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就

就(就)是什么意思

  • 辞职←→就职-反义词词典

    辞职←→就职cízhí-jiùzhí

    【词性】:动

    辞职:请求免除自己的职务。

    就职:正式到任。

    【例】 如果贵方认为我这样作不好,我准备辞职当老百姓去。(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他当选为总统,今天宣誓就职。

  • 辞任←→就任-反义词词典

    辞任←→就任círèn-jiùrèn

    【词性】:动

    辞任:辞去所担任的职务。

    就任:到任。

    【例】 他坚决辞任,归隐田园。孙中山就任总理。

  • 离职←→在职 就任-反义词词典

    离职←→在职 就任lízhí-zàizhí jiùrèn

    【词性】:动

    离职:离开工作岗位,不再回来。

    在职:担任着职务。

    就任:担任职务。

    【例】 他年到古稀,终于退休离职了。 他虽已六十岁,但由于工作需要还在职。 他就任省政府教育委员会主任。

  • 起床←→就寝 睡觉 就枕-反义词词典

    起床←→就寝 睡觉 就枕qǐcuáng-jiùqǐn shuìjiào jiùzhěn

    【词性】:动

    起床:睡醒后下床。

    就寝:上床睡觉。

    睡觉:进入睡眠状态。

    就枕:睡眠,依枕而卧。

    【例】 啊!油灯亮了,窗户亮了,久久地,久久地,亮着不熄。是竹叶子起床了吗?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起床?(莫应丰:《竹叶子》) 红日渐渐的上来,暖和的阳光射在不曾睡觉的人的脸上。(老舍:《老张的哲学》) 徘徊将就寝,徙倚情何极。(唐·元稹:《张旧蚊帱》) 昏昏还就枕,惘惘梦相值。(唐·韩愈:《昌黎集·寄皇甫湜》)

  • 失业←→工作 就业-反义词词典

    失业←→工作 就业shīyè-gōngzuò jiùyè

    【词性】:动

    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

    工作: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

    就业:参加工作;得到职业。

    【例】 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 组织上觉得让他多下来学习锻炼是好的,便要他正式参加工作。(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你这个地方开除了,他就要在别的地方就业。所以,急于开除这些人不是好办法。(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 按部就班-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按部就班ànbùjiùbān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操作技术要按部就班,~是搞不好的。)

  • 高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高就gāojiù

    旧时敬辞,指人离开原来的职务就任较高的职务——屈就、屈尊(如此安排,对鄙人来说已是高就,何谈~二字?)

  • 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就jiù

    到,开始从事——离(~职)、避(~重就轻)、推(半~半就)

  • 就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就业jiùyè

    得到职业,参加工作——失业(在美国,大批工人~,就业很困难。)

  • 就职-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就职jiùzhí

    正式到任(多数指较高的职务)——辞职、退职。

  • 屈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屈就qūjiù

    客套话,用于请人担任职务——高就(对鄙人来说,这已是~了,怎么能说是屈就呢!)

  • 就木-古语词今用词典

    就木jiùmù

    入棺。晋公子重耳即将离狄去齐,对其妻季隗说:你等我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后若不回来,你可再嫁。季隗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我已25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出嫁,我就要进棺材了,我等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后引申为:死亡、去世。

    今沿用引申义。

    孙犁《乡里旧闻·老刁》:“事隔多年,我也行将就木,觉得老刁是个同学又是朋友,常常想起他来。”杨沫《难忘的悠悠岁月》:“直到今天——行将就木之年,我仍然那么深深地爱着大自然。”《读者文摘》:“我是行将就木的人了,这如何是好?”

  • 才……就(便)……-关联词语词典

    才……就(便)……

    “才”、“就(便)”都是副词。配对构成“才……就……”的格式,表示承接关系。“才”用于前边分句,有“刚刚”的意思,“就”用在后边分句,表示前后两个行为、动作或状态发生、完成或出现的时间相距很短。前后分句有时用同一个主语。例如:

    ①才七岁一个孩子,就有这大气性。(杨朔《海天苍苍》)

    ②灵芝……见他回去就问谈判的结果,才问了一句,就引起他一大堆牢骚话来。(赵树理《三里湾》)

    有时,前后分句用不同的主语。例如:

    ③我怀着好奇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遵照人家的嘱咐,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全部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④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⑤才四点钟,太阳还高高的,船便泊了岸,船夫抛下了锚。(冯至《在赣江上》)

  • 刚……就……-关联词语词典

    刚……就……

    “刚”、“就”都是副词。配对构成“刚……就……”的格式,表示承接关系。“刚”表示发生在不久以前;“就”表示前后两个行为、动作或状态发生、完成或出现的时间相距很短。前后分句有时同属一个主语。例如:

    ①刚谈到购买三秋农具问题,就听一个很熟悉的声音:“您看,巧不巧?正是为这事来的!”(管桦《葛梅》)

    ②可是眼下有些心盛的娃娃,昨天还穿开裆裤呢,今天刚满师,就想爬到别人头上撒尿。(李国文《改选》)

    前后分句有时属于不同的主语。例如:

    ③姐姐刚一走,明姑娘就带着赵灿忙上了。(航鹰《明姑娘》)

    ④我看着他的时候,田苗离它再近它也不吃,一副廉洁奉公的样儿;我刚一回头,它就趁机啃倒一棵玉米高梁,调头便走。(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就-关联词语词典

    “就”,副词。承接上文,表示两个动作或两件事情紧接着发生。“就”在句中起承接作用。

    “就”前面有动词短语,后面有动词短语或单个动词,表示两个动作连接发生。例如:

    ①(李如珍是输过胆的,)听说有个什么动静就往地洞里钻。(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②(你们怎么把我当作白老虎,)远远地望见我就别转了脸?(茅盾《春蚕》)

    ③我擦擦手就来。(老舍《方珍珠》)

    “就”用在后一分句,跟前面分句相承,构成承接关系复句,表示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紧接着发生。例如:

    ④果然,再下一天,我们乘新干线到小田原转往箱根,就瞥见路边几树樱花正在放苞。(袁鹰《岚山花雪》)

    ⑤爹把盘子里的蜜樱桃用手拈了一颗送到她口里,她道了谢,就欢天喜地跳跳蹦蹦地回家去了。(聂绀弩《七十年前的开笔》)

    ⑥雷磊第一个交了卷,就匆匆忙忙地走了。(范小青《毕业歌》)

    “就”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跟“才”、“刚”、“一”合用,构成“才……就……”之类的格式,表示承接关系。

    【提示】

    “就”作副词,单用,不仅可以表示承接关系,还可以表示因果、假设、条件等联系。

    “就”作副词,单用,不仅可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还可以用作介词。

    【辨析】

    就——便(见“便”条)

  • 一……就……-关联词语词典

    一……就……

    “一”、“就”都是副词。配对构成“一……就……”的格式,连接词、短语或分句,表示承接关系。“一”,有“才”的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不久之前;“就”强调后一动作或情况紧接着前一动作或情况而发生。前后两个动作或情况通常属于同一主语,主语往往承前省略。例如:

    ①行家一搭眼就愣住了,不由得脱口说了一个“好!”(柯岩《船长》)

    ②他一爬上堤堰,就气喘吁吁地对老田说:“堵不住啦!我是没有这个本事了!”(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③他一跑到出钢口,就叫别人让开,亲自接过铁管子来烧。(艾芜《百炼成钢》)

    有时,主语蒙后省略。例如:

    ④一看见我们,他把冲锋枪往胸前一立,很熟练地行了一个军礼,就站在一旁,似乎有点羞怯地打量着我和老杨。(峻青《黎明的河边》)

    ⑤对了,乖!就是这儿,一进这儿的门,我就晕过去了,我永远忘不了这个地方!(老舍《茶馆》)

    前后两件事有时属于不同的主语。例如:

    ⑥萧素很快就看出来江玖有心事。一盘问,江玖就一五一十告诉了他。(宗璞《红豆》)

    ⑦“上海牌”进门的时候他并没有停车,也没看见她,但是他一进房间,电话铃就响了。(王蒙《惶惑》)

    【提示】

    “一……就……”不仅可以表示承接关系,还可以表示条件关系。

  • 又……就(便)……-关联词语词典

    又……就(便)……

    “又”、“就”、“便”都是副词。连用构成“又……就(便)……”的格式,表示承接关系。“又”用在第二分句,表示前后相继;“就(便)”用在第三分句,强调几个动作或几件事情接连发生。例如:

    ①她喝完咖啡,又吃了块点心和一碟菠萝,就拿餐巾擦干净手指,跑出餐厅去了。(黄蓓佳《秋色宜人》)

    ②驾驶员朝小老头挤挤眼,又摘下帽子挥了挥,便一溜烟地开走了。(陆星儿《达紫香悄悄地开了》)

    有时,“又……就(便)……”可以说成“就(便)……又……”。例如:

    ③他拉起兜风的背心,往脖子上擦了一把汗,就盖着肚皮,又往前走。(黄天明《爱的波涛》)

    ④突然发现了他脸上有条被树枝划破的血印子,便连忙从怀中裹小孩的小被上撕下一条布来给他擦,又赶着给他拍打身上的土。(锦云、王毅《笨人王老大》)

  • 于是……便(就、又)……-关联词语词典

    于是……便(就、又)……

    “于是”,连词;“便(就、又)”,副词。连用构成“于是……便(就、又)……”的格式,用于后一个分句,表示承接关系。“于是……便……”强调前后两事紧紧相接。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

    ②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家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鲁迅《故乡》)

    “于是就”、“于是……就……”,也是强调前后紧接。例如:

    ③当她在抚顺石油学校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河北承德石油学校毕业了,他们都爱石油,于是就在石油的故乡见了面,在这有月亮的地方约定了要在一起生活一辈子。(茹志鹃《离不开你》)

    ④有人忽然发见了桑树的根也可以吃,和芋头差不多。于是大家就掘桑根。(茅盾《残冬》)

    “于是又”、“于是……又……”,强调前后相继。例如:

    ⑤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鲁迅《阿Q正传》)

    ⑥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象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茅盾《香市》)

  • 别说……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别说……就是……也……

    “别说……就是……也……”的关联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别说”,连词,放在前边分句,表示贬低某一事物;“就是……也……”放在后边分句表示对一种极端的情况加以强调,整个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①论人才,那是没有比的!别说咱们家里没有,就是这西城一带,怕也找不出配对儿的来。(欧阳山《三家巷》)

    ②乌尔其汗河的头一号美人要是让咱家娶来了,没有两千块钱,别说她们家不干,就是咱们家也不落忍啊……这么着,咱们家还得再盖房子。(乔雪竹《今夜霜降》)

    ③别说是翻生区桃,就是真的区桃下凡,也不值得为她发狂。(欧阳山《苦斗》)

  • 不单……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单……就是……也……

    “不单……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单”用于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把意思推进一层。“就是……也……”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整个分句是对前一个分句的递进。例如:

    ①这个人叫做马文卿,已经五十多岁,不单会写状子,熟悉法律,就是法院里的人,和他认识来往的也不少。(欧阳山《苦斗》)

    ②“不单乌鲁木齐的钢铁厂需要大量的焦炭,就是沿着准噶尔盆地的许多城市的高炉,也要用它去添热冒烟呢。”副师长说。(碧野《雪路云程》)

    ③不单是有月亮的晚上,就是平常的睡眠,也极容易惊醒。(郁达夫《灯蛾埋葬之夜》)

  • 不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就是(即使)……也(都)……

    “不但……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但”,连词;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就是……也……”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固定格式,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用在后边分句,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靠托在这几天的生意好。(茅盾《林家铺子》)

    ②少校接过将军的日记本,由于灯太高,他不得不站起来看,这么一来,不但他能看清,就是我也能看清,我觉得好在是将军以前的日记,没什么秘密,并且将军示意让我看,我也就顺便看了一遍。(白桦《洛阳灯火》)

    ③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科学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对于自己所专门研究的学科来说,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广大的未知的领域存在。(吴晗《说谦虚》)

    有时,后边分句用“即使(即便、便是、即)……也……”连接两个相关的句子成分,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整个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④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鲁迅《我之节烈观》)

    ⑤这样从比较中看问题,不但对于这两座庙,即便对于其他类似的事情,大概也是合理的吧!(马南邨《两座庙的兴废》)

    ⑥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鲁迅《二十四孝图》)

    ⑦他不但在寺里多年,熟悉寺内一切传授系统,即与定慧方丈也是非常知己,所以他肯引导我到各处参观。(孙伏园《长安道上》)

    有时,后边分句也可以说成“就是(便是)……都……”。例如:

    ⑧不但是上海的租界,不能太平;就是外国,任何什么地方,都不能太平的——因为这一次要引起世界大战的!(洪深《咸鱼主义》)

    ⑨因为时间太匆促了,不但对于惠山有和文徵明“空瞻紫翠负跻攀”一般的抱恨,便是环山的许多园台祠院,都未能略涉其藩篱呢。(钟敬文《太湖游记》)

  • 不独……就是(即、即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独……就是(即、即使)……也……

    “不独……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独”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不独唐云山,就是笑容不离嘴角的王和甫也很肃然。(茅盾《子夜》)

    “就是……也……”也可以说成“即使(即)……也……”。例如:

    ②在这样社会中,不独老者难于生活,即解放的幼者,也难于生活。(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③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鲁迅《祝福》)

  • 不光……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光……就是……也……

    “不光……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光”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这不光是讲初来延安不久的人,就是到过前方,在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做过几年工作的人,也有许多是没有彻底解决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不光是老的要窜呢,就是小的也要窜呢!(欧阳山《苦斗》)

    ③说不光他没在月亮潭见过水,就是他爷爷也没在月亮潭见过水,现在哪里会找出水来呢?(李德复《典型报告》)

  • 不仅……就是(便是、便)……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仅……就是(便是、便)……也……

    “不仅……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仅”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他们初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见了都说是活泼肥胖,如今呢,不仅身体瘦削得不堪,就是性情也变得很乖僻的了。(郭沫若《月蚀》)

    ②至傻极笨的人,若非无路可走,断不肯搞什么诗歌小说。因此不仅旁人鄙夷文学和文学家,就是文人自己也填满了自卑心结,对于文学,全然缺乏信仰和爱敬。(钱钟书《论文人》)

    ③不仅象薛大娘这样的老市民,就是薛纪跃这样的新市民,也都颇为重视这个讲究。(刘心武《钟鼓楼》)

    “不仅”也可以说成“不仅仅”,“就是……也……”也可以说成“便是(便)……也……”。例如:

    ④是的,不仅仅因为作者和我有过一九五五年被误解的私交;就是作为作者的一个同代人,作为他和所有同代人一起苦尽甘来的见证人,我也是不能推辞的。(绿原《路翎这个名字》)

    ⑤不仅是我,便是那个一盘粗绳和一把利刀没有能使她低头的姑娘,她想得到四十五年以后会给我写这样一封信吗?(巴金《谈〈春天里的秋天〉》)

    ⑥就是这场短短的谈话,昌林知道了玉翠不仅劳动上努力,便在其它方面也并不是个很轻浮的姑娘。(康濯《春种秋收》)

  • 不要说……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要说……就是……也……

    “不要说……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要说”,关联短语,相当于“别说”,用于前边分句以贬低某一事物;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对另一事物加以强调。后一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①那几天,不要说那些烧棉花的人不免后悔,就是我们也都憋了一肚子气,把胜利的欢喜化为对蒋介石的愤怒了。(方纪《挥手之间》)

    ②不要说比前清差得远,就是比北洋军阀,也还是比不上。(欧阳山《苦斗》)

    有时,后边分句可以用“就是……都……。”如:

    ③你们这头亲事真说得好。真是门当户对。不要说我们的门前上下,就是我们这镇里都是少有的。(田汉《获虎之夜》)

    有时,“不要说”可以换成“不用说”、“不必说”、“甭说”等。例如:

    ④日子过的兴旺,白妹累的也乐意,有时春上捉地老虎,她成夜成夜的不回家,就那么蹲在地边上守,不用说牡丹长几个头、几根杈,哪天生了几个嫩芽她知道,就是每一棵牡丹有多少叶子,她心里也是有数的。(严阵《牡丹园记》)

