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是什么意思
兀底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兀底律wù dǐ lǜ
【释义】:
钱。宋俗语。宋·张端义《贯耳集》卷下:“晋·王衍口不言钱,强‘阿堵’俗言兀底律,贪之谓也。”
兀-古汉语虚词词典
兀wù
副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端直不动,或某物处于耸立状态。义即“端”、“耸”。①攀援上峰顶,两面兀立如鼓。(《徐霞客游记·游武彝山日记》)②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句义:初四那天端坐听雪化后的滴水声直到晚上。词头
加于疑问代词“谁”和指示代词“那”前,构成“兀谁”“兀那”。义即“谁”、“那”。①弦中幽恨,曲中私语,孤凤急离凰。刚待不思量,兀谁管今宵夜长?(《名儒草堂诗馀·杨西庵:太常引》)②古今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花草粹编·刘燕:太常引》)③兀那弹琵琶的是哪位娘娘?(《元曲选·汉宫秋·第一折》)
兀立-古语词今用词典
兀立wùlì
耸立,高高直立。雁荡山,也称北雁荡山,简称雁山。位于浙江乐清县东北。传说山顶有荡,芦苇丛生,秋雁南归,在此栖息,故名雁荡山,山有一〇二座峰,六十一座岩,四十六个洞,十三条瀑布,山峰陡峭,飞瀑奇石,景色秀丽,号称“东南第一山”。登山二十里,望雁山诸峰,秀丽如荷花,高耸入云,一座接一座。登山四十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才见到老憎岩的真面目,仿若穿着袈装的一秃顶老僧,逼真地高耸直立着,高达百尺,)(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雁岩山日记》)
今沿用本义。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问。”黄河浪《故乡的榕树》:“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于是之《幼学纪事》:“教室里学生们大部已经就座,只有我兀立—旁,这就更增加了我的紧张。”
突兀-古文观止词典
突兀tū wù
【词性】:形容词
指人的品质突出不凡(1)。《祭石曼卿文》: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您那英俊的仪表和磊落的胸怀,杰出的品格和不凡的气质。
兀-古文观止词典
兀wù
【词性】:形容词
秃(1)。《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蜀中山上的树木砍秃了,阿房宫建成了。
兀兀-古文观止词典
兀兀wù wù
【词性】:形容词
勤勉不止的样子,不辞辛苦的样子(1)。《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经常点上灯烛,夜以继日,一年到头不辞辛苦地读书。
兀-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兀wù
①高而上平的样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阿房出。”②高耸突出的样子。刘禹锡《九华山歌》:“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如断岸无棱角。”(索漠:萧索。岸:崖。)③茫然无知的样子。柳宗元《读书》:“临文乍了了,彻卷~若无。”④摇动,摇晃。皮日休《孤园寺》:“艇子小且~,缘湖荡白芷。”杨万里《春尽感兴》:“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碧波。”⑤刖刑,砍掉一只脚叫兀。《庄子·德充符》:“鲁有~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⑥助词。见“兀的”“兀那”。
【兀的】这,这个。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不闷杀人也么哥!~不闷杀人也么哥!”
【兀那】那,那个。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
【兀然】茫然无知的样子。李白《月下独酌》之三:“醉后失天地,~就孤枕。”
【兀兀】①高耸的样子。杨乘《南徐春日怀古》:“兴亡山~,今古水浑浑。”②静止的样子。韩愈《雉带箭》:“原头火烧静~,野雉畏鹰出复没。”③混沌无知的样子。寒山《诗》之二三四:“~过朝夕,都不别贤良。”④勤劳的样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以穷年。”
【兀坐】独自端坐。戴叔伦《晖上人独坐亭》,“萧条心境外,~独参禅。”归有光《项脊轩志》:“冥然~,万籁有声。”
傲兀-现代汉语大词典
傲兀ào wù
【释义】:
犹傲岸。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雪芹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粥,但犹傲兀。”
兀1-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1wù
【释义】:
①高耸的样子。如:兀岸。②独立。郁达夫《沉沦》:“他总装出一种兀不可犯的样子来。”③光秃。如:兀鹫。④无知的样子。参见“兀兀①”。⑤仍,还。王统照《春雨之夜》:“我翻来复去兀是睡不宁贴,又觉得身上微微有点痛。”
兀兀-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兀wù wù
【释义】:
①浑沌无知的样子。范文澜等《中国通史》:“所谓兀兀如愚,如聋如哑,心如木石相似,目的是要人‘内无一物,外无所求’。”②痴呆的样子。郁达夫《沉沦》:“吃了之后,他兀兀的在草地上坐了一会。”
兀立-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立wù lì
【释义】:
矗立;直立。徐迟《三峡记》:“峡谷中的航标灯大都兀立在崖岸边置于三角架上。”
兀自-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自wù zì
【释义】:
还;仍然。王统照《刀柄》:“周老头听见主人高兴的评判话后,却兀自没停手。”
兀坐-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坐wù zuò
【释义】:
独自端坐。郁达夫《采石矶》:“他也有一个人关上了房门,在那学使衙门东北边的寿春园西室里兀坐的时候。”
兀岸-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岸wù àn
【释义】:
高矗挺拔的样子。瞿秋白《饿乡纪程》:“还希望勇猛精进抗御万难,一往不返,尤其要毋负这老树兀岸高傲的故态呵!”
