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小康

小康(小康)是什么意思

  • 小康←→大贫-反义词词典

    小康←→大贫xiǎokāng-dàpíng

    【词性】:形

    小康: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状况。

    大贫: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的经济状况。

    【例】 实现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旧社会中国人民过着大贫的生活。

  • 小康-古语词今用词典

    小康xiǎokāng

    稍安、小安,西周第十个君王周厉王是个贪财暴虐的昏君。横征暴敛,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制止暴虐,使国家安定,诗人规劝谏阻国王:“民亦劳止,讫可小康。”(百姓累死累活,要求稍微喘口气得到片刻安宁。)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同时,还应亲近贤德之人,警惕谄佞的小人。周厉王不听。百姓不堪其苦,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并死于彘(今山西霍县)。(《诗经·大雅·民劳》)引申为:经济稍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今沿用引申义并有发展。

    ①经济稍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叶永烈《首先要做“马”》:“莫做‘卧糟马’!不要因为槽中有食,生活小康而卧槽不奔。”《社会》:“这是一个小康之家,夫妻二人月收入达四百元,过得很快活,除了夏天以外,生活还算美好。”《中国作家》:“整个桌面上洋溢出一种富裕之后的小康气氛。”

    ②特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半月谈》:“世银(世界银行)有关资料论,中国人口增长率、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人均医生拥有数、饮用清洁水人口比率、通货膨胀率、贫富差距等七个指标,已超过小康标准;人均生产总值、社会结构等,处于贫困和温饱型;人口素质和生产品质属于小康型。”《成都晚报》:“小康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小康阶段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相当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大致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六百一十美元至二千四百美元之间。”

  • 小康-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康xiǎo kāng

    【释义】:

    ①古人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②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瞭望》1985年第37期:“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规定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从一九七九年底提出这个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按人均计算,包括人口增加因素,从二百五十美元增加到八百至一千美元。”③家庭稍有资财,可以安然度日。郁达夫《迟桂花》:“家里虽称不得富有,可也是小康之家。”

  • 小康型消费-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康型消费xiǎo kāng xíng xiāo fèi

    【释义】:

    指基本生活消费比较富裕的消费类型。主要表现在吃、穿等消费的比重下降以及由追求保证数量转向提高质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及住房标准有所提高;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占有重要位置。《中国青年报》1985.12.4:“实现小康型消费要求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党中央提出的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小康型消费的根本保证。”

  • 小康型消費-汉语大词典

    小康型消費

    【1】指基本生活消费比较富裕的消费类型。主要表现在吃﹑穿等消费的比重下降以及由追求保证数量转向提高质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及住房标准有所提高;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占有重要位置。《中国青年报》1985.12.4:“实现小康型消费要求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小康型消费的根本保证。”

  • 小康-汉语大词典

    小康

    【1】今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瞭望》1985年第37期:“{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规定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从一九七九年底提出这个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按人均计算﹐包括人口增加因素﹐从二百五十美元增加到八百至一千美元。”【2】稍安。{唐}{白居易}《老病相仍以诗自解》:“昨因風發甘長往﹐今遇陽和又小康。”《诗·大雅·民劳》:“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郑玄}笺:“康﹐安也。今{周}民罷勞矣﹐王幾可以小安之乎?”【3】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资治通鉴·後唐明宗长兴四年》:“在位年穀屢豐﹐兵革罕用﹐校於{五代}﹐粗爲小康。”《晋书·孙楚传》:“山陵既固﹐中夏小康。”【4】家庭稍有资财﹐可以安然度日。《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得這‘銀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郁达夫}《迟桂花》:“家里虽称不得富有﹐可也是小康之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楊}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舊業矣。”{宋}{洪迈}《夷坚甲志·五郎君》:“{庠}不能治生﹐貧悴落魄……然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