    ⑤卖茶汤、豆腐脑、烤白薯的挑贩早已出动自不必说,就是修理匠们,也开始沿着街巷吆喝:“箍桶来!”“收拾锡拉家伙!”(刘心武《钟鼓楼》)

    ⑥甭说人家是好心好意,就是找错门的生人,也不能象你这么说话!(刘心武《钟鼓楼》)

  • 不惟(不特)……就是(即)……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惟(不特)……就是(即)……也……

    “不惟(不特)……就是(即)……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惟(不特)”,是“不只”的意思,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的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这回的读书界的趋向社会科学,是一个好的,正当的转机,不惟有益于别方面,即对于文艺,也可催促它向正确、前进的路。(鲁迅《我们要批评家》)

    ②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鲁迅《我之节烈观》)

  •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是一种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只(不止)”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使)……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比方老村长阎恒元乳名叫“小囤”,别人对上人家不只不敢叫“小囤”,就是该说“谷囤”也只得说成“谷仓”,谁还好意说出“囤”字来?(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②水的颜色是淤黑的,或者是浑赭的,不止是喝了会中毒,即使需要趟水而过的时候,也要极度小心。(宋之的《草地颂歌》)

  •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非但”,同于“不但”;“岂但”,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都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使)……也(都)……”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非但我的全部健康不如常人,就是我的眼睛和脚力,也局部的非常萎缩了。(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②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但是在目下的中国,想以作家立身,非但干枯的我没有希望,即使雨果,狄更斯,霍普特曼等来,也是无望的。(郁达夫《海上通信》)

    ③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④岂但我,就是爸爸也完全茫然。(叶圣陶《一个练习生》)

  • 固然(固)……就是(即)……也……-关联词语词典

    固然(固)……就是(即)……也……

    “固然(固)……就是(即)……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前边分句用“固然(固)”表示确认某一事实;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那些笑他“三个冷静”的人,固然只是些嗡嗡嗡的苍蝇,就是嫌他冷嘲热讽的“不庄严”的,也还是不了解他,同时,也不了解自己的“空城计”式的夸张并不是真正的战斗。(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②沿溪西行,到民初浙督朱瑞的墓地;石人之一的胡子,大有仁丹胡子的风味,由此可见,活人中固然有欢喜联日的,就是死人,也颇有与日为荣的意思,为之感慨不尽。(阿英《盐乡杂信》)

    ③啊!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④凡批评家的对于文人,或文人们的互相评论,各各“指其所短,扬其所长”固可,即“掩其所短,称其所长”亦无不可。(鲁迅《文人相轻》)

  • 慢说……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慢说……就是……也……

    “慢说……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慢说”,连词,相当于“别说”,多见于早年的白话作品,放在前边分句,用以贬低某一事物;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来突出另一事物。后一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①“山高皇帝远,解放以来,慢说省、地、县的工作人员从未来过这穷乡僻壤,就是公社的干部也是一年半载不着边儿。”(常庚西《深山新喜》)

    ②慢说只是要他打一回圆场,就是要他去咬人,也不过是几斤骨头的生意,——安排一个娃儿进工厂,不也才半条猪的买卖?这个冯幺爸算老几呢?(何士光《乡场上》)

    有时,用“莫说……就是……都……”来表示。例如:

    ③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鲁迅《离婚》)

  • 不是……就是……-关联词语词典

    不是……就是……

    “不是”,关联短语;“就是”,连词。配对构成“不是……就是……”的格式,表示无定选择关系。在两种可供选择的情况中,限选一种,强调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所表示的选择语气较肯定。例如:

    ①我整天在家里做梦。不是梦见我自杀,就是梦见她被杀。(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②为了一个小小的乐句,他会让他重复十几次,几十次。逼得孙长宁简直要扔掉那支可恶的长笛。因为它不肯听他的话,不是漏掉一个音节,就是错了节奏。(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③可好他舅舅和赵拴拴家是邻居,两个小孩经常一块拾柴割草,田铁柱生性顽皮,到了地里,不是追兔子,就是上树掏鸦雀窝。(马烽《村仇》)

    “不是……就是”通常仅连接两个选择项,如果还有一个选择项,可以加用“再就是”。例如:

    ④然而在排练时却遭到了不少麻烦,不是场地安排不过来,就是学生没有时间唱,再就是乐队不凑手。(姜滇《蔚蓝的海峡》)

    有时,“不是……就是……”可以说成“不……就……”的格式。例如:

    ⑤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⑥总之,现在是两个基本势力相斗争,一切中间势力,不附属于那一方面,就附属于这一方面,这是一定的道理。(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辨析】

    不是……就是……——不是……而是……(见“不是……而是……”条)

  • 除了……就是(只有)……-关联词语词典

    除了……就是(只有)……

    “除了”,介词;“就是(只有)”,连词。合用构成“除了……就是(只有)……”的格式,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除了(除、除去)”跟有关词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选择前项表示排除;“就是(只有)”用在选择后项表示保留。排除或者保留,二者必居其一。例如:

    ①除了诅咒老婆就是吹嘘技术,好象他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丈夫和最有水平的司机。(铁凝《六月的话题》)

    ②四嫂,咱们这儿除了苍蝇,就是蚊子,小妞子好容易有了两条小金鱼,就让他养着吧。(老舍《龙须沟》)

    ③她每天除了练琴、会朋友,就看些莫名其妙的书。(宗璞《弦上的梦》)

    “就是”有时说成“只有”,强调排斥第三者。例如:

    ④胡同里除了秋风,只有她和暮色。(宗璞《心祭》)

    “就是”有时说成“便是”,用于书面。例如:

    ⑤除去劳动,他最钟爱的,花时间最多的便是读书。(叶文玲《钓起一池春水》)

    “除了”,作为介词,可以跟方位词“以外”、“之外”等构成介宾短语“除了……以外(之外)”的句式,表示排除。例如:

    ⑥几天以来,真所谓忙得不堪,除些琐事以外,就是那可笑的“□□周刊”。(鲁迅《两地书(一五)》)

    ⑦他推开几扇门,遗憾,除了那种仿佛冰镇过的声音:“你找谁”之外,就是一双白多黑少的眼睛。(李国文《月食》)

    ⑧“陶陶居”是一间鼎鼎有名的茶楼,它的出名,除了莲蓉和点心之外,便是“看妾侍”。(陈残云《香飘四季》)

  • 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关联词语词典

    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要么”,连词。两个叠用,构成“要么……要么……”的格式,表示在前后对举的、互相排斥的两种情况或两种事物之间进行选择,有“非此即彼”的意思。例如:

    ①小黎,根据婚姻法,搞对象你有你的自由。但是党组织也有党组织的规矩。你可以选择:要么保住党籍,要么去讨客栈老板的小姐做老婆!(古华《芙蓉镇》)

    ②这件事情,给了女兵班全体战士一个明确的警告,她们私下里议论说:“算了,趁早别去找那个麻烦。要么等脱了军装再讲,要么穿上了皮鞋再考虑。”(徐怀中《西线轶事》)

    ③她不习惯这些眼光。要么就是怀疑,要么就是欣赏,她都能习惯。讨厌的是这两种眼光夹在一起来看人,真是让人受不了!(水运宪《侦破案外录》)

    有时,“要么”可以单用于后项开头;有时可以叠用三个“要么”,表示多项选择。例如:

    ④头一眼望去,张秀藻心里本能的反应是:啊,华侨,要么外籍华人,他们搞外事活动的人,所以有这种人来往……(刘心武《钟鼓楼》)

    ⑤县委领导在研究善后处理此事时,曾经有过几种打算,把一应家具变卖了,连同银行存款,要么一起寄交环珲河北老家的家属,要么全部交作党费,要么充作县委机关的职工福利。(古华《云烟街夜话》)

    “要么”也可以说成“要就是”。例如:

    ⑥处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任何英雄好汉们,要就是站在帝国主义战线方面,变为世界反革命力量的一部分;要就是站在反帝国主义战线方面,变为世界革命力量的一部分。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既……就……-关联词语词典

    既……就……

    “既”,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既……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相当于“既然”,用在前面分句的主语之后,提出前提;“就”放在后面分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引出结论。前后分句的主语可以不同。例如:

    ①事情既已点破,我也就不在乎了。(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②两兄弟既年已长大,必须在各一种生活上来训练他们的人格,作父亲的就轮流派遣两个小孩子各处旅行。(沈从文《边城》)

    前后分句也可以用同一主语。例如:

    ③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鲁迅《祝福》)

    ④“我知道你不会戴它,但既做了,就做完吧!”她忽然口气转为凄然的说:“什么都应该有始有终不是?”(邓友梅《在悬崖上》)

    ⑤教条主义者以为他们既已从书本上接受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他们就可以用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 既然……就……-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就……

    “既然”,连词;“就”,副词。配对使用,构成“既然……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然”提出原因、理出和事实,置于前面分句;“就”引出由此推得的结果或结论,置于后面分句。前后分句的主语可以不同。例如:

    ①从明天起全厂开始考核,你们既然来了,我就把一些题目向你们透一透。(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②我劝他们说:老牛筋既然一时想不通,就让他多想想好了,强迫命令,批判斗争,都不是办法。(马烽《结婚现场会》)

    ③他忽然直觉到,既然他的老二被抓,这就等于说他已经没面子了。(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前后分句也可以同一主语,后面分句的主语往往承前省略。例如:

    ④我既然认清他,我就应该这样说,教这个人类中最劣种的人儿滚开去。(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⑤我既然摸准了她的脾气,只是笑了笑,就走进屋里。(孙犁《山地回忆》)

    ⑥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许地山《落花生》)

    前面分句可以叠用“既然”,叙述借以推论的多项前提或根据。例如:

    ⑦既然上一代人不能为下一代人做好全部的答案,既然生活里还有那么多的未知数,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张洁《方舟》)

  • 既然……那……就……-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那……就……

    “既然”,连词;“那”,连词;“就”,副词。搭配构成“既然……,那……就……”的格式,在复句中表示推论性因果关在前面分句,说出原因、事实;“那……就……”,承接上文,引出结果。“就”用在主语后谓语前,例如:

    ①既然战前上级开恩提我为副连长,给了我个首先去死的官衔,那我靳开来就得知恩必报!放心,我会在副连长的位置上死出个样子来!(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有时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那”、“就”连用,构成“那就……”的格式。例如:

    ②猛然他想起不远就是××同乡会,而同乡会的办事人赵某却曾有一面之雅。既然无处可去,那就去撞一下罢。(茅盾《喜剧》)

    ③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秦牧《菱角的喜剧》)

    ④既然他能为彭树奎争到这样一个机会,那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 就-关联词语词典

    “就”,副词。单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后面分句,承接上文,表示在某种原因下,结果或结论自然怎么样。例如:

    ①后来不再允许赶场,那么就连这一点匆匆的相见也没有了。(何士光《草青青》)

    ②妻见妹说时眼圈有点红了,就忙用话岔开……(夏丐尊《猫》)

    ③你是资产阶级的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的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就”,作为副词,用来引出结果或结论,除了单用,还可以跟前面分句的连词“既、既然、因为、由于、为了”等合用,表示因果关系。

    【提示】

    “就”,除了作副词外,还可以作连词,有“就使”、“即使”的意思,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

    【辨析】

    就——便 (见承接关系“便”条)

  • 为了……就……-关联词语词典

    为了……就……

    “为了”,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为了……就……”的格式,表示措施与目的的关系。“就”承接上文所说的目的,表示措施自然要怎么样。前后分句同一主语时,后面分句的主语往往承前省略,“就”放在谓语之前。例如:

    ①他为了早知道这个究竟,就向着村东通向司令部的大桥边走去。(曲波《林海雪原》)

    ②为了查找方便,就需要编制图书目录。(陈宏天《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就”放在后面分句的主语之后。例如:

    ③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练功”就很重要。(秦牧《画蛋·练功》)

    有时,“为了”用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例如:

    ④梁实秋先生为了《拓荒者》上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⑤父母亲为了这个“灵八字”,从十五岁起就替他招郎相亲,整整找了四年。(古华《芙蓉镇》)

  • 因为……就……-关联词语词典

    因为……就……

    “因为”,连词;“就”,副词。配对使用,构成“因为……就……”的格式,表示陈述性的因果关系。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因为”用在原因分句的主语前或后;“就”放在后面分句的主语之后,承接上文,引出结果。例如:

    ①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②我把这铁证放在案头上作种种的联想,因为锋棱锐利摆不平稳,每一转动,桌上就起擦损的痕迹。(夏丐尊《钢铁假山》)

    ③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象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前后分句同一主语,“因为”一般放在原因分句的主语之后,后面分句的主语往往承前省略,“就”放在谓语之前。例如:

    ④我忍住了气,因为不愿同他吵,就走出来了。(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⑤许许多多地方的部落,因为不愿跪着把神圣的泥土撒上天灵盖,就成批成批地被杀戮了。(秦牧《土地》)

    有时几个“因为”叠用,表示“就”所引出的结果是由多种原因所产生的。例如:

    ⑥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鲁迅《读书杂谈》)

    有时“就”字叠用,表示同一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止一个。例如:

    ⑦即如这一回女子师范大学的风潮,我因为在那里担任一点钟功课,也就感到震动,而且就发了几句感慨,登在五月十二的《京报副刊》上。(鲁迅《并非闲话》)

  • 由于……就……-关联词语词典

    由于……就……

    “由于”,连词;就”,副词。配对使用,构成“由于……就……”的关联格式,表示陈述性的因果关系。“就”用于后面分句,承接上文,表示因上面所述的原因,结果自然怎么样。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就”置于后面分句的主语之后。例如:

    ①由于老康对他十分疼爱,两人就如同父子一般。(魏巍《东方》)

    ②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由于产量不多,《自由谈》以外又不常见,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就疑神疑鬼,妄加揣测起来,以为这又是鲁迅的化名。(唐弢《琐忆》)

    ③共产党则无论在那一时期,均和人民大众站在一道,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在现在的抗日时期,由于国民党表示抗日,它对国民党和国内封建势力,也就采取了缓和的政策。(毛泽东《矛盾论》)

    前后分句同一主语时,“就”置于后面分句的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后面分句的主语往往承前省略。例如:

    ④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⑤太阳光本来是自然光,它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方向上。但是它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受到大气分子和尘埃颗粒等的散射,就变成了只在某个方向上振动,或者在某个方向上的振动占优势。(王谷岩《睛眼与仿生学》)

  • 于是……就……-关联词语词典

    于是……就……

    “于是”,连词;“就”,副词。连用组成“于是……就……”的格式,用于因果复句的后一部分,表示结果紧接上文所说的原因出现、发生,强调时间短。用于书面。“于是”置于后一部分的开头,“就”放在主语后或谓语前。例如:

    ①到冬天,草黄了,花也完了,天上却散下花来,于是满山就铺上一层耀眼的雪花。(杨朔《海市》)

    ②武艾英提议要我去那两家看看,我同意了。于是他们就领我到了王顺喜家。(马烽《结婚现场会》)

    ③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④下地劳动,或者吆了牲口驮脚,两三个人一伙,同不会说话的牲口嘀嘀冬冬地走着,够寂寞,诉说不得不诉说的心事,于是就唱民歌。(吴伯箫《歌声》)

  • 不……就……-关联词语词典

    不……就……

    “不”、“就”都是副词,配对构成“不……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不”放在前面分句,相当于“如果不……”,表示从否定方面的假设;“就”放在后面分句,承接上文,表示如果不这样,结果或结论自然会怎样。例如:

    ①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还是按老章程办事。(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②人嘛,平时抠抠唆唆,一过年就放开了手脚,好象有今天没明天了,不把腰里那点钱折腾光了,心里就不舒服。(蒋子龙《拜年》)

  • 假如……就……-关联词语词典

    假如……就……

    “假如”,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假如……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如”,相当于“如果”;“就”承接上文,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会自然产生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假如作报告的人语感敏锐一点改成说“咱们要怎么样”,听的人就会觉得亲切得多。(叶圣陶《诚于中而形于外》)

    ②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冰心《观舞记》)

    ③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孙犁《荷花淀》)

