章。
合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合奏hé zòu
【释义】:
音乐术语。几种乐器或几组乐器,分别声部,演奏同一乐曲。如管乐合奏。我国也称若干乐器演奏同一曲调的齐奏为合奏。王西彦《古屋》:“鼓钹和箫笙的合奏,错杂地在四壁汇合,挤撞,噪耳欲聋。”
吹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吹奏chuī zòu
【释义】:
吹笙箫等管乐器。丁玲《母亲》:“又不知在哪家院子里,正有着一曲《四季相思》从笛孔中吹奏了出来。”也泛指奏各种乐器。叶圣陶《倪焕之》:“乐器上都饰着灯采,以致吹奏起来显出矜持的神态。”
独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独奏dú zòu
【释义】:
单独演奏。今为乐器演奏形式之一,如钢琴独奏、琵琶独奏等。有时也用其它乐器伴奏。宋孟君《关于钢琴演奏的各项问题》:“不过小钢琴独奏或独唱,几乎都有伴奏。而钢琴独奏通常是一人。”
间奏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间奏曲jiān zòu qǔ
【释义】:
原指正歌剧中的幕间音乐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后也指一种篇幅短小、形式自由的器乐曲。
演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演奏yǎn zòu
【释义】:
用乐器表演。魏巍《东方》:“她们还听了我的演奏。她们说我拉的不错,很有才能。”
慢节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慢节奏màn jié zòu
【释义】:
乐音中的缓慢节奏。也用以比喻生活或工作的步伐缓慢。俞天白《危栏》:“她依然准时上班、下班,依然平和、娴静、安详,保持着生活的慢节奏。”
迭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迭奏dié zòu
【释义】:
屡屡取得。《新华日报》1943.7.7:“使其六年来迭奏肤功的卫国战士,能更多的发挥出他们英勇战斗的力量。”
弹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弹奏tán zòu
【释义】:
弹琴演奏。茅盾《搬的喜剧》:“隔壁那一家又在弹奏风琴了。”
无伴奏合唱-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伴奏合唱wú bàn zòu hé chàng
【释义】:
完全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可以充分表现人声的特点。
曲终奏雅-现代汉语大词典
曲终奏雅qǔ zhōng zòu yǎ
【释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意为乐曲到结束时奏出了雅正的乐音。本指相如的辞赋不够完美,到了结尾才转好,后多以“曲终奏雅”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到终了时更加精彩。鲁迅《病后杂谈》:“这真是‘曲终奏雅’,令人如释重负,觉得天皇毕竟圣明,好人也终于得救。”
申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申奏shēn zòu
【释义】:
向帝王陈述或申请。
鸣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鸣奏míng zòu
【释义】:
鸣唱,歌唱。徐迟《狂欢之夜》:“田园立刻用寂静来答复这奇怪的,恐怖的呼号。狗也不作声了。秋虫停止了鸣奏。”
齐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齐奏qí zòu
【释义】: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同时演奏同一曲调。许啸天《唐宫二十朝演义》:“中间搭起一座高台,一时鼓乐齐奏。”
配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配奏pèi zòu
【释义】:
配合剧情而演奏。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这都是先有剧本再觅适当的音乐,并演出时或断或续的配奏,以强调某一部分的剧情的。”
重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重奏chóng zòu
【释义】:
器乐演奏形式之一。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并因所用乐器种类不同,而有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区别。
雅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雅奏yǎ zòu
【释义】:
对他人演奏的敬称。郭沫若《棠棣之花》:“很好,我也很想倾听你的雅奏呢。”
面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面奏miàn zòu
【释义】:
当面向帝王启奏。郭沫若《南冠草》:“你的意见是怎么样?你现在不妨面奏。”
鼓奏-现代汉语大词典
鼓奏gǔ zòu
【释义】:
弹奏。郭沫若《浴海》:“太阳当顶了!无限的太平洋鼓奏着男性的音调!”
上奏-汉语大词典
上奏
【1】向君主进言,上书。{宋}{司马光}《辞修起居注第五状》:“臣四曾上奏﹐更擇人。”{汉}{刘向}《说苑·指武》:“{建}已有成奏在其懷﹐遂上奏以聞。”
表奏-汉语大词典
表奏
【1】表文章奏。泛指臣下进呈帝王的文书。{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戰國}以前﹐君臣同書﹐{秦}{漢}立儀﹐始有表奏。”【2】上表奏事。{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固請移歲﹐表奏相望。”《汉书·兒宽传》:“{寬}表奏開六輔渠﹐定水令以廣溉田收租税。”
九奏-汉语大词典
九奏
【1】指古代行礼奏乐九曲。《史记·赵世家》:“{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序》:“{微之}{夢得}嘗云:‘此乃九奏中新聲﹐八珍中異味也。’”《书·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孔}传:“備樂九奏而致鳳凰”{孔颖达}疏:“成﹐謂樂曲成也。{鄭}云:‘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
九奏樂-汉语大词典
九奏樂
【1】由九支乐曲组成的宫廷宴会音乐。《明史·太祖本纪》:“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羣臣於{謹身殿}﹐始用九奏樂。”按﹐《明史·乐志三》云﹐“九奏乐”谓一奏炎精开运之曲﹐二奏皇风之曲﹐三奏眷皇明之曲﹐四奏天道传之曲﹐五奏振皇纲之曲﹐六奏金陵之曲﹐七奏长杨之曲﹐八奏芳醴之曲﹐九奏驾六龙之曲。
協奏-汉语大词典
協奏
【1】合奏。《宋史·乐志三》:“律吕協奏﹐是謂和聲。”《宋史·乐志七》:“篪簧協奏﹐簠簋畢陳。”
協奏曲-汉语大词典
協奏曲
【1】指由一个独奏者(奏小提琴﹑钢琴等)和一个管弦乐队合作演奏的大型器乐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占奏-汉语大词典
占奏
【1】口头奏对。《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遼主}〕聞{儉}({張儉})名﹐始悟。召見﹐容止樸野﹐訪及世務﹐占奏三十餘事。”《新唐书·王播传》:“〔{王播}〕雅善占奏﹐雖數十事﹐未嘗書于笏。”
册奏-汉语大词典
册奏