兀的-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的wù de
【释义】:
口语中的衬词。郁达夫《沉沦》:“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舌根好像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兀的不作一声。”
兀突-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突wù tū
【释义】:
①高耸突出的样子。如:四山兀突,一水洄。②突然。鲁迅《孤独者》:“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这却使我觉得有些兀突。”
兀斜-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斜wù xié
【释义】:
犹乜斜。洪深《申屠氏》:“方六一多饮了几杯酒,兀斜着眼,觑着那在旁殷勤侍候的婢子,只要寻事。”
兀傲-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傲wù ào
【释义】:
高傲不羁。鲁迅《破恶声论》:“学生得此,则以增骄,自命中国桢干,未治一事,而兀傲过于开国元老。”
兀愣愣-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愣愣wù lèng lèng
【释义】:
痴呆的样子。谢挺宇《去国》:“静子搂着两个孩子,眼睛兀愣愣发呆,成了一块木头似的。”
兀鹫-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鹫wù jiù
【释义】:
鹰科大型猛禽。头和颈部裸露。嘴尖弯曲,翅膀宽大有力。栖息于高原、山野,在悬岩或高树上筑巢。常成群在高空盘旋,觅食地面大动物尸体。
兀2-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2wū
【释义】:
见“兀秃”。
兀秃-现代汉语大词典
兀秃wū tu
【释义】:
①不冷也不热。如:兀秃酒不好喝。②不爽利;不干脆。
胡兀鹫-现代汉语大词典
胡兀鹫hú wù jiù
【释义】:
鹰科大型猛禽。体长超过1米。眼上有黑色长刚毛,形成眉纹;颏下有一撮黑色长毛,形似山羊胡子。头和颈不裸露。翅较尖,鼓动时发出笛哨声。飞行力强,一天可连续飞行9小时~10小时。嗜食动物骨头和尸肉,也食活的鸟兽。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突兀-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兀tū wù
【释义】:
①高耸的样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②猝然。冯德英《苦菜花》:“王柬芝的突然回来,莫说他的妻子、女儿很惊异,就是他本人也不能不感到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环境变换得实在急速。”
臬兀-现代汉语大词典
臬兀niè wù
【释义】:
同“臲卼”。茅盾《色盲》:“他曾经以为这是臬兀迷离的时局所造成,但现在他又觉得不很对了。”
高山兀鹫-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山兀鹫gāo shān wù jiù
【释义】:
鹰科大型猛禽。体长90厘米~120厘米。头和颈部裸露,嘴大而弯曲;颏下有一小撮黑羽毛,长如须。上体黑色,有银灰色光泽;下体桂红色,有白色条纹。翅长而尖,飞翔时发出笛声。栖息于高原和山麓,以动物尸体为主食。在我国,常见于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地。
一六兀剌-汉语大词典
一六兀剌
【1】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听不懂。{元}{无名氏}《端正好·朔风寒同云密》曲:“我見他一六兀剌地説體禮﹐他那裏阿來不來的唱一直。”{元}{无名氏}《端正好·我常在地曹行》曲:“我見他一六兀剌的舌頭兒念了些吸哴糊突的呪。”亦作“[一溜兀剌]”。{元}{无名氏}《哨遍·畋猎》曲:“馬背後齊梢掛﹐掛的來力修緑簌﹐打番語一溜兀剌。”
一溜兀剌-汉语大词典
一溜兀剌
【1】见“一六兀剌”。
奡兀-汉语大词典
奡兀
【1】形容文词格调不同流俗。{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三十:“奡兀天成古所無﹐{涪翁}奇氣得來孤。”{清}{黄宗羲}《<陆鉁俟诗>序》:“{文虎}之詩﹐奡兀聳蕩﹐時見斧鑿。”【2】孤傲不羁。{清}{王士禛}《古懽录·邵潜》:“{邵潜}字{潜夫}﹐{南通州}人﹐移家{如皋}﹐性奡兀寡合。”{清}{黄宗羲}《<空林禅师诗>序》:“〔{空林}〕通折時風﹐唯與二三寂子奡兀空山。”
留兀良-汉语大词典
留兀良
同“[留良]”【1】{元}{郑庭玉}《後庭花》第二折:“不由我滴羞跌屑怕怖﹐留兀良口絮。”
仄兀-汉语大词典
仄兀
【1】歉疚不安。{清}{黄景仁}《十六夜有月俄为云掩因怀孙吟秋再叠前韵》:“彌留漸覺意憯悽﹐舍去尚餘心仄兀。”
傲兀-汉语大词典
傲兀
【1】犹傲岸。{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試席﹐深叢見孤羆。”{清}{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平生負傲兀﹐恃有藜莧腹﹐咬得菜根斷﹐頗以鄙食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雪芹}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猶傲兀﹐時復縱酒賦詩﹐而作《石頭記》蓋亦此際。”{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以傲兀無檢者爲大度﹐以惜護節操者爲澀少。”