    有时,前面分句的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强调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假如小双此时知道毛毛只不过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才被请到派出所的话,也许就痛痛快快答允了。(李国文《危楼记事之三》)

  • 假若……就(便)……-关联词语词典

    假若……就(便)……

    “假若”,连词;“就(便)”,副词。配对构成“假若……就(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若”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便)”承接上文,表示结果或结论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假若有一万个科学家、工程师要到延安来,我们就挖五千个窑洞给他们住。(何其芳《我歌唱延安》)

    ②术语是应该用的;可是,假若不用它也能够把事情说明白,我就决定不用它。(老舍《怎样学习语言》)

    ③假若我们自己头脑里有这些东西,就不客气地向它开火吧,正如雷锋所说的,就象秋风扫落叶一样。(魏巍《路标》)

    ④假若我们是写小说或剧本中的对话,我们的语言便决定于描写哪一个人。(老舍《怎样学习语言》)

    有时,后边分句对前边的假设作出评判,常用指示代词“这”等充当主语,复指上文的假设。例如:

    ⑤这几天上街,真有几条路在懒洋洋地翻修了。但是,假若你以为翻修后就会好些,这就证明你不是中国人,不懂得中国事。(何其芳《重庆随笔》)

  • 假使……就……-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就……

    “假使”,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假使……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鲁迅《灯下漫笔》)

    ②“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我们校长下了决心就行了,”觉民说,“我们校长说过,假使没有女学生报名投考,他就叫他的太太第一个报名。”(巴金《家》)

    ③假使命运象爸爸说的是一块石头,我想我们就得掀翻这块石头!(田汉《梅雨》)

  • 就-关联词语词典

    “就”,副词。用在假设复句的后边分句,承接上文所说的假设,引出结论。例如:

    ①地下水含有碳酸,石灰岩是碳酸钙,碳酸钙遇着水里的碳酸,就成酸性碳酸钙。(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②有困难,就去克服!(老舍《散文重要》)

    ③孩子,以后有什么为难的事,就找这位伶仃老人。(曹禺《王昭君》)

    有时,后边分句可以并列叠用几个“就”,表示据前边分句的假设所推出的结论不止一个。例如:

    ④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外部从内部碰到一连串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⑤下了火焰山,你走到公社的庄稼地和果园里,就能看到高梁和玉米长得一片绿油油,就能闻到葡萄醉人的芳香。(袁鹰《戈壁水长流》)

    有时,几组“……就……”的格式连用,表示相关的多种的假设和结果。例如:

    ⑥她爹变卦了,刚才给我下了最后通牒:要五百块钱的彩礼。拿出来,明天就举行典礼;拿不出来就吹!(马烽《结婚现场会》)

    ⑦有人听见了,去告诉子产,说应该把这个乡校封闭掉。子产说:不用,他们说得对,我们就照他的办;他们说得不对,我们就不办;或者办了的,就改掉。(聂绀弩《七十年前的开笔》)

    “就”可以用在紧缩句中,关联隐含着假设关系的前后两层意思,构成“……就……”的固定格式。例如:

    ⑧(洞口不过小县城的城门那么大,)进了洞就得往下走。(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⑨(风波已经过去,大家都准备好恢复过去的老样子,)干活就干活,加班就加班。(陈冲《小厂来了个大学生》)

    “就”表示假设关系,除了单用外,还可以跟前面分句的“果然、假如、假若、假使、如果、若、设若、倘、倘若、倘使、万一、要、要是”等词合用,构成“假如……就……”之类的格式。

    【提示】

    “就”作副词,除表示假设关系外,还可以表示承接、因果、条件等关系。

    “就”作副词,还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作状语,表示立即进行或加强肯定。例如:

    ⑩船很快就压住了蒿。(映泉《同船过渡》)

    ⑾“莫怕。明日我捉了金环蛇银环蛇,取了胆来给你吃,包你眼睛就好!”(何立伟《白色鸟》)

    “就”还可以用作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或范围。例如:

    ⑿然而,就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我国当代的摄影艺术家们关于黄山的作品,却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邓拓《看看黄山有多美》)

    ⒀就战斗风格而言,又自有其作为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唐弢《琐忆》)

    “就”还可以用作连词,跟“也”搭配,构成“就……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

    【辨析】

    就——便(见承接关系“便”条)

    就——即(见“即”条)

  • 就……也……-关联词语词典

    就……也……

    “就”,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就……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相当于“就使”、“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也”表示不论前边的情况如何变化,后果或结论都一样。例如:

    ①眼珠哩,只看得见一点儿,又不象别些孩子们的眼珠。别些人的都很活动,就不说话,也常常在转。(李劼人《死水微澜》)

    ②罗歪嘴哪里会有这样一个朋友?就说赌博场上认识的,也算不得朋友,也不止他这一个朋友呀!(李劼人《死水微澜》)

    有时,“就……也……”用在单句里,表示对某个极端的现实情况的强调。例如:

    ③就在急湍的涧边,绿色的深谷里也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象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碧野《天山景物记》)

  • 就令……也……-关联词语词典

    就令……也……

    “就令”,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就令……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令”相当于“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也”,表示无论前边的情况怎样,后果或结论都相同。例如:

    ①可是文人学士,已经不甚愿意替他作传;就令勉强动笔,临了也不免加上几个“惜夫惜夫”了。(鲁迅《我之节烈观》)

    ②我们且不高谈人群,单为子女说,便可以说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就令硬做了父亲,也不过如古代的草寇称王一般,万万算不了正统。(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③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矩火。(鲁迅《随感录四十一》)

  • 就使……也(还)……-关联词语词典

    就使……也(还)……

    “就使”,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就使……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使”,相当于“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也”表示无论前边的情况如何变化,后果或结论都相同。例如:

    ①就使偶而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融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做哄哄的火响。(茅盾《风景谈》)

    ②现在事急求人,就使听上两句不受听的话,也没有法子。(洪深《五奎桥》)

    ③“好罢,春桃,你做主。你瞧我已经残废了,就使你愿意跟我,我也养不活你。”李茂到底说出这莫明的话。(许地山《春桃》)

    有时,“也”可以说成“还”。“还”有“仍然”的意思,表示情况继续存在,不因上文的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例如:

    ④就使有了皮带,还恐怕机器力量小,打水打不到这样远。(洪深《五奎桥》)

    有时,只在前面分句用“就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例如:

    ⑤就使真的打起仗来,中国别的地方,都会布危险,独有上海的租界,是最最太平的——费了我许多口舌,才把你说明白了没有搬到乡下去。(洪深《咸鱼主义》)

  • 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就是……也……

    “就是”,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就是……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是”相当于“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也”,表示无论前边的情况怎样,后果或结论都相同。例如:

    ①他们都觉得,人是爹娘所生,养儿育女是本能,就是一世不生育,也不能去丢一次人。(古华《芙蓉镇》)

    ②“听您说的,”她出声地笑着说,“要是下三天雨,我就在这儿住三天?就是下尖刀子,我也要按日子完成!我就是这种禀性!”(管桦《葛梅》)

    ③家里还有一摊事,队里还有一摊事,就是你们两口想留,俺也没法在这呆下去,来了,见着了,俺也就心安了。(李国文《穷表姐》)

  • 就算-关联词语词典

    就算

    “就算”,连词,相当于“即使”。用在前面分句,先承认某种假设或某个极端的现实情况,表示让步,然后转回来在后面分句用陈述句、反问句或感叹句说出前边假设相反的结果或结论。多用于口语。例如:

    ①就算象孙美人,咱们娘儿俩,活活在一块,死也死在一块,总比到这儿来吃羊肉、喝马奶,当这个受气阏氏强!(曹禺《王昭君》)

    ②她想,就算真是自杀,若不到实在活不下去的地步,一个人能自杀么?(宗璞《弦上的梦》)

    ③就算机器能弹,谁知道弹成个甚样子!(马烽《一架弹花机》)

    “就算”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除单用外,可跟“也、还、还是”合用,构成“就算……也(还是)……”等格式。

    【辨析】

    就算——哪怕——即使 (见“即使”条)

  • 就算……还(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就算……还(还是)……

    “就算”,连词;“还(还是)”,副词。配对构成“就算……还(还是)……”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算”表示让步的假设;“还(还是)”表示情况继续存在,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前后文意有转折。例如:

    ①庞其杉多年来一直还是有入党要求的,过去我们帮助他不够,今后可以改进我们的工作嘛——就算他还不够入党的条件,他担任情报站站长还是合适的。(刘心武《钟鼓楼》)

    ②他心里有一种很小的声音在说:“就算这里是敌人的粮站,就算这里敌人不多,你还是绕过这个村子快走吧,战士们太疲劳啦!”(杜鹏程《保卫延安》)

  • 就算……也……-关联词语词典

    就算……也……

    “就算”,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就算……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算”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后一部分用“也”搭配,表示无论前边的情况如何变化,后果或结论都相同。例如:

    ①四块钱一担,三十担可要一百二十块呢,他哪来这许多钱!但是想到茧子总可以采五百多斤,就算五十块钱一百斤,也有这么二百五,他又心里一宽。(茅盾《春蚕》)

    ②就算战争能获得一个天堂,我也不需要它。(欧阳山《苦斗》)

    ③往后就算老天爷一年不下雨,也保证丰收啦。(陈残云《沙田水秀》)

    ④按理说,他这家个体小饭馆是不允许代卖副食的,可今天是大年三十,人家等着急用,就算让工商管理局查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除非是故意找茬儿。(达理《除夕夜》)

  • 如果……就……-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就……

    “如果”,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如果……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如果”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自然会产生的结果。原因和结果是相一致的。例如:

    ①我想,如果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就可以没有这弊病的。但自己没有试验过。(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②据说佛手要那里的土培植,要双龙泉水灌溉,才长得好,如果移到别处,结的佛手就象拳头那么一个,没有长长的指头,不成其为“手”了。(叶圣陶《记全华的两个岩洞》)

    ③在北京,如果你起个大早,到街头、广场、公园走走,你就会惊异原来有这么多人起身这样早,天蒙蒙亮就成群成阵在那里锻炼身体了。(秦牧《北京美事谈》)

    有时,后边分句并列叠用两个以上的“就”,表示结论不止一个。例如:

    ④如果天有点旱,禾苗就象腌咸菜似的,枯死了,“谷仓”就变成了“空仓”。(陈残云《沙田水秀》)

    ⑤我们本不该再沿用班固的分类法;如果要继续用它,就应该赋予它以新的观念,就应该欢迎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在我们的思想界大放异彩。(马南邨《欢迎“杂家”》)

    ⑥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有时,前边分句的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如果……的话”的格式,突出假设语气;后边分句再用“就”引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⑦实际上,如果蜜蜂光会酿蜜而不具备战斗本领的话,蜜蜂的命运恐怕就相当糟糕了。(秦牧《花蜜与蜂剌》)

    ⑧如果您实在寂寞的话,就来部队住上几天,这里虽然没有山茶花陪伴着您,但有更好、更美的人!(宋学武《敬礼!妈妈!》)

    ⑨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陆文夫《美食家》)

    有时两组以上的“如果……就……”叠用,表示多组假设复句的并列。例如:

    ⑩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毂,他们就看了滑稽剧。(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⑾如果冷气在摄氏零下二十三度以内,雪花就成为细微的针状;如果寒冷超过摄氏零下二十三度,雪花就必然成为六角形的。(马南邨《雪花六出》)

    有时,用“如果……就……”的格式,表示前后对比。“如果”引出一种事实或判断,“就”引出相关的另一事实或判断,前后对比,强调后者。例如:

    ⑿我以为,就这两个庙宇来谈,杨家庙如果值得兴修,张公庙就更值得兴修;张公庙既然不值得重视,杨家庙也就更不值得重视了。(马南邨《两座庙的兴废》)

  • 如果……那(那便、那就)……-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那(那便、那就)……

    “如果”、“那”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如果……那……”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在用前边分句的句首或句中,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用在后边分句的句首,承接上文,引出后边表示结果的分句。“那”之后,一般不停顿。例如:

    ①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②老霍也仅问他,“同志,不怕议论纷纷,就怕鸦雀无声。如果听不到群众的声音,那问题才是真正严重的了!”(蒋子尤《机电局长的一天》)

    ③听人说,此外还得做排击共产主义的论文,如果不肯做,或者不能做,那自然,非终身反省不可了,而做得不够格,也还是非反省到死则不可。(鲁迅《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有时,前边分句用“如果”引出一种事实或判断,用来衬托后边分句,加以对比。例如:

    ④如果阿拉伯人的谚语说:“人生的欢乐是在马背上”,那我们要说:人生的幸福,是在勘探队的骆驼背上。(鲍昌《芨芨草》)

    有时,后边分句“那”的后面连用“便”、“就”,构成“那……便(就)……”的格式,表示要是上文假设的情况实现了,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就(便)”放在谓语前,有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例如:

    ⑤“阿二真是一个侠肠的汉子!”如果在无意中忽然听到这赞扬的话,那他的勾镰刀便有力的飞闪得更快了。(胡世频《械斗》)

    ⑥如果蜜蜂失去了它的刺,那它在被人类收进蜂房养殖以前,遭遇大概就相当不幸,也不可能象现在这样大量地繁殖了。(秦牧《花蜜与蜂刺》)

    ⑦可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新的局面,绝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打得开的,如果他没有群众的支持,那他就什么都作不成。(峻青《黎明的河边》)

    有时,前边分句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如果……的话”的格式,加强假设语气。后边分句再用“那”或“那就”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⑧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调。(峻青《秋色赋》)

    ⑨当然,如果我们不用这种刻薄的语言,从善意的角度上去认识这一点的话,那也可以说,这是使他牢固地保持着军人风度的唯一的方式……(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

    ⑩如果我高兴的话,再配点玉色的颜料加进去,那就神鬼都看不出痕迹来了!(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辨析】

    那(连词)——那(代词)

    “如果……那……”的格式中的“那”,有时作为连词出现,有时却是指示代词。连词“那”置于后边分句句首,主语之前;代词“那”置于后边分句句首,充当主语,复指前边分句的假设,后边分句对这一假设作出评价。例如:

    ⑾如果说一品红是从外国传来的,那恐怕是不合事实的吧!(马南邨《一品红》)

    例⑾的“那”是指示代词,作主语,复指前文“一品红是从外国传来的”的假设,并用后边的“恐怕是不合事实的吧”对这一假设作评价。

  • 如果……那么(那么就)……-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那么(那么就)……

    “如果”、“那么”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如果……那么……”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1.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如果”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边分句句首用“那么”配搭,承接上文,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如果一个局长级的干部下到一个小厂去当“芝麻官儿”,那么他(或她)将处于怎样不愉快、不自然的境地,哪怕是理发员,哪怕是刚学习用推子的徒工也是能想象的。(王蒙《悠悠寸草心》)

    ②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茅盾《白杨礼赞》)

    ③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事物怎样改变了名称,那么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象前边分析《战国策》那一段文字的时候已经讲过的,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有时,用“如果……那么……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副词“就”放在谓语之前,有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例如:

    ④晚会是不知不觉地形成的,什么人如果凭着偶然的机运,燃起了堆篝火,那么,在草原上,还在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的时候,战士们就自然地集拢来了。(宋之的《草地颂歌》)

    ⑤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2.前边分句用“如果”或者“如果说”引出一种事实或一种判断,后边分句用“那么”引出相关的另一事实或判断,前后对比,强调后者。例如:

    ⑥老实说,我是一看见就头痛的,觉得远不如就用万国通用的拉丁名来得爽快,如果二十来个字母都认不得,请恕我直说:那么,化学也大抵学不好的。(鲁迅《门外文谈》)

    ⑦如果说“九一八”的沈阳事变好象晴天一霹雳,那么“一二八”的上海血战光景就是暴风雨罢?(茅盾《血战后的一周年》)

    ⑧如果说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二十三年,那么咱们这个给国家提供机电设备的厂子,自身的现代化必须在八到十年内完成。(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有时,用“如果说……那么……就(便)……”的格式,表示前后对比,以前者映衬后者。例如:

    ⑨大理的花又多又好。尤其是茶花,如果说云南茶花甲天下,那么,大理茶花就该是盖云南了。(曹靖华《洱海一枝春》)