【1】册命﹑章奏之类的文书。《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師古}性敏給﹐明練治體。方軍國務多﹐詔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當時未有及者。”
入奏-汉语大词典
入奏
【1】谓入朝向君主进言或上书。《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遂入奏太后曰:‘{諸葛誕}謀反﹐臣與文武官僚﹐計議停當。’”{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考异》:“宰臣{留正}等入奏﹐早正{嘉王}儲位﹐以安人心。”
代奏-汉语大词典
代奏
【1】谓轮流进献。《文选·张协<七命>》:“析龍眼之房﹐剖椰子之殻﹐芳旨萬選﹐承意代奏。乃有{荆}南烏程﹑{豫}北竹葉﹐浮蟻星沸﹐飛華蓱接。”{李善}注引{孔安国}《尚书》传:“奏﹐進也。”
仙奏-汉语大词典
仙奏
【1】指仙乐。{唐}{王勃}《乾元殿颂序》:“{瑶山}廣樂﹐備逸調於宫懸;{洞庭}仙奏﹐納遺歌於帝府。”
伏奏-汉语大词典
伏奏
【1】谓俯伏上奏。《南齐书·倖臣传论》:“伏奏之務既寢﹐趨走之勞亦息。”{唐}{李嘉祐}《元日无衣冠入朝》诗:“伏奏隨廉使﹐周行外員。”
伴奏-汉语大词典
伴奏
【1】用器乐配合唱歌﹑舞蹈或乐器独奏。{徐迟}《牡丹》四:“虽然没有伴奏﹐她轻轻的歌唱。”{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这场舞蹈没有对话﹐整场都是由轻快的管弦乐伴奏着。”
保奏-汉语大词典
保奏
【1】向朝廷推荐人并予担保。{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杜寶}久已保奏{大宋}勅封夫人爲討金娘娘之職。伏惟妝次鑒納。不宣。”柳子戏《孙安动本》第一场:“不免上殿保奏﹐将{孙安}调进京来﹐加官晋爵。”
條奏-汉语大词典
條奏
【1】逐条上奏。《後汉书·侯霸传》:“{霸}明習故事﹐收録遺文﹐條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時者﹐皆施行之。”《汉书·元帝纪》:“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條奏﹐毋有所諱。”{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载垣端华肃顺各款》:“御史{董元醇}條奏事件﹐特召見{載垣}等面諭照行。”《清史稿·高宗纪一》:“准本年新進士條奏地方利弊。”
傅奏-汉语大词典
傅奏
【1】敷奏;奏陈。《汉书·宣帝纪》:“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各自奏陳其言﹐然後試之以官﹐考其功德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傅奏其勇。”《新唐书·张嘉贞传》:“居位三年﹐善傅奏﹐敏於裁遣。”《後汉书·梁统传》:“謹表其尤害於體者傅奏於左。”
傳奏-汉语大词典
傳奏
【1】转达奏闻。{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一巡檢使臣敢以劄子直達御前﹐固已可駭;在當時﹐通進司亦何敢傳奏。”
具奏-汉语大词典
具奏
【1】备文上奏。《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京察之制﹐三品京堂由部開列事實具奏。”{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康熙}三十九年七月﹐内閣奉上諭:‘各省學道原不差遣翰林官員﹐嗣後各省學道宜將翰林官員一并差遣﹐爾等與翰林院會議具奏。’”
前奏曲-汉语大词典
前奏曲
【1】大型乐曲﹑歌剧等开幕﹑开场前所奏的乐曲。又称序曲﹑序奏曲。亦用以比喻事物出现的先声。{丁玲}《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他们在县城倡导各种新鲜事物﹐这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
前奏-汉语大词典
前奏
【1】以前所上的奏章。《後汉书·马援传》:“初﹐{援}在{隴西}上書﹐言宜如舊鑄五銖錢。事下三府﹐三府奏以爲未許可﹐事遂寢。及{援}還﹐從公府求得前奏﹐難十餘條﹐乃隨牒解釋﹐更具表言。”{清}{昭槤}《啸亭杂录·金川之战》:“{張公}泥於前奏﹐不敢據實入告﹐仍以期於冬盡殄滅醜類爲言。”【2】即前奏曲。{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三》:“有些导演者竟不免为这种事实所误﹐往往径从序文﹑前奏﹑尾声(如果有的话)以及对话中去寻找剧作者的主张。”{莫伸}《人民的歌手》:“乐队奏起前奏﹐那股清新﹑刚劲﹑充满着胜利喜悦的旋律回荡在大厅上空。”【3】比喻事物出现的先声。{秦牧}《中国红场的旗帜》:“五四运动又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前奏。”{郭小川}《秋日谈心》诗:“对战士来说﹐连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先斬後奏-汉语大词典
先斬後奏
【1】《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白{珍}曰:‘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後白。’”后以“先斬後奏”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當時文武衆官﹐盡皆失色﹐違法者先斬後奏﹐正受{開封}府尹。”{清}{林则徐}《批澳门同知拏获■■■咕讯非■咕准其保释禀》:“本大臣定即帶兵來{澳}﹐痛加剿洗﹐立將聚衆打奪哄堂塞署之人﹐先斬後奏﹐豈能寬貸一名?”{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因爲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聖人勅賜勢劍金牌﹐着老夫先斬後奏。”【2】今多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老舍}《骆驼祥子》九:“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们是先斩后奏。”{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先斩后奏。”
凱奏-汉语大词典
凱奏
【1】胜利的乐曲。{明}{李东阳}《程襄毅公哀辞》:“歌凱奏而還朝兮﹐六旅爲之增氣。”{南朝} {梁}{沈约}《贤首山》诗:“掃殘孽﹐震戎逋。揚凱奏﹐展歡酺。詠《杕杜》﹐旋{京吴}。”
准奏-汉语大词典
准奏
【1】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水浒传》第二回:“{仁宗}准奏﹐賞賜{洪信}﹐復還舊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奏上時﹐朝廷准奏有旨﹐不但地方上的風俗責成他整頓﹐便那省的文武大小官員﹐但有不守官箴﹐不惜民瘼的﹐一并准他一體奏參。”
出奏-汉语大词典
出奏
【1】谓向皇帝上奏章陈事。《负曝闲谈》第九回:“{勁齋}道:‘報官如何?’{子蟄}笑道:‘别説報官﹐就是出奏也没有用的。’”{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五:“中丞令捐助賑銀一千兩﹐而爲之出奏﹐言某某之妻所捐。”《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因他本缺十分清苦﹐便走了門路﹐由{兩江}總督出奏﹐奏留他在{南京}統帶防營。”
剖奏-汉语大词典
剖奏
【1】剖析上奏。{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朕與卿道合﹐天下細事﹐卿宜隨便剖奏﹐無乃多疑朕也。”
剡奏-汉语大词典
剡奏