壹留兀渌-汉语大词典
壹留兀渌
【1】象声词。形容声音含糊不清。{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兒托着一片蓆頭﹐便慢騰騰放在土坑上。他這般壹留兀渌的睡。”
兀-汉语大词典
兀
《廣韻》五忽切,入没,疑。【1】高耸貌。《说文·儿部》:“兀﹐高而上平也。”{段玉裁}注:“凡從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唐}{卢照邻}《<南阳公集> 序》:“逶迤綽約﹐如玉女之千嬌﹔突兀峥嶸﹐似靈龜之孤朴。”【2】独立。{唐}{顾非熊}《途次怀归》诗:“{隴頭}禾偃乳烏飛﹐兀倚征鞍倍憶歸。”{宋}{范成大}《过松江》诗:“去年匹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熱。”【3】谓独立貌。{清}{吴从先}《金小品传》:“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郁达夫}《沉沦》:“他总装出一种兀不可犯的样子来。”【4】光秃。{唐}{韩愈}《嘲鲁连子》诗:“{魯連}細而黠﹐有似黄鷂子﹔{田巴}兀老蒼﹐憐汝矜爪觜。”{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5】静止;使静止。{晋}{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宋}{苏轼}《送淡公》诗之一:“何以兀其心﹐爲君學虚空。”【6】无知貌。《文选·孙绰 <游天台山赋>》:“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李善}注:“兀﹐無知之貌也。”{唐}{李公佐}《古岳渎经》:“獸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唐}{刘知幾}《史通·申左》:“設使世人習《春秋》而唯取兩傳也﹐則當其時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闕如﹐俾後来學者兀成聾瞽者矣。”【7】昏沉貌。{晋}{刘伶}《酒德颂》:“兀然而醉﹐豁爾而醒。”{唐}{武元衡}《秋日对酒》诗:“百憂紛在慮﹐一醉兀無思。”{宋}{王禹偁}《池上作》诗:“醉浮船底兀﹐吟繞履痕多。”【8】仓促。{宋}{何薳}《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伯鵬}嘗與余分韻賦詩﹐繼有一詩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競分明久﹐驢上敲推兀未裁’。”【9】断一足之称。引伸为斩﹐断。《後汉书·袁谭传》:“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兀髮剪頭披短褐﹐假作家生一賤人。”【10】摇晃。{唐}{皮日休}《孤园寺》诗:“艇子小且兀﹐緣湖蕩白芷。”{明}{李东阳}《昼梦用杜韵》:“夢疑空蝶有時化﹐兀如風舟不受牽。”{宋}{杨万里}《春尽感兴》诗:“青燈白酒長亭夜﹐不勝孤舟兀徐波。”【11】仍,还。{唐}{杜甫}《壮游》诗:“黑貂寧免弊﹐斑鬢兀稱觴。”{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俺父親尚兀是他親兄弟﹐却教俺亂棒胡敲忍下的﹐也要想個人心天理終難昧。”{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説到堪傷淚自流﹐沈痛黄泉兀未休。”{王统照}《春雨之夜》:“我翻来复去兀是睡不宁贴﹐又觉得身上微微有点痛。”【12】某些词的前缀。参见“[兀誰]”﹑“[兀那]”。
兀的-汉语大词典
兀的
亦作“[兀得]”亦作“[兀底]”【1】语气助词。表惊异。《水浒传》第十四回:“{晁蓋}假意看他一眼﹐喝問道:‘兀的這厮不是{王小三}麽!’”{元}{邓玉宾}《端正好》套曲:“只是睡足黄粱夢一場﹐兀的回首斜陽!”《宣和遗事》前集:“女奴來報:兀的夜來那{高平章}到來也!”【2】语气助词。与“不”连用﹐表示反诘。犹言怎的不。{明}{王九思}《端正好·春游》曲:“兀的不喜殺人也麽哥!”{元}{石德玉}《风月紫云庭》第一折:“兀得不好拷末娘七代先靈!”{清}{李渔}《巧团圆·剖私》:“又誰知脚跟有債不容逋﹐近捨家鄉奔遠途﹐兀的不是子母相生把十當五!”【3】指示代词。这个;这。{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須看了可憎底千萬﹐兀底般媚臉兒不曾見。”《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兀的出齋來的官人便是。”{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妹子﹐兀的不是母親?”{宋}{张镃}《夜游宫·美人》词:“鵲相龐兒誰有﹐兀底便筆描不就。”【4】口语中的衬词。{郁达夫}《沉沦》:“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舌根好象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兀的不作一声。”{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這的是天注定的是非﹐天指引的前程﹐天匹配的婚姻﹐喒兀的教太守主婚。”《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説話的﹐兀的説這才學則甚!”