    ⑩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象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象是春天了。(碧野《天山景物记》)

    ⑾如果说春季是樱花的,那么,秋季便该是红叶的了。(茅盾《红叶》)

    有时,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如果”引出假设,并在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如果……的话”的格式,以强调假设的语气。后边分句仍用“那么”或者“那么就”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⑿如果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我们可爱的祖国的未来操心的话,那么,你还要承认,宋宝琦身上所反映出的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极个别的!(刘心武《班主任》)

    ⒀如果寻根究底,还要细找原因的话,那么,这做家具的事,在陈继根的心坎里,已经长了一种癖根。(高晓声《陈继根癖》)

    ⒁如果你真的爱我们小余的话(从你给他的来信看,你好象还在爱他),那么,就请你帮助我们。(周克芹《勿忘草》)

  • 如果……那末(那末就)……-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那末(那末就)……

    “如果”、“那末”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如果……那末……”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意思和用法跟“如果……那么……”相同。多用于书面。

    1.前边提出假设,后边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如果现在没有正确的政策,那末极端的困难还在后头。(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②如果它们那时还没有退去中国海,还没有为我们所消灭,那末,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中,以更勇猛的力量,去压迫它们,去毁灭它们!(郑振铎《离别》)

    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末,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

    有时用“如果……那末……就……”的格式。“就”放在谓语之前,加强肯定语气。例如:

    ④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末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⑤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末,他就什么也学不成。(马南邨《从三到万》)

    2.前后对比,前者映衬后者。例如:

    ⑥如果一部分的商人、地主和官僚仍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那末,一部分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了。(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⑦如果说,赵德贵老师对聂玉玲老师的忿恨是用往一旁扭脖子来表示,那末,胡其林老师对聂玉玲老师的不满,则是用更亲切的微笑来致意。(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⑧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阵地防御,由于当时的条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阶段的阵地攻击,由于条件的改变和任务的需要,将变成颇为重要的。(毛泽东《论持久战》)

    有时,前边分句用“如果……的话”的格式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边分句用“那末”、“那末就”配搭,引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⑨如果把生活去喻作图画的话,那末,这总不能不算是很有意味的几幅呢。(钟敬文《太湖游记》)

    ⑩首先得声明,我决不一般地反对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话,那末,当我呱呱坠地之时,也就是一命呜呼之日了,反不得的。(陆文夫《美食家》)

  • 若(如)……就……-关联词语词典

    若(如)……就……

    “若(如)”,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若(如)……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若(如)”,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表示前边的假设实现后,结果自然会怎么样。

    用“若……就……”表示假设关系。例如:

    ①我只有这一件半旧的夏衣长衫,若被汗水污了,明天就没得更换的呀!(郁达夫《还乡记》)

    ②若找较为正大的普遍的供献,大概就只有打更报点了,思妇怨女,听到邦邦的声音乃愈益烦乱,五更调之类的东西乃产生出来。(田仲济《更夫》)

    ③是的,得做自然的主人,可是你要做他的主人,你得充分知道他,若要充分知道他,就得充分地爱他。(田汉《苏州夜话》)

    用“如……就……”表示假设关系。例如:

    ④先生如南来,就印陈老莲画集何如?(鲁迅《致郑振铎》)

    ⑤两个人如不打到或闹到恨不得一口把对方咬成两半儿的仇人,那就算不得离婚!(张洁《方舟》)

    有时,前边分句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若(如)……的话”的格式,以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⑥如你是来检讨的话,那就到此为止;如果你有什么事儿的话,那就直说,不必顾虑。(陆文夫《美食家》)

  • 若是……就(那末)……-关联词语词典

    若是……就(那末)……

    “若是”,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去。(田汉《梅雨》)

    ②这个女人一天若是不骂街,就好象失了体面。(何士光《乡场上》)

    ③“营业证!我要验验你的营业证!”女经理的手没有缩回,“若是没有营业证,就叫我们的职工来收你的摊子!”(古华《芙蓉镇》)

    ④在崔明看来,他上电大,是为了白琳;若是退学,就等于失去白琳。(达理《除夕夜》)

    有时,后边分句用连词“那末”呼应,申说跟上文的假设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⑤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

  • 设若(设或)……就……-关联词语词典

    设若(设或)……就……

    “设若(设或)”,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设若(设或)……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设若(设或)”,相当于“假若”、“如果”,用于书面;“就”表示前边的假设实现后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设若他找到了比“意识不正确”更新颖的词句,他早就不用它了;他并不跟这几个字有什么好感。(老舍《抓药》)

    ②设若七月的太阳并非如此热辣,那片河滩就不会这么苍凉这么空旷。(何立伟《白色鸟》)

    ③于是就计议何时起身,设或晚了不能回来,就进城在何处歇宿,金娃子是不带去的。(李劼人《死水微澜》)

    【辨析】

    设若——设或——设使——设 (见“设(设使)……则……”条)

  • 倘……就……-关联词语词典

    倘……就……

    “倘”,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倘……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倘”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或结论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倘他牺牲了他的艺术,去使理论成为事实,就要怕不成其为革命的艺术家。(鲁迅《“醉眼”中的朦胧》)

    ②不过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有些人早已发明了一种万应灵药,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倘是宴会,就只猜拳,不发讨论。(鲁迅《看书琐记(二)》)

    ③但同时到底因为初试,用力过猛了一点,使钓上的鱼儿跟着钓线绕了一个极大的圆圈,倘不是立刻往后跳了几步,鱼儿又落到水面,可就脱了钩了。(鲁彦《钓鱼》)

    有时,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倘……就……”连用,构成多个并列的假设关系。例如:

    ④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鲁迅《这个与那个》)

  • 倘若……就……-关联词语词典

    倘若……就……

    “倘若”,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倘若……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倘若”,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表示如前边的假设实现了,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倘若农场周转不动,就宣布取消双薪吧!(欧阳山《苦斗》)

    ②倘若有人当时就想喝一口祖父葫芦中的酒,这老船夫也从不吝啬,必很快的就把葫芦递过去。(沈从文《边城》)

    ③这时我实在很气愤,便问他:倘若他的孙少爷也到,我就得坐在楼板上么?不行!(鲁迅《答有恒先生》)

  • 倘使……就……-关联词语词典

    倘使……就……

    “倘使”,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倘使……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倘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表示要是前边的假设得以实现,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倘使我得到了谁的布施,我就要象兀鹰看见死尸一样,在四近徘徊,祝愿她的灭亡,给我亲自看见;或者咒诅她以外的一切全都灭亡,连我自己,因为我就应该得到咒诅。(鲁迅《过客》)

    ②使如指着一个人,说道:这是婊子!如果她是良家,那就是漫骂;倘使她实在是做卖笑生涯的,就并不是漫骂,倒是说了真实。(鲁迅《漫骂》)

    ③他说:“你们既有爱国热情就该听从政府指示,埋头用功,倘使轻举妄动,引起外交问题,那就得依法严办!”(田汉《乱钟》)

  • 万一……就(即)……-关联词语词典

    万一……就(即)……

    “万一”,连词;“就(即)”,副词。配对构成“万一……就(即)……”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万一”用在前面分句,引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就(即)”用在后面分句,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自然会产生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万一谁家的日子真的过不去了,你就开口;我姓杨的再困难,总还有碗饭吃,不能看着乡亲过不去。(慕湘《晋阳秋》)

    ②这一来我可就犯难了:到底哪一个是黄新?万一认错了人,我的性命事小,就会带累了整个组织。(王愿坚《党费》)

    ③再说她万一在外头搞了什么活动,乐珺蒙在鼓里,将来连累就大了。(宗璞《弦上的梦》)

    ④近来我悟到凡带一点改革性的主张,倘于社会无涉,才可以作为”废话”而存留,万一见效,提倡者即大概不免吃苦或杀身之祸。(鲁迅《答有恒先生》)

  • 要……就(便)……-关联词语词典

    要……就(便)……

    “要”,连词;“就(便)”,副词。配对构成“要……就(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相当于“要是”,表示某种假设;“就(便)”承接上文,表示会产生跟前边假设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眼看她肚子一天比一天显啦,喜日子也快到啦,这个事要不快办,以后闹了出去,咱黄家的门风可就败坏在她身上啦。(贺敬之《白毛女》)

    ②你要得不到单于的欢心,你这一辈子就象掉在冰窖里一样,没人会理睬你的!(曹禺《王昭君》)

    ③“同志们还有没有意见?”会场里的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要没有意见,这名单就先用举手的方法通过了!”(李国文《改选》)

    ④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睛的。(老舍《济南的冬天》)

    有时,前边分句的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加重假设的语气。例如:

    ⑤不过,澹台智珠在心里也本能地掐算了一下,“萃华楼”可是甲级饭庄,要包桌的话,七个人一桌就得七十元,酒水还在外。(刘心武《钟鼓楼》)

  • 要不是……就……-关联词语词典

    要不是……就……

    “要不是”,关联短语;“就”,副词。合用构成“要不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不是”表示假设性的否定;“就”表示否定后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老舍《敌与友》)

    ②那天要不是吕师傅,你就没命啦!(王蒙《悠悠寸草心》)

    ③三十年啦,还提它干啥?要不是为了孩子,当时我就不想活了,那东躲西藏的日子过够了……(乔雪竹《日落的庄严》)

    有时,前边分句的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人要不是会钻天打洞地去吃的话,就不会存在到今天!(陆文夫《美食家》)

  • 要是……就……-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就……

    “要是”,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要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前边的假设,表示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然而玄武湖边的城墙,要是有人主张把它拆了,我就不赞成。(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②要是有人走过他跟前,朝他看一眼,他就跳起来拉住了那人喊道:“世界要反乱了!东北——东北方出了真命天子!”(茅盾《残冬》)

    ③本互助组有两户,是他这当组长的垫借的。要是他不垫,就不能实现全组换稻种的计划。(柳青《创业史》)

    有时,前边分句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姑姑,我就在这小船里呆着了。要是你愿意一个人的话,我就象白天的耗子一样,一声儿也不出!(宗璞《弦上的梦》)

    ⑤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老舍《骆驼祥子》)

  • 再……就(便)……-关联词语词典

    再……就(便)……

    “再”、“就(便)”都是副词,配对构成“再……就(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再”,有“如果继续……的意思,用在假设复句的前面分句,表示一种假设;后面分句用“就(便)”承接上文,引出跟上述假设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再不起来自卫,到了明天沈阳就是鬼子的沈阳了,中国要变成鬼子的殖民地了。(田汉《乱钟》)

    ②看看地,禾苗都发了根,涨了苞,很快地便标线了,再刮二三日老南风,就可以看到黄金色的谷子摆在眼前。(叶紫《丰收》)

    ③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全屋的人都侧耳细听,再有两、三个搭话,便形成一次小会议。(宗璞《心祭》)

  • 不管……就……-关联词语词典

    不管……就……

    “不管”,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不管……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无条件关系。“不管”用在前面分句表示排除条件,“就”放在后面分句的谓语之前,表示在上述任何条件下结果必然怎么样。例如:

    ①韩愈援引孔子的先例,作出判断说,“圣人无常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聪明有学问的人,没有一定的老师;见人有学问,不管是谁,就认他为师。(廖沫沙《〈师说〉解》)

    ②不管什么地方出现反革命分子捣乱,就应当坚决消灭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③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老舍《骆驼祥子》)

  • 不论(无论)……就(便)……-关联词语词典

    不论(无论)……就(便)……

    “不论(无论)”,连词;“就(便)”,副词。配对构成“不论(无论)……就(便)……”的关联格式,表示无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排除一切条件,后面分句说明在上述任何条件下结果必然怎么样。例如:

    ①你来信让我给孩子起名儿,我想,不论你生的是男是女,就管他(她)叫“盼盼”吧!(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②我每日里,无论落雨天晴,从早起来,便去游山探胜,抵暮始归。(郭沫若《牧羊哀话》)

    ③没有一些声息时,又会感到寂沈沈的可怕,尤其是那四堵粉垩的墙。它们呆呆的把你眼睛挡住,无论你坐在那方,逃到床上躺着吧,那同样的白垩的天花板,便沈沈的把你压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 就-关联词语词典

    “就”,副词。用于条件复句的后面分句,承接上文,表示在某种有效的条件下,结果或结论自然会怎么样。含有肯定的语气。例如:

    ①收拾了蒋匪,我就回来的,不用惦念我。(周立波《暴风骤雨》)

    ②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老舍《怎样学习语言》)

    ③世间只要有权门,一定有恶势力,有恶势力,就一定有二花脸,而且有二花脸艺术。(鲁迅《二丑艺术》)

    ④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友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友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在条件复句里,“就”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跟前面分句的“一、只要”等合用,构成关联格式。

    【提示】

    “就”作副词单用时,不仅可以表示条件关系,还可以表示承接、因果、假设等关系。

    【辨析】

    就——便(见承接关系“便”条)

  • 一……就……-关联词语词典

    一……就……

    “一”、“就”都是副词,配对构成“一……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条件关系。“一”和“就”分别放在前后分句,修饰动词性词语,表示经过某一短暂的动作,就随之产生某种动作的结果。前后分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

    ①刘世吾一下决定,就可以把工作作得很出色。(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②满庚哥参了军。胡玉音一想到“花花轿子把你抬”这句山歌,就要脸热,心跳,甜丝丝地好害臊。(古华《芙蓉镇》)

    ③别哭。你一哭,我心就乱了。(周立波《暴风骤雨》)

    ④夜间火车一过,车站就和旁的地方一样,沉没在黑暗中了。(柳青《创业史》第一部)

    “一”和“就”都可以叠用,分别表示不止一个短暂的动作或不止一种结果。例如:

    ⑤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洞,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鲁迅《祝福》)

    ⑥出去的火车一走过,进来的火车一停下,这座庞大的钢铁房子里面传出来的洪大的喧嚣声音就能清楚地听见,就象有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在怒吼,仿佛还有一种更大的声音,象狂风在山里刮,刮了过去又刮过来。(艾芜《百炼成钢》)

    【提示】

    “一……就……”的关联格式,不仅可以表示条件关系,还可以表示承接关系。

  • 一旦……就(即、便)……-关联词语词典

    一旦……就(即、便)……

    “一旦”,连词;“就(即、便)”,副词。配对构成“一旦……就(即、便)……”的关联格式,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即有了某种条件,结果就会随之出现。“就”有“一定”的意思,表示结果必然会怎么样,带有肯定的语气。例如:

    ①凭他的经验,这种事情一旦被郭松这种人沾上手,就会比什么也要棘手,郭松这一关应付不过去,一切都将成为泡影。(慕湘《晋阳秋》)

    ②本来太太们平时相处,都是融洽和睦的,一旦发生了争执,就显得极不平常,而且被认为“剧烈的争论”了。(欧阳山《苦斗》)

    ③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鲁迅《这个与那个》)

    “便”,跟“就”相同,多见于书面。例如:

    ④她已经叮嘱了张奇林,一定从国外带回电子门铃和窥视镜来,一旦搬进楼房中的新居,他们的第一件事,便是装上那两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刘心武《钟鼓楼》)

    “即”,有“立刻”的意思,表示立即有某种结果产生。例如;

    ⑤盼你毅然冲破旧的世俗观念;一旦遇上合适的同志,即从速改嫁!(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 一经……就(即、便)……-关联词语词典

    一经……就(即、便)……

    “一经”,连词;“就(即、便)”,副词。配对构成“一经……就(即、便)……”的关联格式,表示条件和结果关系,即只要经过某个行动或过程,就可以出现下文所说的结果。“就”表示结果必然产生,含有肯定的语气。例如: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②他们一经接触到崇高的思想,就锲而不舍,把生命力无穷无尽地发挥出来。(秦牧《奇树》)

    ③乔光朴一经捅破了这层纸,就又恢复了他那热烈而坚定的性格。(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便”,跟“就”相同,多用于书面。例如:

    ④但耳耶先生是正直的,因为他同时也在译《艺术底内容和形式》,一经登完,便会洗净他激烈的责罚。(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

    “即”,有“马上”的意思,表示立即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⑤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鲁迅《范爱农》)