【1】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宋}{王安石}《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列陳剡奏﹐尚闕嗣音。”{扬雄}《法言·先知》“奏不剡”{晋}{李轨}注:“不剡奏也。”{宋}{洪迈}《夷坚乙志·张文规》:“{文規}雪冤獄﹐活十人﹐當得京秩。郡守{方希覺}以其老生無援﹐不爲剡奏。”
劾奏-汉语大词典
劾奏
【1】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汉书·韦玄成传》:“徵至{長安}﹐既葬﹐當爵﹐以狂不應……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實不病﹐劾奏之。”{明}{无名氏}《鸣凤记·幼海议本》:“昨已約兵部{張鶴樓}﹑工科{吴惺齋}聯名劾奏﹐諒他必來議本。”《南史·袁昂传》:“時尚書令{王晏}弟{詡}爲{廣州}﹐多納賕貨﹐{昂}依事劾奏﹐不憚權家。”
參奏-汉语大词典
參奏
【1】向朝廷揭发检举失职官吏的罪状。{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總督{方公}大驚﹐以爲顛﹐據實參奏。”《镜花缘》第六回:“若不如此﹐不但{嫦娥}不肯干休﹐兼恐稽查各神參奏。”
平奏-汉语大词典
平奏
【1】谓辨析明白而后上奏。《南史·徐勉传》:“雖寫以尺簡﹐而終闕平奏。”《汉书·宣帝纪》:“詔諸儒講《五經》同異﹐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元年》:“帝以衆論難一﹐故但納之﹐不復令有司平奏。”{胡三省}注:“平奏者﹐平其可行與否而奏之。”
執奏-汉语大词典
執奏
【1】持章表上奏君主。《晋书·贾谧传》:“{謐}重執奏{戎}{華}之議﹐事遂施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詔:‘内降指揮﹑百司執奏毋輒行;敢因緣干請者﹐諫官﹑御史察舉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當{和珅}聲勢熏灼﹐舉朝無一人敢於糾劾﹐{曹錫寳}獨能抗辭執奏﹐不愧諍臣。”
封奏-汉语大词典
封奏
【1】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唐}{白居易}《郑覃可给事中制》:“勑給事中之職﹐凡制勑有不便於時者﹐得封奏之;刑獄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晋书·职官志》:“{魏}尚書郎……毎一郎缺﹐白試諸孝廉能結文案者五人﹐謹封奏其姓名以補之。”
奏決-汉语大词典
奏決
【1】奏请帝王裁决。《明史·太祖纪三》:“閏月癸丑﹐詔天下罪囚﹐刑部﹑都察院詳議﹐大理寺復讞後奏決。”
奏績-汉语大词典
奏績
【1】取得成绩;建立功绩。{清}{马建忠}《巴黎覆友人书》:“故{英}得{法}助﹐奏績於{黑海}之濱。”{太平天囯}{洪仁玕}《干王洪宝制》:“或爲干城之選﹐則當奏績於疆埸。”
奏表-汉语大词典
奏表
【1】上表文。《云笈七籤》卷十四:“又奏表上謁﹐貴人皆書符持懷中﹐三呼直日之神與我同行。”【2】向帝王奏事的表文。{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夏完淳}谢恩疏﹐{江}左四十七人上{鲁王以海}的奏表﹐倒是很重要的。”
奏正-汉语大词典
奏正
【1】奏请判处。《後汉书·寇荣传》:“尚書背繩墨﹐案空劾﹐不復質确其過﹐寘於嚴棘之下﹐便奏正臣罪。”【2】奏请更正。{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先帝御札﹐于閣票内誤增太監二字。{王體乾}等不達體制﹐含糊奉行﹐未之奏正。”
奏闋-汉语大词典
奏闋
【1】乐曲演奏终了。{明}{姚茂良}《精忠记·临湖》:“{孤山}那裏松陰折﹐笙歌奏闋﹐夕陽晩月﹐不覺輕車遠來相接。”
奏廕-汉语大词典
奏廕
【1】见“奏蔭”。
奏歌-汉语大词典
奏歌
【1】行歌﹐献歌。《逸周书·本典》:“士樂其生而務其宜﹐是故奏鼓以章樂﹐奏舞以觀禮﹐奏歌以觀和。”{唐}{郑谷}《丞相孟夏祗荐南郊纪献十韵》:“奏歌三酒備﹐表敬百神柔。”
奏明-汉语大词典
奏明
【1】奏陈明白。《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烏大人}當下便把這話奏明﹐還聲説了一句。”{郭沫若}《孔雀胆》第一幕:“我虽然奏明了朝廷﹐拜你为平章政事﹐但那样的官职﹐比起你的功劳来﹐真是只有芝麻大点啦。”
奏蔭-汉语大词典
奏蔭
亦作“[奏廕]”【1】{宋}代父祖为高官﹐可以上奏请求授予儿孙官职﹐称为“奏蔭”。{宋}{袁文}《甕牖闲评》卷三:“《三文正公遺事》云:‘公自踐兩禁﹐歲有奏蔭。’則知此事亦是逐歲有也。”{清}{梁章鉅}《称谓录·荫生》:“{洪皓}《鄱陽集》:‘{金}國以進士爲上﹐奏蔭次之﹐軍功與他出身最下。’”{明}{丘濬}《大学衍义补·正百官·公铨选之法》:“{宋}制﹐凡入試有貢舉﹑奏廕﹑攝署﹑流外﹑從軍五等。”
奏技-汉语大词典
奏技
亦作“[奏伎]”【1】表演技艺。{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然身爲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爲?”《晋书·刘隗传》:“{廬江}太守{梁龕}明日當除婦服﹐今日請客奏伎﹐丞相長史{周顗}等三十餘人同會。”
奏事-汉语大词典
奏事
【1】向皇帝奏陈的事情。《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時諸奏事及公卿較議難平者﹐帝數以試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史记·秦始皇本纪》:“宦者輒從輼涼車中可其奏事。”【2】指向丞相陈述事情。{宋}{孔平仲}《孔氏杂说》:“白事丞相﹐亦可謂之奏事。《魏相傳》‘帶劍奏事’是也。”《史记·张丞相列传》:“{魏丞相}{相}者﹐{濟陰}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諸吏帶劍﹐帶劍前奏事。”【3】向皇帝陈述事情。《史记·汲郑列传》:“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宋}{沈括}《梦溪笔谈·谬误》:“{黄宗旦}晩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誦於口。”
奏可-汉语大词典
奏可
【1】谓奏请之事被允准。《汉书·武帝纪》:“丞相{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
奏假-汉语大词典
奏假
【1】举奏升堂之乐。《诗·商颂·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郑玄}笺:“假﹐升……{湯}孫{大甲}又奏升堂之樂弦歌之。”一说﹐假为“徦”之假借;徦﹐至也。“奏假”乃祭者致神之谓。见{马瑞辰}通释。
奏審-汉语大词典
奏審
【1】奏请君上审定。《宋史·职官志一》:“{紹聖}五年﹐詔臣僚上殿劄子﹐中書省進呈取旨;其承受傳宣﹑内降﹐非有司所可行者﹐申中書省或樞密院奏審。”{宋}{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是夕之事﹐{彌遠}(禮部侍郎{史彌遠})稱有密旨。{錢參政}({錢象祖})欲奏審﹐{史}下許曰:‘事留﹐恐泄。’遂行之。”
奏覆-汉语大词典
奏覆
【1】回答帝王的问话。{宋}{丁谓}《丁晋公谈录》:“{晉公}嘗云:‘居帝王左右﹐奏覆公事﹐慎不可觸。’”
奏請-汉语大词典
奏請
【1】上奏请示;上奏请求。《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現在我們大家替他打算﹐‘衆擎易舉’﹐已有個成數了﹐不日便可奏請開復。”《汉书·彭越传》:“{吕后}令其舍人告{越}復謀反。廷尉奏請﹐遂夷{越}宗族。”《旧唐书·经籍志後序》:“及{隋氏}平{陳}﹐南北一統。秘書監{牛弘}奏請搜訪遺逸﹐著定書目﹐凡三萬餘卷。”
奏明-汉语大词典
奏明
【1】犹齐明。奏﹐通“湊”。《云笈七籤》卷二五:“二景奏明﹐陰陽以判。”
奏捷-汉语大词典
奏捷