兀剌-汉语大词典
兀剌
【1】无力貌。{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悶打頦和衣卧倒﹐軟兀剌方纔睡着。”{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冷鬆鬆﹐軟兀剌四梢難動。”【2】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元}{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套曲:“新靴子投至能够完備﹐舊兀剌先磨了半截底。”{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聲狗拽車﹐蚊子穿着兀剌靴。”【3】衬词。犹兀良。{元}{王伯成}《斗鹌鹑·半世飘蓬》套曲:“醉醺醺無月不登樓﹐兀剌抵多少風雨替花愁。”
兀子-汉语大词典
兀子
【1】见“兀自”。【2】即杌子。小矮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徐敦立}言﹐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兀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宋}{洪迈}《夷坚甲志·郑畯妻》:“見{王氏}入其室﹐自取兀子坐牀畔﹐以手掛帳。”
兀底律-汉语大词典
兀底律
【1】{宋}俗语。钱。{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晉}{王衍}口不言錢﹐强名‘阿堵’﹐俗言兀底律﹐貪之謂也。”
兀顔-汉语大词典
兀顔
【1】复姓。{金}有{兀颜畏可}。见《金史》本传。
兀兀淘淘-汉语大词典
兀兀淘淘
【1】见“兀兀陶陶”。
兀赤-汉语大词典
兀赤
【1】见“兀剌赤”。
兀日-汉语大词典
兀日
【1】旧时占卜法认为不吉之日。{宋}{王巩}《王氏谈录·上官忌兀日》:“嘗記{丁顧言}少卿云:昔游官{蜀}中﹐至官有期﹐駐舟江滸﹐游憩山寺﹐遇老僧問{丁公}何爲而至。{丁}具以之官告。又問期在何時?{丁}又以告。僧曰:‘是所謂兀日﹐不可視事﹐弗避之﹐君必以事去。’君笑而不應。”
兀自-汉语大词典
兀自
【1】径自。《敦煌变文集·燕子赋》:“見他宅舍鮮净﹐便即兀自占着。”【2】亦作“[兀子]”。还;仍然。{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誰知今日見伊﹐尚兀子鰥居獨自。”{王统照}《刀柄》:“{周老头}听见主人高兴的评判话后﹐却兀自没停手。”《儒林外史》第三回:“{范進}正在一个廟門口站着﹐散着頭髮﹐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着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你記得當時在月臺上賞月﹐把我許你﹐你兀自拜謝。你記得也不記得?”
兀奡-汉语大词典
兀奡
【1】见“兀傲”。
兀突-汉语大词典
兀突
【1】高耸突出貌。{明}{许自昌}《水浒记·慕义》:“但見四山兀突﹐一水濴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矼之兀突獨聳者﹐爲{光明頂}。”【2】突然。{鲁迅}《彷徨·孤独者》:“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这却使我觉得有些兀突。”{茅盾}《锻炼》二四:“{陈克明}这一问太兀突了﹐{胡清泉}似乎一怔。”
兀立-汉语大词典
兀立
【1】直楞楞地站着。{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立身}本農家子﹐有膂力﹐且善走。年二十許時﹐往往兀立田間﹐若有所思。”【2】矗立;直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袈衣秃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徐迟}《三峡记》:“峡谷中的航标灯大都兀立在崖岸边置于三角架上。”
兀楞楞-汉语大词典
兀楞楞
【1】痴呆貌。{谢挺宇}《去国》:“{静子}搂着两个孩子﹐眼睛兀楞楞发呆﹐成了一块木头似的。”
兀誰-汉语大词典
兀誰
【1】兀﹐前缀。犹言谁。《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却教孩兒嫁兀誰?”{元}{刘燕哥}《太常引·饯刘参议归山东》词:“今古别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妹妹道:‘却是兀誰?’”