  • 只要……就……-关联词语词典

    只要……就……

    “只要”,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只要……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条件关系。“只要”放在前面分式,引出充分条件;“就”放在后面分句的谓语之前,引出结果,含有在上文所说的充分条件下肯定可产生这种结果的语气。例如:

    ①只要我能够活下去,我就决不能让这个叛徒漏网。(峻青《党员登记表》)

    ②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永远固定下来。(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③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有时,后面分句的“就”可以叠用,表示在同一充分条件下所产生的多种结果。例如:

    ④只要你有硬骨头,给它力气,它就会佩服你是好汉,它就会尊敬你。(曲波《林海雪原》)

    ⑤只要他能到河东,河东武工队就垮不了,河东的斗争就会继续开展下去,河东的人民也就有了依靠。(峻青《黎明的河边》)

  • 即使 即令 即便 即或 纵使 纵然 纵令 就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即使 即令 即便 即或 纵使 纵然 纵令 就是

    即使jíshǐ 即令jílìng 即便jíbiàn 即或jíhuò 纵使zòngshǐ 纵然zòngrán 纵令zònglìng 就是jiùshì

    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把让步从句和主句连接起来;多用在让步从句开头。

    “即使”和“即令”都含有“使得如此或达到此种地步”的意味。“即使”较常用,除常见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即令”的让步意思比“即使”强些,有书面语色彩,一般很少用于口语。例如:“即使能够侥幸的在这草洼里隐蔽一个白天,可是又谁能够知道:在这一天里,河东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峻青:《黎明的河边》);“对着言语不通的大众,即使装一装手势,有时也还能懂得的”(《唐弢杂文选》);“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南腔北调集》);“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即令第二次试验失败,我们亦无气馁的理由”。

    “即便”含有“便是如此,就算这样”的意味;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即便是她的哥哥得罪了父亲,我们不是把人家打了么”(曹禺:《雷雨》);“即便他们白天回不来,晚上也总要赶回来参加会议的”;“不要说捉住了丢人现眼,一辈子难做人,即便是贼神庇护,蒙混过去,你良心上过得去?”(《小说月报》,1981,12)。

    “即或”强调或者会这样,设想这样;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做,而这类人现在很不多,即或有之,更不该轻易用去”(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不过我这样子,即或是有头发,也不美的”(《冰心选集》);“此类诗体,宋后少有篇什,即或偶有名家写作一二首,亦难为佳作而多不传”。

    “纵使”“纵然”含有“放开来说,随便如何”的意味,让步的意思都较重,比“即令”更重些;都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纵使”还有“使得如此,达到如此地步”的意味;“纵然”则强调就是成为那种样子也如何,比较典雅。例如:“是他们,怀揣着几个冻硬的山药蛋,站在……弥天的烈火中,纵使剩下一个人,还擎起石头不后退一步”(魏巍:《这里是今天的东方》);“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可寻,有佳音可赏,而一片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冰心:《往事》);“纵使有一两回类此的事件,实不足以震动国民,他们还很麻木”(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你纵然不为自己想,你也应当想到那些对你期望很殷的人”(巴金:《春》);“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纵然江南和益州有些发展,并不能抵补关中等地的衰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纵令”是“纵使”的等义词,较少使用。例如:“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纵令是叫得人应,也来不及援助她了”(周立波:《山乡巨变》)。

    “就是”含有“假设的情况算是肯定的事实”的意味;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就是你不想干,我也要干下去”;“偷去儿颗大印?真天真,就是把市委大楼、汽车全交给你们,你们掌得了权?”(《当代》,1981,2)。

  • 将就 凑合 对付 应付-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将就 凑合 对付 应付

    将就jiāngjiu 凑合còuhe211 对付duìfu551应付yìngfu139、554

    动词。表示勉强适应不很如意的事物或环境,而不作更高的要求。

    “将就”强调迁就不很如意的事物或环境。例如:“请他老人家将就点住,老太爷正打算着卖房子呢”(老舍:《北京人》);“什么事情都要依着他,他是什么都肯将就的”(《曹禺选集》),“今天晚上,他们回不去,要在这里住,那只好大家挤着睡,你将就将就吧”。

    “凑合”强调勉强过得去;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一般后面要带“着”,充作状语。例如:“这衣服、鞋子大了点,你凑合着穿吧”;“他呀,木头疙瘩一块!不过他也有优点……在慢班凑合着上还可以”(《新港》,1979,6);“他吃饭尽量凑合,对付,省下了钱”(《光明日报》,1982.10.10)。

    “对付”强调勉强去对待;和“将就”“凑合”在用法有一点不同:前面不能配合以“肯”或“愿”。例如:“这还是买的旧货。式样是老式了一点,马马虎虎对付着就是了”(茅盾:《腐蚀》);“平时她们总是瞎对付,今天应该吃两顿正餐”(《中篇小说选刊》,1983,1);“大门是用板条对付上的,已经七扭八歪”(《小说月报》,1980,3);“你去买几个烧饼,我把火生上,烧点开水,对付对付吧”(老舍:《四世同堂》,下卷)。

    “应付”强调勉强去顺应;和“对付”一样,前面不能配合以“肯”或“愿”。例如:“现在大家都很艰难,有这么个房间应付着住下去,我看没啥不可以”;“不给不行!给他弄点秕秕瞎瞎的应付过去就算啦”(冯志:《敌后武工队》)。

  • 将要 就要 即将 行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将要 就要 即将 行将

    将要jiāngyào 就要jiùyào 即将jíjiāng 行将xíngjiāng

    副词。表示在不久以后发生。

    “将要”强调行为或情况不久发生的必然性。例如:“那深深的抬头纹下,那忿忿的眼色里只有悲愤、敌视和将要喷发的火”(张天民:《创业》);“他将要到上海联系出版事宜”。

    “就要”和“即将”都含有“行为或情况很快就会发生”的意味,在表示的时间性上,意思都比“将要”紧迫而重。“就要”还强调行为或情况必将发生,有口语色彩;“即将”则只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她的奶奶就要回乡下去了”;“一出发,穿过大片大片的核桃林、杏林、就要循着步步登高的拒马河上游爬上去”(侯金镜:《漫游小五台》);“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刘白羽:《日出》);“在即将断炊的时候,妻带了两个孩子从北平回到我的故乡”(李霁野:《似曾相识的杜鹃花》);“愉快的旅游活动即将结束了”(《小说月报》,1982,4)。

    “行将”在意思上和“即将”比较一致,只是对于“快要发生”的强调不如“即将”强,所表示的时间性不如“即将”紧迫,但意思仍比“将要”重;是个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口语里完全不用。例如:“他的生命哪里是行将结束,分明是刚刚开始”(《小说月报》,1982,1);“她不过陷入了一种信仰危机后的泥坑里,这宛如一个行将饿死的人,即或抓一把烂泥也想填到嘴里去一样”(同上刊,1982,4)。

  • 就 便 即-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就 便 即

    就jiù 便biàn 即jí

    副词。表示前后的事情或动作紧接着。都兼起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就”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鲁迅:《孔乙己》);“文士们(假如我们也可以冒充文士)欠稿债,就如同穷教员欠房租一样,期一到就焦急”(林语堂:《祝土匪》);“可他冷静些之后,就觉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不是枪毙一个人就完了”(冯德英:《苦菜花》)。

    “便”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保长始而失措,继而羞惭,接着便发火了”(沙汀:《还乡记》);“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鲁迅:《一件小事》);“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鲁迅:《孔乙己》)。

    “即”是文言词,一般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书面语色彩比“便”浓厚。例如:“抵沪即可转乘当日国际班机赴美”;“他是我哥哥的朋友——我那个唯一的手足,不幸即于我们结婚后的一年,因猩红热而死掉了”(《陈翔鹤选集》);江任保夫妻那样的人毕竟是个别的,全村也不过一两家,也是些闭门即能防的小偷”(冯德英:《迎春花》)。

    “就”表示“在很短时间以内”的意思时(如说:“请大家再稍等一会儿,汽车就来”),和“便”、“即”没有同义关系。

  • 迁就 俯就-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迁就 俯就

    迁就qiānjiù 俯就fǔjiù

    动词。表示放弃自己原意,勉强去适应或顺从并不同意或并不满意的人。

    “迁就”强调放弃某种原则或自己认为正确合理的准则,去顺应别人的观点或行为;多用于个人,集团及其观点、要求、行为等。例如:“先生爱护青年,但是从不迁就青年”(巴金:《探索与回忆》);“我本来想驳倒亡友的说教……可是辩论中我迁就了他,我的人道主义思想同他合流了”(同上);“对他们的错误成缺点采取迁就的态度,是不对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统一战线中一定要独立自主,决不能靠损害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去迁就地主、资产阶级”。

    “俯就”强调从自己较高的要求降下来去适应条件较差的情况,即降格相就;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养成了这样的性格,既不肯在人前表现出任何的自卑,也不肯让别人耷拉下肩膀委屈地俯就自己”(刘心武:《醒来吧,弟弟》);“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鲁迅:《集外集拾遗》)。

    “俯就”可用作敬词,表示“您委屈一下,同意担任职务吧”的意思(如说:“秘书一职,清元俯就”)。这种用法的“迁就”,与“俯就”是有同义关系。

  • 上任 到任 到职 就任 就职-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上任 到任 到职 就任 就职

    上任shàngrèn 到任dàorèn 到职dàozhí 就任jiùrèn 就职jiùzhí

    动词。表示接受委任的或新确定的职务,来到工作岗位。

    “上任”强调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新职务的工作。例如:“糙叔新官上任,在曹家他老姐姐央托下,糙婶向冷妞提了这门婚事”(《小说月报》,1982,2);“她刚上任,新队员刚刚从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白天黑夜跟姑娘们一起摸爬滚打,哪有时间结婚成家呀”(《新华文摘》,1982,1)。

    “到任”和“到职”都强调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到任”侧重于以担任新职务的身分开始工作。“到职”则侧重于成为担任新职务的一定工作岗位上的人员;适用于书而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老张到任不久,就了解了处里存在着几宗人事纠纷”;“他春风满面的对向他送媚眼的女性们求婚,到任不满一月,已有八个未婚妻”(吴浊流:《波茨坦科长》);“主任虽然初到职,讲话已是自家人的语气”;“接着,又任命为公司总经理。他到职以后,抓了生产责任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工作很有成绩”。

    “就任”和“就职”都强调开始承担委任的或新确定的职务。“就任”侧重于开始担任某种职务而从事工作;“就职”则侧重于开始到某种职务的工作圈子里去。例如:“据说他就任副厂长的时候,实在无法推辞,也曾发表过‘施政演说’”(《大众电影》,1982.2);“经过多方面做工作,他终于被说服,勉为其难地到政治部就任去了”;“新校长就职后,尚未向全校师生演说”;“有两件引人注目的东西:一件是……美国星条旗,另一件是刻在墙上的肯尼迪总统就职宣誓的一段话”(《新华文摘》,1982,1)。

  • 顺便 趁便 乘便 就便 带便-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顺便 趁便 乘便 就便 带便

    顺便shùnbiàn 趁便chènbiàn 乘便chéngbiàn 就便jiùbiàn 带便dàibiàn

    副词。表示乘做某件事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方便(去做另一件事或进行另一种活动)。

    “顺便”强调顺着某种活动,不用花多少力气、时间,就可以把另一件事或另一种活动做了。例如:“你们跑邮局寄钱浪费半天工,我这顺便就给你们汇走了”(《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战士们下山顺便总采一包半开的黄花,带下山去,晒干了,可以当菜吃”(杨朔:《海市》)。

    “趁便”强调赶上和抓住方便的时机;意思比“顺便”重。例如:“我的事情很忙,趁便来看你一眼”(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册);“既然今年秋季你须到东北办事,那么请你到时在途中趁便到锦州来会面”。

    “乘便”强调利用和凭借方便的机会;意思也比“顺便”重,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因在无锡开会,故得以乘便游览锡惠公园”;“路过北京,若能乘便到王府井书店代我们买下这两种书,那就最好不过”。

    “就便”强调就着、依附着方便的机会;意思的轻重程度和“顺便”一致。例如:“下班回来,过市场就便买点肉吧,省得我再跑一趟”;“每次上山干活,人们在休息时都就便拾松果或者搂树叶”;“有次江水山去开会就便找来个中医”(冯德英:《迎春花》)。

    “带便”强调顺带地做,自然带出;意思的轻重也和“顺便”一致。例如:“你回来经过长沙,带便代买一张湘绣的被面好吗?”;“也许她是看陆子潇来的,带便到自己这儿坐下”(钱钟书:《围城》)。

  • 顺手 就手 随手-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顺手 就手 随手

    顺手shùnshǒu429就手jiùshǒu 随手suíshǒu

    副词。表示在一个动作之后很轻易地一伸手或做别的动作。

    “顺手”强调随便就伸手或动手,不费事。例如:“大娘推开了一扇玻璃窗,顺手把窗帘拢到一边”;“上游哥顺手抽了一把稻草抓在手里来点数”(《十月》,1981,6);“这里有远道而来的探亲家属,有贪图便宜的老光棍顺手拣来的逃荒姑娘”(《小说月报》,1982,3)。

    “就手”强调做完一事,趁便捎带伸手或动手做别的事。例如:“他把粽子堆放在饭桌上,就手拿起一个,解开包缠得很密实的竹叶”;“祁老太爷用手指轻轻的抓着白胡子,就手儿看了看儿子的黑胡子,……有点不安似的”(老舍:《四世同堂》,上卷)。

    “随手”强调跟着前一动作或行为可以很自然地伸手做别的什么;含有随便动作的意味。例如:“他走出来,穿过月亮门,把东院花墙门随手一带,这才从南屋叫出二青来”(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吴荪甫毅然驳斥了,随手抓起一枝笔来将钱葆生和桂长林的名字勾去”(茅盾:《子夜》);“你为什么不随手钞上几条例句,就编成一部《文法小辞典》呢”(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新序》)。

  • 天生 生就-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天生 生就

    天生tiānshēng 生就shēngjiù

    动词。指天然生成。

    “天生”强调自然赋予。例如:“他天生一对明亮的眼睛”;“为什么穷人的命这样苦,是不是天生的要当一辈子毛驴?”(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钱钟书:《围城》)。

    “生就”强调生来就是这样。例如:“唉!生就的兔子脾气,就爱满处乱蹦跶”(《小说月报》,1980,4);“这个瘦个子女人生就一副长脸,细眉细眼”(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天生”作为动词,还可是“一生下来”的意思(例如:“毅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中国青年》,1980,4〕);又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天然形成的”(如:“莫大年呢,是天生的温厚”〔老舍:《赵子曰》〕)。在这些意义下,“天生”和“生就”没有同义关系。

  • 高就-实用委婉语词典

    高就

    用于询问别人从事的职业或称颂别人得到更高的职位。

  • 三径就荒,犹有松菊-实用委婉语词典

    三径就荒,犹有松菊

    意为虽然门前冷落,但是尚有松树菊花,自比足以傲霜雪,激励斗志。《文选》李善注:汉蒋诩隐居时,在屋前辟了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两人来,后人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

  • 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实用委婉语词典

    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

    意为世界上有成就的人大多经受过逆境的磨炼。语出印光《复邓伯诚书一》。

  • 不怕铁硬,就怕心不坚-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怕铁硬,就怕心不坚

    婉指只要意志坚强,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中国谚语。

  •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婉指挫折再多也不可怕,最要紧的是要有战胜的信心。中国谚语。

  • 没有根,也就没有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没有根,也就没有果

    婉指人生在事业上要有好的根底才能有成就。欧美谚语。

  • 时到花就开-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到花就开

    意为时间会使花朵自然开放。

  • 时间就是生命-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间就是生命

    意为时间等同于人的生命,浪费不起。

  • 功成事就,薄海同钦-实用委婉语词典

    功成事就,薄海同钦

    意为您的丰功伟业已经成就,远近的人们都一同钦敬啊。“薄海”,原指到达海边,泛指广大地区。

  • 虽鹏翅之偶垂,岂鸿肩之就息-实用委婉语词典

    虽鹏翅之偶垂,岂鸿肩之就息

    意为虽然大鹏的翅翼偶然也会垂下,但它所肩负的高天翱翔的使命会从此卸去吗!