【1】向帝王报捷。{宋}{苏轼}《获鬼章二十韵》:“擒姦從窟穴﹐奏捷上煙霄。”《金史·斡鲁传》:“{斡魯}使使奏捷曰:‘賴陛下威靈﹐屢敗敵兵﹐{遼}主無歸﹐勢必來降。’”【2】战争获胜。如:奏捷归来。{清}{昭槤}《啸亭杂录·陆中丞》:“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雞犬不驚焉。”
奏草-汉语大词典
奏草
【1】奏章的草稿。《汉书·朱云传》:“{雲}上書自訟﹐{咸}爲定奏草﹐求下御史中丞。”{唐}{苏颋}《授于经野给事中制》:“中臺奏草﹐已承更直之榮。”
奏功-汉语大词典
奏功
【1】将功绩上奏朝廷。{明}{何景明}《送郡守孙公考绩诗序》:“吾守{孫公}將奏功天子﹐天子且將有顯陟也。”【2】亦作“[奏工]”。收效;成功。{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公遂陞舟﹐風雨少弛﹐櫂夫奏功。”{朱执信}《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二:“于是時政治革命而奏功者﹐則同時以其力起社會革命﹐非甚難事也。”{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作文之事……專則易於奏工﹐散者難於責效。”
奏薦-汉语大词典
奏薦
【1】上奏朝廷﹐荐举官员。{{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先锋将{康延孝}自以为功大﹐应得重赏﹐{郭崇韬}却奏荐亲信将{董璋}为{东川}节度使﹐{康延孝}大怒。”【2】犹奏荫。《宋史·选举志五》:“{淳化}改元恩﹐文班中書舍人﹑武班大將軍以上﹐並許廕補;如遇轉品﹐許更蔭一子﹐由是奏薦之恩始廣。”{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其兩大省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明異於庶僚﹐大示區别﹐復更每歲奏薦﹐積成冗官。”
奏書-汉语大词典
奏書
【1】泛指奏章。{宋}{王安石}《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學{金陵}最少年﹐奏書曾用牘三千。”【2】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書於陛下。”【3】{汉}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書”。{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上》:“奏之爲言進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書﹐於公府曰奏記。”{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戰國}以前﹐君臣同書;{秦}{漢}立儀﹐始有表奏﹐王公國内﹐亦稱奏書。”【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廣聖曆》曰:‘奏書者﹐歲之貴神也﹐掌奏記﹐主伺察。’……{曹震圭}曰:‘奏書者﹐水神也﹐爲歲君之諫臣。’”
奏白-汉语大词典
奏白
【1】犹奏陈。《周礼·春官·内史》“凡四方之事書﹐内史讀之”{唐}{贾公彦}疏:“諸侯凡事有書﹐奏白於王﹐内史讀示王。”
奏效-汉语大词典
奏效
【1】《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賢﹐士民之衆﹐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谓陈述其功效。后以“奏效”指收效﹐见效。{马南邨}《燕山夜话·变和不变》:“风格的变和不变﹐并非徒托空言或光凭勇气所能奏效。”{宋}{叶適}《祭刘阁学文》:“公副雜端﹐奏效豈多!”{郑观应}《盛世危言·禁烟上》:“迄今痼疾日深﹐療救猝難奏效。”
奏曲-汉语大词典
奏曲
【1】演奏乐曲。{唐}{李白}《寄远》诗之一:“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蘿。”《庄子·渔父》:“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
奏剡-汉语大词典
奏剡
【1】犹奏削。《水东日记》卷十引{宋}{崔与之}《与统制吴彦书帖》:“二月初﹐奏剡已上﹐並專書廟薦﹐懇甚力﹐旦夕當有峻除。”
奏藁-汉语大词典
奏藁
【1】见“奏稿”。
奔奏-汉语大词典
奔奏
【1】奔走传喻。《诗·大雅·緜》:“予曰有奔奏。”{毛}传:“喻德宣譽曰奔奏。”一说﹐使人趋附。{郑玄}笺:“奔奏﹐使人歸趨之。”{陆德明}释文:“奏﹐如字。本亦作走。”{孔颖达}疏:“奔走者﹐此臣能曉喻天下之人以王德﹐宣揚王之聲譽使人知﹐令天下皆奔走而歸趍之﹐故曰奔走也。”参阅{马瑞辰}通释。
奏-汉语大词典
奏
《廣韻》則候切,去候,精。【1】奔走。《诗·大雅·緜》:“予曰有奔奏。”{朱熹}集传:“與‘走’通。”【2】趋向。{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則源泉混混沄沄……循溪谷不迷﹐或奏萬里而必至。”
奏-汉语大词典
奏
《集韻》千候切,去候,清。【1】通“[湊]”。聚集﹔会合。《荀子·王霸》:“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周礼·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汉}{郑玄}注:“津梁相奏﹐不得陷絶。”{陆德明}释文:“奏﹐采豆反﹐本或作湊。”{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四》:“奏﹐讀爲湊。《廣雅》:‘湊﹐聚也。’謂天下之理略聚於此也。湊﹑奏古字通。”【2】通“[腠]”。皮肤的纹理。《仪礼·公食大夫礼》:“載體進奏。”{郑玄}注:“體謂牲與腊也。奏謂皮膚之理也。”
奏-汉语大词典
奏
《廣韻》則候切,去候,精。【1】进;进献。《书·益稷》:“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孔}传:“奏謂進於民。鳥獸新殺曰鮮。”《新唐书·岑文本传》:“{太宗}既籍田﹐又元日朝羣臣﹐{文本}奏《籍田》﹑《三元頌》二篇﹐文致華贍。”{清}{姜宸英}《栎园周公墓碣铭》:“百姓皆扶老携幼﹐頂香迎道左﹐争奏酒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願以自娱。’{相如}辭謝﹐爲鼓一再行。”【2】臣子对帝王进言陈事。《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孔}传:“諸侯四朝﹐各使陳進治禮之言。”《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那一向適值國子監衙門有幾件應奏的事﹐他連次赴園﹐都蒙召見。”{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頷頭可其奏﹐送以紫玉珂。”【3】臣子上帝王的文书。{汉}{蔡邕}《独断》卷上:“凡羣臣上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議……奏者亦需頭。其京師官﹐但言‘稽首’﹐下言‘稽首以聞’。”《文选·陆机 <文赋>》:“奏平徹以閑雅。”{李善}注:“奏以陳情叙事﹐故平徹閑雅。”【4】指书以陈事的简牍。《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王矩》:“{矩}至{長沙}﹐見一人長丈餘﹐着白布單衣﹐將奏在岸上。呼:‘{矩}奴子過我!’{矩}省奏﹐爲{杜靈之}。”【5】演奏,吹奏。《楚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书·胤征》:“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孔颖达}疏:“於是瞽人樂官進鼓而擊之。”{峻青}《水落石出》七:“吹鼓手奏着凄凉的哀乐。”{唐}{韩愈}《秦州杂诗》之六:“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6】节奏,引申为风格﹑格调。{章炳麟}《辨诗》:“世言{江}左遺彦﹐好語玄虚。{孫}{許}諸篇﹐傳者已寡。{陶潛}皇皇﹐欲變其奏﹐其風力終不逮。”【7】建立;取得。{颜金生}《田家会大捷》:“这次很可能想乘‘扫荡’刚结束﹐我军面临困难之际﹐奔袭我{晋}{绥}领导机关﹐以奏大功。”{唐}{韩愈}《平淮西碑》:“乃敕{顔}﹑{胤}﹑{愬}﹑{武}﹑{古}﹑{通}﹐咸統於{弘}﹐各奏汝功。”{明}{刘若愚}《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若非{金英}﹑{興安}主持﹐鎮定于内﹐恐{于忠肅}諸君子不能奏奠安宗社勳也。”