兀兀-汉语大词典
兀兀
【1】犹矻矻。勤勉貌。{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研經仍兀兀﹐舉業復孜孜。”{清}{汪曰祯}《<吹网录>序》:“嘗見其兀兀箸書﹐每草一條﹐必反覆考榷。”【2】静止貌。{宋}{秦观}《寄陈季常》诗:“泠泠屋外泉﹐兀兀原頭燒。”{唐}{韩愈}《雉带箭》诗:“原頭火燒静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没。”【3】痴呆貌。{郁达夫}《沉沦》:“吃了之后﹐他兀兀的在草地上坐了一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猪嘴道人》:“{巘}望見﹐兀兀如癡﹐寄目不暫瞬。”{宋}{洪迈}《夷坚丙志·徐世英兄弟》:“忽得惑疾﹐兀兀如白癡。”【4】高耸貌。{清}{孙枝蔚}《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凍月娟娟白﹐高雲兀兀垂。”{明}{朱权}《荆钗记·参相》:“巍巍駕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唐}{杨乘}《南徐春日怀古》诗:“興亡山兀兀﹐今古水渾渾。”{元}{李庭}《咸阳怀古》诗:“連雞勢盡霸圖新﹐兀兀宫牆壓{渭}濱。”【5】摇晃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磴石傾側側岈﹐兀兀欲動。”{元}{李孝光}《饮濡须守子衡君宅》诗:“客子東來向{西楚}﹐河流兀兀舞輕舠。”【6】昏沉貌。{金}{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金城留旬浹﹐兀兀醉歌舞。”{宋}{范成大}《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之三:“百年兀兀同渠住﹐何處能生半點愁?”{清}{金农}《次香山驿》诗:“我心兀兀墮渺茫﹐不隨騎吏隨艑郎。”{唐}{韩愈}《答张彻》诗:“觥秋縱兀兀﹐獵旦馳駉駉。”【7】孤独貌。{唐}{卢延让}《冬除夜书情》诗:“兀兀坐無味﹐思量誰與鄰。”{清}{龚自珍}《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城南省客夜兀兀﹐不風尚且淒心神。”{明}{李东阳}《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七:“兀兀中流坐﹐茫茫何處津。”【8】浑沌无知貌。{{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所谓兀兀如愚﹐如聋如哑﹐心如木石相似﹐目的是要人‘内无一物﹐外无所求’。”《古尊宿语录》卷二三:“兀兀隨緣任浮沉﹐不拘春夏及秋冬。”{唐}{寒山}《诗》之二三四:“兀兀過朝夕﹐都不别賢良。好惡總不識﹐猶如豬及羊。”【9】光秃貌。{宋}{沈辽}《次韵酬李正甫对雪》:“半積軒砌發幽層﹐枯樹兀兀愁饑鷹。”
兀者-汉语大词典
兀者
【1】断去一足的人。{清}{曹寅}《瑮亭》诗:“兀者爲之泣﹐墨者異所悲。”{唐}{杜甫}《入衡州》诗:“寡妻從爲郡﹐兀者安堵牆。”《庄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成玄英}疏:“刖一足曰兀。”【2】{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獭﹑海豹﹑鹰鹘等为生﹐养狗驾拖床﹐善造船。{元}设“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进行统辖。{明}代习称为{野人女直}。{清}代有各种以“窝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兀得-汉语大词典
兀得
【1】见“兀的”。
兀鷲-汉语大词典
兀鷲
【1】猛禽的一种。头和颈的羽毛稀少或全秃﹐嘴端有钩﹐翼长。主要吃死尸。
兀突突-汉语大词典
兀突突
【1】形容心跳不安。{明}{单本}《蕉帕记·闹婚》:“口兒内絮聒聒難追悔﹐心兒内兀突突難瞞昧。”
兀傲-汉语大词典
兀傲
亦作“[兀奡]”【1】孤傲不羁。{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三:“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學生得此﹐則以增驕﹐自命{中國}楨榦﹐未治一事﹐而兀傲過於開國元老。”{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三:“兀傲甕間卧﹐憔悴澤畔行。”{清}{恽敬}《前济南府知府候补郎中徐君遗事述》:“君性縱達﹐一切細行多不檢﹐遇大富貴人兀奡臨之﹐如無物者。”【2】高亢。{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抄>》:“{弘正}間﹐北地{李獻吉}﹐臨摹{老杜}爲槎牙兀傲之詞﹐以訾謷前人。”{清}{秦瀛}《答王惕甫书》:“足下寄到古文辭一册﹐僕反復誦之﹐其雄直兀奡之概﹐肖其人而出。”
兀兀騰騰-汉语大词典
兀兀騰騰