  • 蜜蜂酿就百花蜜,只为香甜满人间-实用委婉语词典

    蜜蜂酿就百花蜜,只为香甜满人间

    意为一个人不怕周折的辛勤劳动,终能换取香甜的果实。中国谚语。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实用委婉语词典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意为等到了重阳节,我再来与您一起观赏菊花。语出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 俯就-敬谦语小词典

    俯就fǔjiù

    敬辞。用来表示对方屈尊下从,降格相就。《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文秀道:‘多感老伯俯就,岂敢有违!但未得父母之命,不敢擅专。’”《儒林外史》三回:“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什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

  • 高就-敬谦语小词典

    高就gāojiù

    敬辞。用来称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新的职位。杨沫《青春之歌》一部三章:“真不巧得很,前两天他们夫妇才辞职另有高就,听说去了东北。”||你如果实在不愿意继续在这里干,那就只好请你另觅高就。

  • 就教-敬谦语小词典

    就教jiùjiào

    敬辞。用来表示向对方请教。《毛泽东书信选集·致宋哲元》:“兹遣张金吾同志前来就教,请予接谈。”

  • 就正-敬谦语小词典

    就正jiùzhèng

    谦辞。用来向人求教,请求指正。明·方孝孺《与陈敬斋书》:“某往岁尝获与进,遂以拙移就正焉。”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现在先把以英国为段落的编成初集出版,就正于国内外的读者和朋友们。”就正于读者。

  • 屈就-敬谦语小词典

    屈就qūjiù

    敬辞。原意指降低身分任某职,用来请人担任某个职务。刘半农《实利主义与职业教育》:“那么?敝处有点小事,是个国民小学,不知肯屈就否?”要是您肯屈就,那是太好了。

  • 按部就班与按步就班-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按部就班与按步就班

    “按部就班”是个成语,源出陆机的《文赋》。其中在谈到写作过程时说,经过构思,“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部”有“安排、布置”的意思;“班”有“次序、层次”的意思。整体意义就是“按照所安排的布局和层次来写作”。后人截取“按部”与“就班”,并将二者合在一起构成固定的四字格成语,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情有条理、有层次”,不单独用来指写文章。这个成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按步就班”是对成语“按部就班”的同音误用。究其原因,应是因为“步”与“部”读音相同。

  • 困兽犹斗 束手就擒-反义词应用词典

    困兽犹斗 束手就擒

    困兽犹斗 kùnshòuyóudòu

    束手就擒 shùshǒujiùqín

    【困兽犹斗】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例句〕

    1.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

    2.不过县署里几个科长的看法,认为此事必定能够办成,赵守义困兽犹斗,徒然拖延日子罢了。

    【束手就擒】比喻不作抵抗,甘当俘虏。

    〔例句〕

    1.康王见兀术将次赶上,真个插翅难逃,只得束手就擒。

    2.宁王闹了两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束手就擒。

  • 死里逃生 束手待毙 束手就擒-反义词应用词典

    死里逃生 束手待毙 束手就擒

    死里逃生 sǐlǐtáoshēng

    束手待毙 shùshǒudàibì

    束手就擒 shùshǒujiùqín

    【死里逃生】比喻从极端危险的处境中逃脱出来。

    〔例句〕

    1.亲友闻他醒时,都来庆贺,以为死里逃生,举家莫不欢喜。

    2.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

    3.今日死里逃生,再见恩相。

    【束手待毙】比喻遇到危险或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着等死或等待失败。也作“坐以待毙”。

    〔例句〕

    1.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2.如果不发展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

    3.杨志、孙安、卞祥与一千军士,马罢(疲)人困,都在树林下,坐以待毙。

    【束手就擒】捆起手来等待捉拿,比喻无法逃脱或无力反抗。

    〔例句〕

    1.宁王闹了两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束手就擒。

    2.反叛之徒都已束手就擒,一个个披枷戴锁,锒铛入狱。

    3.突围固然成败难卜,但总比束手就擒要好得多。

  • 万寿无疆 行将就木-反义词应用词典

    万寿无疆 行将就木

    万寿无疆 wànshòuwújiāng

    行将就木 xíngjiāngjiùmù

    【万寿无疆】祝寿用语,意为永远生存,在古代都用于臣民祝颂帝王。

    〔例句〕

    封建帝王哪个不想长生不死,他们想一切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但哪一个又不是在一派“万寿无疆”的祝福声中,像普通人样命归黄泉呢?

    【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常用于贬义。就:靠近;木:这里借指棺材。

    〔例句〕

    今年六十有一,衰病侵凌,行将就木,乃欲变心从俗,以为侥幸俸钱禄米之计,不亦可羞之甚乎!

  • 成绩 成就-近义词应用词典

    成绩 成就

    成绩 chéngjì 成就 chéngjiù

    【成绩】工作或学习的收获。如:

    1.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取得不少成绩。

    【成就】事业上的成绩。如:

    2.竺可桢在八十三岁高龄,取得科学上新的成就,为祖国博得新的荣誉。

    辨析:“成绩”一般指工作、学习、生产、体育等的收获,如自学考试成绩,学习成绩等。“成就”指重大事情,如革命、科技、四化建设等所获得的巨大进展和优异成果。它常受“伟大、光辉、巨大、重大、重要”等词修饰。“成就”有时兼作动词,表示完成。

  • 就-古文观止词典

    就jiù

    【词性】:动词

    一、趋,趋向,走向,赴,到等(13)。《鲁仲连义不帝秦》: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为什么跟别人一样都可以称帝,却终于要走到被晒成肉干或剁成肉酱的地步呢?《原毁》: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抛弃那些不像舜的地方,趋向那些近似于舜的地方。《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臣愿意为国家而赴死,来显示大王的言而无信。

    二、归,归于(4)。《吕相绝秦》: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诸侯们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痛恨到了极点,才亲近归于我们。《冯煖客孟尝君》:孟尝君就国于薛。——孟尝君归于自己的封邑薛地。《豫让论》: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作为豫让,正应当贡献力量,归于本职,恳切地劝告他。

    三、成,完成,成就(9)。《吕相绝秦》:言誓未就,景公即世。——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世了。《李斯谏逐客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黄河大海不拒绝细小的流水,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报任安书》:草创未就,会遭此祸。——草稿还没有写成,就遭遇到这样的大祸。

    四、就职(1)。《祭十二郎文》: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假使真的晓得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样,即使让我去做显赫的公侯卿相,我也不愿意一天离你而就职啊。

    五、留,留职(9)。《屈原列传》: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看到他把生和死同样看待,把弃官和留职看得很轻,我才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而茫然如有所失了!《报任安书》: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也很懂得舍弃和留下的区别。《杨恽报孙会宗书》: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那里的人们都有高尚的志节气概,知道去留的界线。

  • 就-古文观止词典

    就jiù

    【词性】:介词

    表示凭借。可译为“依”、“顺”等(1)。《瘗旅文》: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顺着一个靠近蜈松坡旁山脚的地方,掘了三个坑,埋葬了他们。

  • 就-古文观止词典

    就jiù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1)。《送孟东野序》: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即使其中最好的,他们的声音轻清而且浮夸,他们的节奏繁密而且急促。

  • 就食-古文观止词典

    就食jiù shí

    【词性】:动词

    指出外谋生(1)。《祭十二郎文》: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后来又和你到江南去谋生。

  • 就职-古文观止词典

    就职jiù zhí

    【词性】:动词

    正式上任,到任视事(1)。《陈情表》: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我把这些全部都上表奏闻于陛下,再次辞谢,不敢赴任。

  • 去就-古文观止词典

    去就qù jiù

    【词性】:动词

    去留,进退(8)。《屈原列传》: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读了《服鸟赋》,看到他把生和死同样看待,进退看得很轻,我才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而茫然如有所失了。《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我虽然怯懦,想苟且活命,也很懂得去留的分别。《杨恽报孙会宗书》: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他们都有志节气概,知道去留的分别道理。

  • 不知就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就里

    【释义】:

    就里:底细,内情。谓不了解其中的情况、原委。《野叟曝言》五九:璇姑不知就里,私问鸾吹,鸾吹把空结花烛之事,大概说知。《红楼梦》七五:不到半月工夫,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韩湘子全传》二六:老夫人还不知就里,这是户部尚书崔群奏准朝廷,要将老夫人全家谪贬塞外充军,以报老夫人不应允小女续弦之仇。

  • 拜佛不要上西天,神佛就在眼面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拜佛不要上西天,神佛就在眼面前

    【释义】:

    原意是只要心诚,用不着去西天拜佛,神佛无处不在,随时随处可拜可求。比喻要求的人或要找的好事就在面前,不必刻意去求找。《杀子报》:蒋妈妈便叫一声:“五官人,三官人,你真真好福气,好运气,今日不是这走来也撞我,就想不出了,岂知拜佛不要上西天,神佛就在眼面前,哪哪哪,这里有个徐老爹,他的女儿生得人叫出众。”

  • 半推半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半推半就

    【释义】:

    一半推辞,一半接受。形容心已默许而假意推辞的样子。《醒世恒言》八:况且已被玉郎先引得神魂飘荡,又惊又喜,半推半就。《醒世姻缘传》八三:后边封出银来,光棍们半推半就的接到手内。《红楼梦》四〇: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

    ⊙半推不推

    《喻世明言》四:说罢,就把二锭银子纳入尼姑袖里,尼姑半推不推收了。

  • 鼻子底下就是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鼻子底下就是路

    【释义】:

    鼻子底下长着嘴,迷了路可以开口询问。《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一七:公子道:“也说得有理。只是我却忘记了那落贤庄桃花店的去路了,这便如何?”苍头道:“自古说的好,鼻子底下就是路。走两步向人问声就是了。”

  • 不怕输得苦,就怕断了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怕输得苦,就怕断了赌

    【释义】:

    不怕赌博输得惨,就怕连赌本都输光了没的赌。意谓输得再惨,只要不断赌,就有翻本赢钱的可能。《跻春台·香连配》:匪友曰:“常言不怕输得苦,就怕断了赌。就打主意,也要把场秋圆起,才能翻梢。”

  • 才说嘴就打了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才说嘴就打了嘴

    【释义】:

    说嘴:自夸。刚夸口就丢了丑。形容爱夸耀的人,偏偏在行动上丢丑。《红楼梦》四〇: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

    ⊙说嘴打嘴

    《红楼梦》七四:王家的气无处泄,便自己回手打着自己的脸,骂道:“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在人眼里。”

  • 车船店脚牙,无罪就该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车船店脚牙,无罪就该杀

    【释义】:

    车:车夫;船:船夫;店:店家;脚:脚夫;牙:牙行经纪人。谓这五种人最难缠,惹人嫌。《金钟记》三一:若是一味认的钱,见了富的,奉承一个不用题;见了穷的,不理不惺。高兴还许不住人家,就是强住下,也免不了恶声赖气。人家走了一天,你看难受不难受?所以说车船店脚牙,无罪就该杀。

    ⊙车船店脚牙

    《儿女英雄传》三:世上最难缠的无过车船店脚牙。这两个骡夫再不说他闲下一头骡子,他还是不住的左支脚钱,右讨酒钱,把个老头子怄的,嚷一阵闹一阵,一路不曾有一天的清净。《三侠五义》六四:俗语说的车船店脚牙,极是难缠的。他以为拿大价儿把欧阳爷难住,就拉倒了。

  • 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

    【释义】:

    洞庭山:分东、西洞庭山,均在太湖中,盛产橘子。比喻忘本。《品花宝鉴》五一:二喜瞅了他一眼道:“好良心!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了。”

  • 打着东家就捎带着西家,打着前头就拐带着后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着东家就捎带着西家,打着前头就拐带着后头

    【释义】:

    形容年轻人做事愣头愣脑,顾前不顾后。《精神降鬼传》五:惟有无二鬼的棱头八棍棍子舞起来花样好看,打着东家就捎带着西家,打着前头就拐带着后头。

  • 道旁的驴,有钱就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道旁的驴,有钱就骑

    【释义】:

    道旁的驴:道路边供出租的驴。比喻妓女只要谁肯出钱,谁就可占有。《三续金瓶梅》三二:你们虽是道旁的驴,有钱就骑,他们姐儿俩原是我们包下的,谁许他接人,快给我赶出去。

  • 得风就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风就转

    【释义】:

    有好的机会就改变行动。《儿女英雄传》一六:周三倒也得风就转,他道:“既承台爱,我们就在这位姑娘的面前,从这句话敬你老人家起。”

    ⊙得风便转

    《官场现形记》五三:叫他们赶紧收篷,千万不可再同他争论别的。所谓得风便转。

  • 得不的个风儿就雨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不的个风儿就雨儿

    【释义】:

    得不的:听不的。意谓听到一点传闻就不加分析地信以为真,并马上作出相应反应。指人轻信甚至传播谣言。《金瓶梅词话》二五:你这贼囚根子,得不的个风儿就雨儿,万物也要个实才好。人教你杀那个人,你就杀那个人?

    ⊙得不的风儿就是雨儿

    《金瓶梅词话》四三:且说潘金莲听见李瓶儿这边嚷,不见了孩子耍的一锭金镯子,得不的风儿就是雨儿,就先走进房里告月娘说:“姐姐,你看三寸货干的营生!随你家怎的有钱,也不该拿金子与孩子耍。”

    ⊙得了风儿就是雨儿

    《绿野仙踪》五七:就是温大哥家被盗……谁想你得了风儿就是雨儿。你说被盗,也还在人情以内的事;又说起他存放银子是假的,又说衣服首饰都抵盗与温大哥。

    ⊙听见风儿就是雨

    《林兰香》二九:你太也心窄,才听见风儿就是雨。以我想,二娘那样好人,断不至被人欺侮。蚂蚁咬大树,也咬得倒么?

    ⊙听了风就是雨

    《红楼梦》五七:都是你闹的,还得你来治。也没见我们这呆子听了风就是雨,往后怎么好。

    ⊙听见风就是雨

    《官场现形记》二五:那亦难说。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听不得风就是雨

    《醒世姻缘传》二:这些婆娘,听不得风就是雨!一个老婆家,虽是娼妓出身,既从了良,怎么穿了戎衣,跟了一伙汉子打围,这是故意假说要我生气。

    ⊙得风是雨

    《玉佛缘》四:这个信息一传开去,那上海人本来得风是雨,最喜聚观新鲜事儿的。

  • 得了些颜色儿,就开起染房来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了些颜色儿,就开起染房来了

    【释义】:

    讽刺人得了别人一点好脸色,就忘乎所以。《金瓶梅词话》五八:谁家自己称是四娘来。这一家大小,谁兴你,谁数你,谁叫你是四娘?汉子在屋里睡了一夜儿,得了些颜色儿,就开起染房来了。

    ⊙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

    《宦海》一八:不想这位匡主政,也是个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朋友,见宣制军如此,只道宣制军怕他,一天一天的骄傲起来。

    ⊙与他几分颜色,便就要染大红

    《醒世姻缘传》六五:这狄希陈毕竟是有根器的人,不等素姐与他几分颜色,便就要染大红。

  • 东也不成,西也不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释义】:

    指择偶要求苛刻,或限于条件错过良机而难以遂心如愿。《金瓶梅词话》三六:这安进士亦因家贫未续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辞朝还家续亲,因此二人同船。

    ⊙东不成,西不就

    《荡寇志》九六:他说那老父在日,原要寻个书香人家,如今年纪大了,与其东不成,西不就,不如拣个稳当的将就些罢了。又问我有甚好郎官,留意留意。

    ⊙东不就,西难成

    《杏花天》四:周年已满,思欲再聘,托媒相访要如妙娘贤淑,调情清雅。如此东不就,西难成。

  • 干柴烈火,一拍就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干柴烈火,一拍就合

    【释义】:

    比喻情意相投的男女或单独相处的孤男寡女,一接触就易发生关系。《娱目醒心编》九:无人处便与春姐眉来眼去,约定夜来开门等候。正是干柴烈火,一拍就合了。

    ⊙干柴就火

    《野叟曝言》五六: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若欲保全,公羊生

    乳。

    ⊙干柴近烈火,岂不生烟

    《闽都别记》四〇〇:复生曰:“复生在后堵窃听,谁知二人并无苟且,只是饮酒对联诗句。”凤鸣曰:“干柴近烈火,岂不生烟!不信!不信!”