奏庸-汉语大词典
奏庸
【1】击钟。庸﹐通“鏞”﹐大钟。《逸周书·世俘》:“王奏庸大享一終﹐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終。”{孔晁}注:“奏庸﹐擊鍾。”
奏奬-汉语大词典
奏奬
【1】报请皇帝奖赏。{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並觀其日記﹐實有心得﹐即照軍營立功例奏奬。”
奏札-汉语大词典
奏札
【1】见“奏劄”。
奏工-汉语大词典
奏工
【1】见“奏功”。
奏稿-汉语大词典
奏稿
亦作“[奏藁]”【1】奏章的草稿。{宋}{程颐}《答人示奏草书》:“辱示奏藁﹐足以見仁人君子愛民之心﹐深切如此。”《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委員取出文書給{安老爺}看﹐見那奏稿上參的是革職拿問﹐帶罪賠修。”《新唐书·陆元方传》:“臨終﹐取奏稿焚之。”
奏舞-汉语大词典
奏舞
【1】行舞﹐献舞。《晋书·乐志上》:“登歌奏舞﹐神樂其和。”《逸周书·本典》:“士樂其生而務其宜﹐是故奏鼓以章樂﹐奏舞以觀禮﹐奏歌以觀和。”
奏記-汉语大词典
奏記
【1】{汉}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上》:“奏之爲言進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書﹐於公府曰奏記﹐於郡將曰奏牋﹐其他爲白事。”《汉书·朱博传》:“文學儒吏﹐時有奏記稱説云云。”{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後漢}﹐稍有名品﹐公府奏記﹐而郡將奏牋。”【2】用书面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汉书·丙吉传》:“{賀}即位﹐以行淫亂廢﹐{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諸大臣議所立﹐未定。{吉}奏記{光}。”{汉}{王充}《论衡·对作》:“《論衡》之人﹐奏記郡守﹐宜禁奢侈﹐以備困乏。”{清}{钱谦益}《太常寺少卿鹿公墓志铭》:“公奏記大司農{李汝華}曰:‘每歲{廣東}解金花銀兩恭進大内﹐此近例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是以彌年不敢奏記。”
奏告-汉语大词典
奏告
【1】奏陈﹐上奏。《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五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二)》:“前者{金長老}奏告:{草堂禪寺}已降令旨文字﹐修整去來。今教宣差{馬珪}不妨本職﹐提領修蓋。”
奏裁-汉语大词典
奏裁
【1】奏请裁决。《新唐书·百官志三》:“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大事奏裁﹐小事專達。”
奏劄-汉语大词典
奏劄
亦作“[奏札]”【1】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宋}{赵昇}《朝野类要·文书》:“奏劄﹐又謂之殿劄﹐蓋上殿奏對所入文字也。凡知州以上見辭﹐皆用此。”{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書﹐曰奏劄﹐曰奏狀﹐曰奏議。恐其漏泄﹐俱封囊以進﹐故謂之封事。”{宋}{丁谓}《丁晋公谈录》:“洎因奏忤旨﹐上怒﹐就{趙}({趙普})手掣奏劄子﹐挼而擲之。”{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是﹐臣下是早就见到﹐正想拟具一个奏札来陈述自己的管见。”
奏御-汉语大词典
奏御
【1】上奏帝王。《汉书·霍光传》:“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事畢奏御﹐賜葛布各有差。”
奏讞-汉语大词典
奏讞
【1】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宋}{洪迈}《容斋三笔·奏谳疑狱》:“州郡疑獄詐奏讞﹐蓋朝廷之深恩。”《後汉书·郭躬传》:“{肅宗}善之﹐即下詔赦焉。{躬}奏讞法科﹐多所生全。”
奏章-汉语大词典
奏章
【1】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宋}{欧阳修}《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其後公薨﹐史官修{真宗}實録﹐得内出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薦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頭回看見京報有他的奏章﹐説是已經降了多少。”{元}{萨都剌}《题进士索士岩诗卷》诗:“迫宴封幾事﹐平明出奏章。”
奏上-汉语大词典
奏上
【1】奏陈天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幸得復召見。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詔。”【2】呈上奏章。京剧《二进宫》:“臣七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奏課-汉语大词典
奏課
【1】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唐}{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課當徵拜﹐那復淹留詠白蘋。”{明}{方孝孺}《祭叶夷仲主事文》:“入宰畿縣﹐奏課最優。”{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爲{義興}太守﹐風化之美﹐奏課爲最。”【2】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岐}俗質厚﹐{彦光}以静鎮之﹐奏課連爲天下最。”{胡三省}注:“奏課﹐奏計帳及輸籍也。”{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天章閣待制{許元}爲{江}{淮}發運使﹐奏課於京師。”
奏廁-汉语大词典
奏廁
【1】上厕所。《汉书·金日磾传》:“{日磾}奏廁心動﹐立入坐内户下。”{颜师古}注:“奏﹐向也。”{宋}{洪迈}《夷坚丁志·周三郎》:“漸近家﹐遽連聲欲下﹐曰:‘須奏廁。’”
奏狀-汉语大词典
奏狀
【1】犹奏章。{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狀之言﹐有制詔之辭……易矣而實難。”{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熙河之师》:“{高若訥}作中丞﹐與小黄門同監修祭器﹐遂同書奏狀﹐議者非之。”{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書﹐曰奏剳﹐曰奏狀﹐曰奏議。恐其漏泄﹐俱封囊以進﹐故謂之封事。臣告君之辭也。”
奏呈-汉语大词典
奏呈
【1】向皇帝报告情况。《宣和遗事》前集:“此星現﹐主有刀兵喪國之危。臣不敢隱﹐謹具奏呈﹐伏取聖鑒!”