【1】犹言昏昏沉沉。{明}{朱有燉}《一枝花·秋兴》套曲:“這些時把一个俊{潘安}老得來兀兀騰騰﹐瘦{沈約}害得來涎涎瞪瞪。”{明}{唐寅}《自笑》诗:“兀兀騰騰自笑癡﹐科名如鬢髮如絲。”
兀兀陶陶-汉语大词典
兀兀陶陶
【1】醉酒貌。{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豫章}云:‘醉醒醒醉一曲﹐乃《醉落魄》也。’其詞云:‘……從他兀兀陶陶裏﹐猶勝惺惺﹐惹得閒憔悴。’”{金}{刘从益}《卯酒》诗:“醉鄉兀兀陶陶裏﹐底是形骸底是愁。”亦作“[兀兀淘淘]”。{元}{马致远}《乔牌儿》套曲:“醉魂縹緲﹐啼鳥驚回﹐兀兀淘淘﹐窗外三竿﹐紅日未高。”
兀良-汉语大词典
兀良
【1】衬词。{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三折:“遥望見一點青山兀良却又早不見了。”{元}{无名氏}《昊天塔》第四折:“怒轟轟惡向膽邊生﹐兀良只要你償還那{令公}爹爹命。”{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兀良我則怕生諕殺軟弱的裙釵。”【2】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犹兀那。{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一任的棹穿江月泠﹐帆掛海雲孤﹐寒煙生古渡﹐兀良便是你茅舍舊鄉閭。”
兀首-汉语大词典
兀首
【1】头发脱落。形容年老。{清}{周亮工}《祭靖公弟文》:“士人窮年兀首﹐求一語足流傳﹐弗可得。”
兀斜-汉语大词典
兀斜
【1】犹乜斜。{洪深}《申屠氏》第二本:“{方六一}多饮了几杯酒﹐兀斜着眼﹐觑着那在旁殷勤侍候的婢子﹐只要寻事。”
兀坐-汉语大词典
兀坐
【1】独自端坐。{唐}{戴叔伦}《晖上人独坐亭》诗:“蕭條心境外﹐兀坐獨參禪。”{郁达夫}《采石矶》:“他也有一个人关上了房门﹐在那学使衙门东北边的{寿春园}西室里兀坐的时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陳公}{寶鑰}﹐{閩}人﹐夜獨坐﹐有女子搴幃入……笑云:‘清夜兀坐﹐得勿寂耶!’”{宋}{苏轼}《客住假寐》诗:“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
兀地奴-汉语大词典
兀地奴
【1】鹅的别名。{宋}{陶穀}《清异录·禽》:“世呼鵝爲兀地奴﹐謂其行步盤()跚耳。”
兀底-汉语大词典
兀底
【1】见“兀的”。
兀臬-汉语大词典
兀臬
亦作“[兀臲]”【1】动摇貌。{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將至峽﹐必捨輿﹐躡草履﹐經營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峽口。”{唐}{韩愈}《赠刘师服》诗:“羡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臲。”
兀硉-汉语大词典
兀硉
【1】突兀高亢。{明}{宋濂}《元故秘书著作郎萧府君阡表》:“〔先生〕奇氣兀硉﹐遇事輒奮發凌厲﹐不可挫折。”{宋}{欧阳修}《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诗:“自非青雲白石有深趣﹐其氣兀硉何由降?”
兀臲-汉语大词典
兀臲
【1】见“兀臬”。
兀卒-汉语大词典
兀卒
【1】{党项}语音译。{西夏}国主的自称。《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趙元昊}〕猶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號。議者以爲改吾祖爲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許。”{宋}{范仲淹}《答安抚王内翰书》:“今貴稱兀卒﹐以避中朝﹐取{漢}{唐}故事﹐如單于﹑可汗之類。”{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元昊}入寇﹐所至如入無人之境。後數年﹐力盡求和﹐歲增賂遺﹐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問。”
兀岸-汉语大词典
兀岸
【1】高矗挺拔貌。{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六:“还希望勇猛精进抗御万难﹐一往不返﹐尤其要毋负这老树兀岸高傲的故态呵!”
兀爾-汉语大词典
兀爾
【1】寂静貌。{宋}{苏轼}《祭吴子野文》:“嗚呼{子野}﹐道與世違。寂默自求﹐闔門垂幃﹐兀爾坐忘。”{唐}{白居易}《首夏》诗:“兀爾水邊坐﹐翛然橋上行。”{宋}{陆游}《夜意》诗之二:“兀爾遺身世﹐東窗待日升。”
兀那-汉语大词典
兀那
【1】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兒然後去兀那墳前﹐也拜幾拜。”{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彈琵琶的是那位娘娘?”《水浒传》第十四回:“兀那都頭不要走!”