    ⊙干柴烈火,未免生烟

    《廿载繁华梦》三:在上海勾留两月,正是孤男寡女,同在一处。干柴烈火,未免生烟。

    ⊙烈火干柴

    《红楼梦》六九: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 高不成,低不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高不成,低不就

    【释义】:

    条件高的攀不上,条件低的看不中。多指选择配偶或做事供职时要求的条件太苛刻,难以选择到合适的婚配对象或职业。《警世通言》二三:这里乐和立誓不娶,那边顺娘却也红鸾不照,天喜未临,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许得人家。《金云翘传》九:你妈妈这两日为你婚姻终日碌碌,高不成,低不就,十分纳闷。《孽海花》一四:你这老糊涂虫,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高不成,低不就,千拣万拣,这会儿倒要给一个四十来岁的囚犯!

    ⊙高不凑,低不就

    《初刻拍案惊奇》一:有怜他的,要荐他坐馆教学,又有诚实人家嫌他是个杂板令。高不凑,低不就。

    ⊙高不辏,低不就

    《初刻拍案惊奇》二四:两个老人家嫌好道歉,便有数家像意的,又要娶去,不肯入赘。有女婿人物好、学问高的,家事又淡薄些;有人家资财多,门户高的,女婿或者愚蠢些。所以高不辏,低不就。

    ⊙高来不成,低来不就

    《醋葫芦》八:他也没奈何,与我娶妾,谁知高来不成,低来不就,都是一片假意。

    ⊙高门不成,低门不就

    《贪欣误》一:只是人家中等,父母都亡,高门不成,低门不就,惟恐剉过喜神,正要等个主儿许嫁。

    ⊙高门不来,低门不就

    《歧路灯》四九:(绍闻)问道:“巫家这姑娘,如何过了二十,还不曾受聘于人?”王春宇道:“不过高门不来,低门不就,所以耽搁了。”

  • 好言不费钱,好言易成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言不费钱,好言易成就

    【释义】:

    意谓说几句好话并不花本钱,却容易促成好事。劝人多讲别人好话。《二刻醒世恒言》下三:宁说赞人话,莫开陷人口。好言不费钱,好言易成就。一言能兴邦,一言邦也覆。愿得世间人,好言在人后。片语足扶人,祝你前程久。

  • 黑头虫儿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黑头虫儿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

    【释义】:

    黑头虫儿:比喻黑心坏人。意谓对于黑心的人不可救助,以免受害。《金瓶梅词话》九九:你如何对淫妇说,倒要害我?我寻得你来不是了,反恩将仇报。常言黑头虫儿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休走,吃我一刀子,明年今日是你死忌!

  • 恨不得就抢过来,一口水咽下肚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恨不得就抢过来,一口水咽下肚去

    【释义】:

    形容贪爱之极。多指贪嗜美色。见了俊男美女,情不自禁想立刻占有。《醒世恒言》三九:有一僧人,……一日在街坊上行走,遇着了一个美貌妇人,不觉神魂荡漾,遍体酥麻,恨不得就抢过来,一口水咽下肚去。

    ⊙恨不得一口水吞他下肚

    《一片情》一:新玉情窦既开,趣味已谙,见了俊俏后生,恨不得一口水吞他下肚。

    ⊙恨不得一口水吞下去

    《风流和尚》五:那虚空见了妇人雪白仰在那里,恨不得一口水吞下去,便一把搂住道:“我的心肝。”

    ⊙恨不得一碗水吞他在肚里

    《欢喜冤家》九:二官把上下一看,恨不得一碗水吞他在肚里。想道:“卦上分明说非常之喜,若与他搂一会也值了千金。”

    ⊙恨不得就吞在肚里

    《雨花香·老作孽》:自此以后,二姐看见俊俏后生,恨不得就吞在肚里。

  • 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释义】:

    歇后语。意即干脆。《儿女英雄传》一九:及至鼓着气,冒着劲,横着心,要就那把雁翎宝刀上作个了当,这正是件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说句外话,叫作“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 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释义】:

    玉兔:传说月亮上有玉兔。金乌:传说太阳中有三只脚的乌鸦。①比喻安排好计谋圈套擒捉非同寻常的对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三:那晓得姜老星是个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他算计着这些追俺的将次近身,就口里念动真言,宣动密咒,把个头儿略节的摇了一下,只见明晃晃九口飞刀望空而起。《封神演义》六五: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子牙分付停当,先同武王往岐山,安定西方地位。②指谋虑周详,定好计谋。《西湖二集》一三:遂把出户入户之路细细算计定了,思量夜间做此一篇文字。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金瓶梅词话》九二:(陈经济)就要把这根簪子做个证见,赶上严州去,只说玉楼先与他有了奸,与了他这根簪子,不合又带了许多东西嫁了李衙内。……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霞笺记》六:鸨母说:“此计甚妙,真是个人不知,鬼不觉,将他送出门了。”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计就南山擒猛虎,谋成北海捉蛟龙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一九:太太听了大喜,道:“好计!好计!”正是:计就南山擒猛虎,谋成北海捉蛟龙。

    ⊙计就山中擒虎将,谋成水里捉英雄

    《说岳全传》三五:何元庆唤出那两员家将来,有分教:岳元帅:计就山中擒虎将,谋成水里捉英雄。

  • 将错就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将错就错

    【释义】:

    将:随顺。就:顺着。指事情既然已经错了,索性顺着错的做下去。也指就在已错的前提下,另想对策。□《联灯会要·道楷禅师》:将错就错,曲为今时。《醒世恒言》二八:事已如此,也说不得了。将错就错,悄地差人送他回去,写书与吴府尹,令人来下聘,然后成礼,两全其美。《镜花缘》八一:易紫菱道:“刚才红珠姐姐所说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妹子就用这八字,打《孟子》一句。”《孽海花》一四:这回十本头进去的时候,明明我的卷子第一,不知怎的发出换了第十。别的名次都没动,就掉转了我一本。有人说是上头看时叠错的,那些阅卷的只好将错就错。

    ⊙将差就错

    《西游记传》三:师父,这娘子生得十分美貌,……何不将差就错,权得一时快活。

  • 将机就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将机就机

    【释义】:

    抓住机会就乘机行事。《水浒全传》一〇四:范全听了这一席话,沉吟了一回,心下思想道:“那段氏刁顽,如或不允这头亲事,设或有个破绽,为害不浅。只得将机就机罢!”《警世通言》二四:公子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

    ⊙将机就计

    《封神演义》三八:彼骑的俱是怪兽,众将未战,先自落马,挫动锐气,故此将机就计,且进城再作他处。《红楼梦》五七:薛家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贾母硬作保山,将机就计便应了。

  • 将计就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将计就计

    【释义】:

    利用对方的计策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三国演义》四六: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

  • 经还没念,就先打和尚起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经还没念,就先打和尚起来

    【释义】:

    讥讽人翻脸无情得太早了点。《金瓶梅词话》五二:伯爵道:“你这贼小淫妇儿,你经还没念,就先打和尚起来。要吃饭,休要恶了火头!”

  • 就棍打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就棍打腿

    【释义】:

    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三侠五义》四〇:听他之言,话内有因。他别与都堂有什么拉拢罢?我何不就棍打腿探探呢!

  • 就口馒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就口馒头

    【释义】:

    比喻可以就近利用的送上门来的好处。《宦海》一五:上海的那班洋行买办,是见了各省办军装的人,一个个都削尖了头去钻营门路,如今这样的就口馒头送上门来,哪有不喜欢的道理!《九尾龟》三三:况且赛飞珠的身段甚好,相貌也在中上之间,就口馒头,落得慨然领受。

    ⊙就口的馒头

    《粉妆楼》三六:只因我这两日赌钱输了,连一文也没有得用。出来寻些买卖,恰恰撞着这一头好生意,正好救救急,我怎肯把就口的馒头送与你吃!

    ⊙凑口馒头

    《楼中月》二九:那知永贞勃然作色,晓得宝玉变卦,如失去了一个凑口馒头,即时竖起双眉,圆睁两眼。

    ⊙到口馒头

    《石点头》一二:方六一张眼再看,魂飞天外,只道是到口馒头,谁知是冲天霹雳。《九尾龟》九三:要想不管三七二十一,毅然决然的走了罢,眼看着这样的到口馒头,觉得有些舍不得。

  • 就汤下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就汤下面

    【释义】:

    比喻顺势或趁便行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三:尊者却就吃了一肚子糨糊,不见些清白,只说是这畜生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 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

    【释义】:

    激动昂扬地献出生命容易做到,沉着镇静地引颈就戮却是非常不易做到。《娱目醒心编》四:古人云: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女子而能从容就义,岂非可诵传?

    ☉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

    《儿女英雄传》一九: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只这万不得已之中,却又有个分别,叫作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

    ☉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

    《三刻拍案惊奇》五:妹妹,自古道:“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发我教坊,正要辱我们祖父,我偏在秽污之地竟不受辱,教他君命也不奈何我,却不反与祖、父争气。

  •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释义】:

    议论别人是非的人,就是招惹是非的人。也指提出问题的人,就是解决问题的人。《西游记》二九: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续红楼梦》六:谚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如今我二人反倒不能辞其责了。

    ☉来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万花楼》五四:此事关系重大,谚语云:来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今此事乃包拯所言,焉知真假?

    ☉来言此事者,即此事有碍之人

    《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五四:臣思此事关天重大,谚语云:来言此事者,即此事有碍之人。今此事包拯独自言来,焉知真假?

  • 马回子拜节--来到的就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马回子拜节--来到的就是

    【释义】:

    歇后语。马回子:回民马姓很多,有“十马九回”之谚。回民逢节到清真寺礼拜,只要来了就可以了。比喻来了就成。《金瓶梅词话》一一:这孙雪蛾不听便罢,听了心中大怒,骂道:“怪小淫妇儿,马回子拜节--来到的就是!锅儿是铁打的,也等慢慢儿的来……。”

  • 马快就是贼,贼就是马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马快就是贼,贼就是马快

    【释义】:

    马快:捕盗差役。指捕盗差役和盗贼通同作弊,二者一家,难分彼此。《黑籍冤魂》一一:从今以后,这做贼就是他二人的行业。年朝月节,常常要送些礼物与这马快。若是偷到什么东西,先要孝敬马快,方得安逸。马快与贼,本来通连,马快就是贼,贼就是马快,一而二,二而一,没有什么的分别。

  •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释义】:

    漫天:越过了天,形容很高。就地:挨着地,形容很低。意谓卖方没边地要高价,买方狠劲地还低价。《镜花缘》一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是买物之人向来俗谈。又一一:况敝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加增,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瞒天要价,就地还钱

    《儒林外史》一四:差人恼了道:“这个正合着古语,‘瞒天要价,就地还钱。’我说二三百银子,你就说二三十两,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

    ☉漫天说价,着地还钱

    《玉燕姻缘全传》七:店家道:“货真价实。相公请自酌量。”黄子方道:“自古漫天说价,着地还钱。天佩兄就是一百五十还个价钱,却也无碍。”

    ☉上天讨价,落地还钱

    《官场现形记》一七:他上天讨价,不能不由我落地还钱?且看单太爷去说,他能听不能听,再作道理。

    ☉望天讨价,着地还钱

    《禅真后史》一二:大凡世情交易,望天讨价,着地还钱的甚多。彼已言价之数目,尊驾肯出几何,亦求明示。

  • 没过河就拆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过河就拆桥

    【释义】:

    比喻人迫不及待地去做忘恩负义的事。《醒世姻缘传》八一:好二位爷,甚么话!过了河拆桥还是好人哩,没过河就拆桥?

  • 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

    【释义】:

    比喻没有某方面的条件,就不应硬着去包揽某方面的事。《醒世姻缘传》三:晁大舍笑了两声。珍哥红着脸说道:“打是疼,骂是爱,极该笑!”瞅了一眼,骂道:“涎眉邓眼,没志气的东西!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

  • 描不成,画不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描不成,画不就

    【释义】:

    用笔描不出来,用画画不出来。形容容貌非常美丽,非笔墨所能描画。《醒世姻缘传》七九:你家里放着一个又标致,又齐整,又明眉大眼,又高梁鼻相的个正头妻,这里又有一个描不成,画不就的小娘子,狗揽三堆屎,你又寻将我来是待怎么?

  • 名又不成,功又不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名又不成,功又不就

    【释义】:

    形容人功名无着,一事无成。《水浒全传》三九: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

  • 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

    【释义】:

    比喻势难保全的事。《野叟曝言》六五:任夫人知是卖田不成,率性割断肚肠,连带来些细软,打帐变钱的,也丢在脑后,只一味号啕痛哭而已。正是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若欲保全,公羊生乳。

  • 七合升罗八合命,满只升罗就生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七合升罗八合命,满只升罗就生病

    【释义】:

    合、升皆为容量单位。十合一升,十升一斗。意谓你是七合命八合命的话,若装满一升就会生病。古人以为人的禄命为命中注定的,超越了命中注定的福分,就会遭灾逢难。《何典》三:尚不能财去身安乐,接连又是一场瘟大病,就免不得抛妻弃子,一双空手见阎王矣。古老人所云七合升罗八合命,满只升罗就生病者,正活鬼之谓也。

  • 骑马不撞着亲家公,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骑马不撞着亲家公,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

    【释义】:

    比喻光彩体面之时没能让人碰上,不体面之时偏让人碰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九:有底洞心里想道:“骑马不撞着亲家公,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方才打得一个盹,惹得师父说了这许多唠叨。”

    ☉骑马遇不着亲家,骑牛反要遇着

    《照世杯》四:可煞作怪,骑马遇不着亲家,骑牛反要遇着,远远望见崔题桥从岸上走来。穆太公还爱惜体面,恐怕崔题桥解出这一包来不好意思,慌忙往涧里一丢,上前同崔题桥施礼。

  • 前船就是后船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前船就是后船眼

    【释义】:

    比喻前人的失误,后人可以引为借鉴。《型世言》五:若论前船就是后船眼,他今日薄董文,就是后日薄耿埴的样子,只是与他断绝往来也够了。

    ☉前船就是背后眼

    《型世言》一六:你不听得我那边朱监生老婆,做人本分,只为一时没主意,应了丈夫讨小。后来见丈夫意思偏向,气不忿吊死了。还有个党公子,撇了大娘子,与小住庄上不回去,家里用度不管。这都是前船就是背后眼。

  • 人到难处,就如虎落深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到难处,就如虎落深坑

    【释义】:

    人一旦遭难,就像老虎落到深坑里一样。指人一旦遭难就无法自救。《施公案》一三七:姐夫,你不救我,我可就死定咧!常言说:“人到难处,就如虎落深坑”。素日我知道你广有机谋,因此我才投奔你来。

  • 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

    【释义】:

    歇后语。针:谐“真”。棒槌:洗衣棒。人家给个棒槌,说是针,我就也认作是针。比喻人心实,容易上当受骗。《红楼梦》一六: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

  • 善人回头就是恶,恶人回头就是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善人回头就是恶,恶人回头就是善

    【释义】:

    好人调转头就成了恶人,恶人调转头就成了善人。指好人千万不可回头,恶人不可不回头。《十二楼·归正楼》:可见“回头”二字,为善者切不可有,为恶者断不可无。善人回头就是恶,恶人回头就是善。

  • 要方就方,要圆就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方就方,要圆就圆

    【释义】:

    形容能随机应变,顺着人的口气说话。《玉燕姻缘全传》一:大凡做篾骗的人是要方就方,要圆就圆,生怕得罪侯府中人。黄子方连连说道:“是昨晚我们吃醉了。”

  • 要张就张,要李就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张就张,要李就李

    【释义】:

    要什么给什么。形容百依百顺,十分宠爱。《鼓掌绝尘》三四:陈进自此,便有三四个月不敢走进房来。终日紧紧恋着王二,凭他要张就张,要李就李。

  • 属皮匠的——逢着的就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属皮匠的——逢着的就上

    【释义】:

    歇后语。逢:谐缝。上:谐绱。讥诮偷情不择好坏,遇到的就乱搞。《金瓶梅词话》六一:你早是个汉子,若是个老婆,就养遍街,遍巷,属皮匠的——逢着的就上?