奏目-汉语大词典
奏目
【1】奏事的条目。{宋}{沈括}《梦溪笔谈·谬误》:“{黄宗旦}晩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誦於口。”{元}{萨都剌}《题进士索士严诗卷》诗:“故人傳奏目﹐請便趣行裝。”《元典章·礼部四·蒙古学》:“省部臺院凡有奏目用蒙古字寫。”
奏伎-汉语大词典
奏伎
【1】见“奏技”。
奏削-汉语大词典
奏削
【1】犹奏札。{宋}{欧阳修}《与吴正献公书》:“每見奏削﹐足知勞慮也。”削﹐谓简牍。
奏議-汉语大词典
奏議
【1】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三国} {魏}{曹丕}《典论·论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奏議類者﹐蓋{唐}{虞}{三代}聖賢陳説其君之辭……{漢}以來有表﹑奏﹑疏﹑議﹑上書﹑封事之異名﹐其實一類。”{宋}{文莹}《<玉壶清话>序》:“{文瑩}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其間神道碑﹑墓誌﹑行狀﹑實録及奏議﹑碑表﹑野編﹑小説之類﹐傾十紀之文字﹐聚衆學之醇郁。”【2】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废枢密院》:“先是{桑維翰}免樞機之務﹐以{劉處讓}代之﹐奏議多不稱旨。”《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有司奏議曰:‘追跡先代﹐無郊其五運之祖者。’”{唐}{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王仲舒}〕在禮部奏議詳雅﹐省中伏其能。”
奏最-汉语大词典
奏最
【1】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明}{徐渭}《女状元》第五出:“朕嘉悦其奇﹐且念伊三載奏最﹐可封夫人。”{唐}{苏颋}《赠彭州权别驾》诗:“莫愴分飛岐路别﹐還當奏最掖垣來。”
奏名-汉语大词典
奏名
【1】科举考试﹐礼部将拟录取的进士名册送呈皇帝审核﹐称“奏名”。{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嘉祐}中﹐進士奏名訖﹐未御試﹐京師妄傳{王俊民}爲狀元。”
奏補-汉语大词典
奏補
【1】犹奏荫。{宋}{陈亮}《国子策》:“今朝廷之選用﹐固已無間於文武若奏補矣。”{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吕中令蒙正}﹐國朝三入中書﹐惟公與{趙韓王}爾﹐未嘗以姻戚徼寵澤﹐子{從簡}當奏補。”
奏凱-汉语大词典
奏凱
【1】《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郑玄}注:“大獻﹐獻捷於祖;愷樂﹐獻功之樂。”谓战胜而奏庆功之乐。后以“奏凱”泛指胜利。{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羌}人見其設施出於所料之外﹐寔不可久留﹐故輸款而退。{趙}亦奏凱而還。”{陈毅}《绘画五解》:“画侵略者必然失败﹐画反侵略终要奏凯。”{唐}{李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诗:“勿謂公孫老﹐行聞奏凱歸。”
奏銷-汉语大词典
奏銷
【1】指上报户部注销欠缴的钱粮。{吴晗}《灯下集·明代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第四是免粮﹐家道寒苦﹐无力完粮的﹐可由地方官奏销豁免。”【2】{清}代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报部奏闻﹐叫奏销。《清文献通考·田赋二》:“〔{康熙}〕十八年﹐令州縣日收錢糧流水簿﹐於歲底同奏銷文册﹐齎司磨對。”
奏樂-汉语大词典
奏樂
【1】演奏乐曲。{唐}{杜甫}《泛江》诗:“亂離還奏樂﹐飄泊且聽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頃刻擺下筵席﹐豐富勝於王侯﹐唤出家樂在庭前奏樂﹐一個個都是明眸皓齒﹐絶色佳人。”{汉}{班固}《东都赋》:“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鐘鼓鏗鍧﹐管弦燁煜。”{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晩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奏計-汉语大词典
奏計
【1】向朝廷报送计簿。{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五:“{李溥}爲{江}{淮}發運使﹐每歲奏計﹐則以大船載東南美貨結納當途。”
奏劾-汉语大词典
奏劾
【1】指代监察官员。{晋}{葛洪}《抱朴子·吴失》:“筆不狂簡而受駮議之榮﹐低眉垂翼而充奏劾之選。”【2】上奏章检举。《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奏假-汉语大词典
奏假
【1】向皇帝请假。{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来子仪》:“欲因閒薦之於上﹐特奏假﹐上問以爲何?{洪道}奏上以訪{子儀}。”原注:“大臣出門訪親舊必奏。”
奏陳-汉语大词典
奏陳
【1】向帝王陈述意见﹑事宜。{章炳麟}《文学说例》:“蓋{勝}既率意奏陳﹐退而撰次本言﹐施以藻采﹐史官傳述﹐遂若造膝所陳﹐語本若爾。”{宋}{欧阳修}《论选皇子疏》:“去歲以來﹐羣臣多言皇嗣之事﹐臣亦嘗因災異竊有奏陳。”
奏摺-汉语大词典
奏摺
【1】{明}{清}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天王}老大的不高兴。”《花月痕》第三七回:“經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遞給{荷生}。”
奏報-汉语大词典
奏報
【1】以书面向帝王报告。{{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一二九年﹐{金泰州路}都统又奏报﹐{大石}在发展势力。”《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恰好一日{山東}巡撫奏報該省學政因病出缺。”
奏帖-汉语大词典
奏帖
【1】犹奏章。《金史·章宗纪二》:“八月庚辰﹐勅計議官所進奏帖﹐可直言利害﹐勿用浮辭。”
奏聞-汉语大词典
奏聞
【1】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後汉书·安帝纪》:“三司之職﹐内外是監﹐既不奏聞﹐又無舉正。”{唐}{薛用弱}《集异记·叶法善》:“{玄宗}承祚繼統﹐師於上京﹐佐佑聖主﹐凡吉凶動静﹐必預奏聞。”{鲁迅}《故事新编·铸剑》:“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王解闷﹐因此特来奏闻。”《水浒传》第五五回:“〔{高太尉}〕次日早朝﹐越班奏聞天子。”
奏差-汉语大词典
奏差
【1】{元}﹑{明}﹑{清}时在某些官署中设置的供差遣的官职。{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一:“{胡惟庸}是{元璋}在{和州}时的帅府奏差﹐{李善长}的亲戚﹐{淮西}官僚集团的重要人物。”{翟蜕园}《历代职官简释》:“{清}沿{明}制﹐於{衍聖公}府中設奏差一人﹐以供差遣﹐爲正七品官。”《元典章·刑部十四·诈》:“欲去{廣東道}尋覓勾當﹐詐稱{海北道}廉訪司奏差。”
奏參-汉语大词典
奏參
【1】向帝王上书弹劾官吏的过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前日藩臺接了這信﹐便回過制臺﹐叫他自己請假回去﹐免得奏參﹐保全他的功名。”《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但有不守官箴﹐不惜民瘼的﹐一並准他一體奏參。”
奏疏-汉语大词典
奏疏