兀-汉语大词典
兀
【1】险峻貌。《文选·马融<长笛赋>》:“兀狋﹐傾昊倚伏。”{李善}注:“兀狋﹐嶮峻之貌。”
兀剌赤-汉语大词典
兀剌赤
亦作“[兀赤]”【1】蒙古语的音译。马夫;管理驿马的人。{元}{火源洁}《华夷译语》卷上:“馬夫﹐曰兀剌赤。”{元}{施惠}《幽闺记·奉使临番》:“兀剌赤﹐兀剌赤﹐門外等多時。”{明}{朱有燉}《桃源景》第四折:“[浄白]:‘俺是{蒙豁阿}堵兀赤。’[末白]:‘他説他是{達達}人放馬的。’”{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出京宣旨》:“兀剌赤﹐俺路上要吃得些介分例﹐俺那裏吃得勾﹐須索多討些個。”
兀秃-汉语大词典
兀秃
【1】不冷不热。{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我如今可釃些不冷不熱﹑兀兀秃秃的酒與他吃。”《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半生半熟的鹹麵饝饝﹐不乾不净的兀秃素菜。”【2】不爽利;不干脆。
尚兀-汉语大词典
尚兀
【1】尚﹐犹。{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俺父親尚兀是他親兄弟﹐却教俺亂棒胡敲忍下的?”{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今日裏受的酸風苦雨﹐倒在頽垣敗堵﹐尚兀待掀皮剜肉費躊躇。”
尚兀自-汉语大词典
尚兀自
【1】犹自;尚且。{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尚兀自脚趔趄﹐醉眼模糊。”{明}{冯惟敏}《双调新水令·访沈青门画》曲:“尚兀自抱箜篌﹐花開花落人依舊。”《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
可兀的-汉语大词典
可兀的
【1】必定,一定。{元}{武汉臣}《生金阁》楔子:“非是您孩兒自誇得這自奬﹐我若是不富貴可兀的不還鄉!”{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我若是躲過呵﹐可兀的早回來!”【2】确实,实在。{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二折:“你待要重相見面皮難。喒兩個再團圓﹐可兀的路兒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這般對壘交鋒﹐到頭都總南柯夢﹐説甚軍功﹐可兀的與你身兒上元無用。”{元}{吴昌龄}《張天师》第二折:“你今日相思容易得﹐豈不聞飽病可兀的最難醫。”【3】句中衬字,无义。{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則道是洞房花燭夜﹐金榜可兀的掛名時。”{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哎﹐兒也﹐知他是甚風兒足律律吹你可兀的到家來。”
崒兀-汉语大词典
崒兀
亦作“[崒]”【1】险峻貌;高耸貌。{清}{黄景仁}《暮投要罗寨登西岭》诗:“兹山崒陡雲上﹐俯視羣嵐盡孫行。”{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羣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明}{何景明}《观春雪》诗:“參差百甍接﹐崒層臺對。”
屹兀-汉语大词典
屹兀
【1】见“屹屼”。
峍兀-汉语大词典
峍兀
【1】见“峍屼”。
瓏瓏兀兀-汉语大词典
瓏瓏兀兀
【1】象声词。{元}{耶律铸}《松声行》:“瓏瓏兀兀驚俗聾﹐餘韻飄蕭散碧空。”
支兀另-汉语大词典
支兀另
【1】象声词。{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嘯一聲﹐支兀另{漢}{鍾馗}其冠不正;舞一回﹐疏喇沙斗河魁近墨者黑。”
猶兀自-汉语大词典
猶兀自
【1】见“猶古自”。
特兀-汉语大词典
特兀
【1】挺立貌。{明}{单本}《蕉帕记·闹婚》:“今夜兩人諧伉儷﹐怎在燈兒下特兀的站着東西。”
捽兀-汉语大词典
捽兀
【1】傲岸貌。{晋}{陶潜}《自祭文》:“捽兀窮廬﹐酣飲賦詩。”{清}{钱谦益}《追和朽庵和尚乐归田十咏》之八:“我生捽兀略相似﹐玉堂今作扶犂手。”
掃兀-汉语大词典
掃兀
【1】蒙语。坐地。{明}{朱有燉}《桃源景》曲:“他道哈撒呵﹐原來是問你。他道掃兀呵﹐原來是坐地。他道鎖陀八﹐原來是酒醉矣。”
摇兀-汉语大词典
摇兀
【1】摇荡;飘荡。{宋}{范成大}《昱岭》诗:“竹輿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側足過。”{陈三立}《晓抵九江作》诗:“藏舟夜半負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憐。”
摧兀-汉语大词典
摧兀
【1】高耸貌。{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三:“蒼蒼{丁零}塞﹐今古緬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無全軀。”
騰騰兀兀-汉语大词典
騰騰兀兀
【1】犹言昏昏沉沉;恍恍惚惚。{唐}{方干}《阳亭言事献漳州于使君》诗:“重疊山前對酒罇﹐騰騰兀兀度朝昏。”{唐}{白居易}《题石山人》诗:“騰騰兀兀在人間﹐貴賤賢愚盡往還。”{明}{高攀龙}《静庵华翁七十序》:“澄湛虚明﹐心冥太始﹐無善無惡﹐騰騰兀兀﹐念静而已。”{前蜀}{贯休}《山居诗》之十三:“騰騰兀兀步遲遲﹐兆朕消磨只自知。”
硉兀-汉语大词典
硉兀
【1】见“硉矹”。
睡兀-汉语大词典
睡兀