  • 水流湿,火就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水流湿,火就燥

    【释义】:

    燥:干燥。水性湿,故流向湿处,火性燥,故燃向燥处。比喻性质相同的事物互相感应。多指志趣相投的人自然而然地聚合在一起。《老残游记》一一:于是同类相呼,水流湿,火就燥渐渐的越聚越多。钩连上些人家的败类子弟,一发做得如火如荼。

  •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释义】:

    据说三国的曹操奸险多疑,只要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他就会立刻出现。喻谈话中刚说到某人,某人恰好就来到。□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今俗云“说到曹操,曹操就到”。《孽海花》二九:赤云一壁看一壁笑道:“无巧不成书!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职道才和美菽在裁判所里遇见陈千秋,正和美菽讲哩!”

  • 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

    【释义】:

    形容人愚呆缺乏灵活性。《红楼梦》七五:银蝶笑道:“说一个个没机变的,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

  • 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

    【释义】:

    文王:周文王。曾制礼作乐。桀纣:夏桀殷纣,分别是夏、商二代末世暴君。意谓他来文的,你就用文来对付,他来武的,你就武力相对。《醒世姻缘传》二:他高大爷先鬼头蛤蟆眼,你先虎背熊腰的个婆娘。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他高大爷先不敢在你手里展爪。就是你那“七大八”,像个豆姑娘儿是的,你降他像钟馗降小鬼的一般。

    踏浑水

    意即占便宜。指在别人通奸时,乘机去要挟占便宜。《欢喜冤家》一:花林有一朋友,名叫李二,要去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二娘不肯,后来被他撞破了。

  • 头巾吊在水里——就开了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头巾吊在水里——就开了交

    【释义】:

    歇后语。头巾:帽子。吊:掉。交:谐胶。帽子掉在水里,粘帽子的胶就被水泡开了,即“开胶”,谐开交。意指结束,分手。《醒世姻缘传》八:其次,还有那娼妓,倒也着实该做:穿了极华丽的衣裳,打扮得妖滴滴的,在那公子王孙面前撒娇卖俏,日日新鲜,中意的,多相处几时,不中意的,“头巾吊在水里——就开了交”,倒也有趣。

  • 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儿

    【释义】:

    歇后语。秃子、和尚都是光头,秃子当和尚将就着就行了。比喻勉强凑数。《儿女英雄传》五:一个是秃子,将就材料当了和尚,也有二十多岁。又六:一个笑着说道:“你是甚么头口,有这么打自得儿的没有?”一个答道:“这就叫‘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儿’,又叫‘和尚跟着月亮走——也借他点光儿’”。

  • 偎干就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偎干就湿

    【释义】:

    偎:靠,挨。意谓母亲将干处让孩子睡,湿处则自己睡。形容母亲哺育和养护孩子十分艰辛。谓母爱情深。《金瓶梅词话》五九:想着生下你来,我受尽了千辛万苦,说不的偎干就湿,成日把你耽心儿来看。

    ⊙偎湿就干

    《龙图耳录》二〇:婆子因女儿出家,想起来,从小儿偎湿就干,好容易养了这们大,却是人家的人,未免伤心。

  • 乌龟爬门槛——就看此一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乌龟爬门槛——就看此一跌

    【释义】:

    歇后语。意谓成与不成就看这一下了。《官场现形记》七:此事与他商量,托他代递,是万万不会成功的。不如自己写好,明天一早自己去递。乌龟爬门槛——就看此一跌。好歹又不与他什么相干。

    ⊙乌龟爬门槛——看这一跌

    《中国现在记》九:一不做,二不休,爽性再玩他一手罢,真是俗语说得好,乌龟爬门槛——看这一跌哩。

  • 嬉嬉哈哈,不要惹他;脸儿狠狠,一问就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嬉嬉哈哈,不要惹他;脸儿狠狠,一问就肯

    【释义】:

    对于嘻嘻哈哈的妇女,不要招惹她;脸上看着很厉害的妇女,一说就会答应。指外表随和、嘻嘻哈哈的妇女多为正经人,外表严肃、不苟言笑的妇女反倒多不正经。《醒世恒言》二三:小妮子道:“你这般胡嘲乱讲,莫不惹得打下截来!”他道:“我是依着相书上相来的。”小妮子道:“相书上那一本有如此说话?”他道:“俗语说得好:嬉嬉哈哈,不要惹他;脸儿狠狠,一问就肯。”

  • 心下想吃的就是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下想吃的就是药

    【释义】:

    人在生病时,心中想吃的东西所起的作用能和药一样对病人非常有利。《金瓶梅词话》九四:孙二娘便说:“奶奶分付他,教雪娥做去。……你心下想吃的就是药。”

  •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

    【释义】:

    歇后语。意谓就你一个为大。讥讽人自以为了不起。《红楼梦》八八:如今你还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

  • 要好不能勾,要歹登时就一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好不能勾,要歹登时就一篇

    【释义】:

    指要与人搞好关系,很不容易;要搞坏关系很容易一下子就成了。《金瓶梅词话》七八:娘也少听韩回子老婆说话,他两个为孩子好不嚷乱。常言要好不能勾,要歹登时就一篇。房倒压不杀人,舌头倒压杀人。

  • 要厨房就送稻草,夹箔幛就是秫秸-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厨房就送稻草,夹箔幛就是秫秸

    【释义】:

    夹箔幛:用高粱秆编的篱笆墙。秫秸:高粱秆。要盖厨房就送来稻草,要编篱笆就送来秫秸。比喻要什么给什么。《醒世姻缘传》八五:侯、张两位师傅,自从收了素姐这位高徒,因他上边没有公婆拘管,下边不怕丈夫约束,所以淤济的这两个婆娘米麦盈仓,衣裳满柜,要厨房就送稻草,夹箔幛就是秫秸。

  • 一个人管的专,两个人管就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个人管的专,两个人管就乱

    【释义】:

    一件事由一个人负责就能管好,由两个人负责就管不好。指一个地方不能同时有两个当家人。《醒世姻缘传》九五:众人见罗氏说出这话,伊留雷的老婆,更是敲敲头顶底板儿动的主子,晓得其中主意,也就接口说道:“罢呀,一个人管的专,两个人管就乱了。”

  • 一个人一口涎唾,就淹得人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个人一口涎唾,就淹得人死

    【释义】:

    比喻人多势众,众口一词,对方自然无法招架。《连城璧》午:你们几百位相公动了公愤,一个人一口涎唾,就淹得人死的,怕什么缓兵之计,难道他骗你回去,好出名告状不成?若还不信,我做保人就是了。

  • 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是抹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是抹着

    【释义】:

    比喻一家人人多事繁,总要发生些矛盾摩擦。《金瓶梅词话》七六:常言说得好:三窝两坏,大妇小妻。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是抹着,如何没些气儿?

  • 有生就有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生就有死

    【释义】:

    意谓世上的人有生必有死。指尘世中的人难免生死之劫。《醒世恒言》二六:鱼身梦幻欣无恙,若是鱼真死亦真。到底有生就有死,欲离生死脱红尘。

  • 有了豆腐就算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了豆腐就算荤

    【释义】:

    有了豆腐就算有了荤腥。形容家计微薄,饮食粗淡,巴结度日。《后红楼梦》一九:我们屯里人家有了豆腐就算荤,小孩子抢起,闹得了不得。

  • 有官就有私,有水就有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官就有私,有水就有鱼

    【释义】:

    就像有水的地方就有鱼一样,有官员的地方必定会有私弊。形容官场腐败,谋私极为普遍。《永庆升平全传》七:嗐!你老人家偌大年纪,还不通世路吗?有官就有私,有水就有鱼。他等俱有几个朋友护庇。

  • 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着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着他

    【释义】:

    比喻世上的事情,都是由上天安排好的。有其主,必有其辅。□白马驮唐僧取经故事见《西游记》。《红楼梦》三九: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着他;刘知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

  • 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

    【释义】:

    歇后语。比喻双方一拍即合。《冷眼观》一七:三面都被他说得全全美美的,所以同原钥匙投原锁的一样,一开就上了。

  • 远桥三里就落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远桥三里就落篷

    【释义】:

    船过桥时要远远地就把帆放下来,以便顺利过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何典》一:我们行船的老秘诀须要远桥三里就落篷,方能船到桥,直苗苗。

  • 张家不就,李家不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张家不就,李家不成

    【释义】:

    就:完成。形容择偶过于挑剔,以致耽误。《石点头》五:自此执意要亲知灼见,择个美妻为配。所以张家不就,李家不成,蹉跎过了。

  • 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见撑岸就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见撑岸就船

    【释义】:

    事有常理,不可颠倒。比喻只有男子追求女子,没有倒过来女子追求男子。《水浒全传》二一:谁想婆惜心里寻思道:“我只思量张三,吃他搅了,却似眼中钉一般,那厮倒直指望我一似先前时来下气,老娘如今却不要耍。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见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 庄稼不照只一季,娶妻不照就是一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庄稼不照只一季,娶妻不照就是一世

    【释义】:

    照:对,符合。庄稼种得不对只是涉及一季的收成;娶老婆不合适,却是关系到人一辈子的大事。指娶妻事关重大,不可不慎重。《歧路灯》四九:贤弟呀,人生做事,不可留下后悔。俗语说:庄稼不照只一季,娶妻不照就是一世。你前边娶的孔宅姑娘,我是知道的,久后再娶不能胜似从前,就是一生的懊恼。

    ⊙讨老婆不着是一世的事

    不着:不合适。《欢喜冤家》一五:宋仁道:“我慢慢的要寻一个中意的,方好同他过世。”玉贞道:“自古讨老婆不着是一世的事。”

  • 捉贼的,就做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捉贼的,就做贼

    【释义】:

    指捉贼的执法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贼。《喻世明言》三六:常闻捉贼的,就做贼,不想王遵、马翰真个做下这般勾当。

  • 嘴头子就相淮洪一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嘴头子就相淮洪一般

    【释义】:

    相:像。淮洪:淮河经常泛滥,洪峰迅猛厉害。形容嘴巴话多,吵起来又快又厉害。《金瓶梅词话》七五:你看就是了,泼脚子货!别人一句儿还没说出来,你看他嘴头子就相淮洪一般。

    ⊙嘴一似淮洪一般

    《金瓶梅词话》七五:一句话儿出来,他就是十句顶不下来,嘴一似淮洪一般。

    ⊙嘴似淮洪也一般

    《金瓶梅词话》一一:娘,你看他嘴似淮洪也一般,随问谁也辩他不过。他又在汉子跟前戳舌儿,转过眼就不认了。

    ⊙嘴头子淮河也似

    《蜃楼志》一四:我着实的打了他一顿。他那嘴头子淮河也似的,说要寻死,我把他锁了,方才略软了些。

  • 坐家的女儿偷皮匠——逢着的就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坐家的女儿偷皮匠——逢着的就上

    【释义】:

    歇后语。偷:偷情。逢:谐缝。上:谐绱。讥诮人贪色不择好坏的话。《金瓶梅词话》三七:那婆子掩口冷冷笑道:“你老人家,坐家的女儿偷皮匠——逢着的就上。一锹撅了个银娃娃,还要寻他娘母儿哩!夜晚些,等老身慢慢皮着脸对他说。”

    ⊙坐家女儿偷皮匠——逢着就上

    《三续金瓶梅》二:但狗改不了吃屎,韩二不在家,仍旧是坐家女儿偷皮匠——逢着就上。

  • 就-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就jiù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具备了某种条件才发生、出现。作状语。今语同。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三国志》册一页二六三)

    ——汉朝末年,无力征伐〔张鲁〕,于是就尊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任汉宁太守,〔只不过为了〕往来进贡罢了。

  • 就-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就jiù

    介词

    “就”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依据的事物。作状语。今语同,或可译为“按照”等。

    白居易《与元九书》:就六经言,《诗》又首之。(《白氏长庆集》册一卷二八页一四二中)

    ——就六经来说,《诗经》又居于它的首位。(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王国维《人间词话》: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人间词话》页二一八)

    ——可是按照〔文学的〕一种体裁来说,那么这种说法本来就是无法改变的。

  • 就-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就jiù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等。

    《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三国志》册三页六九八)

    ——即使〔我〕同刘放、孙资不交好,不过让我不作三公罢了,有什么危害?(三公:东汉时指太尉、司徒、司空。)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册四页九六二)

    ——法孝直如果还在,就能制止先主,不使〔他〕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遭到倾覆的危难。(东行:指东征孙权。)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三国志》册二页三一〇)

    ——徐州的子弟想到父兄〔所受〕的耻辱,必然人人尽自己的力量坚守,没有投降的意愿,〔我们〕即使能够攻破徐州,也还是不能占有〔它〕。

  • 就-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就jiù

    附类

    动词。作“完成”解。

    《战国策·齐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上册页三九九)

    ——三窟已经完成,您姑且可以高枕行乐了。(窟:泛指水陆动物所潜藏的洞穴,这里喻安身之处。)

  • 急就章-汉语惯用语辞典

    急就章jí jiù zhāng

    指匆促完成的文章或工作。清李渔《奈何天·筹饷》“不能够从容细绘流民状,只好在马上封题急就章。”袁鹰《不灭的灵魂》“特别使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是他那许多由于报纸宣传需要的急就章。”

  • 就地里-汉语惯用语辞典

    就地里jiù dì lǐ

    比喻骨子里。元石德玉《曲江池》“俺娘呵,外相儿十分十分慈善,就地里百般百般机变。”

  • 将错就错-佛源语词词典

    将错就错

    已知做错而顺着错误做下去。《五灯会元·卷十六·侍郎杨杰居士》:“公有辞世偈曰:‘无一可恋,无一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五灯会元·卷十六·丞相富弼居士》:“顒上堂谢语,有曰:‘彼一期之误我,亦将错而就错。’”现代汉语作为四字格短语承用。例:本想裁一件上衣,一剪子下去就剪歪了,只好将错就错,裁一件马甲吧!

  • 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佛源语词词典

    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

    赤水,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河名,产宝珠。《山海经·海外南经》上说:“三株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产宝玉,传说中楚人卞和得璞于此。此语意为,要想得到宝珠就得到赤水去寻;要想得到宝玉就得到荆山去找。比喻求佛法就得到真佛处去求。《祖堂集·卷九·黄山和尚》:“师初开堂示众曰:‘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诸人不廌,向外驰求。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所以道,从门入者非宝;认影为头,岂非大错。’”

  • 移圆就方,抑方为圆-佛源语词词典

    移圆就方,抑方为圆

    比喻硬把两种不合的东西凑合在一起。《虚堂和尚语录》卷六:“移圆就方则卒,抑方就圆则苦。枘凿不相入,是无准门户。”

  • 就-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就jiù

    ①接近。《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菊花。”②完成,成就。李斯《谏逐客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其深。”《信陵君窃符救赵》:“然嬴欲~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③连词。表让步。可译为“即使”“即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又《魏书·荀彧传》:“~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就戮】赴死,被杀。梁启超《谭嗣同传》:“乃从容~。”

    【就木】入棺,指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又如是而嫁,则~焉。”

    【就寝】入睡。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有警,辄数月不~。”

    【就世】终世,指死。《国语·越语下》:“先人~,不谷即位。”(不谷:诸侯谦称。)

    【就绪】安排妥帖。《诗经·大雅·常武》:“不留不处,三事~。”(三事:三农之事。)归有光《跋唐道虔答友人问疾书》:“事已~,谢政东归。”

    【就义】为正义而死。《宋史·尹穀传》:“尹务实男子也,先我~矣。”梁启超《谭嗣同传》:“~之日,观者万人。”

  • 一呵而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呵而就yī hē ér jiù

    【释义】:

    一口气完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 一挥而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挥而就yī huī ér jiù

    【释义】:

    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叶圣陶《某城纪事》:“但是常务委员应松厓等他不及,自己一挥而就,书也没有翻。”

  • 一蹴而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

    【释义】:

    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