【1】奏章。{清}{龚自珍}《饮少宰王定九丈宅命赋诗》:“公之奏疏祕中禁﹐海内但見力力持朝綱。”《宋史·朱倬传》:“每上疏﹐輒夙興露告﹐若上帝鑒臨。奏疏凡數十。”{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奏疏》:“按奏疏者﹐羣臣論諫之總名也。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2】向帝王上书言事。《宋史·虞策传》:“入爲吏部尚書﹐奏疏{徽宗}﹐請均節財用。”{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當時之事﹐豈無急於沮{延齡}論{陸贄}兩事也。謂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
奏當-汉语大词典
奏當
【1】审案完毕向皇帝奏闻处罪意见。当﹐判罪。《史记·平準书》:“{湯}奏當{異}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内之。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爲死有餘辜。”
奏牋-汉语大词典
奏牋
【1】{汉}时向州郡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牋”。{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上》:“奏之爲言進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書﹐於公府曰奏記﹐於郡將曰奏牋。”{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後漢}﹐稍有名品﹐公府奏記﹐而郡將奏牋。”
奏牀-汉语大词典
奏牀
【1】上床。{宋}{范成大}《不寐》诗:“奏牀不得眠﹐耿耿到明發。”
奏案-汉语大词典
奏案
【1】奏请查办。《後汉书·羊陟传》:“奏案貪濁﹐所在肅然。”《後汉书·何敞传》:“惟明公運獨見之明﹐昭然勿疑﹐{敞}不勝所見﹐請獨奏案。”【2】{清}制﹐凡经奏准之案件叫奏案。《清会典·刑部》:“以事之輕重﹐分爲三等﹐奏案爲大籤﹐竊盜爲小籤﹐其餘爲中籤。”【3】批阅奏本的几桌。《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此天以君授孤也”{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奏刀-汉语大词典
奏刀
【1】喻下笔作文。{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春秋笔》:“比將軍至﹐而文成矣。見將軍來﹐大呼曰:‘奏刀騞然﹐幸不辱命。’”{清}{钱谦益}《<玉剑尊闻>序》:“世之君子﹐有志國史者﹐師{慎可}之意而善用之﹐無憚築舍﹐無輕奏刀。”【2】运刀﹐进刀。语本《庄子·养生主》:“{庖丁}爲{文惠君}解牛……奏刀騞然。”{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小松}〕又謂小心落墨﹐大膽奏刀﹐二語可爲刻印二昧。”{宋}{苏轼}《十二琴铭·天球》:“有蔚者桐﹐僵于{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奏事官-汉语大词典
奏事官
【1】在朝廷接递奏章的官员。《再生缘》第七一回:“早有奏事官雙手接捧本章﹐呈於龍案。”【2】地方上派遣入朝奏事的官员。《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李德裕}奏:{鎮州}奏事官{高迪}密陳意見二事。”{胡三省}注:“方鎮遣牙職入奏事﹐因謂之奏事官。”
奏訐-汉语大词典
奏訐
【1】上奏章揭发。《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至是{敦逸}奏訐{安民}前語﹐謂‘{安民}乃{蘇轍}之黨﹐平日議論﹐多主{元祐}’﹐{安民}由是得罪。”
奏公-汉语大词典
奏公
【1】谓从事演奏。《诗·大雅·灵台》:“鼉鼓逢逢﹐矇瞍奏公。”{毛}传:“公﹐事也。”{朱熹}集传:“聞鼉鼓之聲﹐而知矇﹑瞍方奏其事也。”一说﹐犹唱歌。{高亨}注:“公﹐當讀爲頌。頌﹐歌也。奏頌﹐即唱歌。”
奏辟-汉语大词典
奏辟
【1】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國初﹐州郡官屬﹐皆長吏自行奏辟﹐姓名未聞於朝﹐已先莅職。”
奏版-汉语大词典
奏版
【1】犹奏牍﹐写在版牍上的奏章。《陈书·徐陵传》:“{陵}進讀奏版時﹐{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視{世祖}﹐流汗失色。”
奏彈-汉语大词典
奏彈
【1】犹奏劾。{唐}{白居易}《庾承宣可尚书右丞制》:“坐曹得出入郎官﹐立朝得奏彈御史。”《梁书·刘之遴传》:“御史中丞{樂藹}﹐即{之遴}舅﹐憲臺奏彈﹐皆{之遴}草焉。”
奏牘-汉语大词典
奏牘
【1】犹奏章。{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百辟動容觀奏牘﹐幾人回首愧朝班。”{清}{赵翼}《陔馀丛考·自书奏牍》:“{六朝}人奏牘多自書﹐今《淳化帖》有{鍾繇}表﹐蓋{三國}時已然也。”【2】书写奏章的简牍。《史记·滑稽列传》:“{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汉}{王充}《论衡·量知》:“斷木爲槧﹐析之爲板﹐力加括削﹐乃成奏牘。”
奏禀-汉语大词典
奏禀
【1】上奏。《新唐书·裴度传》:“近開{延英}益稀﹐恐萬機奏禀﹐有所壅閼。”《宋史·职官志一》:“大事奏禀得旨者爲‘畫黄’﹐小事擬進得旨者爲‘録黄’。”
奏言-汉语大词典
奏言
【1】向皇帝陈述。《汉书·魏相传》:“御史大夫{朝錯}時爲太子家令﹐奏言其狀。”《东观汉记·明帝纪》:“{長水}校尉{樊鯈}奏言:‘先帝大業當以時施行。’”
奏對-汉语大词典
奏對
【1】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上》:“蓋典生紀傳﹐謨開集議;貢附典而肇記志﹐範媵謨以啓奏對。”【2】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宋史·哲宗纪一》:“〔{元祐}五年四月〕癸丑﹐詔講讀官御經筵﹐退留二員奏對邇英閣。”《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聖人〕問了問他的家世學業﹐又見他奏對稱旨﹐天顔大悦。”{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西}衙將{劉文樹}﹐口辯﹐善奏對﹐上每嘉之。”
奏本-汉语大词典
奏本
【1】指告状。{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现在咱们带走她﹐正好叫他抓住辫子奏本。”{{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三三回:“{李有红}有点担心地道:‘这老汉回去一定是到中队长面前奏本去了!’”【2】指{明}{清}时为私事上皇帝的文书。{明}{沈德符}《野獲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爲公事則曰題本;爲他事則曰奏本。”{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俗以章疏爲本﹐不知始于何時﹐古未有此﹐今時章疏﹐有題本﹐有奏本。”{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乾隆}十三年諭﹐向來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題本用印﹐奏本不用印。”【3】泛指上奏的文书。{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希文}答{元昊}書﹐録本奏呈。{吕}在中書自語曰:‘豈有邊帥與叛臣通書!’又云:‘奏本如此﹐又不知真所與書中何所言也。’”
奏鈔-汉语大词典
奏鈔
【1】{唐}{宋}时门下省所用文书之一种。《新唐书·百官志二》:“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鈔﹐以支度國用﹐授六品以下官﹑斷流以下罪及除免官用之。”{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五:“奏鈔則用天下合同之寶﹐祭祀則用皇帝恭承天命之寶。”