【1】谓倦极而睡。{宋}{陆游}《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诗:“肩輿睡兀到東郭﹐空有醉墨留衫痕。”{朱东润}注:“睡兀﹐倦極曰兀兀。倦極而睡曰‘睡兀兀’或‘睡兀’。”
突兀-汉语大词典
突兀
【1】特出;奇特。{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劉尹}目{庾中郎}﹐雖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擬道。”{唐}{施肩吾}《壮士行》:“有時誤入千人叢﹐自覺一身横突兀。”{宋}{司马光}《瘿盆》诗:“癭盆生以醜自鬻﹐突兀當軒聳羣目。”{元}{麻革}《杨将军坰马图》诗:“淡淡生絹一片雲﹐眼中羣龍何突兀。”【2】亦作“[突杌]”﹑“[突屼]”。高耸貌。《文选·木华<海赋>》:“魚則横海之鯨﹐突杌孤遊。”{李善}注:“突杌﹐高貌。”{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逶迤綽約﹐如玉女之千嬌;突兀峥嶸﹐似靈龜之孤朴。”{唐}{黄滔}《祭先外舅文》:“東尋玉籙﹐則{龍虎}嵳峩;南訪{金沙}﹐則{羅浮}突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突兀高顴﹐濃眉毛﹐壓一雙赤眼。”{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3】端坐貌。{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未曾寄官曹﹐突兀倚書幌。”{仇兆鳌}注:“ 突兀﹐端坐之貌。”【4】奇怪;别扭。{宋}{王銍}《默记》卷下:“〔{子厚}〕曰:‘一置兹山﹐一投{漢水}’亦可﹐然終是突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俊卿}看見﹐心裏有些突兀起來。”{明}{车任远}《蕉鹿梦》第五折:“我昨日砍柴﹐似夢非夢﹐打得一個鹿。打時節﹐恰像是真﹐尋不着又道是夢。心中突兀﹐放他不下﹐夜來當真做一夢。”【5】猝然。{唐}{韩愈}《送僧澄观》诗:“火燒水轉掃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宋}{司马光}《苦雨》诗:“喧豗流潦怒﹐突兀壞垣秃。”{冯德英}《苦菜花》第一章:“{王柬芝}的突然回来﹐莫说他的妻子﹑女儿很惊异﹐就是他本人也不能不感到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环境变换得实在急速。”
臬兀-汉语大词典
臬兀
【1】臲卼。《朱子语类》卷二四:“既思得此事﹐若不去做這事﹐便不熟﹐則臬兀不安。”{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生涯臨臬兀﹐死地脱斯須。”{清}{黄景仁}《夜闻新安江声》诗:“竹牀臬兀雜心動﹐紙帳掣曳如人搴。”
蕩兀-汉语大词典
蕩兀
【1】颠簸, 震荡。{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壬子﹐發{涪州}﹐過{羣豬灘}﹐既險且長﹐水雖大漲﹐亂石猶森然兩傍﹐他舟皆蕩兀驚怖號呼。”{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予已在舟中﹐一切付之自然﹐不暇問﹐據胡床坐招頭處﹐任其蕩兀。”{宋}{楼钥}《求仲抑招游山归途遇雨》诗:“中流蓋蕩兀﹐短篷不當笠。”
赤留兀剌-汉语大词典
赤留兀剌
【1】行走貌。{元}{康进之}《黑旋风》第二折:“這田地上赤留兀剌那時節﹐甚麽人絆我這一脚。”
軟兀剌-汉语大词典
軟兀剌
【1】形容无力, 乏劲。{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悶打頦和衣卧倒﹐軟兀剌方纔睡着。”{明}{冯惟敏}《醉太平·述病》曲:“戰篤速手脚﹐軟兀剌驅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措支剌不對答﹐軟兀剌難存坐。”
醉兀-汉语大词典
醉兀
【1】见“醉兀兀”。
醉兀兀-汉语大词典
醉兀兀
【1】沉醉貌。{唐}{白居易}《对酒》诗:“所以{劉}{阮}輩﹐終年醉兀兀。”{宋}{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不飲胡爲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亦省作“[醉兀]”。{宋}{辛弃疾}《玉蝴蝶·追别杜叔高》词:“醉兀籃輿﹐夜來豪飲太狂些。”{宋}{苏轼}《自雷適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诗:“晨登一葉舟﹐醉兀十里溪。”
静兀兀-汉语大词典
静兀兀
【1】干净﹔一无所有。{唐}{韩愈}《雉带箭》诗:“原頭火燒静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没。”
陶兀-汉语大词典
陶兀
【1】酣醉貌。《晋书·刘伶传》:“{伶}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
飄兀-汉语大词典
飄兀
【1】飘荡;摆动。{宋}{欧阳修}《沧浪亭》诗:“豈如扁舟任飄兀﹐紅渠緑浪摇醉眠。”{清}{黄景仁}《初更後有携酒食至者欣然命酌即用前韵》:“杖如可化愁高寒﹐繩便堪梯怖飄兀。”
馬兀-汉语大词典
馬兀
【1】见“馬杌”。
鶻兀-汉语大词典
鶻兀
【1】犹糊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然{杜}({杜甫})﹑{張}({張繼})所言是眼前景物﹐君忽然説鬼﹐不太鶻兀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