口奏-汉语大词典
口奏
【1】口头陈奏。《宋史·罗点传》:“前後與侍從列奏諫請帝過宫者凡三十五疏﹐自上奏者又十六章﹐而奏疏{重華}﹑上書{嘉王}及面對口奏不預焉。”
合奏-汉语大词典
合奏
【1】音乐术语。几种乐器或几组乐器,分别声部,演奏同一乐曲。如管乐合奏。我国亦称若干乐器演奏同一曲调的齐奏为合奏。《荀子·乐论》:“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飾節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宋}{梅尧臣}《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诗:“二律雖不同﹐合奏乃鏘鏘。”《老残游记》第十回:“即使三四人同鼓﹐也是這樣﹐實是同奏﹐並非合奏。”{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三:“鼓钹和箫笙的合奏﹐错杂地在四壁汇合﹐挤撞﹐噪耳欲聋。”【2】共同上奏。{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於是殿院{陳堯道}﹑正言{曹孝慶}等合奏﹐謂限田之法﹐自昔有之。”
吹奏-汉语大词典
吹奏
【1】吹笙箫等管乐器。{丁玲}《母亲》二:“又不知在哪家院子里﹐正有着一曲《四季相思》从笛孔中吹奏了出来。”【2】泛指演奏音乐。{叶圣陶}《倪焕之》十:“乐器上都饰着灯采﹐以致他们吹奏起来都显出矜持的神态。”
和奏-汉语大词典
和奏
【1】和谐地演奏。《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樂既和奏。”《宋史·乐志九》:“祝辭亦陳﹐和奏斯徧。”
啓奏-汉语大词典
啓奏
【1】向帝王进言﹑上书。《新唐书·崔群传》:“{羣}凡啓奏﹐平恕如此。”《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須達}陳情而啓奏:‘臣仕玉階年月久﹐頃(傾)肝露膽每兢兢﹐不曾分寸行虚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上曰:‘何不啓奏?’對曰:‘七品官在籍身故﹐無啓奏例。’”
囊奏-汉语大词典
囊奏
【1】封事。{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三表》:“近者﹐沓貢囊奏﹐願解劇權。”
徒奏-汉语大词典
徒奏
【1】指单纯的器乐合奏。{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唯作八音而無人之歌聲﹐謂之徒奏。唯人聲而無八音﹐謂之徒歌。”
宫奏-汉语大词典
宫奏
【1】指乐曲。《宋史·乐志七》:“肅肅禮度﹐鋗鋗宫奏。”
密奏-汉语大词典
密奏
【1】谓秘密奏知。{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六章:“首先是{陈新甲}进宫来向他密奏﹐说{马绍愉}在{沈阳}同{满洲}议和的事已经成功﹐不久就可以将议定的条款密奏到京。”【2】秘密奏章。《宋史·李沆传》:“帝以{沆}無密奏﹐謂之曰:‘人皆有密啓﹐卿獨無﹐何也?’”{南朝} {梁}{沈约}《<梁武帝集>序》:“懷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爲下奉上﹐形於辭旨﹐雖密奏忠規﹐遺稾必削﹐而國謨藩政﹐存者猶多。”
引奏-汉语大词典
引奏
【1】奏知引见。《西游记》第八七回:“該與不該﹐煩爲引奏引奏﹐看{老孫}的人情如何。”{明}{汤显祖}《牡丹亭·榜下》:“[末]不敢﹐生員是這樞密老大人門下引奏的。[外]則這生員﹐是{杜安撫}叫他招安了{李全}﹐便中帶有降表﹐故此引見。”
張奏-汉语大词典
張奏
【1】犹敷奏。铺陈奏上。{南朝} {梁}{萧统}《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臣寔何能﹐恒被蒙誘﹐張奏俗筆﹐豈足陳心!”
彈奏-汉语大词典
彈奏
【1】犹弹劾奏闻。《晋书·刘隗传》:“{隗}之彈奏﹐不畏彊禦﹐皆此類也。”《旧唐书·职官志三》:“凡事非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彈奏者﹐則具事爲狀﹐大夫﹑中丞押奏。”{清}{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遂遭彈奏﹐吏籍其家。”【2】弹琴演奏。{茅盾}《烟云集·搬的喜剧》:“隔壁那一家又在弹奏风琴了。”{冰心}《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北风在无数的花圈上﹐给我们弹奏着悲壮的军乐。”{华山}《大戈壁之野》:“渔夫用海涛歌唱﹐找矿的人用石头弹奏未来。”
本奏-汉语大词典
本奏
【1】即奏本。{太平天囯}{洪秀全}《苏福省减赋诏》:“朕覽{秀胞}本奏﹐歷述{蘇}省所屬郡縣新附四民﹐前經胡妖抽捐抽税﹐竭盡爾等脂膏。”
案奏-汉语大词典
案奏
【1】奏章弹劾。《南齐书·陆澄传》:“伏尋{晉}{宋}左丞案奏﹐不乏於時﹐其及中丞者﹐從來殆無。”
楚奏-汉语大词典
楚奏
【1】《左传·成公九年》载,{楚}{锺仪}被俘,囚于{晋}。{晋侯}命{仪}奏琴,{仪}操南音。{晋}大臣{范文子}说,{锺仪}“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后因以“楚奏”谓奏{楚}地音乐,寓思乡怀旧之意。{汉}{王粲}《登楼赋》:“{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唐}{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自憫{秦}寃痛﹐誰憐{楚}奏哀!”{明}{高启}《师山周君客濠上思归未得因画旧隐图求予赋诗》:“幾年留客舍﹐千里念家山……{楚}奏無窮意﹐相忘賴此間。”
樂奏-汉语大词典
樂奏
【1】犹奏乐。《左传·桓公九年》:“享{曹大子}﹐初獻﹐樂奏而歎。”{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唐}{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貨通{師子國}﹐樂奏{武王}臺。”{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自{天寳}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
獨奏-汉语大词典
獨奏
【1】单独演奏。{晋}{庾阐}《孙登赞》:“玄谷蕭寥﹐鳴琴獨奏。”{明}{王世贞}《曲藻》:“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獨奏。”{清}{刘献廷}《和顾小谢水莲子》之六:“{必妙宫}中月正明﹐雲和獨奏{許飛瓊}。”【2】今为乐器演奏形式之一,如钢琴独奏﹑琵琶独奏等。有时也用其它乐器伴奏。{宋}{孟君}《关于钢琴演奏的各项问题》:“不过小钢琴独奏或独唱﹐几乎都有伴奏。而钢琴独奏通常是一人。”
獨奏州-汉语大词典
獨奏州
【1】{唐}时{靺鞨族}政权{渤海国}所置直属中央政府之州,所奏事可直达京师。《新唐书·北狄传·渤海》:“〔{渤海}〕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又{郢}﹑{銅}﹑{洓}三州爲獨奏州。”{清}{梁章鉅}《称谓录·知州》:“《唐六典》:{渤海}士民建國之制有十五府﹐以統領諸州﹐而别有{郢}﹑{銅}﹑{洓}三獨奏州﹐不隸於府﹐而直達於京國。案此即今直隸州所由昉也。”
正奏-汉语大词典
正奏
【1】古代科举考试中选而正式奏请朝廷批准。{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三:“狀元之目始自辟召﹐而本朝科舉﹐取士之法合以省試正奏第一名當之。”《宋史·选举志二》:“是歲﹐始定依{汴京}舊制﹐正奏及特恩分兩日唱名。”《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經明行修進士及該特奏而預正奏者﹐定著於令﹐遂升一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